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烹飪專業教學計劃(精選7篇)

欄目: 教學工作計劃 / 釋出於: / 人氣:7.12K

烹飪專業教學計劃 篇1

一、業務培養目標

烹飪專業教學計劃(精選7篇)

培養21世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人類可持續發展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掌握烹飪與營養教育專業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實踐技能,有烹飪管理、營養配餐及教育能力的高階應用型本科人才。

學生畢業後,能在中高等職業院校和餐飲企業及相關科研機構從事教學和管理等工作

二、業務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烹飪化學、烹飪營養學、烹調工藝學、現代酒店經營與管理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知識和能力:

1.掌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的基本原理,熱愛祖國、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遵紀守法,愛崗敬業。

2.掌握教育學、心理學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教師素質和從事烹飪與營養教學和科學研究的基本能力。

3.掌握一定的化學基礎知識和技能,以及烹飪與營養教育的最新科研進展和動態,具有科研、創新、創業能力。

4.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

5.掌握一門外語,具有聽、說、讀、寫、譯的能力。

6.具有熟練的計算機應用能力。

7.具有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

三、修業年限

修業年限為3至6年,招收高中畢業生。

四、授予學位

教育學學士學位

五、主幹學科

教育學 營養學

六、主要課程

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烹飪化學、烹飪營養學、烹飪衛生安全學、現代教育技術、烹調工藝學、麵點工藝學、現代酒店經營與管理

七、畢業合格標準及學位要求

學生在校期間,必須修完規定的必修課108學分,選修課47學分以上,教學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論文、科研訓練、專業勞動、軍訓入學教育、社會實踐、畢業教育等44學分,共計199學分。通過論文答辯,准予畢業。通過學位外語和國家計算機二級,方可授予教育學學士學位。

八、必要說明

1.專業選修課和公共選修課可分為必選和自選兩部分,必選課要求每位學生必須修完規定的全部課程,達到規定學分要求;自選課可根據自己的愛好修夠規定的學分,但選修課一旦選學,必須修完且合格,否則按選修不合格處理。

2.必修課主要是培養學生的文化和專業基礎能力,任選課主要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和創新、創業能力。無論是必修課或任選課在考核過程中,一次沒通過者,均需要重修。

3.畢業論文要實行制度化管理:使學生明確畢業論文的基本教學目的、選題和審題的工作程式、畢業論文的成果形式等,同時鼓勵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其它課題進行開發研究,進一步培養自身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每個指導教師應對整個畢業論文階段的教學活動全面負責,對每名學生要實行規範化管理,學生完成畢業論文後,各教研室應按畢業論文規範化要求進行審查,審查合格後按照答辯程式和評分標準,讓每名學生進行答辯並給出成績,最後要做好畢業論文的總結和歸檔工作。

九、實踐教學環節

實踐教學環節是將理論知識應用於實踐教學的重要手段,是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主要措施,在教學中,應按照實習教學大綱的要求,充分利用實驗室或實習基地的有利條件,加強實踐教學技能訓練。並根據教學內容制定詳細的教學和考核實施方案。具體安排如下:

(1)教學實習:本教學計劃規定在第7學期對面點製作技術、烹調加工技術、營養配餐與製作技術進行10周的教學實習。

(2)畢業實習:在第8學期進行,共14周。

(3)軍訓入學教育:在第1學期開學初進行,共安排4周。

(4)科研訓練在第2學期進行,共1周。

(5)畢業論文:第8學期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畢業論文。

(6)社會實踐:學生在假期進行4周社會調查,並按照教師的指導寫出調查報告。

烹飪專業教學計劃 篇2

一、培養目標

培養方向:培養有社會注意覺悟,熱愛旅遊服務事業,具有良好素質和良好的職業道德,掌握從事廚師所必須的文化知識、專業理論知識和較強的專業操作技能,具有創新意識和接受終身教育實用型初、中級的中西餐烹飪廚師。

文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文化水平,掌握專業所需要的文化基礎和基本技能,為日後再學習、再提高打好基礎。

二、學制及招生物件

學制:三年

招生範圍及物件:全市應屆國中畢業生

三、課程設定與教學要求:

(一) 德育課與文化課

(1)政治:使用國家教委審定的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政治課教材(試用),以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為主要內容,進行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教育,進行科學世界觀、人生觀教育,培養學生運用馬列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觀察分析問題和參與社會實踐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政治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為其逐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打下基礎。

(2)職業道德:使用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教材對學生進行以人民服務思想為核心的職業道德基本常識教育,特別是進行道德基本規範的教育和訓練,使學生明確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基本規範的具體內容,樹立敬業意識、質量意識、團結協作意識、改革創新意識、增強法制觀念、提高辯別、抵制行業不正之風的能力,為學生形成與其將來相適應的良好職業道德和職業行為奠定基礎。

(3)語文: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職業教育室編著的職業高中課本語文第一到第四冊。第四學期參加全市畢業會考。通過教學訓練,提高學生理解和應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口語能力,使學生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能閱讀欣賞文學作品,併為閱讀文言文打好基礎,養成自學和運用語文知識的良好習慣,為學生繼續學習打下良好文化基礎。

(4)數學: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職業教育室編著的職業高中課本數學第一、二冊。第四學期參加全市畢業會考,講授代數、三角、立體幾何、解析幾何等基本內容,掌握數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5)英語:使用浙江省人民出版社的省編職業中學統一教材(英語)一、二、三冊。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一定量的詞彙和短語;掌握必要的語法基礎知識,能借助工具書看懂懂簡單的專業資料,能進行日常交際的簡單交談;在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為能較順利地進入專業英語的學習打下紮實基礎。

(6)計算機應用基礎:使用職業教育室編著的職業高中課本(計算機應用基礎)。瞭解計算機的基礎工作原理,掌握計算機操作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初步掌握一門計算機語言,能進行漢字輸入和資料處理。能進行簡單的文書處理工作,高一參加市教委組織的會考。

(7)_體育:使用浙江省高階中學《體育》試用課本。進行體育基礎知識的教學和基礎技能的訓練,促進學生體質增強。在體育運動中培養學生具有堅強意志,養成用科學方法鍛鍊身體的良好習慣。

(二) 專業課

必修課

1、《烹飪原料知識》:講授烹飪原料的基礎知識,使學生熟悉各類原料的產地,上市季節、感官品質指標和用途,掌握主要的檢驗和儲存保管方法,為學習烹飪打下良好基礎。

2《食品營養與衛生》:講授現代營養衛生學的基礎理論,瞭解食物的各種營養素及其對人體的作用,使學生懂得如何在烹調中保持利用和提高營養素的效能,掌握食品衛生法並與傳統烹飪技術相結合,達到衛生標準,符合營養原則。

3、《中餐烹調技術》:烹調技術是烹飪專業中的一門主課,是菜餚製作一項專門技術,是專業課的重點,通過學習能使學生比較熟練地掌握火候調味,初步熟處理,掛糊,上漿,勾芡等烹調方法,筵席知識等內容,在掌握理論的基礎上,結合課堂講學,課堂操作,生產實習,進行操作技能訓練,達到基本功熟練和具有一定的烹調操作技能,並能獨立烹製基本菜餚和適合當地風味常規的一般筵席。

4、《麵點製作技術》: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麵點製作技術》和自編講義,教授點心製作的一般原理和基本操作要領,不同麵糰,餡心的性質,特點,調治方法,能製作花色點心和當地常見的麵點品種。

5、《餐飲成本核算》:使學生學會筵席選單的編配,材料選用和價格的核算,懂得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性,做到既能正確核算成本,毛利率和售價,又能製作菜餚,成為一名現代烹飪技術人員。

6、《烹飪原料加工技術》:使學生明確加工技術在烹調中所佔的重要地位,同時加強學習“三基教育”,使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緊密結合實際,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好原料的初步加工,漲發,刀工技術,食品雕刻等知識,並能熟練掌握刀功刀法,配菜,冷拼等基本技能。

7《冷菜製作與食品雕刻》:講授工藝美術的構圖,調色,雕刻,造型等一般常識,使學生提高審美觀和鑑賞水平,增強對菜點的配色和造型能力,為學好專業的裝盤,筵席,雕刻等打好基礎。

8、《舟山海鮮菜譜》:瞭解舟山海鮮的種類,特點,適合的烹調方法,海鮮菜餚的製作過程,人文典故,為烹調教學的實踐活動提高技術指導,使學生畢業後能儘快適應工作崗位。

9、《素食飲食文化》:瞭解普陀山的素食起源,對素食的齋飯,細便飯,便飯的接待規格,菜餚模式有個基本瞭解,並對今後的素食發展趨勢有所掌握。

選修課

1、《舟山海鮮菜譜》

2、《舟山海鮮夜排擋文化》

3、《普陀素食文化》

(三) 實習

1、 教學實習

文化課、專業課、專業實操(教學實習)=3:3:4

2、 綜合實習

第四學期為期三個月見習

第五、六學期為期十個月的畢業實習

3、 考證、考級安排

第五學期末初級廚師等級考試

第六學期末中級廚師等級考試

烹飪專業教學計劃 篇3

一、培養目標

中等烹飪專業是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具有全面素質和較高道德水準及綜合執業能力的飯店和賓館炊事人員。具體要求是:

1、具有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基礎知識;具有科學的世界觀、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具有良好的道德和行為規範。

2、具有中等文化程度,掌握烹調工藝流程和烹飪原料加工所必需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職業技能,達到國家職業技能鑑定相關工種中級工的操作水平。

3、具備從事烹調工藝流程和烹飪原料加工所必需的基礎知識,學會製作菜餚、

地方名菜、創新菜、和各種常用點心,能製作中檔筵席,烹調出色、香、味、形俱佳的飲食品。

二、招生物件

招收具有國中(或相當於國中)畢業文化程度的城鄉知識青年,復轉軍人以及應屆初高中畢業生。

三、學習形式與學制

1、學習形式:脫產。

2、學制:實行學期制3年。第三年安排實習。

四、課程設定與課時

1、文化基礎課程:語文144,漢語360,體育與健康144,專業漢語288,思想品德修養144,數學144、

2、專業通修課程:烹飪原料加工技術288,烹調技術288,烹飪原料知識216,廚師管理知識360,麵點技術288

五、教學輔導大綱和教材

1、教學輔導大綱和文字教材

(1)語文、數學、思想品德修養使用全區統一的(高一、高二)教學大綱和文字教材。

(2)烹飪原料加工技術,烹調技術,烹飪原料知識,廚師管理知識,麵點技術使用勞動出版社的文字材料

(3)體育與健康使用教育部統一的教學指導綱要。

六、教學安排

1、授課:文字教材的課程由教師組織面授

2、自學:學員按教學輔導大綱要求,全面自學文字教材。自學學時數可根據課程難易程度和學員的實際情況安排,但不得少於教學計劃規定的總學時數。

3、輔導:在學員自學文字教材的基礎上,由輔導教師對學員進行輔導,輔導課包括自學指導、答疑解難、作業講評、學習討論和技能培訓等。

4、實踐:

(1)課程實驗:按照課程教學要求,組織學員實驗,寫出實驗報告。

(2)課程實習:按照課程教學要求,組織學員實習,寫出實習報告。

(3)職業技能培訓:按照國家職業技能鑑定規範烹飪方面相關工種中級工的

要求進行培訓。職業技能培訓鑑定可與專業通修課程的技能培訓、考核結合起來,也可與課程實習和畢業實踐融為一體。

八、教學要求

1、教學中文字教學、輔導教學、實踐教學、自學各環節有機統一,以學員自學為主體,文字教學為主導,輔導教學注重能力培養,全面提高學員素質。

2、課程教學要與當地生產實際、生活實踐緊密結合,加強針對性和適用性,注重培養就業和創業能力。

九、各門課程主要內容

1、思想品德修養:講授思想、道德、情操等知識。

2、語文:講授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從事本專業工作所需要的應用文,學習漢語語法、修辭和文學欣賞的基本知識。

3、數學:在國中數學知識的基礎上,講授集合與函式、三角函式、立體幾何等知識。

4、體育與健康:根據學員身體素質和體育基礎組織教學,鍛鍊身體,強健體魄,提高自我保健和身心健康及適應環境的能力。

6、烹飪:講授烹飪原料

7、烹飪原料知識:講授飲食業的形成、發展及飲食業的特點、性質、飲食業內部的基本管理和經營方法。

8、烹調技術:講授烹調的基本原理和要求及火候、調味、初步熟處理、掛糊、上漿、裝盤和制湯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9、廚師管理知識:講授烹飪原料加工的基本理論及常用乾貨原料的漲發、烹飪原料的各種刀工及加工方法。

10、麵點技術:講授麵點常用原料的性質、特點和用途及麵點製作的基本原理。

十、考核

1、考核方式

(1)理論考核:文化基礎課程、專業通修課程的理論考核由校統一考試。

(2)技能考核:由勞保鑑定站統一負責組織實施。

烹飪專業教學計劃 篇4

實施性教學計劃合理與否與一所學校培養人才規格、質量、層次都有很大的關係,是一所學校能否把該專業辦精、辦特、辦優、辦成市乃至於全省有示範效應必不可少的硬體條件。

一、開發實施性教學計劃目的

每所學校開設的專業都有自已學校的實施性教學計劃,為什麼還需要開發新的實施性教學計劃,主要有以下幾點。

1.各學校機電/數控專業實施性教學計劃大都按照20xx年教育部頒佈的83個專業教學指導綱要為依據制定的,隨著職業教育的發展,中職培養目標發生變化、職業教育理念有了更新、課程改革取得一定成效,舊的教學指導綱要已很難適應中等職業學校發展要求,原先的專業實施性教學計劃也很難適應當今中等職業教育發展、變革的需求,更何況教育部已重新發頒佈九門大類專業基礎課程教學大綱,機電/數控專業頒佈了《機械製圖》、《機械基礎》、《金屬工藝與實訓》、《電工電子技術與技能》等四門專業基礎課程大綱,各學校實施性教學計劃應以新頒佈的專業基礎課程大綱為依據。

2.20xx年江蘇省頒佈了職業學校課程改革行動計劃,拉開江蘇省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序幕,經過幾年的改革與實施,創立“三以一化”的職業教育改革模式取得一定成功經驗,20xx年還組織開發了江蘇省機電/數控專業指導性課程方案,各學校應以省機電/數控專業指導性課程方案為基礎,進行二次開發,形成新、適應當今職業教育發展、適應各地區專業特色的實施性教學計劃。

3.近幾年隨著省課程改革實驗點、課程改革實驗學校工作的正常開展,省內一些重點學校都各自進行了機電/數控專業課程改革實驗工作,或多或少地將實驗情況融入各自學校實施性教學計劃中,但是通過實驗開發的實施性教學計劃是否規範、合理、有效沒有評判的標準,隨著國家專業基礎課程大綱及省市指導性課程方案的頒佈實施,有必要兩者接合參照,研發新的實施性教學計劃。

二、實施性教學計劃開發原則

實施性教學計劃主要適用於各個學校,不同於省、市指導性課程方案及國家大類專業基礎課程大綱,開發時應注意以下原則:

1.具體性原則

實施性教學計劃用於具體指導各學校專業實施的教學檔案,制定的實施性教學計劃必須詳細且具體,從人才培養目標與規格、職業能力要求、到課程設定、教材的選用、教學時間安排等等涉及到專業教學各個環節和方面都應具體、詳細。

2.可行性原則

實施性教學計劃必須具有可行性,開設的課程一方面要與國家、省市指導性課程方案中專業核心課程內容、要求相吻合,還需要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如專案化課程、實訓課程應與本校機電/數控專業實驗、實訓裝置相符合,與本校師資力量、教學水平相一致,做到開發的實施性教學計劃在實際教學中100%得到貫徹和執行。

3.先進性原則

江蘇省專業課程改革已進行幾年,也已取得一定成效,構建“三以一化”機電專業課程模式基本成熟,各校開發的機電/數控專業實施性教學計劃應能充分吸收近幾年專業課程改革的成果,保證其先進性。

4.個性化原則

一個學校、一個專業只有辦出特色,才有出路,才有較強的生命力,沒有特色的專業很難保證可持續發展,很難吸引優秀的學生。機電/數控專業雖然省有指導性課程方案,也有教育部專業基礎課程大綱,但就每個地區來講,機電/數控專業發展是不平衡的,有地區發展特色,職業教育本著為地方經濟服務的宗旨,必須立足本地區機電/數控專業發展的情況和優勢,為本地區機電/數控專業培養高技能型人才,實施性教學計劃應體現本地區發展要求,在保證本專業基礎知識、能力基礎上,更多的體現為地方機電/數控行業服務。

三、實施性教學計劃開發方案

從學校層面出發,開發實施性教學計劃是一項較大工程,絕非一兩個人隨意拼湊、抄襲而成,學校應從組織機構到省市指導性課程方案研讀、到實施性教學計劃開發及實施、實施後的總結與修訂而成。

1.建全組織機構

開發實施性教學計劃是學校重要工作之一,需要有一個專門的機構負責,當今重點職業學校都已成立專業部,以機電/數控專業部為核心,集合部分專業教師成立校實施性教學計劃開發小組是很必要的。此外,還需聘請部分企業專家、行業專家及高校教師作為專業指導委員會成員,參與實施性教學計劃制訂與修改。

2.研讀省、市指導性教學方案

實施性教學計劃開發應以省、市機電/數控專業指導性課程方案為基礎,不能脫離或違背省市指導性課程方案精神,開發實施性教學計劃之初,參與開發的成員應認真閱讀省、市指導性課程方案,吃透省、市指導性課程方案精神,理解省指導性課程方案開發的流程和要求,才能保證開發的實施性教學計劃規範、合理。

3.省、市指導性課程方案為基礎,二次開發實施性教學計劃要點

(1)職業崗位和職業能力分析。省、市指導性課程方案中有機電/數控專業參考的職業崗位群和所需職業能力,但各所學校所處地理位置不同,各地區機電/數控行業發展不平衡,機電/數控產品也各有特色,培養機電/數控專業學生面向的職業崗位群有各地區特色,適應地區機電/數控專業崗位職業能力要求也有所不同,開發實施性教學計劃時應深入本地區機電/數控工廠、企業進行職業能力調研,得出本地區所需機電/數控專業人才構成、知識能力要求。當然,職業能力分析是一項任務艱鉅的工程,僅憑一兩所學校進行調查研究難度較大,調研時可參考省、市指導性課程方案中機電/數控職業能力構成,再進行本地區行業調查研究,以本地區最需機電/數控職業能力為突破口,減少工作量,也便於得出符合實際需求的職業能力結論。

(2)專門化方向的擬定。專門化方向擬定是機電/數控專業實施性教學計劃制定中新的理念,將職業崗位納入最後強化培養的一條途徑,使學生能適應工作崗位的一種改革和償試。通過設定一定的專業專門化方向及專門化方向知識與技能強化訓練,使學生更能貼近崗位的要求,與職業崗位實現零距離對接。

(3)課程的設定與選定。教育部頒佈實施的九大類專業基礎課程教學大綱及省下發的省機電/數控專業指導性課程方案都是在近幾年各地區、各學校課程改革的基礎上修訂、改進而來,是各地課程改革成果體現,但是,各地區課程改革只是取得階段性成果,還沒完全形成一定的體系,配套的課程也只是在逐步完善之中,如教育部也僅僅對機電/數控專業的《機械製圖》、《機械基礎》等四門課程組織開發國家課程改革規劃新教材,其他專業核心課程及專門化方向核心課程都沒有隨之配套,在開發實施性教學計劃時,對課程的設定與選定就至關重要了,除了選用教育部開發的國規新教材,還要選定與之相配的其他專業核心教材及輔助選修教材,保證學生達到機電/數控專業知識、能力要求。

課程的設定與教材選定也應符合這樣幾條:①與新開發的國規新教材相配套,與省指導性課程方案規定的專業主幹課程及標準為依據。②針對性強,與地區機電/數控行業相適應。③體現課程改革理念,以專案化課程為主體。④與本校實驗、實訓裝置相配套,便於教學的開展與實施。

(4)教學安排。教學安排是教學實施的具體程序表,應依據國家和省有關規定,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安排公共基礎課、崗位群基礎課、專門化方向課程的教學時間,制定學年制與學分制教學計劃安排表,擬定技能訓練與考核程序,人文類選修及專業選修課程及比例,社會活動與實踐體現形式。學分制安排中還需規定各課程學分、獎勵學分及最終達到省有關本專業應修完的學分等。

4.實施性教學計劃實施與修訂

一次性開發的實施性教學計劃很難完善,只有在教學實踐中經過實施、驗證才能知曉其合理與不足之處,故開發的實施性教學計劃應在實際教學中不斷總結修訂才能完善,才能適應學校專業發展需要。

四、幾點問題及對策

1.國家教育教學方針的貫徹

教育應體現國家意志,從巨集觀層面講,中等職業教育應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高素質勞動者,具有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及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行為規範;具有基本的科學文化素養的勞動者,為實現這一國家戰略目標,相關共公基礎課程內容及學時必須得到保證,如德育課程中職業生涯規劃、職業道德與法律等必修課程及選修課程每學期都必須開設並不少於28學時/學期。語文、數學、外語、計算機應用基礎等文化課程在實施性教學計劃中也必須開設並滿足一定課時。在制定實施性教學計劃中,公共基礎課與專業課、專業實踐課課時比例的分配應協調各方面要求,一方面體現國家教育方針政策和全面發展學生能力,另一方面保證專業課與專業實踐課程時數,讓學生掌握本專業必備知識與技能。

2.“三以一化”課程體系在實施性教學計劃中合理調配

構建“三以一化”專業課程體系是這次實施性教學計劃開發的突破點,也是區別以前實施性教學計劃要點,專業課程中那些課程宜採用專案課程,那些課程還需要沿用學科體系課程,對一個學校實施性教學計劃開發也起一定製約作用,所有機電/數控專業課程都採用專案課程,是否合理,能否實施都是值得認真研究和探索。個人認為對機電/數控專業而言,《機械製圖》、《機械基礎》等課程沿用學科體系課程比較妥當,機電/數控專業知識的基礎性、系統性等得到得很好貫徹和學習,為學生今後職業發展奠定牢固基礎。當然這些學科性課程能否採用專案教學形式進行開設,能否進行所謂課程的專案化改造是值得各個學校討論與實踐的命題。

3.頂崗實習教學計劃制定

現在中職採用2+1模式,即最後一年為頂崗實習教學,頂崗實習目的是將兩年所學專業知識與技能具體應用於企業實踐、體驗企業實際生產環境、做到與企業的無縫對接,讓學生就業前有一個適應過程,是中職教學必不可少的一個很重要的教學環節,省、市指導性課程方案中一般只提出頂崗實習的要求,沒有具體的操作範例,各學校在操作時也就無章可循,故而當今絕大部分學校學生頂崗實習都處於放羊狀態,負責一點的學校由班主任或委派專職教師對學生在企業頂崗實習紀律、生活等狀況給予一定形式管理,對專業知識、技能學習幾乎無從過問,頂崗實習教學計劃幾乎沒有,各學校要想做出品牌、做出特色,在這方面應進行一定償試與改革,將頂崗實習要求納入實施性教學計劃中,教學形式可多種多樣,如將頂崗實習學生固定在某幾家企業的某些通用性崗位,然後根據學生工作崗位制定一些特色的教學實施計劃;將一年頂崗實習時間中的前半年分成兩段或四段,分散到每學期去執行,每學期下企業頂崗實習一至兩個月,頂崗實習結束後回校繼續上課等。

以上是我對國家專業目錄修改、專業基礎課程新大綱頒佈實施及省新的機電/數控專業指導性課程方案發布,各學校隨之將要進行實施性教學計劃開發提出的一點個人思考和看法,希望能對全省各職業學校機電/數控專業實施性教學計劃的開發提供一點幫助和借鑑。

烹飪專業教學計劃 篇5

一、專業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掌握一定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具有一定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具備施工員、造價員、材料員、安全員、質檢員、監理員、資料員、測量員、繪圖員等職業崗位的基本技能,初步達到助理工程師管理水平。

二、畢業生基本規格

1、領會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熱愛勞動、熱愛建築業,有法制觀念、良好職業道德和吃苦、務實、開拓、創新、敬業奉獻的精神,能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而努力奮鬥。

2、具有本專業必須的文化科學知識,掌握本專業必需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完成建築施工基本業務和技能訓練,具有從事工業與民用建築施工技術和管理的實際工作能力。

3、具有體育衛生的一般知識和運動的基本技能,養成鍛鍊身體的習慣,達到中專生體育合格標準,身體健康,能承擔基本建設的各項任務。

三、招生物件及學制

招收國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員,學制為脫產三年。

四、各學期培養目標及課程設定

(一)第一學期以培養學生基本素質為主,使學生具備日常生活和職業崗位需要的閱讀欣賞,表達交流的能力,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素養及綜合職業能力。掌握一些計算知識,學習應用集合、不等式、函式及三角函式等;能進行簡單的日常的英語會話;培養學生資訊處理核心能力,熟練掌握計算機和網路工具,對文稿進行編輯排版等。通過計算機、英語等級考試。

要求掌握基本專業技能有:瞭解常用建築材料及其品種、效能、技術標準和檢驗方法,能正確選擇、合理使用和保管建築材料及其製品;在學習投影原理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空間概念,掌握建築製圖標準與繪圖技能,初步看懂建築施工圖。為學生從事材料員、繪圖員崗位打基礎。

主要支撐課程:語文、數學、英語、計算機、職業道德與法律、建築材料、建築工程製圖

(二)第二學期以培養學生基本素質為主,學生進一步提高個人文化素質,培養個人興趣及自主學習能力。推廣、普及普通話,增強語言交流能力;學生具備將來工作中必要的計算能力,邏輯能力,瞭解數列、平面向量、平面解析幾何、立體幾何、概率統計等;能正確對計算機資料進行統計分析,正確使用計算機外部裝置;通過普通話測試。

要求掌握基本專業技能有:掌握常用測量儀器的使用及檢驗校正方法,能進行簡單地形的測量和建築施工中的定位、放線和抄平等工作;掌握工業與民用建築構造原理與方法,能繪製簡單的建築施工圖,全面掌握建築施工圖的識讀。掌握建築力學的基礎知識,熟悉正確的受力分析和力系的破壞平衡條件,對工程結構中杆件的強度問題具有明確的概念和一定的計算能力,初步掌握杆件體系的分析方法,初步瞭解常用結構形式的受力效能。可以完成工地施工測量任務,具備測量員的基本技能。

主要支撐課程:語文、數學、普通話、禮儀、經濟政治與社會、工程測量、房屋構造

(三)第三學期培養目標及課程設定

第三學期依託專業基礎課程學習,為第四學期全面學習專業課程打下堅實基礎。掌握建築結構基本構件的計算與構造要求,掌握鋼筋混凝土與砌體結構簡單設計計算與規範要求,熟悉混凝土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方法,能繪製和識讀一般房屋的結構施工圖,瞭解幾種常見的建築結構體系的應用範圍及其計算要點。學會使用CAD、天正建築繪圖軟體進行電腦繪圖,掌握工程監理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方法,能看懂水、暖、電、衛圖紙,掌握施工中水電管線的安裝方法,及與房屋建築的搭接施工方法,掌握建築工程施工的基本知識,能確定一般工程施工方法及技術措施,對常見的建築體系的施工有所瞭解。掌握常用機械的技術性能,能合理地選用機械裝置。為學生從事繪圖員、施工員、監理員、安全員等職業崗位打基礎。

主要支撐課程:建築力學、建築CAD、建築施工技術、房屋衛生裝置、工程監理等

(四)第四學期培養目標及課程設定

第四學期通過專業課程學習,全面系統掌握專業理論知識。掌握工程量清單的概念、作用、內容及格式,掌握各分部分項工程的工程量計算規則,學會編制工程量清單及電腦套價,掌握利用軟體進行電腦算量。掌握流水施工的基本原理,掌握網路計劃技術的編制、原理與計算,能編制一般工業與民用建築單位工程的施工組織設計,掌握建築施工企業經營管理的一般知識。掌握建築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對建築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的要求及不合格的處理;混凝土結構工程、砌體工程、屋面工程中各分項檢驗批的驗收質量要求、驗收方法、檢驗批驗收記錄的填寫,熟悉各分部分項工程質量控制資料的內容, 能獨立正確完成《統一用表》的填寫,能熟練把握規範中強制性條文的相關內容。瞭解工程中常見的質量事故及處理辦法。為學生從事資料員、施工員、質檢員、預算員、安全員打下堅實基礎。

主要支撐課程:建築結構、計價與計量、建築施工組織與管理、資料整理、質量事故分析等

(五)第五學期依託職業技能訓練,培養職業崗位能力。計價與計量實訓兩週,要求能獨立編制一整套完整圖紙的工程量清單,並進行電腦套價,用軟體進行計算,並與手工算量進行比較,找出計算中的錯誤和不足。測量實訓一週,掌握用全站儀測量放線,用水準儀做水準閉合測量,以及樓層標高引測等技術。建築CAD繪圖一週,要求一週時間能繪製出一套完整的框架結構建築的建築、結構圖紙,為畢業繪製竣工圖打基礎。砌築與抹灰生產實訓一週,進一步掌握砌築與抹灰的施工工藝、施工方法、質量通病、防治辦法以及質量檢測方法等。為畢業各崗位實習提供技術保障,並以綜合實訓為基礎,根據學生特長,幫助學生找準適合自己的職業崗位。

(六)第六學期通過畢業實習,強化專業技能,把各科知識綜合運用到工程實踐中,瞭解工程施工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理論和實際相沖突的難點問題,學會綜合應用所學知識,提高分析和解決專業問題的能力,及在實踐中不斷學習和提高自身專業素質的能力,能初步勝任所從事建築工程崗位的工作任務。

烹飪專業教學計劃 篇6

一、學生情況分析

這個學期經學校的安排,我教五年級(1)班、(2)和(3)班的英語課程。因為剛接手,對學生的基礎不是很瞭解,所以一切都得從零開始抓起。五年級是一個轉折點,只是也越來越廣,越來越深,學生的學習負擔會越來越重。

二、針對情況採取的措施

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我將採取以下措施:

1、注重情景教學,創設英語環境,營造學習氣氛,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英語,感觸英語,應用英語。

2、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結合教學內容,設計適合五年級學生的課堂教學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針對學生記,背單詞難這一問題,向學生介紹優秀學生的學習方法,大家互相交流,共同進步。老師向學生介紹一些好方法,如:分類記憶法,滾學球記憶法,想象記憶法等。

4、對學生進行語音知識訓練,教授國際音標,讓學生從簡單機械地模仿式學習,過渡到有正確的語音知識知指導英語學習的階段,也為自學鋪路。

5、加強閱讀訓練和語法知識的滲透學習。

6、滲透英語背景知識的學習,使學生擴大視野,瞭解國外的風土人情,異國文化,習俗等,進一步瞭解英語,運用英語。

7、進一步加強畢業班學生的思想工作,做好國小畢業與中學的銜接工作。

三、教材整體分析

本學期五年級英語課所使用教材是:外研出版社第六冊,本套教材充分吸收了世界上最先進的外語教學理論和實踐經驗,注重學生英語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努力為學習者營造語境,精心設計內容,在教學中安排了大量的有趣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在輕鬆,積極向上的氣氛中學習英語,使英語變的既容易又有趣。

它以學生為中心,以主要人物的活動為主線,圍繞最常用的,最基本的英語詞彙、句型、交際會話等,逐步開展教學內容,符合國小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和語言教學規律,具有很強的科學性。

四、總體教學目標

1、堅持快樂英語教學法,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2、巧用英文兒歌、歌謠、繞口令、諺語等訓練學生的語音、語調。

3、引導學生運用觀察、發現、歸納、實踐等方法學習語言知識,感悟語言功能。

4、在訓練學生聽說能力的同時,加強讀寫訓練。

5、結合學生實際,適當講解語法知識,做一些練習題和試卷,為學生的學習更上一層樓做準備。

烹飪專業教學計劃 篇7

教學計劃是保證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規格的指導性檔案,是組織教學、安排教學任務、指導和管理教學工作的基本依據,也是學院對教育、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的基礎性檔案。為更好地突出我院中職辦學特色,培養創新人才,規範我院中職教學計劃管理,根據教育部《關於制定中等職業學校教學計劃的原則意見》(教職成[20xx]2號)等檔案精神,結合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要求,特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修訂和完善各專業教學計劃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學生為主體,立德樹人,要改革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以專業建設和課程改革為抓手,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使我院中職各專業能更好地適應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培養的要求。

二、基本原則

1、適應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原則

修訂和完善教學計劃必須進行充分的社會調查,要特別關注本專業領域的新情況、新特點及技術發展態勢,使修訂和完善後專業教學計劃具有鮮明的時代、地方、行業特色和中等職業教育特色。要以就業為導向,面向社會、面向市場,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和職業崗位能力的要求,確定專業具體培養目標、課程設定和教學內容。

2、堅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原則

修訂和完善教學計劃要堅持德育為先,加強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為重點的職業道德教育。堅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知識、素質、能力協調發展和綜合提高。要注重素質教育,著力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素質、文化素質、專業素質、身心素質。要加強能力培養,特別是重視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創新能力和就業能力。

3、堅持突出針對性、應用性的原則

修訂和完善教學計劃要以適應社會需求為目標,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按照職業崗位或崗位群的要求設定課程。基礎模組是各專業學生必修的基礎性內容;專門化模組是適應學生學習相關專業需要的必修內容;拓展模組是滿足學生個性發展和繼續學習需要的選修內容。要適應就業市場的變化和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兼顧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的要求,專業實踐課程教學要強化專業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熟練掌握基本技能。

4、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注重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原則

修訂和完善教學計劃要認真研究各專業在新的形勢下教育教學與社會經濟相結合的內容和形式,加強對實踐教學的統籌規劃,重視實訓教學的安排與落實。要有實習實訓、社會實踐活動的計劃及時間保證,並注重內容和效果。堅持“做中學、做中教”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突出職業教育特色。堅持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正確處理公共基礎課程與專業技能課程之間的關係,合理確定學時比例,確保中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實現。

5、堅持統一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的原則

修訂和完善教學計劃要自覺遵守國家和有關部門的統一規定,根據行業、企業的特點,結合地區、學院及專業的實際情況和辦學優勢,在課程設定、教學環節和學時安排等方面注重靈活性、體現職業性,保持一定的機動性,發揮優勢,形成特色。在嚴格執行國家有關規定的基礎上,堅持統一性與靈活性相結合,根據區域經濟、行業特點和社會發展需求,在課程設定、教學安排、教學手段和方法上有一定的靈活性。

三、招生物件與學制

主要招收國中畢業生或具有同等學力者,基本學制以3年為主;招收普通高中畢業生或同等學力者,基本學制以1年為主。

要建立更加靈活多樣、滿足學生需求的學習制度,積極嘗試學分制等彈性學習制度,建立“學分銀行”,探索學生半工半讀、工學交替、分階段完成學業等方式。

四、培養目標與要求

學院中職技能型人才培養的總體目標為:培養與我市社會經濟發展要求相適應,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在生產、服務一線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

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培養的總體要求為:熱愛社會主義祖國,能夠將實現自身價值與服務祖國人民結合起來;具有基本的科學文化素養、繼續學習的能力和創新精神;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和比較熟練的職業技能,具有較強的就業能力和一定的創業能力;具有健康的身體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各專業的教學計劃應按照培養目標的總體要求,進一步明確本專業的具體培養目標。

五、課程設定與要求

中等職業教育是高中階段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課程設定分為公共基礎課程和專業技能課程兩類。

公共基礎課程包括德育課、文化課、體育與健康課、藝術課及其他選修公共課程。其任務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職業道德水平和科學文化素養,為專業知識的學習和職業技能的培養奠定基礎,滿足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需要,促進終身學習。課程設定和教學應與培養目標相適應,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加強與學生生活、專業和社會實踐的緊密聯絡。

德育、語文、數學、外語(英語等)、計算機應用基礎、體育與健康、藝術(或音樂、美術)課為必修課,學生應達到國家規定的基本要求。物理、化學等其他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類課程,可作為公共基礎課程列為必修課或選修課,也可以多種形式融入專業課程之中。各專業還應根據需要,開設關於安全教育、節能減排、環境保護、人口資源、現代科學技術、管理等方面的選修課程或專題講座(活動)。

專業技能課程的任務是培養學生掌握必要的專業知識和比較熟練的職業技能,提高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應當按照相應職業崗位(群)的能力要求,採用基礎平臺加專門化方向的課程結構,設定專業技能課程。課程內容要緊密聯絡生產勞動實際和社會實踐,突出應用性和實踐性,並注意與相關職業資格考核要求相結合。

實習實訓是專業技能課程教學的重要內容,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提高綜合職業能力的重要環節。要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學校和實習單位要按照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和教學計劃的安排,共同制定實習計劃和實習評價標準,組織開展專業教學和職業技能訓練,並保證學生頂崗實習的崗位與其所學專業面向的崗位群基本一致。重視校內教學實習和實訓,特別是生產性實訓。要在加強專業實踐課程教學、完善專業實踐課程體系的同時,積極探索專業理論課程與專業實踐課程的一體化教學。

六、教學計劃的基本內容與時間安排

(一)基本內容:

1.專業名稱、招生物件與學制

2.培養目標、人才規格

3.教學內容與教學要求

4. 教學活動時間分配表

5.課程設定與教學時間安排表

(二)時間安排:

每學年為52周,其中教學時間40周(含複習考試),假期12周。周學時一般為28。頂崗實習一般按每週30小時(1小時折1學時)安排。三年總學時數約為3000-3300。

實行學分制的專業,一般16-18學時為1個學分,三年制總學分不得少於170。軍訓、社會實踐、入學教育、畢業教育等活動,以1周為1學分,共5學分。

公共基礎課程學時一般佔總學時的三分之一,累計總學時約為一學年。允許不同專業根據人才培養的實際需要在規定的範圍內適當調整,上下浮動,但必須保證學生修完公共基礎課程的必修內容和學時。

專業技能課程學時一般佔總學時的三分之二,其中頂崗實習累計總學時約為一學年,確保學生在校受教育時間不得少於2年。要認真落實《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管理辦法》的規定和要求,在確保學生實習總量的前提下,各專業可根據實際需要,集中或分階段安排實習時間。

招收普通高中畢業生的專業,教學時間安排可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實習實訓累計總學時不少於半學年。

對文化基礎要求較高或對職業技能要求較高的專業,可根據需要對課時比例作適當的調整。實行彈性學習制度的專業,可根據實際情況安排教學活動的時間。

教學計劃的課程設定中應設立選修課程,其教學時數佔總學時的比例應不少於10%。

七、教學計劃管理

中職各部應按照本《意見》的要求,修訂教學計劃。根據需要,各專業可制定年級實施性教學計劃,中技、高技各專業依據有關規定,參照本《意見》執行。教務處負責對各專業教學計劃修訂工作統籌指導並對執行情況進行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