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書信 > 檢討書

英語老師工作總結及反思(精選17篇)

欄目: 檢討書 / 釋出於: / 人氣:1.82W

英語老師工作總結及反思 篇1

一、立足校本,重視培訓

英語老師工作總結及反思(精選17篇)

應該說,開展校本培訓和教研,是課改的重點之一,也是課改能夠順利進行,不走彎路,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手段之一。調研中我們看到,各校領導都把教師培訓工作放在首位,派出教師參加國家級培訓、省級培訓、地市級培訓。除此之外,他們更重視校本培訓和教研,提高教師對新課程的認識和理解,提高教師實施新課程的信心和能力。如開展新課程講座、教師論壇、觀摩課、研討課、新課程下的教學設計大賽,課件大賽、案例分析與交流、小課題研究、集體備課等活動,這些活動內容豐富,針對性強,講究實效。經過培訓和研討,轉變了教師的觀念,澄清了一些模糊認識,提高了教師專業化水平。教師們明確了這次新一輪高中課改對於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的深遠意義,加深了對於高中英語課程性質、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內容標準、教學原則以及教學評價的理解和認識,從而為課改順利實施奠定了基礎。新課程理念如春風細雨潤入到教師的教學思想和教學行為中被逐漸接受,並滲透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經過將一年的教學實踐,大部分教師對外研版教材的編寫思路、教學內容及教法,由很不適應到逐漸熟悉和適應,教學方式和方法在發生變化,有些教師還能夠根據學生實際,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有較大提高。

二、教與學方式的變化

隨著觀念的轉變,教師的角色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促進者。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儘量創設情景,給學生提供展現自我的舞臺。隨之教學上也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變化,突出表現在:

(1)注重學法指導,重視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聽課中我們看到,教師們已經有意識的按課改要求上課,正在逐步進入新角色。在課堂中鼓勵學生探究和思考,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願望,注重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空間,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多數課堂上能體現新課程教學的理念,教師能選擇學生感興趣和貼近實際生活的話題,設計學習任務,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努力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言能力。課堂較多地出現師生互動、平等參與的生動局面。如:有師生問答、採訪調查、討論或辯論,競賽,成果展示等,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學習的過程是學生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掌握基礎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了收集、獲取和處理資訊的能力,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人交往、溝通和合作的能力,獨立思考、勇於探索、自主學習的能力,而這些素養將使學生受益終身

(2)任務型教學途徑為越來越多的教師所接受,並有效踐行。多數教師能切實實行“任務型”教學方法。以話題為主線,以任務為中心,能充分利用好教材,實現三維目標,完成教學任務,部分教師認為外研版教材易讀性強,種類多,內容生活化,與時俱進,學習不感到枯燥,以任務為中心,好操作,,學生活動多,體現“在用中學,學中用”的思想。任務的設計能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層層深入,形成“任務鏈”;語言技能的訓練,遵循先輸入,後輸出,先聽、讀,後說、寫的原則;通過小組討論,然後推舉代表陳述討論結果,完成終級任務;佈置後續任務,為學生的後續學習提供動力。不少教師在設計任務時非常注意緊密聯絡學生生活實際和社會現實,能張揚個性,展現自我,又有利於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和創造性。

(3)考試成績不再是唯一的評價手段,新課程倡導的促進學生髮展的多元化評價體系正在探索之中。大多數學校對學生的學習評價都採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比以往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

(4)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轉變。

許多教師認為外研版教材詞彙量大,教材的編寫也比較零散,板塊繁多,教學內容偏多、偏難,課堂教學活動多,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而課時又很有限。針對這種狀況,多數教師能從實際出發,靈活處理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如佳一中高一備課組,他們不是按步就班的按教參的建議實施課堂教學,而是充分利用集體合作的力量,將所有教師新老搭配分成五組,將每一單元的教學內容進行重新整合,以“話題”為綱,根據邏輯順序,科學合理的設計為四課時,使其銜接自然,對於每一單元的設計,都從語言能力培養的五個方面考慮,經過反覆推敲,每一課時都製作了精美的課件。在多媒體的輔助下,加大了課堂教學的容量,提高了課堂效率,並把相關的語言知識點以學案的形式發給學生,便於學生預習,節省了一部分課堂時間,在教學內容多的情況下,他們能做到遊刃有餘,而且在每一單元結束後,他們都有自行設計的一套練習,夯實了基礎,提高了效率。

三、問題與困惑

課改工作在平穩進行,有可喜變化,但問題也不少,任重而道遠。

(一)穿新鞋走老路”者仍為數不少

調研中通過聽課瞭解到,能真正體現新課程標準要求的課不太多,有的課仍然偏重語言知識的講解和灌輸,有的教師一節課一半以上時間用於講解,大包大攬,代替學生學習。如教課文, 教師自己讀,自己逐句翻譯,自己歸納主旨要義;回答問題,學生答不出,教師就自給答案;甚至讀單詞也要教師代勞。語言練習過於機械,缺少有意義和交際性練習。教學活動設計不從學生實際出發,與學生認知水平脫節,造成實際教學效果差甚至無效。

(二)重視英語新課改中的誤區

1、強調聽說教學,忽視讀寫訓練。

①許多教師對課標不理解,誤認為新課改下高中英語教學僅“為交際”,從而忽視了對讀寫的訓練。

②在教學過程中仍有一部分教師對教材的編排體系把握不準,區分不了重難點,對讀寫的要求也不明確,往往上了一篇閱讀課文後就只讓學生學會了讀,卻不明白如何去構思一篇文章,不會將其寫作方法及技巧傳給學生,更不要說去仿寫一篇文章了。

2、照搬教師用書,片面理解“五步”。

①每位教師都有一本教師教學用書,可有些老師照搬教案,沒有從教材出發,沒有從學生出發,沒有從實際出發。

②英語課堂中慣用的五步教學法:複習(Revision),介紹(Presentation),操練(Drtu),練習(Practice),鞏固(Consocidation),可是我們的部分老師只會機械地使用,沒有從實際出發,這個實際包括很多,有課堂,教材,及學生。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我們可以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加以創新,給學生營造愉快的學習氛圍,讓他們在快樂中學到知識,充分開發他們的智力及思維方式,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3.有些教師片面理解“學生的主體地位”。

表面上看,課堂上學生活動一個接著一個,但是否有效,則很少考慮。如小組討論,教師提出的學習任務過難,學生勉為其難,完成不了,“討論來討論去,一節課結束了,還說不出個所以然,白白浪費時間”。閱讀課上學生還未充分理解課文,教師就迫不及待地要求學生完成一些綜合運用型任務,如編對話,寫作等。任務脫離學生實際,缺少任務前活動,任務之間坡度太大,沒有鋪橋搭路就讓過河,這些“任務型教學”中常見的問題,反映了教師對於課程標準的理解的偏差。還有些課偏離教學重點,隨意拓展不必要的教學內容,增加學生負擔,影響教學目標的達成。學生完成任務有困難,要分析原因,或因教師指示語聽不懂,或因詞語、句子理解障礙,教師要及時做必要說明和講解,有時還需做出示範。

4.課時問題。

由於教材內容多,課程標準規定每週只4課時,大部分學校超課時教學,一般最少開到周5課時,有的開到周7-8課時(包括星期六上課)。超課時原因,普遍反映教材容量大,學生基礎參差不齊,很難完成教學任務。但也與教師講解多,包辦代替多,發揮學生自主性、主動性不夠,以及對教材處理缺少靈活性和創造性有關。

5.教材銜接有問題。

國中使用更重版本的教材,且教材詞彙量過大,在一個單元內生詞過於集中;話題範圍廣,與學生現有知識儲備有較大差距多數教師認為新教材,花樣多,內容容量大,面面俱到,知識凌碎,課時少,內容膚淺,(缺乏系統性),加上課標提倡“自主合作”學習方式,倡導任務型教學,使教學出現方法與時間,空間與完成任務之間的矛盾。教師忙教,學生忙學,教學任務套任務,任務連任務,為完成教材任務教師趕進度,搶時間,沒有更多的時間去輔導學生,得到的結果只能是收效甚微,師生疲勞。

四、對策與建議

1.加強校本教研,努力提高教師的教研能力。

隨著課改的深入進行,沒有一定的教研能力,會困難重重。因此,教師要通過自身的學習,可以摸索出一定的自主學習方法和如何在漢語環境下對中學生進行英語思維能力的途徑,以及如何找出中國學生語言成長的規律,如何創造的使用教材,選擇教材,如何創造條件,營造學習氛圍,都需要教師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將自己的經驗總結出來,受益學生。充分發揮教研組和備課組的作用,針對教學實際問題,開展一些教學研討課、說課、評課、等活動,通過課題研究,個案分析,方法交流,加強校本教研,豐富教育教學實踐經歷,造就和培育一批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教師隊伍。

2.教師要學會教學反思。

新課程非常強調教學反思,按教學的程序,教學反思分為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三個階段。在教學前、教學中進行的教學反思,固然極為重要,它能使教師逐步提高教學的規劃能力,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能使教師逐步提高教學過程的調控能力,形成教學機智,促使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但更重要的是教學後的反思,因為從某個角度來說,它可以涵蓋前兩個階段的教學反思內容和功能。它以教學的結果為起點,對自己的教學設計、教學實施過程以及教學的結果進行重新的審視和分析,使教學經驗理論化,能促使教師對自己的教學形成自我監控的能力與自我超越的意識。因此,我們大力倡導教師認真做好教學反思的工作,及時記錄教學狀態,寫下自己的片思偶得,或是成功的體會,或是失敗的遺憾,特別是及時錄下從中得到的啟迪和由此引發的教學設想。這些來自教學實踐的親身體驗和思考,是提高教師專業素養和教學技能極為寶貴的財富。

3、在教學中要處理好三種關係。

1)處理好聽說與讀寫的關係。我們知道英語教學中聽說讀寫是一體的,任何一個環節都會影響大局,我們要做到聽說領先,讀寫跟上,培養出會綜合運用英語的學生,而不是讓他們或“聾”或“啞”。

2) 處理好教師用書與備課的關係。教參只是老師教學的一個參考,它只能起一個參考作用,我們備課要從實際出發,備教材,備學生,最好以一個單元為話題進行備課,對本單元有一個全面的把握。

3) 處理好教學法與五步驟之間的關係。我們在教學中可以根據實情,適當地增減內容,把握上課的主要脈絡,分清重,難點,有條理地組織課堂教學,可以嘗試改變傳統教法,鼓勵老師使用多媒體教學。

4.要樹立新的學生觀。

我們教師要樹立新的學生觀,首先要轉變角色,重新認識師生關係。過去我們教師把自己作為中心,要學生圍著自己轉。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者。而素質教育的精神要求我們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情感,個性,需要與發展的願望。因此我們在新課標實施過程中,要鼓勵他們的創新精神,採用有利於他們發揮主體作用的教學思路與方法,在每個教學環節上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同時,要尊重學生中的個體差異,儘可能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

5.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要迎接好新課程的挑戰,我們還要建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更新知識結構,發展專業能力與知識能力,以適應現代社會發展對英語課程的要求。

總之,新課程改革不是紙上談兵,必須要與實踐相結合。從某種程度上說,課程就是實踐,因此課程改革就是問題解決。它要求所有人都直接面對自己所面臨的問題,採用實踐的邏輯,提出符合新課程理念的可行的解決方案,並儘自己所能,把這一方案付諸現實,在課改中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反思,願我們與課改共同成長!

英語老師工作總結及反思 篇2

一、立足校本,重視培訓

應該說,開展校本培訓和教研,是課改的重點之一,也是課改能夠順利進行,不走彎路,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手段之一。調研中我們看到,各校領導都把教師培訓工作放在首位,派出教師參加國家級培訓、省級培訓、地市級培訓。除此之外,他們更重視校本培訓和教研,提高教師對新課程的認識和理解,提高教師實施新課程的信心和能力。如開展新課程講座、教師論壇、觀摩課、研討課、新課程下的教學設計大賽,課件大賽、案例分析與交流、小課題研究、集體備課等活動,這些活動內容豐富,針對性強,講究實效。經過培訓和研討,轉變了教師的觀念,澄清了一些模糊認識,提高了教師專業化水平。教師們明確了這次新一輪高中課改對於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的深遠意義,加深了對於高中英語課程性質、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內容標準、教學原則以及教學評價的理解和認識,從而為課改順利實施奠定了基礎。新課程理念如春風細雨潤入到教師的教學思想和教學行為中被逐漸接受,並滲透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經過將一年的教學實踐,大部分教師對外研版教材的編寫思路、教學內容及教法,由很不適應到逐漸熟悉和適應,教學方式和方法在發生變化,有些教師還能夠根據學生實際,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有較大提高。

二、教與學方式的變化

隨著觀念的轉變,教師的角色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促進者。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儘量創設情景,給學生提供展現自我的舞臺。隨之教學上也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變化,突出表現在:

(1)注重學法指導,重視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聽課中我們看到,教師們已經有意識的按課改要求上課,正在逐步進入新角色。在課堂中鼓勵學生探究和思考,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願望,注重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空間,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多數課堂上能體現新課程教學的理念,教師能選擇學生感興趣和貼近實際生活的話題,設計學習任務,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努力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言能力。課堂較多地出現師生互動、平等參與的生動局面。如:有師生問答、採訪調查、討論或辯論,競賽,成果展示等,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學習的過程是學生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掌握基礎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了收集、獲取和處理資訊的能力,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人交往、溝通和合作的能力,獨立思考、勇於探索、自主學習的能力,而這些素養將使學生受益終身

(2)任務型教學途徑為越來越多的教師所接受,並有效踐行。多數教師能切實實行“任務型”教學方法。以話題為主線,以任務為中心,能充分利用好教材,實現三維目標,完成教學任務,部分教師認為外研版教材易讀性強,種類多,內容生活化,與時俱進,學習不感到枯燥,以任務為中心,好操作,,學生活動多,體現“在用中學,學中用”的思想。任務的設計能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層層深入,形成“任務鏈”;語言技能的訓練,遵循先輸入,後輸出,先聽、讀,後說、寫的原則;通過小組討論,然後推舉代表陳述討論結果,完成終級任務;佈置後續任務,為學生的後續學習提供動力。不少教師在設計任務時非常注意緊密聯絡學生生活實際和社會現實,能張揚個性,展現自我,又有利於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和創造性。

(3)考試成績不再是唯一的評價手段,新課程倡導的促進學生髮展的多元化評價體系正在探索之中。大多數學校對學生的學習評價都採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比以往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

(4)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轉變。

許多教師認為外研版教材詞彙量大,教材的編寫也比較零散,板塊繁多,教學內容偏多、偏難,課堂教學活動多,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而課時又很有限。針對這種狀況,多數教師能從實際出發,靈活處理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如佳一中高一備課組,他們不是按步就班的按教參的建議實施課堂教學,而是充分利用集體合作的力量,將所有教師新老搭配分成五組,將每一單元的教學內容進行重新整合,以“話題”為綱,根據邏輯順序,科學合理的設計為四課時,使其銜接自然,對於每一單元的設計,都從語言能力培養的五個方面考慮,經過反覆推敲,每一課時都製作了精美的課件。在多媒體的輔助下,加大了課堂教學的容量,提高了課堂效率,並把相關的語言知識點以學案的形式發給學生,便於學生預習,節省了一部分課堂時間,在教學內容多的情況下,他們能做到遊刃有餘,而且在每一單元結束後,他們都有自行設計的一套練習,夯實了基礎,提高了效率。

三、問題與困惑

課改工作在平穩進行,有可喜變化,但問題也不少,任重而道遠。

(一)穿新鞋走老路”者仍為數不少

調研中通過聽課瞭解到,能真正體現新課程標準要求的課不太多,有的課仍然偏重語言知識的講解和灌輸,有的教師一節課一半以上時間用於講解,大包大攬,代替學生學習。如教課文, 教師自己讀,自己逐句翻譯,自己歸納主旨要義;回答問題,學生答不出,教師就自給答案;甚至讀單詞也要教師代勞。語言練習過於機械,缺少有意義和交際性練習。教學活動設計不從學生實際出發,與學生認知水平脫節,造成實際教學效果差甚至無效。

(二)重視英語新課改中的誤區

1、強調聽說教學,忽視讀寫訓練。

①許多教師對課標不理解,誤認為新課改下高中英語教學僅“為交際”,從而忽視了對讀寫的訓練。

②在教學過程中仍有一部分教師對教材的編排體系把握不準,區分不了重難點,對讀寫的要求也不明確,往往上了一篇閱讀課文後就只讓學生學會了讀,卻不明白如何去構思一篇文章,不會將其寫作方法及技巧傳給學生,更不要說去仿寫一篇文章了。

2、照搬教師用書,片面理解“五步”。

①每位教師都有一本教師教學用書,可有些老師照搬教案,沒有從教材出發,沒有從學生出發,沒有從實際出發。

②英語課堂中慣用的五步教學法:複習(Revision),介紹(Presentation),操練(Drtu),練習(Practice),鞏固(Consocidation),可是我們的部分老師只會機械地使用,沒有從實際出發,這個實際包括很多,有課堂,教材,及學生。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我們可以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加以創新,給學生營造愉快的學習氛圍,讓他們在快樂中學到知識,充分開發他們的智力及思維方式,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3.有些教師片面理解“學生的主體地位”。

表面上看,課堂上學生活動一個接著一個,但是否有效,則很少考慮。如小組討論,教師提出的學習任務過難,學生勉為其難,完成不了,“討論來討論去,一節課結束了,還說不出個所以然,白白浪費時間”。閱讀課上學生還未充分理解課文,教師就迫不及待地要求學生完成一些綜合運用型任務,如編對話,寫作等。任務脫離學生實際,缺少任務前活動,任務之間坡度太大,沒有鋪橋搭路就讓過河,這些“任務型教學”中常見的問題,反映了教師對於課程標準的理解的偏差。還有些課偏離教學重點,隨意拓展不必要的教學內容,增加學生負擔,影響教學目標的達成。學生完成任務有困難,要分析原因,或因教師指示語聽不懂,或因詞語、句子理解障礙,教師要及時做必要說明和講解,有時還需做出示範。

4.課時問題。

由於教材內容多,課程標準規定每週只4課時,大部分學校超課時教學,一般最少開到周5課時,有的開到周7-8課時(包括星期六上課)。超課時原因,普遍反映教材容量大,學生基礎參差不齊,很難完成教學任務。但也與教師講解多,包辦代替多,發揮學生自主性、主動性不夠,以及對教材處理缺少靈活性和創造性有關。

5.教材銜接有問題。

國中使用更重版本的教材,且教材詞彙量過大,在一個單元內生詞過於集中;話題範圍廣,與學生現有知識儲備有較大差距多數教師認為新教材,花樣多,內容容量大,面面俱到,知識凌碎,課時少,內容膚淺,(缺乏系統性),加上課標提倡“自主合作”學習方式,倡導任務型教學,使教學出現方法與時間,空間與完成任務之間的矛盾。教師忙教,學生忙學,教學任務套任務,任務連任務,為完成教材任務教師趕進度,搶時間,沒有更多的時間去輔導學生,得到的結果只能是收效甚微,師生疲勞。

四、對策與建議

1.加強校本教研,努力提高教師的教研能力。

隨著課改的深入進行,沒有一定的教研能力,會困難重重。因此,教師要通過自身的學習,可以摸索出一定的自主學習方法和如何在漢語環境下對中學生進行英語思維能力的途徑,以及如何找出中國學生語言成長的規律,如何創造的使用教材,選擇教材,如何創造條件,營造學習氛圍,都需要教師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將自己的經驗總結出來,受益學生。充分發揮教研組和備課組的作用,針對教學實際問題,開展一些教學研討課、說課、評課、等活動,通過課題研究,個案分析,方法交流,加強校本教研,豐富教育教學實踐經歷,造就和培育一批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教師隊伍。

2.教師要學會教學反思。

新課程非常強調教學反思,按教學的程序,教學反思分為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三個階段。在教學前、教學中進行的教學反思,固然極為重要,它能使教師逐步提高教學的規劃能力,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能使教師逐步提高教學過程的調控能力,形成教學機智,促使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但更重要的是教學後的反思,因為從某個角度來說,它可以涵蓋前兩個階段的教學反思內容和功能。它以教學的結果為起點,對自己的教學設計、教學實施過程以及教學的結果進行重新的審視和分析,使教學經驗理論化,能促使教師對自己的教學形成自我監控的能力與自我超越的意識。因此,我們大力倡導教師認真做好教學反思的工作,及時記錄教學狀態,寫下自己的片思偶得,或是成功的體會,或是失敗的遺憾,特別是及時錄下從中得到的啟迪和由此引發的教學設想。這些來自教學實踐的親身體驗和思考,是提高教師專業素養和教學技能極為寶貴的財富。

3、在教學中要處理好三種關係。

1)處理好聽說與讀寫的關係。我們知道英語教學中聽說讀寫是一體的,任何一個環節都會影響大局,我們要做到聽說領先,讀寫跟上,培養出會綜合運用英語的學生,而不是讓他們或“聾”或“啞”。

2) 處理好教師用書與備課的關係。教參只是老師教學的一個參考,它只能起一個參考作用,我們備課要從實際出發,備教材,備學生,最好以一個單元為話題進行備課,對本單元有一個全面的把握。

3) 處理好教學法與五步驟之間的關係。我們在教學中可以根據實情,適當地增減內容,把握上課的主要脈絡,分清重,難點,有條理地組織課堂教學,可以嘗試改變傳統教法,鼓勵老師使用多媒體教學。

4.要樹立新的學生觀。

我們教師要樹立新的學生觀,首先要轉變角色,重新認識師生關係。過去我們教師把自己作為中心,要學生圍著自己轉。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者。而素質教育的精神要求我們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情感,個性,需要與發展的願望。因此我們在新課標實施過程中,要鼓勵他們的創新精神,採用有利於他們發揮主體作用的教學思路與方法,在每個教學環節上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同時,要尊重學生中的個體差異,儘可能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

5.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要迎接好新課程的挑戰,我們還要建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更新知識結構,發展專業能力與知識能力,以適應現代社會發展對英語課程的要求。

總之,新課程改革不是紙上談兵,必須要與實踐相結合。從某種程度上說,課程就是實踐,因此課程改革就是問題解決。它要求所有人都直接面對自己所面臨的問題,採用實踐的邏輯,提出符合新課程理念的可行的解決方案,並儘自己所能,把這一方案付諸現實,在課改中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反思,願我們與課改共同成長!

英語老師工作總結及反思 篇3

①找出兩次拒絕有什麼不同?(ppt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變紅:“搖搖頭”和“堅決地”;“不行,”和“不!”)

②從兩次的拒絕不同體會到什麼? 生反饋交流。

梳理:如果說搖搖頭時,小慶齡還有點猶豫,那麼第二次就是堅決地選擇留下了。

③小結:這裡,兩次拒絕的變化讓我們感受到小慶齡堅定遵守自己諾言,一個不字、一個感嘆號更讓我們感受到小慶齡的決不動搖。

在教學中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值得思考:

1.教給學生歸納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每一步要落實紮實。

2.要以生定教,不要被自己的設計所固定。

3.有些補充資料應考慮在何時出示比較合適。也不要衝斷了學生的思維。

4.教師不要用無中生有、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學生。

5.中段教學要注重理解內容為主,學習表達方式。

6.抓語言文字訓練點要找準點,訓到位,不能太虛。

7.設問要精練,不要提無效問題。

8.教師評價語要及時,還要有針對性和指導性。

英語老師工作總結及反思 篇4

小班體育活動《爬行動物運動會》是我在參加橋東區標兵評選活動中所作的公開課,以下是我在對《新綱要》的理解及運用的前提下,所談的本次活動的教學反思。

小班下學期教育目標中的健康領域要求幼兒參加體育活動能體驗到活動的樂趣,能熟練掌握手膝爬和手腳爬,動作自然協調。以此為指導,我制定了具體的教育目標:1、練習手膝、手腳著地向前爬及側爬。2、培養幼兒身體的協調性、靈活性。設計教案時我首先想到的是使本次活動充分體現出愉快、輕鬆的特點,沒有絲毫上課的痕跡。各環節之間自然過渡,在玩中學習。結合小班幼兒對手膝、手腳向前爬、側爬等基本動作掌握的還不是很好的現狀下,以向前爬作為重點,側爬作為難點。

活動的引入用了節奏歡快、富有童趣的律動,既達到了體育活動前做的準備活動的目的,同時又使活動一開始,就創設了一種輕鬆活潑,生動有趣的氛圍,使幼兒精神愉快,提高了幼兒對本次體育活動的興趣。而後自然而然地過渡到特設的爬行動物運動會的情景中。提問的設定體現了本領域與語言、常識領域的互相滲透,其次“大帶小”的活動形式,引發幼兒的好奇,讓幼兒積極主動練習手膝著地、手腳著地向前爬行及手腳著地側爬,培養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在此過程中我儘可能多的實現幼兒的自主學習,把主動權交給幼兒,讓他們自己選擇每次和哪種動物學習爬行,並且先觀察後嘗試。經過再次觀察,在教師啟發下自己總結出動作要領後,再來練習。讓他們自由選擇頭飾,扮演不同的小動物。學習爬行動作時,我還積極地投入到活動中,和幼兒一起爬,以自己歡快的情緒去感染每一個幼兒,帶動他們積極參與體育活動,融在幼兒當中,不作旁觀者,建立平等、民主的師幼關係,然後採用了集體比賽和分組比賽相結合的形式,鞏固練習本次活動所要達到的目標,最後在歡快的音樂中結束,形成首尾呼應。

英語老師工作總結及反思 篇5

教學中,我從哈爾威船長的四次命令入手,讓學生默讀課文,思考:哈爾威船長在組織自救的過程中,一共下了幾次命令?分別是什麼?從每次命令中你能體會出他的什麼品質?是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出來的?劃一劃,並做好批註。學生很有興趣地學著,當集體交流第一個問題時,我問學生:此時此刻,如果你就在這船上,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災難,你最先想到的是什麼?(學生暢所欲言)而船長最先想到的又是什麼?學生都說他們最先想到的就是跑、逃生,然後和船長的想法舉動作對比,突出船長的沉著鎮定、捨己救人。

學完船長的四次命令,在學習第三段時,我質疑:哈爾威船長與輪船一起沉入大海,值得嗎?在沉船之前就沒有辦法救出自己了嗎?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學生四人小組討論後,認識到船長是一心想著全船的人,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了。然後我說:同學們,剛才我們走進了語言文字,與哈爾威船長進行了一次心靈的對話,更是得到了一次精神的洗禮。望著這無情的大海,面對這樣一位船長,我想,你們一定有很多話要對哈爾威說吧?好幾個同學做了發言,都讚揚了船長的優秀品質,並表示要向船長學習。

我認為應該水到渠成了,就出示了小黑板,讓學生想象:假如你就是諾曼底號輪船上的一員(船長、乘客、工作人員),在這生死存亡的瞬間,你將會怎樣想,怎樣做?(逃生和船共存亡?為什麼?)沒想到剛讀完題,班長就大叫:逃生!我驚愕了,問道:你不是剛說了船長忠於職守、捨己救人的精神值得我學習嗎?為什麼現在又選擇逃生?班長倒沒說話,另一個學生狡辯道:我們也是弱者呀!多麼詭祕的辯詞,這不等於一節課的感情白浪費了嗎?無奈,我只好自我表白:如果是我,我一定像哈爾威船長那樣將生的希望讓給別人,絕不苟且偷生……可感覺自己的表白是那樣的蒼白,學生還是無動於衷。

這幾天,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學生怎麼了?學課文就是學課文,理解得挺到位,就是沒有絲毫感動,更不要說向英雄們學習了。思想教育亟待加強!

英語老師工作總結及反思 篇6

在剛剛結束的期會考試裡,我犯了很多不該犯的錯誤。

我一向語文很好,可是這次鬼使神差的,語文竟然錯了很多不該錯的地方。經過我的仔細反思,我想這和我閱讀題目不認真有著很大的關係。這點也同樣延伸到了數學和英語方面。很多計算和語法上的小錯誤讓我丟掉了不少分數。

對待考試,我想各位同學都很有經驗,因為這已經是家常便飯了嘛,但是為什麼“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話總是不會在某些同學身上靈驗,一次次的考試失敗之後還是失敗。我想這跟考後對待考試的態度有很大的關係。有的同學考前對試卷是“可欲而不可求”,考時則是對試卷“奉若真神”,生怕漏了一道題,但是考後則是把它無情的拋棄,這時,他們的眼中只有分數了。時下不是流行可持續發展嗎?那麼為什麼有那麼多的同學沒有把眼光放在以後。其實分數只不過是對你這一階段努力的一個評價,考完後不是盯著它,難道盯著它就能把66分變成99分嗎?關鍵還是要弄清丟失分數的原因、不清楚的知識以及這一階段的不足,之後及時總結並改正,才能在下次的考試中取得好成績。

考完後總結固然重要,但是更要找到新的起點,當然了,找到起點後決不能停在起點不動,而要前進、奮鬥。有的同學考完後很有動力,列了一大堆複習計劃,下了一大堆決心,但是幾天過後就又像以前一樣了,所以請大家要用毅力堅持學習下來,如果一直像以前,不做出改變的話,下次考試怕又要名落孫山,正如0,你不在前面畫一個1時,0還是0,所以請大家能找到起點並揚長補短,努力學習。

同學們,讓我們以良好的心態,科學的方法,充分的準備,為下次期末考試呈上一份滿意的答卷,為自己收穫一份自信和喜悅,為家長與老師送上一份答謝與回報。

英語老師工作總結及反思 篇7

本學期大班教研組工作緊緊圍繞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加強教師理論學習,將實踐與理論結合,規範教師的一日操作制度。在園領導的指導支援下,在全組教師的齊心努力下,比較圓滿的完成了教研計劃。現將本學期教研工作做出總結,以便今後工作取得經驗,使教研工作更好的開展。

一、專題教研研究

本學期我們大班組繼續圍繞“主題背景下大班個別化學習活動的實踐研究”這一專題進行研究,進一步優化學習性區域的劃分,進一步挖掘材料的價值,進一步完善材料的設計。結合幼兒個別化學習活動,切實提高教師課程執行的有效性。隨著活動的開展和幼兒發展的需要,教師不斷改變個別化學習環境與佈局,使每一個空間裡的活動具有多樣性,材料具有豐富性,不斷給孩子新的刺激,使有限的空間發揮出最大的環境教育作用。其次,通過研究,我們瞭解到主題背景下個別化學習活動材料的投放有別與一般區角活動材料的投放,它有一定的指向性,投放的材料應與主題活動的目標相關,為完成主題目標服務。所以教師在設計材料思考材料價值時必須要理清材料與主題目標核心經驗的關係,這樣才能更好的使我們的材料為主題服務。

二、日常教研研究

1、同商共討,圍繞幼兒園業務研討重點認真制定計劃。

開學前夕,我們大班教研組教師學習和分析了幼兒園業務計劃,明確了本學期的研究重點,並認真商討由教研組長制定的本學期教研組研討計劃,通過討論大家對本學期的教研活動有了方向,並將計劃進行了細化,在具體實施中又落實到各班,使每個教師都能真正參與到研討中來,而不再是一個旁觀者。

2、教研結合,圍繞計劃積極落實教研活動。

教研專題確立後,還需要以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動予以落實。我們以細化教研流程為手段,從每次教研活動的“前期準備”、“組織實施”、“問題梳理”、“後續改進”等流程的精細化實施進行了全方位的思考和實踐。如我們會在每次教研活動中預告下次的教研內容,請組員自主收集資訊或者圍繞後續的研究重點先在自己班級進行實踐。對教師收集的問題進行梳理,瞭解當前的迫切需求,共同解決問題,思考對策,梳理經驗等。

三、加強團隊建設,營造和諧團隊氛圍

1、文明班組建立

我們以“共享、互動、成長”為追求,加強文明班組建立。組內成員積極開展二期課改新課程實踐,樹立以幼兒為本的觀念,關心熱愛每位幼兒,為有創設教育環境,組織豐富多彩的“親子活動”等滿足不同幼兒的興趣需求。

2、教師專業發展

教師的成長就是團隊的成長。我們關注每位教師,讓每位教師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如:骨幹教師展示、外出培訓教師展示、實踐活動觀摩等形成你追我趕的良性競爭局面。

3、師幼活動並進

我們的工作是充實忙碌的,我們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本學期,在每月一次的幼兒大活動上,老師們動足了腦筋,開展了一系列精彩紛呈的主題活動。如 “我升大班啦”、“我愛媽媽”、“我是小小推普員”、“民族歌舞大聯歡”、“走進消防隊”、“快樂的元旦”等。活動中,師生共同參與,一起體驗了活動的快樂。

四、反思不足,以待不斷改進和提高

1、本學期對於大班年齡段的教學實踐方面的互聽互評機會比較少,對於提高教師在大班教學方面的能力和經驗的積累上較欠缺。

2、教師在活動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還需要進一步加強,深化“我要研”的氛圍,讓教師真正成為教研的主人。

3、專題研究的力度與深度不足,課題研究的形式還待豐富。教研組實踐課的質量還要提升等等。

在一學期的教研工作中我們體會到了快樂,也感受到了挑戰和困惑。隨著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教研組將越來越應發揮重要的作用,教研活動也應更體現創新和特色。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們將不斷努力學習,不斷更新觀念,不斷改進工作,不斷尋求教師需要為研究內容,運用科學的方法去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爭取更大的轉變和進步。

英語老師工作總結及反思 篇8

對於自主、合作、探究這種教學模式在議課中我有了更深入的認識。我的課堂一直採取的模式就是以調動學生髮現問題為突破口,我仍然認為學生髮現一個問題比老師講授十個問題都可貴。今天王坤娟老師的建議說在探究時老師是不是該適當點撥,這一點我是認同的。同時,陳教授的課也給我同樣的啟示:應該從學生實際出發,對於學生挖掘不出來的問題,教師應該給以適時的引導,然後給他們以時間去體會,從而成為自己的收穫。相比較而言,我的學生在課堂上雖然說了、問了,但是真正在思想上收穫的同學不多,語文課堂應該是和生活聯絡在一起的,而生活這個外延如此廣大,如何讓學生學會在其中採擷珍珠,為師者應該為學生指引。

我想再談一點,就是觀了陳教授這節課以及通過我們的議課,我覺得我們在備課時忽略了語文與生活的聯絡。比如:三種花喻三種人,三種人的處世態度,我們如何看待等。

英語老師工作總結及反思 篇9

中班幼兒動作發展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的關鍵期,《綱要》中指出:綜合性地開展各類體育活動,能促進幼兒肢體的均衡發展和基本運動能力的全面發展。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發展水平,我設計了本次體育活動——青蛙跳跳跳。《綱要》中指出:活動目標是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因此我為本次活動設計了兩個活動目標1、模仿青蛙的動作,學習青蛙跳。2、學習雙腳併攏向不同方向跳,訓練幼兒肌肉的耐力。為了達到以上兩個活動目標,我為本次活動準備了小青蛙操及音樂、在場地上佈置了一個大的池塘、並用皺紋紙製作了小蟲子若干,考慮到我為孩子們選擇的青蛙音樂操的動作和節奏比較快,所以在課前先教了孩子們動作,但練習的不太熟練。

本次活動以運動為載體,通過創設簡單的遊戲情景、使幼兒主動參與活動,體驗運動的快樂,掌握一些簡單的運動技能。活動一開始,我以童話故事《小蝌蚪變青蛙》為切入口,通過情境匯入,帶領幼兒隨著音樂模仿小蝌蚪變青蛙等動作,孩子們對老師準備的小青蛙音樂非常的感興趣,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

活動的基本部分,我設計了讓幼兒探索小青蛙跳、學習青蛙跳、練習青蛙跳、幫助捉害蟲四個主要環節,期間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活動設計力求更好的達到活動目標。在活動的結束部分,引導幼兒跟著老師進行簡單的放鬆活動。整個活動力求在師幼間的積極互動中讓孩子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自然而然地學習青蛙跳,並學習雙腳併攏地朝不同方向跳,訓練肌肉的耐力。

整個活動緊緊圍繞小青蛙“學本領、練本領、展本領”這一教學過程,使幼兒在歡樂有趣的活動中,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讓幼兒在愉快的氛圍中獲得運動技能,鍛鍊了身體,使體育遊戲活動變得更加生動有趣

整個活動下來,就教學目標的達成來分析,孩子們在活動中學會了青蛙跳,同時鞏固了幼兒雙腳併攏朝不同方向跳,訓練了幼兒肌肉的耐力。就孩子們參與程度來分析,孩子們主動的參與活動,在活動中積極性很高,興趣很濃。在活動中雖然老師重點講解了青蛙跳的動作要領,但老師沒有重點強調動作,沒有強調讓孩子跟著老師一起多練習幾遍,幼兒在遊戲中還是不注意動作的要領,隨意跳的現象時有發生。如果在活動開始部分老師如果通過一首進行曲的音樂來引導孩子們踏步走成佇列,孩子們的積極性會更高,注意力會更集中,老師也不用太累。

英語老師工作總結及反思 篇10

一、 對幼兒園班級管理物件的反思

幼兒教育的物件是一群3-6歲的孩子,他們天真活潑、聰明可愛。而“木桶效應”說帶有工具色彩,從某種意義上講,把“木桶效應”說用於幼兒教育之中,似乎是把孩子作為容器,視孩子為工具,是對幼兒主體性的忽視。在傳統的幼兒園班級管理中,有些教師認為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一味地進行“填鴨式”教育和班級制度的強制執行。而現在的班級管理,提倡的是民-主管理,要尊重每一個孩子,人人都是班級小主人。同時,孩子的知識、能力也不是水,水放於桶中會有溢位效應;而知識、能力是無形的,並不具有溢位效應,一種知識、能力的短缺也不必然導致其他能力的不可增長。

二、 對幼兒園班級管理焦點的反思

“木桶效應”說的關注焦點在於“補缺”,而不在於“拔高”。在幼兒教育中,我們如用“木桶效應”說來說明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性,這無可厚非,但在幼兒教育實踐中,我們發現決定孩子發展的不應是他最薄弱的部分,而應是孩子最擅長的部分。當然,孩子如果是全面發展的,那是最好。倘若不是,教師也該明白人的智慧是多元的,某一智慧的欠缺並不一定成為追求其他方面成功的障礙。孩子智慧的發展沒有高低之分,只有優勢弱勢智慧的差異,人的發展總是存在一些不平衡,教師應該承認並尊重這種不平衡。

在傳統的幼兒園班級管理中,教師的關注點更在於對孩子的“補短”,毫無疑問,關注薄弱環節對孩子是有所幫助的,但這種關注往往伴隨著對其優勢專案投入的減少。這樣一來,可能孩子會是平衡發展,但各方面又都無所長,實際上是一種“抑長補短”,不利於孩子整體素質的提高和個性化發展。現在的班級管理中,教師意識到,孩子的全面發展只能是一種應然狀態,而不是實然狀態,我們可以把他作為一種理想,而不是現實,教師應該創造條件鼓勵孩子個性的發展。如果有一個孩子,他的各方面能力一般,尤其是計算極差,但是他的繪畫能力卻很強,按照傳統的做法是花費大量精力

去練習計算,可能他經過努力,計算能力跟上了,但也有可能是他從此對計算失去了興趣,越來越討厭計算,而且對學習喪失了信心;然而,如果我們發揮優勢,培養他的繪畫才能,幫助他找到成功的基點,提升對學習的信心,長大後他很可能會成為一名出色的藝術家。

三、 對幼兒園班級管理者的反思

一隻好的木桶想盛更多的水,它的製作與維修須由木匠去完成。一個好的班級,離不開教師的精心管理。古語云:“親其師,信其道。”要想使一個班級有好的面貌,使孩子能得到主動的發展,作為管理者的教師就必須掌握孩子發展的腳步。因此,現在的班級管理呼喚充實型、鑽研型、反思型的教師。首先,管理者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標誌之一是終身學習系統的構建、完善。管理者既是孩子的引路人,也是終身學習的主體之一。因為,沒有教師的學習提高,教育工作不能正確地運作,教育質量也難以保證。想讓孩子有一瓶水,教師必須有一桶水,教師要勤於向書本學習、勤於向孩子學習、勤於向專家和家長們學習……其次,管理者要善於觀察,向經驗學習。幼兒本身就是一本生動的書,每天呈現給我們一幅幅活潑的畫。每個教師對這本書要認真地“看”,仔細地“讀”,深入地研究分析。在實踐中,教師應善於運用多種手段進行觀察,及時記錄,遇到問題時能積極思考、分析應對,以積累更多更好的經驗。最後,管理者要善於總結,從反思中提升。在認識、觀念調整之後,管理行為過程中的反思非常重要,教師應該對自己的工作不斷總結、不斷反思:“我是不是按新綱要的理念做的?”“我做得怎麼樣?”“班級哪些方面需要提高?”……反思是教師提升自己的關鍵,在不斷的思考與實踐過程中,一點點積累自己,豐富自己,教師就會逐漸地充實和能幹起來。

英語老師工作總結及反思 篇11

一、完善病房設施,加強病房管理

1、ICU是危重病人進行搶救和周密監測的場所,要求病房佈局公道、簡潔、方便,利於觀察和搶救,在院領導的支援下,完善了各項設施和儀器,一年當中,增設了1臺壓力波迴圈治療儀,1臺心電圖機,心電監護儀1臺,1臺血氣分析儀和各種醫療護理用品、各種生活設施,以良好的病房條件服務於患者,便於醫護人員工作。

2、完善的設施離不開有效的管理,這一年中制定了ICU各項管理制度及獎罰制度,並設立了儀器管理員一名,專門對我科的儀器及各項物品材料進行了定點管理及定位放置,,並嚴格限制科內物品材料的消耗,做到該用則用,不該用不浪費,嚴格把好關,有效的病房管理才能保證ICU的日常護理工作。

二、抓業務學習,增強護理人員知識水平

1、根據護理部理論知識及操作學習計劃安排,我科護理人員充分利用時間加強理論基礎知識的學習及技能操作練習。

2、護士長要求科室護理人員規範使用普通話並進行晨間交接班,同時積極學習ICU相關的制度、流程、規範及常規等。

3、嚴格進行護生帶教,每月進行業務學習、護理查房及不定期小講座,嚴格對護生進行理論及操作的考核,認真落實帶教計劃。

4、積極參加醫院及護理部舉辦的中西醫業務學習及護理查房,讓科與科之間也能有有效的交流,並培養護理人員獨立工作、獨立分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5、參加市級、省級及國家級的相關會議及年會等,學習先進的護理技術及思維,學習歸來,積極與科室其他人員交流,大家共同進步,讓我科護理質量更上一臺階。

6、在護士長的帶領及指導下,在諸位同仁的協助下,整理材料,科學調研,於本年度成功在雜誌上發表論文一篇,標誌著我科護理科研邁出了一大步,並給與我們極大地鼓舞,為我科護理科研積累了一點經驗。

三、抓制度落實,保護理安全。

嚴格落實護士長質量管理職責,加強安全管理,進一步優化、細化護理工作流程,使每項工作落實到人,每項催促檢查落實到人,增強人人蔘與管理的意識。核心制度貫徹到工作中,嚴格按特級護理要求護理病人,護理操作中嚴格遵循查對制度原則,搶救危重病人時則遵守危重病人搶救制度,不但要熟知各項核心制度,而且在各項護理工作中體會到核心制度對我們工作的保護、增進、進步作用。

四、增強服務意識,力爭病人滿意。

把醫院和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對待病人人性化,加強基礎護理,增加舒適感,減少併發症的發生。工作中多做換位思考。科室繼續從基礎護理的落實情況,考核護理人員的責任心、愛心、耐心、同情心和慎獨修養。同時,加強關鍵護士(工作能力、溝通能力差的護士)、關鍵病人(有糾紛隱患的病人)、關鍵時段(節假日、夜班)的管理,消除隱患,確保護理安全,努力做到病人滿意

英語老師工作總結及反思 篇12

(一)設定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

國小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學習的主動性大多停留在興趣的強弱。所以,一開始,我用學生熟悉的誠信小故事《狼來了》匯入,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帶著好奇,帶著強烈的願望,開始今天的班會課。

(二)故事吸引,激起內心的共鳴

在教學中,我讓學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誠信小故事,談身邊的誠信事例,從而感悟誠信的重要性。學生引入的是一些和他們同齡的人和事,因為接近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他們所喜聞樂見。所以學生的印象會更加深刻,所起到的作用也更大。

(三)課堂組織突出學生主體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把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是教學改革的一個基本方向。因此,在進行教學組織的時候力求讓學生的身體動起來、思想也動起來,讓他們在體驗中學,在學中體驗。

英語老師工作總結及反思 篇13

我曾在學校上了一節語文公開課《吆喝》。在這堂課上,我充分體現“課標”注重開發利用課程資源的精神,利用當地民風民俗,引導學生從教室走向社會,從課內走向課外:首先感受情景,熟悉課文,整體感知時讓學生尋找出文中的各種吆喝,並把要點概括出來;其次觸控吆喝裡的生活,研究吆喝裡的學問:1、作者是從哪兩方面入手寫“吆喝”的?2、作者最喜歡的吆喝聲有哪些,原因是什麼?3、作者圍繞北京的吆喝聲介紹了什麼?4、他對北京的吆喝懷有怎樣的感情?

要求學生介紹力求達到聲情並茂,必要時也藉助京味十足的吆喝完成交流。同學們通過介紹,跟隨著作者的緩緩記憶,慢慢體會到作者對吆喝的感情。然後設計了一個小組內的活動,連結生活,為家鄉的特產設計“吆喝”,分析不同廣告對同種生意的影響和作用。

在這堂課上,我始終把學生放在首位,設計了說“吆喝”的現場表演,喊“吆喝”的角色體驗,論“吆喝”的課堂討論等三個學生活動環節,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同時,加強教材的挖掘,新理念的滲透、新教法的展示、課件的運用,效果都不錯,老師們對這堂課也給予了較高的評價。但我作為這堂課的設計者和實踐者,感覺部分教學目標並未如期實現,一些課文知識落實的也不盡如人意,師生互動和學生的活動環節總覺得還存在瑕疵,總覺這節課的“語文味”不濃。這堂公開課下來,我對“課標”下的語文教學產生了一些反思。

“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是新課改核心理念,“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是教育的價值取向。“課標”鼓勵教師保護學生的想象力,弘揚學生的個性,面對學生一張張幼稚的臉龐,生怕稍一疏忽又把她們雕刻成“千人一面”。

在《吆喝》這節示範課的第二個環節喊“吆喝”和第三個論“吆喝”環節中,面對學生的笨拙表演和不準確的答案,為避免挫傷學生的積極性,我不得不說:“不錯”、“好”、“非常有道理”等等,極少對學生的回答說“不”,一堂課下來,同學們皆大歡喜,課堂氣氛及其活躍,可是我的心情卻不能平靜:這一部分同學所謂的積極性和想象力的到了鼓勵,可是對於班上其他大部分同學而言,他們對知識、對真理的追求標準就不會產生模糊和偏差嗎?這對他們也是一種不公平。

說“不”真的是對學生的不尊重嗎?課堂上,學生積極回答,體現了學生的積極參與,活躍了課堂氣氛。起來答問的學生在答問前已經進行了獨立的思考、經過了自己的深思熟慮,他們的答問正是自己的勞動成果,若他們的答問是正確的、有道理的,教師就要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這不僅是回答了學生的問題,更是對學生“勞動成果”的尊重。如果學生的回答是不正確的或不夠完整的,教師應及時給予糾正或請同學給予糾正、補充,這樣更有利於學生認識自己,也有利於學生辨別是非真偽。如果學生的答問是不正確的或不夠完整的,而教師還是一味地說“不錯”、“嗯,好”等等,那學生將會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並且還沾沾自喜,這不是對學生的尊重,而是害了學生。

誰回答你都肯定,可見,敢對學生說“不”,給學生正確導向很重要。

英語老師工作總結及反思 篇14

教學《吆喝》一文時,我在設計上,明確以下兩點:

(一)掌握學生認知規律,由熟入生,將生“炒”熟。小事情,小人物本就引不起旁人的注意,更何況是稀鬆平常的口頭吆喝。加之以地域文化的差異,要理解作者包蘊於文中的濃情厚意,實非易事。而課堂上我避難就易,用學生所熟悉的“問題閱讀法”匯入,簡單的三個問題“誰在吆喝?怎樣吆喝?吆喝什麼?”很快就讓學生進入了狀態,沉入文字解讀中。

(二)想學生所想,簡單的細節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對於這節課的生成,印象最深的當屬“找吆喝”和“現吆喝”兩個環節的處理。學生在這兩個環節中有獨立思考,也有合作學習的過程,正是當前新課標所推崇的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把課堂交給學生,給予學生充分的創作與表現空間。但這兩個環節之所以能有序進行,跟楊老師在教學環節中的細節處理是分不開的。在“找吆喝”之後,我有意讓學生“亮嗓子”,並且運用多媒體課件播放道地的京腔“ 吆喝聲”,營造氣氛,預熱情緒,這一細節看似平常,但卻至關重要。簡單的處理卻開出了絢爛的花朵。

英語老師工作總結及反思 篇15

《守信》一文講述的是宋慶齡答應了教小珍摺紙花籃,而第二天全家準備到伯伯家去,雖然爸爸媽媽都勸她改天再教,宋慶齡還是留在了家裡等待小珍,履行了自己的諾言,讚美了宋慶齡誠實守信的可貴品質。通過閱讀樸實的文字,使學生深切感受誠實守信的高貴品質,學做誠實守信的人。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節課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直接影響教學的效果;有興趣才會關注,才會參與,才會認真學習;因此在設計環節、選用材料的時候力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談天說地話誠信、誠信承諾書等形式來引起學生高度的學習注意。

誠實的話題源遠流長,不可能一節課就談得完,覺得這節課沒有把誠實的含義挖掘透,沒有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誠實的重要性,或者說還沒有很好地滲透“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的觀念,這是本節課上下來的遺憾之處。

英語老師工作總結及反思 篇16

一、考試整體總結

建議國中學生先對期會考試整體情況做一個總結,對自己的成績事先都有一定的期望值。那麼,這次考試,你是否達到了期望?名次、成績是上升還是下滑?如果上升,是因為題目適合你?還是同水平的同學出現了失誤?還是你的水平真正上升了?如果下滑,問題又出在哪裡?

二、考試知識點總結

知識點的總結是期會考試總結最重要的一環。有兩種情況很可怕,一是根本不進行總結,那麼你下次可能還掉在相同的陷阱裡。二是“就題論題”進行總結,這樣的結果是你下次可能掉在一個相似的陷阱裡。

那麼,如何對試卷正確進行知識點的總結呢?

首先,拿到卷子後,細細瀏覽卷子中的每道題。此時需要關注的,不應只是錯題。而是包括自己當時答起來不順利思維有障礙的題,以及憑運氣做對的題。

其次,應著重對這部分題涉及的知識做一個由點及面、更深、更廣的複習。千萬不要就題論題,因為這樣的總結只是讓你多會做一道題而已,下次類似的題變一變形,可能又錯了。一道題錯了,可能是你相關的知識體系就沒有搞清楚。

三、考試技巧總結

九年級的同學應尤其注意,要把每一次考試當成是會考的真實演練。當你再次回顧整個考試過程時可以針對以下幾個問題進行思考。

1這次考試你的策略是什麼?時間安排是否合理,有沒有出現先緊後鬆或先鬆後緊的現象?

2、有沒有出現填錯答題卡,或者一些很明顯的低階失誤?如果有,你要怎樣讓自己記住這個血的教訓?

3、具體到每門學科。數學是否因為專注後面的某道很難的大題而沒有檢查前面的題,導致丟了一些不該丟的分?英語聽力是否因為糾結前面的內容而影響了聽後面的內容?等等。

把你總結的記下來,這都是你最寶貴的經驗,進行這些總結後,還要把這次考試的錯題整理到錯題本上,以更好的回顧和吸取教訓。

最後,結合個人和學校的情況,調整下一階段的學習計劃、學習內容、時間安排,做出更適合自己的計劃和安排。讓這一次犯的錯反省出夢想。在以後的路上,走得更遠,變得更強。

英語老師工作總結及反思 篇17

在教學模式上,我們一貫採用的傳統教授文言文教學的固定模式,即:朗讀---疏通---理解---積累,在議課過程中許小豔老師提出怎樣突出重點,我覺得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一節課僅僅是為了追求某種形式上的完美,還是要讓學生真正有所收穫,更讓我受益的是陳教授的做法,他也是以讀來帶動、促進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但陳教授絕不拘泥於讀的形式,而要求學生應讀出作者,讀出自我。與陳教授的課相比,本節課中我設計的朗讀在某些地方就顯得很浪費時間。為了這個環節,即使教學內容很簡單,即使學生已經會讀,仍要按模式照舊進行。所以教無定法,不可按一定的模式因循守舊。

在匯入新課時,孔令巨集老師建議以古往今來讚美蓮的詩句或學生談蓮的形象等方式來匯入,以此來激發起學生的興趣。是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節課用什麼方式調動起學生內在的熱情,激發起活躍的思維,積極地去參與應該是我們關注的問題,同時我覺得孔老師這個提法可以幫助學生更深入地去挖掘文字,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這樣做也未嘗不可。不過,我也不推翻我的觀點,我覺得學生的課前三分鐘演講也是一種很好的調動方式,它是學生參與課堂的一個極好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