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傳統文化講話稿(精選20篇)

欄目: 講話稿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1.19W

傳統文化講話稿 篇1

中國傳統節日有很多;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端午節。重陽節。清明節。七夕節。……。

傳統文化講話稿(精選20篇)

我感興趣的傳統節日中最喜愛的是春節,正因它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在夏曆正月七年級,又叫陰曆年,又稱為“過年”和“新年”。每年過年,街上掛滿了紅紅的燈籠,彩旗飄飄。商場是人山人海,家家戶戶貼對聯,可熱鬧了。每個小朋友都能夠拿利是,小朋友還能夠穿上漂亮的新衣服,大人個個喜氣洋洋。爸爸給我買了許多禮花和鞭炮,到了晚上,我就拿出禮花下樓和小朋友一齊放,我們玩得十分高興,到了晚會開始,我才戀戀不捨地回家,與家人一齊開開心心的吃水果看晚會,精彩的表演把我們逗得哈哈大笑,心想:要是天天都過年該多好啊!

我還喜愛過“重陽節”,農曆9月9日,有一首重陽節的古詩是李白創作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詩寫得十分好。又是中國的一個古老的傳統佳節——重陽節。重陽節,又有稱為“老人節”,重陽這一天,人們賞菊花,佩帶茱萸,攜酒登山,暢遊歡愉。這一天,我和爸爸媽媽準備了一份禮物去看望爺爺奶奶,我心中十分開心,正因我明白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的傳統美德。

“元宵節”也讓我難忘。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這一天我們也放了許多煙花,還吃了湯圓。一家團團圓圓,那時的我心中充滿無比的幸福和歡樂。中國的傳統節日真是豐富多彩,它是中國的節日。

這些傳統節日同樣給我們帶來了歡樂和幸福,所以我們要記住這些完美的節日,並永遠繼承下去。

傳統文化講話稿 篇2

生活中有很多傳統文化,比如:端午節、賽龍舟、中秋節賞月、元宵節吃餃子、吹春節放鞭炮。

就拿“春節放鞭炮”來說吧!過年為什麼有放鞭炮?原先傳說從前,又叫“年”的怪獸,每年大年三十就會到村子裡去危害人類。村子李德仁大驚失色,嚇得魂飛鬼散,卻毫無還手之力,只好多一天是一天。因為:“年”一口能吃掉整個村子裡的人,搞的民不聊生,人心惶惶。有一年這個叫“年”的怪獸又來了。天漸漸黑了起來,一位大膽的老人點起了火堆,頓時熊熊的大火燃燒起來。就當火快滅時,一個小孩找了根竹節扔進了火堆,那是“年”正要吃人,被這突然發出“噼裡啪啦”的聲響,嚇得狼狽地落慌而逃。

雖然從此“年”不來了,但人們仍舊擔心它還會再來騷擾。就這樣“過年放鞭炮”的習俗就構成了。

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真是博大精深,源遠。

傳統文化講話稿 篇3

手微微地顫抖著,恨憤憤地燃燒著,心默默地疼痛著。

拿著報紙,一字又一字地讀了一遍又一遍,我不相信這竟然是真的: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已被韓國申報為韓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我驚訝,我憤怒,我感到莫大的恥辱。怎樣可能?怎樣可能?這怎樣可能?兩千多年的攜手相伴,兩千多年的榮辱與共,兩千多年的悲喜交織,難道一瞬間,就這樣被強行撕裂、一筆抹殺了嗎?難道華夏神州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兩千多年的歲月積澱所構成的文化大廈,就這樣不堪一擊、一觸即潰嗎?

誰能告訴我?誰能告訴我,這不是真的,不是,絕對不是……

身為一箇中國人,讓我們能時刻牢記自我身份的,除了我們的母語外,恐怕也就僅有我們的傳統節日了。在無數稍有良知的中國人心裡,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是我們五千年禮貌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是我們之所以成為我們的文化標記。傳統節日承載著歷史的滄桑,承載著文化的寶藏,承載著我們對先人的追念與景仰,亦承載著我們對未來的祝福與期望。透過它,我們隱約聽到了春節時,那遼闊夜空上五千多年來不變的爆竹聲響;透過它,我們似乎看到了中秋佳節時,那小小的庭院中,全家人圍坐賞月、把酒歡談的溫馨夜場……

然而,透過它,我們也看到了傳統節日所面臨的危機。

對於我們中的某些人而言,他們或許不明白端午節是為了紀念誰,但他們絕對記得聖誕節是耶穌的誕辰;他們或許不瞭解七月七日是什麼節日,但他們絕對忘不了2月14日,自我該買什麼花送給什麼人;他們又或許不明瞭中秋節有著怎樣悠久而典美的傳說,但他們絕對清楚愚人節源於一個多麼“乏味、無聊、意義膚淺”的故事……

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我們數億中國人不敬屈原而敬耶穌呢?為什麼我們對外國節日是如此的推崇,而對我們自我的節日冷眼相待呢?為什麼我們五千年的禮貌竟抵可是一個個毫無內涵、毫無文化底蘊的外國節日呢?是不是因為我們害怕耶穌,害怕當我們死後,它會阻擋我們通向天堂的道路?是不是因為我們愛慕虛榮,不知情人節會被別人笑話為“老土”?又或是不是因為我們爭強好勝,可是愚人節顯現不出我們的聰明程度?

我疑惑,我不解,我苦苦地思索著。

當端午節時,一個國小生竟不知為何要吃粽子的時候,我們憂心了;當重陽節時,一箇中學生竟不知“每逢佳節倍思親”是詩人在何時有感而作的時候,我們悲痛了;當中秋節時,一個月餅賣到八千八百八十八元的時候,我們痛心了。於是,我恍然大悟:在傳統節日日漸失落的背後,竟是我們傳統文化的失落;伴隨著商業的浮華與城市的喧囂,我們的傳統文化正一點一點地被蠶食,被湮沒……是我們對傳統文化的冷漠,是我們傳統文化的無知,是我們,是我們將它親手拋棄,又親手埋葬。

傳統節日在哭泣!

傳統文化在哭泣!

傳統的中國人在哭泣!

哭泣聲中,屈子漸漸地沉沒了,嫦娥漸漸地憔悴了,織女也漸漸地黯淡了。一切都在哭泣聲中,慢慢地消失、散盡、直至難覓蹤跡。

傳統節日,我為你憂心,為你不平!

傳統文化講話稿 篇4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禮貌古國,它有著自我獨特的傳統文化。

十字繡是中國寶貴的傳統文化之一。從最早的“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到此刻的美化居室環境,提高人們的藝術品位和藝術修養的十字繡。

姑姑是十字繡的瘋狂痴迷者,我看見一幅幅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的作品從她手中誕生羨慕極了!決定要向姑姑學習十字繡。姑姑說:“其實十字繡的繡法很簡單,只要在兩個交叉的小洞上繡上一針,然後再繡上一針,這樣就繡成了一個十字。把一個個十字拼在一齊搭上色彩,一副完好的十字繡完成了。”姑姑找來工具,讓我把針引上線,自我動手試試。可我的動作笨拙,細而小的針總是不聽我的使喚,老是扎著我的手。

姑姑笑著說;“慢慢練吧!熟能生巧嘛!”聽了姑姑的話,我就專心地,認真地練習著,此刻,我都能夠繡些簡單的圖案了。

同學們,你們也動手試試吧!十字繡不但能夠讓一個人改掉粗心大意得壞毛病多多練習還能夠讓我們變得心靈手巧呦!

傳統文化講話稿 篇5

說起中國傳統文化那可是數不勝數,而讓我記憶深刻的就是這春節了。

春節是中國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是象徵團結、興旺,對未來寄託新的期望的佳節,如何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構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其中有一個風俗習慣就是吃餃子。吃餃子之前當然要包餃子啊。我為了能吃上美味的餃子,便自我動上手。

想吃餃子就要包餃子,這餃子可不是很容易做的。包餃子之前首先要和麵。我倒了一些面放在盆裡,又拿碗倒了一些水放了進去。剛開始水倒少了,揉出來的面拿起來向下掉面渣。又加了點水之後,面又都粘在我手上。哎,水總是加的不適宜,光和麵就這麼難,等到吃上餃子要等到什麼時候啊!又加了一點乾的麵粉,面總算弄好了。可是一聽媽媽說面還要放半個小時,真等的我不耐煩了。面好了我等不及的衝到面旁邊,拿出一小塊面學著媽媽以前包餃子的動作把面揉成一個細長條。結果揉的一節粗一節細的還好揉了好長時刻最終揉好了。我突然想:既然餃子作為中國傳統文化流傳了下來,餃子就必須很美味,可是肯定有必須的製作難度。為了吃上美味的餃子發奮!接下來開始把面切成小塊,再繼續擀皮。擀皮是最難的事了,也是重中之重。如果皮薄了餃子容易破,如果皮厚了餃子餡熟了皮沒熟。我把一小塊一小塊的面按成了可愛的小柿餅大小,便準備擀皮了。我一手拿著小餅,一手拿著擀麵杖擀餃子皮。哎,像媽媽那樣擀皮好難啊,我實在學不會最終我就像擀大餅一樣擀了餃子皮。雖然方法笨拙可是效果還是不錯。該包餃子了,媽媽給我做了我最愛吃的豬肉大蔥餡。我拿起擀好的皮在媽媽的旁邊學著包餃子。包出一個餃子之後突然覺得包餃子不是

那麼困難。最終包好了開始煮了,我在鍋的旁邊盼著餃子煮熟。看著餃子在過的翻騰如同一條條白色的魚在歡樂的遊戲。餃子煮熟了!嘴裡吃著餃子心裡說不出的開心。霎時,我覺得我離中國的傳統文化也近了一步。

我愛中國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講話稿 篇6

要說中國的傳統文化可數不勝數,如剪紙、對聯、古詩、傳統節日,春節是我們最隆重的節日。

傳說有個叫年的怪物,長著尖尖的角,每到過年的晚上的時候就跑的村子裡吃人。

大人、老人、小孩都很怕它,所以人們在這一天都在山上躲起來。這一年,有個長著鬍子的老人來到那裡,人們忙著上山,村莊裡一片混亂,誰也沒注意來的老人,僅有一個好心的婆婆給了他一點吃的,並對他說;你快走吧,等會年就來了!可誰知老人聽到後,說;不用怕,今晚我就留在你家裡,必須會把年趕走。婆婆勸了半天也沒有,只好自我走了。晚上年來到村裡找人吃,它來到婆婆家。看到貼著紅對聯,突然傳來噼裡啪啦的響聲,嚇得退了好幾步。這時門開了,只見白鬍子老人身穿一身大紅袍,站在外面,屋裡開滿了燈。年看見以後嚇得跑走了。從此人們就明白年怕紅色,燈光和響聲,所以每年春節人們都貼紅對聯,穿紅衣,放炮竹,整夜不熄燈。

過年真好,我期望天天過年。

傳統文化講話稿 篇7

春節俗稱“年節”,是中華民族最隆中的傳統佳節漢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農曆正月七年級為“歲首”(即“年”),年節的日期由此固定下來,延續至今。年節古稱“元旦”。

1911年辛亥革命以後,開始採用公曆(陽曆)計年,遂稱公曆1月1日為“元旦”,稱農曆正月七年級為“春節”。歲時節日,亦被稱為“傳統節日”。它們歷史悠久、流傳面廣,具有極大的普及性、群眾性、甚至全民性的特點。年節是除舊佈新的日子。年節雖定在農曆正月七年級,但年節的活動卻並不止於正月七年級這一天。從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節起,人們便開始“忙年”:掃房屋、洗頭沐浴、準備年節器具等等。

所有這些活動,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即“辭舊迎新”。人們以盛大的儀式和熱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傳說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凶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所以,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有一年除夕,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鄉親們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僅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必須把‘年’獸攆走。”老婆婆仍然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裡氣氛與往年不一樣: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慄,再不敢往前湊了。原先,“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第二天是正月七年級,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裡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裡傳開了,人們都明白了驅趕“年”獸的辦法。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七年級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春節,守歲放鞭炮貼春聯拜年演變

起源:春節和新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來自農業,古時人們把谷的生長週期稱為“年”,《說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時代產生了夏曆,以月亮圓缺的週期為月,一年劃分為十二個月,每月以不見月亮的那天為朔,正月朔日的子時稱為歲首,即一年的開始,也叫年,年的名稱是從周朝開始的,至了西漢才正式固定下來,一向延續到這天。但古時的正月七年級被稱為“元旦”,直到中國近代辛亥革命勝利後,南京臨時政府為了順應農時和便於統計,規定在民間使用夏曆,在政府機關、廠礦、學校和團體中實行公曆,以公曆的元月一日為元旦,農曆的正月七年級稱春節。

傳統文化講話稿 篇8

上下五千年,中國一路風塵僕僕走來,腳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蘊。但在這天,一提及中國傳統禮儀,大多數人並沒有什麼清晰概念,甚至則一位這種傳統禮儀人化是過時的東西。所以,中國禮儀文化正在遭受著史無前例的以往與不屑。

然而,中華民族傳統禮儀文化是中國人民幾千年來處理人際關聯的實踐結晶,是人與人之間行為規範的準則。

楊時與他的學友遊酢為求的正確答案一齊去教師家請教。時值隆冬,天寒地凍,來到程家時,適逢先生坐在路旁打坐養神,楊時二人不敢驚動教師,就恭恭敬敬立在門外,等候先生醒來,過來良久,程一覺醒來,從視窗發現侍立在風雪中的楊時,只見她遍身披雪。腳下雪已有一尺多後了。此後,“程門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師重道的千古美談。

禮儀是律己,進人是一種規範,是表現了對他人的尊重。古人云“不學禮,無以立”禮貌禮儀不僅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

東漢黃香僅僅九歲,就懂得尊老愛幼,孝順父母。在冬天嚴寒之時,就用自我的身體將父母的被子溫暖後,再請父母安寢;在夏日炎熱之際,則用扇子給父母扇涼驅蚊,以侍奉父母安寢。黃香溫席是在中國傳統孝之禮儀,孝順父母,從小事做起。

近百年來,由於種.種原因,一些優秀的倫理道德遭到不一樣程度的破壞。如今的人們已經有了較之過去更為雄厚的經濟基礎來孝敬老人,心已經沒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無力,而是有力無心。經典文章欣賞

唐朝貞觀年間,西城回綸國是大唐的藩國,一次,回綸國為了表示對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帶一批珍寶見唐王,其中最珍重的是白天鵝。途中,白天鵝不謹飛走,使者只拔下幾根鵝毛,卻沒能抓住白天鵝,使者在擔心害怕之餘吧鵝毛獻給了唐太宗,唐代宗並沒有怪罪他,反而覺得他忠誠老實,不辱使命,從此,“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的故事幹為流傳開來。

中國傳統禮儀,應是體現精神價值的生活方式,傳錄它能夠使我們的禮儀化發揚光大。

傳統禮儀畢竟是中國傳續了幾千年的血脈,若血脈堵塞,中國只能被稱為是一個現代國,而不能稱其為中國了。中國傳統禮儀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國人和海外人引來容耀和自豪,它是中華民族重要的凝聚力,沒有它,國人將迷失自我;沒有它,中國便只剩下一個空殼。

縱觀古今中外各國發展,世上沒有一個民族失否定自身傳統禮儀的,沒有任何一個民族會認為自我的優秀的傳統禮儀是過時的,有害的。而傳來中國傳統禮儀文化。是每個華夏兒女的職責,僅有這樣,我們才能無愧地大聲說:“我是中國人!”

傳統文化講話稿 篇9

“新年到,新年到,穿花衣,戴花帽……”一聽到這童稚的歌謠,你必須會聞到過年的味兒了。

在傳統的節日裡,過年是最像節日的,它沒有清明節的凝重,沒有端午節的匆忙,也沒有中秋節的內斂,它也不像西方的聖誕節蒙上神祕的宗教色彩。如果把節日比作酒,那麼在我們中國延續了幾千年的“過年”無疑是一罈陳年佳釀,其釅釅濃香讓人聞著就會醉了。

釅釅的年味兒,瀰漫在大街小巷、村村落落忙碌的身影上。進入臘月天,鄉下就開始忙“年”了,醃臘鵝,灌臘腸,晒湯圓粉,家家戶戶的門前像開博覽會似的掛出一串串的臘物,擺出一蒲團一蒲團的圓子面。鎮上、城裡的超市漸漸人頭攢動了,婦女、孩子一個個手裡提著大袋子,好像要把全市場的年貨都搬回家。這是前幾年的情景了,如今還有另一道風景線,那就是外出務工的人們忙著從天南海北的大城市往回趕,乘著飛機,坐著火車,搭著汽車……。這時候,你在城鎮鄉村的路道上,每一天都會看到穿著時尚的以往的種田人匆匆返鄉,他們的手裡提著大包小包,抬著家用電器,他們的臉上飛揚著自豪與歡喜,不少的人還帶著私家車“衣錦還鄉”。留守的老人孩子早已在村頭翹首張望,見到誰家從外面趕回的人都親熱地打招呼,候到了自家人便趕緊簇擁著回屋去了。見此情景,你必須會想像到那一家家一戶戶圍桌團圓的溫馨與和諧。

釅釅的年味兒,氤氳在貼起來的大紅春聯上,響起來的震耳鞭炮裡。除舊迎新,家家都把裡裡外外打掃乾淨,把門上的舊對聯紙刮乾淨,然後把嶄新的春聯貼上去。早些年,鄉下的春聯都是買來大紅紙請人現場書寫的;近些年方便多了,你盡能夠到集市上挑揀,選出最合自我意的,有招財進寶啊,有吉祥如意啊。剛過午分,就有人家耐不住性子提前放了鞭炮,這一帶頭不要緊,緊之後便“噼噼啪啪”震天震地的響,五顏六色的煙花也“嗵、嗵、嗵”地在空中綻放,整個的一個喧鬧的世界。趁著炮聲間歇,伸頭朝外面一望,嚯,鋪天蓋地的都是紅,熱熱鬧鬧的紅!

釅釅的年味兒,還貯藏在金元寶似的餃子裡。過年吃餃子是一種傳統文化,它象徵著團圓美滿,來年交好運。雖然如今城裡的超市賣的餃子品種多樣,可是許多家庭還是選擇自我動手包——年三十晚上看春晚包餃子是家家的“定點節目”。取一張餃皮兒放在手心,用小勺子舀上餡兒放在餃皮中間,手指頭輕輕收攏,一隻餃子便做成了。人們還常玩試來年運氣的小遊戲,把硬幣包進餃子裡,看誰在吃的時候盛到。大年七年級吃餃子,年年如此。燒開熱水,把餃子放進去,用勺子輕輕翻動,不一會兒一個個餃子像白蓮花一樣盛開在水面。吃餃子時,大家都期望能先盛到那包有硬幣的,但結果不管是誰盛到了,一家人全都祝賀,滿屋子都是幸福的味兒。

釅釅的年味兒,如一罈老酒似的年味兒,人們喝著它,在喜慶中盤點剛剛過去沉甸甸的一年,又在無限的希冀中醞釀著新的一年。

傳統文化講話稿 篇10

尊敬的公司領導!尊敬的各位長輩!尊敬的各位老師!尊敬的兄弟姐妹們!大家早上好!(鞠躬)

首先我自我介紹下,我叫楊浩,南漳人,來自襄陽傳統文化學習義工,很榮幸由末學擔任今天學習活動的主持司儀。在古聖先賢面前,我只是小國小生,德未修,感未至,不當之處還懇請各位批評指正,同時也希望大家多多配合、多多支援,感恩您們!(鞠躬)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曾經孕育了無數的繁榮盛世,幾千年來對中國社會的和諧、穩定和發展發揮了極具重要的作用。但是由於種.種歷史的原因,我們可悲的失傳了100多年了。隨著道德的不斷滑坡,讓我們痛定思痛。因此我們黨在_大報告中英明的提出了“弘揚中華文化,構建和諧社會”。

“德為本,財為末”。大意是:道德是為人處世的根本,財富利祿是人生的細枝末節。一個人,德高自然人聚,人聚自然財來!也就是說一個人心存仁愛,與人為善,樂於助人,那麼他的朋友就會越來越多,朋友多了自然事業通達,財源不斷。

一個人的成長是這樣,那麼一個企業的成長也是如此。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繁榮,當今企業的發展已經不再是比財力、比技術、比人力了,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就是“企業文化”!企業文化的根基是什麼?就是傳統文化,道德文化。迄今為止,國內外已經有一大批的企業家運用中華傳統文化來管理企業,創造了了企業的蒸蒸日上,基業長青!今天在襄陽,妞妞食品公司對員工進行傳統文化學習,彰顯了公司領導對企業發展的睿智,以及對員工管理的人性和仁愛,作為妞妞食品公司的員工,我們應該感恩於公司,我們更應該珍惜這樣難得學習的機會。為此,有請湖北妞妞食品公司領導為本次學習活動致辭!掌聲有請!(躬身遞話筒)

(領導致辭)

謝謝!謝謝的隆重致辭,恭送您回坐。

恭請全體起立!奏國歌,升國旗!

恭請各位端身正儀,身正端,視勿移,向大成至聖先師孔老夫子行三鞠躬:一鞠躬,起;二鞠躬,起;三鞠躬,起。禮畢,謝謝大家,請回坐。

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禮儀就是規矩,就是道德。國家提出了“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該如何和諧社會呢?必須先要和諧我們的家庭;和諧家庭,就必須和諧我們的身心。也唯有我們身心和諧了,心情才能舒暢,生活才有陽光,人生才有方向---下面讓我們共同觀看視訊,由中共中央黨校特級教授劉餘莉老師分享的《傳統文化與幸福人生》---(觀看視訊)

這是我們學習的第一課,讓我們真正瞭解了什麼是中華傳統文化!讓我們重新認識了古人的智慧是我們後人無法企及的,所以我們更要謙卑的學習。古人的諄諄教誨能延續幾千年,到今天全世界都還奉為寶典,我們就更應該從中學到、悟道、做到,身體力行來圓潤我們的幸福人生!

好!謝謝大家,您們辛苦了,我們中途休息10分鐘。請大家早點回來。

傳統文化不是用來聽的,也不是用來學習的,傳統文化是用來做到的,身體力行的。一個企業家,在學習之前,到學習之後,可是說是翻天覆地,脫胎換骨的變化,不僅身心改變了,家庭和樂了,而且企業也更發展了。請觀看:胡小林老師的《弟子規學而時習之成果展示》---

(觀看視訊)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錯而改,乃為俊傑。過能改之,是人生的一大幸事;過難改之,是人生的一大憾事。因此,改過就是我們人生成長的一個標尺。我們能夠、我們敢於把自身的一些缺點去掉改之,我們就會輕裝前進,我們就能享受快樂幸福的生活。如果,我們不能、不願把自身的一些缺點去掉改之,我們就會負重前行,舉步艱難,痛苦不堪。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也就是說,我們做任何的事情,有不好的結果,都是自己的過錯,都是自己做的不夠。也就需要我們自己再加倍的努力,把事情做好。千萬不要責怪他人,埋怨他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改變自己,改變人生!希望我們每一位都能在:改過中成長,在改變中發展!

上午的學習就到這裡,大家學習辛苦了,我們為大家準備了素食午餐,請大家慢用,謝謝謝!(鞠躬)

音樂!可以說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雖然我們唱過很多很多的歌,但不知道每一首歌曲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有些歌曲給了我們更多的煩惱,更多的憂愁,更多的不安,更多的墮落不堪。有些歌曲卻給我們帶來了輕鬆愉快,帶來了豪情壯志,帶來了溫暖陽光,帶來了祥和幸福。下面我們一起觀賞:由靳雅佳老師分享的《人生必聽的一堂音樂課》---(觀看視訊)

我們很多人在觀看的時候,都眼含淚水---是的,是強大的孝悌、情義、友愛在拷問我們的心靈。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捫心自問一下,問問我們自己,我們對得起誰?我們對得住養育自己的父母嗎?我們對得住相依相伴的愛人嗎?我們對得住手足的兄弟姐妹嗎?我們對得住朝夕共事的同事夥伴嗎?五倫大道:就是父子有親,夫妻有愛,君臣有義,長幼有序,朋友有信。我們每個人也許有太多的對不起,有太多的對不住---就讓我們聽完這趟音樂課後,深刻的悔悟一下、反省一下自己,然後對我們身邊相處的人說些什麼,回去對我們家裡的親人也說些什麼,向我們曾經傷害過的人說些什麼---又要說謝謝大家,您們辛苦了,我們中途休息10分鐘。請大家早點回來。

傳統文化的光輝已經再次的普照到大地,1988年世界70多位諾貝爾獲得者齊聚巴黎,共同商討解決21世紀的世界發展危機,與會者一致結論:唯有中國儒家的孔子思想!目前全世界已經有一百六七十的國家地區,建立了孔子學院,都在研究學習中國古聖先賢的寶典智慧。作為中國人,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更應該責無旁貸,讓我們共同觀看卓越的傳統文化傳播者——來自中國臺灣的蔡禮旭老師主講的,《落實弟子規,做好中國人》---

(觀看視訊)

身心和諧,始於仁愛;家庭和諧,始於孝悌;社會和諧,始於謹信。《弟子規》首先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恭敬兄長,繼而教育我們把對父兄的孝敬擴大到社會,“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進而教育我們泛愛眾,“凡是人,皆須愛”,通篇講的都是愛心。那麼父母對子女傾注了無私的愛,子女就應該以無私的愛回報父母。這是天經地義的。一個不忍心損傷自己父母的人,又怎麼能夠損傷他人呢?只要把這些道理弄清楚了,並且能夠付諸行動,很多家庭和諧問題、與人相處問題、子女教育問題、生活工作問題、事業發展問題等等,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解決。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知道大家都辛苦了。在學習中大家都受益匪淺,感動很深。我相信一定有很多的人想說些什麼,想表達下什麼,下面是自由分享表達時間,每人僅僅三分鐘,限8個名額,請大家積極參與,舉手排隊---

學好中華傳統文化的經典《弟子規》,對於“知廉恥、明是非、懂榮辱、辨善惡,培養健全的道德品質”,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只要我們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一定會帶來個人的身心和諧、生活美滿、人生圓潤、家庭幸福、事業通達!繼而實現社會和諧、民族強盛、國家繁榮!

學習傳統文化是自救,弘揚傳統文化是救人。民族興衰,匹夫有責,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更是任重道遠。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用於生活、應用於工作,自己身體力行並傳承子孫,把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應併發揚光大!

傳統文化講話稿 篇11

男: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女:親愛的同學們

合:大家晚上好!

男:一把把黃土塑造千萬個你我,靜脈是長城,動脈是黃河,五千年文化是生生不息的脈搏

女:我們生長在遼闊廣袤的國土,群山記載著中華民族不朽的歷史,江河流淌著神州兒女心中的熱血。

男:敲響那一排銅質的編鐘,渾厚而清亮的左音右韻由遠及近,穿越五千年悠悠歲月

女:在河之洲,水之湄,山之陽,海之濱,泛起層層漣漪,響起陣陣回聲,在億萬炎黃子孫的心中凝結為一個主題:民族一家親

男:為豐富大學生校園文化生活,弘揚農大精神,增強校園文化氛圍,深化學術之風。激起廣大同學對民族文化的熱情,加強各民族間的交流,增強民族凝聚力,使各民族和諧相處,增進彼此間的尊重和愛國主義情懷。在本次活動中學習民族文化,提升自身修養,同時做到“啟益人生”。也給少數民族的同學提供一個充分展示自我的舞臺,讓中國的少數民族文化在校園能夠盡情傳揚,我們特意在此隆重集會共同慶祝第二屆中國民族文化藝術節。

女:在近一個月的中國民族文化藝術節裡,我們用心靈去細細品味中華文明的魅力,用青春去傳遞那穿越千古聲音,共同全是我們五十六個民族神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男:好的,現在我宣佈 由山東農業大學南校區學管部主辦、南校區文藝部承辦的“弘揚農大多元文化 細品民族特色風情”第二屆中國民族文化藝術節現在開始

首先,請允許我介紹出席本次活動的領導及嘉賓,他們是

讓我們再一次以熱烈的掌聲對各位領導及嘉賓的到來表示歡迎

結束語:

男:今夜,我們相約在這裡,一起聆聽穿越千古歷史的聲音

女:今夜,我們相約在這裡,一起感受中國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男:本屆民族文化藝術節即將拉下帷幕,她將成為我校歷史的一頁

女:民族藝術節的時間雖然短暫,但藝術的空間卻是無限的,讓我們將參加民族藝術節的熱情轉化為動力,用知識開啟理想之門,用才幹塑造藝術人生。在啟益人生的程序中提升歷練自己。

好的,現在我宣佈“弘揚農大多元文化 細品民族特色風情”第二屆中國民族文化藝術節 現在結束

再次感謝各位領導老師同學們的光臨!

祝大家 晚安。

傳統文化講話稿 篇12

各位領導:

大家好,我演講的題目是“優質服務、共鑄誠信”。誠實守信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自古以來恪守誠信就是衡量一個人行為、品質和人格的標準。做企業同樣需要誠信,古人云:“經營之道在於誠,贏利之道在於信”,誠實守信既是做人的基本道德準則,也是企業搏擊市場賴以生存的前提。在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這天,咱們關注“誠信”是正因在現實生活中,存在著缺乏誠信的陰影。從假煙、假酒、假文憑到假帳、假幣、假政績;從股市造假到企業之間的“三角債”;從剽竊他人科研成果到足球場上的“黑哨”;從普通人惡意消費透支到一些地方政府言而無信,出爾反爾,開門招商,閉門宰客。凡此種.種,失信的濁流,象瘟疫一樣資醋湃擻餚酥間的信任。

個人失信,害在數人,社會無信,則人人自危。優質服務、共鑄誠信,是咱們××人共同的職責。

在全社會呼喚誠信的這天,××人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優質服務、誠實守信為重點,以提高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為著力點,切實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廣泛開展建立“禮貌單位”、“禮貌系統”等實踐活動。電力企業作為一個服務行業,××人堅持“優質為本,誠信服務”的工作服務理念。對內強化管理,對外開展優質服務。要求報裝接電“一、一制”,即在一個工作日內辦理完各項手續,在一個工作日內裝表供電。事故搶修“四、二制”即在接到事故電話後,四小時內為農村使用者處理故障並供電,二小時內為城區使用者處理故障並供電。客戶接待要求“只進一個門,只找一個人,其餘的工作由咱們來做”實行“內轉外不轉”的原則。咱們的服務承諾是“六個一”即一張笑臉相迎,一杯熱茶暖心,一片真誠相待,一件好事解憂,一聲道別相送,讓每一位客戶滿意。讓“電老虎”、“電霸王”永遠成為過去!

幾度風雨幾度春秋,風霜雪雨搏激流。××人用誠信鑄造這天的輝煌。截止這天,我縣農網改造工程已完成並透過驗收;農電管理體制改革已基本理順,步入正軌;照明用電從××年××月××日起實行城鄉同網同價,從改造前××元/kwh到改造後××元/kwh,降低了××元/kwh。××年××月我縣××110千伏變電站的投運,標誌著我縣從××電源的成功引入,為我縣經濟的發展帶給了可靠的電力保障。

只有優質服務,誠實守信,才能創造良好的企業信譽。在市場經濟發展的這天,企業才能立於不敗之地。讓咱們攜手並肩,為××經濟發展的燦爛明天而發奮奮鬥

傳統文化講話稿 篇13

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週年大會上指出,理論的生命力在於不斷創新。創新是理論的本質所在,是理論建設和理論指導的永恆主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一以貫之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不斷推進理論創新,用發展著的理論指導不斷髮展變化的實踐。推進理論創新,必須堅持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基礎上創新、在與時代特徵相結合上創新、在解決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中創新三個基本原則。

堅持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基礎上創新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時代精神和整個人類精神的精華,是源於實踐、指導實踐並在實踐中得到證明的科學理論。馬克思主義主要包括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三大組成部分,它們相互滲透、互為補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構成統一、完整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體系,揭示了自然界、人類社會以及人類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指明瞭人類社會前進的方向。

推進理論創新,關鍵是毫不動搖地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堅持和運用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將馬克思主義的真理精神貫穿於推進理論創新全過程,不斷作出新概括、歸納新結論、提出新思想。同時,要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結合起來。如果偏離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理論創新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就會走上理論發展的“歪路”甚至“邪路”,就會失去靈魂、迷失方向,也就談不上理論創新了。

堅持在與時代特徵相結合上創新

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馬克思主義理論之所以具有科學真理性和強大生命力,關鍵在於馬克思主義是隨著時代發展而不斷髮展的開放的理論,具有與發展著的實踐密切結合而不斷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能夠隨著實踐發展和時代變化而創新發展,始終站在時代潮頭。

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生一系列重大而深刻的變革,取得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置身於這一歷史性變革之中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更有資格、也更有能力揭示這場變革所蘊含的歷史經驗和發展規律,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發展作出中國的原創性貢獻。恩格斯指出,馬克思主義理論“是一種歷史的產物,它在不同的時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時具有完全不同的內容”。推進理論創新要堅持在與時代特徵相結合上創新,以當前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在鮮活生動的當代中國實踐中持續推進理論創新,不斷開闢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相對於具有無限可能性的未來而言,任何特定歷史時代所呈現出來的歷史圖景總是具象而有限的。作為時代精神精華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只有緊密結合時代特徵、緊跟時代步伐,以開放的胸襟與時俱進,才能獲得永恆的真理性意義。

堅持在解決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中創新

強化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鮮明特徵。事物的本質是由事物內部的矛盾決定的,也是通過矛盾體現出來的;事物的矛盾就是事物內部的問題,矛盾是通過問題呈現出來的。問題是理論創新的起點和契機,也是理論創新的動力和源泉。推進理論創新只能從問題著手,通過在現實中發現問題、在實踐中尋求答案、在發展中尋找規律,最終推動問題的解決,從而真正把握住歷史發展的脈絡,實現理論創新。如果離開解決具體問題,理論創新就會無所依歸、無的放矢。

馬克思指出,問題就是時代的口號,是它表現自己精神狀態的最實際的呼聲。從某種意義上說,理論創新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髮現問題、認真研究問題、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當前,隨著發展進入新的歷史方位,我國正經歷著更加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更加巨集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其中必然會產生許多新矛盾、新問題。例如,社會思潮紛紜激盪,經濟發展和社會建設所面臨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不斷湧現,黨的建設所面對的形勢也更為複雜。這些問題都是關係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興衰成敗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也是廣大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不少是過去的經驗和辦法不能應對和解決的,是繞不開躲不過的。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加強對這些新問題、新矛盾和新挑戰的研究,及時提出、運用新的理論,努力探索解決重大問題的新思路、新舉措、新辦法,滿足廣大幹部群眾的理論訴求。不僅要讓理論創新成果跟上時代,而且要讓理論創新成果更好引領時代、指導實踐、解決實際問題。

傳統文化講話稿 篇14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我是來自七三班的。今天,我要演講的主題是:過中國傳統節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再過幾天,冬至將如期而至,它是我們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一天還有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的習俗,諺語:冬至到,吃水餃。

冬至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過中華傳統節日也是我們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形式之一。

浩瀚蒼穹,蔚藍天空,孕育了華夏五千年古老璀璨的歷史與文明。“路漫漫其修遠矣,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激勵著多少中華兒女立志成才,報效祖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的教誨激勵和成就了多少中華偉丈夫,民族大英雄。還有岳飛精忠報國的故事,林則徐虎門銷煙的壯舉,孫中山“天下為公”的胸懷,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信念,都讓我們回想起中華民族一段又一段蕩氣迴腸的歷史。從古代的四大發明到如今的“神舟”飛天,中國人演繹了多少了不起的神話!

有詩云:

梁啟超先生早就說過: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作為祖國未來接班人的我們,肩上的責任重大。因而加強文化素質教育,培養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是青年全面發展的需要。而中華傳統文化有著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優良傳統,它以其強大的`生命力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英才,為世界的發展做出了寶貴的貢獻。因此我們有必要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讓其指引著我們大學生前進的方向。那麼作為當代中學生應該如何最大限度地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呢?

我們孝敬父母,用一杯淡淡清茶,一句貼心的問候,傳承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尊敬師長,文明禮貌,處處體現著我們禮儀之邦的風範;我們努力學習,“敬業樂群、臻於至善”,不斷把自己培養成為具有“信敏廉毅”的高素質人才。雖然我們現在能做的只是一些簡簡單單的平凡之事,但是我堅信,潤物細無聲,終有一天,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一定會深入人心。

我們是華夏兒女,炎黃子孫,是中華民族的新一代。黃河在我們的血脈中流淌,長城讓我們永遠剛強,“神舟”載人飛船使我們的天地無限寬廣。傳承了五千年的民族文化,正等待我們去發揚光大。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未來屬於我們,世界屬於我們,讓我們在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薰陶下,刻苦學習,頑強拼搏,時刻準備著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我的演講完畢,謝謝。

傳統文化講話稿 篇15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在流放中,他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屈原死後,楚國百姓非常哀痛,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身體。有的漁夫拿出飯糰、雞蛋等食物丟進江裡,希望魚龍蝦蟹吃飽了,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有的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希望暈倒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為棕子。

郭沫若評價屈原為“偉大的愛國詩人”。他開浪漫主義詩歌之先河,創立了“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同光”的楚辭文體;發明了“惟草木之落兮,恐美人之遲暮”的香草美人傳統。他奔流肆意的想象,源源不絕的才情,似河流匯聚成海一般,浩瀚無垠。我國文史上最長的抒情詩——《離騷》,就是他集畢生心血所成的作品。

屈原死了已有2300年了,今天我們來紀念他,主要是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輝”的人格。屈原作為一個改革家,他的政治理念,他的改革期望,都因當時客觀殘酷的社會條件而失敗了。但作為一個偉大的愛國者、思想家和文學家,他卻成功了。“舉世皆濁我獨清,舉世皆醉我獨醒”是他的氣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他的偉岸。他如菊的淡雅,如蓮的聖潔,強大的精神力量,為後人頌揚,激勵感染了無數中華兒女前行的腳步!

屈原的偉大,不僅是他刻骨銘心的詩句,更是他矢志不移的愛國精神,不與奸佞小人同流合汙的高風亮節。五千年中華文明史少不了屈原,燦爛的中國文學史少不了屈原。

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時光如何變遷,他永遠上生活在歲月的長河裡,永遠銘記在人們的心中!

傳統文化講話稿 篇16

同學們,早上好。

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祭端午弘揚傳統文化》。五月初五,粽葉飄香,又到了一年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關於它的來歷,我想不少同學都有了一些瞭解。據《史記》記載,春秋時期楚國有一位大臣屈原,他倡導舉賢授能,聯齊抗秦,卻遭到其他貴族的強烈反對。屈原被迫離職,還被趕出都城。

他的詩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等,現在讀起來仍能感受屈原的氣節和偉岸。後來,秦軍攻破楚國都城。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於五月五日,抱石投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我們國家在20__年將端午節設立為國家法定節日,就是為了讓同學們充分感受端午節的氛圍,不要忘記我們的傳統文化。

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外來文化的大舉入侵,一部分中國人不再眷顧流傳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而是將目光轉向了“聖誕節”、“愚人節”這樣的西方節日。面對這種現狀,我們更加要重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和學習,並且要熱愛和保護我們的民族傳統。

可能很多同學還不知道,我們中國幾千年流傳下來的端午節,幾年前已經被亞洲某國拿來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為他們國家的文化遺產,並獲得成功。看到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卻成了別國的文化遺產,我們除了驚訝和尷尬,更應該問自己,我對中國的傳統文化了解多少,學習了多少,做出了多少貢獻呢?

中國的傳統節日五彩繽紛,傳統文化內涵豐厚,留存著人類獨特的文化記憶。對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存,我們必須高度重視,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同學們,讓我們從積極學習和保護我們的傳統節日和傳統文化,讓古老的華夏文明煥發新的風采!   我的國旗下講話完畢,謝謝大家!

傳統文化講話稿 篇17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形成了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支撐著中華民族歷經五千餘年生生不息、代代相傳、傲然屹立。要求,“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為我們在世界文化激盪中站穩腳跟築牢堅實根基。

1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包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道德情操、價值觀念、審美品格、藝術情趣、辯證思維和科學智慧,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礦藏。指出:“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華民族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各種思想文化,記載了中華民族在長期奮鬥中開展的精神活動、進行的理性思維、創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其中最核心的內容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中華民族綿延不絕的悠久歷史、燦爛文明,孕育滋養出源遠流長、根深葉茂、豐富多樣的優秀傳統文化,塑造了中華民族的鮮明品格,滋養了獨樹一幟的中國精神,陶冶了勇敢智慧的中華兒女,是中華民族自立世界民族之林,綿延不絕、鬱鬱蔥蔥、生生不息的文化之根。

文化軟實力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指在社會文化領域中具有精神感召力、社會凝聚力、價值吸引力、思想影響力等方面的文化精神力和競爭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當代中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力量源泉,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體現著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在生產生活中形成和傳承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審美觀,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對人類文明的發展進步產生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指出:“中華民族在長期實踐中培育和形成了獨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規範,有崇仁愛、重民本、守誠信、講辯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有自強不息、敬業樂群、扶正揚善、扶危濟困、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等傳統美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規範,不論過去還是現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價值。”五千多年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勇、孝、悌、廉等思想道德觀念深入人心,尚仁重德、知禮好學、誠信守正、寬厚孝義、扶危濟困的情操品格,深深地滋潤著神州大地上的眾生,流淌在血脈裡,熔鑄在精神世界之中。人類文化發展史表明,文化承擔著文以載道、以文化人、思想育人、傳承文明的歷史使命,是指引人類社會發展前進方向的心靈明燈,能夠凝聚起推動社會進步的巨大精神力量。

在中華文明五千多年的發展歷程中,春秋戰國時期是一個文化高峰,儒、法、道、墨、兵、陰陽、縱橫、雜、名、醫、農百家爭鳴,“稷下學宮”辯學策論昌盛,老子、孔子、莊子、墨子、孫子、荀子、管子、孟子等思想先哲紛紛著書立說,形成了蔚為大觀的諸子百家思想體系,開創了影響深遠、彪炳史冊的思想文化繁榮盛景,豐富深邃的思想之光歷經幾千年歲月時空一直影響至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匯孕育的哲學理念、價值觀念、道德思想、行為規範、社會理想、美學品格、辯證思維等,構成了光耀千秋的不朽文化思想經典,造就了中華民族特有的信仰追求、價值取向、高尚品質、文明準則、審美情趣和思維方式,熔鑄了中華民族的性格、氣節、品格和氣魄,構成了中華民族的脊樑、血脈和靈魂,成為維繫中華民族繁衍生息、歷經磨難不斷強盛的精神家園和精神支柱,是當代中國文化軟實力的力量根基。

2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家園,核心價值觀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和標誌,是人們普遍認同、長期遵循的基本價值理念原則,廣泛滲入到民族血脈、社會生活和精神世界之中。指出:“核心價值觀是文化軟實力的靈魂、文化軟實力建設的重點。這是決定文化性質和方向的最深層次要素。”文化軟實力作為一個多要素、多層次、多維度的社會發展體系,核心價值觀是其中的血脈靈魂,是決定文化軟實力最重要的因素。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是一個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發揮作用的有機系統,涵蓋了包括思想、精神、價值、理念、信仰、思維、美學、藝術、技術等眾多文化形態的社會文化領域,而核心價值觀就深藏、凝結、廣泛滲透在社會意識形態和文化形態之中,在社會價值體系中居於核心支配地位和主導引領作用。一個民族的發展興旺,離不開先進的核心價值觀的方向引領;一個國家的團結和睦,離不開先進的核心價值觀凝聚共識認同;一種文化的自信自強,離不開先進的核心價值觀提供思想精神支撐。核心價值觀事關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和前途命運。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盪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核心價值內容豐富、思想深刻、影響力持久深入廣泛,具有獨特的魅力和文化特色優勢,包含著深刻的思想價值、巨大的精神活力、崇高的道德人格、辯證的科學思維、形神兼備的審美品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歷來把人的精神生活納入人生和社會理想之中,融匯成為博大精深、底蘊深厚的文化價值理念和道德人格文化傳統,世代相傳,綿延不絕,深入人心,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底色、信仰支柱、精神追求,成為當代中國文化軟實力的血脈靈魂。

3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血脈裡和價值追求當中,歷來就有崇高的文化自覺意識和厚重的歷史責任感,具有文以載道、知行合一、經世致用的優良傳統,具有家國天下的博大文化情懷。“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齊治平”等思想觀念,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內在的特質秉性與文化標識,充分展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追求和人格理想,奠定了中華民族的文化性格、行為方式和家國情懷,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最具生命力的精神基因。

在中華民族的血液裡,始終流淌著一種以天下為己任的崇高使命和擔當意識。孔子“朝聞道,夕死可矣”,編訂《六經》,儒家典籍得以傳承。曾子“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的憂國為民的思想情操,孟子“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屈原“長太息以掩泣兮,哀民生之多艱”,司馬遷“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些正是中華民族使命擔當、家國情懷的真實寫照。在近代,大批進步知識分子奮力吶喊,警醒國人,用新文化運動喚醒了民族崛起、振興中華的思想意識,讓民主科學的思想萌發並不斷光大,有力推動了中國現代思想啟蒙運動。

在現當代,中國共產黨在歷史發展的大變革、大思潮、大激盪中,對於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展的歷史使命與肩負的時代責任,一直都有非常清醒的認識、自覺的把握和堅定的實踐。我們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思想精神為豐厚滋養,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傳人,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彰顯出高屋建瓴、獨樹一幟的文明品格,推動了當代中國社會創新發展和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

當代中國的文化軟實力,深刻體現在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合發展之中,充分體現在創新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厚滋養之中,全面體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繁榮發展之中,深深紮根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之中。如果拋棄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基,就等於割斷了中華民族的思想精神命脈,我國文化軟實力就會患上“營養不良症”“貧血症”和“軟骨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審美境界、人格情操、思維方式,不僅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核心,同時也能為世界其他國家和民族提供有益啟迪,對解決人類社會發展問題具有重要的文化引領價值,具有穿越歷史時空的恆久文化精神力量。

傳統文化講話稿 篇18

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煥發時代光彩,需要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提煉出來、展示出來,把其中具有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的文化精髓提煉出來、展示出來。提煉是前提,展示是手段,把兩方面都做好,才能展現中華文化獨特的理念、智慧、氣度和神韻。

提煉精神標識不是標新立異,而要回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啟用文明傳統的精神核心,為走好腳下的復興之路提供精神支撐。中華文明綿延5000多年,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過的文明。在漫漫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一次次回溯文明源頭,一代代傳承文化命脈。春秋時期,孔子用“仁”啟用西周“鬱郁乎文哉”的禮樂文明;以朱子為代表的宋儒高舉“天理”旗幟,為傳統生活方式奠定堅實的哲學根基;明朝中後期,王陽明用“致良知”喚醒個體的道德自覺。先哲們立足各自的時代,不斷提煉精神標識,勇敢應對問題與挑戰,用思想和智慧之光照亮世道人心。當前,我國改革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還有不少硬骨頭要啃、頑瘴痼疾要治。問題越繁雜,挑戰越嚴峻,越需要我們站穩中華文化立場,以禮敬和自豪的態度對待優秀傳統文化,為民族復興提供不竭的精神力量。

提煉精神標識需要號準當今世界的複雜脈象。目前,全球發展失衡現象嚴重,收入分配不平等、發展空間不平衡,數字鴻溝、公平赤字問題凸顯。解決這些難題和糾葛,路在何方?對此,中國從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大義出發,貢獻處理當代國際關係的中國智慧,貢獻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中國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正在同世界各國一道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努力為動盪不安的國際社會提供穩定之錨。提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可以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豐厚的思想養分。

充分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作用,提煉精神標識只是走出了第一步,還要用雅俗共賞的呈現手法將其展示出來。在古代中國,通過評書、戲曲等藝術形式的“高臺教化”,傳統價值觀念潤物細無聲地滋養著百姓心靈、維繫著社會秩序。今天,展示精神標識也應採用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適應他們的思維和表達習慣,運用先進傳播手段,讓其看得懂、聽得進、領會得透。在這方面,《中國成語大會》《中國詩詞大會》等電視節目就是有益探索。

不同國家和民族有著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話語體系。寓抽象哲理於具體細節中,寓理性說理於感性素材中,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傳播效果。在對外交流中,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潛移默化,滴水穿石”三組成語,生動形象地說明了如何保持自身文化的自信、耐力、定力;在中法建交50週年紀念大會上,他把法國諺語“一點又一點,小鳥築成巢”和中國古語“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聯絡在一起,讓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只有深入文明的脈絡和細節,用受眾能理解、好接受的方式來展示,才能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廣為人知、真為人懂、深為人信。

“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立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中華文明就能為當代中國和當今世界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正能量。

傳統文化講話稿 篇19

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春節是我們中國農曆的新年,所以過年對我們中國人而言非常重要的!因此,春節前的準備也是必不可少的。

過年了!過年了!家家戶戶忙著貼春聯,剃頭髮,做年夜飯……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規矩”太多了!有些習俗還很怪,無奈之下,我就去問正在貼春聯的媽媽。

我看見媽媽將“福”字倒著貼,我固然知道為什麼要倒著貼,將‘福’字倒著貼是一種習俗,‘福’倒貼說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問道:“過年有什麼習俗和規矩啊?”媽媽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給我談起來。

原來,以前過年還有一種放鞭炮的習俗,來源於“年獸”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隻“年獸”,長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躍出海面到處作惡。有一年一個老人用放炮,穿紅衣,貼紅春聯的方法驅趕走“年獸”,這才得以平靜,此後這個方法就流傳開來。但是現在廣州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所以我們就不再進行這個活動了。

除夕這一天對我國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這天晚上,我們全家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年飯。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全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餚,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桌上有雞、鵝、燒肉等等,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熱氣騰騰,說明紅紅火火;“魚”和“餘”諧音,喻意“年年有餘”。最後一道甜食,祝福往後的日子甜甜蜜蜜。

今天我的收穫太大了,知道了很多過年習俗的知識,不過我覺得有點迷信,但這又彷彿是一種樂趣,只要快樂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況這是傳統的習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啊!

傳統文化講話稿 篇20

內容提要:黨的xx屆三中全會對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頂層設計,在改革理論和政策上形成一系列新的重大突破,是新時代改革再出發的重要里程碑。5年多來,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歷史性成就,主要領域改革主體框架基本確立,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全面提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展現出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20xx年11月召開的黨的xx屆三中全會,是新時代改革再出發的重要里程碑。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對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國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作出全面部署,在改革理論和政策上形成一系列新的重大突破,是新時代改革再出發的頂層設計。5年多來,四樑八柱性質的改革主體框架基本確立,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歷史性成就,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注入了強大動力。

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

《決定》總結前30多年經濟體制改革經驗,在經濟理論上取得新突破,為深化新時代經濟體制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撐。比如,首次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一重大理論觀點。圍繞這一理論突破,大刀闊斧削減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推動資源配置依據市場規則、市場價格、市場競爭實現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同時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目前,97%的商品已實現市場調節價格。又如,《決定》提出“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這帶來國企改革方面的新突破。5年多來,國企改革有序推進;通過混合所有制改革,國有資本與民營資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有效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再如,《決定》提出“賦予農民對承包地佔有、使用、收益、流轉及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權能,允許農民以承包經營權入股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這是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方面的重大突破。黨的xx屆三中全會後,我們黨提出承包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強有力槓桿,為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農業現代化發展滯後等問題提供了強有力支援。

圍繞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深化政治體制改革

《決定》圍繞如何發揮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優越性,以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為根本,在政治體制改革方面作出全面部署。5年多來,政治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建設邁出堅實步伐: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推進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理論和實踐創新,發揮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統籌推進政黨協商、人大協商、政府協商、政協協商、人民團體協商、基層協商以及社會組織協商,推動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大力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20xx年3月,中共中央印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力度之大、改革推進之平穩順利是少有的。5年多來,我們緊緊圍繞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發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長期以來,我國文化領域基本上實行由政府財政撥款支援的事業單位管理體制,其好處是從事文化工作的人員不用操心經費來源,可以集中精力進行文化創造;其弊端是缺乏競爭機制,難以最大程度調動文化工作者的創作積極性。《決定》提出要“按照政企分開、政事分開原則,推動政府部門由辦文化向管文化轉變,推動黨政部門與其所屬的文化企事業單位進一步理順關係”,並提出建立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優勝劣汰。5年多來,我們繼續推進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推動文化企業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兼併重組,提高文化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明確不同文化事業單位功能定位,建立法人治理結構,完善績效考核機制。實踐證明,《決定》關於文化體制改革的新突破符合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的客觀要求,激發了廣大文化工作者的創作熱情,解放了文化生產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呈現出繁榮發展新局面。

圍繞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深化社會體制改革

實現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必須加快社會事業改革,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努力為社會提供多樣化服務,更好滿足人民需求。《決定》不僅對教育、就業創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醫藥衛生等民生領域體制機制改革和社會治理制度建設進行全面部署,而且鼓勵社會資金投入社會建設領域。5年多來,在持續加大民生領域財政投入的基礎上,各級政府部門通過設立PPP專案庫、購買公共服務等方式,鼓勵社會投資進入社會建設領域,加快補齊公共服務供給短板;全面深化社會體制改革,一大批惠民舉措落地實施,不斷滿足不同層次的多樣化需求,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增強,我國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社會治理體系更加完善。

圍繞建設美麗中國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

讓人民群眾喝上乾淨的水、呼吸上清潔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物,是黨和政府作出的莊嚴承諾。做好這些事情,必須在全社會確立綠色發展理念,建立激勵與約束相結合的生態文明體制。《決定》圍繞建設美麗中國,對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作出部署,包括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實行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改革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等。5年多來,我們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推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四樑八柱性質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基本形成,生態環境治理力度不斷加大,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加快形成。在解決國內環境問題的同時,我國還深度參與全球生態環境治理,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

圍繞提高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

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是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證。《決定》對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作出總體部署,提出“加強民主集中制建設,完善黨的領導體制和執政方式,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域性、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5年多來,我們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深入推進反腐敗鬥爭,全面從嚴治黨實現制度化、規範化,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顯著增強,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了堅強政治保證。黨的xx屆三中全會以來各項改革的順利推進,主要得益於充分發揮了黨總攬全域性、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得益於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得益於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全面提高

《決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只有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才能得到充分發揮。把上述六個方面改革全面落實到位,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根本要求。這是一項極其複雜、難度很大的巨型系統工程。黨的xx屆三中全會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迅速成立,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後又改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親自領導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從改革方案設計到具體實施,從總結改革試點經驗到面上推廣,從統一思想認識到準確把握改革的力度和時機,黨中央都進行了認真縝密的研究和細緻周全的組織。目前,黨的xx屆三中全會提出的336項重大改革舉措中已出臺實施方案的超過95%,黨的xx屆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和黨的十九大及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部署的改革任務也在按計劃進度紮實推進,主要領域改革主體框架基本確立,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全面提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展現出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Tags:講話稿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