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描寫清明節的日記作文(通用20篇)

欄目: 清明節 / 釋出於: / 人氣:2.69W

描寫清明節的日記作文 篇1

清明插柳戴柳還有一種說法:原來中國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為三大鬼節,是百鬼出沒討索之時。人們為防止鬼的侵擾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們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響,人們認為柳可以卻鬼,而稱之為“鬼怖木”,觀世音以柳枝沾水濟度眾生。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裡說:“取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節,值此柳條發芽時節,人們自然紛紛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描寫清明節的日記作文(通用20篇)

漢人有“折柳贈別”的風俗:灞橋在長安東,跨水作橋,漢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李白有詞雲:“年年柳色,灞陵傷別。”古代長安灞橋兩岸,堤長十里,一步一柳,由長安東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別,折柳枝贈別親人,因“柳”與“留”諧音,以表示挽留之意。這種習俗最早起源於《詩經.小雅.采薇》裡“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用離別贈柳來表示難分難離,不忍相別,戀戀不捨的心意。楊柳是春天的標誌,在春天中搖曳的楊柳,總是給人以欣欣向榮之感。“折柳贈別”就蘊含著“春常在”的祝願。古人送行折柳相送,也喻意親人離別去鄉正如離枝的柳條,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發芽,好像柳枝之隨處可活。它是一種對友人的美好祝願。古人的詩詞中也大量提及折柳贈別之事。唐代權德輿詩:“新知折柳贈”,宋代姜白石詩:“別路恐無青柳枝”,明代郭登詩:“年年長自送行人,折盡邊城路旁柳。”清代陳維崧詞:“柳條今剩幾?待折贈。”人們不但見了楊柳會引起別愁,連聽到《折楊柳》曲,也會觸動離緒。李白《春夜洛城聞笛》:“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其實,柳樹可以有多方面的象徵意義,古人又賦予柳樹種.種感情,於是借柳寄情便是情理中之事了。

寒食究竟在清明的前幾日?有幾種說法。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冬至後一百零五天稱寒食節,這樣正好是清明節的前二天。唐代元稹的詩云:“初過寒食一百六”,認為清明節前一天為寒食節,清明節與冬至本身所處的日期,就有一天的差異。因為寒食和清明的日子相近,而古人在寒食中的活動又往往延續到清明。久而久之,寒食和清明也就沒有嚴格區分了。

清明前後流傳著很多傳統的風俗活動。如寒食賜火,清明掃墓,踏青郊遊,打馬球,放風箏,盪鞦韆,鬥雞,拔河等。這些活動隨著歲月的賡續交替,社會的嬗遞變化,有的習俗已被淘汰,有的仍遺留至今並賦予了新的內容。

描寫清明節的日記作文 篇2

昨天早上6點30,爸爸就把我從溫暖的被窩裡把我拉出來。一切都準備好後就出發,早上可真冷啊!我和爸爸回到家,看叔叔還沒來就在那等,等到7點10分才來,把我氣壞,我一問怎麼會是現在才來,閆馥樺的回答下我一跳,她6點50才起床,當時我真想。

我們一起到老奶和老爺的墳那拜老奶和老爺,剛開始爸爸和叔叔找不到老奶和老爺墳的準確位置因為以前判斷位置的那兩棵樹被砍就找大概位置。爸爸堆兩個小土堆上面壓兩張白紙下來我和爸爸叔叔開始給老奶和老爺燒錢,燒完後給老奶和老爺磕頭,完後我和爸爸就回家,閆馥樺和叔叔還去我們村姓閆的總墳。

在以前女的就不能上墳,但今天閆馥樺是一個例外。

描寫清明節的日記作文 篇3

今天是清明節,我們全家要去掃墓。今天的天氣真好,陽光明媚。我們開著電動車,迎面吹來徐徐暖風,真舒服啊!在路上,我們看到一大片油菜花,嫩黃嫩黃的,真漂亮!我不禁想起《春雨的色彩》中小黃鶯說的話:“春雨是黃色的,春雨落到油菜地裡,油菜花黃。”我們繼續前進,終於到墓地。爺爺奶奶、叔公嬸嬸、哥哥姐姐他們早就等在那兒。他們有的在疊紙錢,有的在拔雜草,有的拿著掃把在掃樹葉,我連忙去幫忙。我撿許多小石子,把一張張紅紙、白紙壓在墓圈上。我們掃好幾個墓,跑得我全身都是汗。終於到最後一個墓地。奶奶她們燒好紙錢,就開始放鞭炮。放完鞭炮,爺爺就開始發錢,有好多人來分錢,我也分好幾元錢。

掃完墓,我們要回家,我和姐姐走在最前面。山上的風景真好!我和姐姐還摘好幾枝映山紅呢!

今天真是快樂的一天!

描寫清明節的日記作文 篇4

清明是我國傳統的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那時節,春光明媚,草木吐綠,正是人們春遊的好時候,所以我國古代有清明踏青的習俗。

到了清明這個大好時節,群芳吐豔,大自然呈現出金秀一樣多彩的景象。我知道有關描述清明節的兩首詩,作者用清新脫俗的語言描寫了清明節形形色色。“春到清明好,晴天錦繡文。年年當次節,底時雨紛紛”“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我一遍一遍的揹著,淚不知不覺流了下來。

我的爺爺去世很多年了。他滿面的笑容,慈祥的面孔又浮現在我的眼前。還記得那一次,我五歲的生日,爺爺用平時節約的錢給我買了一套珍貴的童話書,讓我喜出望外。我的爺爺語重心長的對我說:“孩子,爺爺這一輩子讀書很多,有很多的知識都是在書上學到的。現在我給你買了這套書,你要從小養成愛學習,愛讀書的習慣,做一個有用的人!記住毛爺爺的那句話‘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不要辜負爺爺對你的期望!”爺爺那慈祥期待的眼神讓我堅定了學習的信念,我要加倍努力,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我每次考試成績都很好,爺爺總是露出滿意的笑容。

我不會忘記自己逝去的爺爺,每當清明節的時候,我都會到他的墳前,告訴他我取得的成績。我每次都能看到他的笑容!

今年我和爸爸媽媽又一次來到爺爺的墳前,我們交談著,雨一直還是那樣下著。

描寫清明節的日記作文 篇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唐朝詩人杜牧描寫清明時人們上山掃墓的情境的一首詩。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這一天,活著的人要去祭拜已故的親人。

就在在這一天,我起了大早,坐爸爸的摩托車到東坑去掃墓。一路上細雨綿綿的,幾陣風掠過耳際,帶來幾絲寒意。

到了東坑,雨悄悄停。我們稍微收拾一下就去掃墓。這地方地處荒郊野外,到處雜草從生。

看到爺爺的墓,我覺得鼻子酸酸的,好難受。想起了爸爸曾告訴我:爺爺會唱戲,在臺上扮演小丑,他表演得惟妙惟肖,常引起臺下觀眾哈哈大笑,他會寫一手漂亮的毛筆字,還會折很多小動物。小時候,我不開心時,爺爺總拿幾本小人書哄我開心。可惜他在我三歲時就離開了我們。爸爸常嘆惜說:“要是他還活著就好了,可以教你學會很多東西。”頓時一股哀痛之氣在我心中漫延開來。

大人們忙著給爺爺的墓除草、培土,我也過來幫忙,在爺爺的墓上披上銀條,讓它顯得更加漂亮。我們在墓前擺了許多供品,還插進一支菸,大人們一個個下跪,口裡還念個不停。我默默地看著這一切,心中覺得一陣刺痛。輪到我了,跪了三下,聽見阿婆幫我念:“保佑小孩學習進步,大人工作順利。”我聽了忍不住抬起來,心裡想:爺爺,我一定好好學習,不讓您擔心。

祭拜完後,我和大家懷著傷感的心情下了山。

這是我第一次來祭拜爺爺。今天,掃墓在我心中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這就是對已故的親人一種思念。今年的清明節真讓我難忘。

描寫清明節的日記作文 篇6

星期六的早晨天氣晴朗,我和媽媽去郊外踏青。金色的陽光照在我們身上,暖洋洋的。田野裡好美呀。一邊是黃澄澄的油菜花開滿枝頭,勤勞的蜜蜂們正嗡嗡的忙著採蜜。另一邊,一排排綠油油的小麥一眼望不到邊,勤勞的農民伯伯們正忙著在田間鋤草。好美的春天啊。

名師點評:讀著這篇《踏青》,使我不由得產生了一種愜意之感!文中,小作者用簡單又不失流暢的語句,記錄了“踏青”途中的所見所聞所感,表達了你對春天的無比喜愛之情!文章寫得非常棒,超出了二年級學生應有的寫作水平。可以見得,小作者具有一定的寫作天賦與潛力,老師希望你能繼續練習寫作,加油!

描寫清明節的日記作文 篇7

3月26日,我們五年級全體少先隊員開展祭掃烈士墓的春遊活動。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懷著崇敬的心情步入烈士陵園墓區,只見這裡松柏蒼翠,綠意盎然。一座高大的人民英雄紀念碑聳立在眼前。墓碑上陳毅題寫的“為人民事業而犧牲是最光榮的”這幾個蒼勁有力的大字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同學們拾級而上,來到碑前瞻仰烈士墓並致哀。五(3)班同學代表全校師生敬獻花圈,誦讀悼詞《烈士在我心》。他們深情的朗讀讓我們深切地感受到革命烈士大無畏的獻身精神,更懂得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祭掃完畢,我們來到東山雨花風景區。同學們把一隻只五彩繽紛的風箏放飛上藍天,心中遠大的理想迎著風兒盡情飄飛。

清明節,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是一個值得回想的日子。

描寫清明節的日記作文 篇8

在清明節的飲食方面,各地有不同的節令食品。

由於寒食節與清明節合二為一的關係,一些地方還保留著清明節吃冷食的習慣。在山東,即墨吃雞蛋和冷餑餑,萊陽、招遠、長島吃雞蛋和冷高粱米飯,據說不這樣的話就會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餅卷生苦菜,據說吃了眼睛明亮。晉中一帶還保留著清明前一日禁火的習慣。

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儀式後,將祭祀食品分吃。晉南人過清明時,習慣用白麵蒸大饃,中間夾有核桃、棗兒、豆子,外面盤成龍形,龍身中間扎一個雞蛋,名為“子福”。要蒸一個很大的總“子福”,象徵全家團圓幸福。上墳時,將總“子福”獻給祖靈,掃墓完畢後全家分食之。上海舊俗,用柳條將祭祀用過的蒸糕餅團貫穿起來,晾乾後存放著,到立夏那天,將之油煎,給小孩吃,據說吃了以後不得疰夏病。

上海清明節時有吃青團的風俗。將雀麥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然後包上豆沙、棗泥等餡料,用蘆葉墊底,放到蒸籠內。蒸熟出籠的青團色澤鮮綠,香氣撲鼻,是本地清明節最有特色的節令食品。上海也有的人家清明節愛吃桃花粥,在掃墓和家宴上愛用刀魚。

描寫清明節的日記作文 篇9

今天是清明節,我和爸爸媽媽去莫愁湖踏青。

我們騎著摩托車來到莫愁湖,我看見湖邊有青青的柳樹,有綠綠的小草。莫愁湖很大很大,湖面上有小船還有快艇。這裡有很多遊人,他們有的放風箏,有的划船,有的散步。我在湖上劃手搖船,我玩得真開心!

描寫清明節的日記作文 篇10

今天,爸爸媽媽帶我去踏青。人們都說清明時節雨紛紛,但是,今天是一個晴朗的天氣,是去踏青的好日子。我們來到田野,踏在青青的小草上,感覺軟綿綿的,舒服極了。油菜花開了,整片田野就像戴上了金色的皇冠,把整個天空染黃了。一陣微風吹來,油菜花不停地點頭,好像歡迎我們的到來。勤勞的小蜜蜂在花叢中採蜜,來來回回,忙碌極了。美麗的花蝴蝶在花叢中飛來飛去,它們時而嬉戲打鬧,時而傳播花粉,開心極了。我完全融入了田野裡,好像我是這裡的一份子。春天是播種希望的季節,我要像小蜜蜂一樣勤勞,刻苦學習。

描寫清明節的日記作文 篇11

山西:

明節,是春季祭祖最隆重的節日,習慣稱為“鬼節”。

山西舊有“清明細雨催人哀,漠漠(土番)頭野花開,手端祭品肩扛鍬,都為先墳上土來”的民謠,生動地概括了時人的心情與掃墓的特點。

春天,民間多修補房舍,以防夏季雨漏。由活人聯想到死人,田間墳頭經過風吹雨淋,往往塌陷低落。清明時節上墳,最大的特點就是剷除墳頭雜草,用新土將墳堆加高加固,習慣稱為整修陰宅,表現了兒孫對先人的哀思。

山西南部地區,人家不論貴賤貧富,上墳時男女都到,表示所有後代都在懷念祖先。北部地區上墳多是男子的事情,婦女一般不到墳瑩。大同、平遙等地,是日傍晚,舊俗婦女們要在大門外放聲大哭,“闔村哀聲連一片,傳入耳中都是悲”。

清明節上墳,山西南部多數地方不燃香、不化紙,要將冥錢等物懸掛墳頭,有“清明墳頭一片白”的說法。原因是寒食節習慣禁火,而清明節又在寒食節期間。山西北部多數地方卻要將冥錢等物全部燒盡,理由是不燒盡就轉不到先人手裡。大同等地又習慣白日上墳,晚上在家中焚燒冥錢冥帛。

晉西北的河曲等地,舊俗上墳要帶酒餚,祭畢祖先,便在墳地裡飲食,意寓與先人共飲共食。晉南的聞喜等地,上墳時要用嵌棗糕在墳堆上滾來滾去,傳說是為死去的老人抓癢癢。晉中的介休等地,上墳時供品為麵餅,形如盤蛇。回家後將麵餅放在院裡,吹晒乾以後再吃。老人們講究可治病,其源蓋出於寒食禁火的緣故。

晉南地區上墳後,回家時要拔些麥苗,並在門上插松枝柏葉或柳條以辟邪。晉北地區多插柳條。還有的地方,在墳上也插一些柳條。

清明節,晉南地區民間要蒸大饃,中夾核桃、紅棗、豆子之類,稱為子福。取意子孫多福,全憑祖宗保佑。家家還要做黑豆涼粉,切薄塊灌湯而食。鏟萎蕤草,在炕蓆上搓拉,名曰驅蠍。晉東南地區,人人頭上插柳枝枯葉。婦女要用描金綵勝(頭飾)貼在兩鬢。晉北地區,習慣生黑豆芽,並用玉米麵包黑豆芽餡食用。晉西北地區講究用黍米磨面作餅,俗稱“攤黃兒”,呂梁地區在清明後一天,要接女邀婿,俗稱“清新火”。

清明節,全省盛行“打鞦韆”。時間講究前三天、後四天。太陽出山後開始,姑娘、媳婦們都要一展風姿。太陽落山後,必須停止活動。傳說清明前後,所有的鬼魂都要在夜間出來玩鞦韆,人是不敢與鬼爭的。雖然荒.唐,卻也反映了對亡者的尊重,希望已故親人能夠與生者同樂的傳統心理。

清明節,全省還盛行放風箏。田間街頭,到處可以看到歡樂的孩童,手牽長線奔跑競比。

清明節,民間忌使針,忌洗衣,大部分地區婦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門前灑一條灰線,據說可以阻止鬼魂進宅。

哀與樂並存、敬與畏同在,是清明節民俗活動的最大特點。

清明節前後,還要過“三月三”。

三月三,古稱上巳節。古代以三月上旬的巳日為“上巳”,亦稱為“三巳”。三國魏以後,把節日固定在三月九年級,一直沿襲至今。

《後漢書?禮儀志上》記載,“是月上巳、官民皆潔於東流水上,日洗濯祓除,去宿垢痰,為大潔”。後來則變成了每到三月三,人皆到水邊遊玩飲宴的習俗。山西舊有“三月三日天氣新,汾河兩岸皆麗人”的說法。

三月三日,民間多進行踏青活動。晉南地區婦女用柳條鞭打臥室牆壁,稱為“摔蠍子”。打完後,再貼一張“觀音楊柳符”,用以禁蠍。晉北地區禁蠍,習慣在穀雨節。家家牆上都要貼“穀雨禁蠍貼”,灶神位貼公雞吃蠍子的畫,名為“穀雨雞”。貼與畫上還配以禁蠍諺語(亦稱咒):“我是天上神,下界保萬民,每逢穀雨日,定拿蠍子精。南斗六郎,北斗七星,太上老君急急律令!”等等。

三月三日,民間也演變成祀神活動。北部地區有祀“真武神”與“西王母”兩種,祀王母稱作“蟠桃會”。南部地區大多為祭祀“華佗”。襄汾習俗到華佗廟焚香,每人要敬獻一隻雄雞,並用針刺雞冠淌血以祭祀,俗稱“千雞會”。

三月三日,晉東南地區婦女習慣到野外挖取野菜,加工而食,稱為斬百病。晉西北地區則在穀雨節前後挑野菜吃。也用榆菜和米粉作餌,蒸麵成塊,稱為“榆錢傀儡”。吃起來軟美可口。

三月三日,晉北地區民間習慣做醋。

臺灣:

中國幅員遼闊,南北氣候不一,所以清明節也因地而異,有二月八年級的,也有三月九年級的。臺灣的清明節是從前一年冬至開始算起的第105天,臺灣的漳州籍人清明節則是在農曆三月九年級。臺灣清明節習俗和閩南差不多,臺灣客家人祭祖掃墓的時間是從元宵節過後便開始,日期由每家自定,一直到清明為止。

臺灣民眾的掃墓習俗,一般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一般祭掃,儀式及祭祀的東西比較簡單,大都只供一些米糕類和糕餅;二是修整祖墓,祭禮相當隆重,供祭的祭禮一般包括各種祭禮品十二種蔬菜及?類、糕餅等。掃墓時一定要在墳墓的四周獻置“墓紙”(用五色紙剪成長方形)每張紙壓上小石頭,還得放一沓在墓碑上。這個儀式俗稱“掛紙”,是獻給祖先的錢。如果是培墓即修整祖墓,全家人要圍在墳墓四周吃紅蛋,蛋殼就撒在墓地上,含有新陳代謝、生生不息的吉祥意思。掃墓的同時,也要祭拜長期站在一旁守護墓地及祖先安靈的土地公(有一塊小石碑),一方面是慰勞,更有感恩圖報的意思。臺灣還有一個特殊習俗,如果在這一年內家中有喜事,掃墓時要整修墳墓,還得準備一個小紅燈(油燈)點在墓前,回家時再帶回家,據說可招來更多的喜氣和吉祥。

過去的臺灣農村,每當掃完墓之後,都會有一群孩子前來討,來的人愈多,表示這一家族日後將愈發達,主人們也都樂意分送“發”或金錢給那些孩子們。

後因臺灣墓地減少而實行骨灰塔,不少人把骨灰盒放置骨灰塔上,每到清明則到骨灰塔去祭拜,也同樣起祭拜祖先的作用。由於人們觀念的逐步改變,祭掃祖墓的儀式也省略了許多。

舟山:

掃墓舟山人俗稱上墳,到墳墓前祭奠先人。祭奠時,出於對先人的尊重懷念之情,人們皆先剪除雜草,修整陵木,搬土培墳,所以稱之為掃墓。繼而,點香燒燭,擺螺螄、青餅、條子糕、菜餚等供品,老式的家長率全家老小下跪磕頭,新式的行鞠躬禮。祭禮畢,墳頂插竹幡,焚燒紙錢及冥錢,給圍觀上墳的小孩分“麻餈錢”(麻餈即青餅也,其形狀有圓形的,也有菱形的)。上墳後,回家還要做“清明羹飯”。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舊定海上墳時供品有一個特色,許多菜餚系冷盤與涼拌菜,還有清明特色點心?青餅、條子糕皆可冷食,由此可以看出,寒食節的習俗雖早已式微,但它的精神仍保留在清明的食俗上,歷久不衰。

此外,舊定海民間還有一個習俗,清明節這一天,城郊及漁農村居民婦女頭插菜花、青蒿,門插柳,俗話雲:“清明戴花,來世有媽;清明戴枝青,來世有親人;清明插楊柳,來世有孃舅。”

踏青又稱春遊、探春、尋春。清明時節,天朗氣清,惠風和暢,自古以來,人們都喜歡利用春光明媚之際,去郊野作一番暢遊。掃墓者祭禮已畢,也往往擇圃、列坐而不歸,由單純的祭祀活動演化為同時遊春訪勝的踏青。清末至民國時期,舊定海也流行遊春的習俗。每當清明時節,萬物復甦,草木返青,田野一片燦爛芬芳。城區私塾、學校都要放春假數天,以便讓學生跟隨家長到郊外去上墳和春遊。此外,舊定海還有春遊放風箏的風俗。放風箏,舟山人俗稱放紙鷂。每當春風和煦的時刻,在綠色的田野上,在城裡開闊的地帶,總有不少人歡樂地領略著放紙鷂的情趣。那些紙鷂在輕風中飄飄搖搖,最多的是瓦爿鷂,其次是蝴蝶鷂、老鷹鷂,最顯眼的是蜈蚣鷂,長長在天空中游來蕩去,五彩繽紛,錯落有致,非常有趣好看。據說,放紙鷂是一項很有意義的文化娛樂活動,它可以鍛鍊身體,陶冶情操,又能享受美麗的春光。

描寫清明節的日記作文 篇1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今天是清明節,我和我的爸爸媽媽帶著鮮花去給爺爺掃墓。我問我的爸爸:“為什麼我們不帶香和紙錢呢?”我的爸爸說因為國家有規定不準再野外用火。路上我看到黃黃的油菜,綠油油的麥苗,桃花、杏花開滿枝頭,一陳陳香氣撲鼻。

到了墓地,我們把鮮花放在爺爺的墓前,我們懷著沉痛的心情深深地鞠了一個九十度的躬。

我的爸爸給我講了爺爺在困難年代勤儉持家,撫養他的老人和兒女們,教育他們好好學習,怎樣做人。長大成為對祖國有用的人。

走的時候,我們有鞠了一個躬,才依依不捨的離去。

描寫清明節的日記作文 篇13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清明節開始於周代,每年冬至後108天是清明節。清明節在每年公曆的4月4日至4月6日之間,清明節又叫寒食節。

關於清明節還有一個感人的由來。傳說晉文公重耳在逃亡中,一天餓昏了,他的隨從介子推毫不猶豫地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來烤著給晉文公重耳吃。晉文公重耳執政後,重賞那些有功之臣,卻忘了賞介子推。有人提醒說也應賞介子推。晉文公重耳帶著大臣去賞介子推,誰知介子推已經帶著老母親躲在綿山上,有人提出燒山,因為介子推那麼孝順,一定會帶著母親出來的。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晉文公重耳和隨從上山去看,只看老母親和介子推在一棵大柳樹上燒死了。晉文公重耳非常傷心,下令從此以後不動煙火,只吃冷食。所以這一天叫寒食節,又叫清明節。

關於清明節有許許多多的習俗,有祭祖,掃墓,踏青,植樹。清明節這天爸爸,媽媽還去紀念逝去的先人,去給逝去的先人掃墓。清明節這天我們還要植樹,俗語說的號植樹造林,莫過清明,清明前後,種瓜點都。清明節後天氣漸漸暖和,農民伯伯也開始抓地了。

作為一名少先隊員,我們應該在清明節這天去緬懷那些革命先烈讓他們在地下安息。

描寫清明節的日記作文 篇14

今天,就是清明節,按照習俗今天我們這些晚輩要去拜祭祖先,我一直都不喜歡清明節,因為我很怕鬼。我一直都對墳墓這些東西很有成見,今天我幾乎是被爸爸又拖又拉的求著去的,我的心中有著說不出的懷戀和感動。

在路上,我問爸爸我們今天去拜祭誰?爸爸說他幾乎全都想去,但他的姥姥他不想去。我十分的疑惑,問爸爸為什麼不去拜祭爸爸的姥姥呢?爸爸說在它小時候,爸爸的姥姥經常打他,還趕他出去,不過爸爸成才他姥姥也有一份功勞吧!此時,我的心思緒萬千:世間的是也許就是如此吧,古代的不打不成才應在了爸爸身上。這時風猛猛的吹,好像它們也被著帶著淡淡憂傷的節日感染了。我們首先來到我爸爸的爺爺的祖墳,風吹著樹葉的颯颯聲,像是一場懷戀親人的音樂會,小鳥的伴奏聲也成了獨特的聲線。大人們在慢慢的除草,眼中佈滿了對死去的親人的懷戀之情。草慢慢的除著,但我知道他們是用一種簡單的方式來表達對親人的思戀,開始上香了。空氣中迷漫著一種混濁的氣息,氣息中還有一種難聞的酸酸的味道。我又在思索:這味道是香的味道還是思戀的味道?開始燒紙錢、倒白酒了。表面上看上去是一種儀式,但我認為這是一種特別的尊敬,這是一種對靈魂的特殊紀念儀式。看來,思戀的情緒是會傳染人的,連我那不是怎麼會動手的爸爸也動腦動手做了幾個花圈和幾個花束。

瀟瀟灑灑清明風,紛紛揚揚親人情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我們拜祭是還時不時有一家人來到旁邊,跪下。紙錢在燒著,只見得有一個人在磕頭,嘴裡唸叨著:“爸,給您送些錢,在那邊多買些好吃的。在這邊吃了一輩子苦,現在可以享享福了……”風兒在吹著,那些人帶著憂傷,在風中離去

風還在猛猛的吹著,風中依然帶著一絲絲憂傷,不知我是否是被著憂傷的氣息感染了,感覺鼻子酸酸的,又一種想哭的衝動。我想對那些已經死去的祖先說:祖先們,你們走好,我們一家人很好,你們呢?一定在天堂過著幸福簡單的生活吧!我一定會努力,儘量是“賴”著個姓式名揚全天下。你們也在九泉之下安心了。

這次的清明拜祭結束了,但我的心卻久久不能平靜下來,心中還不時湧起“千層浪”,我保證,這“千層浪”一定在我的“記憶海”中留下美麗的浪花。我們靜靜的輕輕的離開了,似乎怕擾亂祖先的清夢。明年我還要來,我下次要用自己的成績來給祖先“拜祭”。清明的懷戀,把大家都感染了,清明的懷戀,是一副無聲,無色的美麗相片。清明進行時,你又在懷戀誰?誰又在懷戀你呢?憂傷的氣息再次瀰漫起來!

描寫清明節的日記作文 篇1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我國人民每到清明節這一天,無論達官貴人,還是普通百姓,都會去上墳、掃墓、祭祖。表達對先人的敬意和懷念。 我們也不例外。

今天,我跟著外公也來到老家拜祭太外公。手上拿著紙錢、鞭炮、香以及一些拜祭的東西來到太外公的墳前,首先我點燃了三支香插在太外公的墳上,接著我們就燒開紙錢來了,這是什麼味道啊!我不由自主的咳嗽起來,沒辦法拜祭列祖列宗嘛!再忍一會吧!到了最後,我們掛上了兩盞幡,放了一掛鞭炮便回到了在鄉下的親人家中。到了吃飯的時候,桌子上多出了一副碗筷,問過他們後才知道在今天吃飯的時候要先“請”先人吃,然後自己才能動筷。這樣便顯出後生晚輩對前人的尊敬與懷念。

吃完飯我們就依依不捨得離開了。在回家的路上我給外公說出了我的疑問:“為什麼以前清明節都不放假,而今年卻定為法定節日?”外公微微一笑說:“唉!由於現在的一些年輕人崇洋媚外,只知道什麼聖誕節,愚人節的,失去了我們自己的文化節日。由此下去,可能以後的子孫後代都不知道什麼端午節,清明節,重陽節了!為了讓我們的文化長久的下去,國家把他們也定為法定節日,所以才會放假的。孫子,你長大後千萬不能因為一些外界因素而忘記了我們自己的節日啊!”聽完外公的話後,我感覺到我們這一代任重而道遠,長大以後絕不能讓我們的傳統文化喪失,絕對不能!

描寫清明節的日記作文 篇16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大家還記得這首詩嗎?沒錯,這就是杜甫寫的《清明》。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節”之一。一般是在公曆的四月五日,但其節期很長,有十日前八日後及十日前十日後兩種說法,這近二十天內均屬清明節。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清明通常在農曆三月前後,恰是大地春回的時節。經歷了一個漫長寒冬之後,人們紛紛走出居室,來到戶外探尋春天的氣息,或在田野踏春,或在郊外放風箏,這些郊遊活動便被稱為“踏春”。

清明時節,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多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還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俗。

描寫清明節的日記作文 篇17

1、華夏文明永記心,民放文化民族魂,清明寄祖好傳統,感恩情懷天下知,文明寄祖清明時,先祖偉大世人牢記,真情傳遞思念情,先祖精神滿神州

2、清明時節雨花飄,飄落是思念味道;戶外踏青花枝俏,炫耀是今日幸福;桃花鮮豔青青草,曼妙是生活美好;緩解疲勞煩惱拋,釋放是情懷;輕鬆自在樂逍遙,放鬆是心情;清明時節,珍惜眼前幸福,願你事事順利幸福繞!

3、清明節到了,每每看見一束束鮮花插在墳頭,就知道又有一個生命永遠離我們遠去,而他們且可以遠離這充滿險惡人世間,也未常不是一件好事,唉,人死並不可怕,可怕是有時生死並不能由你自己。

4、清明,先烈精神再一次洗滌了我們心靈;清明,先烈事蹟再一次堅定了我們行程;清明,先烈靈魂再一次保佑了我們安寧!

5、總是那細雨紛飛,總是那行人匆匆,總是那杜鵑滿山,總是那炮竹聲聲,總是那惦念惦念,總是那回憶蔓延。清明節來雨紛紛,緬懷過去,祈禱未來。

6、清明節日小長假,手邊工作早放下:走一走,散去身上煩與憂;抖一抖,精神抖擻更輕鬆;逗一逗,微笑時刻記心頭。清明小長假,祝你生活樂悠悠!

7、在親人墓前植樹,用一束鮮花寄哀思,緬懷親人對自己賦育之恩,教育後代要繼承先人優良家風……要達到“祭我相思千點淚”致哀追思。

8、清明節恭祝你:神輕氣爽一清二明、做事有序一清二明、生活事業一清二明、美好未來明白招手、幸福快樂不離左右、福運財運馬上擁有、心想事成立刻成就!

9、閱盡世間坎坷,最難過是情關,在這個節氣裡撒一滴清淚,為九泉下親人,抬頭望望天空,祈願逝者安息,生者平安,清明節快樂!

10、清明掃墓傳統久,祭奠親朋訴衷腸。獻上鮮花表心意,情義綿綿無絕期。紙錢化作黑蝶舞,捎去天國錢無數。濁酒奉上祈禱祝,保佑親人安康駐!

11、清明清風綿綿情,願我祝福驅除你煩惱,吹進你心谷;清明清風濃濃意,願清明與風溫暖你,願我情誼伴在你左右,祝你快樂!

12、清明時節雨紛飛,思朋念友情誼真;瀝瀝細雨透迷離,端酒遙望心中情;熙攘世間唯友真,折柳相贈闢災邪;望友踏上幸福路,一生平安快樂隨。

13、清明時節雨悄悄,一份離愁心中繞。愁腸百結思念飄,萬千哀傷訴不了。緬懷先祖來叩首,蒼松翠柏也垂頭。焚香燒紙仍不夠,仰天長嘯一聲吼。只願天國有福音,人間親人笑吟吟。

14、你閉上眼,是不是感到後脊樑骨在冒涼風,是不是聽到淒涼鬼哭狼嚎,是不是有一隻手在你左肩移動,傻瓜,那是我清明節給你開一個玩笑!

15、生命,其實很脆弱,如陶瓷般易碎。逝去終究已成過去,不必沉寂在過去。無需感慨生命之無常,無常才是真。好好活,才是。

16、清明忙,簡訊忙,問候忙,祝福忙。腳步忙,掃墓忙,獻花忙。陵園忙,講解忙,孩子忙,筆記忙。再見忙,回家忙,清明節真忙。祝親人節日幸福!

17、清明節到了,祭奠先祖去掃墓,誠心緬懷深深把情意訴;人生之路莫停步,勇敢向前大踏步。清明節,祝幸福快樂來相伴,平安如意吉祥罩。

18、清明節裡,拿出你鬼點子,靚出你魔鬼身材,讓你鬼臉嘟嘟充滿笑容,用你那鬼哭狼嚎般嗓音一起送祝福吧,願你清明節快樂。

19、春雨連連,路途迢迢,阻隔重重,行人匆匆,祭奠年年,情意綿綿,祝福淺淺,牽掛深深。親愛朋友,清明時節,願你萬事順順,未來亮鋥鋥!

20、清明時節遍山霧,淚水化作思親雨。祈禱亡靈九霄安,世人幸福一生康。拂袖擦淚振作神,感恩報答勤耕耘。繼承家業大發展,不辜前人一片心。發家致富上蒼看,大展巨集圖美家園。清明節快樂!

描寫清明節的日記作文 篇18

1、不知何處火,來就客心然。——沈佺期《寒食》

2、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車系在誰家樹。——馮延巳《鵲踏枝·幾日行雲何處去》

3、出犯繁花露,歸穿弱柳風。——溫庭筠《清明日》

4、灑灑沾巾雨,披披側帽風。——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5、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楊花過無影。——張先《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

6、灑空階、夜闌未休,故人剪燭西窗語。——周邦彥《瑣窗寒·寒食》

7、夢迴山枕隱花鈿。——李清照《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

8、清曉妝成寒食天,柳球斜嫋間花鈿,捲簾直出畫堂前。——韋莊《浣溪沙·清曉妝成寒食天》

9、舊遊人不見,惆悵洛城東。——張繼《清明日自西午橋至瓜巖村有懷》

10、野老不知堯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宋之問《寒食還陸渾別業》

描寫清明節的日記作文 篇19

今天是清明節,我早早的吃過飯準備和夥伴們一起上山採茶。

這次採茶的目的是掙錢買文具盒、書本、筆……您們一定很奇怪吧!我們彝區的經濟收入低,孩子們能在學校上課那是一件了不起的事,特別是彝家女孩。所以要想擁有好的學習用具就得自己掙錢。臨出門前媽媽叮囑我要帶一些不用的布條。媽媽見我滿臉的疑惑,便向我解釋:山上的茶園由於多年沒人管理、修剪,茶樹上爬滿了帶刺的植物,採茶時一不留神就會刺疼手。聽了媽媽的解釋,我心悅誠服的帶著布條呼朋引伴的朝茶山上奔去。我們就像剛剛出籠的小鳥在嘰嘰喳喳地叫個不停。歷經一個半小時的路程,我們來到了目的地。遠遠望去,茶樹錯落有致的栽種在山包上。像給山包穿上了一件件綠色的蛋糕裙。一股清涼的氣息迎面撲來,空氣中散發著陣陣綠色的茶樹香,令人神清氣爽。

我們馬不停蹄的趕到長勢茂密的茶樹旁開始摘茶。茶樹有高有矮,我們總是因地制宜得艱難地採茶。我們有板有眼的採著一粒粒飽滿的茶芽。採著採著我感到一股鑽心的疼,我埋頭一看,一股鮮紅的血液從我的之間流了出來。夥伴們趕緊停下手裡的活幫我抱扎傷口,我才知道媽媽說的非常正確,帶來的布條終於有了用武之地,包紮完了我們又接著採茶。看著竹簍裡的茶葉慢慢地堆高,我們高興極了。忙活了一整天,收茶葉的時間到了,我們揹著採好的茶葉趕往交易地點。那裡可熱鬧了,頭戴遮陽帽、腰拴竹簍的採茶人蜂擁而至;商家更是笑容滿面的招引顧客,討價還價聲混雜在歡聲笑語中。空氣中瀰漫著一股股剛出爐的饅頭香,我被香味深深地吸引住了,為了省錢我只能看著又大又白的饅頭,不停地吞著唾液。

交易結束後,我和小夥伴興高采烈的往家趕,路上留下了一串串銀鈴般的笑聲。

描寫清明節的日記作文 篇20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盪鞦韆 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打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踏青 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植樹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20xx年,人大會規定,每年三月十二日為我國植樹節。這對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開展綠化祖國活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放風箏 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裡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象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