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書信 > 檢討書

難忘的一天反思總結(精選30篇)

欄目: 檢討書 / 釋出於: / 人氣:8.5K

難忘的一天反思總結 篇1

宋代的朱熹說過:“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教師應具有依據教材和學生實際設計課堂提問和在課堂中有效地實施提問的能力。設問它能啟發學生思維,發展學生的智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的注意;反饋課堂教學資訊,調控課堂教學過程;給學生提供參與機會,發展學生的表達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把一切不懂弄懂,不知弄知,同時設計好關鍵問題和主要問題。

難忘的一天反思總結(精選30篇)

我在教學《難忘的一天》這課時,提了個問題:“小作者和鄧小平爺爺見面,一開始心怦怦地跳個不停,為什麼後來一下子就平靜了下來?”學生馬上說:“因為鄧爺爺高興地點點頭,還和我握手。”這時孩子已經明白鄧小平爺爺讓小作者覺得很親切,但是如何讓學生充分地理解課文中的描寫呢?我就讓學生帶著問題(還有哪些地方寫出鄧爺爺很親切?請你讀讀第三自然段找出來。)再讀第三自然段。讀完以後就有學生找到“慈祥的微笑”一詞,但是立即有人提出異議:“慈祥是什麼意思?你怎麼認為這個詞就是寫鄧爺爺很親切呢?”學生們對於“慈祥”的意思懵懵懂懂的,於是都把目光投向了我。這時我如果照搬詞典的解釋——和藹安詳,按二年級學生的知識水平,可能都聽不懂,於是我就先告訴他們這個詞是專門用來形容老年人很親切的,接著我讓學生想想自己的爺爺奶奶,然後告訴他們,鄧爺爺的神情就像你們的爺爺一樣,所以用“慈祥”來形容他,通過與生活的聯絡,學生一下子就明白了慈祥的意思。課堂上發生的這個小細節也告訴我,課堂上師生雙方資訊交流出現情況,要懂得及時進行靈活處理,特別是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

從學生角度來說,二年級了,應該具備一些基本的理解詞句、圈圈劃劃的能力。所以,我決定把重點放在詞句的品讀。把圈圈劃劃能力的培養與課文的理解、朗讀相結合。在教學中發現的問題:教師要求劃出相應的詞語,學生容易劃成句子或短句。分不清神態和動作。

課後抽查學生的語文書,及時糾正錯誤,個別指導,也告訴孩子如果劃錯了在同學彙報後要及時改正。

本課不足:重點句段的朗讀多以齊讀為主,個別讀缺乏,使得雖然詞句理解都比較到位了,但是學生朗讀的增量不明顯。

難忘的一天反思總結 篇2

在教學過程中,我先講了自己難忘的一天,再讓學生簡單介紹自己難忘的一天,從而揭示了課題,並且讓學生理解了這一天是印象深刻的,是有意義的。在課文學習上,我以字,詞,句的訓練和朗讀訓練為主。學習字詞時,學生小組合作共同探討識字方法,一起學習生字詞,這樣效果很好。理解課文時,我讓學生在反覆讀的基礎上找一找課文中體現小作者心情的句子,並且交流總結:表演前又緊張又激動——表演時緊張的心平靜了下來,沉著操作——表演後興奮。

並抓住句子中:怦怦地,慈祥的微笑,高興地,緊緊地,和藹可親等詞語進行品讀,讓學生體會作者緊張而激動的心情和鄧爺爺的和藹可親。理解難句"我忘不了這一天,忘不了肩上擔負的責任。"時,我先讓學生和我一起書空"責任"兩字,再說說自己身上的責任。但是肩上的責任重大,孩子不好理解,我問孩子誰家有電腦,電腦有什麼用處,孩子回答後,我告訴孩子現在是資訊化時代,高科技的使用越來越廣闊,你們是祖國的下一代,你們長大後,應該用你們的科學知識來建設我們的國家,所以你們的責任很重大。

同樣這堂課也出現了很多問題:課前沒讓孩子蒐集鄧小平的圖片,故事,事蹟,課中只是和孩子簡單地介紹了鄧小平。課後和孩子簡單的瞭解了一下,孩子對鄧小平有點了解,一年級學過一篇鄧爺爺植樹的課文,但事蹟知道的不多,以後備課要考慮全面,不能丟三落四。"計算機的普及要從娃娃抓起",這句話也沒有做更深入的理解;相反的對"天彷彿格外藍;陽光,彷彿更加燦爛。"這句話花費了過多的時間,對於二年級的學生讓他們理解"為什麼天彷彿格外藍;陽光,彷彿更加燦爛。"過於深入,硬要學生的回答達到自己所設想的要求反而適得其反。

難忘的一天反思總結 篇3

這篇課文記敘了1984年2月16日,小作者為鄧小平爺爺做電子計算機表演的事,文章通過“我”表演前、表演時、表演後的心情變化及鄧爺爺的神態、動作、語言的描寫,表現了小作者對鄧爺爺的崇敬之情和鄧爺爺對少年兒童的關懷與期望。

課堂上,我首先讓學生談談自己知道的有關鄧爺爺的事,從而引出了課題《難忘的一天》。接著,提出問題:難忘的一天是哪一天?這一天的什麼事讓他難忘?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學習生字詞,思考回答以上兩個問題。解決了生字詞,回答了問題後,引導學生找出描寫作者心理活動的句子。體會為什麼緊張?又為什麼激動?到心情平靜下來,引導學生體會我的心情為什麼一下子會平靜下來?通過體會“我”心情的變化,鄧爺爺的慈祥、和藹可親的樣子漸漸地走進了孩子們的心裡;從“計算機的普及要從娃娃抓起”,鄧爺爺的遠見卓識也深深的刻在了孩子們的心中。

難忘的一天反思總結 篇4

《東方之珠》是蘇教版國小語文教材第五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從多方面介紹了香港的美麗和繁華。表達了作者對熱愛香港、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本課“總 -分 -總”文章結構清楚,學生只要抓住重點、難點幫助引導學生理解內容,學生就能把課文讀懂,並在讀的實踐中掌握讀書方法,提高閱讀能力。

1、聯絡生活情境,理解“沐浴”。

為了理解“沐浴”這個抽象的詞語,我先讓學生組詞,找到切入點,再巧設兩個臺階,聯絡生活實際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持續的對話中突破原有認知的侷限性。

2、舉一反三中理解“鬧市口”的意思。

為了讓學生能理解“鬧市口”,我讓他們舉例,有的學生說出當地的鬧市口,有的學生說出了上海、北京等城市的鬧市口,在學生的描述中,學生結合了自己的親身體驗,感受到鬧市口的繁華。

新課標精闢地指出:閱讀教學是 “學生、文字、教師之間的對話的過程”。這個對話的過程應體現生活性。應走出“書本語文”,向“生活語文”迴歸,回到現實的、流動的 “生活態”中,進行真實的、廣泛的“對話”。我想,這樣教學,對知識的理解更多的是喚醒,而不是灌輸;更多的是引領,而不是強制。

難忘的一天反思總結 篇5

通過《望嶽》這堂古詩歌教學,發現以下弊端: 1、形式與內容和諧統一才是完美這堂課,我開發了網路、音響、錄音磁帶等多種課程資源,但我本人對課件的製作不夠熟練,詩歌內容和課堂內容是美的,但課件的配製未能與課堂內容起到助燃作用,僅是一種點綴。個別學生未能準確選出合適的曲目,這就要求我自己不僅會教語文,還需提高藝術修養,對學生進行音樂方面的指導,因為文藝不分家。只有讓學生真正認識到音樂的魅力,他才會自覺地把詩歌和音樂完美結合起來,從而領悟到純文學和流行音樂互相融合的精妙。 2、探究問題,不迴避困難。

反思起來,我在詩詞格律等方面還憑習慣直接 給了知識,而沒有通過探究學習掌握。在備課時,我考慮到課堂時間的問題和詩詞格律難度大的問題,決定在課堂上對此不作過多探討。雖然在課堂引導學生歸納古詩詞的特點,為下一步的仿寫作準備、作指導。大部分學生答出了古詩詞的特點,但在仿寫詩歌時並不能很好的運用詩詞的知識。我認為課後還需給學生講清楚詩詞的平仄押韻的要求,雖然這不在《課程標準》要求之內,但根據學生需求,適當讓學生了解一些語文知識還是必要的,否則將給學生留下誤區。

雖然這堂課結束了,但時常聽到學生吟唱自己譜曲的古詩詞,在作文中看到學生恰倒好處的仿寫一兩句古詩,我感到很欣慰,從這個角度來說,採取吟唱、仿寫的方法來教古詩是可行的,是深受學生歡迎的。同時我認為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給了教師一個更為廣闊的天空,給了教師展示教學個性的平臺,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更為自由的空間,讓學生在學習中享受到與同伴合作探究的快樂,體會到自己自主學習獲得成功的幸福。一位語文教育前輩曾說過,在學生的幸福中,我們感覺到自己生命的延續;在學生的快樂中,我們深深體會到自己語文教育的成功。我以此來勉勵自己 。

難忘的一天反思總結 篇6

一節課下來,自我感覺效果還可以,學生的參與面廣,學生很感興趣,想象豐富,課堂氣氛活躍

比如,“讓學生想象有一位仙人看到了小姑娘的遭遇,她會看到什麼,又會怎麼想,怎樣做的?”這裡學生最有興趣,學生還可以展開想象,小姑娘在找水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她又是怎麼克服的?

又如,在讓學生轉換角色時,學生就是小姑娘,我問:“你為什麼這樣匆匆忙忙的啊?”這時學生的思維完全打開了,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那種情景之中,此時學生都知道,便不約而同地說:“急著為母親去送水啊!”

再如,在解決第三個問題時,我問:“小狗會向小姑娘哭訴什麼?”“小狗又會向小姑娘歡喜地說些什麼?”我用親切的評價語去引導學生說,學生非常願意說,願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別人,於是,我再讓學生自主學習,相互交流,學生非常樂意。我覺得這是我這節課的一個亮點吧。

難忘的一天反思總結 篇7

教學《西門豹》一文時,我頗為躊躇。到底該怎樣教學呢?我總覺得不能讓學生遊離在故事情節之外,只做觀眾和聽眾。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呢?教學第二段時,我為學生創設了這樣的情境──又到了河伯娶妻的日子了,漳河邊上熱鬧非凡。《法制線上》欄目需要一批記者前往漳河,採訪這件事,誰願意去?學生踴躍報名。接著讓學生自由看課文,瞭解經過。分析內容時,沒有逐段分析,而是挑幾個重點問題,組織學生討論:

你在漳河邊看到了什麼?(人多)聽到了什麼?(自由想像)新娘命運如何?誰救了她?怎麼救的?(出示句子,讀一讀,議一議,當時你聽到西門豹這樣說,怎麼想?後來怎麼明白了?)那些害人的巫婆和官紳有沒有受到懲罰?(出示句子,讀一讀,演一演,議一議。在表演巫婆落水時,要求加上語言、動作。學生很有想象力,嘴裡大喊著:“救命,救命!河裡沒有河伯,那是我騙你們的。快把我拉上來!”然後讓其他同學飾演群眾,會怎樣說,怎樣做?學生很有入情入境的感覺。)你作為記者採訪了誰?(自由交流,採訪了西門豹大人,採訪了新娘,新娘父母,採訪老大爺,青年、官紳等等,從不同角度表達了對事件的看法。)最後,你看了整個事件,你有什麼想對大家說的,請你評價一下西門豹大人的做法。整個過程生動而又重點突出。使學生通過討論,明白西門豹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是以牙還牙,將計就計,使巫婆和官紳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而且表面上還跟巫婆和官紳很客氣。從而使學生明白西門豹是個足智多謀的人,為百姓著想的好官。

難忘的一天反思總結 篇8

《赤壁》(長春版)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杜牧最著名的七言絕句,在講這首詩時我也是精心準備,講完之後感覺教學中有創新之處但也有些不足,反思如下:

優點:

這首詩的教學目標是要求學生在理解懷古詩內涵的同時當堂背誦,從教學過程的檢查中全班很多學生能夠背誦。

關於詠史詩歷史背景的滲透也很到位,很多學生能夠通過這首詩再把赤壁之戰這段歷史撿起。

本首詩的寫作背景及作者介紹講的很詳細,學生能夠通過老師的講解理解並總結這首詩的主旨。

不足:

1、學生讀的少。

講這首詩時,雖然大部分學生都能背誦,但教學環節中還是存在不足,朗讀的部分太少,學生讀的少,勢必會影響學生的背誦。例如:在我範讀完這首詩後,直接就叫學生站起來讀,而沒有給學生時間自己在下面出聲的朗讀,還有在講完這首詩後,應該給學生時間帶著感情去讀並背誦,這個時間我也沒給,還有很多學生沒帶有感情去背誦,當時我也沒有給糾正。

2、我講的太多。

在教學中我講的內容太多,學生思維和課堂活動較少,這不符合語文課標的要求和新課改的理念,課堂上,老師是導演,而學生是主角,在構建高效課堂上我存在很大不足,很多知識點學生可以完全自己總結出來,而我都自己代勞了。例如:在講這首詩的寫作背景和作者時,有很多學生都預習了,找學生說就可以了,而我也找學生了,但自己說的很多,還有在講赤壁之戰這段歷史時,幾乎都是我自己講的,而學生只是一個簡單的聽眾,這不好,關於這段歷史有些學生完全可以講出來,最好讓學生去講講赤壁之戰,這樣不僅可活躍課堂氣氛同時也能夠激勵其他同學課餘時間多讀書。

3、未注重生成。

在課堂上學生自己生成的東西是最珍貴的,學生自己總結的東西是經過自己思考的,這是老師教學中最重要的環節,而我處理的不好,當學生提出新的問題我沒能及時解答,當學生有不同答案或者有創新答案時,我沒能及時鼓勵,並且沒有及時拓展,當學生在總結概括主旨時,我還有搶話的時候,這些都是不好的,也是我以後需要加強的。例如:提問“東風不與周郎便”這句詩寫了什麼人物?班裡的閆朕同學說曹操,當時我是這麼迴應他的回答,我說你要回歸文字,再好好看看,講完課後我認為這個環節處理的不好,我只是一味的認為是周瑜,其實他的回答是正確的,只是我沒有鼓勵他,沒有進行拓展。

難忘的一天反思總結 篇9

學校組織的“同磨一課”的聽評課活動已經結束,講過、聽過之後,感受最深的是雖然同年級的老師上的都是同一課《聽聽,秋的聲音》,可每位教師的思路都不盡相同,越聽自己的思路越清晰。自己上課的情境再現時,感覺有幾個環節把握好的話,這堂展示課學生的表現會更精彩。

首先在備課時,“備學生”的這一環節考慮的不夠周到。課前只是讓學生依據學案進行自學,只是覺得說話練習是個難點,給孩子們略加指導外,其餘的內容並沒有給孩子進行過多的指導,忽略了孩子還小,接觸寫作的時間不長。仿寫對於他們來說是個難點。雖然孩子們循著秋的腳步能蒐集到很多秋的聲音、秋的氣味、秋的顏色,思維很開闊,蒐集的內容很豐富,但只能停留在詞語或句子的表達上,卻不能展開想象,寫成優美的句子編成小詩。如果課前略加指導的話,課堂上仿寫展示的這一環節會更精彩。

這是首讚美秋天的詩,朗讀就顯得尤為重要。班級展示時,孩子們展示朗讀的積極性很高,可學生的聲音小、朗讀的形式單一、朗讀水平一般,這節課並未“亮”起來。思來想去,原因出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不靈活,課堂上只是按自己設計好的教學思路進行,對學生的課堂表現不能適時引導、恰當點撥。高效課堂雖然倡導把課堂還給學生,可教師作為引導者的角色要起到一定的作用,恰如其分的點撥、引導對孩子們理解課文會是錦上添花。當學生初讀詩歌水平一般時,若能調整教學思路,引導學生分小節品讀詩歌、深入理解詩歌,既打破了單一的朗讀展示,又指導了學生的朗讀。這時我才茅塞頓開,理解課文需要讀,朗讀則是理解詩歌的表現,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是要建立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之上。是啊,告訴孩子們輕聲朗讀,秋會離我們更近,孩子們就找到點兒感覺;給學生配上音樂,朗讀就有了幾分味道。孩子們的潛能是無限的,它需要在課堂中不斷挖掘。方法大似力氣說的極好,教學方法極為重要。

我想課堂是生成的,能夠在生成的課堂上讓學生的潛力發揮的淋漓盡致,學有所長,才是高效的課堂,自己才算是有效教師吧!

難忘的一天反思總結 篇10

《百數表》是在讀、寫100以內的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孩子前面數數時已經接觸到數的順序問題,明白相鄰的數的概念。教材主要通過學生填表複習數數、寫數,又更加清楚100以內數的順序,再通過選數讀一讀,鞏固讀數,發現有趣的排列規律。

教學內容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填表,一個是找規律並利用規律填數。但在第一個班上課時,發現第一個內容填表大約耗時十分鐘,而且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完成這張表格,特別浪費時間。所以在接下來的第二節課我利用課間時間提前讓孩子們完成這張表格,把重點放到第二個教學內容,即觀察表格找規律,運用規律填數上。

開始找規律的時候,有些學生對規律的表述還是存在表述不清的,特別是斜行的大11和大9 ,學生是很難發現大幾個的。因此課堂上學生能說出十位大1。個位大1,已經是很好的答案了。行列的規律的尋找,教師在上課的時候,引導得還是太快,有很多學生還是沒有很好的反應過來。幸虧練習的設計比較好,還是能幫助學生逐漸清晰數在百數表中的位置。

難忘的一天反思總結 篇11

《大地的話》是一首現代詩。詩人運用擬人的手法,把大地擬人化為母親,把它的默默奉獻精神化為詩的語言。抒發了大地母親博大的胸襟,母親般的寬容與慈愛,以及無私奉獻的情節。教學時,我通過以下兩條途徑,取得一定的教學效果。

注重朗讀。新課標指出,語言內化要多讀書,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大地的話》這首詩採用了重章疊句,迴環往復的寫作手法,由淺入深,步步推進,強化了大地母親的形象。全詩韻味十足,一氣呵成,琅琅上口,加上意象重疊,形成一種清新明快的音樂節奏美,特別適合朗讀。為此,教學時,我讓學生進行充分有效地讀書。通過自由讀,指名讀,範讀,賽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讀中悟出詩中所蘊涵的情感,從而培養了學生的語感。

難忘的一天反思總結 篇12

教《愛蓮說》一課時,我從講解課題、作者入手,然後一句一句領讀,一字一字翻譯,直到文章中心、寫作方法,所有該講的,一句話也不漏掉,所有該做的課後練習,一道題也不放過。結果還是錯得一塌糊塗。當時更多的是責怪學生,並沒有從自身去找原因。後來,我換了一個思路:讓學生自己去學習,自己去發現。用這種方法上完課後我才真正明白了教與學的真諦。

那一課我是這樣上的。

開始,同學們,見過蓮花嗎?欣賞課本一幅蓮花插圖,引導學生回憶相關詠“蓮”或“荷“的詩句。(學生吟誦詩句:有唐代詩人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宋代楊萬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唐代王昌齡——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古往今來,有不少的文人墨客將蓮作為描寫的物件。 最喜歡蓮花的當數宋代的周敦頤,他寫了一篇短文——《愛蓮說》,雖然只有119個字,卻是千古傳誦的名篇(板書課題、作者)。但周敦頤喜歡蓮花主要並不是因為它美,他寫《愛蓮說》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讚美它的美。那是為了什麼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

接著是第二步驟:學習課文。(1)、學生自由朗讀,發現不認識的字和拗口難讀的句子,提出來,當堂有予以糾正。(2)、範讀課文。(3)自讀課文。(4)、結合課下注釋默讀課文,疏通字詞句,問也較多。但絕大部分問題,學生能自己解決,極少數問題,老師點撥一下即可。翻譯完後,我提了兩個問題:作者寫蓮有哪些特點?為什麼要寫這些特點?對於第二問,我原先以為學生回答不出來。結果,學生不僅正確地回答了出來,而且還聯絡到以前學過的託物言志的文章,以前太低估了學生。

難忘的一天反思總結 篇13

在理解“遇險”部分,重點抓住“夜晚”“薄霧籠罩著大海”這兩句環境描寫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品析“冒著”“陰森森”“往前翹起”這些詞語使用的妙處,“冒出”說明出現的突然,“陰森森”給人一種不祥的預感,“往前翹起”說明船很大,這些詞語看似可有可無,其實是有很深含義的。語文教學就是要讓學生領悟語言的妙處。

在理解“救援”部分,重點感悟船長的語言,讓學生感情朗讀,說說從這些語言中讀出說明意思。尤其要讀好船長與機械師、大副的對話,使學生明白話中含著的意思。大家敬畏船長安靜下來,並不在於船長講話的聲音大和有沒有手槍,而是船長的語言中把大家的生命放在了第一位,把弱者放在了第一位,並給予大家足夠的信心。這正是船長偉大之處。

在理解“殉職”部分,學生提出為什麼船長不和最後一艘救生艇的人起義逃生,我想學生有這樣的想法很正常,但船長卻選擇了和輪船共存亡。我沒有正面回答學生的問題,我想也許是船長覺得自己和船共存亡才是有意義的,也許是來不及走了,也許是救生艇坐不下去了呢。其實最並不是最主要的,關鍵是船長那種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覺得自己做的比較好的地方是,重視學生對重點詞語的品析,感受語言的魅力。重視讀寫結合。重視朗讀指導。重視學生概括能力的訓練。但學生的發言還是比較差的,說的內容很空洞,常常只能說幾個簡單的詞,沒有什麼系統可言。學生對詞句的理解能力很差。

難忘的一天反思總結 篇14

這節課朗讀是亮點。但是,在提出朗讀要求時,字音、節奏都沒有問題,第三個感情要求學生讀出講故事的味道,確實有點早。應該在學生領悟文章後,再讀,效果更好。我決定,朗讀要求仍然全面提出。在學生初讀或者第二次讀的時候,都要明確他們前兩者做的很好,第三個要求,我們感知完文章,甚至翻譯完文章之後,再讀,效果會更顯著。

也提出了這樣的建議,既然誦讀是重點。就應該讓誦讀貫穿全文,開篇讀,中間讀,結尾讀。以讀代講,以讀代譯,這樣才叫讀的充分。而且關於整體感知,位置應該進行調整。確實,在背誦完之後再提出感知有點後知後覺。應該初讀後就直接感知內容,在瞭解大致內容的情況下翻譯全文,最後再熟讀成誦才比較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平時常規課的時候,我們也都是如此這般,可能這次的課文比較短小,備課的時候竟然會覺得概括內容很簡單,而沒有作為一個版塊出現,僅僅充當了環節之間的過渡作用,實在是忽略了文字的重要作用。在學生自主翻譯過後,畢竟是七年級的學生。最好幫助學生再通譯一遍,明確告訴他們翻譯所需要的方法,要做到逐字翻譯,要把一個字翻譯成一個詞。是的,我們上課經常強調的東西,卻在這時被我拋到了九天之外。

而且在評課開始之前,盧老師已經跟我溝通了關於人物這個部分。課堂上的共工形象,這些資料都不是來自文字,從哪裡來呢?我說,是告訴學生回家後多方面蒐集資料得來的。還有學區負責老師王老師,68中的王老師,69中某位不知名的老師,大家都對於共工和不周山提出了自己的見解。盧老師說,今天真是評課評的暖洋洋啊。其實啊,我的心裡才是暖洋洋的。

難忘的一天反思總結 篇15

太陽》是一篇科普說明文。課文重點介紹了太陽的特點以及太陽和人類的關係。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如下:

1、瞭解太陽的有關科學知識,激發學生研究科學知識的興趣。

2、學習作者準確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的方法,初步掌握說明文的說明方法。

3、初步學會利用現代化網路搜尋資訊,處理資訊,積累資訊,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能力。

根據本課教學需要,我利用網路課件。緊密結合課文而不侷限於課文內容,對課文作了準確、生動、詳實的說明及補充,較好地突破了教學重點及難點。整個課件資訊容量大,內容豐富,富有童趣,富於啟發性,操作簡便,為學生構建了一個自由探索、自主學習的資訊資源平臺。

在此課教學中,我充分發揮網路課件的優勢,利用網路課件提供的大量網頁資料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上課伊始:我以親切的談話切入課題:同學們,說起太陽,我們一定感到十分熟悉、親切。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從西方落下,世間萬物在陽光下生活、生長。那麼,你對於太陽有哪些瞭解呢?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我稍作小結,直奔課文內容:看來,大家對太陽看似熟悉卻又不夠了解。想更深地瞭解太陽嗎?在教師富於感情地匯入課文之後,我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入課文網頁,直奔自學要求(點):1、2、3

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教給學生查閱網頁理解課文的方法,然後就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由於網路課件提供的資料極為豐富,學生不可能在短短的一節課中一一查閱。所以,我提醒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對於自己感興趣的或有疑問的課文內容,我們可以進入網頁細細查閱資料,而對自己已經清楚瞭解的知識,就只需對網頁進行大致地瀏覽,甚至可以跳過不讀。在自學過程中,學生針對自己學習實際,從豐富的網頁中各取所需,真正體現了著眼於學生個體差異,進行了因材施教。

難忘的一天反思總結 篇16

這是本學期學的第一首古詩,教學時我做到以下兩點:

一、讓學生自主地識字。

在板書課題後,我讓學生讀讀《春曉》這二個字,然後請他們說說:你想提醒大家讀好哪個字?學生就說出了“春”要讀翹舌音,不能念成平舌音。於是我又讓學生說說能用什麼辦法很快記住這兩個字,有的說寫一寫,有的說拆一拆,還有的說可以給它組組詞……

二、從生活情感中體會詩的情感

只有當學生體會到詩人的情感,才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讀、背誦。於是我問學生:當春天來了,你發現周圍有什麼變化嗎?你自己有什麼不一樣的感受嗎?這時學生的話可多了,爭先恐後地把自己的發現,自己的感受說了出來,於是我相機地引出詩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讓學生想象春風來時,春雨來時大自然中是怎樣的一番景象,於是教室裡熱鬧極了,有的比動作,有的拿畫筆畫了起來……在學生盡情地抒發自己的情感後,我及時地引導他們說說詩人在看到雨後清晨的美景時的心情,引導學生體會詩人對春天的喜愛。通過對學生的一番引導,當我們再次朗讀起詩時,我感覺到了學生把詩人、把自己對春天的喜愛讀了出來,這時我想他們不再僅僅是會讀會背詩句了,更體會到了春天的美麗景色。

難忘的一天反思總結 篇17

課文裡該點到的地方由於緊張和不熟練忘掉了,比 如,“乘著溫暖的春風”對這一句話的理解。有的同學可能理解為,雷鋒助人為樂給別人送去春天般的溫暖,還可能理解為雷鋒精神如溫暖的春風一樣吹遍全國各 地,還可以這樣理解,當年毛主席提出向雷鋒同志學習的時間是3、5日,正好是春天,所以作者寫 “乘著溫暖的春風,我們四處尋覓”。由此出點到3、5日是學習雷鋒日,3月是學習雷鋒月.剛好我們也生活在三月裡,可由此引導學生開展各種學雷鋒的活動。 再一個我需要反思的地方是課堂時間的把握上,可能是電腦感染病毒,操作課件過程中總是被卡,或反應遲緩耽誤了一些時間,出現了拖堂。

總 之,這節課我感覺上得很不成功,通過這節課讓我感覺到自己作為一名經驗少的年輕老師需要更多學習,並在不斷實踐中得到鍛鍊,在學習鍛鍊中多反思,改正缺 點,吸取經驗,最終讓自己的課堂更加完美。在這裡我要感謝學校給我的上課鍛鍊的機會和通過評課這種方式讓我進步的機會。我真誠希望老師們多給我提出寶貴意 見,在這裡謝謝大家了。

難忘的一天反思總結 篇18

"稱讚"就是用言語表達對人或事物的優點的喜愛。平時,我們常常在使用"稱讚",但通常表述為"表揚","誇獎"。如何讓文字迅速和實際生活聯絡起來,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呢我在課前設計了"啟發談話",先當場表揚畫畫得好,字寫得好的小朋友,再讓學生誇誇其他同學的優點,並讓受稱讚的同學談談受到稱讚後的心理感受。這一環節設計是想要讓學生通過相互誇獎,明白"稱讚"就是通常所說的表揚,誇獎,讓學生親身感受"稱讚"帶來的好心情,從而營造一個和諧溫馨的學習氛圍。

學習課文後,學生已經初步感受到稱讚的神奇效果。為了讓他們學以致用,親身體驗稱讚的魅力,我設計了一項特殊的作業:下課(或回家)後,學著稱讚身邊的人,並試著做一件好事,把受到的稱讚記錄下來,做成一張可愛的心情卡。課後,我粗略統計了一下,馬上就有十幾位同學身體力行,去誇獎身邊的小朋友。我想這就是課文的魅力吧!第二天,我閱讀學生製作的心情卡,發現有許多同學不約而同寫到了受到某某同學的稱讚,心裡很高興。也有許多同學寫到在自己不如意的時候,受到某某的鼓勵,有了自信,以後一定會更加努力的。看來,孩子們確確實實感受到了稱讚的無窮魅力。

難忘的一天反思總結 篇19

歌曲《大鐘和小鐘》是一首短小、簡易的二部合唱歌曲,由五個樂句組成,F大調,四二拍。作者用簡單的節奏和簡潔的音符生動的表現了鐘錶“噹噹”的擺動聲和小鐘“滴滴答答”的走動聲。大鐘與小鐘的音樂形象在歌曲中既相對獨立有相互關聯,顯示大鐘小鐘分別唱歌,再由大鐘小鐘一起合唱。歌詞簡潔明瞭又生動形象,便於記憶,是一首優秀的兒童合唱啟蒙歌曲。

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及二年級孩子身心發展的自然規律,我制定了教學目標:能學會《大鐘和小鐘》這首歌曲,並能用簡單的動作進行表演,體會大鐘小鐘不同的音樂形象。理解合唱,能用較和諧的聲音與同學合作演唱《大鐘和小鐘》的合唱部分。小組合作創編節奏完成書本上的作業,並能模仿所創編的節奏。而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為學唱歌的合唱部分並參與綜合表現。

難忘的一天反思總結 篇20

《擺的研究》是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時間的測量”的第六課。學生在上一堂課中對擺進行了研究,得出了同一個單擺每擺動一次所需的時間相同的結論。但是在實驗中也發現在相同的時間內,有的組擺擺動得快,有得組擺擺動得慢。這節課就上堂課留下的這個問題進行探索研究。

本節課的一開始,我先讓學生觀察兩個不同的擺(擺繩長度不同、擺錘不同)的擺動,讓學生通過觀察發現這兩個擺的擺動速度不同。五年級的這班學生在課堂上觀察得比較仔細,有的學生還提到其中一個擺擺到後來方向發生了偏轉。真是一群很棒的孩子!根據學生提到的這些觀察結果,我及時的引出本堂課的研究內容。應該來說本堂課的引入部分還是比較成功的,孩子們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難忘的一天反思總結 篇21

我針對教學目標,精心設計了匯入和朗讀過程。匯入效果出乎地預料得好。揭示課題後,問學生:“看到這兩個字,你想起了什麼?”一石激起千層浪,打開了他們的話匣子。孩子們對雪的印象太深了,所以,談得也很不錯。

我讓孩子自己描述學的樣子。有的同學說:“雪像棉花一樣白,落在臉上,像冰激淋一樣涼。”(多好的感覺,說出了他對雪的喜愛。)還有的同學說:“雪軟軟的,可以堆雪人,打雪仗。”談到玩雪,更是興奮,打雪仗,堆雪人,滾雪球,在雪地上畫畫……。大家沉浸在美好回憶當中,這時,我話鋒一轉,用緩慢的語氣說:“可是啊,在我國臺灣省,是很難見到雪的。”(課文第一句話)學生靜了下來。我捧著課本動情地讀課文,有的孩子打開了書,邊聽邊看,有的只是坐著聽,我都沒有說什麼。從安靜的氣氛和孩子們的眼神看得出,他們沉浸在課文描繪的情境中了。讀完後,我問:故事講了什麼?他們很快就能三三兩兩地補充著說出課文大意。

這個環節,之所以成功,一個是上課伊始的匯入緊扣孩子的生活,又把他們正在談論的話題和課文開頭巧妙地銜接在一起,使學生自然地進入課文的學習。其次,老師的範讀起了很大作用。範讀課文的時候,我不是平鋪直敘地讀,而是讀得動情,讀得投入,如同回憶我自己的一個美好的記憶,把學生帶入了情境。在後面的指導朗讀中,同樣發揮這個特長,我採用了情景對話式朗讀。創設情境,告訴學生:現在,你就是這些中國臺灣的小朋友,你們從來沒有見過雪。過春節了……(進入課文,有的地方不是讀原文,稍作改編。)接下來,我做文中那個中國臺灣的老師,和孩子們進入對話。加上自己的動作和表情語言,如“順手指了指地圖上的北京”,尤其是中國臺灣的老師回憶自己小時候玩雪的情景這一段,我有意朗讀得特別深情,使孩子體會到了深情地、輕聲地朗讀才是美的。接下來指導孩子嘗試也這樣讀。這堂課從效果看,學生基本上體會到了,部分學生的朗讀水平有了明顯變化。從這點上來說,教學目標達到了。

難忘的一天反思總結 篇22

這節課用誦讀感悟、聯想討論、談人生啟示、拓展練習等教學環節的設計,讓學生走進文字,感受作者塑 造的藝術形象,掌握寫法,達到理解、鑑賞、運用等能力的鍛鍊。學生動口、動腦,有感悟、有思維、有 表達、有討論交流,在主動中學習,在交流中成長;最後一個環節“拓展練習”的設計,又鍛鍊了學生運 用語言和掌握寫作手法的能力,讓學生聯絡社會生活表達真情實感,讓學生體驗創作的快樂,收到了較好 的教學效果。

詩歌的教學,也是訓練朗誦的最佳時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適時的對朗誦加以評點,加以指導,讓 學生學會朗讀,喜歡朗誦。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更何況是有感情的朗讀,品味式的朗讀呢。要多讀詩, 讀好詩。在詩歌教學中,優美的背景音樂必不可少,它能引領學生更好的進入詩境。教師應在備課時多費 些心思去篩選,我個人認為班德瑞的專輯《春野》中的曲子都比較合適。

難忘的一天反思總結 篇23

《爬山虎的腳》一文是一篇科學知識類的文章,知識性、教育性很強,如何引導孩子上好值得大家深思。如果等同於自然課、常識課就喪失了語文學科本來的魅力了,在教學中我們教師要儘可能的保護孩子求知、好奇的心理,啟用孩子的人生情趣,把孩子的自然能力、好奇心、新鮮感轉化為充滿情趣的人生態度。

同時也要注重語言文字本身所蘊涵的深刻含義、學習遣詞造句的方法。另外我們也要注意孩子的自尊心,表演固然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感悟方法,但是如果在這個過程中孩子表演的不好,遭到大家的嘲笑,使孩子有深深的挫敗感,那這個環節捨棄也罷,所以說在教學中教師的“導”是時時刻刻在變化的,教師要根據教學中每一個環節學生的學習狀態來調整自己的教案甚至自己的狀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地把“情趣”帶進課堂,使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難忘的一天反思總結 篇24

在本課的教學中,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

1、本課的朗讀水平還有待於提高,大部分學生在朗讀時不能準確讀出語氣,不能做到有輕有重,沒注意到停頓,有個別後進生甚至還不能把課文讀通讀順。

2、學生在識記生字時,只選擇一些簡單的生字來記,對於個別較難記的生字(如“鼻”“鹿”等字)無法識記,沒能在“記”上動腦子。

3、在“演一演”這個環節中,有些膽子小的同學不敢演,沒能進入角色之中。

改進措施:

在平時的教學中多加強朗讀訓練,注重語感訓練,課餘時間讓學生多聽課文錄音朗讀,提高朗讀水平。

鼓勵學生課外多識定,並運用多種方法來識記生字。

難忘的一天反思總結 篇25

新穎求異,激發興趣。《醉翁亭記》是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作者歐陽修向我們展示了一幅美不勝收的大自然畫卷,抒發了自己與民同樂的政治理想。如何上好這一課呢?回想起來,以前上這一課時,都是按“讀——譯—— 析——背”這一路子,其實也不單這一課,絕大部分文言文都是這樣上的,就像輸入了電腦程式的生產線,一成不變,總是按部就班。

也因為這樣,語文教學引起了很多爭異,外界的爭議倒罷了,關鍵的是學生在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下變得沉默不語,原有的學習積極性、興趣不但沒有增加反而減退、泯滅了。學生沒有積極性學習起來就不自覺,教學效果也就出不來。其實學生的積極性並不難激發,關鍵是教師如何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讓學生保持新鮮感。

因此上《醉翁亭記》這一課時我抓住它是遊記性散文這一特點,從“ 遊”字上做文章。讓組長成為導遊,組員成為遊客,把課上成“旅遊課”,使學生“走出”課堂,進入大自然中。“旅遊課”這嶄新的課型一提出立即吸引了學生。學生都有好奇心,因此一有新事物出現,他們都會以極大的熱情去關注,精神也會為之一振。興趣來了,熱情也就高了。在授課的過程中,我介紹一些課外相關知識,這樣既能讓學生增長見識,也能讓他們保持新鮮感。

難忘的一天反思總結 篇26

一、以物激趣國小一年級語文《大熊貓》教學反思國小一年級語文《大熊貓》教學反思。

在匯入時,我出示實物——大熊貓玩具,讓學生有序觀察大熊貓的外形,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觀察中被調動起來,為全文教學創設了一個很好的“樂學氛圍,奠定了學習文字的感情基礎。

二、以讀為“本。

國小各學段都要重視朗讀。讀是學習語文的一扇視窗,也是感受語言,訓練語感的基本方式。在教學中,我運用多種方式讓學生進行朗讀,如:引讀、集體讀、部分讀、範讀、選自己喜歡的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琅琅的讀書聲中, 以讀來理解課文,感受課文。讓學生感受大熊貓的外形可愛,小時候的活潑可愛,長大後睡覺的樣子可愛,以及它吃竹葉時的樣子可愛,從而體會到大熊貓是許多珍奇動物中最可愛的一個,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感悟。

三、寓教於畫。

以讀書為基礎,讀讀畫畫、畫畫讀讀,學得輕鬆,真是其樂融融。讀讀課文,把自己理解的內容畫下來,是發展兒童形象思維和創新思維的一條捷徑。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讀完課文後,我要求學生運用手中的彩筆,將文中所描繪的大熊貓畫下來。很快,圓圓的腦袋、胖胖的身子,一隻又一隻的熊貓形象便躍然紙上。再把學生創作的作品,展示給大家看,根據課文議議、評評、比比,看誰畫得好。這樣學生在濃濃的樂趣中主動地求知,發展了特長,培養了創新能力,讀懂了課文,積累了描寫動物的方法。

難忘的一天反思總結 篇27

一、充分利用資源,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開始運用“創設情景,感染氣氛,情景朗讀”(這是遠教資源的寶貴財富)讓學生對生活中沒的情景有所思考,站在師生平等的高度和老師共享生活的快樂,並對春天的生活有了感性的認識,一邊導看一邊導思。利用先進的媒體資源刺激了學生的眼、耳、腦等感官,激發了學生興趣和學習慾望。上課開始我是這樣匯入的:學生分組展示、欣賞收集到的春天的圖片,教師:同學們從這些美麗的圖片中,找到了什麼季節呢?冬天過去了,春姑娘又一次悄悄地、輕輕地向我們走來,孩子們想去找她嗎?這時媒體出示動畫的圖片,用美麗的圖片,可愛的動畫,引起學生的注意。看後我讓學生練習用我看到了什麼來說一句完整的話。春天多美啊,春天在哪裡?孩子們我們一起唱這首歌吧!

這時候的孩子們,已經被那精美的畫面深深吸引,已經被那歡快的歌曲深深感染,再加上我的語言引導,都想一起去尋找春天,很順利的把孩子們帶入到課文的情境中。這時我在板書課題,讓學生齊讀課題:找春天。

三、利用資源,輕鬆愉快地掌握了文中的字詞。

低年級的教學重難點就是讓學生掌握字詞,學會書寫。對於學生來說,完全靠死記硬背,枯燥無味。但是,我充分運用遠端資源,採用了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當小老師,以及兒童化的語言,讓學生感覺不是在課堂,而是在生活,使學生在樂中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別是指導學生的書寫,傳統的教學方法,就是老師提醒,再板書演示,但是通過遠端資源中的書寫指導,讓學生對生字的整個書寫過程有一個動態的瞭解,生字的筆順掌握得比較牢固,並且通過整潔美觀的漢字展示,學生感受到中國方塊字的豪放美觀,對需要注意的地方也可以作一定的強調,因此學生記憶深刻,其示範作用不可忽視。

難忘的一天反思總結 篇28

一、課前遊戲鋪墊巧設伏筆。上課前我讓學生在白紙上畫出自己的手印,並引導觀察這手印像什麼。這一設計,一方面為理解“小雞畫竹葉,小狗畫梅花,小鴨畫楓葉,小馬畫月牙”提供思維借鑑,使這一教學難點的突破水到渠成。而且遊戲的形式,暢所欲言的氛圍又充分調動了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奠定了整堂課的感情基調。一下子就把學生從課間玩耍的情境中吸引了過來。

二、電化激趣匯入新課。大理學家朱熹認為:“教人未見興趣,必不樂學”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堂上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我樂意,我喜歡”的心境下和老師一起活動,能使整個課堂的教學受到良好的效果。上課一開始,我就播放雪天的景象,隨著錄影播放,我說:“下雪了,下雪了!大樹披著雪,房屋披著雪。雪天雪地,好一個白雪的世界!孩子們,厚厚的雪地在召喚著你,你最想做什麼呢?”這樣牢牢抓住學生的年齡特徵,激發學習的興趣,把學生帶進了大雪紛飛的雪地裡,引起了學生情感的共鳴。借學生興奮之時,我問孩子們:“你們想知道小動物們會在雪地裡做什麼嗎?”進而匯入新課。

三、講授重點,巧用電教。孩子對小雞、小鴨、小狗、小馬的認識,他們的熟悉來源於生活、電視、動畫片和書本等,但對這些動物們在雪地裡留下的腳印卻不怎麼清楚。同時,瞭解這幾個動物腳印的形狀也是本課的一個教學重點。在講授這段時,結合直觀形象的圖片讓孩子用自己的話來說說“你看到了什麼”“你讀懂了什麼”,讓孩子準確地理解了所謂“畫竹葉、楓葉、梅花、月牙”實際上不過是小動物們把自己的腳印踩在雪地上留下的痕跡而已。準確地理解了這一點,從而也準確地理解了下一句“不用顏料不用筆,幾步就成一幅畫。”。這些設計,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學習氣氛,也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還體會了小畫家作畫時的高興自豪感,很輕鬆的讀出了文章的基調。在孩子深深地被小畫家們的作品感染的時候,我巧妙設問:“他們能輕輕鬆鬆的畫出這樣美麗的畫,這是誰的功勞呀?”接著我回頭來學第一句,不用多加指導孩子就讀出了“下雪啦,下雪啦!”的高興、欣喜、若狂之情。

難忘的一天反思總結 篇29

讀文多遍,內容多,挖掘點也多。怎麼上,我首先決定抓“主題教學”。我從文中找到了一條線,用這條線貫穿整堂課的教學,這條線就是文中的這句話:“他將永遠在我的記憶中行走、微笑,用那雙寫了無數粉筆字的手,放起一隻又一隻理想的風箏。”因為這個句子對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有難度,而且也最能體現劉老師放飛的不單單是自己生命的風箏,放飛的更是一個個學生生命裡的風箏,照應課題,突出了文章的主題。拎住這條線,我就拎住了這堂的主題,於是學生就緊緊地圍繞這條線,從關於劉老師的三個事例中找到相關的細節,品讀感悟,劉老師的形象逐漸豐滿,劉老師的人生態度逐步彰顯,學生對這句話的理解逐步深入,文章的主題也逐步清晰。

其次是“以生為本”。“學生已經懂的不學,說了學生也不明白的也不學”。我在課堂上給自己提出這樣的要求。這篇課文中,事例很典型,文字表面的意思很好理解,難體會的是隱藏在文字背後的情感。因此,我把立足點就放在讓學生通過細節的感悟,去體會文字背後的情感,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但因為這篇文章很長,有1200多字,所以,我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抓住了幾個點,引導學生深入體會。當然還滲透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運用學習方法學習新的內容。

一課上下來,覺得缺少了那麼五分鐘。

難忘的一天反思總結 篇30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都在悄悄地發生變化,語文課堂逐漸“活” 了起來。我在講這一節公開課的時候,充分利用一切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堂上孩子們熱情高漲, 敢想敢說.真可謂是活而不亂.然而,用心觀察便能發現課堂上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值得我們反思。

課堂上,舉手積極與否是衡量學生思維是否活躍的重要標準。教師想方設法鼓勵學生大膽發言,經過訓練,學生參與課堂的意識的確增強了。但仔細觀察,難免又會發現一些問題。不少的課堂上,老師的問題剛出口,學生便急於表現自我,小手齊刷刷高高舉起,還不停地喊著“我”、“我”。如老師提出有難度的問題,學生也是這一表現。聽學生的回答,大多數是低質量、比較膚淺的。也難怪,舉手如此迅速,不是建立在精讀文字、深入思考的基礎上,見解怎麼深刻?在這節課上,我提出了問題:請學生找尋主人公杜小康生活艱苦孤獨的句子,其中有一名同學很迅速的舉起了手,回答到: 鴨子向天叫了幾聲…”在場的老師和學生都笑了.這是描寫鴨子的句子,並非是主人公的語句.課堂上孩子們舉手踴躍.但是思維沒有建立在精讀課本的基礎之上,所以出了一個大笑話.

因此,為了提高交流的質量,教師應引導學生專心傾聽,細心揣摩,深入思考,虛心接納,以免使學生養成以自我為中心、思維膚淺和淺嘗輒止的不良學習習慣。

以上這兩點,就是我這節課之後的一些思考.我希望在以後的課堂上,可以避免這樣的錯誤.使知識和實際生活相結合.培養孩子獨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同時,也要提高他們對課本的深入思考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適應課程改革的教學方式.才能真正收到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