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扶貧講話稿(精選3篇)

欄目: 講話稿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2.24W

扶貧講話稿 篇1

世界上的愛有很多種,親情之愛,友情之愛,還有家國情懷的深情大愛,很幸運,在過去的一年裡,我經歷的一切都與這些愛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回想起來,總是令我感動不已……我從小在大涼山出生長大,對貧困地區少數民族同胞的善良與質樸深有體會,也深知他們生活的艱辛,這讓我對少數民族地區有了一種特殊的感情。15年11月,我得知文化廳要選派幹部到阿壩州茂縣駐村幫扶後,莫名的,內心深處對大山的依戀,對淳樸鄉情的渴望,讓我冒出了想去下派幫扶的念頭。可我的內心是矛盾的,作為一名軍嫂和一個剛上國小孩子的母親,現實的困難讓我又猶豫起來。但長於大山,回饋村民的質樸想法和融於大山,建設鄉村的強烈願望讓我向我的家人首先提出了“駐村建設”的想法。出乎我的意料,儘管面對重重困難,我的家人們卻都大力支援我的想法,為了照顧常年臥床的奶奶,母親決定專門為她請個保姆,自己從西昌來到成都幫我照顧小孩,為我解除後顧之憂;丈夫也為我精心選購了禦寒衣物。雖然“大家”和“小家”的正常生活都因我的缺席而被打亂,我很內疚,但也很溫曖,因為家人們的所有關心和支援都彙集到我的身上。一切安排妥當之後,我再次向單位提出了下派幫扶的強烈願望。就這樣,懷著回報大山和盡我努力為村民做點實事的質樸願望,我來到了茂縣鬆坪溝鄉巖窩村,開始了我的駐村生活。

扶貧講話稿(精選3篇)

巖窩村是一個美麗的羌族村寨,它位於疊溪鬆坪溝風景區內,平均海拔2800米以上,可在秀麗景色前,強烈的高原反應卻給我來了個下馬威。還記得15年12月29日,由於一天走訪的勞累,我晚上缺氧厲害,村幹部們幾乎是飛車把我往縣裡送,幸好路途中的診所裡還有點氧氣,這才讓我緩過勁兒來。我鼓勵自己開弓沒有回頭箭,咬緊牙關也要堅持著,過了兩週我終於逐漸適應了當地海拔,趕走了高原反應這隻攔路虎。

如果說高原反應只是巖窩村給我的開胃酒,那麼滑坡泥石流那就算得上是這裡的家常菜了。由於鬆坪溝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氣候特點,滑坡泥石流堵塞交通那是家常便飯。在我走訪村民的兩個多月時間裡,經常和村幹部門一起冒著飛石滾落的危險,徒步翻過陡坡,進溝入村挨戶走訪。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走訪我逐漸瞭解了村情*,各家各戶的基本情況記滿了一個小小的筆記本。在這當中我也慢慢地拉近了與村民們的距離,瞭解了他們的所思所盼,成為了他們的貼心人。

在全村的100多戶中,首先引起我注意的是冬娃子。冬娃子視力殘疾,母親聾啞,妻子慢性肺結核,女兒又患尿毒症,全家的沉重負擔僅靠冬娃子打零工來維持。看到他家徒四壁,家中幾乎沒有一件像樣的傢俱,我的心好像被什麼紮了一下。我深深的意識到,冬娃子一家因病致貧的不幸需要我們更多的人性關懷!我暗下決心,一定要竭盡全力來幫助他們一家!我將兩個月在大山裡走訪的真實感受和一張張充滿渴望和期待的照片整理成冊,主動向交響樂團領導彙報情況,終於經過多方協調,在省文化廳的大力支援下,四川交響樂團拉開了“文化精準扶貧”公益演出系列活動的序幕。一時間,在遠隔重山的成都,一場場匯聚愛心的文藝演出紛紛上演,更多的人瞭解了大山深處的真實狀況與人文需求,團領導和不少的熱心群眾也通過我向巖窩村的村民們送來了問候,最終我將籌集的10000元資金送到了冬娃子手中!同時我還積極協調相關部門對貧困戶擬定扶貧幫扶方案,在文化廳和交響樂團領導的重視和關心下,最終落實專案資金47716元。我現在還記得,貧困戶們在啟動養殖、種植專案那天幸福的表情。我想,他們的笑臉就是對我的獎賞!在巖窩村的駐村生活裡我上交了第一份令群眾滿意的答卷。這份答卷彷彿又為我打開了真正瞭解巖窩村,建設巖窩村的大門,之後一個個建村興村的專案接連展開!

打造“文化旅遊示範戶”,讓更多的人願意通過巖窩村走進大山;依託傳統“轉山會”,對羌族歌舞進行採編,讓大山外的遊客有更好的體驗……

扶貧工作上了路,鄉親們唱起山歌笑開了顏!現在與他們每多相處一天,我就越發覺得扶貧工作其實沒有那麼難!當我們懷著愛心來到這片土地時,不也時時刻刻被青山綠水、羌歌羌舞所感動滋養嗎?於是,結合自身專業優勢,我將扶貧工作與文化工作更加深入的結合起來,在文化廳和交響樂團的大力支援和深入挖掘下,我選拔了43名村民進行了為期2個月培訓、排演。去年11月18日,我帶領村民來到成都,在省川劇院劇場成功舉辦了“山魂”羌族原生態多聲部的專場演出,民族文化瑰寶走出了大山,首次登上了專業的舞臺,成為了巖窩村一張靚麗的名片!如今的巖窩村已被列為全國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我堅信:“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在我省“治蜀興川”的巨集偉藍圖和“精準扶貧”政策的指引下,在全村父老鄉親的共同努力下,脫貧攻堅的勝利指日可待,巖窩村的明天更加絢麗多彩!

最後,作為巖窩村的一員,我代表全村434名羌族父老鄉親,誠摯邀請大家到我們美麗的巖窩村來做客,質樸的羌寨人,歡快的羌族歌舞,醇美的咂杆酒,還有非遺盛典轉山會,在青山綠水間等著您的到來!

扶貧講話稿 篇2

同志們:

這次全縣農業農村暨扶貧開發工作會議是經縣委、縣政府研究決定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會議主要任務是認真貫徹落實盛地農業農村暨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總結回顧的農業農村和扶貧開發工作,安排部署“十二五”和今年的農業農村暨扶貧開發工作,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落實任務,明確責任,推動全縣農業農村和扶貧開發工作更好更快發展。剛才,縣委副書記 同志傳達了盛地農業農村暨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 鄉、 鄉作了經驗交流發言,會上還簽訂了責任書,希望大家認真領會會議精神,按照責任書要求切實將工作抓好抓實抓出成效。等會,縣委 書記還將作重要講話,大家一定要深刻領會,認真貫徹落實。下面,我講五點意見。

一、肯定成績,全縣農業農村工作任務全面完成

過去的五年,在縣委、縣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堅強領導下,全縣上下奮力拼搏,銳意進取,緊緊圍繞“強農穩縣”發展戰略,立足縣情,在總結新經驗、探索新途徑、謀求新突破、促進新發展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工作思路,改進工作方法,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支農惠農富農政策,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化經營為主線,以科技創新為動力,狠抓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提高,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歷經了特大雪凝災害、特大旱災和金融危機“三個百年不遇”的嚴峻考驗,農業工作取得穩定發展,逐步實現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粗放型農業向節約型農業、封閉半封閉型農業向開放型農業轉變,圓滿完成了確定的各專案標任務。主要表現在以下七個方面:

(一)農業農村經濟持續增長。五年來,全縣人民依靠科技興農,實現了主要糧油作物生產技術的組裝整合配套,克服了大災之年大減產的惡性局面,保證了糧食生產的基本穩定,做到了豐年有餘。除 年遭受較嚴重的旱災糧食產量有所下降外, 至年全縣糧食總產量均穩定在17萬噸以上;年油菜籽產量達1.14萬噸,比期末增長18.75%,年均增長3.75%。年農業增加值12.47億元,年均增長8.6%,其中種植業增加值7.15億元,年均增長5.6%;農民人均純收入2828元,比年淨增1288元,年均增長13.4%。

(二)農民科技意識不斷增強。以雜稻、雜玉、雜油為主的良種覆蓋率達90%以上,玉米育苗拉繩定向單株移栽、水稻旱育淺植(兩段育秧)寬窄行拉繩移栽、平衡配方施肥、病蟲草鼠害綜合防治、旱地分帶輪作等重點農業技術推廣應用普及率達85%以上,糧油作物增產增收從單純依靠擴大播面轉化到依靠科技進步上來,農業科技貢獻率比年的36%提高了5個百分點。每年興辦縣、鄉各級各類示範點500餘處,示範面積達2.2萬餘畝,較大地轉變了農民的思想觀念,提高了農民的科技本領,調動了廣大農民的農業科技推廣積極性。

(三)農業結構調整進一步優化。年全縣農作物總播面達115萬畝,比年增加近7萬畝,生態茶園面積達到7.2萬畝,比年淨增加6.55萬畝,引進茶葉加工廠4家,發展速度居全區第一。糧經飼作物比例由年的67.48∶27.2∶5.32調整到65.2∶29.1∶5.7。新建養殖小區67個,新增養殖大戶1356戶,新增栽培天麻7萬平米,新發展以城郊為主的早熟反季節蔬菜達1.2萬畝。到年底,全縣共有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58個,具有一定經營規模的骨幹企業20個(其中:省級重點龍頭企業1個、地級重點龍頭企業5個),農業產業化經營總收入達4.02億元,佔農村經濟總收入的50.1%,農戶從產業化經營中增加收入達9850萬元,戶均增收1173萬元。

(四)農業裝備水平持續提高。到年,農機總動力達到18.95萬千瓦,新增農機具達2.42萬臺(輛),植物保護器械320餘臺,推廣機耕面積5.5萬畝,全縣農機化技術水平不斷提高。農村清潔能源及基礎設施有新改善,農村衛生廁所覆蓋率達60%以上,人畜糞便無害化處理率達80%以上,建設土家民居1080戶,修建機耕道18.3公里,連戶路22.6公里。新增和恢復灌溉面積6.8萬畝,人均有效灌溉面積達0.32畝,農村飲水安全達27.97萬人。森林覆蓋面率逐年上升。

扶貧講話稿 篇3

各位領導,同志們,大家好!

首先,感謝組織對我的肯定,並給予了較高榮譽。下面按照會議安排,我就如何在幫扶村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大力發展富民產業,向大家彙報一些我自己的具體做法,不妥之處,請批評指正。

我於20_年7月到禮縣江口鄉塄上村擔任村支部第一書記和駐村幫扶工作隊長。帶著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神聖使命,來到塄上村,在鄉村幹部的密切配合下,經過深入調研,發現該村地處偏遠,交通不便,土地瘠薄,主導產業不突出,新型農民經營主體幾乎空白,農民的經濟來源主要靠外出務工。多年以來,該村由於沒有培育和扶持起適合的富民產業,扶貧成效不太理想。在調查研究,座談交流,集體討論,科學研判後,我們確立了以核桃和花椒為主的主導產業,輔助發展苦蕎,大力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主導思想。在合作社建設方面主要做了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多措並舉,全力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

1、宣傳發動,積極引導當地農民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在農村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同類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或者同類農業生產經營服務的提供者,自願聯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經濟組織。它是連線政府與農民的橋樑,是連線市場與基地的紐帶,是特色農業開發、農業科技推廣的平臺,是農業標準化建設、農業專案實施的基礎,更是農村工作的切入點和主要抓手。為此,我們認為,在該村因地制宜、培育主導產業是實現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基礎,積極引導和培育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主的現代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貧困戶的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長效機制是實現農民脫貧致富的主要途徑。所以,為了快速發展富民產業,在思想上,動員鼓勵。對有條件發展的農戶,我們多次上門宣傳專業合作社組織,探討和分析利弊,幫助解決農戶思想上的顧慮。在行動上,參觀交流。對有意願的農戶,我們聯絡參觀點,帶領他們實地考察學習。比如,有意願養雞的,我們帶他到養雞專業合作社;有意願養牛的,我們帶他到養牛專業合作社;有意願搞種植的,我們就帶他到種植專業合作社,總之,只要他們想幹,我們就帶他們先看。讓他們現場感受,親身體驗,和成功的人面對面的交流。從而激發他們的發展動力和信心。在政策上,優先傾斜。通過與市、縣農牧部門的銜接,把新建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列入優先專案扶持的物件,讓他們看到希望和前景。

2、內引外聯,引進農業龍頭企業幫建農民專業合作社

禮縣種植苦蕎的歷史比較悠久,但至今沒有形成生產規模,長期以來只有產品沒有商品。經過了解,目前苦蕎的市場前景十分廣闊。同時種植簡單,省時、省力。針對這種情況,我們主動求助隴南康神苦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禮縣組織種植戶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廣泛吸納貧困戶,以“公司+合作社+支部+農戶”的模式,積極發展苦蕎種植和加工產業。20_年8月29日,我們邀請隴南康神苦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小燕到楞上村、菜地村、常山村實地考察,為了讓貧困戶早日脫貧致富,開出了訂單種植,保底價收購,第一年免費供種的優惠條件,這為農戶吃上了“定心丸”。三個村的農戶積極性高漲,踴躍參與苦蕎種植。考察結束後,孫小燕很有感觸的說:“苦蕎事業,甜蜜的事業,應該在貧困地區開花結果。”隨後,隴南康神苦蕎公司總經理趙永明,帶領公司人員到三個村與農戶現場簽訂合同。在簽訂合同的3天中,農戶絡繹不絕,在菜地村、楞上村簽約完後幾乎都到了凌晨,在常山村簽完合同後,已是晚上八點多,還未吃飯。村主任趕忙提來半籠熱騰騰的“洋芋蛋”和幹饃饃,成為開心的晚餐,我們喝著白開水,吃著“洋芋蛋”,啃著幹饃饃,看到三天以來簽訂的138份合同,工作的幸福感和人生的價值感油然而生。20_年11月15日,禮縣康江源苦蕎農民專業合作社在江口鄉楞上村正式掛牌成立,註冊資金100萬元,註冊社員78戶,訂單農戶60戶,訂單面積800餘畝。合作社的執行模式為“公司+合作社+支部+農戶”,理事長由公司辦公室主任曹瑞擔任,副理事長分別由塄上村、菜地村支部書記擔任,理事由塄上村、常山村村主任擔任。合作社的組建和執行村黨支部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3、示範帶動,推動了幫扶村農民專業合作社快速發展

禮縣康江源苦蕎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成立和執行,為塄上村及周邊地區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樹立了榜樣。通過示範帶動,不到半年的時間,從無到有,江口鄉已正式註冊成立了4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具體是:塄上村花椒大戶徐金平,發展社員7戶,成立了禮縣福利民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菜地村馬三拜,發展養雞社員5戶,成立了禮縣潤生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菜地村馬瑞豪發展養牛社員5戶,成立了禮縣瑞豪養牛農民專業合作社。

二、積極扶持,發展壯大農民專業合作社

新成立的合作社,由於管理水平低,經濟實力弱,抗禦市場風險的能力差,為了讓這些新成長起來的合作社不斷壯大,我們採取“扶上馬,送一程”的辦法。每成立一個合作社,便積極向市縣農牧局、農經局銜接彙報,掛號排隊,當專案和政策來臨時,優先予以扶持。禮縣潤生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不久,禮縣畜牧獸醫局便安排生態放養雞專案12萬元。禮縣瑞豪養牛農民專業合作社目前養牛規模50頭,達到了獎補標準,正在申請8萬元的獎勵資金。同時,按照市上九部門聯合下發的隴南市農民合作社示範社建設“十到社”實施方案,我們正在積極銜接農業科技特派員和電子商務到社的工作。

三、強化管理,不斷提高農民專業合作社規範化建設

在合作社的發展過程中,一旦管理跟不上,執行不規範,就會形同虛設,逐步成為空殼社和休眠合作社。為了防止以上現象的發生,不但要加強業務指導,還要加強規範化管理。經過和市縣農牧部門、江口鄉政府的多次磋商,市縣農經局將對以上合作社進行重點指導,在條件成熟時,納入市級示範社進行管理;江口鄉政府將對合作社加強檢查,並每年進行一次考核。通過強化管理和精心指導,以督促合作社正常運轉和快速成長,進一步實現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營銷、規範化管理、產業化經營。

在發展富民產業,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上,我們雖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點成績,但還存在檔次較低、起點不高、利益聯結機制不購緊密、帶動能力還不強的諸多問題。今後,我們將藉助政策優勢,充分挖掘當地潛力,借鑑成功經驗,精心打造,傾情幫建,努力把合作社建設成為真正帶領農民脫貧致富的平臺,達到建社一個合作社,帶動一個富民產業,致富一村百姓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