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大暑有多少天?大暑是入伏嗎?

欄目: 節日習俗 / 釋出於: / 人氣:2.54W

夏日暑天似火炎,瞬息萬變風雨狂。閃電輝光燦爛耀,雷聲大作雨露甜。震撼大地妖魔逃,奇花異木心情好。帶來清風涼思雨,擂響幸福美滿鈡。祝大暑快樂!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收集關於大暑有多少天,歡迎借鑑參考。

大暑有多少天?大暑是入伏嗎?

大暑有多少天:16天(7月23日-8月7日)

大暑節氣是華南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是華南西部雨水最豐沛、雷暴最常見、30℃以上高溫日數最集中的時期,也是華南東部35℃以上高溫出現最頻繁的時期。大暑也是雷陣雨最多的季節,有諺語說:“東閃無半滴,西閃走不及”意謂在夏天午後,閃電如果出現在東方,雨不會下到這裡,若閃電在西方,則雨勢很快就會到來,要想躲避都來不及。

人們也常把夏季午後的雷陣雨稱之為“西北雨”,並形容“西北雨,落過無車路。”“夏雨隔田埂”及“夏雨隔牛背”等,形象地說明了雷陣雨,常常是這邊下雨那邊晴,正如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詩句:“東邊晴天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

我國古代將大暑分為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世上螢火蟲約有二千多種,分水生與陸生兩種,陸生的螢火蟲產卵於枯草上,大暑時,螢火蟲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認為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第二候是說天氣開始變得悶熱,土地也很潮溼;第三候是說時常有大的雷雨會出現,這大雨使暑溼減弱,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

大暑是入伏嗎:不是

大暑節氣不是入伏的標誌。入伏,意指進入三伏天。從小暑至立秋這段時間,稱為“伏夏”,即“三伏天”,是全年氣溫最高的時候,民間有“小暑接大暑,熱得無處躲”、“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說法。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約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這一段時間。中國曆法規定,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為入伏,其中第一個10天為初伏,初伏最早離夏至20天,最晚30天,小暑離夏至16天。大暑離小暑有差了一個星期,時間上有時候與入伏的時間差不多,但是不能絕對性的說大暑節氣就是入伏的標誌。

大暑是什麼意思

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大概在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之間,太陽到達是黃經120。大暑節氣也正是屬於中伏階段,也就是每年的最熱的一個階段。其氣候特徵是:“鬥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正值中伏前後,在我國很多地區,經常會出現攝氏40度的高溫天氣。大暑時節是喜溫作物生長速度最快的時期,也是雷陣雨最多的季節,有諺語說:“東閃無半滴,西閃走不及”意謂在夏天午後,閃電如果出現在東方,雨不會下到這裡,若閃電在西方,則雨勢很快就會到來,要想躲避都來不及。人們也常把夏季午後的雷陣雨稱之為“西北雨”,並形容“西北雨,落過無車路。”“夏雨隔田埂”及“夏雨隔牛背”等。

入伏是什麼意思

入伏,意指進入三伏天。意味著一年中最炎熱的盛夏高溫季節就此開始。“伏”是民間的一種說法,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據氣象部門介紹,我國古代流行“干支紀日法”,用10個天干與12個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名稱來記日子,迴圈使用。“夏至三庚數頭伏”,這是確立初伏的依據。

我國古代用天干、地支合併記載時間。天干的數字有10個,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的數字是12個,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把天干與地支相配,就得甲子、乙丑、丙寅、丁卯……,交叉配合60次,故稱60花甲子。“三庚”就是遇上3個“庚”字,到第四個庚日為初伏。由於天干是10個,所以每隔10天就出現一個庚日,如庚子日、庚寅日、庚辰日等。一年365天(閏年366天)都不是10的整數倍,今年某一天庚日,明年就不一定是庚日。由於庚日的變化不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盡相同。

三伏的日期是從夏至三個庚日後數到第四個庚日是初伏,第四個庚日到第五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到第二個庚日為末伏。每一個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數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間有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有6個庚日時,中伏為20天。

Tags:大暑 入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