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中秋節的四個神話傳說(精選5篇)

欄目: 中秋節 / 釋出於: / 人氣:1.95W

中秋節的四個神話傳說 篇1

朱元璋與月餅起義

中秋節的四個神話傳說(精選5篇)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訊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裡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訊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祕密傳遞資訊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後,“月餅”製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為饋贈的佳品。以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中秋節的四個神話傳說 篇2

早在幾千年前,我國人民就有了“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就是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

中秋節起源的另一個說法是: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就成了秋報的遺俗。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但沒有說明是八月的哪一天。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有關中秋節的傳說在民間非常之多,而流傳最廣的還是:嫦娥奔月、玉兔搗藥、吳剛伐桂這三個傳說。

中秋節的四個神話傳說 篇3

吳剛伐桂

傳說月中有桂樹,《淮南子》已言“月中有桂樹”,後來的傳說更加具體,桂樹旁又添了一個伐桂之人吳剛。月中之桂樹與吳剛的傳說,以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前集卷一《天咫》所載最為具體,其雲:“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隨合。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仙有過,謫令伐樹。”意思是說吳剛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發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樹月桂。月桂高達五百丈,隨砍即合這種永無休止的勞動作為對吳剛的懲罰。

中秋節的四個神話傳說 篇4

玉兔搗藥

據說嫦娥身體變輕,在服下不死藥升空時,惶恐中的她想抓住什麼壓下身子,恰好抱起了一直自己餵養的白兔。白兔當然無法留住嫦娥,隨她一起上了月亮,成為神話中一抹可愛溫馨的色彩。

中秋節的四個神話傳說 篇5

羿上射九日、下除六害,堯和普天下的人民感激不已,頌揚他的歌謠在民間四處傳唱,但是,羿的心頭卻沉甸甸的,自己畢竟射殺了天帝的九個太陽兒子,不知道天帝能否原諒。羿特地宰了在桑林捕獲的大野豬,把豬肉剁得細細的,製成肉膏,恭恭敬敬地端上天庭奉獻給帝嚳,想看一看帝嚳對他的態度改變了沒有,是否對他依舊親密,依舊信任。

帝嚳看也不看豬肉膏,悶悶不樂:“我不願再看見殺生的事,也不願再看見你。你和你的妻子住到下方去吧。”

羿謫居下界,夫妻倆成了凡人,他深感對不住妻子,便與嫦娥商議:“天上等級森嚴,在人間倒也逍遙自在。不過凡人終將一死,若要長生,就必須渡弱水,翻火山,登上崑崙,去向西王母求取不死靈藥。”

西王母原來住在西方玉山的山頂洞穴裡,有三隻紅腦袋、黑眼睛的青鳥輪番外出給她尋找食物,她長著老虎的牙齒、豹子的尾巴,披頭散髮,卻佩戴玉簪,每當晨昏,踞于山頭狂嘶猛吼。她掌管天災、瘟疫、刑罰,也煉製、收藏不死靈藥。黃帝退隱九重天外,西王母便遷居崑崙山,那時的她已化身為雍容華貴、儀態端莊的貴夫人。

崑崙山下有弱水環繞,弱水非但不能載舟,一片鳥羽落下亦會沉沒。弱水外又有炎火之山,山上的火焰晝夜不息。羿憑著蓋世神力、超人意志,越過炎山、弱水,攀上一萬三千一百一十三步二尺六寸高的懸崖峭壁,在崑崙山巔的宮殿裡拜見了西王母。

西王母欽佩羿的作為,同情羿的遭遇,取藥慷慨相贈:“不死藥是用不死樹結的不死果煉製的。不死樹三千年開一次花,三千年結一次果,煉製成藥又需三千年。我收藏的藥丸僅剩一顆了,兩人分享俱可長生不老,一人獨食即能昇天成仙。”

羿如願以償,歡喜無限,回來與嫦娥約定,在結婚週年的日子共享靈藥。常言道: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神仙也未能免俗。嫦峨經受不住天堂生活的誘惑,趁羿夜出待獵,獨自吞下了藥丸。

奇蹟果真發生了,嫦娥漸覺身子失重,雙腳離地,不由自主地飄出窗戶,像氫氣球一般冉冉飄升。上哪兒去呢?嫦娥思忖著:我背棄了丈夫,天庭諸神一定會責備我,嘲笑我;不如投奔月亮女神常羲,在月宮暫且安身。

嫦娥飄至月宮,才發現那兒出奇的冷清,空無一人。“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唐.李商隱《嫦娥》),她在漫漫長夜中咀嚼著孤獨、悔恨的滋味,慢慢地竟化成了月精白蛤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