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最新入黨思想彙報範文

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建設在繼承什麼、如何創新問題上,必須始終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統領。換言之,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建設過程中的繼承和創新是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的繼承和創新,是在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引導下的繼承和創新,是堅持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統一的繼承和創新。

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文化繼承和創新中的指導地位,是由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決定的。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馬克思主義是我們黨的根本指導思想,這就決定了馬克思主義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旗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當然也是社會主義文化繼承和創新的指導思想。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也是和諧文化建設的內在要求。和諧文化以崇尚和諧、追求和諧為價值取向,融思想觀念、思維方式、行為規範、社會風尚為一體。和諧文化的這一特質決定了它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文化繼承與創新中的指導,一要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文化建設、引領和諧文化建設的方向,牢牢掌握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權、主動權、話語權,保證和諧文化的健康發展。二要把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自覺地統一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實踐中,在堅持中發展,在發展中堅持,自覺做到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貫徹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勇於追求真理的精神。

理想不僅是一個民族、一個社會、一個政黨的追求,也是文化發展的觀念上的目標,是和諧文化建設的精神動力。一個民族國家在其文化發展程序中有無共同理想,有什麼樣的共同理想,直接決定了它繼承什麼以及如何創新。換言之,共同理想直接決定了一個民族對文化遺產的態度,直接決定了它實現文化創新的前景。黨的xx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主要內容,並明確了這一共同理想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為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發展指明瞭方向,也道出了當代中國文化發展精神力量的源泉。和諧文化反映著人們對和諧社會的總體認識、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本身就是和諧文化的重要內容。實現這一共同理想,要求文化繼承和創新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為基準和座標。以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為基準繼承和創新文化,就是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吸引人、感染人、凝聚人、鼓舞人,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確認識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不斷增強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社會主義制度、改革開放事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信心。

每一個民族的文化都是各民族在各自獨特的生產實踐、社會實踐、審美實踐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價值系統和認知系統。對於一個民族來說,文化既是它特有的歷史創造積累和精神記憶,是民族國家得以產生和維繫的基礎,也是區分不同國家與民族的重要標誌。因此,保持文化的民族性既是一個民族自身生存和發展的需要,也是人類文化多樣性及繁榮發展的需要。中國傳統文化是以儒家文化為核心,以儒、道、釋三家文化為主體的博大精深的文化體系。儒家文化所倡導的“仁、義、禮、智、信”及其所追求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道家文化所推崇的“知變、因變、應變”的辯證思維以及釋家文化所宣揚的以“慈悲、利他”為支撐的倫理道德觀等,千百年來一直影響著人們的價值取向、行為方式與人生追求。這些具有普遍價值的思想即使在今天,仍不乏值得借鑑之處。傳統文化所特有的穩定性、連續性、民族性等特徵,也決定了其必然會對現代文明的構建產生影響。因此,我們要保持文化的民族性,繼承優秀文化。另一方面,文化本身又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統一。文化的個性表現為民族性,共性則表現為世界性。如果說,民族性是世界性的基礎,世界性則是民族性得以維持的營養來源。文化的世界性要求我們充分認識和諧文化的建設是基於文化的開放性,和諧文化與世界文明成果之間不是此消彼長的對立關係,而是統一的、共生共榮的關係。

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程序中,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對於中華民族的凝聚、激勵作用越來越突出,已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堅持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統一既要求我們正確地評估傳統文化的價值,又要求對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不斷地進行發展和創新,以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只有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牢牢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唱響和諧文化建設的主旋律,才能不斷拓展我們民族自強不息、團結奮進的精神內涵,不斷增強我們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各族人民團結起來,齊心協力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本日:46 本週:64 本月:6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