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國小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範文(精選16篇)

欄目: 教學工作計劃 / 釋出於: / 人氣:2.98W

國小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範文 篇1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國小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範文(精選16篇)

一年級(3)班有學生49人,(4)班也是49人。通過師生一學期共同努力,絕大部分部分上課能夠專心聽講,積極思考並回答老師提出問題,下課能夠按要求完成作業,具有一定基礎學習習慣,但是也有一部分學生學習習慣較差,學生上課紀律鬆懈,精力不集中,思想經常開小差,喜歡隨意講話,作業不能及時完成,經常拖拉作業,以致學習成績較差,還需要在新學期裡多和家長取得聯絡,共同做好這部分學生行為習慣培養工作

二、教學內容及教材分析: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材共六個單元和一個總複習,分別從數與代數、空間圖形、實踐活動等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

(一)數與代數

1、第一單元“加與減(一)”。是學習20以內退位減法,降低一年級上學期孩子們學習數學難度。退位減法是一個難點,學生掌握比較慢,但同時也是今後豎式減法重點所在。所以在介紹:數小棒、倒著數數、湊十法、看減法想加法、藉助計數器……這些方法中,孩子們喜歡用什麼方法不統一要求,自己怎麼快怎麼算,但是要介紹這些方法。

2、第三單元“生活中數”。通過數鉛筆等活動,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模型過程,會數,會讀,會寫100以內數,在具體情境中把握數相對大小關係,能夠運用數進行表達和交流,體會數與日常生活密切聯絡。

3、第五單元“加與減(二)”,第六單元“加與減(三)”在“加與減”學習中,結合生活情境,學生將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加減法算式過程,進一步體會加減法意義;探索並掌握100以內加減法(包括不進位、不退位與進位、退位)和連加、連減、加減混合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能根據具體問題,估計運算結果;初步學會應用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簡單問題,感受加減法與日常生活密切聯絡。

(二)空間與圖形

1、第二單元“觀察物體”。學生將通過觀察身邊簡單物體,初步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形狀可能是不同發展空間觀念,

2、第四單元“有趣圖形”。學生將經歷從上學期立體圖形到現在平面圖形過程,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等平面圖形,通過動手做活動,進一步認識平面圖形,七巧板是孩子喜歡拼圖,用它可以拼出很多圖形,讓孩子們自己動手拼,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發展空間觀念能設計有趣圖案。

(三)實踐活動

本冊教材在第五單元之後安排一個大實踐活動,即“分釦子”和“填數遊戲”。旨在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從根據事物非本質、表面特徵把事物進行分類,發展到根據客觀事物抽象、本質特徵進行不同方式分類,促進孩子邏輯思維能力發展。同時,安排學生填數遊戲,旨在對孩子口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觀察能力訓練,感受數學樂趣!

三、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1、熟練計算20以內退位減法。

2、會數,會讀,會寫100以內數,在具體情境中把握數相對大小關係,能夠運用數進行表達和交流,體會數與日常生活密切聯絡。

3、學習並掌握100以內加減法(包括不進位、不退位與進位、退位)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能根據具體問題,估計運算結果;初步學會應用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簡單問題,感受加減法與日常生活密切聯絡。

(二)教學難點

1、20以內退位減法。

2、10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

四、教學目標:

(一)情感與態度:

1、在現實情境中理解數學內容,利用學到數學知識解決自己身邊實際問題,獲得成功體驗,增強學好數學信心。

2、在教師組織和指導下,通過自己主動探索獲得數學知識,初步發展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3、通過教科書裡解更多有關數學知識,體會數學是人類在長期生活和勞動中逐漸形成方法、理論,是人類文明結晶,體會數學與人類歷史發展是息息相關。

4、在教師具體指導和組織下,能夠實事求事地批評自己、評價他人。

(二)知識與技能:

1、會數、會讀、會寫100以內數;在具體情境中把握數相對大小關係;能夠運用數進行表達和交流,體會數與日常生活密切聯絡。

2、探索並掌握20以內退位減法、100以內加減法(包括不進位、不退位與進位、退位)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能根據具體問題,估計運算結果;初步學會應用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簡單問題,感受加減法與日常生活密切聯絡。

3、觀察身邊簡單物體,初步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形狀可能是不同,學生將經歷從立體圖形到平面圖形過程,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等平面圖形,初步體會面在體上,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4、初步學會應用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簡單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作用,感受加減法與日常生活密切聯絡,同時獲得一些初步數學活動經驗,發展解決問題和運用數學進行思考能力。

五、教學措施:

1、認真研讀教材,搞好課堂教學研究工作,向課堂要質量。充分利用學生熟悉、感興趣和富有現實意義素材吸引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各種數學活動中來,提高學習效率,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學習信心。提倡學法多樣性,關注學生個人體驗。

2、加強基礎知識教學,使學生切實掌握好這些基礎知識。特別是加強計算教學。計算是本冊教材重點,一方面引導學生探索並理解基本計算方法,另一方面也通過相應練習,幫助學生形成必要計算技能,同時注意教材之間銜接,對內容進行有機整合,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3、認真做好培優補差工作。開展一幫一活動,與後進生家長經常聯絡,及時反映學校裡學習情況,促使其提高成績,幫助他們樹立學習信心與決心。

4、加強口算練習,逐步提高學生計算能力。

5、能掌握一些常見數量關係和應用題解答方法,逐步提高解答應用題能力。

6、增加動手操作機會,使學生獲得正確圖形表象,正確計算一些幾何形體周長、面積和體積。

7、每學完一個單元內容,做到及時複習,及時考核,這樣可以及時解學生對知識掌握情況,以便及時補差補漏。

8、從作業上嚴格要求學生,不但書寫工整,且準確率高。對每天作業老師要及時批改,並讓學生養成改錯好習慣。

9、向40分鐘要質量,提高課堂效率。

國小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範文 篇2

一、班級情況分析:

經過一學期的學習,兩個班級的學生基本上都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能遵守課堂常規,大膽發言,積極回答問題。也有幾名學生學習自控能力差,需要教師和家長的督促。

二、教學內容: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位置、20以內的退位減法、圖形的拼組、100以內數的認識、認識人民幣、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認識時間、找規律、統計,數學實踐活動。

三、本冊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一)教學目標:

1.數與代數:

(1)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100以內的數;初步認識計數單位“一”、“十”和“百”;初步認識數位和數位順序;初步理解100以內數的組成,掌握數序,會比較兩個數的大小。

(2)經歷探索兩位數加、減整十數以及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口算方法的過程,並能比較熟練地進行口算。

(4) 在現實情境中,認識元、角、分,並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

2.空間與圖形:

(l )經歷觀察常見平面圖形的過程,直觀認識這些圖形,能正確識別這些圖形。

(2)能在釘子板上圍出和方格紙上畫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

3.統計與概率:

(1) 經歷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資料的過程,能對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現象進行簡單的分類,學會用簡單的符號收集、整理資料,並把統計結果填入簡單的統計表。

(2) 能看懂簡單的統計表,並初步能對錶中的資料進行簡單的分析、判斷和推理。

4.情感與態度

(1)在教師和同學的鼓勵、幫助下,聯絡學到的數學知識對身邊的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地參與觀察、發現並解決數學問題的活動。

(2) 在教師和同學的鼓勵、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逐步形成學好數學的信心。

(3)初步瞭解可以用數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現象,初步體會可以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4) 有初步的經過思考獲得數學知識的體驗,有初步的與同學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學習數學知識的體驗。

(二)教學重點:

100以內數的認識,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

(三)教學難點:

1、10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

2、會看讀寫幾時幾分。

3、人民幣單位間的換算。

4、用數學。

5、發展空間觀念。

國小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範文 篇3

一、指導思想:

以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目標。紮紮實實做好新課標研究,不斷提高教學理論水平。積極推進集體備課的落實,加強教師間的交流與合作,建立適合學校發展的集體備課機制。

二、目標任務:

加強新課標理論的學習與研究,加強聽課、評課、說課的力度,做到每課時都進行集體備課。

三、主要措施:

1、把每一單元的內容落實到人,以這位老師為主,寫出教案,集體修改補形成用集體智慧形成的教學方案。

2、記錄每次學習、聽課、以及與外校教師交流會議的內容。

3、堅持備課組內互相聽、評課制

4、做到每節課後及時交流課堂上收穫。

四、明確本學期的教學內容: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的數表示的意思,能夠熟練地書100以內的數,會讀會寫100以內的`數,掌握100以內的數十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大小,會用100以內數的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2、能夠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會用上下前後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徵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係。

5、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愛護人民幣。

6、會讀、寫幾時幾分,知道一時60分,知道珍惜時間。

7、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的簡單規律初步形成發現和欣賞數學沒的意識。

8、初步體驗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資料,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盒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資料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9、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國小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範文 篇4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本班41名同學,一部分學生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經過了一個學期的數學學習後,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著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這個學期我應該關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經基本形成的興趣再接再厲的保持,並逐步引導的思維的樂趣、成功體驗所獲得的樂趣中。

二、教學指導思想

這冊實驗教材的編寫,是以《標準》的基本理念和所規定的教學內容為依據,在總結現行九年義務教育國小數學教材研究和使用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編排。力求使教材的結構符合教育學、心理學的原理和兒童的年齡特徵,關注學生的興趣和經驗,反映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努力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生動活潑、主動求知的材料與環境。同時,還繼承了現行九年義務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經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學生在獲得數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發展數學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建立學習和應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1.以《標準》為基本依據,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豐富的知識。

2.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體驗,獲得對知識的理解。

3.教學內容的展開儘量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

4.注意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氛圍中學習。

5.數與計算的教學重視發展學生的數感,體現演算法多樣化。

6.提供關於物體空間關係的更豐富的內容和素材,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7.注重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問題的能力。

8.注意體現開放性的教學方法,為教師創造性地組織教學提供豐富的資源。

四、教材梳理

(一)教學內容: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位置、20以內的退位減法、圖形的拼組、100以內數的認識、認識人民幣、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一)、找規律、統計,數學實踐活動。

(二)教學目標:

1.數與代數:

(1)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100以內的數;初步認識計數單位一、十和百;初步認識數位和數位順序;初步理解100以內數的組成,掌握數序,會比較兩個數的大小。

(2)經歷探索兩位數加、減整十數以及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口算方法的過程,並能比較熟練地進行口算。

(3)在現實情境中,認識元、角、分,並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

2.空間與圖形:

(1)經歷觀察常見平面圖形的過程,直觀認識這些圖形,能正確識別這些圖形。

(2)能在方格紙上畫出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3.統計與概率:

(1)經歷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資料的過程,能對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現象進行簡單的分類,學會用簡單的符號收集、整理資料,並把統計結果填入簡單的統計表。

(2)能看懂簡單的統計表,並初步能對錶中的資料進行簡單的

分析、判斷和推理。

4.情感與態度

(1)在教師和同學的鼓勵、幫助下,聯絡學到的數學知識對身邊的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地參與觀察、發現並解決數學問題的活動。

(2)在教師和同學的鼓勵、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逐步形成學好數學的信心。

(3)初步瞭解可以用數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現象,初步體會可以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4)有初步的經過思考獲得數學知識的體驗,有初步的與同學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學習數學知識的體驗。

五、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100以內數的認識,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

(二)教學難點:

1、10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

2、會看讀寫幾時幾分。

3、人民幣單位間的換算。

4、用數學。

5、發展空間觀念。

六、實踐活動課

數學活動課的開設,不僅能提高學生對數學活動課的興趣,同時開發學生的智力,也提高了能力。在本學期教學活動課教學中,應特別注重幫助他們重新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體現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例如:實踐活動小小商店通過角色扮演這一生動有趣的活動形式,一方面加深學生對人民幣的認識,進一步掌握人民幣的換算及計算方法。通過本活動讓學生切身體會人民幣在生活中的作用,學會與人溝通和交流。例如,例題、做一做等的插圖,大都展現了小組活動、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和民主的學習氣氛。讓學生在主動的、互相啟發的學習活動中,獲得知識、發展能力,逐步形成創新的意識。

2、設計現實的、開放式的學習活動,讓學生通過活動感受和體會數學知識的含義。例如,圖形的拼組,安排了例2、例3兩個開放性活動,讓學生通過自由自在的實際活動,探索、發現、感受所學圖形的特徵及其相互關係。又如數100以內數的教學,教材也展示了開放式的操作活動,學生可以使用各種方法數數,並通過互相交流獲得對100以內數的感性認識。

七、教學策略和措施:

1.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體驗,獲得對知識的理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在教學中儘量體現學生學習數學的知識形成過程,讓學生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

3.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氛圍中學習。通過活動,讓學生感受和體會數學知識的含義。

4.數與計算的教學重視發展學生的數感,體現演算法多樣化。加強基本訓練,打好計算教學基礎。選擇多種口算方法如視算、聽算、限時計算等,使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上都有較多的練習機會。

5.為學生提供關於物體空間關係的更豐富的內容和素材,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6.注重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問題的能力,從而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7.結合教學內容有機的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8.注意體現開放性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學習知識提供豐富的資源。創設激趣、激情的情景,讓學生愉快的自覺的投入學習中去。

9.培養認真、仔細的計算和及時進行檢驗的學習習慣,特別要重視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培養.

10、作為教師首先以身作則,以飽滿的精神上課,以良好的教風影響學風,做到認真研究教材,挖掘生活素材,如多種形式的圖片、卡通等,設立動手、動口、動腦等合作交流的欄目,備好每一堂課,顧及個別差異,因材施教,提高40分鐘效益。

國小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範文 篇5

一、班級情景分析

這學期我繼續任教一年級(1)和(3)的數學。(1)班的學生人數是35人,(3)班的人數是36人。學生經過一個學期的新教材學習,已經初步適應了新課程的教材特點,並能按時去完成學習任務。在上學期的期末測試中,最高分是100,最低50分,其中看圖列式的失分率較高,所以還要加強這方面的練習。

二、教材分析

這冊實驗教材的編寫,是以《標準》的基本理念和所規定的教學資料為依據,在總結現行九年義務教育國小數學教材研究和使用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編排。力求使教材的結構貼合教育學、心理學的原理和兒童的年齡特徵,關注學生的興趣和經驗,反映數學知識的構成過程,努力為學生的數學學習供給生動活潑、主動求知的材料與環境。同時,還繼承了現行九年義務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經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學生在獲得數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發展數學本事,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本事,建立學習和應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本冊教材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1.以《標準》為基本依據,合理安排教學資料,為學生的數學學習供給豐富的知識。2.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設計活動資料和學習素材,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體驗,獲得對知識的理解。3.教學資料的展開儘量體現知識的構成過程。4.注意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氛圍中學習。5.數與計算的教學重視發展學生的數感,體現演算法多樣化。6.供給關於物體空間關係的更豐富的資料和素材,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7.注重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問題的本事。8.注意體現開放性的教學方法,為教師創造性地組織教學供給豐富的資源。

三、教學資料

這冊教材包括下頭一些資料:位置,20以內的退位減法,圖形的拼組,100以內數的認識,認識人民幣,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認識時間,找規律,統計,數學實踐活動。

這冊教材的重點教學資料是:100以內數的認識,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在學生掌握了20以內各數的基礎上,這冊教材把認數的範圍擴大到100,使學生初步理解數位的概念,學會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弄清100以內數的組成和大小,會用這些數來表達和交流,構成初步的數感。100以內的加、減法,分為口算和筆算兩部分。這冊教材出現的是口算部分,即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口算。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又是進一步學習計算的基礎,所以,應當讓學生很好地掌握。同時,教材結合計算教學,安排了應用所學計算知識解決問題的資料,讓學生了解所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學習解決現實生活中相關的計算問題,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本事。

四、教學目標: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地數100以內的數,會讀寫100以內的數,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並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2.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數,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演算法的過程,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會用上、下、前、後、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能用自我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徵,初步感知所學的圖形之間的關係。

5.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明白1元=10角,1角=10分;明白愛護人民幣。

6.會讀、寫幾時幾分,明白1時=60分,明白珍惜時間。

7.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初步構成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8.初步體驗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資料,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資料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1.經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五、教學措施

1、結合具體情境,運用小棒、圖片等教(學)具進行直觀教學,並充分利用電教媒體。

2、主動與每個學生交談,瞭解每個學生的情景。教學中,關注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多鼓勵學生良好的行為,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步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敢於提問,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樂於表達自我的想法等內在的學習品質。

4、聯絡生活實際和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經過學習喜聞樂見的遊戲、童話、故事、卡通等形式,創設活動情境。

5、鼓勵和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

6、在實踐活動中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在活動中學習數學知識。

7、根據本班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景,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教學過程。

8、課堂上關注學困生的學習情景,以鼓勵、激勵為主,重視課堂上輔導督促工作。

六、教學進度安排

國小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範文 篇6

一、學生掌握知識情況分析

本班學生有X人,男生X人,女生X人。從全班的年齡結構看,分兩個年齡段。因此,學生的心理特徵及思維發展就有點不一致,還有7個學生因為學前教育的不到位,以致於上課特別吃力,作業正確率特別低,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同時,更要注意因材施教。從上學期的學習情況看,三分之二部分學生能夠掌握所學的知識技能,達到該冊的目標要求。但仍有三分之一的學生如:、等同學,由於智力、學習態度的問題,有待於今後積極引導。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分析

這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位置,20以內的退位減法,圖形的拼組,100以內數的認識,認識人民幣,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認識時間,找規律,統計,數學實踐活動。

(二)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100以內數的認識,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在學生掌握了20以內各數的基礎上,這冊教材把認數的範圍擴大到100,使學生初步理解數位的概念,學會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弄清100以內數的組成和大小,會用這些數來表達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數感。100以內的加、減法,分為口算和筆算兩部分。這冊教材出現的是口算部分,即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口算。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又是進一步學習計算的基礎,因此,應該讓學生很好地掌握。同時,教材結合計算教學,安排了應用所學計算知識解決問題的內容,讓學生了解所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學習解決現實生活中相關的計算問題,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學生初步認識了常見幾何圖形的基礎上,本冊教材安排了關於位置與拼組圖形的教學內容,設計了豐富多樣的探索性操作活動,讓學生體驗空間方位和所學圖形之間的關係,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在量的計量方面,本冊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的認識外,還安排了學習具體時刻幾時幾分的讀、寫方法。

“找規律”和“統計”是兩部分新的教學內容。“找規律”引導學生探索一些圖形或數字的簡單排列規律,初步培養學生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

數學美的意識。統計是正式教學統計初步知識的開始,讓學生學習收集和整理資料的簡單方法,認識最簡單的統計圖表,經歷用統計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三)教材的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地數100以內的數,會讀寫100以內的數,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並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2.使學生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數,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演算法的過程,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感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會用上、下、前、後、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徵,初步感知所學的圖形之間的關係。

5.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愛護人民幣。

6.會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知道珍惜時間。

7.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初步形成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8.初步體驗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資料,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資料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1.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三、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1.以《標準》為基本依據,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豐富的知識。

2.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體驗,獲得對知識的理解。

(1)注意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境,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絡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體驗用數學的樂趣提供豐富的素材。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3.教學內容的展開儘量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

數學教學要重視知識形成的過程是當前數學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的理念。《標準》認為,“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因此數學的教學內容不僅要包括數學概念、定理、法則等現成的知識,還應包括這些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經歷這個過程,不僅可以體會一個數學問題是怎樣提出來的、一個數學結論是怎樣得出的,某一數學知識是怎樣應用的,等等,從而加深學生對所學數學知識的理解;而且通過在這個充滿探索和自主體驗的過程中,使學生逐步學會數學的思想方法和如何用數學去解決問題,並且獲得成功的體驗,增進學好數學的信心。

四、教學措施

1、態度習慣。

找個別學生談心,使嘵之以理,動之以情。與部分家長聯絡(包括優生與後進生),主要從更上一層樓的角度,與家長進行溝通。

2、知識能力

利用下午課外活動時間進行必要的輔導,(為不增加學生負擔,輔導的同時適當減少書面作業)。

發動優生進行互幫互助,採取先學生自願結對,後教師統籌安排的方法,給每一位後進生找到自己的幫助人,為達到互相提高的目的。初步想法如下:(1)

為保證有互助時間,對相關學生採取適當減免書面作業的優惠政策,使後進生有被幫的時間。(2)對優生進行鼓勵,如果自己所結對子有進步,學期結束開學評比“互幫互助積極分子”給予獎勵。

3、檢查習慣的培養。

教師利用上課時間,進行一步一步的指導,從培養學生檢查意識開始,不僅知道檢查的重要性,更能把檢查作為自己的一種自覺行為。對學生的作業力爭面批。

五、教學進度

四、課時安排

根據《義務教育階段國家數學課程標準(徵求意見稿)》中的“各學段課程內容參考教學時間一覽表”,教材的編者為一年級下學期數學教學安排了60課時的教學內容,正課16周,總複習5課時。根據本班具體情況特制定家鄉進度如下。

第一週:教學“一、位置(4課時)”

第二週:教學“二、20以內的退位減法(12課時)”的“例1 (3課時左右)、例2(4課時左右)的例題”。

第三週:教學“例2”的習題(2課時)。“例3 ”(2課時左右)。 第四周:教學“整理和複習(3課時左右)”和“三、圖形的拼組(2課時)”。

第五週:教學“四、100以內數的認識(5課時)”。

第六週:教學“四、100以內數的認識(3課時)”和“數數 數的組成(2課時左右)”。

第七週:教學“讀數 寫數(2課時左右)”和“數的順序 比較大小(3課時左右)”。

第八週:教學教學“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1課時)”、 “擺一擺,想一想(1課時)”和“人民幣的認識(3課時)”。

第九周:教學“人民幣的認識(1課時)”和“人民幣的認識(4課時)”。 第十週:

第十一週:教學“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15課時)的……1.整十數加、減整十數 (3課時左右);2.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 (2課時左右)。”

第十二週:教學“2.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 (2課時左右);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3課時左右)”

第十三週:教學“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3課時左右);整理和複習(2課時左右)”。

第十四周:教學“七、認識時間(3課時);八、找規律(2課時)”。

第十五週:教學“八、找規律(2課時);小小商店(1課時);教學“統計(2課時”。

第十六週:教學“統計(1課時);總複習(4課時)”

第十七週:教學十、總複習(1課時)

國小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範文 篇7

一、情況分析

(一)同學們情況分析:

在經過了一個學期的數學學習後,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著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較難的問題時,有畏縮情緒。雖然在上學期期末測試中孩子的成績都不錯,但是成績不能代表他學習數學的所有情況,只有課堂和數學學習的活動中,才能充分的體現一個孩子學習的真實狀況。因此對同學們,我們應該關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經基本形成的興趣再接再厲的保持,並逐步引導的學會數學思考,學會解決問題。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方向與位置、認識圖形、100以內的數、認識人民幣、10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一)認識鐘錶,統計,數學實踐活動。

二、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重視以同學們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同學們熟悉的具體情景,以幫助同學們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絡實際的內容,為同學們瞭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同學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同學們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同學們發展,適當改進評價同學們的方法,比如建立同學們課堂發言的“奇思妙語錄”等。

三、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掌握100以內數,會讀寫100以內數。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順序和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並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2、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愛護人民幣。

4、會認讀整時、幾時半,會寫時間,知道珍惜時間。

(二)數學思考方面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資訊作出解釋,並初步學會用具體的資料描繪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能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係進行恰當的描述、發展空間觀念。

3、在教師的幫助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的資訊進行簡單的歸納和類比。

(三)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瞭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100以內數的認識,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

教學難點: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以及數學思維的訓練。

五、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從同學們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遊戲式的教學,引導同學們樂於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於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該考慮同學們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同學們。

3、佈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作業分層設計。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絡,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國小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範文 篇8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選取學生身邊熟悉的、新穎的和趣味性的內容為素材,目的是有計劃地引導學生認識自己、認識家庭、認識學校、認識社會、認識自然,讓學生體驗到數學學習的內容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和富有挑戰性的,使學生能通過觀察、思考、動手操作等一系列的學習活動,感覺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慾望。

2、情境串“引發出“問題串”。根據單元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除小單元外),每個單元都設計了幾個有密切聯絡的資訊窗(情境圖),每個資訊窗又是包含有多少個資訊的“資訊包”,其呈現形式是把這些學生感興趣的現實活動情境貫穿起來,編排成“情境串”或“故事串”,從而引出一系列相對獨立而又有著一定邏輯關係的問題,形成了“問題串”。

3、生認知特點出發,優化單元知識結構。本冊教材徹底改變了過去教材普遍採用的“小步子”編排方式,根據學生認知特點,從學生的學習需要出發,優化單元知識結構。如第六單元“大海邊——100以內數的加減法(二)”。傳統教材中,將“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不進位)”和“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不退位)”的筆算放在一起,將相關的口算放在其他單元中,人為地將筆算與口算分開,不便於學生掌握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本單元在知識安排上,將兩位數加減兩位數(不進位、不退位)的口算和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筆算編排在一起,使口算與筆算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便於學生了解計算的多種策略。同時,又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編排了加減混合及帶小括號的混合運算。

4、問題與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學習融合為一個過程。本冊教材不受嚴格的知識體系束縛,由解決現實情境中的問題引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然後把學到新知識又作為解決新情境中問題的工具,讓學生把解決問題知識學習融合在同一過程中,形成以解決問題為線索的基本框架。如第65頁加混合運算,主題圖呈現的資訊是:小朋友拿50元錢購買紀念品,珊瑚每隻17元,貝殼每隻25元,海豚每隻23元,海螺每隻13元。教材沒有直接出示算式,而是在學生解決教材中提出的“用50元錢去買一隻海螺每隻和一隻珊瑚標本,還剩多少元錢?”或解決學生自己提出的其他問題過程中,通過探索獲取運算的方法,然後利用獲取的方法,解決其他問題,實現解決問題能力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步發展。

5、對學生進行問題意識的培養。教材通過含有豐富資訊綜合情境圖,提供給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足夠空間,提高學生從數學的角度選擇資訊、組織資訊、運用資訊解決問題的能力。如第一單元“南極小客人——100以內數的認識”資訊窗1,由圖中的兩位小朋友在南極實地考察的情境和天空飛著的賊鷗、冰面上的企鵝、雪地上的海豹等資訊,學生可能提出“有多少隻企鵝?”“有多少隻賊鷗?”“有多少隻海豹”等問題。本冊教材沿用了一年級上冊教材的特點,在每個情境圖的後面都設定了卡通問號和問題口袋,目的是為了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保護學生提問題的積極性。

6、多樣化的學習方式,重視學生個性發展。本冊教材的編寫思路、呈現方式和欄目設定都旨在積極倡導新型的學習方式,努力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如“你說我講”體現一種開放、民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與教的方式,目的是引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如第53頁的“你說我講”,紅點標示的問題是“擺輪船比擺帆船多用幾個貝殼?”,要解決這個問題,策略是多樣的,學生通過操作、觀察、分析,獨立探索出各自的計算方法,然後展示、交流各自的成果,以此體現演算法多樣化和個性化的學習。

二、教學內容

新教材第一冊共有9個單元:

第一單元:逛公園——100以內數的認識

第二單元:下雨了——學看鐘表

第三單元:農夫與牧童――方位與圖形

第四單元 綠色行動——100以內數的加減法(一)

第五單元:小小存錢罐——人民幣的認識

第六單元:大海邊——100以內數的加減法(二)

第七單元:阿福的新衣——釐米、米的認識

第八單元:我們的鞋碼——統計

第九單元:兒童樂園——總複習,另外還包括兩個數學廣場和兩個實踐活動——奇妙的回形針、小小資訊員。

三、教學目標:

I、知識與技能

(一)數與代數

1、在實際情境中能正確地認、讀、寫100以內的數。並能認識計數單位“百”,知道100以內數的組成和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2、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含義,會計算100以內數的加減法。結合現實素材,初步學會估算。

3、在現實情境中,能正確認識整時、半時、幾時剛過和快到幾時。

4、在現實情境中,認識元、角、分,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會進行簡單的計算。

(二)空間與圖形

1、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能識別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圓。

2、在實踐活動中,體會釐米、米的含義,知道1米=100釐米;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並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進行測量。

(三)統計與概率

1、在統計活動中,學會初步簡單資料整理的方法,認識簡單的統計表和統計圖.

2、能完成簡單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能根據資料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四)實踐與綜合應用

1、加深對百以內數的認識與計算方法、圖形與統計等知識的理解。

2、在實踐活動中,初步瞭解收集、整理數學資訊的渠道與方法。

II、數學思考

1、經歷從生活情境中抽象出100內數的過程,發展初步的觀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數感與符號感。

2、經歷探索100以內容數的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識。在估計物體個數和進行估算的過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識。

3、在認識圖形、方向及長度單位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觀察、想象操作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

4、經歷簡單的統計過程,能對統計結果的合理性進行初步的分析判斷,形成初步的統計意識。

III、解決問題

1、能用100以內的數描述現實生活中的事物並能與同伴交流。

2、在具體的情境中,發現並提出能用100以內數的加減法解決的問題,發展應用意識。在探索、交流、計算方法的過程中,感受同一問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

3、能綜合運用方向、圖形等知識解決問題,形成初步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4、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過程中,解決具有一定挑戰性的問題,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有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

IV、情感與態度

1、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有好奇心和興趣,能積極參與數學活動。

2、瞭解可以用數和形來描述某些生活現象,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體驗學習數學的作用。

3、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發現錯誤並及時改正,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實現多維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地轉變教學觀念,把握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新理念,從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四個維度確立教學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能把教學目標僅僅定位在知識與技能等顯性目標上。

2、教學過程要體現活動性。教師要注意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實驗、猜測、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活動中,理解知識,掌握技能,體會數學思想方法,獲得廣泛的教學活動經驗。

3、注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學中要注意改變由教師為主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現象,努力激發學生主動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尋找策略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自覺主動地用數學眼光“觀察世界”的意識。

4、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由於學生之間存在差異,所以教師要在保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不同水平和個性差異,允許學生學習不同的數學,使全體學生在原來的基礎上都得到發展。教學時,就同一問題情境,允許學生提出不同層次的問題,在合作、探索的過程中要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述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在自主練習時要為學生提供難易、數量不同的題目,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需求有選擇地完成,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學習體驗,最大限度地滿足每個學生的需求,最大限度地發展每一個學生的智力潛能。

5、教師應創造性地開發、利用課程資源。根據新的課程理念,教師不能只成為課程實施中的執行者,而更應成為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雖然本教材已構建成以教科書為核心,以教師教學用書、教具、學具、多媒體課件、音像資料和教輔讀物為輔助的立體化的課程教材體系,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但教師還需因人、因地、因時創造性地開發和利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校內外課程資源,以體現數學課程的基本理念。

6、實施多元化的評價。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探索和實施評價目標多元、評價主體多元、評價內容多元、評價方式多樣的多元化評價。注重過程性評價,要將評價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使評價成為教學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

五、課時安排

第一單元:逛公園-----------------------6課時

第二單元:下雨了-----------------------2課時

第三單元:農夫與牧童------------------4課時

第四單元:綠色行動-------------------12課時

第五單元:小小存錢罐------------------5課時

第六單元:大海邊---------------------17課時

第七單元:阿福的新衣------------------4課時

第八單元:我們的鞋碼------------------2課時

第九單元:雪山樂園---------------------5課時

國小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範文 篇9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XX人,其中男生XX人,女生X人。經過上一學期的數學學習後,其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著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發現學生們自覺性較差,上課有小部分同學不注意聽講,口算時比較馬虎,課下不能及時完成作業,但是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小部分學生成績較差,有待於在往後的教學中,統一規範課堂常規,及時補差,使整個教學能夠順利進行等。因此,在本學期的教學中還有待於進一步提升。

二、教學內容: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認識平面圖形,20以內的退位減法,分類與整理,100以內數的認識,認識人民幣,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口算),找規律,總複習。

這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0以內數的認識,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在學生掌握了20以內各數的基礎上,這冊教材把認數的範圍擴大到100,使學生初步理解數位的概念,學會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弄清100以內數的組成和大小,會用這些數來表達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數感。100以內的加、減法,分為口算和筆算兩部分。同樣,除了認數和計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見平面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認識人民幣、分類與整理以及找規律等。有了這些內容的學習,不僅使得學生的數學學習豐富多彩,形成了比較合理的數學知識結構,而且有助於同學們瞭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同學們的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教學目標: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掌握100以內數,會讀寫100以內數。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並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2.熟練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演算法的過程,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初步瞭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感受分類與資料整理的關係;初步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資料提出並回答簡單的數學問題。

5.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愛護人民幣。

6.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平行四邊形,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邊的特徵,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係。

7.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初步形成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初步形成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初步感受數學思想方法。

四、教學措施:

1.課前備課必須對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及對策進行充分的預設,設計當堂檢測作業時必須針對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進行分層次佈置並對個別學困生當面輔導。

2.重視課堂基本口算和筆算的訓練,培養和逐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3.結合教學具體的情境,靈活運用小棒、圖片等教(學)具進行直觀教學。

4.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逐步引導學生學會獨立審題,敢於提問,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的學習品質。聯絡生活實際和低年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通過喜聞樂見的遊戲、童話、故事、卡通等形式,創設活動情境。

5.鼓勵和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注意教學的開放性,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數學課堂實踐活動中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在活動中學習數學知識。

6.根據本班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教學過程。並根據具體情況,自己創造一些教學效果更好的教具和學具。

7.常到教室做課外輔導,為學生決絕疑難問題。

國小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範文 篇10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一年級5班與6班本學期學生共有122人。在經過了一個學期的數學學習後,具有一定的觀察、比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積累了一些較淺顯的生活經驗,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識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學中要利用學生年齡小、好奇心強的特點,進一步幫學生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培養學生優良的數學思維品質。但是,教學中還存在大量的不利因素:如有個別學生的基礎和能力都較差,難以完成學習任務;另外,學生年齡小,好說好動,精力難以集中,思維跳躍性大。因此,本學期要立足於端正學態、提高積極性,抓好基礎知識,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位置、20以內退位減法、圖形的拼組、100以內的數、認識人民幣、10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認識時間,找規律,統計,數學實踐活動。

(二)、教材特點:

1、教材以學生已有的經驗為基礎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體驗,獲得對知識的理解;

2、內容的展開儘量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

3、數與計算的教學重視發展學生的數感,體現演算法多樣化;

4、提供關於物體空間關係的更豐富的內容和素材,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5、注意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和要求

(一)、知識技能方面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掌握100以內數,會讀寫100以內數。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順序和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並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2、熟練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愛護人民幣。

5、會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知道珍惜時間。

6、會用上、下、前、後、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徵,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係。

7、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初步形成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二)、數學思考方面: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資訊作出解釋。

2、能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係,運動的探索過程,發展空間觀念。

3、在教師的幫助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的資訊進行歸納和類比。

國小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範文 篇11

一、教學理念:

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增加聯絡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二、學情分析:

通過一學期的學習,大部分學生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積極進取的態度,有上好課的慾望。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在學習上也取得了比較大的進步,特別是口算能力提高很大。有一些同學基礎比較好。多數同學能理解所學內容,並進行一些簡單的變式練習。但也存在一些問題,有個別小朋友上課不太用心。接受力比較差,學習起來也比較困難。學生做題時也比較粗心。

三、教學要求:

(一)知識與技能領域

1、從生活例項中感受認識更多數的必要性,能讀寫100以內的數,理解數的組成,能說出100以內各數位的名稱,識別各數位上數字的含義,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掌握數的順序,會比較數的大小。

2、在現實情境中認識元、角、分,並瞭解它們之間的十進位制關係,會進行簡單的換算和應用。

3、會口算100以內的加減法,能用堅式計算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和兩位數減兩位數的退位減法,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能解釋估算的結果。

4、認識鐘面、時針和分針,掌握整時、幾時半和大約幾時在鐘面上的表示方法,能認、讀這些時間,瞭解生活中時間的作用。

5、能認前後左右上下等方位,並用這些方位來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會認從正面、上面、側面觀察簡單物體的形狀。

6、能辨認長、正方形,三角形和圓,會用這些圖形拼圖;能認識生活中的這些簡單圖形,並從初步感受幾何圖形美。

7、能按照給定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對物體進行比較、排列和分類,在比較、排列、分類活動中,體會活動結果在同一標準下的一致性,學習尋找簡單平面圖形的共性。

8、能根據統計圖的資料提出並回答數學問題,會進行生活中的一些最簡單的統計活動,完成簡單的統計圖表。

(二)數學思考領域

1、能應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字資訊作出解釋,並初步學會用100以內的數描述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在100以內數的認識和100以內加減法的學習探索過程中,初步學會簡單的歸納、類比和有條理地思考。

3、在統計過程中,學會提取需要的資料並對統計結果進行簡單的解釋,逐步形成初步的統計觀念。

4、在認識圖形以及辯認方向和位置的過程中,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三)解決問題領域

1、能積極參加數學學習活動,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實踐經驗。

2、在老師指導下,能從日常生活中發現並提出數學問題。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與同伴解決問題的合作體驗,有初步的合作意識。

4、能在演算法多樣化的探討過程中,瞭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

5、能在學習過程中,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與態度領域

1、用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解決所學問題,能克服數學活動中的困難,從中獲得成功體驗,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2、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主動地參與認識生活中的數,認識生活中的圖形,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等數學活動。

3、能用100以內的數、位置和方向、平面圖形、統計等知識描述生活中的某些現象,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絡。

4、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數學活動,感受數學思維過程的合理性。

5、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四、教材編寫特點:

重視學生經驗,選擇貼近學生實際的學習內容。

提供探索的空間,重視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的過程。

直觀形象、圖文並茂、生動有趣地呈現學習內容。

重視綜合與實踐活動的操作性、綜合性、實踐性和開放性。

用數學文化拓展學習內容,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

五、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100以內數的認識和100以內的加減法。

教學難點:10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以及從不同方位感受物體的相對位置,以及數學思維的訓練。

六、教學措施及方法: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遊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於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於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佈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4、瞭解國小生的特點,仔細專研教材,根據學生實際認真備課,備好切實可行的教案。

5、課後認識批改學生的作業,並作好記載,根據地學生情況及時訂證,對掌握不好的學生個別指導,每個單元結束後進行小結。

6、加強直觀教學,增強操作、觀察、時間等教學手段的應用。

7、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8、加強知識的遷移作用,降低難度,分散難點,減小教學步子。

國小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範文 篇12

一、學情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6人,其中男生5人,女生1人。經過上一學期的數學學習後,其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著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通過上學期的學習,我發現學生們自覺性較差,上課有小部分同學不注意聽講,口算時比較馬虎,課下不能及時完成作業,但是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小部分學生成績較差,有待於在今後的教學中,統一規範課堂常規,及時補差,使整個教學能夠順利進行等。因此,在本學期的教學中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二、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認識平面圖形,20以內的退位減法,分類與整理,100以內數的認識,認識人民幣,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口算),找規律,總複習。這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0以內數的認識,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在學生掌握了20以內各數的基礎上,這冊教材把認數的範圍擴大到100,使學生初步理解數位的概念,學會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弄清100以內數的組成和大小,會用這些數來表達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數感。100以內的加、減法,分為口算和筆算兩部分。同樣,除了認數和計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見平面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認識人民幣、分類與整理以及找規律等。這些內容的學習,不僅使得學生的數學學習豐富多彩,形成了比較合理的數學知識結構,而且有利於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教學措施

1.課前備課必須對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及對策進行充分的預設,設計當堂檢測作業時必須針對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進行分層次佈置並對個別學困生當面輔導。

2.重視課堂基本口算和筆算的訓練,培養和逐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3.結合教學具體的情境,靈活運用小棒、圖片等教(學)具進行直觀教學。

4.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逐步引導學生學會獨立審題,敢於提問,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的學習品質。聯絡生活實際和低年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通過喜聞樂見的遊戲、童話、故事、卡通等形式,創設活動情境。

5.鼓勵和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注意教學的開放性,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數學課堂實踐活動中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在活動中學習數學知識。

6.根據本班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教學過程。並根據具體情況,自己創造一些教學效果更好的教具和學具。

7.每學完一個單元的內容,做到及時複習,及時考核,這樣可以及時瞭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以便及時補差補漏。

8.從作業上嚴格要求學生,不但書寫工整,且準確率高。對每天的作業老師要及時批改,並讓學生養成改錯的好習慣。

四、預期效果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掌握100以內數,會讀寫100以內數。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並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2.熟練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演算法的過程,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初步瞭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感受分類與資料整理的關係;初步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資料提出並回答簡單的數學問題。

5.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愛護人民幣。

6.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平行四邊形,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邊的特徵,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係。

7.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初步形成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在教學中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為同學建立自主合作學習的契機,鼓勵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國小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範文 篇13

今年我帶一年級兩個班的數學課。在本學期,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我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以及建設良好的班團體作為主要目標。所以我制定了一年級數學第一學期教學工作計劃。

一、學生情景分析

剛從幼兒園進入國小一年級的小朋友,天真可愛,活潑好動,對新學校、新同學、新教師等都充滿好奇,充滿憧憬,從幼兒園的“遊戲為主”到國小生的“學習為主”;從“無規矩”到“遵規矩”;從“無知”到“懵懂”,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許多方面都是需要孩子在近期必須學會的,我們教師從入學第一天就開始做這樣的訓練工作,看起來一個簡單的口令,一個簡單的話語,一個簡單的動作,但想要孩子們做到整齊劃一是多麼的不容易,任重而道遠。

二、教學目標

使學生能夠熟練的數出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並能認、讀、寫10以內各數。初步明白加減法的含義、名稱,比較熟練的計算一位數的加減法;會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明白這些圖形的特徵和名稱,並能進行識別。初步認識鐘面,會認讀整時和半時。

三、教材分析

根據《標準》調整了教學資料,為學生學習數學供給了更豐富的知識。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驗設計活動資料和學習素材。認數和計算相結合,穿插教學,使學生逐步構成數的概念,到達計算熟練。重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數感。計算教學、體現演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採用自我認為適宜的方法進行計算。安排“用數學”的資料,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本事。安排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

四、教學措施

1、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學習的常規的培養和訓練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從擺放學習用品起,怎樣聽講、怎樣書寫、怎樣記作業,以及的簡單的檢驗作業的方法等都是學習習慣的資料。課堂上要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步引導學生會獨立思考、敢於提問、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樂於表達自我的想法等內在的學習品質。經過本學期的學習,建立一個良好的開端,以後的學習中仍應充分關注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將這一目標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中。

2、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遊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於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努力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努力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要組織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要不斷創設有意義的問題情境或數學活動,激勵每一個學生自我去探索數學,獨立思考,並會產生與同伴交流的願望,到達獲得知識、發展本事的目的。

3、儘量注意創設的情境為探索數學問題供給豐富的素材或資訊,幫忙學生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於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求難、求廣,應當研究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儘量注意使創設的情境為探索數學問題供給豐富的素材或資訊。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獲得資訊,加深知識的理解。

4、使用多媒體教學課件、投影片等教學輔助手段創設生動的情境供給了方便,時常注意強調學生認真做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的習慣。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絡,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課堂教學與家庭教學實踐相結合。

國小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範文 篇14

進入20xx年春季學期,一年級的學生們也有了一個學期的學期基礎,所以教學過程也更加容易了,為此我制定了這個學期的數學教學計劃,與同學們一起學習,取得最大進步。

一、指導思想

以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為指導,引導新生入數學之門,依據教育學、心理學有關知識,針對低齡聾生特點,採用多種手法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步建立數的概念,培養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學情分析

我班有學生45人。經過半年的在校學習,學生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有了很大的進步。但仍有少數學生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跟不上,導致學習成績跟不上。學生們都是活潑可愛,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可塑性強,整體上是一個積極向上的班級。為更好的開展數學教學工作,特制訂本學期教學計劃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數與代數(共5個單元)第三單元——認識100以內的數;第四單元——認識人民幣;第五單元——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第七單元——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第八單元——探索樂園(找規律)。空間與圖形(共3個單元)第一單元——位置;第二單元——認識鐘錶;第六單元——認識圖形。

1、根據《標準》調整了教學內容,為學生學習數學提供了更豐富的知識。

2、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驗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3、認數和計算相結合,穿插教學,使學生逐步形成數的概念,達到計算熟練。

4、重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數感。

5、計算數學、體現演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採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6、安排“用數學”的內容,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7、安排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

四、教學目標:

這一冊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能夠:

1、能認、讀、寫100以內的數,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

2、會用>、<、=等符合和詞語來描述100以內數的大小。

3、能說出個、十、百數位的名稱,識別100以內各數位上數字的含義。

4、結合具體物品感受100以內數表示的量。

5、能運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並進行交流。

6、能與他人交流各自的演算法。

8、圖形的認識:辨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等簡單圖形;會用它們拼圖。

9、圖形與位置:會用上下、左右、前後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10、認識鐘錶,會看整時、半時,結合具體事例,瞭解整時剛過一點或差一點到整時叫大約幾時,初步瞭解時間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養學生遵守時間、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11、在現實情境中,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認識元、角、分,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1元=10角,一角=10分;結合熟悉的購物活動,學會人民幣的簡單計算,能在具體情境中,提出並解決簡單的實際問。

五、教學重點:

能認、讀、寫100以內的數,運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並進行交流。能辨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等簡單圖形。認識鐘錶和人民幣。

六、教學難點:

時間的認識和人民幣之間的換算、圖形進行比較和排列。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七、教學措施

1、努力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2、儘量注意創設的情境為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豐富的素材或資訊。幫助學生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3、時常注意強調學生認真做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的習慣。

4、課堂教學與家庭教學實踐相結合。

國小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範文 篇15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一年級(3)班有學生四十九人,(4)班也是四十八人。通過師生一學期的共同努力,絕大部分部分上課能夠專心聽講,積極思考並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下課能夠按要求完成作業,具有一定基礎的學習習慣,但是也有一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較差,學生上課紀律鬆懈,精力不集中,思想經常開小差,喜歡隨意講話,作業不能及時完成,經常拖拉作業,以致學習成績較差,還需要在新學期裡多和家長取得聯絡,共同做好這部分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工作。

二、教學內容及教材分析: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材共六個單元和一個總複習,分別從數與代數、空間圖形、實踐活動等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

(一)數與代數

1.第一單元“加與減(一)”。是學習20以內的退位減法,降低了一年級上學期學生們學習數學的難度。退位減法是一個難點,學生掌握比較慢,但同時也是今後豎式減法的重點所在。所以在介紹的:數小棒、倒著數數、湊十法、看減法想加法、藉助計數器……這些方法中,學生們喜歡用什麼方法不統一要求,自己怎麼快怎麼算,但是要介紹這些方法。

2.第三單元“生活中的數”。通過數鉛筆等活動,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的模型的過程,會數,會讀,會寫100以內的數,在具體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係,能夠運用數進行表達和交流,體會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3.第五單元“加與減(二)”,第六單元“加與減(三)”在“加與減”的學習中,結合生活情境,學生將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加減法算式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探索並掌握100以內加減法(包括不進位、不退位與進位、退位)和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計算方法,並且可以正確計算;能根據具體問題,估計運算的結果;初步學會應用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簡單問題,感受加減法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二)空間與圖形

1.第二單元“觀察物體”。學生將通過觀察身邊的簡單物體,初步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發展空間觀念,

2.第四單元“有趣的圖形”。學生將經歷從上學期立體圖形到現在平面圖形的過程,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等平面圖形,通過動手做的活動,進一步認識平面圖形,七巧板是孩子喜歡的拼圖,用它可以拼出很多的圖形,讓學生們自己動手拼,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發展空間觀念能設計有趣的圖案。

(三)實踐活動

本冊教材在第五單元之後安排了一個大的實踐活動,即“分釦子”和“填數遊戲”。旨在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從根據事物的非本質的、表面的.特徵把事物進行分類,發展到根據客觀事物抽象、本質的特徵進行不同方式的分類,促進孩子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同時,安排學生填數遊戲,旨在對孩子的口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觀察能力的訓練,感受數學的樂趣!

三、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1.熟練計算二十以內的退位減法。

2.會數,會讀,會寫100以內的數,在具體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係,能夠運用數進行表達和交流,體會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3、學習並掌握100以內加減法(包括不進位、不退位與進位、退位)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能根據具體問題,估計運算的結果;初步學會應用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簡單問題,感受加減法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二)教學難點

1.20以內退位減法。

2.10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

四、教學目標:

(一)情感與態度:

1.在現實的情境中理解數學內容,利用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自己身邊的實際問題,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2.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通過自己的主動探索獲得數學知識,初步發展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3.通過教科書裡瞭解更多的有關數學的知識,體會數學是人類在長期生活和勞動中逐漸形成的方法、理論,是人類文明的結晶,體會數學與人類歷史的發展是息息相關。

4.在教師的具體指導和組織下,能夠實事求事地批評自己、評價他人。

(二)知識與技能:

1.會數、會讀、會寫100以內的數;在具體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係;能夠運用數進行表達和交流,體會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2.探索並掌握20以內退位減法、100以內加減法(包括不進位、不退位與進位、退位)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能根據具體問題,估計運算的結果;初步學會應用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簡單問題,感受加減法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3.觀察身邊的簡單物體,初步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學生將經歷從立體圖形到平面圖形的過程,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等平面圖形,初步體會面在體上,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4.初步學會應用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簡單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感受加減法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同時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活動經驗,發展解決問題和運用數學進行思考的能力。

五、教學措施:

1.認真研讀教材,搞好課堂教學研究工作,向課堂要質量。充分利用學生熟悉、感興趣的和富有現實意義的素材吸引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各種數學活動中來,提高學習效率,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學習信心。提倡學法的多樣性,關注學生的個人體驗。

2.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使學生切實掌握好這些基礎知識。特別是加強計算教學。計算是本冊教材的重點,一方面引導學生探索並理解基本的計算方法,另一方面也通過相應的練習,幫助學生形成必要的計算技能,同時注意教材之間的銜接,對內容進行有機的整合,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認真做好培優補差工作。開展一幫一活動,與後進生家長經常聯絡,及時反映學校裡的學習情況,促使其提高成績,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信心與決心。

4.加強口算練習,逐步提高學生計算的能力。

5.能掌握一些常見的數量關係和應用題的解答方法,逐步提高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6.增加動手操作的機會,使學生獲得正確的圖形表象,正確計算一些幾何形體的周長、面積和體積。

7.每學完一個單元的內容,做到及時複習,及時考核,這樣可以及時瞭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以便及時補差補漏。

8.從作業上嚴格要求學生,不但書寫工整,且準確率高。對每天的作業老師要及時批改,並讓學生養成改錯的好習慣。

9.向四十分鐘要質量,提高課堂效率。

10.做好培優扶差工作,提高數學及格率,力爭使及格率達95%。

六、學困生輔導和轉化措施

1.開展一幫一活動,讓優秀學生帶動後進生,促使他們的轉化。

2.加強家校聯絡,共同教育。

3.思想教育,轉化觀念端正學習態度。

4.根據學生的知識缺漏,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補缺補漏。

5.多一份關心、幫助,努力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多鼓勵、表揚他們,使其體驗成功、努力學習。

6.因材施教,重視基礎知識的掌握。

7.課堂上多設計一些力所能及的問題,讓他們回答,並逐步提高要求。

8.加強作業指導、抓質量。

國小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範文 篇16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學生通過一個學期的數學新教材學習後,已經初步的適應了新課程的教材特點,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著一定的興趣,並能有一定個性的去完成學習任務。但學生的課堂常規還不算好,尤其是傾聽的習慣和隨便插嘴的習慣。本學期要在紮實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培養良好的課堂行為習慣。

二、教材編寫的意圖和特點

這一冊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內容:生活中的數、觀察與測量、100以內的加與減、有趣的圖、購物、統計等知識。

教材的編寫特點有:

(一)在數與代數的學習中,重視結合生活情境發展學生的數感。

發展數感,是課標中的一個重要目標,數感主要體現在,理解數的意義,能用多種方法來表示數,能在具體情境彙總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係,能用數來表示和交流資訊,理解運算的意義。

1、關於100以內數的認識。

(1)經歷從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數的模型的過程,理解數的意義,能用數來表達交流資訊。

(2)經歷運用適當的方式表示數的過程,進一步體會位值制。

(3)在具體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係。

2、關於100以內的加減法

(1)結合生活情境,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加減法算式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

(2)能估計運算的結果,發展估算意識和技能。

(3)經歷探索運算方法的過程,體驗演算法多樣化。

(4)把加減運算的學習與解決問題結合起來,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5)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保證基本的運算技能。

(二)在空間與圖形的學習中,注重通過操作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1)在實際觀察物體的活動中,體會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物體所看到的圖形可能不同。

(2)在測量活動中,體會統一測量單位的必要性,理解常用的長度單位。

(3)在從立體到平面的活動中,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等平面圖形,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平面圖形的過程。

(4)在操作,思考和交流中,積累有關圖形的經驗,發展空間觀念。

(三)在學習統計的過程中,注重通過調查活動發展學生的統計觀念。

(四)在整理與複習中,注重發展學生回顧與反思的意識。

三、本冊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

(一)數與代數

1、第三單元“生活中的數”。在這個單元的學習中,學生將結合生活中的具體情境,通過“數鉛筆”等活動,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的模型的過程:會數、會讀、會寫100以內的數;在具體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係;能夠運用數進行表達和交流,體會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2、第一單元“加與減(一)”、第五單元“加與減(二)”、第六單元“加與減(三)”。在這些單元的學習中,結合生活情境,學生將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加減法算式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探索並掌握100以內加減法(包括不進位、不退位與進位、退位)和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能根據具體問題,估計運算的結果;初步學會應用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簡單問題,感受加減法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二)空間與圖形

1、第二單元“觀察物體”。在這個單元的學習中,學生將通過觀察身邊的簡單物體,初步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發展空間觀念;在實際測量與交流中,體會統一測量單位的'必要性,體會釐米和米的實際意義,瞭解釐米和米的意義,瞭解釐米和米的關係,能估測和使用測量工具測量物體的長度。

2、第四單元“有趣的圖形”。在這個單元的學習中,學生將經歷從立體圖形到平面圖形的過程,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等平面圖形,初步體會面在體上;通過大量“動手做”的活動,進一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等平面圖形,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發展空間觀念;經歷從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圖形的過程,感受圖形世界的豐富多彩,並能設計有趣的圖案。

四、教法及學法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遊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於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於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

3、佈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4、努力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5、儘量注意創設的情境為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豐富的素材或資訊。幫助學生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時常注意強調學生認真做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7、課堂教學與家庭教學實踐相結合,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絡,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8、關注兩頭。一是學習困難的學生,及時跟蹤,及時補缺補漏,切實達到教學目標。一是優秀的學生,要提供更多的思維訓練材料,讓他們吃飽,激發熱愛數學、鑽研數學的興趣。

五、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1、學會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大小;學會100以內數的加法和減法,並能解決相關的應用題。

2

2、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

(二)教學難點:

10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

六、教學具體措施

1、提出具體的要求,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傾聽習慣、交流習慣。加強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

2、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

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活動,如運用講故事、做遊戲、直觀演示、模擬表演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鼓勵每一位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參與數學的學習過程。

3、引導學生自己思考,並與同伴進行合作交流

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學中,老師要鼓勵學生在具體活動中進行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並與同伴進行交流。在思考與交流的過程中,老師應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指導,善於選擇學生中有價值的問題或意見,引導學生開展討論,以尋找問題的答案。老師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與人交流的願望和習慣,使學生逐步學會運用適當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學會注意傾聽他人的意見。

4、培養學生初步的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材特別注重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設立了“問題銀行”等欄目,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即使有的問題當時不能解決,可以放在“問題銀行”以後解決。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並嘗試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瞭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5、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提供了學生數學活動的基本線索。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本班同學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教學過程。教師還應適時記錄下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以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