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中秋節節日風俗及文化內涵(精選3篇)

欄目: 中秋節 / 釋出於: / 人氣:1.03W

中秋節節日風俗及文化內涵 篇1

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中秋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並稱為漢族的四大節日。根據我國曆法,一年分為四季,每個季度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階段。八月是秋季的第二個月,被稱為仲秋,八月十五為仲秋之中,故稱為中秋。另外,民間也有人將中秋節稱為“八月節”或“八月半”。自古以來,中秋節的月亮都是團圓的象徵。故而,中秋節又名“月節”“團圓節”“玩月節”等。

中秋節節日風俗及文化內涵(精選3篇)

中秋詞最早出自《周禮》。古代的帝王有“春祭日、秋拜月”的習俗,即在春季時祭拜太陽,冬季時祭拜月亮。後來,文人騷客們也爭相效仿,觀月賞月,寄託情思。這種風俗在唐朝時期最盛行中秋之夜的月亮,一年之中最圓、最明亮,也詩意。這樣一個富有詩意的節日,自然也少不了美麗的神話傳說民間廣為流傳的是嫦娥奔月的傳說。

中秋節節日風俗及文化內涵 篇2

據說,嫦娥和后羿是遠古時期的一對恩愛夫妻。嫦娥是一個善良、溫柔、美麗的妻子。后羿在一次外出涉獵時,得到一包王母娘娘的不死藥。他將不死藥交給嫦娥保管。不久之後,心術不正的連矇混進嫦娥的家裡,逼著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情急之下一口吞了不死藥,而後昇天成仙,因不捨丈夫,停在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後來的人們得知此事,紛紛在月圓之夜擺設香案,拜月求吉祥。

月圓中秋,從古至今都寄託著人們思鄉的情懷和盼團圓的願望。這種對月亮的崇拜,不僅表現在一個個美麗的傳說中,還表現在歷代傳承的節日習俗中。從文人賞月、民間拜月到吃月餅、玩花燈,中秋節的活動喜慶熱鬧,歡樂吉祥

中秋節節日風俗及文化內涵 篇3

中秋祭月

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禮記》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裡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這種風俗不僅為宮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隨著社會的發展,也逐漸影響到民間。

賞月的風俗

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待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為中秋節。與唐人不同,宋人賞月更多的是感物傷懷,常以陰晴圓缺,喻人情事態,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飾不住宋人的傷感。但對宋人來說,中秋還有另外一種形態,即中秋是世俗歡愉的節日:“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貴家結飾臺榭,民家爭佔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戲連坐至曉”(《東京夢華錄》)。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營業,玩月遊人,達旦不絕。明清之後,因時代的關係,社會生活中的現實功利因素突出,歲時節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濃厚,以“賞月”為中心的抒情性與神話性的文人傳統減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與世俗的情感、願望構成普通民眾中秋節俗的主要形態。因此,“民間拜月”成為人們渴望團聚、康樂和幸福;以月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