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的國旗下講話稿(精選16篇)

欄目: 國旗下講話稿 / 釋出於: / 人氣:1.74W

學生關於端午節的國旗下講話稿 篇1

敬的各位老師,同學們: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的國旗下講話稿(精選16篇)

大家上午好!今天由我來進行國旗下的講話。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很多年曆史。

據《史記》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強烈反對,屈原去職,被趕出成都,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等,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些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效仿。後來因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業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以後每年5月5日定位端午節。

端午節,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些,都是曾經在端午節上最熱鬧的活動。

端午節是一種傳統,也是一種文化,也是我們的魂。屈原並沒有因為別國的強大而拋棄自己的故土,也未因自己人生的失意而投奔別國。他的忠是一種廣義的愛,一種大愛,一種永恆,不計報酬與代價。同學們祖國需要我們的愛,美麗的校園需要我們的愛,同學們需要我們的愛……

端午節,我們要緬懷屈原,更要學習屈原的愛國精神,學習他的大愛,這些必須付諸行動。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的國旗下講話稿 篇2

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農曆五月初五,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粽子、喝雄黃酒等形式來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在流放中,他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屈原死後,楚國百姓非常哀痛,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身體。有的漁夫拿出飯糰、雞蛋等食物丟進江裡,希望魚龍蝦蟹吃飽了,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有的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希望暈倒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為粽子。

郭沫若屈原為偉大的愛國詩人。他開浪漫主義詩歌之先河,創立了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同光的楚辭文體;發明了惟草木之落兮,恐美人之遲暮的香草美人傳統。他奔流肆意的想象,源源不絕的才情,似河流匯聚成海一般,浩瀚無垠。我國文史上最長的抒情詩《離騷》,就是他集畢生心血所成的作品。

屈原離世已有2300年了,今天我們來紀念他,主要是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和他可與日月爭輝的人格。屈原作為一個改革家,他的政治理念,他的改革期望,都因當時客觀殘酷的社會條件而失敗了。但作為一個偉大的愛國者、家和文學家,他卻成功了。舉世皆濁我獨清,舉世皆醉我獨醒是他的氣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他的偉岸。他如菊的淡雅,如蓮的聖潔,強大的力量,為後人頌揚,激勵感染了無數中華兒女前行的腳步!

屈原的偉大,不僅是他刻骨銘心的詩句,更是他矢志不移的愛國,不與奸佞小人同流合汙的高風亮節。五千年中華文明史少不了屈原,燦爛的文學史少不了屈原。

屈原的是不朽的。不管時光如何變遷,他永遠上生活在歲月的長河裡,永遠銘記在人們的心中!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的國旗下講話稿 篇3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很久以前,紹興地區有一條江面寬廣的江,相傳那江裡有江神。人們為了祈求江神不要因發怒漲水而淹掉田地和房屋,於是在每一年的五月初五都會備好豬、牛、羊三牲等去祭拜它。祭典相當盛大,百姓們當日都要齋戒,非常莊重嚴肅地伏地跪拜、祭祀江神。

有一年的五月初五,又到了祭江神的日子,百姓們推舉當地德高年長的曹旴做主祭。於是曹旴跪在江邊祈求,不料因太靠近江水,一不小心失重跌入江中。

人們趕緊打撈,無奈潮水太急,人們打撈了很久也不見曹旴的影子。曹旴有一個十四歲的女兒,叫曹娥。她也在祭祀的人群中,一聽父親落入江中,不禁悲痛得哭得葷了過去。

曹娥醒後,見眾人打撈不到父親,痛哭著縱身想躍入江中,幸得旁人盡力阻擋。而她的這一舉動卻讓人們感動得流淚,紛紛解囊相助以懸賞打撈。可是打撈了幾天,仍然是一點訊息也沒有。

曹娥每日鬱悶不樂,終日哭泣,不思茶飯。她傷心地想著父親一生正直為人、德高望重,不料卻落得今日連屍身都找尋不到,不免更加悲從中來,於是下決心自己去找。

她來到江邊,趁著四處無人便跳入江中,去追尋她的父親。

到了第二天,訊息傳開了,說看到了曹娥和她父親的屍體。人們都趕到江邊,果然看到江心浮著緊緊相擁的兩具屍體,一個是曹旴,一個是曹娥。

從此以後,曹娥如此孝道的名聲立刻傳遍了大江南北,人們就把那條江改名為“曹娥江”,來紀念這位孝女。隨著歷史的發展,這些古老的故事已經演變成了一種文化,但是“孝”不僅是一種文化,更是一種行動。孝的真意是什麼?孝,就是愛。在傳統啟蒙典籍《孝經》中告訴我們,不僅僅要對父母孝,還要擴而廣之大孝於天下,愛天下人才為大孝。也就是說,你孝敬父母長輩,這只是小孝。你還要用同等的心去孝敬親戚長輩,這算是中孝。普天下的人都會老,你也要做父母,父慈子孝,你能用平等的心孝敬天下的父母,視天下父母如同自己父母,用慈愛的心對待天下所有的人,視天下兒女如同自己的兒女,這才算大孝。因為“孝”我們才有了這和諧的社會,因為“孝”才是我們領悟了生命的真諦。“孝”不僅是我們應該盡的義務,更應該是我們對父母的感恩和愛。落葉在空中盤旋,譜寫著一曲動人的樂章,那是大樹對大地的感恩,白雲在藍天中飄蕩,那是對藍天的感恩。草木非人,皆有感恩,更何況我們人呢?親愛同學們,我們作為21世紀的青少年,時代的驕子,更應該把“孝”付諸於行動。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在,父母為我們付出了太多太多,我們不要等到父母他們離我們而去的時候才懊悔。有了侍奉父母的心,即使不能終老,亦無愧於父母,無愧於天地。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的國旗下講話稿 篇4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

今天是5月25。再過四天,就是五月初五端午節。一提到端午節,我好像有話要說。我今天在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端午節的隨想。端午節讓我想起愛國詩人屈原。我懷想,滔滔汨羅水,悠悠數千年,拳拳赤子心,感天動地情。我彷彿看到:戰國時,楚襄王寵信奸臣,屈原仗義直言,卻被革職流放。秦國趁此機會進攻楚國,楚國千里疆域毀於一旦。看到國破家亡,百姓流離失所,屈原有心報國,無力迴天。悲憤之下,他抱著一塊巨石投汩羅江而去。當地百姓聽說屈原投江了,紛紛前來救助,他們順流而下,一直追到洞庭湖,也沒有找到屈原的屍體,湖面上大小船隻往來穿梭,百舸爭遊,蔚為壯觀。這一天是農曆五月初五。後來,每到這一天,人們就在江河上賽龍舟,懷念屈原。人們還把粽子投入水中,只為了餵飽魚龍蝦蟹,保全屈原的屍體不被吞噬。

也許,這古老的傳說已經無法讓21世紀的現代人感動。但是,去年的這個時候,有一篇報道讓中國人震驚了!20xx年5月6日《人民日報》報道,遼寧大學民俗研究中心主任、民俗學教授烏丙安給文化部副部長周和平傳送一份急件,說據可靠訊息,亞洲某國準備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節為本國的文化遺產,目前已將其列入“國家遺產”名錄,很快將向聯合國申報“人類口頭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中國人過了幾千年的端午節,如果成了人家的“文化遺產”,同學們,你們不覺得這是天大的笑話嗎?如果有人告訴你,幾年後中國人想要划龍舟、吃粽子、過端午節,需要向別的國家提出申請,你一定會說:“開什麼國際玩笑!” 中國人過了幾千年的端午節成了人家的“文化遺產”,這還了得?一場“保衛端午節”的論戰在民間悄悄發起。有人說:“我們要以實際行動來堅決捍衛這一屬於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遺產!”有人說:“我對端午節一直情有獨鍾,每年這天都要吃棕子看賽龍舟。如果端午節真被別國搶去了,我會覺得特別彆扭。”還有人說:“我們的端午、中秋、元宵、重陽等傳統節日本來就在聖誕節、情人節等洋節的大舉進攻下漸顯頹勢,如果連端午節今後都改姓了洋,真是愧對祖宗啊。”後來經過查證,韓國申報的是他們本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祭”(祭奠的“祭”),並不是想搶我們的傳統節日。不過,韓國的申報,可以說是從外部刺激了我們的神經。也可以說給我們提了一個醒:韓國保護江陵端午祭的經過至少告訴我們,一個國家對本土文化態度的轉變有多麼可貴。因此,這也是一種激勵,激勵我們去保衛祖宗的“遺產”,去體悟它們的彌足珍貴。

同學們,去年夏天的端午之爭讓我們對傳統歷史文化資源有了一種憂患意識,並且引發了一些相應的行動。有關部門正在加緊考慮將所有的傳統節日打包,集體申報“人類口頭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兩會期間,人大代表提交了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納入我國法定假日的議案。我認為,以立法手段保護傳統節日是積極傳承民族文化的一種舉措。但同時我也覺得只是一種外在的行動模式。一個偶然的事件,一場熱鬧的爭論,一張申報表,一紙法令,並不能保證老百姓從此以後就真的會很重視對民族傳統文化遺產的保護。激情一過可能又會麻木,危險一過又會不懂珍惜。我們需要的,是一種內在的驅動力,一種從內心生髮出來的力量和自信。有了這種內驅力,民族的傳統文化就能得到延伸與豐富,民眾的心態也會變得健康、美好和開放。比如端午節,它的真實內容和真正內涵,並不只是紀念屈原,它是一個全民健身、全民共享的祝福祝壽、企盼吉祥的美好節日。翻開歷史書、民俗書學一學,才發現這才是原汁原味的端午節。

怎樣才能讓民族文化資源融入我們的生活,永遠保持新鮮的活力呢?要有文化內在的驅動力。內在的驅動力從哪裡來?教化。提高國民教育,加強個人的修行。整體的國民教育得到提升,國民就會對本民族的文化資源有一種廣泛的認同。個人的修身齊家到一定層次,民族文化的種子就會在心靈生根發芽。能在個人的心靈生根發芽的文化資源,就會鮮活而永恆。

讓我們懷著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看待中華的每一個傳統佳節吧!因為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著豐厚的文化內涵,留存著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過一次傳統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強和洗禮。

由端午節想到屈原,想到去年的端午之爭,想到保護民族文化關鍵在於教化。這些就是我今天站在國旗下的感悟。

感謝大家耐心的傾聽,請接受我對各位的端午祝福: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的國旗下講話稿 篇5

各位老師、同學:

大家好!

傳統節日“端午節”即將來臨,按照國家法定假日規定,6月10日至12日放假調休,共3天,13日(下週四)正常上課。

為了度過一個祥和、喜慶、和諧平安的假期,對端午節假期有關安全等問題提出以下幾點要求:

1、今天下午放學後,各班打掃好室內外衛生,關閉好門窗;所有同學按時離校回家,不在校內、校外逗留玩耍。

2、現在天氣炎熱,禁止私自到水庫、池塘、河邊、海邊等危險區域游泳、洗澡、玩耍,防止發生溺水事故或感染血吸蟲等疾病,上週我們講的“六不準”一定要牢記在心。

3、增強自護、自救能力。遇到暴雨、雷電等異常天氣,要注意防護、躲避,不要在雷雨時躲避於樹下、電線杆下或其他容易引發雷電擊傷的地方。

4、夏季也是交通事故多發期,要高度重視交通安全。自覺遵守交通規則,不騎飛車、不闖紅燈;要乘坐合法、安全的車輛;特別要遠離一些大型貨車,防止車輛突發傾翻、墜物等意外事故。

5、重視人身安全。不與校外不良人員聯絡,不招引校外人員入校或製造矛盾糾紛;同學之間遇事不激動,及時調理自己的情緒,不亂髮洩不良情緒。

6、注重預防流行傳染病、食品中毒、火災、絡安全等方面的知識技能學習,防患於未然。

7、無論處在何時、何地都要留意周邊安全環境,是否存在不安全因素,遇到突發事件要保持冷靜,尋求正當途徑處理。

8、外出遊玩,要注意行為文明,愛護環境和公共設施,遵守社會公德,樹立良好形象。

祝全體師生端午節愉快!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的國旗下講話稿 篇6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

再過幾天就是端午節了。我今天在國旗下的題目是:端午節的隨想。端午節讓我想起愛國詩人屈原。我懷想,滔滔汨羅水,悠悠數千年,拳拳赤子心,感天動地情。我彷彿看到:戰國時,楚王寵信奸臣,屈原仗義直言,卻被革職流放。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主義的詩,如:《離騷》、《天問》、《九歌》等影響深遠的詩。後來,秦國進攻楚國,楚國千里疆域毀於一旦。看到國破家亡,百姓流離失所,屈原有心報國,無力迴天。悲憤之下,他抱著一塊巨石投汩羅江而去。當地百姓聽說屈原投江了,紛紛前來救助,他們順流而下,一直追到洞庭湖,也沒有找到屈原的屍體,湖面上大小船隻往來穿梭,百舸爭遊,蔚為壯觀。這一天是農曆五月初五。後來,每到這一天,人們就在江河上賽龍舟,懷念屈原。人們還把粽子投入水中,只為了餵飽魚龍蝦蟹,保全屈原的屍體不被吞噬。

屈原死了已有多年了,今天我們來紀念他,主要是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和他可與日月爭輝的人格。屈原作為一個改革家,他的政治理念,他的改革期望,都因當時客觀殘酷的社會條件而失敗了。但作為一個偉大的愛國者、家和文學家,他卻成功了。舉世皆濁我獨清,舉世皆醉我獨醒是他的氣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他的偉岸。他如菊的淡雅,如蓮的聖潔,強大的力量,為後人頌揚,激勵感染了無數中華兒女前行的腳步!

屈原的偉大,不僅是他刻骨銘心的詩句,更是他矢志不移的愛國,不與奸佞小人同流合汙的高風亮節。五千年中華文明史少不了屈原,燦爛的文學史少不了屈原。屈原的是不朽的。不管時光如何變遷,他永遠上生活在歲月的長河裡,永遠銘記在人們的心中!

感謝大家耐心的傾聽,請接受我對各位的端午祝福:祝大家端午節快樂!謝謝。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的國旗下講話稿 篇7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

今天是5月25。再過四天,就是五月初五端午節。一提到端午節,我好像有話要說。我今天在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端午節的隨想。端午節讓我想起愛國詩人屈原。我懷想,滔滔汨羅水,悠悠數千年,拳拳赤子心,感天動地情。我彷彿看到:戰國時,楚襄王寵信奸臣,屈原仗義直言,卻被革職流放。秦國趁此機會進攻楚國,楚國千里疆域毀於一旦。看到國破家亡,百姓流離失所,屈原有心報國,無力迴天。悲憤之下,他抱著一塊巨石投汩羅江而去。當地百姓聽說屈原投江了,紛紛前來救助,他們順流而下,一直追到洞庭湖,也沒有找到屈原的屍體,湖面上大小船隻往來穿梭,百舸爭遊,蔚為壯觀。這一天是農曆五月初五。後來,每到這一天,人們就在江河上賽龍舟,懷念屈原。人們還把粽子投入水中,只為了餵飽魚龍蝦蟹,保全屈原的屍體不被吞噬。

也許,這古老的傳說已經無法讓21世紀的現代人感動。但是,去年的這個時候,有一篇報道讓中國人震驚了!20__年5月6日《人民日報》報道,遼寧大學民俗研究中心主任、民俗學教授烏丙安給文化部副部長周和平傳送一份急件,說據可靠訊息,亞洲某國準備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節為本國的文化遺產,目前已將其列入“國家遺產”名錄,很快將向聯合國申報“人類口頭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中國人過了幾千年的端午節,如果成了人家的“文化遺產”,同學們,你們不覺得這是天大的笑話嗎?如果有人告訴你,幾年後中國人想要划龍舟、吃粽子、過端午節,需要向別的國家提出申請,你一定會說:“開什麼國際玩笑!” 中國人過了幾千年的端午節成了人家的“文化遺產”,這還了得?一場“保衛端午節”的論戰在民間悄悄發起。有人說:“我們要以實際行動來堅決捍衛這一屬於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遺產!”有人說:“我對端午節一直情有獨鍾,每年這天都要吃棕子看賽龍舟。如果端午節真被別國搶去了,我會覺得特別彆扭。”還有人說:“我們的端午、中秋、元宵、重陽等傳統節日本來就在聖誕節、情人節等洋節的大舉進攻下漸顯頹勢,如果連端午節今後都改姓了洋,真是愧對祖宗啊。”後來經過查證,韓國申報的是他們本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祭”(祭奠的“祭”),並不是想搶我們的傳統節日。不過,韓國的申報,可以說是從外部刺激了我們的神經。也可以說給我們提了一個醒:韓國保護江陵端午祭的經過至少告訴我們,一個國家對本土文化態度的轉變有多麼可貴。因此,這也是一種激勵,激勵我們去保衛祖宗的“遺產”,去體悟它們的彌足珍貴。

同學們,去年夏天的端午之爭讓我們對傳統歷史文化資源有了一種憂患意識,並且引發了一些相應的行動。有關部門正在加緊考慮將所有的傳統節日打包,集體申報“人類口頭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兩會期間,人大代表提交了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納入我國法定假日的議案。我認為,以立法手段保護傳統節日是積極傳承民族文化的一種舉措。但同時我也覺得只是一種外在的行動模式。一個偶然的事件,一場熱鬧的爭論,一張申報表,一紙法令,並不能保證老百姓從此以後就真的會很重視對民族傳統文化遺產的保護。激情一過可能又會麻木,危險一過又會不懂珍惜。我們需要的,是一種內在的驅動力,一種從內心生髮出來的力量和自信。有了這種內驅力,民族的傳統文化就能得到延伸與豐富,民眾的心態也會變得健康、美好和開放。比如端午節,它的真實內容和真正內涵,並不只是紀念屈原,它是一個全民健身、全民共享的祝福祝壽、企盼吉祥的美好節日。翻開歷史書、民俗書學一學,才發現這才是原汁原味的端午節。

怎樣才能讓民族文化資源融入我們的生活,永遠保持新鮮的活力呢?要有文化內在的驅動力。內在的驅動力從哪裡來?教化。提高國民教育,加強個人的修行。整體的國民教育得到提升,國民就會對本民族的文化資源有一種廣泛的認同。個人的修身齊家到一定層次,民族文化的種子就會在心靈生根發芽。能在個人的心靈生根發芽的文化資源,就會鮮活而永恆。

讓我們懷著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看待中華的每一個傳統佳節吧!因為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著豐厚的文化內涵,留存著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過一次傳統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強和洗禮。

由端午節想到屈原,想到去年的端午之爭,想到保護民族文化關鍵在於教化。這些就是我今天站在國旗下的感悟。

感謝大家耐心的傾聽,請接受我對各位的端午祝福: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的國旗下講話稿 篇8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很久以前,中國紹興地區有一條江面寬廣的江,相傳那江裡有江神。人們為了祈求江神不要因發怒漲水而淹掉田地和房屋,於是在每一年的五月初五都會備好豬、牛、羊三牲等去祭拜它。祭典相當盛大,百姓們當日都要齋戒,非常莊重嚴肅地伏地跪拜、祭祀江神。

有一年的五月初五,又到了祭江神的日子,百姓們推舉當地德高年長的曹旴做主祭。於是曹旴跪在江邊祈求,不料因太靠近江水,一不小心失重跌入江中。

人們趕緊打撈,無奈潮水太急,人們打撈了很久也不見曹旴的影子。曹旴有一個十四歲的女兒,叫曹娥。她也在祭祀的人群中,一聽父親落入江中,不禁悲痛得哭得葷了過去。

曹娥醒後,見眾人打撈不到父親,痛哭著縱身想躍入江中,幸得旁人盡力阻擋。而她的這一舉動卻讓人們感動得流淚,紛紛解囊相助以懸賞打撈。可是打撈了幾天,仍然是一點訊息也沒有。

曹娥每日鬱悶不樂,終日哭泣,不思茶飯。她傷心地想著父親一生正直為人、德高望重,不料卻落得今日連屍身都找尋不到,不免更加悲從中來,於是下決心自己去找。

她來到江邊,趁著四處無人便跳入江中,去追尋她的父親。

到了第二天,訊息傳開了,說看到了曹娥和她父親的屍體。人們都趕到江邊,果然看到江心浮著緊緊相擁的兩具屍體,一個是曹旴,一個是曹娥。

從此以後,曹娥如此孝道的名聲立刻傳遍了大江南北,人們就把那條江改名為“曹娥江”,來紀念這位孝女。隨著歷史的發展,這些古老的故事已經演變成了一種文化,但是“孝”不僅是一種文化,更是一種行動。

孝的真意是什麼?孝,就是愛。在中國傳統啟蒙典籍《孝經》中告訴我們,不僅僅要對父母孝,還要擴而廣之大孝於天下,愛天下人才為大孝。也就是說,你孝敬父母長輩,這只是小孝。你還要用同等的心去孝敬親戚長輩,這算是中孝。普天下的人都會老,你也要做父母,父慈子孝,你能用平等的心孝敬天下的父母,視天下父母如同自己父母,用慈愛的心對待天下所有的人,視天下兒女如同自己的兒女,這才算大孝。

因為“孝”我們才有了這和諧的社會,因為“孝”才是我們領悟了生命的真諦。“孝”不僅是我們應該盡的義務,更應該是我們對父母的感恩和愛。落葉在空中盤旋,譜寫著一曲動人的樂章,那是大樹對大地的感恩,白雲在藍天中飄蕩,那是對藍天的感恩。草木非人,皆有感恩,更何況我們人呢?

親愛同學們,我們作為21世紀的青少年,時代的驕子,更應該把“孝”付諸於行動。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在,父母為我們付出了太多太多,我們不要等到父母他們離我們而去的時候才懊悔。有了侍奉父母的心,即使不能終老,亦無愧於父母,無愧於天地。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的國旗下講話稿 篇9

同學們,你們知道端午節是什麼時候嗎?對,就是農曆五月初五,也就是本週日。端午節,又稱端陽、重五、端五節。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但今天端午節的眾多活動都與紀念我國偉大的文學家屈原有關。

戰國時代,楚秦爭奪霸權,詩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譭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有著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懷著難以抑制的憂鬱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向》等不朽詩篇。公元前229年,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接著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鬱成疾,三年後客死於秦國。楚頃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楚頃襄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佔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後,萬念俱灰,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

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此風俗日後演變成賽龍舟)人們紛紛拿出家中的粽子、雞蛋投入江中,讓魚吃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屍身。還有郎中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屍體免遭傷害。過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條昏暈的蛟龍[內容來於斐-斐_課-件_園],龍鬚上還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們就把這惡龍拉上岸,抽了筋,然後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脖子上,又用雄黃酒抹七竅,有的還在小孩子額頭上寫上一個“王”字,使那些毒蛇害蟲都不敢來傷害他們。從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划龍舟,投粽子,喝雄黃酒,以此來紀念詩人,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 端午節現為國家法定節假日。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的國旗下講話稿 篇10

大家上午好!今天由我來進行國旗下的講話。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很多年曆史。

據《史記》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強烈反對,屈原去職,被趕出成都,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等,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些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效仿。後來因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業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以後每年5月5日定位端午節。

端午節,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些,都是曾經在端午節上最熱鬧的活動。

端午節是一種傳統,也是一種文化,也是我們的魂。屈原並沒有因為別國的強大而拋棄自己的故土,也未因自己人生的失意而投奔別國。他的忠是一種廣義的愛,一種大愛,一種永恆,不計報酬與代價。同學們祖國需要我們的愛,美麗的校園需要我們的愛,同學們需要我們的愛……

端午節,我們要緬懷屈原,更要學習屈原的愛國精神,學習他的大愛,這些必須付諸行動。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的國旗下講話稿 篇11

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

本週星期四,是農曆的五月初五,又到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你們知道是什麼節日嗎?——端午節又稱端陽節。民間流傳著這樣一首兒歌:"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賽龍舟,喜洋洋。"端午節始於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多年曆史。那麼它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節日呢?

第一,端午節是紀念詩人屈原的節日,是愛國的節日。經過千百年的傳承,屈原的愛國主義情懷與端午節的人文內涵已密不可分。

第二,端午節是衛生節。端午前後正是春夏交替之時,天氣炎熱,多雨潮溼,蚊蟲滋生,是傳染病的高發時節。為了避免疾病的發生,古人在端午節前後插艾葉、以驅蚊蠅淨化空氣。

第三點,端午節是體育節。龍舟競渡是一項很有氣勢、極具合作的競技活動。端午競渡能對群眾性的水上運動、強身健體、民眾團結起到很好的推動和促進作用。

第四點,端午節是美食節,因為我們要吃可口粽子。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人們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如今粽子的花色品種更為繁多。

同學們,的傳統節日五彩繽紛,文化內涵豐厚,因為地域不同,各地的習俗也稍有不同。有些傳統的習慣已經淡化了不少,今天的國旗下,我們瞭解了端午文化,也希望我們能作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者。

另外,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今天也是第17個全國愛眼日,我們要怎樣愛護眼睛呢?要注意飲食,平時多吃富含維生素的水果蔬菜來補充眼睛所需的營養,平時注意用眼衛生,不用髒手揉眼睛,注意多休息放鬆,多參加戶外運動,少玩電腦少看電視,避免眼睛疲勞,每天做做眼保健操,使眼睛周圍血液迴圈通暢就可以了。謝謝大家!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的國旗下講話稿 篇12

老師們,同學們:早上好!

再過幾天就是端午節了。端午節讓我不由想起了愛國詩人屈原。屈原,戰國時期楚國政治家,詩人。他仗義直言,主張改革政治,任用賢才,卻被革職流放。秦國趁此機會進攻楚國,楚國千里疆域毀於一旦。看到國破家亡,百姓流離失所,屈原有心報國,無力迴天。悲憤之下,他抱著一塊巨石投汩羅江而去。這一天正好是農曆五月初五。後來,每到這一天,人們就在江河上賽龍舟,懷念屈原。人們還把粽子投入水中,只為了餵飽魚龍蝦蟹,保全屈原的屍體不被吞噬。

兩千年之後的今天,我們談論屈原更能感受到屈原對於國家人民的深厚感情,面對強權寧折不屈的愛國主義精神。

和屈原不同,我們身處的時代是盛世的中國。國家富強、民眾和諧。在這一個富足自信的新時代,我們更應該學會愛國,學會珍惜我們看似應得的寬敞明亮的教室,學會珍惜我們的學習的機會、甚至我們的衣食。這都是我們的父輩甚至我們的祖輩懷持愛國的理念,對幸福和平生活的嚮往,掃淨了自鴉片戰爭之後瀰漫在中國人民頭上的陰霾,拋頭顱灑熱血為我們拼搏來的。

最後用一句屈原的話送給所有的同學“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希望我們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勵,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做一個奮發圖強,能為祖國建設貢獻心智的人,能為自己的將來鋪墊繁花似錦的人,能回報呵護自己的父母師長,無愧於炎黃子孫的人。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的國旗下講話稿 篇13

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我是五(7)班的代加良。今天我在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端午節的由來》。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是中國人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關於端午節起源的傳說可多了,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流傳得最廣。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20__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幹,在楚國擔任重要職務。因為他主張堅決對抗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還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極了,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精神的詩篇,最有名的是《離騷》。後來,秦國軍隊攻佔了楚國都城。楚國失地千里,屍橫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願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農曆五月五日這一天,懷抱石塊,跳進了汩羅江。當時他62歲。

百姓們愛戴屈原,當聽到他自殺的訊息後,紛紛划著船奔向江中,去打撈屈原,但沒能找到。他們怕江中的魚蝦會咬食屈原,又紛紛把江米裝進竹筒,扔到水裡,想用江米餵食魚蝦來保護屈原的身體。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地來到江邊,悼念屈原,還要划著船衝進洶湧的波濤,象徵人們爭相打撈屈原遺體,以此來寄託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我國南方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因此,端午節又成了紀念屈原的節日。

同學們,屈原因為熱愛祖國、關心百姓疾苦而受到人們的愛戴。當我們津津有味地吃棕子、觀看賽龍舟時,不要忘記20__多年前那位愛國大詩人——屈原。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的國旗下講話稿 篇14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我是三班的大三學生。今天,我將在國旗下發表演講。我演講的主題是“慶祝端午節,慶祝父親節”。

以往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孩子們一定是吃了粽子,看了龍舟賽,過了一個很開心的節日,但是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我來告訴你!

古代有一位愛國詩人,名叫屈原。他不忍看到自己的國家被敵人侵略,就用一塊大石頭跳進河裡,用生命表達了對祖國的熱愛。為了不讓河裡的魚蝦咬屈原的身體,老百姓劃到河邊,有的敲鑼打鼓把魚蝦嚇跑,有的把飯糰扔到河裡喂。此後,每年農曆五月初五,都有划龍舟、吃粽子的習俗,以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孩子,我現在就唱幾句,“我家有個酷男,三頭六臂刀槍不入,手掌有點粗,引我學會走路。”孩子們,歌裡的這個男人是誰?對了,是我們的父親。下週日,我們又要過父親節了。爸爸很辛苦。大家一定要做個禮物安慰爸爸,然後大聲說:“爸爸,我愛你!”。

孩子們,隨著我一天天長大,我們要學會熱愛祖國,關愛家庭,做一個陽光健康的孩子,快樂的度過我們的童年。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的國旗下講話稿 篇15

尊敬旳各位老師、親愛旳各位同學:

大家早上好!

某某年的6月23日,農曆五月初五,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粽子、喝雄黃酒等形式來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在流放中,他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屈原死後,楚國百姓非常哀痛,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身體。有的漁夫拿出飯糰、雞蛋等食物丟進江裡,希望魚龍蝦蟹吃飽了,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有的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希望暈倒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為棕子。

郭沫若評價屈原為"偉大的愛國詩人"。他開浪漫主義詩歌之先河,創立了"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同光"的楚辭文體;發明了"惟草木之落兮,恐美人之遲暮"的香草美人

傳統。他奔流肆意的想象,源源不絕的才情,似河流匯聚成海一般,浩瀚無垠。我國文史上最長的抒情詩——《離騷》,就是他ji畢生心血所成的作品。

屈原死了已有23某某年了,今天我們來紀念他,主要是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輝"的人格。屈原作為一個改革家,他的政治理念,他的改革期望,都因當時客觀殘酷的社會條件而失敗了。但作為一個偉大的愛國者、思想家和文學家,他卻成功了。"舉世皆濁我獨清,舉世皆醉我獨醒"是他的氣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他的偉岸。他如菊的淡雅,如蓮的聖潔,強大的精神力量,為後人頌揚,激勵感染了無數中華兒女前行的腳步!

屈原的偉大,不僅是他刻骨銘心的詩句,更是他矢志不移的愛國精神,不與奸佞小人同流合汙的高風亮節。五千年中華文明史少不了屈原,燦爛的中國文學史少不了屈原。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時光如何變遷,他永遠上生活在歲月的長河裡,永遠銘記在人們的心中!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的國旗下講話稿 篇16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早上好!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個周有一個什麼傳統節日嘛?對,是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也就是這個周的星期五是端午節,,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讓我來告訴你們吧!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始於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關於端午節起源的傳說可多了,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流傳得最廣。歷史上的這天,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粽子等形式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屈原。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20xx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幹,在楚國擔任了重要職務。因為他主張堅決對抗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還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極了,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精神的詩篇,最有名的是《離騷》。後來,秦國軍隊攻佔了楚國都城。楚國失地千里,屍橫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願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農曆五月五日這一天,懷抱石塊,跳進了汨羅江,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百姓們愛戴屈原,當聽到他自殺的訊息後,紛紛划船打撈屈原的遺體,但沒能找到。他們怕江中的魚蝦會咬食屈原的遺體,便把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丟進江裡,據說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原的身體了。後來,為了防止飯糰被蛟龍吃掉,人們便提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的辦法,這便是粽子的原型。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地來到江邊,悼念屈原,還要划著船衝進洶湧的波濤,象徵人們爭相打撈屈原遺體,以此來寄託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

和屈原不同,我們身處的時代是盛世的中國。國家富強,民眾和諧。在這一個富足自信的新時代,我們更應該學會愛國,學會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最後用一句屈原的話送給所有的同學“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黃而不毀其節。”,希望我們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勵,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做一個奮發圖強,能為祖國建設貢獻心智的人。最後,預祝大家過一個快樂的端午節!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