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集錦(通用20篇)

欄目: 教學工作計劃 / 釋出於: / 人氣:8.02K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集錦 篇1

一、基本情況分析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集錦(通用20篇)

通過半年來的科學課的自主學習和科學探究,學生已掌握許多的科學知識和科學的方法,本學期在學生在以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並通過主動探索知識發生和發展的過程,發展他們對科學的理解、思維能力、創造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學素養。

二、教材分析

蘇教版《科學》三年級下冊教材,主要突出兩個方面的教學,一個是通過《植物的一生》、《關心天氣》單元教學,培養學生對一個有周期性變化的事物進行長朗的連續的觀察、記錄、研究,從而發展學生認真、細緻、堅持性等科學態度,並初步認識到事物的週期性變化規律。另一個是通過《土壤與生命》、《固體和液體》單元教學,培養學生對一個事物進行多種感官、多種方法、多角度的認識和描述,從而發展學生更全面的認識事物的能力。

第一單元《土壤與生命》是根據《課程標準》中“地球與宇宙”的具體內容標準——地球的物質之一:岩石、沙、土壤來組織的,是以土壤為話題,把土壤當成一個認識的材料,目的是運用多種方法和多種感官去認識一個物體,並且通過探求土壤奧祕的活動,使學生獲得一種真切的體驗,對土壤產生親近感並心存感激,意識到土壤和人類存在相互依存的關係。

本單元由4課組成。

1.我們周圍的土壤

2.瞭解土壤

3.肥沃的土地

4.土壤的保護

第二單元《植物的一生》第1課中“我們已經知道哪些植物的知識”這個問題,將他們已經掌握的科學知識充分調動出來,並與他們在本單元中即將獲得的知識聯絡起來,對植物完成一個階段性的認識。

本單元的重點是進行一次“種油菜”活動,這是對一個生命週期作連續觀察、記錄、描述的活動;是孩子們真正去“種”的一個活動;是一次親身經歷植物生長每一個階段的活動。通過這一活動,學生們要了解種子、花的結構和作用;學會使用鑷子進行解剖和製作標本的簡單方法:完成種子和花生長過程中的一些探究實驗;連續記錄下油菜生長各階段變化的並進行資料彙總,總結規律,使學生對繼續探究植物世界的奧祕充滿濃厚的興趣。種植活動是本單元最重要的.一條主線,伴隨著這個活動,學生們將會遇到許多有趣的問題,井從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本單元共分為4課。

1.植物和我們

2.果實和種子

3.根和莖

4.葉和花

第三單元《固體和液體》是以生活中常見的固體和液體為切入點,進一步研究物質世界。這一單元的編寫與《土壤與生命》有相似之處,都是用多種感官和多種方法認識和描述一個具體事物,並且,不是單純地認識固體或液體的性質,而是在此基礎上再通過大量、反覆的實驗,認識固體與液體固體與固體、液體與液體之間的關係,以此培養學生比較全面、客觀的認知能力。本單元分為6課。

1.認識固體

2.把固體放到水裡

3.認識液體

4.把液體倒進水裡去

5.使沉在水裡的物體浮起來

6.認識船

第四單元《關心天氣》,屬於《標準》的“地球與宇宙”中“天空中的星體”部分,從關心天氣的角度談天氣預報,即“今天天氣怎麼樣”。討論天氣與人的關係,介紹氣象預報的過程、方法、手段和表現形式。指引觀測天氣,包括“氣溫是多少”、雨下得有多大“、”今天刮什麼風“指出天氣現象存在規律性,季節的氣候特徵影響動植物的生存方式。本單元分為6課。

1.今天天氣怎麼樣

2.氣溫是多少

3.雨下得有多大

4.今天刮什麼風

5.氣候與季節

三、教學目標

1.觀察能力:培養學生把整體分為部分有順序的進行觀察的方法,觀察物體的形態構造和變化,以培養學生的觀察方法。採用的方法:運用各種感官和多種觀察的方法來觀察物體。

2.實驗能力:繼續學習實驗操作的方法,培養學生自己設計實驗,並學會一些簡單的實驗操作技能。

3.通過養蠶的體驗活動的經歷和體驗,進行珍惜生命、保護生態環境教育。使學生了解我國科學技術的成就,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4.通過觀察、實驗、製作等活動,培養學生認真細緻、實事求是、與人合作、不怕困難等方面的科學態度,並進行學科學、用科學教育。

四、教學措施:

1、現場考察:科學課就是使學生親近大自然,讓學生在大自然中的探索科學祕密。

2、實驗:科學課就是通過各種實驗,使學生親身體驗和感知各種科學祕密,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3、養殖種植:通過種植花,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4、科學遊戲:遊戲是活動方式而不是目的,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悟出其中的科學祕密。

五、教學進度

周次教學內容

1我們周圍的土壤

2瞭解土壤

3肥沃的土壤

4土壤的保護

5植物和我們

6果實和種子

7根和莖

8葉和花

9認識固體

10把固體放到水裡

11認識液體

12把液體倒進水裡去

13使沉入水裡的物體浮起來

14今天天氣怎麼樣

15氣溫是多少

16雨下得有多大

17今天刮什麼風

18氣候與季節

19自由研究

20觀察

21測量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集錦 篇2

一、所教年級學生現狀分析:

這些學生來自農村家庭,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以及聽課的技巧、課外知識的視野相對不如本地學生。課堂上看來很活躍、很熱鬧,但是學生對問題的深入思考方面卻非常缺乏,動手實驗時,常常是在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計劃有目的的去玩,想出辦法了再玩。因此學生課堂上常常表現的是玩完後,一問三不知,因此針對這種情況,本學期的科學課要對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要對學生主動探究科學知識的能力進行專門的訓練,發展學生們的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學期中我要從抓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入手,在小製作、小種植、小實驗、小調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結合科學課的新課程標準,鼓勵學生走進自然,創造性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把科學課的新課程標準落實到科學教學中去,使科學教學進入到一個走進新課程改革的新時期。

二、本冊教材的知識系統和結構:

本冊書28課。從知識方面可以分為六個方面:

1、以“學生對身邊事物已有的觀察、認識”為引領,進一步認識身邊的植物,解釋觀察到的現象,探索其中的奧祕,初步掌握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驟,為學生親歷科學提供一把入門的鑰匙。

2、以“學生對身邊事物已有的觀察、認識”為引領,進一步認識身邊的動物,初步掌握其生活習慣及其生命特徵。

3、以“學生對生活材料的親身體驗"為線索,進行觀察、記錄、整理、製作等探究活動,增強學生觀察身邊科學現象的意識,培養學生樂於探究身邊常見科學現象的情感,意識到探究科學可以從身邊的科學現象入手。

4、以“學生對水已有的認知"為線索,通過讓學生了解自然界中水資源的分佈、欣賞自然界水體的美麗、瞭解水的三態、認識水中物體的沉浮、進行水的多少的比較、認識水的壓力等各種探究活動,層層展開,逐步推進,使學生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體驗科學探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瞭解、認識水的特點。

5、瞭解空氣在哪裡,空氣的成分,我們需要清新的空氣。

三、本冊教材的教學目的、重點、難點:

目的:

1、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並能應用於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於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相信、注重證據、敢於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4、學生在獨立操作中觀察、思考,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生有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和能力。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和諧發展。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和諧發展。

重點:《動物和我們》、《水的科學》、《我們周圍的空氣》四個單元。

難點:使學生以自主體驗為手段,以科學探究為核心,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探究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及科學知識各有側重,且由易到難,逐漸上升。

四、主要教學措施與教改思路:

1、首先加強教師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是最主要的。平時要充分利用空閒時間,認真學習科學課程標準、科學教材,認真鑽研科學教法學法,儘快成為一名合格的科學教師。

2、結合所教班級、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儘可能在課堂上創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徵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採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3、充分利用好學校的科學實驗室,儘可能的去科學實驗室上課,做到“精講多練”,多通過實驗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得到收穫。

4、注重學生課外的拓展研究,不應只停留在課堂教學內,要將學生帶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中去,將科學課的學習從課堂延伸擴充套件到活動課程,擴充套件到家庭和社會。

5、教改思路:改變評價學生的方法,把學科評價內容分為綜合能力評價和基礎知識評價兩種,每種各佔50分。注重學生平時的製作能力、觀察能力與實驗探究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中去探究學習科學知識知識,並在作科學的過程中學科學。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集錦 篇3

一、課標要求

1、科學探究: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對科學觀察的理解;對學生進行科學探究能力方面的培養。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學習科學課程的興趣,建立學習科學課的信心。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觀察活動中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積極地把學生學習科學的確場所引向生活和大自然。

3、科學知識:獲取大樹、葉子的一些知識。對蝸牛、蝗蟲、螞蟻等小動物有所認識、構建起有關動物、生物、事物的初步認識;初步瞭解基人身體的各部分及功能;認識水的基本物理性質、懂得液體的含義;認識紙的性質與用途、對一些紙質材料進行簡單的研究;認識幾種大米。知道澱粉遇到碘酒會變藍這一檢測方法。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共有學生53名,學生普遍的特點是比較活潑,思維較活躍,好奇心較強。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課堂紀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愛動手,愛發言。通過教師觀察,該班級的學生對科學課的知識掌握程度差異較大,部分學生動手實驗的能力不強。本學期,需要在科學課堂常規養成,科學學習興趣,動手實驗操作等方面加強教學,獲得進步。

三、教材分析

教材的內容安排在生命科學方面有所側重。全冊是以學生有系統的觀察活動為主線展開的,儘管各個單元的學習內容、觀察物件不同,但在活動的設計上充分考慮了觀察能力有步驟、有計劃地發展。教材綜合性地考慮了科學探究方面諸多能力的培養。為了發展學生的科學判斷能力,教材還充分體現了對觀察記錄和報告撰寫的重視。全冊教材自始自終都強調了學生的親身經歷和體驗。教材在活動設計中,還有意識地安排了多項環境保護的內容,力圖從多方面促進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

四、方法措施

1、首先加強教師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是最主要的。平時要充分利用空閒時間,認真學習科學教學大綱,科學教材,認真鑽研科學教法學法,儘快成為一名合格的科學教師。

2、結合所教班級、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儘可能在課堂上創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徵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採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3、充分利用好學校的科學實驗室,儘可能的去科學實驗室上課,做到“精講多練”,多通過實驗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得到收穫。

4、注重學生課外的拓展研究,不應只停留在課堂教學內,要將學生帶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中去,將科學課的學習從課堂延伸擴充套件到活動課程,擴充套件到家庭和社會。

五、本冊教材的教學目的、重點、難點:

1、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並能應用於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於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相信、注重證據、敢於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4、學生在獨立操作中觀察、思考,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生有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和能力。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和諧發展。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和諧發展。

重點:《動物和我們》、《水的科學》、《我們周圍的空氣》四個單元。

難點:使學生以自主體驗為手段,以科學探究為核心,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探究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及科學知識各有側重,且由易到難,逐漸上升。

六、各周次教學進度安排:

1、我看到了什麼,開學註冊···············1課時

2、校園的樹木,完成練················2課時

3、大樹和小草、水生植物··················2課時

4、植物的葉、植物發生了什麼變化···········1課時

5、植物有哪些相同的特點······················2課時

6、尋訪小動物···································1課時

7、蝸牛······································1課時

8、完成相應的練·······························1課時

9、期會考試

10、螞蟻、金魚··································2課時

11、動物有哪些相同特點····························1課時

12、我們周圍的材料、哪種材料硬····················1課時

13、比較韌性、它們吸水嗎··························1課時

14、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磚瓦和陶瓷····················2課時

15、給身邊的材料分類、水····························1課時

16、水和食用油的比較、誰流得更快一些··················1課時

17、比較水的多少、我們周圍的空氣·····················1課時

18、空氣佔據空間嗎、空氣有重量嗎·························2課時

19、期末考試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集錦 篇4

複習是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一環,它不僅使所學知識系統化,而且加強了對知識的理解、鞏固與提高,也可彌補知識的缺陷,使基本技能進一步熟練。臨近期末,為了有效地進行復習,特制定本計劃。

一、學情分析

今年我任教605班和606班。相比較而言,605班課堂紀律比較好,探究活動比較認真有序,作業也比較自覺,但605班的後進生教多。而606班因為有幾個調皮好動的學生,課堂教學效果較差,經常無法很好的完成教學任務。兩個班的共性在於——優等生表現出對科學濃厚持久的興趣,科學素養髮展態勢良好。也有較多學生課堂表現積極,但對科學知識處於一知半解的層面,對實驗現象的總結分析往往不全不到位。還有部分學生態度很不端正,對科學學習很不重視,科學綜合表現很差,需要採用恰當方法強化輔導。

二、複習目標

1.鞏固知識、強化記憶。通過複習,把本冊教材的教學內容進行系統的整理,使學生進一步熟悉理解課本上的科學知識。

2.溫故知新、拓寬加深。在複習過程中要通過知識的內在聯絡,把零散的、片斷的知識條理化、系統化,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深刻、更全面,達到橫向拓寬知識,縱向深化知識的目的。

3.發展能力、綜合提高。在複習過程中,通過教師的示範、指導和啟發,使學生的概括和整理知識的能力、記憶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學習科學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都有較大提高,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能用科學知識、科學方法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學以致用。

三、複習內容

1.四個單元的基礎知識整理。

2.各個單元的科學探究題。

3.作業本中的難點題型,課時特訓提高練習。

四、複習重點難點:

1.重點:掌握對比實驗的技能,設計對比實驗,並用資料分析現象,得出結論。

2.難點:實驗過程中遇到問題的處理。

五、保障措施

1.加強複習的計劃性。我先根據要複習的內容和複習課時制訂出切實可行的複習計劃,詳細地寫出複習課教案,並注意複習內容的系統性,把已學的知識系統進行歸類。

2.注意複習課的針對性。我把複習重點放在學生的難點,弱點上以及常易出錯或失誤的內容方面上,努力做到有的放矢。把一般複習和重點複習結合起來。通過一般複習重複已學的內容,幫助學生記憶。而重點複習則針對學生容易混淆或感到困難的專案進行重點講解並著重進行復習性練習,。

3.課堂上堅持精講多練,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努力使“重複”變為生動積極的“再現”,寓能力培養於整個複習過程之中,切忌教師“壟斷”複習課堂。

六、複習安排

1.知識回顧:分單元內容進行復習。

2.專題訓練:(1)基礎知識訓練:側重一些概念,試驗及其結論。(2)解決問題訓練。

3.測驗講評:出一些綜合類試卷,檢測學生的複習情況。

4.針對練習:查漏補缺,針對學生暴露的一些問題,再一次補充複習。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集錦 篇5

  一、教材分析

1.整體情況

三年級下冊教科書由“物體的運動”“動物的一生”和“太陽、地球和月球”三個單元組成。每個單元各有8個教學內容,共計24個教學內容。完成一個單元的教學需10課時左右,預計一學期共需30課時。

本冊的三個單元雖然屬於不同的領域,但都強調學生建構科學模型。例如,“物體的運動”單元引導學生建構機械運動中質點的模型,“動物的一生”單元引導學生建構動物生命週期的模型,“太陽、地球和月球”單元引導學生建構日地月的天體模型……這些科學模型的建立,有利於學生用科學的觀點系統地認識世界。

特別要注意的是,修訂後的教科書採用科學概念和科學探究雙螺旋協同發展的編寫理念模型,表現為“大單元”的組織形式和“四個板塊”的呈現方式。其中大單元的組織形式,是為了體現科學概念的連貫性和綜合性,挖掘科學探究中的思維和認知發展過程,將新課標中的每一個具體知識條目以最優的方式組織到一起。而四個板塊的呈現方式,是借鑑學習週期的策略,將探究活動的組織過程顯性化,目的是讓兒童親身經歷和體驗問題解決的系列科學實踐。這個實踐過程與兒童轉變他們的原有認識相關,與促進他們對科學的理解相關,與發展他們的認識能力相關,而且一定是以科學概念和科學探究共生的方式發生的。

2.單元概述

第一單元“物體的運動”:本單元是將機械運動作為研究物件的主題單元。對於運動,學生有許多正確的生活經驗,但也有一些不完善甚至錯誤的認識,例如他們無法準確描述某個物體的位置、習慣用感覺來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等。本單元希望學生經過對機械運動的系統學習,對物體的位置、運動形式、運動速度等有初步的科學認識,由此用科學的方法和思維來重新審視現實世界中各種物體的運動。此外,本單元還將引導學生經歷一個明確問題、確定方案、設計製作、改進完善的專案式學習過程,從而將科學、技術、工程、數學有機地融為一體,綜合應用跨學科和跨領域知識,體會科學實踐的成功和樂趣。

本單元共8課,這8課的編排邏輯如下:第1到6課,具體從物體的位置、不同物體運動形式的觀察比較、不同物體運動快慢的測量比較這三方面展開;第7課,設計製作;第8課,綜合應用。本單元以物質科學領域主要概念“物體的運動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來描述”為線索,組織有層次的學習活動,其中第7課延伸到技術與工程領域的“工程技術的關鍵是設計,工程是運用科學和技術進行設計、解決實際問題和製造產品的活動”,第8課迴歸到本單元“物體的運動”的知識應用,實現跨領域的綜合學習。

第二單元“動物的一生”:本單元是研究動物生命週期的主題單元。動物的一生都要經歷出生、成長、繁殖、死亡的生命過程,這樣的生命過程迴圈往復,使種族得以延續,呈現出動物的生命週期現象。本單元的學習內容包括兩條線索:一條是研究蠶的生命週期現象;另一條則是由蠶拓展到其他動物的生命週期,在此過程中認識昆蟲、魚類、鳥類、哺乳動物等常見的動物類別。本單元的飼養、觀察、記錄、交流、展示等活動貫穿始終,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記錄、整理資料、提取有效資訊形成結論等能力。

本單元共8課,包括兩條線索,第1、3、4、5、6課以蠶為主要研究物件,呈現了蠶的生命週期現象。第2、7、8課是對蠶卵、蠶的繁殖、蠶的一生認識的延伸,引導學生形成對更多動物卵、繁殖和動物一生的認識,從個別到一般,逐步構建動物生命週期模型,幫助學生認識不同類別的動物。

第三單元“太陽、地球和月球”:本單元是研究三個天體的本質特徵以及相互關係的主題單元。太陽、地球和月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三個天體的正常執行是地球上萬物正常運作的基礎,人類一直保持著對太陽、地球和月球的探索熱情,國小生也是如此。本單元將通過觀察活動、模擬實驗、製作海報等方式引導學生認識三個天體的特點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瞭解它們對人類日常生活的影響。同時,本單元也將充分鍛鍊學生收集資訊、處理資訊、分享資訊、交流資訊的能力。

本單元共8課,通過學習,學生對太陽、地球和月球三個天體的認識將更上一層樓。前3課學生將瞭解太陽和月球的基本特徵以及基本的光影關係。第4到第7課,學生將對月球和地球的基本特徵有足夠認識,同時逐步探索三者關係。第8課,學生將通過製作主題海報的形式,對地球展開更加深入的探索。

  二、學情分析

通過兩年多的科學學習,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求知慾和參與科學活動的願望明顯增強,學生的觀察與描述能力有了明顯的發展,在進行觀察、記錄、實驗、交流等一系列活動時,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也得到培養。受年齡的限制,學生的思維依舊處於形象思維階段,抽象概括和語言表達能力仍然比較弱,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仍然非常重要。教師還要注重觀察、記錄方法的示範和引導,注重提供語言表達的範例。

學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為,但還有不穩定的現象,自制力還不強,意志力較差,遇事很容易衝動,活動的自覺性和永續性都比較差,且常與興趣密切相關。另外,他們精力旺盛、活潑好動,具有好奇、好動等特點,在活動過程中需要通過不斷巡視來關注學生的觀察體驗進展,用學生喜歡的形式來促進學生更好地開展觀察、體驗等活動。

三、教學目標

1.“物體的運動”單元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目標

可以用相對於另一個物體的方向和距離來描述運動物體在某個時刻的位置。

物體的運動有不同形式。

物體的運動按運動軌跡(運動路線)可以分為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

物體運動的快慢是可以測量和比較的。可以用“當運動距離相同時,比較運動時間的長短”和“當運動時間相同時,比較運動距離的長短”的方法,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

工程設計的基本步驟包括明確問題、確定方案、設計製作、改進完善等。

(2)科學探究目標

藉助方向盤、軟尺等工具,描述某個物體某個時刻的位置。

通過觀察和比較,記錄和描述物體不同的運動方式。

通過觀察,記錄和描述物體在斜面上的運動情況。

藉助秒錶、軟尺等工具進行測量,並比較不同物體運動的快慢。

根據設計要求,設計、製作、評價、改進自己小組的“過山車”。

基於探索活動中獲得的資訊,開展基於證據的科學論證活動。

(3)科學態度目標

親歷對物體運動的探究活動,表現出相應的探究興趣。

採用合適的方式,如實地記錄和講述有關物體運動的資訊。

體會到重複測試在提高證據有效性中的意義。

願意與同伴合作探究,認真觀察實驗現象、及時記錄,並以事實為依據開展交流研討。

樂於分享自己的經驗,能接納他人的觀點,完善自己的探究。

(4)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初步感知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確、便利和快捷。

初步體驗包括設計、實施、改進在內的簡單的技術與工程過程。

發展對技術設計和動手製作的興趣,激發創造精神。

2.“動物的一生”單元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目標

像蠶一樣,動物都要經歷從生到死的生命過程。

不同動物從生到死經歷的時間不同,具體過程也不相同。

動物有卵生和胎生等不同的繁殖方式。

動物都能繁殖後代,使它們得以世代相傳。

動物與植物以及其所生活的環境存在相互依存的關係。

動物生存需要空氣、水、溫度和食物等適宜的條件。

動物可以分為昆蟲、魚類、鳥類、哺乳動物等不同的類群,每類動物都有區別於其他動物的共同特徵。

(2)科學探究目標

能夠制訂研究蠶生長變化的觀察計劃。

能根據觀察計劃進行長期觀察,研究蠶的一生。

能運用攝像、拍照、畫圖、寫觀察日記、使用觀察記錄表等方式記錄蠶的生長變化。

能基於證據描述蠶一生的生長髮育過程。

能利用建模的方法呈現昆蟲一生的生長變化過程。

能抓住主要特徵對動物及動物卵進行分類。

能根據觀察所獲得的資訊,對蠶的生長髮育的趨勢進行預測。

能對自己飼養和觀察蠶的過程、方法進行反思和評價。

(3)科學態度目標

對飼養蠶以及觀察蠶的生長變化表現出濃厚興趣。

能客觀記錄蠶生長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現象。

能堅持不懈對蠶的一生進行長期觀察。

能在養蠶的過程中感受生命的可愛和可貴。

願意與人分享養蠶經驗和自己的觀察記錄結果。

(4)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意識到先進的技術有利於人類進行有效的科學研究。

瞭解人類生活可能對生物環境造成破壞。

初步具有熱愛自然、熱愛生命、保護環境的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3.“太陽、地球和月球”單元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目標

太陽是一顆恆星,太陽給地球帶來光照和熱量。

一天之中,在太陽光的照射下,物體的影子變化有一定的規律。

日晷是古代測量時間的儀器。

行進中的光被阻擋時,就形成了阻擋物的陰影。

月球是地球的衛星,表面有很多環形山。

月相變化有一定的規律。

地球是一個球體,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

地球是一個液態水資源十分豐富的星球。

地球陸地表面有河流、湖泊等水體型別。

地球表面的海洋麵積遠大於陸地面積。

(2)科學探究目標

能通過觀察比較圖片的方式獲取天體資訊,並描述天體的外部特徵。

能運用模擬實驗的方式推理、論證實驗猜想。

能使用較科學的詞彙、圖示符號等方式記錄模擬實驗結果。

能在一天之中堅持觀察和記錄影子的變化情況,製作和使用簡易日晷。

能通過各種途徑獲取、加工、篩選和整理資料。

能利用維恩圖的方式收集、整理、對比兩個天體的資訊特徵。

(3)科學態度目標

能對自然現象保持好奇心,對探索天文保持興趣。

通過模擬實驗收集事實證據,根據有說服力的事實證據調整自己的觀點。

嘗試運用多種思路、多種方法完成探究,體會發現規律的樂趣。

願意與他人合作,善於分工協作,樂於分享自己的收穫。

能用科學的語言陳述自己的觀點,善於傾聽別人意見,並對自己的觀點進行反思。

(4)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親歷人類認識和探索宇宙的過程,感受技術的進步對人類認知深度的推動作用。

瞭解並意識到人類對自然規律的發現和掌握能對人類生活、技術發展帶來巨大的促進作用。

意識到與其他星球相比較,地球是十分特別的星球,地球是我們的家園,我們要保護地球。

四、主要教學措施

1.瞭解學生前概念,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開展教學。

2.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

5.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的詞語描述觀察到的事實和現象。

6.引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

7.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

五、教學進度表

教 學 進 度 表

周 次

起止日期

教學內容

備 注

1

2.28-3.6

開學第一課2

3.7-3.13

運動和位置3

3.14-3.20

各種各樣的運動4

3.21-3.27

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5

3.28-4.3

物體在斜面上運動6

4.4-4.10

比較相同距離內運動的快慢清明假期7

4.11-4.17

比較相同時間內運動的快慢8

4.18-4.24

我們的過山車、測試過山車9

4.25-5.1

第一單元複習勞動節放假10

5.2-5.8

迎接蠶寶寶的到來11

5.9-5.15

認識其他動物的卵12

5.16-5.22

蠶長大了13

5.23-5.29

蠶變了新模樣14

5.30-6.5

繭中鑽出了蠶蛾六一、端午節假期15

6.6-6.12

蠶的一生16

6.13-6.19

動物的繁殖17

6.20-6.26

動物的一生18

6.27-7.3

複習與檢測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集錦 篇6

新的學期開始了,為了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特制定本學期科學教學計劃如下:

一、學生情況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三年級學生整體學習科學興趣很高,學習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普遍習慣於常規課堂學習模式,而不善於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並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瞭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從課外書中獲得的科學知識比較豐富,但科學探究能力比較弱。家長偏重於語數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在國小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國小生的的生活,強呼叫符合國小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冊主要圍繞“性質與功能”這一組統一概念,整合教學內容,進行單元和課題設計,全冊共有6個單元,19個課題。“常見材料”是全冊書的引入單元,目的是幫助學生認識人們對材料的使用與材料的性質有關,引導學生認識身邊的材料、關心新材料。“聲”“光”“電”“磁”四個單元分別以兒童生活經驗為線索,來研究材料的特殊性質。“聲”單元引導學生通過尋找聲音、觀察發聲體、自制樂器等探究活動,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制定計劃、實驗製作等探究能力。“光”單元引導學生認識有些物體能發光、有些物體能讓光線通過、光沿著直線傳播、光的傳播線路可以改變等性質,培養學生探究客觀事物本質特徵的興趣和能力。“電”單元通過分析電在生活中的應用,使學生知道有些材料容易導電,有些材料不容易導電,培養學生想知道、愛提問、樂於合作與交流的科學態度。“磁”單元通過研究磁鐵的性質、尋找磁在生活中的用途等活動,引導學生經歷從預測、驗證、討論到交流的完整科學探究過程。“資訊與通訊”是全冊書的綜合單元,引導學生通過分析人類傳遞資訊及通訊技術的發展,瞭解都聲光電磁知識的應用引起通訊技術飛速發展的科學事實。

三、課標對本冊教材的教學要求

1、能用感官或工具感知物體的性質與功能;能用語言或簡圖描述、記錄物體的性質和功能;能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對實驗結果進行預測,設計實驗進行探究,並能實驗結果作出科學的解釋。

2、能從科學的`角度關注日常生活中的聲、光、電、磁等現象,主動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願意與同學合作完成探究任務,能體能到討論與交流的好處;能體驗到大膽想像的樂趣;願意聽取其他同學對自己“作品”的評價,並願意進行改進。

3、能辨別製成常用物品的材料,並能舉例說明材料的用途與其性質有關;知道物體發聲和聲音傳播的簡單原理;瞭解光的傳播、鏡子改變光的傳播路線及日光的色散現象;知道材料按導電效能可以分為導體和絕緣體,知道常用電器的工作需要一個完整的迴路,知道用一些基本元件連線一個簡單電路和開關的功能;能探究磁鐵的方向特性以及磁鐵間同極相斥、蒸發異極相吸的規律;能舉例說明人類傳遞資訊的方式及科學技術發展對資訊傳遞方式的改變。

4、能舉例說出“新材料、聲、光、電、磁”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及給人類生活帶來的諸多便利;懂得節約用電的常識,知道安全用電的重要性;能舉例說出噪聲和強光對人類的危害;能理解電和磁的應用對人類生活方式的改變。

四、本學期的教學重難點及奮鬥目標

1、教學重難點:本冊在內容方面以物質世界的聲光電磁方面的知識為線索,但學習的重點不在於科學知識體系的傳授,而在於通過調查、觀察、實驗、設計、製作、蒐集資訊等各種探究活動,引導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激發對科學探究的興趣。同時,注意引導學生關心日常生活中有關聲光電磁應用的新知識、新產品、新技術,讓學生初步瞭解科學技術的廣泛應用引起社會生活的巨大變化。

2、奮鬥目標讓學生通過調查、觀察、實驗、設計、製作、蒐集資訊等各種探究活動,引導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激發對科學探究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髮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1、提高課堂效率措施:

(1)、根據教材及學生的實際認真備好課,準備好活動材料,做到吃透教材,設計好科學活動、問題和作業。

(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自身精神飽滿,面向每一位學生進行教學,努力調整每位學生積極性,把握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心態,並適時調整。

(3)、進一步確立學生的主體意識,對學生的回答和作業及時準確反饋,貫徹以表揚鼓勵為主的原則。

(4)、在科學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訓練學生的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能力,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2、提優補差措施:

(1)、鼓勵學生擴大閱讀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課外書籍,並提倡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驗、小發明、小創造、小製作活動,以進一步提高能力。

(2)、幫助後進生建立自信心,繼而貫徹表揚鼓勵為主的原則,培養學生對科學課學習的興趣。

(3)、延伸課堂內容,採取課內與課外相結合。

(4)、加強優生與後進生的聯絡,促使他們互相幫助,在團結的氣氛中儘快成長。

3、其它措施:

(1)、利用學校設施優勢,採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課堂教學,既激發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又可以促使學生在多樣化的環境中靈活掌握知識。

(2)、重視活動的總結,注重課後交流、單元總結。

(3)、科學課堂教學要兼顧實與活動。

六、教學專題研究計劃

指導學生運用在感官和簡單工具觀察物體,認識物體的性質及用途,培養學生質疑、想象、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熱愛科學。

七、尖子生的培養和學困生的轉化

1、學困生的轉化在科學學習方面的學困生有:黃倩倩、張蕭、程銘靜,他們記憶能力差,反應也較慢,面對以上情況,準備採取如下轉化措施:

(1)聯絡生活實際,充分調動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

(2)採用表揚為主,批評為輔的教育手段,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3)利用課餘時間為其補習,使他們不被落下。

2、尖子生的培養

(1)採用“一幫一、一對紅”的政策,尖子生幫助學困生,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以求共同進步。

(2)每週利用一節課的時間,說說自己的學習心得,提高學習的興趣。

(3)對尖子生的平常學習,也要多觀察,多教育,防止他們出現驕傲現象。

八、課時安排

(一)、常見材料(5課時)

1、身邊的材料 2課時

2、塑料 3課時

(二)、聲(7課時)

3、傾聽聲音 2課時

4、物體傳聲 2課時

5、自制小樂器 2課時

6、聲音與生活 1課時

(三)、光(8課時)

7、光的傳播 2課時

8、透明與不透明 1課時

9、鏡子 2課時

10、七色光 3課時

(四)、電(6課時)

11、電在我家中 2課時

12、讓燈亮起來 2課時

13、導體與絕緣體 2課時

(五)、磁6課時

14、磁鐵的力量 2課時

15、製作小磁針 2課時

16、磁的應用 2課時

(六)、資訊與通訊(5課時)

17、傳遞資訊 2課時

18、通訊的發展 1課時

19、暢想通訊 2課時

九、教學進度表:

周次起止日期教 學 內 容

1 3.2 ~ 3.5 1、身邊的材料

2 3.8 ~ 3.12 2、塑料

3 3.15 ~3.19 3、傾聽聲音

4 3.22 ~3.26 4、物體傳聲

5 3.29 ~ 4.1 5、自制小樂器6、聲音與生活

6 4.4 ~ 4.8 7、光的傳播

7 4.11 ~4.15 8、透明與不透明 9、鏡子

8 4.18 ~4.22 10、七色光

9 4.25~ 4.10 11、電在我家中

10 4.13 ~4.17 12、讓燈亮起來

11 4.20 ~4.29 13、導體與絕緣體

12 5.2 ~ 5.6 14、磁鐵的力量

13 5.9~ 5.13 15、製作小磁針

14 5.16 ~5.20 16、磁的應用

15 5.23 ~5.27 17、傳遞資訊

16 5.30 ~ 6.3 18、通訊的發展

17 6.6 ~ 6.10 19、暢想通訊

18 6.13~6.17 複習

19 6.20 ~6.19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集錦 篇7

這個學期時間有些短促,教材講完之後,有些學生頭腦中的知識結構處於雜亂、含糊、無序的狀態,所以在進行期末測驗之前必須對這學期的教學內容進行系統歸類、整理、綜合,幫助和引導學生形成立體的知識結構體系。下面是複習的總體思想和方法:

一、各個章節之間進行區別比較、分門別類。分析知識的意義性質、規律的異同,把各方面的知識像串珍珠一樣連線起來,讓學生在頭腦中建立清晰的知識體系,便於記憶、理解與運用。

二、 有針對性的進行復習。對學生知識的缺陷、誤區、理解困難的重點、難點、疑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複習講解。

三、發揮教師的主導地位:我先主動的理清知識體系,分層、分類、分項,找出貫穿全冊教材的主線。平時課堂中學生普遍不會的,難理解的,遺漏的重點強調、講解、複習。

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發動學生歸類分項,發動學生討論,讓學生聯想、發散,主動探索,尋查知識點,讓學生自己形成知識框架。

五、複習目標:

1、使學生對本學期所學的科學知識在頭腦中更加紮實、穩固。

2、能對掌握的科學方法和技能學以致用,為進入四年級的學習奠定基礎。

3、激發後進生對科學課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動力。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集錦 篇8

一、教材分析

《科學》三年級下冊是在三年級上冊的基礎上編寫而成的。國小三年級上冊是科學教材的起始冊,選擇的教學內容是以學生“有系統的觀察活動”為主線展開的。

植物的一生單元引導學生經歷種植鳳仙花的完整過程。通過對鳳仙花各個生長期不同形態特徵的觀察,幫助學生建立植物生長週期的概念,並引導他們學會定期觀察、記錄以及分析資料的方法。

動物的生命週期單元引導學生經歷養蠶的完整過程。通過對蠶各個生長時期不同形態特徵的觀察,幫助學生建立動物的生命週期概念,感受生物的生命過程並學會描述這個過程。

溫度與水的變化單元主要涉及溫度的測量和水的三態變化。磁鐵單元從我們知道的磁鐵開始,來了解磁鐵的兩極和作用,製作指南針。

二、學生分析

本學期擔任三年級的科學教學。從上個學期的成績來看,主要是班級的學生特點不一樣,有的學生比較活躍,相對來說思維也是如此,再加上三年級兒童想象豐富,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學學習的起點,他們對花鳥魚蟲、日月星空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導就能轉化為強烈的求知慾望和學習行為。通過一個學期的《科學》學習,學生們對《科學》這門課已經有所瞭解,知道科學課是由一個一個的活動組成,這是令

他們喜愛的。但是他們卻常常不能自覺作好課前準備。雖然經過一個學期的科學學習,學生們已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但是他們的觀察力、思維力有待提高,學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內在,難以把握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絡。對實驗感興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內在。

三、教學目標

本冊教學內容仍然屬於生命世界和物質世界的範疇,但是探究的重點有所不同,主要指導學生對變化的事物進行觀察,觀察其變化的過程並探究其變化的規律。教師應能夠給學生的每一項探究活動以比較充分的時間保證,使學生的感受、思考、表達等都能得以比較充分地進行。學生在經歷探究活動的基礎上,知道空氣是一種透明的物質,沒有一定的開關和體積,但具有質量;知道固體、氣體、液體的主要區別;知道空氣可以被壓縮,壓縮空氣有彈力等;同時,潛移默化地意識到,藉助於可見的物質媒介可以發現並研究不可見的.物質;意識到通過蒐集、整理和分析資料,也可以獲得對一些問題的認識。

通過親歷種植、培養鳳仙花的活動,認識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及種子,瞭解植物的生長過程;知道一粒種子能夠發育成一株植物,並再次結出多粒種子,從中理解植物生命週期的涵義。在活動過程中,使學生領悟珍愛生命的意義,知道愛護花草樹木,學會持續地、多方面地對一事物進行觀察,提高科學探究的能力,學會與人合作;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懂得栽培植物的正確方法;學會用資料、圖畫、語言描述等方法交流自己的觀察結果;運用整理資訊的方法發現事物

變化的簡單規律。在養蠶的活動中發現生命的發展變化,及動物和食物、動物和環境等多方面的認識,並通過養蠶的活動經歷和體驗,進行珍愛生命、保護生態環境的教育。在經歷對蠶進行養育的過程中,能進行簡單的觀察和描述,能按蠶的不同生長時期進行動態觀察、細節觀察,能對蠶的身體變化進行比較和測量。能在活動過程中提出問題,發現更多的觀察內容。

四、教學的具體措施(一)課堂措施

1.認真鑽研教材、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認真做好課前準備工作。運用多種評價手段,以激勵學生的探究興趣。

2.充分運用教具、掛圖、音像教材進行直觀教學,尤其要組織好每一個觀察認識活動,讓學生去親身經歷、體驗每一個活動。

3.在課堂上嚴格要求學生的紀律問題,做到有秩有序,該做實驗的時候認真做,該聽講的時候不能開小差。在教學中,覺得是重點的,要求學生劃線,或做其他記號,及時背誦和複習。

4.作業本能做到及時批改,及時校對,及時訂正。(二)提優補差措施:

1.鼓勵學生擴大閱讀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課外書籍,並提倡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驗,小發明,小創造,小製作活動,以進一步提高能力。

2.幫助後進生建立自信心,繼而貫徹表揚鼓勵為主的原則,培養學生對科學課學習的興趣。

3.延伸課堂內容,採取課內與課外相結合。

4.加強優生與後進生的聯絡,促使他們互相幫助,在團結的氣氛中儘快成長。

擴充套件閱讀:教科版國小三年級科學下冊第二單元教學設計

第二單元動物的生命週期

單元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蠶的一生是不斷生長變化的,要經歷蠶卵蠶蛹蠶蛾四個不同形態的變化階段。蠶的一生會經歷出生生長髮育繁殖死亡四個階段,這一過程稱為蠶的生命週期。

2、自然界中的動物都有生命週期,也都要經歷出生生長髮育繁殖死亡四個階段。3、人也要經歷出生生長髮育繁殖死亡四個階段,人和動物一樣也具有生命週期。4、人和動物壽命的長短與生活環境有關。

5、人和動物通過繁殖使其物種不會隨著個體的衰老死亡而滅亡,並得以不斷延續。

過程與方法:

1、養蠶並對蠶的一生形態變化進行觀察。學習用科學的方法對蠶的身體變化進行比較和測量,並進行記錄和描述。對蠶的生長髮育進行預測,並在觀察中發現問題。

2、用流程圖和迴圈圖表示蠶及其他動物一生的生長變化規律。

3、查閱資料瞭解其他動物一生的生長變化過程,歸納和比較它們生命週期的相同和不同。

4、從自己的生長經歷和對周圍不同年齡段的人的觀察比較中,瞭解人的生命週期現象。

情感態度價值觀:

1、認識到較長時間堅持不懈進行觀察記錄的必要。2、領悟生命的可愛和可貴。

3、認識到動物和人的生長變化、生命週期是有規律的,是不可違背的。人和動物的生命週期與環境因素及其疾病有關。

4、養蠶繅絲是我國勞動人民的偉大發明,值得我們自豪。

主要材料清單

蠶卵,放大鏡、飼養盒;不同生長階段的蠶;蠶繭及蛹,小剪刀,手電筒;熱水,小碗,竹籤,絲綢製品;蠶蛾、蜻蜓、螞蟻、蝴蝶的圖片或標片;有關動物生長髮育過程的圖片及資料;學生從出生到現在每年的身高、體重、牙齒等生長變化的資料;嬰兒、幼兒園或國小兒童、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身體特點的圖片或影像資料。

單元課時安排

每課1課時,機動、整理1課時,合計8課時。1、蠶卵裡孵出的新生命

【教學目標】科學概念

1、瞭解蠶卵的顏色、形態、大小等。

2、蠶卵裡孕育生命,新的小蠶將從蠶卵裡孵出。

3、在氣溫、溼度適合的時候,小蠶才會孵出,小蠶孵出後就要吃食物。過程與方法

1、飼養小蠶的方法,經歷小蠶孵出及小蠶不斷長大的過程。2、觀察、描述和記錄蠶卵孵化及小蠶生長過程中的變化。

3、用放大鏡對蠶卵進行仔細的觀察,用測量的方法記錄蠶的生長變化。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飼養、觀察動物的興趣。

2、培養對動物的愛心及責任心,細心地照管小蠶。3、能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堅持觀察和記錄。

【教學重點】觀察蠶卵及瞭解飼養、觀察和記錄的方法。【教學難點】觀察蠶卵及瞭解飼養、觀察和記錄的過程。【教學準備】

蠶卵、放大鏡、養蠶用的小盒;桑葉、萵筍葉以及介紹養蠶方法的圖片。【教學時間】1課時【教學過程】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在上學期飼養過蝸牛,那麼蝸牛的一生是怎樣生長變化的呢?它們的壽命有又多長呢?那麼你們還知道哪些動物一生的生長變化和它們的壽命呢?同學們觀察過蠶嗎?你知道它一生的生長變化和它們的壽命嗎?

二、學習新課1、觀察蠶卵

(1)讓我們來飼養蠶,觀察蠶卵

A、學生分組觀察蠶卵的顏色、大小、形狀(說明:蠶卵近似圓形,看上去很像小米粒,寬約1毫米,厚約0.5毫米。剛產下的蠶卵是淡黃色或黃色的,經12天變成淡紅、淺褐,再經34天變成灰綠或紫黑色,以後不再發生變化。學生觀察的應該是滯留到第二年春天的卵,顏色應該是紫黑色的。)

B、讓學生自己設計觀察記錄,把觀察到的現象及時記錄下來。(2)仔細觀察,還有什麼發現?

(比如蠶卵的中心處是凹下去的等。學生也可能會發現有黃色的卵,那可能是未受精的卵,是不會孵出小蠶來的。如果是白色的,那是已經孵出小蠶的空卵殼,如果仔細觀察,在空卵殼上還會發現有小孔。)

2、從卵裡出來的小生命

(1)小蠶什麼時候從卵裡出來,小蠶是怎樣從卵裡出來的,出來以後會幹什麼?(讓學生預測一下,目的激發學生繼續觀察的興趣。)

(2)小蠶就要出來了,我們要為它準備什麼呢?(學生分組討論)(3)為什麼要在盒蓋上扎小孔呢?

一是指導學生為小蠶準備好家(這個活動的重點是為蠶的出生做準備。具體來說要準備一個盒子作為蠶的“房子”,還要在盒蓋上扎些小孔,“如果天氣乾燥,可以在蠶卵上灑一些水”。)

二是課外觀察蠶卵的變化;(指導學生課後繼續觀察蠶卵的變化。具體來說觀察小蠶是怎樣孵出的,剛孵出的小蠶是什麼樣的。)要求學生記錄小蠶孵出的日期和氣溫,思考小蠶的孵化和什麼條件有關。活動目的是讓學生明白蠶的孵化還需要另一個環境條件,即需要一定的溫度。

三是指導學習觀察和記錄的方法。指導學生閱讀養蠶竅門。

教師小結:小蠶與其他動物一樣,也是需要一定生活條件的,我們要滿足它的生活條件,它才會生長得好。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集錦 篇9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內容由“植物的生長變化”“動物的生命週期”“溫度與水的變化”“磁鐵”四個單元組成。

第一單元,將引領學生在種植風仙花的過程中,觀察綠色開花植物的生長髮育歷程,發現其生長變化的規律,知道綠色開花植物的生長都要經歷“種子萌發”“幼苗生長”營養生長”“開花結果”這樣的生命週期。同時伴隨著生長過程,指導學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莖、葉的功能,初步認識植物體都有維持其生存的結構、結構與功能是緊密聯絡在一起的。

第二單元,將指導學生親歷養蠶的過程,瞭解蠶的一生要經歷出生、生長髮育、繁殖、死亡的生命週期,並以蠶的生命週期為例,從常見動物的生命過程中,以及從人體特點的觀察中,認識動物和人的生命週期。

第三單元,將以水為例,引導學生探究熱量和物質狀態變化之間的關係。通過觀察水的固、液和氣三態,研究水在融化、結冰、蒸發和凝結等過程中發生的變化,幫助他們初步認識物質是不斷變化的,這種變化是與外界條件密切相關的。同時,幫助學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質“迴圈”的概念。

第四單元將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安排一系列的探究活動,引領學生認識磁鐵具有磁性、磁鐵兩極磁力最強、磁鐵能指南北、磁鐵具有異極相吸和同極相斥等性質。瞭解磁鐵的應用。

二、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對變化的事物進行觀察,觀察其變化的過程並探究其變化的規律。

2、引導學生關注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如生物與環境、生物的結構與功能、物質狀態變化與熱量、物體性質和用途的關係等。

3、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經歷“觀察現象一提出問題一做出假設(解釋)一分析、檢驗假設一尋求新的證據以做出新的假設……”的科學探究過程。

4、使學生主動提出問題、思考問題、研究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有所提升。

三、學生情況分析:

1、三年級學生整體學習科學興趣很高,學習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不善於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並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從課外書中獲得的科學知識比較豐富,但科學探究能力比較弱。

3、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而科學課程內容也符合國小生年齡特點,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四、教學措施:

1、進一步確立學生的.主體意識,有意識的訓練學生的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能力,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2、鼓勵學生擴大閱讀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課外書籍,並提倡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驗、小發明、小創造、小製作活動,以進一步提高能力。

3、加強優生與後進生的聯絡,促使他們互相幫助,在團結的氣氛中儘快成長。

4、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課堂教學,既激發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又可以促使學生在多樣化的環境中靈活掌握知識。

5、重視活動的總結,注重課後交流。

五、教學進度:

周次 教學內容

1、植物新生命的開始 種植我們的植物

2、我們先看到了根 種子變成了幼苗

3、莖越長越高 開花了,結果了

4、我們的大豐收 蠶卵裡孵出的新生命

5、蠶的生長變化 蠶變了新模樣

6、蛹變成了什麼 蠶的生命週期

7、其它動物的生命週期 我們的生命週期

8、溫度和溫度計 測量水的溫度

9、水結冰了 冰融化了

10、水珠從哪裡來 水和水蒸氣

11、水的生態變化 我們知道的磁鐵

12、磁鐵有磁性 磁鐵的兩極

13、磁極的相互作用 磁力大小會變化嗎

14、指南針 做一個指南針

15、其他動物的橫名週期

16、機動 我們的生命週期

17、總複習

18、複習考查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集錦 篇10

一、教學目標: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的理解、思維能力、創造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學素養,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教學重點:

1、本冊有“遊戲裡的科學”,“太陽與時間”,“電的本領”,“我們的身體”,“動物王國”,四個單元組成。在玩中讓學生去探究科學,積極主動去思考問題。主要指導學生對變化的事物進行觀察,觀察其變化的過程並探究其變化的規律。將科學探究、科學知識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地整合,教會學生科學地對待自然界的事物。

2、鼓勵學生擴大閱讀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課外書籍,並提倡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驗、小發明、小創造、小製作活動,以進一步提高能力。

3、延伸課堂內容,採取課內與課外相結合。

三、教學進度:

第一單元遊戲裡的科學

1、小車的運動第一週

2、玩滑梯的啟示第二週

3、蹺蹺板第三週

4、彈簧的學問第四周

5、有趣的磁鐵第五週

6、指南針第六週

第二單元太陽太陽與時間

7、認識太陽第七週

8、太陽和影子第八週

9、用太陽記時第九周

10、製作計時工具第十週

第三單元電的本領

11、燈泡亮了第十一週

12、哪裡用到電第十二週

13、誰的本領大第十三週

14、安全用電第十四周

第四單元我們的身體

15、我們的身體第十五週

16、骨骼第十六週

17、關節第十七週

18、肌肉第十八週

第五單元動物王國

19、螞蟻第十九周

20、它們都是鳥第二十週

21、貓和兔第二十一週

22、多樣的動物第二十二週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集錦 篇11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以改革學生的學習方式為重點充分反映我國國小自然學科改革的成果,並積極融入世界科學教育改革的精華。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綱要,在落實知識點的同時更注重學生學習能力、學習方法的培養。轉變原來“掌握多少科學知識”的複習教學觀念為“收穫多少資訊與方法”教學觀念,並以是否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為評價複習效率的指標。

二、複習內容和重點

這個學期的教材包含四個單元,分別是《植物的生長變化》、《動物的生命週期》、《溫度與水的變化》和《磁鐵》,因此,首先要複習教材1—4單元的基本知識點,幫助學生能把零散的知識點進行梳理、整合,形成比較完整的的知識網路。此外,再進行綜合練習,讓學生能熟悉並能熟練運用所學的科學知識。

複習重點:

1、掌握科學的知識,建立科學的概念。

2、回憶、熟練、掌握各知識點。

3、熟悉科學試卷的題型。

三、複習目標

因為複習課所學的知識內容都是學生已經學過的,在某種程度上對學生來說缺乏像新授課那樣的新鮮感。但由於學生原先在各節課裡獲得知識是零散的,因此,只是整理自然就成了複習課教學的核心之

一。而不同學生已有的知識認構是由差異的,他們對知識的建構的方式也是千差萬別的。通過自主學習,彰顯學生的主體性,在這個過程當中引導學生對所學過的知識進行梳理、整合,溝通內在的聯絡,讓學生親歷知識複習的過程。通過比較、辨析知識之間的聯絡,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知識網路,獲得親自參與研究活動的體驗。

四、複習時間(6月9號------6月25號)

第一階段 單元複習

第一單元《植物的生長變化》 2課時

第二單元《動物的生命週期》 2課時

第三單元《溫度與水的變化》 2課時

第四單元《磁鐵》 2課時

第二階段 綜合練習 4課時

查漏補缺 2課時

五、複習方法措施

(一)認真複習《課堂作業本》、《學習與評價》。

(二)至少認真翻閱科學書兩次以上,記住其中的實驗(所用材料、實驗方法、實驗現象、實驗結論),還有書中出現的結論性的句子。

(三)熟悉各單元知識點:

(四)由於學生有兩極分化的現象,因此對於學生要因材施教,做好系統觀察和定量觀察的指導,讓枯燥的理論知識與學生們的動手操作相結合,並讓學生對問題發表自己的意見,只要能說出理由都給予肯定,給他們信心,給他們動力。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集錦 篇12

一、學情分析:

這學期我任教四(3)班,對學習科學也有很高的興趣,尤其是實驗方面的內容,他們都表現出很高的熱情。這個班學生比較活躍,但個別學習習慣不是很好。四年級的內容較難,有幾個同學在科學方面成績不夠理想,尤其是幾個女生,要投入更多的時間進行補差。

二、指導思想:

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在落實知識點的同時更注重學生學習能力、學習方法的培養。轉變原來“掌握多少科學知識”的複習教學觀念為“收穫多少資訊與方法”教學觀念,並以是否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為評價複習效率的指標。

三、複習目標

1、通過複習,使學生進一步熟悉理解課本上的科學知識。

2、通過複習與練習,使學生融會貫通知識點,學會用科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學以致用。

3、查缺補漏,同時學會做題方法。

4、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培養學生做科學實驗的良好習慣。

四、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電路圖的連線畫法,食物中的營養成分的作用。

難點:掌握電路圖的連線畫法。

五、方法措施

1、加強政治思想教育,提高學生對複習重要性的認識,特別是學困生,師生都要特別關愛。

2、認真上好複習課,提高複習效率,精讀精煉,加強小組自主交流,合作學習,取長補短。

3、對平時缺課未作實驗的學生要調查摸底,及時查漏補缺。

4、加強複習間的過程評價,提高後進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全面和諧發展。

六、複習內容及時間安排

共6節課。

2節課整理知識要點。

2節課做1張卷子,並講解。

2節課做作業本綜合練習,並把課本里的幾個重點實驗和難點再複習一下,以期得到鞏固。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集錦 篇13

一、學生情況分析

通過上學期的科學實驗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農村學生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科學常識極為缺乏,科學探究能力和意識不強。特別是家長偏重於語、數、英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但是在國小階段的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國小生的的生活,強呼叫符合國小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這些因素表現在在科學課堂特別是實驗課上,看起來很活躍、很熱鬧,但是學生對問題的深入思考方面卻非常缺乏,動手實驗時,常常是在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計劃有目的的去玩,想出辦法了再玩。

  學生在課堂上基本是玩完後,一問三不知,因此針對這種只顧玩不知學習的情況,本學期的科學課要對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同時要對學生主動探究科學知識的能力進行專門的訓練,發展學生們的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學期中要從抓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入手,在小製作、小種植、小實驗、小調查、小操作等小方面入手,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把科學課的新課程標準落實到科學教學中,給學生探究科學、創新科學的啟蒙種子。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遵循《課程標準》的要求,在內容的選編上,力求注意選擇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基礎性、適於開展探究活動的內容;在能力培養上,注意了層次上的變化,比三年級上冊的要求有所提高,針對兒童科學學習的進一步深入,側重於引導學生設計對比實驗、進行定量觀察、分析資料等方面的訓練。

本冊教科書打破“知識切塊”是組建單元的做法,以主體單元的形式編排了《遊戲裡的科學》、《太陽與時間》、《電的本領》《我們的身體》、《動物王國》、《研究與實踐》六個單元,共24個課題,28個課時。以國小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要線索構建單元,做到了“生活經驗”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將科學探究、科學知識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地整合,教會學生科學地對待自然界的事物。

各單元均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線索切入到基礎性的、規範的科學探究活動之中:《遊戲裡的科學》單元以學生玩遊戲的生活經驗為線索展開,拓展到了解身邊熟悉的、常見的事物,教科書中設計了豐富多彩的學生感興情趣的探究活動,通過親歷活動,使學生“走近科學”,初步感悟到身邊處處有科學,生活離不開科學的道理;

本冊教科書從整體上看,選擇兒童身邊熟悉的常見物體(玩具、空氣、磁鐵、各種動物、昆蟲)作為探究物件。以自主體驗為手段、以科學探究為核心,讓學生親歷科學探究。從三年級上冊的用感官定性觀察、初步認識科學探究,逐漸過渡到定量觀察、做控制變數的探究實驗的能力的培養上,體現了探究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及科學知識的有機融合,並呈螺旋式上升的趨勢。

三、本冊教材的教學目標

(一)知道推和拉都是力,都有大小和方向的,能夠獨立設計實驗,探究力的大小會影響小車的運動。

(二)知道摩擦力是生活、生產中一種常見的力;瞭解摩擦力與我們生活的關係;瞭解增大有益摩擦、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三)知道槓桿尺的平衡條件;瞭解生活中的平衡現象。知道彈性物體受力時形狀會發生變化,產生彈性。

(四)能夠通過遊戲認識磁鐵的磁性;發現生活中磁鐵的應用;設計、製作磁鐵玩具。

(五)知道太陽與我們的生活有密切的關係,瞭解一些初步的關於太陽的基本知識和太陽在天空中位置的變化與溫度、時間變化的關係;知道同一物體在陽光下影子長短和方向變化的規律,並能運用太陽和太陽光下物體的影子來辨別方向。

(六)能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對所觀察的現象做出解釋;能製作簡易日晷模型和簡單的計時工具。

(七)知道一個完整的電路主要由電源、開關、導線、用電器等四部分組成;能用導線、燈泡、電池等連線一個簡單電路;知道開關的功能。

(八)知道什麼是導體、絕緣體,能區分常見的導體和絕緣體材料。

(九)培養學生充分運用感官進行觀察的習慣和能力。能運用看、摸、聽等多種方法進行觀察,綜合運用感官感知事物。

(十)知道人體骨骼的結構及其作用,並能在自己的身上指出部分骨的位置。知道脫臼及其急救處理。理解關節的基本結構和功能。

(十一)認識人體的骨骼、肌肉、關節及它們的作用,知道人體中幾個主要的骨、關節、肌肉的名稱和位置。

(十二)認識螞蟻的外形特徵,瞭解螞蟻的一些生活習性。認識常見的動物型別——鳥,歸納鳥的共同特徵。認識貓和兔的外形、運動方式和吃食情況。

(十三)認識常見的動物型別——爬行動物、兩棲動物、魚,歸納三類動物的共同特徵。

四、本冊的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遊戲裡的科學》、《太陽與時間》、《電的本領》三個單元,特別是有關物理學中裡的相關知識和電學中電路常識性瞭解。

難點:使學生以自主體驗為手段,以科學探究為核心,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探究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及科學知識各有側重,且由易到難,逐漸上升。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集錦 篇14

一、班級學生情況分析

上學期學習情況

學生人數:132

平均分:90.5

優秀率:76.5%

及格率:95.7%

知識及能力情況

作為三年級的國小生來講,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以及聽課的技巧不夠好。課堂上看來很活躍、很熱鬧,但是學生對問題的深入思考方面卻非常缺乏,學科認識尚沒有形成。因此針對這種情況,本學期的科學課要繼續加強學生科學實驗探究以及操作能力,同時對學生主動探究科學知識的能力進行專門的訓練,發展學生們的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和能力。

學習態度及行為習慣情況

學生對科學小製作、小實驗、與生活密切相關的科學知識比較感興趣,熱愛相關的科學拓展學習。是展開科學系的的契機。經過學習和培養,學生的科學學習習慣與模式有了進一步的改善提高。

學習困難生情況

個別學生對於實驗課的紀律自我約束有待改進,本學期繼續明確目標與標準,培養良好科學學習習慣。

二、教學目標要求

科學探究

1.體驗科學探究中證據、邏輯推理及運用想象建立假設和理解的重要性;

2.能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所觀察的現象做假設性解釋;能用各種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並用語言或圖畫描述所觀察的事物的形態特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意識到科學探究要尊重證據,不迷信權威;

2.願意合作交流,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

3.認識到科學技術對生活產生的影響,意識到要關注新科技、新發明,樂於將學到的科學知識應用到實踐和生活中,併力爭發展創新,改善生活。

科學知識

1.探究植物的花、種子和果實的特點,瞭解植物繁殖的過程。

2.探究天人工材料和自然材料的特點與作用。

3.研究太陽、太陽與影子、太陽與生物、太陽能利用等方面的相關知識。

4.認識溶解的特點、作用,瞭解加快溶解的知識。

5.知道人體消化器官器官,瞭解其作用與保健。

6.認識人體的呼吸器官,知道如何保護呼吸系統。

三、教材分析

本冊書23課。從知識方面可以分為七個方面:

1、太陽與影子:(包括1-3課),玩一玩有趣的手影遊戲,找出影子產生的`原因;做一個日晷模型來計時,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2、混合與分離:(包括4-5課),以“學生對天氣的親身體驗"為線索,進行觀察、記錄、整理、製作等探究活動,增強學生觀察身邊科學現象的意識,培養學生樂於探究身邊常見科學現象的情感,意識到探究科學可以從身邊的科學現象入手。

3、生活中的材料(7-10)

4、植物的繁殖(11-14)

5、常見的力(包括15、16、17課),認識水中物體的沉浮、進行水的多少的比較、認識彈力、摩擦力等各種探究活動,逐步推進以“學生對常見的力的認知”為線索,進行觀察,分析等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用事實證明科學就在我們身邊。

6、消化與吸收(18-20)

7、設計與發明(21-23)

四、主要教學措施

1.充分利用網路平臺及指導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8.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五、教學進度安排

六、“空中課堂”的教學安排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集錦 篇15

一、班級情況:

這個學期,我繼續擔任三年級的科學教學任務。經過一個學期的科學學習,孩子們對於身邊常見事物的外部特徵及屬性的觀察有了一定程度的積累,重點訓練了學生能按要求有順序地觀察,能在教師引導下借用工具間接地觀察物體,對身邊的動植物、土壤、水、空氣、材料等內容進行了初步瞭解。這一學期,要進一步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重點訓練學生的實驗能力、實驗過程的描述能力,學習“冷與熱”、“變化的天氣”、“我們來養蠶”、“磁鐵的奧祕”、“多彩的光”、我愛做實驗等內容。因此,我將和孩子們一道,並引領他們經歷一個又一個具有科學意義的探究性學習活動,希望這22個孩子在科學學習中都能獲得比較好的發展。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從兒童的知識背景和認知規律出發,進一步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重點訓練學生的實驗能力、實驗過程的描述能力,圍繞認識事物的變化和性質,引領學生學習“冷與熱”、“變化的天氣”、“我們來養蠶”、“磁鐵的奧祕”、“多彩的光”等內容。

本冊教材在“指南車”卡通人的引領下,通過遊戲、觀察、測量、實驗、調查、製作等活動方式,讓學生認識物體冷熱變化的特點、天氣變化的特徵,瞭解蠶的生活習性、生長變化過程以及磁鐵的性質、光線傳播的性質,學習實驗描述、長期觀測和記錄的方法,提高實驗技能,並滲透珍愛生命、敢於質疑、尊重證據、持之以恆、認真細緻等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為後續的科學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第一單元(冷與熱):教材從自然界、生活中的冷和熱現象匯入,引出溫度計並由此展開對熱脹冷縮現象的研究,接著進行熱傳遞現象的研究。安排了“感覺冷熱”、“測量溫度”、“自制液體溫度計”、“空氣是否也有熱脹冷縮的性質”、“研究鐵軌間為什麼留縫隙”、“生活中的熱脹冷縮現象”、“物體怎樣傳熱”、“測量變化的水溫”、“材料的傳熱本領”、“自制保溫盒”等10個活動。

第二單元(變化的天氣):本單元以“總——分——總”的結構來構設教材,按“各種天氣現象——觀測天氣——天氣預報”的順序來組織教學,設計了“多姿多彩的天氣”“測量氣溫”“觀測風”“雨下得有多大”“怎樣預報天氣”等5課。通過“觀測氣溫”、“觀測風”、“觀測雨”等一系列活動,使學生知道天氣可以用一些可測量的量來描述,指導學生運用溫度計、自制簡易風向儀和雨量器進行觀測,指導學生蒐集有關資料並對資料進行簡單的分析、處理,得出結論。

第三單元(我們來養蠶):教材以蠶的生長、發育、繁殖、死亡的生命歷程為主線構建單元,重點讓學生親歷飼養的全過程,瞭解怎樣照顧蠶的一生的飲食起居並記錄蠶一生的變化,總結歸納昆蟲的特徵,培養學生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細緻而敏銳的觀察能力和堅持不懈長期記錄的科學研究態度以及珍愛生命的美好情感。

第四單元(磁鐵的奧祕):本單元以認識磁鐵的基本性質為線索,通過學生探究性的實驗來幫助學生了解磁鐵的知識。分“神奇的磁力”、“司南的啟示”、“磁鐵遊樂場”3課,設計了“探物遊戲”、“哪裡磁力大”、“自制指南針”、“磁極間的相互作用”、“調查磁鐵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沙裡尋針”、“辨認磁極”、“製作玩具”、“我們還能應用磁鐵的性質解決生活、學習中的有關問題嗎”等活動。

第五單元(多彩的光):本單元以光和材料為研究物件,通過觀察、研究光照在物體上產生的現象和光通過放大鏡、稜鏡、水等材料產生的現象,引領學生設計、觀察實驗,描述實驗過程,解釋實驗現象,讓學生了解光的直線傳播現象、平面鏡或放大鏡可以改變光的傳播路線及日光的色散想象,在親歷“沒有光的世界裡”的活動中激發學生善待盲人、保護眼睛的意識。本單元指南車信箱中呈現有關皮影戲、古代潛望鏡、神奇的鐳射等科技史資料,意在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意識到科學技術會給人類和社會發展帶來好處。

第六單元(我愛做實驗):這是湘版科學教材的特色單元(每冊都有),都是對全冊教材的探究技能訓練重點的回顧與總結,並用又一次的活動來進一步強化、提升,而本冊教材是在總結了實驗技能和方法之後,通過“怎樣才能讓降落傘降得更慢”的活動來鞏固、提升的。

三、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目標:

1、提問——嘗試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並用一定的方式表述;能對提出的問題進行初步比較和評價。

2、猜想與假設——能對觀察的現象進行猜想;能對提出的問題做出假設性解釋,會根據觀察的現象對將來的事件做出初步的推論;能用“如果……那麼……”對猜想作出初步的假設。

3、觀察和實驗——能按觀察物件的變化,培養細緻、敏銳和長期觀察的能力;會藉助工具間接地觀察物體;知道對某些被觀察物件進行簡單處理;嘗試制定簡單的調查、實驗或觀察計劃;能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控制變數實驗;會使用直尺、量筒、指南針等工具進行定量觀察,採集資料,並作簡單記錄。

4、製作——根據教材要求,在教師指導下或他人幫助下進行簡單製作。

5、資料收集與處理——能讀懂淺顯的文獻資料和簡單的二維圖表;能根據事物的顯性變化特徵進行分類;能在教師的組織下進行有目的地室內採訪和室外調查,獲取有效資訊;能在教師指導下用簡單的.表格統計處理資料,並用簡單曲線圖表達。

6、表達與交流——學會傾聽其他同學的不同觀點;能初步構建自己的觀點,並能用語言、文字、統計表等方式將自己的研究過程、結果、觀點表達出來;知道怎樣描述自己的實驗;根據觀察的結果,嘗試對現象做出解釋。

7、評價——知道感官在觀察中存在侷限;能針對別人的研究結論提出質疑;知道不同的問題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能針對研究的問題提出它的缺點或不完美之處;知道結果可以重複驗證;尊重證據。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通過“我們來養蠶”的活動,形成對生命週期的認識,獲得珍愛生命的豐富情感體驗。

2、從“變化的天氣”等單元的活動中,體驗科學與生活的聯絡、科學與社會的聯絡。

3、在“冷與熱”、“磁鐵的奧祕”、“多彩的光”等單元學習中,激發起對物質世界探索的興趣和好奇心,在求證中感受科學的魅力。

4、在閱讀科技史的過程中引發更多的情感共鳴。

科學知識目標

1、知道溫度是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常用的溫度單位是“攝氏度”;知道物體一般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知道熱能從一個物體傳到另一個物體,不同的材料傳熱的本領不同。

2、知道各種不同的天氣現象,知道天氣可以用一些可以測量的量來描述;知道風有風向和風力的不同;知道雨的大小是根據雨量來判斷的;知道天氣預報的有關知識。

3、知道蠶的一生要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生長階段。

4、知道磁鐵有磁性,有磁極;知道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知道鐵釘等可以被磁化。

5、知道什麼是光源;瞭解影子產生的條件;知道光在空氣中是沿直線傳播的;知道鏡子能反射光、能成像;知道陽光是七色的,瞭解彩虹的形成。

四、重點難點

1、會用溫度單位做好每次測量的記錄。

2、經歷對液體熱脹冷縮性質的探究過程。

3、會描述不同天氣現象的特點。

4、學習繪製氣溫曲線圖並能分析資料得出某些結論,交流有關發現。

5、能細緻觀察蠶卵和蟻蠶的外形特徵,以及蠶卵孵化的過程,並用合適的方式做好記錄。

6、瞭解昆蟲一生中形態發生的重大變化,培養學生欣賞生命,為生命而讚歎的科學情感。

7、能在對古老的指南針有了基本瞭解的基礎上,模擬製作出指南針。

8、瞭解磁鐵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特性。

9、通過影子游戲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影子祕密的興趣。

10、能在教師指導下,按教材圖文說明製作小孔成像盒。

11、通過觀察與水有關的光現象,讓學生用類比的方法整理有關實驗資訊,認識水可以改變光的傳播方向。

五、教學措施

1、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依據學生的實際開展教學活動。

2、落實三年級下冊重點訓練專案——實驗、描述過程的能力。實驗過程中,要求記錄實驗情況;實驗結束後,組織好同學之間的表達和交流。

3、精心設計探究性的求證活動,引領孩子們經歷一個又一個具有科學意義的探究性學習活動,主要從引發衝突、自主求證、佈設“迷宮”等方面著手,讓孩子們在求證中感受科學的魅力。

4、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長期觀察所面臨的困難,對學生的評價以激勵和診斷性評價為主,促使學生保持飼養、管理、觀察、記錄的興趣。

5、充分發揮教材所凸顯的科技史特色資源的優勢,如創設情境、進行方法引領、情感薰陶等。

六、教學進度安排

第一單元(冷與熱)7課時第二單元(變化的天氣)6課時第三單元(我們來養蠶)8課時第四單元(磁鐵的奧祕)4課時第五單元(多彩的光)8課時第六單元(我愛做實驗)2課時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集錦 篇16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數、採集資料,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取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在動物的生命週期/第6課其他動物的生命週期只是學習中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動物的生命週期/第7課我們的生命週期中滲透“保護身體健康的法律意識”。在“溫度與水的變化”/第7課水的三態變化中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在“磁鐵/第6課指南針”中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

三、學生情況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三年級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學習習慣較差。不善於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並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瞭解上,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學生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科學常識極為缺乏,科學探究能力和意識不強。家長和學校偏重於語、數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在國小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國小生的生活,強呼叫符合國小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四、教材分析:

第一單元、猜猜猜

本單元是《科學》教材三年級第一單元。包括四個知識點,

1、猜猜看。

2、猜對了嗎。

3、猜猜猜。

第二單元、風啊,你吹吧

“風啊,你吹吧”是第二單元,包括三個知識點,

1、起風了。

2、風的測量。

3、可愛又可恨的風

第三單元、神奇的指南針

“神奇的指南針”是第三單元,包括兩個知識點:

1、神奇的小針

2、有趣的磁鐵遊戲。

3、磁鐵的妙用

第四單元、水和鹽的故事

“水和鹽的故事“是第四單元,

1、把鹽藏起來。

2、水落“鹽”出。

3、沉與浮

第五單元、電與我們的生活

“電與我們的`生活”是第五單元,包括四個知識點:

1、生活離不開電。

2、電燈亮了。

3、小心!有電。

第六單元、地球真的不動嗎

“地球真的不動嗎”包括兩個知識點:

1、白天與黑夜。

2、地球自轉與晝夜變化。

第七單元、漂移的大陸

本單元包括三個知識點:

1、科學,生活的朋友。

2、科學怎樣改變我們的生活。

3、展望美好的未來。

第八單元、一次穿越時空的科學問題銀行

本單元包括兩個知識點:

1、漂移的大陸。

2、我也能當科學家。

五、教學重難點

在觀察和實驗中除了讓學生經歷一系列有序的步驟和科學方法,還需要讓學生對收集到的事實和資料進行加工、整理和分析,並進行充分的討論,再得出結論。在“磁鐵/第6課指南針”中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

六、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8、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並把自己的認識用於解決問題的實踐;

9、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10、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11、在“磁鐵/第6課指南針”中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

七、全冊教學進度課時安排:

第一單元猜猜猜

1、猜猜看……………………………………………1課時。

2、猜對了嗎……………………………………1課時。

3、猜猜猜……………………………………1課時

第二單元風啊,你吹吧

1、起風了……………………………………………2課時

2、風的測量……………………………………………1課時

3、可愛又可恨的風……………………………………………2課時

第三單元神奇的指南針

1、神奇的小針……………………………………………2課時

2、有趣的磁鐵遊戲……………………………………………1課時“磁鐵/第6課指南針”中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

3、磁鐵的妙用……………………………………………1課時

第四單元水和鹽的故事

1.把鹽藏起來……………………………………………2課時2.水落“鹽”出……………………………………………2課時

3.沉與浮……………………………………………2課時

第五單元電與我們的生活

1、生活離不開電……………………………………………1課時

2、電燈亮了……………………………………………1課時

3、小心!有電……………………………………………2課時

第六單元地球真的不動嗎

1.白天與黑夜……………………………………………2課時

2.地球自轉與晝夜變化……………………………………………2課時

第七單元漂移的大陸

1.漂移的大陸……………………………………………2課時

2、我也能當科學家……………………………………………2課時

期末複習期末複習期末複習檢測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集錦 篇17

一、複習目標

通過複習把本冊教材的教學內容進行系統的整理,查漏補缺,使學生對所學的概念、定義和其他科學知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並把各部分知識有機地聯絡起來,幫助學生形成系統的知識,並能融會貫通,綜合應用,全面達到本學期的教學目的。

1、通過複習,使學生掌握本學期的科學知識和科學探究的內容;

2、通過複習,使後進生能鞏固本學期所學的科學內容;

3、通過複習,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本學習的科學實驗和方法,並能夠正確的進行操作。

4、通過複習,使學生明白科學知識在生活中無處不在,並且養成熱愛科學學習的興趣和永久學習探究科學的精神。

二、複習要求與重點

通過科學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並能應用於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瞭解、掌握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於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的看問題、想問題。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形成大膽想象,尊重證據,敢於科學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

祖國的情感,親近自然,珍愛生命、欣賞自然、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保護,關心科技的新發展。

本次複習具體分為“微小世界”、“物質的變化”、“宇宙”、“環境和我們”四大板塊。

第一單元、“微小世界”單元,複習用肉眼、放大鏡和顯微鏡的不同觀察方法,瞭解昆蟲、晶體、細胞及微生物的相關內容。

第二單元、“物質的變化”單元,世界是有物質構成的,知道物質的變化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兩種型別,並且還能區別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知道一些典型的物理變化和科學變化。

第三單元、“宇宙”單元,對月相、環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一定認識,瞭解人類對宇宙的探索,發現越來越多的宇宙奧祕。

第四單元、“環境和我們”單元,知道垃圾和水汙染的來源、成分和處理方法;認識環境問題是人類面臨的重大社會問題,並且能夠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開展環境保護行動。

三、方法措施

1、因為我們已經進行了抽考,有些學生會鬆懈下來,所以要特別加強政治思想教育,提高學生對複習重要性的認識,特別是學困生,師生都要特別關愛。

2、認真上好複習課,提高複習效率,精讀精煉,加強小組自主交流,合作學習,取長補短。

3、加強複習間的過程評價,督緊後進生的複習情況,提高後進生的學習興趣,達到複習成效。

4、在科學知識的複習過程中,有意識的訓練學生的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能力,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四、複習時間安排

3.17複習《微小世界》單元知識點概念和練習;

6.18複習《物質的變化》單元知識點概念和練習;

6.21複習《宇宙》單元知識點概念和練習;

6.22複習《環境和我們》單元知識點概念和練習;

6.23重點科學知識整理;

6.24重點科學實驗整理,學生默寫實驗過程;

6.25 綜合內容重點複習。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集錦 篇18

《植物的生長變化》

引領學生在種植風仙花的過程中,觀察綠色開花植物的生長髮育歷程,發現其生長變化的規律,知道綠色開花植物的生長都要經歷“種子萌發”“幼苗生長”營養生長”“開花結果”這樣的生命週期。同時伴隨著生長過程,指導學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莖、葉的功能,初步認識植物體都有維持其生存的結構、結構與功能是緊密聯絡在一起的。

《動物的生命週期》

指導學生親歷養蠶的過程,瞭解蠶的一生要經歷出生、生長髮育、繁殖、死亡的'生命週期,並以蠶的生命週期為例,從常見動物的生命過程中,以及從人體特點的觀察中,認識動物和人的生命週期。

《溫度與水的變化》

以水為例,引導學生探究熱量和物質狀態變化之間的關係。通過觀察水的固、液和氣三態,研究水在融化、結冰、蒸發和凝結等過程中發生的變化,幫助他們初步認識物質是不斷變化的,這種變化是與外界條件密切相關的。同時,幫助學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質“迴圈”的概念。

《磁鐵》

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安排一系列的探究活動,引領學生認識磁鐵具有磁性、磁鐵兩極磁力最強、磁鐵能指南北、磁鐵具有異極相吸和同極相斥等性質。並通過做一個指南針和學習用指南針確定方向等方向,瞭解磁鐵的應用。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集錦 篇19

一、教材分析

蘇教版三年級科學下冊教材很有特色,教材的編寫者將知識、探究能力、情感與態度有機的整合在一起。注意到激發並呵護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儘可能的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思考問題和科學地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冊教材主要突出兩個方面的教學,一個是通過《植物的一生》、《關心天氣》單元教學,培養學生對一個事物進行長期的連續的觀察、記錄、研究,從而發展學生認真、細緻、堅持性等科學態度,並初步認識到事物的變化規律有周期性的和無週期性的。另一個是通過《土壤與生命》、《固體和液體》單元教學,培養學生對一個事物進行多種感官、多種方法、多角度的認識和描述,從而發展學生更全面的認識事物的能力。

第一單元《土壤與生命》是根據《課程標準》中“地球與宇宙”的具體內容標準——地球的物質之一:岩石、沙、土壤來組織的,是以土壤為話題,把土壤當成一個認識的材料,目的是運用多種方法和多種感官去認識一個物體,並且通過探求土壤奧祕的活動,使學生獲得一種真切的體驗,對土壤產生親近感並心存感激,意識到土壤和人類存在相互依存的關係。

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可以和《植物的一生》相結合,使得研究土壤和種植活動互相結合。

第二單元《植物的一生》,是在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基礎上,帶領學生對植物的一生做較深一層的研究。同時引導學生開展一次長週期的“種植物”活動,也是對一個生命週期作連續觀察、記錄、描述的活動;是孩子們真正去“種”的一個活動;是一次親身經歷植物生長每一個階段的活動。通過這一活動,學生們要了解種子、花的結構和作用,學會一些科學方法。

第三單元《固體和液體》是以生活中常見的固體和液體為切入點,進一步研究物質世界。這一單元的編寫與《土壤與生命》有相似之處,都是用多種感官和多種方法認識和描述一個具體事物,並且,不是單純地認識固體或液體的性質,而是在此基礎上再通過大量、反覆的實驗,認識固體與液體、固體與固體、液體與液體之間的關係,以此培養學生比較全面、客觀的認知能力。

第四單元《關心天氣》是根據國小科學《課程標準》中關於天氣變化現象和對天氣的觀測,以及天氣變化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等方面的內容來建構的。通過認識現象和展開觀測活動,使學生更加關注天氣,初步掌握觀測天氣的方法,加深對天氣變化的認識。本單元的建構充分體現了調動主動學習意識進行有意識學習的理念,將學生從被動應對者導向主動探究者。

第五單元《觀察與測量》主要是根據《課程標準》分目標中“能通過對身邊事物的觀察,提出自己能夠研究的問題”,“能運用自己的感官、簡單工具或通過實驗等方法,收集與問題有關的證據”的表述;以及內容標準中“能針對問題,通過觀察、實驗等方法收集證據”,“尊重事實,對收集到的證據能做到原始記錄,並注意保留且不隨便塗改原始資料”的表述建構的。在科學探究過程中,觀察不僅是基本的收集問題證據的方法與技能之一,也是其他兩種收集證據的基本方法,即調查與實驗的方法和基礎。從學生的角度看科學探究,觀察又是學生最能夠方便使用與體會自身的感官與科學探究之間的密切關聯的活動形式。

二、教學建議

1、教材插圖很多,但文字太少,用提示性、開放性的問題給學生提供獨立探究的機會。三年級的學生還不能完全獨立探究,必須經歷一個由扶到放的過程,為此,教材採用了提示方式的“扶”和留白方式的“放”來實現這一思想。這就突出了學生的“動手做”,即重過程而輕結果,儘量不以定論的方式直接呈現有關的結論性知識,儘可能使結論由學生自己研究後得出,充分體現“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

2、要充分體現“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每一課的容量較多,很多課題難以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建議減少每課的容量,一課時只能研究一個到兩個問題,太多反而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研究的實驗材料可根據實情做適當的選擇與調整。

3、課內外結合,把課後研究落實到實處

課堂一開始往往是提出好多問題,然後師生從中選擇一個或幾個問題進行研究,至於其它的,往往都是“課後研究研究”,至於真正地研究了多少,恐怕只有學生自己心裡清楚。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把課後研究看得和課上一樣重要,因為那是學生更加自主的表現,更是他們能力發展,良好科學品質形成的大好時機。教師要想方設法,讓學生保持課後研究的興趣,關注他們課後研究的狀況,提供及時的幫助,定期開展一些交流研討會,為他們搭建表現的舞臺,並同學生的評價掛鉤,真正地把課後研究落到實處。

4、科學教育的著眼點不僅僅是科學本身,而且更為重要的是通過科學教育充實人、發展人,完善人。一方面,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科學和人文環境,使他們置身於一個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有機統一體中,不僅讓學生去學習、掌握知識、技能等,還讓學生感受科學作為生活過程的意義。另一方面,教師要引導學生體會並參與創造良好的科學人文環境,鼓勵學生親近自然、探索自然,最終與自然建立和諧的關係。

5、有些單元在時間安排上要調整:由於氣候的原因,把《觀察與測量》安排在第一單元進行教學,《固體和液體》安排在第二單元,這時教學進度到了四月份,天氣轉暖,可以把《土壤與生命》安排在第三單元,《植物的一生》安排在第四單元,《關心天氣》安排在第五單元。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集錦 篇20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教材分析:

科學教材是以學生生活經驗圈的不斷擴大逐步展開教學內容的。按照“家庭—學校—家鄉與祖國—地球和宇宙”的脈絡,隨著學生成長過程中生活經驗圈及視野的不斷擴大,逐步擴充套件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體現多學科知識的整合。突出了以科學探究為核心,注重探究學習活動安排,儘可能讓學生投入科學探究的過程中,從而受到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提高科學探究能力和科學素養,獲取一定的科學知識。注意了體現科學、技術和社會的相互關係,以利促進學生對科學本質的認識和科學素養的逐步形成。教材實用性、可操作性強。每個階段設計了相對獨立的研究內容,如種鳳仙花單元,分別設計了播種(認識植物的種子)、觀察莖葉的生長(認識植物莖葉的特點)、研究鳳仙花的花(認識植物花的構造)、對“結果”的觀察研究(認識植物果實的特點及存放種子的方法)、對鳳仙花一生的生長情況進行整理(瞭解生物的生命週期),而且,每一課有較豐富的教學內容和研究活動,便於教師操作。同時,這些內容又是相關聯的,它們是根據植物自然生長過程有機編排的,在教學實踐中,有利於教師針對植物生長階段的最佳時機,調整實施教學過程。

三、學生學情分析:

通過半年來的科學課的自主學習和科學探究,學生已掌握許多的科學知識和科學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學習科學的興趣,喜歡動植物,能參與課堂學習,動手實踐操作,但觀察的注意力不集中,沒有目的的觀察,不會從動手操作中總結經驗,學生的合作交流也不強,喜歡單獨行動。本學期在學生在以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並通過主動探索知識發生和發展的過程,發展他們對科學的理解、思維能力、創造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學素養。

四、教學措施:

1、認真研究課程標準,鑽研教材,做好教學準備,精心設計教學過程。 2、加強對先進的教學理念的學習,並應用於自己的教學,確保教學的有效、優效。 3、充分運用現有教育資源。挖掘學校、家庭、社會中的可利用的科學教育資源,並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小實驗、小發明、小製作等活動,進一步提高自己的科學實踐能力。4、做好觀察、操作、製作、記錄的有效指導,培養學生相應的能力和堅持力。 5、對學生進行科學探究過程的指導,培養學生學會探究。 6、精心設計拓展活動,聯絡現代科技、生活,並加強學以致用的培養。 7、加強優生和學困生的聯絡,互相幫助。 8、將植物的生長變化和動物的生命週期兩個單元交叉進行教學,既可解決觀察週期長的問題,又可同進進行動植物生長的變化的觀察,瞭解其相通之處,完成對生物生命週期的初步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