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講話稿 > 廣播稿

地震安全知識廣播稿(精選3篇)

欄目: 廣播稿 / 釋出於: / 人氣:1.27W

地震安全知識廣播稿 篇1

甲:敬愛的老師們!

地震安全知識廣播稿(精選3篇)

乙:親愛的小夥伴們!

合:大家中午好!

甲:今天是X月X日,星期X,大氣之聲小廣播現在開始。

乙:本期節目主題:《防震減災知識》、

乙:我國幅員遼闊,經常受到各種自然災害的侵襲,影響我國的自然災害主要有:地震、洪水、颱風、熱帶氣旋、冰雹等,今天我們在這裡向大家介紹一些防災自救小知識。

甲:大地震時災難預防和簡易自救常識

自救是指被壓埋人員儘可能地利用自己所處環境,創造條件及時排除險情,儲存生命,等待救援。

地震時如被埋壓在廢墟下,周圍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極小的空間,你一定不要驚慌,要沉著,樹立生存的信心,相信會有人來救你,要千方百計保護自己,要積極採取措施,為自己生存而努力。

地震安全知識廣播稿精選地震安全知識廣播稿精選地震後,往往還有多次餘震發生,處境可能繼續惡化。為了免遭新的傷害,要克服恐懼心理,堅定生存信念,穩定下來,儘量改善自己所處環境,設法脫險。此時,如果防震包在身旁,將會為你脫險起很大作用。如一時不能脫險,不要勉強行動,應做到:

(1)有堅定的生存毅力,消除恐懼心理,相信能脫離險地。

(2)不能脫險時,應設法將手腳掙脫出來,消除壓在身上的物體,儘快捂住口鼻,防止煙塵窒息,等待求援。

(3)保持頭腦清醒,不可大聲呼救,用石塊或鐵具等敲擊物體來外界聯絡,儲存體力,延長生命。

(4)想方設法支撐可能墜落的重物,若無力自救脫險時,應儘量減少體力消耗,等待救援。

乙:遇到火災時的應急自救措施

生命是最寶貴的,假如遇到了火災,應首先懂得如何逃生和自救。在火災中造成人員傷亡的往往不是災害本身,而是由於人們缺乏自救常識,錯過了逃生機會。

第一、保持5秒鐘的鎮靜

第二、防煙毒是火場逃生第一要素

第三、疏散到地面最安全

當火災已經發生,你不要嘗試著去撲滅,應該儘快選擇一條切實可行的逃生路線,如經常使用的門、窗、走廊、樓梯、太平門、安全出口等。在開啟門、窗之前,必須首先摸摸門、窗是否發熱,如果發熱,就不能開啟,應選擇其它出口。如果不熱,也只能小心地開啟少許並迅速通過,然後立即關好。

當你熟悉的通道被煙火封鎖後應該先向遠離煙火的方向疏散,儘量避免向樓上疏散。同時,一旦到達一個較為安全的地方,決不要停留在原地,應迅速採取措施,向著火層以下疏散。當然,最好是能到達地面。

第四、選擇最佳的自救方式

自救是在火災現場使自身免於受害的疏散行為。在火災發生時,可以選擇利用緩降器、自救繩,建築本身的疏散設施,以及利用自然條件進行自救。受難者應當根據當時所處的環境和條件,選擇最佳自救方式。

第五、等待消防隊救援。

乙:今天的紅領巾小廣播到此結束,我們下期再見!

地震安全知識廣播稿 篇2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早上好,“星星火炬”廣播現在開始,我是廣播員鍾寶儀。今天我廣播的內容是“地震時我們該怎麼辦?”。

上星期,學校開展了地震演練活動,同學們都認真對待,積極配合老師,可是有一小部分同學嘻嘻哈哈,認為地震根本不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其實,地球每天都在發生地震,一年約有500萬次。地震,它就像颳風,下雨一樣平常,是一種經常發生的自然現象,但是它破壞力很大,往往發生在瞬間。這就要求我們要有防患意識、自我保護意識、多學習掌握一些抗震技能。

如果我們在上課時發生地震,怎麼辦?我們要迅速抱頭,閉眼,躲在各自的課桌下,背向窗戶,用書包保護頭部。服從老師指揮,有組織地撤離,不可慌亂衝出教室,不可跳窗逃生。

如果我們在家發生地震,怎麼辦?我們要躲在堅固傢俱附近,內牆牆根,牆角,廚房,廁所,儲藏室等開間小的地方。

如果我們逛書店發生地震,怎麼辦?我們要選擇結實的柱子邊或內牆角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東西護頭,避開玻璃門窗、玻璃櫥窗或櫃檯,不要慌亂,聽從現場工作人員指揮。

如果我們不幸被埋壓,怎麼辦?設法用磚頭、木棍等支撐殘垣斷壁,防止周圍雜物進一步倒塌,以防餘震時再被埋壓,不要隨便動用室內設施,包括電源、水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聞到煤氣及有毒異味或灰塵太大時,設法用溼衣服捂住口、鼻,不要亂叫,保持體力,用敲擊聲求救。

防患於未然,同學們,中午回家就自己動手做一個“地震包”吧。先找一個書包(可以是以前使用過的舊書包或背囊),裡面放一些防災用品:如口哨、手電筒、急救藥品、火柴、蠟燭、毛巾、繩索、毛毯、寫有家人血型的卡片等等,可以再放兩瓶礦泉水及一些固體食品(譬如餅乾、花生)。記得這些食品每隔一段時間更換一次,因為放久了會過期的。接著把這個“地震包”放在家門口一個醒目並且容易拿到的地方。如果災難真的發生時,這個“地震包”或許會挽救我們的生命。

“星星火炬”廣播到此結束,請大家明天繼續收聽,謝謝大家!

地震安全知識廣播稿 篇3

一、開場白

《開播曲》(播放)

甲:給你的天空劃一道絢麗的亮色,

乙:給你的世界奏一曲動聽的歡歌,

甲:伸出你的手,

乙:伸出我的手,

甲:讓我們相會在紅領巾廣播中,

乙:大家好,我是主持人範曉言。

甲:我是主持人王婧嫻。

乙:今天,我們為大家安排的欄目有:校園新聞、科普之聲、小主人論壇、多來咪音樂臺。

甲: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聽聽詳細內容吧!

二、校園新聞

甲:濃縮一週要聞,

乙:關注校園實事,

甲:首先請聽校園新聞。(播校園新聞2則)

乙:為了豐富教職工業餘文化生活,增強教職工體質,提高教職工的集體榮譽感,11月下旬,揚中市教育工會將舉行教職工韻律操比賽。我校的部分教師也積極參加,投入到緊張的排練中,我們預祝他們在比賽中取得好成績,展示自己的風采。

甲:為更好地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落實“每天一小時”的體育活動時間要求,切實加強學校群體性學生體育工作,培養學生團結拼搏的團隊精神,展現我校學生的風采,上週五我校舉行了國小生第三套廣播操比賽。比賽中,各班同學都展示出了自己良好的精神風貌,動作整齊劃一。

三、科普之聲

甲:最近,同學們經常會感覺城市上空瀰漫著濃烈的煙霧,薰的人咳嗽、流淚。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原因嗎?

乙:我知道,是農民伯伯又開始焚燒秸杆了。

甲:是啊,高度汙染的空氣真讓人受不了,薰得我直流眼淚。秸杆一定要焚燒嗎?可不可以廢物利用呢?

乙:當然可以了。今天的科普之聲欄目我們就和大家聊聊秸杆的回收與利用。

甲:秸稈通常指小麥、水稻、玉米、薯類、油料、棉花、甘蔗和其他農作物在收穫籽實後剩餘的部分。農作物光合作用的產物有一半左右存在於秸稈中,秸稈富含有機質和氮、磷、鉀、鈣、鎂、硫等多種養分,是一種具有多種用途的可再生生物資源。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統計,世界上種植的各種農作物每年所產生的秸稈多達17億噸,其中大部分沒有得到利用。不恰當的處置不僅造成資源的浪費,更是對環境的極大破壞。

農作物秸稈的用處很多。它是高效、長遠的輕工、紡織和建材原料,既可以部分代替磚、木等材料,還可有效保護耕地和森林資源。秸稈牆板的保溫性、裝飾性和耐久性均屬上乘,許多發達國家已把“秸稈板”當作木板和瓷磚的替代品廣泛應用於建築行業。

現在,農業秸稈回收也成為了農民新的增收渠道。某大型秸稈纖維生產線正在採用稻草、玉米稈等農業秸稈類廢棄物為原料生產槳板,過去被當作廢物焚燒的秸稈將成為一種十分理想的綠色家裝材料。

此外,把這些秸杆粉碎,耙過地後,秸杆末就被掩埋在地下,不但能為農田增加肥料、抑制雜草的生長,更重要的是避免了焚燒產生的大氣汙染,美化了環境。

秸稈氣化也是一種好的辦法。人們把農業生產中產生的稻稈、油菜稈、玉米稈等秸稈在缺氧狀態下通過熱化學反應,將秸稈中的碳轉化成可燃氣體的過程。產出的可燃氣體可供民用炊事、取暖、農產品烘乾、發電等使用。

乙:小小的秸稈,用處還真大呀!希望農民伯伯能夠把秸稈回收利用,真正發揮它的用途!

四、小主人論壇

甲:同學們,你們知道11月9日是什麼日子嗎?每年的11月9日是我們國家的“消防日”。今年全國“119”消防日的宣傳活動的主題是“關注消防,珍愛生命,共享平安”。今天的小主人論壇我們就和大家講講關於火災消防的知識。

乙:播《火災消防知識》

甲:希望同學們能牢記這些消防安全的知識,用知識守護我們的生命。

下面我想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故事的名字叫《防火的重要》。

乙:這個小女孩真是太不應該了,怎麼能拿這種事兒開玩笑呢?我們可不能這樣。我們這兒還有很多關於消防安全的宣傳語,希望和大家一起共勉:

1.共創和諧社會,關注消防安全!

2.人人關注消防,處處清除火患!

3.火魔無情猛於虎,消防安全重於山!

4.火災面前莫著慌報警逃生兩不忘

5.家家戶戶管火種日日夜夜保平安

6.人人防火種家家保太平

7.愛惜家園消除火患

8.安全用火幸福美滿

9.愛心獻人民安全送萬家

10.遠離火患幸福一生

11.用火不預防失火就遭殃

甲:防範勝於救災,平時我們就要做好火災的預防,多學有關消防安全的知識,牢記防火安全,掌握正確的逃生方法,就能為自己贏得更多的生存機會。同學們也別忘了將你今天聽到的消防安全知識教給更多的人。

五、多來咪音樂臺

甲:美妙的歌聲可以使你放鬆,愉悅你的身心。

乙:美妙的歌曲又能為你表達另一種情感,

甲:今天我們要把一首,送給我們所有的同學,祝你們學習進步、天天開心!

六、結束語

甲:乘著歌聲的翅膀,我們就要和大家說再見了。

乙:這裡有你的心聲,這裡有我們成長的足跡,這裡有大家的關懷。

甲:同學們,短短的20分鐘時間即將過去。今天的廣播到此結束。老師、同學們下期節目我們再見!

乙:再見!

《結尾曲》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