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禮儀 > 禮儀知識

你是如何理解正面管教的教養方式

欄目: 禮儀知識 / 釋出於: / 人氣:2.55W

每一個父母都有自已獨特的教養方式,有的溫柔,有的嚴厲,但是你有沒有聽說過正面管教的教養方式呢?你又是如何理解的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你整理的你是如何理解正面管教的教養方式,希望對你有幫助。

你是如何理解正面管教的教養方式

什麼是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體系是Jane Nelsen和她的朋友Lynn Lott基於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和魯道夫·德雷克斯的個體心理學理論創造完善而成。35年的傳播和發展,正面管教已成為美國主流家長教育體系之一。在演講中,Mary說了很多實踐正面管教理念的小點子,而在和外灘君交流中,又分享了更多她從“正面管教寶寶”成為“正面管教媽媽”的小故事。儘管四十多年來,Mary一直身處正面管教環境中,自己也已是三個男孩的媽媽,但她仍坦言,父母是世界上最困難的工作。不過,Mary堅定地鼓勵家長:只要在生活中實踐正面管教理念和工具,養育孩子就可以變成一件輕鬆的事兒。

阿德勒和德雷克斯認為:孩子是社會人,所有人是平等的,再小的孩子也有尊嚴,需要被尊重和鼓勵;孩子行為首要目的是追求歸屬感和價值感,一個孩子行為不當,是他感受不到歸屬或自我價值的一種表達;孩子從小就有社會責任感意識,也可理解為利他主義精神。 基於此,正面管教的教育方法提倡和善與堅定,既不懲罰也不驕縱,鼓勵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邏輯。通過有效正面管教,培養孩子的自律、責任感、合作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正面管教的教養方式之懲罰孩子

Mary在自己的家長工作坊中發現,家長常有兩個極端。有時認為批評和懲罰是讓孩子進步的方式,有時又無比嬌慣和寵愛孩子。他們常常在這兩極之間搖擺,有時專斷如暴君,受不了自己就走到另一個極端寵愛孩子,直到受不了這個孩子。“為什麼想要讓孩子變得更好之前,首先要讓孩子感覺更糟糕呢?”Mary說懲罰有利於孩子發展,這是一種很奇怪的邏輯。或許懲罰在當下那一刻的確有效,但是長久如此,孩子成為一個社會人時,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呢?

懲罰帶來的三個R:叛逆(Rebellion):他們不能強迫我,我要做我想做的事。 報復(Revenge):我要扳平反擊,即便有損於我的將來。逃避(Retreat):降低自尊,“我一定是個壞人”;偷偷摸摸,“下次我就不會被捉到了”。但是過於驕縱,怕孩子受到傷害,對孩子的任何要求都答應滿足,孩子又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呢?

“驕縱實際上是教會孩子,愛就是讓別人來照顧我,給我任何想要的,長此以往,內化成一種信念——我沒有能力,我不能忍受失望。”Mary告訴外灘君,在她的心理諮詢個案中,99%抑鬱的孩子,就是因為父母過於嬌慣,沒有失敗和挫折訓練,一次分手,一次考試考砸了,就會讓孩子們陷入低能量狀態。

正面管教的教養方式之讓孩子遭受痛苦

“讓孩子遭受痛苦不是家長的職責,但是一定要允許孩子經歷痛苦,這些痛苦的經歷可以幫助孩子成為勇敢的、抗挫能力強的人。”心理學家德雷克斯說過一句話,永遠不要替孩子做任何他力所能及的事,當我們以愛的名義解救孩子時,卻剝奪了孩子的能力感。Mary很堅定地認為,正面管教中的教育方式不在任何一個極端停留,側重於訓練和解決問題,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富有能力感。

有一天在車裡,Mary那3歲的小兒子,非得自己開啟一罐酸奶。她清楚地知道,如果不讓孩子開啟,就會陷入權利之爭,於是決定讓他試一試,也預知到搞砸的情況,就是酸奶濺滿全身,那接下來就要到後備箱裡拿衣服。同樣,孩子堅持不要Mary的幫助,她剋制住想要解救他的衝動,看著兒子在艱難爬上後備箱,穿上乾淨衣服之後,露出一副很得意的笑容。Mary拿著手機拍了全程,對於她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教學案例,當然這之後,兒子也總是叫她幫助開啟酸奶蓋。

正面管教的教養方式之多用啟發式提問

我們常說孩子不聽話,言外之意是孩子不服從家長的命令,不按照家長的指示去做事。Mary認為,家長要停止說教,停止命令。孩子想做一些不當行為時,要傾聽孩子,發生了什麼?什麼原因?有什麼感受?

“教育(education)這個詞來自於拉丁語系,本義就是引發引出引導,家長得用好奇的問題,就一些不當行為,去啟發孩子思考這個行為背後的原因,讓孩子認識到為什麼不能這麼做,而不是簡單地命令停止。”Mary說。何為啟發式提問?想達到什麼目標?對於剛發生的事情你有什麼感覺?你從中學到了什麼?你現在有什麼辦法處理這個問題?

平時生活中,我們對孩子的一些關心,同樣喜歡用命令式的語調,如“別忘了帶上你的外套!” “睡覺前記得刷牙!” Mary建議,我們可以換一種說法,“出去前你需要帶什麼,這樣就不會著涼?”“ 要讓牙齒乾乾淨淨的,你需要做什麼?” 這是一種勵志型的提問,孩子感覺到被尊重,也知道下一步該怎麼做。但前一種方式讓孩子排斥,孩子本能反應,NO!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