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大學生入黨思想彙報:歷史在眼前,革命在心中

欄目: 思想彙報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2.75W

敬愛的黨組織:

大學生入黨思想彙報:歷史在眼前,革命在心中

曇華林,位於老武昌的東北角,歷史上的曇華林是指與戈甲營出口相連的以東地段。1946年,武昌地方當局將戈甲營出口以西的正衛街和遊家巷併入統稱為曇華林後,其街名一直沿襲至今。現曇華林街東起中山路,西至得勝橋,全長1200米,是明洪武四年(1371年)武昌城擴建定型後逐漸形成的一條老街。

今天,我們小組一起到曇華林去參觀歷史建築,各流派建築於此,中西文化交匯,風雨不變百年古街,令人歎為觀止。我們流連其中,體味革命,感受頗深。

仁濟醫院是西式教會醫院,是最早為英國基督教倫敦會慈善機構楊格非和中華基督教會建立的醫院,也是近代西方醫院傳入武漢後儲存完好的醫院。文華書院由美國聖公會創辦於1871年10月20日武昌,初為男童寄宿學校,中文校名為文華書院。校址在武昌曇華林街111號,現址湖北中醫學院,校記憶體有大量的歷史建築。聖誕堂為省內獨有,且是鄂校園中興建最早和使用時間最長的禮拜堂。辛亥革命期間,日知會成員劉靜庵、胡蘭亭、餘日章等在此宣傳反清革命思想。19XX年,由張統一作詞、餘日章作曲的《學生軍軍歌》在此誕生。國民政府軍委會政治部第三廳舊址,位於武漢市第十四中學內,系國初年的學校建築。1938年,國共合作,政治部遷入武漢,三廳在此成立,郭沫若任廳長,屬政治部副部長周恩來直接領導,在此薈萃了文化界精英300多人。三廳當時的用房大多已毀,僅存磚木結構二層樓房一幢,為當年工作人員住房。翁守謙故居,翁守謙,福建人。曾是北洋水師官員。甲午戰爭中兄弟多人戰死。作為倖存的翁公,後來棄官隱居於此,潛心修佛,大概是為了尋求心靈的一份長久的安寧。……

古代的曇華林就是因為佛教、道教的興盛而得名,到了近代的1861年,外國宗教滲入曇華林, 開始文化殖民,逐步形成了以花園山為主的義大利教區,以戈甲營為主的英國教區, 以螃蟹岬為主的瑞典教區和以曇華林正街為主的美國教區。眾多的教會(主要是天主教和基督教), 傳至曇華林,留下了具有明顯“中西交融”特徵的宗教建築,是當時中國社會程序的歷史見證。

昔指此地多有小型庭院,並善植曇華,因古時花、華2字相通,故名。明清時期,這裡曾是湖北全省各縣秀才下榻與此、苦心研讀備考的地方,是清廷負責地方軍事衙門的所在地,並有以戈甲命名的營盤。1861年漢口開埠後,曇華林一代逐漸形成華洋雜處、比鄰而居的地域特色。先後又義大利、英國、美國和瑞士的傳教士在此傳教、辦學、施醫。受西方文化及資產階級自由、平等、博愛思想和價值觀的影響,中國第一座公共圖書館學科在此建立;一批民主戰士在此組成了湖北最早的反清反封建的革命團體。吳祿貞領導的“花園山聚會”,劉靜庵領導的“日知會”,熊十力領導的“黃岡軍學會”,樑耀漢領導的“群學社”相繼在這裡誕生。這些團體催生了一大批辛亥武昌起義的仁人志士。

1920年2月,陳獨秀應邀來曇華林演講,標誌著****學說正式登陸湖北。1921年,在街區的私立武漢中學,走出了董必武、陳潭秋和李漢俊3位**一大代表。

中國近代教育發端於此,中國的第一座公共圖書館和圖書館學科誕生於此; 武昌首義的火種在這裡孕育; 武漢人第一次在這裡聽到傳播****思想的演講; 南昌起義前發生在這裡的一次有重大意義的會談;抗戰時期這裡曾是全國的“文化首都”;還有林立的教堂,早期的醫院,異域風情的西洋小樓,獨具特色的江夏民居,閱盡滄桑的武昌老城牆…… 難得的是這些建築雖經百年風雨,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壞,但基本風貌未有大的改變,有些還顯示出相當優良的建築品質。

它們以實物的、活生生的歷史標本形式佇立在那裡,形象地展示著中國近代革命史、教育衛生史、中外文化交流史、建築史、宗教文化史和武昌城邑文明史,內涵如此深厚且密集,資源如此豐富又集中,這不僅為武漢其它城區所沒有,在全國也屬罕見。歷史就在我們眼前,而革命早已深入心中。

彙報人:本站

XX年10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