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大力弘揚新時代精神範文五篇

欄目: 黨建黨委講話稿 / 釋出於: / 人氣:2.92W

科學是面對未知的無盡的探索,是揭開自然“面紗”的較真較勁。沒有不變的發現模式,也沒有恆定的預期路徑,不變的只有對客觀真理的不斷探求和追尋。那麼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關於黨委黨建的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力弘揚新時代精神範文五篇

【黨委黨建範文】一

科學是人類探索自然同時又變革自身的偉大事業,科學家是科學知識和科學精神的重要承載者。黨的xx大以來,以xx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關心關懷我國科技事業和廣大科學家群體。xxxx指出:“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他強調:“希望廣大院士弘揚科學報國的光榮傳統,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學精神,勇於創新、嚴謹求實的學術風氣,把個人理想自覺融入國家發展偉業,在科學前沿孜孜求索,在重大科技領域不斷取得突破。”這一重要論述,體現了黨中央對科學家群體的殷切期望,而要激勵和引導科技工作者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真正把學問和人格融合在一起,就必須重視科學家精神的培育和弘揚。

近日,中辦國辦印發《關於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明確了新時代科學家精神的內涵,即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集智攻關、團結協作的協同精神,甘為人梯、獎掖後學的育人精神。這些精神特質,既有在科學的發生、發展中積澱的品格、方法和規訓,又強調社會責任、人文關懷等倫理維度,體現了中國傳統科技文化中物我合一、理實交融的天人觀,是仰望星空的真理追求和檢視內心的人文關懷的統一。

愛國精神是科學家精神的靈魂。xxxx指出:“長期以來,一代又一代科學家懷著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憑藉深厚的學術造詣、寬廣的科學視角,為祖國和人民作出了彪炳史冊的重大貢獻。”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自己的祖國。熱愛祖國的人,才擁有完整人格。沒有人格,“學問”越大,對社會的危害也越大;沒有人格,也不可能有真“學問”。這就是人格與學問之間深刻的辯證法。追求知識和真理是中國科學家的初心,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廣大人民群眾亦是中國科學家的初心。在新時代,廣大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就要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應用在實現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

創新精神是科學研究最鮮明的稟賦。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只有第一、沒有第二。近520xx年來,世界科學中心的幾次轉移,無不記載於人類敢於爭先、勇立潮頭的拼搏史之中。19世紀之所以被譽為“科學的世紀”,一個重要原因是科學發現創造性地通過技術應用第一次走出書齋和實驗室,轉化為巨大的社會生產力,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馬克思指出:“社會勞動生產力,首先是科學的力量。”面對日趨激烈、關乎國運的世界高新科技競爭,搶佔制高點,佈局於長遠,是當代中國科學家的時代擔當。面向未來,中國科學家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領域科技創新,掌握全球科技競爭先機。同時,科學的發展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為科技創新提供寬鬆社會氛圍。

求實精神是科技發展進步的原動力。科學是面對未知的無盡的探索,是揭開自然“面紗”的較真較勁。沒有不變的發現模式,也沒有恆定的預期路徑,不變的只有對客觀真理的不斷探求和追尋。馬克思說:“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新時代科學家秉持求實精神,就是要永葆好奇之心,不盲從權威,不迷信教條,敢於懷疑,大膽挑戰;同時,尊重科學發現的規律,客觀誠信,不浮躁求成,不急功近利。弘揚求實精神,還要堅持立德為先,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特別是在涉及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器官移植技術、基因編輯技術等前沿生物技術的研發和利用時,不得突破倫理和法律的底線。

奉獻精神成就科學家高尚人格風範。xxxx指出:“祖國大地上一座座科技創新的豐碑,凝結著廣大院士的心血和汗水。我們的很多院士都具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深厚情懷,都是‘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的民族英雄!”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用數十年走完了西方一兩百年的科技發展之路,描繪出無愧於時代的科技創新版圖,這得益於中國科學家甘坐冷板凳、甘於無私奉獻。相比於單純的才智成就,奉獻精神是更為寶貴的道德品質,是支撐起站得住腳的科學成就的精神力量。只有弘揚奉獻精神,才能“既贏得崇高學術聲望,又展示高尚人格風範”。

協同精神是經濟全球化時代之必需。縱觀人類科技史,不難發現,哥白尼、伽利略、開普勒等所處的時代,主要是科學家個人探索的時代;17世紀60年代,以英國皇家學會、法國科學院的先後成立為標誌,科學研究的建制化時代來臨;工業革命之後,科學共同體不斷湧現,科學研究的組織化程度日益增強;經濟全球化的今天,科學家單打獨鬥、閉門造車的時代一去不復返,科學家之間、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之間甚至國家政府之間的團隊合作、集體攻關成為時代潮流。這就需要跨界融合、協作互利的新思維。中國科學家應弘揚協同精神,把個人理想自覺融入國家發展程序,培養國際視野,加強國際合作,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應有貢獻。

育人精神關乎科技事業長遠發展。科學是一項承前啟後、不斷超越的偉業,是甘當人梯的前輩和不斷超越的後輩教學相長的過程。歷史上偉大科學家的魅力和胸懷以及年輕人的努力和超越,對一個學科甚至一個學派的發展至為關鍵。如高斯、黎曼、克萊因、希爾伯特之於哥廷根數學學派,玻爾、海森堡之於哥本哈根學派,錢學森、鄧稼先、錢三強、于敏、王淦昌、朱光亞等之於中國“兩彈一星”工程……對新時代中國科學家來說,要身先士卒、慧眼識英、獎掖後學,把發現、培養青年人才作為一項重要責任;對年輕科技人才來說,要立鴻鵠志、嚴謹求實、敢於創新,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不斷超越。

【黨委黨建範文】二

xxxx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強調,以釘釘子精神抓工作落實,努力創造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實績。以“釘釘子精神”抓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就是要做到蹄疾步穩,夯實基礎,把準重心,真抓實幹,以昂揚向上、奮發進取的精神狀態,拿出實實在在的舉措,把主題教育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夯實基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守望初心、擔當使命,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厚植群眾基礎。發揮“釘釘子精神”,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就應當打好“釘釘子”的基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深深植根於思想中、具體落實到行動上,緊緊圍繞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增強群眾觀念和群眾感情,嚴肅認真對待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不斷鞏固黨執政的群眾基礎。

密切聯絡群眾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而黨執政後面臨的最大危險就是脫離群眾。漠視群眾疾苦,淡化與群眾的感情,忘記走過的路,忘記走過的過去,忘記為什麼出發,黨群、幹群之間的“魚水”關係就會退化。xxxx指出,守初心,就是要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以堅定的理想信念堅守初心。因而,唯有時刻銘記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才不會脫離群眾,才不會失去生命力。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

守著“以人民為中心”這顆最大的初心,要關心民瘼,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工作。人民立場是黨的根本政治立場,人民群眾是黨的力量源泉,人民擁護和支援是黨執政的最牢固根基。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保持著對人民的赤子之心,擔當起了自己的歷史使命。中國共產黨的政治路線、思想路線、組織路線都是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路線。在新時代開展主題教育,就是要始終堅持最真誠的初心、最質樸的初衷,把人民群眾關心的事當作自己的大事,從人民群眾關心的事情做起,自覺同人民想在一起、幹在一起,著力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增進同人民群眾的感情,不斷夯實群眾基礎。

把準重心:以縣處級以上領導幹部為重點

把準重心,確定重點物件,堅持靶向發力。根據部署,在全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就是要以縣處級以上領導幹部為重點,在全黨開展。作為“重點”和“關鍵少數”,縣處級以上領導幹部直接影響到主題教育是否到位、是否能夠取得實效。

主題教育要圍繞重點目標開展。要實現理論學習有收穫、思想政治受洗禮、幹事創業敢擔當、為民服務解難題、清正廉潔作表率的目標,就要弄清弄懂主題教育目標的重點,對準目標,有的放矢,積極推進。重點物件要承擔關鍵責任,善於引領示範。各級黨委(黨組)要扛起主題教育的主體責任,主要領導同志要擔負起第一責任人。縣處級以上領導幹部作為主題教育的重點,更是要承擔起關鍵責任,圍繞著主題教育的目標重點,堅持高標準、嚴要求,既學在前,更做在前。要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帶頭履職盡責,帶頭擔當作為,帶頭承擔責任,一級帶著一級幹,一級做給一級看,以擔當帶動擔當,以作為促進作為,確保主題教育不走偏、不走樣。要切實發揮引領、示範、標杆作用,以身作則,領而導之,切實擔負起參與者和組織者、推動者的角色,一錘一釘地推進主題教育,推動形成主題教育上行下效的生動局面。

釘實作風: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陸續推進和全黨開展,需要拿出實實在在的舉措,發揚“釘釘子精神”,以“一錘接著一錘敲”的堅持和執著,全面整體把握“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的總要求,以狠抓落實的實際行動,把初心使命變成黨員幹部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的精氣神和埋頭苦幹、真抓實幹的自覺行動。

錘錘釘實作風,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防止主題教育“客裡空”。做實做細做好主題教育,要一點一點地釘,一步一步地錘,不能急躁冒進,把事情做踏實。要注意到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可能出現的多重面相,如,有表態多調門高,但行動少落實差、虛多實少,僅僅滿足於“輪流圈閱”“層層轉發”“安排部署”的機械式面相;有不重實效重包裝,把精力都放在“材料美化”上,急於總結成績、宣傳典型,搞“材料出政績”的包裝式面相;有熱衷於與下屬單位簽訂“責任狀”,將責任下移,試圖讓下級的“責任狀”成為自己的“免責單”的簽單式面相;有層層重複開會議,一個接一個,檢查評比走馬燈,導致幹部疲於應付的重複式面相。凡此種種,不一而足,開展主題教育要謹防以上各種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要以好的作風開展主題教育,將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作為主題教育重要內容,教育引導黨員幹部牢記黨的宗旨,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真抓實幹,轉變作風。

用好“實錘”,從領導幹部自身素質提升、解決問題成效等方面,評估主題教育效果。要從是否學深悟透、融會貫通、提高運用黨的創新理論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能力來看主題教育的效果;要從是否善於破難題出實招、硬招來評估教育效果。注重發現和解決問題,以問題為導向,樹立起解決問題是政績的觀念,完善評估考核,引導幹部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事業觀。要防止出現“兩張皮”現象,把開展主題教育同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結合起來,把主題教育同完成改革發展穩定各項任務結合起來、同黨中央部署正在做的事結合起來、同應對化解各種風險挑戰、推動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的中心工作結合起來,既攻堅克難,又久久為功。要按照時間表、路線圖,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執著信念,以“真抓的實勁,敢抓的狠勁、善抓的巧勁、常抓的韌勁”,將主題教育工作落到實處。

【黨委黨建範文】三

“紅船精神”是伴隨著黨的誕生而誕生的,是中國革命精神的根和源,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恢巨集開篇和歷史起點。南樑精神是黨在西北大地革命鬥爭實踐的結晶,是以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勳等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領導西北革命鬥爭、探索革命道路、建立南樑革命根據地的程序中所鑄就的豐厚遺產,是對“紅船精神”的傳承、發揚和昇華,是中國共產黨人革命鬥爭的重要支點,將中國革命推向成功的彼岸。二者一脈相承、一心所繫、一魂所牽,與其他革命精神一起,共同挺起了中國革命的精神脊樑,引領了中國革命的成功。

1.在堅守黨的理想信念上,兩者均具有始終不渝的革命性

始終堅守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革命必將勝利的信念,是“紅船精神”和南樑精神的政治靈魂,也是指引革命、建設不斷走向勝利的精神支柱。當初,黨的一大會議在白色恐怖中召開,由上海轉至嘉興,在南湖紅船上完成締造中國共產黨的使命,靠的是堅定的理想信念和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南樑革命根據地的領導人,在軍事鬥爭、根據地建設中,雖屢經挫折和失敗,並多次遭到“左”傾錯誤執行者排擠打擊,甚至在錯誤肅反中被逮捕關押,但他們始終秉持“革命理想高於天”的堅定信念,以百折不撓的精神愈戰愈勇,最終使革命根據地得以“碩果僅存”,為黨中央和中央紅軍提供了“落腳點”,為八路軍出征抗日提供了“出發點”。

無論社會怎麼發展,無論經濟怎麼繁榮,如果放棄了對崇高理想信念的追求,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就不可能巍然屹立於世界。當前,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發展進入新時代,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機遇也前所未有。傳承和弘揚“紅船精神”、南樑精神所孕育的堅定信念和遠大理想,就是要廓清思想迷霧、澄清模糊認識,正確看待社會主義前進道路上出現的新問題新狀況,正確看待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新特點,正確看待我國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機遇,毫不動搖地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xx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繼續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巨集偉目標奮勇前進。

2.在踐行黨的根本宗旨上,兩者均保持著須臾不離的人民性

密切聯絡群眾、把群眾放在第一位,是我們黨區別於其他任何一個政黨的顯著標志。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從紅船始發之際,就把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幸福作為自己的根本宗旨,鮮明地標註在了黨的旗幟上。依水行舟,忠誠為民,成為貫穿中國革命和建設全過程的一條紅線,也是“紅船精神”的本質所在。同樣,面向群眾也是南樑精神的根基所在,是對忠誠為民、無私奉獻精神的發揚與昇華,是南樑革命根據地得以建立和發展的基礎。南樑革命根據地的領導人,始終堅持和人民群眾打成一片,與人民群眾融為一體,以對人民群眾的無限忠誠和無私服務,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和堅決支援。他們堅定不移地走群眾路線,充分相信群眾、依靠群眾、關心和服務群眾,選舉群眾代表參與政府工作,參加政權建設和社會事務管理,真正維護了人民群眾的利益和權益。他們作為陝甘紅軍和南樑蘇維埃政府的主要創始人,從來不以部隊首長和政府主席自居,始終把自己看作紅軍部隊和蘇維埃政府中的普通一員。

xxxx強調,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為人民執好政、用好權、服好務成為一個全新的課題。傳承“紅船精神”和南樑精神所蘊含的群眾觀念、宗旨意識,就是要始終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讓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以及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作為工作重心和努力方向,全力解決好人民群眾的難心事、煩心事和關心事,奮力投身脫貧攻堅主戰場,建成更高質量、更有成色的小康社會,切實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一步步地變為現實,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3.在錘鍊共產黨人的黨性觀念上,兩者均擁有如雪皚皚的純潔性

中國共產黨從誕生那天起,除了國家、民族、人民的利益,就沒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這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本質所在,也是無產者階級性和無產階級利益最高、最集中的體現。“紅船精神”所蘊含的“立黨為公”的黨性觀念,就是對中國共產黨本質和黨性的高度凝練和宣示。

特別顧全大局、堅決聽黨的話,是南樑精神最鮮明的一個品格。在建立南樑革命根據地的艱苦鬥爭中,南樑革命根據地的領導人,忍辱負重,嚴於律己,襟懷坦蕩,盡一切努力維護部隊的團結,維護黨和紅軍的團結。

xxxx指出,領導幹部不僅要有擔當的寬肩膀,還得有成事的真本領。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從嚴管黨治黨,是新時代的一項重要工作。我們黨要保持先進性純潔性、提升戰鬥力凝聚力,就要傳承“紅船精神”和南樑精神所蘊含的光榮革命傳統,傳承赤誠為黨為民的高尚革命情操,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既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又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著力鍛造忠誠、乾淨、擔當的政治品格,使我們的黨旗永遠鮮豔如火、隊伍永遠團結有力。

4.在指導中國革命鬥爭實踐上,兩者均具有引領方向的先進性

20世紀20xx年代,中國共產黨擔負起求民族獨立、謀人民解放的歷史使命,在南湖紅船上宣告成立,從此使中國革命的歷史翻開了嶄新的一頁,勇立社會、歷史和時代發展的潮頭,鑄就的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成為“紅船精神”的寶貴品質。

求實開拓、敢於走認準的路,作為南樑精神的精髓所在,正是對紅船首創精神的發揚與昇華。在西北大地,南樑革命根據地的領導人不迷信書本教條,把黨的革命理論同南樑革命的鬥爭實踐相結合,按照客觀條件制定政策,獨立處理革命重大問題,敢於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敢於做別人沒有做過的事,敢於堅持走正確的革命道路,在建立革命武裝、建立根據地、開展游擊戰爭、實行統一戰線、加強黨的建設等方面,創造性地提出了“三色”建軍方式、“狡兔三窟”的根據地發展戰略和“梢林”中的馬克思主義,成功地探索出紅軍發展和革命根據地建立的南樑模式、南樑道路,表現出了政治上的清醒和獨創,為探索中國革命正確道路作出了重大貢獻。

“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一個國家的發展道路合不合適,只有這個國家的人民才最有發言權。當前,我國發展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和各類風險增大,改革發展也走到了新的戰略抉擇期、機遇期,我們要傳承“紅船精神”和南樑精神所蘊含的科學思維、戰略眼光和務實作風,繼承革命先輩勇往直前的開拓精神,保持戰略定力、發展定力,著力增強各方面的能力、本領和素質,樹立戰略、創新、辯證、法治和底線思維,以捨我其誰的擔當和作為,堅定不移地把黨中央各項部署要求落到實處,堅決防範化解來自各方面的風險挑戰,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確保黨始終勇立發展潮頭、走在時代前列。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歷經千重風浪、駛過險灘激流,南湖紅船靠岸南樑紅色熱土,從此披荊斬棘、破浪前行,駛向了勝利的彼岸,也孕育了偉大的、永不過時的“紅船精神”和南樑精神。我們要傳承好、弘揚好這兩個偉大精神蘊含的精神養分和不竭榮光,把紅色基因融入血脈,讓信仰之火熊熊不息,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用偉大紅色精神指引我們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黨委黨建範文】四

今年是五四運動100週年。xxxx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加強對五四運動以來中國青年運動的研究,深刻把握當代中國青年運動的發展規律;要闡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青年運動的關係,加強對廣大青年的政治引領;要回答好為什麼當代中國青年運動的主題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為什麼當代青年必須把個人理想融入民族復興偉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找準當代中國青年運動在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的著力點,激勵廣大青年在各行各業發揮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要深入研究當代青年成長成才的特點和規律,引導廣大青年把樹立遠大理想和腳踏實地統一起來,引導社會各方面為青年成長成才、創新創業營造良好環境。這些重要論述為我們深入研究五四運動和中國青年運動指明瞭正確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五四運動百年來的歷史實踐證明:中國共產黨是五四精神的承繼者,跟共產黨走、為民族復興奮鬥是百年來中國青年運動的主旋律。在這120xx年中,中國青年滿懷對祖國和人民的赤子之心,堅定不移跟黨走,積極投身黨領導的革命、建設、改革偉大事業,為人民戰鬥、為祖國獻身、為幸福生活奮鬥,把最美好的青春獻給祖國和人民,譜寫了一曲又一曲壯麗的青春之歌,用青春之我創造青春之中國、青春之民族。五四運動以來百年中國青年運動的歷史表明,為民族復興奮鬥一直是有志有為青年的理想和實踐,愛國主義精神一直是有志有為青年最突出的品格,同時也是他們繼承和發揚五四精神,實現五四先驅的理想,追求民主與科學的強大動力。五四運動以來百年中國青年運動的歷史表明,只要廣大青年自覺堅持黨的領導,聽黨話、跟黨走,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國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絡在一起,紮根人民,奉獻國家,做五四精神的傳承者,就能夠不斷譜寫出無愧於前輩、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壯麗篇章。

在五四運動以來的中國百年青年運動中,共青團始終是中國青年運動向著正確方向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這個青年群眾組織為中國共產黨所締造,是中國共產黨的忠實助手和可靠後備軍。儘管在中國青年運動史上,它的名稱和組織形式曾經發生過變化,但是堅定不移跟黨走的初衷始終不變。在共產黨順利發展、取得勝利的時候如此;在共產黨遇到困難、遭遇挫折的時候依舊如此。在百年來的青年運動中,黨旗所指團旗所向,共青團始終按照共產黨的指引和召喚,帶領一代又一代青年團員英勇奮鬥、開拓進取,走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前列,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奉獻青春、智慧和力量,書寫了絢麗的青春篇章。

在艱苦卓絕、曲折前行的民主革命時期,胸懷報國之志的青年在五四精神激勵下,跟著共產黨,在共青團組織帶領下投身大革命的洪流,捲起五卅運動的反帝風潮,走上打倒封建軍閥的戰場。在革命潮流突然逆轉出現白色恐怖之時,毅然跟著共產黨走上土地革命的新徵程。“九一八”的槍炮聲導致國內階級關係發生重大改變,盧溝橋事變拉開全面抗戰的序幕,中國青年運動走向抗日救亡的方向,各族各界青年灑血在反侵略的戰場。抗日戰爭勝利後,民族復興之路又面臨光明與黑暗的選擇,嚮往光明的中國青年跟著共產黨,建立新民主主義中國,承繼五四運動的光榮傳統,完成“改造社會”的心願。

在凱歌行進、奮力探索的新中國建設時期,各族青年在共產黨領導和共青團組織帶領下,投身社會主義建設,成為生產建設的突擊隊和生力軍。以青年突擊隊、青年志願墾荒隊為代表的青年活動,奏響了中國青年運動不怕困難、艱苦奮鬥、赤心報國的青春樂章,在新中國各項建設成就中處處閃現青春的智慧和激情。儘管這一時期也曾遭遇曲折,但中國青年繼承和發揚五四運動傳統的赤誠不改,初心不變,堅定不移、矢志不渝地跟著共產黨,為建設社會主義中國而奮鬥。

在春潮湧動、銳意創新的改革開放時期,五四運動的優良傳統得到大力弘揚,“團結起來,振興中華”成為廣大青年的時代使命。共青團響應黨“為偉大的新長征貢獻青春”的號召,開展爭當“新長征突擊手”活動,激發廣大青年以“振興中華”為己任,“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投身國家現代化建設的極大熱情,在國家建設的各條戰線上注入生機勃勃的青春動力。伴隨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廣大青年自覺把個人理想融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勇於維護國家和人民的重大利益,愛國熱情、報國之志日益高揚,在改革開放的征程上,留下了青年一代奮鬥的足跡。

黨的xx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xx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領導全黨全國人民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鬥,為新時代青年更全面發揮作用和實現報國之志提供了廣闊舞臺。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廣大青年唱響“奮鬥的青春最美麗”的新時代青春之歌。

五四運動所孕育的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精神,至今仍是激勵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五四運動以來的百年中國青年運動史,同樣能給當代青年以啟示和激勵。新時代中國青年運動的主題,新時代中國青年運動的方向,新時代中國青年運動的使命,就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同人民一道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新時代中國青年運動的主題源自於五四運動,五四運動是當代中國青年運動的起點。重溫百年前的歷史,對當代青年是一種鞭策、一種啟迪。百年的歷史告訴我們,黨的事業離不開青年,青年的成長更離不開黨。把個人的理想奮鬥融入黨和人民的共同奮鬥當中,是青年一代成長成才的正確道路。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看歷史,就會看到前途”;xxxx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當代青年通過學習五四運動史和中國青年運動史,能夠找到繼往開來的路徑,從而更好更自覺地把握走向未來的方向。

xxxx強調,加強對五四運動和五四精神的研究,以引導廣大青年在五四精神激勵下,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xxxx的要求,堅持大歷史觀,從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國人民近代以來170多年鬥爭史、中國共產黨90多年奮鬥史中去認識和把握研究的方向和目標。要從歷史邏輯、實踐邏輯、理論邏輯相結合的高度,在五四運動以來中國的政治史、思想史、文化史、社會史等各領域開展研究,認真總結歷史規律,揭示歷史趨勢,使研究成果發揮引導青年自覺以史為鑑、以史為師的作用,使當代青年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從歷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用歷史的光芒照亮未來。要加強對五四運動史料和文物的收集、整理、保護和研究,為後人繼承和發揚五四精神和中國青年運動的優良傳統留下歷史記憶。

【黨委黨建範文】五

一部五四運動史就是一部中國人的精神成長史。重大歷史事件不僅在其所處時代釋放出巨大的實踐力量,而且能夠跨越時空給人以精神感召、促進人的精神成長。五四運動集偉大愛國革命運動、偉大社會革命運動、偉大思想啟蒙運動和新文化運動於一身,具有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在中國近現代史上,五四運動有如一座精神上的高峰,其在實踐基礎上形成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為核心的五四精神,不斷錘鍊中國人的愛國品格、更新中國人的精神面貌、形成中國人的現代意識並激勵中國人的自主求索。

由“被動”到“主動”:五四運動啟用中國人的精神自主性

精神自主是人格獨立的重要標識,也是一個民族、國家獨立自主的重要體現。一國之國民擁有獨立自主的精神風貌,一國的經濟、文化、社會生活才會擁有無限活力。五四運動在精神領域的首要功績,便是使中國人擺脫封建的、糟粕的、“拿來”的思想觀念之桎梏,使自主精神充盈中國人的精神世界。

五四運動啟用中國人的精神自主性,首先體現在國人對自身發展道路的求索當中。自1840年以來,中華文明遭受了千年未有之危機,民族與國家的興衰存亡箭在弦上,諸多鼓吹文明優劣的論斷充斥著當時的輿論界,“中國應走向何方”成為困擾國人的難題。五四運動的爆發及其演化,使先進中國人深刻認識到:中國道路的前景在於走出一條有別於以往所有改良、革命道路的全新道路,即從新民主主義發端並逐步向社會主義過渡的發展道路。這條道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中國人的實踐創造與自主奮鬥下,百年來創造出巨大的人間奇蹟,這充分印證了中國人的精神自主與實踐自主是相伴相生、相輔相成的。正是有了五四運動的實踐自主,中國人才逐步生髮出對於道路選擇的精神自主;而正是擁有了精神自主,中國道路的發展才愈發充滿活力,進而邁向光明前景。

五四運動啟用中國人的精神自主性,關鍵表現在中國人的民族主體意識、歷史主體意識的確立。歷史唯物主義深刻揭示了人民群眾在歷史發展演化程序中所起到的決定性作用。五四運動從實踐上有力論證了馬克思主義的正確性與科學性,充分驗證了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充分肯定了確立人民主體意識的必要性與正當性,這對人民群眾把握自身在歷史發展程序中的作用、確立民族與國家的主體意識具有重要推動作用。五四運動在中華民族陷入沉重危難的歷史時刻爆發,其傳遞出的群眾力量、民族力量,使得中國人愈發認識到維護民族尊嚴、挽救民族危亡、實現民族獨立的緊迫性。正是在五四運動鼓舞下,先進中國人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民族主體意識、歷史主體意識不斷增強,正如xxxx所言,五四運動“以磅礴之力鼓動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實現民族復興的志向和信心”。

由“自我”到“他者”:五四運動提升中國人的精神包容性

隨著五四運動的持續推進,中國人重新認識中華文明與世界各文明之間的關係,對各文明之優長進行肯認與採補,同時也不陷落於文明自卑情緒,一種全新的文明觀與交往觀逐步形成。

五四運動提升中國人的精神包容性,主要體現在正確認識“自我”與“他者”的關係之上。五四運動期間,中國人對東西文明之關聯與差異、“自我”與“他者”的關係進行了再認識,逐步擺脫封建統治留存的“天朝上國”之迷夢。李大釗在《東西文明根本之異點》一文中點明:“東西文明,互有長短,不宜妄為軒輊於其間。”實際上,這與xxxx所指出的“文明只有奼紫嫣紅之別,但絕無高低優劣之分”具有內在一致性,可見中國共產黨文明觀的一脈相承與歷史發展。從更為深遠的意義上看,五四運動的持續發展中,“自我”與“他者”之間的關係不斷被澄清,正確的文明觀被先進中國人運用於文明交往互鑑過程中,中華文明方能在歷經近代劫難之後煥發新生。

五四運動提升中國人的精神包容性,還體現在中國人以一種自覺、自信的精神面貌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近代以來,在西方列強不斷侵略下,許多中國人將“他者”之優長過度誇大,乃至於認為中國的發展方向就是“全盤西化”。巴黎和會戳穿了帝國主義精心粉飾的謊言,一些曾經奉西方文明為圭臬的中國人如夢初醒。在五四運動所處的時代,人類各文明的交往日益密切,但這些交往並非全是和平之狀態,往往帶著“血”與“火”的罪惡,以及非正義的利益訴求與殖民企圖。一部分先進中國人開始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以正確的歷史觀、文明觀看待世界,形成了一種文化自信基礎上的精神包容性。這種精神包容性既注重“各美其美”,更強調“美人之美”,其最終方向便在於“美美與共”。這種精神包容性歷經不斷傳承,在當代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程序中仍然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由“傳統”到“現代”:五四運動增強中國人的精神豐富性

李大釗熱切期盼“新青年打起精神,於政治、社會、文學、思想種種方面開闢一條新徑路,創造一種新生活,以包容覆載那些殘廢頹敗的老人,不但使他們不妨害文明的進步,且使他們也享享新文明的幸福,嚐嚐新生活的趣味”。從傳統到現代,是生活樣式的更迭,更是一種文明發展新進路的歷史性生成。五四運動有力推動著社會生活與文明的變遷,中國人的精神豐富性也伴隨這一變遷程序的推進而逐步增強。

五四運動增強中國人的精神豐富性,首先體現在中國人的精神資源不斷趨向豐富。五四時期,西方思想觀念的傳入深刻改變了中國人的精神軌跡,文化的現代轉型成為擺在國人面前的一道難題。在新文化運動初期,以“打倒孔家店”為口號的文化轉型傾向帶有否定自身文化的片面色彩,一定程度上否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的積極、進步意義。毛澤東同志深刻揭示了五四運動後中國文化的歷史嬗變,指出此後“中國產生了完全嶄新的文化生力軍,這就是中國共產黨人所領導的共產主義的文化思想,即共產主義的宇宙觀和社會革命論”。的確,在五四運動之後,傳統文化在馬克思主義的揚棄之下,呈現出創造性轉化的新曙光。這樣一種揚棄,捨棄了中國文化的糟粕成分,留下了中國文化之精華。與此同時,正是由於馬克思主義的內在支撐,先進中國人告別了對西方文化、西方現代化頂禮膜拜的片面態度,以一種全新的、辯證的態度去吸納西方文化之優長。在這一過程中,中國人的精神豐富性得以提升。

五四運動增強中國人的精神豐富性,關鍵體現在馬克思主義構築起中國人的精神世界。五四運動後,中國文化的性質實現了從舊民主主義到新民主主義的歷史性轉向,而文化性質的變化與社會性質的變化是內在一致的。五四運動作為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標誌著馬克思主義傳播的歷史轉向,其特徵表現為從碎片化、分散化、邊緣化的傳播轉向整體性、集中性、主導性的傳播,由此馬克思主義在構築中國人的精神世界中發揮著更加積極、主動的作用。在五四運動後,越來越多的進步刊物、研究團體、出版著作深入傳播馬克思主義,與此同時,先進中國人還將馬克思主義與革命實踐內在地結合起來,使其能夠在革命實踐中不斷證明與釋放其自身的生命力。在五四運動磅礴偉力的證明下,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科學性與人民性愈發為先進中國人所熟知,其理論的徹底性、內容的整體性、思想的豐富性深深烙印在先進中國人的心中。此後,中國人的精神世界沿著“五四”的軌跡,逐步從傳統走向現代,並不斷趨於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