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三年級地方課教學計劃(精選13篇)

欄目: 教學工作計劃 / 釋出於: / 人氣:9.58K

三年級地方課教學計劃 篇1

一、學生現狀分析:

三年級地方課教學計劃(精選13篇)

三年級共有24個學生。他們整體素質較高,對一切都感到新鮮、好奇。他們活潑好動,但約束力較差。教師要設計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探索活動主題,以引起他們的情感共鳴。激發他們的探索慾望。

二、教學目標

1、安全教育方面

全國因安全事故數以萬計天真無邪的生命死於非命。

中央領導對中學生安全的指示:“人民生命高於天,人民利益重如山”。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安全教育”,要讓學生在交通、校內外活動、消防、疾病預防等方面確實引起高度重視,杜絕麻痺思想、僥倖心理,教給學生必要的各方面的安全知識,培養安全意識和交通安全責任感,確保學生的安全

2、民族精神教育

通過感知民族精神、弘揚民族傳統、領略民族文化,探究、合作、實踐是領略民族文化、感悟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方法。在這門新的課程中,學生是主角,讓學生閱讀、大聲誦讀、翻譯古文、詩歌欣賞……等一系列活動中,感悟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更重要的是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不斷地用心感悟。

3、環境保護教育

通過對一些具體事例及圖片的感知,明白我們每天生活的環境需要保護。

三、教學重難點

通過對安全、環境保護、探索活動等方面地學習,能讓學生意識到身邊的事物與自己是息息相關的,這是很重要的。

四、教學措施:

1、教師吃透教材,精心備課。

2、堅持理論聯絡實際的原則,以學生為主體,組織學生自己設計,組織主持開展活動,發揮學生自主性,增長才幹。

3、注重學生實踐觀察為主,認識事物,認識現象,發現掌握運用規律。

4、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找出適合低年級學生的活動方法。

5、啟發興趣,發揮學生自身的主動探索和創造。

6、把智力活動和操作活動緊密地結合。

五、教學內容安排

安全教育:

交通安全、飲食安全、用電安全等

環境保護教育:

汙染系列、怎樣保護環境等

探索活動:

環境與生活、我們的家鄉等

六、課題研究:如何上好民族團結教育

民族團結教育是維護祖國統一和社會穩定的需要,是西部大開發的需要,是新一輪基礎課程改革的需要。民族團結教育校本課程的開發是為了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精神,以課本課程、活動課程、環境課程為載體,學習民族的發展史、培養學生馬克思主義民族觀、培育兄弟民族之間的感情,培養全面發展的“四有”新人。

1、通過課堂學習、開展活動、環境滲透等途徑學習少數民族特別是藏族的歷史,瞭解少數民族的過去、現狀,展望美好的未來。

2、培養學生馬克思主義民族觀,認清反華勢力和賴集團妄圖西化、分化我國,破壞民族團結的惡毒用心,培養學生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思想感情。

3、引導學生理解小平同志提出的“三個離不開”的深刻內涵,在學生的心靈深處播下民族團結的種子,拋棄“狹隘的民族主義”,激發、培養、弘揚中華民族長期以來積澱下來的各兄弟民族之間的深厚感情。

4、傳授民族史。充分利用政治課、班會課、校會、網路課堂、知識競賽等陣地對學生進行西藏曆史、風土、人情的教育,讓所有學生都體驗到翻身農奴第三代在黨的陽光下生活的幸福。我們開展了“聽講座、觀錄象、看圖片、述感受”的教育活動,回顧了是藏族“政教合一”以及人分三等九級的封建農奴制、唐朝文成公主遠嫁吐蕃王朝的歷史,讓藏族學生了解了民族的歷史,深刻感受到西藏的過去與現在之間的天壤之別。

5、培養民族觀。在民族團結教育校本的課程開發中,我們引導廣大學生明白了一個道理:“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各少數民族互相離不開”。(鄧小平語)通過專題教育、參觀學習、學生論壇等活動,使學生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觀念得到進一步增強,促進學生初步養成馬克思主義的

民族觀。針對西方鼓吹“人權”和歪曲西藏文化的陰謀,我們旗幟鮮明地進行了擺事實、講變化的說理教育,讓學生認清反華勢力和達集團妄圖西化、分化我國,破壞民族團結的惡毒用心。通過教育,藏族學生從西藏民主改革以來的巨大變化上,從家鄉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得到提高上深切地體會到:“倘若讓十四達在西藏重新恢復往日政教合一以及人分三等九級的封建農奴制,那麼,農奴主用剜目、割耳、斷手、剁腳、剝皮、抽筋等酷刑殘害農奴的歷史慘劇必將重演。”(學生語)

6、培育民族情。每年春節,老師們把孩子帶回家過年;每逢元旦、藏曆年或星期天、節假日來臨,藏漢師生們載歌載舞、演奏器樂,師生共同沉浸在濃濃的情誼之中,學生經常在作文中寫出“不及恩師對我情” 這樣的詩句。每年,學校還利用寒暑假時間組織學生登狼山、看大海、觀長江、去南京中山陵、紫金山天文臺、日軍大屠殺紀念館、科技館、鹽城新四軍紀念館及蘇州、無錫、揚州等地參觀,讓學生盡情領略祖國大好河山的秀美,師生們沉浸在歡樂愉快的氛圍中,民族感情不斷得到昇華。

7、注意的問題

學生的教育離不開家庭和社會的支援和配合 ,因此,學校德育工作必須密切和家庭、社會的聯絡,積極推進"三結合"教育,廣開渠道,努力營造"大德育"的氛圍,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努力將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和集體主義教育,培養良好的品質,遵紀守法的意識,文明的行為習慣等思想道德教育形成序列訓練內容,化為學生的行為,激發學生自覺體驗和感悟的熱情,讓學生在體驗中鞏固常規訓練要求。

8、措施

(1)、每週一早晨組織全校學生舉行升旗儀式,唱國歌,認真聽國旗下的講話。

(2)、舉辦感知民族精神的演講比賽。

(3)、組織學生觀看愛國主義影片,收看弘揚民族精神的電視節目。

(4)、引導學生結合歷史知識,組織學生髮現和學習名人的優秀品質。

(5)、結合社會實踐活動,撰寫關於民族精神的調查報告。

(6)、充分利用各種媒體,開展愛國主義知識宣傳。

三年級地方課教學計劃 篇2

學生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對周圍的生活充滿好奇心,但關注能力觀察能力欠缺,對家鄉的風土人情瞭解也甚少,所以地方課上想更多地體現自主性還是有難度的。課堂上,教師要以豐富的資料誘發學生努力學習、努力探究顯得很重要。

總體目標:

1、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基本的安全意識,獲得一些與生活實際密切相關的安全知識和技能。

2、樂於合群,把自己融入到集體生活之中去。在謙讓、友善的交往中體驗友情。

3、懂得珍愛生命,懂得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4、學會禮貌用語,學做一個文明觀眾。

5、拓展知識領域,提高綜合素質,促進文化學習、瞭解家鄉、熱愛家鄉。

6、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樂於參與各種體育活動,懂得關心和養護自己的身體,提高自我保健意識。

7、樹立“居安思危”的國防觀念,激發愛軍習武、獻身國防的思想感情,培養吃苦耐勞精神。

教育目標實施原則

1、教學內容的組織應體現綜合的特點

2、突出從學習者的生活經驗出發,注重實踐性。

3、增強學生思考和探究問題情境的開放性

4、關注學習過程的生成性,教學內容的表達應避免成人化

三年級地方課教學計劃 篇3

一、教學要求和目的:

1、識字、學詞和練句

(1)使學生自主識字學詞練句,在運用中繼續體會,要求學生帶字典或辭書進課堂,每課書、每個單元都要像對待以往的作業那樣檢查學生的摘錄筆記。還要組織學生交流,通過交流查漏補缺。教材的相關指導可以查二年級下第11單元,三年級上有關的金鑰匙。

(2)密切聯絡實際。對錯別字、病句的問題應當結合學生的實際進行教學。課堂上無論交流什麼,都要擠出時間可能讓學生寫出來,哪怕寫一個詞、一個短語、一個句子也比光說不寫強。寫完及時在全班範圍內清查錯字病句,再寫。每次習作(包括自讀的筆記、日記),都要組織學生首先檢查錯字病句,自己認為沒有錯誤了,請別人檢查,然後再交給老師批閱。那些帶普遍性的錯字病句,要發動學生討論如何解決問題。剛開始這樣做可能會感到麻煩些,但是堅持做下去,就能養成習慣。只有密切聯絡學生的實際,才能更好地調動學生自覺學習的積極性,基本知識的教學才能更有針對性,效果才能更好,師生也才有可能從繁複的題海中解放出來。

2、閱讀

(1)學會閱讀的方法、養成閱讀的好習慣。

(2)學會寫摘錄筆記、批註筆記,並用來自讀。

(3)學會查詢目錄的三種方法,檢索資料,幫助閱讀或開展綜合性活動。

(4)培養每天閱讀、讀書動筆、閱讀時翻查工具書等好習慣。

3、習作

(1)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

(2)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

(3)通過與生活結合(日記)、與閱讀結合(仿寫、續寫、補寫等)、與活動結合等途徑激發學生寫作的積極性。

(4)以認真閱讀為前提、感受為主,抓重點寫,注意錯別字和病句,提出評語的語言要求。

用典型引路,可以對比修改,可以小組討論,使修改成為生動、主動、創造性學習的過程。修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範、整潔。

4、口語實際

(1)與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對方。

(2)樂於參與討論,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

(3)表達要有條理,語氣、語調適當。

5、綜合性學習

(1)制訂可以實行的小組活動計劃,要求:①可實行,能應用。②有時間安排和分工。③計劃制訂後要檢查實行情況並及時進行修改。

(2)自始至終要突出學生的自主性,強調合作精神。結果是否漂亮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學生的主動精神、創造性和合作意識,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

二、教材簡析:

本冊教材秉承了前八冊“培養興趣、文化積累、學會學習、整體推進”的總特點,從選編課文、設計活動、安排練習等各方面拓寬並深化了學習內容。本冊教學內容共有10個單元,每個單元依然由主體課文和“語文天地”兩部分組成,以保持教材的連貫性。單元主題分別為:馬、奇觀、變化、韻味、智謀、水、危急時刻、方法、面對錯誤、家園的呼喚。

三、班級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65人,其中男生35人,女生30人。大部分學生活潑可愛,積極好學。上學期語文成績均已達標,但經過分析,本班學生的寫作部分相對較弱,有一部分學生甚至害怕寫作。還有從村校並校上來的一部分學生,漢語拼音沒有過關,就連看拼音寫漢字的題目都寫不出來。還有一個薄弱環節就是普通話中的平、翹舌音和前、後鼻音的發音不夠到位。

四、教學措施:

1、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2、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教師應轉變觀念,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在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

3、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

4、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5、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們當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注重薰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於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

6、正確處理基本素養與創新能力的關係。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

7、遵循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規律,選擇教學策略。學生生理、心理以及語言能力的發展具有階段性特徵,不同內容的教學也有各自的規律,應該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容,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五、.教學評價方案,實踐活動安排

六、教學課時安排:

1、馬12課時

2、奇觀12課時

3、變化7-8課時

4、韻味10-12課時

5、智謀9-10課時

6、水10-12課時

7、危急時刻12課時

8、方法10-12課時

9、面對錯誤10-12課時

10、家園的呼喚10-12課時

三年級地方課教學計劃 篇4

一、指導思想

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實施有一定的條件要求,而各地的現有條件和資源優勢, 千差萬別。因此,應從本地區、本校的實際情況出發,從教育的實際效果出發,選取內容,確定方式, 安排實施計劃。在實現基本目標的前提下,儘可能發揮各地資源優勢,形成本地區、本學校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傳統和特色。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主要對剪紙、製作勞動做了較集中的安排,教材編入12篇課文,從勞動的性質劃分有剪紙方面的7篇,有生活自理方面的4篇,製作航模方面的3篇,有簡單的生產勞動的3篇。

三、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學生學習氣氛比較濃,在幾位非常優秀的學生在他們地帶動下,形成了良好的班風和學風。孩子們都有著很強的求知慾,其中,大多數學生的基礎較好,有著很強的上進心。大部分同學對這門功課具有濃厚的興趣,在勞動課上,同學們可以充分動手、動腦、動口,學得有趣的知識。

四、教學目標

1、瞭解勞動世界,理解勞動意義,形成正確的勞動觀點和熱愛勞動的思想感情。

2、通過技術實踐活動,豐富自己的勞動體驗,形成對勞動的初步認識。

3、培養認真負責、遵章守紀、團結互助、愛護公物以及愛惜勞動成果的晶質,形成良 好的勞動習慣。

4、注重生活中的技能學習,學會生活自理,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

5、掌握生活必備的技術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學會生活自理。

6、建立生活中的主體意識,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

7、積極參與技術實踐,掌握基本的技術知識與技能

8、認識日常生活和周圍環境中的常見材料,學會使用一些基本的工具。

9、瞭解設計與製作的基本程式和方法,並進行簡單的工藝品和技術作品的設計與製作。

五、教學重難點

重點:

1、認識各種工具。

2、初步掌握剪刀、刻刀和裁紙刀的使用方法。

3、教學生學會製作模型的方法。

難點:初步掌握剪刀、刻刀和裁紙刀的使用方法。

六、教學理念

(一)在動手與動腦的緊密結合中促進學生技術素養的形成

勞動與技術教育以學生的操作性學習為主要特徵,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做中學”和“學中做”。但勞動與技術教育的主旨並不僅僅停留在一般的“操作”層面,它強調學生通過人 與物的作用、人與人的互動來從事操作性學習,強調學生技術操作過程中技術意識的形成技術思維的培養、技術能力與態度等方面的發展,強調規範操作與技術創新意識的統一。學生的操作學習過程是富有生機、充滿探究的學習過程,是孚腦並用的過程。

(二)用作品引導學生的勞動與技術學習活動

國小三年級學生的思維活動以形象思維為主。順應這一年齡階段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徵,提倡用可感而形象的技術作品來引導、來組織學生的勞動與技術學習活動。技術作品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是一個模型、一件工藝品,也可以是一盤菜、一個生長著的作物等。通過作品的製作,學生可以獲得材料認識、工具運用、操作程式、技術要領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還可以通過作品引導學生的設計、評價以及作品宣傳等活動。

七、教學措施

1、認真鑽研教材,熟悉教材,備好每一堂課,尤其做到親自動手。凡要求學生會做的小製作、小物件,首先自己會做,並在課堂上認真做好演示,激發學生上勞動技術的興趣。

2、努力學習資訊科技,摸索資訊科技與勞動技術課整合的方法。通過運用資訊科技,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3、上課作好充分準備,按時進課堂,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40分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勞動概念,養成良好勞動習慣,如進行自己動手講好衛生的教育,勤儉節約的教育,講科學的經驗教育。

4、關心好差生,對動手能力差的學生做好個別輔導,提高這部分學生的動手能力。每項勞動都有一定的程式,教學中一定要緊密結合,做到規範化,只有這樣才防止發生一些不安全的事故發生。

5、做好期中、期末考核,做好成績記錄。

6、寫好教學反思,取得上勞動技術課經驗。

三年級地方課教學計劃 篇5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59名,男生人數居多,是女生人數的二倍多,相對而言,男生比較調皮,活潑、好動,因此,常規教育還是本學期的重點,只有有了一定的常規,才能有創新。從上學期的考試情況來看,學生基礎知識還是不夠紮實,存在的問題是大多數學生的聽課習慣還不夠好,同學之間易發生衝突,不夠和睦相處,課間經常發生打架,追鬧事件。

二、實施教學的總體思路

1、由關注教師的教,轉向方便教師的教,更方便學生的學。

2、注重引導發現,鼓勵探究學習。

3、倡導合作學習。

4、給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使學生互相學習、互相促進,不斷產生成就感,不斷激發好學上進的動力。

5、體現語文與生活的緊密結合。

6、體現開放性和彈性,增加適應性。

總之,尊重學生是前提,“欣賞、鼓勵”,使學生不斷獲得成功的快樂,是教學成功的祕決。要活用教材,創造性地進行教學--教材給師生無限創造的空間建立在興趣、信任之上的“愛學”、“想學”;建立在鼓勵發現之上的“會學”;建立在成功和進取慾望之上的“越學越愛學”教學密切聯絡學生生活世界、經驗世界、想象世界。一定會成功!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編排

本冊共有課文32篇,其中精讀課文24篇,略讀課文8篇。此外,教材後面還附有8篇選讀課文。每個單元包括導語、課例和語文園地三大部分。課例由三篇精讀課文和一篇略讀課文組成。其中,精讀課文後有要求認識和要求學會的字,還有課後練習題,略讀課文前有一段連線語,既將前後的課文連線起來,又提示略讀課文的學習要求和方法。在部分課文的練習題後,還安排有“資料袋”。第一單元和第五單元各安排一次綜合性學習,分別是“我們的課餘生活”“生活中的傳統文化”。

教材繼續以專題組織單元,設計了八個專題。它們依次是: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細心觀察、燦爛的中華文化、壯麗的祖國山河、科學的思想方法、獻出我們的愛。每個專題內涵豐富,貼近兒童生活,體現時代特點,蘊涵教育價值。

要求認識200個字,會寫300個字。要求認識的字排在橫條裡,要求會寫的字排在方格里,這些字一般安排在精讀課文後。此外,教材在語文園地一、四、五、七還歸類安排了一些要求認識的字。

每個語文園地由五個欄目組成。其中有四個固定的欄目:“口語交際”“習作”“我的發現”“日積月累”;第五個欄目是機動欄目,為“寬頻網”“趣味語文”“展示臺”或“成語故事”,這四項內容分別在八個語文園地中交叉安排兩次。

(二)教材特點

1、圍繞專題組織單元,進一步加強教材的整合性

本冊教材從導語到課例、到語文園地,各項語文活動都緊密圍繞本單元專題而展開,教材的整合性進一步加強,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強化導語的導學功能

從本冊開始,每組單元前設計了專門的版面安排導語內容。導語的主要作用是揭示單元學習的內容,點明專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些導語還佈置學習過程中的一些任務,為課文和語文園地的學習做好準備。每組導語都配有表現專題內容的背景圖,用直觀的方式更形象地揭示專題。如,第一單元,導語一開始就用詩一樣的語言為學生描繪了五彩斑斕的兒童生活情景,點明主題,並用召喚性的語句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配以精美的反映兒童生活的畫面,使學生很快進入本單元的學習情境中。第二單元導語在點明專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後,提出“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收集名人的資料,更多地瞭解他們。”目的是為後面口語交際“講名人故事”做好了鋪墊,使單元內的各項學習活動能緊密地聯絡在一起。

(2)加強了單元內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的聯絡與整合

在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之間,用一段流暢的文字,很自然地由精讀課文過渡到略讀課文,並提示略讀課文的學習要求和方法,使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形成一個整體,更好地發揮訓練閱讀、遷移能力和陶情冶趣的功能。如,學了精讀課文《陶罐和鐵罐》,在略讀課文《獅子和鹿》前有這樣一段話:“《陶罐和鐵罐》告訴我們應該正確對待自己和他人。下面這篇課文,又會給我們什麼啟發呢?認真讀讀課文,瞭解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再聯絡實際說說自己的體會。有興趣的同學,還可以把這兩篇課文聯絡起來,想想它們有哪些相同的地方。”這段話承上啟下,既概括了前面精讀課文所學的內容,又引出了略讀課文學習的內容,同時還把兩篇課文聯絡起來,提出略讀要求。

(3)聯絡單元專題,加強單元教學內容的整合

如,第四單元專題是“細心觀察”。本單元的四篇課文從不同角度反映了人們在觀察中的發現。有觀察鮮花,發現鮮花開花的不同時間;有觀察蜜蜂,發現蜜蜂辨認方向的能力;有在玩耍中發明顯微鏡的;有在觀察中發現駱駝特徵,進而找到駱駝的。教材在導語中就建議學生留心觀察,在《花鐘》後又引導學生去觀察周圍的花和其他事物,還建議寫觀察日記。在《玩出了名堂》後安排小練筆“寫寫玩中的樂趣或收穫”。“口語交際”讓學生說說最近觀察了什麼,有哪些新的發現。“習作”讓學生寫一則觀察日記。在“日積月累”中要求學生讀背反映四季瓜果蔬菜的韻文。“寬頻網”引導學生蒐集和閱讀更多的發明與發現的故事。可以看出,整個單元圍繞專題內容,將聽說讀寫等語文實踐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各種活動之間相互聯絡,密切配合。前面有佈置、中間有鋪墊、後面有拓展、交流。單元內各部分成為一個互相聯絡的有機整體,有利於全面實現課程目標。

2、結合專題安排“綜合性學習”,落實課程標準倡導的課程理念和提出的課程目標

“綜合性學習”作為和識字與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並重的一個內容,體現了語文課程的價值追求,即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如課標所指出的那樣,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在於“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語文綜合性學習以其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特點,更能在發展學生主動探索、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意識和能力上發揮重要作用。

本冊分別在第一單元“多彩的生活”和第五單元“燦爛的中華文化”兩個專題中安排了綜合性學習,一個是記錄自己的課餘生活,一個是瞭解生活中的傳統文化。這兩個綜合性學習不但與閱讀訓練有著緊密的聯絡,成為該單元語文學習的有機組成部分,而且還是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引導的延伸和拓展。同時,它又將口語交際、習作和展示臺有機地整合在一起,為聽、說、寫創造了必要的條件,提供了有意義的話題,體現了課內外的銜接、語文與生活的聯絡。

3、大量更新課文,合理安排精讀和略讀兩種課文型別

課文是學生積累和吸取優秀文化營養的主要憑藉,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本冊教材在選文方面,注意密切聯絡兒童的經驗世界和想象世界,新編選的課文超過一半。有反映中外、城鄉兒童生活故事的《我們的民族國小》《金色的草地》《槐鄉的孩子》;有反映領袖、科學家優秀品質的《我不能失信》《奇怪的大石頭》;有反映現代兒童關愛他人的《掌聲》《給予樹》《好漢查理》;有反映中華優秀文化、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的《孔子拜師》《盤古開天地》《一幅名揚中外的畫》;有表現秋天景物的《秋天的雨》《聽聽,秋的聲音》。許多新選的課文角度新穎,有助於啟迪學生的思想,如《矛和盾的集合》《獅子和鹿》。選文努力做到語言規範,在文字上做了認真的加工。課文體裁豐富,有散文、故事、詩歌、寓言、神話、科學小品,語言活潑,生動有趣,蘊涵著豐富的人文內涵,使學生不僅學到語言,在思想上也得到啟迪,在情感上受到薰陶。

從本冊開始,課文分精讀和略讀兩種型別,這是從閱讀方法上對課文進行的劃分。精讀是認真仔細地研讀,有時甚至需要咬文嚼字,結合聯想和想象,加深對文字的理解。精讀不但是充分理解閱讀材料的重要方法,而且有助於提高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與精讀不同,略讀只要求粗知文章的大意,不要求字斟句酌。

教材在部分課文的後面安排了“資料袋”,其形式有文字介紹,也有圖片介紹等。“資料袋”一般是給學生提供與課文內容相關的一些知識。其中,有的是課文相知識點的介紹。如,《我們的民族國小》課後安排的少數民族生活的圖片,《蜜蜂》課後對蜜蜂採蜜的一些知識介紹,《玩出了名堂》課後對微生物作用的介紹。有的是介紹課文的主人公。如,《我不能失信》《奇怪的大石頭》《孔子拜師》課後,有分別介紹宋慶齡、李四光、孔子的圖片、文字。還有的是與課文內容有關的一些歷史、風俗的介紹。如,《風箏》課後介紹風箏的歷史,《給予樹》課後介紹聖誕節的風俗習慣。設定這個欄目,其目的在於引導學生更加主動地瞭解與課文有關的資訊,拓展學生的視野,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同時也增強學習的趣味性。

4、改進課文和課後練習的編排,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1)改進課文的導學系統

靈活地在課文之前、課文之中或課文之後,以學習夥伴的口吻,提出思考的問題,引導學生讀書、思考,逐漸悟到讀書時應在什麼地方想,想什麼,怎樣想,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圍繞課文提出的問題,有以下幾種情況。

①引導學生理解詞句及課文內容。有的在課文的關鍵處提出思考的問題。如,《灰雀》一課,在“'一定會飛回來!'男孩肯定地說。”這句話的旁邊提出一個思考的問題:“這時候,小男孩在想什麼呢?”有的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理解詞語的意思。如,《陶罐和鐵罐》一課,在“驕傲的鐵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這句話的旁邊,提出“'奚落'是什麼意思呢?我要往下讀讀看。”有的引導學生一邊讀書,一邊想畫面。如,《美麗的小興安嶺》文後,學習夥伴說“我彷彿看到了各個季節不同的景色”,啟發學生一邊讀書,一邊把語言文字迅速地轉換成形象,想象課文描述的美麗景色。

②用感悟性、點評性的話語,提醒學生注意相應的內容。如,在《奇怪的大石頭》裡有一段李四光向老師提出問題的描寫,學習夥伴在這段文字旁邊,發出“李四光真會提問題”的感嘆,這其實是引導學生留心李四光提出的問題,揣摩他思考、提問的方法。

③引導揣摩遣詞造句的妙處和文章寫法。如,《趙州橋》一課,在“這座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這句話旁邊,提出“這句話這樣寫,好在哪兒呢”的問題;《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文後有

“我發現課文是圍繞一句話來寫的”這一關於寫法的提示。

④引導學生聯絡生活實際,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如,《孔子拜師》一課,在“學習是沒有止境的”這句話的旁邊,學習夥伴說“聯絡生活實際,我能體會到這句話的意思”;《矛和盾的集合》一課,在“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旁邊,提示“我還能用別的例子來說明這句話”等等。

審查委員高度讚賞了這樣的編排方式,他們在審查意見裡寫道:教材“導學特色突出”“導學內容豐富:有引導讀書思考的,有引導動手實踐的;有引導單項訓練的,有引導綜合運用的;還有的引導向課外延伸。形式多樣:有的在課前引導,有的在課中引導,有的在課後引導。尤其課文中的導學設計有新意,把握適度。能緊密聯絡課文內容進行啟發引導,有引導體會思想感情的;有引導領悟表達方法的;有聯絡實際,加以拓展的。對學生在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等方面給予啟發、引導、示範,使學生學會學習。”

(2)改進課後練習的設計

課後練習,都是以學習夥伴的口吻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讀書、思考、談感受、展示學習成果,或用舉例的方式,鼓勵大家討論、交流。

(3)採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累語言

本冊教材採用了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學習和積累語言,且較好地體現了讓學生自主選擇、主動積累的思想。

一是在課後練習中加強了詞、句、段的積累。引導學生把自己覺得好的詞、句、段多讀讀,或抄一抄。如,“我把描寫窗外安靜的句子抄了下來,你抄了哪些?”“讀了第二段,我好像看到了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要把這一段抄下來。”

二是教材之後列出詞語表,體現對積累詞語的重視。詞語表中的詞語,為本課要求寫的字或以前要求寫的字組成的詞語,不窮盡本課所有的詞語。這部分內容教師可結合教學實際做相應處理,要既靈活又紮實。

三是加強了朗讀、背誦訓練,而且增加了自由度。課後練習大都是由學生自己選擇背誦的部分,如,“課文寫得很美,我要好好讀一讀,再把喜歡的部分背下來”“我要讀出自豪的感情,還要把喜歡的部分背下來。”在此基礎上,教師酌情推薦、檢查和組織交流,既體現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做到因人而異,又體現兼顧基本要求。

(4)緊密聯絡學生的閱讀或生活實際,安排適量的“小練筆”

隨著學生會認、會寫的字的增多,學生寫話的願望日益增強。順應學生心理髮展的這一特點,本冊在二、四、六、八單元分別安排了的四次小練筆,以加強讀寫之間的聯絡,增加學生練筆的機會。如,《小攝影師》課後安排了續寫故事;《玩出了名堂》課後安排寫寫玩中的樂趣或收穫;《美麗的小興安嶺》課後安排寫一處景物;《給予樹》課後安排替小女孩寫幾句感謝的話。這些內容的安排都緊密聯絡學生閱讀和生活實際,使學生有話可說。“小練筆”以學生自主練習為主,教師可以鼓勵他們注意運用課文中的一些表達方法和寫作方法,但不要拔高要求,不要把它當作語文園地中的“習作”來對待。

5、改進“語文園地”的形式,豐富“語文園地”的內容

為了更好地體現整合,加強“口語交際”和“習作”,本冊教材把“口語交際”和“習作”這兩個板塊提前。並增設“趣味語文”“成語故事”兩個欄目,語文園地中的內容依次為:“口語交際”“習作”“我的發現”“日積月累”。第五個板塊,由以前的“展示臺”“寬頻網”變為“展示臺”“成語故事”“趣味語文”“寬頻網”這四項交叉安排,使語文園地的內容更豐富、更有趣。

(1)口語交際

全冊教材共安排八次口語交際。分別是:“我們的課餘生活”“講名人故事”“秋天的快樂”“觀察中的發現”“生活中的傳統文化”“風景優美的地方”“動腦筋解決問題”“誇誇我的同學”。口語交際的內容安排,有以下兩種情況:一種是緊密結合“綜合性學習”,和“習作”一起成為“綜合性學習”的有機組成部分。如,“我們的課餘生活”和“生活中的傳統文化”這兩個口語交際,都是以相應的綜合性學習活動為依託,使學生有話可說,有話要說。另一種是既結合專題內容又緊密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和思想實際的話題,讓學生交際得起來。如,“動腦筋解決問題”“誇誇我的同學”,都是學生生活中經常會談到的一些話題。

在口語交際的要求方面,注意循序漸進,逐步提高口語交際的要求。聽的方面,在低年級“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瞭解講話的主要內容”的基礎上,提出“認真聽,可以提問,可以補充”。說的方面,在低年級“能較完整地講述小故事,能簡要講述自己感興趣的見聞”的基礎上,提出“講清楚,讓別人聽明白”“儘量說得生動一些”“講的時候要有感情,使聽的人受到感染”等要求。

(2)習作

一共安排八次。分別是:寫寫自己的課餘生活,寫身邊熟悉的一個人,寫一幅秋天的圖畫,寫一則觀察日記,寫生活中的傳統文化,寫自己去過的地方,編一個童話故事,自由習作。習作在編排上儘量為學生自主習作提供方便,不規定習作的題目,一般都是提出內容、範圍,絕大多數學生都有可寫的內容。題目由學生自己擬定。此外,在語文園地八還安排了一次不提任何範圍的習作,完全放開,學生想寫什麼就寫什麼,想怎麼寫就怎麼寫。

教材十分重視習作後的交流、展示和評改。教材多處提到:“寫好以後讀給爸爸媽媽聽,讓他們和我們分享習作的快樂”“可以讀給你寫的那個人聽,請他評評寫得怎麼樣”“讀給同學聽”“讀給大家聽”“把習作和圖畫貼在教室裡,讓大家欣賞”等等。把寫、說、評、改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同時,注意對學生良好習作習慣的培養。如,語文園地四在習作提示裡這樣寫道:“你把觀察到的事物寫進日記裡了嗎?讓我們先交流一下各自的日記,聽聽同學的意見,再寫一則觀察日記。”語文園地八建議學生把一學期來的習作進行一個歸納整理,儲存好。這些提示都是在逐步引導學生經常動筆,把平時的練筆和習作有機地結合起來,同時養成整理習作、儲存習作的好習慣。

(3)我的發現

根據年段發展特點,拓展“我的發現”的內容,由以前單純地發現識字方法,拓展到發現詞和句的一些規律,認識一些語言現象。如,語文園地二,給出三個句子:

小男孩擺弄了很久很久,說:“一切準備停當。”

“一定會飛回來!”男孩肯定地說。

“是的。”小男孩站起來,鞠了個躬,“請讓我進去吧!”

然後以學習夥伴的口吻說:“我發現引用人物的話,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引導學生自主發現這三種形式的區別。全冊共安排八次“我的發現”,分別是:多音字,引用人物說話的不同形式,描寫顏色的詞,區別形近字,成語中的反義詞,一字多義,詞的褒貶義,ABB的構詞形式。發現的內容都是從本單元的一些語言現象中歸納或生髮出來的。“我的發現”,從名稱已經顯示出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己發現的意圖,在教學時不要包辦代替,要讓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現,並樂於跟同學交流自己的發現。教師還要鼓勵學生把發現的方法遷移運用於今後的學習之中。

對於這部分內容的編排,審查意見寫道:“'我的發現'能針對不同學段的水平、要求設計內容,有序拓展,既引導學生髮現新知,發現規律,又引導學生將其運用到以後的語文學習中,使學生愛學、會學。”

(4)日積月累

“讀讀背背”

系統編排了古詩、古詩中的名句、成語、名言警句、三字經、對子歌、農諺等傳統文化內容。園地一安排的是古詩《小兒垂釣》,園地二是有關勤奮學習的名人名言,園地三是描寫秋景的對子歌,園地四是反映四時果蔬的韻文;園地五是十二生肖,園地六是寫景的古詩佳句,園地七是描寫思想方法的成語,園地八是三字經節句。這些內容,無論對於學生學語言、學文化、學做人都是十分有益的。通過上述內容,使學生了解中華文化的豐富多彩,祖國語言文字的雋永、優美,從而更加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化,自覺地學習、瞭解祖國的語言、文化,不斷豐富語言、文化的積澱。這部分內容教師不必講解。能理解就理解,不能理解也沒有關係。重在鼓勵學生積累自己喜歡的好詞佳句,開展各種生動活潑的活動,引導學生積累語言,積澱文化。

“讀讀認認”和“連連認認”。語文園地一、四、五、七安排了四次認字的內容,這四次認字的安排,充分考慮漢字本身的規律,採用熟字去偏旁識字、歸類識字、熟字加偏旁識字、利用形聲字規律識字等方式,引導學生識一些字。這些字只認不寫。到了中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識字能力,應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要引導學生利用已經掌握的識字方法來識字,如,熟字減偏旁,熟字加偏旁,利用象形、會意、形聲等特點識字。教學中可以設計多種活動,如,字詞遊戲、字謎、競賽等活動,增強學生識字的樂趣。

“我會填”和“讀讀記記”。教材在語文園地二、三、六、八分別安排了詞句訓練方面的題目。園地二是形近字組詞練習,園地三是形容詞和動詞的搭配練習,園地六是三組按不同形式歸類的詞語,第一組是AABB式,第二組是“又…又…”的形式,第三組是“不…不…”的形式,園地八是三組按不同內容歸類的詞語,第一組側重表現旅途的艱辛,第二組側重表現商品的實惠和豐富,第三組表現人的神情、外貌和動作。這部分內容主要是讓學生多接觸一些語言現象,讀一讀,記一記,有的還可以做一做。不要講解語法知識。

(5)豐富語文園地的內容和形式,增設“趣味語文”“成語故事”兩個欄目

全冊八個語文園地,“趣味語文”“成語故事”“寬頻網”“展示臺”這四項內容分別交叉安排兩次。

①“趣味語文”,採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讓學生在遊戲中、活動中學語文。教材在語文園地三安排了繞口令,在語文園地八安排了猜字謎。這部分教學以學生的交流活動為主。可事先佈置學生準備相關的內容,還可以創設一些生動有趣的形式,增強趣味性。

②“成語故事”,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包含著許多民族文化的資訊,既是結合本組課文的拓展閱讀,同時讓學生受到中華優秀文化的薰陶。教材安排的兩個成語故事,《聞雞起舞》是歷史故事,《刻舟求劍》是寓言故事,分別安排在語文園地二和語文園地七。成語故事的安排是為了豐富學生的積累,繼承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教學中以學生的自主閱讀為主。老師可組織學生進行適當的交流。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或者說說自己讀後的感受。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來,大家討論討論。

③“寬頻網”,主要是通過引導學生自己動手,拓寬語文學習的渠道,加強課內外的聯絡。語文園地四介紹了魯班、牛頓和瓦特發明和發現的故事,同時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或其他途徑,瞭解古今中外更多這樣的故事;語文園地六介紹了祖國大江南北有代表性的風景和物產後,讓學生蒐集更多反映祖國風光和物產的資料,去感受祖國的美麗和富饒。這樣的安排,將有限的課堂學習延伸到無限的生活空間,加強了課內外的溝通。

寬頻網有“資料補充”和“拓展活動”兩個方面的功能。從教學的角度看,“資料補充”部分只需學生讀一讀就可以了,“拓展活動”部分則體現了一定的彈性,可以先佈置蒐集資料,再交流蒐集所得。因“寬頻網”的內容與單元的專題相關,所以資料的蒐集可以結合課文的學習先行提出。如,語文園地六關於“蒐集更多反映祖國風光和物產的資料,感受祖國的美麗和富饒”,就可以結合《富饒的西沙群島》《美麗的小興安嶺》的學習進行佈置,在單元末的“寬頻網”教學時主要是進行資料的交流。也可以在單元學習結束之後,根據教材中提示的活動內容,深入開展一些蒐集資料、課外閱讀、交流展示的活動。

④“展示臺”,主要結合綜合性學習進行。園地一展示收集的郵票、課外閱讀的書籍和小組合辦的圖片展。園地五展示小組合辦的手抄報、爺爺寫的春聯、自己做的風箏。教材從不同的方面,展示學生綜合性學習的成果。它具有舉例的性質,既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課內外語文學習成果的舞臺,又是一種提倡和引導,激勵學生自覺地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不斷提高語文的綜合運用能力。教材中的內容只是例子,教師應結合當時當地的實際,組織學生展示相應的內容。要給學生提供表現自己、與同學交流學習成果的機會,讓全體學生都能感受到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的快樂。

審查意見說:“'語文園地'內容豐富,形式活潑新穎。新增欄目,如,'成語故事''趣味語文'等綜合性更強,有利於學生豐富知識、開闊視野,有利於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語文能力的整體發展。”

6、注意體現彈性,增加適用性

(三)學習目標

1.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瞭解祖國壯麗的山河、富饒的物產,培養熱愛祖國、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認識中華傳統文化的豐厚博大,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學習革命領袖、科學家的優秀品質;受到關愛他人、助人為樂的思想品德教育;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啟迪學生的思想,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善於思考的能力。

2.認識200個字,會寫300個字。累計認識20__個字,會寫1300個字。

3.會使用字典,學習使用詞典,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開始練習用鋼筆書寫正楷字、用毛筆描紅。

4.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繼續學習默讀,學習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6.學習聯絡上下文,藉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詞句的意思;初步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初步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8.開始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

9.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背誦優秀詩文10篇(段)。練習複述課文。

10.初步培養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並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萬字。

11.練習整篇習作。不拘形式地寫出見聞感受和想象。願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

12.講述故事做到具體生動,用語言打動他人;講述見聞努力做到清楚明白,能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13.結合語文學習,學習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書面與口頭結合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四)教學方法

1、識字、寫字教學

識字、寫字是貫穿整個國小階段的重要任務。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將已經掌握的識字方法遷移到新的識字、寫字的學習中,尊重不同學生不同的學習方式和方法,准許學生在一定的時間以內在識字數量、識字能力上有差異。本冊要求學生認200個字、寫300個字。要求認識的識字量,這是下限。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通過其他渠道自主識字,增加識字量。鼓勵同學之間交流識字的方法、經驗和感受,一起玩識字、組詞的遊戲或共同製作生字、詞語卡片,促進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分享識字的樂趣。

2、閱讀教學

(1)精讀課文的教學

精讀課文是教材的主體,是進行語文訓練的主要憑藉。在教學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加強詞、句訓練

詞、句訓練要貫穿在國小階段各年級的語文教學過程中。主要的任務有兩個方面:理解和積累。要引導學生自覺運用查字典、聯絡上下文等方法準確理解詞語,運用聯絡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的方法理解含義比較深刻的句子。在理解的基礎上,通過背誦、摘抄等形式,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積累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新鮮語言材料,同時培養對好詞佳句的敏感,養成積累詞句的習慣。

②要重視朗讀的指導和訓練

③逐步培養學生默讀的能力

④精讀課文的教學,應該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閱讀、感悟的過程。

⑤給每個學生充分的時間思考、質疑問難。這是落實自主的、獨立的、創造性的閱讀的基本條件。

⑥開展合作學習。可以圍繞體會詞、句的表達作用,揣摩最基本的表達方法,以及多數同學共同感興趣的其他問題,大家提出的“疑”或“惑”,展開合作學習。合作學習貴在通過交流、探究,產生思維火花的碰撞和情感、認識的交流,群策群力、集思廣益,把學習引向深人。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提高學習效果,避免合作學習流於形式。。

(2)略讀課文的教學。

略讀課文的教學要注意以下兩點。一是從內容上說,理解課文的要求要低於精讀課文的教學,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點、難點幫助學生理解即可,詞句的理解不作為重點。二是從方法上說,教師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學生運用在精讀課文中獲得的知識與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並在讀中漸漸習得基本的讀書方法,提高閱讀能力。

(3)選讀課文的教學

教材後附有8篇選讀課文,教師可根據教學實際決定是否選用。如果選用,可根據課文內容分別插入相關單元,也可在期末集中安排,作為綜合複習材料。在教學方法上,應以學生自己課外閱讀、自我檢測為主,教師的任務是提出要求和酌情檢查,通過交流,起到激勵和引導的作用。

3、口語交際教學

(1)明確教學要求,培養口語交際能力

(2)口語交際是聽說雙方的互動過程,教學活動主要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

。3)全員參與

(4)引導學生自主進行評價

(5)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教師要放手讓學生進行口語實踐

(6)在各種語文實踐活動中培養口語交際能力

4、習作教學

(1)重視培養習作興趣,使學生樂於表達

(2)加強習作與閱讀、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的聯絡

(3)重視習作中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

(4)本冊習作練習主要是寫學生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

三年級地方課教學計劃 篇6

一、概況分析:

由於學生間的個別差異性,在接受新知識的能力上也有一定的差異,但他們的學習態度端正,我想只要能端正教育思想,努力改進教學方法,有機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他們就一定能紮紮實實地掌握本學期的衛生保健知識。

二、教學目標:

1、學生認識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激發學生學習健康教育的自主性,逐步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

2、學生簡單瞭解一些常見病預防,掌握簡單的自我急救的知識。

3、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並能與日常生活實踐緊密聯絡,學有所用。

三、具體措施:

1、課前認真鑽研教材,充分備課,按時上好每節課。

2、課內外相結合,靈活採用多種教學手段。

3、對殘童,弱智兒童實施因材施教,放低對他們的要求。

4、促進“五育”協調發展。

四、課時安排:

第二週(9.9——9.15):防止成胖墩

第四周(9.23——9.29):吃東西逗笑有危險

第六週(10.7——10.13):玩電子遊戲機害處多

第八週(10.21——10.27):紅眼病(急性結膜炎)的預防

第十週(11.4——11.10):預防貧血

第十二週(11.18——11.24):面板自述

第十四周(12.2——12.8):痱子和癤子的防治

第十六週(121.16——12.22):正確使用電扇

第十八週(12.30——1.5):正確對待表揚和批評

第二十週(1.13——1.19):檢測

三年級地方課教學計劃 篇7

一、指導思想

以《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字課程標準》提出的新理念為依據,努力體現新的教學觀和教材觀,在教學中體現互動教學,創造性教學。情景教學類教學模式,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自動探究為主的學習觀,做到趣味性、情感性、活動性、自主性、生活性和開放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教材分析

本冊有課文32篇,其中精讀課文24篇,略讀課文8篇。每個單元包括導語、課例和語文園地三大部分。教材繼續以專題組織單元,設計了8個專題。依次是: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細心觀察、燦爛的中華文化、壯麗的祖國山河、科學的思想方法、顯出我們的愛。每個專題內涵豐富,貼近兒童生活,體現時代特點,蘊含教育價值。

教材的特點:

(一)圍繞專題組織單元,進一步加強教材的整合。

(二)結合專題安排綜合性學習,落實課程標準倡導的課程理念和提出的課程目標。

(三)大量更新課文,合理安排精讀和略讀兩類課文。

(四)改進課文和課後練習的編排,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五)改進語文園地的形式,豐富語文園地的內容。

學習目標:

1、在於文學習過程中,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瞭解祖國壯麗的山河、富饒的物產,培養熱愛祖國、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認識傳統文化的豐厚博大,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學習革命、科學家的優秀品質;受到掛乃他人、助人為樂的思想品德教育;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啟迪學生的思想,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善於思考的能力。

2、要求會任200個字,會寫300個字。累計認識20xx個字,會寫300個字。

3、會使用字典,學習使用詞典,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開始練習用鋼筆書寫正楷字,用毛筆描紅。

4、用普通話正確流利由感情的朗讀課文。

5、繼續學習默讀,學習對課文中部理解的地方提出問題。

6、學習聯絡上下文,藉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詞句的意思;初步體會課文中關鍵此舉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初步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8、開始學習略讀,促織課文大意。

9、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句、精彩句段。背誦優秀詩文10篇。聯絡複述課文。

10、初步培養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並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萬字。

11、開始練習習作。不拘形式的寫出見聞和感受。

12、講述故事努力做到具體生動,用語言打動他人;講述見聞努力做到清楚明白,能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13、結合與文學系,學習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書面與口頭結合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三、學情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43人。根據上學期任課教師介紹,大部分學生學習積極,由於年齡較小,頑皮的較多,作業基本上都能做完。經過幾天的觀察瞭解,我發現全班有幾人認識能力停留在一年級,甚至不如一年級的孩子。書寫能力不強。全班大部分學生分析能力不夠靈活,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年級是打基礎的一年,不管在寫鋼筆字,還是在寫作文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本學其重在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及其聽說讀寫的能力。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四、教學策略

1.精心鑽研教材,讓課堂有增量。

(1)震撼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對文字有真正真實的感悟,而不是虛情假意。a創設讓學生自由抒發的場。b適當補充外引資料,以教師真實的心態來感染學生。

(2)讓課堂更富有創造力。

(3)在問題的設計上做到簡而精要富有探索的空間。

2.開展大量閱讀,採用各種方式使學生愛上閱讀。

(1)推薦與課文相關的書籍,教師可在上到相關課文時推薦。

(2)向學生推薦現今流行的或一直有的一些文質兼美的書籍。

3.除完成八個園地的作文練習之外,進行擴充套件作文練習和日記的練習,真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4.遵循記憶規律,定期複習和檢查,讓學生掌握紮實的語文基本知識和技能。

5.開展各種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6.重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加強預習指導。重視詞句段的訓練,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要經常給學生提供機會,練習分析作者的寫作目的、情感。加強提高學習自覺性,端正學習目的,注意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提高同學的自信心和上進心,讓每一位學生都體會到成功的樂趣。

7.繼續對班裡的朗讀情況加以重點指導,並且加強讀書的速度訓練,以達到一定的要求。

8.重視重點訓練專案的訓練。精心設計課堂作業和課外作業,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大面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三年級地方課教學計劃 篇8

學情分析:

度過兩年半快樂的校園生活,三年級的學生們已經瞭解了最基礎的健康衛生知識,並養成了一定的健康衛生習慣。“六大行為習慣”培養活動和健康教育課、講座、手抄報比賽等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們活潑向上,特別渴望成為“衛生小衛士”及“體育小健將”。但學生良好的健康衛生習慣和身心素質還需不斷培養。

教學目標:

1. 傾聽生命的聲音,感受生命的神奇,瞭解男孩與女孩的不同,共享生命的美好。

2.讓每位學生擁有健康的身心, 能說出自己的心裡話,充滿自信,演繹平凡而又精彩的人生。

3.瞭解生活中安全保健知識,如保護自己的眼睛、預防流感、安全用電、文明坐車等,學習保護自己。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

4.感受勞動的樂趣,學習用雙手創造美好生活。

減負提質措施:

1. 開展講座、手抄報比賽、知識搶答賽、兒童劇表演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在快樂的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身心素質。

2.每月開展“衛生小衛士”和“體育小健將”等評選活動,樹立學習的榜樣,激發學生的興趣。

3.教學中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如CAI課件、幻燈、掛圖、模型、表演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鞏固教學效果,促進能力的培養。

4.利用校園網、黑板板等視窗進行健康知識、衛生常識的宣傳,為學生創造一個優美健康的生活環境,並利用各種檢查、競賽促使學生行為習慣的形成。

5.與家長緊密聯絡,創設良好的教育大環境,共同培養學生的健康習慣。

6.開展“我想對你說”等活動,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心裡話,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教學活動進度:

教學檢測與評價:

健康教育課分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等內容進行評價,評價形式有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家長評價、教師評價,評價等級分優秀、良好、一般、較差四個等級。

三年級地方課教學計劃 篇9

教學目標:

幫助學生掌握硬筆書寫的方法和特點,瞭解中國硬筆的發展史,學以致用,寫好字,為以後學習和工作奠定基礎,樹立正確的審美觀,熱愛祖國的傳統文化,並致力於發揚光大。

教學內容及基本要求:

硬筆書法課程主要講述硬筆書法的發展史,介紹歷代著名書法家及基代表作品,分析其藝術特點。學習的重點是硬筆楷書,並進行大量的常見字的楷書練習。學習的難點是硬筆楷書的創作訓練。進行創作專題討論,分析學生在硬筆書法創作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評價作品的優劣。每次講課都進行一定數量的作品欣賞,分析其風格特點、用筆特點。

通過硬筆書法課程學習,以及相關的繪畫、雕塑、工藝美術等姐妹藝術欣賞,能使學生感悟中國書法藝術的無窮魅力,不斷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和高尚人格。

教學安排:

第一週:為書法課程開班做好準備。介紹書法的材料工具,正楷的筆畫名稱瞭解,規範筆畫教學欣賞。

第二週:給學生講些古今中外認真練字的名人故事,以此激勵學生。書法史,交給學生寫字口訣:身坐正,腳放平,一拳一寸心中記。鋼筆楷書的特點及其筆畫書寫要領。

鋼筆楷書筆畫的特點與寫法(一)——點的寫法

第三週:鋼筆楷書筆畫的特點與寫法(三)——橫的寫法

第四周:鋼筆楷書筆畫的特點與寫法(四)——豎的寫法

第五週:鋼筆楷書筆畫的特點與寫法(五)——撇的寫法

第六週:鋼筆楷書筆畫的特點與寫法(六)——捺的寫法

第七週:鋼筆楷書筆畫的特點與寫法(七)——提的寫法

第八週:鋼筆楷書筆畫的特點與寫法(八)——鉤畫的寫法

第九周:鋼筆楷書筆畫的特點與寫法(八)——鉤畫的寫法

第十週:鋼筆楷書筆畫的特點與寫法(十)——折畫的寫法

第十一週:鋼筆楷書筆畫的特點與寫法(十)——折畫的寫法

第十二週:規範字的筆畫搭配(獨體字的教學)

第十三週:規範字的筆畫搭配(獨體字的教學)

第十四周:鋼筆楷書偏旁的特點與寫法(一)——偏旁1常見字頭

第十五週:鋼筆楷書偏旁的特點與寫法(二)——偏旁2常見字底

第十六週:鋼筆楷書偏旁的特點與寫法(三)——偏旁3左偏旁

第十七週:鋼筆楷書偏旁的特點與寫法(三)——偏旁3右偏旁

第十七週:規範字的間架結構——左右、左中右,品字結構

第十八週:規範字的間架結構——上下,下中下,包圍結構

三年級地方課教學計劃 篇10

1、合理安排讀書時間。

(1)晨讀:短新聞釋出會、五分鐘讀報、優秀詩文誦讀。(2)課前:“書海拾貝” 、“談天說地三分鐘” 、“成語沙龍” 、“一分鐘演講” 。(3)晚上:記自己喜歡的新聞;蒐集、剪貼自己喜歡的資訊資料,閱讀自己喜歡的圖書。(4)雙休:小組共讀、個人自讀、親子共讀,天天總閱讀時間不少於2小時,並做閱讀筆記。

2、把握一般讀書程式。讀書一般先看封面書名,再看內容提要、目錄、扉頁,然後逐頁閱讀,邊看邊想,不懂之處做上符號。閱讀全書後再理清條理,思考不懂的問題,把握中心,最後寫出讀書筆記。讀報也要有閱讀順序,即先要通看所有版面,略知全部內容後,再抓住重點細看,把握文章內容。

3、認真實施讀書要求。一為眼到、心到、手到;二為不懂就問,善於思考;三為要與“說話” 、“作文”緊密結合;四為持之以恆。

4、背誦古詩16首,背誦《三字經》、《弟子規》四分之一。

5、開展活動,鞏固閱讀效果。

1、背詩大王:根據學生的背誦情況評選,並授予稱號.

2、讀書日記:把所讀的書在日記上有所紀錄,有計劃安排,每學期檢查一次.

3、手抄報:辦有關方面的讀書內容,一個月一次。

三年級地方課教學計劃 篇11

一、班級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38人,其中男生21人,女生17人。總體來說,孩子們團結向上,活潑愛勞動,尊師愛集體,上進心較強。大部分孩子已具備樂學習,認真上課,按時完成作業,特別讓人欣慰的是孩子們喜歡上了課外閱讀,一有空就聚精會神地看起了課外書籍,如陳諾、張韻、唐瑩等課外知識豐富,見識較廣。更難得的是班級裡湧現了一批優秀生,如劉偉杰,徐祉瑞、王雪雲等。但也有個別同學缺乏學習自覺性,成績不夠理想(張嘉偉、姚璇慧)。本學期採取班幹部一幫一的方式,責任到人,帶動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更上一層樓,使我們三(2)班成為同學們學習的樂園。.

二、教材分析

本冊共有課文32篇,其中精讀課文24篇,略讀課文8篇。此外,教材後面還附有8篇選讀課文。設計了八個專題,它們依次是: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細心觀察、燦爛的中華文化、壯麗的祖國山河、科學的思想方法、獻出我們的愛。每個專題內涵豐富,貼近兒童生活,體現時代特點,蘊涵教育價值。

每組由導語、三篇精課課文、一篇略讀課文、一個語文園地組成。精讀課文後面有會認和會寫的字,略讀課文後面沒有安排會認的字,哪字屬於生字就隨文注音。精讀和略讀之間有連線語,並適當提出略讀的要求。一部分後面有資料袋,有兩組課文安排了綜合性學習。

全冊書要求認識200個字,會寫300個字,第一次會寫的字超過了會認的字。要求認識的字排在橫條裡,要求會寫的字排在方格里。此外,教材在語文園地一、四、五、七還歸類安排了一些要求認識的字,如不便於安排在課文裡的反映人體器官的字等。

每個語文園地由五個欄目組成。其中有四個固定的欄目:“口語交際”“習作”“我的發現”“日積月累”;第五個欄目是機動欄目,為“寬頻網”“趣味語文”“展示臺”或“成語故事”,這四項內容分別在八個語文園地中交叉安排兩次。

三、教材特點

(一)圍繞專題組織單元,進一步加強單元的整合

前四冊教材“以專題組織教材內容,加強整合”的編寫思想,在教學實踐中已經得到老師們的充分肯定。本冊教材在繼承中又有創新,從導語到課例、到語文園地,各項語文活動都緊密圍繞本單元專題而展開,教材的整合性進一步加強,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強化導語的導學功能。

2、加強了單元內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的聯絡與整合。

3、聯絡單元專題,加強單元教學內容的整合。

(二)結合專題安排“綜合性學習”

本冊分別在第一單元“多彩的生活”和第五單元“燦爛的中華文化”兩個專題中安排了綜合性學習,一個是記錄自己的課餘生活,一個是瞭解生活中的傳統文化。這兩個綜合性學習不但與閱讀訓練有著緊密的聯絡,成為該單元語文學習的有機組成部分,而且還是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引導的延伸和拓展。同時,它又將口語交際、習作和展示臺有機地整合在一起,為聽、說、寫創造了必要的條件,提供了有意義的話題,體現了課內外的銜接、語文與生活的聯絡。

如,第一單元的專題是“多彩的生活”。在導語用形象生動的語言描繪出各種兒童生活的畫面後,安排《我們的民族國小》這篇精讀課文,讓學生感受不同民族的孩子在同一所學校裡學習、活動的情景。在這篇課文後,提出開展“記錄自己的課餘生活”的綜合性學習的要求,並提示記錄的方法“可以用文字敘述,可以填表格,可以畫圖畫……”。接著學習兩篇分別表現孩子在草地上玩耍和假日裡登山遊玩的精讀課文《金色的草地》和《爬天都峰》。考慮到教材初次安排綜合性學習,對這一活動不太瞭解,如何進行綜合性學習,掌握的方法還比較少,因此教材在《爬天都峰》後,編排了“綜合性學習提示”,提醒學生注意記錄活動進行得怎樣,並提供記錄的示範供學生參考。接著,教材用一段簡潔的話語,概括前面所學課文的內容,引導學生學習介紹鄉村兒童生活的略讀課文《槐鄉的孩子》。在語文園地裡,“口語交際”讓學生交流在課餘都做了什麼事,有哪些收穫和感受,“習作”讓學生寫課餘發生的事,“讀讀背背”編排的是反映兒童生活內容的古詩《小兒垂釣》,“展示臺”用搜集郵票、閱讀課外書、小組合作辦圖片展的方式,展示學生的課餘生活。

又如,第五單元專題是“燦爛的中華文化”。簡短的“導語”點明專題之後,編排《孔子拜師》這篇精讀課文,讓學生認識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並在課文之後提出結合本單元的學習,開展“綜合性學習”——“瞭解生活中的傳統文化”的要求。怎麼開展?教材提出了活動要求、活動內容和開展活動的途徑等建議:“大家自由組成小組,先商量一下,打算了解哪些方面的內容,準備怎樣開展活動,然後分頭行動,用多種方式瞭解傳統文化。”然後學習精讀課文《盤古開天地》,瞭解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對創造天地的一些神奇想象。接下來學習精讀課文《趙州橋》,從建築的層面,瞭解古代文化的燦爛和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課後安排“綜合性學習提示”,引導學生進一步蒐集資料,做好展示的準備。再用一段簡短的過渡語,由古代建築引到古代繪畫,引導學生略讀介紹《清明上河圖》的課文《一幅名揚中外的畫》。最後,在“語文園地”的“口語交際”中,讓學生交流在“綜合性學習”中瞭解到的傳統文化,在“習作”中寫自己活動中最想寫的內容。“日積月累”讓學生藉助生肖郵票,讀背體現傳統文化的十二生肖。在“展示臺”中,引導學生用寫春聯、做風箏、辦手抄報等形式,展示在“綜合性學習”中瞭解到的中華傳統文化。在這一單元的語文學習中,圍繞“燦爛的中華文化”這一專題,開展聽說讀寫各項活動,既培養了語文能力,又增進了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瞭解,增強了民族自豪感。

綜合性學習不是標準化的學習,它是個性化的、創造性的學習活動。開展綜合性學習要因地制宜,各個地方、各個學校都蘊藏著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課程資源,教師可根據當時當地的實際情況,充分開發和利用各種語文教育資源,創造性地組織語文綜合性學習,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老師們在教學中也積累了一些經驗和做法,在教學實踐中相信還可以創造出更多更好的方法來。

(三)大量更新課文,合理安排精讀和略讀兩種課文型別

本冊教材在選文方面,注意密切聯絡兒童的經驗世界和想象世界,新編選的課文超過一半。有反映中外、城鄉兒童生活故事的《我們的民族國小》《金色的草地》《槐鄉的孩子》;有反映領袖、科學家優秀品質的《我不能失信》《奇怪的大石頭》;有反映現代兒童關愛他人的《掌聲》《給予樹》《好漢查理》;有反映中華優秀文化、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的《孔子拜師》《盤古開天地》《一幅名揚中外的畫》;有表現秋天景物的《秋天的雨》《聽聽,秋的聲音》。許多新選的課文角度新穎,有助於啟迪學生的思想,如《矛和盾的集合》《獅子和鹿》。選文努力做到語言規範,在文字上做了認真的加工。課文體裁豐富,有散文、故事、詩歌、寓言、神話、科學小品,語言活潑,生動有趣,蘊涵著豐富的人文內涵,使學生不僅學到語言,在思想上也得到啟迪,在情感上受到薰陶。

從本冊開始,課文分精讀和略讀兩種型別,這是從閱讀方法上對課文進行的劃分。精讀是認真仔細地研讀,有時甚至需要咬文嚼字,結合聯想和想象,加深對文字的理解。精讀不但是充分理解閱讀材料的重要方法,而且有助於提高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與精讀不同,略讀只要求粗知文章的大意,不要求字斟句酌。主要靠孩子自己讀懂,訓練讀的速度,培養邊讀邊想的習慣。

教材在部分課文的後面安排了“資料袋”,其形式有文字介紹,也有圖片介紹等。“資料袋”一般是給學生提供與課文內容相關的一些知識。其中,有的是課文相關知識點的介紹。如,《我們的民族國小》課後安排的少數民族生活的圖片,《蜜蜂》課後對蜜蜂採蜜的一些知識介紹,《玩出了名堂》課後對微生物作用的介紹。有的是介紹課文的主人公。如,《我不能失信》《奇怪的大石頭》《孔子拜師》課後,有分別介紹宋慶齡、李四光、孔子的圖片、文字。還有的是與課文內容有關的一些歷史、風俗的介紹。如,《風箏》課後介紹風箏的歷史,《給予樹》課後介紹聖誕節的風俗習慣。設定這個欄目,其目的在於引導學生更加主動地瞭解與課文有關的資訊,拓展學生的視野,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同時也增強學習的趣味性。

(四)改進課文和課後練習的編排,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1、改進課文的導學性。

靈活地在課文之前、課文之中或課文之後,以學習夥伴的口吻,提出思考的問題,引導學生讀書、思考,逐漸悟到讀書時應在什麼地方想,想什麼,怎樣想,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圍繞課文提出的問題,有以下幾種情況。

(1)引導學生理解詞句及課文內容。

(2)用感悟性、點評性的話語,提醒學生注意相應的內容。

(3)引導揣摩遣詞造句的妙處和文章寫法。

(4)引導學生聯絡生活實際,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2、改進課後練習的設計。

(1)課後練習口氣變了,都是以學習夥伴的第一人稱的口吻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讀書、思考、談感受、展示學習成果,或用舉例的方式,鼓勵大家討論、交流。

(2)課後練習鼓勵學生獨立閱讀思考,探究發現。

(3)採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累語言。

教材採用了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學習和積累語言,且較好地體現了讓學生自主選擇、主動積累的思想。

一是在課後練習中加強了詞、句、段的積累。引導學生把自己覺得好的詞、句、段多讀讀,或抄一抄。如,“我把描寫窗外安靜的句子抄了下來,你抄了哪些?”“讀了第二段,我好像看到了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要把這一段抄下來。”

二是教材之後列出詞語表,體現對積累詞語的重視。詞語表中的詞語,為本課要求寫的字或以前要求寫的字組成的詞語,不窮盡本課所有的詞語。

三年級地方課教學計劃 篇12

一、學生學情分析

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於良好的閱讀能力,閱讀的技能就是掌握知識的技能。本學期,我們四年級的每位任課教師有責任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

二、教學目標

1、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選擇適合自己閱讀的課外讀物,感受閱讀的樂趣,使閱讀成為自己一種主動的、快樂的閱讀。

2、在閱讀過程中,能主動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敢於作出自己的判斷。能主動做讀書筆記,隨時汲取閱讀材料和生活中的好詞佳句,經常寫讀後感

3、在閱讀敘事性作品,包括故事與人物傳記中,注意領悟內容體驗情感。

4、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集並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加大整本書的主題探討。

5、誦讀課內外優秀詩文120篇(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50萬字。

三、教學安排

授課時間 教學內容

第1—5周 中華經典誦讀

第6—7周 國小生必備古詩

第8—12周 神話童話故事

第13—16周 外國經典科幻故事

第17—22周 自選課外讀物

四、提質措施

1、做好圖書推薦工作。依據讀書活動的要求,結合實際,為學生推薦一批好書。要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發動學生借閱、傳閱、網上閱讀、有條件的家庭自己購買等,確保讀書活動的順利進行。

2、加強對學生的讀書指導。教師的指導要建立在共同閱讀的基礎上,要教給學生讀書方法。

3、深入開展讀書活動。按照計劃組織學生開展讀書活動,寫好讀書筆記,開展形式多樣的競賽活動,如讀書徵文比賽、演講比賽、知識競賽、詩歌朗誦比賽等,期末展出優秀讀書筆記或評選出班級讀書先進個人。

4、 在班裡成立圖書角,使學生都能沉浸在濃郁的讀書氛圍中

5、佈置學生每天讀不少於半小時的課外書。每週做1到2篇詳細的讀書筆記

6、定期向家長了解學生在家讀書情況。

五、檢查形式

1、古詩文背誦比賽。

2、講神話故事比賽。

3、“古今中外名著知識知多少”比賽。

4、讀書筆記徵文比賽。

根據以上比賽結果,確定學生本學期閱讀情況等級,評價等級分為一般、良、優,併發放獎品,以資鼓勵。

三年級地方課教學計劃 篇13

一、班級基本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三(1)(2)班的勞動課。班裡學習氣氛比較濃,在幾位非常優秀的學生在他們地帶動下,形成了良好的班風和學風。孩子們都有著很強的求知慾,其中,大多數學生的基礎較好,有著很強的上進心。大部分同學對這門功課具有濃厚的興趣,在勞動課上,同學們可以充分動手、動腦、動口,學得有趣的知識。

二、熟悉教學內容、重難點、課時安排

本冊勞動課共15課,分五個主題。這些內容不僅注意適應國小生的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而且具有思想性、科學性、實踐性和趣味性。教材的重難點是手工製作這一部分,本學期每週一節正課剛好。

二、本冊勞動課的教學目的

1、使學生掌握一些簡單的勞動方法。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自立能力和耐心細緻的高尚品質。

3、提高學生對勞動生活的學習態度和興趣。

4、培養學生愛科學,用科學的創新精神。

三、本學期教學工作措施

通過我對班級情況的瞭解和對教材內容的熟悉,依據《新課程標準》和《勞動教學大綱》的要求,本學期對勞動課教學採取以下措施。

1、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好習慣。

通過了解,班上的大多數同學都是獨生子女,過慣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壞習慣,面對這種情況,首先要對學生進行好的思想教育,告訴他們勞動創造了人,勞動是最光榮的,講一些熱愛勞動的小故事,來培養他們熱愛勞動的好習慣。

2、認真鑽研學習《新課程標準》和《勞動教學大綱》,熟悉教材內容,備好每一節課。

3、積極進行勞動課的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效率。

4、採用邊授邊練的方法進行學習。

5、不斷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在各個環節中都能全身心的投入。

6、重視學生每一次勞動成果,在班級舉行成果展示,激發學生勞動熱情、創造火花,體驗活動樂趣。

勞動課的教學不僅要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授,更要重視學生掌握勞動技能和各種能力的培養。因此在課堂上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掌握勞動方法,學會總結規律,在學生掌握了簡單勞動方法的同時,學會創新,給學生創造一個寬鬆和諧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知識,提高了技能,陶冶了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