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國中地理教學總結及工作計劃(精選17篇)

欄目: 教學工作計劃 / 釋出於: / 人氣:2.94W

國中地理教學總結及工作計劃 篇1

經過一個愉快寒假的休整,又迎來了一個新學期,為了保證在新學期裡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先做好如下教學工作計劃

國中地理教學總結及工作計劃(精選17篇)

一、學生現狀分析

本學期是在學生經歷一個學年的地理方面知識的學習進入了八年級階段,學生在七年級階段的學習中,掌握了必要的基礎知識,也具備了一定的地理技能。在課堂上能進行有序的教學,但學生之間的水平參差不齊,一些學生由於平時投入少,未能及時做好複習,課堂內精力不集中。有的學生讀圖分析的能力不太強,所以本學期要按照班級實際情況,並在教學中關注全體學生,努力提高教育教學成果。

二、教材分析

學習中國地理知識和運用常見地圖、地理圖表,以及填寫簡單地圖和圖表能力,培養學生對地理事物的觀察,記憶想象思維能力,以及運用所學知識分析簡單的地理問題的能力。初步樹立正確資源觀、人口觀、環境觀,懂得協同人類發展與環境關係。

三、本學期教學目的

本學期是在八年級上冊講述中國地理概況、自然環境、自然資源和經濟發展的一般特徵的基礎上開始進一步闡述我國不同的地理差異,認識我國四大地理區域之間的差異。瞭解省級區域、省內區域和跨省區域的位置、自然特徵及經濟的發展狀況。

四、提高措施

1、在一年級現有的基礎知識上,根據學生的實際做好每一節課的課堂實際,在課後的反思中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積極探討解決問題的辦法取長補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教學。在課堂上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地理事物和現象,培養學生讀圖能力,在相應地理材料、圖片中獨立獲取地理知識。在平時月考之前,把學習的基礎知識要掌握好,並及時發現學生中存在的問題,加強記憶方法和學習方法的指導,對個別學生加以指導,使他們更快進步。

2、做好不同學生的提高工作。本學期要對中學生在掌握好基礎知識的同時,提高他們的地理能力,如讀圖和用圖的能力。對於他們不正確的學習方法給予改進,在課堂上要注意他們的聽課狀態檢驗學習效果。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因人數較多,所以更要加強聽課效率,適當完成基本任務。就是掌握本節基礎知識和在圖上讀懂必要的內容,就是從簡單的知識學起,使他們能體會到成功,多給他們一些鼓勵,還要繼續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

3、結合中國地理的具體內容,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家鄉的教育。根據我們國情、鄉情,對學生進行正確的人口觀、資源觀和環保觀的教育。糾正他們不良的學習習慣,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

五、繼續滲透

1、通過本學期學習,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教育,增強民族自豪感。

2、進一步樹立人地協調觀念,進一步學會運用科學的觀點分析和解決一些地理問題。

3、養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依法規範自身行為和影響他人,並以力所能及的實際行動保護環境、節約資源和能源。

通過本學期地理教學,使學生能比較熟練地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地理現象。進一步提高閱讀地圖的能力。同時通過本學期教學,使學生掌握中國地理概況,中國的人口、民族特點及分佈。瞭解人口問題給社會經濟、資源、環境帶來的壓力,掌握中國的自然環境包括地形、氣候、河湖的概況及相互之間的聯絡和影響,認識能源危機和環境問題給社會,經濟發展造成的不良影響,提高學生的節約意識。

國中地理教學總結及工作計劃 篇2

為認真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穩步推進新一輪課程改革,根據我鎮教育管理辦公室關於建設“‘345’優質高效課堂”的實施意見,結合我校實際,積極建立“‘345’優質高效課堂”的教學新理念,本學期特制訂以下教學計劃:

一.學期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方面

本學期主要是在上學期學習中國自然地理總論的基礎上,重點學習中國的人文地理如中國的農業、工業、交通運輸業、商業和旅遊業以及區域地理。

2.基本技能、能力培養方面的要求

要求學生要在學習、識記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加強社會實踐和應用,進一步發揮地圖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通過應用,加強對學生讀圖、用圖、繪圖能力的訓練,做好圖文對應、聯合記憶,發揮“圖景”的直觀作用,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形成完整的立體空間思維觀念,為自主學習創造條件。

3.思想教育要求

要多方面聯絡社會生活、生產實際,聯絡時代特徵,聯絡當今世界存在的問題、發展趨勢等,引導學生客觀、公正地看待當今社會經濟發展中,正確地理解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社會的關係,從而樹立正確的全球觀念,培養資源危機意識,環境危機意識,促進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情感昇華,提高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4.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培養方面的要求: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就是要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因此,國中地理教學要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在教學中必須做到:(一)要設定一個激勵學生創造力發揮的情景。(二) 要拓展學生思維。(三) 讓學生找到與其它學科的聯絡。(四) 要打好科學文化知識的基礎。(五) 培養創造性思維。(六)發揮學生的想象和靈感作用。(七)加強電化教育的教學,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為社會培養新型人才。

5.學習方法的指導:

國中地理教學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包括:讀書學習法,模仿學習法,質疑問難法,課前預習法,課後複習法,溫故知新法等,學習方法的指導可採取集體輔導法和個別輔導法,通過學習方法的指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會學生學會蒐集地理資料,並對這些地理資料進行研究分析,以達到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鞏固。

一. 學生的基本情況分析:

1.學生的知識基礎

八年級學生通過上學期對八年級地理上冊的學習,大部分對中國的地理概況已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如中國的行政區劃、人口和民族、中國的地形、氣候、河流、湖泊以及自然資源有了比較細緻的瞭解,並掌握了一些學習地理知識的方法,為本學期學習八年級地理下冊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要想讓全體學生都比較系統全面地掌握地理知識,納入新的學習軌道,還有待於今後的啟發、引導。

2.學生的能力發展水平

八年級1——3班現有學生140人左右,從上學期的期末考試成績來看,大部分學生都在70分以上,其中最高分為98分,最低分為26分,成績較為突出的有:閆曉麗、許華貞、宿曉傑、宿凡、劉雷、黃俊芳、張偉等同學,但也有個別學生成績較低,還不具備一般的識圖、用圖、繪圖能力,知覺活動正處在擺脫盲目與被動的狀態,觀察的主動性、精確性與概括性還有待於進一步的提高,如:宿國棟、李倩、楚孟麗、宿大禹、李曉雪等同學。但大部分八年級學生思維能力較強,隨著地理概念的不斷豐富,抽象思維能力已得到了初步發展,並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

3.學生的學習態度

大部分學生學習態度端正,上課聽講認真,作業完成及時,課後及時複習,學習興趣濃厚,積極性較高。所以要充分抓住學生這一優勢,正確引導其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興趣,保持學生現在的溫度,讓學生儘可能多的去理解,學會某些地理知識。

4.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

經過一年半的地理學習,大部分學生都有了自己的學習方法,形成了較好的學習習慣,課前能做好預習,課堂上聽講能抓住關鍵,課後複習能摸準規律,不會即問,為繼續學習創造了條件。

二. 教材分析:

1.起止章節或篇目

本學期學習內容為中國地理下冊,共包括六章,第一章 中國的主要產業,第二章 沿海萬里行,第三章 陸疆萬里行,第四章 黃河萬里行,第五章長江萬里行,第六章 走向世界的中國。

2.基礎知識內容

本學期所學內容為八年級地理下冊,第一章為中國地理總論,講述中國的農業、工業、交通運輸業、高科技產業。第二——五章為中國區域地理,從區域性和綜合性的觀點,講述每個區域(具體到每一省區)的地理特徵。第六章走向世界的中國,從總的方面,去認識當前我國的地理國情。

中國的農業一章,針對我國人口多,農村人口比重大,農業仍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本章教材密切聯絡生產實際,內容包括農業各部門的生產,主要農作物的分佈,農業的發展前景,教材從素質教育的角度出發,將著眼點從對具體知識的傳授,轉到觀念教育上。

中國的工業是繼“中國的農業”之後,又一節密切聯絡生產實際和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教材。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而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主導,它為國了經濟各個部門,如農業、交通運輸、商業等提供多種原材料、能源、生產工具和技術裝備。主要講述作為基礎工業的煤炭工業、石油、天然氣工業、電力工業、鋼鐵工業、石油化學工業的分佈情況,中國的四大工業基地遼中南、京津唐、滬寧杭、珠江三角洲和主要工業城市、工業部門。第三節主要講述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前景。

交通事業包括運送旅客或貨物的運輸業和傳遞資訊或實物的郵電業。按照我國對產業的劃分,交通事業屬於流通部門,屬於我國第三產業。教材從以下兩個方面闡明我國運輸業和郵電業的發展:一是從各種運輸方式(鐵路、公路、航空、航運等)線路里程和郵電通訊線路的增長。二是從運輸業和郵電業佈局的變化。教材重點講述我國主要公路、南北鐵路幹線和東西鐵路幹線以及主要鐵路樞紐,內河航運、航空運輸等。

中國區域地理部分的教材,根據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徵、人文地理特徵等方面把我國各省區分別劃分為沿海萬里行、陸疆萬里行、黃河萬里行和長江萬里行四大部分分別加以論述。對各省區的介紹,採取了點面結合,自然與人文融合,優勢與劣勢並提的寫法,從眾多的能夠反應本區特點的內容中,突出重點,扼要從農業、工業、人了生活等方面,勾畫了我國各省區人民的生產和生活的圖景。香港、澳門和中國臺灣是祖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材主要講述了中國臺灣的自然地理概況,豐富的資源和經濟發展特點。香港和澳門主要講述了其地理特點和迴歸大陸後經濟發展情況。

第六章走向世界的中國,是在學生學完中國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區域地理以後,再從總的方面,認識中國的地理國情;並從政治、經濟的歷史發展變化中,認識今天我國在世界的地位,以及我們的奮鬥志目標和肩負的責任。

3.基本技能和能力培養

在地理教學中要嚴格以教學標準為指導,進一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認識、推理、應用、創新能力,培養學生使用地圖及識圖能力、記憶地圖與空間的想象能力,提高知識的遷移應用能力以及學會分析我國各地區農作物的分佈與氣候條件的關係、學會運用示意圖、統計圖及其他圖表資料分析和總結我國工業發展的狀況及其分佈狀況等。

4.思想教育內容

使學生進一步瞭解人類與自然環境的關係,明確人的各種活動所產生的負面影響,樹立全球觀念,珍愛“地球家園”。通過了解我國交通運輸業的巨大成就,使學生認識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生。通過了解交通運輸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理解我國大力加強交通運輸業發展的必然性。從而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並激勵學生樹立民族自信心。

5.教材重點、難點:

四大工業基地、主要鐵路幹線、主要的糧食作物及其分佈、高技術產業在地域上的分佈特點及未來的變化趨勢等是重點,主要鐵路幹線的分佈及鐵路樞紐名稱、位置,區域地理工農業的發展等,這些既是重點又是難點。

三. 教研重點、教改專題

1、教研重點及要求:

為適應新形式,跟上改革的步伐,打破傳統的教學方法,根據地理教學的特點和當今社會面臨的高科技問題,為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本學期的教研重點為加強“‘345’優質高效課堂教學”的實驗與研究。這一教研課題要求教師要認真開展“三級備課”,使每一節課在充分準備的基礎上開展。並要促進和指導學生主動進行課前的“三級預習”,養成自覺學習,善於預習的習慣,為課上高效學習奠定基礎。在課堂教學方面要合理安排並從把握“學、教、練”的時間結構,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迴圈;充分適當地運用傳統教學裝置和現代的教學手段;優化課堂導學策略,促進學生有效地自學和思考;優化課內解惑策略及訓練策略,優化課後的增效策略,確保進一步落實教學目標,做到“三清”。

在教學過程中,牢固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主體教育觀,以學生活動為中心的活動教育觀,以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提高實踐創新能力為目的的質量觀,把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當作素質教育的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加強雙基教學的前提下,主動自覺去引導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創造性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國中地理教學總結及工作計劃 篇3

又迎來了一個新學期,為了保證在新學期裡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先做好如下教學工作計劃:

一、學生現狀分析

本學期是在學生經歷一個學年的地理方面知識的學習進入了八年級階段,學生在七年級階段的學習中,掌握了必要的基礎知識,也具備了一定的地理技能。在課堂上能進行有序的教學,但學生之間的水平參差不齊,一些學生由於平時投入少,未能及時做好複習,課堂內精力不集中。有的學生讀圖分析的能力不太強,所以本學期要按照班級實際情況,並在教學中關注全體學生,努力提高教育教學成果。

二、教材分析

學習中國地理知識和運用常見地圖、地理圖表,以及填寫簡單地圖和圖表能力,培養學生對地理事物的觀察,記憶想象思維能力,以及運用所學知識分析簡單的地理問題的能力。初步樹立正確資源觀、人口觀、環境觀,懂得協同人類發展與環境關係。

三、本學期教學目的

本學期是在八年級上冊講述中國地理概況、自然環境、自然資源和經濟發展的一般特徵的基礎上開始進一步闡述我國不同的地理差異,認識我國四大地理區域之間的差異。瞭解省級區域、省內區域和跨省區域的位置、自然特徵及經濟的發展狀況。

四、提高措施

1、在一年級現有的基礎知識上,根據學生的實際做好每一節課的課堂實際,在課後的反思中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積極探討解決問題的辦法取長補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教學。在課堂上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地理事物和現象,培養學生讀圖能力,在相應地理材料、圖片中獨立獲取地理知識。在平時月考之前,把學習的基礎知識要掌握好,並及時發現學生中存在的問題,加強記憶方法和學習方法的指導,對個別學生加以指導,使他們更快進步。

2、做好不同學生的提高工作。本學期要對中學生在掌握好基礎知識的同時,提高他們的地理能力,如讀圖和用圖的能力。對於他們不正確的學習方法給予改進,在課堂上要注意他們的聽課狀態檢驗學習效果。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因人數較多,所以更要加強聽課效率,適當完成基本任務。就是掌握本節基礎知識和在圖上讀懂必要的內容,就是從簡單的知識學起,使他們能體會到成功,多給他們一些鼓勵,還要繼續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

3、結合中國地理的具體內容,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家鄉的教育。根據我們國情、鄉情,對學生進行正確的人口觀、資源觀和環保觀的教育。糾正他們不良的學習習慣,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

五、繼續滲透

1、通過本學期學習,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教育,增強民族自豪感。

2、進一步樹立人地協調觀念,進一步學會運用科學的觀點分析和解決一些地理問題。

3、養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依法規範自身行為和影響他人,並以力所能及的實際行動保護環境、節約資源和能源。

通過本學期地理教學,使學生能比較熟練地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地理現象。進一步提高閱讀地圖的能力。同時通過本學期教學,使學生掌握中國地理概況,中國的人口、民族特點及分佈。瞭解人口問題給社會經濟、資源、環境帶來的壓力,掌握中國的自然環境包括地形、氣候、河湖的概況及相互之間的聯絡和影響,認識能源危機和環境問題給社會,經濟發展造成的不良影響,提高學生的節約意識。

六、自我提高

本學期繼續加強各種教育教學理論知識的學習,並及時圈點重要內容,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理論水平,以指導自己的教學行為;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聽取其他老師的教學過程,並從中吸取適合學生的特點的教育教學方法,應用到自己的教學工作中,利用剩餘時間學習有關的教學書刊《地理教學參考》、《地理辭點》等,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活躍、充實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七、師德

1、擁護黨的領導,遵守各項法律、法規和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維護社會公德,為人師表。

2、以誠相待,做到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在幫助和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將以“學生為本”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真誠”,讓他們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合作。

3、在個人修養方面,衣著簡單,得體,言談舉止文明,對學生不用侮辱性語言以防傷害他們的自尊心。

八、教學亮點

好習慣的養成:首先要教育學生學會做人,品行端正,要有一個好的道德基礎。其次是針對本學科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如,讀圖用圖習慣,這也是我參加教研探討並用相關地圖來獲取相應的地理資訊。還有,通過電視媒體獲取最新地理資訊的習慣等等。

總之,開學初制定了教學教學工作計劃,那麼在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中就要按照它去做。在應用的過程中適合的留下來,不適合的進行調整,以利於教育教學工作。

國中地理教學總結及工作計劃 篇4

一、指導思想

在新課標理論的指導下,以學科教學要求、目標,學生的年齡特徵、學校教學實際為出發點,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時效性。當然最關鍵的還是要努力研究地理學習興趣的培養方法,使這麼小的學生能消除“地理太難”的恐懼心理,儘量的從怕到不怕到喜歡這個方向發展,而不是向著怕到更怕到討厭這個方向發展。爭取別讓七年級地理成為他們學習的“絆腳石”,而是一塊“鋪路磚”。在關注優秀生的同時,更不忘大部分的中等生和後進生其實也許要被關注,即面向全體。

二、教學目的和要求

1、重視學生讀、寫、背誦記憶、語言表述、小組合作的能力教育,提高學生基礎素質。

2、逐步滲透地理學習方法和技巧,比如關鍵詞記憶法、比較學習法、圖文結合法等,幫助學生突破地理難點,消除心理障礙,簡化學習內容,降低學習的心理負擔,從而產生興趣。

3、在日常教學中,引導學生掌握初步的地理計算、讀圖、分析、判斷等技能,對於優生可以適當加強邏輯思維的推理培養。

4、利用好下發的教輔資料---同步,做好及時鞏固和拓展訓練,使課堂內容有效掌握。

5、配合學校做好月質量檢測和期中期末檢測複習及準備,做好考後試卷的講評工作,對學生做出正確的客觀的評價,尤其是鼓勵性的評價。

6、通過一個學期的緊張學習,學生能夠儘量多的達到感覺還算踏實,而不是害怕、沒底。

三、主要方法及措施

1、上好引言課,幫助學生把漫漫長假養成的懶散心緒拉回課堂。讓學生明確課堂要求,學習任務以及計劃。

2、用分解的方法、圖文結合、逐步推進,簡化地球和地圖的難點學習,清除學習地理的“攔路虎”。

3、結合課標,適時對難度低的內容做一些資料補充,開闊學生視野,使學生能夠“勞逸結合”、“一張一弛”的學習。當然注意度的把握,防止“過猶不及”。

4、逐步培養學生學會讀圖的能力,掌握地理學習的“鑰匙”。這個過程有點漫長,所以得慢慢來,不可一日而語。

5、搞好單元檢測、質量檢測等的分析和評價,幫助學生找到學習的動力。

6、重視傳統教學和現代教學手段的結合使用,達到“濃妝淡抹總相宜”目的。

7、地理教學,不僅僅教地理的學科內容,還要教會學生學會做“人”。

國中地理教學總結及工作計劃 篇5

一、學生情況分析

今年是我剛到四中的第一個學期,我所任教的科目是地理,班級有八(4)、八(5)、八(6)、八(8)班。八年級四個班的學生總體上講,水平差不多,每班的大部分學生七年級地理掌握的都比較好,有少部分的學生稍差些。通過七年級地理教材的學習,學生對地理知識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具備了初步的讀圖、分析、判斷的能力。對世界概況有了一定地瞭解。大部分學生上進心強,能夠遵守紀律,熱愛學習,個個爭上進。但也有不少學生好動、貪玩,精力不集中,學習方法欠恰當,因而學習成績不夠理想。面對這種情況,作為教師要加強思想教育,做到因人因材施教。

二、教材分析

八年級地理上冊(湘教版)教材內容是中國地理為主,分為中國的疆域與人口、中國的自然環境、中國的自然資源和中國的主要產業四大部分。八年級地理上冊表現出對各種能力的培養,教材更多篇幅的圖片和活動的訓練。我國地域遼闊,資源豐富,但存在巨大的地域異,這就需要在教學上處理好整體與差異的關係。

例如:我國的疆域面積居世界第三,但東西和南北都跨度很大,帶來了冬季氣候上的南北差異也帶來了東西的時間差異。

例如:我國地形以山地為主,但地形複雜多樣。自然環境存在南北氣溫的差異、東西降水的差異。自然環境的差異帶來了各區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不同。因此北方地區的能源與工業,南方地區的商業與農業,西北地區礦產資源與畜牧業,青藏地區的高寒景觀各具特色形成了四大地區差異。

又例如:我國自然資源豐富,許多資源的總量都居世界前列。由於人口眾多,經濟發展東西差距較大,許多重要的資源分佈不均,在利用的過程中出現極大的浪費。以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如何因地制宜地開發可更新能源,保護好現有的能源是我們在這一章節不可忽略的主題思想。

三、學期教學目標

1、通過義務教育階段《地理》(八年級上冊)課程的學習,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幾方面得到發展。

2、成績:努力提高學生的成績,在期中期末考試中爭取沒有不及格學生。 3、期考目標:人平均分60以上。六、具體措施

1.教學中充分發揮雙主體的作用,採用各種形式,給學生一個學習探究、合作的空間,培學習地理的興趣、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加強“雙基”的基礎上,注重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與培養。

2.有計劃、有步驟地指導學生提高讀圖能力,並且要大力開發課程資源,豐富學生的地理知識,學習生活中的地理,學習有用的地理。

3.教學中做到精講,重知識體系、結構、聯絡和思維方法及解題思路,不要面面俱到、拖泥帶水,要講究教學技巧和藝術,提高課時效益。訓練題要做到精選、精練,鼓勵微型試題。做到講練結合,努力提高複習效率。

5、抓好常規地理課堂教學。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搞好集體備課,努力講好每一節課;講究練習的實效性。

6、認真學習新課標理論,領會新課標精髓,用科學的理論指導教學實踐。7、充分利用網路資源,切實做好地課備課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為地理課件的製作準備充分的素材。

8、積極參加教研教改活動,在教研組,教務處的指導下,努力使教育教學能力再上新臺階。

9、教學中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結合學科特點,開展學科知識競賽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0、每次考試後,全面做好每個學生,每個班級的質量分析。注意發現教學和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並及時解決。

四、教學措施

1、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尤為重要,所以,認真備課,備好每一課,既要備教材,又要備學生。結合教學目標為能使學生上好課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備課時注意與新課標結合。

2、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儘可能多地補充延伸的知識,開闊學生眼界。

3、課堂上儘量實現生本教學,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翁,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

國中地理教學總結及工作計劃 篇6

一、指導思想

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全面推行素質教育,努力把學生培養成德、智、體等全面發展的21世紀祖國建設的接班人。

地理學是研究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地理環境,以及人類與地理環境關係的一門科學。地理課是高中學生必修和選修的課程。學習高中地理課程有助於學生觀察和理解整個世界,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以及適應未來的生存和發展打下必要的基礎。

二、高一上冊地理總體教學目的

1、學生獲得比較系統的自然地理基礎知識。

2、培養學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維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能夠獨立和與人合作,運用地理科學觀念、知識和技能,對人類與環境之間的關係做出正確的判斷和評價。

三、本學期教學任務

完成高中地理(必修)上冊教學。

四、教材分析

高中地理(必修)上冊主要是自然地理內容,主要從自然科學角度研究地球。使學生認識處在宇宙中的地球,地球表層是由相互交錯、重疊的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組成的。地球表層又是一個開放的、複雜的、巨大的系統,它不僅與宇宙有密切聯絡,還與地殼以下的地球內部有千絲萬縷的關聯。

本冊共四個單元:

第一單元“宇宙中的地球”主要讓學生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運動,以及地球運動產生的地理意義。讓學生懂得宇宙作為人類生存的地球的環境,和人類自然有著密切的關係。

第二單元“大氣”主要讓學生了解大氣的物理化學性質和變化特點。大氣是天氣現象發生的載體,大氣的性質和氣候的形成有著密切的聯絡。氣候的形成變化依賴於大氣的運動變化和地球在宇宙中的自身運動特點。讓學生明白保護大氣環境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第三單元“陸地和海洋”主要讓學生了解陸地環境和海洋環境的地理特點。使得學生明白陸地和海洋與人類活動息息相關。保護陸地和海洋環境是迫在眉睫的環境問題。  第四單元“自然資源和自然災害”是本學期最後一個單元也是一個總結性的單元。這個單元讓學生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活動認識到:人類的活動離不開地理環境,地理環境為人類提供的資源。如氣候資源,海洋資源,陸地資源等環境資源。然而自然環境也有破壞人類活動的時候。發生一些人類暫時無法抗拒的環境災害。比如氣象災害:颱風;地質災害:地震。人類在地理環境中應該利用好各種環境資源,同時也要預防各種環境災害。

五、具體措施

1、認真鑽研教學大綱和教材,針對學生實際情況,認真備好每一堂課,並寫好教案。

2、認真上好每一堂課:運用生產和生活中 “案例”,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課文、插圖、閱讀材料、活動等內容,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輕鬆愉快地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3、佈置適當的課外作業,並及時批閱、講解作業。

4、要求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運用所學知識和基本技能去認識、分析、解決實際中的問題。

5、適當用多媒體課件給學生上課,並補充課外知識。

一 、教材分析

本學期我們主要學習湘教版地理必修二,這部分內容是立足必修一的基礎,選取了與人類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幾方面社會經濟活動,探討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的特點及與社會因素、自然環境的相互關係,從而逐步樹立起“人地協調發展”的思想。與此同時,掌握地理問題思考、分析的方法,特別是能夠對“城市與環境”“區域產業活動”中涉及到現實生產、生活中地理現象、地理問題有深入的認識,做到學有價值、學以致用。

二 、教學措施

為更好落實學校教學目標,體現新課程改革的思想,服務學生全面發展,我從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兩個方面著手來進行教學。

(1)強調學習過程,培養良好習慣。

結合我校學生的實際,要求學生落實基本的學習過程及課前預習,課堂高效聽講,課後複習整理三個基本環節。

①課前通讀教材,獨立完成配套教材的基礎知識梳理。發現問題,標記問題為課堂有針對性的“解惑”做好準備。

②上課時,活躍思考,認真聽講,踴躍發言,使“疑惑”在45分鐘內真正排除,切實提高教學效果。

③課後再次通讀教材,整理課堂筆記,特別是對預習過程出現的問題要細緻的做好記錄。獨立完成配套教材的自測自評試題。

(2)落實活動實踐,激發學習興趣。

結合湘教版教材的特點和我校學生的知識水平,將大力推進教材活動實踐。為此,將公佈本學期的地理活動安排。學生分組做好活動專案的選擇、準備、實施,特別是學生活動的指導和成果的展示工作,在一定層面上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關注身邊的地理現象,合作探究,積極思考,激勵學生努力學習,使興趣更濃厚。

(3)注重知識小結和單元測試的講練,有效提高學習效果。

每單元結束後,將引導學生對單元知識進行重難點的複習,幫助學生構建單元知識的網路化體系,並鼓勵學生以書面形式呈現出來。精選單元測試題,結合學生學情反饋,做好試題的講解和薄弱知識點的講練。

(4)研究教材和教法,提升業務素質。

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材只是教學的一種資源,不是必須嚴格遵循的標尺。立足課標,研究教材挖掘其有效性和分析“活動”、“閱讀”的針對性,合理選“材”。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和學生現有的知識體驗層次,從學生身邊尋找教學資源,從學生生活體驗中尋找資源,有效補充是教材本地化、通俗化,與學生在學習和認識過程中達到共鳴。本學期我會通過網路學習,同行交流,師生討論等多渠道下功夫,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國中地理教學總結及工作計劃 篇7

一、指導思想

在新課標理論的指導下,以學校教導處工作計劃為指導,高效地完成本學科教學目標。積極參加教科研活動,努力使教學水平,業務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最終使學生從“學會地理”,走向“會學地理”。

二、教材內容與章節

本學期的教學內容,共計五章,14節:第一章《地球和地圖》,第二章《陸地和海洋》,第八章《天氣與氣候》,第九章《居民與聚落》,第十章《發展與合作》。

三、教學目標及要求

1、認識地球形狀及大小,會使用地球儀,瞭解經緯線和經緯度,能使用經緯線判別方向,能使用經緯度確定位置。

2、認識地球自轉和公轉及其地理現象和意義,知道天文五帶劃分及各帶特徵。

3、學會使用地圖,能讀懂等高線地形圖,能繪地形剖面圖。

4、牢記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和位置,認識海陸變遷,瞭解板塊學說。

5、知道天氣與氣候的區別,瞭解影響氣溫和降水的因素,瞭解全球主要氣候及其分佈。

6、知道世界三大人種及其分佈,瞭解世界三大宗教。

7、認識世界上的主要國家及劃分,瞭解南南合作和南北對話,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國際性組織——聯合國。

四、學情分析

七年級共計六個教學班,每班40餘人。任六個教學班的地理教學,工作量是很大的。剛剛升入七年級的國中學生,在國小社會課中,接觸了一些地理知識,但比較零碎。七年級學生將比較系統地學習地理知識,做好從零開始的準備。由於地理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學生有新鮮感,教師要抓住這一點,上好第一節課,注重培養興趣,打一個良好開端。

五、提高教育教學成績的措施

1、必須以新理念指導教育教學。充分備課,吃透課標和教材,力求每節課,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排除疑點。

2、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在面向全體的同時,進行分層次教學,做好轉化後進生工作。

3、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進行學法指導,和探究性學習,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4、做到地理教學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引用最新資料,密切與時代的聯絡。

5、指導學生開展地理活動,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寓德育與教學之中。

國中地理教學總結及工作計劃 篇8

工作的指導思想和目標:

根據學校教學工作安排和高中部工作意見,以地理教研組工作計劃為指導,以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工作重心,堅持集體備課,在備課組活動中認真研究教學教法,積極開展各類學習、研討活動,研究教學過程的優化,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地理組的地理教學水平的進一步提高而努力。

教材分析:

由於大學聯考改革特殊性,高中地理的學習主要由於大學聯考的改革和高中地理學習與複習的自身特殊性,學生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國中區域地理知識複習,學習任務重。國中地理以區域地理為主,著重講空間分佈和區域差異。

教學主要措施:

1、要提高學生對課堂時間的使用效率,留出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去獨立思考,讓他們充分發表自己的意義和看法,如何將教學資料變成學生學習的資料,在學生活動的深度、廣度上做文章。

2、要注意到學生的個別差異,既要考慮到發揮好學生的作用,更要照顧到後進生的參與和提高,使各層次學生都能自主地參與學習,並學有所得,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能進一步提高。

國中地理教學總結及工作計劃 篇9

一、指導思想

在新課標理論的指導下,以學校教導處工作計劃為指導,加強課堂教學。積極參加教科研活動,努力使教學水平,業務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時,通過傳授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絡的地理知識,傳達地理思想,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最終使學生從“學會地理”,走向“會學地理”。

二、教學要求:

1、加強理論學習,認真學習《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明確自己的工作目標,充分認識到自己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斷提高自己全面的素質。

2、認真學習、領會《新課程標準》的重要內容,在教學中注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注意培養學生的各種地理能力,重視培養學生的地理觀察、調查、運用圖表和資料分析等基本方法、地理思維能力、地理探究能力,同時掌握好地理學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3、以教材中的“活動”部分內容為突破口,深入研究課堂教學模式,繼承以往教學活動的長處,並不斷深化、創新、拓展,形成多種多樣的符合學生個性發展的、有特色的課堂教學模式。

4、注意建立過程式評價體系,注重學生的發展,給在實施新課程中的每一位學生建立成績檔案,用來記錄該學生的地理學習情況,作好整理工作。

5、將新課程教學實驗研究進行反思,整理自己的所做、所思、所想,將自己在這些年的教學工作中的好的做法,符合課程改革的理念的課堂教學或實踐活動進行總結、提煉,繼續發揚光大,並把它們記錄下來,寫成教案、活動案例、論文、實驗報告等,積累經驗,驗證《新課程標準》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三、本學期世界地理的教學目標是:

1.使學生知道有關世界海陸分佈、氣候和海洋的基礎知識,以及世界人口、人種和國家等概況。

2.使學生知道世界各大洲概況和主要國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徵,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的關係,初步掌握學習區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3.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地圖瞭解世界各地地理事物的分佈,初步學會分析區域地理特徵和地理事象的內在聯絡,從而發展地理思維能力。學會畫簡單的世界、大洲、國家的地理略圖,學會閱讀地理景觀圖和地理統計圖表。

4.使學生懂得人類共同生活在一個地球上,必須共同保護環境;初步知道世界一些國家在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方面的經驗和問題;增強可持續發展以及對外開放意識,培養全球觀念。

四、具體實施

1.教學中要改變傳統地理課程重知識輕方法、重結論輕過程的觀念。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2.引導學生從生活實際和自身經驗出發,觀察、發現、瞭解和研究生活中的地理,並善於在生活中學習和運用地理知識。

3.引導學生關心現代社會的發展,關注世界的變化,樹立科學的資源觀、環境觀、人口觀。要將現代資訊科技的運用作為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以千姿百態的地理事象、千差萬別的地理空間、千變萬化的地理演化過程。充分考慮現代資訊科技的深遠影響,促進地理學習的革命,為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地理創造良好的環境。

4.七年級每個班級都有個別學習習慣較差的學生,這些學生他們或者自身努力但學習比較困難,或者智商不低但學習不努力,或者對老師的教育有反感情緒,所以在教學中應該對這類學生給予特別的"關照",生活中要關愛他們,學習中要特別關注他們的一言一行,要從基礎抓起,從良好的學習習慣抓起,不放棄每一位學生。

5、教學活動應該是由教學內容、學生、教師、教學環境整合而成的系統,不僅要重視學生學習的結果,更應注重師生共同探究新知識的過程,重視學生學習的經歷和經驗,關注學生體驗、感悟和實踐的過程,通過學習情境的創設、實踐環節的開發和學習渠道的拓寬,豐富學生的經歷和經驗,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實現知識傳承、能力發展、態度與價值觀形成的統一。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特別強調地理同生活實際的聯絡,創造一切條件,讓學生感知生活中處處有地理,引導學生把課堂中的地理知識和方法運用於生活實際中去。

國中地理教學總結及工作計劃 篇10

一、指導思想

在新課標理論的指導下,爭取高效地完成本學科教學目標。積極參加教學科研活動,努力使教學水平、業務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時,通過傳授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絡的地理知識,傳達地理思想,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最終使學生從“學會地理”,走向“會學地理”。

二、學情和教材情況分析

本學期,根據學校安排本人承擔七年級80班的地理教學任務,全班45個學生,從六年級畢業成績來看,學生成績參差不齊,七年級學生剛接觸地理,從以往的情況看,學生學習難度相對較大。每週為二個課時,課時相對教材內容有些不足。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精神和《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指導下編寫的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20__年5月第一版)新教材。新課標,新教材,新環境,高要求給本人教育教學工作帶來新的挑戰。

三、教學目標

1、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2、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

3、改變地理學習方式。

4、構建開放式地理課程。

5、按照地理新課標的要求讓學生系統地掌握相關的地理知識。

四、工作措施

1、抓好常規地理課堂教學。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努力講好每一節課;保障每節一練,做到全批全改。

2、認真學習新課標理論,領會新課標精髓,用科學的理論指導教學實踐。

3、充分利用網路資源,切實做好地課備課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為地理課件的製作準備充分的素材。

4、積極參加計算機培訓並不斷自學,提高課件的製作水平,爭創優秀課件。

5、申請購置教學必備的地理教具,軟體。做好器材的登記,使用,保管工作。

6、積極參加教研教改活動,在教研處,教務處的指導下,努力使教育教學能力再上新臺階。

7、教學中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結合學科特點,開展學科知識競賽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8、認真參與集體備課,精益求精,爭創優秀教案。

9、擬好複習計劃,制定複習提綱,認真組織複習。

10、每次月度考試後,全面做好每個學生,每個班級的質量分析。注意發現教學和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並及時解決。

國中地理教學總結及工作計劃 篇11

一、指導思想

在新課標理論的指導下,以學校教導處工作計劃為指導,加強課堂教學,大力推行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地理教學成績,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學科教學目標。

積極參加教科研活動,努力使教學水平,業務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時,通過傳授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絡的地理知識,傳達地理思想,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

二、基本情況分析

本學期,本人承擔七、八年級四個班的地理教學任務,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精神和《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指導下編寫的人教版七、八年級地理新教材。

七年級學生剛升入中學,有較強的進取心,且對與現實生活聯絡緊密的地理知識有濃厚的興趣,這是今後學習中的一大優勢。但由於學生年齡小,學習又存在不穩定的特點,有可能導致班級紀律渙散,而影響整體學習成績,這些都是應該考慮和採取措施加以解決的。

八級學生經過七年級的地理學習,已經掌握和了解了基本的自然地理與世界區域地理的知識,上學年教學要求基本達到。

大多數學生對地理學科懷有濃厚的興趣,計算機輔助教學,網路環境,完備的地理教具為地理教學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三、教材分析

七年級上冊教學內容,共計五章,14節:第一章《地球和地圖》,第二章《陸地和海洋》,第八章《天氣與氣候》,第九章《居民與聚落》,第十章《發展與合作》。

向學生講述了最基礎的地理知識,通過學習,讓學生感受到不同地方的不同自然環境,感受日新月異的地理環境變化,瞭解大自然的奧妙。

八年級上冊教學內容,共計四章12節:

第一章《從世界看中國》講述了我國遼闊的疆域和眾多的人口與民族。

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境》,通過具體例項講述了中國壯麗的山河與優越的氣候條件。

第三章《中國的自然資源》分析了我國資源分佈特點,並具體說明了我國的土地與水資源狀況。

第四章《中國的經濟發展》介紹了我國的交通業和工農業發展的現狀。

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中國的地理概況,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培養學生讀圖、析圖的能力。

四、本學期總體教學目的要求

七年級:

知識目標:讓學生獲得最基礎的地理知識,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獨立分析問題能力和讀圖能力。

思想目標:讓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樹立辯證唯物主義觀念,懂得人地對立同一關係,使人類發展與環境相協調。

八年級:

知識目標:讓學生了解中國地理概況,加強學生讀圖分析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思想目標:使學生真切的受到愛國主義教育,從知識中感受祖國的偉大和美好;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和良好的人地觀。

五、完成本學期教學任務的具體措施此文轉自

1、認真參與集體備課,精益求精。

2、參加聽課評課活動。虛心向他人學習,取長補短,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3.、抓好常規地理課堂教學。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努力講好每一節課;保障每節一練,做到全批全改。

4、積極參加教研教改活動,在教研處,教務處的指導下,努力使教育教學此文轉自能力再上新臺階。

5、教學中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結合地理學科特點,開展學科知識競賽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6、充分利用網路資源,切實做好地課備課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為地理課件的製作準備充分的素材。不斷自學,提高課件的製作水平,爭創優秀課件。

7、每次月度考試後,全面做好每個學生,每個班級的教學質量此文來自優秀分析。注意發現教學和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並及時解決。

8、擬好複習計劃,制定複習提綱,認真組織複習。

總之,新的學期開始,一定要把教學工作做到實處,使教學成績再上一個新臺階。

國中地理教學總結及工作計劃 篇12

一:學情分析:

高二地理文理分科,這學期我擔任高二一個理科班的地理教學工作,和文科班的教學工作。而理科班面臨6月份的會考,這將是他們參加大學聯考的一個資格考試,如何讓學生順利通過,我倍感壓力;理科班的學生主要有2個問題,一個是國中和高一地理基礎比較薄弱,另外一個是他們對地理的重視不夠。如何加強他們對地理的重視以及加強他們的基礎知識,這是本學年的教學重點。這一切都要求老師加強集體備課,發揮好教研組、集備組整體優勢。

二、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學校 創新機制、深化改革、打造特色、提高質量 的工作思路,以 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 為宗旨,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濃厚的學習興趣為重點,深入瞭解學生情況,著手教學模式的探討,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三、學生基本情況:

本學期教學班4個,4個班學生基礎都較差,在高二年級也非常特殊,不愛學習的學生較多,2班學生的基礎相對較好點.總的來說,學生的情況不夠理想,給教學帶來許多困難。

四、教學目的和要求:

讓學生獲得比較完備的地理基礎知識,學習對學生終生髮展有益的地理;倡導學生主動參加參與,樂於探究,勤勞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五、教材內容、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

教材除了學科理論外,增設了活動設計、研究性學習、案例教學、社會實踐等,同時,配備了不少案例,這些案例源於實際的社會活動和不斷髮展的社會現實生活,與地理學科有緊密的聯絡,是對已發生的典型時間的真實寫照;因此,學生思考、分析和探究的一系列地理現實問題,通過案例分析引導學生去觀察、體驗、判斷和推理也是教學的重點,更是難點。

六.教學措施:

中學地理與其他學科相比,他的獨特性主要體現在起直觀性和辨證思維能力的廣泛運用上,因此在教學中,首先應充分培養地圖的觀點,包括看圖能力、記圖能力和再認再現能力的培養。牢固樹立地圖是地理學科第二語言的思想。第二,根據教材特點選用一些帶有鄉土性質的案例,做好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儘可能在課堂上實現。另外,做好後進生的會考輔導工作。

七、具體措施:

1、加強對《課程標準》的深入研究

《課程標準》是教學、命題的標準和依據,教學過程中要以課程標準為依據制定教學目標,落實高中地理教學的目標要求,為會考和大學聯考打下牢固的基礎。

2、認真鑽研教材

在教學中既要重視教材中學科知識點的落實,也要重視學科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重視教材的整合,樹立 用教材教 的新的教材使用價值觀,使教材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重要資料來源,根據《課標》要求選取恰當的案例,彌補教材的不足。改變傳統地理教材觀,由單一教材向多元素材轉化,由依賴教材向主動構建教材轉化。

3、重視課堂教學中 過程與方法 的研究與實踐。

《課標》教學目標中的 過程與方法 是課程標準提出的新的關鍵性目標。要在教學中倡導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與交流的能力。重視能力培養的同時也要重視基礎知識的掌握,能力是建立在穩固的學科基礎知識之上的。

4、重視備課環節

備課的依據是《課程標準》、學情和教材,在備課的過程中首先解讀《課程標準》,依據《課標》要求和學情制定教學目標。處理好 量 與 時間 的關係,合理取捨和整合教材,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加強校內備課組的活動,開展校際交流,尋求共同發展。

八:進度計劃

周次

教學活動安排

1制定本期高二地理教學計劃;激發、鼓勵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學好地理的信心;向學生介紹本期必修3教材學習要點和學習方法。

2完成第一章《地理環境和區域發展》的教學,計劃課時2;作業處理和訓練輔導。

3完成第二章第一節《荒漠化的防治 以西北地區為例》的教學,計劃課時3;補充相關背景知識;作業處理和訓練輔導。

4完成第二章第二節《森林的開發和保護 以亞馬孫熱帶雨林為例》和問題探究《為什麼停止開發北大荒》的教學,計劃課時3;作業處理和訓練輔導;自己命題,進行第一次月考。

5試卷分析;完成第三章第一節《能源資源的開發 以山西省為例》的教學,計劃課時3;作業處理和訓練輔導。

6完成第三章第二節《河流的綜合開發 以美國田納西河流域為例》的教學,計劃課時3;組織學生進行問題探究《河流上該不該建大壩》;作業處理和訓練輔導;

7完成第四章第一節《區域農業發展 以我國東北地區為例》的教學,計劃課時3;作業處理和訓練輔導。

8完成第四章第二節《區域工業化與城市化 以珠三角為例》的教學,計劃課時3;作業處理和訓練輔導;自己命題,進行第二次月考。

9完成第五章《區際聯絡與區域協調發展》的教學,計劃課時4;作業處理和訓練輔導。

10完成本冊教材知識內容的教學,考前知識複習梳理;自己命題,對本冊教材進行統考訓練;期會考試。

11期中試卷分析;對學生本期成績、表現進行總結;佈置後期教學計劃:複習必修一教材第一二章節內容,時間安排一個月。

12進行摸底測驗;全面梳理教材脈絡和和強化主幹知識,使學生明確本部分內容的學習對整個高中地理教材的把握及在大學聯考中的地位尤為重要;系統、細緻的講述教材內容;進行跟蹤訓練;及時進行點撥輔導;師生互動,由學生事先準備、自主提問,當堂解決;進行鍼對性、總結性訓練與試卷分析。

13

14

15

16 期末

全面進入國中地理教材的複習。

國中地理教學總結及工作計劃 篇13

一、指導思想

在新課標理論的指導下,以學校教導處工作計劃為指導,加強課堂教學。積極參加教科研活動,努力使教學水平,業務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時,通過傳授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絡的地理知識,傳達地理思想,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最終使學生從“學會地理”,走向“會學地理”。

二、教學要求:

1、加強理論學習,認真學習《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明確自己的工作目標,充分認識到自己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斷提高自己全面的素質。

2、認真學習、領會《新課程標準》的重要內容,在教學中注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注意培養學生的各種地理能力,重視培養學生的地理觀察、調查、運用圖表和資料分析等基本方法、地理思維能力、地理探究能力,同時掌握好地理學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3、以教材中的“活動”部分內容為突破口,深入研究課堂教學模式,繼承以往教學活動的長處,並不斷深化、創新、拓展,形成多種多樣的符合學生個性發展的、有特色的課堂教學模式。

4、注意建立過程式評價體系,注重學生的發展,給在實施新課程中的每一位學生建立成績檔案,用來記錄該學生的地理學習情況,作好整理工作。

5、將新課程教學實驗研究進行反思,整理自己的所做、所思、所想,將自己在這些年的教學工作中的好的做法,符合課程改革的理念的課堂教學或實踐活動進行總結、提煉,繼續發揚光大,並把它們記錄下來,寫成教案、活動案例、論文、實驗報告等,積累經驗,驗證《新課程標準》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三、本學期世界地理的教學目標是:

1.使學生知道有關世界海陸分佈、氣候和海洋的基礎知識,以及世界人口、人種和國家等概況。

2.使學生知道世界各大洲概況和主要國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徵,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的關係,初步掌握學習區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國中地理教學總結及工作計劃 篇14

一、情況分析

本學期,本人承擔七年級的地理教學任務,每週每班由原計劃三個課時減為二個課時,課時相對教材內容有些不足。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精神和《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指導下編寫的人教版地理新教材。新課標,新教材,新環境,高要求給本人教育教學工作帶來新的挑戰。新東方良好的人際關係,先進的教育理念,愛的氛圍為教育教學提供了理想的育人環境。我校堅定不移的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理念給了地理學科應有的地位,大多數學生對地理學科懷有濃厚的興趣,計算機輔助教學,網路環境,完備的地理教具為地理教學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二、指導思想

在新課標理論的指導下,以學校教導處工作計劃為指導,加強課堂教學,儘快適應網路環境下和計算機輔助下的地理課堂教學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學科教學目標。積極參加教科研活動,努力使教學水平,業務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時,通過傳授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絡的地理知識,傳達地理思想,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最終使學生從“學會地理”,走向“會學地理”。

三、具體工作

1、抓好常規地理課堂教學。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努力講好每一節課;保障每節一練,做到全批全改。

2、認真學習新課標理論,領會新課標精髓,用科學的理論指導教學實踐。

3、充分利用網路資源,切實做好地課備課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為地理課件的製作準備充分的素材。

4、積極參加計算機培訓並不斷自學,提高課件的製作水平,爭創優秀課件。

5、申請購置教學必備的地理教具,軟體。做好器材的登記,使用,保管工作。

6、積極參加教研教改活動,在教研處,教務處的指導下,努力使教育教學能力再上新臺階。

7、教學中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結合學科特點,開展學科知識競賽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8、認真參與集體備課,精益求精,爭創優秀教案。

9、參加聽課評課活動。虛心向他人學習,取長補短,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10、擬好複習計劃,制定複習提綱,認真組織複習。

11、每次月度考試後,全面做好每個學生,每個班級的質量分析。注意發現教學和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並及時解決。

國中地理教學總結及工作計劃 篇15

一、指導思想

按照學校新學期的工作計劃,緊緊圍繞以人為本,全面發展,圍繞提高教學質量以及學生可持續發展開展工作。

二、奮鬥目標

做好學生初高中地理基礎知識的銜接工作,紮實完成高一階段的教學任務,為高中畢業會考打好堅實的基礎。

三、學生知識現狀分析

高一新生雖然在國中學過中國地理和世界地理,對世界的、中國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有所瞭解,但由於會考不考地理和九年級不開設地理課,隨著時間的推移,對地理知識的掌握可以說非常有限,對地理教學的觀念,也仍保留在應試教育階段即認為地理是“副科”。

四、本學期教學的主要任務和要求

1、轉變學生觀念,提高學生素質。

2、做好初高中地理基礎知識的銜接工作。

3、瞭解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的組成要素及其主要特徵,理解自然環境各要素之間的相互關係。

4、滲透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教育,樹立科學的人口觀,環境觀、資源觀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5、初步掌握必要的地理觀察、學習、調查、運用圖表和資料分析等基本方法和技能,學會應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分析評價地理問題。

五、本學期教學內容

國中地理教學總結及工作計劃 篇16

我所擔任的2個班的地理教學任務,學生的基礎不盡相同,對地理的重要性認識也不同,又加上一部分學生本身對學習的興趣不濃,求知慾不強,這樣的情況對地理的教學任務就顯的較重,並且不易出成績.

本冊教材涉及的是高中人文地理的部分內容,是高中地理課的重中之重.通過本學期的學習讓同學們瞭解高中地理的自然地理,本學期的教材分為四個單元,每個單元都從不同層面對學生進行知識教育.其中前三單元是本教材的重點,佔授課時間的三分之二.

針對班級參次不齊的情況,試圖採取以下措施:

1 、讓學生試著瞭解地理這門新的學科,儘量讓學生自己找出相關的知識資料,從培養學生的開拓精神如手.

2 、課堂上多關注“弱勢群體”,對那些在課堂上表現不積極的學生多給他們機會,讓他們也感到學習的快樂,讓他們在自己的解答過程中找回自信.

3 、儘量聯絡實際生活,讓學生自己在生活中證明教材中的結論.

4 、 抓落實工作,為構建大廈打好根基.

第一階段 授課階段2月---4月,第五 、六單元,第七單元的前兩節)

第二階段 期會考試複習階段(4月中旬)

第三階段 授課階段(4月底----5月初,第七、八單元)

第四階段 期末考試總複習階段(歸類 、過課本 、試題訓練)

國中地理教學總結及工作計劃 篇17

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全面推行素質教育,努力把學生培養成德、智、體等全面發展的21世紀祖國建設的接班人。

地理學是研究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地理環境,以及人類與地理環境關係的一門科學。地理課是高中學生必修和選修的課程。學習高中地理課程有助於學生觀察和理解整個世界,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以及適應未來的生存和發展打下必要的基礎。

二、高中地理總體教學目的

1、學生獲得比較系統的人文地理基礎知識。

2、培養學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維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能夠獨立和與人合作,運用地理科學觀念、知識和技能,對人類與環境之間的關係做出正確的判斷和評價。

3、幫助學生形成科學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以及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深化對國情、國力以及國策的認識;積極參與協調人類與環境關係的活動。

4、深入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以及對社會的責任感。

三、本學期教學任務

完成高中地理(必修)下冊教學。

四、教材分析

高中地理(必修)下冊主要是人文地理內容,主要從人類活動的角度研究人類與地理環境之間的關係。本冊共四個單元:

第一單元“人類的生產活動與地理環境”主要讓學生了解農業生產和工業生產投入要素、區位選擇、地域型別等,從而認識人類生產活動與地理環境的密切關係。

第二單元“人類的居住地與地理環境”主要讓學生了解鄉村的形成,城市的起源,城市的區位與地形、氣候、河流、自然資源、交通、政治、軍事、宗教等的關係,城市化及其城市化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及解決的途徑。城市化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是社會進步的表現,同時合理的城市化能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但城市化必須與經濟發展相協調。

第三單元“人類活動地域聯絡的主要方式”主要讓學生了解交通、通訊以及商業貿易與地理環境的關係。

第四單元“人類面臨的全球性環境問題與可持續發展”是本學期最後一個單元也是高中地理(必修)教材最後一個單元,是一個總結性的單元。這個單元讓學生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活動認識到:人類的活動離不開地理環境,人類作用於環境的同時,環境也會把它所受到的影響,反過來作用於人類本身。當人類向環境索取資源的速度超過了資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環境排放廢棄物的數量超過了環境的自淨能力時,就會出現環境問題,這些環境問題影響人類的生產、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類的生存。人類要生存和發展,必須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五、具體措施

1、認真鑽研教學大綱和教材,針對學生實際情況,認真備好每一堂課,並寫好教案。2、認真上好每一堂課:運用生產和生活中“案例”,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課文、插圖、閱讀材料、活動等內容,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輕鬆愉快地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3、佈置適當的課外作業(主要是《基礎訓練》),並及時批閱、講解作業。

4、要求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運用所學知識和基本技能去認識、分析、解決實際中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