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代五四青年感人勵志故事集

欄目: 五四青年節 / 釋出於: / 人氣:1.46W

當代五四青年感人勵志故事集【1】:如果伊安會說話

當代五四青年感人勵志故事集

人生的每一次不幸都是一次轉機,有的人只是在自己的災難中沉淪度日,而有的人卻能於暗淡的際遇中窺見一個嶄新的世界。

在倫敦的一家酒店門前,三十四歲的伊安正在簽名售書,排隊等著買書的人站了半條街。作為新近崛起的暢銷書作家,伊安的新書引起眾多的關注。忽然有人大聲說:“伊安,如果你會說話,將會有更大的成就!”並給他傳過來一張寫著這句話的紙片。

伊安微笑著看了看他的讀者,心中卻湧起了波瀾。他出生在一個鄉村農場。父親身為農場主,對牛馬之道極其精通。在父親的影響下,伊安從小就熟知每種牲畜的生活習性。每天的清晨或傍晚,他都能聽見父親響亮的噪音在催促牲畜出圈或歸欄。父親不止一次告訴過他,放養這麼多的牲畜,沒有洪亮的聲音是不行的,如果單靠兩條腿去追趕它們,非累死不可。

小小的伊安很快得了父親的真傳,那些牛羊什麼的在他的召喚中紛紛歸來。這讓他極為自得,連父親都誇他有天分,並欣慰後繼有人。可在伊安十二歲那年,一場重病襲擊了他,由於服一種藥物過敏,他的聲帶被燒壞了,從此,他便告別了引以為豪的聲音。有很長一段日子,伊安都處於極消沉的一種狀態中,特別是一聽到父親召喚牲畜的聲音,他的心便會沉重無比。他不敢去想父親的失望,常常坐在日落時的農場高岡上,直到夜幕長垂。

一個偶然的機會,伊安在父親的房裡看到了一些有關牲畜方面知識的書,百無聊賴之際,他便拿了一本翻看起來。有一次父親見他在看書,高興地說:“孩子,這些書很有用,可是許多地方我都看不懂。正好你仔細看看,回頭告訴我該怎麼做!”伊安的心裡一動,心想自己並不是沒有一點用處的,於是開始鑽研那些牛馬經。每有心得,便通過手語告訴父親,父親便欣喜無比。

漸漸地,伊安發現了讀書的樂趣。除了父親的那些牛馬經,他開始讀任何可以找得到的書籍。在書卷中。他看到了一個從未涉足過的新奇世界,那種喜悅是以前從未體驗過的。每讀到精彩之處,他便用手語講給父親,父親也是十分喜歡,這讓伊安感到驕傲。有一天,他剛給父親講了一個精彩的故事,父親笑過後對他說:“其實在我們的農場,在那些牲畜身上,就有許多有趣的故事,可惜知道的人是那麼少,要是有人能寫出來,一定會受人喜歡!”伊安的心猛地一跳,想起那些牛羊,一種衝動讓他不由自主地興奮。

終於,伊安開始著手寫故事了,寫那些牲畜的瞬間的美好,寫那些大地上的事情,並把父親的經驗融入故事之中,具有極強的趣味性和知識性。十萬字的書稿,父親幾乎是一口氣讀完,他一把抱住伊安,激動地說:“孩子,今天我才真正為你感到驕傲!”相擁在一起,父子倆都滴下了眼淚。後來,這本叫《它們的故事》的小冊子出版以後,立刻風靡英倫,特別受鄉下人的喜愛。在書裡,他們能看到自己這片土地上生長的故事。

自此,伊安一發而不可收,許多優秀的作品不斷問世。人們驚羨他的才華的同時,也為他感到遺憾,因為憑他組織文字的才能,如果不是啞了,應該演講能力極強,極有希望進入政治高層。因為在英國,一個口才好的人是很受民眾歡迎和崇拜的。

簽名售書之後,伊安回到了父親的農場,把那張紙片遞給父親,父親看後,說:“如果你能說話,現在正在農場裡召喚那些牲畜,決不會去寫書了!”

是的,人生的每一次不幸都是一次轉機,有的人只是在自己的災難中沉淪度日,而有的人卻能於暗淡的際遇中窺見一個嶄新的世界。生活就是這樣,在得失之間平衡著,雖然有時你失去的是珍貴的東西,但是你可能得到的,是更多的美好,只要你有一顆充滿希望的心。

當代五四青年感人勵志故事集【2】:把目標集中到一點

美國一位生物學家有幸拍到一組精彩鏡頭。有一種麻雀大小的鳥兒撲扇著翅膀剛剛落在沙地上準備覓食時,潛伏在沙地裡的蛇猛地竄了出來。鳥兒用自己的爪子一下又一下地拍擊著蛇的頭部,由於力量有限,蛇依然攻擊不止。鳥兒一邊躲閃著蛇信,一邊用爪子繼續拍擊著蛇的頭部,其落點分毫不差。在鳥兒拍擊了1000多次後,蛇終於無力地軟癱在沙地上,再也動不起來了。

這種鳥兒和蛇的力量是懸殊的,它甚至還沒有一隻麻雀飛得高。生物學家的解釋就是,這種鳥兒經過長期的經驗積累後,終於掌握了一套對付蛇的辦法,那就是瞄準蛇頭的一個點,不停地去打。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之所以失敗,就是沒有把目標集中到一點堅持不懈地走下去,而成功者則把目標集中到一點,並鍥而不捨地走到最後。由此看來,只要能把目標集中到一點,哪怕力量微小,但只要堅持,就能創造奇蹟。

當代五四青年感人勵志故事集【3】:寫好你一生的每一筆

書法家姜東舒先生不久前因病辭世。姜老先生工篆、隸、楷、行各體,尤以小楷見長,曾擔任中國硬筆書法家協會主席。姜東舒先生師承書法大師、西泠印社社長張宗祥。他的拜師經歷,頗為傳奇。

1958年,解放戰爭時期就參加革命,曾為戰地記者的姜東舒被打成右派,連工作都失去了。為了養家餬口,走投無路的姜東舒最後在浙江圖書館找到了一份臨時工,每天的工作就是搞搞衛生,打打雜。看他平時喜歡寫寫畫畫,管理人員將圖書館內的指示牌、標語什麼的書寫任務也交給了他。正是這個額外的差使,改變了他的命運。

在那個標語盛行的年代,牆上、路旁,甚至山坡上,到處都是標語,這些標語基本上都是清一色的美術體。與這些標語不同,張貼在圖書館內的標語,都是諸如“請不要隨地吐痰”、“請愛護報刊圖書”、“請勿大聲喧譁”之類的提醒語,雖然圖書館內人才濟濟,但是大手筆們誰也沒有興趣書寫這些張貼在牆上的標語,所以以前都是一般工作人員隨手寫幾張,應付應付了事。現在,這個任務落在了臨時工姜東舒的身上。

姜東舒從小就愛好書法,接到任務後,姜東舒領來了紙、筆和墨水,一份一份,認認真真寫起來。一筆一畫,週週正正;一撇一捺,盡顯鋒芒。僅“請不要隨地吐痰”這個標語就寫了幾十份,樓梯口、過道、閱覽室,都要張貼。每一份,姜東舒都像對待一幅書法作品一樣,極認真,極細緻,偶有一兩個字寫得不如意,一定重新書寫。管理人員見他太過認真,寫得太累,就勸他:“標語反正是貼在牆上的,大家看明白意思就行了,沒必要寫那麼好。”姜東舒笑笑,仍然堅持一筆一畫,埋頭認真地書寫。寫完了,再一張張小心地張貼在圖書館各處的牆上。

沒有人注意這些標語,寫得再好,它不就是條“請不要隨地吐痰”的標語嗎?只有每天打掃衛生的姜東舒,偶爾會停下來,琢磨一下自己寫的這幾個字,還有什麼缺陷。

有一天,“請不要隨地吐痰”卻吸引了一雙銳利的目光。

那天,兼任浙江圖書館館長的張宗祥大師偶來圖書館,主持建館60週年大慶,在樓梯口,張大師時走時停,目光一次次落在牆上的那些標語上。在二樓閱覽室門口,掛著的一則手書《閱覽規則》前,張大師駐足,他驚訝地問身邊的工作人員,這些字都是誰寫的?他對身邊的人說,自古以來,字的好壞,要看有沒有神韻,是不是有書卷氣。這些字秀麗飄逸,筆墨純正,說明寫字的人有學問。但字裡行間的不足之處,也未能逃脫張大師的慧眼,他認為,此人是可造之才,只是用筆尚有不合法度之處,顯然是缺乏名家指導。

言談之間,張宗祥大師竟然忘記了自己是來主持館慶大典的,他急不可待地吩咐身邊人,立即將寫字的臨時工找來。

面容瘦削,頭髮紛亂,穿著清潔服的姜東舒,匆匆來到了張宗祥大師的面前。

就這樣,姜東舒有幸成了一代大師張宗祥老先生的關門弟子,一扇通往藝術殿堂的大門,向一位臨時工敞開了。

如果說,姜東舒先生在書法藝術上的成就,和所有成功人士一樣,源於他的勤奮、執著和天賦。那麼他作為臨時工所書寫的那些“請不要隨地吐痰”標語,就是他開啟這扇機遇之門的鑰匙。

“請不要隨地吐痰”,在有的人眼裡,它只是一則隨手塗寫的標語,而在另一些人眼裡,它是有血有肉的字,有情有感的書法作品。有的時候,寫好“請不要隨地吐痰”,也就是寫好你一生的每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