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學年論文評語(精選4篇)

欄目: 日常使用評語 / 釋出於: / 人氣:2.58W

學年論文評語 篇1

一、指導思想

學年論文評語(精選4篇)

現代科學的飛速發展,有兩大特點:一是加速分化,越來越多;二是多學科的相互交叉,相互滲透。既然教育要面向未來,培養建設未來的新人,那就必須要求學生善於橫向聯絡,能夠綜合地解決當前的社會經濟問題,要達到新目的,不掌握大量的交叉科學知識是萬萬不行的。

由於語文學科的綜合性,交叉性,語文教學不僅是一個知識的傳授,技能的培養問題,它更是一個提高思想,豐富情感,鍛鍊意志,激發興趣的過程。最主要的是它擔負著培養“人”的首要任務。培養健康的個性心理,健全的人格結構至關重要。

語文具有無所不包的心理因素的相互滲透的特徵,因此決定了它對人的潛在心智的激發,對培養人的心理結構的自然而科學的發展有更多的觸機。當代社會是資訊化的社會,在這種開放式的社會結構中,要求學生會聽會寫,能說善道,擅於交際,以便在廣泛頻繁的人際交流中實現自身的主體價值。

我國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教的目的是為了達到不教。”蘇聯心理學家彼得洛夫斯基指出“那種以識記和記憶力儲存材料為主旨的教學已經完全不能適應現代化的需要。這樣一個問題已經擺到第一位上來了。就是要形成這樣的思維品質,使學生能獨立地獲取不斷增長的知識;發展這樣的能力,這些能力在學生畢業以後還能保持下來,保證一個人不致落後於日益加速的科學技術的進步。”這些理論共同闡明瞭一個道理:在現代人的社會裡衡量一個好教師的標準,絕不是在看她單純地把知識的儲存資訊轉化成知識的傳輸資訊,向學生髮出知識資訊的多少,而要看他能否把知識的儲存資訊轉化為激發學生求生的啟發資訊,轉化為引導,點撥學生求職的啟發資訊;轉化為教給學生求知方法的指導資訊及學生獲取知識創造條件的條件資訊,從而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要做到這些,就不能再堅持以教師自己為主體,而要相信內因是變化的依據,把學生當作求知的主體;就不能重講輕練,忽視培養能力和教育方法,而要以訓練為主線,給學生提供大量的語言實踐的機會,促進他們把語文知識轉化為各種實際能力,尤其是具備自學能力。近年來,我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總結出了一條溝通教法與學法的新途徑——“五環節”課型結構。

二、各個環節的理論依據和實施方法

(一)第一環節為預讀,通觀全文,解決一切自己可以解決的問題,預讀的形式

課前預讀。學生根據課文特點,在上新課之前研讀課文。難度比較大的課文就可採取這個形式,學生可以比較充分地查閱資料。需要讓學生觀察的課文也要在課前預讀。但課前預讀不宜太多。如講解《好雪片片》時先佈置預習,讓學生藉助網際網路查詢龐蘊禪師的生平情況,瞭解“好雪片片,不落別處”的出處及其原始含義,為進一步領悟課文的主旨掃清運用典故方面的障礙。

課堂預讀。一般性課文皆可採取這種預讀形式,學生在課堂上可以用較短的時間解決問題。

學生單方面預讀。對傳統課文皆可採取此法。

師生共同預讀。教師可有意識地選幾課,不做任何準備,上課時同學生一起預讀。

(二)第二環節為匯入新課,激發興趣

教師通過幾句精心設計的匯入語,自然地過渡到新課的學習。其作用有二:1.按照系統論的觀點強調學生學習過程中認識知識與知識之間銜接性,掌握新舊知識之間的必然聯絡,即集合性。在探討這種內在聯絡時,要教給學生規律性的知識,從而使學生由掌握單一知識過渡到綜合知識,從機械記憶到理解記憶,再把縱向聯絡起來的知識向橫向發展,互相滲透,由此及彼,舉一反三,觸類旁通。2.通過幾句匯入語的渲染或製造懸念,激發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和慾望,調動內因的積極性。如,講解《列車上的偶然相遇》時,教師可用下面幾句話匯入新課,啟用學生:“同學們,在生活中,往往有這樣的情況——一個偶然事件會改變一個人乃至幾代人的命運。我們今天要自讀的課文《列車上的偶然相遇》就是這麼一個事例。”

(三)第三環節為佈置自學思考題,引導學生自學課文

蘇聯教育學家贊可夫說:“不管教學大綱編得如何好,學生畢業後不可避免地要碰到他們不懂得科學發現和新的技術,他們必須獨立地進行學習。”文學家高爾基是在極其惡劣的條件下靠自學成材的,因此他深有感觸地說:“自學是世界上一切財富中最寶貴的財富。”可見,自學能力是學生諸方面能力中一個極為重要的方面。在教授知識的同時,有效地培養其自學能力,乃是教師各項教學任務中頭等重要的任務。因此,我總是在備課時精心設計能夠啟發學生思維,引導學生通過自己動眼、動口、動腦、動手去獲得知識的思考題,讓學生去獨立鑽研課文。按照控制論知道語文教學的控制流程之一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教材這個媒體,可以進行自擇、自化、自存與自用語文資訊的自控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通過認識活動主體作用的發揮,不僅能獲得一定的語文知識,形成一定的能力,而且還能進行自我教育,自我陶冶。學生在思考題的啟發下,一般課文百分之八十的問題都可鑽通,難度大的課也能解決百分之六十。學生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再補充,完善和提高。至於學生在廣開思路後提出的形形色色的疑難,教師當堂能解答的就解答,不能解答的放在課後弄通後再答覆。如《給我三天視力》的自學思考題是:閱讀課文,使用工具書掃清字詞的障礙,直到會讀、會寫、會講、會用。二是熟悉課文內容,找出三天中的觀察及感想。三是要弄清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是什麼?這些思考題不僅啟發了學生思維,引導他們自學課文,而且還起到了提示學習重點和難點。明確學習目標的作用。因為每套自學思考題實際上都是指導學生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理解課文的一個完整的系統。系統論告訴我們,任何一個系統的存在都有它特定的目標。明確目標就會加快自覺完成本系統各項任務的速度。學生明確了本課的學習目標,就能自覺地思考,探索和發現。這種從內因方面產生的高度學習積極性,自己品嚐到梨子的甜味,比起教師把知識和盤托出,告訴他們梨子怎樣甜來,不知要甜多少倍。  (四)第四個環節為學生課堂回答,教師提高完善

對於學生自學的情況必須檢查落實,受到反饋資訊,然後再根據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情況,該肯定的肯定,該糾正的糾正,該完善的完善,該提高的提高。不檢查落實,學生自學的成果缺乏客觀衡量的標準,正誤無法判斷,對於獲得的知識處於迷惘狀態。這樣不僅知識難以準確化,同時也會挫傷學生自學的積極性。而檢查落實的過程,也是學生之間,師生之間互相交流,互相啟發,互相學習的好機會。在檢查落實學生自學情況時我採用的方法是大面積的課堂回答。通過課堂回答,可以使學生把自己對每一個問題思考的結果由心理活動或書面語言變成口頭語言傳達給別人。這樣既可以使思維條理化,又能鍛鍊和提高口頭表達能力。心理學家皮亞傑說:“教育既是這種社會生活的反映,也是適應這種社會生活的工具。”在交際已成為人們社會生活的基本需要,成為現代化建設基本需要的形勢下,語文教學也必須徹底更新“重寫輕說”的傳統觀念,把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培養能說會道,會交際的人才作為一項重要任務。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意設定了課堂回答這個環節。

(五)第五個環節是設定訓練,提高能力

通過上面幾個環節,學生對一篇課文該掌握的知識,基本上都掌握了,但如何使知識得到鞏固並促進其轉化為實際運用能力呢?只有通過各項必要的訓練方可達到。我的做法是根據每篇課文的教學重點難點,根據學生接受知識的特點和差別。設計聽、說、讀、寫各種型別的練習讓學生當堂訓練。邊學邊練,學練交替進行。聽、說、讀、寫各項訓練方式不斷變化,接受知識不覺枯燥,作練習不顯單調,既易掌握基礎知識又能在靈活的訓練中鞏固知識,提高能力。如在講授《一碗清湯蕎麥麵》課文時,我歸納了幾個訓練專案,提出了幾個問題:1.母子三人共到北海亭麵館吃了幾次清湯蕎麥麵?每次要幾碗?老闆實際給了幾碗?2.老闆夫婦對待他們母子三人的態度是怎樣的?在他們臨走時說了什麼話?3.他們已經好幾年沒有再來北海亭麵館吃麵了,老闆夫婦為什麼還要年年在二號桌上擺好“預約席”的牌子?

縱觀五個環節,前二個環節是為學生學習新知識提供條件,雖是輔助環節,但卻是必要環節。後三個環節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運用條件資訊和啟發資訊自學新知識,即自擇、自化、自存、自用語文資訊的主體環節。而訓練則是貫穿各個環節的一條主線。通過這條主線,把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有機地交匯,結合起來,從而收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學年論文評語 篇2

新課程改革的步伐逐漸地加大,教育迎來了新的挑戰和發展,高中語文教學也在這場變革中發生了本質上的改變,無論是理念上還是形式上都有了新的突破和發展,依從著課程標準中的“高中語文是具有審美功能的學科”這一理念,語文教師應在學生情感方面以及學生的審美意識的培養方面做出相關的探索,以期借用學科優勢來使傳統的文化得到傳承,使學生的精神品質得到提升,使其在人生的關鍵時期養成積極的、美好的情感和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在語文的世界中沐浴人類思想的光輝。語文教師要採用有效的教學策略,讓學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引導他們發現美,產生對美好事物的審美能力。

一、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髮現美

語文教學中有著豐富的審美資源,而這些資源的獲得,更需要學生擁有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高中學生的審美趣味已經初見成效,但是在社會複雜的人事變幻中,仍然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故而語文學科恰恰可以發揮其學科的魅力,引導學生朝著積極樂觀的審美方向去努力,情境教學是對高中生審美能力培養的一個重要途徑,在情境中學生可以盡情地思考和想象,可以使自己獲得審美上的提升和素養上的昇華。

例如在《雷雨》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便可以創設角色扮演的情境,引導學生體驗人物的性格特徵,讓學生在自主朗讀劇本後,在小組間進行角色互換式的劇情演繹,通過把握人物的語言、神態和動作,判定一個人物的精神品質上的美醜,這樣的角色情境,既符合了素質教育中學生主體參與意識的培養理念,又讓學生在自己的親身實踐中體驗到了一種人性的光輝,或美或醜的人物性格在無形中便會影響到自己的精神意志品質,這對於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具有積極的意義,這篇文章中承載著資產階級社會中人物的地位差距,讓學生清醒地認識到自己存在的價值以及所生活的時代的優越感,在劇情中逐漸地認識到要成為一個不自私、善良的、具有社會溫情的人。

情境教學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符合新課程標準中學生審美能力提升的目標,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學生更容易獲得屬於自身的審美體驗,從而在審美情趣和審美品質上也獲得一樣的提升。

二、體驗教學,帶領學生走進美

只有在自己的體驗下,才能獲得屬於自己的正確認知,對於高中語文教學而言,學生參與課堂的情緒,需要教師積極地調動起來,美的事物需要我們在體驗中去發現,審美能力的發展,必須要依靠學生主動地參與課堂的審美活動與審美體驗,審美體驗的獲得是審美主體在不斷地觀察中,滲透進自己的精神領域,教師要設計一些實踐性較強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中,形成自我的語文學習能力,在快樂的情緒中獲得一種美的享受。

例如在舒婷的詩歌《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便可以讓學生進行詩歌的誦讀體驗,給予每個學生朗讀的機會,讓他們在朗讀中感受詩歌的韻律美,並體會出詩人在詩歌中蘊藏著的情感,那種對於祖國的熱愛之情,在簡短的詩歌中充溢著溫暖的感動,詩歌中大量地採用了象徵和比喻的修辭,既質樸,又漂亮,每一個詞都與被描繪的景物、形象緊密契合。這樣的審美感受只有在學生的朗讀體驗中才能獲得,內心的精神實質被詩人用人們理解的民族語言詮釋得分外鮮明。教師在學生朗讀的時候,教師也要給予一定的指導,在情感的融入以及節奏的把握方面,尤其要給予關注。

體驗教學法是學生審美能力培養的主要途徑,只有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與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才能使學生獲得自我審美體驗,進而在體驗中對文字的內容形成一定的審美認知,使學生的精神品質也無形中得到發展。

三、重視評價,幫助學生理解美

語文學科是具有理解性的人文性學科,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應該引起教師的關注,個體思想智慧的光芒不該被埋沒在教師主導的課堂中,每個學生的審美情趣都應該得到尊重,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每個人的審美認知都是不同的,尤其是對具有獨立思想的高中生而言,教師鼓勵性的教學評價,對學生審美能力的發展也可以起到推動性的作用。

例如在《鴻門宴》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古文學習對高中生而言往往具有畏難的情緒,而這篇文章中的故事情節曲折,人物形象鮮明,對於文章內容的理解,學生基本沒有問題,但是對其中複雜的人物關係,有的同學卻心存困惑,需要依靠教師的指導,當同學們對於文章的行文脈絡把握清楚後,教師再安排學生體驗人物的品質,或者設計這樣的問題來激發學生對人物的審美評價意識“你喜歡其中的哪個人物呢?為什麼?”這樣的開放性問題,勢必會帶來學生審美上的差異性,有的喜歡豪情的項羽,有的喜歡大度的劉邦,還有的喜歡念舊的張良,這些人物各有各的風采,故而教師在肯定學生獨特的審美體驗的同時,還要給予學生恰當的評價,以激勵性的評價為主,不能抑制學生審美能力的發展。

鑑於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在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同時,要充分地關注每個學生的獨特體驗,給予鼓勵性的評價,以期獲得審美能力的長遠發展。

總之,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需要教師把握好審美評價的標準,課堂上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髮現美好的事物,獲得獨特的審美體驗,在課堂上還要積極地構建體驗式教學活動,讓學生主體自覺地走進審美的境界中,唯有此,學生的審美能力才能獲得長遠的發展,高中語文教學才能朝著積極、樂觀的方向穩步前進。

學年論文評語 篇3

物理學家阿基米德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將撬起整個地球。”語文課堂中給學生一個支點,學生就能揭開語文學習的神祕面紗。這個支點,就是課堂教學的切入點,它是語文課堂教學的突破口,是學生與教材之間的契合點。一個精準的切入點,既可以使課堂教學環環相扣,層層深入,又可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啟用他們的思維,打造精彩的語文課堂。針對語文課堂教學切入點遵循的原則和切入方法的研究,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一談。

一、課堂教學中切入點遵循的原則

(一)重難點凸顯原則

語文課堂教學的切入點應體現文字的重點和難點。切入點應是點燃文字探究的激情點或起始點,要有利於課堂探究的展開,經過剝筍式的探究,力求在落實學習目標的基礎上,凸顯重點,突破難點,最終達到省時高效打造精彩語文課堂的目的。

(二)以小見大原則

語文課堂教學的切入點應該從關鍵處、從小處著手,以小見大,集教學目標、重難點於一身,輻射全文。

(三)思維啟用原則

語文課堂教學切入點的選取,要能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啟用學生思維。切入應有啟發性,環環相扣、層層深入。思維被啟用,學生就能踴躍參與課堂探究,學習效率定能隨之大大提高。

二、課堂教學切入點選擇的方法

(一)課題解讀切入法

課文的題目是全文的中心體現,是文章的眼睛,學生可以通過課題解讀“窺一斑而見全豹”。從文章的題目切入,能直擊要害,迅速理出文章的主線,串起全文。教學中教師從課題解讀切入,精心設計問題,使學生在初讀課文時就能從整體上了解課文內容,從而為進一步閱讀交流打好基礎,層層深入地思考探究,把握課文內容,領略文章的精美之處。 如我在講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時,讓學生從文題入手,思考:“于勒是什麼人,文章圍繞他寫了什麼事,為什麼于勒名字前加入了我的叔叔”讓學生圍繞這個思路探究下去,這樣就理清了文章的脈絡,繼而進一步理解文章的主旨,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興趣。從題目入手提問達到了提挈全篇的作用。

(二)中心句切入法

在語文教學中,以中心句為教學的切入點,既起到了統領全文、提綱挈領的作用,又可以引領學生正確解讀文字,正確、深刻解讀文字的一條捷徑。有利於提高閱讀理解的準確度與時效性,幫助學生形成思維的系統性,培養學生閱讀能力,豐富閱讀實踐的有效方法。

如在講《白楊禮讚》一課時,我先讓學生齊讀“白楊樹實在不是平凡的,我讚美白楊樹!”一句,然後提出問題:白楊樹的不平凡表現在哪些方面?學生讀課文劃出相關的句子後,我又丟擲一個問題:作者僅僅是讚美白楊樹嗎?還是借白楊樹來讚美什麼?這篇課文的導讀設計,抓住主旨句,緊扣中心,突出重點,整個課堂高效而緊湊。

(三)課堂生成的問題質疑切入

問題切入法,即從閱讀模糊處切入,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長期以來,語文教學中存在著難以化解的問題——許多學生的閱讀分析往往淺嘗輒止,只滿足於淺表層,發現不了深蘊文中的智慧。若從課堂生成問題處提問激疑,就可以促使學生在探究文字時由表及裡、由淺入深,深入理解課文內容,也可以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於學生學習可能遇到的難點與模糊處,精心設計問題,努力捕捉課堂中生成的有價值的問題,並及時加以引問,就能提高提問的有效性。

如我在進行《水調歌頭》教學中,當引導學生進行詞作的主題探究這個環節時,有學生不假思索地說:“表現了作者曠達的胸懷和樂觀、浪漫的情致。”“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追問後,學生又說道:“我讀‘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時,讀出了詞人的曠達樂觀;在讀‘不知天上宮闕……我欲乘風歸去’時,我感知其浪漫的情懷。”“不知天上宮闕……我欲乘風歸去”是表現詞人的浪漫情懷嗎?請大家再聯絡一下作者寫這首詞的背景,尤其是他的仕途,耐心思考一下。學生通過聯絡作者當時在政治上很不得意,與其弟子由也六七年不見,心情抑鬱不歡的背景後,方才領悟,這裡反映的是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消極遁世的思想。不過最終這一切還是被詞人積極的處世態度戰勝了,心情終至曠達樂觀。

(四)文章背景切入

在新課標教材中,有不少紀實的文章,其中有的是真實的歷史故事,有的是現代社會生活片段。對於這一類文章,其背後總有一段鮮為人知的來歷。這些課本以外的軼聞趣事,不僅對於提高學生對文字探究的慾望大有裨益,還能幫助學生更準確、深刻地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要想使學生真正感受意境,探究“真意”,必須藉助適當的背景資料。譬如教授古詩《雁門太守行》,作者通過一場虛擬的戰役,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描繪出大軍壓境之時,我軍將士積極應戰,願為國奉獻一切的勇氣和精神。要想讓學生深入地理解這一主題,使人有報效朝廷的決心,大可以走上戰場殺敵報國,建功立業,為什麼還要通過一場虛擬的戰爭來表達報國之志,這就必須結合背景資料:李賀20歲到京城長安參加進士考試。因父親名為晉肅,與進士同音,就以冒犯父名取消他的考試資格。李賀長期的抑鬱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貧寒家境的困擾,使得這顆唐代詩壇上閃著奇光異彩的新星,於公元820xx年過早地隕落了,年僅27歲。

此外還有文體切入法、情感切入法和比較切入法等語文課堂教學切入的方法,在使用的時候,要結合具體的教材和學情,找準課堂教學的切入點,省時高效打造精彩的語文課堂。

學年論文評語 篇4

評價畢業論文,要堅持評分的標準,研究評語的寫法,做到判分準確,評價公正,評語規範

一、畢業論文評閱成績的標準

根據有關規定,畢業論文的評閱成績一般可分為優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檔。現將中央黨校函授學院對畢業論文的具體標準抄錄如下,供參考。

(一)優秀

1.能正確地體現黨和國家的有關方針政策,能很好地綜合運用所學的理論與本專業的有關知識。

2.能密切聯絡本系統、本部門、本單位的工作實際。分析問題正確、全面,具有一定深度或有所創見,對實際工作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3.中心突出,論據較充足,結構嚴謹,層次分明,表達能力較強。

4.材料豐富,資料可靠,能運用科學方法進行加工整理。

(二)良好

1.能正確體現黨和國家有關政策,能較好地運用所學理論與專業有關的知識。

2.能較好地聯絡工作實際,分析問題比較正確、全面,對指導現實工作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3.中心明確,論據較充足,層次較分明,文句通順,有較好的表達能力。

4.材料比較豐富,資料基本可靠,能較好地進行加工整理。

(三)及格

1.能正確理解黨和國家有關方針與政策,在理論上沒有原則性的錯誤,能基本掌握和運用本專業已學的有關知識。

2.尚能聯絡工作實際,基本上能表達自己的觀點,有一定的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但分析問題較膚淺,或只能羅列現象,中心不夠突出。

3.有一定的論據,主要資料基本可靠,文句尚通順。

4.有一定的原始材料,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加工整理。

(四)不及格

凡有以下條款之一者,應評為不及格。

1.違背黨和國家的有關方針、政策,或在理論上有原則性錯誤,掌握已學有關專業知識很差。

2.文章無中心,層次不清,.邏輯混亂,文句不通。

3.材料零亂不全或主要資料失真,加工整理差。

4.主要內容基本抄襲他人成果。

(五)凡屬抄襲他人成果或屬他人代寫的論文,一經發現查實,即取消評閱、答辯資格。

以上評閱標準,一要嚴格掌握,不可降低標準,拔高分數;二要因時因地制宜,但在同一時間、同一批學員中,應“一碗水端平”,不可對不同的人採用不同的標準。

二、評語的寫法

畢業論文的評語有兩種:一是指導導師意見,二是答辯委員會意見。

(一)指導導師意見的寫法

指導導師意見,主要是從寫作角度對全篇論文作出評價。評價要點是:

1.觀點是否正確、鮮明;

2.論據是否充分;

3,分析是否全面;

4.結構是否合理;

5.語句是否通順;

6.有無現實指導意義。

下面是《對制止中國小亂收費現象的幾點思考》一文的評語:

本文能理論聯絡實際,對當前中國小亂收費現象的表現及其產生原因作了較全面的分析,並提出了制止措施,對實際工作有一定的參考作用。文章結構合理,條理分明,論據較充分,語句通順。

(二)答辯委員會意見的寫法

1.答辯態度如何;

2.思路是否清晰;

3.回答是否準確;

4.語言是否流暢;

5.對原文不足方面有無彌補。

下面是中央黨校函授學院86級學員大專畢業論文《私營企業問題與對策思考》一文的答辯委員會意見,不僅對答辯情況作出了客觀評價還肯定了論文選題及創見性。對指導導師意見作了必要的補充。

本課題系當前理論界一敏感問題,系統、完整的研究成果甚少,作者選題大膽,寫作意圖明確。

在答辯過程中,思路清晰,邏輯性強,對有些問題的論述有所深化。

畢業論文評語文字要簡練,態度要客觀,評價要恰當,褒、貶都須注意分寸。需要指出的是,有些畢業論文的評語(尤其是答辯意見)寫得過於簡單、草率,這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