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禮儀 > 個人禮儀

法國的談判禮儀

欄目: 個人禮儀 / 釋出於: / 人氣:1.09W

談判是有關方面就共同關心的問題互相磋商,交換意見,尋求解決的途徑和達成協議的過程。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法國的談判禮儀,希望能夠幫到大家哦!

法國的談判禮儀
法國的談判禮儀

一、法國談判準備

商務談判之前首先要確定談判人員,與對方談判代表的身份、職務要相當。

談判代表要有良好的綜合素質,談判前應整理好自己的儀容儀表,穿著要整潔正式、莊重。男士應刮淨鬍鬚,穿西服必須打領帶。女士穿著不宜太性感,不宜穿細高跟鞋,應化淡妝。

佈置好談判會場,採用長方形或橢圓形的談判桌,門右手座位或對面座位為尊,應讓給客方。

談判前應對談判主題、內容、議程作好充分準備,制定好計劃、目標及談判策略。

二、法國談判之初

談判之初,談判雙方接觸的第一印象十分重要,言談舉止要儘可能創造出友好、輕鬆的良好談判氣氛。作自我介紹時要自然大方,不可露傲慢之意。被介紹到的人應起立一下微笑示意,可以禮貌地道:"幸會"、"請多關照"之類。詢問對方要客氣,如"請教尊姓大名"等。如有名片,要雙手接遞。介紹完畢,可選擇雙方共同感興趣的話題進行交談。稍作寒暄,以溝通感情,創造溫和氣氛。

談判之初的姿態動作也對把握談判氣氛起著重大作用,應目光注視對方時,目光應停留於對方雙眼至前額的三角區域正方,這樣使對方感到被關注,覺得你誠懇嚴肅。手心衝上比衝下好,手勢自然,不宜亂打手勢,以免造成輕浮之感。切忌雙臂在胸前交叉,那樣顯得十分傲慢無禮。

談判之初的重要任務是摸清對方的底細,因此要認真聽對方談話,細心觀察對方舉止表情,並適當給予迴應,這樣既可瞭解對方意圖,又可表現出尊重與禮貌。

三、法國談判之中

這是談判的實質性階段,主要是報價、查詢、磋商、解決矛盾、處理冷場。

報價——要明確無誤,恪守信用,不欺矇對方。在談判中報價不得變換不定,對方一旦接受價格,即不再更改。

查詢——事先要準備好有關問題,選擇氣氛和諧時提出,態度要開誠佈公。切忌氣氛比較冷淡或緊張時查詢,言辭不可過激或追問不休,以免引起對方反感甚至惱怒。但對原則性問題應當力爭不讓。對方回答查問時不宜隨意打斷,答完時要向解答者表示謝意。

磋商——討價還價事關雙方利益,容易因情急而失禮,因此更要注意保持風度,應心平氣和,求大同,容許存小異。發言措詞應文明禮貌。

解決矛盾——要就事論事,保持耐心、冷靜,不可因發生矛盾就怒氣衝衝,甚至進行人身攻擊或侮辱對方。

處理冷場——此時主方要靈活處理,可以暫時轉移話題,稍作鬆弛。如果確實已無話可說,則應當機立斷,暫時中止談判,稍作休息後再重新進行。主方要主動提出話題,不要讓冷場持續過長。

四、法國談後簽約

簽約儀式上,雙方參加談判的全體人員都要出席,共同進入會場,相互致意握手,一起入座。雙方都應設有助籤人員,分立在各自一方代表簽約人外側,其餘人排列站立在各自一方代表身後。

助籤人員要協助簽字人員開啟文字,用手指明簽字位置。雙方代表各在己方的文字上簽字,然後由助籤人員互相交換,代表再在對方文字上簽字。

簽字完畢後,雙方應同時起立,交換文字,並相互握手,祝賀合作成功。其他隨行人員則應該以熱烈的掌聲表示喜悅和祝賀。

法國商務禮儀

“習慣行“貼面禮”

初次見面一般行握手禮,稍微熟識後,法國人更習慣行“貼面禮”,不論男女都要相互輕碰臉頰,表示歡迎;且法國南部與北部的貼面次數略有不同,一般南方法國人習慣貼面4次,而北方的法國人是2次,但一定不會3次。若出席某次會見或宴會的人數多,客人往往從門口開始就要“貼”不停,在這樣大環境中,中國客人就須入鄉隨俗。

參加約會和宴會時,主人通常會在門口歡迎來賓,結束時還會到門口為客人送行。

赴約也不能忘記須攜帶一些小禮物如鮮花、葡萄酒、巧克力等送給主人;出席比較隆重、正式約會後,應該給邀請人發一個手機簡訊、一個電話以表感謝。

會面,請提前預約

“與中國儒家傳統文化中‘有朋至遠方來,不亦樂乎’相反,到法國朋友家中必須先打電話,提前打招呼;否則即便是關係密切的好朋友,也會被拒之門外。”朱玲玲說。

與法國朋友交往,應充分注意不要隨意打擾他們的私人空間。中國文化中“走過路過,不要錯過”,外出時順便到人家裡坐坐,歇歇腳,在他們看來是絕對不能容忍的事情。若希望見面約會,必須遵循“提前預約”原則,否則再重要的事情、再熟悉的朋友也會被拒絕;即便他們勉強赴約,也會感覺渾身得不舒服。所以,一般約會提前2、3天,重要約會甚至提前1、2個月,不論商業會晤或私人見面都是這樣,越早越約定,越能順利相見與洽談。

同時千萬記住,想“噌”法國人的飯,是件困難的事兒,除非事先特別申明,否則“共進午餐”就是是AA制;為顯熱情,搶著“買單”也會產生誤解。按法國的處事風格,即便是熱戀中的男女雙方,也是今天我作東,明天你掏錢,一來一往,概不賒欠。

朱玲玲祕書長迄今還十分清楚地記著,法國公共汽車牌上標明明確的到站時刻表,在交通繁忙的城市,乘客算準時間到站等候,最多隻有2分鐘以內的誤差。所以,顧客感到便利,出行效率也高。

要尊重別人隱私

法國人注重隱私的保護,將家庭、個人隱私的保護置於很重要地位。與法國人交談,不僅不可以詢問年齡、收入等個人敏感問題,還不能詢問是否結婚,因為法國人可以選擇與異性結婚、同居、同性婚姻、獨身等各種生活方式,成為熟悉的朋友後他們會主動告訴你。

刻意保護自己隱私的同時,法國人很少關注別人隱私。他們將政治家、職業人和社會人,做了明確區分,認為政治家的責任是維護國家主權,維護社會公平與正義,除此之外,私生活只要未危及國家安全,便與國家形象無關;因此他們寬容地接受總統情人、總統私生女、高官婚變等情況,不會因此產生異樣的排斥選擇;因此有人開玩笑說,如果當年克林頓當得是法國總統,他完全不必為他的風流韻事做出任何解釋。

假期,神聖不可侵犯

在法國人眼中“假期,神聖不可侵犯”,並有專門制定的法律條文予以保障。國家法律規定每週工作35小時,從週一至週四每天工作8小時,週五工作4小時;同時為體現“服務業也有享受週末的權力”之訴求,特別立法規定,在週日,除非得到特殊許可的生活必需商店、醫院等可以營業,其餘的商店必須關門。

巴黎香榭麗舍大街上有家著名音響商店,老闆發現週日的營業額能比平時高出很多,於是,一面申請週日營業,一面冒著高額罰款風險擅自營業;此舉立刻引發輿論譁然。出乎意料的是,儘管週日營業利潤高,商家卻少有跟進。

週日休閒的觀念淵源流長,即便有錢可賺亦不能放棄。為了享受,法國人寧可不賺錢,或者少賺錢。每年7、8月份是集中帶薪休假月份,除電影院、麵包店、咖啡店外,學校企業商店全部關門“打烊”,而且一旦休假,公司再有重大事情也不接電話,更不會中斷休假。

朱玲玲祕書長回憶,1989年到法國留學,第一站是里昂。等收拾好行李、辦完註冊報到手續後,恰逢星期天;便準備出去走走領略這座世界著名城市的風情。孰料到了外面卻大失所望,街頭公交車異常稀少,行人寥落,商店幾乎全部關門。後來才明白,商店星期天不開門,大家都出去遊玩了,旅遊景區裡可是人山人海哦!

與其他歐洲國家、美國不同,法國人家庭觀念很強。每逢較大的節假日,機場、車站和碼頭也會出現如中國春運一般的熱鬧情景,聖誕節前夕尤以為甚,公路上汽車排長隊,機場裡準備登機的旅客熙熙攘攘,子女都帶各種禮物回家與父母團聚。即便平時,星期天也是一定與家人分享。上午全家到教堂禮拜,到餐館午餐;然後便娛樂和休息。

和法國人面對面

法國人願意和上海人打交道,他們認為上海人做生意常常“醜話說在前面”的“精明不聰明”是個優點,很適合法國的商業習慣。

與法國企業、商家交往,做好企業信譽度是個基本原則,法國人認為朋友歸朋友、熟人歸屬人,商業就是要爭取爭取最大的利益,他們在商業交往中強調質量、標準,即便為之爭得臉紅耳赤,也是就事論事,不會影響繼續做朋友。

不過,法國人不習慣上海人“討價還價”的習慣,而強調“一口價”,做事規矩而刻板,因此法國企業在上海發展得並不是很迅速。

但是他們很難接受上海人隨地吐痰,這樣極易傳播疾病;很不理解為何一般上海人要封閉住所陽臺,而將內衣內褲涼晒到外面,對一些饒舌的上海同事喜歡打聽隱私的習慣,也十分反感。

“法國人好客熱情,能相互理解體諒,思維模式活躍,有較高文化素養,是一個很容易相處、交往的民族。在中法文化間之所以還存在衝突和誤會,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雙方的交流不夠、交流不暢所造成。”朱玲玲強調道,“20xx年上海世博會將是一個增加雙方瞭解和交流的絕佳機會,更是中法文化的一個極好交流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