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清明節經典活動5個大綱

欄目: 清明節 / 釋出於: / 人氣:1.31W

清明節活動-踏青:

清明節經典活動5個大綱

清明時逢陽春三月,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俗。據宋朝史籍記載:“清明前後十日,城中士女豔妝飾,金翠琛縭,接踵聯肩,翩翩遊賞,畫船簫鼓,終日不絕。”人們帶著食物,來到郊野,投向大自然。宋代踏青之風盛行,著名畫家張擇端的風俗畫《清明上河圖》,就極其生動地描繪了宋代清明時節京都人民踏青遠足的熱鬧情景。

清明節活動-盪鞦韆:

古代,清明節有盪鞦韆的習俗。鞦韆,古字兩字均有“革”字旁,千字還帶走字,意思是揪著皮繩而遷移。早在遠古時代,人們為了獲得高處的食物,在攀登中創造了盪鞦韆的活動。最早稱之為“千秋”。傳說為春秋時代北方的山戎民族所創。開始僅是一根繩子,雙手抓繩而蕩。後來,齊恆公北征山戎族,把“千秋”帶入中原。至漢武帝時,宮中以“千秋”為祝壽之詞,取“千秋萬壽”之意,以後為避忌諱,將“千秋”兩字倒轉為“鞦韆”。以後逐漸演化成用兩根繩加踏板的鞦韆。到了唐宋時代,鞦韆成為專供婦女玩耍的遊戲,以練習輕捷、矯健。打鞦韆時,人在空中盪來盪去,翩翩若飛,很有趣味。《開元天寶遺事》記載:“宮中至寒食節,競豎鞦韆,令宮嬪輩笑以為宴樂,帝呼之為半仙之戲。”

在唐宋文人的作品中,有許多關於鞦韆的描述。唐詩人韋莊曾有《長安清明》詩云:“紫陌亂嘶紅叱拔,綠楊高映畫鞦韆。”清明春風拂柳之際,女郎三五成群盪鞦韆於郊野樹下,確實充滿詩情畫意。盪鞦韆在當時是非常普遍的遊戲,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在詞中常有描述:“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點絳脣》)民間多愛在清明踏青時節,在郊外用竹子架成一種臨時性的“竹筍鞦韆”,舞蕩嬉戲。因為清明節處處盪鞦韆,也有人把它叫做“鞦韆節”。放風箏是清明前人們最愛玩的遊戲。風箏,在我車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據傳說,在春秋時期,有位公輸般,即神話中的“魯班”,會做木鳶,削竹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南北朝時期,樑正武帝在臺城被侯景叛軍圍困,大臣羊侃曾用風箏繫上詔書,招來援軍救駕。風箏最初的作用只是軍事上傳遞訊息的工具,以後逐漸演變為一種娛樂玩具。

清明節活動-放風箏:

清明節活動-鬥雞:

古代清明盛行鬥雞遊戲,鬥雞由清明開始,鬥到夏至為止。我國最早的鬥雞記錄,見於《左傳》。到了唐代,鬥雞成風,不僅是民間鬥雞,連皇上也參加鬥雞。如唐玄宗最喜鬥雞。

清明節活動-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Tags:清明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