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網路教學的開題報告(通用3篇)

欄目: 開題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1.46W

網路教學的開題報告 篇1

一、課題研究背景

網路教學的開題報告(通用3篇)

(一)國內外的研究現狀

1、網路教學的設計理論與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統性

通過對國內外有關的學術刊物(如《電化教育研究》、《中國電化教育》、《EducationalTechnology》等)、教育網站和國際國內有關學術會議(GCCCE、ICCE、CBE等)的論文集進行分析,網路教學的設計研究主要是關於建構主義學習環境的設計和協作學習的設計等方面,缺乏系統的研究。可以說,網路教學的設計理論的研究還處於初級階段,還有很多問題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網路環境下如何利用網路資源進行主動學習、利用虛擬情境進行探究學習、利用通訊工具進行協商學習、利用工具進行創造學習的設計以及教師指導性活動的設計等方面,都值得我們去研究。

2、網路教學的評價研究才剛剛起步

隨著Internet應用的普及,網路教學已成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和教學場所。然而,與傳統教學相比,網路教學的質量保證體系卻顯得不夠完善、健全。如何保證網路教學的質量,建立一個行之有效的網路教學評價模型,已成為網路教學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時至20xx年,教育部批准全國31所高校建立網路教育學院,但卻沒有制定出如何保證網路教育質量的相關政策。美國國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InstituteForHigherEducationPolicy)於20xx年4月也發表了一份名為"線上教育質量:遠端網際網路教育成功應用的標準"的報告,然而,這些文章(報告)也僅僅是描述性的定義網路教學的評價指標,而對如何組織評價、如何獲取定量資料、評價資料如何促進教學等方面則很少涉及。目前,網路教學的支撐平臺中的學習評價模組往往只含有測試部分,而缺乏相應的分析與反饋。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1、促進網路教學的發展,提高網路教學的質量

由於網路教學可以實現資訊資源共享,在網上組織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學習者在網上可以學到最新的知識,因此是教學改革發展的方向。通過本專案的研究與實踐,使網路教學更能為學習者提供一個建構主義的學習環境,充分體現學生的首創精神,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在不同情境下去運用他們所學的知識,而且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行動的反饋來形成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從而提供網路教學的質量。

2、尋找利用計算機技術和網路技術實現學生遠端互動自主學習的教學設計的技術解決方案

3、完善和發展教學設計理論

網路環境下的教學與傳統教學,不僅是教學環境的不同,在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傳播形式上都有本質的區別。通過本專案的研究,能夠解決網路環境下,教學如何進行教學設計,如何調控教學過程,如何有效實施教學活動以達成教學目標,是對教學設計理論的完善和發展。

二、課題研究內容

(一)研究的主要內容

1、網路教學設計理論體系的.研究。

包括教學目標的設計、建構性學習環境的設計、學習情境的設計、學習資源的設計、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設計、學生協作學習活動的設計、教師指導性活動的設計、學習評價工具的設計等。

2、基於網路環境下的教學策略與教學模式的研究。

(1)網路教學策略的研究,如網路環境下的教學內容組織策略、網路環境下的教學情景營造策略、網路環境下的教學對話組織策略、網路環境下的的課堂管理策略等。

(2)網路教學模式的研究,如專案化學習模式、探索性學習模式、研究性學習模式等。

3、網路教學評價的內容體系、方法、步驟與模型的研究。

4、網路教學設計系統軟體的開發與應用。

5、網路教學評價系統。

(二)課題的研究目標

本專案的研究目標是:運用現代教學理論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通過教學改革與實驗,探索網路教學的設計與評價的理論和方法,開發相配套的網路教學的設計和評價系統軟體,探索普通中國小利用網路資源進行網路教學的途徑與方法。

(三)預期成果形式

1、論文與專著

發表有關網路教學的設計與評價的一系列學術論文,出版專著《網路教學的設計與評價》。

2、電腦軟體

開發《網路教學設計系統軟體》和《網路教學評價系統軟體》,製作《網路教學設計》專題教學(學習)網站,建立《教學設計》多媒體資源庫。

三、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

(一)研究方法與步驟

本專案的研究主要採用行動研究、實驗研究、評價研究等方法。

對於較大規模的教學設計與教學模式的試驗研究,將採用行動研究方法。

對於個別帶有創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見解的小範圍的教學研究,則通過建立科學的假設,採用實驗研究的方法。

關於教學模式的評價和有關教學效果的分析,則採用評價研究方法。

研究步驟如下:

20xx年5月-20xx年8月,收集資料,建立模型

20xx年9月-20xx年1月,開發軟體

20xx年2月-20xx年8月,教學試驗,評價修改

20xx年9月-20xx年12月,擴大試驗,歸納總結

(二)關鍵技術

1、基於網路的協作化設計思維工具的通訊模型的構建。

2、教學設計系統中師生教學活動的視覺化表示與分析。

3、網路教學的教學評價模型的構建。

4、網路教學過程中學習反應資訊的自動採集與處理。

四、課題研究價值

(一)創新點

1、建立網路教學設計的理論體系與方法。

2、建立基於網路環境的各類教學評價指標體系。

3、開發出操作性強、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網路教學的設計工具和評價系統軟體。

(二)理論意義

傳統的教學設計是應用系統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學的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他們的方法與步驟,並對教學結果作出評價的一種計劃過程與操作程式。現代教學設計理論已經不拘泥於系統論的理論基礎,不強調對教學活動的絕對控制,逐漸放棄呆板的設計模式,開始強調教學設計的關係性、靈活性和實時性,從而更加有利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本課題的理論成果將完善和發展傳統的教學設計理論與方法。

(三)應用價值

1、通過課題的研究與實踐,總結並形成基於網路環境下學科教學設計的理論與方法,優化中國小課堂教學結構。

2、通過課題的研究與實踐,探索並總結資訊化時代如何改革傳統的思想和模式,使學生學會利用網路資源進行學習的方法和經驗。

3、通過課題的研究與實踐,探索普通中國小利用網路資源的途徑與方法,形成一批優秀的網路教學課例。

4、通過課題的研究與實踐,開發出具有應用推廣價值的網路教學的設計工具和評價系統軟體。

五、研究基礎

(一)已有相關成果

1、曾於93年、97年兩度獲得優秀教學成果獎,其中《多媒體組合教學設計的理論與實踐》專案的成果在全國的大中國小廣泛應用,《多媒體組合教學設計》(李克東、謝幼如編著,科學出版社)多次再版發行。

2、出版的《多媒體教學軟體設計》(含教材與光碟)(謝幼如等編著,電子工業出版社,1999年)、《多媒體教學軟體設計與製作》(含教材與光碟)(李克東、謝幼如、柯清超編著,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xx年)和《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整合》(李克東、謝幼如、柯清超等,萬方資料電子出版社,20xx年)在全國廣泛應用。

3、97年《多媒體技術在基礎教育改革中的應用實驗研究》和《國小語文"四結合"教學改革試驗研究》獲國家教委全國師範院校面向基礎教育改革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

4、承擔國家"九五"重點科技攻關專案《計算機輔助教學軟體研製開發與應用》(簡稱96-750)《國小語文科學小品文》、《國小語文古詩欣賞》、《國小語文擴充套件閱讀》、《國中語文新詩賞析》四個子課題的研製與開發,4個專案6張光碟全部通過教育部組織的專家組鑑定,被評為優秀軟體,並由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和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在國內及東南亞地區發行。

5、20xx年所完成的《學習反應資訊分析系統》獲廣東省高等學校優秀多媒體教學軟體一等獎,並出版專著《學習反應資訊的處理方法與應用》(謝幼如、李克東著,暨南大學出版社,1999年)。

(二)研究條件

華南師範大學教育技術學科是重點學科,華南師範大學教育資訊科技學院是"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單位,我國的教育技術學博士點之一。華南師範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擁有從事計算機教育應用研究的人員近30名,其中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5名、講師8名、博士研究生4名和碩士研究生近15名。他們在長期的研究工作中,對各種多媒體教學軟體、網路教學應用軟體、學科教學工具、資源庫管理應用系統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與探索,並已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和成果。本研究所擁有先進的計算機軟體開發實驗室兩個、的多媒體教學軟體製作基地一個,在國內教育技術領域方面處於地位。

(三)參考文獻

1、《多媒體組合教學設計》,李克東、謝幼如編著,科學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1994年第二版。

2、《多媒體教學軟體設計》謝幼如等編著,電子工業出版社,1999年。

3、《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整合》,李克東、謝幼如主編,萬方資料電子出版社,20xx年。

4、《學習反應資訊的處理方法與應用》,謝幼如、李克東著,暨南大學出版社,1999年。

5、《GlobalEducationOntheNet》,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出版社,1999年。

6、《教學設計原理》,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韋傑著,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

7、《新型教學模式的探索》,謝幼如編著,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年。

8、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GCCCE)第一屆至第五屆論文集,1997年(廣州)、1998年(香港)、1999年(澳門)、20xx年(新加坡)、20xx年(臺北)。

9、《改善學習20xx中國小資訊科技教育國際研討會論文選編》,吉林教育出版社,20xx年。

10、《認知過程的評估》,J.P.戴斯、J.A.納格利爾裡、J.R.柯爾比著,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

11、《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李克東編著,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xx年。

網路教學的開題報告 篇2

(一)選題的研究意義:

新課改以來,學生的學習興趣越來越受到關注,教學已從以往的研究教師“如何教”漸漸轉變探討讓學生“如何學”。因此,學生課堂學習興趣的培養成為教育研究者們關注的話題。

(二)國內外相關研究的現狀與趨勢分析:

從教師行為研究的發展歷史來看,西方對教師行為進行“科學”研究的時間較長,早在上世紀20年代末,查特斯和韋普爾斯(Chartens& Waples 1929)以及巴爾(Barr 1929)等人就已經開始了對教師行為的研究,20世紀中期,“課堂教學行為”才成為研究者和實踐者關注的物件。60、70年代隨著“過程——結果”研究正規化的興起,有關教師行為的研究尤其繁多,80年代末以後由於“過程——結果”研究正規化的衰微,教師行為研究日漸減少。

國外對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研究最早見於克瑞茲(kratz)1986年的研究。他從探討教師人格與特徵的間接研究逐漸發展到課堂教學行為與教學效果之間的研究,進一步進行課堂教學行為的因素分析,形成比較成熟的教學效能研究。

目前,國內還沒有形成一套課堂教學行為研究的顯著方法,但也有研究者(傅道春)開始採用類似人類學的方法對課堂實錄進行研究。

進入21世紀以後,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越來越受到國內許多教育研究人士的關注,也引起了不少學科教師的高度重視,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他們通常立足於自己的學科教學對教學行為加以梳理、總結和分析,反作用於自己的教學,如廣東東莞中學的呂曉珍老師就是通過對課堂教學行為的分析研究,描述新課程語文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特徵,探索提高課堂教學效能的改革方向和具體措施。教育科學碩士何孔潮則通過文獻分析與調查研究,闡述中學教師課堂教學行為評價面臨的新挑戰和新要求,揭示出這一特定環境下教師課堂教學行為評價的新理念,分析了教師課堂教學行為評價在實踐中面臨的現實困境。20xx年江西教育出版社編輯出版了夏志芳老師主編的課堂教學行為研究叢書,則是從各學科的角度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從理論與實踐兩個層面分析了教師教學行為的具體內容,進而提出對教師教學行為發展的再思考。這應該是與本研究課題最為接近的研究成果之一。

網路教學的開題報告 篇3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有效教學的理念源於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在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影響的教學效能核定運動後,引起了世界各國教學學者的關注。20世紀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論中占主導地位的教學觀是“教學是藝術”。但隨著20世紀以來科學思潮的影響,以及心理學特別是行為科學的發展,人們意識到,教學也是科學。即教學不僅有科學的基礎,而且還可以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從產生至今,有效教學就一直是教學研究的焦點之一,但有效教學研究的歷史表明,有效教學是一個動態發展的概念,其內涵一直隨著教學價值觀、教學的理論基礎以及教學研究的變化而不斷擴充套件、變化。所以,課堂有效教學的研究是教育科研一直永恆的主題。

當前有效教學大體有四種取向:一是科學主義(以加涅的“設計教學思想”為代表);二是建構主義(以杜威的“參與者知識觀”為代表);三是多元智慧(以“加德納的理論”為代表)。四是最優化理論(以巴班斯基的理論為代表)。這四個理論就是我們進行課題研究的理論支撐,也是新課程所倡導的教學理念。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實施新課程以來,基礎教育教學領域又一次開始關注在新課程理念下如何實現有效教學的研究。從近幾年的新課程教師培訓和教學指導中發現,很多新課程教師在有效備課、有效教學、有效評價等方面存在許多問題。為此,本課題研究的目的在於給處在迷茫中的新課程教師提供一種有效課堂教學的行動方案和有效指導,探索適應新課程理念的有效教學方法,通過研究建構適應新課程理念的有效課堂教學理論與方法體系,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有力促進新課程改革程序。所以,在新課程背景下開展本課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研究有效教學策略,建構有效教學課堂新模式,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與效益。

2、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用熱情和興趣點燃智慧,讓學生以飽滿的精神狀態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實行師生互動的探究式改革,學會並自覺地在已有的經驗基礎上建構自己的知識框架和理論體系;

3、建構有效教學評價指標和管理體系。掌握有效教學的評價標準,而且能夠靈活地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調整評價標準,科學地將定量與定性、過程與結果有機地結合起來,全面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成績和教師的工作實績。

4、推進學科建設,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和業務水平。使多數教師自覺地變奉獻型為效益型、職業型為事業型、“教書匠”為教育家,力求成長為一批優秀教師和省市級學科帶頭人。

三、課題的界定(對關鍵詞和題目的說明)

1、有效教學方法:有效教學方法是指通過實施一定的教學方法後,教師幫助學生完成了學習任務,獲得了預期的進步和發展,實現了教學目標和促進了學生內在的發展與全面發展,包括知識、智力、情感、創造力、思維與實踐能力等方面的發展。

2、有效教學策略:有效教學也是一種策略。即指教師為實現教學目標或教學意圖而採用的一系列具體的問題解決行為方式。按照有效教學目標管理的教學流程,有效教學策略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教學的準備策略、教學的實施策略和教學的評價策略。

四、課題研究要解決的問題

從國內外文獻研究來看,有效教學的研究目前存在的問題有二:一是國外研究成果固然有其科學性、先進性,由於文化、教育背景差異,難以有效地指導我們的課堂教學,如何接受、借鑑、創新是我們應該著重研究的問題;二是國內研究成果大凡是文獻研究和建議性理論研究,缺乏紮實的實證研究,缺少實踐基礎,在指導性和普遍意義上看,缺乏推廣價值。

綜合分析基礎教育課堂教學的教學策略研究所取得的成果發現,雖然有一定的經驗和有效的課堂教學策略,但針對普通中學,特別是像我們這樣的外來務工子女佔多數的普通中學的特點進行課堂學科教學策略研究的成果還不多見,而新課改背景下普通中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更是很少。如何讓有效教學的理念“本土化”、“實踐化”,將教師教學行為合理分解,滲透到學科課程中去,在微觀層面做群體性、永續性研究,從根本上變革學生的學習方式,是該課題研究的主要要解決的問題。

五、課題的研究思路

本課題研究將依據新課程教學理念、借鑑國內外先進有效教學研究的實踐經驗,探索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徵,適應我校特色課堂教學環境的有效教學理論、方法以及行動策略。研究中充分體現行動研究理念,以質性研究方法為主,以量化研究方法為輔;實驗研究與理論研究相結合;過程研究與形成研究相結合;個體研究與綜合研究相結合。

六、課題的研究方法

本課題研究主要可採用文獻研究法、行動研究法、個案研究法和經驗反思法等。

文獻研究法:作為學習理論、收集資訊的主要方法,其中資訊資料主要來源於教育理論書籍、報刊雜誌以及網路下載的相關資料等。行動研究法:結合課題方案定期開展專題研究、課題論壇、撰寫教學反思、教學隨筆等。

個案研究法:在教與學的過程中,邊實踐,邊探索,邊檢驗,邊完善,把研究與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邊歸納,邊總結,形成有鮮明個性的有效教學個人案例。針對某一課例或某一教學片斷的教學有效性進行個案研究,提煉出共性的結論來。

經驗反思法:通過閱讀有關教學刊物、觀摩名師名課,有目的地整理課堂教學中的教學現象,分析研究師生課堂教學行為,提煉優質教學的規律。

七、研究步驟及進度

(一)研究步驟

1、準備階段:成立“新課程有效教學策略研究”課題組,制定《課題研究實施方案》,召開全員參與的動員大會。

2、第一階段:組織課題組的全體成員進行理論學習,文獻研究。對學生學習狀況、教師授課情況進行調查,找出低效、甚至無效負效的原因,各教研組在調查的基礎上完成課題開題報告,完善課題計劃,做好課題研究的理論和實踐準備工作。硧定教師研究的子課題。

3、第二階段:教師積極開展有效教學的課堂實踐活動:撰寫有效教學設計,有效教學案例分析,上研究課,集體觀摩,集體評價、討論,經常進行課後反思,各學科之間相互交流切磋,部分教師把課堂實踐的經驗逐步上升提煉為有效教學論文。

4、第三階段: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研究,總結推廣典型經驗成果。教師撰寫論文。

5、第四階段:對研究資料進行系統整理、統計、研究分析,徵集論文,課例。反思,影像,撰寫結題報告,迎接結題驗收,做好推廣工作。

(二)目前進度

課題組為了搞好本課題做了大量準備工作。認真學習查閱了大量的資料;購買了相關的教學資料、資源;查閱有關國內高中課堂教學研究現狀的文章;觀摩了大量的優質課,課題參研人員相互聽評課,充分討論了課題的可行性。

八、研究成果的形式及適用範圍:

(一)課題成果形式:

1、課題報告,階段性的研究論文

2、教育教學的典型個案

3、教學實踐中的公開課、教案及課件

4、師生的心得體會

5、課堂教學活動所獲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問題。

(二)適用範圍:新課程標準下國中教學

九、本課題組成員

1、課題領導小組

2、課題研究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