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書信 > 檢討書

我的母親反思(精選14篇)

欄目: 檢討書 / 釋出於: / 人氣:1.57W

我的母親反思 篇1

今天的上午我上完了胡適的《我的母親》,教後反思這兩節課,我覺得還是收穫多。

我的母親反思(精選14篇)

收穫一:收穫了學生學習語文的高漲熱情。我從沒有體驗過孩子們人人激情參與的語文課,就是後幾名的從不舉手的同學,現在的語文課上不但屢屢舉手而且是滿臉興奮地搶著舉手,希望我點他們的名字。我真恨一堂課就45分鐘,不能給每個同學一個展示的機會。不過我的公平原則就是一節課不叫一個同學兩遍,這也算是不公平中的公平吧。

收穫二:以後必須深備課。自主預習的八項任務,教會了學生查閱資料了。以前孩子們是張著口等著老師“喂”,現在孩子們不但自己“吃”,而且想把自己吃後的幸福和快樂與大家一塊分享。好幾個同學都能講講胡適的故事,我都很吃驚的。這讓我認識到以後必須深備課備好課。

我的母親反思 篇2

一個善意的謊言,教育孩子們愛上閱讀傳記文學。本篇文章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趁機告訴孩子們這篇文章是選自《胡適自傳》。我想大家推薦這本書的同時,我想告訴同學們作為學者教授的胡適曾經勸說中學生朋友讀書應該多讀一些名人偉人的傳記,因為中學時代正是一個人的黃金時代,是一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必須讀一些偉人名人的傳記故事,讓名人偉人的志向、思想、毅力、胸懷等等影響自己一生,化為自己的血液和脊髓。孩子們從學這篇文章就有點欽佩胡適,這樣一個“愛的謊言”孩子們深信不疑,他們都紛紛表示以後買課外書,就買傳記文學。哈哈……真希望我的孩子們愛上閱讀愛上高階閱讀!

借胡適的話,教育孩子們。在這節課快結束時,我拿著我剛剛網購的薛瑞萍老師的書對同學們說:“大家請看一看,這是胡適先生說的一段精彩的話,正好在我剛買的這本書的封面上,我讀給大家聽,大家把他這句名言記在書上更要記在腦海裡。‘我們要深信:今日的失敗,是由於過去的不努力。我們要深信:今天的努力,必將獲得將來的大收成。你要相信,世間沒有白費的努力。——胡適’記下來後,給大家一分鐘時間把這句話背過。”孩子們沒有用上一分鐘就都把手舉起來了。我藉此機會教育大家,反思自己的上學期的期末考試,再想想自己怎樣奮鬥自己的將來。

也許我追求的目標較低,這節課下來,我反思來反思去,還是覺得比較成功,當然是於我昔日的語文課堂相比。我相信自己和孩子們教學相長的。

加油,我的孩子們!

我的母親反思 篇3

昨天上了一堂語文課,題目是鄒韜奮的《我的母親》,課堂上學生活躍的思維,精彩的發言至今令我難忘。

在檢查完學生的預習情況,初步瞭解了本文敘事內容之後,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放在課文的開頭和結尾部分。

先找同學誦讀課文的開頭部分,分析“說起我的母親,我只知道她是‘浙江海寧査氏’,至今不知道她有什麼名字!”學生們紛紛猜測不知道母親名字的原因,課堂氣氛活躍。有的說因為當時年紀太小不記得了,有的說是因為思念太深不忍回想所以不願記起,也有的說文章是故設懸念,吸引讀者的注意力。當我告訴孩子們,封建社會時,婦女沒有地位,女人嫁了人之後,都被冠以夫姓,往往被稱為某某氏時,學生臉上露出了極為驚訝的表情,他們甚至不敢相信這是真的,這也讓我心生感慨。我又補充說,不僅鄒韜奮不知道母親的名字,一代宗師——季羨林也不知道母親的名字,他在《懷念母親》一文中,也曾談到這種遺憾,學生們沉默了。

我的母親反思 篇4

在本節課堂的教學上,學生學會語文思維了。這不但表現在孩子們的欣賞字詞句段上,更表現在孩子們的“三問同學”上。上節課,還能聽出有些同學是“明知故問”,而這節課卻是“虛心請教”的問。比如,王蒙蒙問的為什麼“我的笨筆寫不出一萬分之一二”而不是“一萬分之一”。這個問題已提出,同學們都笑了,但是全班沒有一個同學能回答得了。自然是我出馬了,可是這樣調動了全體同學的注意力,也啟發他們主動思考問題。

再如,趙琦問的“在這廣漠的人海里獨自混了二十多年……”中為什麼說自己“混”呢?所問的第一個同學沒有回答對,然後多半的同學舉起了手,搶答這個問題。第二個同學回答對了,同學們都高興地笑了。這樣的課堂是思維的課堂是表達的課堂也是幸福的課堂,還是師生其樂融融的課堂。為自己這學期改變教學方式而高興,也為孩子們成為真正的課堂主人而慶幸!

我的母親反思 篇5

《母親的恩情》是一首文包詩的課文。文包詩這種課文型別是蘇教版的特色,也是古詩教學的新課型。它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巧妙的把一首詩包含在一篇簡短的文章裡,生動地介紹了與古詩相關的背景知識及創作本詩的具體情境。可以說:“詩”是“文”的中心與昇華。在教學時,我主要圍繞“文與詩”的聯絡來進行教學,引導學生通過深入文字故事,聯絡自己的生活感受,激發情感、想象,從而體會母愛子、子念母的一片真情。在細節上,我是這樣處理的:

第一自然段主要抓“夜深了……一針針……她想……”這句話,通過看課文插圖,理解“一針針”“一線線”的意思,引導學生品味:從母親在燈下一針針一線線的縫補衣服,你知道了什麼?再聯絡上句中“忙著”一詞,體會出母親為兒日夜操勞的辛苦,然後通過想象:母親會在心裡想什麼?進一步感受母親對兒子的牽掛疼愛,最後通過朗讀表現母親把對兒子的愛縫進了衣服裡的無私關愛之情。

第二自然段圍繞想象孟郊和母親分別時的情景,說一說母親怎樣叮囑兒子,兒子心裡怎樣想的,體會母子間的深情,為下面解決難點鋪路。

第三自然段處理好比喻句:母親就像太陽,母愛就像春天裡的光輝。我這樣引導:回想平時媽媽照顧你的事情,從而體母愛就像陽光,無處不在,細緻入微地溫暖著小草。並抓住“撫摸”一句,讓學生模仿做一做動作,激發學生的情感,體會母愛無法回報,從而懂得:“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意思。

最後一段,我設問:雖然母親的恩情,我們無以回報,但是我們要報答嗎?你怎麼報答?學生們說了很多:給父母端茶送水遞拖鞋,陪父母聊天,給父母表演節目,幫父母做小家務之類的小事,教師的適時引導,幫學生把道德認識與具體的道德生活聯絡起來,指明瞭學生道德活動目標。

課後,我讓學生給母親做一件事,把想對媽媽說的心裡話寫下來。

我的母親反思 篇6

《母親的恩情》是一首文包詩的課文。文包詩這種課文型別是蘇教版的特色,也是古詩教學的新課型。它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巧妙的把一首詩包含在一篇簡短的文章裡,生動地介紹了與古詩相關的背景知識及創作本詩的具體情境。可以說:“詩”是“文”的中心與昇華。在教學時,我主要圍繞“文與詩”的聯絡來進行教學,引導學生通過深入文字故事,聯絡自己的生活感受,激發情感、想象,從而體會母愛子、子念母的一片真情。在細節上,我是這樣處理的:

第一自然段主要抓“夜深了……一針針……她想……”這句話,通過看課文插圖,理解“一針針”“一線線”的意思,引導學生品味:從母親在燈下一針針一線線的縫補衣服,你知道了什麼?再聯絡上句中“忙著”一詞,體會出母親為兒日夜操勞的辛苦,然後通過想象:母親會在心裡想什麼?進一步感受母親對兒子的牽掛疼愛,最後通過朗讀表現母親把對兒子的愛縫進了衣服裡的無私關愛之情。

我的母親反思 篇7

在“三八婦女節”之際,我們學習了《母親的恩情》這篇課文。在上這課之前,我讓同學們觀察母親一天中做了那些事。哪些是為你做的。

在教學時,我決定抓住“恩情”入手。恩情,字典上的解釋是深厚的情義。這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太深奧了,不能理解,還得放到具體的情境中去。母親的恩情,體現在哪兒?體現在母親的行動中、母親的心理活動中,母親的語言上。教學時,我引導學生觀察圖畫,然後讀課文,感悟母親的恩情。 “夜深了,母親還在油燈下一針針一線線的縫著。她想,孩子這次外出,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來……”接著我請學生說說可以從哪些詞句中具體感受到母親對兒子的愛呢?學生通過讀課文,有了自己的理解,找到了“夜深了”“一針針一線線”這些關鍵的詞語。 然後讓學生說說這些詞句說明了什麼? 通過逐步引導,學生終於領悟到這就是母親的恩情,母親的恩情就體現在深夜為兒縫衣這一行動中,體現在對兒子的深深擔憂中,這就叫恩情。這時再出示“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學生便很容易感悟到古詩中母親對兒子的恩情了。

在學生感悟文章情感的基礎上我重點引導學生聯絡生活感悟深深的母愛。首先我引導學生說說自己的媽媽是個什麼樣的人。大家發言熱烈 ,看來他們對自己媽媽的瞭解還是很深的;其次,我讓學生說說你觀察了一天媽媽後有哪些發現呢?“早上洗衣、做飯、送我上學,然後上班。下班回家,輔導我作業、煮晚飯、洗碗筷。晚上織毛衣……”我引導學生說說媽媽的一天過得怎樣?大家不約而同地說“辛苦!”

我的母親反思 篇8

一節良好的公開課,與教師的心理素質息息相關。這一次的公開課,第一次面對這麼多的聽課老師,且在座的大多是自己的領導、前輩,更有專家型的教師,站在講臺上總難以克服緊張的心理。而且,我深知這一次上課的重要性,具有很大的代表意義;同時也是領導對我的信任和栽培,心裡又是感激又有點慌亂,很緊張。所以不僅僅在上課時有點緊張,在備課時我左改教案右改教案,始終對有些環節的設計拿不定注意,猶猶豫豫,不知道怎樣才能達到最好。致使在最後快上課時,自己對自己的教學設計都缺少了一份信心。沒信心,就算不緊張也會變得緊張了。

所以,這次上課後,我又有一個新體會,這就是:教師首先應該相信自己,有信心才能把事情做好;其次,要在平和的心態下做好最充分的準備,這是上好一節公開課的必要條件;最後,讓自信在課堂上煥發。

而這幾點歸結在一起就是:教師應該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不足之處還有許多。通過這一次的教學,使我感悟很深,也總結到了一些自己在教學上的薄弱環節。我深知,自己要學習的還有很多很多。我將會根據自己的反思,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努力彌補自己的不足,從更多方面找原因,虛心學習,認真總結,吸取教訓,不斷進步。

看了“

我的母親反思 篇9

《懷念母親》這篇課文,讓我感觸頗深,這篇課文是季羨林先生以回憶的形式,表達了對親身母親永久的悔恨,對祖國母親崇高的敬意和不變的愛意。課文結構分明,層次清晰,藉助日記、散文摘抄的語段,充分表達了對兩位母親的懷念,字裡行間充分流露了作者的真情實感,讓人思潮澎湃,情緒跌宕起伏。

課前,我安排學生先蒐集季羨林先生在德國留學期間的有關資料,對季羨林先生有所瞭解。匯入新課時,我讓以“國寶”一詞引入,結合資料,讓學生了解季羨林先生在學術上的偉大貢獻,從而引出季老那一段長達十年的留學生涯。以及季羨林老先生去世的時間(7月11日9時,享年98歲)和悼念儀式的隆重進行體驗。

新課開始,我給學生讀了季羨林作品《賦得永久的悔》,學生聽後,交流感受。讓學生體會文章表達的對母親的懷念之情,為理解本課做好鋪墊。緊接著,我先讓學生齊讀課題,然後我緊緊抓住“母親”一詞質問學生:“這裡的母親指的是誰?”同學們異口同聲的回答:“一個是親身母親,一個是祖國母親。”“那麼作者是在什麼情況下懷念自己的兩位母親呢?”這樣既交待了作者的寫作背景,又讓學生抓住了文章的主幹,同時也讓學生明白了兩位母親在作者生命中同等重要的地位,為全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調,為理解奠定了背景基礎。為了更好地理解課文,我讓學生緊密聯絡本組課文訓練重點——抓關鍵詞句,表情達意。

課堂上,學生們分成四人小組合作學習,找一找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對兩個母親懷著同樣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並在小組裡交流,學生們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學習積極主動,交流時氣氛活躍,他們找到了“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抱終天之恨、頻來入夢”等詞,“我的祖國母親,我是第一次離開她。不知為什麼,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等句子,這樣較好地體現了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讓我深深地體會到:只要老師引導得當,學生在課堂上就會有精彩的智慧生成。

從這節課的教學中,我想在教學中 “解讀”課文,更應該引導學生“創讀”,以讀促講,以讀悟情,以讀激情。

與過去的課堂教學相比,我覺得這一節可更加充滿親情,相信通過學習,孩子們一定會與自己的母親更加親近,也一定會更加懂得母親對自己的關愛。

我的母親反思 篇10

我讓學生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帶進課文中——通過朗讀把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表達出來。這時?學生的朗讀生動而感人。——最後的落腳點還是讀。

語文教學的亮點在哪裡?語文的味道在哪裡?在關鍵的詞句裡,在理解後的朗讀裡。

課的最後,指導學生寫字。我先請學生“讀帖”,“讀”完後,描紅,然後“臨帖”。臨寫完了,我請兩位學生在黑板上分別寫“越”和“疚”字。但兩人寫得都不規範。“越”字的右邊的第一筆“橫”,起筆高了;“疚”字裡邊的“撇”寫長了,而“捺”又寫短了,且沒有“腳”。於是,我請學生再“讀帖”,看“越”字右邊的第一筆——“橫”,在哪兒起筆。學生這才發現,它在左邊“走”字的第二橫處起筆。接著,我邊講邊在黑板上範寫了這兩個字。學生們靜靜地聽,靜靜地看,聽課老師也靜靜地看,靜靜地聽。當我範寫完了,師生髮出由衷的讚歎。他們只是讚歎我寫的字漂亮嗎?

指導學生把字寫好,是不是也是語文教學的亮點?

總之,語文教學的亮點在“語文”裡,再說具體一點,是在“字詞句段篇、聽說讀寫書”裡。

所以,我現在每教一篇課文總是在鑽研教材上下功夫,在朗讀上下功夫;課文中的每個新詞務必弄清它的意思,要求運用的,務必弄明白使用範圍,首先自己造幾個句子;每個生字以及要板書的詞語,力求寫得規範,做到筆順規範,間架結構符合楷書的要求。

特級教師李夢衿說過:“這法兒那法兒,鑽研不好教材就沒有法兒。”確實如此。當我把教材真正讀懂了,讀出味兒來了,教學方法也就隨之而來了,自然語文課也上得較簡單了。

最後要說的是,我這樣說,絕不是否定多媒體、否定表演等手段。如果運用得恰到好處,這些手段自然會為語文教學增光添彩,現在,該用我也照用。

我的母親反思 篇11

《母親的呼喚》這篇課文通過作者飽含深情地回憶小時候母親呼喚自己的幾件事,反映了母親對孩子的殷切關懷、無限愛意,表達了人間真摯、和諧、美好的親情,以及作者對母親的深深眷戀。文章旨在教育學生體會母愛,感恩母愛。

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在《母親的呼喚》一課的教學中,我用自己的真實情感做學生情感的催化劑,課堂上不是以知識為中心的單純地“教教材”,而是以教材為憑藉,展開思維與思維的碰撞,心靈與心靈的溝通,情感與情感的激發,生命與生命的彼此交流和悅納。這節課在我和學生心中都留下了深刻印象。

課文通過三件具體事例來表達作者對母愛的深刻感受和甜蜜體驗。在教學中,我以“情感”為主線,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給他們學習的自主權,給他們暢所欲言的機會。

我的母親反思 篇12

本文層次清晰,情感豐富,對母親的懷念之情貫穿全文。

教學時,我抓住文章主線——“我對這兩位母親懷有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展開教學。引導學生畫出相關句子,結合重點詞語,感受作者對兩位母親同樣的情感。同時也引導學生領悟作者的寫作方法,以實現高年級語文教學的年段目標。

我引用了與本文密切相關的課外閱讀資料——《賦得永久的悔》。既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又體現了課內、課外閱讀相結合的新課程理念。

課堂上,我堅持以讀為主。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訓練將學生完全浸潤在文字的語言文字之中,盡情觸控作者的心跳,聆聽作者的心聲,感受作者對祖國、對母親的深切的思念之情。讓學生在朗讀感悟中提高語言的感染力,豐富語言的積累,受到情感的薰陶,獲得思想的啟迪,力求實現“訓練與感悟並重,工具和人文共振。”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課堂上,沒有照顧到全體同學,發言面較窄。教師還欠缺一定的教學機智,個別引導、評價語言不到位。

今後,我還會不斷的學習理論知識,加強實踐。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我的母親反思 篇13

第一次抱母親》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這篇課文主要記敘了“我”去守護生病住院的母親,抱起母親讓護士換床單時,才察覺母親的身體是那麼輕,不由想起母親以弱小的身體挑著重擔翻山越嶺的往事,心裡很難過,也很愧疚。於是,像小時候母親抱“我”一樣,我把母親抱在懷裡,讓母親入睡,結果卻發現母親的眼裡流出了淚水。文章的字裡行間流露著濃濃的親情。《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然而,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瞭解到現在的學生對母愛的理解大都是膚淺的,甚至把母愛視為一種理所當然的付出。基於這樣的認識背景,要學生走進母親的內心,感受母愛,進而回報母愛,成為了本課教學的一個重難點。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以朗讀為抓手,通過對關鍵詞句的深讀,並聯系生活實際,建立起學生的感性認識,引導學生在朗讀、感悟中充分感受母愛的無私和偉大。

一、想象畫面,整體把握課文。

中年級注重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把握能力。因此在教學開始,我通過讓學生通讀整篇課文的方式,讓學生在腦海中放放電影,想象眼前浮現了哪些畫面。在朗讀和想象中,學生對文章有了整體的理解和把握,並能將一些細微之處一一捕捉,例如有關護士的畫面等。

二、重組課文,抓重點語段

對四年級的孩子來說,《第一次抱母親》是一篇比較長的課文。因此在理解課文時,我對教材進行了重組,以 “文章中哪個畫面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最能打動你” 的問題引導學生抓住了文章中最重要最感人的兩幅插圖——“母親挑重擔”的畫面和“我為了報答母親恩情而抱著母親入睡”的畫面進行品讀,收到了不錯的教學效果。

我的母親反思 篇14

在課件製作上,我一直以為課件除了字型大小要合適、顏色搭配要恰當外,背景和文字一定要具有吸引性,關鍵是引起學生學的興趣。所以每一次的課件製作,我都找大量的圖片。這些圖片大多以可愛和豔麗為主,用來做課件背景或插入幻燈片中以增強課件的美觀性,希望學生通過看到可愛、有趣的圖片增加對學習的興趣。在課件內容上,我更多的是顯示我要提的問題、要求和相關問題答案。可是這樣,雖然課件看起來美觀了,但對學生有用的東西卻很少。

在這裡我犯的一個錯誤就是:誤解了課件的輔助作用,沒有通過課件更好地展現課文內容,沒有充分發揮課件輔助教學的作用。這一點,在看了幾位送課下鄉老師的課件後深有感觸。幾位老師的課件都是與課文內容緊緊聯絡,呈現的都是自己在教學時需要學生共同參與實施的內容,非常具有直觀性和操作性,課件製作完美的與教學內容結合起來,課件的輔助效果突出。所以,今後我將改正自己之前的認識,製作課件除注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外,更加註重課件的實用性,即輔助教學的作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