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文化局領導講話稿精選

欄目: 講話稿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2.15K

文化局主管當地文化藝術事業,其主要職責是貫徹執行黨和國家關於藝術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法規,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文化局領導講話稿精選,僅供參考。

文化局領導講話稿精選
文化局領導講話稿精選篇1

同志們:

今天我們在這裡召開20xx年文化工作會議,認真貫徹xx屆五中全會、省委九屆八次會議、市委八屆五次和六次會議、全市宣傳工作會議以及剛剛召開的全國文化廳局長會議精神,按照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求,總結經驗,分析形勢,研究今年和今後我市文化工作,為編制實施好我市“xx”文化發展規劃,把廣州文化強市建設推向新的階段進行部署。剛才陶誠局長代表局黨委作了工作報告,下面我就回顧“十五”期間我市文化建設和推動今後我市文化工作談幾點意見。

一、“十五”時期我市文化建設取得顯著成績

“十五”期間,我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xx大精神和落實省、市委關於建設文化大省、文化強市的重大部署,不斷提高建設先進文化的能力。“十五”時期是我市文化發展最好的時期,文化建設在整個現代化建設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一是努力打造廣州文化品牌。舉辦中國音樂金鐘獎、全國第十一屆“群星獎”決賽頒獎、金獅獎第二屆全國木偶皮影比賽、金獅獎第六屆全國雜技比賽、廣州國際藝術博覽會、第四屆羊城國際粵劇節等各項大型文化活動,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在全國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得到各級領導和文化界的廣泛關注。二是專業藝術創作與展演成效明顯。各專業藝術團體深入生活、深入實際,創作了一批具有較強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的優秀作品,同時,大力開拓演出市場,積極參與公益性演出,在培育、引導觀眾,活躍城市文化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五年來共創作、上演作品511件,獲得國際和全國及省級獎項126個。先後成功舉辦“假日文化周”、“紀念堂之夜”、“廣州之夜”百場藝術精品演出系列活動,推動了演出市場的繁榮。三是群眾文化事業邁上新臺階。各區、縣級市高度重視、全面實施群眾文化“金穗工程”。基層文化陣地、工作隊伍、文化活動、文化服務全面加強,形成網路,群眾文藝創作水平不斷提高,基層文化活動豐富多彩,“羊城之夏”、“都市熱浪”廣場文化活動蓬勃興起。原越秀區、原荔灣區被評為廣東省文化先進區,番禺區和被天河區龍洞街分別榮獲廣東省十佳文化廣場稱號和優秀文化廣場稱號,天河區被評為廣東省文化先進區、全國文化先進區。公共圖書館事業穩步發展,廣州圖書館被評為全國文化先進單位。四是歷史文化保護與利用取得新進展。考古發掘和地上文物保護碩果累累,南漢德陵、康陵列入全國十大考古發現;南越王宮署遺址考古發掘取得重大成果,被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列為大遺址保護專案,南越國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取得階段性成果;中山紀念堂、餘蔭山房、蓮花山古採石場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粵劇、粵繡等五個專案被列為我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番禺區沙灣鎮被國家建設部、國家文物局評為全國曆史文化名鎮;從化市錢崗古村的廣裕祠榮獲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傑出專案一等獎;創新了錦綸會館整體遷移,漢水關遺址原地原狀保護,沙面建設群整片保護等有效方法;完成了黃埔軍校等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歷史文化保護區的規劃編制工作。以區、縣為重點開展了全市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各博物館積極改進陳列,拓展服務,擴大宣傳,堅持免費開放日,促進了愛國主義教育和文化旅遊,博物館事業取得較大發展。五是文化設施建設全面推進,投資規模之大、專案之多,是建國以來罕見的。在市委、市政府強有力的推動下,廣州歌劇院、廣州新圖書館等26項文化設施建設全面啟動,各區、縣級市興建了一批新的圖書館、文化館和影劇院。六是文化體制改革穩步推進。在文藝單位改革、事業單位聘用制改革、公益性文化單位的內部機制改革以及經營性文化單位改革等方面勇於創新,探索符合我市實際的文化體制改革道路。文化產業逐步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確領導的結果,也是各級文化部門和廣大文化工作者開拓進取、努力工作的結果。回顧五年的發展歷程,有以下四點經驗和體會:

(一)始終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必須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堅持和鞏固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保持了文化建設指導思想的穩定性和連續性。五年來,我們堅持理論聯絡實際,用先進文化引領我市文化建設,有針對性地提出文化工作的思路、目標和政策措施,站在時代前列和科學文化的制高點,做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領導者,先進文化的建設者、傳播者。

(二)堅持“三貼近”的原則,以服務基層、服務群眾作為文化工作的立足點。我們始終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貼近生活”的原則,以滿足人民群眾健康的多樣化的文化需求為立足點,強調面向群眾、面向基層、面向市場,改進文藝評獎制度,實行以獎代撥,堅持“廣州之夜”高品位、低票價演出,獎勵和支援在演出市場上取得成效的藝術團體;深入基層開展公益性文化活動,重視未成年人、外來務工人員和農民等群體的文化生活,積極開展羊城之夏、都市熱浪廣場文化、關愛未成年人演出、送戲下鄉、送書下鄉、送電影下鄉等活動,讓廣大人民群眾享受到先進文化建設的成果;著力加強基層文化的基本陣地、基本隊伍、基本活動方式和基本活動內容的“四基”建設,夯實基層文化工作基礎,維護人民群眾的文化權益。

(三)堅持重在建設的原則,始終把繁榮和發展作為文化工作的中心任務。發展是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也是文化工作的中心任務。文化建設是一種在積累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的漸進過程。我們強調,文化部門和單位要切實增強建設意識、強化建設職能,紮實推進文化系統的思想理論建設、組織隊伍建設、規章制度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和文化業務建設。回顧幾年來取得的工作成績,正是各級文化部門堅定不移地堅持重在建設的原則,重視文化積累的結果。

(四)堅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文化建設的創新發展。體制和機制的改革是文化創新的中心環節,也是促進文化藝術長期繁榮的制度保障。五年來,我們根據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特點和規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圍繞以發展為主題、以改革為動力,加強和改進黨對文化事業的領導,加強和改進政府對文化事務的管理,努力構建“黨委領導、政府管理、行業自律、文化企事業單位依法自主運營”的文化新體制。從巨集觀到微觀,從體制到機制,從管理到運營,從試點到全面,積極穩妥地推進文化體制改革。通過面向群眾、面向市場的體制及機制創新,解放文化生產力,激發文化創造力,促進文化內容、形式和手段的創新,為我市文化建設開拓了新領域、賦予了新內容、開創了新境界,大大提升了文化的競爭力。

二、堅持科學發展觀統領文化建設,加快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

“十五”時期我市文化建設取得長足的發展,為今後文化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xx”時期將是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五年,我們必須緊緊抓住機遇,乘勢而上,為實現20xx年廣州建設現代化大都市的目標貢獻力量。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總體部署,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xx屆五中全會精神、省委九屆八次全會、市委八屆五次、六次全會精神,明確文化建設的指導方針,確立文化建設的目標和重點,規劃文化發展的藍圖,促進今後五年更快更好地發展文化。

(一)加大精品創作和生產力度,著力打造優秀文化品牌。當前,我們的文化作品從數量上看已經不少,琳琅滿目,但還是未能滿足人民群眾文化生活的需要。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文化資源沒有完全轉化為文化產品;另一方面是文化產品的質量與品位不符合消費者的需要,缺乏吸引力。因此,要繼續實施精品戰略,加大精品創作和生產力度,集中力量創作一批反映改革開放成果的、展示嶺南特色的、人民群眾喜愛的,經得起市場、觀眾、歷史檢驗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俱佳的文化精品。要建立一套科學完善的文化精品立項、創作、營銷等運作機制,以文化精品為龍頭,促進文化藝術繁榮,讓更多的人民群眾能夠消費、享受文化產品。

文化精品還必須有一個充分展示的平臺,才能更好地實現其價值。因此,要繼續做大做強“十五”期間我市形成的文化品牌,並努力培育打造新的品牌。以廣州之夜、廣州民俗文化藝術節、“羊城之夏”、“都市熱浪”廣場文化活動、5?18國際博物館日等品牌為平臺活躍群眾文化活動,豐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以中國音樂金鐘獎、廣州國際藝術博覽會等品牌為基點充實文化名城建設,進一步提高城市文化品位,提升城市知名度;以名人、名劇、名作和知名文化品牌為依託,通過“引進來、走出去”,實現泛珠三角、穗港澳等區域聯動,進一步擴大文化精品和品牌活動的影響。

(二)實施“人才興文”戰略,不斷推動文化創新。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文化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傳承與創新,離不開人才。要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大力加強文化隊伍建設,為文化發展提供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援。要重點抓好文化行政管理人才、經營人才、文化藝術各門類的高精尖人才等三支隊伍的建設。採取有力措施培養、引進、使用人才,為其提供發揮其聰明才智的機會與舞臺、管理與服務,使之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要培育引進一批學術、文化藝術帶頭人,一批名人、名角、名編劇、名導演、名畫家、名雕塑家等,尊重和發揮他們的獨創個性、創新能力和業績貢獻,使之成為文化建設的旗幟,帶動廣大文化工作者共同推動文化發展。

創新的源泉在於人才,動力源於科技。剛剛結束的全國科技大會上,xx強調,未來20xx年把中國塑造成創新型國家,用科技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發展先進文化,同樣必須運用現代科技手段,這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文化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大膽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創新各個領域的文化建設,比如在舞臺設計、博物館陳列、數字化圖書館、數字化博物館、資訊共享工程、文化行政許可與監管、政務公開等方面要積極引進科技手段,共享科技進步成果,加快文化事業的創新發展。

(三)繼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促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全面協調發展。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發出《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並將於今年2月份召開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工作會議,部署今年文化體制改革工作,在全國範圍的文化體制改革綜合試點全面鋪開。廣東省是全國文化體制改革試點省之一,廣州市則是廣東省的試點城市,肩負著繁重的改革任務。因此,要繼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促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全面協調發展。

公益性文化事業和經營性文化產業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必須堅持“兩手抓、兩加強”,盤活存量,擴充套件增量。在盤活存量上,要以改革體制和機制為切入點,突破束縛文化生產力發展體制性和政策性障礙,實現可持續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要轉換內部機制,深化人事管理體制機制和財務管理制度改革,增強活力,改進服務;藝術院團要遵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精神文明建設和文藝發展規律,建立有利於文化創新、多出人才、多出精品的管理體制和執行機制;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要面向市場,加快轉企改制,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加快推進公司制改造,成為文化市場主體,創新體制,改進機制,增強活力。在擴充套件增量上,要重視文化產業的政策引導,鼓勵社會資本投資文化產業,培養文化產業龍頭企業,初步形成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

三、大力加強基層文化建設,發揮文化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積極作用

黨的xx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提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文化建設既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又是建設和諧社會的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援。要大力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切實加強基層文化建設,著力抓好社群文化、村鎮文化、企業文化、校園文化、軍營文化建設,特別要加強農村文化和社群文化建設,使其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發揮引領社會風尚、化解社會矛盾、服務人民大眾的重要作用。

(一)統籌城鄉文化發展,大力推進農村文化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必須跟上,逐步使農村村民與城市居民一樣,公平地享有公共文化服務。農村文化建設要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始終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努力滿足廣大農民群眾多層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經過5年的努力,基本形成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符合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規律的農村文化建設新格局。農村文化建設要兩條腿走路,一是發展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二是培育農村文化市場。要繼續實施送書下鄉工程、流動圖書館工程、農村電影放映“2131工程”;要加大政府對農村文化設施的投入力度,做到縣縣有三館(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一鎮一站(文化站)、一村一室(文化室)、一人一冊(書)。

(二)加強社群文化建設,構建和諧平安社群。社群和諧平安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堅實基礎。要繼續加強社群文化建設,提高居民的政治思想和文化文明素質,構建“自治好、管理好、服務好、治安好、環境好、風尚好”的六好平安和諧社群,以人為本,營造“適宜創業發展”和“適宜生活居住”和諧社群環境,促進社群文明建設的協調發展。

要以文化陣地、文化隊伍建設為基礎,以文化活動為依託,大力加強社群文化建設,為構建和諧社群奠定基礎。加大社群文化設施建設力度,組織開展“十佳”社群文化站(室)的建立活動,免費開放社群公共文化設施,豐富社群文化內容,為社群居民提供學習、休閒、娛樂的場所;大力發展社群文化團隊,建立一支素質較高、相對穩定的社群文化工作隊伍;發展完善私夥局、舞蹈、美術等業務團隊社群文化組織,豐富社群居民的業餘文化生活;積極開展社群文化活動,發動社群居民參與,實現社群文化社群辦。 同志們,我們要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堅定不移地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認真制定“xx”文化發展規劃,謀劃未來五年的工作,並認真抓好20xx年的工作,努力開創我市文化工作的新局面。 春節快到了,在這裡給大家拜個早年,祝大家身體健康、家庭幸福、工作愉快!

文化局領導講話稿精選篇2

同志們:

為備戰市委宣傳部將於本月中旬開展的全市宣傳文化系統大練兵比武活動,局黨組決定在本系統進行選拔賽。我們希望通過這次大練兵比武活動,建設一支政治立場堅定、戰略眼光寬廣、文化知識廣博、職業精神崇高、工作本領過硬的文化隊伍。

開展大練兵比武活動意義重大,它是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的需要;是深入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xx屆六中全會精神、提高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能力的需要;是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營造加快發展的濃厚氛圍,樹立文化XX市新形象的需要;是建設高素質文化隊伍、為全市改革發展穩定提供強大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援的需要。因此,大家一定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求真務實,搶抓機遇,積極參加大練兵比武活動各項比賽。

下面,我講三點意見,供同志們參考:

一、提高學習自覺性,著力形成全員學習的新風氣

文化戰線擔負著以科學理論武裝人、以正確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精神塑造人、以優秀作品鼓舞人的光榮使命。完成好黨和人民交給的這些光榮使命,要求我們必須具備紮實的理論素養和業務功底。學習是提高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的必由之路。xx在新時期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專題報告會上明確指出:“勤奮學習,是共產黨員增強黨性、提高本領、做好工作的前提。”因此,開展大練兵比武活動,一定要把學習放在十分突出的位臵,以學習充實自我,以學習推動工作,以學習促進發展。市委宣傳部在《關於開展大練兵比武活動的通知》中明確要求各地各單位結合工作實際,組織學習、培訓、練兵,組隊參加全市集中比賽展示活動。我相信,通過一段時間的相對集中學習和培訓,大家一定會有很大的收穫。更重要的是,通過這次大練兵比武活動,在文化界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使學習經常化、制度化,成為一種風氣,成為良好的習慣,成為我們終生的追求。

從總體上看,目前我市文化隊伍整體實力較強,具備了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在各自崗位上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但也應該看到,在知識涉及面廣、知識更新速度快、專業性強、政治要求高的文化領域,加強學習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因此,文化戰線的每位同志都應當有一種學習的緊迫感,抓緊學習,刻苦學習,善於學習和再學習。局各直屬單位、局機關各處(室)都要結合大練兵比武活動,把形式多樣、富有特色的集中學習與個人自學結合起來,力求多學、學深、學透。一是強化政治理論學習。只有堅持理論上的正確性,才能保持政治上的堅定性。要加強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學習,努力掌握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系統掌握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基本經驗,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二是強化專業知識學習。要加強對業務知識的學習和研究,勤于思考,多做筆記,多寫體會,提高學習質量和效果。三是博覽群書,拓寬知識面。要廣泛學習現代經濟、科技、管理、社會、歷史、法律等方面的知識,學習自身工作所需要的一切知識,用人類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充實自己、提高自己。四是堅持理論聯絡實際。要面向社會實際和工作實踐,學以致用,善於使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同時,要充分發揮本行業接觸面廣、涉足領域多、結交朋友多的優勢,向社會學習,向他人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積累新經驗,增長新知識,提高新本領,努力成為某一方面的行家。五是向人民群眾學習。群眾是真正的行家,要養成問計於群眾的習慣。通過學習,提高科學認識和分析形勢的能力,提高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提高改造主觀世界的能力,提高創造一流業績的能力。

二、加強隊伍建設,全面展示文化隊伍新形象

提高自身素質、展示良好形象,要著力抓好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築牢思想政治素質這個基礎。思想政治素質是最重要的素質,是決定其它各項素質的靈魂。要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統領,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文藝觀,始終保持強烈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在思想上、政治上與市委保持高度一致。二是練好業務基本功。大練兵比武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大實踐、大演練、大競賽、大提高的過程。大家要在這次活動中全神貫注地學、持之以恆地練,特別是一些專業性、藝術性、競爭性強的比賽專案,一定要刻苦、刻苦、再刻苦,訓練、訓練、再訓練,精益求精,好上加好。大家不僅要熟練掌握各自崗位應知應會的業務基本功和技能技巧,而且要努力練就一身過硬的本領,掌握一門過硬的技術,使自己成為本行業的行家裡手。三是樹立良好的職業操守和職業道德。這是保證大練兵比武活動取得實效的關鍵環節。文化工作者不僅要在這次大練兵比武活動中振奮精神、開拓進取,在以後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中也要不斷錘鍊自己,進一步增強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做到愛崗敬業、開拓進取,堅持原則、實事求是,情繫群眾、無私奉獻,始終保持一種蓬勃朝氣、昂揚銳氣和浩然正氣。只有這樣,才能在行業內和社會上樹立起良好的形象,我們的工作也才能讓黨和人民滿意、讓黨和人民放心。

三、提升工作水平,努力開創文化工作新局面

大練兵就是練思想,練業務,練作風。要通過這次大練兵比武活動,進一步提高文化工作者的綜合素質,進一步強化文化工作者的創新能力,進一步轉變文化工作者的工作作風,以出色的工作業績來檢驗這次大練兵比武活動的實際成效。

一是以大練兵比武活動為契機,奮力爭先進位。當前,我們面臨的最大困難是發展不夠,最緊迫的任務是加快發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堅持科學發展,推進全面騰飛,為建設全面小康的新XX市而努力奮鬥”的號召,得到了全市上下的廣泛認同和積極響應。文化部門應當全力以赴,一馬當先。一方面,要充分發揮文化工作的優勢和作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努力營造加快發展的濃厚氛圍,鼓舞全市人民的幹勁,把各方面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充分調動起來,凝心聚力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促進全市加快發展、奮力崛起;另一方面,要牢固樹立爭先進位、你追我趕的意識,保持一種昂揚向上、奮力開拓的精神狀態,只爭朝夕、人人爭先,促進本系統、本單位加快發展。局機關各處(室)、局各直屬單位不僅要把大練兵比武活動當作一件大事,擺上重要日程;而且要把大練兵比武活動作為一次互相競爭的平臺,實現大轉變、大發展。通過大練兵比武,練一流本領,育一流作風,建一流隊伍,創一流業績,以實際行動為文化系統爭光添彩。

二是以大練兵比武活動為突破口,推動工作創新。要把大練兵比武活動作為開拓創新的舞臺,把創新貫穿活動全過程,不僅要以“四個一流”作為衡量大練兵比武活動是否取得實效的標準,更主要的是力求通過這次活動推動文化事業的全面提高和加快發展,爭取多出人才、多出成果、多出經驗。要在文化戰線真正建設一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的高素質隊伍,精心培育出一批有影響的文化工作者。要全力打造一批在社會上有廣泛影響、格調昂揚向上的精品力作,為我市的文化事業添磚加瓦。

三是以大練兵比武活動為載體,促進思想大解放、作風大轉變和效率大提高。這次大練兵比武活動,要在思想、作風、業務技能等多方面、全方位進行演練,每階段、每個環節,都要一絲不苟,環環相扣,紮實推進。要加強制度建設。一方面,要建立激勵機制,把單位和個人參加活動的情況及取得的成績,與考核考評、評獎競職、評先評優、職稱評審等工作結合起來,做到獎罰分明;另一方面,要積極探索建立崗位練兵的長效機制,不斷總結經驗,不斷改進方式方法,使大練兵逐步走向制度化、規範化、經常化。

今天的大練兵比武活動共安排了5項比賽——活動策劃、調研報告、命題演說、才藝展示、電腦操作技能比賽。其中電腦操作技能比賽和活動策劃、調研報告的書面考試已經在上午結束。稍後在這裡將要進行命題演說和才藝展示的比賽,在另外1個會議室將要進行活動策劃和調研報告的知識問答。所有比賽專案都將在今天評出名次並頒獎。在這裡,我代表局黨組、局長室,預祝所有參賽選手和單位取得好成績!

同志們,加快文化新XX市建設,文化戰線責任重大。我們一定要以這次大練兵比武活動為契機,全面加強隊伍建設,全面提高工作水平,全面推進事業發展,為實現經濟發達、文化繁榮、政治清明、社會和諧、人民安康的“五新XX市”總目標,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援,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謝謝大家!

文化局領導講話稿精選篇3

各位來賓、同志們:

傅幻石先生的書畫作品展今天在這裡開幕了。我代表龍口市文化局的主辦單位龍口市博物館,對傅幻石作品展表示熱烈的祝賀!對各位來賓的光臨表示熱烈歡迎和衷心感謝。

傅幻石先生1957年出生於陝西。1977年入陝西美院國畫系學習。1987年入江蘇無錫書法藝術專科學校進修三年,師從石魯、劉晹光先生。在書畫藝術道路上,他勇於拼搏,努力探索,繼承先師風範。三十餘年來,他憑藉堅忍不拔的毅力,奮力在書畫領域耕耘。在書法上,他五體皆工;在繪畫上,創作素材源於自然,高於自然。他創作的《六朝龍鬆》是借泰山“六朝鬆”之形,寫泰山之風骨,弘揚中華民族之精神。為畫好松樹的真魂,他先後十多次拜謁“泰山六朝鬆”。從春、夏、秋、冬四季入眼,觀察細微。在研究、掌握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經過多年的磨礪,終於形成鮮明的藝術個性。傅先生筆下的松樹,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大有突破,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中國傳統畫鬆是以枯枝、斷枝、殘枝來表現,而傅先生是以大篆中鋒筆法勾寫。顯示出古鬆旺盛的勃勃生機。使書畫這一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在體現中華民族之精神上,得到更充分的展現。他創作的泰山《六朝龍鬆》、《民族之魂》等五幅作品,先後被中南海和人民大會堂收藏,國畫《五嶽獨尊》被臺灣中華文化基金會收藏。現為中國文聯、中國美協和中國書協藝術委員會研究員,國家一級美術師。傅先生為了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藝術水平,舉辦這次書畫作品展,目的是通過展覽,結識更多的書畫同仁,廣泛聽取大家的建議和意見,為書畫同仁建立交流平臺,繁榮祖國的書畫事業,同時為建國56週年獻禮。祝傅幻石先生的書畫作品展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