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關於中秋節的傳說與典故(通用17篇)

欄目: 中秋節 / 釋出於: / 人氣:2.84K

關於中秋節的傳說與典故 篇1

歷真正吃月餅、送月餅習俗是從明祖朱元章時起的。

關於中秋節的傳說與典故(通用17篇)

中秋的傳說多是美妙的,但這個“殺韃子”的故事卻滲透了一段不愉快,它與元末農民起義的傳說有關。

古代中國社會有:“南蠻北韃”之說。這是中原漢人的俗稱。從華夏曆史中,北方與南方的少數民族多次入侵中原地區,漢族區域的人對中國北方的少數民族區域的人通稱“韃子”,最初稱呼是專指韃靼人,這個稱呼其實指的也就是蒙古人和女真人(即滿族人)。而漢族區域的人對中國南方的少數民族區域的人通稱“蠻子”,其意大概是說這些區域的人沒文化,野蠻不講理。近代,中華56個民族的文化相互滲透,這些誣俗也被淡忘了,漢族也出現新觀念,即逐漸認可南方少數民族的始祖蚩尢與黃帝一樣都是中華民族的祖先。

在元未,天災人禍連連,民不聊生,蒙古人對中原漢人的統治也更為嚴厲。為了奴化漢人,有的地方竟然規定,新娘的初夜權要獻給主政當地的蒙古人(韃子)。當時男人娶媳婦是不敢張揚的,不少男女是“偷婚”,以避免被韃子知道。為防止漢人造反,還不準民間私藏鐵器,十戶人家才能有一把菜刀。這些奴化政策,激起了漢人的不滿,民間反抗情緒強烈,各地都在醞釀起義,相約“殺韃子”,*元政權。當時公開聚會是行不通的,為了傳遞統一行動的訊號,保證隱祕,南方的朱元璋,即後來的明太祖,便選擇八月十五吃月餅的機會,將寫有起義訊號的紙條包在月餅裡,通過這種傳遞方式,形成了聲勢浩大的起義勢力。

民間傳說,朱元璋,窮苦人出生,受盡韃人統治之氣,立志消滅韃人,恢復漢人統治天下的雄心壯志。因此還在讀書的時候,就每天揹著老師偷寫:“八月十五殺韃子”的字條,滿滿寫了一抽屜,後被老師發現,感到很奇怪,便乘朱元璋中午下學的時間,開啟朱元璋的課桌抽屜一看,那麼多的紙條,全都寫的是:“八月十五殺韃子”,膽小的老師嚇壞了,這麼大的事,讓村裡的韃子頭領知道,不用說一個朱元璋,就是自己的腦袋也保不住,情急之下,趕忙把抽屜裡的紙條統統倒進了火爐裡,誰知火爐發出一聲響聲,一股青煙,火中的紙條從窗戶外四散飛出,不見蹤影了。傳說,這些紙條飛到民間,人們通過吃的月餅,把紙條放在月餅內,便利親朋互相傳遞,由此過通明教組織一傳十,十傳百,傳到全國各地的漢人手裡,形成全國統一八月十五殺韃子這個局面。一夜之間,全國都在殺韃子,朱元璋領導的明教組織很快打到北京,堆翻了元朝政權,朱元璋成了明代開國皇帝。

其實,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訊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裡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訊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祕密傳遞資訊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後,“月餅”製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為饋贈的佳品。以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關於中秋節的傳說與典故 篇2

說起中秋佳節,在中國,人們便會自然想到“嫦娥奔月”的故事。這個美麗動人的故事流傳幾個年了,至今仍為地球人所喜聞樂道,成為中秋由來起源的典故。

相傳在遠古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同時出現,“日光似火,四海如沸,山崩地裂,草木枯集”,晒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人類難以生存。

一個名叫后羿的大英雄,其力無比,身懷絕技,人稱“神箭手”。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為救人於水火,便登上世界頂峰喜瑪拉雅山,支脈的崑崙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口氣用箭射落九個多太陽,只留下一個太陽按時起落,在天空執行,為民造福。

因此,后羿之名揚天下,受到百姓的敬仰和愛戴。有一個能歌善舞、美麗善良的女子,名叫嫦娥,慕名嫁給了后羿。婚後,夫妻二人相親相愛,后羿除給年輕人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嫦娥在一起,日子過得美滿幸福。

做為后羿的妻子,嫦娥的心地非常善良,常把丈夫射來的獵物接濟窮苦的鄉親們,鄉親們都誇后羿娶了一個溫柔、賢惠、善良的好妻子。

周邊國家與地區的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徙弟多了,人員也就複雜了。有一個心術不正的小人,名叫蓬蒙的也乘機混了進來。

一天,后羿到崑崙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道教祖師爺爺太上天君,天君剛剛用八卦蘆練成一種長生不老之藥,天地間不少神靈與人吃了他的藥後,一個個都修成超凡的仙人,得了正果,上了三十三洞天。太上天君是下凡私訪尋找與仙有緣之人,祖師爺爺十分佩服后羿的神力,敬重后羿為民造福的功德,便賜給后羿一包長生不死之藥。

據說,不管是人還是其他生物,只要服下此藥,能即刻成仙上天。然而,后羿捨不得撇下心愛的妻子嫦娥與鄉親們,更不願意一個人昇天。便回家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保管,嫦娥將藥藏進梳妝檯的百寶匣裡,不料被小人蓬蒙竊聽和看見了。

拜倒在後羿門下蓬蒙,原本就是個奸佞小人,他看嫦娥長得漂亮,就起了歹心,後偷竅了嫦娥藏藥之處,就想偷吃掉不死之藥,自己昇天成仙。

在八月十五日這一天,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后羿率眾人走後不久,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後院,進了臥室,對嫦娥非禮,並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

嫦娥身單力薄,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知道自己打不過壞人,便轉身開啟百寶匣,拿出不死藥,果斷地一口吞下腹中。不料藥性發作,嫦娥吞下藥後覺得自己身輕如燕,身子一下子飄離地面、衝出視窗,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宮中成了仙。

傍晚,等后羿回到家後,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己逃走了,后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妻子嫦娥,在天上望著他,好似妻子正在傷心得痛不欲生。后羿便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進三步,無論怎樣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裡,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裡眷戀著自己的嫦娥。

到了第二年的八月十五日,月光變得又大又圓,后羿更加思念愛妻,可自己又上不了天,只好再次院中擺下供品遙祭嫦娥仙子,年年如此,此情傳到民間,世人效仿,日久成俗。人們以月餅、瓜果相送,有“閤家團圓”、“吉祥平安”之意,故傳到明代俗稱“團圓節”,便有“中秋節”拜月等種種說法。

有詩為證,后羿問月:

幾縷情絲系廣寒,

真心問計向青天?

今生已是難相聚,

來世誰幫續舊緣?

關於中秋節的傳說與典故 篇3

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曆法,農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稱“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此秋中第二月叫仲秋,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新唐書•卷十五志第五•禮樂五》載“其中春、中秋釋奠於文宣王、武成王”,及“開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廟,以留侯張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樂之制如文”。中秋節也稱為仲秋節,團圓節,八月節等,也是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根據我國的歷法,農曆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關於“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於明代。《西湖遊覽志餘》中說:“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說:“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也"。中秋晚上,我國大部分地區還有烙“團圓”的習俗,即烙一種象徵團圓、類似月餅的小餅子,餅內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壓月亮、桂樹、兔子等圖案。祭月之後,由家中長者將餅按人數分切成塊,每人一塊,如有人不在家即為其留下一份,表示閤家團圓。

中秋節時,雲稀霧少,月光皎潔明亮,民間除了要舉行賞月、祭月、吃月餅祝福團圓等一系列活動,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除月餅外,各種時令鮮果乾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節起源的另一個說法是: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

關於中秋節的傳說與典故 篇4

二零XX年的中秋節,我和媽媽在樓下觀月。那天月亮很大很圓,皎潔的月光照耀著大地,好像給地上撒上一層薄薄的霜。我們帶著幾塊月餅,一邊吃一邊觀賞著。

“我覺得,這月餅就像月亮一樣,”我對媽媽說。媽媽聽了,回答道:“對,我給你講一箇中秋節吃月餅的由來,”我點點頭。媽媽清了清嗓子,用洪亮的聲音對我說:“元朝,朱元璋發動起義的時候,為了躲過官兵的眼睛,便用麵粉做成圓圓的餅子,在餅子裡藏入紙條,上面寫著‘八月十五夜起義’,發給起義軍們,後來他們打贏了仗,為了紀念這件事,以後每年的八月十五,人們便紛紛做月餅。”

我聽著,又想起了嫦娥奔月。以前,有個叫后羿的神,射下了九個太陽,立了大功,西王母讓他來到人間,為百姓造福。他娶了一個叫嫦娥的姑娘,她不光長得美麗,而且很善良。她經常用丈夫打來的獵物救濟鄉親們,鄉親們都誇后羿娶了個好媳婦。一天,一位老道士給后羿一個長生不老的仙丹,后羿捨不得吃,便拿了回去。有一個小人聽說了這件事,一天晚上跑到后羿家,逼嫦娥交出仙丹,嫦娥情急之下,吃了仙丹,身輕如燕,飄飄昇天。因為不捨得丈夫,她住在離地球最近的月亮上。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嫦娥,就做月餅。

啊,這美麗的傳說,這美麗的中秋節!

關於中秋節的傳說與典故 篇5

由古代祭月慢慢演變而來,我國古代曆法,把每個季節分為三個月,分別是孟月、仲月、季月,而農曆八月份正好是秋季的第二個月,所以被稱為“仲秋”,而且農曆八月十五正好是秋季的一半,所以被稱為“中秋”。先開始這一天被定為古代帝王祭月的節日,慢慢的演變稱為“中秋節”。

嫦娥奔月的故事演變而來,這個我們最熟悉了,先是後裔射掉了多餘的九個太陽,然後上天賞賜他一個成仙的藥,他不捨得自己的妻子(嫦娥),把藥交給嫦娥保管,在八月十五這天嫦娥吃了仙藥,然後奔月亮去了,至於嫦娥為什麼吃藥,還有幾種說法,這裡不表,後裔對嫦娥思念,所以每年這一天,都會在園子裡擺上嫦娥最愛吃的東西,後來演變成習俗,也有說人們聽說嫦娥成仙之後,紛紛在月下設香案,向成仙的嫦娥祈求平安,之後,年年如此,代代相傳,就演變成了節日,由於這天時值中秋,所以,人們稱“中秋節”。

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後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關於中秋節的傳說與典故 篇6

吳剛伐桂

傳說月中有桂樹,《淮南子》已言“月中有桂樹”,後來的傳說更加具體,桂樹旁又添了一個伐桂之人吳剛。月中之桂樹與吳剛的傳說,以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前集卷一《天咫》所載最為具體,其雲:“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隨合。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仙有過,謫令伐樹。”意思是說吳剛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發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樹月桂。月桂高達五百丈,隨砍即合這種永無休止的勞動作為對吳剛的懲罰。

關於中秋節的傳說與典故 篇7

解除了十日並出的災難,羿馬不停蹄,日夜兼程,去捕獵肆虐人間的怪獸。中原地區,以窒窳、封稀為害最烈。窒窳本是黃帝轄下的一國諸侯,不幸被貳負和危暗殺了。黃帝憐憫他無辜喪命,請巫彭、巫抵、巫陽、巫履、巫凡、巫相六大神醫上崑崙山會診,研製出不死神藥使他死而復生。窒窳的命是撿回來了,卻完全迷失了本性,剛一醒來,就連滾帶爬地竄下山,一頭扎進弱水,變成了一條龍首虎爪、號聲如嬰兒啼哭的吃人怪獸。羿深入窒窳巢穴,僅一箭,就令它死了第二回,這一回是死有餘辜。

在中原的桑林還有一頭獠牙如戟、力勝百牛、鐵骨銅皮的大野豬封稀;封稀橫衝直撞,拱毀莊稼、村落,所經之地頓成廢墟。羿左右施射,刺瞎野豬雙睛,將它生擒活捉。

誅殺窒窳、捕獲封稀之後,羿轉戰南方,在壽華之野追及鑿齒。鑿齒人身獸臉,它的殺人利器是突出嘴外的兩根五六尺長、形似鑿子的牙齒,為了應付弓箭,它特地帶上一面巨大而堅固的盾牌,它至死也沒弄清楚,羿的神箭是如何穿透盾牌,扎進它心窩的。

修蛇盤據洞庭湖,掀波作浪,覆舟無數,吃人無數。它風聞神射手羿已至南方,便潛伏湖底,銷聲匿跡。萬頃波濤掩蓋妖蹤,羿的神奇射技也就沒有了用武之地,他毅然舍弓持劍,躍入深不可測的大湖,歷千險萬難,終於在滔天白浪中劍斷長蛇;洞庭湖水,竟給蛇血染紅了一半。

北方,九頭怪九嬰仍在凶水一帶噴火吐水,淹鄉焚城;東方,巨型鳥大風仍在青丘之澤掀起狂風,毀屋拔樹。羿東征青丘澤,用青絲繩繫於箭尾,一箭射中閃電式飛掠的大風。那大風力大善飛,尚欲帶傷逃生,無奈箭上繫繩,只能像一隻風箏一樣被羿收回。

九頭怪九嬰自恃有九顆腦袋、九條命,絲毫不懼北伐的羿,它九口齊張,噴吐出一道道毒焰、一股股濁流,交織成一張凶險的水火網,企圖將羿困住。羿知道九嬰有九條命,射中一個頭,它非但不會死,而且能很快痊癒,故再使連環箭法,九支箭幾乎同一時刻插到了九嬰的九顆頭上,九嬰的九條性命一條也沒留下。

關於中秋節的傳說與典故 篇8

同學們,你們見過月亮嗎?我想你們一定見過,但是你們見過的月亮有我們這裡的月亮美嗎?現在我帶你你們去看看吧!

記得那是去年八月十五的晚上,媽媽說:“今天咱們去院子裡吃飯吧,邊吃飯邊賞月。”大家都覺得這個主意非常好。我和爸爸端著媽媽精心準備的晚餐:糖醋排骨、紅燒鯉魚、小雞燉蘑菇、月餅、水果……來到了院中。

天空像一幅巨大的黑幕,上面綴著一盤明月和稀疏的星星。我仔細的觀察月亮,突然想起小時候學過的一首詩:“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大又圓的月亮真像個大銀盤似的,月亮周圍的雲朵也被它的光芒染成銀色;遠處的房屋在朦朧的月光籠罩下只剩下一個模糊的輪廓,近處的樹木好像披上一層薄薄的銀紗,在如水的月光下一切都那麼美麗,院子裡的菊花也在這特別美麗的月夜,隨著秋風翩翩起舞……

看著眼前這種仙境般的月下美景,我不禁在想:自己是否也是這月下景色中的一員呢?能否在月夜裡翱翔拜訪嫦娥和月兔?

正在我天馬行空的瞎想時,爸爸媽媽來到桌子前,我們開始享用媽媽做的美味晚餐。月光下的晚餐別有一番風味。

爸爸問我:“你知道關於月亮的傳說嗎?”我說:“我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聽我細細給你講……”

同學們,這就是我們這中秋節的月亮,是不是很美麗,快來跟我一起賞月吧!

如果我是鳥兒,那麼寫作就像翅膀,有了翅膀鳥兒才能遨翔藍天,放飛夢想。

如果我是船兒,那麼寫作就像風帆,有了風帆船兒才能順利航行,走得更遠。

這就是我,何艾靜,一個愛寫作的孩子,寫作讓我的生活充滿了陽光。

關於中秋節的傳說與典故 篇9

中秋節到了,家家戶戶忙著過中秋。月亮還沒有爬上來,“噼噼啪啪”的鞭炮聲就從遠方傳來了。

奶奶搬出了一張桌子放在院子裡,我好奇地問:“奶奶你在幹什麼呀?”“我在祭月呀!”奶奶邊整理桌子邊說。奶奶拿出了兩個盤子和一個香爐,把它們擺在桌子上。一個盤子裡放了各種各樣的水果,另一個盤子裡放著月餅。奶奶把香爐擺在中間,兩邊擺放著兩根紅紅的大蜡燭。隨後,奶奶把香和蠟燭點燃了。香菸嫋嫋,一陣陣香味直撲我的鼻子,頓時令我心曠神怡。

開始吃月餅咯!一家人聚在一起邊賞月邊吃月餅。月餅餡的種類可真多,有蓮蓉、有豆沙、有芝麻……我拿起一個豆沙餡的,一口咬下去,甜甜的軟軟的真好吃!

真是一個快樂的中秋節!

關於中秋節的傳說與典故 篇10

朱元璋與月餅起義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訊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裡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訊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祕密傳遞資訊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後,“月餅”製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為饋贈的佳品。以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關於中秋節的傳說與典故 篇11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晒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崑崙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后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一天,后羿到崑崙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昇天成仙。然而,后羿捨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妝檯的百寶匣裡,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見了,他想偷吃不死藥自己成仙。

三天後,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后羿率眾人走後不久,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開啟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衝出視窗,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進三步,無論怎樣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裡,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裡眷戀著自己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訊息後,紛紛在月下襬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關於中秋節的傳說與典故 篇12

這天雲霧稀少,月亮格外得圓,家家歡聚一堂,喜滋滋地吃這月餅,賞著明月,一起在講中秋的故事……

夜空中鑲嵌著一輪圓圓的明月,好似一個大玉盤,月光皎潔明亮,多美麗的月亮啊!看著看著,我忽然想起了嫦娥奔月的故事,又彷彿看到了嫦娥正懷抱一隻全身雪白的玉兔,在明月裡向我們招手……突然,我的耳邊迴盪起一首歌——《水調歌頭》,歌聲悠揚婉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時電視里正播放著這首優美的歌曲,使得中秋節的氣氛更濃了。

月亮害羞地蓋著層層面紗,過了很久,才輕輕地掀起它的面紗,漸漸地露出它的那張能發光的臉蛋。我仔細地抬頭望月,心裡對遙遠的月空充滿了無限的遐想……

看一塊小巧的月餅,白色的酥皮下,透著淡淡的清香,淺淺地襯著青紅絲的顏色,那樣的精巧、細緻,輕輕咬一口,那種熟悉的,糯糯的甜味,一下勾起我的饞蟲。月餅有方的、有圓的、有甜的、有酸的、有大的、有小的……

關於中秋節的傳說與典故 篇13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晒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崑崙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后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一天,后羿到崑崙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昇天成仙。然而,后羿捨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妝檯的百寶匣裡,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見了,他想偷吃不死藥自己成仙。

三天後,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后羿率眾人走後不久,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開啟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衝出視窗,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進三步,無論怎樣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裡,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裡眷戀著自己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訊息後,紛紛在月下襬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關於中秋節的傳說與典故 篇14

秋節的傳說是非常豐富的,嫦娥奔月,玉兔搗藥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

中秋傳說之一——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晒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崑崙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后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一天,后羿到崑崙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昇天成仙。然而,后羿讓嫦娥將藥藏進梳妝檯的百寶匣裡,不料被蓬蒙看見了,他想偷吃不死藥成仙。

三天後,后羿外出狩獵,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後翼走後,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後院,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便轉身開啟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衝出視窗,向天上飛去。成了神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知道了白天發生的事。痛不欲生,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就向前走三步。

后羿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裡,擺上香燭,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鮮果,祭在天上眷戀著自己的嫦娥。

所以中秋節就是怎麼來的。

關於中秋節的傳說與典故 篇15

今天是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也叫仲秋節。中秋節是閤家團圓的日子。

一上午,爺爺奶奶都在忙碌,媽媽和奶奶一起準備豐盛的午飯。我陪妹妹一起玩,玩得可開心了。吃過午飯,我們一家一起去南山公園玩。妹妹就像小猴子一樣,一路上她總是左蹦右跳,真可愛!最

好笑的是妹妹趁我不注意,推了我一下,害我摔了一跤。我氣的追著她跑,她邊跑邊說:“活該!活該!”我更是怒氣沖天。媽媽看我

們玩的那麼開心,也笑了。

晚上,我們一起賞月,吃月餅。妹妹說:“月亮就是一塊大月餅。”我們聽了就哈哈大笑,妹妹真幽默。

今天是我最開心的一天,我愛中秋節!

關於中秋節的傳說與典故 篇16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到了,中秋節是個萬家團圓的日子。俗話說:“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農曆的八月十五,剛好處在秋天——七﹑八﹑九月份的中間,所以命名為中秋節。

我們一家人吃完團圓飯就來到陽臺吃月餅賞月。

夜,靜極了,玉盤似的月亮在雲中穿梭,向地上灑下皎潔的月光,像輕紗似的溫柔。天空中雲很淡,風很輕,月光很美,這構成了一幅漂亮的畫。在深藍色的夜空裡,月亮顯得更圓、更亮、更美了。這麼美的月亮能不讓人心動嗎?天空中,幾片雲彩有時會遮住半個月亮,這“雲遮月”更是增添了一份神祕的色彩。我坐在陽臺上,靜靜地觀賞著那美麗的“白玉盤”,它是那樣無暇﹑美麗。一首詩從我腦子裡浮現出來:中秋賞月月兒圓,雲遮玉盤興意濃。燦爛星空似畫卷,我們一家共嬋娟。

我望著天空的一輪滿月,享受著中秋團圓的幸福,但我知道,在祖國的許多地方還有許許多多可愛的人,為了我們的團圓,還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辛勤地工作著。在這個晚上,在祖國的邊疆,英勇的戰士為了保家衛國還在站崗放哨;在無數個工地上,建築工人為了建設美麗的祖國,幹得熱火朝天;在醫院,無數個白衣天使還在緊張忙碌地救死扶傷……他們放棄了回家與親人團圓的機會,他們無私奉獻的精神是多麼偉大啊!我寄託明月,衷心地祝福他們中秋快樂!

關於中秋節的傳說與典故 篇17

醜女無鹽拜月

醜女無鹽是戰國時期齊國人,芳名鍾離春。相傳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之後,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一年八月十五的中秋之夜,無鹽正在拜月,齊宣王偶然看到月光下的無鹽,覺得她美麗出眾,風姿超群,便立她為王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玄宗漫遊月宮

在唐朝,最富有傳奇色彩的就是遊夜宮的傳說了。相傳唐玄宗與申天師及道士鴻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興起遊月宮之念,於是天師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雲,漫遊月宮,但宮前有守衛森嚴,無法進入,只能在外俯瞰長安皇城,在此之際,忽聞仙聲陣陣,清麗奇絕,宛轉動人!唐玄宗素來熟通音律,於是默記心中。這正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日後玄宗回憶月宮仙娥的音樂歌聲,自己又譜曲編舞,這便是歷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吳剛折桂

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據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使,以示懲處。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

Tags:中秋節 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