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書信 > 倡議書

傳統文化倡議書範文(通用19篇)

欄目: 倡議書 / 釋出於: / 人氣:1.25W

傳統文化倡議書範文 篇1

廣大的青年大學生朋友們:

傳統文化倡議書範文(通用19篇)

幾年來隨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頒佈與推廣,國人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程度也在逐年增加,尤其是近些年韓國申請端午節、中醫、活字印刷為韓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國內也引起了很大的反響。而毫無疑問民族傳統文化無疑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想要保護和維護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就必須要增強意識從我身邊做起,為此我們提出如下倡議:

一、從我做起從自身做起,提高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的意識,加強自己的文化修養以及對中國歷史文化的學習,多瞭解有文化底蘊的中國傳統文化,只有熟悉自己民族文化的內涵才能更好地弘揚和保護民族傳統文化。

二、從我做起加強對民族傳統文化的宣傳,一方面多向親朋好友宣傳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學校的便利條件與學校和學生會各部門聯絡,定期開展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的活動或者班會,並且可以出版一些期刊雜誌分發給同學們,讓我們的大學中形成一種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的氛圍。

三、有經濟條件的同學還可以組成類似旅遊觀光社團,到一些民族文化氣息比較濃郁的地方去旅遊觀光,如河南開封,陝西西安,或者天津北京等地可以增強同學們的認識水平並且真正激起同學們對民族傳統文化的熱愛與致力保護的決心。

總之民族傳統文化是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瑰寶,是我們祖先留給我們最豐厚的禮品,但不可忽視的是我們的民族文化卻在正走向非常尷尬的境地,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的任務更是迫在眉睫,所以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行動起來讓我們一起加入到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的行列中來,為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貢獻出我們的一分微薄之力。

倡議人:

日期:XX年XX月XX日

傳統文化倡議書範文 篇2

全國各族同胞、海外僑胞們:

漢字是中華文明之魂、生命的符號,也是先祖以無窮智慧創造的、世間獨有的文化傳播工具。

漢字揭示了人生奧祕、宇宙規律,解讀民族意識、感悟民族和諧都離不開漢字;表明人與人、人與自然(天地、動物、植物、礦物)以及人與暗物質之間的關係,也需要智慧的符號來表達。

漢字經歷數千年的發展,從形、音、意各個方面已日臻完善,點、橫、豎、撇、捺筆劃中蘊含著自然的哲理與警示。中華各族人民的和諧與繁榮,民族精神的生生不息,與充滿靈性、象徵詩性的漢字息息相關。為了敬惜文字,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我們特向全國各族同胞、海外僑胞發出以下倡議:

一、充分認識敬惜漢字的重大意義。

敬惜漢字就是禮敬先祖、尊重和繼承民族的創造精神;敬惜漢字就是傳承文明、弘揚和發展優秀傳統文化;敬惜漢字就是淨化心靈、傳承孝道、尊重自然、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美德。

二、充分認識學好漢字的重要性。

學好漢字,從聖人古訓到先賢名言,從《惜字訓》到佛家經典均有論述。漢字為世間至寶,國之遺產。她能使凡者聖、愚者智、貧者富、富者善、病者康。學好漢字,必能使人聰明睿智、福壽康寧,現身獲其壽之五福,後裔得伊訓之百祥。在科學技術、經濟文化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更應以迴歸自然、關愛環境的心態,高度重視中華民族之瑰寶——漢字,以符合自然之道的方式學好漢字,認真領會,準確把握。

三、應在日常生活中培養敬惜漢字的美德。

我們應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的行為中,對有漢字的書籍、紙張、袋子以及各種物品等,均不可亂扔亂拋。可回收利用的送往回收站,無法回收的可焚化後埋於淨處。切不可以書作枕、作凳、墊物;以報紙當鋪坐、塞牆孔、包鞋、包物;以字紙擦物品、當手紙,甚至將漢字踩踏於腳下等。有條件者可建惜字爐,正確焚化之。

四、國家提出以德治國,要構建和諧,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美好型社會,為我們倡導敬惜漢字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契機。

我們作為炎黃子孫的一分子,一定要敬重、珍愛中華民族的寶貴文化遺產,正確使用漢字,儘可能避免錯別字,不以拼音取代漢字。同時,要嚴禁亂寫亂畫,特別是不要在文物古蹟上亂題亂寫,保護好國家文物。

我們強烈呼籲:

1、把漢字作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申報,以保護中華古國僅存的漢字體系;

2、設立“漢字日”,以號召全民敬惜漢字;

3、國家應立法規範漢字的使用、保護。讓漢字這塊人類瑰寶生生不息、代代相傳。

全國各族同胞、海外僑胞們,行動起來吧!讓我們一起在工作、生活的行為當中,以實際行動敬惜漢字,弘揚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倡議人:

日期:XX年XX月XX日

傳統文化倡議書範文 篇3

隨著現代高科技的迅猛發展及電子技術的應用,電腦辦公、微機打字,加強了漢字的使用性,是人類社會文明又一大進步。但是,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兩面性。那就是另一面,削弱了人們對漢字的書寫能力。從二十世紀的九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紀初電腦的出現和普及,進入了各個領域,即文化教育、醫療衛生、學校家庭及網路辦公等,無所不及。徹底的改變了漢字的書寫方式。對中華傳統的漢字書寫文化,是一個致命的打擊,可謂時間短,變化快。電腦代替了文字書寫的實用性,不管是硬筆還是毛筆都弱化了它的功能,特別是硬筆。比如有的機關幹部提筆忘字,甚至有的乾脆都不會寫字了。尤其是對中國小生影響極大,對於他們來說,漢字的書寫不重要了,寫好寫賴都一樣,反正有電腦了。

書法藝術在我國大約已經存在、發展了兩千多年。它一路輝煌,成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過去的兩千多年裡,相繼湧現出來的書法藝術家燦若群星。他們的光芒至今還輝耀在中華文化的天空。我國的書法藝術這一中華文化的瑰寶、國粹,兩千多年來之所以長盛不衰,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書法藝術和漢字的書寫與文字的實用融為一體。如果沒有實用性,它的價值就得不到充分的體現和利用。正因為書法藝術和書法的實用性結合得太緊密了,一旦這兩者相互剝離開來,就必然會給書法藝術的存在和發展帶來沉重的打擊。

巨大的變化,也帶來巨大的危機,造成國人書寫漢字能力和水平下降,也著實讓人擔憂。

我作為一名書法愛好者,向國人提出倡議:

1、從我做起,提高對中華漢字書寫認識,瞭解中華兩千多年的書寫漢字的歷史和文明。提升現代科技給漢字書寫帶來的危機感,在熟練使用電腦的同時,提倡動手、動筆寫字。

2、從家庭做起,因為家庭是社會的一細胞。讓每一個家庭都融入現代文明的大潮流中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早期教育,早期漢字書寫,為以後學校讀書、識字、寫字奠定基礎;老年人利用閒暇時間,寫寫字,記記事,增加樂趣。

3、從學校做起,學校教育承擔著國家教育的重擔,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漢字書寫要從中國小抓起,從教育抓起,從教師入手,提高書寫興趣和愛好。學校要給學生創造和展示書寫漢字的平臺。要求學生:“立大志,做善事,做好人,寫好字”。

4、從國家和社會抓起,重視漢字的書寫,提升書法藝術的生命力。要通過各種輿論和媒體給書法藝術搭臺,要通過各種形式比賽和展覽給書法愛好者、欣賞者創造平臺。要制定書法教育大綱,開設書法專業課程,普及書法知識和理論,提高書法師資隊伍水平。培養國人的書法藝術欣賞能力,開拓書法藝術存在和發展得新空間。願書法藝術再度輝煌,讓書法藝術之樹常青。

倡議人:

日期:XX年XX月XX日

傳統文化倡議書範文 篇4

隨著現代高科技的迅猛發展及電子技術的應用,電腦辦公、微機打字,加強了漢字的使用性,是人類社會文明又一大進步。但是,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兩面性。那就是另一面,削弱了人們對漢字的書寫能力。從二十世紀的九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紀初電腦的出現和普及,進入了各個領域,即文化教育、醫療衛生、學校家庭及網路辦公等,無所不及。徹底的改變了漢字的書寫方式。對中華傳統的漢字書寫文化,是一個致命的打擊,可謂時間短,變化快。電腦代替了文字書寫的實用性,不管是硬筆還是毛筆都弱化了它的功能,特別是硬筆。比如有的機關幹部提筆忘字,甚至有的乾脆都不會寫字了。尤其是對中國小生影響極大,對於他們來說,漢字的書寫不重要了,寫好寫賴都一樣,反正有電腦了。

書法藝術在我國大約已經存在、發展了兩千多年。它一路輝煌,成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過去的兩千多年裡,相繼湧現出來的書法藝術家燦若群星。他們的光芒至今還輝耀在中華文化的天空。我國的書法藝術這一中華文化的瑰寶、國粹,兩千多年來之所以長盛不衰,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書法藝術和漢字的書寫與文字的實用融為一體。如果沒有實用性,它的價值就得不到充分的體現和利用。正因為書法藝術和書法的實用性結合得太緊密了,一旦這兩者相互剝離開來,就必然會給書法藝術的存在和發展帶來沉重的打擊。

巨大的變化,也帶來巨大的危機,造成國人書寫漢字能力和水平下降,也著實讓人擔憂。

我作為一名書法愛好者,向國人提出倡議:

1、從我做起,提高對中華漢字書寫認識,瞭解中華兩千多年的書寫漢字的歷史和文明。提升現代科技給漢字書寫帶來的危機感,在熟練使用電腦的同時,提倡動手、動筆寫字。

2、從家庭做起,因為家庭是社會的一細胞。讓每一個家庭都融入現代文明的大潮流中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早期教育,早期漢字書寫,為以後學校讀書、識字、寫字奠定基礎;老年人利用閒暇時間,寫寫字,記記事,增加樂趣。

3、從學校做起,學校教育承擔著國家教育的重擔,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漢字書寫要從中國小抓起,從教育抓起,從教師入手,提高書寫興趣和愛好。學校要給學生創造和展示書寫漢字的平臺。要求學生:“立大志,做善事,做好人,寫好字”。

4、從國家和社會抓起,重視漢字的書寫,提升書法藝術的生命力。要通過各種輿論和媒體給書法藝術搭臺,要通過各種形式比賽和展覽給書法愛好者、欣賞者創造平臺。要制定書法教育大綱,開設書法專業課程,普及書法知識和理論,提高書法師資隊伍水平。培養國人的書法藝術欣賞能力,開拓書法藝術存在和發展得新空間。願書法藝術再度輝煌,讓書法藝術之樹常青。

倡議人:_

日期:__年__月__日

傳統文化倡議書範文 篇5

全國各族同胞、海外僑胞們:

漢字是中華文明之魂、生命的符號,也是先祖以無窮智慧創造的、世間獨有的文化傳播工具。

漢字揭示了人生奧祕、宇宙規律,解讀民族意識、感悟民族和諧都離不開漢字;表明人與人、人與自然(天地、動物、植物、礦物)以及人與暗物質之間的關係,也需要智慧的符號來表達。

漢字經歷數千年的發展,從形、音、意各個方面已日臻完善,點、橫、豎、撇、捺筆劃中蘊含著自然的哲理與警示。中華各族人民的和諧與繁榮,民族精神的生生不息,與充滿靈性、象徵詩性的漢字息息相關。為了敬惜文字,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我們特向全國各族同胞、海外僑胞發出以下倡議:

一、充分認識敬惜漢字的重大意義。

敬惜漢字就是禮敬先祖、尊重和繼承民族的創造精神;敬惜漢字就是傳承文明、弘揚和發展優秀傳統文化;敬惜漢字就是淨化心靈、傳承孝道、尊重自然、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美德。

二、充分認識學好漢字的重要性。

學好漢字,從聖人古訓到先賢名言,從《惜字訓》到佛家經典均有論述。漢字為世間至寶,國之遺產。她能使凡者聖、愚者智、貧者富、富者善、病者康。學好漢字,必能使人聰明睿智、福壽康寧,現身獲其壽之五福,後裔得伊訓之百祥。在科學技術、經濟文化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更應以迴歸自然、關愛環境的心態,高度重視中華民族之瑰寶——漢字,以符合自然之道的方式學好漢字,認真領會,準確把握。

三、應在日常生活中培養敬惜漢字的美德。

我們應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的行為中,對有漢字的書籍、紙張、袋子以及各種物品等,均不可亂扔亂拋。可回收利用的送往回收站,無法回收的可焚化後埋於淨處。切不可以書作枕、作凳、墊物;以報紙當鋪坐、塞牆孔、包鞋、包物;以字紙擦物品、當手紙,甚至將漢字踩踏於腳下等。有條件者可建惜字爐,正確焚化之。

四、國家提出以德治國,要構建和諧,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美好型社會,為我們倡導敬惜漢字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契機。

我們作為炎黃子孫的一分子,一定要敬重、珍愛中華民族的寶貴文化遺產,正確使用漢字,儘可能避免錯別字,不以拼音取代漢字。同時,要嚴禁亂寫亂畫,特別是不要在文物古蹟上亂題亂寫,保護好國家文物。

我們強烈呼籲:

1、把漢字作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申報,以保護中華古國僅存的漢字體系;

2、設立“漢字日”,以號召全民敬惜漢字;

3、國家應立法規範漢字的使用、保護。讓漢字這塊人類瑰寶生生不息、代代相傳。

全國各族同胞、海外僑胞們,行動起來吧!讓我們一起在工作、生活的行為當中,以實際行動敬惜漢字,弘揚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倡議人:

日期:XX年XX月XX日

傳統文化倡議書範文 篇6

家長和同學們:

孝悌是中國文化的基礎,古人云:“百善孝為先”。一個人能夠孝順老人,他(她)就有一顆善良仁慈的心,有了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許許多多的人,尤其利於自己的子孫後代。

當今教育強調知識,教給我們工作和生活的技巧,卻很少告訴我們學習和工作的真正目的是什麼?做人的標準是什麼?生命的價值怎樣衡定?由此帶來的結果就是我們沒有真正瞭解金錢的意義,不懂得該如何與人相處,社會公信力的喪失,善、惡、美、醜價值觀的混亂乃至腐敗猖獗,物慾橫流……不可否認,我們已因一味追求享樂而異化為物質和金錢的奴隸,逐物而迷心,精神上的壓力與心靈的苦悶卻與日俱增。然而,當今教育並沒有給我們帶來意想中的快樂和滿足,相反,問題少年、問題青年、校園暴力、家庭問題、社會問題已到了觸目驚心的程度。相信古代這種儒家文化,及至佛家,道家,只要被我們吸取一點點,都不會出現今天這麼多道德淪喪的問題。

中國的傳統教育文化,重點是孝行的教育。“百善孝為先”,一個“教”字就是“孝”文化,她涵浸了華夏五千年的文明史。尊敬長輩,孝親父母,一直是中華民族薪火相繼的傳統美德。孝與和諧相伴,與愛心同行。“孝是敬,孝是順”,只有敬和順方可和諧,這是我們每個家庭和睦團結的紐帶,更是建設和諧社會的潤滑劑和助推器。在大力弘揚優良傳統文化,積極推進公民道德建設的今天,弘揚傳統孝德,引導人們“知孝,懂孝,行孝”,共建和諧家庭、和諧社會顯得尤為重要。因此,上海楓葉國際學校向“上海楓葉國際學校的全體家長和同學們”誠懇發出如下倡議:

傳承優良傳統,爭揚孝德之風。中國的孝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自古以來我們就把孝道視為“美德之首、立身之本、齊家之寶、治國之道”。在當今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中,我們的孝德卻在不知不覺中被淡化甚至遺忘。“烏鴉尚有反哺之義,羔羊亦知跪乳之恩”。面對孝文化教育的缺失,面對孝文化的斷層危機,我們呼籲“上海楓葉國際學校的所有家長和同學們”用中華民族傳統的孝文化滋潤我們的心靈,完善我們的人格,讓我們傳承孝德傳統,爭揚孝德之風,讓孝行天下。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孝親起於自身,敬親見於小事,事親行孝,是我們做人的根本。如果把一個家庭比作一棵大樹,那父母就是樹根,兒女就是樹幹,孫子(女)就是枝葉果實。孝親就是用甘露之水澆灌樹根,只有樹根不缺水,根系發達,枝幹果實才能旺盛。可是今天我們給自己的孩子幾乎傾注了全部的愛,卻常常把生我養我的年邁父母置於腦後,這是本末倒置的把甘露水澆向枝葉而不澆樹根,試問這樣的培植大樹的方法對嗎?試問這樣的家庭能培養出人才嗎?試問這樣的家庭吉祥嗎?

“子欲養而親不待”為人子女的我們,已經習慣了享受父母無私的愛,卻常常忽略了對父母的關心和回報。有多少人在醒悟要對父母盡孝時,卻只能空留永遠的遺憾和愧疚。讓我們懷一份感恩的心,孝敬父母,從根上做起,從自身做起,在生活細節中體現。一杯茶、一碗飯,點點滴滴見真情;一件衣、一床被,絲絲縷縷連愛心;一個電話、一封家信,字字句句顯孝心。孝親也不一定非要有偉大作為和豪情壯志,更需要的是長久堅持和無悔付出,讓我們從給老人洗腳做起吧,從臨睡晚安做起吧!

孰不知,自己行孝,就是對自己子女最好的關愛;自己行孝就是對自己子女最好的教育。

行孝是最真實、最大的投資;行孝是最好的、最究竟、最真實的富有。

家校動員參與,夯實孝德之基。倡導孝道文化需要家長、老師、孩子的共同努力。切實推進孝道文化進家、住校;真正將孝道文化落到實處,收到實效。“親恩不可忘”,孝子、孫是中天皓月,是東方杲日,是中華民族的天心地膽。親愛的上海楓葉國際學校的所有家長和同學們,我們作為“天心地膽”從今天開始每天誦讀一遍《弟子規》和《朱子家訓》,對照反省,真正做到:“德日進,過日少”。讓我們一起攜手,傳承美德,弘揚孝道,共同創造和諧美好的明天。

傳統文化倡議書範文 篇7

我國是擁有5千年悠久歷史的國度,同時也是擁有眾多自古留傳下來的精美、精彩的傳統民間藝術,他們有:皮影、剪紙、編織、繡花、獅子舞、塑作藝術、雕鐫藝術等等,都是很的民間藝術,也是中華文化瑰寶,更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傳統藝術不在是單純的藝術更是留傳了上千年的古董級的藝術,是中國歷史的見證,更是老祖宗、老一輩的人一代又一代的傳承,傳承的不單是藝術,更是在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價值。

然而,如今有很多傳統民間藝術因沒有人繼承、沒有大眾關注、沒有觀眾去欣賞而無法傳承,從而失傳、消失。就像我昨天發表的在西安旅遊觀看木偶戲、皮影戲感受文章所說,當今還在從事或是堅持在傳統民間藝術道路上的從業人員大多數都是老一輩人,年輕人為數不多,而這些民間藝人並不向現在藝人一樣紅遍全國、走紅地毯那麼風光無限,也不想現代藝人出場費動輒幾十萬到幾百萬甚至上千萬。而還是在默默的為遊客演出,演出完畢後還要靠收集遊客留下的瓶子等物品增加收入。心裡一陣陣的涼意席捲而來,也為我國傳統民間藝術的發展而擔憂。

同時,內心不斷反問自己如今還存在為數不多的民間藝術在若干年後還能欣賞到這些嗎?在若干年後是不是隻能在博物館或歷史記載裡面才能看到它們的身影嗎?那是一件多麼可悲的事啊!

因此,我在此倡議中華民族全體兒女們讓我們一起用實際行動來保護、傳承、繼承我國為數不多的僅有的傳統民間藝術,它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精髓的象徵,是中華民族5千年悠久歷史的見證,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價值所在。倡議大家一起行動起來。首先,希望從國家層面提高現在正在從事傳統民間藝術的藝人福利待遇。在此,從社會層面望各大媒體、單位、學校加大宣傳傳統藝術,加大傳統藝術教育。最後,從個人層面希望有更多的大眾、更多的中華民族兒女去關注、瞭解中華民族傳統藝術、更多的大眾、年輕一代人能去繼承、傳承中華民族傳統藝術,讓我國傳統民間藝術能繼續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去,不在失傳。

中華民族的兒女們,讓我們一起將中華民族的傳統民間藝術繼續傳承下去、讓我們為我國傳統民間藝術保駕護航讓它走的更遠、走的更好、讓我們一起攜手將中華民族的傳統民間藝術發揚廣大、留傳海內外、留傳全世界!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吧!不在讓中華民族的傳統民間藝術失傳、消失。

本人宣告:不為本人、也沒有攻擊現代藝人的思想,只是單純提出保護傳統藝術建議,不想傳統藝術失傳、消失。看到這篇文章的觀眾望能和木偶戲、皮影戲一起轉載讓更多人瞭解,讓更多人能一起行動。謝謝!

倡議人:本站

20xx年xx月xx日

傳統文化倡議書範文 篇8

中國有許多豐富的傳統文化,但我最喜愛的是古詩,它在中華文字出現之時就有了。我讀過好多古詩,有《山行》、《望天門山》、《靜夜思》……古詩大多是來抒發感情的,我個性喜愛。

我很小的時候就喜愛上了《草》這首詩,它是唐代的詩人白居易寫的,簡簡單單的兩句話就寫出了草頑強的生命力,“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不就是最好的寫照嗎?竟然連小草都有這麼頑強的生命力,我們必須要變得堅強一些,不能讓“野火”傷到我們。

每當過年的時候,我都要去奶奶家,爸爸媽媽離開的時侯,我就會個性悲哀,這時,《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就會出此刻我的腦海裡:“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看菊花展嘍!”人們的叫聲把我的腳勾了過去,啊,芙蓉廣場的菊花白如玉,黃如金,紅如火。白菊花那嬌嫩的樣貌最引人注目;黃菊花又像磁鐵一樣把人們“吸”了過去;紅色的“大火把”又好像在威脅人們:“誰敢但是來!”菊花美麗動人,我忍不住喊到“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黃巢的詩好優美呀!

古詩就是這樣抑揚頓挫,栩栩如生,古詩陪伴著我度過了一年又一年,它成了我的至愛。

傳統文化倡議書範文 篇9

中國,一個具有五千年曆史的國家;一個具有傳統文化的國家;一個具有數億人的國家;一個……

“學習爭先雖重要,禮貌禮貌也要好。學校規定都遵守,見到老師要禮貌。同學之間相友愛,友誼小手牽的牢。愛護公物放心上,樹立新風我做到。”這是一首禮貌禮貌歌。

禮貌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之一。

禮貌的定義:是指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意念和行為,是言談舉止對別人的尊重與友好的體現。

小時候,父母總是說見到人必須要叫。小時候的我天真爛漫,很聽父母的話,一見到認識的人就會叫個不停,什麼阿姨叔叔啊;姑父姑母啊……

此刻的我已是一個高一的學生了,不怎樣愛叫人了,只有在父母的逼迫下才會叫人。一般見到熟人也就笑笑而已了……老媽一向說“見認識的人必須要叫,這是禮貌問題。要做一個有禮貌的好孩子。”老師也經常說“在校必須要叫老師好,要做一個有禮貌的好學生。”但是此刻的我,總覺的自己是一個小大人了,一向嘴邊掛著阿姨叔叔什麼的,會被我自己的朋友、同學笑話。

我承認這一點我做的不好,但我有自信的說我有一點做的很好——那就是尊老愛幼。

坐車是一件很普通的事,個性是公交車。在公交車上,後門一開就能看見三把黃色的單人座椅,這三把座椅是專門為老弱病殘所設的。但我總是會看見一個孕婦或老人站著,偏偏會有年輕人、中年人坐在旁邊。其實我猜想坐著的人有想讓位的,但就是自己不想吃虧。直到售票員說“誰能讓一下位?”我有信心說我不是這樣的!正因我做到,看見這樣的狀況會主動讓位!

禮貌不用花錢,卻能贏得一切!禮貌能使有禮貌的人喜悅,也使那些受人禮貌相待的人喜悅!讓我們行動起來,做一個有禮貌的人。來繼續傳承中華的傳統美德——禮貌!

傳統文化倡議書範文 篇10

中國傳統節日有很多: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端午節、重陽節、清明節、七夕節……

我感興趣的傳統節日中最喜愛的是春節,正因它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在夏曆正月七年級,又叫陰曆年,又稱為“過年”和“新年”。每年過年,街上掛滿了紅紅的燈籠,彩旗飄飄。商場是人山人海,家家戶戶貼對聯,可熱鬧了。每個小朋友都能夠拿利是,小朋友還能夠穿上漂亮的新衣服,大人個個喜氣洋洋。爸爸給我買了許多禮花和鞭炮,到了晚上,我就拿出禮花下樓和小朋友一齊放,我們玩得十分高興,到了晚會開始,我才戀戀不捨地回家,與家人一齊開開心心的吃水果看晚會,精彩的表演把我們逗得哈哈大笑,心想:要是天天都過年該多好啊!

我還喜愛過“重陽節”,農曆9月9日,有一首重陽節的古詩是李白創作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詩寫得十分好。又是中國的一個古老的傳統佳節——重陽節。重陽節,又有稱為“老人節”,重陽這一天,人們賞菊花,佩帶茱萸,攜酒登山,暢遊歡愉。這一天,我和爸爸媽媽準備了一份禮物去看望爺爺奶奶,我心中十分開心,正因我明白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的傳統美德。

“元宵節”也讓我難忘。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這一天我們也放了許多煙花,還吃了湯圓。一家團團圓圓,那時的我心中充滿無比的幸福和歡樂。中國的傳統節日真是豐富多彩,它是中國的節日。

這些傳統節日同樣給我們帶來了歡樂和幸福,因此我們要記住這些完美的節日,並永遠繼承下去。

傳統文化倡議書範文 篇11

廣大的青年大學生朋友們:

幾年來隨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頒佈與推廣,國人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程度也在逐年增加,尤其是近些年韓國申請端午節、中醫、活字印刷為韓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國內也引起了很大的反響。而毫無疑問民族傳統文化無疑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想要保護和維護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就必須要增強意識從我身邊做起,為此我們提出如下倡議:

一、從我做起從自身做起,提高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的意識,加強自己的文化修養以及對中國歷史文化的學習,多瞭解有文化底蘊的中國傳統文化,只有熟悉自己民族文化的內涵才能更好地弘揚和保護民族傳統文化。

二、從我做起加強對民族傳統文化的宣傳,一方面多向親朋好友宣傳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學校的便利條件與學校和學生會各部門聯絡,定期開展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的活動或者班會,並且可以出版一些期刊雜誌分發給同學們,讓我們的大學中形成一種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的氛圍。

三、有經濟條件的同學還可以組成類似旅遊觀光社團,到一些民族文化氣息比較濃郁的地方去旅遊觀光,如河南開封,陝西西安,或者天津北京等地可以增強同學們的認識水平並且真正激起同學們對民族傳統文化的熱愛與致力保護的決心。

總之民族傳統文化是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瑰寶,是我們祖先留給我們最豐厚的禮品,但不可忽視的是我們的民族文化卻在正走向非常尷尬的境地,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的任務更是迫在眉睫,所以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行動起來讓我們一起加入到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的行列中來,為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貢獻出我們的一分微薄之力。

倡議人:_

日期:__年__月__日

傳統文化倡議書範文 篇12

各位父老鄉親:

中國的傳統教育文化,重點是孝行的教育。“百善孝為先”,一個“教”字就是孝之文化。她涵浸了華夏五千年的文明史。尊敬長輩,孝親父母,一直是中華民族薪火相繼的傳統美德。孝與和諧相伴,與愛心同行。孝是敬,孝是順。只有敬和順方可和諧。是我們每個家庭和睦團結的紐帶,更是建設和諧社會的潤滑劑和助推器。在大力弘揚優良傳統文化,積極推進公民道德建設的今天,尤其在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的當下,我們上泥灣村兩委會開展“學習傳統文化、力行孝老愛親”系列活動,旨在弘揚傳統孝德,引導人們知孝,懂孝,行孝,共建和諧泥灣。因此,向全村父老鄉親、男女老少誠肯發出如下倡議:

傳承優良傳統,爭揚孝德之風。中國的孝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自古以來我們就把孝道視為美德之首、立身之本、齊家之寶、治國之道。在當今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中,我們的孝德卻在不知不覺中被淡化甚至遺忘。烏鴉尚有反哺之義,羔羊亦知跪乳之恩。面對孝文化教育的缺失,面對孝文化的斷層危機,我們呼籲用中華民族傳統的孝文化滋潤我們的心靈,完善我們的人格。讓我們傳承孝德傳統,爭揚孝德之風,讓孝行天下,德澤萬代。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孝親起於自身,敬老見於小事,事親行孝,是我們做人的根本,即便如此,實難報達父母大恩之萬一。“子欲養而親不待”。為人子女的我們,已經習慣了享受父母無私的愛,卻常常因農活忙碌、生活奔波而忽略了對老人的關懷和回報。有多少人在醒悟要對父母盡孝時,卻只能空留永遠的遺憾和愧疚。盡孝須趁早。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懷一份感恩的心。孝親不一定非要有偉大作為和豪情壯志,需要的是長久堅持和無悔付出。從給老人洗腳做起吧,從清晨問好臨睡晚安做起吧!如果把一個家庭比作一棵大樹,那父母就是樹根,兒女就是樹幹,孫子女就是枝葉果實。孝親就是用甘露之水澆灌樹根,只有樹根不缺水,根系發達,枝幹果實才能旺盛。可是今天的一些人給自己的孩子幾乎傾注了全部的愛,把生我養我的年邁父母置於腦後,有的指桑罵槐,有的甚至於直接打罵父母。好的據為自己,賴的推給父母。這純粹是本末倒置的把甘露水澆向枝葉而不澆樹根,試問這樣的培植大樹的方法對嗎?試問這樣的家庭能培養出人才嗎?試問這樣的家庭吉祥嗎?孰不知,自己行孝,就是對自己子女最好的關愛;自己孝行就是對自己子女最好的教育。孝行行孝是最真實、最究竟、最大的投資;孝行行孝是最好的、最究竟、最真實的富有和最好的傳承。孝敬父母,讓我們從根上做起,從自身做起,從娃娃抓起,在生活細節中體現。一杯茶、一碗飯,點點滴滴見真情;一件衣、一床被,絲絲縷縷連愛心;一個電話、一封家信,字字句句顯孝心。

在孝敬父母的同時,也要關愛我們身邊的所有老人。特別是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留守老人以及殘疾人。多為他們做好事、辦實事,幫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困難。我們要以兒女之心孝敬全村的每一位老年人,以父母之愛呵護全村的每一位孩子,以兄弟姐妹之情對待全村每一位同齡人。要知道,兄弟和睦姊妹幫扶是孝的延續和昇華。在日常生活中給予關心,提供方便,切實為他們解決實際困難……舉手之勞讓人心中總是春天。授人香草,手留餘香。相信我們多一份關愛,多一份付出,世界便會多一份溫暖,多一份美好。古人云:孝子能感召天地;孝子能交好運。也就是說:孝親會使自己身心愉悅,因此,孝子本身一定能感召到吉祥如意、身心快樂!

全村動員參與,夯實孝德之基。孝道文化是調節人際關係,實現家庭和睦,構建社會和諧的精神紐帶,倡導孝道文化需要全體村民的共同努力。我們要全村動員,積極參與,開展各種主題活動,努力營造敬老愛老的濃郁氛圍;要創新載體豐富內涵,切實推進孝道文化進鄉村,進社群,進家庭,進學校,進單位,走進村莊的每一個角落;要優化敬老服務內容和環境:努力做到老有所養有保障,老有所助有陣地,老有所樂有載體,老有所為有途經。真正將孝道文化落到實處,收到實效,為構建和諧泥灣作出應有的貢獻。

婆婆,您含辛茹苦把兒子養大,讓媳婦進門來報答。這句話滿口含香;岳母,您把女兒無怨無悔抓養大而進了我的家,女婿我知道怎樣來報答!這是彩虹般美的感恩之情。

“親恩不可忘,百善孝為先”。孝子、媳、孫是中天皓月,是東方杲日。是中華民族的天心地膽。親愛的村民們,讓我們一起攜手,傳承美德,弘揚孝道,共同創造泥灣和諧美好的明天。

倡議人:

日期:XX年XX月XX日

傳統文化倡議書範文 篇13

親愛的同學們:

但丁曾說過:“一個知識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彌補,而一個道德不全的人卻難以用知識去彌補。”想成才,必先成人。在中學階段,學習是我們當前的主要任務,但作為一名合格的中學生、一名優秀的一中人,僅僅關注學習成績是不夠的,只有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才能更好的履行社會責任,實現自身價值。

道德是一個人應具有的基本素質,以德育人也是一中的教育理念和育人宗旨,培養具有高尚道德的高素質人才是一中長期以來堅持不懈的目標,成長為一名有道德的高素質人才,為一中爭光,也是我們每個人的職責和使命。

今天,我們舉行“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的主題實踐活動啟動儀式,並向全體同學發出倡議:

在家庭,開展“孝敬長輩,學會感恩”活動。要主動分擔家務,幫助父母洗碗、做飯、洗衣、疊被、掃地、澆花,培養自理、自立能力,乾乾淨淨迎接每一天;要孝順父母、尊敬長輩,向父母道一聲辛苦,每日為父母做件事,為父母捶捶背洗洗腳、製作小禮物,給父母過生日,關心父母的身體健康,理解父母、感謝父母,培養孝心,學會感恩;不挑吃穿,不亂花錢,不盲目攀比,用好每一分錢,養成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在家庭中提倡父母與孩子互相學習,共同閱讀經典名著、參加健身益智活動、欣賞高雅藝術,共同進步,積極建設學習型家庭,普及先進的家庭教育理念。

在學校,參加“和諧校園,溫馨教室”活動。要尊敬師長,微笑待人,見面行禮、主動問好,推行校園文明禮貌用語,做到知禮儀、重禮節,加強行為規範教育;倡導同學之間結對互助,通過交流談心、節日聯歡、補習功課、贈送學習用品等形式,互幫互助,互學互愛,養成關愛他人、樂於助人的品德;要積極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認真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按規則辦事,愛護公物,用過的東西放回原處,關心集體,集體的事一起幹,強化集體觀念,增強合作意識。以班級為基礎,開展建設“溫馨教室”活動,面向所有師生,營造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導向的班級輿論氛圍;倡導師生間、同學間關係的和諧、互動,以人為本,相互尊重、理解和支援。

在社會,參與“志願奉獻,愛心傳遞”活動。接受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和國情教育,要獻出一份愛心和真情。我們要走進敬老院、福利院、老年公寓、老齡家庭,為孤寡患病老人、殘疾人和軍烈屬提供服務,幫助他們洗衣做飯、打掃衛生,陪他們聊天談心、讀書讀報,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困難,為自己身邊有困難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做“愛心天使”; 我們要積極投身社群建設,參與社群清潔衛生、環境保護、植綠護綠、公益宣傳和文化活動,做“社群義工”;我們要廣泛參與“講文明、樹新風”活動,學習宣傳禮儀知識,文明出行,文明上網,禮貌待人接物,做“文明使者”。在各項活動中,增強道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用社會實踐作為載體,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同學們,人無信不立,國無德不興。做一個品德高尚、品行端正,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學生既是我們自身的目標和理想,也是學校、家長、社會對我們的共同期盼,更是我們實現國家振興、民族騰飛的希望。

讓我們與道德相伴,讓道德的茶香在家裡盡情瀰漫,使我們的品性得到陶冶、人生得到涵養。

讓我們與道德相伴,讓道德的清風在校園裡飄蕩,飄過如歌的歲月,飄過成長的時光。

讓我們與道德相伴,讓道德的陽光照亮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化成奔騰不息的暖流,在每個人心中恆久流淌。

倡議人:_

日期:__年__月__日

傳統文化倡議書範文 篇14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

世界上的文明燦若繁星,或崛起或沒落,在繁榮與消亡的周而復始中推動歷史的程序。面對帕特農神廟我們可能會發出驚世之嘆,面對盧浮宮我們可能會構建有關西方文明的美好幻想。但是,當金字塔下的埃及文明早已湮沒在黃沙罡風之中,當彼時空前絕後的龐貝古城也在厚若海洋的火山灰下為昔日的文明哭泣,恍然發現,幾千年的演替更迭中,唯一屹立不倒的,便是我們燦爛的華夏文明。

誠如餘秋雨先生曾慨嘆:“不管到哪一代,中華文明,永在。”而這一切,文明光輝的背後,你可知曉,是代代相傳的結果,縱使焚書坑儒,縱使朝代更替,或口述或工於筆錄,孔孟之道,儒法之學,在千年的傳承中依舊閃耀在每一箇中國人的心頭。屈平行吟之《離騷》至今仍在汨羅河畔迴響,長久不息;蘇子醉作《赤壁賦》猶在赤鼻磯的月光下回蕩,飄渺悠長。這些文化瑰寶,在千載風雨中毫不褪色,在歲月的淘洗中永葆芳華。

但如今,我們的文化卻在傳承中為人們所淡化,誠如羅素所預言:百年之中,中華民族不斷地在動盪與改革之中重新整理著對傳統文化理解的角度,這一過程中有人也在向著崇洋媚外的方向趨近。你可能覺得危言聳聽,但你可曾看到西方節日遠比傳統節日惹人青睞,標著英文的商品更為暢銷……有多少人困惑於繁瑣的古文而將其棄擲邐迤?有多少人對傳統文化不屑一顧。四書五經,禮樂春秋恐怕只是變為中華文化的標籤,琴棋書畫,射騎禮樂書數,只僅僅成為我們印象中的名詞,卻鮮有人涉獵。

我們寧願看到嶄新的冰河紀,也願眼前的景象生生不息,我們豈容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

在我們這一代人中逐漸流失,失去活力,以殘缺的面貌交到下一代人的手中?百年之後的今天,我們是否會更加註重延續傳統文化的傳承?

讓我們且吟詩一首,聽古樂一曲,這是對古文化的尊重,且留心一草一木,束我一言一行,謹孝悌之道,是對道德傳統的延續與繼承。莫讓枯黃的古籍在風中凌亂哭泣,莫讓凝萃著中華的古字任歲月帶走歷史的痕跡;我們不能彈奏《高山流水》,卻可以讓其傳承於後代,我們不能帶走文明發源地的任何一抔黃沙,卻可以讓其繼續燦爛的書寫著歷史;我們不能將傳統文化的每一份美德賦予實際,但我們可以用行動踐行在社會的構建之中,將美德之風吹向未來。

生於延續千年的華夏文明值得我們驕傲,像傳遞炬火一般將寶貴的文化傳承會更令我們自豪。我們生於羅素所欲言的偉大時代,便更要盡我們之力去讓偉大的文明更加偉大,讓古老的文化在時間的淘洗中逆齡生長,讓千年文明薪火傳承!謝謝大家。

傳統文化倡議書範文 篇15

全國各族同胞、海外僑胞們:

中華民族漢字,是中華文明之魂,是生命的符號,是先祖以無窮智慧創造的內涵豐富、法性特有的文化傳播工具。揭示人生奧妙、宇宙規律,解讀民族意識,感悟社會和諧都離不開文字;表明人與人、人與自然(天地、動物、植物、礦物)以及人與暗物質之間的關係,也需要智慧的符號來表達。中華民族漢字,她歷經數千年的發展,從形、音、意各方面已臻完善,於點、橫、豎、撇、捺筆劃中蘊含著自然的哲理與警示。各族人民的和諧與繁榮,民族精神的生生不息,與充滿靈性、象徵、詩意的文字息息相關。為了敬惜漢字,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我們特向全國各族同胞、海外僑胞發出以下倡議:

一、充分認識敬惜漢字的重大意義。敬惜漢字就是禮敬先祖,尊重和繼承民族的創新精神;敬惜漢字就是傳承文明,弘揚和發展優秀的傳統文化;敬惜漢字就是淨化心靈和傳承孝道,傳承尊重自然、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美德。

二、充分認識學好漢字的重要性。學好漢字,從聖人古訓到先賢名言,從《惜字訓》到佛家經典均有論述。漢字為世間至寶,國之遺產。她能使凡者聖,愚者智,貧者富,富者善,病者康。學好漢字,必能使人聰明睿智,福壽康寧,延年增慧,吉祥如意。在科學技術、經濟、文化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更應以迴歸自然、關愛環境的心態,高度重視中華民族之瑰寶——漢字,以符合自然之道的方式學好漢字,認真領會、準確把握。

三、應從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做起,對有漢字的書籍、紙張、物品以及各種印有漢字的袋子等等,均不可亂扔亂拋。切不可以書作枕、作凳、墊物;以報紙當鋪坐、塞牆孔、包鞋包物、以帶字之紙擦物品、當手紙甚至將漢字踩於腳下等。有條件者可建惜字爐,將帶字紙張加以焚化。

四、國家提出堅持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以民為先,構建和諧社會的理念。倡導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這為我們敬惜漢字、珍愛帶字紙張,創造了良好的契機。我們作為炎黃子孫的一分子,一定要敬惜、珍愛中華民族的文字,正確使用漢字,儘可能避免錯別字,不以拼音取代漢字。同時要嚴禁亂寫亂畫,特別不在文物古蹟上亂題亂寫,保護好國家文物。我們強烈呼籲:把漢字作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申報,以保護中華古國僅存的漢字這一獨特體系;設立漢字日,以號召全民敬惜漢字;國家應立法,規範漢字的使用與保護。讓漢字這塊人類瑰寶生生不息,代代相傳。

倡議人:

日期:XX年XX月XX日

傳統文化倡議書範文 篇16

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擁有著五千多年的文化史,形成了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我們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學生,應該立足於我們的實際,切實的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提高我們自身的文化修養。

為了我們能夠更好的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進一步提高我們的文化修養,從而更好的營造文明和諧向上的校園風氣,特向同學們發出以下倡議:

1、做一個有原則的人,按原則做事,不能沒有原則。

2、敬長、知禮 敬長即尊敬長輩。俗話說:百事孝為先,百善孝為先。敬長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李大釗曾說過:“……我不主張兒子對自己行孝 ,可是我疼愛自己的老人,因為他撫養了我,教育了我,為我付出過很大的心血,疼愛自己的老人這是人之常情 ”。而今天敬長傳統美德更應提倡和發揚,這是現代社會公民應有的風範。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又是以禮儀之邦聞名於世,我國人民從來就有知書達禮的傳統美德。“虛席以待”“ “程門立雪”“三顧茅廬”等等以禮相待的成語和典故,在歷史上廣為傳誦,深刻反映了這一點。知禮,講禮,對人彬彬有禮,體現了對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們正常關係的準則。知禮講禮的人大多以他人為重,以社會為重。能真誠待人也正是一個人高尚情操的表現。試問那些對長輩出言不遜,對朋友態度粗暴,公共場所橫衝直撞的人,能體現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養,懂禮貌,講文明的人嗎?當今社會,文明禮貌、文化素養對一個人一個民族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物質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卻衰退 ,與一個有“禮儀之邦”之稱的民族,與一個進行現代化建設的民族相容嗎?提高我們的文明禮貌,是提高中華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質的關鍵所在。

3、從儀態上:穿著要符合自己年齡,身材,個性,符合各種場合,特別是女孩子穿衣要得體;走路背直,女孩子速度別太快,彆扭。吃東西別狼吞虎嚥,別發出‘嘖嘖,或叭嘰‘的聲響象沒家教從沒見過世面沒吃過一樣;

4、和人交談時:眼睛正視對方鼻子周圍;別手舞足蹈,別咄咄逼人;要微笑,保持一定距離;語氣和藹,誠懇;

5、增加各種興趣愛好:保證有兩,三樣興趣研究稍微深入些;經常留意時尚元素,卻不一定馬上跟著走;

6、多看書:除了一些名人的成功事例,培訓教材,看一些增加口才、人際交往、語言藝術方面的書籍。書名太多,不可能在這裡例舉,請到書店裡找。

7、培養自己各方面能力:應變能力、適應能力、協調能力、組織能力、判斷能力、談判能力、有責任、有效率、有創意、有勇氣。

8、有善心,這是最重要的一點,離開這點,其他都做到了也是零,因為會從你的言行舉止,神態中表露無疑。幫助各種弱勢群體,同事、朋友、親人、小動物、過路人。 同學們,做到以上倡議或許有點困難,正因為我們是學生,所以我們需要一步一步的學習。哈佛有一個著名的理論:人的差別來源於學習,經常抽出時間用來閱讀、學習、思考,你會發現,你的人生會發生改變,成功會向你招手。只要我們能嚴格要求自己,持之以恆,一定會成為一代出色的青年,讓我們一起為中華傳統文化這顆長壽樹澆水、施肥吧!

傳統文化倡議書範文 篇17

中國傳統文化我與中華傳統文化攜手。在不少裡,作者們為中華民族永不改變的傳統文化拼命吶喊,竭力控訴著人們對於傳統文化的漠視。我與中華傳統文化攜手。

在我國傳統節日裡,我“遙望”古代詩句而感慨。傳統文化在我的腦海裡似乎已轉化成了一串串飲食文化的符碼,為我品嚐中華“小吃”劃定了時刻表,我津津有味的咀嚼著傳統文化的結晶,我不論在什麼時候,都察覺得到它的存在。正月十五元宵節,我知道吃湯圓的時候又到了。“湯圓呢?這天但是元宵節啊!”餐桌上的麵包既讓我驚訝又讓我納悶。湯圓湯圓,就是一大家子人要團團圓圓的意思。傳統文化在不一樣的節日裡,用不一樣的東西告訴我們。它沒有消失,就像大家春節一家要團聚在一齊,吃著年飯。不一樣的人用它們不一樣的眼光看待它,它的重要性也隨之改變。傳統文化不僅僅是流動時刻的凝固劑,更是民族個性的烙印。自古以來,中華民族用自己的個性情感,彷彿群體無意識般地充實著傳統文化。內斂含蓄,善良仁義,樂觀信賴,天人合一……這是一種純粹的情感,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傳統文化經過幾千年的洗禮一路走來,不一樣時代的人們賦予了它不一樣的形式,有的至今為人們所熟知,有的已湮沒在時代的滾滾洪流中,而此刻的我們,儘管奮力追溯著一切傳統文化的習俗,爭相效仿,但同時並存的,卻是日漸冷漠的人情,有的人能夠為了工作利益而擠壓出更多的時刻,卻從不為自己的親友,家人甚至是自己的心靈留一點空間。漸漸地,他們看不見世間的大象,聽不到世間的大音,他們與傳統文化分手,他們與人間真情絕緣。

我們回憶著傳統文化,那我們何時能回味傳統文化呢?莎士比亞以前說過:我們所謂的玫瑰,如果換一個名字,不也一樣芳香嗎?傳統文化需要我們的傳承,但花謝了無關緊要,我們所務必做的,是讓那餘香漸飄漸遠……

傳統文化倡議書範文 篇18

端午節是我國古老的傳統節日。

傳說,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十分愛國,但常常遭到壞人的陷害。最後,屈原看著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在五月初五抱著石頭跳入汨羅河死亡。屈原死後,百姓們十分悲哀,紛紛來到江邊去看望屈原,有位漁夫拿出飯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蝦吃飽了,就不會咬屈原的身體了。之後怕飯糰被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樹葉包飯,用綵帶纏住,包成粽子投入江裡。

因此從今以後每年的五月初五這天,家家戶戶都會包粽子來紀念這位英雄。粽子不僅僅有著神話般的來歷,而且有著特殊的味道。

粽子十分好吃,它的形狀是四角形的。翠綠的蘆葦葉是它的外衣,雪白的糯米是它的身體,鮮紅的棗子是它的心臟。煮熟以後,剝開墨綠色的葉子,潔白的米團裡彷彿鑲著幾顆紅寶石,晶瑩剔透,好看極了,真是不忍心把它吃掉。但又受不了它那股蘆葦葉香味的誘惑,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甜甜的、黏黏的,吃在嘴裡那清新的感覺,彷彿走入了大自然一般。因此,我十分愛吃粽子。

粽子雖然好吃,但別隻顧著自己吃哦,也要讓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嘗一嘗呀,讓他們一齊來感受一下端午節的快樂。

傳統文化倡議書範文 篇19

春節俗稱“年節”,是中華民族最隆中的傳統佳節漢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農曆正月七年級為“歲首”(即“年”),年節的日期由此固定下來,延續至今。年節古稱“元旦”。

1911年辛亥革命以後,開始採用公曆(陽曆)計年,遂稱公曆1月1日為“元旦”,稱農曆正月七年級為“春節”。歲時節日,亦被稱為“傳統節日”。它們歷史悠久、流傳面廣,具有極大的普及性、群眾性、甚至全民性的特點。年節是除舊佈新的日子。年節雖定在農曆正月七年級,但年節的活動卻並不止於正月七年級這一天。從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節起,人們便開始“忙年”:掃房屋、洗頭沐浴、準備年節器具等等。

所有這些活動,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即“辭舊迎新”。人們以盛大的儀式和熱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傳說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凶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有一年除夕,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鄉親們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必須把‘年’獸攆走。”老婆婆仍然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裡氣氛與往年不一樣: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慄,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第二天是正月七年級,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裡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裡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七年級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春節,守歲放鞭炮貼春聯拜年演變。

起源:春節和新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來自農業,古時人們把谷的生長週期稱為“年”,《說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時代產生了夏曆,以月亮圓缺的週期為月,一年劃分為十二個月,每月以不見月亮的那天為朔,正月朔日的子時稱為歲首,即一年的開始,也叫年,年的名稱是從周朝開始的,至了西漢才正式固定下來,一向延續到這天。但古時的正月七年級被稱為“元旦”,直到中國近代辛亥革命勝利後,南京臨時政府為了順應農時和便於統計,規定在民間使用夏曆,在政府機關、廠礦、學校和團體中實行公曆,以公曆的元月一日為元旦,農曆的正月七年級稱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