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實習 > 實習報告

實習報告怎麼寫十篇

欄目: 實習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2.62W

實習報告怎麼寫 篇1

一、行業概述

實習報告怎麼寫十篇

在學校班級老師的精心安排下,我們先後來到了大唐電廠與二電廠,北嶽職業技術學院實習。其實,就像電廠的師傅們所講,這短短的參觀也就僅僅是參觀而已,談不上實習,但是就當作參觀,也未必不可,而且對我們也會有很大的幫助。從小到大一直是與課本打交道,這次能直接學習課本 以外的知識,當然是不能錯過,而且要好好的把握。

雖然只經過短短的參觀認識,但是經過各電廠的介紹得知,在新中國成立之後的半個世紀中,中國的電力工業取得了迅速的發展,平均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在增長,到20__年12月底,全國裝機容量以突破5億千瓦,無論在裝機容量還是在發電量上都躍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美國。特別是進入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的電力平均每年新增裝機容量超過17GW,使長期嚴重缺電的局面得到了基本緩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對電力的需求得到了基本滿足。 但是,我們目前還存在一些問題,首先是全國發電裝置平均年利用小時逐年下降。其次是我國的人均用電水平底,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大約是加拿大的1/20,美國的1/4,法國的1/8,全國至今還有上千萬人沒有用上電,而且近幾年中國電力供需十分緊張,不少地區拉閘限電,可見,電力的發展還遠遠不夠。

第一次來到的就是大唐熱電廠,在來電廠之前,廠內師傅向我們簡單介紹了一下電廠的基本歷史和入廠安全教育。很不巧,我們這個組被分到後夜班,凌晨,我們就以三人一組在各自師傅的帶領之下去參觀了電廠的各個部分。我和另外兩位同學在輸煤系統實習觀摩。廠內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嘈雜,再就是高大的建築物,師傅們強調最多的就是安全。對於師傅的介紹,講解一米外幾乎就聽不到說什麼,很不幸,在廠房內,我沒有能靠近,當然也就不知所云,不過還好,經過了嘈雜的廠房後,我們來到了輸煤集控室,這裡可以說是電廠裡面環境最好的工作場地,沒有房外的灰飛煙饒,沒有機器的轟轟隆隆,而且沒有外面的酷熱。在集控室,最引人注意的就是正門對面的一排三臺機器,上面佈滿了紅線,紅點,還有一些綠色的(我是基本上看不懂的,只能從表面上看看其線路圖),據介紹就是控制電廠輸煤系統的機器裝備等等的流程圖。現在基本上都是自動化了,室中心的幾臺計算機就是對他進行控制的,而工作人員的人數只需要幾個了,只要控制計算機就可以確保機器的正常安全執行,比起原來的舊電廠,現在的自動化程度大大提高,

所以電廠的技術人員越來越少了,當然對他們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直接帶來的就是效益的越來越好了。

這一點在大同二電廠也可以鮮明的看得出來,我們在師傅的導引之下,穿過了電廠的廠房,其中除了只看到機器裝置之外就沒有什麼其他的,很難看到一個,偶爾看到的是幾臺可控機器,據師傅介紹,只需要在上面設定好程式就可以不管了,機器的控制全部在集控室可以觀測,所以只要電廠執行出了問題,就可以馬上得知,一個電話過去,維修的就馬上過去,使之儘快得到解決。

談到自動化,我們在二電廠也可以深深的感受到。在汽包製造分廠,汽包的一些輔助製造,比如汽包上面的鑽孔,焊接等全部是自動進行,只要技術根據製造要求事先設計好程式,然後開動機器即可;在管子分廠,無數支管子的生產,如果僅僅是人為的打磨,那是不可能做到完全一樣的,所以當然也利用機器的自動作業,只需要注意機器就可以了。對於鍋爐,他有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水冷壁。水冷壁就是由許許多多的管子並排組成,管子之間都是焊接著,這些焊接也是有機器的自動完成,每次並排幾隻管子,調整好之間的位置,然後就是自動工作了。

現在火電廠的自動化程度都很高,人員數量必然就會減少,使得對工作的質量就會提高。據瞭解,火電廠的職工一般是五班三倒或者是四班二倒或者還有其他的,反正就是採用的輪流制度吧,每次只要是上班就是連續8個小時,在集控室工作的就必須嚴密注視著計算機,確保異常情況的出現能夠被立即發覺;對於維修方面的,工作時間有些不同,有一種開玩笑的說法,說維修工個個都患有“電話恐懼症”,只要電話一響,多半認為就是要工作了——電廠某些裝置需要維修了,不管是寒冬還是酷暑,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夜,都必趕赴現場。當時我們聽起來都很驚訝,心底裡自然就想以後自己不要從事這種工作了,但是,中國有一句諺語——“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如果以後真的是從事這種工作,當然是不會抱怨,更不會推卻的了。但是話說回來,現在的科技如此發達,機器裝置哪有那麼容易壞掉呢,所以維修情況也不像想象中的那麼艱難。總之,在電廠工作的時間概念與一般的有些不同,典型的就是不會按照正常的星期計算,也不會有正常的“黃金週”,人家最閒的時候就是電廠最忙的時候,儘管如此,但是我認為這也沒什麼的,還不是都在地球上工作。

這次認識實習涉及到電廠的方方面面,當然也不會錯過職工薪資方面的問題。對於薪資方面,我沒有顧面子,問了一些,但是幾位都沒有正面回答,但從他們的表情看來(我觀察了一下),應該還不錯,這也是事實吧,當代的中國正在崛起,經濟正在以爆炸式的方式增長,電力就是其中的最根本的基礎保障,作為電力的源泉,電廠肯定是扮演著大佬的角色。總之,火電廠給人的總體印象是工作環境不怎麼樣,工作時間不合大流,工作地點不靠近城市,工作待遇還算不差,對國家的貢獻無人能替,還有著巨大的發展!

二、火力發電廠的生產過程

在整個實習階段,我感覺在北嶽技術學院的收穫是最大的也是最實際的,從二電廠的請的班級老師很有實力,詼諧幽默,講的也不錯。呵呵,

題外話。遺憾的是隻有一週的`時間。雖然有些東西還是有點不太明白,但從基本上已經明白了火力發電廠的生產過程。

實際上,火力發電廠的生產過程是四個能量形態的轉換過程,首先化石燃料(煤)的化學能經過燃燒轉變為熱能,這個過程在蒸汽鍋爐或燃汽機的燃燒室內完成;再是熱能轉變為機械能,這個過程在蒸汽機或燃汽輪機完成;最後通過發電機將機械能轉變成電能。

火力發電廠的原料就是原煤。原煤一般用火車運送到發電廠的儲煤場,再用輸煤皮帶輸送到煤鬥或筒倉。原煤從煤鬥落下由給煤機送入磨煤機磨成煤粉,並同時送入熱空氣來乾燥和輸送煤粉。形成的煤粉空氣混合物經分離器分離後,合格的煤粉經過排粉機送入輸粉管,通過燃燒器噴入鍋爐的爐膛中燃燒。 燃料燃燒所需要的熱空氣由送風機送入鍋爐的空氣預熱器中加熱,預熱後的熱空氣,經過風道一部分送入磨煤機作乾燥以及送粉之外,另一部分直接引至燃燒器進入爐膛。 燃燒生成的高溫煙氣,在引風機的作用下先沿著鍋爐的倒“U”形煙道依次流過爐膛,水冷壁管,過熱器,省煤器,空氣預熱器,同時逐步將煙氣的熱能傳給工質以及空氣,自身變成低溫煙氣,經除塵器淨化後的煙氣由引風機抽出,經煙囪排入大氣。如電廠燃用高硫煤,則煙氣經脫硫裝置的淨化後在排入大氣。 煤燃燒後生成的灰渣,其中大的灰子會因自重從氣流中分離出來,沉降到爐膛底部的冷灰鬥中形成固態渣,最後由排渣裝置排入灰渣溝,再由灰渣泵送到灰渣場。大量的細小的灰粒(飛灰)則隨煙氣帶走,經除塵器分離後也送到灰渣溝。

鍋爐給水先進入省煤器預熱到接近飽和溫度,後經蒸發器受熱面加熱為飽和蒸汽,再經過熱器被加熱為過熱蒸汽,此蒸汽又稱為主蒸汽。 經過以上流程,就完了燃料的輸送和燃燒、蒸汽的生成燃物(灰、渣、煙氣)的處理及排出。 由鍋爐過熱氣出來的主蒸汽經過主蒸汽管道進入汽輪機膨脹作功,衝轉汽輪機,從而帶動發電機發電。從汽輪機排出的乏汽排入凝汽器,在此被凝結冷卻成水,此凝結水稱為主凝結水。主凝結水通過凝結水泵送入低壓加熱器,有汽輪機抽出部分蒸汽後再進入除氧器,在其中通過繼續加熱除去溶於水中的各種氣體(主要是氧氣)。經化學車間處理後的補給水(軟水)與主凝結水匯於除氧器的水箱,成為鍋爐的給水,再經過給水泵升壓後送往高壓加熱器,偶汽輪機高壓部分抽出一定的蒸汽加熱,然後送入鍋爐,從而使工質完成一個熱力迴圈。

迴圈水泵將冷卻水(又稱迴圈水)送往凝結器,吸收乏氣熱量後返回江河,這就形成開式迴圈冷卻水系統。在缺水的地區或離河道較遠的電廠。則需要高效能冷卻水塔或噴水池等迴圈水冷裝置,從而實現閉式迴圈冷卻水系統。 經過以上流程,就完成了蒸汽的熱能轉換為機械能,電能,以及鍋爐給水供應的過程。因此火力發電廠是由爐,機,電三大部分和各自相應的輔助裝置及系統組成的複雜的能源轉換的動力廠。

三、火電廠的主要裝置

火電廠主要由三大裝置組成:鍋爐,汽輪機和電機。這次的認識實習主要認識的是鍋爐與汽輪機。

(1)汽輪機

實習中在電廠看到汽輪機,就是個龐然大物,在那臥著,裡面是什麼樣子也沒看過。只是在上課的時候班級老師講過。首先班級老師講到的是葉片,只有三十釐米左右長,寬度也只有十多釐米,當時感覺很小,很不可思議,這麼大的電廠怎麼會是如此小的葉片,與我想象中的比起來小得多(我想象中的至少有一米多長),中間纏著鋼鐵的東西,中間的鋼鐵還有六個對稱的槽,很自然,這就是轉子了,聽另外一個解釋,六個槽就是為了繞線圈用的,共三組,在定子中間飛速旋轉,作為導線切割磁感線而發電,這個原理很簡單,從國中學到高中再學到了大學,現在總算學到了實際。下一個就是定子了,定子很大,直徑差不多三米,外面很光滑,裡面是密密麻麻的小小的片狀東西,聽說就是磁鐵,外面還有些玻璃窗,就是供觀察或維修的吧。

(2)鍋爐

在大唐電廠實習中,我們認識並且初步瞭解了流化床鍋爐,火電廠中鍋爐完成就是通過燃燒,把燃料的化學能轉換成熱能的能量轉換過程,鍋爐機組的產品就是高溫高壓的蒸汽。在鍋爐機組中的能量轉換包括三個過程:燃料的燃燒過程、傳熱過程和水的汽化過程。燃料和空氣中的氧,在鍋爐燃燒室中混合,氧化燃燒,生成高溫煙氣,這個過程就燃燒過程。高溫煙氣通過鍋爐的各個受熱面傳熱,將熱能傳給鍋爐的工質——水。水吸熱後汽化變成飽和蒸汽,飽和蒸汽進一步吸熱變成高溫的過熱蒸汽,這就是傳熱與水的汽化過程。

關於鍋爐中使用的水,據班級老師介紹,電廠中使用的一般是除鹽水,實習中認識到,鍋爐的給水先進入後自下而上流動,經加熱後進入汽包然後就降到水冷壁的下聯箱,在進入水冷壁。在水冷壁中部分水變成蒸汽形成汽水混合物。汽水混合物在汽包內分離,其中水繼續留在汽包內進行下一輪迴圈。

鍋爐使用的均為煤。是熱電廠的原料。在大唐電廠,師傅帶我們參觀了煤溝,我沒法形容,遠遠看過去,根本不能猜出來那就是煤,因為看起來它就是一座墨色的山。電廠對煤也有很高的要求。目前電廠一般採用的是煤粉爐,其原因是煤粉流動性好,可充分燃燒,使用之前,利用熱空氣噴入爐膛與空氣充分混合,在爐內作懸浮燃燒。高新電廠的師兄介紹說煤粉的細度不到頭髮絲大,主要是為了提高燃燒效率。如今的環境問題突出,嚴重阻礙了人類的發展,所以在熱電廠中,廢氣物都要經歷嚴格的脫硫後才能排放。

實習期間在電廠中聽到最多的關於鍋爐方面的當屬汽包。幾經詢問和看教科書,才明白汽包的大致情況。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將其中的汽水混合物分離,蒸汽從汽包頂部引出,經加熱到額定溫度後送到汽輪機中做功,而水則繼續留在裡面進行下一次迴圈。這就是自然迴圈鍋爐。

在參觀電廠的時候,說實話,並沒有認識到什麼是鍋爐,在大唐電廠,只見過待裝5號鍋爐的水冷壁,簡單的說,就是一根根的空心管子吧,又沒有成品(都是鍋爐的各個部分,沒有組合),所以還是沒有弄清楚,直到在工大的模擬實驗室裡,在二電廠班級老師的解說下才明白那方形的就是,據說有六十多米高,周圍有許多水管,也就是水冷壁。鍋爐一般是吊著的,這點很多人不明白,如此巨大的東西為何要吊著?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為了應付鍋爐的熱脹冷縮。

總 結

這次實習認識到了許許多多的實踐知識,第一次直接面對電廠極其相關行業的製造廠,瞭解了火電廠的大致情況。在當今的這個經濟迅猛發展中的中國,電力有著起不可動搖的地位。而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給各個方面都帶來了巨大的變化與發展,當然也包括熱力發電廠。僅就同煤大唐電廠與大同二電廠及正在建設的同煤塔山電廠的裝機容量相比而言,相差巨大,發展大容量的機組正成為一種趨勢,這樣才能更好的利用資源,並且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用電需要。

實習報告怎麼寫 篇2

第1周

作為商務英語專業的大學生,我很榮幸能夠進入英語專業相關的崗位實習。相信每個人都有。第一天上班的經歷,也會對第一天上班有著深刻的感受及體會。尤其是從未有過工作經歷的職場大學們。頭幾天實習,心情自然是激動而又緊張的,激動是覺得自己終於有機會進入職場工作,緊張是因為要面對一個完全陌生的職場環境。剛開始,崗位實習不用做太多的工作,基本都是在熟悉新工作的環境,單位內部文化,以及工作中日常所需要知道的一些事物等。對於這個職位的一切還很陌生,但是學會快速適應陌生的環境,是一種鍛鍊自我的過程,是我第一件要學的技能。這次實習為以後步入職場打下基礎。第一週領導讓我和辦公室的其他職員相互認識了一下,並給我分配了一個師父,我以後在這裡的實習遇到的問題和困難都可以找他幫忙。一週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原以為實習的日子會比較枯燥的,不過老實說第一週的實習還是比較輕鬆愉快的,嘿嘿,俗話說萬事開頭難,我已經邁出了第一步了,在接下去的日子裡我會繼續努力的。生活並不簡單,我們要勇往直前!再苦再累,我也要堅持下去,只要堅持著,總會有微笑的一天。雖然第一週的實習沒什麼事情,比較輕鬆,但我並不放鬆,依然會本著積極樂觀的態度,努力進取,以的熱情融入實習生活中。雖然第一週的實習沒什麼事情,比較輕鬆,但我並不放鬆,依然會本著積極樂觀的態度,努力進取,以的熱情融入實習生活中。

第2周

過一週的實習,對自己崗位的運作流程也有了一些瞭解,雖然我是讀是英語專業,但和實習崗位實踐有些脫節,這週一直是在給我們培訓那些業務的理論知識,感覺又回到了學校上課的時候。雖然我對業務還沒有那麼熟悉,也會有很多的不懂,但是我慢慢學會了如何去處理一些事情。在工作地過程中明白了主動的重要性,在你可以選擇的時候,就要把主動權握在自己手中。有時候遇到工作過程中的棘手問題,心裡會特別的憋屈,但是過會也就好了,我想只要積極學習積極辦事,做好自己份內事,不懂就問,多做少說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只有自己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第二週實習快結束了,來這裡有一段時間了,雖然同事們都很好,工作也輕鬆,對工作的環境有一定的瞭解,但真正在這裡生活了,還是會覺得有些不適應。與當初想象中的職場狀態似乎有些差距,我相信我會適應職場生活。

第3周

不知不覺進入了實習的第三週,生活還在慢慢的適應,每天按部就班的工作。除了學習崗位相關的業務知識,我還加強大學英語專業相關知識與自己崗位相結合,努力讓英語專業相關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實習不想在學校,很多工作遇到的很多問題都只能自己鑽研,不過好在有很多資料可以查,大學裡學習的英語專業相關知識能夠幫上忙,也不枉大學的學習。不懂時就查查資料,也培養了自學能力,同時瞭解許多相關的知識,一舉多得。經過2個多星期的正式實習工作,我已經慢慢適應這樣的作息和工作方式了。以前在學校的時候,有時候偷懶或者身體不適,就會請假或者逃課,老師也會很理解很包容我們這群他眼裡的“沒長大的孩子”。但是現在開始上班,同事中沒有人再會把我們當成孩子,也不會像老師那樣寵溺和包容我們。不管是誰,遲到都是會受到領導的批評。所以每天早上都不敢偷懶,準時起床去上班,有時候為了不遲到,不吃早飯都是常態。為了給大家留下好的印象,我都要提早去辦公室,把辦公室清掃一下,再給大家打上熱水。雖然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但是也算是給這個辦公室做出的一些貢獻。第三週實習快結束了,我相信下個星期我能做得更好,每天進步一點點。

第4周

這周頭一天星期一,我終於接到實習以來的第一個真正的工作任務。雖然在這兒實習了快一個月了,但是工作的內容無非是協助同事,幫幫忙,打打雜。大部分的時間都是閒著的,我的師父今天終於分配給我第一個工作任務,我充分利用了大學裡面學習的英語專業相關知識,把第一個任務圓滿完成。師父說,通過他的觀察,說我態度積極,並且耐的住性子,已經初步通過了他的考驗,所以分配給我一個工作任務,對我進行進一步的考驗。這個看似簡單的工作任務就是耐心和細心,一個小小錯誤就會導致所有的錯誤。我想說,師父,我準備

好了,我會認真完美的完成這個任務的,一定不會讓您失望。接下來幾天,開始正式接手相關工作,因為是新人,所以在實際執行過程中有很多的缺陷與不足,還好有師傅的指導,我順利地完成了工作任務。幾天的實習加學習使我深刻感覺到,以前自己對課本的知識掌握的不夠透徹,也不能很好的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感覺有很多東西要學習,所以總是感覺時間不夠用。因此,我給自己制定了一些計劃和目標,首先了解現行的一些規範、看英語專業相相關書籍、學會熟練使用辦公軟體,掌握工作方面的細節問題,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修養。

第5周

轉眼之間,實習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月。經過幾天的忙碌,終於完成了實習以來的比較大工作任務,而且是比規定的時間提前了一天。為了確保這個工作任務完成的更加完美,我對任務的各個環節進行了不下十遍的檢查,確保不出現一個錯誤。星期三的早上,因為緊張又因為興奮,很早的就跑去上班,將做好之後的資料放在師父的桌子上,等待師父的檢查。在等待師父到來的這段時間裡,時間好像變得特別慢,每一分鐘都好像在跟我作對,就是過不去的感覺。後來師父終於來到了辦公室,我假裝鎮定的跟師父說,任務已經做好了,放在你桌子上了。師父只是微微的點了點頭,說,知道了。這多少有點讓我失望和擔心,師父完全沒有說什麼時候會去檢查,也沒有佈置給我下一個工作任務。之後我又再次陷入了無所事事的工作狀態。在空閒時間,結合英語專業,我努力學習與崗位相關的知識,為以後的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礎。要多想多思考多問、多問why;對知識要學精學透,不能廣而不精。最重要的是建立起自信,相信自己。給自己準確定位,並朝著這個方向不懈努力。記得一定要言出必行,說到做到!

第6周

這一週,我開始深入學習與自己崗位相關業務知識,得到同事的幫助下,我先從規範下手,就是熟悉下當前英語專業行業方面的規範,再就是記各種工作相關的必備知識。經過兩天的苦研,我終於能基本看懂結構施工圖了。經過前期實習後,我大概瞭解了整個工作程式。

今天我開始正式參與部分核心工作了,師傅給我佈置了一個任務。大學裡面學習的英語專業的知識能真正得到實際應用,我很高興,這是他對我的一次考驗,同時也給了我一次機會。因此,我要盡力做好它。工作過程我得出了一些體會:我工作過程要相信自己,如果做不到這一點,你就無法成為一個好的職員或者好的領導。一個相信自己的人,才會在走路時神采飛揚,讓老闆看上去你有無窮的精力;一個相信自己的人,才會在待人接物時落落大方,這一切能幫助老闆培養對你的信心,必要時才會委你以重任。你怎麼對待別人,別人就會怎麼對待你。在工作中,要待人如待己。在你困難的時候,你的善行會衍生出另一個善行。在別人遇到困境時,熱情地伸出援手。在職場上,儘可能地做一個與人為善的好人,這樣,當你在工作上不小心出現紕漏,或當你面臨加薪或升職的關鍵時刻,可儘可能減少別人放冷箭的危險。

第7周

今天指導師父說十分鐘後讓我和陪他一起去其他單位參觀學習,讓我帶上筆和筆記本,他還跟我說了一句,“上次的那個任務完成的很漂亮,圓滿到達了我的要求,我很滿意。”他還表揚我英語專業相關基礎知識非常紮實,是他見過英語專業學生中動手能力比較強的學生。當時我差一點兒興奮得尖叫出來。幾天的努力總算我的努力沒有白費,沒有什麼能比得上得到師父的認可更加讓我激動了。通過這段時間的瞭解,原來師父並不是看上去那樣一個不起眼的人,聽同事說了很多他厲害的事蹟,如果能從他身上學到東西,對我這次實習所得和以後的職業發展之路一定有很大的幫助。在外面的路上,師父說,這幾天我的任務就是在上次的基礎進行擴充套件。本週我總結出:在職場上取勝的黃金定律之一便是要有責任心,凡事盡力而為,並且要任勞任怨。在工作上,永遠不要試圖去敷衍自己的老闆。有人曾經訪問過許多在事業上功成名就的人,他們一個共同的特點便是,在工作上投入的時間及精力,遠遠要比工作本身所要求的多。我相信我能做的更好。

第8周

週一開始我跟其他幾位同事去分部工作,所以最近上班的場所一直都是在單位分部,每天早上到總單位之後,就直奔單位分部。在單位分部雖然沒有在辦公室那麼舒適和輕鬆,但是畢竟現在是有目標要去達成,所以比在前一段時間在辦公室時更加的充實,時間也會覺得過得更加快。在這期間,單位分部的工作人員都對我很好。在實際工作中,大學裡面英語專業的知識還是不夠用,很多需要在工作中繼續學習,因此我在工作崗位上遇到了一些麻煩。同事們在知道的我的工作任務後,都積極主動的幫助我,告訴我他們總結出來的區別,讓我突然覺得每個任務都能輕車熟路,因為他們的幫助,讓我完全加快了我的工作程序。想真正地做成一件事情,需要你有鍥而不捨的精神。不管我們想在哪個領域做成一件事情,如果你已經認準了目標,那就一定堅持不懈地做下去。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只要你一天天用心地去做,總有一天,量變會發生質變。這一週,我總結了工作過程中的關於挫折的感悟。在工作過程經過遇到一些挫折。關於挫折,早有職場高手總結出至理名言:“人在職場飄,哪能不挨刀?”這是一種對工作灑脫的態度。對待工作的挫折,就稍微轉換一下努力的方向。說不定更好。另外一點也很重要,困境中請你自己鼓勵自己,不到萬不得已,請不要把自己的底牌亮給別人。要知道,困難時要求得到的幫助,價碼總是會更貴一些的。

第9周

這周星期一是我實習單位,10週年慶祝活動,同事們就提議說晚上搞個聚會,沒有結婚的人都可以參加,結了婚的也可以參加,正式員工可以參加,實習員工也可以參加。雖然我來的時間不長,但是同事們說我必須參加,不許找藉口不去。我想這是個很好的機會讓我更加了解這些對我這麼好,這麼照顧我的同事們。我對他們說過,這裡的工作氛圍讓人感覺好輕鬆,每個人都好親切。他們告訴我,除了主任是本地人,其他的工作人員都是來自五湖四海,本來就是背井離鄉,所以大家在一起就難免變得互相理解,互相幫助,人在外,誰沒有個難處呢。是啊,人在外,誰沒個難處呢。多麼樸實卻溫暖的一句話。這周即將結束,我發現工作作中遇到問題,我們採取請教的態度與口吻與他們說話,雖然他們現在的職位和你同等或者還不如你,但三人行必有我師,或許他們就掌握著很多工作中實用的東西。剛剛參加工作或者新到一個單位,應該如何與周圍的同事相處,這對新走上工作崗位的年輕人來說極為重要。學會與人相處,可以讓你少走彎路,儘早成功。其實,每一個人要取得成功,僅有很強的工作能力是不夠的,你必須兩條腿走路,既要努力做好自己分內的工作,又要處理好人際關係。

第10周

不知不自覺中在實習已經兩個多月了。很多時候覺得自己沒有受到領導重用,所幹的只是一些無關重要的雜活,自己的提議或工作不能得到老闆的肯定。做不出成績時,會有來自各方面的壓力,老闆的眼色同事的嘲諷。而在學校,有同學老師的關心和支援,每日只是上上課,很輕鬆。常言道:工作一兩年勝過十多年的讀書。兩個月的實習時間雖然不長,但是我從中學到了很多知識,關於做人,做事,做學問。“天下英雄皆我輩,一入江湖立馬催。”從學校到社會的大環境的轉變,身邊接觸的人也完全換了角色,老師變成老闆,同學變成同事,相處之道完全不同。在這巨大的轉變中,我們可能彷徨,迷茫,無法馬上適應新的環境。我們也許看不慣企業之間殘酷的競爭,無法忍受同事之間漠不關心的眼神和言語。

第11周

前段時間,需要大學裡面關於英語專業畢業的一些雜事請假,再次回到辦公室上班,有種久違了的感覺。還是一樣很早的來到辦公室打掃衛生,插上飲水機電源,燒好開水,再把今天的新報紙換上。沒想到這已經成為我一曾經的懶人的習慣了,現在覺得做完了這些心裡才覺得踏實。同事們逐漸開始來上班了,沒想到每個人都還記掛著我回學校的這段時間,說我不在的時候他們還是很希望我能早點回來的。而且還告訴我,我的師父更加擔心我,怕我適應不了工作環境,不過來實習了,每天都知情同事來詢問我的情況。這些溫暖的關懷總是鼓舞著我,讓我更有動力前進。雖然本來以為實習生會受到欺負,但是每個人都對我很好,這樣的工作氛圍,誰會不安心工作,老闆又怎麼會擔心員工跳槽呢。這個星期我在空閒時間看一本書名叫《把工作當事業》,書中精彩有:記得一位哲人說過:如果一個人能夠把工作當成事業來做,那麼他就成功了一半。然而不幸的是,對今天的一些人來說,工作卻並不等於事業。在他們眼裡,找工作、謀職業不過是為了養家餬口、混日子而已。現實中,我們常常會看到兩種不同的人,一些人即使天天加班但卻樂此不疲,而有些人偶爾加一次班就牢騷滿腹。

第12周

今天是我在這裡工作的最後一週,也是在這裡實習以來最冷的一天,但是我還是想把工作做得有始有終,所以還是冒著寒風很早的去了辦公室,做著我每天早上都會做著的“瑣事”。經過三個月的相處,大家都已經很熟悉了,完全突破了我剛來時感覺的那種巨大的年齡代溝阻礙,辦公室的同事用心的指導我,毫無保留的告訴我他們的經驗,不讓我走彎路。這段時間的成長,我最應該感謝我的師父,他雖然表面對我很嚴厲,但是卻是一直非常用心的教我,讓我在最短的時間裡學到最多的東西。一直覺得自己是個很幸運的人,總是遇到好人,幫助我成長。這次實習,有苦,有辣,有酸,有甜,讓我的生活變得充實,也認識到很多重要的新朋友。完成了最後的交接工作,我就能很安心的離開實習單位,回我大學完成英語專業的畢業設計內容了。

經過三個多月的實習,我明白一個人工作累了叫了苦,本是情理之中,然而,這其中卻蘊含著對工作的的態度。不叫苦的人把工作當成自己通向成功的一條必經之路,叫苦的人卻把工作當成一種自己並不情願的勞役。為什麼會出現兩種截然不同人呢?首先,我們要明確什麼是工作和事業。“工作”是指個人在社會中所從事的作為主要生活的一項活動。“事業”指人所從事的具有一定目標、規模和系統,對社會發展有影響的經常活動。一般來說,事業是終生的,而工作是階段性的。工作往往是對倫理規範的認同,比如自己從事了某項工作,獲得了一定報酬,倫理規範就要求他盡心盡力完成相應的職責,如此才能對得起自己所獲得的報酬。事業則往往是自覺的,是由奮鬥目標和進取之心促成的,是願為之付出畢生精力的一種“工作”。

實習報告怎麼寫 篇3

今年暑假,我在海南省三亞市恆譽會計師事務所進行了審計實習,這是我第一次在會計師事務所進行課程實習。在這短短的一週當中,我從對會計師事務所的一無所知,到對事務所的審計工作有了一定的瞭解,從一個什麼都不會做的實習生,到能為所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我覺得自己成長了許多。

我是在年後開始聯絡的實習單位。2月7日,我給三亞市的各個會計師事務所打電話。開始的幾個事務所都說剛過完年,業務不多,不需要實習生,或者是說實習生已經很多,不再招人了。當我打給恆譽會計師事務所的時候,是一個姐姐接的電話,她說可以幫我問問所長。我很興奮,終於有希望了!所長說我可以帶上簡歷下午去面試。

那天下午我很早就去了,上午接電話的那個姐姐給我倒了一杯水,讓我可以先看看報紙。到了三點鐘,進來了一個個子不高的大叔,那個小吳姐姐說他就是所長,我跟著進了辦公室,遞上了我的簡歷。所長看了看,跟我簡單解釋了一下事務所所承擔的業務都有哪些,然後說我第二天可以來實習,還給我安排了一位“師傅”——慧芳姐,我以後就跟著她,讓她給我安排任務。我就這樣開始了我的事務所實習。

海南恆譽會計師事務所註冊資本30萬,現有註冊會計師12人,註冊資產評估師5人,現有的工作人員共21人。主要承擔的業務可從事財務審計、資產評估、辦理企業合併分立清算事宜中的審計業務、註冊資本驗證、基本建設年度財務決算審計、財會人員培訓、代理記賬等多種業務,是本市一箇中等規模的事務所。

開始的幾天,慧芳姐讓我先看一下他們做的審計工作底稿。審計工作底稿是審計證據的載體,是註冊會計師在執行審計業務過程中形成的全部審計工作紀錄和獲取的資料。包括註冊會計師在制定和實施審計計劃時直接編制的、用以反映其審計思路和審計過程的工作紀錄,審計工作的全部內容是註冊會計師形成審計結論、發表審計意見的直接依據。審計業務有一定的連續性,同一被審計單位前後年度的審計業務具有眾多聯絡或共同點,審計工作底稿對未來的審計業務具有參考備查價值。審計工作的整個過程就反映在工作底稿中。如果能把工作底稿看明白,那就能理解審計是怎樣完成的了。

以前年度的審計工作底稿要整齊的裝訂,然後裝在牛皮紙盒子裡。大部分企業單位的工作底稿很厚,要訂成2—4本,一些事業單位如國小醫院的審計工作底稿就是一本。審計工作底稿包括七個部分,一、初步業務活動工作底稿,二、風險評估工作底稿,三、進一步審計程式工作底稿,四、其他專案工作底稿,五、業務完成階段審計工作,六、實質性程式工作底稿,七、附錄。

審計工作底稿是審計人員記錄審計工作的軌跡,審計證據是被審計單位提供的原始資料,如原始憑證、合同等。因此每一個審計過程所需要的審計證據是不同的。例如關於庫存現金,核對現金日記賬與總賬得到貨幣資金審定表,抽查大額收支得到貨幣資金收支檢查情況表,對其他應收款採用了替代測試,後面要附上記賬憑證的影印件。資本公積對企業至關重要,也是經常容易出現問題的地方,因此需要資本公積審定表,追加投資款的記賬憑證,收款收據和記賬憑證,電子匯劃劃(收)款補充報單。還有要附上一些許可證的影印件,比如“瓊海大興實業投資有限公司”以房地產開發和旅遊專案為主營專案,那麼就要附上房地產開發企業暫定資質證書,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稅務登記證,公司章程,在涉及到某個審計期間簽訂了合同時,要有裝置合同影印件等等。

在看審計工作底稿的過程中,我也只能是從表面的層次上去了解某個程式需要的證據,知道他們之間存在著相互關聯的關係。但是如果讓我去決定某個程式到底要查哪些證據,我就不知從何下手了。這需要清楚的瞭解審計準則,也需要實際工作經驗的積累。

開始的這幾天,我大部分的時間是在看工作底稿。剛剛過完年,每天來的客戶非常少。其實是否有客戶也與被審計企業的註冊時間有關。事務所還承擔著審計局給的工作,為各行政事業單位進行驗資。事務所對行政事業單位的審計軟體是審計局自己研發的一個小軟體。我幫助小許姐姐錄入三亞市各中國小的固定資產的資訊。包括固定資產的類別,存放地點,原值,折舊,淨值。

行政事業單位不用計提折舊,因此只要是在用的,原值和淨值永遠相等。之後要把彙總得到的固定資產淨值總額與該事業單位當期的資產負債表的固定資產數額進行核對,如果想等就證明正確了。有兩次我錄入的錯誤了,原因是我沒有看到備註裡面的“已停用”,都當成在用的輸了進去,結果對不上。我對了好幾遍找不到原因,還是小許姐姐發現的這個問題。其實這不是很複雜的工作,需要的是耐心和細心,因為大量的資料發生一點錯誤就會“前功盡棄”。

到了第五天,有一家名為“北狼房地產”的公司登出,要對他們的資產負債表進行審計,出具一個報告。事務所的資深註冊會計師阿孫叔負責這個業務。我幫他影印各種票據,像記賬憑證、銀行對賬單、收款憑證等等。我以前沒有用過影印機,慧芳姐說按那個鍵就可以了。我開始的時候做的很慢,尤其是幾張小的收款憑證要印在一張紙上,比較麻煩。阿孫叔比較嚴厲,他就很著急說為什麼還沒有印好。我知道他說的對,本來我就是做的慢嘛。在印一張對賬單時,原件本身就很淺,慧芳姐教我怎樣加深顏色。後來我印的熟練了許多。一般他們有什麼要影印的就由我來印。

在這一週的實習當中,我做的工作比較零散,但就是從這點點滴滴中我瞭解到了在事務所工作是怎樣一種狀態,也讓我對審計工作有了一個直觀的瞭解。這是我第一次在事務所工作,這次實習經歷一定會對我以後的求職和工作有幫助的。

實習報告怎麼寫 篇4

五月的工作的確很累,每天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家,但是後面也漸漸就習慣了.不斷有新的知識學到,心裡有一種充實感.經理除了讓我學習銷售策略以外還讓我與公司的設計師學習廣告設計來填補自己在廣告創意上的缺乏.在這兩個月裡我真的學到了很多,也鞏固了以往許多知識.現在工作的每一天幾乎都會有大的或小的問題,這樣其實我很開心,我也有信心把現在的工作做好!因為我有我的信念:我不怕問題的到來,因為問題總是可以得到解決的!

在這段實習的時間裡,我經歷了很多以前沒有的事,就比如第一次領工資雖然只是一點點的錢,但卻是我人生的轉折點,一個人在他的學生時代最重要的是學習東西,增長見識,鍛鍊能力,尤其在大學學習時候,參於社會實踐活動是一個很好的鍛鍊機會,賺錢不是主要的,作為學生,能賺多少錢,等你畢業了有的是賺錢的機會,這回可是我長這麼大第一次用自己的雙手和智慧掙來的錢,當時我真的是激動的要哭,那種感覺真的是無法形容的美妙.

實習是為將來打基礎的重要階段,珍惜自己每一個工作的機會,不論什麼人,什麼學歷,從事什麼工作,好好的表現、展示自己的能力,不要錯過好的機遇.沒有一件事情是輕輕鬆鬆的,但每一件事都是讓人成長的,經歷一段過程,喜悅或是艱辛,儘管經歷的方式不盡相同,但它的結果是相同的,我們都會因涉事而成長。

實習報告怎麼寫 篇5

在一個多月的實習生活裡,我一直以教師身份嚴格要求自己,處處注意言行和儀表,熱心愛護實習學校和班級學生,本著對學生負責的態度盡力做好實習工作;同時,作為實習生一員,一直緊記實習守則,遵守實習學校的規章制度,尊重學校領導和老師,虛心聽取他們的意見,學習他們的經驗,主動完成實習學校佈置的任務,塑造了良好的形象,給實習學校的領導、老師和學生都留下了好的印象,得到學校領導和老師的一致好評,對此,本人甚感欣慰。在這短暫的實習期間,我主要進行了教學工作實習和班主任工作實習。

一、教學工作方面

1、聽課

怎樣上好每一節課,是整個實習過程的重點。剛開始的一個禮拜的任務是聽課和自己進行試講工作。在這期間我聽了3個課任老師共8節課。在聽課前,認真閱讀了教材中的相關章節,如果是習題課,則事前認真做完題目,把做題的思路簡單記下,並內心盤算自己講的話會怎樣講。聽課時,認真記好筆記,重點注意老師的上課方式,上課思想及與自己思路不同的部分,同時注意學生的反應,吸收老師的優點。同時簡單記下自己的疑惑,想老師為什麼這樣講。

2、備課與上課

一週時間轉眼即逝,在科任指導老師的安排下,我們開始進行備課。備課不是簡單地看教材,而是認真地梳理教材的內容和想方設法地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單是這個重新複述的過程就已經很考驗我們的能力。由於我們是新老師

課堂上若學生對我的提問有所反應的話,就是對我的回報。因此,在課堂上必須注意學生的反應。我認為,要隨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分析原因,從而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和確立教學內容。教師既要講授知識,又要管理課堂紀律,並且與學生進行個別交流。剛開始時因為心情特別緊張,經驗不足和應變能力不強,課堂出現了“講課重點不突出,教學思路不流暢,師生配合不夠默契”等問題。針對出現的問題,譚老師老師會細心講解哪些是重點,怎樣突破難點,怎樣自然過度,並提議要多向經驗豐富的教師學習,多研究教材和其他教學資料,並且面對面地指出教案的不足以及上課時存在的缺點。他態度溫和,經常面帶笑容,即使是批評,我也能欣然接受。

過幾次實戰的磨練,現在的我已經基本能夠駕馭課堂,勝任教師的角色了。雖然我還有很多做的不是很好的地方,但這次實習真的讓深深的體會到教師工作的辛勞,也深刻理解了教學相長的內涵,使我的教學理論變為教學實踐,使虛擬教學變成真正的面對面的教學。要想成為一位優秀的教師,不僅要學識淵博,其它各方面如語言、表達方式、心理狀態以及動作神態等等都是很重要的,站在教育的最前線,真正做到“傳道、授業、解惑”,是一件任重道遠的事情,我更加需要不斷努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班主任工作方面

二、班主任工作方面:在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中,積極負責,認真到位,事事留心。從早晨的衛生監督,儀表檢查,作業上交,早讀到課間紀律,課間操,課堂紀律,午休管理,眼保健操,自習課等等,每樣事物都負責到底,細緻監督。當然,在監督他們的同時不忘結合他們的個性特點進行思想道德教育,以培養他們正確的學習目標,積極向上的樂觀人生態度和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組織者、管理者和策劃者,也是學校管理的中間力量和骨幹分子,對良好班風和校風的形成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1、獎罰適當。

我知道一個優秀的班主任,時刻應該用“愛”去開啟學生的心靈,很多時候我們的一個笑容,一個課餘誠懇的交談,有時是一個眼神,一句鼓勵的話,都會對學生產生長久的影響,你愛的奉獻會得到愛的回報,但我們細想一下,這樣的學生有多少,真正能感悟到你老師的愛的學生,絕對孺子可教也。常有的是你對他的寬容增加了他的放縱,淡薄了紀律的約束,這在實習中我也是有所體會的。今天我們面對的不是幾個學生,而是65人的班級,沒有嚴明的紀律,如何有良好的班風?在我們的教育工作中,懲罰也是教育的一種手段。當然,懲罰特別要慎重,我認為當我們懲罰學生時,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①首先一定要注意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保護好學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好的就是好的,錯的就是錯的,不要一錯百錯,全盤否定;②懲罰的目的是警示學生什麼不可以做,做了會有什麼後果,不是為懲罰而懲罰學生,而是為教育學生而懲罰學生,換句話說,懲罰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

2、師生間的關係

當看見那些十一、二歲活潑可愛的學生時,我們都感覺自己似乎時光倒流回到了國小時代。國小的孩子具有童真,可愛,但已經表現出善於思考問題,但是在道德、情感方面還有待發展。也許我們的年齡與之相近,他們既把我們當作老師,還當作朋友,許多心裡的問題都願意與我們交流。

現在,實習結束了。通過這次實習,讓我瞭解了教師的偉大,教師工作的神聖,他真的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的工作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而是要發自內心的關心愛護學生,幫助他們成長。在教授他們知識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教他們如何做人,這才是教師意義所在。

實習報告怎麼寫 篇6

由於兩天時間比較緊迫,參觀五個建築總有點走馬觀花之感,於是在去寧波之前查了些相關資料,發現美術館跟博物館皆出自王澍之手,之前早就領略了他設計的中國美院象山校區,誇張的手法跟大膽的嘗試讓我曾一度認為他只是個極具個性的建築師,手法千篇一律,空間處理令人不是很舒服,大大背離了中國文化,對於只是西化的建築設計一向是嗤之以鼻的,可是這次的參觀確實讓我受益匪淺,我覺得這不僅僅是一次參觀,更重要的是對王澍這個人有了不一樣的認識,讓我欣賞的一箇中國建築師,甚者,從他身上,找到了與之共鳴的對建築的追求。

確實,現在城市bp,傳統的東西在慢慢流逝,西化建築大肆蔓延,而王澍他執著的正是重返自然之道,其實賴特早在幾十年前就開始在美國提出有機建築的概念,程泰寧一貫追求的天人合一的設計理念,三者其實本質上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但是由於背景文化不同,要走出這麼一條所謂以鄉土建築為名的中國本土建築之路確實是一件艱難地探索之路,幸運的是,不少的建築試驗品已獲得了廣大群眾甚至是國際上的認可,而美術館跟寧波博物館就是比較成功的設計。

就我自己的心得體會而言,想從建築材料,建築空間以及中國傳統文化與建築的結合這三個方面分別闡述自己對王澍作品的理解。

(一)、建築材料

面對這個歌頌城市化美好生活的時代,王澍是一位無畏的逆行者,他提倡“向鄉村學習”,選用大自然的材料,造“輕盈”的房子。 不止一次,他嘗試用可重新利用的木頭跟竹子等自然材料,真正的做到與重返自然之道,跟自然對話。西方的生態建築,實際上是被高科技綁架的狀態,相比而言,中國的可持續之路很大一部分也是對材料的利用,如何最少地使用世界上的資源,用最低的造價、最節約的方式完成建築。而王澍認為,輕型自然類建築材料是最好的選擇。

美術館外牆由青磚、木材、鋼材構成,像一艘即將遠航的輪船,給人的印象是沉穩、內斂、厚實,又略帶幾分神祕。主體建築採用雙層外殼處理,立面單純而簡單。部分展廳採用中國傳統青磚鋪地,屋頂採用網架玻璃結構,一方面給人古樸、素雅的感覺,同時又不乏現代藝術感。

基座用磚砌,是因為建築周圍磚砌建築很多,在相似中辨別差異性,是思考的重點。使用特製的城磚,拉出差別,也解決了磚砌與覆土的建造邏輯問題。放棄用竹,改用杉木,是因為竹作用在建築外部尚未解決的技術困難,膠水的質量,暴晒雨淋對材質永續性的要求,膠水成分對室內空氣質量的影響。

寧波博物館外牆由“瓦爿牆”和“竹條模板混凝土”混合構成。瓦爿牆材料包括青磚、龍骨磚、瓦、打碎的缸片等,大多是寧波舊城改造時積留下來的舊物。“瓦爿牆”汲取傳統建築元素並運用現代施工工藝技術,經過反覆實驗運用在寧波博物館24米高的牆面上,間隔3米的明暗混凝土託樑體系,保證了砌築安全和牆面牢固,內襯鋼筋混凝土牆和使用新型輕質材料的空腔,使建築在表達地域文化和特殊意蘊的同時,獲得更佳的節能效果。“竹條模板混凝土”則是一種全新創造,竹是公認的速生環保材料,竹的韌性與彈度和對自然的敏感,都使原本僵硬的混凝土發生了藝術質變。

王澍這樣談到自己的設計初衷:“使用 ‘瓦爿牆’,大量使用回收材料,節約了資源,體現了迴圈建造這一中國傳統美德,一方面除了能體現寧波地域的傳統建造體系、其質感和色彩完全融入自然外,另一意義在於對時間的儲存,回收的舊磚瓦,承載著幾百年的歷史,它見證了消逝了的歷史,這與博物館本身是‘收集歷史’這一理念是吻合的。而‘竹條模板混凝土’則是一種全新創造,竹本身是江南很有特色的植物,它使原本僵硬的混凝土發生了藝術質變。”

不管是美術館還是寧波博物館,王澍始終把自己堅守的鄉土建築設計理念融入其中,對磚瓦的情有獨鍾,不僅僅是因為他們的可迴圈利用性,還有他們的歷史性。

(二)建築空間

建築跟空間其實說到底是密不可分的,崇尚空間論者更是認為建築就是空間,而中國傳統空間則講究隱喻,相比西方的張揚直接,我們更喜歡隱喻跟暗示,它使人試圖走到靠某物最近的地方,並且往往看似漫無目的。 而古典園林中的移步換景跟現代設計手法的結合更是別有一番韻味。

美術館,設想它是一個祕密,在一個單一體的主體中,包含著一種差異性的事件場所的簇集,外表則只有些許暗示而已。空的中心與邊界,內與外,高與低,開啟與關閉,無目的的漫遊,行動與完全靜止,輕與重,通過與突然中斷,一瞥,從暗到明或從明到暗,偶遇,實體的實感,空間的空虛,純粹物料的物感,內部結構別有洞天。如果說她的外表已給人一種強烈期待,真正的震撼應該在內部等著他。當他已然經歷了這種震撼,沉溺其中難以自拔,突然,他又將暴露在外部,暴露在一條江的面前。這裡包含著的事件與經歷的秩序,自然地將一個世界的組織分解、編配並重新聚攏。

這個約20mX60m的扁平體量,它的空間是屋面上的虛空,它的下面是停20xx汽車的車庫。這種安排欲把這座建築未來的城市交通問題有效解決,不留後患。這個車庫應有雙重意義尺度的柱網,停車的最佳尺寸與展覽的最佳尺寸。一個當代美術館在車庫中開闢臨時展廳是完全可能的,這決定了車庫地上一層的高度。兩個體間的夾道將完全向城市開放,既是消防道路,也是散步與自行車適合穿越的道路,它在中間起坡,起坡的高度應使人站在建築的兩端正好看不見對面的人。這個高度也將使坡道下適合管道穿越與進人檢修,使從坡頂登臨兩個體的走法容易出現我們常在自發營建的城市的街邊街角常見的零星踏步與坡道,真正的建築意味往往埋伏在那種地方,並隨時會撲向我們。

我把這個車庫稱為上抬大院,它自然導致把航站樓主體切分為上下兩段。在主體外圍加上了一層3m的環廊,準確地說,是U型廊,這使它和副階周匝或金廂鬥底槽的作法有別,並暗示了這座建築在南北向的方向性,主體的背面將成為一個真正的背。這種水平的區分將強化建築的水平方向性,在一條江邊沒有比單純的水平方向性更沉穩有力的。這也使建築出現雙重基座,於是,上部鋼柱網圍繞的體積幾乎就要開始滑動。事實上,造船廠新船下水是我兒時起就最激動的場景之一,砍斷纜繩,一個巨大的體量就如一團巨大黑影,緩緩向水中滑動。原來主體上的兩個登船棧橋,是的,兩個,將向城市方向穿越主體,一直升到上抬大院,它們將主體錨固在巨大磚臺之上,錨固在一個事件層出的城市事物之中,而走上磚院的人,面對兩個伸進主體的棧橋,大片明亮木作面層上的兩個黑洞,引人入內,又將猶豫,躊躇不決,這種躊躇不決正是一座有意思的城市讓人享受的感覺之一。

主體基座暗含著一個3m寬外層,它有一個孔洞系統,被主體遺失的空間,真的與假的進入主體的入口與樓梯,可進入的空間與不可進入的空間。這個外層完全是城市性的,是建築與周邊城市事物細碎而繁雜的交談。

寧波博物館,主體三層、區域性五層,採用主體二層以下集中佈局、三層分散佈局的方式。主體建築前的一片大水域橫貫65米長、27米寬的主入口大通道。博物館蘊涵了寧波從渡口、到江口、到港口的城市發展軌跡,同時水域向北環繞在建築外圍,使建築環境具有江南水鄉田園般的情態。頂層則隆起5幢大小不一、造型各異、牆面傾斜的獨立建築,露天大斜坡、通道、玻璃屋頂、綠化小景穿插其間,營造出寧波歷史文化街區的氛圍和園林建築一步一景的意味,將博物館與建築文化結合在一起。

王澍認為,現代博物館在強調功能性的同時,也要注重審美性,因為博物館建築本身就是特殊意義上的“展品”。寧波博物館在設計伊始就將寧波地域文化特徵、傳統建築元素與現代建築形式和工藝有機結合,使之造型簡約而靈動,外觀嚴謹而頗具創意,蘊涵了寧波從渡口、到江口、到港口的城市發展軌跡。其平面呈簡潔的長方形集中式佈置,但兩層以上,建築突顯開裂狀,微微傾斜,演繹成抽象的山體,這種形體的變化使建築整體成向南滑動的獨有態勢,宛如行進中之巨舟,耐人尋味。而在建築內部,兩層以上高低起伏的公共活動平臺,從建築整體窿起出五個單體,各具狀態,形神兼備,觀照整個空間,虛實相間,似又成傳統街區的格局與尺度;同時水域向北環繞建築外圍,使建築環境具有江南水鄉田園般詩情畫意。中國傳統文化中關於“山”、“水”與建築之間的審美旨趣在獨具意境中獲得昇華。

(三)中國傳統文化與建築的結合

首先王澍的這篇“自然形態的敘事與幾何——寧波博物館創作筆記”確實讓我受益匪淺。先跟大家分享一下。 “王澍:自然形態的敘事與幾何——寧波博物館創作筆記

20xx年,因一起在巴黎開會,我有機會和天大建築系的王其亨先生聊談。第一次聽王先生講課,記得是在20年前,他來南工建築系講座,題目是明十三陵的風水研究。具體內容我記不清了,但有一張圖我記憶良深,那張圖在309教室用幻燈打出,應是出自宮廷檔案,風水形勢用密集而確定的位置標明,畫法是平面和立體的結合。他確認了我的一個認識,即中國的東西,無論是風水還是相關的山水繪畫之類,都不能籠而統之泛泛談論。風水圖的深邃在於其有著細密的法則與規定,並且是以某種特殊的方式被系統量化了的,但這種法則與量化,並不以失去面對自然事物的直觀判斷為代價。從感覺上說,由於我長年熟悉書法與山水繪畫,對那張圖的形式狀態並不覺得異常。

20年裡。我再沒見過王其亨先生,但知道近年他一直致力於清宮“樣式雷”圖紙檔案的整理研究。對這件事,我自然抱持很大興趣,因為我不相信傳統中國的建築學用一句“工匠營造”就可以一筆帶過,至少,明清蘇州工匠出名,就緣於他們既畫設計圖紙,也制模型,業主因此可以確切地表達意圖,而不被匠師隨便左右。

和先生相見,很是一見如故,就如昨日剛剛聊過,今日再敘。我就問他“樣式雷”的研究現狀,他說這批資料於清末飄散四處。重拾後編序全亂,要整理清楚,上萬件的圖紙恐怕還需十年,但他相信一定可以整理清楚,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傳統建築的設計過程。我又提起“十三陵”風水,先生就意趣盎然,回憶當年如何在昌平山間爬山涉水。

先生善談,語及眾多,但有一點我印象特深,以先生的研究,當年每處皇陵選位,涉及周圍廣大山水範圍,都是幾易方案,反覆論證,幾易其位的。面對現場,詳勘現場,先提出假設,再仔細酌別驗證,這與其說是神祕直觀,不如說是一種嚴格的科學態度。問題是,這種假設的出發點並非自閉的分析理性,而在於一種確信,即自然的山川形態影響著人的生存狀態與命運。由長期經驗從自然中觀照出的諸種圖式,和這種先驗的自然格局有可能最大限度的相符。因此,相關的思維與做法不是限於論辯,而是一種面對自然的,關於圖式與驗證的敘事。或者說,與文學不同,這是關於營造活動本身的敘事。這種驗證,不僅在於符合,也可以對自然根據“道理”進行調整修正,它必然涉及一種有意義的建造幾何學,但顯然不是西人歐幾里德幾何,毋寧說是一種自然形態的敘事與幾何。

按這條思7維的脈絡,必然談到了園林。於是我聽到王其亨先生談起這些年他帶學生參與北京皇家苑囿修繕的一些事,進而推及“自然美”這個話題,說到西人原本並無“自然美”觀念,和“自然美”有關的事物是17世紀由耶穌會教士帶回歐洲的。這些耶穌會教士也在歐洲建造了一些“中國式”假山,當時,歐洲人對這些形狀奇異的假山的反應是“恐怖的”。

我們一路從巴黎聊到了馬賽,談了很多,至今大多已記不得了,但用“恐怖的”一詞來描繪中國園林中的堆山的反應,我印象特深。它讓我回想起20xx年第一次看北宋郭熙《早春圖》原大高仿印刷版本的反應,那樣陌生與疏遠,是看小幅插圖所沒有感到過的。那種螺旋狀盤桓曲折的線條,它所包圍的空間深邃,成一種既自足又無限延展的結構,我脫口而出的反應是:如此的巴洛克。有意思的是,當我寫下這段文字時,突然意識到,我無論如何回憶不起《早春圖》上畫的是樹還是石頭,但肯定,圖上只描繪了一種事物,以圖名推斷,畫的應該是樹,但我的回憶裡卻更近於石頭,非常類似太湖石的`形態,或者說,非常類似生物器官的形態。這種內心的震驚與其說是心理性的,不如說是純粹物質性的,一種陌生的物質性。

只就“形態”來討論審美,我一向是迴避的,這種討論很容易掉入心理學的範疇和文學修飾,我甚至從來就不提“審美”二字。當我用“巴洛克”一詞對應《早春圖》時,也無意於掉入中國傳統的西方傳統的比較,這類比較已經成為中國建築師空泛的習慣。我的反應是本能的,在更基本更具體細緻的層面,這類相似性的差別讓我想起明代人對同時代畫家陳老蓮的評價,老蓮畫的屈原,無目的遊蕩在荒原之中,人物被變形拉高,筆法如畫園林中常見的高細瘦孤的山石,老蓮自敘說其畫學自古法,時人的評價是:奇怪而近理。需要注意的是,同一題材,老蓮會在一生中反覆畫幾十幅。我體會,“古法”二字並不是今天“傳統”一詞的意思,它具體落在一個“法”字上,學“古法”就是學“理”,學事物存在之理,而無論山川樹石,花草魚蟲,人造物事,都被等價看待為“自然事物”。

同一題材,極相似地畫幾十張,以今天的個性審美標準,無異於在自我重複,但我相信,老蓮的執著,在於對“理”的追蹤。畫論中記載的“荊浩畫樹”是類似的事情。宋初,荊浩以畫松樹著名,文中記載的是他在太行山的一次寫生,呆在山中數月,圍繞一片奇鬆,反覆揣摩描繪,自覺已得松樹生存的道理,但一位無名老翁,指出他的理解完全是錯的,並有一番論述。那番論述老生常談,讓我生疑,而我的朋友林海鍾,同樣擅畫寒林枯木,為了印證,他親自去太行寫生一場,回來對我說,那篇文字一定是後人偽作。但我的興趣不止於此,一個人的一生,只對畫松樹一件事最有興趣,這種異常的行為就超出了“審美”,更接近於一種科學的純粹理論研究,但這種研究,決不脫離具體的物事。它也決不直接指向人,而是以一種沒有人在,似乎絕對客觀的方式直面自然中的具體事物,但又不是隻在物理學或生物科學的意思上。這讓我想起胡塞爾的現象學教學。他讓他的學生圍著一棵樹揣摩一個學期。他的一個學生又舉一反三,圍著教學樓前的一個信箱,揣摩了一個學期。實際上,人這個東西,幾件事物,幾張圖,就足以指引他的一生。

《早春圖》給我的陌生感,即是我,或者說我們,與“自然事物”疏遠的距離。一種客觀細緻地觀察事物的能力與心情的缺乏。它讓我一下子回到20世紀80年代初我第一次讀艾略特的《荒原》時的感覺:“我們什麼也看不見,什麼也記不得,什麼也說不出”。

我的記憶把《早春圖》上的事物與太湖石混淆,實際上就是一種視差。要看見周圍的“客觀事物”,就需要觀法,一種決定性的視差。太湖石勾引起的是江南園林那個世界,但很長一段時間,園林我是不去的。在我眼裡,明清的園林,趣味不高,樣式老套。意義遲鈍到幾乎沒有意義。過多的文學矯飾讓園林脫離了直接簡樸的自然事物,而令人關於園林的討論大多是文學化的遊覽心理學與視覺,於我性情不合。兩件事,讓我有了重觀園林的興趣。其一是讀童寯的關於園林的文字,我至今仍然認為,童寯之後就沒有值得去讀的關於園林的文字。因為童寯的園林討論不是在解釋之上追加解釋,解釋一件事是很容易的,童寯的文字是能提出真正的問題的。在《東南園墅》開篇,那個問題看似天真:“這麼大的人怎麼能住在那麼小的洞中?”這個問題讓我快樂。我突然看見一個世界,在那裡,山石與人物等價,尺度自由轉換。如果建築學就是對人的生存空間的一種虛構,這種虛構就是和山石枯木一起虛構的,它們共享一種互通的“自然形態”,並不必然以歐幾里德的幾何學為基礎的,建築不必非方即圓。

第二件事,發生在1996年我在同濟讀書時,買到一本圖書館庫存處理的英文舊書。內容是關於英國現代畫家大衛霍克涅與一位美國詩人1980年在中國的一次旅行。書是那位詩人寫的,插圖則都是霍克涅的旅行速寫。我一向喜歡霍克涅畫中的意思,印象最深的一張,描繪一個人跳入游泳池的一剎那。游泳池是水平的,池邊露出一座平房的一角,筆法是輕淡的,幾乎是平塗,那個跳入水中的人畫的也不清楚,裹在濺起的一片白色水花之中,水花的畫法如書法中的飛白。這張畫沒有透視,可以說在敘事,但內容如此簡單,也可以說是反敘事的,可以說在表現什麼,也可以說是反對錶現的。那只是一種沉靜日光下的視野,那個時刻是絕對的,沒有任何所謂思想,或者說,那目光是從加繆筆下的“局外人”看出的,那目光在他熟悉的整個世界和生活之外。在這本書裡,有一張仿中國水墨畫法的桂林山水速寫:畫的前方是他住的賓館陽臺的水泥欄板,上面正爬著一隻毛蟲,色彩斑斕,下筆細微,中國畫家一向愛畫的桂林山水卻只寥寥數筆,成了背景。這張畫同樣沒有透視,卻有一種難以言喻的純真,感染了我。我明白了童寯在《東南園墅》一書中所強調的“情趣”二字的意思。童先生以為,不知“情趣”,休論造園。一片好的園子,好的建築,首先就是一種觀照事物的情趣,一種能在意料不到之處看到自然的“道理”的輕快視野。正是這種視野,使霍克涅關注那隻毛蟲的爬動,形成一種邀人進入的純粹情景。呈現出一種以小觀大,以近觀遠的微觀地理。這種稱為“情趣”的思緒,直接及物,若有若無,物我相忘,難以把捉,但是足以抵禦外界的紛擾,自成生趣,並使得任何圍繞“中國”、“西方”的似是而非的巨集大爭論變得沒有意思。也許有人說霍克涅的畫很有“禪境”,但我寧可迴避這個用濫了的詞語。

在1999年UIA北京大會青年建築展上,我在自己的展板上寫下了關於“園林的方法”的一段文字。在這裡,指示出一種意識的轉變,園林不只是園林,而是針對基本建築觀的另一種方法論。它的視野,正向“自然形態”的世界轉移。但落在手上繪圖,我很難畫出非現代主義的東西。儘管以我對書法的常年臨習,始終保持著和“自然形態”的聯絡,轉化仍然是十分艱難的。在蘇州大學文正圖書館,以小觀大、由內外望已成一種自覺。在方正格局中,建築沒有先兆的位置扭轉,互為大小的矛盾尺度,小場所不連續的細緻切分,建築開始自己互相敘事了,但語言仍然是方塊和直線。

從20xx年始,我每年都去蘇州看園子,每次去都先看“滄浪亭”。看是需要反覆磨練的。記得看到第三次,我才突然明白“翠玲瓏”這組建築對我意味著什麼,就像我第一次看見它。

這座建築單層,很小,四周為翠竹掩映。在園子游蕩,經常會遺失它。即使看見,只露一角。如果不是十分熱衷,也可能認不出它。即使知道,外表的細密窗格也沒有披露任何內部內容。走進它一定是突然的,內部是結構十分清楚的,二次曲折,實際上是三間房子在角部銜接。接下來,連整體的空間形式都瓦解了,目光被分解到每一面牆上,每面白牆上的窗格差別只有很小的不同,外面的院牆貼得很近,竹子也貼得很近,光線是一種幽暗的明亮,如古物上褪去火氣的光澤。因為曲折,人在其中是要不斷轉換方位的。每一次,都面對一個絕對平面的“正觀”。“正觀”就是大觀,並不必然被物理尺度大小決定。傢俱的擺放決定了人面對每一個正方的端正坐姿,但曲折的空間,使從一個空間望入另一個形成一種平行四邊形的展開,居正與靈動同時存在。實際上,內部空間很小,但卻如此意味深遠。人在其中,會把建築忘掉,為竹影在微風中的一次顫動而心動。當我說“園林的方法”時,“翠玲瓏”就是我意識到但還不清楚的建築範型。童寯先生所說的“曲折盡致”,需要一種最簡的形式,它就在這裡了。

離“翠玲瓏”幾步,就是“看山樓”,看明白“翠玲瓏”,也就明白了“看山樓”。它實際上就是垂直向度的“翠玲瓏”。“看山樓”兩層,下層為一石洞,但“自然形態”在這裡被建築化了。它更像一間石屋,石灰石形成的不規則小孔透入光線,這就是所謂“玲瓏”。以前家裡用一種景德鎮出的白瓷勺,胎上扎孔,再施白釉,燒出來就成半透明的小點,也是“玲瓏”。從底層上二層,就是一次曲折。見山還是不見山,登臨俯瞰遠望,都已“曲折盡致”了。水平與垂直,單層與多層,把“翠玲瓏”和“看山樓”放在一起,就是一對完整的建築範型。

那日,我從“翠玲瓏”出來,站在“五百名賢祠”廊下回望,站了很久。一位歐洲青年走過,也站在我旁邊,我就見他速寫本上畫著“翠玲瓏”的平面草圖,就問他如何認識。他說自己來自西班牙,學建築,他覺得“翠玲瓏”勝過密斯做的巴塞羅那世博會德國館,我說“是的”。我的英文不好,不能深談,就只對他微笑,他也對我微笑。那日空氣透明,陽光分外燦爛。

“曲折盡致”,作為童寯《江南園林志》中造園三境界說的第二點,一般理解是在談園林的總體結構。但按我的體會,園林的本質是一種自然形態的生長模擬,它必然是從區域性開始的。就像書法是一個字一個字去寫的,山水也是從區域性畫起的。對筆法的強調,意味著區域性出現在總體之前。園林作為一種“自然形態”的建築學,它的要點在於“翠玲瓏”這種區域性“理型”的經營。沒有這種區域性“理型”,一味在總平面上扭來扭去就毫無意義。“總體”一詞,指的是區域性“理型”之間的反應與關聯。“理型”的重點在“理據”,“範型”的重點在“做”。

20xx年初春,為寧波“五散房”的“殘粒荷院”,我在夯土院子中畫出了一個我命名為“太湖房”的小建築。“太湖”二字,暗示了它和太湖石的自然形態有關。它實際上是一個三層小樓,平面是5mx6m長方,每層理論層高在3—4m間,垂直向上,曲折二次。把它平放,顯然由“翠玲瓏”變出,豎放,從如石洞的零散小孔和從室內變到室外又返回室內的樓梯,就暗含著“看山樓”與其基座石洞的“理型”結構。但這個立放的曲折體形是有向背的,它是一個動作,我稱之為“扭腰”,意味出自太湖石的孤峰。整個形體按最緊的極限控制,樓梯形狀與形體的糾纏,很難處理。

這種高度壓縮的意識,得自拙政園一座太湖石小假山的影響,在3m立方之內,這座假山經營了三個盤旋而上卻互不交叉的樓梯,全部到達頂上的小高臺。而臺下,暗含一個小石洞,人可以進去的一個房間。如果說遠香堂面對的是一座模擬的大山,這座小假山就是人工製作的“理型”,它們大小懸殊,但性質上是等價的。只有自覺限制在3m立方這麼小,才覺出“理據”的力量,它的意味就如一座大山一樣。遠香堂前的大山更近於東晉的樸素山水,這座小假山則出現在《早春圖》那種“自然形態”的研究之後,即所謂“雖由人作,宛若天開”。限於規範,在正常的房子裡,像這座小假山般高度濃縮的山體意識的太湖房,我還沒做出來。

如果建築就是以空間的方式對生活這件事進行分類敘事,“理型”的建築意義就需要可理解的表達,如在空間中象形造字,“自然形態”的“理型”就是以物我直接糾纏的方式造字,這種工作必然有一種純粹的系列性。在隨後的香山校園山南建造中,這種研究以系列性的方式展開。同時存在十幾個太湖房,它們的形狀幾乎完全一樣,但處境各不相同。我按其各自處境作了一個分類圖表;1)混凝土太湖房立於石砌高臺之上;2)bf牆太湖房成負形的洞;3)多空紅磚太湖房半個嵌入牆體;4)混凝土太湖房立於門前,如計成所謂“巨石迎門”;5)混凝土太湖房立在狹窄的天井中,逼人的是混凝土純粹的物質性;6)混凝土與木料的太湖房,立於門內庭院中,與門正對的“巨石迎門”,等等。討論“自然形態”,材料的物質性與“理型”同樣重要。這種物質性賦予“理型”一種生命的活態。未未對這事特別敏感,有一天,他到我工作室,見到13#樓南入口立面上的太湖房,就說:“這個立面怎麼像某種器官?”

“翠玲瓏”給我的另一個啟示是,建築若想和自然融合,就不必強調體積的外形。強調體積形式的做法是歐洲建築師特別擅長的。“形式”,即Form這個詞,指的並非只是外表審美造型,而是含有內在邏輯依據的“理型”,它顯然借鑑了三維圓雕的做法。而在“翠玲瓏”內,在一個簡明的容積內,建築分解為和地理方位以及外部觀照物件有關的面。層次由平面層層界定。一幢平面為長方的房子,四個面可以不同。以兩兩相對的方式,形成由身體近處向遠方延伸的秩序。作為平面定位基礎的,是更大範圍的山水地理地圖。在象山山南13#樓及15#樓,西牆均被開有零散太湖石形狀洞口的混凝土牆替代。建築間的高密度與尺度,使這兩個立面均無法完整的從正面看到,它們的完整隻存在於思維印象裡。外立面實際上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從內外望的視野。我們也可以說這兩個立面都是從一座更大山體上切割下來,一座邊界為正長方形的區域性山體,理由只在輕飄飄的“情趣”二字,但是足以顛覆習常建築語言的封閉與情性。就像我在蘇州獅子林園子裡常問學生的一個問題:這麼小的園子裡為何要放那麼大的山體和水池?顯然,在這種建築學裡,山水比房子重要。

在象山山南19#樓南側,使用現澆清水混凝土,我發展了三個直接取自太湖石形態的太湖房。它們終於不再是方的了!三個,一個就是一個整體,參差不同成為系列。它們形狀與方位,取決於19#樓往外望的視野,以及在一種空間壓縮的意識下,人的身體如何與傾斜的牆體接觸。它們的尺度尺寸,經歷數十遍的細微調整,我有意不做模型,只在立面圖上工作。模型做的太多,容易形成一種依賴,而這種強調人在其中的建築,需要培養用心去想的能力,以及因區域性影響整體而對細節區域性有極好的記憶力。

討論自然形態的敘事與幾何,之所以在前面不冠以“建築”的,是試圖重啟一種人與建築融入自然事物的“齊物”建築觀。但討論它,就一定要討論園林,且主要是現存的明清園林,則幾乎是一種習慣。需要經常回溯到這種意識的源頭,自然形態所關乎的,不只是園林。當李漁強調“真山水”一詞時,即在批判當時山水繪畫作繭自縛的狀態,它也直接影響著園林建造。重返山野,一直是直接進入山野的直觀,另一面,是對山水繪畫影象文字的追蹤,因為在影象文本里,記錄了對山水觀法的探究。山水繪畫始於東晉,按錢鍾書在《管錐篇》裡所言,那時的繪畫顯然參考了山水輿圖。真正從地面視角直面的觀山畫法,近距離的觀山畫法,始於五代,盛於北宋。在我的工作室裡有四張圖,都是1:1足尺的高仿複製品,包括五代董源的《夏日山口待渡圖》、北宋郭熙的《早春圖》、范寬的《溪山行旅圖》、李唐的《萬壑松風圖》,我經常觀看揣摩。如果說20xx年畫出的太湖房是和孤峰小山有關,同一時期開始設計的寧波歷史博物館就是大型山體的研究,特別和上面幾張畫有關。

《早春圖》上的“自然形態”是非常理據性的,包圍著氣流與虛空,自成內在邏輯,它是可以沒有具體地點的。《溪山行旅圖》裡的大山,我在秦嶺旅行時見過。從一個山谷望去,凸現在幾十公里之外,渾然一團的。但范寬所用皺法與畫樹法,形成一種在遠處不可能看見的肌理,此山猶如就在面前。畫面下方的流水土丘樹木,應是眼前的,卻畫的比遠方更簡略。應在遠方的寺廟,又畫得細節畢現。李唐那張圖也是如此,滿幅一座遠方的大山,用筆粗獷,完全違反真實視覺。山在中部裂開,佈滿濃密樹林,上面所施鮮豔綠色,因年代久遠,如不是極好的印刷,幾乎看不出來。但每根松針都可看見,也是根本不可能的景象。這種視野如同夢中,比真實更加真實。這些做法,顯然是自覺到平面與空間的區別,遠與近的區別,在山內和山外的區別,以一種看似矛盾的邏輯把這些經驗在一張二維的紙上同時呈現,一種既在此處又不在此處的經驗。

既然是二維平面,也可直接看作建築的立面。現代主義最盛行的“理型”就是方盒子。施工產業一旦適應它,這種做法就最經濟簡便。方盒子的邊界是二維平面,但從這些繪畫做法可知,這個盒子是可以在二維前提下被瓦解的。

關於《夏日山口待渡圖》,我印象最深的是水平地平線和夕陽中的光。如果這張圖作為江南一帶城鄉的審美標準,以齊物觀點,將區域性樹木用房屋替換,就可知道總體意向與尺度應如何控制。實際上,這張圖在所觀望的橫向範圍如此寬廣,圖高只有500mm左右,不算前後題跋,圖長就達7m,每次看這張圖,都要把最大的桌子清理出來,這張圖甚至不適合作為文章的插圖。後來的寧波博物館,我有意將建築高度壓的很低,邊角微跌,這種做法強調的就是向鄉野延展的地平線,伸到很遠,而不是建築形體的所謂輪廓線,更不是所謂標誌性。我要求建築頂邊的瓦爿砌法密集使用暗紅的瓦缸片,把夕陽的輝光固定下來。”

我想這篇文章闡述的不僅僅是關於寧波博物館的設計理念,更重要的是對他自己所執著的道路的敘述,用敘事的形式客觀地審視中國文化跟建築之間的關係,無論如何,我想這種精神是值得肯定的,相比在這日益浮躁的社會。也許節奏跟壓力會讓我們忽視很多本質上的東西,嘗試也好,探索也罷,我想只要心裡有那麼一根標杆在做出來的東西才值得推敲。

很多時候我在想,建築設計的本質到底是什麼,以前做設計很多時候可能只是在追求表面的美觀,或者是功能的合理,但隨著時間的沉澱,我想建築遠遠不僅僅是這些,之前我一直不了理解為什麼建築是一門綜合學科,現在我才慢慢領悟其實很多東西是相通的,不僅僅是設計,文化、社會、歷史都是不可忽視的,而做設計,我以為,只有這樣,才經得起推敲,才有理由去打動別人。

這次參觀,不僅僅是對大三的一次總結,更是對我自己大三的一次反思,經過這段時間的思考,確定了自己未來的路,儘管我知道會比較難,但我相信,慢慢慢慢地,總會越走越清晰的。

實習報告怎麼寫 篇7

回首過去的一個多月,我們每日與旭日同起,伴著皓月而歸。生活充實而有規律。

在實習之前,我迷茫過,壓抑過。要成為一個老師,除了知識淵博,說話必會需要一定的魅力。但一直以來,我始終有個無法克服的缺點,在眾人面前說話我常會緊張,或是聲音顫抖,或是說話太快。因此越接近實習,我心裡越緊張。到了實習動員大會上,我們院的指導老師的一句話,留給我很深的感受:實習,我們就是去失敗的,去成功的。這句話讓我釋放了許多。

來到實習學校,見到穿著統一白色服裝的學生,特別是第一天就聽到一句很真摯的“老師好”,我的心裡已平穩了許多,很自然的,接受了另一個身份。也開始了這不同尋常的八個星期的有著雙重身份的學習生活。

一.教學體會。

我任教九年級級的美術。之前在學校的十節微格教學訓練,在這裡變得有點微不足道。

1.基礎技能課。

第一堂課,我抱著敢死的心態,沒有緊張。聲音自我感覺也比較響亮,而且教的內容是基礎技能課,這樣的課堂彷彿有個形去抓,目的非常明確。我結合我的經驗和初學者易犯的錯誤,分步驟去教。同學們的專注的眼神不斷地給我動力和勇氣,這讓我感覺很實在。

但是,一個星期下來有五節的重複課,不同的班級,有不同的課堂反應,活躍或沉悶。這相當考驗老師的應變能力。根據課堂上的反應,我也做出相對的改變。一個星期下來我有了一個小總結:

(1).聲調錶情是控制課堂氣氛的方向盤。

(2).別想著一節課你說完了就了事,那是完了你的事,別忽略了學生。

(3).儘早摸索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如接受能力,學習美術興趣等。

(4).別老在簡單的問題上搞太多花樣。

(5)學生喜歡實際例子的引導。

於是,接下來的時間,我以這幾點去要求自己,在課堂上多了幾分自然,也漸漸加強了隨意發揮的能力。而且在改了大量的學生作業之後,我才發現,原來批改作業的作用是如此的大。它讓我更清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面對學生的時候,讓我有個底。在上課之前,評論分析同學們的作業,可以讓課程分階段性,更加系統性。同學們學習的積極性更高。

2.作品鑑賞課。

可以說鑑賞課是美術教育裡面最難以把握的課堂,像水中月,霧裡花,你知道她的美,卻難以展現在學生面前。

在備課階段,我儘量想象優美的語句,或搜尋大師的一些幽默的小故事來渲染課堂氣氛,我把課堂儘量設成我的想像中那樣完美。

而到了真正的課堂上,才發現以上準備的這些,需要你的語言藝術,你的真正的感受去感染學生。但我的感覺是,我像是把剛發現的新聞報告給觀眾聽一樣。我放不開,無論是動作,表情或是語調。每一節課,我的指導老師顏老師都全程跟蹤。顏老師意見比較簡短,她讓我注意與學生互動,像這種課留多點時間讓學生去說.還有聲調沒有控制好,整節課就平了。

我抓住這兩個意見,反思。的確,幾節課,我都上得比較吃力,想盡量帶學生進入那個大師的崇高的藝術境界當中去。卻沒注意到學生的感受。就像前面總結的別忽略了學生。

接下來,我嘗試讓學生去說大師的故事,或是怎麼欣賞大師的畫。有一個男同學給我的印象很深刻,他把達芬奇的畫模糊地總結了一下,雖然聽起來有點稚氣,但著實讓我產生了點小佩服,課堂氣氛也比較好,那是從他們理解的世界出發,比較容易帶動同學。課堂氣氛也比較好。我也更加註意了什麼時候用什麼聲調,適當停頓或留個空白,會讓課堂更富有節奏感。

幾節課下來,我多了點體會和一些思考。

(1.)課堂就像匹野馬,需要你的點點積累去慢慢馴服。

(2.)要想去感染學生,你必須要有真實的感受。

(3.)教好美術,需要一種情感,這種情感包括你對藝術不斷的探索,還有對學生的一份愛心,守護學生的天性並加以引導。

(4.)把你對學生的愛融入到你對藝術的熱愛。這樣你的教學質量才能不斷上升。

3.手工製作課。

最後的一個星期是手工製作課,主要讓同學們製作和設計傢俱模型因為前面的許多挫折,我很早就為這個課做好準備,我努力回想我在國中時對美術課的期望,和那個時候對房子裝扮的一些幻想。搜尋了大量而又精美的手工製作,我也事先做好了幾個範品。我也想著讓音樂融進美術課堂,音樂美術本相通。有些音樂就是有種無形的力量,激發著人的情感。

在真正的課堂上,效果都不錯。我把國中時的一些幻想陳述或轉為提問放在匯入部分。這給課堂起了個很好的展開,在展示樣品時,同學們的眼睛都亮起來了,氣氛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在同學們的製作過程當中,我慢慢推放原先準備好的一首節奏輕鬆的鋼琴曲,沒有人發問我為什麼播放音樂,我也沒故意說明。整個課堂情境,輕鬆流暢。師生能得到較好的交流。上完這個課以後,我發現和同學們的感情更親切了。一部分同學的作品都不錯。看著她們的作品,我彷彿回到了我的中學時代。

藝術是一種語言,藝術探索的是人類情感的奧祕。在美術教育中我深深體會到:必須注重與學生心與心的交流,盡全力、用愛心喚醒和鼓舞學生對生活的感受,講方法、抓契機引導他們用美術語言去表現內心的情感,豐富生活、陶冶情操,促進審美能力的提高,能夠身心和諧地健康成長。

二.班主任工作體會

有句話說,天下最小的主任是班主任,管的事情最多的也是班主任。真言。

雖然實習之前看了一些關於班主任工作的書籍。但是在我剛面對一班學生時,我什麼方向都沒有。

原來的班主任是一位比較嚴厲的老師,向我介紹了班裡的基本情況之後,我便甚少與張老師交流。一切得靠我自己慢慢摸索。

我給自己的定位是原班主任的助手。同學們的第二個領導者。

因為一個美術繪畫表演的輔導,我選擇了九年級3班。18個男生,28個女生。剛開始的感受是女生對於集體活動比較積極,也比較可愛,而男生相對被動些,但是給我的印象很幽默。本班級是美術專業班,學習成績在全級看來多是中等水平。大部分同學學習積極,學習氣氛良好。

實習報告怎麼寫 篇8

實習的.時間總是很快的過,我的實習將要結束,最先,我抱著學習和鍛鍊的精神來到這裡,實習充實了我的學習生活,我學到了許多書本上無法體驗的知識。通過實習,我感觸頗多,得到許多新的認識,對許多問題多了深一層次的思考。經過兩個多月的實習,使我對工作,生活都有了一個全新的體驗。以後就是社會上的一份子了,責任也將越來越重。我是在一家外貿公司實習,我在公司主要工作是熟悉外貿流程以及做業務,對一些新客戶的發展和老客戶的維護。首先我介紹一下我在公司所要做的事情:

1. 客戶詢盤:一般在客戶下訂單之前,都會有相關的order inquiry給我們業務部,做一些細節上的瞭解。

2. 報價:我們業務部及時回覆客人查詢,確定貨物品名,型號,生產廠家,數量,交貨期,付款方式,包裝規格及櫃型等,並做好performa invoice 給客戶做正式報價。

3. 得到訂單:經過洽談,收到客戶正式的訂單purchase order。

4. 下生產訂單:得到客人的訂單確認後,把訂單轉做成內部訂單給採購部讓她給工廠下訂單,安排生產計劃。

5. 業務審批:業務部收到訂單後,首先做出業務稽核表。按出口合同稽核表的專案如實填寫,儘可能將各種預計費用都列明。合同審批需附上客人訂單傳真件,與工廠的收購合同。稽核表要由業務員簽名,部門經理審批,再交管理部人員稽核後才能執行。如金額較大的,或有預付款和佣金等條款的,要經公司總經理審批才行。合同審批之後,製成銷售訂單,交給部門程序員跟進。

6. 下達生產通知:業務部在確定交貨期後,滿足下列情況可下達生產通知, 通知工廠按時生產: 如果是t/t付款的客戶,要確認定金已經到賬。 如果是西聯付款的客戶,要先確定付款是否已經到達本地的西聯。

7. 驗貨 : 在工廠把貨物生產好,併發貨到公司之後, 要對所定貨物進行查驗,是否能用,質量是否過關,這些是必須要進行驗證的,是基本原則,因為要想穩定客戶資源,這一部分就一定要做好的。

8. 製備基本檔案。工廠提供的裝箱資料,製作出口合同,出口商業發票,裝箱單等檔案。

9. 發貨:通知貨代來公司收貨。並且把所以必備的單據叫給貨代。

10. 確認收貨:在發貨後要通知客戶已發貨,並且一個星期左右要詢問客戶是否收到貨物。

選擇進入公司自然少不了要辦公,辦公相對來說是比較程式化和正式化的。首先,要遵守的就是時間,準時上下班,對於在大學比較自由的我們來說要鍛鍊“坐”功。我們每天都是坐在電腦前面,一坐就是好幾個小時。其次,要適應辦公的氛圍,基本上辦公的時候還是很嚴肅的,在緊張的工作重要懂得調節。第三,就涉及到現代辦公工具的使用,影印,列印,傳真沒有想象的容易。對於我們外貿業務員還要能夠通過電話和郵件中跟外國客戶溝通好。熟悉 sales confirmation,commercial invoice 等各種單據是基本的。通過對商務檔案的翻譯發現也沒有想象的難,只要將中文意思能夠用簡單的文字表達清楚就行。

信念,堅持到底是獲得成功的最主要條件。

成功的業務員是先和客戶當朋友再談生意。開始的一段時間我都主動在電話裡以及網上和客戶打招呼問好,後來慢慢的我的客戶都會開始主動跟我打招呼。有時還會有客戶主動打電話過來問候聊天,這樣就增進了我與客戶之間的交談及友誼,讓客戶對我有個好的印象,對業務員來說,這些客戶資源是日後最大的潛在力。

實習報告怎麼寫 篇9

一、 實習目的

本次實習主要是針對中國傳統民居的構造、材料以及藝術空間手法的處理加強深入瞭解,以深化大三上學期對中國古建築史的理論學習,以及加強同學們對國內建築的熱愛。

二、 實習時間與地點

xx年7月1號根據學校授課安排,我們將在湘潭平政路進行維持二週的古建築實習。

三、 實習參與人員

建築學本部1、2班跟瀟建1、2班。

四、 實習內容

7月1號上午九點鐘,我們班的同學全體在集合,然後按分組的情況分頭行事。最終我們選定的是距離關聖殿東1xx米處的三戶民宅。這天的天氣相當詭異,雨下的很大,好多人鞋子跟褲子都溼了,同時也給工作的進展帶來了一定的不便。雨漸漸小了些,我們便開工了。我們組共有七個人,湘潭本地的有兩個,鑑於語言溝通的問題,這問卷調查當然非他們莫屬啦。大隊人馬首先殺進一個老爺爺的家裡,小劉首身示範。之後小趙、亞信還有還有海劍就都跑去弄調查問卷啦。剩下的四人就鎖定一家據傳有7歷史(貌似這一條老街房子的平均年齡達到了一百多)的民居著手事宜。我們從大門而入,房子很簡單的一面寬三進深,門洞都是開在同一邊上,除去大門是正(典型的立面)中心的。進入第三間房子的時候,一架舊式木質樓梯呈現面前,沒有扶手,樓梯的踢面也是鏤空的,踏面也很不平整貌似還能轉動,大概首層的層高是4。1米,看到這樣的樓梯,女生貌似有點懼怕,不知道當初在造它之時,主人是否有想過?上了二樓,哇塞,滿目灰塵,估計主人是不怎麼上來吧,除了去臨街面出的挑臺晾晒衣服,平時是很少活動的!讓我有意外之喜的不是中國傳統的木屋架結構,也不是挑臺出為支撐挑簷而撐起的木結構(屋架木結構)上的倒蓮座,而是中間二進廳(不知道可否這麼叫)中一個被兩排南北方向的木欄杆圍護起來的空間,甚是好奇,小劉爆冷說,大概是放置過世的老人的,但細想一般不都是置於堂屋的嘛?無奈尋問主人,自也是說不上個一二。有個值得一提的是“一線天”,(一線天)首層片面是三進深,而到了二層就變成了二進深外加前面所提的挑臺,屋頂是傳統的坡屋頂,脊檁線正對與二進房的中點,在三進房與二進房屋頂交接的地方很特意的預留了15mm寬的一條窄縫,讓光線從此處洩露下來,我猜測大概是房間不開窗的緣故,為了解決光線的問題,故採用了此法。

還有一大發現是其牆壁的做法,編好的竹篾成其“骨”,混以稻草、黃土為粘結劑,這做法到有點仿似現代的鋼筋混凝土,不過相比之下,它比鋼筋混凝土保溫隔熱效能更好,(牆壁材料)只是從理論上來說使用年限有所遜色,且承載力、抵擋風與暴雨的能力也不及後者,但能純於世達一百多年,也算是古人智慧的一種表現吧!這是在第一家民居的發現。我們上午的工作差不過就做到著,總結一下,完成了問卷調查以及第一家的。

中午,大隊人馬餓漉腸腸的跑到一間蒸菜館,無奈其廚藝有限,我們就夾雜著窗外的淅瀝小雨,撿以兩三點菜色,撮以些許大白米,瞌睡連連。下午強打精神,繼續上陣。歸去途中歷經關聖殿,帶著久遠的好奇心,推開了紅漆的大門,貌似今日對外不開放,殿內人煙稀少,冷冷清清,大概是今天下雨之故!閒逛了一遍,跟傳說中的漢白玉龍柱雕還有階前的蟠龍雕合了影。不辜負此次之行。後來,我們又瞄準了離第一家不遠的民居,歷盡一百年有餘,建築形制類似於第一家,很典型的住戶型別,熱心的民居主人甚至給我們拿來了房契,哇塞,我想我們是沒必要測啦,上面是絕對原版的平面圖。有一發現是,室內牆面上的開窗,一般多見於古典園林,通過借景的構圖手法來美化景色,在這裡也被應用到了室內。再接著我們拐了個彎,尋找到了第三家民居。典型的兩層,唯一不同的是二樓的護欄不見了,可能是被主人拆了,首層也是一面寬三進深,門洞方向均開在牆面的北邊,幾乎也不怎麼開窗,但室內採光尚好,大概是門洞做的比較高,且在第三進房南邊牆有開一窗一門。有意思的是這民居旁邊的古建築,據外貌看來估計是商鋪,對面的天工樓據老人說有兩百年的歷史,門口還有一對石獅,甚是莊嚴啊!至此我們本次的古建築之行已圓滿結束。

通過這次學院組織的實習,雖然我們做的工作不是很足,但是至少有一點是值得肯定了:就是對本國古建築的瞭解,在這裡,我再一次感慨於古人的智慧,中華民族是一個大民族,孕育了五千年源遠流長的文化特產,用博大精深不為之過,還有好多埋沒在時間與塵囂中的古老的智慧在呼喚我們去發現,去繼承去創新,感慨於唯今建築風的濫觴,我們或許應該用長遠發展的眼光來對待一切文化一切發展,希望中國的建築之路越走越順利!也祝願廣大的建築學子的求學之路越走越順利!

實習報告怎麼寫 篇10

一、實習目的(重要性)

會計是對會計單位的經濟業務從數和量兩個方面進行計量、記錄、計算、分析、檢查、預測、參與決策、實行監督,旨在提高經濟效益的一種核算手段,它本身也是經濟管理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會計專業作為應用性很強的一門學科、一項重要的經濟管理工作,是加強經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經濟管理離不開會計,經濟越發展會計工作就顯得越重要。

針對於此, 在進行了三年的大學學習生活,通過對《中級財務會計》、《財務管理》、《管理會計》、《成本會計》及《會計電算化軟體應用》的學習,可以說對會計已經是耳目能熟了,所有的有關會計的專業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結構體系,我都基本掌握了,但這些似乎只是紙上談兵,倘若將這些理論性極強的東西搬上實際上應用,那我想我肯定會是無從下手,一竅不通。自認為已經掌握了一定的會計理論知識在這裡只能成為空談。於是在堅信“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下,認為只有把從書本上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於實際的會計實務操作中去,才能真正掌握這門知識。因此,我作為一名會計專業的學生,在XX年的暑假,有幸參加了為期近一個月的專業實習。

二、實習單位情況

懷著一種美好的憧憬,我來到了溫州市華信汽車配件有限責任公司,這是專業生產汽車離合器的生產廠家,具有十於年的離合器生產經驗,本公司於XX年通過國際iso9002質量體系認證,現有產品800餘種,是溫州地區最大的離合生產廠家,同時在紹興嵊州,我們擁有九十餘畝地的新廠房,將於今年十一月份投入使用.本公司生產規模達到:離合器片[disc] 550,000只/年,壓蓋 [cover ]352,000只 /年,其中有60%的產品常年出口到歐美、中東和非洲及東南亞等20幾個國家和地區。

三、實習主要過程

是第二次來到這裡實習,所以財務科工作人員都認識,自然而然很順利的進入了實習工作。工作的緊張氣氛仍然有點緊張。

(一)第一天上班,心裡沒底,感到既新鮮又緊張。新鮮的是能夠接觸很多在學校看不到、學不到的東西,緊張的則是萬一做不好工作而受到批評。

帶我實習的前輩是王會計,也許同是家鄉人的緣故吧,王會計對我非常和氣。他首先耐心地向我介紹了公司的基本業務、會計科目的設定以及各類科目的具體核算內容,然後又向我講解了作為會計人員上崗所要具備的一些基本知識要領,對我所提出的疑難困惑,他有問必答,尤其是會計的一些基本操作,他都給予了細心的指導,說句心裡話,我真的非常感激他對我的教導。在剛剛接觸社會的時候,能遇上這樣的師傅真是我的幸運。雖然實習不像正式工作那樣忙,那樣累,但我真正把自己融入到工作中了,因而我覺得自己過得很充實,覺得收穫也不校在他的幫助下,我迅速的適應了這裡的工作環境,並開始嘗試獨立做一些事情。

(二)第一天算是熟悉了一下公司的基本情況,第二天,我按照上班的時間早早地來到單位,先把辦公室的地板、桌椅打掃乾淨,然後又把玻璃擦了擦,第一項工作完成了,我滿意的給了自己一個微笑。

(三)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我所作的工作就是一邊學習公司的業務處理,一邊試著自己處理業務。

做過會計模擬實習的人都知道,填制好憑證之後就進入記帳程式了。雖說記帳看上去有點象國小生都會做的事,可重複量如此大的工作如果沒有一定的耐心和細心是很難勝任的。因為一出錯並不是隨便用筆塗了或是用橡皮檫塗了就算了,不像在學校,錯了還可以用刀片把它刮掉,在公司裡,每一個步驟會計制度都是有嚴格的要求的。比如說:

1.寫錯數字就要用紅筆劃橫線,再蓋上責任人的章子,這樣才能作廢。而我們以前在學校模擬實習時,只要用紅筆劃掉,在寫上“作廢”兩字就可以了。

2.寫錯摘要欄,則可以用藍筆劃橫線並在旁邊寫上正確的摘要,平常我們寫字總覺得寫正中點好看,可摘要卻不行,一定要靠左寫起不能空格,這樣做是為了防止摘要欄被人任意篡改。在學校模擬實習時,對摘要欄很不看中,認為可寫可不寫,沒想到這裡還有名堂呢!真實不學不知道啊!

3.對於數字的書寫也有嚴格的要求,字跡一定要清晰清秀,按格填寫,不能東倒西歪的。並且記帳時要清楚每一明細分錄及總帳名稱,而不能亂寫,否則總帳的借貸雙方就不能結平了。

四、實習所想、所感

實習真的是一種經歷,只有親身體驗才知其中滋味。

課本上學的知識都是最基本的知識,不管現實情況怎樣變化,抓住了最基本的就可以以不變應萬變。如今有不少學生實習時都覺得課堂上學的知識用不上,出現挫折感,但我覺得,要是沒有書本知識作鋪墊,又哪能應付這瞬息萬變的社會呢?

經過這次實習,雖然時間很短。可我學到的卻是我三年大學中難以學習到的。就像如何與同事們相處,相信人際關係是現今不少大學生剛踏出社會遇到的一大難題,於是在實習時我便有意觀察前輩們是如何和同事以及上級相處的,而自己也儘量虛心求教,不恥下問。要搞好人際關係並不僅僅限於本部門,還要跟別的部門例如市場部等其他部的同事相處好,那樣工作起來的效率才會更高,人們所說的“和氣生財”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中也是不無道理的。而且在工作中常與前輩們聊聊天不僅可以放鬆一下神經,而且可以學到不少工作以外的事情,儘管許多情況我們不一定能遇到,可有所瞭解做到心中有數,也算是此次實習的目的了。

會計本來就是煩瑣的工作。在實習期間,我曾覺得整天要對著那枯燥無味的賬目和數字而心生煩悶、厭倦,以致於登賬登得錯漏百出。愈錯愈煩,愈煩愈錯,這隻會導致“雪上加霜”。反之,只要你用心地做,反而會左右逢源。越做越覺樂趣,越做越起勁。梁啟超說過:凡職業都具有趣味的,只要你肯幹下去,趣味自然會發生。因此,做賬切忌:粗心大意,馬虎了事,心浮氣躁,工作前應做好個人工作計劃。做任何事都一樣,需要有恆心、細心和毅力,那才會到達成功的彼岸!

實習雖然結束了,再過兩個多月,我們真的就要走上工作崗位了,想想自己大學四年的生活,有許多讓我回味的思緒,在這個春意盎然的季節,伴隨著和煦的春風一起飛揚,飛向遠方,去追逐我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