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實習 > 實習報告

地質學實習報告(精選14篇)

欄目: 實習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1.9W

地質學實習報告(精選14篇)

地質學實習報告 篇1

第一章緒言

《地質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基礎學科,許多地質理論和知識都必須經過實踐的過程,才能加深我們對它的理解和認識。因此,地質學的野外實習是不可缺少的實踐環節。通過這次在昆明、武定、元謀地區的教學實踐活動,使我們有了一次理論聯絡實際的機會,使我對《地質學》的有關理論知識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對地層、構造、岩石、礦物等地質學基本概念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一、實習目的,任務和要求

(一)實習目的

通過實習,使我們進一步鞏固課堂上所學的地質學基礎理論知識。運用這些知識去觀察、研究、分析和判斷各種地質現象解決實際問題。培養我們理論聯絡實際,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鍛鍊我們吃苦耐勞,不畏艱險的地質精神。樹立熱愛專業以及勤奮學習的思想和決心。

(二)任務

1、在野外對各種內、外地質作用進行初步觀察分析,著重點是外力地質作用的觀察分析。

2、初步對三大類岩石、地質構造和礦產進行觀察認識,瞭解它們在自然界的分佈狀況。

3、學會地質羅盤的使用、手標本採集、地質現象觀察和描述記錄等野外地質工作的基本方法。

(三)要求

1、實習前認真學習實習指導書,做到心中有數,有條不紊。

2、實習中聽從老師安排,認真聽指導老師講解。

3、認真細緻觀察各種地質現象,作好記錄,多提問、多思考。

4、採集3~5塊有代表性的岩石、礦物或化石標本。

5、實習結束後,編寫一份地質實習報告。

二、實習的基本情況

(一)組織形式

以班為單位進行。每個班作為一個小組,由一名實習教師指導,組長和安全員協同老師工作,同時還有班主任負責學生生活、交通等管理。

(二)實習過程

本次實習地點為昆明、武定、元謀地區。時間為一週,具體安排如下:

第一天昆明西山

第二天上午由昆明至武定縣五孔橋;

下午芭蕉箐採礦場、雷鋼廠;

第三天上午人民渡至獅山石棉廠至獅山風景區;

下午由武定縣至元謀縣;

第四天上午元謀縣朱布超基性岩體;

下午元謀縣黃瓜園大橋;

第五天上午元謀縣德大大橋至那化大橋;

下午元謀縣彎堡土林;

第六天返回昆明

三、任務完成情況

對各種內、外地質作用有了初步認識,如地質構造的識別、對風化作用及地表流水作用現象的認識等;對三大巖類能進行初步識別;能使用地質羅盤測巖體的產狀;採集了有代表性的岩石、礦物和化石標本並作了詳細的野外記錄。

普通地質學實習報告第二章1(20xx-12-2612:29:02)

第二章各實習地區地質概況

一、昆明西山地區

1、普渡河——西山大斷裂

大斷裂為昆明地區南北向的主幹斷裂。斷面向東傾斜,走向近南北,傾角較陡,近於直立,東盤下降形成昆明斷陷盆地,西盤上升形成觀音山、西山、龍門等山地地貌景觀。該斷層控制了昆明地區的地層、構造、礦產及地形地貌的形成與發展。受該大斷裂的影響,使昆明西山地區南瀕斷陷湖泊滇池,三面環山。(屬於低緯度高原山地季風氣候,由於受印度洋西南暖溼氣流的影響,日照長、霜期短、年平均氣溫15℃。氣候溫和,夏無酷暑,冬不嚴寒,四季如春,氣侯宜人,是極負盛名的“春城”。每年的12月到來年的3月,一群群躲避北方海域寒風的紅嘴鷗,萬里迢迢地從遠方飛來,落棲在昆明城中。)正是在普渡河——西山大斷裂的作用下形成的這一特殊地貌特徵為昆明市提供了獨特的旅遊資源。

2、滇池——龍門地質現象

沿線觀察到的是西山石炭紀至二疊紀地層剖面,以及物理風化作用和負荷地質作用形成的倒石堆現象,出露地層由老至新有:

泥盆紀上統

宰格組:上部為灰色燧石灰岩,下部為灰色至深灰色厚層狀白雲質灰巖,厚324m。

石炭紀下統

大塘組:灰色、深灰色角礫狀灰巖夾厚層狀灰巖,底部為翠綠色頁岩,與宰格組呈假整合接觸,厚12.5m。

石炭紀中統

威寧組:為灰白色中至厚層狀灰巖,中部夾角礫狀灰巖。與大塘組整合接觸,厚112m。

二疊紀下統

倒石頭組:上部黑色頁岩與泥灰岩互層;中部呈黑色頁岩夾薄層砂岩,含植物化石;下部為雜色粘土、黃鐵礦及煤線,與威寧組呈假整合接觸,厚9m。

棲霞組:為淺灰、灰色厚至塊狀細晶白雲岩,虎斑狀白雲質灰巖,含豐富的珊瑚化石。與倒石頭組整合接觸,厚123m。

茅口組:上部為灰至灰白色中到厚層狀灰巖;中部為灰色厚層狀灰巖與灰*斑狀白雲質灰巖互層,含珊瑚化石;下部為灰色厚層狀不規則虎斑狀白雲質灰巖,與棲霞組整合接觸,厚276m。

二疊紀上統

峨眉山組:上部為黑綠色氣孔狀、杏仁狀玄武岩、塊狀玄武岩。部分地段見柱狀節理或球狀風化;中部為紫色、紫紅色凝灰岩,可見由粗到細的韻律變化層理;下部為玄武質火山集塊巖,含灰質角礫玄武岩、含灰質角礫凝灰岩,厚>600m。

3、西山小石林

地表岩石在雨水和地表水的作用下,風化、溶蝕形成岩溶地貌(kast地貌)。岩溶地貌是很好的旅遊資源。

二、武定地區

1、五孔橋

通過觀察輝綠岩和三疊紀舍資組的接觸,下為灰綠色輝綠岩,上為三疊紀舍資組褐*礫石層,為含礫砂岩、砂岩及粉砂岩。二者接觸面特徵:接觸面呈波狀起伏,面上有5~100m厚的灰褐色鈦鐵礦及褐*的風化粘土層。輝綠岩中無舍資組的俘虜體,其上舍資組中底礫岩無烘烤現象。從以上特徵可看出存在沉積間斷且上下兩套地層產狀不平行,故該接觸為角度不整合接觸。

2、雷剛廠

通過觀察三疊紀舍資組與寒武紀西王廟組的接觸,西王廟組為紫紅色泥岩與*粉砂岩互層。舍資組為紫灰色泥岩夾多層淺灰黃至淺黃紫色薄到中層狀粉砂岩為主。底部為灰*薄至中層狀含細粒、含鮞狀赤鐵礦不等粒石英砂岩夾泥質粉砂岩,接觸面為含礫粗砂岩。與下伏西王廟組呈微角度不整合接觸。

3、芭蕉箐鐵礦

該鐵礦位於武定縣南東5公里,屬於文筆山——魚子甸鐵礦床的一部分。礦體產於泥盆紀中統魚子甸組第一段內,屬於沉積型鐵礦床。礦石主要為鮞狀赤鐵礦,含礦巖係為:

上覆地層魚子甸組第二段,為灰色薄至中層狀隱晶質灰巖,泥灰岩夾白雲岩、鈣質泥岩。

魚子甸組第一段可分五小層,主礦層為褐紅至暗紅色鮞狀赤鐵礦,厚2~5m不等。

下覆地層為縮頭山組:*中至厚層狀石英砂岩。

4、人民渡(獅山斷層)

該斷層為逆斷層,走向北東~南西,斷層面產狀300°~315°∠45°~80°,上盤為震旦系燈影組,下盤為奧陶紀湯池組和紅石崖組等地層。上下盤植被不同。斷層帶上發育大量構造巖。上盤多見大理岩化、角礫岩化等蝕變現象。斷距由北向南逐漸增大。斷層頻寬數米至兩百米,多由構造巖組成。

5、獅山石棉礦

位於獅山向斜北東翼白雲質灰巖與輝綠岩體的接觸帶,為輝綠岩體侵入,使基性岩漿熱液與白雲質灰巖中的鎂質發生熱變質和交代變質作用,形成大理岩化、蛇紋岩化和石棉,所形成的石棉產狀與岩層產狀一致,纖維很短,開採價值不大。

6、獅山景區

獅山位於武定縣城之西,其山勢雄渾秀麗,古樹參天,蒼松翠柏,古寺幽靜,是國家aa*名勝風景區。

在寺廟下公路一側,有寒武紀笻竹寺組,還有貝殼和植物化石,廣泛分佈,為灰黃、黃綠色頁岩、粉砂岩,其內三葉蟲化石極為豐富,不乏很多完整的化石,可見這裡曾經是一片汪洋大海。寺廟後山為寒武紀滄浪鋪組巨厚層砂岩組成的懸崖陡壁,陡壁上隨處可見三角洲相典型沉積構造。

普通地質學實習報告第二章2

(20xx-12-2812:33:16)

三、元謀地區

1、朱布超基性岩體概況

巖體侵入於前震旦系元謀群黑雲母斜長片麻岩中,其規模不大,巖體北、西、南三面接觸帶近於直立,並向深部巖體內傾斜,東部接觸帶向西傾斜。

巖體分異較好,據垂直分帶,有上而下一般可分為:輝綠輝長岩帶、輝長岩帶、輝石帶、橄欖輝巖帶、橄欖岩帶,各帶為漸變過渡關係。岩石普遍受不同程度的蝕變,主要有蛇紋石化、綠泥石化、滑石化、碳酸鹽化等。

巖體雖小,含鉑達到工業品位要求,是含鉑礦體。可見磁黃鐵礦、黃鐵礦、鉑礦、孔雀石、黃銅礦。硫化物含量與鉑品位呈正比。

2、黃瓜園大橋元謀群變質岩

該變質岩系主要分佈於元謀縣龍川江西側,呈南北向展布。屬於元古界變質岩。由新至老為:

海資哨組:淺灰色千枚巖、雲英片岩夾結晶灰巖、大理岩。厚約598m。

鳳凰山組:上部細晶大理岩夾千枚巖,下部夾中至粗粒大理岩,其中有交代或充填型赤鐵礦及沉積型菱鐵礦,厚約1430m。

路古模組:眼球狀雲母片麻巖、黑雲母斜長石片麻岩,雲母石英片岩、角閃石片岩等,厚>1000米。

另外還觀察到了河流地質作用及河流地貌,上游的侵蝕作用,下游的沉積作用及形成的蛇曲河、河心攤及肥沃的河漫灘。還有很多遠距離搬運形成的磨圓度較高、抗風化能力較強的鵝卵石。

3、德大、那化花崗岩體

巖體主要由黑雲母花崗岩、黑雲母二長花崗岩、花崗閃長巖組成。

黑雲母花崗岩:淺灰色,略呈粉紅色,粗至中粒結構,區域性為粗粒結構。主要由正長石、酸性斜長石、石英、黑雲母組成,蝕變礦物為絹雲母、綠泥石、綠簾石。

閃長巖:暗灰、綠灰色,多為細到中粒結構,塊狀構造。主要有斜長石、角閃石及少量石英組成。暗綠色角閃石呈柱狀。並有綠泥石化的蝕變現象。

除此之外,巖體中還見閃長岩脈、輝綠岩脈及大量暗色析離體團塊,還可見到後期輝綠岩中捕擄有前期的花崗岩。

4、彎堡土林

彎堡位於元謀北西20公里,這一帶出露第三系和第四系鬆散碎屑沉積物,為一套黃灰色沙礫石、粘土及粉砂沉積物,其成岩作用差,結構疏鬆,經過三百多萬年的風化剝蝕和地表流水沖刷,逐漸形成了現今的地貌景觀——土林。

早在三百萬年前,這裡曾是一片水草豐盛的淺湖,氣候溫和、涼爽,湖中繁衍著浮游生物,湖岸森林茂密,動物活躍。後來由於入湖河流帶來的大量泥沙沉積,加上後期的地殼抬升,使它出露地表,遭受風化剝蝕。特別是第四紀以來,由於氣候炎熱、氣溫高、降雨量小於蒸發量,在漫長的歲月裡,泥土不斷吸水、膨脹和失水、收縮,地面發生了龜裂,加上雨水沿著裂縫不斷地流蝕、沖刷,又使地面裂縫漸漸加深,使這裡顯露出一座座土柱。土林之所以能夠儲存,是由於土柱頂上有含鐵質(氧化鐵)礫石層覆蓋,形成一層保護傘,使鬆散堆積物儲存下來。由於氣候乾旱,樹木被矽化,在土林中到處可見矽化木轉石和被剝蝕出來的埋藏在土層中的矽化木,古老樹幹的外形及內部的纖維構造都清晰可見。

千姿百態的土峰造型令人無限遐思,是一處有待開發的寶貴旅遊資源。

普通地質學實習報告第三章

(20xx-12-3112:35:19)

第三章結束語

一、在此次實習中,我對西山小石林的岩溶地貌很感興趣,結合查閱的資料在這裡簡單談一下我的見解。

岩溶地貌又稱喀斯特地貌,是水對可溶性岩石所進行的作用,它以溶蝕作用為主,還包括流水的沖蝕、潛蝕,以及坍陷等機械侵蝕過程。岩溶地貌分佈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區,在碳酸鹽巖地層分佈區最為發育。岩溶地貌下往往存在有流水侵蝕形成的地下河,在地表常見有石芽、溶溝、石林、漏斗、落水洞、溶蝕窪地、坡立谷、盲谷、峰林等地貌形態,而地下則發育溶洞、地下河等各種洞*系統以及洞中石鐘乳、石筍、石柱、石瀑布等。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時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碳酸氫鈣[ca(hco3)2],後者可溶於水,於是有空洞形成並逐步擴大。這種現象在南歐亞德利亞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為典型,又稱為“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由於其獨特的地貌特徵,經常被人們開發為型別各異的風景區,是一種珍貴的旅遊資源。

二、小結:這一星期的實習,我深切地感覺到,只瞭解課本上的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只有把理論和實踐有效地結合起來,才能把知識牢固地掌握,並熟練地應用到生產實踐中。我學會了野外地質工作的基本方法,也學會了如何與人團結協作。這些天雖然辛苦,但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同學們在生活上互相幫助,感情更加深厚了。老師不辭辛勞地跟在我們隊伍中講解,讓我們更加體會到了他們的偉大,從他們身上學到了敬業的精神,我想這也是作為一個地質工作者必備的精神素質。這一星期的實習,令我在艱苦和學習中得到了成長,是我人生道路上一次難忘的經歷。

地質學實習報告 篇2

一、實習目的及任務:鞏固和加深第二章關於岩石和礦物的理論知識,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教學效果;瞭解不同礦物的分類、形態、顏色、解理、硬度和鑑別方法;學會分析不同的岩石,清楚不同分類岩石的形成原因及構成和結構;為後續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實習時間:20xx年5月22日

三、實習地點:土木工程學院樓 岩土標本室

四、實驗內容:

1)礦物的肉眼鑑定方法 (1).礦物的形態。包括礦物單體和礦物集合體 (2) .礦物的主要物理性質。 a)顏色:礦物的顏色是礦物對不同波長可見光吸收程度不同的反應,是最明顯、最直觀的物理性質。 b)光澤:是礦物表面的反射光感。有金屬光澤、半金屬光澤、金剛光澤、玻璃光澤等等 (3)硬度。礦物抵抗刻劃、研磨的能力稱為硬度,一般用小刀或指甲刻劃來大概瞭解礦物的硬度。小刀為6~6.5,指甲為2~2.5 (4).解理和斷口。礦物受外力打擊後,嚴格按一定方向裂開成光滑平面的性質為解理。 2)礦物的鑑定步驟 ( 1).首先應先找到礦物的新鮮面,只有礦物的新鮮面才能真是的反映出礦物的化學成分和特徵 ( 2).其次觀察、鑑別礦物的形態和物理性質 ( 3).最後,根據觀察到的礦物的物理性質,結合常見造岩礦物的特徵,對礦物進行命名。

一、 六種礦物的鑑定過程

1. 正長石 首先找到正長石的新鮮面,然後觀察他的形狀,短柱狀、板狀,顏色是肉紅色(可以確定為正長石),在日光燈下或陽光下,有微弱的反光成玻璃光澤,先用指甲刻劃,刻劃不動說明硬度比2大,再用小刀刻劃,和小刀硬度差不多,所以為6,觀察解理面有兩向完全解理,近似正交

2. 橄欖石 首先找到該礦物的新鮮面,然後觀察它的形狀,粒狀,顏色為淡黃綠色至黑綠色,在陽光下觀察,有玻璃光澤,用指甲刻劃,劃不動,所以硬度在2以上,在觀察解理面時無解理,貝殼狀斷口。由顏色、硬度、形態可知該礦物為橄欖石。

3. 白雲石 首先找到該礦物的新鮮面,然後觀察它的形狀,粒狀,顏色為灰白色,在陽光下,有微弱的亮光反射為玻璃光澤,用指甲刻劃,和指甲硬度差不多,所以為2~3之間,在觀察解理面時有三組完全解理面,斜交呈菱面體。綜上所述可確定為白雲石。

4. 滑石 首先找到滑石的新鮮面,然後觀察他的形狀,片狀、塊狀,顏色白色、 淡黃色、淺灰色,在日光燈下或在陽光下,反射光亮不明顯,成蠟狀光澤,用指甲刻劃就能刻劃的動,所以硬度比2 要小,即為1(可確定為滑石),在觀察解理面只有一組即完全解理面。可確定為滑石。還有就是在實驗室中,用手摸滑石會感覺有點滑。

5. 石榴子石 首先找到石榴子石的新鮮面,然後觀察他的形狀,粒狀、菱形十二面體、二十四面體,顏色為棕、棕紅色,在日光燈下或陽光下,有亮光反射,成玻璃光澤,用指甲刻劃,刻劃不動說明硬度比2大,再用小刀刻劃,也刻劃不動說明比6大(也就只有石英、橄欖石和石榴子石硬度比6大在實驗室),最後觀察解理面,發現無解理面、不規則斷口。可確定為石榴子石。

6. 方解石 首先找到方解石的新鮮面,然後觀察他的形狀,塊狀、粒狀、菱面體,顏色為白色、灰白色,在日光燈下或在陽光下,有亮光反射,成玻璃光澤,用小刀刻劃,能刻劃的動,說明硬度比6小,再用指甲刻劃,刻劃不動,說明比2大,最後觀察解理面有三組完全解理,斜交成菱面體(有方解石和白雲石),綜上所述可確定為方解石。

二、 三大類岩石各描述兩種岩石的鑑別過程

三大類岩石的總體的步驟是:先觀察構造,再觀察結構,最後觀察成分。

(一) 岩漿岩 1. 流紋岩先觀察他的構造,岩石中不同顏色的條紋、拉長了的氣孔, 以及長方形礦物按一定方向排列所形成的流紋狀構造,很明顯發現他是最典型的流紋構造,可知道他是噴出巖。再觀察他的結構,顯而易見是斑狀結構。顏色為肉紅色(正長石)、灰白色(石英),可知其礦物成分為長石和石英組成。

2. 正長巖先觀察他的構造,礦物在岩石中分佈比較均勻,無定向排列,為塊狀結構,可知為深成岩。再觀察他的結構,岩石全部由結晶礦物所組成,為全晶質結構。顏色多成肉紅色、淺灰色,可知其主要礦物成分為正長石,其次為黑雲母和角閃石。

(二) 沉積岩 1. 碎屑岩鑑定碎屑岩時著重觀察其岩石結構與主要礦物成分。首要的是看碎屑結構,抓住這一特徵,就不會與其它岩石相混淆了。要仔細觀察碎屑顆粒大小:粒徑大於2毫米的礫岩,2~0.05毫米是砂岩,0.05~0.005毫米的是粉砂岩。粉砂岩顆粒肉眼難以分辨,用手指研磨有輕微砂感。對於礫岩,還應注意觀察其顆粒形狀,顆粒外形呈稜角狀的是角礫岩,由磨圓較好的礫石膠結成的稱為礫岩。 其次,看碎屑岩的礦物成分。礫岩類的碎屑成分複雜,分選較差,顆粒較大,一般不參與命名;砂岩,主要成分有石英、長石和一些岩石碎屑 2. 化學巖及生物化學巖最常見的是由碳酸鹽組成的岩石,以石灰岩和白雲岩最為廣泛。 石灰岩顏色呈深灰色、淺灰色多成緻密狀,用指甲可以刻劃動,所以硬度較小,解理面無解理,在常溫下滴加稀鹽酸劇烈起泡初步斷定為石灰岩。 白雲岩顏色呈淺灰色、灰白色,呈隱晶質結構用指甲可以刻劃動,硬度較小比灰巖略大,觀察解理面為不完全解理,具有刀砍紋,即交叉成45度左右的普遍的裂紋,在常溫下滴加稀鹽酸不起泡,但加熱或研磨成粉末後則起泡。

(三) 變質岩 1. 片麻岩具有清楚的帶狀,麻巖的顆粒較粗,有些含有大量石英和長石。片麻岩上的條狀是由岩石中不同比例的礦物分佈形成的,比如深色條帶中含有鎂鐵質礦物,淺色條帶中含有長石、石英物質多。另外,顆粒大小也可產生條帶狀。認為他們是變質沉積岩,根據是一些含石榴子石等富鋁礦物的長英質片麻岩與比較均勻的、含黑雲母和角閃石的灰色片麻岩,呈互層狀共生。認為他的主要是英雲閃長巖、奧長花崗岩、花崗閃長巖等深成侵入體經變質和變形作用形成。 2. 大理岩各種大理岩除純白色外,有的還具有美麗的顏色和花紋,常見的顏色有淺灰、淺紅、淺黃、綠色、褐色、黑色等,產生不同顏色和花紋的主要原因是大理岩中含有少量的有色礦物和雜 質。大理石具有粒狀變晶結構,粒度一般為中、細粒,有時為粗粒,岩石中的方解石和白雲石顆粒之間成緊密鑲嵌結構。大理石的構造多為塊狀構造,也有不少大理岩具有大小不等的條帶、條紋、斑點或斑塊等構造。

實習總結

經過這次的實習,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加深了對書本上老師所講內容的認識,讓我對三大類岩石和造岩礦物有了更深一步的瞭解,使我意識到學到的都是死的,只有通過實踐才能使知識變活,還有就是在實習中,老師通過實物講解,使我明白了許多在課堂上不懂的地方。所以我覺得這次實習時間有點短,學校應該多組織些這樣的實習,把時間延長些,這樣就能更好的學習工程地質。

地質學實習報告 篇3

一、實習目的

通過野外實習,進一步瞭解地質學的基本內容,掌握地質學的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瞭解和掌握地表形態及其發生、發展、結構和分佈規律。重點掌握實習區域的地層、岩石、礦產,地質構造(褶皺和斷裂)和古生物的主要型別、分佈及其演化規律,及野外地質調查基本方法等,並綜合研究和掌握地球表層各自然要素的性質和特性,各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絡和相互作用。

每位大學生首先最主要的是學習課本上的知識,然而光從理論上認識只能讓大學生紙上談兵,因而實習是每一個大學畢業生必須擁有的一段經歷,它使我們在實踐中瞭解社會,讓我們學到了很多在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使我們開拓了視野,增長了見識,為我們以後進一步走向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通過親身體驗社會實踐,鍛鍊自己的才幹,培養自己的韌性,更為重要的是檢驗一下自己所學的知識能否被社會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會所承認,同時,這也是給我們一個找出自身知識的不足與缺陷的實踐機會。

二、實習地區概況

主要實習地點是古武當山,京娘湖,蓮花洞。

三、實習內容

(一)5月9號 實習前準備

在課堂上我們已經學習了地質地貌學這門課程,對地質地貌的一些基本知識都有了一定的瞭解。馬上就要去野外實習了,我們都很興奮,都在為實習做準備。首先我們上網查了實習地的概況(地理位置,地質地貌)大概瞭解到:約在距今19億年的時候,發生了一次顯著的地殼運動,叫“呂梁運動”,使中元古界與下元古界呈角度不整和接觸,呂梁運動以後,相對穩定地層的範圍不斷擴大,地形高低起伏,比較複雜。有些地層在久經腐蝕以後,開始下沉,形成地質史上一次大規模的海浸,無脊椎動物和菌藻類植物開始出現,一直到距今大約8億年的寒武紀時代,京娘湖地區還一直沉浸在一片汪洋大海中。到距今大約兩億五千萬年的時候,地殼又發生了一次大運動,稱為“燕山運動”。由於地殼斷層,大部分海水向東消退,京娘湖地區仍處於大海的邊沿,洶湧的海濤沖刷岩石,形成千姿百態的溝壑深谷,到了距今大約6500萬年的時候,地殼又發生了一次大運動,叫“喜馬拉雅”運動,西部地殼相對隆起,東部地殼相對下沉,海水向東消退,整個太行山脈的雄姿也由於海水的消退展現出來,這裡形成了北臺、太行、唐縣三層夷平面,培養了京娘湖、古武當山、七步溝、武西嶽的石英砂岩峽谷峰林景區。古武當山岩石主要為砂岩,大部分屬於三大岩石中的沉積岩,還有少量的變質岩。

(二)5月10號 古武當山實習

上午坐車到達古武當山,我們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沿山路向上爬,觀察當地的地質組成,地質構造。

老師給我們介紹到古武當山地區的岩石主要為砂岩,大部分屬於三大岩石中的沉積岩,還有少量的變質岩。砂岩是由石英顆粒(沙子)形成,結構穩定,通常呈淡褐色或紅色,主要含矽、鈣、黏土和氧化鐵。砂岩是一種沉積岩,主要由砂粒膠結而成的,其中砂裡粒含量要大於50%。決大部分砂岩是由石英或長石組成的。變質岩是指受到地球內部力量(溫度、壓力、應力的變化、化學成分等)改造而成的新型岩石。固態的岩石在地球內部的壓力和溫度作用下,發生物質成分的遷移和重結晶,形成新的礦物組合。如普通石灰石由於重結晶變成大理石。

1.岩層的節理

它是斷裂構造的一類,指岩石裂開而裂面兩側無明顯相對位移者(與有明顯位移的斷層相對)。節理是很常見的一種構造地質現象,就是我們在岩石露頭上所見的裂縫,或稱岩石的裂縫。 這是由於岩石受力而出現的裂隙,但裂開面的兩側沒有發生明顯的(眼睛能看清楚的)位移,地質學上將這類裂縫稱為節理,在岩石露頭上,到處都能見到節理以節理與岩層的產狀要素的關係而劃分為四種節理:

走向節理:節理的走向與岩層的走向一致或大體一致。

傾向節理:節理的走向大致與岩層的走向垂直,即與岩層的傾向一致。

斜向節理:節理的走向與岩層的走向既非平行,亦非垂直,而是斜交。

順層節理:節理面大致平行於岩層層面。

2.斷層

地殼岩層因受力達到一定強度而發生破裂,並沿破裂面有明顯相對移動的構造稱斷層。

正斷層:逆斷層的斷層面也幾乎垂直,但上盤向上移動,而下盤向下移動,這種型別的斷層是由於板塊擠壓形成的。衝斷層與逆斷層的移動方式相同,但斷層帶幾乎是水平的。在這類同樣是由擠壓形成的斷層中,上盤的岩石實際被向上推移至下盤的頂部,這是在聚合板塊邊界中產生的斷層型別。

逆斷層:在平移斷層中,岩石塊沿相反的水平方向移動。正如轉換板塊邊界中所述,地殼塊相互滑動時形成這些斷層。

平移斷層:在所有型別的斷層中,不同的岩石塊緊密地相互擠壓,在移動過程中形成很大摩擦力。如果這種摩擦足夠大,這兩塊岩石將咬合,因為摩擦力使它們無法相互滑動。在這種情況下,來自板塊的力量繼續推動岩石,從而增大施加在斷層上的壓力。

3.尖滅

“尖滅”指具有一定體積的物體其逐漸縮小直至消失的現象。地層的尖滅指的是沉積層向著沉積盆地邊緣,其厚度逐漸變薄直至沒有沉積。超覆是海侵時隨著沉積範圍的擴大,上覆岩層的沉積範圍大於下伏岩層的現象。

4.褶皺構造

褶皺構造是岩層因在構造運動的作用下而變形,形成的一系列連續彎曲。岩層的連續完整性未遭到破壞,是岩石塑性變形的表現。它在層狀岩層中表現的最為明顯;是地殼上最常見的一種地質構造形式。褶皺是最重要的構造現象,因而是構造地質學研究的重要內容。

(三)5月11號 京娘湖實習

今天我來到京娘湖,將對波痕、泥裂進行觀察,對河谷形態、河谷的發育形成進行認識性的學習。

1.波痕

波痕是淺海、河湖的一種小型地形特徵,由尖波峰、圓波谷,坡度對稱組成連綿波浪狀。沉積環境分析的重要標誌,是典型的沉積構造之一。非粘性的物質(陸源砂、碳酸鹽砂)在波浪、水流或風的作用下,在其表面形成的波狀起伏的痕跡,如沙漠中的沙丘、海灘的沙坡等。一個波痕由一個波脊和一個波谷組成,同一種波痕一般成組出現。通常按波痕形成的動力將波痕分為水流波痕、波浪波痕、干涉波痕和風成波痕等;然後再根據其大小,形態或對稱性作進一步的劃分。出現於岩層的頂面.並可在上覆岩層的底面上留下印痕.因此可以利用波痕來決定岩層的頂面和底面。

2.泥裂

泥裂又稱乾裂、龜裂紋,是指泥質沉積物或灰泥沉積物,暴露乾涸、收縮而產生的裂隙,在層面上呈多角形或網狀龜裂紋,裂隙成“V”形斷面,也可呈“U”字型,可指示頂底面。裂隙被上覆層的砂質、粉砂質充填。

3.河流地質作用

河流地質作用分為侵蝕作用、搬運作用和沉積作用。

四、 實習感想

通過本次野外實習,讓我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各種岩石呈現在我們眼前,通過老師細緻的講解,我們更深一層的瞭解到各種岩石的性質,從外表到岩石的組成及結構。地質學確實有著它自己的魅力,在我們以後的工作中我們肯定會用到很多地質知識,這是我們的基礎。總的來說,本次實習不輕鬆,首先,短時間接觸到這麼多的岩石,想要了解透徹還需要我們進一步查閱資料。其次,本次實習對我們的體力也是一個小的考驗,但作為土木工程的學生,本次實習是一個很難得的機會,在學校學習之餘多參加這些室外實習有助於我們從感性上了解土木工程地質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我們對知識的瞭解更加深刻!

地質學實習報告 篇4

測量實習。主要任務是繪製實習位置的地形圖。通過實習,鞏固和加深測量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的理解和運用。熟練掌握各種測量儀器的使用。培養學生能綜合運用所學的測量知識去解決資源調查和礦業資源工程測量問題的能力,為今後從事相關專業工作奠定基礎。

實習內容:碎部測量:

我們採用了全站儀和經緯儀觀測,現場展點繪圖。測量中我主要負則的是觀測,其他成員記錄、立杆、繪圖密切配合。開始我們用的是經緯儀測量。經緯儀測站的高程是要計算的,因此,除了操作規範外還要正確的讀出水平角、豎直角、下下十字線距離和中絲讀數。因為工作比較繁鎖,一天下來才得四五十個點,繪圖工作也基本跟得上。第二天我們用全站儀觀測。因為全站儀只要在站點對中整平後,對準前視點安下程式就好了,因此測得很快,一天下來就測了兩三百個觀測點,繪圖工作就相對跟不上了。而我們使用儀器的時間有限,因此我們就先把點位給測好,並在旁邊標註點的性質,這些方面查詢,又讓畫圖者一目瞭然,知道該怎麼畫。部分測站上觀測不到的區域,我們採了用角度交匯法和鋼尺量距法測出資料把圖畫了出來。因為對測繪工作基本上手,所以在預定的時間內我們把測圖任務完成了。

施工放樣:心得體會:我們的實習正好是期末,很影響考試的心理。同時全站儀數量太少對我們的測量不免產生了不少感嘆。要是這些方面能得到解決,我相信我們的實習會更加愉悅。

通過這次實習,我明白了組員團結一致,密切配合的可貴。這種測量是不能單靠個人能力所能完成的。同時我更加深刻體會到細心做事反覆思考的重要性。這次實習很堅苦,天冷,而且還下著雨,給測量工作帶來了很多不便。組員們早起不午休的測繪,我明白了只要努力,完成任務不是問題。在此過程中,老師也不分時段的來給我們耐心指導,感謝老師。

地質學實習報告 篇5

實習目的

通過對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地區和雨城區上裡古鎮地區(由雨城區市區沿318國道至蘆山縣沿途地區及雨城區市區至上裡古鎮沿途)的地質地貌特徵的實地觀察,使我們對課本上的地學知識有了從理論到實際的認識。更加深入的鞏固了我們的地學知識,也讓我們認識到了該地區在土地利用規劃和災害治理方面的成功和不足。為將來的土地利用規劃和管理的學習和實踐打下基礎。

實習時間

20xx年11月4日

實習地點

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區——飛仙關——蘆山縣沿途地區和雨城區——碧峰峽鎮——上裡古鎮——白馬泉地區(由雨城區市區沿318國道至蘆山縣沿途地區:茶馬古道、豬兒嘴、陸王溝、老君崗、龍門溶洞、龍門鄉紅星村,以及雨城區市區至上裡古鎮沿途地區:太平橋、太平電站、隴西大滑坡、白馬泉、上裡古鎮二仙橋)四、實習內容1、地區概況雅安市位於川藏、川滇公路交會處,距成都120公里,是四川盆地與青藏高原的結合過渡地帶、漢文化與民族文化結合過渡地帶、現代中心城市與原始自然生態區的結合過渡地帶,是古南方絲綢之路的門戶和必經之路,曾為西康省省會。它是四川省歷史文化名城和新興的旅遊城,有“雨城”之稱。北為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西與南為甘孜藏族自治州和涼山彝族自治州,東面有成都、眉山、樂山3市,市域呈南北較長,東西較狹的不規則圖形。概括起來講,雅安東鄰成都、西連甘孜、南界涼山、北接阿壩,素有“川西咽喉”、“西藏門戶”、“民族走廊”之稱。[1]雅安市位於川西地槽區和川東地臺之間,地殼運動劇烈。從震旦紀以來,歷次構造運動為雅安地區遺留下北東向、北西向、南北向等多種走向的褶曲和斷裂。在水平運動和垂直運動的作用下,產生拉伸、壓縮、剪下、彎曲、扭轉等種類俱2 全的岩石變形,構成歹字形、人字形、山字形等型別多樣的構造體系。

地下水資源白馬泉白馬泉是典型的虹吸泉,其形成是由於山體外部的破碎帶形成的孔洞和裂隙中侵透水流出,其中含有大量氣體,液體與氣體產生的震盪發出“嗒嗒”之聲,猶如駿馬賓士的聲音,故人們將此泉水稱之為“白馬泉”。由於水在岩層中滲透時,礦物質對水有過濾作用,溶解有益物質,大量的溪溝對地下水有補給作用,同時由於岩層中的多層裂隙作用,控制著水量,地溫相對於大氣溫度來說,相對穩定,冬天時低溫高於氣溫,夏天時,低溫低於氣溫。所以這裡的水喝起來滋味很好,而且溫度合適,冬溫夏涼。因為岩層對水體的作用,使水溫保持在十幾度,冬天比人體溫度高,夏天比人體溫度低,所以喝起來很爽口,並且也不會因為乾旱而枯竭。地下水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是水資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地下水相比於地表水有很多優越之處,地下水的分佈範圍廣,其流量一般不受季節的變化的影響,在乾旱地區、乾旱年份的供水作用尤為突出。在地下水入滲及滲流過程中,由於岩層過濾,水質都比較純淨不易受汙染,但當地下水被汙染後,比地表水更難於淨化。地下水並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而是一種數量有限的資源。隨著人口數量的不斷增長及生產力的發展,人們對地下水的需求增加,首先是在一些缺乏地表水的乾旱半乾旱地區,大量而集中的開採地下水,很快引起區域性水位下降,出現地下水資源枯竭的現實威脅時,人們才會意識到地下水是一種數量有限的珍貴資源,必須查明數量,有計劃的開發利用。白馬泉被科學的利用於旅遊開發,是對地質資源的有效利用開發,不僅保護了白馬泉的水資源,還增加了當地的經濟收入。

地質構造與地貌

單面山:豬兒嘴豬兒嘴是最為典型的單面山構造,是下第三系名山群地層,泥岩夾薄層粉砂岩,易分化形成土壤。其順向坡長而緩,地質條件穩定,水系發達,土壤較為肥沃,適合農業開發利用。其逆坡土壤不穩定,易發生垮塌,其附件既不適合農業生產,亦不利於城建規劃。在岩層中可以看見地下水出露,水流從逆坡流向順坡,5 故在順坡的底部容易找到地下水。

飛來石:龍門鄉紅星村在龍門鄉紅星村,可以看到大量的礫岩,當地的耕地均在礫岩表面風化形成的很薄的土層上。很容易看到,在紅星村的周圍山體均為泥岩,而此處的出現的很多礫岩沉積,此處應為典型的“飛來石”奇觀,在全世界的範圍內,如此大範圍的飛來石都是極其罕見的。據老師講解,此區域內大量出現“飛來石”可能是因為數億年前的造山運動時,地殼板塊活動,使同一山體的兩邊向旁邊擠壓,在巨大的外力作用下山體斷裂產生的碎裂物質,在巖體斷裂時彈射到當今紅星村所處區域,散落到各地,形成現在所看到的“飛來石”奇觀。這些礫岩大小不一,對於研究古代造陸、地質運動、地殼活動等有珍貴的科考價值。飛來石的存在極大地阻礙了當地的農業發展,零星分佈的礫岩,大小不一,形狀各異,使得原先較為平坦的地區變得混亂,無法形成成片的土地,而且,此處“飛來石”中的岩石均為鈣質巖類,石灰岩含量高,鹼性偏強,在雨水的作用下,鈣質物逐漸與土壤混合,致使土壤鹼性增強,影響作物生長,使得該地區極不利於農業耕作。而因其地形限制,使得土地的合理規劃也存在巨大困難。

地塹:隴西河太平橋地區兩條大致平行的相向傾斜的正斷層,中間部分巖塊下降,形成地塹。隴西河太平橋地區,岩層趨於水平,此處為龍泉院大石板斷層和吳家山廟子崗斷層的作用下形成的地塹地形。在橋下觀察可以看出,該處岩層傾角較小,地質條件穩定,此處可以建造高速公路橋。穩定的地塹構造,也使得當地居民可以得到安定的生產生活環境,當地農田佈設緊湊,具有穩定的農業耕作環境。太平橋地區四周高,中間低,使得農田、居民點的排水問題存在一定的難度,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農田的周圍有很多的排水溝,水利設施比較健全,農業發展和土地規劃的現狀都很好。

筆架山:上裡古鎮二仙橋站在上裡古鎮二仙橋上,可以看到不遠處有很多個並不太高的小山,其形成是由於軟硬岩層相間產生的差別風化,軟岩層更容易被風化,而應岩層殘留下來6 形成了我們所見到的整個連綿的群山和高下不一的山谷與山峰,看起來像筆架,因此被稱作“筆架山”。該地區是白堊紀貫口組地層,多磚紅泥岩及鈣質粉砂岩。這個區域的地質環境較好,位於一二級階地之上,有豐盛的土地資源。四處高兩頭低的地形,適於高灌低排,農業生產很是便利。此地為與單面山的裂傾坡,本不適宜耕作及居住,但仍能看到許多居民點為于山腳。總體來說,是由於山體有大量的植物覆蓋,對水土的流失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使得岩石不至於裸露在外,而且裂傾坡的坡度並不很大,相對比較緩。故居民點修建在山下能較好的調節室內環境,筆架山可以阻擋強烈的太陽光,減緩風的對流運動。於是,形成了非常有利於人們居住的“風水寶地”。

實習心得

近兩天的實習,使我更加深刻的鞏固了書本上的理論知識,並知道了理論知識如何結合實際,應用於生產生活中,為人類造福。本次野外實習,使我更加深入的瞭解了《地質學與地貌學》與本專業的聯絡。這次地學野外實習豐富了我的眼界,看到了書本所講內容,鞏固了書本知識,還學到了當面對實際問題時,必須考慮到人文、社會、經濟的各方面情況。要活學活用,不能生搬硬套。在進行治理類似的地址災害時,不僅僅是在治理,不顧其他諸如人文、社會、經濟等方面,是不能取得由效的成果的,要多方面的考察,調動老百姓的積極性,確保在保護水土流失的大前提下,更多的應該考慮到百姓的生活,爭取到百姓的支援,才能取得較好成績,其措施才是長遠的。

在觀察的過程中,我看到了大自然的運動,大自然在上百萬年的運動中,或者悄無聲息或者劇烈的運動之中,改變著地球上的生物活動,影響著人民的生活,同時也創造8 了非常多的奇觀為世人驚歎。從山體的褶皺、山體的斷層,以及遺留下來的風化沉積物,我似乎看到了過去此地的地理形態,我似乎能想象到當時的情景。我想自然的力量是巨大的,我們只能順應著自然的規律前進,否則只能自取滅亡。在看起來並不是很大的區域內,我們看到了多種地質構造,地質奇觀及一些災害治理的工程。學到了很多關於土地利用規劃的知識,學會了辯證的看待問題,以及靈活的處理問題,還學到了一些做人處事的道理,也在途中加深了與同學之間的交流。本次野外實習是我學習生涯中的一次重要體驗,對於以後的學習和生活都有很大裨益。

地質學實習報告 篇6

1、概況

此模擬公路長度約12500公里,起點為楊柳橋,終點為石經寺,途經飛龍橋、獅子山、

紅土地、張家灣、山泉鄉、埡勢口、大田村等地;測區以山地和丘陵為主,地質構造有褶曲構造、斷裂構造、節理構造等;沿途植被髮育茂盛,多為果樹園地;重點工程主要有楊柳橋、石經寺大橋、山泉鄉隧道以及各地路基工程等。

2、自然地理——地形、地貌

測區為中高山峽谷地貌——山前盆地,以山地和丘陵為主,區內主要山脈為龍泉山,龍

泉山山脈系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和川中丘陵的地理界線,是岷江與沱江的分水嶺。在四川盆地內部,山脈形成一條高高的、狹長的隆起,其西面是成都平原,東面是川中丘陵。龍泉山呈一條形山脈,高程480~981.3m,由北東-南西縱貫境內,為本區最高地形。丘陵與平原分別依伏於兩側,地形起伏大,相對高差50~150m,自然坡度30°~50°,山勢險峻,多處懸崖峭壁,沖溝多呈“V”字型,縱向溝谷與山脈走向近於平行,形如梳狀,坡面植被髮育。有鄉間小道相通,交通方便。

3、地層巖性

測區上覆第四系全新統坡殘積粉質黏土;上更新統風積層成都黏土;下-中更新統冰水-流水堆積層卵石土;下伏基岩為侏羅系中統上沙溪廟組(J2s)泥岩夾砂岩,上統遂寧組(J3s)泥岩夾砂岩,上統蓬萊鎮組(J3p)泥岩夾砂岩;斷層角礫、壓碎巖。

4、地質構造及地震問題 4.1地質構造

測區為一背斜山脈,呈北北東向縱貫測區西北部,隧址區發育褶皺1條:龍泉山大背斜;斷層2條:龍泉驛斷層、尖尖山斷層。隧址區節理裂隙較發育,主要以構造裂隙為主,淺部基岩多為風化卸荷裂隙。分述如下: 4.1.1褶曲構造

實習線路穿越龍泉山大背斜,該背斜軸與線位在DK25+469相交,交角為88°。背斜東翼產狀為N80°E/5°SE,西翼產狀為N50°E/30°NW,軸部寬闊平緩,兩翼陡然下降,延伸不遠復又變平,為典型的箱狀背斜,背斜由南西向北東漸次傾伏。核部地層為侏羅系上統遂寧組(J3s)泥岩夾砂岩、中統上沙溪廟組(J2s)泥岩夾砂岩,兩翼發育有次級褶皺。其對工程的影響較大。

4.1.2斷裂構造

龍泉驛斷層——為一區域性逆斷層,位於龍泉山大背斜西翼,地表因第四系掩蓋而斷續出露。斷層走向近南北,傾向東,斷層南起仁壽陳大山之西,向南斷裂形跡逐漸消失而代之以岩層岩層陡立帶。該斷裂地表雖有些地方為第四系掩蓋,但在地下是一條完整的規模較大的斷裂。有時在斷面一側形成小的背、向斜,較低序次的壓扭性斷裂。以龍泉驛斷裂為主幹構造形成一個小型入字型構造。測區內該斷層被第四系掩蓋,據隧道進口鑽孔推測其與線位在DK22+524相交,交角為87°,斷層破碎頻寬度約520米,破碎帶物質為全-強風化泥岩、砂岩,區域性泥岩風化嚴重。其對工程的影響較大。 4.1.3節理構造

此節理髮育完全其產狀分別為:

1、傾向224°,傾角87°,8條/米; 2、傾向141°,傾角77°,7條/米; 3、傾向141°,傾角81°,7條/米。

5、水文地質特徵 5.1地表水型別

測區範圍內無大的地表水系,表水主要為季節性溝水及較小的常年流水溝,流量受季節控制明顯,雨季水量較大,旱季相對較小。 5.2地下水型別

地下水主要有第四系土層孔隙潛水、基岩裂隙水。

6、不良地質與特殊岩土

測區不良地質為天然氣、表層坍塌及風化剝落、斷層破碎帶。

路基分段工程地質說明

工點工程地質說明

一、楊柳橋工程地質說明

1、概況——小里程橋頭位置CK 0+770,大里程橋頭位置CK 1+026,全長256m。 2、地形地貌——丘陵地貌,中間有窪池、水庫,植被茂盛。

3、地層巖性——該橋所在區域包括第四系坡殘積礫石土,黃褐色中密狀,礫石呈菱角狀;侏羅系蓬萊鎮組砂岩,砂紅色,中厚層狀;泥質膠結,風化裂隙發育。

4、地質構造——無斷層,地質構造簡單。

5、水文地質——地表有一條常年流水的溝槽,未觀測到地下水情況。

6、橋位穩定情況——大橋跨越的區域無岩溶、泥石流、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質災害,地表基本無覆蓋,有種植土、橋面下面有淤泥。

7、墩臺地層剖面描述——小里程橋頭被居民區佔據,大里程橋頭是公路,大橋跨越部分有基岩出露,基礎持力層穩定。

8、主要工程地質問題—有較軟下伏層;無塌陷、滑坡、流砂層。 9、採取措施——可採取深鑽填充混凝土的方法和鞏固墩臺。 二、石經寺大橋工程地質說明

1、概況——該橋位於龍泉山大背斜以西翼部,起點裡程CK 11+130,終點裡程CK 11+470,總長度340m,高程在500m以上。

2、地形地貌——該橋橫跨龍泉山下降段的溝谷,大橋兩部分別位於兩個山頭,此處有兩個斜坡,地形比較陡峭,山頂被植被覆蓋。

3、地層巖性——大橋所在地區地層包括侏羅系上統蓬萊鎮組上段和白堊系蒼溪組,其中蓬萊鎮組上段以紫紅色砂岩和灰白色砂岩為主,夾雜少量紫紅色泥岩;白堊系蒼溪組以紫紅色砂岩為主,夾雜泥岩。巖體工程性質為較硬巖,地表弱風化,上不完整,下部不完整。

4、地質構造——此工程位於龍泉山大背斜以西翼部,橋下方有一山溝。 5、水文地質——該地區下部有小何。

6、橋位穩定情況——該地段以礫岩、砂岩、泥岩組成,風化程度較弱,且橋臺位於山頭,被大量植被覆蓋, 保持好。此地段發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可能性較小,因此橋位較穩定。

7、墩臺地層剖面描述——墩臺位於以砂岩為主,夾雜少量泥岩的侏羅系上統蓬萊鎮組上段和白堊系蒼溪組地層上,屬軟巖地基,耐風化能力較弱,飽和抗壓極限為5—30MPa.

8、主要工程地質問題

(1)山體可能出現滑坡,邊坡變形及破壞問題。 (2)軟土層的存在可能導致地基不穩定或破壞問題。 9、採取措施

(1)減小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影響,可根據地下水型別,水量大小滲流條件,動水和靜水壓力等情況,適當降低1—2級。

(2)設定擋土牆、抗滑樁等防護。 三、山泉鄉隧道隧道工程地質說明

1、概況——此隧道位於龍泉山大背斜核部,起點裡程CK 5+500,終點裡程CK 6+500,隧道全長1000m,埋深200m左右。

2、地形地貌——該隧道所經地區海拔較高,多在750m以上,地勢險要。該區具有龍泉山最高峰,並被隧道穿越,周圍分佈有較多的山脊、陡壁和谷底。該區具有地下水分佈,可沿岩土體較弱面滲出。

3、地層巖性——該隧道先後穿越了侏羅系上統遂寧組和蓬萊鎮組下段。遂寧組岩層多以磚紅色泥岩為主,並夾雜少量砂岩,遂寧組上有蓬萊覆蓋層,多以巨厚層塊狀巖體為主。

4、地質構造——隧道位於龍泉山大背斜核部,岩層近似水平,節理不規則發育,表面露出的節理以風化型為主,部分有泥質填充物,巖體被分割為破碎結構,線路西側約500m未見斷層。

5、水文地質—無地表水,由於節理髮育,地下水滲入層中,公路西側有滲流現象,但流量較小。

6、圍巖分級——由於處於背斜核部,岩層多構造作用影響不大。地表風化嚴重,節理髮育,出露巖體為破碎軟巖,土巖為較溼潤軟土,工程性質為II級,在土體下風化較軟為軟巖,硬巖的頁層巖,工程性質II級。

7、洞身地質災害

(1)岩層較軟,施工過程易出現塌方; (2)存在地下水,可能發生滲流水現象。

8、洞口地質條件描述——洞口巖體節理髮育、穩定性差,本身岩石為軟巖,施工時可能發生塌方,積水窪地可能發生滑坡。

9、採取措施(1)修築攔擋建築物;(2)加固邊坡和路塹邊坡;(3)做好工程中排水;(4)消除危巖或進行加固。

地質學實習報告 篇7

實習目的

通過對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地區和雨城區上裡古鎮地區(由雨城區市區沿318國道至蘆山縣沿途地區及雨城區市區至上裡古鎮沿途)的地質地貌特徵的實地觀察,使我們對課本上的地學知識有了從理論到實際的認識。更加深入的鞏固了我們的地學知識,也讓我們認識到了該地區在土地利用規劃和災害治理方面的成功和不足。為將來的土地利用規劃和管理的學習和實踐打下基礎。

實習時間

20__年11月4日

實習地點

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區——飛仙關——蘆山縣沿途地區和雨城區——碧峰峽鎮——上裡古鎮——白馬泉地區(由雨城區市區沿318國道至蘆山縣沿途地區:茶馬古道、豬兒嘴、陸王溝、老君崗、龍門溶洞、龍門鄉紅星村,以及雨城區市區至上裡古鎮沿途地區:太平橋、太平電站、隴西大滑坡、白馬泉、上裡古鎮二仙橋)四、實習內容1、地區概況雅安市位於川藏、川滇公路交會處,距成都120公里,是四川盆地與青藏高原的結合過渡地帶、漢文化與民族文化結合過渡地帶、現代中心城市與原始自然生態區的結合過渡地帶,是古南方絲綢之路的門戶和必經之路,曾為西康省省會。它是四川省歷史文化名城和新興的旅遊城,有“雨城”之稱。北為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西與南為甘孜藏族自治州和涼山彝族自治州,東面有成都、眉山、樂山3市,市域呈南北較長,東西較狹的不規則圖形。概括起來講,雅安東鄰成都、西連甘孜、南界涼山、北接阿壩,素有“川西咽喉”、“西藏門戶”、“民族走廊”之稱。[1]雅安市位於川西地槽區和川東地臺之間,地殼運動劇烈。從震旦紀以來,歷次構造運動為雅安地區遺留下北東向、北西向、南北向等多種走向的褶曲和斷裂。在水平運動和垂直運動的作用下,產生拉伸、壓縮、剪下、彎曲、扭轉等種類俱2 全的岩石變形,構成歹字形、人字形、山字形等型別多樣的構造體系。

地下水資源白馬泉白馬泉是典型的虹吸泉,其形成是由於山體外部的破碎帶形成的孔洞和裂隙中侵透水流出,其中含有大量氣體,液體與氣體產生的震盪發出“嗒嗒”之聲,猶如駿馬賓士的聲音,故人們將此泉水稱之為“白馬泉”。由於水在岩層中滲透時,礦物質對水有過濾作用,溶解有益物質,大量的溪溝對地下水有補給作用,同時由於岩層中的多層裂隙作用,控制著水量,地溫相對於大氣溫度來說,相對穩定,冬天時低溫高於氣溫,夏天時,低溫低於氣溫。所以這裡的水喝起來滋味很好,而且溫度合適,冬溫夏涼。因為岩層對水體的作用,使水溫保持在十幾度,冬天比人體溫度高,夏天比人體溫度低,所以喝起來很爽口,並且也不會因為乾旱而枯竭。地下水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是水資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地下水相比於地表水有很多優越之處,地下水的分佈範圍廣,其流量一般不受季節的變化的影響,在乾旱地區、乾旱年份的供水作用尤為突出。在地下水入滲及滲流過程中,由於岩層過濾,水質都比較純淨不易受汙染,但當地下水被汙染後,比地表水更難於淨化。地下水並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而是一種數量有限的資源。隨著人口數量的不斷增長及生產力的發展,人們對地下水的需求增加,首先是在一些缺乏地表水的乾旱半乾旱地區,大量而集中的開採地下水,很快引起區域性水位下降,出現地下水資源枯竭的現實威脅時,人們才會意識到地下水是一種數量有限的珍貴資源,必須查明數量,有計劃的開發利用。白馬泉被科學的利用於旅遊開發,是對地質資源的有效利用開發,不僅保護了白馬泉的水資源,還增加了當地的經濟收入。

地質構造與地貌

單面山:豬兒嘴豬兒嘴是最為典型的單面山構造,是下第三系名山群地層,泥岩夾薄層粉砂岩,易分化形成土壤。其順向坡長而緩,地質條件穩定,水系發達,土壤較為肥沃,適合農業開發利用。其逆坡土壤不穩定,易發生垮塌,其附件既不適合農業生產,亦不利於城建規劃。在岩層中可以看見地下水出露,水流從逆坡流向順坡,5 故在順坡的底部容易找到地下水。

飛來石:龍門鄉紅星村在龍門鄉紅星村,可以看到大量的礫岩,當地的耕地均在礫岩表面風化形成的很薄的土層上。很容易看到,在紅星村的周圍山體均為泥岩,而此處的出現的很多礫岩沉積,此處應為典型的“飛來石”奇觀,在全世界的範圍內,如此大範圍的飛來石都是極其罕見的。據老師講解,此區域內大量出現“飛來石”可能是因為數億年前的造山運動時,地殼板塊活動,使同一山體的兩邊向旁邊擠壓,在巨大的外力作用下山體斷裂產生的碎裂物質,在巖體斷裂時彈射到當今紅星村所處區域,散落到各地,形成現在所看到的“飛來石”奇觀。這些礫岩大小不一,對於研究古代造陸、地質運動、地殼活動等有珍貴的科考價值。飛來石的存在極大地阻礙了當地的農業發展,零星分佈的礫岩,大小不一,形狀各異,使得原先較為平坦的地區變得混亂,無法形成成片的土地,而且,此處“飛來石”中的岩石均為鈣質巖類,石灰岩含量高,鹼性偏強,在雨水的作用下,鈣質物逐漸與土壤混合,致使土壤鹼性增強,影響作物生長,使得該地區極不利於農業耕作。而因其地形限制,使得土地的合理規劃也存在巨大困難。

地塹:隴西河太平橋地區兩條大致平行的相向傾斜的正斷層,中間部分巖塊下降,形成地塹。隴西河太平橋地區,岩層趨於水平,此處為龍泉院大石板斷層和吳家山廟子崗斷層的作用下形成的地塹地形。在橋下觀察可以看出,該處岩層傾角較小,地質條件穩定,此處可以建造高速公路橋。穩定的地塹構造,也使得當地居民可以得到安定的生產生活環境,當地農田佈設緊湊,具有穩定的農業耕作環境。太平橋地區四周高,中間低,使得農田、居民點的排水問題存在一定的難度,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農田的周圍有很多的排水溝,水利設施比較健全,農業發展和土地規劃的現狀都很好。

筆架山:上裡古鎮二仙橋站在上裡古鎮二仙橋上,可以看到不遠處有很多個並不太高的小山,其形成是由於軟硬岩層相間產生的差別風化,軟岩層更容易被風化,而應岩層殘留下來6 形成了我們所見到的整個連綿的群山和高下不一的山谷與山峰,看起來像筆架,因此被稱作“筆架山”。該地區是白堊紀貫口組地層,多磚紅泥岩及鈣質粉砂岩。這個區域的地質環境較好,位於一二級階地之上,有豐盛的土地資源。四處高兩頭低的地形,適於高灌低排,農業生產很是便利。此地為與單面山的裂傾坡,本不適宜耕作及居住,但仍能看到許多居民點為于山腳。總體來說,是由於山體有大量的植物覆蓋,對水土的流失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使得岩石不至於裸露在外,而且裂傾坡的坡度並不很大,相對比較緩。故居民點修建在山下能較好的調節室內環境,筆架山可以阻擋強烈的太陽光,減緩風的對流運動。於是,形成了非常有利於人們居住的“風水寶地”。

實習心得

近兩天的實習,使我更加深刻的鞏固了書本上的理論知識,並知道了理論知識如何結合實際,應用於生產生活中,為人類造福。本次野外實習,使我更加深入的瞭解了《地質學與地貌學》與本專業的聯絡。這次地學野外實習豐富了我的眼界,看到了書本所講內容,鞏固了書本知識,還學到了當面對實際問題時,必須考慮到人文、社會、經濟的各方面情況。要活學活用,不能生搬硬套。在進行治理類似的地址災害時,不僅僅是在治理,不顧其他諸如人文、社會、經濟等方面,是不能取得由效的成果的,要多方面的考察,調動老百姓的積極性,確保在保護水土流失的大前提下,更多的應該考慮到百姓的生活,爭取到百姓的支援,才能取得較好成績,其措施才是長遠的。

在觀察的過程中,我看到了大自然的運動,大自然在上百萬年的運動中,或者悄無聲息或者劇烈的運動之中,改變著地球上的生物活動,影響著人民的生活,同時也創造8 了非常多的奇觀為世人驚歎。從山體的褶皺、山體的斷層,以及遺留下來的風化沉積物,我似乎看到了過去此地的地理形態,我似乎能想象到當時的情景。我想自然的力量是巨大的,我們只能順應著自然的規律前進,否則只能自取滅亡。在看起來並不是很大的區域內,我們看到了多種地質構造,地質奇觀及一些災害治理的工程。學到了很多關於土地利用規劃的知識,學會了辯證的看待問題,以及靈活的處理問題,還學到了一些做人處事的道理,也在途中加深了與同學之間的交流。本次野外實習是我學習生涯中的一次重要體驗,對於以後的學習和生活都有很大裨益。

地質學實習報告 篇8

一、實習概況:

本次實習為期一週,實習的主要目的是激發和提高學生土木工程和交通工程專業的熱情和興趣。實習包括課堂講解和實地考察兩部分。在課堂中,導師簡單講解實習內容及各種地質相關內容,在現場根據具體情況老師深入分析,精心講解,不僅使我們掌握了野外實習的基本要領,還使我們對課程理論知識有了感性認識並加以鞏固和深化。

本次實習的內容是:實習動員會,福清巨集路、東張路線,閩江—洪塘—洪山路線,長樂江田—北山—下沙路線,鼓山路線

二、實習內容:

1.羅盤的認識——祖宗的驕傲

羅盤是利用一個磁性物體(即磁針)具有指明磁子午線的一定方向的特性製造而成,是我國四大發明指南針的另一種應用,因此這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我們應引以為自豪。瞭解和掌握羅盤的結構構造特徵、功能及使用方法是本次實習的一大內容。

羅盤分為上、下兩個刻度盤,上刻度盤從0到360度,下刻度盤從0到90度,羅盤有兩個水準器——短柱狀水準器和圓水準器,調節圓水準器,根據上刻度盤可以測量走向、傾向和方向;調節短柱狀水準器,根據下刻度盤可以測量傾角。 本次實習我們利用羅盤在多處測量了岩石的走向、傾向和傾角,在這些過程中,我對羅盤功能的認識和操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此外,我還熟練了產狀三要素的各種表達方法——方向法、象限法和圖示法。

2.岩石及邊坡工程地質問題

地質實習本質就是研究各種地質情況,其中一大塊內容便是岩石和及其構成邊坡的工程地質問題,因此,此次實習最大的內容就是觀察各種岩石和分析其構成的邊坡情況。實習中我們幾乎每天都跟岩石和邊坡打交道,姚老師也花了大半部分的精力講解這部分的知識。下面按時間順序介紹實習各地的岩石及其邊坡: 在青盛酒樓旁我們看到了由殘積土形成的土質邊坡,其下的坡積物顆粒大小懸殊,工程效能很複雜,需要壓實的能量相當的大。由於該坡的坡角和坡度均不大,這裡只採取了最簡易的邊坡防護方式——鋪一層水泥砂漿和插上一些排水管,但似乎還是讓人有些擔憂。

在福清324國道旁我們看到岩漿岩中的酸性噴出巖——流紋岩,我們知道由於岩漿噴出地表後,迅速結晶,以致其形成的岩石具有一定的流動性,並且排列有序,在此就可以用肉眼看到。該巖體結構是整體塊狀結構,強度較高,並且風化程度低,屬於微風化程度,故此邊坡穩定性相對較高,但由於該坡的結構面傾向和坡面傾向相同,且傾角小於坡面傾角,導致該坡存在潛在滑動問題。在這裡我們測量了一組岩石的傾向、走向和傾角:65°,155°,35°。

在地質災害危險點,我們看到了一個路塹式邊坡,該坡的結構體為散體狀、碎裂狀,風化程度高,屬於強風化,穩定性較差。因此,該邊坡防護採取就地取材,用片石做成坡角擋牆,坡面鋪上一層水泥砂漿,插上一些排水管,但是山體的另一面則沒有做任何防護,真為山下的居民擔憂。

在農大我們看到由岩石和土構成的坡,該坡的表層是沉積土。由於該坡的地質構造產生的結構面傾角小而且與邊坡平行,加上巖體屬於全風化、強風化程度,導致該坡具有較嚴重的失穩問題,因此其採取路塹式邊坡加固方式,用鉚釘、抗滑樁和擋牆做防護,這也是在高速公路上常見的防護方式。

在江田北山火葬場我們看到了在其公路的剖面上我們看到了具有一層一層堆積現象的層理層面構造的沉積岩,這也是本次實習唯一一處岩石類別為沉積岩的觀察點,該巖為碎屑岩中的細砂岩、混砂岩,有明顯的褶皺現象,較為完整,而且是傾斜背斜褶皺構造。這是我第一次見到背斜褶皺現象,由此我感到相當的榮幸。

在這,我和同組組員對背斜兩翼岩石的傾向、走向和傾角進行了測量,左翼: 73°,341°,34°,右翼:334°,240°,34°。

在下沙度假村我們看到一個具有很高觀賞價值的海岬,其獨特性給度假村增加了不少的觀賞性。該海岬主要由酸性侵入岩即花崗岩和基性侵入岩脈構成,花崗岩石為其主體,中間穿有多條暗黑色呈脈狀的基性侵入岩,即輝綠岩。 該海岬受到的侵蝕作用較強,其下方水的深度較深。在這,我們測了兩組岩石的傾向、走向和傾角:73°,341°,34°;334°,240°,34°

在鼓山公路旁我們看到路旁的花崗岩的風化作用包括物理風化作用、化學風化作用和生物風化作用,巖體的表面長著一顆樹,自上而下遭受著植物生長活動引發的物理風化和化學風化作用,這讓我想起了鄭板橋的一首《竹石》詩,不禁感嘆大自然的力量。

在鼓山的半山停車場採石開挖的剖面上我們可以看到其岩石的風化程度自上往下逐漸減弱,並且強風化層中夾有新鮮岩石,使得巖體表現出了顯著的不均勻性。鼓山受到的物理風化作用較強,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較多的孤石和石鼓,這也是鼓山的一大特點。

3.閩江水的地質作用

我們知道水的地質作用可分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地質作用,閩江水的地質作用屬於地表水地質作用的經常性流水的地質作用,其地質作用包括侵蝕作用、搬運作用和沉積作用,這導致閩江沉積有大量的沙石,是較好的建築材料,目前有較多的採沙場位於閩江上。

閩江南港河谷較為寬闊,水流緩慢,主要以堆積作用為主;閩江北港河谷較窄,水流較急,主要以剝蝕作用為主。

洪塘橋於____年建成,首修於____年,其位於閩江的南港處。在洪塘橋南端由於近幾年閩江上採沙場的建立,閩江的含沙量減少,導致的樁基礎露出嚴重,基礎受到的摩擦阻力減小,產生了側向位移;在洪塘橋北段,存在軟土構成的斜坡,極

不穩定,以致其出現了邊坡滑移和破壞。洪塘橋橋面面垂向位移最大達到6cm,垂直位移最大達到8cm。因此,洪塘橋進行了整修,南北兩端的橋臺都進行了加固,其橋墩以增樁為主的加固方式,此目的是為了提高被動滑動力。

洪山橋於1985年12月竣工,其位於侵蝕作用強、堆積作用弱的閩江北港處。閩江南北港的水流分流量不平均,北港的來水量大。閩江中游修建有水口電站,於____年開始投入使用,這使得北港的來水量變大,河流的含沙量減少,夾砂能力增強,沖刷和侵蝕能力增強。洪山橋分有新舊橋,舊橋的橋面已被拆除,只剩下橋墩。常年以來北港流水已形成了流量平衡,拆除橋墩會使河流流量增大,侵蝕作用增強,故舊橋的橋墩還保留著。由於北港以侵蝕作用為主,故在其河床兩岸都進行了加固、加高防護。

4、大壩工程地質

觀看的錄影中我們瞭解到了大壩的工程地質條件和各種工程地質問題。修建一個好的大壩需要一個好的地質條件,因此大壩的選址成為關鍵。選壩址,必須瞭解該岩土的工程性質,分析地質結構、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質情況,當然還應包括瞭解其自然地質現象和天然的建築材料。

福清東張水庫歷史悠久,修建於上個世紀____年代中後期,即19____年,屬於大型水庫,庫容量為1.9億立方米,最大高度為38m,屬於重力式鋼筋混凝土壩,其要求地基的地質條件較高,荷載大且集中,其具有飲水、灌溉和發電等作用。 東張水庫的選址較為好,其位於龍江上,並且為峽谷地貌,上游為永泰、仙遊和莆田。大壩的地基為花崗岩,並且是整體塊狀緻密結構的基岩,其強度高,穩定性好。地基的風化程度較低,屬於微風化。大壩存在平行結構面,傾向大壩的上游,穩定性好,其高傾角,對大壩的安全有利。在壩底,我測了一組岩石的傾向、走向和傾角:5°,95°,88°。

三、實習感想

為期一週的地質實習很快的就結束了,通過這次實習,我不僅培養了對大自然的熱愛,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對地質科學的熱愛和興趣,而且還在實習的過程中加深了對地質知識的瞭解,尤其是工程地質學中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概念的理解,從之前的感性認識昇華為如今的理性認識,這種質的飛躍,應該歸功於實踐的作用。

這次實習令我們加深了對地質學的瞭解,更深刻認識到了學習地質的意義,鞏固了學習成果,體會到“學以致用”的道。知識從感性認訓昇華到了理性認識,從抽象變得具體起來,我學習到了很多書上沒有的東西,瞭解了工程地質對實際工程建設的重要性。在這裡深深的感謝老師在的認真指導。 在實習中學會了一定的觀察地質地貌的方法要領和細節。例如,出外實習要對考察物件做一定的瞭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內容,注意研究的方法,一些考察的細節,充分認識到地質地貌考察的必要性和艱苦性,激發了我們自己考察地理和各地典型地質地貌的興趣。同時,懂得和組成員合作的重要性。這些都將對我們日後的學習乃至工作起到積極的作用。此外,在此次實習中我在導師身上學了不少的東西。體會最深的就是做事要認真、不能懈怠,更不能放棄,爬鼓山時,在導師的激勵下,我堅持下來了,所以要銘記:做事要認真,即使不喜歡的,也要努力去做,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抱負,讓自己造福於人類!

地質學實習報告 篇9

1、概況

此模擬公路長度約12500公里,起點為楊柳橋,終點為石經寺,途經飛龍橋、獅子山、

紅土地、張家灣、山泉鄉、埡勢口、大田村等地;測區以山地和丘陵為主,地質構造有褶曲構造、斷裂構造、節理構造等;沿途植被髮育茂盛,多為果樹園地;重點工程主要有楊柳橋、石經寺大橋、山泉鄉隧道以及各地路基工程等。

2、自然地理——地形、地貌

測區為中高山峽谷地貌——山前盆地,以山地和丘陵為主,區內主要山脈為龍泉山,龍

泉山山脈系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和川中丘陵的地理界線,是岷江與沱江的分水嶺。在四川盆地內部,山脈形成一條高高的、狹長的隆起,其西面是成都平原,東面是川中丘陵。龍泉山呈一條形山脈,高程480~981.3m,由北東-南西縱貫境內,為本區最高地形。丘陵與平原分別依伏於兩側,地形起伏大,相對高差50~150m,自然坡度30°~50°,山勢險峻,多處懸崖峭壁,沖溝多呈“V”字型,縱向溝谷與山脈走向近於平行,形如梳狀,坡面植被髮育。有鄉間小道相通,交通方便。

3、地層巖性

測區上覆第四系全新統坡殘積粉質黏土;上更新統風積層成都黏土;下-中更新統冰水-流水堆積層卵石土;下伏基岩為侏羅系中統上沙溪廟組(J2s)泥岩夾砂岩,上統遂寧組(J3s)泥岩夾砂岩,上統蓬萊鎮組(J3p)泥岩夾砂岩;斷層角礫、壓碎巖。

4、地質構造及地震問題 4.1地質構造

測區為一背斜山脈,呈北北東向縱貫測區西北部,隧址區發育褶皺1條:龍泉山大背斜;斷層2條:龍泉驛斷層、尖尖山斷層。隧址區節理裂隙較發育,主要以構造裂隙為主,淺部基岩多為風化卸荷裂隙。分述如下: 4.1.1褶曲構造

實習線路穿越龍泉山大背斜,該背斜軸與線位在DK25+469相交,交角為88°。背斜東翼產狀為N80°E/5°SE,西翼產狀為N50°E/30°NW,軸部寬闊平緩,兩翼陡然下降,延伸不遠復又變平,為典型的箱狀背斜,背斜由南西向北東漸次傾伏。核部地層為侏羅系上統遂寧組(J3s)泥岩夾砂岩、中統上沙溪廟組(J2s)泥岩夾砂岩,兩翼發育有次級褶皺。其對工程的影響較大。

4.1.2斷裂構造

龍泉驛斷層——為一區域性逆斷層,位於龍泉山大背斜西翼,地表因第四系掩蓋而斷續出露。斷層走向近南北,傾向東,斷層南起仁壽陳大山之西,向南斷裂形跡逐漸消失而代之以岩層岩層陡立帶。該斷裂地表雖有些地方為第四系掩蓋,但在地下是一條完整的規模較大的斷裂。有時在斷面一側形成小的背、向斜,較低序次的壓扭性斷裂。以龍泉驛斷裂為主幹構造形成一個小型入字型構造。測區內該斷層被第四系掩蓋,據隧道進口鑽孔推測其與線位在DK22+524相交,交角為87°,斷層破碎頻寬度約520米,破碎帶物質為全-強風化泥岩、砂岩,區域性泥岩風化嚴重。其對工程的影響較大。 4.1.3節理構造

此節理髮育完全其產狀分別為:

1、傾向224°,傾角87°,8條/米; 2、傾向141°,傾角77°,7條/米; 3、傾向141°,傾角81°,7條/米。

5、水文地質特徵 5.1地表水型別

測區範圍內無大的地表水系,表水主要為季節性溝水及較小的常年流水溝,流量受季節控制明顯,雨季水量較大,旱季相對較小。 5.2地下水型別

地下水主要有第四系土層孔隙潛水、基岩裂隙水。

6、不良地質與特殊岩土

測區不良地質為天然氣、表層坍塌及風化剝落、斷層破碎帶。

路基分段工程地質說明

工點工程地質說明

一、楊柳橋工程地質說明

1、概況——小里程橋頭位置CK 0+770,大里程橋頭位置CK 1+026,全長256m。 2、地形地貌——丘陵地貌,中間有窪池、水庫,植被茂盛。

3、地層巖性——該橋所在區域包括第四系坡殘積礫石土,黃褐色中密狀,礫石呈菱角狀;侏羅系蓬萊鎮組砂岩,砂紅色,中厚層狀;泥質膠結,風化裂隙發育。

4、地質構造——無斷層,地質構造簡單。

5、水文地質——地表有一條常年流水的溝槽,未觀測到地下水情況。

6、橋位穩定情況——大橋跨越的區域無岩溶、泥石流、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質災害,地表基本無覆蓋,有種植土、橋面下面有淤泥。

7、墩臺地層剖面描述——小里程橋頭被居民區佔據,大里程橋頭是公路,大橋跨越部分有基岩出露,基礎持力層穩定。

8、主要工程地質問題—有較軟下伏層;無塌陷、滑坡、流砂層。 9、採取措施——可採取深鑽填充混凝土的方法和鞏固墩臺。 二、石經寺大橋工程地質說明

1、概況——該橋位於龍泉山大背斜以西翼部,起點裡程CK 11+130,終點裡程CK 11+470,總長度340m,高程在500m以上。

2、地形地貌——該橋橫跨龍泉山下降段的溝谷,大橋兩部分別位於兩個山頭,此處有兩個斜坡,地形比較陡峭,山頂被植被覆蓋。

3、地層巖性——大橋所在地區地層包括侏羅系上統蓬萊鎮組上段和白堊系蒼溪組,其中蓬萊鎮組上段以紫紅色砂岩和灰白色砂岩為主,夾雜少量紫紅色泥岩;白堊系蒼溪組以紫紅色砂岩為主,夾雜泥岩。巖體工程性質為較硬巖,地表弱風化,上不完整,下部不完整。

4、地質構造——此工程位於龍泉山大背斜以西翼部,橋下方有一山溝。 5、水文地質——該地區下部有小何。

6、橋位穩定情況——該地段以礫岩、砂岩、泥岩組成,風化程度較弱,且橋臺位於山頭,被大量植被覆蓋, 保持好。此地段發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可能性較小,因此橋位較穩定。

7、墩臺地層剖面描述——墩臺位於以砂岩為主,夾雜少量泥岩的侏羅系上統蓬萊鎮組上段和白堊系蒼溪組地層上,屬軟巖地基,耐風化能力較弱,飽和抗壓極限為5—30MPa.

8、主要工程地質問題

(1)山體可能出現滑坡,邊坡變形及破壞問題。 (2)軟土層的存在可能導致地基不穩定或破壞問題。 9、採取措施

(1)減小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影響,可根據地下水型別,水量大小滲流條件,動水和靜水壓力等情況,適當降低1—2級。

(2)設定擋土牆、抗滑樁等防護。 三、山泉鄉隧道隧道工程地質說明

1、概況——此隧道位於龍泉山大背斜核部,起點裡程CK 5+500,終點裡程CK 6+500,隧道全長1000m,埋深200m左右。

2、地形地貌——該隧道所經地區海拔較高,多在750m以上,地勢險要。該區具有龍泉山最高峰,並被隧道穿越,周圍分佈有較多的山脊、陡壁和谷底。該區具有地下水分佈,可沿岩土體較弱面滲出。

3、地層巖性——該隧道先後穿越了侏羅系上統遂寧組和蓬萊鎮組下段。遂寧組岩層多以磚紅色泥岩為主,並夾雜少量砂岩,遂寧組上有蓬萊覆蓋層,多以巨厚層塊狀巖體為主。

4、地質構造——隧道位於龍泉山大背斜核部,岩層近似水平,節理不規則發育,表面露出的節理以風化型為主,部分有泥質填充物,巖體被分割為破碎結構,線路西側約500m未見斷層。

5、水文地質—無地表水,由於節理髮育,地下水滲入層中,公路西側有滲流現象,但流量較小。

6、圍巖分級——由於處於背斜核部,岩層多構造作用影響不大。地表風化嚴重,節理髮育,出露巖體為破碎軟巖,土巖為較溼潤軟土,工程性質為II級,在土體下風化較軟為軟巖,硬巖的頁層巖,工程性質II級。

7、洞身地質災害

(1)岩層較軟,施工過程易出現塌方; (2)存在地下水,可能發生滲流水現象。

8、洞口地質條件描述——洞口巖體節理髮育、穩定性差,本身岩石為軟巖,施工時可能發生塌方,積水窪地可能發生滑坡。

9、採取措施(1)修築攔擋建築物;(2)加固邊坡和路塹邊坡;(3)做好工程中排水;(4)消除危巖或進行加固。

地質學實習報告 篇10

前言

一概況:工程地質勘察是各類工民建築和交通工程設計和施工的重要基礎工作。各類工業與民用建築工程、交通工程建設中的地基、邊坡和洞室圍限介質等問題都與岩土體的地質條件有密切的關係。為了鞏固在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增強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使學生在課程理論知識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對基本地質現象的野外實地考察和現場實踐,獲得工程地質學方面知識的感性認識,進一步瞭解地質形態和現象的形成與其對工程施工的影響, 20xx年4月20日,我們福州大學土木工程專業與交通專業在福州各地進行了前後一週的工程地質實習,為畢業以後的設計、施工中應用有關地質資料打下一定的基礎。本次實習由鄧老師、李老師以及姚老師三位老師帶領,土木工程專業六個班,交通專業2個班總共兩百多人蔘加。

二:實習性質

(1)與『(大)土木工程地質』課相配合的課程實踐教學實習。

(2)為學習土木工程和交通建築工程專業服務的認識教學實習。 三:實習要求

(1) 對於土木工程和交通建築工程有密切關係的地質作用,地質現象及地質

環境條件有較深的印象。

(2) 對於與土木工程和交通建築工程的設計、施工有密切關係的工程地質工

作的內容、過程與步驟有較清晰的感性認識。

四:實習目的

(1)學會地質羅盤的使用方法;學會用地質羅盤測量岩層的產狀

(2)瞭解岩石種類及物理性質。學會對工程地質的基本判別方法,理解基本的地址概念,瞭解基本知識,學會基本技能。通過簡短的野外地址實習,鞏固學過的《工程地質》內容,加深對課程有關內容的理解;

(3)通過本課程的教學實習激發和提高學習土木工程和交通工程專業的熱情和興趣。建立地質環境和工程地質條件與各類土木工程建設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協調關係的思想意識。掌握實地操作技能和編寫實習報告的能力,總結此次實習與我們所學專業的聯絡。

(4)同時充分認識到地質實踐對地質科學的重要性。培養學生吃苦耐勞、艱苦努力、遵守紀律、團結協作等優良品質和增強集體觀念,此外,通過實習培養對大自然的熱愛,陶冶情操。

實習內容

第一章:動員及觀看影像資料—不良地質現象,地質實況。

第二章:岩層產狀測量,是地質調查中的一項重要工作,在野外是使用地質羅盤直接在岩層的層面上測量的。

測量走向時,使羅盤的長邊緊貼層面,將羅盤放平,水準泡擊中,讀指北針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岩層的走向。

測量傾向時,將羅盤的短邊緊貼層面,水準泡居中,讀指北針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岩層的傾向。因為岩層的傾向只有一個,所以在測量岩層的傾向時,要注意將羅盤的北端朝向岩層的傾斜方向。

測量傾角時,需將羅盤橫著豎起來,使長邊與岩層的走向垂直,緊貼層面,等傾斜器上的水準泡居中後,讀懸垂所示的角度,就是岩層的傾角。

第三章:道路邊坡與岩石的風化

邊坡有許多種型別,我們著重考察了土質邊坡以及巖質邊坡,下面是我們實習的幾個地點的一些實地情況:

1福廈路某路旁

挖開的坡積物,屬於土質邊坡。因處範圍及高度都較小,故加固時只用了簡單加固方式——噴一層水泥砂漿,內部加一些排水管道。

此外,在一岩漿岩邊坡,我們還觀察了酸性噴出巖中的流紋岩,其空間排列定向有序,似有流動紋理,流體四處流動形成的流紋構造,屬於整體塊狀型別。其結構面由不同走向,不同傾向的各種結構面構成。我們選擇了一塊有代表性的結構面產狀用羅盤進行了測量考察:坡的走向:北偏東28°,傾向北偏西62°,傾角95°).此處的巖質邊坡較穩定,但也存在一些失穩現象,例如其結構面傾角比坡角小,存在潛在滑移。

2巨集路東張水庫某公路某

我們考察了巖質邊坡的碎裂結構,自穩定性差。路塹式邊坡的結構等。 3東張水庫

壩區由粗粒花崗岩構成,岩石呈緻密塊狀構造。壩基的花崗岩是無風化的硬質巖。岩漿岩又叫火成岩,佔地殼總質量的95%,在三大類岩石中,岩漿岩佔有比較重要的位置。選擇了一塊巖體我們測量了它的三個產狀:走向N偏E28°,傾向N偏W62°,傾角64°。

4農大明洞附近

當邊坡的傾向與坡向相同,且傾角較小時通常採用明洞(橫樑、縱梁、錨杆)加固。

我們觀察了一個較為特殊的邊坡,其岩石風化分帶不明顯,穩定性較低。其主要的防護是上部按照土力學原理加固,下部按照岩石力學加固。

5.江田某加油站附近公路

這裡我們主要學習的是沉積岩和褶皺構造。從實地觀察發現沉積岩具有層理,層面構造,其顆粒及厚度也個不相同。另外我們還觀察了此處的褶皺構造,通過測量道路兩邊的岩石產狀,發現此處屬於傾斜背斜構造。

6.下沙海岸帶某海岬

在長樂的海灘,遍佈花崗岩,其中觀察了酸性侵入岩中的花崗岩以及基性脈狀的輝綠岩。此處岩石是整體塊狀型的,可見斷裂面和節理面。其中深綠色基性岩漿岩由暗色礦物構成,形成灰綠色岩脈,是較為特殊的巖體。在海灘邊,我選了一塊花崗岩對產狀進行測量:走向N偏E3°,傾向N偏E93°,傾角27° 7鼓山

公路旁的花崗岩受物理、生物、化學風化作用於一身。巖體自表面向下呈全風化、強風化、中風化、未風化狀。

這裡有鼓山特有的花崗岩晶洞花崗岩,其上遍佈的麻點就是晶洞。作為酸性侵入岩的一種,鼓山的花崗岩有獨特的構造特徵即晶洞構造。形成的環境條件和成分較為特殊,有別於其他地區的花崗岩。

半山頂某停車場採石開挖剖面,花崗岩遭受強烈的風化作用,表現出顯著的不均勻性,不連續性和各向異性。

鼓山西側半山坡的完整連續的花崗岩體,由於遭受強烈的風化作用的破壞。已呈現支離破碎的殘丘、石鼓與孤石。

第四章:侵蝕,堆積作用

1洪塘大橋,閩江南港

閩江的流域面積佔福建土地的一半,流水量大於黃河,年徑流量可達600多億立方米。閩江的水質好,是福建的重要水源,對於福州內河的治理有重要的作用!另外,閩江含有大量質量優質的中粗沙,為福建建設提供了優質的材料。閩江的縱向坡度大、河流急能量大用於大力發電。

河流在正常情況下,一般上游以侵蝕為主,下游以堆積為主。下游堆積作用會引起河面開闊、沙灘很發育。但在同一河流段也可能會出現侵蝕、搬運和堆積同時進行的情況,流水將凹岸侵蝕下來的物質同時搬運到凸岸堆積,這就是三種作用在同一段河流中同時進行的情形。

閩江下游的南港侵蝕作用強,其形成原因主要有兩個(1)自然:河谷寬,河漫灘發育,且給水量少,但區域性的侵蝕作用強。(2)人為:大量採砂,加強了侵蝕作用。

這些不良的地質條件使大橋存在安全隱患,主要表現為樑的開裂,及深部滑移。在橋墩底部加樁加固,但此舉治標不治本,滑移仍然在進行,只是速度有所減慢。 2洪山新橋南端

流水下游侵蝕作用強堆積弱,這裡分流量不均勻,由於沖刷作用河面開闊。南北兩港河谷寬度相差大,形成原因主要有(1)自然:北港侵蝕作用強,河床比南港低,而且來水量相差較大。(2)人為:水口電站建成使下游水流含沙量減少,加劇了侵蝕作用。

下游兩岸崩塌,最嚴重的橋墩高差18米。而舊橋墩的存在,是為了保持其原有的平衡。

3下沙海岸

海岸帶海水的地質作用:海水的侵蝕侵蝕和堆積作用在海岸的不同地帶,由於巖體不同、地貌條件不同而呈現不同的表現。

實習心得總結

忙碌的生活時間總是過得很快,經過五天的實地考察,雖然很累,但是現在想起來,我們學到了很多的東西,除了自己對課本上內容更加清晰外,對三大類岩石有了一個感性的認識,讓我知道了書本上的東西都是死的,如果你不和實際聯絡起來的話它只能變成無用的東西,所以我覺得我們應該儘量多的去實踐,如果實習的時間能再長一點的話我們就能進行更深入的考察,對各種地址面貌有個更深的理解。這次實習也讓我認識到團體協作的力量,。同時,懂得和組成員合作的重要性。這些都將對我們日後的學習乃至工作起到積極的作用。實習的過程也培養了我們吃苦耐勞的精神,使我更清楚地認識到自身存在的種種不足,激發了我在將來學習的熱情!

地質學實習報告 篇11

20xx年9月11號至10月7號,我們11級生態學的同學進行了一次探究性的專業野外綜合實習,此次實習一改原來走馬觀花式的實習方式,把個部門地理實習的性質由一般認識性實習,變為在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綜合性、探究性實習。 在實習中師生克服多變的天氣條件,認真開展各項實習工作。通過這次實習,使我們掌握了自然地理野外調查的一般方法,獲得了理論聯絡實際的機會,深化了認識,提升了綜合能力。此次實習達到了預期目的,獲得了圓滿成功,學生反映良好。

這次實習強調學生主動探究學習, 在教師介紹實習線路(點)區域背景、野外觀察方法的情況下,學生分組調查,收集資料,然後展開討論,最後進行成果總結交流。

結合實習區實際在實習之前老師就預設了各種專題性課題,學生可進行選擇,並要求作為最終成果提交。這樣既增加了實習的目的性,也調動了學生實習的主動性。同時,也突出了實習的研究性。我覺得很值得推廣。

在實習過程中老師及時對實習內容總結以及專業知識進行講解,幫助學生鞏固、消化實習內容的工作,充分實現師生間的良性互動,實習效果得到很大的提高。

實習期間非常辛苦,因此,保障大家的後勤生活,讓大家在實習過程中無後顧之憂尤為重要。為了保證實習的順利進行,老師和班委們,無論是飲食方面還是住宿方面,都儘量在經費範圍內做到最好,為整個實習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這方面我覺得做得很好。

通過這次實習我們也發現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即實習時間短,要跑的點又多,每天除了吃飯睡覺時間,都在車上度過,長途的跋涉讓我們都很累,在這種條件下學生心裡也會發生一些不良反應,給實習期間學生管理工作增加了難度。因此,希望學院考慮實習時間和在外作息時間的安排的變更。

在領導的關懷和重視下,經過師生的共同努力,此次實習取得了圓滿的效果:實習期間無一意外事件發生,師生都平安的完成了實習任務;對於即將畢業我我們來說,這次實習無疑又給我們的大學生活留下了一段難忘的經歷和回憶。

地質學實習報告 篇12

一、實習概況:

本次實習為期一週,實習的主要目的是激發和提高學生土木工程和交通工程專業的熱情和興趣。實習包括課堂講解和實地考察兩部分。在課堂中,導師簡單講解實習內容及各種地質相關內容,在現場根據具體情況老師深入分析,精心講解,不僅使我們掌握了野外實習的基本要領,還使我們對課程理論知識有了感性認識並加以鞏固和深化。

本次實習的內容是:實習動員會,福清巨集路、東張路線,閩江—洪塘—洪山路線,長樂江田—北山—下沙路線,鼓山路線

二、實習內容:

1.羅盤的認識——祖宗的驕傲

羅盤是利用一個磁性物體(即磁針)具有指明磁子午線的一定方向的特性製造而成,是我國四大發明指南針的另一種應用,因此這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我們應引以為自豪。瞭解和掌握羅盤的結構構造特徵、功能及使用方法是本次實習的一大內容。

羅盤分為上、下兩個刻度盤,上刻度盤從0到360度,下刻度盤從0到90度,羅盤有兩個水準器——短柱狀水準器和圓水準器,調節圓水準器,根據上刻度盤可以測量走向、傾向和方向;調節短柱狀水準器,根據下刻度盤可以測量傾角。 本次實習我們利用羅盤在多處測量了岩石的走向、傾向和傾角,在這些過程中,我對羅盤功能的認識和操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此外,我還熟練了產狀三要素的各種表達方法——方向法、象限法和圖示法。

2.岩石及邊坡工程地質問題

地質實習本質就是研究各種地質情況,其中一大塊內容便是岩石和及其構成邊坡的工程地質問題,因此,此次實習最大的內容就是觀察各種岩石和分析其構成的邊坡情況。實習中我們幾乎每天都跟岩石和邊坡打交道,姚老師也花了大半部分的精力講解這部分的知識。下面按時間順序介紹實習各地的岩石及其邊坡: 在青盛酒樓旁我們看到了由殘積土形成的土質邊坡,其下的坡積物顆粒大小懸殊,工程效能很複雜,需要壓實的能量相當的大。由於該坡的坡角和坡度均不大,這裡只採取了最簡易的邊坡防護方式——鋪一層水泥砂漿和插上一些排水管,但似乎還是讓人有些擔憂。

在福清324國道旁我們看到岩漿岩中的酸性噴出巖——流紋岩,我們知道由於岩漿噴出地表後,迅速結晶,以致其形成的岩石具有一定的流動性,並且排列有序,在此就可以用肉眼看到。該巖體結構是整體塊狀結構,強度較高,並且風化程度低,屬於微風化程度,故此邊坡穩定性相對較高,但由於該坡的結構面傾向和坡面傾向相同,且傾角小於坡面傾角,導致該坡存在潛在滑動問題。在這裡我們測量了一組岩石的傾向、走向和傾角:65°,155°,35°。

在地質災害危險點,我們看到了一個路塹式邊坡,該坡的結構體為散體狀、碎裂狀,風化程度高,屬於強風化,穩定性較差。因此,該邊坡防護採取就地取材,用片石做成坡角擋牆,坡面鋪上一層水泥砂漿,插上一些排水管,但是山體的另一面則沒有做任何防護,真為山下的居民擔憂。

在農大我們看到由岩石和土構成的坡,該坡的表層是沉積土。由於該坡的地質構造產生的結構面傾角小而且與邊坡平行,加上巖體屬於全風化、強風化程度,導致該坡具有較嚴重的失穩問題,因此其採取路塹式邊坡加固方式,用鉚釘、抗滑樁和擋牆做防護,這也是在高速公路上常見的防護方式。

在江田北山火葬場我們看到了在其公路的剖面上我們看到了具有一層一層堆積現象的層理層面構造的沉積岩,這也是本次實習唯一一處岩石類別為沉積岩的觀察點,該巖為碎屑岩中的細砂岩、混砂岩,有明顯的褶皺現象,較為完整,而且是傾斜背斜褶皺構造。這是我第一次見到背斜褶皺現象,由此我感到相當的榮幸。

在這,我和同組組員對背斜兩翼岩石的傾向、走向和傾角進行了測量,左翼: 73°,341°,34°,右翼:334°,240°,34°。

在下沙度假村我們看到一個具有很高觀賞價值的海岬,其獨特性給度假村增加了不少的觀賞性。該海岬主要由酸性侵入岩即花崗岩和基性侵入岩脈構成,花崗岩石為其主體,中間穿有多條暗黑色呈脈狀的基性侵入岩,即輝綠岩。 該海岬受到的侵蝕作用較強,其下方水的深度較深。在這,我們測了兩組岩石的傾向、走向和傾角:73°,341°,34°;334°,240°,34°

在鼓山公路旁我們看到路旁的花崗岩的風化作用包括物理風化作用、化學風化作用和生物風化作用,巖體的表面長著一顆樹,自上而下遭受著植物生長活動引發的物理風化和化學風化作用,這讓我想起了鄭板橋的一首《竹石》詩,不禁感嘆大自然的力量。

在鼓山的半山停車場採石開挖的剖面上我們可以看到其岩石的風化程度自上往下逐漸減弱,並且強風化層中夾有新鮮岩石,使得巖體表現出了顯著的不均勻性。鼓山受到的物理風化作用較強,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較多的孤石和石鼓,這也是鼓山的一大特點。

3.閩江水的地質作用

我們知道水的地質作用可分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地質作用,閩江水的地質作用屬於地表水地質作用的經常性流水的地質作用,其地質作用包括侵蝕作用、搬運作用和沉積作用,這導致閩江沉積有大量的沙石,是較好的建築材料,目前有較多的採沙場位於閩江上。

閩江南港河谷較為寬闊,水流緩慢,主要以堆積作用為主;閩江北港河谷較窄,水流較急,主要以剝蝕作用為主。

洪塘橋於xx年建成,首修於xx年,其位於閩江的南港處。在洪塘橋南端由於近幾年閩江上採沙場的建立,閩江的含沙量減少,導致的樁基礎露出嚴重,基礎受到的摩擦阻力減小,產生了側向位移;在洪塘橋北段,存在軟土構成的斜坡,極

不穩定,以致其出現了邊坡滑移和破壞。洪塘橋橋面面垂向位移最大達到6cm,垂直位移最大達到8cm。因此,洪塘橋進行了整修,南北兩端的橋臺都進行了加固,其橋墩以增樁為主的加固方式,此目的是為了提高被動滑動力。

洪山橋於1985年12月竣工,其位於侵蝕作用強、堆積作用弱的閩江北港處。閩江南北港的水流分流量不平均,北港的來水量大。閩江中游修建有水口電站,於xx年開始投入使用,這使得北港的來水量變大,河流的含沙量減少,夾砂能力增強,沖刷和侵蝕能力增強。洪山橋分有新舊橋,舊橋的橋面已被拆除,只剩下橋墩。常年以來北港流水已形成了流量平衡,拆除橋墩會使河流流量增大,侵蝕作用增強,故舊橋的橋墩還保留著。由於北港以侵蝕作用為主,故在其河床兩岸都進行了加固、加高防護。

4、大壩工程地質

觀看的錄影中我們瞭解到了大壩的工程地質條件和各種工程地質問題。修建一個好的大壩需要一個好的地質條件,因此大壩的選址成為關鍵。選壩址,必須瞭解該岩土的工程性質,分析地質結構、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質情況,當然還應包括瞭解其自然地質現象和天然的建築材料。

福清東張水庫歷史悠久,修建於上個世紀xx年代中後期,即19xx年,屬於大型水庫,庫容量為1.9億立方米,最大高度為38m,屬於重力式鋼筋混凝土壩,其要求地基的地質條件較高,荷載大且集中,其具有飲水、灌溉和發電等作用。 東張水庫的選址較為好,其位於龍江上,並且為峽谷地貌,上游為永泰、仙遊和莆田。大壩的地基為花崗岩,並且是整體塊狀緻密結構的基岩,其強度高,穩定性好。地基的風化程度較低,屬於微風化。大壩存在平行結構面,傾向大壩的上游,穩定性好,其高傾角,對大壩的安全有利。在壩底,我測了一組岩石的傾向、走向和傾角:5°,95°,88°。

三、實習感想

為期一週的地質實習很快的就結束了,通過這次實習,我不僅培養了對大自然的熱愛,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對地質科學的熱愛和興趣,而且還在實習的過程中加深了對地質知識的瞭解,尤其是工程地質學中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概念的理解,從之前的感性認識昇華為如今的理性認識,這種質的飛躍,應該歸功於實踐的作用。

這次實習令我們加深了對地質學的瞭解,更深刻認識到了學習地質的意義,鞏固了學習成果,體會到“學以致用”的道。知識從感性認訓昇華到了理性認識,從抽象變得具體起來,我學習到了很多書上沒有的東西,瞭解了工程地質對實際工程建設的重要性。在這裡深深的感謝老師在的認真指導。 在實習中學會了一定的觀察地質地貌的方法要領和細節。例如,出外實習要對考察物件做一定的瞭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內容,注意研究的方法,一些考察的細節,充分認識到地質地貌考察的必要性和艱苦性,激發了我們自己考察地理和各地典型地質地貌的興趣。同時,懂得和組成員合作的重要性。這些都將對我們日後的學習乃至工作起到積極的作用。此外,在此次實習中我在導師身上學了不少的東西。體會最深的就是做事要認真、不能懈怠,更不能放棄,爬鼓山時,在導師的激勵下,我堅持下來了,所以要銘記:做事要認真,即使不喜歡的,也要努力去做,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抱負,讓自己造福於人類!

地質學實習報告 篇13

1.澄江帽天山之探索發現

6月19日,我們踏上了本次野外實習的最後之旅,這一天我們來到了聞名世界的特異化石庫——澄江帽天山。在澄江動物化石博物館,我們有幸見到了寒武紀生物大爆發時期的各種生物化石,這些來之不易的化石不僅儲存完美,而且種類繁多。他們生動的體現了當時生物的形態特徵,使我們如實看到了地球海洋中最古老的動物原貌。澄江動物化石博物館的參觀,使我們深刻了解了動物起源的奧祕,認識了動物演化的漫長曆程,同時也深刻體會到人類佔據地球的來之不易。

2.圓通山動物園之行

參觀瞭解了古生物霸主恐龍之後,6月25日我們又來到了圓通山動物園,雖然之前也曾來過,但是這次總感覺和以前的不同,因為這一次我們是帶著專業的知識來學習參觀的。

動物園裡的動物很多,無論是天上飛的,還是地上跑的,或是水裡遊的,應有盡有。我們的觀察和普通的遊客不同,我不僅觀察動物的外形特徵,還要識別每種動物是哪個綱,哪個目,哪個科的動物,它與其他動物的區別等,並且詳細瞭解它們的各種特徵。通過對動物園動物的觀察,使同學們加深了對動物學理論知識的理解,同時也大大培養了同學們對動物學這門學科的興趣。圓通山動物園之行,讓我們體會到的不僅僅是知識水平的提高,我們更加深刻的體會是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性,在籠子裡面供人們觀賞的動物中,有很多的種類野生型已經滅絕了,由於人們對環境的破壞和濫獵殺,很多動物已經從地球上消失了,動物滅絕的速度也是越來越快,所以學會養成保護動物的意識,宣傳保護動物和提高生物多樣性等的知識,也是我們本次參觀動物園的最大收穫之一。

3.昆明動物博物館之參觀學習

時隔幾日,6月26號這天我們來到了昆明動物博物館來參觀,在各位動物學專家的詳細介紹下,我們又充實了不少。看到那一個個栩栩如生的,活靈活現的動物標本時,我們不由自主的驚歎動物學專家們那精湛高超的手藝,簡直就是巧奪天工。

動物博物館的參觀時間雖然不長,但是我們收穫良多,我們不僅瞭解了生物的起源與進化等知識,而且知道了保護動物的重要性及其意義,也知道保護動物的困難性,同時明白了保護動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的道理。

4.祿豐恐龍谷之初探

6月29日全班同學懷著激動的心情踏上了前往恐龍谷的路上,坐在車上大家紛紛議論和猜測恐龍真正的樣子到底是什麼樣的,一想到自己馬上就可以與幾千萬年前的地球霸主恐龍零距離接觸,心情就別提有多激動了。

大約兩個小時的車程,我們來到了神奇的恐龍谷,這裡有很多的與恐龍體型比例1:1的恐龍塑像,看見這一個個實體比例的塑像我不禁感嘆恐龍之大。當我們來到化石館,看到這一具具恐龍的化石時,首先給我的印象就是震撼二字。身邊的這些恐龍化石讓我不由得幻想起那個幾千萬年前恐龍稱霸的繁盛世界。在導遊的介紹下,我們瞭解了有關恐龍的許多知識。恐龍是生活在距今大約2億3500萬年至6500萬年前,能以後肢支撐身體直立行走的一類陸生動物,是群中生代的多樣化優勢脊椎動物,大多數屬於陸生爬行動物,但能直立行走,支配全球陸地生態系統超過1億6千萬年之久,它最早出現在約2億4千萬年前的三疊紀,滅亡於約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所發生的中生代末白堊紀生物大滅絕事件。關於恐龍的滅絕原因,普遍為大家認可的是隕石撞擊說。6500萬年前的一天,突然一顆直徑約為10公里的小行星撞上地球,強烈的撞擊導致海嘯和火山爆發,撞擊產生的鋪天蓋地的灰塵使地球數月乃至數年不見天日,地球氣溫隨之驟降,植物無法進行光合作用而不能生長,恐龍因缺乏食物等原因而永遠從地球上消失了。

本次野外實習總結:

此次野外實習使我們受益匪淺,不僅鞏固了我們的專業知識,也豐富了我們的課餘文化知識,是理論與實際的相結合,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同時也培養了我們學習和組織的能力和對動物學知識的興趣。

地質學實習報告 篇14

為了加強學生能力的培養,將室內學到的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鞏固地貌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同時系統學習實習時野外地貌考察基本方法,培養學生現場認知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資管專業20xx級全體138名學生分批在指導教師的帶領下進行了為期一週(6.1--6.5)的野外實習。

這次實習我們分別去了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武陵源、龍王洞、沙堤及老道灣這些地方。

張家界是生物資源的寶庫,區內有木本植物106科320屬850種,脊椎動物146種。其中有國家級保護植物56種,國家級保護動物40種。珍奇樹種有銀杏、珙桐、紅豆杉、櫻花等;名貴藥材有靈芝、天麻、何首烏、杜仲等;珍稀動物有娃娃魚(金鞭溪)、獨角獸、蘇門羚、華南虎、雲豹、獼猴、靈貓等。

我們的第一站——國家森林公園,一進去指導教師便給我們展開了生物地理的實習:認識植物的分類及代表植物,植物群落演替系列,森林生態群落及生態系統。老師給我們沿路邊參觀邊詳細講解了楓楊、馬褂木、柳杉、鋪地柏、萬年青、千年矮、水杉、香柏、法國冬青、杜鵑、雙面紅、金鞭大葉蔗良、紫薇、小葉女貞、金彈子、白玉蘭、鴿子花、廣葉玉蘭、女貞、臘梅、榔榆、檫木、金錢松、中華石楠、楓香、琵琶葉後棟、硬毛山香園、利川潤楠、海通、宜昌潤楠、燈和樹、野茉莉、香樟等植物物種的生長特性、形狀和藥理等。此時手持gps接收機記錄的資料:時間10:11:17、經度:110.2552度、緯度:29.1909度、高程:587.9米、方位:340.0度、衛星:7顆。

張家界市境內山巒重疊,地表起伏很大,最高點海拔2098.7米,最低點海拔75米。繼續往森林公園走,參觀了金鞭溪、袁家界、天子山、十里畫廊、迷魂臺等地方。同時完成了地貌學實習,瞭解了流水地貌和岩溶地貌。一路上指導老師給我們講解到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原始海洋,它乾涸後地表部分岩石在重力作用下逐步形成沉積岩,經年累月,才有了今天的旅遊勝地。它的境內山巒重疊,奇峰三千,秀水八百,山大多是拔地而起山,山上峰峻石奇,或玲瓏秀麗,或崢嶸可怖,或平展如臺,或勁瘦似劍。在接下來的老道灣之行中我們又見識了峽谷,進一步瞭解了流水侵蝕地貌。所謂流水侵蝕地貌,就是是由於地殼上升,溪流向下切割作用加大,來不及將河流拓寬,而使河谷形成隘谷、峽谷。河的谷底極竄成線形,兩壁陡峻,灘多水急。也參觀了十八潭。在龍王洞中,我們又看到了地下喀斯特溶洞,它是張家界地下喀斯特地形的代表。它們集溶洞、溶洞河、暗河、落水洞、漏斗為一體。其洞內喀斯特堆積物,石鐘乳、石筍、石柱更是千姿百態,變化萬千,可以說,想什麼,像什麼,像有名的金華寶塔、玉米棒子、千葉琴、鎮海寶柱、煙雨亭、聖僧沐浴、斷柱群等,極大地拓展了遊人想象的空間,往往使人很難找到恰當的詞彙和語言來讚美她。

在張家界市區境內,由於受地理、地層、構造、氣候等諸多條件的影響,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地貌奇觀。張家界市位於湖南省西北部,地處雲貴高原隆起與洞庭湖沉降區結合部,介於東經109度40分至111度20分、北緯28度52分至29度48分之間,東接石門、桃源縣,南鄰沅陵縣,北抵湖北省的鶴峰、宣恩縣。市界東西最長167公里,南北最寬96公里。全市總面積9653平方公里,佔全省面積的4.5%。張家界市的地層複雜多樣,造化了當地的特色景觀。

在這次國家森林公園實習中,我還想著重描述下我所看到的天子山和袁家界。

山位於武陵源境內北部,它東自深圳閣起,西至將軍巖止,綿延近40公里。南邊張家界,東南與索溪峪相接,屬開展陵源三大景區之一。天子山面積67平方公里,最高點昆峰海拔1262米,最低佔領泗南峪海拔534米,天子山地處開展陵源腹地,地勢高,四面都可觀景,具有授視線長,畫面寬闊,景層豐富等特點有人評價:"誰人識源",她峰多、峰高、峰剞,真是峰外有峰,峰中有峰。天子山素有"雲霧、月霞百、日、冬雪四大剞觀。

袁家界位於杉刀溝北麓,地處張家界世界自然遺產的核心,海拔1000餘米,四周陡壁懸崖,矗立在武陵山區之中,恰似乎地突起高臺。是以石英岩為主構成的一座巨大而較平緩的山嶽。

在“千里相會”時手持gps接收機記錄資料如下:時間14:56:45、經度:110.264度、緯度:29.2032度、高程:585.1米、方位:192.4度、衛星:3顆、時速3.3km/h。

為了完成土壤地理學實習內容,指導教師帶我們一行人來到了沙堤。在這裡我們記錄到:

1.崩塌。陡坡上的巖體與土體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快速下移稱為崩塌。山坡坡度陡和相對高度大,甚或具有外傾結構面,或處於斷層破碎帶,侵入岩體接觸帶,風化作用強,降水或地下水引起坡體變化,地表水沖刷披麓等導致巖體、上體失穩和鬆散堆積物坡度超過休止角,是發生崩塌的必要條件。

2.滑坡。由岩石、土體或碎屑堆積物構成的山坡體在重力作用下沿軟弱面發生整體滑落的過程稱為滑坡。滑坡只有在重力引起的下滑力超過軟弱面的抗滑力時才能發生。它必須具備一定的內在因素和誘發因素。地坡20度到40度是發生滑坡最多的坡度。

3.土壤的組成及分層。土壤組成四要素:土壤有機物、土壤礦物質、土壤水分、土壤空氣。自然土壤剖面發生層的劃分和命名:有機層(o)、腐殖質層(a)、淋漓層(e)、澱積層(b)、母質層(c)、母岩層(r)。耕作土壤耕作層的劃分和命名:耕作層、犁底層、心土層、底土層。

4.氣候的定義:氣候是指某一地區多年間的一般狀態及其變化特徵,30年為整編氣候資料時段的最短年限。

另外老師還講解了物種多樣性、生物多樣性、水土流失、分水嶺等概念,及實地參考了一些分水嶺和發生水土流失的地方,也實地挖一定深度的土壤研究其分層。

為期一週時間實習,讓我學到了很多書本上所沒有的東西,同時又鞏固了書本上的一些知識點。同時也觀爽了祖國的大好河山、秀麗風景,這真是一次難得的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