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國旗下講話稿清明3篇

欄目: 國旗下講話稿 / 釋出於: / 人氣:8.07K

清明內涵豐富,寓意深遠,既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祭祖、哀思與感恩紀念日。清明時節的季節轉換預示著萬物復甦,生機盎然,帶給人以希望與活力。本週的國旗下講話以清明為主題,本文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清明的國旗下講話稿,僅供參考。

國旗下講話稿清明3篇

國旗下講話稿清明篇一:

老師們,同學們:

又一個清明節,又一個緬懷先烈的日子。不由得讓每個人想起無數革命先烈,心頭感到無比沉痛。正是有了他們的偉大,才有了今天的和平環境,才有了大家的幸福生活,才有了祖國的繁榮昌盛,。此時此刻,我們莊嚴肅穆地站在國旗下,是否想到:這面代表著共和國的五星紅旗,是千千萬萬革命先烈灑盡熱血、獻出生命染紅的呢?

戰爭的年代造就了烈士們的勇敢與堅強,和平美好的環境為同學們提供了學知識、長才能、成棟樑的機會。大家要通過廣泛地瞭解先烈們的感人事蹟,來體會現在的幸福生活真是來之不易。對小學生來說,你們現在可以做到的、必須做到的就是愛父母、愛學校、愛老師、愛同學,使我們上實附小的學生都有文明行為,健康成長。

同學們,看你們的學習環境、生活條件多麼優越,可是不少學生因為條件太好了,而不愛學習,整天只知道玩。有的同學不好好地吃飯,挑食現象嚴重,這樣就不能長成強壯的身體。沒有強壯的身體,長大了怎樣報孝國家;有的同學一有空就看電視、上網玩遊戲,眼使近視了,也染上了不良習氣;有的同學現在不愛學習。這樣下去,當他們長大以後,就是有愛父母、愛國家的心情,還沒有愛的能力啊,到那時後悔也來不及了。只有從現在開始,從點滴小事做起,好好規範自己的行為,勤奮學習,積極向上,將來才有能力為建設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同學們,英雄的先烈們將永遠活在我們心中,昨天已經過去,今天,是大家實現先烈遺志,報答父母,為校爭光的時候了!讓我們銘記英雄先烈,人人爭做家長放心、老師滿意、社會稱讚的好學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無愧於偉大的先輩,無愧於祖國的未來。

我的國旗下講話完畢,謝謝大家!

國旗下講話稿清明篇二:

老師們、同學們:早上好!

再過幾天,就是清明節了,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傳統民俗節日之一,已有超過2520xx年的歷史了,20xx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xx年12月,國務院將清明節等四個傳統節日定為國家法定假日,這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繼承和肯定。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二十四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清明節是冬至之後第106天,一般在公曆4月4日至4月6日之間。這是中國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關於清明節的起源,有這樣一個傳說。

相傳春秋時,晉國的公子重耳,為了躲避政治迫害,流亡出走。流亡期間,受盡屈辱。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隨從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割下大腿肉燒熟了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後,欲封賞介子推。可是介子推不願受封,揹著老母躲進了綿山。晉文公命令軍隊上山搜尋,沒有找到人。有人建議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介子推是孝子,為顧及母親安危,一定會走出來的。晉文公就下令舉火燒山,大火燒了三天三夜,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痛哭,在安葬介子推時,在被介子推身體擋住的柳樹樹洞裡,發現了一片衣襟,上有血書,是一首詩,其中有這樣幾句: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覆清明。

晉文公藏好血書,把母子倆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

第二年寒食節後的第二天,晉文公領著群臣,登山祭奠。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走到樹前,折下柳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後,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其實寒食節和清明節出現得更早,到了後來才與介子推的傳說聯絡起來。

古代寒食節和清明節是前後兩個節日,因為日期相近,節日內容也有相同之處,到唐朝時,政府將寒食節併入清明節,並將清明節定為國家假日,每年的此時,宮廷就會放假,官署、學校就會休息。唐以後,宋元明清都將清明節定為假日。今年我國又恢復了這一傳統。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古代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放風箏、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其中多數保留至今。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

在清明節的飲食方面,各地有不同的節令食品。北方一些地方有吃雞蛋、冷餑餑、冷高粱米飯等習俗;而在我們江南一帶,清明節時有吃青團的風俗。

從清明節的起源、演變和風俗可以看到,清明節是一個有著豐富文化內涵的節日。人們把祭祀先人與中華民族重視孝道、慎終追遠的民族性格直接聯絡起來,清明節俗體現了中國人感恩、不忘本的道德意識。清明節祭祖掃墓、追念先人功德的活動,與中國文化深層的祖先崇拜、孝的文化之間有著深刻的關係,而這種文化正是中國社會幾千年來得以和諧穩定發展的支柱,有助於在古人與今人、前人與後人之間建立和諧的代際關係,進而促進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關係,這也是清明節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民間根基。

清明節所蘊含的感恩、和諧、積極、新生的內容在今天仍有現實意義,清明節不是一個哀傷的節日,而是莊重、感恩、懷古的節日。今年將清明節重新確定為國家節日,實質是民族文化血脈的迴歸,中華優秀文化將在這種迴歸中得到弘揚。

最後,讓我們一起來誦讀最有名的關於清明的詩歌——杜牧的《清明》,請和我一起大聲地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我的國旗下講話完畢,謝謝大家!

國旗下講話稿清明篇三:

同學們:

早上好!

有一首詩想必大家都很熟悉,那就是杜牧寫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這首詩提到了我國一個很重要的傳統節日——(清明節)。你們知道今年的清明節是幾月幾日嗎?(對,4月4日)清明,既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我國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先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我們剛才背誦的《清明》這首詩所描寫的就是古人對祭奠先人的傳統節日——清明節的寫照。

清明節至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每年的清明,人們都會從五湖四海紛紛趕到自己先人的陵墓前,獻上一束鮮花,灑下一壺熱酒,表達對先人的感激之情。

今天在這莊嚴的升旗儀式上,我們凝視著烈士鮮血所染的國旗,不覺思緒又回到那艱苦崢嶸的歲月:祖國危難之時,無數愛國志士挺身而出,為了祖國的獨立統一和人民的解放,甘灑一腔熱血。從江姐到劉胡蘭;從黃繼光到董存瑞……1998年抗擊洪水、20xx年抗擊“非典”,20xx年眾志成城,抗擊這場歷史上罕見的雨雪冰凍災害以及汶川地震。這些英雄們甘於奉獻,不怕流血甚至犧牲。在危難時刻體現國家和民族的巨大凝聚力。面對他們,我們怎麼能不肅然起敬呢?烈士們是離開了我們,但誰又能說他們不是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呢?正因為有了無數的這些離我們遠去的英雄,有了他們的崇高,有了他們的無私,才有了今天的和平環境,才有了祖國的繁榮昌盛。

如今,香港、澳門已迴歸祖國,我們國家還成功地發射了神舟6號、7號飛船,中國人終於把第一行足跡,印在了無垠的太空中。實現了中國人幾千年的飛天夢想。20xx年的北京奧運圓了中國人的奧運夢,這些振奮人心的好訊息,將是獻給烈士們最好的禮物。

“清明時節雨紛紛”,春雨將會送去我們的無限哀思,戰爭的年代造就了烈士們的堅強與勇敢,和平環境同樣會把我們培養成材。同學們,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讓我們好好珍惜,美好的未來等著我們去創造,讓我們好好努力吧!

我的國旗下講話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