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立春中醫保健四法則

欄目: 節日習俗 / 釋出於: / 人氣:4.27K

中醫認為,立春後人體內陽氣開始升發,如能利用春季陽氣上升、人體新陳代謝旺盛之機,採用科學的養生方法,對全年的健身防病都十分有利。專家由此總結出中老年人春季養生四“不”原則。下面由小編帶領大家簡單瞭解一下吧。

立春中醫保健四法則

立春中醫養生四大原則——一不“酸”

春天飲食應“省酸增甘”,因春天本來肝陽上亢,若再吃酸性食物,易導致肝氣過於旺盛,而肝旺容易損傷脾胃。所以,春季飲食忌酸。

不宜食用羊肉、狗肉、鵪鶉、海魚、蝦、螃蟹等酸性食物。宜食用甘溫補脾之品,可多吃山藥、春筍、菠菜、大棗、韭菜等。也可用山藥和薏米各30克、小米75克、蓮子25克、大棗10枚共煮成粥,加少許白糖當主食長期食用。

立春中醫養生四大原則——二不“靜”

春天自然界陽氣開始升發,人體應該藉助這一自然特點,重點養陽,養陽的關鍵在於“動”,切忌“靜”。

老年人應該積極到室外鍛鍊,春季空氣中負氧離子較多,能增強大腦皮層的工作效率和心肺功能,防止動脈硬化。但是老人春練不要太早,防止因早晨氣溫低、霧氣重而患傷風感冒或哮喘病、慢性支氣管炎,應在太陽升起後外出鍛鍊。另外,春練不能空腹,老年人早晨血流相對緩慢,體溫偏低,在鍛鍊前應喝些熱湯飲。同時運動要舒緩,老年人晨起後肌肉鬆弛,關節韌帶僵硬,鍛鍊前應先輕柔地活動軀體關節,防止因驟然鍛鍊而誘發意外。

立春中醫養生四大原則——三不“怒”

春季是肝陽亢盛之時,情緒易急躁,要做到心胸開闊,身心和諧。

心情舒暢有助於養肝,因為心情抑鬱會導致肝氣鬱滯,影響肝的疏洩功能,也使神經內分泌系統功能紊亂,免疫力下降,容易引發精神病、肝病、心腦血管疾病等。

立春中醫養生四大原則——四不“妄”

老人本來陽氣相對不足,而春天是養陽的大好時機,如情慾妄動而房事較頻,會耗氣傷精,進一步損傷陽氣,因此老年人在春天應適當節慾。

立春飲食羊肉不宜多吃

確實,羊肉能助元陽、補精血、療肺虛、益勞損,是一種優良的溫補強壯劑。冬季常吃,不僅可以增加人體熱量,抵禦寒冷;還能增加消化酶、保護胃壁、修復胃黏膜、幫助脾胃消化,起到抗衰老的作用。而進入正月,特別是立春以後,羊肉就不能作為餐桌上的常備佳餚了,否則會對身體不利。

春季陽氣初升,天氣由寒轉暖,萬物萌發生機,人體陽氣得以升發,肝臟得以疏洩,氣血趨向體表,人體新陳代謝最為活躍。而人體腸胃經過冬季的長期進補和正月的肥甘美食,積滯較重,因此不宜再吃油膩辛辣之物,以免助陽外洩。宋代張君房《雲笈七籤》就認為,“春氣溫,宜食麥以涼之,禁吃熱物。”而羊肉正是“性熱”的代表,多吃很可能會上火,導致胃疼、大便乾結、咯血、咳嗽、黃痰、煩躁、失眠、乳房脹痛等症狀。當然,偶爾吃一些羊肉是不會出現以上症狀的。如果吃羊肉時能配點蘿蔔,效果會更好。

那麼,正月立春以後,到底該多惠顧哪些食物呢?春季到來,氣溫轉暖,所謂“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作為萬物之靈的人,也和自然界生物一樣充滿生機,這時,人體各組織器官功能活躍,需要大量的營養物質,供給機體活動和生長髮育的需要。不過,春季氣候開始轉暖,風乾物燥,人體發散現象比較明顯。故應多吃些多汁蔬果,如西紅柿、蘿蔔等,也能為人體補充水分。

明代高濂《遵生八箋》中也記載:“當春之時,食味宜減酸增甘,以養脾氣。”意思是說:春季肝旺之時,要少食酸性食物,否則會使肝火更旺,傷及脾胃。此時可以多食一些性味甘平的食品。所以,春令時節可以多食:芽類、豆類食物,或者如韭菜、青菜、香椿頭、百合、枸杞頭、馬蘭頭、豌豆苗、荸薺、海帶、雞蛋、瘦豬肉、鯉魚、山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