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SCI論文寫作心得與體會

欄目: 論文格式 / 釋出於: / 人氣:1.15W

又二三個月過去,實驗方面收到的仍然是打擊多於鼓勵,不過仍然認同“苦難”是人生的一種財富。

SCI論文寫作心得與體會

這段時間最主要的“打擊”來自兩個方面,一是缺乏創新,二缺乏經費。在這裡先討論第一個問題。

如何創新?

前段時間花了幾個月好不容易才完成了第1篇英文論文,給一位老師修改,得到的反饋是“怎麼完全照搬別人的文獻呢”,聽到這個話心裡既憂(傷)且痛(苦),明明知道人家說的是不錯,但畢竟是自己花了幾個月時間,花了不少銀兩,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完成的第1個寶貝啊。

痛苦歸痛苦,畢竟創新是科研的根本,但創新太不容易了,因為看了一二百篇論文,思路都已經極限在裡面了。痛定思痛,改進研究策略如下,果然略有所得:

1) 實驗一定要自己做,這樣才有第一手體驗。並且要儘快得到並分析實驗結果。

2) 要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利用你的一切資源,在不花錢或少花錢的情況下多做幾個實驗,特別是對比實驗。

3) 如果你不能夠把事情變得更簡單,哪就請把事情變得更復雜。如果你不能有大的創新,哪就請你做一些小的創新。

4) 儘量找到一個有sci發表經驗的老師幫你修改論文。

1) 應該在完成一半實驗的時候開始寫論文,不能在做完實驗之後才想起論文。因為科學實驗雖然有一個從假想到實驗設計到具體實驗的過程,但是這個過程往往是在一邊實驗一邊修改中度過的,因此很容易在做完實驗之後發現自己原來什麼也沒有做! (因為結果與開始的設計通常有很大距離),而論文除了有科學創新的要求外,其實還有一個“角度”的問題,也即從實驗到論文的“創新性”其實是需要作者進行 “提練”的,及早寫論文的最大好處是可以及時調整實驗,確定實驗的創新點(能夠發表的理由),然後進一步確實還有多少實驗資料要獲取。總之,及早寫作可以使目標明確n倍,避免時間和金錢的浪費。

2) 縮小打擊面,要小題大作,確定創新點後即要堅定的出手,不要全面開花。

3) 如果覺得寫論文太苦,請告訴自己:每天寫半頁,或者做一兩個圖,堅持下去,總會完成的!

這段時間確定了學術論文成功發表的三大主觀因素:學科理論、選題和寫作,第一個因素最為關鍵,不過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提高的,由於目前正在總結前面的實驗,因此寫作能力變得很實際。

寫作與閱讀是相當不同的,我們通常所謂的“閱讀”其實是指“看得懂”,而且這個“懂”是“似懂非懂”,就是大概明白就是,對人論文的內容真正把握的程度並不到位,因此當寫起文章來,就會出現問題(基於這個原因,我覺得每個研究生至少要有實實在幾篇學科論文全文翻譯的訓練過程)。

我找了一些介紹如何寫英文論文的書籍學習,發現除非我先花時間把整本書中的例句背下來,否則用處有限,這些書作為教科書還行,實用性確實是很可憐的。因此回過頭研究別人發表過的類似論文,論文結構方面學習了不少,說到具體內容的寫作,用幾篇文章“拼”在一起還行,但總是有“抄”和施展不開的感覺:別人為什麼要使用這樣的句型,而另一處使用另一個句型。

不得要領之下把教科書和論文都放下,拿了張白紙,自己思考英文和中文之間的主要區別,先把大框架定下來再對照論文和語法書,得出瞭如下圖形,以此圖為綱再閱讀和翻譯英文文獻,感覺輕鬆了很多。

最近一直痛苦地在思考為什麼別人能發表sci論文而自己不能,“缺乏創新”經常被一般人當成主要的理由,但在我看來這個問題其實是非常模糊的:究竟怎樣才能有“創新”?其實是很不清楚的。經過長時間的思索,我突然明白過來,原來我所缺乏的是一個詞:“學術”,我搞混了“實驗”與“學術”的區別!我總想在實驗上有所創新,其實是本未倒置!

哪什麼是學術呢?在網路上檢索了一下,得到如下結論:學術,系統專門的學問,泛指高等教育和研究(機構);延伸開來,可以用來指“知識的累積”;科學研究是創造人類新知識的事業,新知識就是讓人明白和了解以前不知道的。

現在很清楚了,學術就是專業知識(系統點叫學問),學術研究就是創造(認識)新知識,學術論文就是發表學術研究的成果,基礎研究就是理論和機理的創新,應用研究就是更先進的新工藝! 這樣一個簡單的問題,我以前為什麼一直不明白呢!

回到研究和論文發表,我覺得至少搞清楚了兩個問題:一是如何閱讀論文,我以前閱讀論文主要關心論文在合成方法和選題方面的創新以及最終的結論是什麼,與別人的有什麼不同,其實這是不全面的,對於一篇學術論文,你只要帶著一個問題去閱讀就可以了:“這篇論文告訴我什麼新知識?”(“問題”、“結論”和“解析 ”);二是如何做研究,也即如何創新,其實是創新必須有一個繼承的過程,學術是“知識的積累”,因此首先要搞清楚的是在我研究的領域裡,已經有多少已經搞清楚的知識(特別是理論機理),有哪些還有爭論,有哪些根本不清楚,要對本領域的這些東西瞭如指掌,這樣,創新就會自然而來,寫論文自然也就得心就手(因為能夠解釋清楚,有很多話可說)。很高興自己能這麼快認識到這個簡單的道理。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文獻的閱讀確實是很重要的(國外研究,閱讀文獻的時間佔科研總時間65%),所謂“多看多想最後做”是很有道理的。進一步來說,甚至可以把科研過程與學習過程類比起來,即把閱讀文獻當成是上課(主要是自學,實在不懂自己找老師請教),把寫論文當成做作業或考試。科研與讀書的不同是,讀書考試的試題是老師命題的,因此你只要應用課本中的基本原理公式進行解題即可,而科研的題目是你自己命題的,課本是你自己尋找積累的,你主要應用基本原理進行解題,但如果你對課本中的基本原理不滿意,你也可以自己建立另一套原理來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