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講話稿 > 廣播稿

清明節廣播稿十篇

欄目: 廣播稿 / 釋出於: / 人氣:8.87K

清明節廣播稿 篇1

男:同學們,早上好!今天是x月xx日,小喇叭又開始廣播啦!我是播音員

清明節廣播稿十篇

女:我是播音員zzz

男:再過幾天,就是清明節啦。從節氣上來說,清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根據氣象而制定的24節氣之一。在清明那天,人們有禁火寒食、上墳祭祖掃墓、踏青春遊、放風箏等習俗。其中祭祖掃墓的俗例自漢朝沿襲至今,歷經兩千多年而不衰。

女: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唐朝大詩人杜牧寫作的這首七言絕句《清明》被視為是千古絕唱,有專家學者點評道:杜牧用“雨紛紛”寫了清明前後多雨的氣候環境,用“欲斷魂”點出了行人觸景傷懷的孤獨鬱悶。最妙之處在於“牧童遙指杏花村”,使氣氛陡然一轉,打破淒涼,平添出活波和溫暖的亮色。共和國成立以後,旨在教育人民珍惜革命成果,勿忘革命先烈,在沿襲清明俗例的同時,增加了集體祭掃革命烈士陵園的活動。每年清明前後,黨政機關和群眾團體、特別是大、中、國小都要組織學生前往當地的烈士陵園開展悼念活動。

男:同學們,大家還記得我們清明掃墓的情形嗎?陵園墓穴排列整齊,猶如一個方陣,其規格和使用的建築材料都是統一的,水泥沙石抹項,土黃色,底沿一週以水泥加固,墓前立有一塊石碑,上面刻有“烈士 之墓”字樣,碑背面刻有烈士生平。經專業人員的維護,陵園內芳草青青,松柏蔭深,遮天蔽日,風兒吹過濤聲一片,彷彿是在向人們講述著不久前才結束的那場戰爭。

女:抗美援朝戰爭是“二戰”以後,分別以蘇聯和美國為代表的社會主義和資本陣營在東方進行的一場較量。剛剛成立一年,尚在襁褓之中的中華共和國政府應朝鮮民主主義政府的強烈請求,組建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保家衛園”。這場區域性戰爭歷時2年零9個月,至1953年7月27日上午10時簽定了停戰協議。關於中美蘇三方在這場戰爭中的得失,中外專家各執已見。美國第三任統帥聯合國軍參與朝鮮戰爭的司令官克拉克將軍這樣講道:“我是美國曆史上第一個沒有取得勝利就簽訂了停戰協定的統帥。”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兼政委彭德懷元帥這樣說道:“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的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以霸佔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啦”。

男:有資料表明: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作出了巨大的犧牲。當時中國為之而開支的軍費為625675億元人民舊幣(相當於1955年開始實行的新人民幣的 62億多元),佔1950—1953年國防費總決算31、95%,為同期國家總決算10、66%。中國人民志願軍官兵有142409人犧牲、22萬多人負傷。朝鮮的金日成首相曾經在公開場合多次鄭重說過:朝鮮和中國的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

女:客觀地講,當時許多社會主義國家也為抗美援朝戰爭作出了自己的貢獻。在大連市旅順蘇軍烈士的陵園,有一個由202座墓碑組成的巨大方陣特別引人注目。墓碑的主人都是蘇軍飛行員,犧牲時間都在1950年至1953年之間,基本都是尉官,都是二三十歲,很年輕。正是這202名飛行員之墓證實著一段曾以絕密被封閉的重大歷史,那就是根據斯大林的命令,當年大約XX名蘇聯飛行員進入中國,然後祕密潛入北朝鮮,打擊美軍飛機。為了防止蘇軍飛行員暴露身份,蘇軍制定了多項保密措施,如將蘇軍飛機上的徵記抹掉,代之以中國軍隊的“八一”標記;飛行員穿上中國空軍服裝;不準和中國人一起照相,也不準互送私人照片;任何時候都不允許在電臺中講俄語。

男:“成千成萬的先烈,為著人民的利益,在我們的前頭英勇地犧牲了,讓我們高舉起他們的旗幟,踏著他們的血跡前進吧!”

女:校園新聞

上週春季運動會上、我們的班旗迎風飄揚,我們的運動健兒們經過自己的努力取得了驕人的成績,為班集體添了光彩,在此對獲得榮譽的班級表示熱戀的祝賀,對獲得成績的運動員們表示真心的祝賀!

男:小喇叭廣播到此結束,再見!

女:再見!

清明節廣播稿 篇2

又是一年清明時節,不由得又記起杜甫的那句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今年的清明,卻沒有見到這浠浠瀝瀝的小雨,相反地,天氣卻出奇的好,豔陽高照,春風襲人,唔,也好,少了幾分哀傷。

可是,今天依舊是祭奠先人的日子。熙攘的街道上,人們帶著一顆“斷魂”的心,暫別這熱鬧的人世,隨一陣春風,一場花雨,踏著幽靜的鄉間小路,在無限靜謐中,淡然緬懷那些逝去了的生命。我亦在這樣的人流車流中,反反覆覆,反反覆覆。

車終於到了烈士陵園。春風裡,看著國旗緩緩升起,悲傷的情緒油然而生,鮮紅的旗幟隨風招展,“……他們用青春和熱血捍衛了祖國的尊嚴……”依稀看到陵園旁邊的櫻花開始謝了,“呼啦啦―”一陣風吹過,落了一地,這不也是一段生命的飛逝嗎?啊,它們可有過埋怨?我想沒有吧――逝去的生命,長眠於地下,去依然能滋養土地,成全了下一季的花開。

這不也正是那無數先烈犧牲的原因嗎?因為熱愛,因為成全,因為永不磨滅的信念,因為深深埋於心底的愛國情懷,他們拋頭顱、灑熱血,把青春與美好甘心地奉獻給了華夏大地,奉獻給了我們每一箇中國人――只因他們和你我一樣,都擁有黑眼睛、黃面板,都在骨子流淌著長江黃河的血脈,都在靈魂最深處隱藏著甘為祖國奉獻一切的勇氣!啊!這些真正的英雄!難道他們沒有老態龍鍾的父母,溫柔賢惠的嬌妻,活潑可愛的孩子?不,他們有,他們英勇戰鬥的背後,一定會有一段讓他牽掛,讓他熱愛的生活,一個既使他勞苦,又讓他幸福的家,但是,無數先烈拋下這一切,奮不顧身地,打退一批批敵人,又被敵人的槍彈打穿了胸膛、濺起了鮮血……噢,這些英勇的戰士啊,他們從不畏懼!這槍林彈雨又何足掛齒?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我想,正是這樣的一份豪情,使得這些英豪於這樣的危險中巍然不動,無畏無懼,直至倒下的那一刻。這樣一首詩,曾讓我在無憂的歲月中明白了生命那種悲壯的絕美,為我奇妙的思想的天空中塗上了絢爛的一筆。而如今,我才朦朦朧朧地懂得了那種將生死置之度外的談笑風生,也是為了保家為國的使命。

升國旗儀式已完成,我又一次望著鮮紅的國旗,那悲壯的血的顏色,和那永不褪色的耀眼的金黃――啊,這都是先烈的生命換來的美好呀!

這一次祭奠英烈的活動,使我明白了什麼是奉獻,什麼是責任。我,一名13歲的女陔,心境純淨如斯,卻也懂得了那一份亡國的恥辱與熾熱的愛國情,也明白了先烈們臨行前決絕的背影與堅持的眼神,同時,我也明白了他們交予我們新一代華夏人肩上的重擔。啊,流淌在我們身上的黃河血呀,在這一刻沸騰了!甦醒了!帶著對祖國河山熾烈至深的熱愛,奉獻出自己的青春熱血,為她開創一片更加廣闊的天地,書寫一份輝煌的新篇章!歷史那滾滾大浪中,我們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將更加巍然挺立,昂首前進……

清明節廣播稿 篇3

甲:敬愛的老師們!

乙:親愛的同學們!

合:大家好!紅領巾廣播站又和大家見面了!

甲:我是六(5)班的( )

乙:我是六(5)班的( )

甲:雖然今天陰雨連綿,是西方傳統的愚人節,但我保證,我們的節目決不愚人。

乙:留住一絲清風,播撒出希望的明天.

甲:帶走一片笑容,永遠與我們同行。

乙:我也很激動,因為我們再次在紅領巾廣播站相遇。

甲:我很高興,我們又一次相聚在這美好的時刻。

( )再過四天,也就是下週一,你知道是什麼日子嗎?

乙:這你可難不了我,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啊!

甲:那我也要考考你,你知道清明節的來歷嗎?

乙:通過查閱一些資料,我終於有些瞭解了。今天我們就來和大家介紹一下吧!

甲:4 月5日是清明節,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著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著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乙: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願見他,已經揹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尋,沒有找到。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然後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樑堵著個柳樹樹洞,洞裡好象有什麼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甲:這個我知道: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覆清明。

乙:對。所以晉文公將書藏入袖中。然後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菸火,只吃寒食。

甲:走時,他伐了一段燒焦的柳木,到宮中做了雙木屐,每天望著它嘆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級對上級或同輩之間相互尊敬的稱呼,據說就是來源於此。

乙: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了一下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後,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甲:原來是這樣,清明節原來又叫寒食節啊,那你知道清明節都有哪些習俗嗎?

乙:好啊!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這裡介紹幾個最常見的清明節習俗。

甲:踏青,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乙:植樹,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

甲: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裡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象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乙:掃墓,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掃墓在秦朝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清明掃墓則是秦朝以後的事。到唐朝才開始盛行。

甲:插柳,楊柳樹有強大的生命力,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柳條插土就活,插到哪裡,活到哪裡,年年插柳,處處成陰。受佛教的影響,人們認為柳條可以卻鬼,觀世音以柳枝沾水濟度眾生,就是這個意思。

乙:節目的最後讓我們來總結以下清明節的意義吧!但願同學們今年能過一個有意義的清明節。

甲:4月5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清明節。古人描繪清明的景象是:“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此情此境,大批民眾趁著清明節掃墓,或扶老攜幼手捧鮮花到各處公墓奠祭先人。

乙:在新時代意義中的清明節,除了掃墓祭拜祖先,表達子孫對先人的追思外,更重要的是要遵循祖先的教誨及發揚傳統文化的美德。清明掃墓祭祖,端午悼念愛國先人,中秋閤家團圓,重陽登高,每過一次傳統節日,都是活生生的愛國愛家、弘揚民族文化的教育,都是中華民族凝聚力的一次加強。

甲:世界其他文明古國都出現過大幅度的文明斷層,甚至盛極而衰。唯有中華文明,雖歷盡滄桑,飽經磨難,卻在跌宕起伏中傳承不輟,這表明中華文化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以民族傳統節日為基本載體的民俗文化,是中華民族區別於其他民族的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巨大動力。繼承和發揚傳統節日中豐富的優秀文化傳統,可促進國家民族認同、凝聚人心、激發民族意志,可扭轉一些社會成員誠信缺失、道德失範,有助於維護社會穩定與和諧。

乙: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國的和平崛起,中華民族邁向全面復興,在融入世界和吸取世界先進文化的同時,弘揚自己的優秀傳統文化,發揚中華文化的核心價值,提高人民素質,是十分重要的一環。

甲:傳統文化的失落,不僅僅表現在孝道文化上,更表現在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即誠通道義的失落。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講求誠信,不僅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個人素質的重要表現。中華文化講究禮義廉恥忠孝仁愛,提出的“八榮八恥”,繼承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同時注入了時代特點。只有全國人民繼承和發揚優秀和先進的文化,蔚然成風,國家民族才能真正興旺發達。

乙:本次紅領巾廣播站播音到此結束,謝謝您的收聽!

合:再見!

清明節廣播稿 篇4

女:Good afternoon everyone. 男:大家下午好。

女:歡迎收聽四四中隊的紅領巾廣播,我是陳悅。男:我是吳晗。

女:吳晗,你知道我們即將迎來的傳統節日是什麼嗎?

男:嗯應該是4月5日的清明節。 女:那你知道這個節日的來歷嗎?

男:我只知道清明節是祭奠(ji dian都是四聲)祖先的日子,至於來歷還是要請教你啦。 女:那就讓我來告訴你:相傳大禹治水後,人們就用“清明”這個詞來慶賀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時春暖花開,萬物復甦,天清地明,正是春遊踏青的好時節。踏青/早在唐代就已開始,歷代承襲成了習慣。踏青/除了欣賞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還開展各種文娛活動,比如打鞦韆,放風箏等,這天也是古代的植樹節,因為古人們有在清明這天折柳,插柳的習俗。

男:哈哈,也就是種柳樹啊,所以說是植樹節。那為什麼要掃墓呢?

女:你彆著急阿。古有清明前一天為“寒食節”之說,人們常在寒食這一天掃墓祭祖。後來因為寒食與清明相連,就逐漸傳承為清明掃墓了。新中國成立後,人們都在這天祭掃烈士墓,緬懷革命先輩。

男:聽你這麼一說,還真長學問啊。不過,說到緬懷先烈我想到一個地方想給大家講一講。

女:那你說來聽聽。

男:如果初次到天津的人,他一出火車站,就能看見橫跨在海河上的一座鋼結構跨河橋 - 解放橋。這座橋歷經82年的風風雨雨,可以說是我們天津近現代歷史的見證。

解放橋落成於1927年。它橫跨海河全長96.7米,高5.5米,寬19.5米,它的橋身由鋼條組成,通過開啟橋身,使橋下的輪船通過。和我們塘沽現在的海門大橋很像。這在80多年前可是非常了不起的。更重要的是,從這座橋的名稱更易,可以看出天津歷史變遷的某些要節。

女:哦?那你可要仔細講講。

男:解放橋的原名叫“萬國橋”,即國際橋之意。因為當時天津有九個被稱為“國中之國”的租界。這九個國家是:英國、法國、俄羅斯、美國、德意志、日本、義大利、奧地利、比利時/這些租界可是我們中國人的恥辱啊。而此橋正處於海河兩岸租界之間。民間又稱此橋為“法國橋”,因為它是由法租界工部局主持建造的。

“萬國橋”到1946年曾改名為“中正橋”,那是國民黨政府以蔣介石的字而命名的。因為時任國民黨主席的蔣介石。當時日軍大舉侵華,而蔣介石卻下令軍隊採取不抵抗政策。真是讓所有/有良心的中國人憤慨啊。

到了1949年,在解放天津的戰役中,解放軍在這座橋上打了一場十分漂亮的戰役。解放軍僅用20多分鐘,用了不足一連的兵力,就擊潰了人數眾多、武器先進且有工事可以依託的守軍,天津解放後,此橋更名為“解放橋”,沿用至今。

女:對了,我還知道。為了迎接08年奧運會,在20__年,天津政府投資對此橋進行了修繕(shan4)。20__年7月22日,奧運會開幕的前夕,解放橋恢復了橋身的開啟功能。30多年沒有開啟過的老橋又一次煥發了青春。再加上海河帶狀公園的美景,現在的解放橋正散發著前所未有的魅力。

男:所以說這不僅僅是踏青春遊的去處,更是我們緬懷先烈的地方。其實,我們塘沽也有這樣既可以受到愛國主義教育又可以遊覽參觀的地方。

女:我知道,你說的是大沽口炮臺。清明節放假的時候我一定去看看。

男:其實我們天津是一座有著600多年曆史的城市。在這600多年的歲月裡,我們的家鄉發生了許許多多的故事。這裡面有屈辱,有辛酸,但也有很多的成功和歡樂。

女:你說的對。這些故事也許就發生在我們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身上,我回家一定要請他們講一講。而天津明天的故事/未來的故事正等著我們去書寫。我們都應該為自己是天津人而驕傲。更應該讓未來的天津為我們驕傲。

有時間就放音樂,吳晗說下面這句。歌快放完時,陳悅說結束語。如果沒有時間陳悅說完上面那句就直接說結束語。Understand? Fighting!

男:說了這麼多,在節目的最後,我為大家播放一首關於清明的歌《清明雨上》希望大家喜歡。

女:今天的廣播到此結束,謝謝大家的收聽。男:同學們再見。

清明節廣播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早上好!

再過兩天就是清明節了。今天我們懷著無比沉重和敬仰的心情在這裡舉行升旗儀式,緬懷革命先烈,繼承革命傳統。

同學們,今天的國旗特別鮮豔,因為它是用革命先烈的青春熱血染成的;今天的國歌分外雄壯,因為它是用革命先烈的偉大生命奏響的!在建設新中國的漫漫征途中,無數熱血兒女前赴後繼,拋頭顱、灑熱血,用自己的血肉之軀鋪就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憶往昔,訴不盡我們對先烈無限的崇敬;看今朝,說不完我們對明天無限的憧憬!我們只有煥發我們的力量,去學習,去拼搏,去奮進,英烈們才會含笑九泉。

同學們,我們不能只在“清明節”才想到革命先烈,而應該時時刻刻繼承他們的遺志,刻苦學習,發憤圖強,共同創造中華民族輝煌燦爛的明天!

最後請允許我用毛主席的話作結束語:“成千上萬的革命烈士,為了我們今天的幸福,英勇犧牲了;讓我們踏著他們的腳步,繼承他們的遺志,奮勇前進吧。”

清明節廣播稿 篇6

同學們:

大家好!

下週x就是我國傳統的清明節。清明節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8天。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之說國小清明節廣播稿。清明節是一個祭祀祖先的節日,傳統活動為掃墓。

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2019年月20日,該民俗節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每到清明,我們就會想起那些為革命事業而犧牲的無數的革命先烈,他們為了保衛我們的祖國,捍衛祖國的尊嚴,獻出了自己的寶貴的生命!他們的生命雖然消逝了,可是,他們用自己的鮮血為我們創造了今天美好的生活。

同學們,我們是時代的幸運兒,我們應該懂得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更應該懂得所肩負的責任和使命。我們不能忘記先烈,忘記歷史!在和平年代我們要做的就是:好好讀書!振興中華!讓我們的國家更強大,傲立在世界的東方!以強盛我們的國家來告慰英烈們的在天之靈。同學們,讓我們繼承先烈的遺志,為家鄉的建設、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共創美好明天!

清明節廣播稿 篇7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四月五日是清明節,是我們祭奠祖先,告慰先烈的日子。這一天,我們將緬懷先烈的'豐功偉績,用實際行動向烈士們致以崇高的敬意,安息吧,先烈們!

是你們用鮮血染紅了共和國的國旗,是你們用鮮血保衛了祖國的和平,是你們用鮮血換來今天的幸福生活。歷史不會忘記你們,共和國不會忘記你們,我們少先隊員不會忘記你們。

我們從小生活在幸福的大家庭裡,生活在和平年代。我們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只有珍惜時光,發奮讀書,全面發展,練好一身本領,長大後才能報效祖國,使我們祖國更加繁榮富強。只有這樣才能對得起為國犧牲的烈士。憶往昔,訴不盡我們對先烈的無限懷念;看今朝,唱不完我們對明天無限的憧憬;讓我們繼承先烈的遺志,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勤奮學習,禮貌待人,做一名優秀的少先隊員。

為國犧牲的烈士們永垂不朽!

清明節廣播稿 篇8

甲:敬愛的老師們!

乙:親愛的同學們!

合:大家好!紅領巾廣播站又和大家見面了!

甲:我是六(5)班的( )

乙:我是六(5)班的( )

甲:雖然今天陰雨連綿,是西方傳統的愚人節,但我保證,我們的節目決不愚人。

乙:留住一絲清風,播撒出希望的明天。

甲:帶走一片笑容,永遠與我們同行。

乙:我也很激動,因為我們再次在紅領巾廣播站相遇。

甲:我很高興,我們又一次相聚在這美好的時刻。

( )再過四天,也就是下週一,你知道是什麼日子嗎?

乙:這你可難不了我,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啊!

甲:那我也要考考你,你知道清明節的來歷嗎?

乙:通過查閱一些資料,我終於有些瞭解了。今天我們就來和大家介紹一下吧!

甲:4月5日是清明節,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著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著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乙: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願見他,已經揹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尋,沒有找到。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然後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樑堵著個柳樹樹洞,洞裡好象有什麼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甲:這個我知道: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覆清明。

乙:對。所以晉文公將帶血的書藏入袖中。然後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菸火,只吃寒食。

甲:走時,他伐了一段燒焦的柳木,到宮中做了雙木屐,每天望著它嘆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級對上級或同輩之間相互尊敬的稱呼,據說就是來源於此。

乙: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了一下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後,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甲:原來是這樣,清明節原來又叫寒食節啊,那你知道清明節都有哪些習俗嗎?

乙:好啊!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這裡介紹幾個最常見的清明節習俗。

甲:踏青,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乙:植樹,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

甲: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裡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象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乙:掃墓,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掃墓在秦朝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清明掃墓則是秦朝以後的事。到唐朝才開始盛行。

甲:插柳,楊柳樹有強大的生命力,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柳條插土就活,插到哪裡,活到哪裡,年年插柳,處處成陰。受佛教的影響,人們認為柳條可以卻鬼,觀世音以柳枝沾水濟度眾生,就是這個意思。

乙:節目的最後讓我們來總結以下清明節的意義吧!但願同學們今年能過一個有意義的清明節。

甲:4月5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清明節。古人描繪清明的景象是:“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此情此境,大批民眾趁著清明節掃墓,或扶老攜幼手捧鮮花到各處公墓奠祭先人。

乙:在新時代意義中的清明節,除了掃墓祭拜祖先,表達子孫對先人的追思外,更重要的是要遵循祖先的教誨及發揚傳統文化的美德。清明掃墓祭祖,端午悼念愛國先人,中秋閤家團圓,重陽登高,每過一次傳統節日,都是活生生的愛國愛家、弘揚民族文化的教育,都是中華民族凝聚力的一次加強。

甲:世界其他文明古國都出現過大幅度的文明斷層,甚至盛極而衰。唯有中華文明,雖歷盡滄桑,飽經磨難,卻在跌宕起伏中傳承不輟,這表明中華文化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以民族傳統節日為基本載體的民俗文化,是中華民族區別於其他民族的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巨大動力。繼承和發揚傳統節日中豐富的優秀文化傳統,可促進國家民族認同、凝聚人心、激發民族意志,可扭轉一些社會成員誠信缺失、道德失範,有助於維護社會穩定與和諧。

乙: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國的和平崛起,中華民族邁向全面復興,在融入世界和吸取世界先進文化的同時,弘揚自己的優秀傳統文化,發揚中華文化的核心價值,提高人民素質,是十分重要的一環。

甲:傳統文化的失落,不僅僅表現在孝道文化上,更表現在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即誠通道義的失落。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講求誠信,不僅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個人素質的重要表現。中華文化講究禮義廉恥忠孝仁愛,提出的“八榮八恥”,繼承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同時注入了時代特點。只有全國人民繼承和發揚優秀和先進的文化,蔚然成風,國家民族才能真正興旺發達。

乙:本次紅領巾廣播站播音到此結束,謝謝您的收聽!

甲:這個我知道: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覆清明。

乙:對。所以晉文公將血書藏入袖中。然後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菸火,只吃寒食。

甲:走時,他伐了一段燒焦的柳木,到宮中做了雙木屐,每天望著它嘆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級對上級或同輩之間相互尊敬的稱呼,據說就是來源於此。

乙: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了一下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後,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甲:原來是這樣,清明節原來又叫寒食節啊,那你知道清明節都有哪些習俗嗎?

乙:好啊!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這裡介紹幾個最常見的清明節習俗。

甲:踏青,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乙:植樹,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

甲: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裡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象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乙:掃墓,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掃墓在秦朝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清明掃墓則是秦朝以後的事。到唐朝才開始盛行。

甲:插柳,楊柳樹有強大的生命力,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柳條插土就活,插到哪裡,活到哪裡,年年插柳,處處成陰。受佛教的影響,人們認為柳條可以卻鬼,觀世音以柳枝沾水濟度眾生,就是這個意思。

乙:節目的最後讓我們來總結以下清明節的意義吧!但願同學們今年能過一個有意義的清明節。

甲:4月5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清明節。古人描繪清明的景象是:“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此情此境,大批民眾趁著清明節掃墓,或扶老攜幼手捧鮮花到各處公墓奠祭先人。

乙:在新時代意義中的清明節,除了掃墓祭拜祖先,表達子孫對先人的追思外,更重要的是要遵循祖先的教誨及發揚傳統文化的美德。清明掃墓祭祖,端午悼念愛國先人,中秋閤家團圓,重陽登高,每過一次傳統節日,都是活生生的愛國愛家、弘揚民族文化的教育,都是中華民族凝聚力的一次加強。

甲:世界其他文明古國都出現過大幅度的文明斷層,甚至盛極而衰。唯有中華文明,雖歷盡滄桑,飽經磨難,卻在跌宕起伏中傳承不輟,這表明中華文化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以民族傳統節日為基本載體的民俗文化,是中華民族區別於其他民族的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巨大動力。繼承和發揚傳統節日中豐富的優秀文化傳統,可促進國家民族認同、凝聚人心、激發民族意志,可扭轉一些社會成員誠信缺失、道德失範,有助於維護社會穩定與和諧。

乙: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國的和平崛起,中華民族邁向全面復興,在融入世界和吸取世界先進文化的同時,弘揚自己的優秀傳統文化,發揚中華文化的核心價值,提高人民素質,是十分重要的一環。

甲:傳統文化的失落,不僅僅表現在孝道文化上,更表現在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即誠通道義的失落。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講求誠信,不僅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個人素質的重要表現。中華文化講究禮義廉恥忠孝仁愛,提出的“八榮八恥”,繼承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同時注入了時代特點。只有全國人民繼承和發揚優秀和先進的文化,蔚然成風,國家民族才能真正興旺發達。

乙:本次紅領巾廣播站播音到此結束,謝謝您的收聽!

清明節廣播稿 篇9

甲:敬愛的老師們! 親愛的同學們! 紅領巾廣播站又和大家見面了!

我是今天的主持人 。我是今天的主持人 。當燦爛的晨曦暖著整個校園,採擷一縷陽光,編織成七彩的花環。留住一絲清風,播撒出希望的明天。帶走一片笑容,永遠與我們同行。我激動,我們再次在紅領巾廣播站相遇。我高興,我們又一次相聚在這美好的時刻。同學們,本期的紅領巾廣播有三個方面的內容:一介紹清明節的由來;二是介紹清明節的習俗、三是清明節的意義。

一、清明節的由來與傳說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表徵物候的節氣,它在春分後半個月,此時春色已濃,陽光明媚,楊柳垂絲,綠草如茵。由於氣溫漸漸升高,正好是農耕農忙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清明斷雪,穀雨斷霜”的農諺。

清明節後雨水增多,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這一時節萬物“吐故納新”,無論是大自然中的植被,還是與自然共處的人體,都在此時換去冬天的汙濁,迎來春天的氣息。

清明節流行掃墓,其實掃墓乃清明節前一天寒食節的內容,寒食相傳起於晉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唐玄宗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與清明相接,後來就逐漸傳成清明掃墓了。明清時期,清明掃墓更為盛行。古時掃墓,孩子們還常要放風箏。有的風箏上安有竹笛,經風一吹能發出響聲,猶如箏的聲音,據說風箏的名字也就是這麼來的。

新中國成立後,人們都在這天祭掃烈士墓,緬懷革命先輩。

二、清明節的習俗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這裡介紹幾個最常見的清明節習俗。

踏青: 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掃墓: 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掃墓在秦朝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清明掃墓則是秦朝以後的事。到唐朝才開始盛行。

插柳: 楊柳樹有強大的生命力,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柳條插土就活,插到哪裡,活到哪裡,年年插柳,處處成陰。受佛教的影響,人們認為柳條可以卻鬼,觀世音以柳枝沾水濟度眾生,就是這個意思。

三、清明節的意義

4月5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清明節。古人描繪清明的景象是:“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此情此境,大批民眾趁著清明節掃墓,或扶老攜幼手捧鮮花到各處公墓奠祭先人。

在新時代意義中的清明節,除了掃墓祭拜祖先,表達子孫對先人的追思外,更重要的是要遵循祖先的教誨及發揚傳統文化的美德。清明掃墓祭祖,端午悼念愛國先人,中秋閤家團圓,重陽登高,每過一次傳統節日,都是活生生的愛國愛家、弘揚民族文化的教育,都是中華民族凝聚力的一次加強。

感謝大家的收聽,本次播音到此結束,下次節目再見!

清明節廣播稿 篇10

甲:老師們、同學們,我是主持人。

乙:老師們、同學們:我是主持人

合:大家早上好!

甲:同學們,每當五星紅旗迎著朝陽隨風飄揚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五星紅旗為什麼這樣鮮紅,旗幟上的五顆星星為什麼這樣閃亮?

乙:同學們一定會毫不猶豫地說:國旗鮮紅,因為染上了先烈的熱血;五星閃亮,因為凝結著英雄的精神。

甲:我們知道先烈們用自己的鮮血染紅了國旗,用寶貴的生命為共和國大廈奠基。

乙:先烈們的豐功偉績是不朽的,他們的精神是永存的,共和國不會忘記他們!人民不會忘記他們!生活在幸福生活中的青少年更不會忘記他們!

甲:4月5日是我國傳統的民間節日——清明節了。每到這一天,人們常常要去掃墓、踏青,悼念已故的先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既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我國最重要的祭祖和掃墓的日子。關於它的由來,有許多動人的傳說。下面就讓我們選一個來講講吧。

乙:春秋時代,晉國國君的兒子重耳為躲避追殺,在介子推等人的幫助下逃到了國外。他們在荒山中迷了路,又找不到東西吃,此時的重耳還心繫百姓,這感動了介子推,他從自己腿上割了一塊肉,烤熟了遞給重耳吃。重耳在外流亡了19年後,終於回國做了國君。他給跟隨他逃亡的人都封了賞,惟獨忘了介子推。經人提醒,他非常過意不去,決定親自去請介子推。

甲:誰知道介子推早就帶著老母親躲到深山裡去了,重耳帶人搜山,也沒能找到他們。有人提議放火燒山,重耳採納了這個建議,結果適得其反,把介子推母子燒死在一棵大柳樹下。重耳非常後悔,把他們葬在柳樹下,為忌菸火,他命令全國百姓每年的這一天都不得點火做飯,定為“寒食節”。第二年,重耳領群臣去深山祭奠,發現柳樹復活了,就把這棵柳樹命名為“清明柳”,把“寒食節”禁火,在“清明節”插柳,代代相傳,成了全國性的大節日。

乙:“清明節”,讓我們思念已故親人的親切容顏;“清明節”,讓我們感懷先人的高風亮節;“清明節”,更讓我們追憶往昔,緬懷革命的先烈們!下面請聽一首詩歌《清明》。 甲:

只有這個日子

我們才能走進歷史

和故人相逢

故人的身軀是一座碑

刻下了世紀的滄桑

我們的語言是淚

包含著古人的辛酸

碑與淚 淚與碑

一代又一代地變換

故人的血液是一條河

流淌著世紀的輝煌

我們的'語言是一首歌

唱出了故人的悲壯

河與歌 歌與河

一代又一代的流傳

只有這個日子

淚,才流成了一條長河

歌,才唱成了一座豐碑

乙:接下來我們解讀《三字經》,今天為大家解讀這兩句:“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 這句話是說: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義、禮、智、信這五種不變的法則做為處事做人的標準,社會就會永保祥和,所以每個人都應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甲:這句給我們的啟示:五千年的中國文明史,有多少仁義之士用他們的生命和熱血,譜寫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業跡。這些人實在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乙:怎麼樣,記住了嗎?跟我們大聲朗讀一遍吧:“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女)今天的內容到此結束,謝謝您的收聽。

乙:謝謝您的收聽,下次廣播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