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紅船精神的科學內涵範文五篇

欄目: 思想宣傳講話稿 / 釋出於: / 人氣:3.27K

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是宣傳思想工作必須遵循的重要方針。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關於思想宣傳的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紅船精神的科學內涵範文五篇

【思想宣傳範文】一

20xx年10月31日,xxxx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專程從北京前往上海和浙江嘉興,瞻仰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和浙江嘉興南湖紅船。他強調,要結合時代特點大力弘揚“紅船精神”。xxxx關於“紅船精神”的重要論述,宣示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堅定政治信念,表達了以xx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決心繼承“紅船精神”、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的崇高歷史擔當和時代責任。

深刻理解“紅船精神”的科學內涵

早在20xx年6月21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xx同志就在光明日報發表《弘揚“紅船精神”走在時代前列》的重要文章,明確提出“紅船精神”的概念並系統闡釋了“紅船精神”的深刻內涵和時代價值。xxxx指出,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是中國革命精神之源,也是“紅船精神”的深刻內涵。“紅船精神”內涵深刻、思想深邃、歷久彌新,是中國共產黨人薪火相傳的精神源泉、紅色基因。

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體現的是中國共產黨建立時期共產黨人立志改變舊世界、建設新中國的堅強決心和崇高追求;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體現的是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如一的堅定信仰和理想追求;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體現的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立場、價值取向和根本宗旨。

從本質上來說,“紅船精神”體現和昭示了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紅船”是體現共產黨“初心”的“母親船”,產生於這條“母親船”的“紅船精神”是我們黨的“初心”之根、是黨的先進性之源。xxxx指出:“‘紅船精神’正是中國革命精神之源: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形成的優良傳統和革命精神,無不與之有著直接的淵源關係。”小小紅船承載千鈞,播下了中國革命的火種,開啟了中國共產黨的跨世紀航程,由此開始“中國共產黨引領革命的航船,劈波斬浪,開天闢地,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

xxxx指出,建黨時的每件文物都十分珍貴、每個情景都耐人尋味,我們要經常回憶、深入思索,從中解讀我們黨的初心。他還強調:“事業發展永無止境,共產黨人的初心永遠不能改變”“只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鬥,才能讓中國共產黨永遠年輕”“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歷史、告慰先輩,方可贏得民心、贏得時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無前”。

準確把握“紅船精神”的歷史地位

“紅船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原點,在引領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偉大事業的歷程中,發揮了無與倫比的重大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地位。

“紅船精神”是重要精神豐碑。“紅船劈波行,精神聚人心。”xxxx指出,“紅船所代表和昭示的是時代高度,是發展方向,是奮進明燈,是鑄就在中華兒女心中的永不褪色的精神豐碑。”把“紅船精神”比喻為“精神豐碑”是對“紅船精神”歷史地位的形象概括。xxxx指出:“紅船,見證了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變,成為中國革命源頭的象徵”“南湖紅船點燃的星星之火,形成了中國革命的燎原之勢,使四海翻騰,五嶽震盪”。

正因為有了“紅船精神”這座精神豐碑,黨的事業才有了“引航燈”,有了前進方向。“紅船精神”同我們黨後來形成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道,“共同構成我們黨在前進道路上戰勝各種困難和風險、不斷奪取新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和寶貴精神財富”。

“紅船精神”是強大思想武器。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必須始終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xxxx指出:“‘紅船精神’是激勵我們把握髮展這一時代主題和黨執政興國第一要務,大膽探索、創新創業的強大思想武器。”

當今世界正處於深刻變化之中,綜合國力的競爭日趨激烈,我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程序中也出現了許多前所未有的新情況、新問題。“紅船精神”昭示我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過程中,我們不能因循守舊,僵化保守,而必須敢為人先、開拓進取,以改革創新精神永葆黨的生機和活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要繼續堅持和發揚“紅船精神”,自覺克服安於現狀、不思進取的思想觀念,用創新的思想觀念謀劃工作,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不斷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

“紅船精神”是強大精神支柱。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是“紅船精神”所蘊含的遠大奮鬥目標和崇高價值取向。xxxx指出:“‘紅船精神’是鼓舞我們堅定共產主義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不畏艱險、艱苦奮鬥的強大精神支柱。”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創新性事業,也是一項空前艱鉅的巨集圖偉業。面對前進道路上可能遇到的重重困難和各種風險,我們必須繼續發揚“紅船精神”,堅定理想信念,增強憂患意識,既要樹立遠大理想又要制定近期目標,既要保持志存高遠又要做到腳踏實地,在推進事業發展過程中不斷譜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篇章。

“紅船精神”是強大道德力量。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自誕生之日起就以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根本宗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是馬克思主義政黨與生俱來的政治品質和價值追求,是衡量黨的先進性的根本標尺,也是“紅船精神”的本質要求。xxxx指出:“‘紅船精神’是鞭策我們牢記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本質要求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求真務實、一心為民的強大道德力量。”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效能否始終保持,黨的執政地位能否不斷鞏固,根本在於人民群眾對黨的信賴和擁護,而這又取決於我們黨能否始終踐行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取決於黨能否始終團結帶領人民群眾求真務實、真抓實幹。為此,我們必須繼續發揚“紅船精神”,始終堅持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的價值要求,真正幹出有利於黨和人民事業的政績。

大力弘揚“紅船精神”的時代價值

弘揚首創精神,推進黨的事業不斷創新。中國共產黨是具有開天闢地、敢為人先首創精神的黨。“紅船精神”既是早期中國共產黨人靠著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精神在中國大地創立無產階級政黨的必然結果,也是中國共產黨人決心以開天闢地、敢為人先首創精神始終站在歷史和時代發展潮頭的歷史宣言。黨正是順應歷史發展和時代進步潮流、勇立社會歷史發展的潮頭,在南湖紅船上宣告成立,從此使中國革命歷史翻開了嶄新的一頁。南湖紅船點燃的星星之火,形成了中國革命的燎原之勢。自此開始,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便成為我們黨推進不同時期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不斷髮展的強大精神動力。

弘揚奮鬥精神,推進黨的事業破浪前進。中國共產黨是具有堅定理想、百折不撓奮鬥精神的黨。革命理想高於天。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使中國革命從此有了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強大的精神支柱。當初,黨的“一大”會議在白色恐怖中召開,由上海轉至浙江嘉興,在南湖紅船上完成締造中國共產黨的使命,靠的是堅定的理想信念和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其後,我們黨在長期艱苦卓絕的奮鬥中,“不管風吹浪打,不怕急流險灘,始終堅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以壓倒一切敵人、戰勝一切困難的大無畏英雄氣概,矢志推動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的大船劈波斬浪、不斷奮進”。

弘揚奉獻精神,始終牢記黨的根本宗旨。中國共產黨是具有立黨為公、忠誠為民奉獻精神的黨。從黨成立的那一天起,“中國共產黨載著紅船的意願,以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努力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密切聯絡群眾是我們黨區別於其他任何政黨的顯著標志,正如xxxx所指出的:“依水行舟,忠誠為民,成為貫穿中國革命和建設全過程的一條紅線,也是‘紅船精神’的本質所在。”我們黨最大的政治優勢就是密切聯絡群眾,黨執政後最大的危險就是脫離群眾。在推進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過程中,我們黨始終肩負為人民謀利益的神聖職責和崇高使命,發揚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不斷維護好、發展好、實現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黨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領導全國人民不斷前進的堅強領導核心。

弘揚“紅船精神”,引領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紅船精神”既貫穿了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的為民初心和崇高使命,同時又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必須隨著時代和社會不斷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xxxx指出:“‘紅船精神’”是我們黨創立時期堅持和實踐自身先進性的一個歷史明證。正如黨的先進性不是與生俱來、一勞永逸的,‘紅船精神’也是具體的、歷史的。”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必須把“紅船精神”貫穿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全過程。正如xxxx所強調的那樣:全黨同志必須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不斷帶領人民創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牢記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一步一個腳印向著美好未來和最高理想前進;始終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不畏艱難、不怕犧牲,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鬥。

【思想宣傳範文】二

使命是黨的十九大報告的一個關鍵詞。xxxx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義無反顧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xxxx的重要論述清楚表明,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典型的馬克思主義使命型政黨,其目標不拘於當下,追求不限於眼前,而是始終具有巨集偉的理想藍圖和崇高的歷史使命。所謂馬克思主義使命型政黨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對社會發展規律的認知與把握為前提,以人民至上為價值宗旨,以實現自身民族、國家的解放或發展為自覺使命,以推進世界大同、實現共產主義、實現每一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最終使命,具有強烈的歷史主體意識與捨我其誰的責任擔當情懷的一種政黨型別。作為一個引領民族復興的馬克思主義使命型政黨,中國共產黨在97年的發展歷程中櫛風沐雨、砥礪前行,鍛造和展現出與其使命擔當相適應的鮮明特質。

明確的使命意識。承擔與實現使命是使命型政黨的存在依據。在標誌著馬克思主義誕生的《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就強調共產黨人要以消滅剝削壓迫與私有制,建立共產主義的自由人聯合體,實現每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最終使命。當然,在馬克思主義政黨發展史上,除最終使命外,政黨使命隨形勢發展與實際條件變化也逐步被賦予時代內涵和國別內涵。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而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作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擔負這一使命責無旁貸,這是歷史的選擇,也是人民的要求。新時代的中國共產黨人對於這一偉大使命展現出更為明確的自覺意識和更為強烈的擔當精神。

自覺地把握規律。只有更好地認識世界,才能有效地改造世界,只有深入把握各方面的規律,才能切實認識、瞭解與實現歷史使命。在這個意義上,馬克思主義使命型政黨特別強調對規律的自覺把握。對馬克思主義而言,唯物史觀就是一種規律性認識,深刻揭示了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科學社會主義則揭示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共產主義必然勝利的歷史趨勢。自馬克思、恩格斯以來,經典作家和黨的領袖一直都強調對社會發展規律包括具體領域規律的認識與把握。時至今日,我們黨這種對規律的認識有了典型的表述方式,即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等三大規律的認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強調的“八個明確”和“十四條基本方略”就是對“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重大時代課題的規律性認識,是對新時代如何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規律性認識。

持續地理論創新。要實現使命必須瞭解規律,而規律是通過理論揭示的,所以馬克思主義使命型政黨尤其強調理論指導與理論創新,尤其重視思想建黨。如同恩格斯指出的:“我們黨有個很大的優點,就是有一個新的科學的世界觀作為理論的基礎。”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中國共產黨一貫重視理論的指導與創新,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指導思想的與時俱進已經常態化。這種思想的與時俱進使我們能夠及時迴應新的時代挑戰和新的實踐要求,為其他各方面創新提供明確的理論指導,為實現巨集偉的目標使命提供有力的理論保障。黨的xx大以來,我們黨緊密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進行艱辛理論探索,取得重大理論創新成果,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行動指南,必須長期堅持並不斷髮展。

有效的制度建設。制度問題帶有根本性、全域性性和長期性。對承擔巨集大歷史使命的中國共產黨而言,必須高度重視制度建設並將其切實貫穿在黨的其他各方面建設之中。如果說明確的使命意識和統一的理論指導解決的是全黨“心往一處想”的問題,有效的制度建設很大程度上解決的則是全黨“勁往一處使”的問題。xxxx明確指出:“我們黨要履行好執政興國的重大歷史使命、贏得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勝利、實現黨和國家的長治久安,必須堅持依法治國與制度治黨、依規治黨統籌推進、一體建設。”民主集中制作為黨的根本組織制度和領導制度,必須要有效落實並不斷完善。民主調動全黨的智慧、彙集共識,集中強調紀律、統一,集中力量辦大事。這都是實現使命的必然要求。

鮮明的人民立場。人民群眾是共產黨實現歷史使命的依靠力量,為人民謀幸福也是共產黨的價值宗旨與初心使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對中國共產黨的人民立場作出了體現時代要求的創新性詮釋,提出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新時代在實現民族復興偉大夢想的程序中,我們要自覺秉持人民立場、尊重人民主體地位、認真傾聽人民聲音、追求人民發展幸福、確立人民評價標準。

高度的黨性修養。要實現巨集偉的歷史使命就必須要攻堅克難;要攻堅克難,黨就必須具有戰鬥力;要具有戰鬥力,每個黨員就必須加強黨性鍛鍊、增強黨性修養,做到志慮忠純、思想昇華、信念執著,意志堅定。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從建黨以來直到今天,我們黨一直強調黨性修養,強調黨員的自律、自省、自覺。黨的十九大強調革命理想高於天,思想建設是黨的基礎性建設,要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黨的思想建設的首要任務,教育引導全黨牢記黨的宗旨,挺起共產黨人的精神脊樑,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

【思想宣傳範文】三

“中等收入陷阱”是20xx年世界銀行在其報告《東亞復興:關於經濟增長的觀點》中首次提出的概念。在提出初期,這個概念並沒有引起經濟學界的關注。20xx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西方國家經濟陷入持續低迷,中國經濟增速也從高速轉向中高速,關於“中等收入陷阱”的擔心尤其是中國會不會落入“中等收入陷阱”逐漸成為輿論熱點。然而,在討論的過程中,人們很容易被這個概念的“邏輯陷阱”所誤導,甚至對國家未來產生不必要的悲觀情緒。其實,任何一個負責任的經濟學者經過客觀研究都不難得出結論:中國不會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概念存在不少“邏輯陷阱”

按照世界銀行在特定歷史背景下提出的這一概念的語義,“中等收入陷阱”是指許多國家在成為中等收入國家之後,將會進入經濟停滯期,出現貧富懸殊、環境惡化、社會動盪等現象,最終長期徘徊在高收入國家的門檻之外。深究這個概念,可以發現其缺乏嚴謹的理論論證,存在不少“邏輯陷阱”。

一是“統計陷阱”。“中等收入陷阱”用人均國民總收入(GNI)這個單一指標來衡量發展水平,但GNI並不能全面反映一個國家的國民生活質量、精神狀態等。從聯合國公佈的各國國民幸福指數排名看,被視為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的排名顯著高於法國、西班牙、義大利等。不丹屬於中低收入國家,但有關調查卻認為它是“全球最幸福國家”之一。皮尤中心20xx年的調查顯示,在高收入的西方發達國家,對未來表示樂觀的國民比例普遍在30%以下;而在孟加拉、巴西、越南等發展中國家,對未來持樂觀態度的國民比例一般都在80%以上。阿瑪蒂亞·森、羅伯特·巴羅等著名經濟學家都認為,所謂“中等收入陷阱”只是一種統計現象,並沒有經濟學方法論支撐,因而相當片面。

二是“對照陷阱”。“中等收入”標準往往是與美國對照、用美元衡量得出的。比如,按美國經濟學家胡永泰的說法,人均國民總收入是美國水平55%以上的國家為“高收入國家”,相當於美國水平20%—55%的為“中等收入國家”,是美國水平20%以下的為“低收入國家”。通行的中等收入標準是按照匯率法計算、用美元衡量的,例如,人均國民總收入在4126美元至12735美元之間的為中等偏上收入國家。這樣的對照和衡量方法有失偏頗,並不能全面反映一個國家的總產出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

三是“歷史陷阱”。目前對於“中等收入陷阱”的觀察,主要侷限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到21世紀初的時間段。在這個時間段,許多發展中國家剛剛實現獨立,處於現代國家成長的初級階段與發展探索期,難免會有不少國家走彎路。因此,不能過早地對這些國家蓋棺定論,認定其會長期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其實,能否儘快跨過“中等收入”這道坎,關鍵在於能否保持持續發展的勢頭。而且,成為高收入國家也並不代表著未來就會高枕無憂。目前,有的高收入國家已經陷入低增長困境,人民生活水平長期徘徊不前。因此,需要用動態的、發展的眼光來觀察“中等收入陷阱”。對當下的中國來說,如何營造有利於平穩健康發展的國內外環境,才是更有意義的討論話題。

中國不會重蹈一些拉美國家覆轍

在關於“中等收入陷阱”的討論中,一些拉美國家常常被視為典型案例。這些國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後所暴露出的問題集中表現在經濟增長過度依賴資源開發、科學技術落後、貧富差距懸殊,既無法與低收入國家競爭,也難以縮小與高收入國家的差距。而觀察中國不難發現,我們早已吸取一些拉美國家發展中的教訓,不僅沒有走上拉美國家的老路,而且走出了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的新路,即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

大力轉變發展方式,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堅持綠色發展,是我國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生動體現。近年來,我國綠色金融蓬勃發展。具體而言,綠色金融通過信貸、債券、基金、保險等工具和政策,將資金引導到環保、節能、清潔能源、綠色交通、綠色建築等專案中。目前,我國的綠色金融已經對綠色投資產生了巨大推動作用,綠色低碳迴圈發展的經濟體系正在加快建立。

大力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更加註重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些拉美國家在城市化過程中,由於政府公共職能缺失,導致城市化程序與工業化發展水平不相適應,大量人口湧入城市卻找不到工作,出現了許多貧民窟,引發了很多社會矛盾。相比之下,我國的城鎮化始終在有序推進。特別是黨的xx大以來,我國大力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優化城鎮佈局,努力創造更多城鎮就業崗位,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全面融合、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加速形成。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採取切實措施提高城鄉居民衣、食、住、行水平,並且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到20xx年將使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這一系列舉措極大提升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大力振興實體經濟,加快建設製造強國。近年來,我國一直把振興實體經濟和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放在重要位置,牢牢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機遇。我國的產業鏈向著中高階方向加速邁進,在新一代資訊科技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等諸多重點領域,我國企業正走向世界前列。加快建設製造強國,無疑將為我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打下堅實的經濟基礎和產業根基。

上述這些舉措能夠保證我國不會重蹈一些拉美國家覆轍,順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事實上,我國還採取了一系列重大改革發展舉措,確保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推動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

在高質量發展中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基本特徵就是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巨集觀調控的根本要求。我國在高質量發展方面取得的進展,表明我國完全有能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內生增長動力不斷增強,經濟結構持續優化。黨的xx大以來,我國政府加大簡政放權力度,轉變政府職能、提高政府效能,營造有利於企業自主經營、消費者自主消費的公平市場環境。針對經濟領域存在的供給側、結構性、體制性矛盾和問題,提出把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經濟工作的主線,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等重點任務有序推進,無效和低端供給明顯減少,有效和中高階供給日益擴大,市場主體活力顯著增強。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在“三去一降一補”基礎上加快實施“破”“立”“降”,即破除無效供給、培育新動能、降低實體經濟成本及制度性交易成本。這些舉措正在產生積極效果,我國經濟內生動力不斷增強、結構持續優化。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新動力充沛。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有一個共同特徵:在經歷了初始階段的高速發展後,經濟發展無法實現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逐漸失去發展動力,因而陷於停滯。我國高度重視創新在經濟發展中的引領作用,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新型國家建設成果豐碩,天宮、蛟龍、天眼、悟空、墨子、大飛機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繼問世。隨著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以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持續推進,我國將迎來新一輪發展,實現新的歷史性跨越。

大力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發展的均衡性顯著增強。區域協調發展是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我國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主要抓手。“一帶一路”建設著眼於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全方位提高我國對外開放水平。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點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優化空間格局,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雄安新區。長江流域是我國重要的經濟重心,也是溝通我國東中西部的交通大動脈。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將構建起沿江綠色生態走廊和綜合立體交通走廊,促進沿江產業合理佈局,更好發揮東部地區帶動中西部地區發展的作用。目前,隨著“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深入推進,新經濟增長點不斷湧現,城市群建設提質增效,區域發展的協調性、均衡性大大增強。

同世界分享中國發展機遇,促進共同繁榮。20xx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經濟體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持續上升,並日益成為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讓世界分享中國發展機遇,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積極推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的份額改革和治理機制改革,推動國際金融治理體系改革;積極參與上合組織、亞信論壇、中非合作論壇、中阿論壇,促進世界發展更加均衡。中國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繼續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為世界帶來更多發展機遇、增添更多發展動力。因此,中國不僅自己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而且將助力其他發展中國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思想宣傳範文】四

xx同志指出,國有企業是推進現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要堅持國有企業在國家發展中的重要地位不動搖,堅持把國有企業搞好、把國有企業做大做強做優不動搖。在新時代,繼續搞好國有企業,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進一步深化改革創新,推動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提高對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重大意義的認識。提高認識才能抓緊行動。應深刻認識到,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推動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有利於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國有企業是解決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重要工具,推動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可以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推動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是遵循經濟發展規律的必然要求,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進而實現我國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重要抓手,因而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為此,要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堅決摒棄與高質量發展不相符的思路和做法,始終把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提高經濟效益作為國有企業投資決策的首要標準,始終堅持以提高國有企業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持續提升國有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盈利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大力推動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

加強國有企業黨的建設。xx同志指出,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我國國有企業的光榮傳統,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是我國國有企業的獨特優勢。推動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必須加強國有企業黨的建設。一是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旗幟鮮明講政治,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以xx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為推動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政治保障。二是抓好理論武裝工作。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堅定理想信念,擰緊國有企業黨員、幹部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為推動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思想保障。三是樹立正確選人用人導向。堅持嚴管和厚愛結合、激勵和約束並重,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幹部隊伍,為推動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四是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鬥堡壘,匯聚形成幹事創業、推動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五是持之以恆正風肅紀。在常和長、嚴和實、深和細上下功夫,抓早抓小、防微杜漸,堅定不移整治“四風”、懲治腐敗。

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打造國有企業發展新動力、培育國有企業競爭新優勢的關鍵。一是把科技創新擺在推動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突出位置。緊緊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力度和人才隊伍建設力度,更好發揮科技創新對實現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二是持續引領行業技術進步。牢牢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集中攻關掌握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和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前沿技術,搶佔引領未來發展的科技制高點。三是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完善激勵和保障機制,充分激發科技企業、科研人員和技術人員的科技創新潛力和積極性,堅持產學研用相結合,優化創新要素配置,推進協同創新,大幅提升國有企業科技創新能力。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改革是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和抗風險能力的根本途徑。一是加快完善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堅持加強黨的領導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統一,將黨的領導內嵌到公司治理的各個環節,把黨組織內嵌到公司治理結構之中,充分發揮黨的領導作用,確保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在國有企業得到全面貫徹落實。二是深化國有企業體制機制改革。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推進國有企業股權多元化改革,更好發揮國有資本的影響力和帶動力;按照企業功能類別,推進分類改革、分類發展、分類定責、分類考核,激發企業活力;推進企業市場化選人用人,推進薪酬制度改革;等等。三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化解過剩產能,統籌推進低效無效資產處置和“處僵治困”等工作,分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妥善解決歷史遺留問題,促進國有企業持續健康發展。四是做好國有企業風險防範工作。一方面,抓好國有企業降槓桿減負債工作,堅持一手抓增量控制、一手抓存量化解,強化資產負債率和資本金約束,持續推動降槓桿減負債工作取得新成效;另一方面,加強國有企業風險內控管理,優化內控機制,加強內控執行監督,增強風險預判、應對和管控能力,不斷提高國有企業依法依規治理水平。

【思想宣傳範文】五

40年前,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吹響了改革開放的號角,掀開了中國發展新篇章。在改革開放歷史程序中,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闊步前進。我們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全面依法治國取得重大成就。其中,法治政府建設穩步推進,取得豐碩的理論、制度和實踐成果。特別是黨的xx大以來,我們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進一步提出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法治政府建設的藍圖更為清晰、成效更為顯著。回顧改革開放以來法治政府建設歷程,系統總結其成就和經驗,對於在新時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深化法治政府建設實踐、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大意義。

法治政府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憲法規定的公民權利,必須堅決保障,任何人不得侵犯。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決定,這就把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作為黨的一項方針確定了下來。此後,我國經濟社會不斷髮展,對建設法治政府提出現實要求。1989年頒佈的行政訴訟法,正式建立“民告官”的行政訴訟制度,為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提供了保護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行政職權的司法渠道。上世紀90年代,國家賠償法、行政複議法等相繼出臺,具有中國特色的行政法制監督和權利救濟法律制度初步確立起來。

隨著權利救濟法律制度的逐步形成,一批直接規範行政權力行使過程的法律也相繼出臺。1996年頒佈行政處罰法,創立聽證制度。20xx年施行的行政許可法深入調整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劃定政府行政許可職能的邊界,促進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20xx年生效的行政強制法規範行政強制的設定與實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亂強制”問題。上述三部法律針對實踐中比較重要的三種執法行為進行有效規範,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行政行為法體系。同時,對法治政府建設具有重要支撐作用的其他配套法律法規也陸續出臺。比如,20xx年實施的政府資訊公開條例,充實了我國法治政府建設的制度體系。

黨的xx大開啟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新徵程,法治政府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效。行政訴訟法在施行20多年後進行了首次修改,“立案難、審理難、執行難”等突出問題得到緩解;“放管服”改革不斷深入,權力清單制度有序推進,轉變政府職能的效果逐漸顯現;行政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進一步提高,行政規範性檔案過多的勢頭得到控制;行政執法公示、執法全過程記錄、重大執法決定法制稽核逐步推開,行政執法體制改革邁出新步伐。中共中央、國務院20xx年印發《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xx—20xx年)》,為建設法治政府制定了行動綱領。截至20xx年底,國務院部門行政審批事項削減44%,非行政許可審批徹底終結,中央政府層面核准的企業投資專案減少90%,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壓減74%,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大幅減少。26個省級政府成立了法治政府建設領導小組,溝通協調機制日益健全。在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中,法治政府建設作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環節不斷向縱深拓展,人民群眾的認同度不斷提高。

法治政府建設積累寶貴經驗

改革開放40年來,法治政府建設圍繞各級政府的職能許可權,依法更加嚴密規範地設定行政權力,完善行政規則程式,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並明確行政權力行使的法律責任與政治責任,將政府活動全面納入法治軌道。40年來,法治政府建設在實踐中積累了寶貴經驗。

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最根本的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總攬全域性、協調各方,加強頂層設計,統籌協調各方面的資源和力量,穩步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在黨的領導下,一系列明確法治政府建設時間表和路線圖的重要檔案相繼出臺,“放管服”改革、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等措施在短時間內迅速落地。實踐證明,黨的領導為我國法治政府建設指明瞭正確方向,是我國法治政府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的根本保證。加快法治政府建設,必須充分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把黨的領導切實貫徹到法治政府建設的全過程和各方面。

重視基層實踐創新。改革開放40年的歷史證明,來自基層的實踐創新為法治政府建設提供了不竭動力和鮮活素材。諸多誕生於基層的有益制度嘗試被立法肯定和吸收,在全國範圍推開,對法治政府建設產生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比如,政府資訊公開制度就起源於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村務公開和廠務公開等實踐;行政訴訟法確定的集中管轄、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制度,也來自基層法院的實踐探索。基層的實踐創新與中央的頂層設計形成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良好局面,共同推動我國法治政府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

走符合國情的道路。法治作為人類政治文明發展的共同選擇,體現著全人類共同的智慧成果,這決定了不同國家的法治實踐存在著相互借鑑的可能與必要。因此,我們不能關起門來搞法治政府建設。但是,法治政府建設在放眼世界的同時又必須立足本國國情,否則就會出現水土不服。改革開放40年來,無論是行政許可法的制定,還是“放管服”改革,還有其他相關體制機制改革,我國法治政府建設始終立足國情、放眼世界,從中國問題出發、從中國實際出發。我國法治政府建設決不照搬外國法治理念和模式,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道路,也為世界法治文明貢獻了中國智慧。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我們的政府是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的政府。建設法治政府的根本目的是造福人民、保護人民。在法治政府建設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努力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們將高效便民作為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體現了建設服務型政府的理念和目標。簡政放權、政務服務一網通辦、企業和群眾辦事“最多跑一次”“只進一扇門”等改革充分體現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要準確認識和把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在法治政府建設中繼續站穩人民立場,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履行政府職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在新時代繼續推進法治政府建設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深化依法治國實踐”的新要求,對“建設法治政府,推進依法行政,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作出重要部署,開啟了法治政府建設新徵程。我們一定要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方位和戰略高度出發,深刻認識、準確把握建設法治政府的重大意義、本質要求和主要任務,既著眼長遠、打好基礎、建好制度,又立足當前、突出重點、紮實工作,堅定不移把法治政府建設加快向前推進。

推動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建設法治政府,需要釐清政府職能邊界,完善權力配置,改善權力執行方式,提高政府治理水平。從這個意義上說,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設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們要深刻把握建設法治政府的時代背景和現實要求,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推動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繼續探索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健全依法決策機制,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加強重點領域立法,逐步形成一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依法行政制度體系,有效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是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的重要標誌。當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面對社會利益關係複雜、衝突矛盾多發的現實,法治政府建設還存在許多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比如,公務人員依法行政觀念不強、能力不足,執法體制權責脫節、多頭執法、選擇性執法現象仍然存在,不作為、亂作為還時有發生。這就要求我們繼續強化問題意識,加強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規範行政決策和行政執法權力。應以著力解決權責交叉、爭權諉責問題為重點,以建立權責統一、權威高效的行政執法體制為目標,不斷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完善行政調解、行政裁決、人民調解、行政複議等制度化糾紛解決機制,發揮行政複議作用,從而更好化解行政爭議。

增強領導幹部法治意識。黨的xx大報告明確提出,要提高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黨的十九大報告再次強調,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要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只有各級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以實際行動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才能營造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圍,也才能在全社會形成崇尚法治的風氣。建設法治政府,要求各級領導幹部和公務人員具有較高法治素養,這就需要在選人用人上強化導向。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將法治觀念強不強、法治素養好不好作為衡量幹部德才的重要標準;將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辦事作為考察幹部的重要內容。在相同條件下,優先提拔使用法治素養好、依法辦事能力強的幹部,從而推動各級領導幹部和公務人員進一步認識法治的價值,從內心深處信仰法治、認同法治,全面推進依法治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