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從中秋節的歷史淵源看傳說寓意(精選10篇)

欄目: 中秋節 / 釋出於: / 人氣:2.34W

從中秋節的歷史淵源看傳說寓意 篇1

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

從中秋節的歷史淵源看傳說寓意(精選10篇)

中秋節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因為這個節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節”“八月節”“八月會”“中秋節”;又有祈求團圓的信仰和相關習俗活動,故亦稱“團圓節”“女兒節”。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

關於“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於明代。《西湖遊覽志餘》中說:“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說:“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也”。

從中秋節的歷史淵源看傳說寓意 篇2

八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中秋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其他傳統節日一樣,也是緩慢發展而來的。隨著時代的變遷,在中秋時節,人們對著天上又亮又圓的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託情懷,更多地被賦予了思念親人的色彩。“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詞句貼切地反映了中秋佳節的意義,反映了人們對月圓的期盼和對相思之人的牽掛。

寓意著家人團圓圈家歡樂,正因為八月十五的月亮很圓很亮的原因,所以這個節日又被稱“團圓節”。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後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中秋是全民的節日,但從前有的地方婦女在中秋有她們獨特的節俗活動,如“拜月”,俗傳中秋是月亮生日,月亮被稱為女神。俗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之說。吳地有“走月亮”之俗,婦女盛裝出遊,互相往還,直到天明雞唱,猶婆娑月下。婦女拜月之俗的形成,可能和古代月亮主生育的民間信仰有關,有些地方拜月活動結合求子儀式,是其證明。閩南及中國臺灣地區的婦女,中秋節有“聽香”之俗,聽香人燃香禮拜後,或靜立或出遊,注意竊聽別人語言,以占卜吉凶。

月是民族和諧、家庭幸福的象徵。自古以來,中秋節不僅是小家團圓的日子,更是舉國歡慶的時刻。從時令上看,中秋是“秋收節”。當然,現在看來,名義上拜月亮,其實念念不忘的應該是自己的祖先吧,還有就是思念那些遠方不能夠團圓的親人們。總之,中秋節,就是團圓節,就是溯宗追遠,就是一家團聚的節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從中秋節的歷史淵源看傳說寓意 篇3

最早含有中秋節寓意的一個傳說,大概就是以嫦娥為主人公的傳說了。相傳,在非常遙遠的遠古時代,天上有十個龍子,就化作了十個太陽,每天照耀著人間,酷熱無比,河流開始乾枯,土地也開始龜裂,百姓們都民不聊生。此時出現了一位善於射箭的男子,名為后羿,他心懷百姓,看到人們如此痛苦,便拉弓開射,直接將天上多餘的太陽都射了下來,從此天上只剩下一個太陽,人們的生活也逐漸恢復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規律裡。

后羿也因此非常具有聲望,慕名而來的許多人都向他學習射獵,而其中卻混入了一個心術不正之人。后羿有一位美麗善良的名為嫦娥的妻子,后羿在有一次拜見西王母時獲得了一包長生不老藥,據說喝了這個藥就會化身成仙,但是后羿十分愛自己的妻子,不忍拋下她,於是就將這包藥交給她保管。有一天,后羿照常帶著弟子們出門狩獵,而那個心術不正之人便稱病留了下來,趁著沒人,逼入嫦娥的臥室,命令她交出不死藥。

而嫦娥面對這樣的情況,情急之下只好自己將藥喝掉,於是一瞬間,嫦娥的身體就變得非常輕,飄上了天空裡,她不捨得離開丈夫,於是就選擇了距離丈夫最近的月亮,在那裡生活。而後羿回來之後,得知此事,非常悲痛,他看到月亮上有著嫦娥的影子,於是就為妻子擺了案臺來祭祀供奉。而周圍的百姓聽聞了這件事,也十分傷心,紛紛為善良的嫦娥擺了供桌。於是從此以後,中秋時節供奉月亮的習俗就流傳了起來。

從中秋節的歷史淵源看傳說寓意 篇4

中秋節從其最早的含義來看,就是一套禮儀。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它體現了當時的人們對於自然界的崇敬,但就更深層次而言,它也表明了人們對於人與人之間關係的一種認識,體現了一種對於家庭的重視。

對於很多人來說中秋節意味著和家人的團圓,意味著親情的重聚。然而人世間總是離多聚少,流浪天涯的哀愁與人生的失意總是難以避免。因此,追求團圓就不僅僅是一種現實的需要,還是人的一種心理需要。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常以月來寄託深情,望月興嘆,寄託相思之情。

文人士大夫對於中秋節更是有著滿腹的惆悵和說不完的感傷,或登樓攬月或泛舟邀月,飲酒賦詩,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

中秋,有濃濃的快樂;

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中秋佳月最端圓。老痴頑。見多番。杯酒相延,今夕不應慳。殘雨如何妨樂事,聲淅淅,點斑斑。

天應有意故遮闌。拍人間。等閒看。好處時光,須用著些難。直待黃昏風捲霽,金灩灩,玉團團。

中秋,有淡淡的憂愁;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中秋,有刻骨的思念;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中秋,有滿滿的期待;

中秋月·中秋月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潔。偏皎潔,知他多少,陰晴圓缺。

陰晴圓缺都休說,且喜人間好時節。好時節,願得年年,常見中秋月。

中秋,有無盡的詩意;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

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從中秋節的歷史淵源看傳說寓意 篇5

關於中秋節的來歷以及形成的說法,至今說法不一,一般來說都與古代的神話故事相關,比如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神話故事,一般來說,通過各種影視劇,我們都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

嫦娥奔月講述的是,遠古的時候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導致民不聊生,後來有一位名叫后羿的英雄,射下了天上的九個太陽而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后羿又娶了善良美麗的嫦娥,成為令人羨慕的恩愛夫妻。

然而好景不長,在後羿到崑崙山時遇到了王母娘娘,求得長生不老藥,服用此藥後可以昇天成仙,因為長生不老藥只有一顆,后羿捨不得嫦娥,就沒有食用,並且交給嫦娥保管。

有一天後羿出門狩獵,他的一個奸詐刁鑽、心術不正的土地逢蒙趁機去逼嫦娥交出長生不老藥,嫦娥為了不讓仙藥落入壞人手中,只能自己吞服,最終成了月亮上的神仙。

后羿回家之後,悲痛欲絕,發現嫦娥就在月亮上,后羿思念嫦娥,就在後花園裡面擺上嫦娥愛吃的東西,祭奠在月宮的嫦娥,後來百姓也知道嫦娥成仙,因此都紛紛在月下祭奠嫦娥,中秋節的風俗逐漸傳播開來。

這些神話故事最早記載於西漢時期的《淮南子》當中,是我國古典神話故事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此可見,祭月的活動早在漢朝之前就已經存在。

從中秋節的歷史淵源看傳說寓意 篇6

那麼在中秋節又為什麼要吃月餅呢?原來這是源自於元代的故事。據傳,元朝末年,社會十分動盪,百姓們都受不了統治者過於殘忍的壓迫,於是紛紛開始起義。

其中,朱元璋在領導軍隊時,由於朝廷壓迫十分嚴重,對任何事情都進行細密的搜查,很難傳信去通知各地士兵的起義時間,但朱元璋的幕僚卻想了這樣一個好辦法,就是在紙上把起義的時間寫下來,也就是八月十五號,然後把這個小紙條包進餅子裡,送給士兵們。這個方法果然有奇效,元朝士兵並沒有想到這一層,於是起義順利成功了,朱元璋後來十分高興,便下令把這種糕點賞賜給士兵們,於是就興起了每年的起義成功的這一天都要吃月餅的習慣。

從中秋節的歷史淵源看傳說寓意 篇7

從現有的歷史史料來看,我們可以推測出來,中秋節最初的來源可能是來自皇帝的祭祀。據說在詩經寫作的時期,作為一國天子,就要開始對天地進行相應的禮儀活動,其中就包括對月亮的祭祀,而這種祭祀由於是帝王活動,十分具有影響力,於是也流傳到了大臣和民間。

另一種說法則是說,中秋節是來源於底層農民的節日,因為秋季是一個收穫的季節,百姓們因為穀物、食材的大豐收而感到快樂,便為此專門設立了中秋這一天來進行慶祝,而這樣的習俗也由下往上地傳播到了帝王那裡。還有一種說法,則是說是在隋朝末年,唐朝大將為了解決大量反隋的起義軍加入軍隊,而產生的缺少糧食的問題,於是便以八月十八的圓月作為啟發,從而發明了月餅,最終解決了軍中糧食短缺的問題。

其實不論從各種各樣的傳說、史料裡,我們都可以看到我們華夏兒女對於月亮的憧憬和信仰,以及對於家國團圓、生活幸福、年年有餘的期待和嚮往。這是我們從骨子裡就無法抹去的一種對祖國、家人、愛人的眷戀之情,也是我們中華民族勤勞善良的勞動人民的一種表徵,正是通過中秋節,我們得以抒發許多的情感,而這些情感,想必也是經過了時光洗滌之後更加精髓的一些優質的成分吧。

從中秋節的歷史淵源看傳說寓意 篇8

關於中秋吃月餅就有這樣的一個傳說"月餅起義",始於元代,那時中原百姓都不滿元朝的殘酷統治,為了*元朝的殘暴統治,並聯絡各地一起起義,朱元璋與劉伯溫就想出將起義的指令藏在月餅裡,在發到各路義士手中,並約定在八月十五晚共同舉世。當然這也只是傳說,但是明代確實在餅食的文化上做的很到位製作餅食的工藝也是五花八門,根據明朝文獻《熙朝樂事》和《宛署雜記》中都提到了月餅,在這種情況下也就不難理解,月餅在全國範圍作為中秋節的節日食物,可以肯定是從明朝開始的,而後也一直傳承至今。

從中秋節的歷史淵源看傳說寓意 篇9

唐玄宗李隆基,根據記載開元17年,宰相源乾曜和張說聯名上奏摺《請八月五日為千秋節表》,八月初五正是唐玄宗的生日,開元盛世,唐朝最鼎盛的時期,希望皇上可以將這天定為節日,以慶祝自己的生日,也正是因為這個華麗的馬屁深得皇帝的心意,此後,唐玄宗的生日便成了舉國歡慶的千秋節,大赦天下,大擺筵席,象徵自己的唐朝盛世千秋萬代。元寶7年,唐玄宗認為這名字不好,將千秋節改為天長節,那時日本來唐朝進貢,認為這個節日好,便也將這個節日帶到日本,天皇生日就沿用天長節的名稱。元寶15年,唐玄宗退位,太子李亨繼位,也就是唐肅宗

唐肅宗為了效仿唐玄宗,將自己的生日也就是九月九年級定為地平節,大擺筵席,大赦天下,舉國歡慶,但是由於安史之亂的原因,使得唐朝早已失去原有的光輝盛世,兩個節日對於那時唐朝已無力維持,於是就將兩個節日合併定為八月十五為天長節。直到公元960年,陳橋兵變趙匡胤黃袍加身,

即位後,改國號為宋,雖說那時唐朝已經覆滅,但八月十五這天老百姓依然過著天長節,這對於趙匡胤來說這是之前皇帝的節日,如何能在我這裡過得,但是民心所向,不能違背,於是就將天長節命名中秋節,中秋節也是由此而來。北宋時期,蘇東坡寫過一首詩詞《水調歌頭》

序言就是"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中秋之際,蘇東坡喝醉酒寫下的這首詩詞,並且懷念自己弟弟蘇轍的心情,自此,中秋也寓意著對家人的思念,更寓意著家人的團圓,因此,中秋節官方也是給了三天假日,讓大家可以和家人聚聚。那麼為何中秋節要吃月餅?月餅和中秋又有著怎樣的聯絡呢?

從中秋節的歷史淵源看傳說寓意 篇10

在唐代,人們除了吃月餅外,還有燃燈,觀潮,熬夜等習俗,到了宋朝,中秋節是個很隆重的節日。南宋吳自牧《夢粱錄》記載,即使是貧窮人家,也都會典當衣物去購買酒菜,歡度中秋。

到了明代,中秋節又成了婦女歸寧節、團圓節。這一天出嫁的女兒要回孃家探親,但是當天必須返回夫家,不能在孃家留宿。隨著朝代的更替,到了清朝,中秋節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入夜,當月亮初升,家家院內設一小桌,上陳蘋果、柿子、石榴、棗、梨,稱之為“五色果供”。中置儲藏多日的西瓜一個,瓜前豎立一月餅,兩旁各擺熟毛豆角一盤。

由此可見,古人的中秋節過的隆重而又有味,到了現代,隨著科技的發達,手機族越來越多,回家過中秋很多人都不願意放下手機,所以覺得中秋節除了放假外也沒什麼特別的。所以大家趁著這個中秋團圓的好機會,多於家人聊聊天,一塊坐著喝喝茶,這何嘗不是一種“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