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關於白露的詩句有哪些

欄目: 節日習俗 / 釋出於: / 人氣:5.91K

白露的詩句多到數不勝數,詩句唯美又讓人感覺身臨其境。你知道關於白露的詩句嗎?下面本站小編精心整理了關於白露的詩句的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關於白露的詩句有哪些
關於白露的詩句

蒹葭 《詩經》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南湖晚秋》

唐五代 白居易

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

旦夕秋風多,衰荷半傾倒。

手攀青楓樹,足蹋黃蘆草。

慘澹老容顏,冷落秋懷抱。

有兄在淮楚,有弟在蜀道。

萬里何時來,煙波白浩浩。

《雜詩》

魏晉 左思

秋風何冽冽,白露為朝霜。

柔條旦夕勁,綠葉日夜黃。

明月出雲崖,皦皦流素光。

披軒臨前庭,嗷嗷晨雁翔。

高志局四海,塊然守空堂。

壯齒不恆居,歲暮常慨慷。

《情詩》

魏晉 曹植

微陰翳陽景,清風飄我衣。

游魚潛淥水,翔鳥薄天飛。

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歸。

始出嚴霜結,今來白露晞。

遊者嘆黍離,處者歌式微。

慷慨對嘉賓,悽愴內傷悲。

《白露》

唐 杜甫

白露團甘子,清晨散馬蹄。

圃開連石樹,船渡入江溪。

憑几看魚樂,回鞭急鳥棲。

漸知秋實美,幽徑恐多蹊。

《白露為霜》

唐 顏粲

悲秋將歲晚,繁露已成霜。

遍渚蘆先白,沾籬菊自黃。

應鐘鳴遠寺,擁雁度三湘。

氣逼襦衣薄,寒侵宵夢長。

滿庭添月色,拂水斂荷香。

獨念蓬門下,窮年在一方。

白露時節的詩詞

《月夜憶舍弟》(唐 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白露》(唐:杜甫)

白露團甘子,清晨散馬蹄。圃開連石樹,船渡入江溪。

憑几看魚樂,回鞭急鳥棲。漸知秋實美,幽徑恐多蹊。

《衰荷》(唐·白居易)

白露凋花花不殘,涼風吹葉葉初乾。

無人解愛蕭條境,更繞衰叢一匝看。

《秋露》(唐·雍陶)

白露曖秋色,月明清漏中。痕沾珠箔重,點落玉盤空。

竹動時驚鳥,莎寒暗滴蟲。滿園生永夜,漸欲與霜同。

《蒹葭》 出自《詩經·國風·秦風》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南湖晚秋》 (唐·白居易)

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旦夕秋風多,衰荷半傾倒。

手攀青楓樹,足蹋黃蘆草。慘澹老容顏,冷落秋懷抱。

有兄在淮楚,有弟在蜀道。萬里何時來,煙波白浩浩。

《雜詩》 (魏晉·左思)

秋風何冽冽,白露為朝霜。柔條旦夕勁,綠葉日夜黃。

明月出雲崖,皦皦流素光。披軒臨前庭,嗷嗷晨雁翔。

高志局四海,塊然守空堂。壯齒不恆居,歲暮常慨慷。

白露節氣蒹葭的賞析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如果把詩中的“伊人”認定為情人、戀人,那麼,這首詩就是表現了抒情主人公對美好愛情的執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悵心情。精神是可貴的,感情是真摯的,但結果是渺茫的,處境是可悲的。

然而這首詩最有價值意義、最令人共鳴的東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創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難即這一具有普遍意義的藝術意境。好詩都能創造意境。意境是一種格局、一種結構,它具有含容一切具備相似格局、類同結構的異質事物的效能。“在水一方”的結構是:追尋者——河水——伊人。由於詩中的“伊人”沒有具體所指,而河水的意義又在於阻隔,所以凡世間一切因受阻而難以達到的種種追求,都可以在這裡發生同構共振和同情共鳴。

由此看來,不妨把《蒹葭》的詩意理解為一種象徵,把“在水一方”看作是表達社會人生中一切可望難即情境的一個藝術範型。這裡的“伊人”,可以是賢才、友人、情人,可以是功業、理想、前途,甚至可以是福地、聖境、仙界;這裡的“河水”,可以是高山、深塹,可以是宗法、禮教,也可以是現實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礙。只要有追求、有阻隔、有失落,就都是它的再現和表現天地。如此說來,古人把蒹葭解為勸人遵循周禮、招賢、懷人,今人把它視作愛情詩,乃至有人把它看作是上古之人的水神祭祖儀式,恐怕都有一定道理,似不宜固執其一而否決其他,因為它們都包蘊在“在水一方”的象徵意義之中。

自然,當我們處在與“在水一方”類似的境遇時,應當欣賞的是它的銳意追求,而不是它的悲觀失望。這首詩以水、蘆葦、霜、露等意象營造了一種朦朧、清新又神祕的意境。早晨的薄霧籠罩著一切,晶瑩的露珠已凝成冰霜。一位羞澀的少女緩緩而行。詩中水的意象正代表了女性,體現出女性的美,而薄薄的霧就像是少女蒙上的紗。她一會出現在水邊,一會又出現在水之洲。尋找不到,急切而又無奈的心情正如螞蟻爬一般癢,又如刀絞一般痛。就像我們常說的“距離產生美感”,這種美感因距離變得朦朧,模糊,不清晰。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間位置都是模糊的,給人以霧裡看花、若隱若現、朦朧縹緲之感。蒹葭、白露、伊人、秋水,越發顯得難以捉摸,構成了一幅朦朧淡雅的水彩畫。詩的每章開頭都採用了賦中見興的筆法。通過對眼前真景的描寫與讚歎,繪畫出一個空靈縹緲的意境,籠罩全篇。詩人抓住秋色獨有的特徵,不惜用濃墨重彩反覆進行描繪、渲染深秋空寂悲涼的氛圍,以抒寫詩人悵然若失而又熱烈企慕的心境。詩每章的頭兩句都是以秋景起興,引出正文。它既點明瞭季節與時間,又渲染了蒹蒼露白的悽清氣氛,烘托了人物悵惘的心情,達到了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藝術境地。“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輝映,渾然一體,用作起興的事物與所要描繪的物件形成一個完整的藝術世界。開頭寫秋天水邊蘆葦叢生的景象,這正是“託象以明義”,具有“起情”的作用。因為蘆葦叢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會呈現出一種迷茫的境界,這就從一個側面顯示了詩的主人公心中的那個“朦朧的愛”的境界。王夫之《姜齋詩話》說:“關情者景,自與情相為珀芥也。情景雖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樂之觸,榮悴之迎,互藏其宅”,《蒹葭》這首詩就是把暮秋特有景色與人物委婉惆悵的相思感情澆鑄在一起,從而渲染了全詩的氣氛,創造了一個撲朔迷離、情景交融的意境,正是“一切景語皆情語”的體現。總之,《蒹葭》詩的豐富美感,不論是從欣賞的角度,還是從創作的角度,頗值得我們重視和予以認真探討。

Tags:白露 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