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有關清明節習俗

欄目: 清明節 / 釋出於: / 人氣:1.95W

清明節的習俗每一個地方都有其不同之處,但是大體還是相似的,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有關清明節習俗,歡迎參考!

有關清明節習俗

蠶花會

清明至穀雨期間,春光旖旎,在具有一千三百年建鎮史的江南名鎮烏鎮,蠶桑歷史賦予了她文化生活的巧妙安排——“香市”。烏鎮地處兩省三府七縣交界之地、集水陸交通之利,為江浙集商重地。歷年清明至穀雨時分,四里八鄉的農民趁著農閒,齊聚鎮上,去往烏鎮寺廟燒香祈求蠶桑豐收。是日烏鎮水陸齊歡,商賈廣為參與,各路戲班、雜耍齊來助興,觀者如蟻,場面蔚為壯觀,聲浪可達三裡之外。此景自明代五百年來沿襲成市,相沿成俗,俗稱“香市”。

“蠶花會”是“香市”中的主要專案。烏鎮有句民謠:三月三、廟門開,鄉下蠶娘出門檻,東亦逛、西亦顛,軋朵蠶花回家來。烏鎮地處杭嘉湖平原腹地,栽桑養蠶已有千年歷史,古代養蠶靠天時,蠶農們為祈求神靈庇護,形成諸多的蠶鄉習俗。當地居民在每年清明夜開始設祭,襄白虎,齋蠶神等活動,期間要燒香祈蠶,抬著蠶花轎出巡,婦女、孩童沿途拜香唱曲,彙集普靜寺,俗稱“蠶花會”。蠶花會在香市期間,在趕香市的時候,農村婦女們燒燒香,祭祭神靈,或添置一些蠶具、農具和日用品,除此之外還有一項很特別民俗活動,那就是在廟裡燒過香之後,還要到土地廟前面的水潭裡,洗洗手,俗稱“洗蠶花手”。據說,在那裡洗過手以後,養起蠶來就特別順手,蠶也會無病無災。

植樹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又是一個文明古國,植樹造林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遠古時代,我國勞動人民就有春天植樹的風俗。古代地理名著《山海經》裡有“夸父追日”的傳說,說夸父臨死前扔掉手中柱杖,化為森林,造福於人類,反映我們祖先植樹造林的美好願望。《禮記》說:“孟春之月,盛德在木”,意思說春天植樹造林,是最大的道德行為。在父系氏族社會後期的虞舜時代,就設立了執掌山林的官員“虞官”。夏禹時出現了保護林木的行政法規,《周書·大聚篇》說:“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長”。殷商時期,甲骨文上已記載人們在房前屋後栽花植樹的情景;公元前1000多年的西周,國家就成立了“林衡”、“山虞”管理機構,負責掌管種植、護林等事務,為動員群眾植樹,甚至作出“不種者,無槨”(不種樹的人死後不給棺材)的規定。

鬥雞

古代清明盛行鬥雞遊戲,鬥雞由清明開始,鬥到夏至為止。中國最早的鬥雞記錄,見於《 左傳》。到了唐代,鬥雞成風,不僅是民間鬥雞,連皇上也參加鬥雞。如 唐玄宗最喜鬥雞。

蹴鞠

蹴鞠,又名“蹋鞠”、“蹴球”、“蹴圓”、“築球”、“踢圓”等,“蹴”有用腳蹴、蹋、踢的含義,“鞠”最早系外包皮革、內實米糠的球。因而“蹴鞠”就是指古人以腳蹴、蹋、踢皮球的活動,類似今日的足球。據史料記載,早在戰國時期漢族民間就流行娛樂性的蹴鞠遊戲,而從漢代開始又成為兵家練兵之法,宋代又出現了蹴鞠組織與蹴鞠藝人,清代開始流行冰上蹙鞠。因此,可以說蹴鞠是中國古代流傳久遠、影響較大的一朵體育奇葩。 2019年5月20日,蹴鞠已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射柳

射柳是一種練習射箭技巧的遊戲。據明朝人的記載,射柳就是將鴿子放在葫蘆裡,然後將葫蘆高掛於柳樹上,彎弓射中葫蘆,鴿子飛出,以飛鴿飛的高度來判定勝負。

清明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他不僅是人民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的節日,也是中國孝道文化的內涵與禮數、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而在當下,時時在“後清明節”感念先輩們的艱辛,傳承先人的美德,善待親人才是人們獻給清明節的最溫情的感恩和孝道。

插柳

據說,插柳的風俗,也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簷下,以預報天氣,古諺有“柳條青,雨濛濛;柳條幹,晴了天”的說法。黃巢起義時規定,以“清明為期,戴柳為號”。起義失敗後,戴柳的習俗漸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楊柳有強大的生命力,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柳條插土就活,插到哪裡,活到哪裡,年年插柳,處處成陰。

Tags:清明節 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