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節日慶典 > 冬至

冬至科普小知識瞭解和普及(通用10篇)

欄目: 冬至 / 釋出於: / 人氣:1.45W

冬至科普小知識瞭解和普及(通用10篇)

冬至科普小知識瞭解和普及 篇1

冬至(英語:baiwintersolstice),又稱“冬節”、du“賀冬”,zhi華夏二十四dao節氣之一專、八大天象屬類節氣之一,與夏至相對。冬至在太陽到達黃經270°時開始,時於每年公曆12月22日左右。據傳,冬至在歷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經是個很熱鬧的日子。

冬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幾乎直射南迴歸線(南緯23°26')。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陽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北半球的白晝達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晝越短。

在中國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俗話說:“冬至到,吃水餃。”當然也有例外,如在山東滕州流行冬至當天喝羊肉湯的習俗,寓意驅除寒冷之意。各地食俗不同,但吃水餃最為常見。在今天江南一帶仍有:吃了冬至夜飯長一歲的說法,俗稱“添歲”。

冬至科普小知識瞭解和普及 篇2

什麼是冬至?為什麼會有冬至?

施耐德在接受CBS新聞採訪時表示:“地軸相對於其軌道傾斜了23.5度,12月21日,地球將處於其軌道上北極與太陽最大距離傾斜的那一點。”“這在北極造成的影響在那天地球自轉的時候完全是黑暗的。”

對於我們北半球的人來說,這是白晝最短的一天——少於12個小時——也是一年中黑夜最長的一天。然而,並非所有人都是如此。對於我們北半球的人來說,這是冬天,而南半球的人則把它當作白晝最長的夏至。

冬至是什麼時候?

對於不同時區的人來說,冬至的日期每年都不一樣。據美國氣象頻道(WeatherChannel)報道,這種天氣通常發生在12月21日或22日左右,不過也有少數情況下可能早於12月20日,也可能晚於12月23日。

這是因為我們的歷法與太陽年並不完全一致。

施耐德寫道:“地球繞太陽公轉大約需要365又1/4天。明年的冬至時間將推遲6個小時,即美國東部時間下午5:23,20__年的冬至時間將是美國東部時間晚上11:19,所以對於居住在波多黎各等東部時區的人來說,冬至的日期將是22日。

冬至是一年中最冷的一天嗎?

冬至通常不是一年中最冷的一天。據美國國家氣象局(National WeatherService)報道,實際上,一年中最短的一天和最冷的平均氣溫之間存在一個時間差。

施耐德說:“最冷的時候通常是一兩個月後,因為即使太陽能加熱量開始增加,也不足以逆轉降溫。”“這種效應被稱為‘季節滯後’,類似於你在做飯時調低溫度——鍋裡的溫度不會馬上降到最低。”

冬至那天的陰影會變長嗎?

對於我們北半球的人來說,週四中午的陰影將是最長的,因為太陽不會在天空中升起那麼高。你離北極越近,陰影就會越長(白天也會越短)。

為什麼最早的日落不在最短的一天出現?

冬至可能是一年中最短的一天,但這並不意味著你會有一個早日落。最早日落的確切日期取決於你所在的緯度,所以對每個人來說都不一樣。

中國古人把冬至後的81天分為9個部分。許多人用“雙九”圖來計算春天的天數,或者記錄天氣,或者每天寫一個筆畫。

冬至科普小知識瞭解和普及 篇3

冬至節氣養生知識

冬至起居知識

在起居上,應早睡晚起,等待陽光出現才出外活動。同時也要多穿衣服,避免不必要的戶外活動,防止陽氣過度的消耗。“起居有常,養其神也,不妄勞作,養其精也”,冬令時節若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就能保養神氣,勞逸適度可養其腎精。儘量做到“行不疾步、耳步極聽、目不極視、坐不至久、臥不極疲”。

寒氣內應腎。腎是人體生命的原動力,是人體的“先天之本”。冬季,人體陽氣內斂,人體的生理活動也有所收斂。此時,腎既要為維持冬季熱量支出準備足夠的能量,又要為來年貯存一定的能量,所以此時養腎至關重要。飲食上就要時刻關注腎的調養,注意熱量的補充,要多吃些動物性食品和豆類,補充維生素和無機鹽。狗肉、羊肉、鵝肉、鴨肉、大豆、核桃、栗子、木耳、芝麻、紅薯、蘿蔔等均是冬季適宜食物。

冬至運動知識

運動方面,由於大雪節氣萬物潛藏,運動養生同樣要順應自然規律,不宜做過於劇烈的活動,而應在“藏”字上下一下功夫。比如每天在陽光好的時候做做舒展運動(上午9-10點鐘或下午2-3點鐘)。

冬至飲食知識

冬天腎的功能偏旺,如果再多吃一些鹹味食品,腎氣會更旺,從而極大地傷害心臟,使心臟力量減弱,影響人體健康。因此,在冬天裡,要少食用鹹味食品,以防腎水過旺;多吃些苦味食物,以補益心臟,增強腎臟功能,常用食物如:檳榔、橘子、豬肝、羊肝、大頭菜、萵苣、醋、茶等。

在冬季適宜補益的食品中,中醫又分為幾大類。天寒地凍,首選溫補類食物。如雞、羊肉、牛肉、鯽魚等。上述幾種,均屬美味,在冬季可作為進補的佳品。但過多地進食溫補類食品,容易上火。還有一類滋補類食物,具有滋陰益腎、填精補髓的功效。主要有:木耳、黑棗、芝麻、黑豆、豬脊、海蔘、龜肉、甲魚、鮑魚等。

黏硬、生冷的食物多屬陰,冬季吃這類食物易損傷脾胃。而食物過熱易損傷食道,進入腸胃後,又容易引起體內積熱而致病;食物過寒,容易刺激脾胃血管,使血流不暢,而血量減少將嚴重地影響其他臟腑的血液迴圈,有損人體健康,因此,冬季飲食宜溫熱鬆軟。

冬至情緒知識

冬至養生也要重點養心,要養生先養善良、寬厚之心,心底寬自無憂。進入冬季,有些人便會顯得意志消沉,這可能是患上了“季節性情緒病”。季節性情緒病是精神抑鬱症的一種,病人每每在陽光減少的冬季,對身邊事物提不起興趣,還伴有嗜睡、多吃、易怒、過敏等病症。有抑鬱情緒的老人可以在冬天堅持多晒天陽,還可以每天做一些簡單的瑜伽動作,尤其是靜坐和冥想的練習,能讓心情舒緩下來。同時注意生活起居,按時休息和睡眠,不做熬夜的“夜貓子”。

情緒低落時,不妨做做其他事情來分散注意力。儘量與人接觸,這樣可以將憂鬱減到最低程度

冬至科普小知識瞭解和普及 篇4

冷知識一:起源

早在三千多年前,周武王姬發的弟弟周公旦(本命:姬旦···),以土圭法測影,將“日影”最長的一天定為歲首。

翻譯成人話,就是周公旦在地上立了一根杆子,把這根杆子在正午時影子最長的那天,也就是大約冬至日那天,定為新一年的開始。以冬至為歲首的習俗從周朝一直持續到秦,直到漢武帝採用夏曆後,冬至和新年才得以分開。因此,“冬至節”是自漢代才有的概念,冬至則起源於周。

冷知識二:冬至=小年?

因為前人曾將冬至日當做新年的開始,所以冬至也有被稱為小年的說法。但是小年並非專指一個節日,我們最常說的小年指的是農曆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灶王節這一天,而非公曆12月22日。

冷知識三:不完全向飲食闢謠

作為一個北的很徹底的北方人,小編很負責任的講,北方人冬至確實是吃餃子的,但是混沌基本沒有誰會特意在冬至這一天吃。依稀記得在學校時,每到冬至,孩子們熱情到附近的某某快餐連鎖餃子店老闆哭著求下班···

而山東人喝羊肉湯的說法,身後土生土長的山東小姐姐表示她並不知情。

另一位總哭著解釋自己不吃狗肉的廣西小姐姐透露,冬至這一天她們在家鄉會吃雞···

冷知識四:歷史的今天

1970年冬至,周恩來主持召開了華北會議

1971年冬至,孟加拉共和國建立。

1972年冬至,中國與紐西蘭建交。

另外,老幹部靳東比尚雯婕大6歲,周華健比靳東大了16歲,而他們三個人都在冬至這天過生日。

冬至科普小知識瞭解和普及 篇5

冬至飲食文化

吃水餃

多年來,中國形成了獨特的節日飲食文化。在冬至這一天,吃餃子是許多中國人,尤其是北方人的一種常見民俗。

吃堅果

當隆冬來臨時,重要的運動開始下降和平靜下來。在這個時期,吃適量的堅果,如花生、核桃、栗子、榛子和杏仁,對身體有好處。

吃餛飩

在江蘇蘇州,人們習慣在仲冬吃餛飩。據傳說,在2500年前的冬至宴會上,吳王厭惡各種昂貴的食物,想吃點與眾不同的東西。這時,美麗的西施來到廚房做“餛飩”來實現國王的願望。他吃了很多東西,非常喜歡那裡的食物。為了紀念西施,蘇州人把餛飩作為慶祝西施節的官方食物。

吃湯圓

在上海等地,人們吃湯圓,一種用糯米粉做成的小餃子球,用來慶祝冬至。

吃羊肉粉湯

在銀川、寧夏回族自治區,人們把仲冬稱為“鬼節”。在這一天,人們習慣喝羊肉和粉絲湯,吃湯裡的餃子。他們給這種仲冬湯起了一個奇怪的名字:“大腦”,然後和鄰居們一起分享。

吃年糕

冬至期間,杭州居民傳統上吃年糕。在過去,在冬至來臨之前,家家戶戶都會做月餅來祭祖或作為禮物送給親朋好友

吃紅豆糯米飯

在長江以南的一些地區,全家人聚在一起吃一頓紅豆糯米飯,驅趕鬼魂和其他邪惡的東西。

冬至科普小知識瞭解和普及 篇6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中國天文年曆》顯示,20__年12月22日(星期五)0點28分,將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

民俗專家表示,冬至是我國重要的歲時節日,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之說,其節日習俗傳承已近3000年,是中華民族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大如年”,冬至又被稱為“亞歲”,一是說明年關將近,餘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意思是僅亞於過年。

“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時間最短的一天。過了冬至以後,白天逐漸變長。

冬至日是“數九”的第一天。關於“數九”,民間流傳著的歌謠是這樣說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_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冬至起源: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殷周時期,規定冬至前一天為歲終之日,冬至節相當於春節。後來實施夏曆。但冬至一直排在24個節氣的首位,稱之為“亞歲”。

人們最初過冬至節是為了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古人認為自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一個迴圈開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後來一般春節期間的祭祖、家庭聚餐等習俗,也往往出現在冬至。把冬至作為節日來過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

冬至科普小知識瞭解和普及 篇7

冬至詩詞(一):小 至

(唐)杜甫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管動飛灰。

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衝寒欲放梅。

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冬至詩詞(二):冬 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長為客,忽忽窮愁泥殺人!

江上形容吾獨老,天邊風俗自相親。

杖藜雪後臨丹壑,鳴玉朝來散紫宸。

心折此時無一寸,路迷何處望三秦?

冬至詩詞(三):邯鄲冬至夜

(唐)白居易

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冬至詩詞(四):辛酉冬至

(宋)陸游

今日日南至,吾門方寂然。

家貧輕過節,身老怯增年。

畢祭皆扶拜,分盤獨早眠。

惟應探春夢,已繞鏡湖邊。

冬至詩詞(五):冬至感懷

(宋)梅堯臣

銜泣想慈顏,感物哀不平。

自古九泉死,靡隨新陽生。

稟命異草木,彼將羨勾萌。

人實嗣其世,一衰復一榮。

冬至詩詞(六):冬至日獨遊吉祥寺

(宋)蘇軾

井底微陽回未回,蕭蕭寒雨溼枯荄。

何人更似蘇夫子,不是花時肯獨來。

冬至詩詞(七):冬 至

(宋)朱淑真

黃鐘應律好風催,陰伏陽升淑氣回。

葵影便移長至日,梅花先趁小寒開。

八神表日佔和歲,六管飛葭動細灰。

已有岸旁迎臘柳,參差又欲領春來。

冬至詩詞(八):滿江紅·冬至

(宋)范成大

寒谷春生,薰葉氣、玉筒吹谷。

新陽後、便佔新歲,吉雲清穆。

休把心情關藥裹,但逢節序添詩軸。

笑強顏、風物豈非痴,終非俗。

晝永,使眠熟。

門外事,何時足。

且團奕同社,笑歌相屬。

著意調停雲露釀,從頭檢舉梅花曲。

縱不能、將醉作生涯,休拘束。

冬至詩詞(九):水調歌頭·冬至

(宋)汪宗臣

候應黃鐘動,吹出白葭灰。

五雲重壓頭上,潛蟄地中雷。

莫道希聲妙寂,嶰竹雄鳴合鳳,九寸律初裁。

欲識天心處,請問學顏回。

冷中溫,窮時達,信然哉。

彩雲山外如畫,送上筆尖來。

一氣先竅,萬物旋生頭角,誰合又誰開。

官路春光早,簫落數枝梅。

冬至詩詞(十):江城子·龍陽觀冬至作

(元)尹志平

六陰消盡一陽生。暗藏萌。雪花輕。

九九嚴凝,河海結層冰。

二氣周流無所住,陽數足,化龍升。

歸根覆命性靈明。過天庭。入無形。

返復天機,升降月華清。

奪得乾坤真造化,功行滿,赴蓬瀛。

冬至科普小知識瞭解和普及 篇8

問:20__年冬至是幾月幾日?

答:20__年12月21日

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或“亞歲”等。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古時有“冬至一陽生”的說法,就是說從冬至這天開始,陽氣慢慢開始回升。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公曆12月21至23日。

冬至的天氣現象

民間又以冬至日到來之先後,及當天天氣的好壞,推測往後的天氣。俗語說:“冬至在月頭,要冷在年兜(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無雪也沒霜”(這是依據冬至日到來的早晚,推測寒流到臺灣的早晚)。

俗語也說:“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意思是:冬至這天如果沒有太陽,那麼過年一定晴天,反之,如果冬至放晴,過年就會出現雨雪天氣)。

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時間最短的一天。過了冬至以後,太陽直射點逐漸向北移動,北半球白天逐漸變長,夜間逐漸變短,所以,有俗話說:“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

另外,冬至開始“數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數九”的第一天。關於“數九”,民間流傳著的歌謠是這樣說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冬至科普小知識瞭解和普及 篇9

冬至民俗

祈福:

《周禮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目的在於祈求與消除國中的疫疾,減少荒年與人民的飢餓與死亡。

賀冬:

《後漢書禮儀》:“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還要挑選“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黃鐘之律”,以示慶賀。所以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

祭祀:

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明、清兩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謂之“冬至郊天”。宮內有百官向皇帝呈遞賀表的儀式,而且還要互相投刺祝賀,就像元旦一樣。

冬至飲食:“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時光匆匆,冬至不吃,更待何時?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這裡是否有你家鄉的味道?

餃子:

諺語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相傳醫聖張仲景他告老還鄉回到南陽時,正值大雪紛飛的冬天,他看見南陽鄉親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心裡非常難過,就叫其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裡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麵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再放下鍋裡煮熟,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捨給百姓吃。服食後,鄉親們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是故形成吃餃子這種習俗。

餛飩:

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凶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

吃羊肉:

冬至吃羊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羊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讚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習俗。現在的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湯圓:

湯圓是冬至的必備食品。這是一種用糯米粉製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的湯圓又叫“冬至團”。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

南方地區民諺雲:“冬節大如年”、“冬節沒返沒祖宗”。意思是外出的人,到冬至這一天無論如何要趕回家敬拜祖宗,否則就是沒有祖家觀念。海峽兩岸的同胞,都很看重冬至,把冬至當作團圓節。

江南米飯:

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蘇州釀酒:

姑蘇地區有俗語云:“冬至如大年”。傳統的姑蘇人家,會在冬至夜喝冬釀酒,冬釀酒是一種米酒,加入桂花釀造,香氣宜人。姑蘇百姓在冬至夜暢飲冬釀酒的同時,還會配以滷牛肉、滷羊肉等各式各樣的滷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釀酒不僅能夠驅寒,更是寄託了姑蘇人對生活的一種美好的祈願。

江西麻餈:

麻餈,是浙江、江西的特產,也是福建人的傳統小吃、福建人祭祀時的供品。麻滋陰乾後蒸、煎、火烤、砂炒皆宜。麻餈香甜可口,食後耐餓,有著甜、滑的口感,且軟韌、微冰。成品色澤鮮白,滑韌透明。

臺灣糯糕:

在我國臺灣還儲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徵吉祥中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

冬至科普小知識瞭解和普及 篇10

冬至典故1:

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凶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

冬至典故2:

吃“捏凍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餃子的俗稱。緣何有這種食俗呢?相傳南陽醫聖張仲景曾在長沙為官,他告老還鄉那時適是大雪紛飛的冬天,寒風刺骨。他看見南陽白河兩岸的鄉親衣不遮體,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心裡非常難過,就叫其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裡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麵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再放下鍋裡煮熟,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捨給百姓吃。服食後,鄉親們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是故形成“捏凍耳朵”此種習俗。以後人們稱它為“餃子,也有的稱它為“扁食”和“燙麵餃”,人們還紛紛傳說吃了冬至的餃子不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