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端午節國旗下的講話稿(精選27篇)

欄目: 國旗下講話稿 / 釋出於: / 人氣:1.45W

端午節國旗下的講話稿 篇1

老師們、同學們:大家好!

端午節國旗下的講話稿(精選27篇)

我是班,今天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我們的節日——端午節”

中國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從這些傳統節日中我們依稀可以看見古代人們社會生活的精彩畫面。即將到來的端午節讓我想起愛國詩人屈原。屈原看到國破家亡,百姓流離失所,有心報國,卻無力迴天。悲憤之下,他投汩羅江而去。故,端午節是紀念詩人的節日,是愛國的節日。傳統節日是民族智慧的結晶和文化遺產,是民族的精神家園。春節、端午、中秋節已經成為民族文化的象徵,彰顯著全民族的文化認同感和凝聚力,中華民族分佈如此廣泛,卻能保持強烈的民族認同感,相當程度上得益於節日民俗的存在。這些節日已經成為全社會、全民族的共同節日,體現著共同的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在"端午節"——到來之際,我們更應該弘揚中華民族文化的節日。

可是在20__年,韓國將端午節申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遺產;20__年,端午節被正式認定為韓國的非物質遺產。用駭人聽聞來形容這個訊息或許有些言過其實,但至少它發人深思。祖先遺留下來的傳統卻成了別國的珍寶,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內心又會作何感想?同學們,我們肩負著老師和家長的殷切期望,面對如此的現狀,我們不能無動於衷;復興中華文化,我們責無旁貸。我們或許無法改變端午節已被韓國申報的事實,但我們可以用中國傳統思想中的“仁義禮智信”來勉勵自己。當父親或母親勞累了一天回到家裡時,你能否為他遞上一杯熱茶?當你的朋友陷入困境的時候,你能否毫不猶豫地伸出援助之手?當你對別人許下承諾時,你能否言出必行、信守承諾?當你自己在考試中失利時,你能否不灰心不放棄,而是尋找原因,總結教訓?我們在做好這些平凡的小事的時候,不僅實現了自己的價值,也傳承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如果人人都做好這些平凡的小事,那將會是一件不平凡的大事。

悠悠5000年的燦爛文明,就像一條歷史的長河,我們不能讓它斷流;祖祖輩輩沿襲下來的優良傳統,應在我們的手中發揚光大。讓我們一起努力,用實際行動挽救中華文化。

謝謝!

端午節國旗下的講話稿 篇2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很久以前,中國紹興地區有一條江面寬廣的江,相傳那江裡有江神。人們為了祈求江神不要因發怒漲水而淹掉田地和房屋,於是在每一年的五月初五都會備好豬、牛、羊三牲等去祭拜它。祭典相當盛大,百姓們當日都要齋戒,非常莊重嚴肅地伏地跪拜、祭祀江神。

有一年的五月初五,又到了祭江神的日子,百姓們推舉當地德高年長的曹旴做主祭。於是曹旴跪在江邊祈求,不料因太靠近江水,一不小心失重跌入江中。

人們趕緊打撈,無奈潮水太急,人們打撈了很久也不見曹旴的影子。曹旴有一個十四歲的女兒,叫曹娥。她也在祭祀的人群中,一聽父親落入江中,不禁悲痛得哭得葷了過去。

曹娥醒後,見眾人打撈不到父親,痛哭著縱身想躍入江中,幸得旁人盡力阻擋。而她的這一舉動卻讓人們感動得流淚,紛紛解囊相助以懸賞打撈。可是打撈了幾天,仍然是一點訊息也沒有。

曹娥每日鬱悶不樂,終日哭泣,不思茶飯。她傷心地想著父親一生正直為人、德高望重,不料卻落得今日連屍身都找尋不到,不免更加悲從中來,於是下決心自己去找。

她來到江邊,趁著四處無人便跳入江中,去追尋她的父親。

到了第二天,訊息傳開了,說看到了曹娥和她父親的屍體。人們都趕到江邊,果然看到江心浮著緊緊相擁的兩具屍體,一個是曹旴,一個是曹娥。

從此以後,曹娥如此孝道的名聲立刻傳遍了大江南北,人們就把那條江改名為“曹娥江”,來紀念這位孝女。隨著歷史的發展,這些古老的故事已經演變成了一種文化,但是“孝”不僅是一種文化,更是一種行動。  孝的真意是什麼?孝,就是愛。在中國傳統啟蒙典籍《孝經》中告訴我們,不僅僅要對父母孝,還要擴而廣之大孝於天下,愛天下人才為大孝。也就是說,你孝敬父母長輩,這只是小孝。你還要用同等的心去孝敬親戚長輩,這算是中孝。普天下的人都會老,你也要做父母,父慈子孝,你能用平等的心孝敬天下的父母,視天下父母如同自己父母,用慈愛的心對待天下所有的人,視天下兒女如同自己的兒女,這才算大孝。  因為“孝”我們才有了這和諧的社會,因為“孝”才是我們領悟了生命的真諦。“孝”不僅是我們應該盡的義務,更應該是我們對父母的感恩和愛。落葉在空中盤旋,譜寫著一曲動人的樂章,那是大樹對大地的感恩,白雲在藍天中飄蕩,那是對藍天的感恩。草木非人,皆有感恩,更何況我們人呢?  親愛同學們,我們作為21世紀的青少年,時代的驕子,更應該把“孝”付諸於行動。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在,父母為我們付出了太多太多,我們不要等到父母他們離我們而去的時候才懊悔。有了侍奉父母的心,即使不能終老,亦無愧於父母,無愧於天地。

端午節國旗下的講話稿 篇3

各位同學、各位老師:

上午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回味端午,傳承民俗。

端午節,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些,都是曾經端午節上最熱鬧的活動,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節奏的加快,外來文化的大舉入侵,中國人不再眷顧流傳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而是將目光轉向了"聖誕節""愚人節"這樣的節日,面對這種現狀,我們不得不感到悲哀,發出"端午節是否不再姓"中"這樣的疑問。

這些年來,我國的傳統節日,似乎總離不開吃。端午節吃粽子,清明節吃青團,元宵節吃湯圓,中秋節吃月餅,農耕社會對飢餓的恐懼,形成了我國傳統節日最鮮明的飲食風俗。如今,滿足了溫飽需求的人們正在奔向全面小康,傳統節日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我們守著傳統文化的"聚寶盆"卻不善於保護和挖掘。就拿端午節來說,它已融入各個臨近國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獨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節舉行的國際龍舟邀請賽聞名於世;在韓國,端午節被稱為車輪節,是插秧結束後祈求豐年的日子。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人著眼於創新,卻往往容易忽視對傳統的堅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導致精神斷層甚至扭曲。有句話說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面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該如何保護與繼承我們的傳統文化,顯然已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而現時的洋節興盛與傳統節日衰弱間的反差,更凸顯了這個問題的迫切性。

其實,不光是傳統節日,整個中華民族民間文化的生存環境如今都面臨著經濟全球化和現代化的挑戰。同學們,我們肩負著老師和家長的殷切期望,面對如此的現狀,我們不能無動於衷;復興中華文化,我們責無旁貸。我們或許無法改變端午節已被他國申報的事實,但我們可以用中國傳統思想中的"仁義禮智信"來勉勵自己。當父親或母親勞累了一天回到家裡時,你能否為他遞上一杯熱茶?當你的朋友陷入困境的時候,你能否毫不猶豫地伸出援助之手?當你對別人許下承諾時,你能否言出必行、信守承諾?當你自己在考試中失利時,你能否冷靜面對,尋找原因,總結教訓?我們在做好這些平凡的小事的時候,不僅實現了自己的價值,也傳承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如果人人都做好這些平凡的小事,那將會是一件不平凡的大事。

悠悠五千年的燦爛文明,就像一條歷史的長河,我們不能讓它斷流;祖祖輩輩沿襲下來的優良傳統,應在我們的手中發揚光大。

端午節國旗下的講話稿 篇4

各位老師、同學:上午好!

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即將來臨,首先祝大家節日愉快!按照國家法定假日規定,5月31日至6月2日放假3天,3號下週二正常到校上課。為了度過一個安全有意義的假期,學校對端午節假期中的安全問題提出以下幾點要求:

一、要安排好生活和作息時間,生活要有規律,注意休息,勞逸結合。要安排一定的時間溫習功課,閱讀一些有益的書籍和文章,不長時間觀看電視,不長時間玩電腦遊戲;參加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保持身心健康。

二、做好防盜工作。關好所有教師、辦公室、功能室的門窗,做好防火、防盜和防惡劣天氣工作,電話要切斷電源,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貴重物品,文明離校。

三、在往返學校的路途上要選擇車況較好的交通工具乘坐。乘車時要文明禮讓,尊老愛幼,不乘坐拖拉機、農用車等非載客的運輸交通工具;乘坐公共汽車時禁止把頭、手伸出窗外,禁止嘗試駕駛一切機動車。

四、放假期間或返校以後,嚴禁到溝塘河溝游泳,防止發生溺水事故。由於已經處於夏季,假期間經常有雷雨、暴雨,同學們不要在雷雨時躲避於樹下、電線杆下或其他容易引發雷電擊傷的地方。要注意行路安全,不抄近道,不走水庫邊、池塘邊、壕溝邊的泥濘小道,不撐傘單手騎自行車,防止摔倒掉入路溝、池塘等事故發生。雷電暴雨或大風來臨時,不要外出;麥收時節就要到來,路上會有人晒小麥,更要注意行路安全。

五、夏季天氣熱,要防止中暑;要注意飲食衛生,不買“三無”產品,不吃過期和黴爛變質的食物。粽子是端午節必吃的食品,同學在食用的時候也不要過量,不要給自己的腸胃增加負擔,以致影響自己的健康。

六、“三夏”期間響應塔橋鎮黨委政府的號召嚴禁焚燒秸稈,如若發現家長焚燒秸稈要依法處理,同學們也要受到牽連:取消本期評優評先資格。也要注意生活中的安全,不隨便接觸電源和帶電電器;不私自接電源,使用電爐;燒柴火、使用煤氣爐時,要及時熄火、關好煤氣罐或天然氣,注意防火、防爆。

七、放假期間正直麥收,盡最大努力幫助家長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向家長提出超出家長經濟承受能力的要求。

同學們,我們需要一個健康的身心,所以就要求我們過一種有節制、有秩序的生活。希望同學們快樂成長,健康成長。祝大家過一個健康,安全,愉快的端午節!

我的國旗下講話完畢,謝謝大家!

端午節國旗下的講話三

同學們,早上好。

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祭端午 弘揚傳統文化》。 五月初五,粽葉飄香,又到了一年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關於它的來歷,我想不少同學都有了一些瞭解。 據《史記》記載,春秋時期楚國有一位大臣屈原,他倡導舉賢授能,聯齊抗秦,卻遭到其他貴族的強烈反對。屈原被迫離職,還被趕出都城。

他的詩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等,現在讀起來仍能感受屈原的氣節和偉岸。後來,秦軍攻破楚國都城。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於五月五日,抱石投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我們國家在20xx年將端午節設立為國家法定節日,就是為了讓同學們充分感受端午節的氛圍,不要忘記我們的傳統文化。

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外來文化的大舉入侵,一部分中國人不再眷顧流傳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而是將目光轉向了“聖誕節”、“愚人節”這樣的西方節日。面對這種現狀,我們更加要重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和學習,並且要熱愛和保護我們的民族傳統。

可能很多同學還不知道,我們中國幾千年流傳下來的端午節,幾年前已經被亞洲某國拿來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為他們國家的文化遺產,並獲得成功。看到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卻成了別國的文化遺產,我們除了驚訝和尷尬,更應該問自己,我對中國的傳統文化了解多少,學習了多少,做出了多少貢獻呢?

中國的傳統節日五彩繽紛,傳統文化內涵豐厚,留存著人類獨特的文化記憶。對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存,我們必須高度重視,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 同學們,讓我們從積極學習和保護我們的傳統節日和傳統文化,讓古老的華夏文明煥發新的風采!

我的國旗下講話完畢,謝謝大家!

端午節國旗下的講話稿 篇5

端午節是用來紀念楚國偉大的愛國者——屈原。屈原十分愛國。但因為被奸人所害,流放到民間,他認為自己不能報效國家,不能為國家出力,不能改變楚國現在的狀況。而跳入汨羅河,為國捐軀。屈原死後,那些敬仰他的平民百姓便划著小船,去打撈他的屍身,可大家卻失望而歸。於是,百姓們為了不讓河中的魚類和蝦蟹蠶食屈原的屍身,就用粽葉包裹上糯米,投入江中。傳說,河中有隻凶殘的惡龍,可他卻偏偏只住在河心。日日在河中興風作浪,為禍百姓。於是,人們便下定決心要活捉這條惡龍。經過千幸萬苦的努力下,人們終於抓住了這條惡龍,將他的筋抽出來。因為這條筋太長太長了,所以人們把筋剪成一條一條的綁在自己的身上。從此,為了紀念屈原,就有了划龍舟,包粽子,綁彩繩的傳說了。

吃粽子是我國端午節一項極具有民族特色的風俗。以前,粽子只有一個味,是用糯米和紅棗做成的。現在根據不同人的喜好已達幾十種口味。比如,有的人喜歡吃鹹的,就可以做成鹹肉棕;有的人喜歡吃甜的,就可以吃甜粽子;還有些人喜歡吃肉的,就可以吃肉粽子……總之,粽子的品種是特別多的。粽子的外表可漂亮了。你瞧!她身穿一件綠衣裳,散發著誘人的香味。粽子一般是四隻腳的,不過,也有三隻腳的只是市場上不常見罷了。粽子通常是煮熟後涼了才吃,在拌上白糖和蜂蜜,口感好極了。

戴彩繩,戴香包也是端午節獨特的習俗。到了端午的那一天,老人們會用不同的彩繩,戴在孩童的手腕上或腳腕上;心靈手巧的老人還會在上面繫上鈴鐺,手一動就會發出極為清脆的鐺鐺聲,好聽極了!再來看看香包,種類不同。有小動物的,有花朵的,還有卡通人物的,上面的畫栩栩如生,就像真的一樣。香包可香了,還可以驅逐蚊蟲呢!

除了這些,一些南方的城市還有賽龍舟呢!到了那一天,河兩畔的人們將河圍得水洩不通,紛紛觀看賽龍舟,那場面壯觀極了!

這就是端午節,你們聽後一定覺得很有趣吧!

端午節國旗下的講話稿 篇6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早上好!今天我講話的主題是《保護我們的傳統節日》。再過幾天就是端午節了,端午時節千家品粽,萬戶懸囊,人們紛紛掛艾草、賽龍舟、辦詩會。

關於端午節起源的傳說可多了,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流傳得最廣。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因為他不願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農曆五月五日,懷抱石塊,跳進了淚羅江。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划著船到江邊,悼念屈原,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

每逢佳節倍思親,我們將如何度過一個有意義的傳統節日呢?

讓我們把粽葉輕輕展開,將愛國情包入。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每到這天人們便把用五色絲線包裹的粽子投到水中,表達悼念之情。

讓我們把粽葉輕輕展開,將文明包入。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血脈和延續基因。作為新時期的少年兒童,我們要傳承中華文明,並將它發揚光大。

同學們,在這個綿延兩千年的傳統佳節裡,讓我們把粽葉輕輕展開,包住所有的感恩與祝福,送給我們偉大的祖國。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端午節國旗下的講話稿 篇7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

每年的這一天人們必不可少活動,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佩香囊 ,賽龍舟。今年的6月9日是農曆的五月初五,也將迎來我國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那麼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呢?據說,在兩千多年前,楚國的大夫屈原情繫百姓,心憂天下,當他得知楚國被秦軍攻破後,就於五月五日,抱石投江自盡。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屍身,就有了後來賽龍舟的風俗。百姓們把用楝樹葉包裹,外纏彩絲的飯糰投入江中祭奠屈原,就成了我們現在吃的粽子習俗。於是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月就被定為端午節。端午時節,千家品粽,萬戶懸囊,人們紛紛掛艾草、佩香囊 、賽龍舟、辦詩會,來紀念屈原,慶祝節日。

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外來文化越來越多的滲入了我們的生活,這曾經最熱鬧的活動,漸漸被人們所淡忘,我們似乎不再眷顧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而將更多的目光轉向了“聖誕節”“愚人節”這些西方節日。當我們還沉在西洋節日的歡聲笑語中時,20xx年,韓國卻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節為本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並將其列入國家遺產名錄。聽了這些,我們又是什麼樣的心情,這不僅僅是一個傳統節日的得失,不僅僅是少了幾項慶祝的活動,更重要的是,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它留存著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一次傳統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強和洗禮。而如今,這個我們過了二千多年的傳統佳節眼瞅著成為了他國的國家遺產,我們將是怎樣的尷尬與無奈。

中國的傳統節日異彩紛呈,文化內涵豐厚,它們留存著先民獨特的文化記憶。對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存,我們須懷感恩之心,敬畏之情。同學們,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樑,中華文明需要大家共同傳承,並且發揚光大。希望大家不要冷落了中國自己的傳統節日,讓華夏文明在神州大地徹徹底底的輝煌起來!謝謝大家。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端午節國旗下的講話稿 篇8

老師們、同學們!

端午節,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些,都是曾經端午節上最熱鬧的活動,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節奏的加快,外來文化的大舉入侵,中國人不再眷顧流傳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而是將目光轉向了“聖誕節”“愚人節”這樣的節日,面對這種現狀,我們不得不感到悲哀,發出“端午節是否不再姓“中”這樣的疑問。

當我們還沉浸在西洋節日的歡聲笑語中時,據可靠訊息說“亞洲某國準備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節為本國的文化遺產,目前已將其列入國家遺產名錄。

聽到這種訊息,中國人除(本站提供)了驚訝只有尷尬,這不僅僅是一個傳統節日的得失,不僅僅是少了幾項慶祝活動,更重要的是,這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文化內涵豐富,留存著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過一次傳統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強和洗禮,如今,這個擁有0多年曆史的傳統佳節眼瞅著即將成為他國的國家遺產,我們將有多麼尷尬?

無庸諱言,這些年來,我國的傳統節日,似乎總離不開吃。端午節吃粽子,清明節吃青團,元宵節吃湯圓,中秋節吃月餅,春節更不在話下——大魚大肉讓你吃到不想吃。農耕社會對飢餓的恐懼,形成了我國傳統節日最鮮明的風俗——吃。如今,滿足了溫飽需求的人們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麼時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傳統節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在繼承傳統文化方面,我們守著“聚寶盆”卻不善於保護和挖掘。比如文字,當代青年有幾個熟識並能運用繁體字?連文字都不認識又如何瞭解古代文化?再比如造紙,我國造紙工業化生產的結果是傳統手工業的流失,許多高質量的宣紙要到日本或韓國才能買到,他們不但繼承了我們的傳統造紙技術,還有新的發展。就拿端午節來說,它已融入各個臨近國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獨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節舉行的國際龍舟邀請賽聞名於世;在韓國,端午節被稱為車輪節,是插秧結束後祈求豐年的日子。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人著眼於創新,卻往往容易忽視對傳統的堅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導致精神斷層甚至扭曲,而精神文明的再次斷層又將帶來什麼?有句話說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面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該如何保護與繼承我們的傳統文化,顯然已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而現時的洋節興盛與傳統節日衰弱間的反差,更凸顯了這個問題的迫切性。

其實,不光是傳統節日,整個中國民族民間文化的生存環境如今都面臨著經濟全球化和現代化的挑戰。一些西方發達國家憑藉強大的綜合國力,先進的科技手段和發達的文化傳播手段,積極傳播西方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對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生態造成了一定的衝擊。

中國的傳統節日五彩繽紛,文化內涵豐厚,留存著人類獨特的文化記憶,對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存,必須懷有敬畏之心,必須高度重視。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樑之才,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同學們,不要冷落了中國自己的傳統節日,讓華夏文明在中國徹徹底底的紅火起來吧!

端午節國旗下的講話稿 篇9

尊敬的同學們、老師們:

今天國旗下講話的內容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

同學們,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今年的端午節是6月6日,也就是本週四。關於端午節起源的傳說很多,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流傳得最廣。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20xx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幹,在楚國擔任了重要職務。因為他主張堅決對抗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還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極了,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精神的詩篇,最有名的是《離騷》。後來,秦國軍隊攻佔了楚國都城。楚國失地千里,屍橫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願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農曆五月初五這一天,懷抱石塊,跳進了汨羅江。當時他62歲。

百姓們愛戴屈原,當聽到他自殺的訊息後,紛紛划著船奔向江中,去打撈屈原的遺體,但沒能找到。他們怕江中的魚蝦會咬食屈原的遺體,又紛紛把江米裝迸竹筒,扔到水裡,想用江米餵食魚蝦來保護屈原的遺體。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地來到江邊,悼念屈原,還要划著船衝進洶湧的波濤,象徵人們爭相打撈屈原遺體,以此來寄託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我國南方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吃粽子的習俗。因此,端午節又成了紀念屈原的節日。

兩千年之後的今天,我們談論屈原的愛國主義,倡導的是什麼呢?我們倡導的是屈原熱愛自由,和平的精神,是面對危機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度的責任感,是面對強權寧折不彎的精神,要體會到屈原對於國家人民的深厚感情,體會到屈原對於這片土地,也就是我們腳下這片廣袤大地的深厚感情。

同學們,屈原因為熱愛祖國、關心百姓疾苦而受到人們的愛戴。當我們津津有味地吃粽子、觀看賽龍舟時,不要忘記20xx多年前那位愛國大詩人——屈原。

希望我們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勵,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做一個奮發圖強,能為祖國建設貢獻心智的人,能為自己的將來鋪墊繁花似錦的人,能回報呵護自己的父母師長,無愧於炎黃子孫的人。

今年的端午節放假為#,也就是本週四五六,週日正常上課,上週五課務。在放假期間請同學們要注意安全,特別是最近流感比較嚴重,儘量少去公共場所。

端午節國旗下的講話稿 篇10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我是來自高二1班的羅楠,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傳承端午》。

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都是曾經端午節上最熱鬧的活動,然而,時代在變遷,社會節奏加快,外來文化大舉入侵,中國人不再眷顧流傳幾千年的傳統文化,而是將目光轉向了“聖誕節”“愚人節”這樣的節日,面對這種現狀,我們感到悲哀,甚至發出端午節是否不再姓“中”這樣的疑問。

當我們還沉浸在西洋節日的歡聲笑語中時,據說“亞洲某國準備申報端午節為本國的文化遺產,目前已將其列入國家遺產名錄。

聽到這種訊息,中國人除了驚訝只有尷尬,這不僅是一個傳統節日的得失,不僅是少了幾項慶祝活動,更重要的是,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文化內涵豐富,留存著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過一次傳統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強和洗禮,如今,這個擁有20xx多年曆史的傳統佳節卻眼瞅著即將成為他國的國家遺產了。

無庸諱言,這些年來,我國的傳統節日,似乎總離不開吃。端午節吃粽子,元宵節吃湯圓,中秋節吃月餅,春節更不在話下--大魚大肉讓你吃到不想吃。農耕社會對飢餓的恐懼,形成了我國傳統節日最鮮明的風俗--吃。如今,滿足了溫飽需求的人們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麼時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傳統節日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在繼承傳統文化方面,我們守著“聚寶盆”卻不善於保護和挖掘。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人著眼於創新,卻往往容易忽視對傳統的堅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導致精神斷層,而精神文明的斷層又將帶來什麼?大家不見:我們的古建築,古代儒學文化,傳統國粹,離我們越來越遠。俗語說: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該如何保護與繼承我們的傳統文化,顯然已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而現時的洋節興盛與傳統節日衰弱間的反差,更凸顯了這個問題的迫切性。

中國的傳統節日五彩繽紛,文化內涵豐厚,留存著人類獨特的文化記憶,對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存,必須懷有敬畏之心,必須高度重視。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樑之才,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作為中學生,我們不得不思考,對於傳統文化到底該如何傳承,我們又該怎麼做呢?同學們,不要冷落了中國自己的傳統節日,讓華夏文明在中國徹徹底底的紅火起來吧!

我的國旗下講話完畢,謝謝大家!

端午節國旗下的講話稿 篇11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彩旗夾岸照蛟室,羅襪凌波呈水嬉,終人散空愁暮, 招屈亭前水車注。”

劉禹錫這首《競渡曲》記敘的是沅江一次賽龍舟的活動。端午節,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些,都是曾經端午節上最熱鬧的活動,

傳統節日是民族智慧的結晶和文化遺產,是民族的精神家園。春節、端午、中秋節已經成為民族文化的象徵,彰顯著全民族的文化認同感和凝聚力,中華民族分佈如此廣泛,卻能保持強烈的民族認同感,相當程度上得益於節日民俗的存在。這些節日已經成為全社會、全民族的共同節日,體現著共同的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在"端午節"——到來之際,我們更應該弘揚中華民族文化的節日. ,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節奏的加快,外來文化的大舉入侵,中國人不再眷顧流傳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而是將目光轉向了“聖誕節”“愚人節”這樣的節日。我們中華民族的許多優秀文化傳統在漫漫的消失或降低,我們的教育不僅要關注學生的語文,數學,英語等科目的學習,也要關注古老深厚的傳統文化。

現在,許多旅居在海外的華人、華僑歷經幾十年甚至更長久的國外生活,但是依然保持著我們的傳統,他們雖然身在國外,依舊過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和重陽節等我們的民族節日.然而,現在我們國內的學生卻喜歡吃的是麥當勞、肯德基、巧克力;看的是日本的動畫片及韓國電視劇,過的是聖誕節等西方節日……我們的民族節日卻不能引起他們的關注,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思索。

__年,韓國將端午節申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遺產;__年,端午節被正式認定為韓國的非物質遺產。用駭人聽聞來形容這個訊息或許有些言過其實,但至少它發人深思。祖先遺留下來的傳統卻成了別國的珍寶,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內心又會作何感想?

同學們,我們肩負著老師和家長的殷切期望,面對如此的現狀,我們不能無動於衷;復興中華文化,我們責無旁貸。我們或許無法改變端午節已被韓國申報的事實,但我們可以用中國傳統思想中的“仁義禮智信”來勉勵自己。當父親或母親勞累了一天回到家裡時,你能否為他遞上一杯熱茶?當你的朋友陷入困境的時候,你能否毫不猶豫地伸出援助之手?當你對別人許下承諾時,你能否言出必行、信守承諾?當你自己在考試中失利時,你能否不灰心不放棄,而是尋找原因,總結教訓?我們在做好這些平凡的小事的時候,不僅實現了自己的價值,也傳承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如果人人都做好這些平凡的小事,那將會是一件不平凡的大事。

悠悠50__年的燦爛文明,就像一條歷史的長河,我們不能讓它斷流;祖祖輩輩沿襲下來的優良傳統,應在我們的手中發揚光大。讓我們一起努力,用實際行動挽救中華文化。

端午節國旗下的講話稿 篇12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國旗下的講話的主題是:紀念屈原,過端午節。

大家都知道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那端午節到底是怎麼來的呢?端午亦稱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

端午節的別稱之多,間接說明了端午節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於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中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為了傳承屈原的愛國傳統,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端午節國旗下的講話稿 篇13

老師們,同學們:早上好!

再過幾天就是端午節了。我今天在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端午節的隨想。端午節讓我想起愛國詩人屈原。我懷想,滔滔汨羅水,悠悠數千年,拳拳赤子心,感天動地情。我彷彿看到:戰國時,楚王寵信奸臣,屈原仗義直言,卻被革職流放。秦國趁此機會進攻楚國,楚國千里疆域毀於一旦。看到國破家亡,百姓流離失所,屈原有心報國,無力迴天。悲憤之下,他抱著一塊巨石投汩(mi)羅江而去。當地百姓聽說屈原投江了,紛紛前來救助,他們順流而下,一直追到洞庭湖,也沒有找到屈原的屍體,湖面上大小船隻往來穿梭,百舸爭遊,蔚為壯觀。這一天是農曆五月初五。後來,每到這一天,人們就在江河上賽龍舟,懷念屈原。人們還把粽子投入水中,只為了餵飽魚龍蝦蟹,保全屈原的屍體不被吞噬。

也許,這古老的傳說已經無法讓21世紀的現代人感動。但是,我想起XX年曾經有一篇報道讓中國人震驚了!遼寧大學民俗研究中心主任、民俗學教授烏丙安給文化部副部長周和平傳送一份急件,說據可靠訊息,亞洲某國準備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節為本國的文化遺產,目前已將其列入“國家遺產”名錄,很快將向聯合國申報“人類口頭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中國人過了幾千年的端午節,如果成了人家的“文化遺產”,同學們,你們不覺得這是天大的笑話嗎?如果有人告訴你,幾年後中國人想要划龍舟、吃粽子、過端午節,需要向別的國家提出申請,你一定會說:“開什麼國際玩笑!”中國人過了幾千年的端午節成了人家的“文化遺產”,這還了得?一場“保衛端午節”的論戰在民間悄悄發起。有人說:“我們要以實際行動來堅決捍衛這一屬於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遺產!”有人說:“我對端午節一直情有獨鍾,每年這天都要吃棕子看賽龍舟。如果端午節真被別國搶去了,我會覺得特別彆扭。”還有人說:“我們的端午、中秋、元宵、重陽等傳統節日本來就在聖誕節、情人節等洋節的大舉進攻下漸顯頹勢,如果連端午節今後都改姓了洋,真是愧對祖宗啊。”後來經過查證,韓國申報的是他們本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祭”,並不是想搶我們的傳統節日。不過,韓國的申報,可以說給我們提了一個醒:韓國保護端午祭的經過至少告訴我們,一個國家對本土文化態度的轉變有多麼可貴。因此,這也是一種激勵,激勵我們去保衛祖宗的“遺產”,去體悟它們的彌足珍貴。

同學們,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已經納入我國法定假日的議案。我認為,以立法手段保護傳統節日是積極傳承民族文化的一種舉措。但同時我也覺得,申報和立法只是一種外在的行動模式。我們需要的,是一種內在的驅動力,一種從內心生髮出來的力量和自信。有了這種內驅力,民族的傳統文化就能得到延伸與豐富,民眾的心態也會變得健康、美好和開放。

怎樣才能讓民族文化資源融入我們的生活,永遠保持新鮮的活力呢?要有文化內在的驅動力。內在的驅動力從哪裡來?提高國民教育,加強個人的修行。整體的國民教育得到提升,國民就會對本民族的文化資源有一種廣泛的認同。個人的修身齊家到一定層次,民族文化的種子就會在心靈生根發芽。能在個人的心靈生根發芽的文化資源,就會鮮活而永恆。

端午節國旗下的講話稿 篇14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好!

我是高一6班劉曉明。在繁重的學習壓力下,我們馬上迎來的就是期末考和學考,在這之前我們還有傳統節日端午節。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賽龍舟,喜洋洋。”端午節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__多年曆史,它是紀念詩人屈原的節日。因為愛國詩人屈原見國破人亡,五月初五投汨羅江。屈原沉江後,古人將竹筒裝米投入江中,萬舟齊發、吶喊鼓樂嚇退蛟龍,以此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

端午節是也衛生節。端午前後正是春夏交替之時,天氣炎熱,多雨潮溼,蚊蟲滋生,是傳染病的高發時節。為了避免疾病的發生,古人在端午節時插艾葉用以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

端午節是體育節。因為人們在這天要在水上賽龍舟。龍舟競渡是一項很有氣勢、極具合作精神的競技活動。端午競渡能對強身健體、民眾團結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端午節是美食節。早在晉代,粽子就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人們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形狀看有四角形、錐形、菱形。

中國的傳統節日文化內涵豐厚,希望我們能懷著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過好中華民族的每一個傳統佳節,成為古老文明與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和傳播者。端午節適當的放鬆雖然會對後面的考試有所幫助,但是過度的鬆懈反而會起到反作用,所以希望同學們都能在接下來的考試中收穫自己所理想的成績。

謝謝大家!

端午節國旗下的講話稿 篇15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早上好!

我是五一班 的李曉雯 ,今天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中國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從這些傳統節日中我們依稀可以看見古代人們社會生活的精彩畫面。即將到來的端午節讓我想起愛國詩人屈原。屈原看到國破家亡,百姓流離失所,有心報國,卻無力迴天。悲憤之下,他投汩羅江而去。故,端午節是紀念詩人的節日,是愛國的節日。傳統節日是民族智慧的結晶和文化遺產,是民族的精神家園。春節、端午、中秋節已經成為民族文化的象徵,彰顯著全民族的文化認同感和凝聚力,中華民族分佈如此廣泛,卻能保持強烈的民族認同感,相當程度上得益於節日民俗的存在。這些節日已經成為全社會、全民族的共同節日,體現著共同的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在"端午節"——到來之際,我們更應該弘揚中華民族文化的節日。

可是在20xx年,韓國將端午節申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遺產;20xx年,端午節被正式認定為韓國的非物質遺產。用駭人聽聞來形容這個訊息或許有些言過其實,但至少它發人深思。祖先遺留下來的傳統卻成了別國的珍寶,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內心又會作何感想?同學們,我們肩負著老師和家長的殷切期望,面對如此的現狀,

我們不能無動於衷;復興中華文化,我們責無旁貸。我們或許無法改變端午節已被韓國申報的事實,但我們可以用中國傳統思想中的“仁義禮智信”來勉勵自己。當父親或母親勞累了一天回到家裡時,你能否為他遞上一杯熱茶?當你的朋友陷入困境的時候,你能否毫不猶豫地伸出援助之手?當你對別人許下承諾時,你能否言出必行、信守承諾?當你自己在考試中失利時,你能否不灰心不放棄,而是尋找原因,總結教訓?我們在做好這些平凡的小事的時候,不僅實現了自己的價值,也傳承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如果人人都做好這些平凡的小事,那將會是一件不平凡的大事。

悠悠5020xx年的燦爛文明,就像一條歷史的長河,我們不能讓它斷流;祖祖輩輩沿襲下來的優良傳統,應在我們的手中發揚光大。就像我們現在大練書法一樣,讓我們一起努力,用實際行動挽救中華傳統文化文化。

端午節國旗下的講話稿 篇16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明天是我國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是春末夏初我國民間最盛大的一個節日。中華五千年的歷史留給了我們許許多多博大精深的優秀傳統文化,傳統習俗就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習俗除了是一種習慣之外,更代表著文化文明和民族的認同。但遺憾的是,現代國人在越來越熟悉西方節日的同時,也以更驚人的速度遺忘著自己的歷史。就比如端午節,大多數人恐怕只知道吃粽子的一種習俗吧!而端午的其它一些習俗已經遠離我們而去。

第一種說法,也是關於端午節流傳最廣的說法,過端午節為了紀念戰國時期楚國的詩人屈原。屈原是戰國時代楚國的三閭大夫,眼見國家處於危難之中,卻無法挽救,他日夜憂愁,最終投汨羅江而亡。楚國民眾知道後十分哀傷,駕船奮力營救,為了不讓水中的魚蝦把屈原的身體吃掉,他們就在江上划著龍舟、敲鑼打鼓,希望能將魚蝦趕跑;還用粽葉包米飯作成粽子,投到江裡餵給魚蝦吃,希望屈原的身體不要受到傷害。年年歲歲,這個習俗便流傳下來,這就是端午節划龍舟、包粽子的由來。

第二種說法,是比紀念屈原更古老的的說法,過端午節為了“除瘟去病”。端午節正值農曆五月,天氣漸熱,各種蚊蟲開始出沒,容易引發疾病,所以五月又有“惡月”之稱。古人在五月以安息靜養為養生原則,有的地方還用“天中五瑞”即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和山丹五種植物來祛毒。因此,“除瘟去病”是中國普通百姓過端午的一大主題。

過端午節還有第三種說法,是為了“祈雨”。端午時節正是水稻生長的旺盛時節,而此時雨水稀少,因此人們借包粽子,來引誘天公下雨。另外端午這天賽龍舟也是為了求雨,人們攪得水面天翻地覆,是為了不讓龍王躲在水底下,要把“真龍”引出來。

由此看來,一個端午節就包含了非常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對端午虔誠的紀念,無疑展現了我們華夏禮儀之邦的高尚傳統。中國的傳統節日五彩繽紛,文化內涵豐厚,留存著人類獨特的文化記憶,比如,春之將至時,人民以美好的祝福表達對未來的希冀,這是中國人賦予春節的原始意義,而清明後的播種和中秋的收穫,更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勤勞、善良的品質……

傳統節日背後流傳的是悠久的歷史、輝煌的文明,積澱的是廣博的底蘊和千年不變的民族精神。面對祖先遺留下來的歷史文化,作為後人,每一個炎黃子孫,除了要了解我國的傳統節日,更重要的是要自覺做一個傳統文化的維護者和傳承者。從詩經的嚶嚶囈語,到楚辭漢賦的鋪採摛文,從七夕的金鳳玉露,到重陽的登高賞菊,從秦腔的底蘊悠綿,到京劇的唱唸坐打,中國的傳統文化,在華夏浩繁的史帙中顯得那樣熠熠生光、璀璨奪目。

我們是中華民族未來的棟樑之材,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就讓我們一起努力,讓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生生不息的延續下去,讓華夏文明在世界大地上徹徹底底的紅火起來吧!

謝謝大家!

端午節國旗下的講話稿 篇17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國旗下演講的題目是:端午節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關於端午節起源的傳說有很多,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流傳得最廣。歷史上的這天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粽子等形式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屈原。

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幹,在楚國擔任要職。因為他堅決主張抗擊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至極,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主義精神的詩篇,如:《離騷》、《天問》、《九歌》等影響深遠的詩篇。後來,秦國軍隊攻佔了楚國的都城。楚國失地千里,屍橫遍野。屈原心如刀絞,他不願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農曆五月五日這一天,在寫下了絕筆《懷沙》之後,抱石投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百姓們愛戴屈原,當聽到他自殺的訊息後,紛紛划船打撈屈原的遺體,但沒能找到。他們怕江中的魚蝦會咬食屈原的遺體,又紛紛把江米裝迸竹筒,扔到水裡,想用江米餵食魚蝦來保護屈原的遺體。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地來到江邊,悼念屈原,還要划著船衝進洶湧的波濤,象徵人們爭相打撈屈原遺體,以此來寄託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

屈原離世已有兩千多年了,今天我們來紀念他,主要是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輝”的人格。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時光如何變遷,他會永遠生活在歲月的長河裡,永遠銘記在人們的心中!

讓我們懷著對偉大愛國之士的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看待中華的每一個傳統佳節吧!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著豐厚的文化內涵,留存著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

感謝大家耐心的傾聽,在此,請接受我對各位的節日祝福:端午節快樂!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端午節國旗下的講話稿 篇18

老師們,同學們:早上好!

端午節,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些,都是曾經端午節上最熱鬧的活動,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節奏的加快,外來文化的大舉入侵,中國人不再眷顧流傳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而是將目光轉向了“聖誕節”“愚人節”這樣的節日,面對這種現狀,我們不得不感到悲哀,發出“端午節是否不再姓“中”這樣的疑問。

當我們還沉浸在西洋節日的歡聲笑語中時,據可靠訊息說“亞洲某國準備向聯

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節為本國的文化遺產,目前已將其列入國家遺產名錄。 聽到這種訊息,中國人除了驚訝只有尷尬,這不僅僅是一個傳統節日的得失,不僅僅是少了幾項慶祝活動,更重要的是,這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文化內涵豐富,留存著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過一次傳統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強和洗禮,如今,這個擁有__多年曆史的傳統佳節眼瞅著即將成為他國的國家遺產,我們將有多麼尷尬?

無庸諱言,這些年來,我國的傳統節日,似乎總離不開吃。端午節吃粽子,清明節吃青團,元宵節吃湯圓,中秋節吃月餅,春節更不在話下——大魚大肉讓你吃到不想吃。農耕社會對飢餓的恐懼,形成了我國傳統節日最鮮明的風俗——吃。如今,滿足了溫飽需求的人們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麼時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傳統節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在繼承傳統文化方面,我們守著“聚寶盆”卻不善於保護和挖掘。比如文字,當代青年有幾個熟識並能運用繁體字?連文字都不認識又如何瞭解古代文化?再比如造紙,我國造紙工業化生產的結果是傳統手工業的流失,許多高質量的宣紙要到日本或韓國才能買到,他們不但繼承了我們的傳統造紙技術,還有新的發展。就拿端午節來說,它已融入各個臨近國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獨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節舉行的國際龍舟邀請賽聞名於世;在韓國,端午節被稱為車輪節,是插秧結束後祈求豐年的日子。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人著眼於創新,卻往往容易忽視對傳統的堅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導致精神斷層甚至扭曲,而精神文明的再次斷層又將帶來什麼?有句話說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面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該如何保護與繼承我們的傳統文化,顯然已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而現時的洋節興盛與傳統節日衰弱間的反差,更凸顯了這個問題的迫切性

其實,不光是傳統節日,整個中國民族民間文化的生存環境如今都面臨著經濟全球化和現代化的挑戰。一些西方發達國家憑藉強大的綜合國力,先進的科技手段和發達的文化傳播手段,積極傳播西方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對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生態造成了一定的衝擊。

中國的傳統節日五彩繽紛,文化內涵豐厚,留存著人類獨特的文化記憶,對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存,必須懷有敬畏之心,必須高度重視。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樑之才,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同學們,不要冷落了中國自己的傳統節日,讓華夏文明在中國徹徹底底的紅火起來吧!

端午節國旗下的講話稿 篇19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又到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民間流傳著這樣一首兒歌:“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賽龍舟,喜洋洋。”端午節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__多年曆史。那麼它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節日呢?

第一,端午節是紀念詩人的節日,是愛國的節日。因為愛國詩人屈原見國破人亡,五月初五投汨羅江。屈原沉江後,古人將竹筒裝米投入江中,萬舟齊發、吶喊鼓樂嚇退蛟龍,以此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後來演變成為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經過千百年的傳承,屈原的愛國主義情懷與端午節的人文內涵已密不可分。端午節成為中國人傳遞愛國主義情感和精神的重要儀式。

第二點,端午節是衛生節。端午前後正是春夏交替之時,天氣炎熱,多雨潮溼,蚊蟲滋生,病蟲害漸多,是傳染病的高發時節。為了避免疾病的發生,古人在端午節前後插艾葉、懸菖蒲用以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端午這一天,成年人還要飲雄黃酒和菖蒲酒驅蛇蟲,小孩子要佩戴藏有硃砂、雄黃、香草的香囊預防疾病。這些習俗表達的是古人驅瘟避邪、祈福佑安的願望。這樣來看,端午節是中國最早的“衛生防疫節”。

第三點,端午節是體育節,因為人們在這天要在水上賽龍舟。龍舟競渡是一項很有氣勢、極具合作精神的競技活動。端午競渡能對群眾性的水上運動、強身健體、民眾團結起到很好的推動和促進作用。現在龍舟競渡逐漸演變成一項國際體育賽事,起到友誼紐帶的作用。

第四點,端午節是美食節,因為我們要吃可口粽子。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人們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形狀看有四角形、錐形、菱形、有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的“筒粽”。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可謂粽葉飄香粽子可口。

同學們,中國的傳統節日五彩繽紛,文化內涵豐厚,因為地域不同,各地的習俗也稍有不同。有些傳統的習慣已經淡化了不少,今天的國旗下講話,我們瞭解了端午文化,也希望我們能作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者。讓我們懷著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過好中華民族的每一個傳統佳節吧!今年的端午節,你打算好了嗎?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賽龍舟,喜洋洋。”

端午節國旗下的講話稿 篇20

老師、同學們:

“彩旗夾岸照蛟室,羅襪凌波呈水嬉,終人散空愁暮, 招屈亭前水車注。”劉禹錫這首《競渡曲》記敘的是沅江一次賽龍舟的活動。端午節,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些,都是曾經端午節上最熱鬧的活動,

傳統節日是民族智慧的結晶和文化遺產,是民族的精神家園。春節、端午、中秋節已經成為民族文化的象徵,彰顯著全民族的文化認同感和凝聚力,中華民族分佈如此廣泛,卻能保持強烈的民族認同感,相當程度上得益於節日民俗的存在。這些節日已經成_肯德基、巧克力;看的是日本的動畫片及韓國電視劇,過的是聖誕節等西方節日……我們的民族節日卻不能引起他們的關注,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思索。

20_年,韓國將端午節申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遺產;20_年,端午節被正式認定為韓國的非物質遺產。用駭人聽聞來形容這個訊息或許有些言過其實,但至少它發人深思。祖先遺留下來的傳統卻成了別國的珍寶,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內心又會作何感想?

同學們,我們肩負著老師和家長的殷切期望,面對如此的現狀,我們不能無動於衷;復興中華文化,我們責無旁貸。我們或許無法改變端午節已被韓國申報的事實,但我們可以用中國傳統思想中的“仁義禮智信”來勉勵自己。當父親或母親勞累了一天回到家裡時,你能否為他遞上一杯熱茶?當你的朋友陷入困境的時候,你能否毫不猶豫地伸出援助之_手?當你對別人許下承諾時,你能否言出必行、信守承諾?當你自己在考試中失利時,你能否不灰心不放棄,而是尋找原因,總結教訓?我們在做好這些平凡的小事的時候,不僅實現了自己的價值,也傳承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如果人人都做好這些平凡的小事,那將會是一件不平凡的大事。

悠悠五千年的燦爛文明,就像一條歷史的長河,我們不能讓它斷流;祖祖輩輩沿襲下來的優良傳統,應在我們的手中發揚光大。讓我們一起努力,用實際行動挽救中華文化。

端午節國旗下的講話稿 篇21

老師們、同學們!

端午節,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些,都是曾經端午節上最熱鬧的活動,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節奏的加快,外來文化的大舉入侵,中國人不再眷顧流傳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而是將目光轉向了“聖誕節”“愚人節”這樣的節日,面對這種現狀,我們不得不感到悲哀,發出“端午節是否不再姓“中”這樣的疑問。

當我們還沉浸在西洋節日的歡聲笑語中時,據可靠訊息說“亞洲某國準備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節為本國的文化遺產,目前已將其列入國家遺產名錄。

聽到這種訊息,中國人除(本站提供)了驚訝只有尷尬,這不僅僅是一個傳統節日的得失,不僅僅是少了幾項慶祝活動,更重要的是,這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文化內涵豐富,留存著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過一次傳統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強和洗禮,如今,這個擁有多年曆史的傳統佳節眼瞅著即將成為他國的國家遺產,我們將有多麼尷尬?

無庸諱言,這些年來,我國的傳統節日,似乎總離不開吃。端午節吃粽子,清明節吃青團,元宵節吃湯圓,中秋節吃月餅,春節更不在話下——大魚大肉讓你吃到不想吃。農耕社會對飢餓的恐懼,形成了我國傳統節日最鮮明的風俗——吃。如今,滿足了溫飽需求的人們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麼時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傳統節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在繼承傳統文化方面,我們守著“聚寶盆”卻不善於保護和挖掘。比如文字,當代青年有幾個熟識並能運用繁體字?連文字都不認識又如何瞭解古代文化?再比如造紙,我國造紙工業化生產的結果是傳統手工業的流失,許多高質量的宣紙要到日本或韓國才能買到,他們不但繼承了我們的傳統造紙技術,還有新的發展。就拿端午節來說,它已融入各個臨近國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獨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節舉行的國際龍舟邀請賽聞名於世;在韓國,端午節被稱為車輪節,是插秧結束後祈求豐年的日子。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人著眼於創新,卻往往容易忽視對傳統的堅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導致精神斷層甚至扭曲,而精神文明的再次斷層又將帶來什麼?有句話說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面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該如何保護與繼承我們的傳統文化,顯然已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而現時的洋節興盛與傳統節日衰弱間的反差,更凸顯了這個問題的迫切性

其實,不光是傳統節日,整個中國民族民間文化的生存環境如今都面臨著經濟全球化和現代化的挑戰。一些西方發達國家憑藉強大的綜合國力,先進的科技手段和發達的文化傳播手段,積極傳播西方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對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生態造成了一定的衝擊。

中國的傳統節日五彩繽紛,文化內涵豐厚,留存著人類獨特的文化記憶,對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存,必須懷有敬畏之心,必須高度重視。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樑之才,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同學們,不要冷落了中國自己的傳統節日,讓華夏文明在中國徹徹底底的紅火起來吧!

端午節國旗下的講話稿 篇22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

每年的這一天人們必不可少活動,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佩香囊 ,賽龍舟。今年的6月9日是農曆的五月初五,也將迎來我國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那麼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呢?據說,在兩千多年前,楚國的大夫屈原情繫百姓,心憂天下,當他得知楚國被秦軍攻破後,就於五月五日,抱石投江自盡。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屍身,就有了後來賽龍舟的風俗。百姓們把用楝樹葉包裹,外纏彩絲的飯糰投入江中祭奠屈原,就成了我們現在吃的粽子習俗。於是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月就被定為端午節。端午時節,千家品粽,萬戶懸囊,人們紛紛掛艾草、佩香囊 、賽龍舟、辦詩會,來紀念屈原,慶祝節日。

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外來文化越來越多的滲入了我們的生活,這曾經最熱鬧的活動,漸漸被人們所淡忘,我們似乎不再眷顧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而將更多的目光轉向了“聖誕節”“愚人節”這些西方節日。當我們還沉在西洋節日的歡聲笑語中時,20xx年,韓國卻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節為本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並將其列入國家遺產名錄。聽了這些,我們又是什麼樣的心情,這不僅僅是一個傳統節日的得失,不僅僅是少了幾項慶祝的活動,更重要的是,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它留存著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一次傳統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強和洗禮。而如今,這個我們過了二千多年的傳統佳節眼瞅著成為了他國的國家遺產,我們將是怎樣的尷尬與無奈。

中國的傳統節日異彩紛呈,文化內涵豐厚,它們留存著先民獨特的文化記憶。對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存,我們須懷感恩之心,敬畏之情。同學們,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樑,中華文明需要大家共同傳承,並且發揚光大。希望大家不要冷落了中國自己的傳統節日,讓華夏文明在神州大地徹徹底底的輝煌起來!謝謝大家。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端午節國旗下的講話稿 篇23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端午節

今天是5月25號,農曆五月八年級。到本週四,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關於端午節起源的傳說有很多,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流傳得最廣。歷史上的這天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粽子等形式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屈原。

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幹,在楚國擔任要職。因為他堅決主張抗擊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至極,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主義精神的詩篇,如:《離騷》、《天問》、《九歌》等影響深遠的詩篇。後來,秦國軍隊攻佔了楚國的都城。楚國失地千里,屍橫遍野。屈原心如刀絞,他不願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農曆五月五日這一天,在寫下了絕筆《懷沙》之後,抱石投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百姓們愛戴屈原,當聽到他自殺的訊息後,紛紛划船打撈屈原的遺體,但沒能找到。他們怕江中的魚蝦會咬食屈原的遺體,又紛紛把江米裝迸竹筒,扔到水裡,想用江米餵食魚蝦來保護屈原的遺體。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地來到江邊,悼念屈原,還要划著船衝進洶湧的波濤,象徵人們爭相打撈屈原遺體,以此來寄託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

屈原離世已有兩千多年了,今天我們來紀念他,主要是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輝”的人格。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時光如何變遷,他會永遠生活在歲月的長河裡,永遠銘記在人們的心中!

端午節國旗下的講話稿 篇24

各位同學、各位老師:

上午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回味端午,傳承民俗。

端午節,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些,都是曾經端午節上最熱鬧的活動,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節奏的加快,外來文化的大舉入侵,中國人不再眷顧流傳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而是將目光轉向了“聖誕節”“愚人節”這樣的節日,面對這種現狀,我們不得不感到悲哀,發出“端午節是否不再姓“中”這樣的疑問。

這些年來,我國的傳統節日,似乎總離不開吃。端午節吃粽子,清明節吃青團,元宵節吃湯圓,中秋節吃月餅,農耕社會對飢餓的恐懼,形成了我國傳統節日最鮮明的飲食風俗。如今,滿足了溫飽需求的人們正在奔向全面小康,傳統節日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我們守著傳統文化的“聚寶盆”卻不善於保護和挖掘。就拿端午節來說,它已融入各個臨近國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獨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節舉行的國際龍舟邀請賽聞名於世;在韓國,端午節被稱為車輪節,是插秧結束後祈求豐年的日子。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人著眼於創新,卻往往容易忽視對傳統的堅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導致精神斷層甚至扭曲。有句話說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面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該如何保護與繼承我們的傳統文化,顯然已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而現時的洋節興盛與傳統節日衰弱間的反差,更凸顯了這個問題的迫切性。

其實,不光是傳統節日,整個中華民族民間文化的生存環境如今都面臨著經濟全球化和現代化的挑戰。同學們,我們肩負著老師和家長的殷切期望,面對如此的現狀,我們不能無動於衷;復興中華文化,我們責無旁貸。我們或許無法改變端午節已被他國申報的事實,但我們可以用中國傳統思想中的“仁義禮智信”來勉勵自己。當父親或母親勞累了一天回到家裡時,你能否為他遞上一杯熱茶?當你的朋友陷入困境的時候,你能否毫不猶豫地伸出援助之手?當你對別人許下承諾時,你能否言出必行、信守承諾?當你自己在考試中失利時,你能否冷靜面對,尋找原因,總結教訓?我們在做好這些平凡的小事的時候,不僅實現了自己的價值,也傳承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如果人人都做好這些平凡的小事,那將會是一件不平凡的大事。

傳統節日是民族智慧的結晶和文化遺產,是民族的精神家園。春節、端午、中秋節已經成為民族文化的象徵,彰顯著全民族的文化認同感和凝聚力,中華民族分佈如此廣泛,卻能保持強烈的民族認同感,相當程度上得益於節日民俗的存在。這些節日已經成為全社會、全民族的共同節日,體現著共同的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在"端午節"——到來之際,我們更應該弘揚中華民族文化的節日.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節奏的加快,外來文化的大舉入侵,中國人不再眷顧流傳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而是將目光轉向了“聖誕節”“愚人節”這樣的節日。我們中華民族的許多優秀文化傳統在漫漫的消失或降低,我們的教育不僅要關注學生的語文,數學,英語等科目的學習,也要關注古老深厚的傳統文化。

現在,許多旅居在海外的華人、華僑歷經幾十年甚至更長久的國外生活,但是依然保持著我們的傳統,他們雖然身在國外,依舊過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和重陽節等我們的民族節日.然而,現在我們國內的學生卻喜歡吃的是麥當勞、肯德基、巧克力;看的是日本的動畫片及韓國電視劇,過的是聖誕節等西方節日我們的民族節日卻不能引起他們的關注,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思索。

20__年,韓國將端午節申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遺產;20__年,端午節被正式認定為韓國的非物質遺產。用駭人聽聞來形容這個訊息或許有些言過其實,但至少它發人深思。祖先遺留下來的傳統卻成了別國的珍寶,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內心又會作何感想?

同學們,我們肩負著老師和家長的殷切期望,面對如此的現狀,我們不能無動於衷;復興中華文化,我們責無旁貸。我們或許無法改變端午節已被韓國申報的事實,但我們可以用中國傳統思想中的“仁義禮智信”來勉勵自己。當父親或母親勞累了一天回到家裡時,你能否為他遞上一杯熱茶?當你的朋友陷入困境的時候,你能否毫不猶豫地伸出援助之手?當你對別人許下承諾時,你能否言出必行、信守承諾?當你自己在考試中失利時,你能否不灰心不放棄,而是尋找原因,總結教訓?我們在做好這些平凡的小事的時候,不僅實現了自己的價值,也傳承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如果人人都做好這些平凡的小事,那將會是一件不平凡的大事。

悠悠五千年的燦爛文明,就像一條歷史的長河,我們不能讓它斷流;祖祖輩輩沿襲下來的優良傳統,應在我們的手中發揚光大。讓我們一起努力,用實際行動挽救中華文化。

端午節國旗下的講話稿 篇25

老師們,同學們: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端午節隨想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關於端午節起源的傳說有很多,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流傳得最廣。歷史上的這天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粽子等形式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屈原。

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幹,在楚國擔任要職。因為他堅決主張抗擊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至極,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主義精神的詩篇,如:《離騷》、《天問》、《九歌》等影響深遠的詩篇。後來,秦國軍隊攻佔了楚國的都城。楚國失地千里,屍橫遍野。屈原心如刀絞,他不願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農曆五月五日這一天,在寫下了絕筆《懷沙》之後,抱石投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百姓們愛戴屈原,當聽到他自殺的訊息後,紛紛划船打撈屈原的遺體,但沒能找到。他們怕江中的魚蝦會咬食屈原的遺體,又紛紛把江米裝迸竹筒,扔到水裡,想用江米餵食魚蝦來保護屈原的遺體。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地來到江邊,悼念屈原,還要划著船衝進洶湧的波濤,象徵人們爭相打撈屈原遺體,以此來寄託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

屈原離世已有兩千多年了,今天我們來紀念他,主要是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輝"的人格。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時光如何變遷,他會永遠生活在歲月的長河裡,永遠銘記在人們的心中!

讓我們懷著對偉大愛國之士的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看待中華的每一個傳統佳節吧!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著豐厚的文化內涵,留存著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

感謝大家耐心的傾聽,在此,請大家接受我提前的節日祝福:端午節快樂!

我的國旗下講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端午節國旗下的講話稿 篇26

親愛老師們、可愛的孩子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祭端午 弘揚傳統文化》。

在開始今天的講話前,先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歌謠:五月五,是端午,小朋友們來跳舞。吃粽子,賽龍舟,高高興興過端午。

兒歌裡說到的節日就是即將來到的端午節。

今年的6月9日星期四是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時節,千家品粽,萬戶懸囊,人們紛紛掛艾草、賽龍舟、辦詩會。

同學們知道關於端午節的起源嗎?關於端午節起源的傳說可多了,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流傳得最廣。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幹,在楚國擔任了重要職務。因為他主張堅決對抗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還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極了,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精神的詩篇,最有名的是《離騷》。後來,秦國軍隊攻佔了楚國都城。楚國失地千里,屍橫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願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農曆五月五日這一天,懷抱石塊,跳進了汨羅江。

百姓們愛戴屈原,當聽到他自殺的訊息後,紛紛划著船奔向江中,去打撈屈原的遺體,但沒能找到。他們怕江中的魚蝦會咬食屈原的遺體,又紛紛把江米裝迸竹筒,扔到水裡,想用江米餵食魚蝦來保護屈原的遺體。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地來到江邊,悼念屈原,還要划著船衝進洶湧的波濤,象徵人們爭相打撈屈原遺體,以此來寄託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我國南方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因此,端午節又成了紀念屈原的節日。

我們國家在20xx年將端午節設立為國家法定節日,就是為了讓同學們充分感受端午節的氛圍,不要忘記我們的傳統文化。

每逢佳節倍思親,我們將如何度過一個有意義的傳統節日呢?

讓我們把粽葉輕輕展開,將愛國情包入。

讓我們把粽葉輕輕展開,將文明包入。

讓我們把粽葉輕輕展開,將責任包入。

在這個綿延兩千年的傳統佳節裡,讓我們把粽葉輕輕展開,包住所有的感恩與祝福,送給我們偉大的祖國。

同學們,屈原因為熱愛祖國、關心百姓疾苦而受到人們的愛戴。當我們津津有味地吃粽子、觀看賽龍舟時,不要忘記20xx多年前那位愛國大詩人——屈原。

最後,希望我們珍惜今天的生活,同時倡導屈原熱愛自由、和平的精神,面對危機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度責任感,共同傳承我們的傳統文化。

謝謝大家!

端午節國旗下的講話稿 篇27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同學們,大家早上好!

後天就是 五月初五,也就是我國的傳統佳節——端午節,關於它的來歷,民間流傳的大約有四、五種說法,但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是紀念屈原說,我想不少同學都有一些瞭解,老師再簡單介紹一下它的來歷。

據《史記》記載,戰國末期楚國大臣屈原,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聯齊抗秦,卻遭到其他貴族的反對和排擠,屈原被迫離職,還被趕出都城。他在流放期間,寫下了《離騷》、《天問》、《九歌》等憂國憂民的不朽詩篇,後來,秦軍攻破楚國都城,屈原眼看著國破家亡,百姓流離失所,悲憤之下,於五月初五,寫下絕筆《懷沙》後,投汨羅江而死,楚國百姓得知訊息後,划船拯救,將飯糰等食物投入江中,希望魚吃飽了,不要吃掉屈原,以後,每年的五月初五被定為端午節,端即是“初”的意思,人們也以吃粽子,喝黃酒來紀念屈原。

也許,這古老的傳說你早已聽過無數遍,今天也無法讓我們非常感動,但是,一度炒得沸沸揚揚的中韓端午節“申遺”之爭恍如昨日剛發生的事,最後以韓國成功申請為“人類傳說及無形遺產”而告終。雖然專家稱“人類傳說及無形遺產”是全人類共享的,我們的文化傳統被別國認同,並非壞事。但畢竟“端午節”一詞還是被別國搶先一步給端走了。

這件事情無疑給國人敲響了保護中華文化的警鐘,祖先留給我們的燦爛文化,有很多正瀕臨消失,有的甚至已經失傳,如世界三大藝術門類:西班牙的舞、義大利的歌、中國的戲曲。而中國戲曲現在有很多劇種已經失傳,我國有著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赫哲族目前只有4000多人,能掌握自己民族語言的已不足幾十人,整個赫哲族都在瀕臨消失,更別說民族文化了。我們的祖先發明瞭造紙術,而現在我們不得不向日本人購買高質量的宣紙。試問,將來我們連過節都是要過別人國家的節日,我們還有何顏面去見我們的祖先。

所幸近幾年,國家也越來越重視文化遺產的保護,將一些重要文化遺產納入國家保護單位加以保護,20xx年國家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設定為國家法定節假日,國家教育部還對中國小音樂課進行改革,在20多所學校嘗試京劇進課堂的做法。剛剛過去的6月11日也是我國文化遺產保護日。但這些做法都還只是杯水車薪,甚至還引起各種爭議。

傳承中華文化需要廣大民眾的共同支援。在經濟日益發展的當代,傳統文化並非是已經過時的東西,相反更是我們這個時代所必需的,它為提高整個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有著巨大的意義,是一個民族堅強的精神支柱,孔孟思想的指導價值對世界文明都有著巨大的貢獻,時下,一些消極頹廢的文化把人們引向歧途,道德缺失、人情冷漠、心靈空虛已成為社會的癥結,富士康員工連環跳、歹徒砍殺學生這些悲劇的發生更加向人們昭示社會精神文明的缺失。

後天就是端午節了,一起來好好度過一箇中國的傳統佳節,是我們非常簡單就可以做到的,節日除了是一種歡慶活動外,更代表著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因為每過一次傳統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強和洗禮。傳統節日背後積澱的是千年不變的民族精神。希望我們大家都能熱愛我們的傳統文化,讓優秀的中華文化滋潤我們的心靈,做一個真正的炎黃子孫,傳承和延續祖先留給我們的文化瑰寶,讓華夏文明在世界大地上永遠熠熠生輝。

最後,祝老師們、同學們端午節快樂!祝祖國永遠繁榮富強。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