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書信 > 檢討書

國中物理課後反思(精選20篇)

欄目: 檢討書 / 釋出於: / 人氣:1.36W

國中物理課後反思 篇1

開學初,代表我們國中物理教師到西寧市參加了新課程標準的培訓,主要學習進行了《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__版》總體框架的解讀,下面就自己的學習體會和大家分享!

國中物理課後反思(精選20篇)

作為一線的國中物理教師,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學目標更明確了。就物理學科而言,原來的教學目標上,曾出現過兩種不良傾向:一是過分強調思想性;二是過分強調文學性。滔滔不絕一堂課,到頭來,學生在物理能力的培養上收效甚微。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要培養學生的物理能力,一是主張實現教學上的主體性,一是強調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那麼,在實施新課程標準時,我們的國中物理教學應注意些什麼呢

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義務教育階段的物理教育目的是培養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這不是面向少數學生的精英教育,而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大眾教育,是全面的科學教育,使學生在科學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教育。

五個課程基本理念:

理念一:注重全體學生的發展,改變學科本位的觀念

義務教育階段的物理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而非精英教育。過分強調學科中心或學科本位,將課程設定的重點放在學科的完善上很容易導致學習內容難、繁、偏、舊等,並且物理教學也容易側重於知識的灌輸,這無疑會影響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使學生對物理產生為難的情緒。因此在課程設定時,將更多地關注學生的發展需求,適應學生的認知特點等。

理念二: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

自然界的神奇現象震撼人心,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妙趣橫生,國中物理課程是學生在綜合科學課程的基礎上第一次學習物理分學科課程,因此,該課程的設定應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從身邊熟悉的生活現象中去探究並認識物理規律,同時還應將學生認識到的物理知識即科學研究方法與社會實踐及其應用結合起來,讓他們體會到物理在生活與生產中的實際應用。這不僅可以增加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而且還將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科學探究的能力。

理念三: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

成功的教育要使學生既能學到科學概念又能發展科學思維能力。科學課堂中有效的學習要依靠多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如:講授式、自學式、探究式等。已有證據證明,探究式學習方法是學習科學的一個強有力的工具,能在課堂上保持學習者強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慾。新課標從過去單純強調知識的傳承變為全面落實課程的三維目標。於是知識本身的重要性相對下降,科學探究教學的重要性相對提高。

理念四:注意學科滲透,關心科技發展

科學技術的發展為人類帶來福音,但同時也帶來了一些負面的影響。傳統科學教育強調科學的萬能、神聖以及不可磨滅的功績。然而,也正是對科學技術的應用欠缺深思熟慮,我們的星球正面臨著如像放射性汙染、溫室效應、人口膨脹、自然資源枯竭等等問題。面對這些問題,人類開始客觀地評價科學和技術的發展,理智的思考科學技術的社會功能,而肩負培養學生科學觀的科學教育應重視及時反應科學技術發展狀況及其對人類文明的影響,使學生在涉及科學技術問題時,能有意識地從它對社會的正反兩反面的影響去考慮,能積極地發表自己的看法。

理念五:構建新的評價體系

以往的評價體系在評價內容上過多地倚重學科知識,特別是課本上的知識,忽視對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實踐或動手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質與科學精神、積極的學習情緒等方面綜合素質的評定;有關評價指標單一,忽視了個體之間的差異;評價結果則過分強調終結性評價結果,而忽視各個時期個體的進步狀況,因此不能起到促進發展的作用。因此,在新一輪課改中,為實現課程目標,必須構建與新課程理念相適應的評價體系。如:1.進行發展性評價。例如建立成長手冊(也稱檔案式評價)。2.積極探索書面考試題型的改革。

對一線物理教師提出的兩點基本要求:

一、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更新教學理念。

新教材對物理教師自身素質的要求更高,沒有高素質的教師,就培養不出高素質的學生;沒有創造性的教師,就很難培養出創造性的人才。我認為為適應新教材的需要,應具備以下一些基本素質:①有敬業、樂業、勤業的精神;②具有系統的專業知識,在整體把握物理學理論體系的同時,能居高臨下地分析和處理教材;③掌握教學藝術水平。因為教師的教學藝術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⑷具有終身學習的觀念,開拓自身的視野,對教學進行研究,以不斷提高自身的創造思維和創造能力。

二、堅持以學生為本

物理教學是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的重要渠道。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會物理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物理學的思維方法和研究方法,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物理課本中不僅有豐富的物理知識,而且滲透了大量的物理學思維方法,如牛頓從蘋果落地現象,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奧斯特從通電在導線下小磁針的偏轉現象發現了電流的磁場等。學習物理,應該學習物理敏銳的洞察力,深刻的思維能力,推理判斷能力以及豐富的想象力;學習物理從現象到本質,從具體到抽象,從巨集觀到微觀是思維方法。同時還應該學會物理學的研究方法,如控制變數法、理想化模型法,虛擬假定法等。並自覺地運用他們解決實際問題,使知識轉化為能力。另外還要引導學生儘可能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出與眾不同新觀念,新思維,然後歸納總結,從中篩選出最好的解決辦法。只有讓學生體會到物理學的應用價值,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才能逐步培養學生樂於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

總之,一切的革新,必須在實踐中提高,在探索中前進,國中物理教學在新課程改革的大道能有一番新的景象!

國中物理課後反思 篇2

實施有效的物理課堂教學,首先就要明確物理學科的思想:把複雜問題簡單化,簡單問題理想化,理想問題模型化,模型問題具體化。其次明確物理教學的任務:在課堂上播撒一種思想,收穫一種行為;播撒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播撒一種習慣,收穫一種人格;播撒一種人格,收穫一種命運。有效物理課堂的教學,首先取決我們老師對課堂上應做什麼作出正確的決定;其次取決於我們如何實現這些決定,課堂上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其中也包括對人對已的情感,態度和價值等心理成份。有效的物理課堂教學應從平面走向立體,從單元走向多位。國中物理教學不僅應該重視科學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而且還應該重視對學生終身學習願望、科學談究能力、創新意識以及科學精神的培養。有效的物理課堂教學應該重視知識的傳承,但應改變過分強調知識傳承的傾向。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我對有效課堂教學談以下幾點看法:

一、有效物理課堂教學離不開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

有效物理課堂教學離不開啟發講授式、實驗探究式、小組合作式、自主學習式、科學研究式等多種教學方式。孔子在《論語》中指出了“悟”的邊緣狀態是“憤”、“悱”。說出了啟發教學的精髓。通過啟發讓學生達達“憤悱”的狀態:“心求通而尚未通,口欲言而未能言”。 探究式教學有多種形式,靈活運用,把握好提出問題這個要素,讓問題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成為課堂的中心。愛因斯坦講:“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讓學生經歷真實的學習過程,一堂高效的物理課,必須使所有學生都經歷“真實的學習過程”。“真實”,體現在學生從不懂到懂、不會到會、模糊到清晰、錯誤到正確、失敗到成功的過程之中;體現在教師的循循善誘、真誠幫助、嚴格要求和規範訓練的方法之中;體現在學生不同方法不同過程的交流、不同思想不同觀點的碰撞和懷疑、爭論、發散、統一以及自圓其說之中;體現在教師真情實感的批評和表揚之中;體現在學生有充分的時間獨立思考、有個性的語言表達和有膽魄的對一切權威的否定之中;體現在教師機敏地捕捉動態生成的教育教學資源,對預設教案的必要調整和捨棄之中。真實的,才是最美的、最精彩的。

二、課堂的組織與管理是有效物理課堂教學的基本保證

在這特定的社會學習情境時,教師不但是一個知識資訊的傳播者,而且是課堂“管理者和領導者”的角色,設計、組織、管理好課堂教學的整個過程,課堂教學是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地方,是人“人化”的過程。課堂經驗也涉及到學生要學會獨立自主和“自力更生”、自我評價,以及怎樣與他人有效益地一起做事。在組織和管理中讓學生聽中學、做中學、聽懂以後做出來、做好以後說出來。教師要消除師生之間在課堂上可能產生的對立,創設人際關係和諧的學習心理環境。教師能夠有效地處理課堂中出現的各種偶然事故和學生違紀行為,教師能夠及時幫助學生改正並進行富有成效的表揚的批評,使學生能夠正常、積極地參與到整個的教學活動中來。維護課堂內的組織紀律,預見並排除各種干擾因素,切實保證整個教學過程圍繞既定的教學目標進行。具有民主領導風格的管理更易形成有效的課堂教學,傾向於與學生一起共同設立學習目標,擬訂學習計劃,師生間能夠經常討論,共同維持課堂秩序,課堂學習氣氛活躍,教師和藹可親,學生勇於探索,敢於創新。

三、教師的教學藝術

任何時期,有效物理課堂教學永遠離不開教師“高超的教學藝術”。教師高超的教學藝術,能使學生學得紮實而又靈活、輕鬆而又愉快,使學生陶醉於一種藝術享受而對課堂教學留下難以磨滅的美好回憶。高超的教學藝術來源於教師基本素養、刻苦的磨練和不懈的追求。它具體體現在:組織藝術、引導藝術;合作藝術、激勵藝術、語言藝術、板書藝術、練習設計藝術、“順應”和“同化”藝術等。

總之。一堂有效物理課的教學,需要有豐富的“知”和“識”,“知”和“識”是黃金搭擋,只有“知”,而沒有“識”,那隻能是個容器,所學的東西不能內化為自己的血液,只能是一種外加的累贅,有了“識”,才能化死為活,化古為今,為我所用,更要有真摯的情感與探索體驗,這是任何時候評價有效物理課堂教學的底線。檢驗的標準就是學生的接受程度與效果。在課堂上,主要考查學生有無切實掌握這些知識,並將這些新知識納入自己原有的知識體系中融會貫通。這本身也是一種能力。同時,還要了解獲得知識的過程,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否積極主動地跟進、共鳴和投入,每一個學生是否在原有基礎上得到了儘可能大的進步與發展。在致力於面向全體學生的同時,是否能使“優等生”“吃得飽”,讓“暫困生”“吃得了”,真正學有所得,各有發展。要充分開展課堂有效教學,一切要從教學的實際出發,順應學生的學情、講究實效,正確處理好教、學、練關係,靈活運用各種教學策略和手段,採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全面有效的提高課堂效率。

國中物理課後反思 篇3

實施有效的物理課堂教學,首先就要明確物理學科的思想:把複雜問題簡單化,簡單問題理想化,理想問題模型化,模型問題具體化。其次明確物理教學的任務:在課堂上播撒一種思想,收穫一種行為;播撒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播撒一種習慣,收穫一種人格;播撒一種人格,收穫一種命運。有效物理課堂的教學,首先取決我們老師對課堂上應做什麼作出正確的決定;其次取決於我們如何實現這些決定,課堂上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其中也包括對人對已的情感,態度和價值等心理成份。有效的物理課堂教學應從平面走向立體,從單元走向多位。國中物理教學不僅應該重視科學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而且還應該重視對學生終身學習願望、科學談究能力、創新意識以及科學精神的培養。有效的物理課堂教學應該重視知識的傳承,但應改變過分強調知識傳承的傾向。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我對有效課堂教學談以下幾點看法:

一、有效物理課堂教學離不開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

有效物理課堂教學離不開啟發講授式、實驗探究式、小組合作式、自主學習式、科學研究式等多種教學方式。孔子在《論語》中指出了“悟”的邊緣狀態是“憤”、“悱”。說出了啟發教學的精髓。通過啟發讓學生達達“憤悱”的狀態:“心求通而尚未通,口欲言而未能言”。 探究式教學有多種形式,靈活運用,把握好提出問題這個要素,讓問題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成為課堂的中心。愛因斯坦講:“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讓學生經歷真實的學習過程,一堂高效的物理課,必須使所有學生都經歷“真實的學習過程”。“真實”,體現在學生從不懂到懂、不會到會、模糊到清晰、錯誤到正確、失敗到成功的過程之中;體現在教師的循循善誘、真誠幫助、嚴格要求和規範訓練的方法之中;體現在學生不同方法不同過程的交流、不同思想不同觀點的碰撞和懷疑、爭論、發散、統一以及自圓其說之中;體現在教師真情實感的批評和表揚之中;體現在學生有充分的時間獨立思考、有個性的語言表達和有膽魄的對一切權威的否定之中;體現在教師機敏地捕捉動態生成的教育教學資源,對預設教案的必要調整和捨棄之中。真實的,才是最美的、最精彩的。

二、課堂的組織與管理是有效物理課堂教學的基本保證

在這特定的社會學習情境時,教師不但是一個知識資訊的傳播者,而且是課堂“管理者和領導者”的角色,設計、組織、管理好課堂教學的整個過程,課堂教學是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地方,是人“人化”的過程。課堂經驗也涉及到學生要學會獨立自主和“自力更生”、自我評價,以及怎樣與他人有效益地一起做事。在組織和管理中讓學生聽中學、做中學、聽懂以後做出來、做好以後說出來。教師要消除師生之間在課堂上可能產生的對立,創設人際關係和諧的學習心理環境。教師能夠有效地處理課堂中出現的各種偶然事故和學生違紀行為,教師能夠及時幫助學生改正並進行富有成效的表揚的批評,使學生能夠正常、積極地參與到整個的教學活動中來。維護課堂內的組織紀律,預見並排除各種干擾因素,切實保證整個教學過程圍繞既定的教學目標進行。具有民主領導風格的管理更易形成有效的課堂教學,傾向於與學生一起共同設立學習目標,擬訂學習計劃,師生間能夠經常討論,共同維持課堂秩序,課堂學習氣氛活躍,教師和藹可親,學生勇於探索,敢於創新。

三、教師的教學藝術

任何時期,有效物理課堂教學永遠離不開教師“高超的教學藝術”。教師高超的教學藝術,能使學生學得紮實而又靈活、輕鬆而又愉快,使學生陶醉於一種藝術享受而對課堂教學留下難以磨滅的美好回憶。高超的教學藝術來源於教師基本素養、刻苦的磨練和不懈的追求。它具體體現在:組織藝術、引導藝術;合作藝術、激勵藝術、語言藝術、板書藝術、練習設計藝術、“順應”和“同化”藝術等。

總之。一堂有效物理課的教學,需要有豐富的“知”和“識”,“知”和“識”是黃金搭擋,只有“知”,而沒有“識”,那隻能是個容器,所學的東西不能內化為自己的血液,只能是一種外加的累贅,有了“識”,才能化死為活,化古為今,為我所用,更要有真摯的情感與探索體驗,這是任何時候評價有效物理課堂教學的底線。檢驗的標準就是學生的接受程度與效果。在課堂上,主要考查學生有無切實掌握這些知識,並將這些新知識納入自己原有的知識體系中融會貫通。這本身也是一種能力。同時,還要了解獲得知識的過程,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否積極主動地跟進、共鳴和投入,每一個學生是否在原有基礎上得到了儘可能大的進步與發展。在致力於面向全體學生的同時,是否能使“優等生”“吃得飽”,讓“暫困生”“吃得了”,真正學有所得,各有發展。要充分開展課堂有效教學,一切要從教學的實際出發,順應學生的學情、講究實效,正確處理好教、學、練關係,靈活運用各種教學策略和手段,採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全面有效的提高課堂效率。

國中物理課後反思 篇4

為了推進本學期的新課程改革,努力構建我校“一三六”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根據學校計劃,我校於20__年3月份舉行了“立標、達標”的高效課堂觀摩課活動,立標課”老師淋漓盡致的表演讓我學到了很多。每個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真正體現了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模式,他們都能熟練駕馭、掌控課堂每一個環節,使他們的課堂展現出了各自不同的閃光點。

高效課堂應該做到平實、真實、豐實、紮實,這“四實”是衡量課堂教學是否高效的重要指標。我對此的理解是:高效課堂就是要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發展。那麼要使課堂能夠高效,教學時,教師就必須協調好老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情境等各個因素之間的關係,使師生能在輕鬆、愉快的情緒中進行才能使之和諧。和諧才能高效,這既是一種教育、教學的指導思想,又是一個長期的、動態的優化過程。結合教學實際,我認為,上好一堂好課應該注意:

一、課前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要實現課堂高效,必須下足課前準備功夫,備課不是單純地寫教學案,而必須備教材、備學生,不僅要花功夫鑽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細琢磨教學的重難點,更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選擇課堂教學的“切入點”,合理設計教學活動。仔細考慮課堂教學中的細節問題,對於課堂上學生可能出現的認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慮,針對可能發生的情況設計應急方案,確保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甚至提前走進教室,與學生交流一會,也應考慮在其中。

二、課上需要嚴謹的結構和輕鬆的氛圍

1、良好的教學匯入將是高效課堂的引擎。

就像一部精彩的電影,頭三分鐘,你就得抓住學生的心。有人這樣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的確,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和能源,有了它,學生就可以積極地汲取知識,完善自己的能力,極大地提高教學效果。教師應精心設計課堂的匯入,使學生對將要學習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並充滿了疑問和期待。

2、精彩的學習過程就是高效課堂的核心。

高效課堂不僅關注教師講得多麼精彩,更加關注學生學得多麼主動。有效教學要求學生的學習過程要充分體現3個基本持徵: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在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上,我們首先關注學生的參與狀態,關注學生課堂活動參與的廣度、形式、時間及效果;在學生學習的合作性上,要有多邊、豐富、多樣的資訊聯絡與資訊反饋,整堂課有著適度的緊張感和愉悅感;在學生學習的探究性上,要把教師的外部教導轉化為學生的內源性動力。

教師要讓學生感受到老師是在用心與自己交流。師生通過相互的交流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在課堂上要時時瞭解學生的心理,知道學生想什麼,為什麼會這樣想,並讓學生敢於質疑、善於質疑,敢於從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要使對話成為課堂教學的常態,教師要根據課堂教學中生成的各種資源,形成後續的教學行為。讓動態成為常態,讓生成成為過程,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得到激發和提高,這要求教師有超強地駕馭課堂的能力。

3、細節的準確處理就是高效課堂的潤滑劑。

教師要懂得微笑。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期待是通過微笑來傳遞的,而學生會在這種愛的感召下,受到鼓舞,從而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往往是喜歡某一位教師而喜歡他的課。上課時,多給孩子一點微笑,多給孩子一些關愛,讓每個孩子都感到教師喜歡自己,要學好這位教師所教的課。

教師要善於鼓勵。一個輕鬆愉悅的課堂離不開學生的積極投入,而學生的積極投入又離不開老師的鼓勵。所以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善思多問,鼓勵學生髮表不同的見解,允許學生"別出心裁"、"標新立異",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發現問題、思考問題。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經常鼓勵,讚美學生,每個人都喜歡別人的讚美,這是一種天性。人們常說: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往往教師的一句不經意的讚美,會給學生開闢了另一片天地。這樣做既拉近師生的距離又開啟了學生的思維。

教師要注重差異。高效課堂的教學要面向全體,不放棄每一位學生,尤其是後進生,他們更需要鼓勵和得到教師的關注。因此教師應當實施分層次教學,把整體教學目標分解為層次目標,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目標要求,強化學習方法的指導,提高學生的整體水平和能力。

三、課後需要認真的反思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教學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為思考物件,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它一方面是對自己在教學中的正確做法給以肯定,不斷地積累經驗;另一方面又是挑戰自己——挑自己的刺,找出在教學實踐中與教學新理念不相符合的甚至是背道而馳的做法,進行自我批評,不斷的完善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以後的教學更加完美。作為一名一線的教學工作者堅持不斷地寫教學反思,本身也是熱愛教育事業的一種外在表現。寫教學反思能使我們教師從平時的點滴積累中掌握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避免按步就班地按教材、教參授課,會提高對課堂的駕馭能力,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國中物理課後反思 篇5

今天,有空靜下心來細讀《中學物理教學參考》第10期。讀完之後,發現很多文章都跟課堂教學密切相關,很是受益。

最欣賞戴金平老師的《關注物理概念教學的盲區》,戴老師的研究方法很是獨特,但非常具有說服力。他給上完課後的學生進行無記名的調查問卷,從資料中看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從一系列的調查資料反思概念教學。第一次看完,我覺得這是一種非常好的研究方法,也是一種非常需要進行的研究。之所以是一種非常好的研究方法,是因為他關注了課堂,關注了學生,而這正是新課程理念的體現。細想,往常我們覺得課上得好不好,大多都是看老師的。之所以是一種非常需要進行的研究,是因為我們日常給學生上完課後,靠的是作業反饋學生掌握情況的好壞,而很少反饋教師教學的好壞。我們太多時候關注學生學習的好壞,而忽視了教師自己教學的好壞,忽視了教師自身的成長!

張主方老師的《課堂實驗探究有效性的思考和實踐》寫得非常詳細,一看就是來自與真實的課堂觀察,其中有非常多課堂案例,值得我們一線教師好好研讀。從這篇文章中,我們可以發現,張老師的案例來自於平時的積累。可見,一線教師課後做好教學反思,多寫寫成功的或是失敗的案例,那麼遲早可以寫出一篇有著豐富案例支撐的好文章。

張曦老師的《新課程背景下物理教學的“3I”原則》頗有新意,內容非常精細,特別欣賞他的觀點:物理教學中倡導提高趣味性、拓展資訊量和增強影響力。其中,他提到拓展資訊量,讓我產生了共鳴,因為我最近一直在寫一篇關於這方面的文章。可見,好文章可以使自己的想法更成熟。

司德平老師擅長於比較研究,我看過一些他的比較研究的文章。這次他寫的是《高中物理人教版課標教材與大綱教材內容的比較研究》。一看到這個題目,我就在想,身處河南的他是從20__年才實施新課程的。而有些省從20__年就實施新課程了,但關於這兩套教材的對比研究的文章為什麼那麼少。可見,好的文章立意到處都是,只是我們缺少發現的眼光!

國中物理課後反思 篇6

本課的目的是通過複習上一課的結論,引出比熱容。

第一,幫助學生構建比熱容的定義、單位、符號、意義。這個過程要求學生通過自學來基本完成教學任務,通過練習來鞏固比熱容的物理意義。

第二,通過舉出物質的質量不同,溫度不同,來判斷物質的比熱容,即物質吸收熱量的能力會不會改變,總結出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特性。

第三步,通過查閱比熱容表中的資料,對比水和煤油的比熱容的大小,幫助學生強化水的吸熱能力是最強的,建立物質的吸熱能力是利用比熱容來表示的。第四步,教師講授水不僅僅吸收熱量,同樣會放出熱量,同一種物質吸收熱量的能力和放出熱量的能力是相同的,讓學生練習運用這樣的定義來表述比熱容的物理意義。這一步也要通過學生的練習來鞏固教學任務。

第五步,引導學生髮現水的比熱容是最大的,同等條件下吸收和放出的熱量都是最多的,讓學生學會利用比熱容,尤其是水的比熱容來解釋生活中的一些有關比熱容的物理現象。最後,通過練習判斷不同質量和不同變化溫度下的物質吸收或者放出熱量的多少,總結出計算物質吸收熱量或者放出熱量的計算公式,練習運用公式來解答,通過板演來發現問題,進行糾正。

在上述的教學過程中,我感覺第五步在實際教學中不成功,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教師教學設計中不能充分的估計學生的實際表現和能力,所以在設計中害怕學生不能夠分析出水的比熱容在生活中的作用,用教師的活動代替了學生的思考過程,幫助學生分析了比熱容在生活中的作用。

由於估計不足,以及害怕學生活動停滯,所以僅接著教師又代替學生進行了下列的活動,即幫助學生分析比熱容在生活中的應用,如:教室取暖、機器冷卻、稻田對稻苗保溫,並且幫助學生解釋了沿海地區比內陸地區晝夜溫差小的原因,充分的體現了教學的主體活動,而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在這一環節上是忠實的聽眾。

總體上這一節課個人感覺還是成功的,大體上一直是在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的,學生的活動也比較多,尤其是單個學生的提問,幾乎達到學生總數的一半,學生活動面廣,活動量大,並且最後的板演,很好的發現並糾正了學生的錯誤,提醒學生以下面的練習中要注意這些問題,效果不錯。

國中物理課後反思 篇7

反思1:新課改要讓每個孩子獲得成功,於是有的老師對於學生所做的一切,只要不犯原則性的錯誤,從頭到尾都叫好,這是肯定不會有問題的。但不知這樣做的時候,他們有沒有認真思考一下評價的目的,其實是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所以要採取多鼓勵多表揚的措施。但這不是讓教師無原則地叫好,如果聲聲都叫好,那什麼才是真正的好呢?因此,在學生髮言時,教師要抓住那些閃光的地方。就如《內能》一課裡的一樣,學生採用了老師的方法得出了正確的發現,這當然是好,但我認為真正要為發現彎折粗鐵絲的同學叫好,因為他不唯書,不唯師,用自己的法子同樣發現了粗鐵絲內能增加變熱的現象,難道我們不應為他叫好嗎?在課改前,有一句話非常流行,“老師,請不要吝嗇您的掌聲”,那麼在現在我要說一句“老師,請用好您的掌聲”。

反思2:課上探究轟轟烈烈,課後探究冷冷清清。這樣的問題決不僅僅是出現在一個學校一個教師身上,這是科學課在改革中出現的比較普遍的問題。其實對科學問題的探究,在課上教師只是教給學生一些方法,一些簡單的問題探究,課後才是學生大有作為的地方。學生的熱情是有的,只不過教師沒有處理好。對於學生課後的探究,教師首先要給予極大的關注,時不時地問問學生,你們探究得怎麼樣了?讓他們知道老師一直關注他們的行為。其次要給予及時的幫助,有的學生就是因為碰到了難題而沒有及時得到幫助最後喪失了信心。最後教師要為學生提供交流、獲得成功的機會,為學生搭建舞臺,讓他們開一個資訊釋出會或是上一節交流展示課,讓他們享受成功的喜悅,並與同伴一起分享成功。

反思3:面向新世紀,我們的課堂教學越來越注重人的主體精神,學生不僅是學習者,更要成為生活者與實踐者,隨著《課程標準》及與之配套的新編教材在教學中的運用,我認為在實踐中要更新觀念,用好用活新教材,在教學中以學生活動為主,使學生成為獲取知識的主動參與者,促進學生主動發展,這樣才能在課堂教學中更好地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國中物理課後反思 篇8

這學期,我們科組明確規定了今後教學的方向,用八個字概括為 “聚焦課堂,追求實效”。

我上了一節課——《槓桿》,感觸較深。這節課我盡力找一個合適的載體來生動形象的把物理知識融入到一個學生熟悉的情境中,展現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和方法,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和理論聯絡實際的意識和能力。

其中有一個道題目是這樣的:小明買了一條2kg的魚,因為現在的商販有投機倒把的現象,小明想用剛剛學過的知識驗證一下這條魚是否足量。可是身邊只有一把直尺和一個量程只有10n的彈簧測力計,還有一根系東西的細繩子。誰能幫小明來驗證這條魚呢?(條件是要保證魚的完整。)

這道題的內容一目瞭然,不象有些含混晦澀的題目,讀了半天不知所云,最重要的是它就發生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邊,是每個人差不多都有過的經歷。所以,題目一出來,同學們便躍躍欲試,誰都想大顯身手,做個熱心人,我便趁機抓住學生的心理,讓他們展開小組討論,設計出自己的實驗方案,同時旁敲側擊,引導學生回到課本,回到基本的知識點,使理論與實際聯絡起來。這樣不但鍛鍊了學生的思維問題的能力,還牢牢掌握了所學的知識點。最關鍵的是對物理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這節課的內容與我們的生活聯絡緊密,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哦!原來物理就在我身邊,原來物理這麼有用!極極大的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不禁使我想到,如果我們在每節課上都不斷的給學生灌輸這樣的思想,而不僅僅只交給學生死板的知識點,那麼,現在的課堂還會象現在這樣毫無生機嗎?

在物理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科學素質教育,首先要使學生掌握社會所需要的物理基礎知識,瞭解這些物理知識的實際應用,並相應的訓練某些技能技巧。與此同時要特別加強學生物理能力的培養。大家知道,物理學的根本特點就是以系統的觀察和實驗同嚴密的邏輯體系相結合。學習物理必須從觀察和實驗出發,把觀察和實驗的結果進行高度的分析和概括,最後運用這些知識點去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把目光聚焦於課堂,提高我們的課堂效率,使今年的會考成績再上一個新臺階!

國中物理課後反思 篇9

這段時間我們學習了摩擦力這一節,摩擦力是我們國中階段也是這一章要學習的彈力、重力、摩擦力中的一種,下面我對這節課進行一些反思。

一、深挖教材明確教學目標,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備課時我們東、南兩校幾位位老師認真研究教材,查詢與摩擦力相關的教學資料,確定了這節課的知識目標、技能目標、情感目標。

二、將抽象知識生活化,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學理念

摩擦力這個概念比較抽象,雖然生活中很常見,但學生並不瞭解,所以我們定位於要把這節課的內容拉近學生的生活。本節課中教師首先讓學生參加一個用筷子夾玻璃球比賽,並不像學生夾菜那樣得心應手,引出摩擦,讓學生感受到科學和我們的生活聯絡的很緊密。在認識摩擦的現象產生的條件時,教師在教學中儘量引導學生從生活事例入手,注重培養學生用科學眼光來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態度和意識。在課堂上學生說出了搓澡巾與身體的摩擦,黑板擦與黑板的摩擦等摩擦現象。教師還通過三個對比試驗:1、把兩手合在一起;2、兩手離開移動;3、兩手合在一起搓動,來逐漸認識摩擦現象發生的時候必須有兩個物體,並且這兩個物體要接觸到一起,在接觸的時候要有一定的運動。學生是在這樣一個反覆的過程中認識到了摩擦現象,另外我們還安排了將手放在桌面上拖動,手離開桌面拖動兩個體會活動,讓學生感知摩擦力。從課堂上呈現的學生學習狀態,我覺得在今後的備課當中要將科學知識與我們的生活現象緊密相連,讓孩子覺得生活總處處有科學,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科學的教學理念”。

三、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在突破重難點時,老師引導,學生設計實驗,教師參與其中。如果按照課本上的實驗裝置來做,同學們會發現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很不穩定,並且很難控制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我們設計了一個讓彈簧測力計靜止,抽拉下面木板或棉布的實驗,讓學生討論並通過改變木塊對木板的壓力來研究摩擦力跟壓力的關係。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問題小組合作進行探究,孩子們通過自己設計試驗、相互談論、合作交流、解決了知識的重難點。從學生回答問題的踴躍性,試驗的專注性來看,學生的興趣始終在課堂上,學生在這種和諧的充滿活力的課堂中,自主參與課堂教學,思維和動手能力得以發展,潛能得到充分挖掘,知識掌握更為牢固,讓孩子真正動了起來,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下面說一下這節課缺憾的地方,在講解摩擦力這個概念時,應該先讓學生分析總結摩擦力產生的原因——摩擦產生摩擦力,然後教師再出示課件,這樣學生感受會更深刻。在研究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時,教師應再引深一步讓學生結合生活經驗談一談、說一說。如學生說出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光滑程度有關時,教師可以問:“你是怎麼知道的?”學生根據生活經驗能說出在冰面上打滑和水泥地面上打滑的區別,能更好的培養學生從生活中發現科學的意識。

在講靜摩擦力的時候學生對放在水平面上的物體靜止或做勻速直線運動時不受摩擦力很難理解,如果能夠先讓學生知道摩擦力產生的條件,即兩物體接觸並有壓力,接觸面粗糙,兩物體發生相對運動或有相對運動的趨勢。這樣結合起來更容易理解了。另外還應該大量列舉生活中的摩擦例項,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等知識以幫助學生理解摩擦力。從而體現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新課標理念。

國中物理課後反思 篇10

匯入:不要小看本節的小實驗,人們通過認識這類現象引發大的發明。帶著這樣的好奇學生觀察本節課的演示(課本圖15.4-1所示

的)實驗,引導學生思考分析它所包含的物理知識:酒精燃燒放出熱量(化學能轉化為內能),通過熱傳遞將一部分內能轉移給水,水的內能增加使其溫度逐漸升高直至沸騰,產生大量水蒸汽,水蒸氣越來越多,對軟木塞的壓力越來越大,最後水蒸氣將軟木塞頂出試管口,這就是水蒸氣膨脹對軟木塞做功。這個實驗揭示:可以利用內能來做功。熱機就是把內能轉化為機械能的裝置。 出示預習提綱:明確通過自學找到熱機的種類,分析內燃機的含義,工作原理。

在一班我先讓學生結合預習提綱自己分析四個衝程,沒有交代各個部件,在後續的教學發現學生有些糊塗,給教學人為的帶來了障礙,在其他班的教學中我調整了一下順序,先讓學生認識各個部件,明確氣缸,再讓學生小組內互相討論分析四個衝程工作的特點,結合FLASH動畫讓學生對一個工作迴圈有個感性的認識。

教師點撥提升:吸氣衝程為什麼會吸入空氣和汽油的混合物?壓縮和做功衝程都是進氣門和排氣門關閉,它們有什麼區別?排氣衝程為什麼能排出廢氣?學生能很好的回答出做功衝程會有火花,活塞運動的方向不同 ,能的轉化不同三個方面加以區分。第二部分燃料的熱值,通過閱讀指導,認識熱值的意義,熱機的效率,分析提高熱機效率的方法。

本節課備課中不足的是:沒有弄清書上圖中氣門下方的彈簧下的的很小的一個位置是什麼,回來問愛人才知道那個叫凸輪軸,其設計的目的在於保證汽缸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完成氣門的開、閉動作。感嘆學生好問促進了教師的成長。

本節課中學生對曲軸的活動認識的不好,在最後一個班中發現用手做道具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生說老師再給我們說說曲軸的工作吧,把書放到學生桌上比劃講解起來,我把左手掌舉起來,這是曲軸在吸氣衝程的位置,活塞向下運動,連桿帶動曲軸轉動,到最下端時,曲軸運動到這個位置,我把右手掌舉起,可以看出曲軸轉了180度,既半周,這樣一亮相,學生很好的認識一個工作迴圈,曲軸轉了2周,。

在課後一個很愛思考問題的學生問我:老師不對呀,怎麼了,燃氣在內部燃燒應該爆炸呀?我說事實上它沒爆,而且還很好。這為什麼?它的氣缸耐壓能力強。學生似懂非懂,後來我說我們倆回家都上網查查它的耐壓能力是多大?又一次成長的機會。

其實本節課在會考中出題的機會很少,我們通過本節的教學希望學生能用所學的知識去解釋日常生活中的現象,培養學生的求知慾。

國中物理課後反思 篇11

本節課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學習物理知識與技能,培養其科學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學態度與科學精神。

本節課將教材安排的教師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分組探究實驗,鼓勵學生在自己設計實驗方案的基礎上去探究,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互相學習,以培養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友好合作精神,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探究過程中來,從中體驗科學探究與發現的成就感。

學生在國中已初步掌握了實驗探究的基本程式(觀察現象→提出問題→猜想假設→方案設計→實驗探究→歸納總結→解釋現象);初步具備了設計實驗方案的能力和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並具有較好的思考與質疑、交流與合作的學習習慣。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我基本瞭解了所教學生的學習現狀和發展潛能,確定合適的教學起點、教學側重點,使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具有針對性,避免盲目性。

本堂課的學習目標的確定具體體現了“以學生的學習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新課堂教學設計理念。

1、本節課成功之處:成功地展示出新課程理念下的實驗探究課堂教學模式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①體現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探索性

本著“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學、設計理念並對教材內容進行了必要的選擇與改組,精心設計好適用於學生學習,有利於學生髮展的動態方案,以便凸現探究過程和探究方法,給學生一個充裕的思考問題(包括實驗方案的設計,實驗過程的探究)的時空。並在本案例的教學過程中始終將學生置於研究者、探索者的位置,讓學生通過自身的思考和合作學習來獲取知識和技能、掌握過程與方法、學會交流與合作。

②重視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的教育

從實際生活中物理現象出發,創設問題情景引入課題,再由學生在實驗中利用控制變數法歸納出結論和規律,不僅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又能提高學生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還有在本節教學過程中,能靈活運用觀察、實驗、分析、歸納等科學方法,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正確的科學思維方式和科學方法。

③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在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活動中,存在著發散性思維和集中性思維。在本節的教學過程中,通過靈活設問和適當的分析歸納來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集中性思維。首先,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案,如有些學生把木塊放在木板上用彈簧秤勻速拉動測量滑動摩擦力大小,有些學生用彈簧秤一端連線木塊另一端固定後水平放置,再把木板放到木塊下面勻速動測量滑動摩擦力大小。其次,對實驗資料由學生根據自己研究問題的方法處理。這樣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既有發散性思維又有集中性思維,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還充分發揮了集體智慧的力量。

2、本節的不足之處及建議:

①由於學生探究過程需要留出較多的時間進行實驗的具體操作,因而靜摩擦力的產生條件和方向的討論,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於物體速度無關的討論時間較為少。

②這些內容不可能在我們這一節課就能完全解釋清楚,讓學生全部瞭解,應該讓學生先熟悉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然後在以後的學習中逐步解決這些問題,因為靜摩擦力不止一次地將會出現在將來的學習中.

國中物理課後反思 篇12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能初步認識到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2)通過實驗與觀察,培養學生髮現與提出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利用身邊的學習或生活用具進行簡單的物理實驗,觀察聲音發生時的振動現象,體驗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2)在探究活動中,進行合理的推理,學習並培養學生從物理現象歸納出簡單科學規律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教師、學生雙邊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慾望,使學生樂於探究身邊的聲現象,對物理有親近感。

二、重點難點

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是本節的重點,也是本節的難點。通過實驗和生活例項的分析,歸納出聲音產生的原因和傳播條件是本節的知識重點。

三、教學器材:

揚聲器在外的錄音機、紙屑、小鼓、音叉與小槌、盛有水的大燒杯、鐵板琴、帶塞子的試管、注射器、音樂晶片(能放進試管裡)、細線、裝有金魚的魚缸。

四、教學過程

1、匯入新課

同學們,剛才你們還在教室外快樂的活動,是什麼訊號使大家都不約而同的走進教室準備上課呢?(學生回答:鈴聲)許多科學家都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同學們對剛剛響過的鈴聲能提出什麼問題嗎?(學生提問題,教師選取其中有價值的問題進行板書: “提出問題:聲音是怎麼產生的?聲音是怎麼傳播的?”)要解決這些問題,就要學習我們今天的學習內容《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2。新課教學

(1)聲音是怎麼產生的?

下面我們就來探究第一個問題:聲音是怎麼產生的? ①進行猜想:

讓學生把手指放在自己的喉部並說話,體會手指的感覺。並進行猜測:物體的發聲可能與什麼有關? 學生回答後教師評價並板書:“進行猜想:物體的發聲似乎與振動有關。”

②進行試驗與收集證據:

先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想通過什麼實驗證明自己的猜想?

學生彙報後教師對正確的實驗進行充分肯定並讓學生進行實驗:

(自己沒有器材的學生利用教師準備的器材,其中1/3的學生分組做實驗一,1/3的學生分組做實驗二、1/3的學生分組做實驗三)

實驗一、把小紙片放在正在發音的揚聲器上,觀察現象並思考說明了什麼問題。

實驗二、把敲響的音叉快速放入水中,觀察現象並思考說明了什麼問題。

實驗三、將小紙片放在鼓面上,用力敲擊鼓面,觀察現象並思考說明了什麼問題。

學生分組彙報,讓學生暢所欲言。教師總結:小紙片在發生的揚聲器裡“跳舞”是因為發聲的揚聲器在震動;發生的音叉激起水花是因為發聲的揚聲器在震動;小紙片在鼓面上做“自由體操”是因為發聲的鼓面在震動。

③發現規律,得出結論:

師:在這些不同的實驗中你發現了什麼共同的特徵?

學生回答後教師板書: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④學生活動:

舉出日常生活中的物體發聲時振動的事例,如:二胡、提琴等樂器的發聲是靠弓和絃的相互摩擦產生振動發出聲音的,笛子是靠管內的空氣柱的振動發出聲音的。

師敲擊鐵板琴並提問:你聽到了什麼聲音?鐵板琴是怎樣發出聲音的?鐵板琴發生時並不是直接貼著你們的耳朵,為什麼你們還能聽到聲音呢?(學生回答)

下面我們就來解決本節課的第二個問題:聲音是怎樣傳播的?

(2)聲音是怎樣傳播的?

①進行猜想:

教師先讓學生進行猜測:聲音是通過什麼傳播的? ②進行試驗與收集證據:

先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想通過什麼實驗證明自己的猜想?

學生彙報後,教師對正確的實驗進行充分肯定並進行實驗:

實驗一:(演示試驗)教師把音樂晶片用細線吊在軟木塞下,塞入試管中,晶片不能與試管壁接觸。先將注射器的活塞推到管底,再將針管插入軟木塞內。緩緩向外抽出活塞,聽到音樂聲有什麼變化?

設想,如果把瓶中的空氣完全抽出來,我們還能聽見聲音嗎?

這個實驗能說明什麼?(學生回答後,教師強調:聲音可以在空氣中傳播,但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實驗二:(演示試驗)將裝有金魚的魚缸放在講桌上,在一邊拍手,觀察金魚的運動。這說明了什麼?(學生回答後,教師歸納:聲音可以在液體中傳播) 實驗三:兩個學生合作,一個學生把耳朵靠在課桌的一端。另一個同學用手輕輕敲擊課桌的另一端,感覺聲音的傳播。(學生如果有更方便易行的實驗方案更好)

這個實驗能說明什麼?(學生回答後,教師歸納:聲音可以在固體中傳播。)

思想滲透:據說,音樂家貝多芬耳聾後,就用牙咬住木棒的一段,另一端定在鋼琴上來聽自己演奏的琴聲,從而繼續進行創作的,《命運》等一系列名曲就是這時候創作出來的。他這樣做有什麼道理?(學生回答後,教師歸納:因為木、骨都是固體、都能傳聲。)

師:同學們要學習貝多芬敢於向命運挑戰的優秀品質。同學們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肯定有鮮花也有荊棘,不論何時何地,希望同學們都能堅定、堅強的面對生活。

③發現規律,得出結論:

師:在這些不同的實驗中你發現了什麼共同的特徵?

學生回答後教師板書: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④學生活動:

同學們之間互相討論。舉出自己知道的一些有關聲音傳播的事例。

(3)相關知識介紹:

①人耳的結構與聽力的關係。

② 聲音傳播的速度與壓強,溫度的關係。 ③ 天壇迴音壁的介紹。

3。課堂小結

提問:同學們這節課有什麼收穫?(由學生自己小結)

①聲音是由於物體的振動而產生的。

②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它可以在空氣中傳播,也可以在固體和液體中傳播。

③聲音的傳播速度與壓強和溫度有關。

4。課堂練習

(1)指出下列發聲現象是什麼振動的結果: 悠揚的鐘聲——;

海浪的波濤聲——;

氣球破裂時的爆裂聲——‘

水沸騰時發出的聲音——;

下雨天聽到的雷聲——;

用嘴貼著空瓶口吹氣發出聲音——。

(2)把正在走動的鬧鐘放在密閉的玻璃罩中,用抽氣機抽去罩內的空氣,在抽氣過程中,聽到鬧鐘的“滴答”聲是( )。

A 越來越響 B。越來越弱 C沒有變化 D都有可能

(3)古代的人在曠野裡常用“伏地聽聲”的辦法來判斷有無軍隊、馬群到來,這是應用了 的知識。

(4)動畫片《星球大戰》中,神鷹號太空船將來犯的天狼號擊中,聽到天狼號“轟”的一聲被炸燬,神鷹號宇航員得意地笑了。你覺得這段描寫符合科學道理嗎?為什麼?

(5)有一個足夠長的鋼管(兩端開口),一個人在鋼管的一段用鐵錘敲擊一下。另一個人在另一端聽到幾次聲音?為什麼?如果知道聲速,再給計時器,能知道聲音在鋼管中的傳播速度嗎?

五、佈置作業

課本第36、37頁1,2、3題。

六、教學反思

這節課是一節“探究型的課”。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相信學生的思維能力,相信學生集體智慧,決不能將教師思考的結果強加給學生,剝奪學生動腦的權利。本節重點是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與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採用啟發式教學,讓學生通過分組實驗解決問題。在教學中採用了大量的

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及小試驗,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因此,通過這一節的教學使學生對聲音的產生、傳播以及接收有了一個全面的理解。

重點難點

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是本節的重點,也是本節的難點。通過實驗和生活例項的分析,歸納出聲音產生的原因和傳播條件是本節的知識重點。

國中物理課後反思 篇13

作為實驗中學一名年輕的老師,我非常關注學校的每一步發展,也在努力的充實著自己,促使自己能有更大的能力來為學校為學生,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下面是我寫的《九年級物理教學反思》通過這次的反思,我認識到了很多自己的不足,我會努力完善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老師。

一、利用課堂教學,打好學生基本功

研究教材,研究學生,研究教法,充分利用課堂教學。利用多媒體提高教學效率,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從九年級學生學習物理的實際情況出發,著重把握好“預習指導--匯入新課--講授新課--小結--評閱作業”幾個有機的環節,結合實驗精講概念、定理、定律,做到讓學生在輕鬆、愉快氣氛當中掌握、消化所學知識,力爭精心設計好每一堂課,紮紮實實上好每一堂課,認認真真鞏固好每一堂課,使物理教學真正落到實處。在講授新課當中,做到突出重點,抓住關鍵,突破難點,精選精講例題、習題,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在課堂上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讓本來很有趣味的物理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

二、加強實驗教學,增強學生實踐能力

由於做實驗麻煩,很多老師不願做實驗,然而,物理本身是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學科。教學中,應遵循物理教學規律和物理學科的特點,以實驗啟動物理概念、定理、定律的教學。在演示實驗中,引導學生有目的的觀察,啟發積極思維,提示物理現象的本質。組織好學生實驗,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獨立操作的能力、團結協作的精神和學生自主創新的能力。

三、研究學生,因材施教,提高學生素質

學生智力、素質的參差必然導致教學的不統一性,在教學的過程中注意兼顧全體學生,難易有度,激勵先進學生,鼓勵後進生。一期來,在培養好尖子生的同時,還利用課餘時間輔導、幫助、鼓勵基礎差的學生趕上先進生,讓差生在老師的激勵、關心下不斷取得進步。、

四、重視德育滲透,培養科學態度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向學生滲透辯證唯物主義教育、交通安全教育、道德品質教育和科學態度教育。介紹科學家的事蹟,介紹歷史上和現代科技成就,大大增強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了其嚴肅認真、實事求是、團結協作的作風。

五、積極探求教學改革

著眼於素質教育,為達到最終培養學生能力的目的,針對傳統封閉、固定化的教學模式的弊端,尋求、思考新的更好的教學方法。該期嘗試了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教學程式,和諧地展開雙邊活動,教學實踐表明,此教學模式較常規教學更易增強學生的自主自學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主體性。該教法的特點是強調教師的指導,學生自主的學習。

學生的狀態特別的好--上課的指導思想

我一直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老師天天給學生在上課,都在上些什麼?上完課學生有什麼收穫?平常所說的提高能力又指的是什麼呢?

最近,看著班內孩子積極主動講題的神情,我忽然有了對上述想法的解答:

第一,教師在課堂上要傳遞積極的訊號,讓學生倍受鼓舞,這一點可以稱得上是精神教學。課堂是學生成長的一部分,作為教師,必須讓學生在課堂上受到積極因素的影響,讓學生感到學習的樂趣,因此,教師要創造各種讓學生積極成長的機會,如講題成功了、受到表揚了等成功案例。

第二,教師要利用好知識這個載體,讓學生積極參與到生活。國中階段的物理知識從來不是枯燥的,但前提看這位老師能不能把生活搬進課堂,讓學生的思路飛出課堂。

第三,教師要重視思路教學,對物理來說,思路教學包括兩方面:學習思路和解題思路。教師首先要提教給學生學習思路,具體來說如新課、複習思路等。以20__河北會考物理試題為例,甚至是國中階段的物理學習為例,每年的型別題特別的固定。如果能引導學生認識到在考試前把相關的問題如巧測密度、力學綜合題等相關問題鞏固住,不僅學生的考試成績會大大提升,學生的能力將會有驚人的改變。另一點是解題思路。從某種意義上講,解題思路關係到學生的前進距離,關係到學生成績的高低,對物理來說每天的解題訓練就是能力提升的一個方面。

在現階段授課過程中,如果要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必須做到以下三個步驟:所用的基本概念和規律是什麼?怎樣在試題中找到相關的規律?怎樣在計算中鞏固這相關規律。比如在考察槓桿平衡條件時,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從基本的概念出發,幫助學生認識到哪個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實現了這一點,學生對待相關的物理問題就顯得透徹了很多。類似的例子還包括電學綜合題中的電路分析、根據電流比找電阻比等。

提升後進生興趣---複習課有感

第二節課在6班講的是功和能和機械效率的相關例題,自己採用“建築材料”做滑梯這一話題引入的。通過講解這個現象,班裡的很多孩子都有特別濃的興趣,跟著我回答出重力勢能與動能的相關概念,自己也趁著學生的熱乎勁給他們講解了什麼叫能的轉化,他們聽的還是比較認真的。在講解機械效率概念時,也是採用先講相關概念,再進行試題練習的方式,大部分學生能夠聽進去,僅有個別學生出現了走神現象。

這一結果證明了自己對成績較低孩子的授課策略“採用身邊典型的物理事例調動興趣,讓學生在高高興興的狀態中學習”是有效的,在下次授課時應該儘可能的尋找這類素材。

雖然自己在本節授課中嘗試了這種方法,但是一些孩子在課堂上還是出現了亂說話和走神的現象。如何看待這個現象,我覺得還是自己的授課沒有引起這部分孩子的興趣,或者說自己準備的素材與這部分孩子的水平不太適應,或者難了,或者容易了。又該如何處理這件事,我覺得必須對這類學生摸一摸底(拿名單問問班主任,或者底下與這類孩子私下裡談一下),看一看他們的具體水平,以便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

相信通過這些努力之後,這部分學生的能力將會有大幅度提升

該停就停、表揚、檢測---物理複習的一點體會

看著講臺下的孩子“艱難”的寫著力學考試題,我忽然發現自己正在犯一個錯誤:淨忙著給學生講題,卻沒有給他們提供更多的消化時間。這種“捨不得時間”的做法直接導致學生解題速度變慢了。

當別的老師正在一個勁的往前衝的時候,我忽然有一種想法,是不是可以稍微停頓一下,讓學生把他們出現的錯題真正的想明白呢?比如功率練習中與簡單機械結合的部分,在講解這部分知識時,如果能踏踏實實幫助學生把相關的原理分析清楚,肯定會有利於後續的教學。

對於這個方案,自己準備進行實施。

在考試前,自己想給學生15分鐘的自己複習時間,但是臨時又想說點什麼,於是就給學生講相關的錯題了,在講的時候匆匆忙忙,語言飛快,也沒能給學生講出什麼,純粹就是給學生“對答案”。下次再遇到這種情況時索性提前給學生定位,讓學生了解到自己在做什麼:對答案或講題,或者乾脆把時間都給學生自己支配。這樣做之後,肯定不會出現囫圇吞棗現象。

在看著學生複習時,很多孩子的基本概念出現了錯誤,出現這個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學生回到家不積極記憶基本概念造成的(當然也包括教師課堂對概念的講解)。針對學生不復習的特點,結合學生手中練習冊比較富裕的實際,自己必須在最近的複習課上對學生的基本題進行檢測,幫助學生逐漸養成提前複習的習慣。

當然,使用這種辦法促進學生學習僅是下策,如果能把學生內心的動力激發出來才是上策。這一點提醒自己還要注意對學生進行適當的表揚,讓學生真的行動起來去學習。

利用浮力巧測密度---幾點遺憾

今天給學生講解的內容是巧用浮力測密度,雖然有去年的課件可以參考,但是由於時間比較緊,沒能夠把課件上的內容調整成適合學生思考的思路,所以就放棄了使用課件。

在這節課上,自己遵從這樣的思路:以測量物體的密度原理公式引出測量,如果缺少相關天平和量筒,我們還能測量物體密度麼?提示浮力知識與物體密度聯絡緊密,能不能利用浮力知識測一下物體的密度呢?這時就給學生引入相關試題了。

在第一班上完課後,感覺學生的思路還可以,反應比較及時迅速,課堂比較流暢。思考課堂流暢的原因,我覺得主要是試題中有相關的提示,學生的思考難度比較小,他們接受起來比較容易。

但當自己翻開學生的試題筆記,對比自己的課堂,覺得有些地方讓人感到遺憾:

首先,今天寫的板書實在是太差,圖畫的有點歪,字寫的不好,這樣做可能難登大雅之堂。

第二,自己只是幫助學生講解了一點試題,並沒有給學生進行相關的總結提升,所以擔心這樣做是不是會降低學生的思考水平。

第三,這些試題大部分沒有提前讓學生思考,所以又覺得可能會影響學生的接受水平。

第四,通過翻看學生的筆記,發現孩子只是記了一些基本的結論,並沒有記錄相關的圖形或分析過程,這又提示自己必須對學生筆記內容有所強調。

20__九年級物理期末考試帶來的思考

這次期末考試成績不是很理想,思考一下原因,覺得應該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授課過程中效率不高,給學生講的試題比較少。回想本學期的授課,自己每節課都落下一些內容,最後一算總帳,丟下了不少東西。在下學期的授課過程中,必須要對所講內容進行精簡,只要是自己講解的內容,學生必須做到聽會。

第二,有一些學生在教師講課過程中聽講並不是很認真,出現了低頭脫離教師講解的現象,這樣的孩子一般成績都下降了。針對這一問題,自己在下學期授課的時候必須要求學生認真聽講,只要自己講課的時候,學生必須要認真抬頭看教師,而且要形成固定的聽講習慣。

第三,對一些成績比較低的孩子沒有具體的幫扶措施。在教學過程中,自己早就發現一些孩子理解水平極其的低下,也發現個別孩子在課堂上迷迷糊糊,根本就聽不下去講。面對這些嚴重問題,自己沒有采取有效措施進行糾正,比如單獨給這些孩子列印一些作業,代替統一留下的作業,或者對這些孩子的筆記記憶情況進行檢查等。

第四,自己不能保證班級孩子的作業獨立認真完成。每次自己進入班級裡的時候,都會發現一些孩子在匆匆忙忙的抄著作業。自己應該思考一下怎樣對這個不良現象進行糾正。

第五,自己在教學中投入也不夠,有一些分神的現象與做法。

正是由於這些原因,學生出現了分神現象。

我將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的學習實踐總結分析自己的教學和教育,不斷的反思,使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老師。

國中物理課後反思 篇14

今天,我講了《比熱容》這一節課。總體上來說,講得還可以,我感到大多數學生都能聽懂,也都學會了——老師非常需要學生這樣鼓勵和賞識的表情。下面是我對這節課的優劣思考,說的不對的,希望行家裡手多多指正。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設法讓學生體會到新舊知識的聯絡。在設計此課時,我從學過的同一物體溫度升高,內能增加。那麼,對於不同的物體,升高相同的溫度,內能的增加量(吸收的熱量)是否相同呢?引入新課;緊接著讓學生聯絡著他們極為熟悉的燒水現象,探究出影響物體吸收熱量的多少的兩個因素;最後又利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自然界的一些現象,這些會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無處不蘊含著物理知識,極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在不違背新課程標準的前提下,在本節課教學過程中,我對教材進行了一系列的創新,如問題的提出方式,探究實驗中採用“水浴法”對水和煤油加熱等等。這些創新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尤其是用“水浴法”對水和煤油加熱,讓它們在相同的時間內吸收到相同的熱量體現轉換法的物理研究問題的思想。

這一節課我一直注重引導所有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的,學生的活動也比較多,尤其是單個學生的提問,幾乎達到學生總數的一半,學生活動面廣,活動量大,並且最後的板演,很好的發現並糾正了學生的錯誤,提醒學生下面的練習中要注意這些問題,效果不錯。雖然有些學困生耽誤了我一些時間,但能在這麼重大的講課中露面,肯定對他們是一種最大的激勵,值了。另外我還採用了生評、師評、師生互評的評價方式,讓展示的學生獲得了積極的心理體驗,從而產生了不斷探求新知的強烈願望。

課堂時間安排不合理,導致課堂結構不完整,沒有講完。關鍵在於探究實驗時花費的時間過多,至少耽誤了10分鐘。這裡主要是我我對本部分估計不夠,即教材中實驗探究“比較不同物質吸熱能力”與其前面的“對於不同物質,例如一種是水,一種是食用油,如果它們的質量相同,溫度升高的度數也一樣,它們吸收的熱量是否也相同?”不能銜接。現在反思,當時提出“對於不同物質,例如一種是水,一種是食用油,如果它們的質量相同,溫度升高的度數也一樣,它們吸收的熱量是否也相同?”後,應直接說“下面我們通過實驗來驗證”,從而直接進行實驗,實驗做好後,分析質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溫度,水需要吸收的熱量多,從而得出水吸熱能力強這一結論後,再寫出這個探究課題“比較不同物質吸熱能力”,就很好地解決了不能銜接的問題。

課堂提問的目的不夠明確。在引入新課時,由於語言沒組織好,導致提問不明,學生無從回答。

總之,這一節教學讓我收穫頗多。它暴露了我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的同時,也使我的業務水平在短期內有了一個較大的、快速的提升。

國中物理課後反思 篇15

課堂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陣地。有效的課堂教學是學校的生命,要切實落實減輕學生負擔,一定要致力於構建高效的課堂。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老師們越來越認識到課堂教學不僅要有效,而且應該高效。

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也就是說,教學是否有效,要看每位學生是否在原有基礎上都有所進步或發展,具體看四個指標:一是學生走出課堂有否獲得新知,二是學生是否獲得新的能力或已有的能力得到提升,三是學生是否產生了積極的情感態度,四是是否形成了主動發展的意識和習慣。這就需要教師合理處理教材,教學內容必須從簡單到難,讓學生從不會到有點會再到完全會。所謂“高效”主要是指以儘量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儘可能好的教學效果,使課堂教學活動的結果與預期的教學目標之間相吻合,使全體學生的素質得到提高。

一、要想課堂變得高效,教師要聯絡生活,濃縮各種物理現象、題型等

新授課是學生學習某一知識點、物理現象的第一印象,這入門的第一印象是否清晰、明瞭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在新授課過程中能把所列示的物理現象通過探究分析、歸納得出結論,再應用到生活中去,或再用結論解釋生活現象,可以說學生對所學知識點掌握得比較好。

二、要想課堂變得高效,教師一定要對學生有普遍的關注。

在課堂上“生不動,我動”是一廂情願,“生動,我也動”才能和諧高效發展,師生才能取得共贏。因此在課堂上通常要關注學生的動態,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用欣賞、誇獎的手段來體現你的關注;經常用目光或微笑掃描到課室的每一個角落去與學生交流,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從你的微笑和目光中體會到老師的關注、溫暖和支援;用提問或允許回答問題來關注每一個學生。點點的關注對學生表達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老師器重我。要把他們每一點的積極性、每一點的學習熱情保護起來,讓它生長起來,壯大起來。

三、要想課堂變得高效,集體備課要做好、做足。

備課是講課的起始環節,“備課”意義非比尋常,它是教師圍繞教學所進行的一系列準備性活動,是教師綜合運用專業知識和技能進行教學設計的再創造。備課深入透徹,才能在授課過程中揮灑自如,使教學充滿活力和生機。也只有如此,才能出現“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良好局面。然而,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無論自己如何絞盡腦汁備課,到上課時總有不足的感覺。這時,就需要用到集體的智慧了。中國有句俗話,“三個臭皮匠,抵個諸葛亮”,強調的正是集體的智慧與力量。集體備課正是通過發揮教研組的群體力量,互取所長,使組內教師資源共享,能取得較好成效的一種備課方式。

本學期物理科組在備課前都在認真學習和掌握《課程標準》的內容、鑽研教材的基礎上,還必須閱讀同類的其他教科書與自己講授內容有關的參考資料,綜合各家的論點,充實補充教材之不足。做到 “五個定”:①定時、②定內容、③定人員、④定場所、⑤定記載(指定專人記載,記錄研討時間、地點、參加者、研討內容及遇到的困惑等),同時留出一定時間,讓不同教學點的教師交流教學設計,評點各自教學設計的優缺點。同時把集體備課內容固定存放在某一固定位置,以便以後使用。每週四在辦公室集體備課;固定備課內容:主要討論下週上課的內容,重點、難點、注意點,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等等;固定安排人員整理:每次組內均安排一名教師執筆,把備課內容整理成教案並交列印室列印,在下週四之前發到組內教師;固定修改:各教師領到教案後,根據本班情況對教案進行適當修改;固定反饋:在下次集體備課時首先討論上次的教後感,以利於今後改進教學。

四、要想課堂變得高效,就要調動學生的五官參與到課堂中。

“沒有任何人能教會任何人任何事”,從哲人的話中我們可以明白,教學是要調動學生參與到你的活動中去,當學生體驗過後的內容,掌握也就容易得多了。如何調動學生的參與,誰能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也就成了成功的關健因素。

通過“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指導思想,每門課都是教師先提出學習內容和要求,限定時間讓學生自學教材,再做課本上的練習題。教師當堂佈置作業,當堂檢查,課後不留作業。先學後教的“教”字,不是老師教,而是老師對學生做的練習題做出評判,個別不會做的由教師指導。教案與學案互為一體,學生根據“講學稿”預習時往往能解決新授課50%以上的問題,於是當學生帶著對新知識的初步認知與感悟走進課堂的時候,知識對他們就從原先的未知轉變為“已知”,而課堂學習在一定意義上就成為知識的“再現”,如此,課堂就不單單體現單向傳輸知識的功能,而成為師生探討問題、交流觀點的場所;並且此時的學生更樂於表現,更能體現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這些過程中教師通過多練、實驗、比賽、表揚等多種手段,讓學生自學、自練、自教,教師由講授者變為組織者,因而學生和主體地位被調動起來了,手到、口到、眼到、腦到、耳到,學生的所有感官都用到了學習上,自然成績也就出來了。

隨著課改的縱深發展,“有效”、“高效”已經成為理想物理課堂的孜孜追求。讓我們拋開形式化和功利化,真正為每一個學生都能在物理上獲得最大可能的發展而努力,紮紮實實上好每一堂課,讓物理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

國中物理課後反思 篇16

本節課的主要知識目標是使學生認識槓桿,瞭解槓桿的作用及其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我在對於槓桿五要素的教學過程中,改變了過去直接講授的方式,而是讓學生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和對影響槓桿平衡因素的認識中,通過師生交流合作,引出槓桿的五要素。特別是力臂概念的引出,我考慮了很長時間,如果直接引出,可以節省時間,但不利於學生對力臂的理解和記憶,最後我通過在對“影響槓桿平衡因素”的簡化合並的方法研究中,引出力臂的概念,這樣符合了學生的認知規律。

對“槓桿平衡條件”採用探究式教學。通過漫畫情景的創設,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產生疑問,提出了要探究的問題,然後,通過等式觀念的講解,使學生在明白“如何處理幾個量之間的關係”的方法中,對槓桿平衡條件進行了猜想,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使學生學會了處理問題的方法。

上完這節課,我有一個深刻的體悟:教學的過程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的過程,是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促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既要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又要適時點撥、引導、講授,為學生順利自主探究提供有力的幫助。通過本節課的教學還給我一個感觸是上課時教師一定要有時間觀念,要隨時根據課堂的實際情況改變教學方案,使課堂變的靈活,本節課最大的缺陷就在於我沒有根據實際情況做適當的調整,在應用的探索部分可以通過一個小遊戲讓學生用直尺撬本子先感受一下何為省力何為費力,再進行實驗探索,效果會更好,考慮的也不夠全面。還有就是在教學過程中還忽略了學具的使用,這就是我對本節課的自我評價與反思。

國中物理課後反思 篇17

這節課由於物理組的重視,課前集體備課,本人積極參與,認真準備,鑽研教材,熟悉多媒體的各種使用方法,本節課獲得優秀評價。但通過本節課上後也反映出一些問題,如還不能把傳統實驗和多媒體教學手段有機結合,發揮其最佳效果,對學生能力培養還不夠,通過這次督導充分顯示多媒體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我們要以這次檢查為動力不斷學習,轉變課堂教學觀念,適應新課程改革的理念,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推行素質教育,實施課堂教學的改革,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45分鐘課堂教學質量,關鍵在於教師要積極地去挖掘學生的潛能,課堂上要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去思考、去討論、去探索。因此,教師在備課時必須考慮到在教學中如何設定懸念,激發學生去思考、去討論;如何引導學生去對知識進行橫向聯絡和縱向探究。這樣才能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提高學習能力。

培養學生的求知慾和樂於探索自然現象能力、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還有欠缺。探究活動應成為點亮學生智慧火花的過程發現、創新是人的一種天性,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發展這種天性。作為教師,就是將學科知識的內容與人類文化的長鏈聯結起來,使學科知識具有整體性和發展性,使文化富有歷史感,成為學生探索真理、創造世界的動力。注重學用結合。不少學生對物理這門學科感興趣,覺得很好玩,但要他們用所學的知識去解釋日常生活中的現象,他們便會感到不知所措,這是因為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緣故。因此,教師應重視培養學生學用結合的能力,把物理學活學透。每當向學生傳授新的物理知識時,都應聯絡它在實際生產或生活中的某些應用,同時要求學生細心觀察周圍的世界,找出與所學知識相關的事例。

國中物理課後反思 篇18

國中物理新課程強調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變革,轉變學生學習中這種被動的學習態度,提倡和發展多樣化學習方式,特別是提倡自主、探究與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不斷得到發展,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教師在探究教學中要立足與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他們質疑、調查和探究,學會在實踐中學,在合作中學,逐步形成適合於自己的學習策略。

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在教學中就要敢於“放”,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主動積極的學,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但是,敢“放”並不意味著放任自流,而是科學的引導學生自覺的完成探究活動。當學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難時,教師要予以指導。當學生的探究方向偏離探究目標時,教師也要予以指導。作為一名物理教師,如何緊跟時代的步伐,做新課程改革的領跑人呢?這對物理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傳統的教學觀、教師觀提出了挑戰,迫切呼喚教學觀念的轉變和教師角色的再定位。

一、轉變觀念,重新定位角色

新課程改革是一場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師“為素質而教”。在教學過程中應擺正“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正確關係,樹立“為人的可持續發展而教”的教育觀念,完成從傳統的知識傳播者到學生髮展的促進者這一角色轉變。這是各學科教師今後發展的共同方向。在“以學生髮展為本”的全新觀念下,教師的職責不再是單一的,而應是綜合的、多元化的。

二、終身學習,優化知識結構

物理學科是一門綜合程度極高的自然學科,它要求物理教師具有豐富的物理知識和相關學科的知識,在專業素養方面成為“一專多能”的複合型人才。新課程對物理教師的知識結構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要通過不斷學習,充實完善自己。隨著科技的發展,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斷湧現,並不斷融入到新教材中。所以,教師要學習這些新知識,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新課程注重物理的教育功能,主張通過物理教育對學生進行素質的培養。但由於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多數物理教師在人文素養方面普遍缺失,因此,教師要學習人類社會豐富的科學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新課程對物理教師還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如要具有與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學研究能力、資訊科技與教材的整合能力、課程設計與開發等能力。

在新課程內容框架下,絕大多數教師由於知識的綜合性與前瞻性不足,難以獨自很好地完成對學生課題的所有指導工作,要求教師之間必須建立起協作的工作思想。從僅僅關注本學科走向關注其他相關學科,從習慣於孤芳自賞到學會欣賞其他教師的工作和能力,從獨立完成教學任務到和其他教師一起取長補短。

在新形勢下,教師第一次處於被學生選擇的地位,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的知識結構,將終身學習內化為自學行為,時刻保持學習、研究、反思、發現、探究、創新及總結的態度,力求成為一個學識淵博、具有紮實的基礎知識和現代化資訊素質的教育工作者

三、以人為本,創新教學模式

俗話說:教無定法。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知識獲取、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養,不能單一種固定的教學模式。教學模式涉及知識、教師和學生三大要素,教與學是一個共同發展的動態過程,應明確教學過程的複雜性,綜合三大要素,權衡利弊,博採眾法之長,靈活選擇教學方法。既要改革創新,又要著眼實際,積極參與創設啟發式、開放式、範例式、合作式的教學方法。

在新課程改革中,智力因素的開發並不是素質教育的全部,學生的學習目的、興趣、意志、態度、習慣等非智力因素是推進教學程序與實現教學效果的動力系統,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起著發動、維持、調節的作用。在授課中重視物理實驗和物理知識的講授,結合介紹物理學家的故事,物理趣聞和物理史料,讓學生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體會物理在人類歷史發展長河中的作用;善於對比新舊知識的不同點,引發認知衝突,培養學生的質疑習慣,引導學生尋找當前問題與自己已有知識體系的內在聯絡,強化問題意識與創新精神;最後還應通過比較、分類、類比、歸納演繹和分析綜合等邏輯思維方法,向學生展示知識的來龍去脈,使之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學啟于思,思啟於問”。在新課標下的課堂應是這樣:課堂不僅是學科知識的殿堂,更是人性的養育聖殿,它是學生成長的殿堂,是學生髮揮創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學生品味生活的“夢想劇場”。在這裡學生有了探索新知識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學習興趣、熱情、動機以及內心的體驗和心靈世界得到豐富,有了親身體驗,學習態度和責任,對物理教學反思才具有它真正功效。

國中物理課後反思 篇19

新課程將改變學生的學習生活,也將改變教師的教學生活,新課程下學生可能會改變他們的一生,那麼教師也將煥發出新的生命。

課改的核心是目標是實現課程功能的轉變,就是要改變課程過於注重傳授知識的傾向,強調形式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成為學會學習和形式正確價值觀的過程。那麼要實現這樣的課程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過程三者就必須融合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這就要求教師課堂生活方式要發生根本的轉變,教師要隨著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學方式。

國中階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生習慣是物理新課程要求的一項重要內容,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比掌握知識更重要。教師在教學中要從“教會學生物理知識”轉向“教會學生學習物理知識”。要針對物理學科的特點——觀察和實驗,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實驗動手操作能力。教師在做演示實驗時,要引導學生有目的的觀察,認真觀察實驗中物理現象,注意觀察引起變化的原因和條件。在學生自己做實驗時,應要求他們弄清實驗原理、目的,理清實驗步驟,嚴格按實驗規則操作,但不是對知識的複製,更應該創造性的解決實驗問題,得出實驗結果。物理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引導學生應用所學物理知識解釋和解決生產、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實際問題;並聯系學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現象、事例,幫助學生加深理解物理概念、規律,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注重知識的應用,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創造性。教師除了使學生掌握物理學的基本知識外,還應該發展學生的基本技能,增強創造意識、創新能力。針對當前中學教育的缺點,教育部頒佈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改革目標中提出:“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提倡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新大綱規定的“必學”知識是物理學最核心、最基礎的知識。這些知識不但是物理學本身的基礎,而且也是學習其它學科的基礎。因此,在教學中必須狠抓這些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和訓練。對重要的物理概念和規律,要不厭其煩地讓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去理解和應用。新大綱對“必學”知識提出的教學要求是用國家教育部對我們教學提出最基本的要求,這是在教學中所必須讓學生掌握的。當然,我們在完成“必學”知識教學後,還可根據需要完成“選學”知識教學,讓學生閱讀“閱讀材料”,動手做“小實驗”,拓展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思維。同時,我們在使用新教材的過程中,對教學的內容和要求可根據學生情況高於新大綱規定的內容和要求:既可在規定的內容的知識廣度上做文章,也可以在知識的深度上下功夫。

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更新教學理念。

新教材對物理教師自身素質的要求更高,沒有高素質的教師,就培養不出高素質的學生;沒有創造性的教師,就很難培養出創造性的人才。我認為為適應新教材的需要,應具備以下一些基本素質:①有敬業、樂業、勤業的精神;②具有系統的專業知識,在整體把握物理學理論體系的同時,能居高臨下地分析和處理教材;③掌握教學藝術水平。因為教師的教學藝術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⑷具有終身學習的觀念,開拓自身的視野,對教學進行研究,以不斷提高自身的創造思維和創造能力。

素質教育就是要培養出一大批勇於創新的學生,因此對教師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要求教師本身必須有強烈的創新意識,敢於打破常規,不斷創新,不斷提高。在每一節物理課,每一個物理實驗知識點的教學中,不能只滿足於學生掌握書本上的現成知識,而是注重怎樣將它靈活應用,讓學生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有所前進。例如在學習“液體的沸點與壓強的關係”後,引導學生討論探索幾個問題:〈1〉氣壓降低則沸點越低,那麼在真空中水的沸點可以是多少呢?討論結果為:真空中氣壓為0,水的沸點可以低到任何溫度(直至宇宙中的絕對零度:-273。15度),〈2〉月球上沒有空氣能有水嗎?討論結果:凡是沒有空氣的星球上,就一定不可能存在著水。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而且使他們為自己的探索成果而感到自豪。

堅持以學生為本

物理教學是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的重要渠道。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會物理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物理學的思維方法和研究方法,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物理課本中不僅有豐富的物理知識,而且滲透了大量的物理學思維方法,如牛頓從蘋果落地現象,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奧斯特從通電在導線下小磁針的偏轉現象發現了電流的磁場等。學習物理,應該學習物理敏銳的洞察力,深刻的思維能力,慎密的推理判斷能力以及豐富的想象力;學習物理從現象到本質,從具體到抽象,從巨集觀到微觀是思維方法。同時還應該學會物理學的研究方法,如控制變數法、理想化模型法,虛擬假定法等。並自覺地運用他們解決實際問題,使知識轉化為能力。另外還要引導學生儘可能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出與眾不同新觀念,新思維,然後歸納總結,從中篩選出最好的解決辦法。只有讓學生體會到物理學的應用價值,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才能逐步培養學生樂於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學生在校學習,不僅是學習科學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學好科學的研究問題的方法,為了將來更好的學習,在物理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拓展和深化知識,同時提出一些拓展知識的思考題,教師要鼓勵學生思考後搶先回答,對課堂上一時解決不了的問題,要讓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課後共同討論,甚至爭辯,知識不斷拓展,能力不斷提高的好群體。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師依然是一個對學生仍能起到幫助,指導作用的教師,一個合格的教師需要不斷學習,不斷更新陳舊的知識,不斷擴大自己的知識領域,需要不斷地學習新的教育,教育方法,學習應用新的教學手段,需要不斷地對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進行分析、研究、反思、改善,分析其中的問題,並不斷地吸取別人的經驗,不斷地把所學到的教育教學理論合理地貫通於自己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根據環境物件內容的變化改變教學策略,即只有不斷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完善自己知識結構,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學生的自學拓展能力增強了,就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發揮獨特見解,顯現創造才能。因此:中學物理,課堂教學在學習科學基礎知識同時,滲透科學物理方法教育不僅是物理學科培養目標的需要,而且也是學生思維素質發展的主觀需要。十九世紀德國教育家第斯多德有句名言:“一個壞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好教師教人發現真理”。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物理方法等於交給了他們開啟物理知識寶庫的金鑰匙,使他們終生受益。

國中物理課後反思 篇20

課堂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陣地。有效的課堂教學是學校的生命,要切實落實減輕學生負擔,一定要致力於構建高效的課堂。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老師們越來越認識到課堂教學不僅要有效,而且應該高效。

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也就是說,教學是否有效,要看每位學生是否在原有基礎上都有所進步或發展,具體看四個指標:一是學生走出課堂有否獲得新知,二是學生是否獲得新的能力或已有的能力得到提升,三是學生是否產生了積極的情感態度,四是是否形成了主動發展的意識和習慣。這就需要教師合理處理教材,教學內容必須從簡單到難,讓學生從不會到有點會再到完全會。所謂“高效”主要是指以儘量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儘可能好的教學效果,使課堂教學活動的結果與預期的教學目標之間相吻合,使全體學生的素質得到提高。

一、要想課堂變得高效,教師要聯絡生活,濃縮各種物理現象、題型等

新授課是學生學習某一知識點、物理現象的第一印象,這入門的第一印象是否清晰、明瞭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在新授課過程中能把所列示的物理現象通過探究分析、歸納得出結論,再應用到生活中去,或再用結論解釋生活現象,可以說學生對所學知識點掌握得比較好。

二、要想課堂變得高效,教師一定要對學生有普遍的關注。

在課堂上“生不動,我動”是一廂情願,“生動,我也動”才能和諧高效發展,師生才能取得共贏。因此在課堂上通常要關注學生的動態,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用欣賞、誇獎的手段來體現你的關注;經常用目光或微笑掃描到課室的每一個角落去與學生交流,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從你的微笑和目光中體會到老師的關注、溫暖和支援;用提問或允許回答問題來關注每一個學生。點點的關注對學生表達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老師器重我。要把他們每一點的積極性、每一點的學習熱情保護起來,讓它生長起來,壯大起來。

三、要想課堂變得高效,集體備課要做好、做足。

備課是講課的起始環節,“備課”意義非比尋常,它是教師圍繞教學所進行的一系列準備性活動,是教師綜合運用專業知識和技能進行教學設計的再創造。備課深入透徹,才能在授課過程中揮灑自如,使教學充滿活力和生機。也只有如此,才能出現“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良好局面。然而,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無論自己如何絞盡腦汁備課,到上課時總有不足的感覺。這時,就需要用到集體的智慧了。中國有句俗話,“三個臭皮匠,抵個諸葛亮”,強調的正是集體的智慧與力量。集體備課正是通過發揮教研組的群體力量,互取所長,使組內教師資源共享,能取得較好成效的一種備課方式。

本學期物理科組在備課前都在認真學習和掌握《課程標準》的內容、鑽研教材的基礎上,還必須閱讀同類的其他教科書與自己講授內容有關的參考資料,綜合各家的論點,充實補充教材之不足。做到 “五個定”:①定時、②定內容、③定人員、④定場所、⑤定記載(指定專人記載,記錄研討時間、地點、參加者、研討內容及遇到的困惑等),同時留出一定時間,讓不同教學點的教師交流教學設計,評點各自教學設計的優缺點。同時把集體備課內容固定存放在某一固定位置,以便以後使用。每週四在辦公室集體備課;固定備課內容:主要討論下週上課的內容,重點、難點、注意點,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等等;固定安排人員整理:每次組內均安排一名教師執筆,把備課內容整理成教案並交列印室列印,在下週四之前發到組內教師;固定修改:各教師領到教案後,根據本班情況對教案進行適當修改;固定反饋:在下次集體備課時首先討論上次的教後感,以利於今後改進教學。

四、要想課堂變得高效,就要調動學生的五官參與到課堂中。

“沒有任何人能教會任何人任何事”,從哲人的話中我們可以明白,教學是要調動學生參與到你的活動中去,當學生體驗過後的內容,掌握也就容易得多了。如何調動學生的參與,誰能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也就成了成功的關健因素。

通過“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指導思想,每門課都是教師先提出學習內容和要求,限定時間讓學生自學教材,再做課本上的練習題。教師當堂佈置作業,當堂檢查,課後不留作業。先學後教的“教”字,不是老師教,而是老師對學生做的練習題做出評判,個別不會做的由教師指導。教案與學案互為一體,學生根據“講學稿”預習時往往能解決新授課50%以上的問題,於是當學生帶著對新知識的初步認知與感悟走進課堂的時候,知識對他們就從原先的未知轉變為“已知”,而課堂學習在一定意義上就成為知識的“再現”,如此,課堂就不單單體現單向傳輸知識的功能,而成為師生探討問題、交流觀點的場所;並且此時的學生更樂於表現,更能體現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這些過程中教師通過多練、實驗、比賽、表揚等多種手段,讓學生自學、自練、自教,教師由講授者變為組織者,因而學生和主體地位被調動起來了,手到、口到、眼到、腦到、耳到,學生的所有感官都用到了學習上,自然成績也就出來了。

隨著課改的縱深發展,“有效”、“高效”已經成為理想物理課堂的孜孜追求。讓我們拋開形式化和功利化,真正為每一個學生都能在物理上獲得最大可能的發展而努力,紮紮實實上好每一堂課,讓物理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