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家鄉元宵節作文(精選18篇)

欄目: 元宵節 / 釋出於: / 人氣:2.93K

家鄉元宵節作文 篇1

熱鬧的氣氛,歡歌笑語的人們,這樣形容元宵節一點也不錯。

家鄉元宵節作文(精選18篇)

聽媽媽說本次元宵節要舉行一次扭秧歌大賽,許多礦的秧歌隊都參加呢!於是,我興致勃勃地準備和姥姥起早去看扭秧歌。

元宵節那天,我和姥姥起了個大早,急促地穿好衣服、洗臉、吃飯、收拾東西。我們來到了市委門口,啊!我大吃一驚!街道兩邊早已人山人海了,我們找了個好位置等著比賽開始。

開始了!開始了!我興奮得直拍手。只見第一個出場的是新建礦的秧歌隊,有一輛車,車上坐著幾位老先生在吹嗩吶,打鼓奏樂。秧歌隊的阿姨和老奶奶揮舞著鮮豔的大扇子,走著一式的步子,穿著一式的服裝,戴著一式的裝飾物,她們的臉蛋凍得通紅的,但她們全然不顧,扭得仍然那麼認真,那麼興奮。我興奮無比,不停讚歎:“太好了!真漂亮!”我一邊觀賞著扭秧歌,一邊把這隊和那隊比一比,看哪個隊扭得好!扭秧歌真喜慶!有肥胖的豬八戒,瘦瘦的孫悟空,中等的沙和尚和唐僧,大花轎、騎驢等有意思的人物。每個秧歌隊都發揮出了自己最好的表演,這勁頭真足!

觀眾們議論紛紛,對這次比賽讚不絕口。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歡樂與幸福。

這次扭秧歌真有趣!真喜慶!它為本次元宵節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家鄉元宵節作文 篇2

今天,是我國一年一度的傳統佳節--元宵節,這天家家戶戶吃湯圓。湯圓代表著團圓的意思。

白天,我和家人去新天地購物公園。商場裡各種商品琳琅滿目,應有盡有。顧客們也都是喜氣洋洋,高興地購買自己喜歡的物品。

遊樂場裡的人們也都盡情地遊玩。有的在坐過山龍:有的在坐轉杯:有的在坐飛椅;我最喜歡玩的碰碰車都排起了長隊。

晚上,我們又來到勝利公園賞冰燈、猜燈迷。公園裡燈火輝煌,人聲鼎沸,好不熱鬧。回到家,家人一起吃著湯圓。媽媽說,她小時候沒有這麼多好玩的,好看的,現在生活水平提高與祖國的強大是分不開的。我要好好學習,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

家鄉元宵節作文 篇3

俗話說“正月十五鬧元宵,團團圓圓吃湯圓。”如果在我的家花鄉——陽城過元宵節的話,那你就會感受到真正地“鬧”元宵了。除了璀璨奪目、五彩斑斕的花燈和焰火,最吸引人的還是街頭文藝表演。

早晨九時剛過,表演開始了。街道兩旁早已是人山人海,整條街道簡直就是流動的舞臺,各個村鎮帶來他們最拿手的絕活,有扭秧歌、跑旱船的,他們穿著花花綠綠的服裝,手舞綵綢彩扇,扭得精神抖擻……威風鑼鼓隊站在高高的、裝飾一新的彩車上,鑼鼓敲的震天響;五六歲的小孩兒扮成戲劇裡的人物,被大人們頂在頭上,真令人驚歎,告訴你,這可是我們陽城的傳統節目——上裝故事;踩高蹺隊更是技藝精湛,在高約七八尺的高蹺上,表演者“跳雙凳”、“大劈叉”讓你直為他們捏一把汗。

說了這麼多,你一定著急了吧!沒關係,歡迎你到陽城來過元宵節,我來給你當導遊哦!

家鄉元宵節作文 篇4

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175年),因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雲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燈的習俗隨著佛教文化影響的擴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漸在中國擴充套件開來。

又說元宵節起源於“火把節”,漢代民眾在鄉間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希望減輕蟲害,祈禱獲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國西南一些地區的人們還在正月十五用蘆柴或樹枝做成火把,成群結隊高舉火把在田頭或晒穀場跳舞。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當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另有一說是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充套件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裡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家鄉元宵節作文 篇5

春節過後便是正月十五。正月十五元宵節,這一天,是必定是要吃元宵的。

吃元宵的習俗源於何時何地?民間的說法不一。相傳,元宵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某個正月十五,楚昭王經過長江,見江面有漂浮物,為一種內紅外白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請教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復興之兆。”從此元宵節跟吃元宵便成了一種歷史。

在中國元宵跟湯圓是兩回事。元宵跟湯圓在古代統稱“湯圓”。後來時移事遷,北方稱之為“元宵”南方稱之為“湯圓”叫法不同,做法也不一。我山東籍書北部,正月十五自然要吃元宵的。

正月十四,媽媽就和我忙著做起元宵來了

媽媽拿出從老家捎來的糯米粉,倒在簸箕裡,接上一碗涼水,取出從超市買來的凍餡,就著手做元宵了!媽媽先將幾個蘸過水的黑芝麻餡兒放到簸箕裡,飛快的晃動簸箕,餡兒上就裹上了一層糯米粉。接著,媽媽又熟練地將裹上糯米的黑芝麻餡兒過一下涼水,再次發到簸箕裡滾動。如此四五次,一個玲瓏小巧的元宵就做好了!我學著媽媽的樣子,幾次失敗後也做好了幾個元宵。

做好之後放到通風處晾晒一夜,正月十五便著手煮元宵了。

看著滾好的糯米皮包著黑漆如墨的黑芝麻餡兒,溜進冒著嫋嫋輕煙的沸水裡,一股莫名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煮好,晾涼後,元宵上桌啦。白淨雪亮的小元宵不禁令我垂涎三尺。舀起一個,迫不及待的送到嘴裡。輕輕一咬,香甜可口的黑芝麻便流了出來。糯而不黏的皮兒,香兒不膩的餡兒,嚥了下去,嘴裡依然留著芝麻的噴香……

在北方,元宵和春節的年糕,端午的粽子一樣,都是節日食品。吃元宵象徵家庭像圓月一樣圓,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家鄉元宵節作文 篇6

我家在美麗的十八重溪旁,每年正月十五元宵節是個特別熱鬧的日子。

在前幾天,我的奶奶和鄰居就開始忙碌了,打掃衛生,佈置廳堂……到了正月十五這一天,每一個人都起得很早,各家各戶都在廳堂裡擺上了供品,然後畢恭畢敬地等侯著。隨著一聲聲震耳欲聾的鞭炮響,遊神的隊伍浩浩蕩蕩地來了,有威武的古代衙役,可愛的金童玉女,還有恐怖的黑白無常,最後才是微笑地俯視著人們的“娘娘”……。我們跟在隊伍的後面,走街串戶,放鞭炮,吃供品,做自己喜歡的事。這個日子是我們的日子,因為有著娘娘的庇佑,我們就是犯了錯,大人也不會責罰小孩的。

正月裡雨經常會淋淋瀝瀝地下著,天陰沉沉的,很是討厭,可是十五這一天是我最喜歡的日子,因為那一天天是最藍的。

家鄉元宵節作文 篇7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其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元宵有此而得名為元宵。在我們的家鄉,元宵佳節大家都喜歡放煙花、看燈會、吃元宵。

今年元宵節的晚上,我和爸爸媽媽吃完元宵,一起興高采烈地去外面看煙花。剛一出門,我們就看見天空佈滿了五彩斑斕的禮花,真像一顆顆五彩的流星。一個個禮花在天空中競相綻開,把漆黑的夜空照的如同白晝一樣,真是太美了!

看完了煙花,我們又去看花燈。金牛廣場的花燈種類繁多,整個廣場火樹銀花,大家都爭搶著去猜燈謎。我們跟著人群向前走,看到了小兔燈、二龍戲珠燈、蓮花燈……各式各樣的彩燈五光十色,真讓我眼花繚亂,看得我都入迷了。雖然走了那麼長的路,可是我一點兒也不覺得累。

這一天我過得很開心,它將永遠停留在我的美好的記憶中。

家鄉元宵節作文 篇8

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為元月,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節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懸,地上彩燈萬盞人們觀燈、猜燈謎、吃元宵閤家團聚、其樂融融。

元宵節起源於漢朝,據說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惠帝劉盈死後,呂后篡權,呂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陳平等人在呂后死後,平除呂后勢力,擁立劉恆為漢文帝。因為平息諸呂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後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漢文帝都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並把正月十五日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 "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在正月十五。司馬遷在"太初曆"中就把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

我國民間有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民間相傳,元宵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某個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經過長江,見江面有漂浮物,為一種外白內紅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請教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復興之兆"。元宵和春節的年糕,端午節的粽子一樣,都是節日食品。吃元宵象徵家庭象月圓一樣團圓,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元宵在南方稱"湯圓"、"圓子"、"浮圓子"、"水圓",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節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元宵節燃燈放火,自漢朝時已有此風俗,唐時,對元宵節倍加重視;在元宵節燃燈更成為一種習俗。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元宵節燃燈的習俗,經過歷朝歷代的傳承,節日的燈式越來越多,燈的名目內容也越來越多,有鏡燈、鳳燈、琉璃燈等等。元宵節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元宵節除了慶祝活動外,還有信仰性的活動。那就是"走百病"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過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動。

家鄉元宵節作文 篇9

元宵節吃湯圓,團團圓圓,閤家安康,過了元宵節就等於過完了新年,在那一天,我們會猜燈謎、舞龍、舞獅子,為元宵節增添了許多節日的氣氛。

今天,我就去了南城百貨買湯圓、餃子。商場里人山人海、商品琳琅滿目,特別是冷凍櫃前擠滿了男女老少。我看見了許多湯圓,有芝麻味的、花生味的……樣樣我都喜歡,我精心挑選著,真想把所有湯圓都買回去。忽然,我看見頭頂上有許多謎語,其中有一張這樣寫的:七八個人,圍著一根柱子坐著,有一個人走開了,衣服撕破了。(打一植物)我想了又想,眉頭都皺了起來:拔出一個蒜頭,衣服不就撕破了嗎?對,沒錯,是“蒜頭”。媽媽也猜了一個:站是坐,睡也是坐,走也是坐……(打一動物)媽媽很快就想到了:“蛇”。於是服務員就把一個日曆送給了我們,我迫不及待地把它收下了,心裡無比地高興,因為這是用智慧換來的。

吃完了晚飯,我們就煮湯圓,我先開啟包裝,看見了一個個又圓又白的湯圓,像十個小胖子在裡面睡覺。我把水燒開,水上冒出了一個個小泡泡,我把湯圓小心翼翼地放到水裡,一個個小胖子立刻沉了下去,過了幾分鐘,它們一個個在水裡遊起泳來,等煮熟了,我把它們撈起來,湯圓一個一個地粘在一起,咬一口,花生醬從湯圓裡流了出來,甜甜的,令人垂延三尺,爸爸爭著說:“我也來一口。”

希望我們家能團團圓圓,家庭幸福。這個元宵節我既吃了湯圓,又猜了燈謎,真是令人難忘啊!

家鄉元宵節作文 篇10

今天是大家期盼已久的正月十五元宵節。大家是不是在桌前一邊吃著香甜的湯圓,一邊看著精彩的電視節目呢?

我們家鄉,每年的元宵節都要放煙花,看花燈,今年也不例外。晚上,我和爸爸媽媽來到街上看花燈。只見馬路上人山人海,整條馬路都變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見人流的末尾。

提起元宵佳節,除了湯圓,我想更多人會想起賞燈。而在我的家鄉,正月十五上午的遊街“鬧元宵”卻更被人們看重。

清早五點多鐘,便有大批人馬在水鏡廣場聚集。老人,小孩,還有其他各式各樣的人都在隊伍裡滿面春風。打腰鼓、劃旱船、扭秧歌,無人不迫切地表達著自己的歡喜。遊行隊伍從大街小巷走過,路邊觀看的人摩肩接踵。調皮的小孩,拿出過年沒放完的鞭炮,“刺啦”一聲擦燃往人群裡一丟,吐吐舌頭跑掉了。只剩下母親無奈的苦笑、抱歉的賠罪及眾人寬容的笑聲。獅子在街上上躥下跳,長龍在人海中上下翻騰。夾雜著震天撼地的鑼鼓聲,歡樂的氣氛沸騰到了極點。

元宵是團圓的日子,自然少不了一頓豐盛的午宴。宴席通常在中午十二點開始,萬家鞭炮齊鳴,當滿城的地面都被喜慶的紅色鋪滿時,人們便開始吃飯了。湯圓當然必不可少——每逢元宵,奶奶的湯圓最令我掛念——奶奶不會夾餡,所以總是把湯圓揉成一個個小團。但這一點都不影響它的味道:煮好後盛起來,一人面前一碗湯,加上白糖和炒好的芝麻,絕不亞於蔣雯麗代言的那“味美香甜甜”的“三全凌湯圓”。

吃完湯圓,我們又來到廣場觀看禮花。只見深藍色的天空佈滿了五彩斑斕的禮花,開放的禮花如一個個綵球,似一朵朵雪花,像一顆顆拖著綵帶的流星,把漆黑的夜空照的如同白晝一樣,把元宵之夜變得無比美麗,我簡直被迷住了。

月亮漸漸西落,我依依不捨得離開了。但觀燈的人還是絡繹不絕,各種彩色的燈像天上的繁星一樣,大放光彩。真是“一夜花燈醉,只緣春意濃”。

我相信,隨著祖國的日益發達,今後的元宵節一定會更好、更令人們期盼!

這就是我家鄉的元宵節!

家鄉元宵節作文 篇11

中華民族有許許多多數不勝數的傳統節日,例如:元宵節、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等節日。在這些節日中我最想和大家說一說我們家鄉元宵節。

在這一天人們有一個習慣就是吃圓圓鼓鼓的元宵。在這個節氣,元宵的價格可謂是水漲船高啊!雖然很貴,但是人們也會買一些元宵。這一天可以說是新年的最後一天了。因為元宵節過後大人們該幹活的都去幹活了,小孩子們該上學的也都去上學了。

這一天人們不僅要吃元宵,在晚上還要放各種各樣的孔明燈,如果你晚上吃過晚飯後再等到天黑下來時站在房頂上仰著頭看天空上的話,那一個個橢圓形的孔明燈慢慢地升空,整個天幕變成了海水,星星點點的光隨著波浪起伏,把天上圓圓的月亮發出的光芒也給比了下去,你一定會感覺到彷彿自己就像是天上的一顆美麗、精緻的孔明燈在飄飄悠悠的轉動。

在正月十五元宵節的晚上,我先是和自己的好朋友到村裡跳秧歌的地方去看了會兒載歌載舞跳秧歌的大媽大嬸們,後來就會回家裡在qq上與自己的網友互道元宵節快樂的祝福。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元宵節,怎麼樣?很有趣吧!如果你感興趣的話可以在正月十五那天來我們這裡旅遊哦!

家鄉元宵節作文 篇12

我的故鄉在井研,是一個小小的縣城,據說井研縣有近百億噸超大鹽礦,故而這“井研”的“井”乃“井中開鹽”之意;這“研”據說有兩意:一是“鹽”之諧音,一是“精美”之意。在這個心繫的故鄉兒時最美好的回憶就是過元宵節。

井研的元宵節很有特色,大年初五一過就開始拜年活動,持續時間長,元宵節的拜年活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有龍燈、牛燈、花杆、旱船、蚌燈,還有具有地方特色的秧歌,場面熱鬧、喜慶、壯觀。

每到過年我就盼望著元宵節的到來,早上一起床,我就把腦袋伸到窗外去等,因為我們樓下是餐館,耍“牛兒燈”拜年的人會陸陸續續來給老闆拜年討個彩頭。“咚、咚、咚”牛燈來了,我立刻跑下樓去看錶演,牛燈一般是一個或者兩個人演牛,還有一個人在前面撿著繩子引路,後面則有一個趕牛佬拿著扇子拍牛的屁股,我經常跑到牛屁股後面用手假裝趕牛,對著趕牛佬做鬼臉,在大夥的笑聲中趕牛佬便會親切地用他那扇子輕輕地敲我的腦袋,別提多開心了。

遇到重要的年份,比如六十年國慶大慶時,縣裡就會組織大型拜年活動,由各鄉、鎮、街道組織的花車和燈隊浩浩蕩蕩遊街,前後能達到好幾公里長,展示全縣取得的成就,表達豐收的喜慶,那時,我奔前跑後,隨著隊伍歡慶進入忘我的世界。記得有一次,拜年的隊伍經過我們樓下時,等候已久的我迅速加入了遊行的隊伍裡,蚌殼燈一張一合地從身邊走過;旱船盪盪悠悠地劃過;秧歌隊伍一扭一扭地扭過;舞獅子的在身邊跳躍著,好一派熱鬧的景象,我在隊伍裡時而摸摸蚌殼的殼是什麼做的,時而看看旱船是怎麼劃得,時而跟著秧歌隊的一起跳著秧歌,高興得都喘不過氣來了。這時一個維持秩序的警察跑過來抱住我,把我交給媽媽說:“不要亂跑作文人網 你也可以投稿,注意安全。”還笑著用手颳了下我的鼻子。

到了晚上,我總是會纏著媽媽要去西門廣場看燈會。廣場一到元宵節就會掛滿各式各樣的燈籠,有的是走馬燈,有的是大紅宮燈,有的是寶蓮燈還有流星燈和地燈,各形各色,非常美麗,西門廣場旁邊是茫溪河,每到元宵節時,茫溪河的上空就會飄滿祈福的孔明燈,有花狀地有房子狀的,還有荷葉形狀的,每個燈籠裡都點滿了蠟燭,在空中飄飄蕩蕩,映紅了夜空非常美麗。

對了晚上回到家還會有一碗熱騰騰的、甜甜地“元宵”在等著我,不過在我們老家,“元宵”不叫“元宵”,叫“湯圓”,我們家鄉的湯圓形式多樣,有圓圓的甜豆沙、尖尖的甜紅豆、扁扁的甜芝麻還有橢圓的鹹豬肉、細長的辣牛肉,顏色也五彩繽紛,紅的、綠的、白的不僅好看而且好吃。

我的家鄉真是擁有我兒時最美好回憶的地方!

家鄉元宵節作文 篇13

元宵節在中國古代對青年男女來說是一個很浪漫的節日。

在中國古代,由於受封建禮教的約束,“閨女”直到出嫁是足不出戶的,唐朝的首都長安,實施宵禁。但是在元宵節前後三天,卻取消宵禁的限制,以方便人民賞燈,稱為“放夜”。在這難得的三夜內,上至王公貴族,下至販夫走卒,無不出外賞燈。這幾天,姑娘們也可以成群結隊的走上街頭賞燈、猜謎。青年男女也可以趁此機會給自己物色伴侶。

在中國臺灣,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蔥或菜將會嫁到好丈夫的傳統習俗,俗稱:“偷挽蔥,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滿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園裡偷摘蔥或青菜,期待未來家庭幸福。

由於此晚男女無拘,可以同遊共樂,也就留下了許多的愛情佳話。如:辛棄疾的詞《青玉暗》“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歐陽修《生查子》雲: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書;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傳統戲曲陳三和五娘是在元宵節賞花燈進相遇而一見鍾情,樂昌公文與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鏡重圓,《春燈謎》中宇文彥和影娘在元宵訂情。這些都是元宵節晚上的場景。

所以說,與七夕節悽美的情人節不同,它是中國另一個具有熱鬧氣氛的“情人節”。

家鄉元宵節作文 篇14

人們在春節的爆竹聲後,在走親訪友後,又各自忙活起來,因為要迎接又一個熱鬧的節日——元宵節。

元宵節這天,剛到傍晚,寂靜的村子便鑼鼓喧天,熱鬧非凡,村民的心也隨之沸騰起來。聽到這盼望已久的聲音,小孩子更是歡呼雀躍、心花怒放。

農家院子平日裡一般只有自家人進進出出,可現在不同了,左領右舍走家串戶。製作精美的、多姿多彩的花船、花車、彩馬停滿了院子,人們觀賞這五彩繽紛的藝術品,個個讚不絕口。

隨著夜幕的降臨,花船和花車上的蠟燭由孩子們點亮了,漆黑的夜晚霎時變得油光溢彩。燈會開始了,又唱又跳的花旦們乘上了花船、花車,也有騎著彩馬的,還有挑著花燈的,如衝鋒號一樣的聲音一響起,花燈們便開始遊行了,浩浩蕩蕩的向前進發。村民們扶老攜幼,跟隨那人流前行著,擁擠著,歡騰著。村民們在這時都呈現出不同的面孔,充當著不同的角色,他們載歌載舞,盡顯優美姿態,精彩的表演給人們帶來了歡樂,給家鄉帶來了美感和動感。

閩劇一直是村民們引以為傲的一道大餐,家鄉元宵節的閩劇不固定的一個點、一個狹小的舞臺上,而是隨著花燈每過一條街道,便停下來在臨時搭建的舞臺上表演一番。因而,我們稱它為“流動的舞臺”。我們總愛同舞臺一起浪漫在花燈中。舞臺上的紅黑綠黃、閃躲騰挪,無不展示著家鄉的底蘊。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演員們”從來沒有刻意去學什麼,大家都是跟著感覺走,可表演起來一點也不含糊。

家鄉的元宵節,不但鬧出了村中的喜氣洋洋,也為新的一年鬧出了希望,為村民們鬧出了五穀豐登,鬧得人們個個笑逐顏開、春光滿面、精神抖擻。元宵節過罷,勤勞的人們又都走上了田埂,登上了漁船……

家鄉元宵節作文 篇15

今天是元宵節,但是元宵節的祝福在昨天就絡繹不絕得到來了——那是因為在我的家鄉(臨海),我們的傳統是正月十四過元宵節。

這說起來還有個傳說——和民族英雄戚繼光有關。據說當年戚繼光在我們家鄉(台州)抗倭時,曾打算過完元宵節攻打倭寇,戰機密被洩露後倭寇決定元宵節當晚趁百姓過節、戒備放鬆時大舉進攻台州府城——臨海。戚繼光又截獲了倭寇的資訊,決定將計就計,於是通知全城百姓提前一天(正月十四)過元宵節。正月十五,過罷節的百姓躲了起來、眾將士在臨海縣城設下埋伏,倭寇進犯時整個城市紅燈籠高掛一派過節氣象,但是已人去城空,戚家軍來了個甕中捉鱉,大敗倭寇。倭寇向白水洋流竄,恰被潛伏在白水洋上峰嶺的戚家軍再次予以重擊。這就是著名的上峰嶺戰役。後來百姓為了紀念戚繼光,就將元宵節改為正月十四過了。

這個傳說是我小時候學校組織去上峰春遊參觀戚繼光紀念祠堂時,當地的百姓講給我聽的。傳說歸傳說,究竟是否如此我就不知道了。沒有人去追根究底、溯流探源,但是習俗卻一代代傳下來,認定就是“正月十四是元宵,家家糟羹蛤蜊調”。

說起糟羹,可能有人又不知道了。元宵節,一般的地方習俗都是吃元宵。可是在我家鄉,我們元宵節吃的是糟羹。那也是我們獨特的習俗。糟羹分鹹羹和甜羹兩種,鹹羹我們方言又名“菜羹”,用肉絲、冬筍絲、香菇、木耳、豆乾、油泡、川豆板、菠菜等炒熟,再加入少許來米粉、豆麵,煮成帶鹹味的糊狀食品。正月十五喝甜羹,用番薯粉或藕粉配上蓮子、甜棗、桂圓等做成。

呵呵,好多年沒有吃了,這麼一說,口水就出來。哎呀呀……

當然,元宵節觀燈、舞獅子、踩高蹺也是習俗,還是很熱鬧的。我小時候有一個爸爸自制的高蹺,每年元宵節都會拿出來玩的,可惜呀,後來被我們弄壞了!

這就是我們這邊元宵節的習俗了。元宵節真熱鬧,真開心。

家鄉元宵節作文 篇16

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為元月,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節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懸,地上彩燈萬盞人們觀燈、猜燈謎、吃元宵閤家團聚、其樂融融。

元宵節起源於漢朝,據說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惠帝劉盈死後,呂后篡權,呂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陳平等人在呂后死後,平除呂后勢力,擁立劉恆為漢文帝。因為平息諸呂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後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漢文帝都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並把正月十五日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 "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在正月十五。司馬遷在"太初曆"中就把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

我國民間有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民間相傳,元宵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某個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經過長江,見江面有漂浮物,為一種外白內紅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請教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復興之兆"。元宵和春節的年糕,端午節的粽子一樣,都是節日食品。吃元宵象徵家庭象月圓一樣團圓,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元宵在南方稱"湯圓"、"圓子"、"浮圓子"、"水圓",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節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元宵節燃燈放火,自漢朝時已有此風俗,唐時,對元宵節倍加重視;在元宵節燃燈更成為一種習俗。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元宵節燃燈的習俗,經過歷朝歷代的傳承,節日的燈式越來越多,燈的名目內容也越來越多,有鏡燈、鳳燈、琉璃燈等等。元宵節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元宵節除了慶祝活動外,還有信仰性的活動。那就是"走百病"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過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動。

家鄉元宵節作文 篇17

時間過得真快呀!轉眼春節剛過,元宵節來臨了。晚上,圓圓的月亮高高的掛在天空。

我們北方家家戶戶都要煮元宵吃,元宵代表團團圓圓、合合美美,我最愛吃的是黑芝麻餡的。媽媽還告訴我“元湯化圓食”讓我先喝碗元宵湯,再吃元宵,這樣有助消化。

吃完元宵,我迫不及待得去院子外邊看煙花,哇!大街小巷燈火通明,煙花聲、鞭炮聲、歡笑聲響成一片,各式各樣的煙花讓我看得眼花繚亂。

美麗的煙花像火箭一樣飛上天空,有的像流星、有的像五彩花瓣,開了又落下作文人網 你也可以投稿,我也抱出了媽媽給我買了“流光異彩”點燃,火星像煉爐裡飛濺的火花,又像公園裡美麗的噴泉,四處飛濺,一會噴出紅色、一會噴出綠色,把天空照得如同白晝,點點滴滴匯成了一片花的海洋。

正月十五—元宵節是孩子們盡情快樂的一天,在這個花好月圓的夜晚,家家團圓共享美好快樂的時光。

家鄉元宵節作文 篇18

過了春節,又一個高潮到了,那就是元宵節。

元宵節前幾天,有些人就在大街上擺起了攤子,賣起了煙花,買菸花的人可謂是絡繹不絕。元宵的光景與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空蕩蕩的,沒有幾個人,全在家裡吃團圓飯;而元宵街上人山人海,大家一吃完飯,就幹著來看元宵。

元宵時,我們先吃完飯,然後拿著自己買的煙花在小區裡放。大家都興高采烈的放著自己的煙花,我差不多要放煙花了。一手拿著煙花,另一隻手按著打火機,引線立刻被點燃了。在這時我的心激動得快要跳出來了。我的眼睛不敢睜得太開,怕煙花噴出來的沙子蒙在眼睛裡。“嘭”第一響噴出來了,我迫不及待的等著第二發出來。煙花一發連著一發出來了,正當我在興頭上時,煙花已經放完了。我還是為煙花的美感到幸福。接著,我們又出去看煙花,走出去,便看見許多大型的煙花在美麗的綻放著,讓人陶醉不已,還有許多人放孔明燈呢,祝願家人平平安安。這確實是個美好快樂的日子。

一眨眼,一晚上就過去了,大人們照常上班,學生上學。可熱鬧的元宵卻讓人難以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