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實用的數學教學計劃(精選20篇)

欄目: 教學工作計劃 / 釋出於: / 人氣:2.88W

實用的數學教學計劃 篇1

全冊教材分析:

實用的數學教學計劃(精選20篇)

本冊教材以實踐新課標的理念、要求為出發點,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過程。

1、教材從實際出發,提供了大量的觀察、操作、實驗及獨立思考的機會,讓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和客觀事實發展,為確立學習者的主體地位創設了良好的課程環境。

2、教材注重為題的探索性,例如:比較、分類、統計等部分內容,重點在於經歷探索,獲取有關知識的體驗。

3、教材為教師留下創造空間,可結合自身教學需求,生髮出新的思想創意,內華自己的教學設計。

學生情況分析及改善措施:

1、由於一年級學生剛入學,年齡比較小,對學校的學習生活有一定的陌生感,但同時也具有很強的好奇心,教師在教學中應多鼓勵學生參與學習活動,鼓勵良好行為,讓他們喜歡上課,喜歡數學。

2、剛入學學生個體差異相對較大,可能有些學生已經不同程度地掌握一些簡單數學知識,教師根據班中學生的具體情況出發,適時調整教學進度,採用多種教學方法組織教學。

教研專題:

恰當創設課堂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實用的數學教學計劃 篇2

一、學情分析

這一學期我擔任濟陽縣姜集國小三年級(2)班的數學教學工作,本班現有學生36人。三年級學生已經有兩年的數學學習經歷,對一些基礎性的數學知識有了初步的認識。學生已經比較習慣於新教材的學習思路和學習方法,大多數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無處不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為學生對本冊的學習打下了重要的基礎,也為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和實踐能力創造了條件。

二、教材分析

這冊教材對於教學內容的編排和處理,是以整套教材的編寫思想、編寫原則等為指導,力求使教材的結構符合教育學、心理學的原理和兒童的年齡特徵,體現了前幾冊教材同樣的風格與特點。所以本冊教材仍然具有內容豐富、關注學生的經驗與體驗、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鼓勵演算法多樣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體現開放性的教學方法等特點。同時,由於教學內容的不同,本教材還具有下面幾個明顯的特點。

1。改進筆算教學的編排,體現計算教學改革的理念,重視培養學生的數感。

(1)精心設計教學順序,加大教學的步子。計算的教學順序要符合兒童學習計算的認知規律,同時符合計算知識本身發展的規律。

(2)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獲得對筆算過程與算理的理解,不再出現文字概括形式的計演算法則。總結、理解並且記憶計演算法則,是以往筆算教學的重要環節。當前的數學課程改革,強調讓學生在現實的情境中理解概念和法則,避免機械記憶。

(3)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理解計算的意義和作用,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良好的數感。計算是幫助人們解決問題的工具,只有在解決問題的具體情境中才能真正體現出它的作用。

(4)筆算與估算結合教學,加大估算教學的力度。估算的學習對培養學生的數感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估算也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只需要估算結果。

2。量與計量的教學聯絡生活實際,重視學生的感受和體驗。

量與計量的各種概念,例如千米、噸、秒等,都是從人們生活和生產的需要中產生的。這些概念,如長度、質量、時間,都比較抽象,但它所反映的內容又是非常現實的,與人們的生活、生產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絡。所以,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應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感受、理解這些概念的含義,初步發展起長度、質量和時間的觀念,認識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提高應用這些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有關量與計量內容的編排上,實驗教材注意設計豐富的、現實的、具有探索性的活動,讓學生在現實背景下感受和體驗有關的知識,經歷探索和發現的過程。

3。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強調實際操作與自主探索,加強估測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在本冊教材中,關於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內容,有四邊形和測量的大部分內容,這些內容對於學生理解、把握、描述現實空間,獲得解決實際問題的知識,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對於這些內容的編排,教材一方面注意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獲得豐富的感性經驗,另一方面則是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獲得對知識的理解。幾何形象直觀的探索活動不僅為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提供了更有利的條件,而且為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三、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

1。會筆算三位數的加、減法,會進行相應的估算和驗算。

2。會口算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會筆算一位數乘二、三位數,並會進行估算;能熟練地計算除數和商是一位數的有餘數的除法。

3。初步認識簡單的分數(分母小於10),會讀、寫分數並知道各部分的名稱,初步認識分數的大小,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4。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知道周長的含義,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並會進行測量。

5。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認識時間單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時間觀念,知道1分=60秒,會進行一些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

實用的數學教學計劃 篇3

一、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本單元是學生初次接觸質量單位,對質量單位還缺乏認識,特別是對克、噸這兩個質量單位,但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已經接觸過斤、兩,對這兩個單位有一定的瞭解。但有80%有學生不能舉出相應重量的物體。所以在學習中不能只靠觀察得到認識,教學中要結合具體的生活情境給學生創設充足的活動時間(如跟父母去買菜,買東西等的經歷。讓學生通過稱一稱、掂一掂、估一估等實踐活動,感知千克與克,建立1千克與1克的質量觀念。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數學就在身邊。

二、單元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質量單位克、千克、噸,瞭解克、千克、噸的實際質量,瞭解用秤可以稱物體的輕重。

2、掌握克、千克和噸之間的關係,並能進行系簡單的換算。

3、結合生活實際、解決與克、千克、噸有關的簡單問題,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

三、單元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克、千克和噸之間的關係,並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難點:初步建立克、千克和噸的質量觀念,結合實際正確應用質量單位。

四、單元評價要點:

1、能結合具體情境,認識千克、克和噸;2、掌握千克、克和噸之間的關係,並能進行簡單的換算。3、初步形成千克、克和噸的質量概念,能根據具體情境選擇合適的單位。

五、各小節教學目標及課時安排

本單元計劃課時數:7~~8節

實用的數學教學計劃 篇4

一、教材分析

這冊教材包括下面地些內容:圓柱和圓錐,簡單的統計(六),比例以及國小六年來所學數學內容的總複習。其中還安排了“球”和“扇形統計圖”作為選學內容。本冊教材的這些內容是在前幾冊的基礎上按照完成國小數學的全部教學任務安排的,著重使學生認識一些常見的立體圖形,掌握它們的體積等計算方法,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進一步形成統計的觀念,掌握用複式折線統計圖表示資料整理結果的方法,提高依據統計資料的分析、預測、判斷能力;理解比例、正比例、反比例的概念,加深認識一些常見的數量關係,會用比例知識解答比較容易的應用題。然後把國小數學的主要內容加以系統的整理和複習,鞏固所學的數學知識,使學生能夠綜合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比較簡單的實際問題;結合新的教學內容與系統的整理和複習,進一步發展思維能力,培養思維品質,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本冊教材中的圓柱和圓錐、簡單的統計(六)、比例都是國小數學的重要內容。首先,認識圓柱和圓錐的特徵,掌握圓柱和圓錐的一些計算,既可以為進一步學習其他形體的表面積和體積及其計算打好基礎,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也可以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逐步增強學生收集、處理資訊的意識和能力。最後學習好比例的知識,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用數學方法處理數學問題的能力,而且也使學生獲得初步的函式觀念,為進一步學習相關知識作初步的準備。因此,讓學生認識這些內容的概念,學會應用這些概念、方法和計算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是教學的重點。

本冊教材編寫特點:

1、重視研究圖形的特徵,鼓勵學生猜想和估計,加強操作,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第十冊已經教學過長方體和正方體,它們都是由幾個平面圖形圍成的幾何體。本冊教學兩種新的立體圖形:圓柱和圓錐。這兩種立體圖形都是含有曲面的幾何體。教材教學時,同以前各冊一樣,重視加強學生的操作,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教學每一種形體時,都引導學生先觀察形體的特徵,然後進行一些實驗。教材鼓勵學生聯絡已有知識對新學習的內容先猜一猜或估一估,在猜測或估計的基礎上進行實驗和推理,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此外,本冊教材在聯絡實際方面也有所加強。一方面在教學形體概念加強聯絡周圍的實物,另一方面適當增加了實踐活動和先測量物體再計算表面積或體積的練習題。

2、加強看懂和分析簡單統計圖的訓練,注意要求適當。

本冊教材繼續加強看懂和分析簡單統計圖的訓練,為此,例題中在統計圖後面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看圖回答。有的練習題還專門安排看統計圖回答問題。考慮到製作簡單的統計圖對國小生來說並不是很容易的,教材中一方面注意說明製作統計圖的一般方法和步驟,另一方面在安排練習時基本上都安排半獨立完成的。以免對製作統計圖的要求過高。

3、突出比例的概念,加強知識間的聯絡。

正比例關係和反比例關係,實際上是一種函式關係。修訂後的教材中,比例知識趨於簡化,教學的重點是正、反比例的概念,用比例知識解應用題只保留一些較簡單的。本冊教材為了突出比例的概念的應用,作了以下幾點改進:⑴把比例尺安排到比例的概念教學之後教學,加強比例尺與比例概念的聯絡,這樣既有助於學生加深理解比例的概念,又便於學生運用比例的知識和解比例的方法來解決有關比例尺的計算問題。 ⑵教學正比例概念之後接著教學反比例概念並增加兩個概念的聯絡和對比。⑶在比例知識解應用題的最後增加了用不同知識解的練習題。通過這樣的教學,可以加強整數、分數運算和比例之間的聯絡,提高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加強數學知識的整理,使所學的數學知識系統化。

本冊教材的最後一個單元是總複習,把國小階段所學的主要內容進行系統的整理和複習,使學生對所學的數學知識得到鞏固和加深,計算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更好地達到國小數學教學的目標。本冊教材對這一單元的編寫作了以下幾點改進:⑴把國小的數學內容分為整數和小數、簡易方程、分數和百分數、量的計量、幾何初步知識、比和比例、簡單的統計七部分,依次分別複習。⑵在複習每一部分知識時,注意加強知識間的內在聯絡。⑶選用適當的方式幫助學生回憶並整理所學的數學基礎知識。⑷在練習中既注意基本的訓練,又注意適當加強靈活和綜合運用知識的練習,以利於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解題能力。

5、繼續加強能力的培養。

本冊教材繼續加強能力的培養,做法與前幾冊基本相同,另外還結合本冊特點加強靈活運用知識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的培養。

⑴培養分析、比較和綜合能力。⑵培養抽象、概括能力。⑶培養判斷、推理能力。⑷培養遷移類推能力。⑸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⑹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經歷觀察、操作等活動的過程中認識圓柱和圓錐的特徵,能正確地判斷圓柱和圓錐,理解、掌握圓柱的表面積、圓柱和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會正確地進行計算。

2、使學生認識複式折線統計圖,瞭解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瞭解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繪製方法,初步學會用複式折線統計圖表示統計的資料,會對複式折線統計圖進行簡單的分析和判斷。

3、使學生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解比例;認識比例尺,會看比例尺,會進行比例尺的有關計算;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能夠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理解用比例關係解應用題的方法,學會用比例知識解答比較容易的應用題。

4、使學生通過系統的複習,鞏固和加深理解國小階段所學的數學知識,更好地培養比較合理的、靈活的計算能力,發展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並提高綜合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進度及分工

周 次

起 訖 日

教 學 內 容

備 注

2.9-2.10

期初複習(2課時)

2月9日上課

2.13-2.17

圓柱(5課時)

2.20-2.24

圓柱的複習(2課時);圓錐(3課時)

2.27-3.3

實踐活動——

觀察與測量(1課時);單元複習(4課時)

3.6-3.10

簡單的統計(3課時);比例的意義和性質(2課時)

3.13-3.17-

比例的應用(3課時);正比例的意義(2課時)

3.20-3.24

反比例的意義(3課時);成正比例量的應用題(2課時)

3.27-3.31

成反比例量的應用題(2課時);單元複習(4課時)

4.3-4.7

整數與小數的複習(10課時)

4.10-4.14

十一

4.17-4.21

簡易方程(5課時)

十二

4.24-4.28

分數與百分數(10課時)

期會考查

十三

5.1-5.5

十四

5.8-5.12

十五

5.15-5.19

量的計量(4課時)

十六

5.22-5.26

幾何初步知識(10課時)

十七

5.29-6.2

十八

6.5-6.9

比和比例(5課時)

十九

6.12-6.16

簡單的統計(3課時);綜合練習1-2

二十

6.19-6.23

期終複習

期終考查

二十一

6.26-6.30

二十二

7.3-7.5

7月5日放暑假

實用的數學教學計劃 篇5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一年級一班,共45人。其中男生 20人,女生25人。學生天真、活潑、可愛、單純,具有極強的可塑性。在經過了三年幼兒園的學習,學生雖然具有了一些上課的常規意識及紀律常識,但由於他們的年齡特點等原因在課堂上活潑好動、天真爛漫,大多數孩子思維活躍,學習數學的興趣較濃,有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知識經驗方面,學生在幼兒園裡已經認識了20以內的數並會數,部分同學還會計算20以內數的加、減法;認識了一些簡單的幾何圖形:長方形、正方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等;對上下、前後、左右等也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在數學學習上已具有初步的數感、符號感、空間觀念和問題意識,具有了一定的觀察、想象和操作能力。

在全力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無論是學校、社會,還是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全面發展,認識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所以家長特別關心和重視孩子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以上這些因素為孩子學習數學創設了良好的環境。以上這些都有利於數學的教學。

學生年齡小,也有少數孩子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自控能力稍差,但他們有強烈的求知慾,所以教師要有層次、有耐心的進行輔導,使每個學生順利地完成本學期的學習任務。學生的數學知識水平不統一,本冊有些知識內容比較抽象,學生的讀圖能力差,部分同學沒接受學前教育,對顏色、方位等不會辨認,20以內數不會讀寫,給這學期學習20以內數的加減法帶來了一定的困難。班內有一些內

向的學生,他們不愛說話,不敢發表自己的見解,有待於老師的耐心引導和鼓勵。

一年級是新入學的班級,教師對學生情況不熟悉,不太瞭解學生在知識、能力以及家庭各方面的情況。雖然在學歷上有一定的優勢,但我們對教學一年級沒有足夠豐富的教學經驗。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要多向老教師請教他們豐富的教學經驗,多學習新課改方面的知識,研究教材、教法,滲透教學新理念,培養優生、輔導學困生,使學生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提高各種數學能力,讓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二、教材分析:

1、本冊教學內容包括:數數;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2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分類與比較;認識圖形;圖形與位置;統計。 準備單元:數數。正確的數數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的本領,更是學生認數和計算的基礎。入學前,多數學生初步具有了數數的經驗和技能,知道一些簡單的數數方法。這一內容的設計目的是激起孩子的好奇心,使他們產生學習的慾望,通過簡單的數數,全面瞭解學生對計數、方位還有分類、大小、位置、比較、圖形及觀察、動手和表達等多方面的情況,為後面的系統學習做準備。

第一單元:10以內數的認識。是數學最基礎的知識之一,是國小生學習數學的開始,也是學習“數與代數”知識的起始階段,對建立初步的數感、符號感以及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有重要意義。因此,教材根據剛入學兒童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為學生提供親身體

驗和動手操作的機會,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

第二單元:分類與比較。分類與比較都是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也是學生學習其他數學知識的基礎,在今後的認數與計算、認識圖形、簡單的統計等學習活動中,經常會用到分類的思想和方法。學生在第一單元已經學習了比較數的大小,具備了初步的比較意識,為本單元進一步學習比較長短、高矮、粗細、厚薄等打下了基礎。

第三單元:10以內數的加減法。本單元是在學生認識了10以內數的基礎上來學習的。它是學習20以內數的加減法的主要認知基礎,也是今後學習更復雜計算的重要基礎。本單元內容是全冊教材的重點之一,在整個國小數學教學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第四單元:認識圖形。本單元是“空間與圖形”領域的起始單元。國小生在入學前就開始接觸各種形狀的物體,入學後逐步將他們已有的感性經驗進行抽象,這對學生形成初步的觀察能力和空間觀念非常重要。在低年級,加強對各種形體的直觀感知,積累大量的感性認識將對今後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五單元:11—20各數的認識。是在認識了10以內數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11—20各數。它是認數的繼續和發展,對引導學生建立初步的數感有有重要的意義。學生掌握好本單元知識,也為後面學習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以及對多位數的認識打下基礎。因此,指導學生加強學具操作,深入理解數的意義,切實掌握好本單元的知識非常重要。

第六單元:圖形與位置。本單元是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起始階段,對引導學生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培養對數學的興趣具有重要的意義。

第七單元: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本單元是在10以內數的加減法及20以內數的認識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它是學習多位數計算的基礎,也是進一步學習其他數學知識必須具備的基礎,在整個國小數學學習階段佔非常重要的地位。本單元內容既是全冊教材的重點,也是難點。這一部分知識學習得好壞,將對今後繼續學習口算和筆算產生直接的影響。加法和減法在解決實際問題這,應用很廣泛。在開始階段注重對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對領會加減法的含義和今後解決稍複雜的問題十分有益,因此要重視本單元內容的教學。

第八單元:統計。統計是一種數學思想,也是認識客觀事物常用的一種方法。本單元的初步統計知識是在前面滲透統計思想的基礎上編排的,是學生第一次正式接觸統計知識,對學生形成初步的統計意識非常重要。

第九單元:總複習。本單元是全冊學習內容的總複習,對學生回顧整理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形成初步歸納整理的能力、養成回顧與反思的學習習慣具有重要的意義。

2、教材的編寫特點: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選取學生身邊的、學生熟悉的、具有新穎性和趣味性的內容為素材,目的是有計劃的引

導學生認識自己、認識家庭、認識學校、認識社會、瞭解自然。使學生能觀察、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初步體會學習數學的現實意義。

根據單元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每個單元都設計了幾個密切聯絡的情境。每個情境又是包含有多個資訊的“資訊包”,其呈現形式是把這些學生感興趣的現實活動,劃分為幾個情節,編排成“故事串”,從而引出一系列相對獨立的問題;也可以把一個現實活動的各個環節完整的反映出來,從而引出一系列有邏輯聯絡的問題——形成“問題串”。

本冊教材所構建的“板塊”編排方式,有兩層含義:一是指在一個單元裡,減少例題,強化基本數學思想方法的作用,擴大教與學的空間;二是指減少欄目設定,構建瞭如下編排結構: 自主練習

本冊教材打破過於嚴格的知識體系的束縛,由解決現實情境中的問題引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又把學習新知識作為解決新情境中問題的工具,讓學生把解決問題與知識學習融合在同一過程中,形成以解決問題為線索的學習框架。

教材在綜合資訊圖、自主練習及實踐活動等方面都注重培養學生的“資訊感”,引導學生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分析並解決問題。此外,

實用的數學教學計劃 篇6

一、指導思想

1、以本冊教材為本,以新的《數學課程標準》為綱,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使學生上進、持續、和諧的發展。

2、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從學生以有的生活經驗出發,使數學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3、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行為,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自主的探究意識,及解決實際的數學問題。

4、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二、班級情況簡析

全年級共有四個班級,本人應教六(3 )、六(4)兩班。六(3)班有學生( 57 )人,其中男生( )人、女生( )人;六(4)班有學生( 57)人,其中男生( ),女生( )。

通過幾年的教學對兩個班的學生已有較深的瞭解,大部分學生,活潑好動,數學學習基礎一般,特別是計算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一部分學生學習能力較強,有較好的學習習慣。所以在教學中應注重學習習慣的培養,加強計算和應用題的教學,注意知識之間的整合;用數學的內在的美吸引學生,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愛數學、用數學,能自覺有效地探索知識、尋求規律;適當開展課外數學活動,以拓展知識面,提高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數學素養。形成“守紀、惜時、善思、創新”的學風。優秀的學生有:楊召豪、胡貞卓、顏逸軒、李海軍等。希望生有:陳威、金子豪、王星宇、雷蕾、陳曦等。

三、全冊教材分析

六年級第二學期是國小階段最後一個學期,教材從促進學生的發展,為學生進入第三學段的學習打好基礎出發,把六年級(下冊)的教學內容分成兩部分編排。在前七個單元裡教學新知識,全面完成《標準》規定的第二學段的教學內容和具體目標。在第八單元有重點地系統複習國小階段教學的主要知識,在深化理解的同時組織更合理的認知結構,通過適當的練習形成必要的技能,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數學素養。

新授內容仍然分四個領域安排。

“數與代數”領域:教學百分數的應用,比例的有關知識,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解決問題的策略。百分數的應用是在六年級(上冊)認識百分數的基礎上編排的,是本冊教材的重點內容之一。要聯絡實際解決一些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或少)百分之幾的問題,解決較簡單的有關納稅、利息、折扣的問題,解決已知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問題。通過這些內容的教學,能讓學生進一步理解百分數的意義,學會在日常生活中應用百分數。教學正比例和反比例,著重理解正比例的意義和反比例的意義,讓學生在現實的情境中作出相應的判斷。根據《標準》的精神,教材適當加強了正比例關係影象的教學,不再安排解答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應用題。比例的知識有比例的意義、比例的基本性質和解比例。這些知識有助於理解圖形的放大與縮小,能用來解決有關比例尺的問題。在解決問題的策略裡,教學轉化的思想和方法。轉化能使複雜的問題變得簡單,能把未知的內容變成已知的內容。所以,轉化是重要的認知策略,也是常用的解決問題策略。對於轉化思想,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已經有較豐富的體驗。本冊教材繼續教學轉化,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和應用,通過具體的轉化活動,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空間與圖形”領域:教學圓柱和圓錐,圖形的放大或縮小,確定位置等內容。圓柱與圓錐是本冊教材的又一個重點內容,包括圓柱和圓錐的形狀特徵,圓柱的表面積及計算方法,圓柱和圓錐的體積及計算方法等知識。圖形的放大和縮小是國小數學新增加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初步瞭解圖形可以按一定的比例發生大小變換。這個內容安排在第三單元裡,結合比例的知識進行教學。確定位置也是新增的教學內容,在初步認識方向的基礎上,用“北偏東幾度”“南偏西幾度”的形式量化描述物體所在的`具體方向,還要聯絡比例尺的知識,用“距離多少”的形式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教材嚴格遵照《標準》的要求,精選傳統國小數學裡有關形體的知識,增加與生活密切聯絡的空間知識,讓學生在獲得必需的數學事實的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統計與概率”領域:先在認識圓和能夠應用百分數的基礎上教學扇形統計圖,再教學眾數和中位數。眾數和中位數是資料分析時經常使用的統計量。有些時候,平均數不能確切地反映一組資料的基本特徵,就可以考慮用眾數或中位數來反映。本冊教材裡的統計知識,能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資料意識,提高分析、表達和利用資料的能力。

“實踐和綜合應用”領域:編排了三次實踐活動。第一次是利用圓柱的體積知識測量形狀不規則物體的體積,以及應用鐵塊的質量與體積比值一定的規律推算鐵塊的體積。第二次是結合圖形的放大或縮小,研究圖形的面積變化與邊長變化的關係。第三次是使用工具或應用步測的方法,測量相隔較遠的兩點之間的距離。這些實踐活動使學生經歷動手操作、獨立思考並與同伴合作交流的過程,研究現象,探索規律,創造性地應用學到的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

總複習的內容也按四個領域編排。根據《標準》裡具體目標的設計分類,在“數與代數”領域裡把內容分成數的運算、數的認識、式與方程、正比例與反比例四個部分進行復習。把解決實際問題納入數的運算、式與方程兩個部分,突出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空間與圖形”領域裡的內容分圖形的認識、圖形的變換、圖形的位置三個部分進行復習。國小階段的測量主要是線段的長度、圖形的面積、物體的體積,教材把測量的內容與圖形的認識有機結合起來,能提高複習的效率。“統計與概率”領域的內容分統計、可能性兩個部分進行復習。在總複習裡還安排了上述三個領域內容的綜合應用,分別研究住房面積的變化、旅遊費用的預算、調查周圍的綠地面積、在生活中如何節約用水。這些問題都具有較強的知識性、實踐性、應用性,並富有教育意義。

另外,教材充分關注六年級學生的年齡、心理髮展特點和他們對學習的需求,在“你知道嗎”裡介紹數學知識在經濟領域和社會生活裡的應用。編排的“思考題”滿足部分學生多學一些、學深一些的需求,還多次組織學生自我評價學習的過程與效果。

四、全冊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讓學生經歷應用百分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一些常見問題的過程,進一步理解百分數的意義,體會百分數與分數、小數的聯絡和區別,加深對方程思想方法的認識,提高解決相關問題的能力;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義和級別性質,認識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體會不同領域數學內容的內在聯絡,加深對相關數量關係的理解。

2、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實驗和簡單推理,認識圓柱和圓錐的基本特徵,探索並掌握圓柱和圓錐的體積公式以及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在具體的情境中,初步理解圖形的放大和縮小,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義,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並能應用這些知識和方法進行簡單的操作或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讓學生聯絡對百分數的理解,認識扇形統計圖,初步體會扇形統計圖描述資料的特點,能根據扇形統計圖所呈現的資訊提出或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結合例項,初步認識眾數與中位數的意義,會求一組簡單資料的眾數和中位數,初步體會眾數、中位數和平均數等不同統計量的不同特點。

4、讓學生通過系統複習,進一步掌握數與代數、空間和圖形、統計和概率等領域的知識和方法,進一步明確相關內容的發展線索和邏輯關聯,加深對現實問題中數量關係、空間形式和資料資訊的理解,提高綜合應用數學知識和方法飛能力。

數學思考方面

1、讓學生在應用百分數解決相關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分析、綜合和簡單推理的能力,提高用方程表示數量關係的能力,發展抽象思維,增強數感。

2、讓學生在認識圓柱和圓錐特徵的過程中,豐富對現實空間的感知,進一步增強空間觀念;在推導圓柱和圓錐的體積公式以及探索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的過程中,經歷觀察、猜想、實驗、分析、驗證和概括等活動,進一步培養合情推理與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發展形象思維。

3、讓學生在認識圖形的放大和縮小、探索並理解比例的意義和性質,以及理解比例尺的意義和應用比例尺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不同領域數學內容的內在聯絡,增強用數和圖形描述現實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4、讓學生在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位置的過程中,進一步培養觀察能力、識圖能力和有條理地繼續表達的能力,不斷增強空間觀念。

5、讓學生在探索並理解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的過程中,初步體會數量之間相依互變的關係,感受有效表示數量關係及其變化規律的不同數學模型,進一步提升思維水平。

6、讓學生在認識扇形統計圖以及眾數、中位數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資料的意義和價值,感受不同統計量的聯絡和區別,發展統計觀念。

7、讓學生在系統複習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知識間的聯絡和綜合,加深對基本數學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培養比較、分析、綜合、概括的能力,發展思維的整體性、靈活性和深刻性。

解決問題方面

1、讓學生聯絡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發現並提出一些數學問題,並主動用百分數、方程、正比例和反比例、圓柱和圓錐的體積公式、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圖形的放大和縮小、比例尺等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進一步發展數學應用意識。

2、讓學生在解決有關百分數、圓柱和圓錐體積計算、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計算等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藉助計算器解決問題的價值,進一步掌握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體會解決問題方法飛多樣性。

3、讓學生砸用比例、比例尺、正比例和反比例等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數形結合的思想對於解決問題的價值,進一步積累和豐富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

4、讓學生在用方向和距離描述物體的位置,用扇形統計圖和相關統計量解釋資料資訊、解答簡單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合作交流的重要性,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5、讓學生在用轉化的策略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和反思意識,培養根據所需解決問題的特點合理選擇相應策略的自覺性和能力。

6、讓學生在系統複習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綜合應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釋日常生活現象、解釋簡單實際問題的水平,進一步用不同方式、從不同角度探索解決問題方法的能力,發展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情感態度方面

1、進一步感受數學思考的確定性和數學結論的嚴謹性,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鍛鍊克服困難的意志。

2、進一步培養認真細心的學習習慣,培養髮現錯誤及時訂正的良好習慣。

3、進一步感受數學價值,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不斷增強學數學、用數學的自覺性。

4、進一步瞭解有關數學知識的背景,體會數學的廣泛應用,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對社會的責任感。

5、進一步感受自己在數學知識和方法等方面的收穫與進步,發展對數學的積極情感,進一步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6、根據相關內容對學生進行愛護環境建立綠色學校的教育。

五、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百分數的應用、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圓柱和圓錐的體積計算方法、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統計圖、轉化的解題策略以及總複習的四個板塊的系列內容。

教學難點:圓柱和圓錐體積計算方法的推導、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斷、用方向和距離確定位置、眾數和中位數平均數、解題策略的靈活運用。

六、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

1、創設愉悅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提倡學法的多樣性,關注學生的個人體驗。

3、課堂訓練形式的多樣化,重視一題多解,從不同角度解決問題。

4、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使學生切實掌握好這些基礎知識。本學期要以新的教學理念,為學生的持續發展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和空間。要充分發揮教材的優勢,在教學過程中,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絡,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創設愉悅、開放式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愉悅、開放式的教學情境中滿足個性化學習需求,從而達到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目的。

學習方式:

1、 預習教材,提出知識重點,自己是通過什麼途徑理解的,還有哪些疑問。

2、通過查閱資料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3、 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指導者,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主張探究式、體驗式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

4、 利用小組討論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討論中人人蔘與,各抒己見,互相啟發, 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

六、全冊課時安排:

全冊共安排72課時的教學內容,其中30課時的總複習。全學期大約有20%的教學時間留作機動。

百分數的應用 11課時

圓柱和圓錐 11課時

比例 7課時

確定位置 4課時

正比例和反比例 4課時

解決問題的策略 2課時

統計 3課時

總複習 30課時

七、教學措施

教者:

1、認真搞好課堂教學研究工作,向課堂要質量。

2、多閱讀與教學有關的書籍,報刊、雜誌,多學習新的理論知識,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提高。

3、多與家長聯絡,多與學生交流,瞭解學生思想動態,及時反饋資訊。

4、根據相關內容對學生進行愛護環境建立綠色學校的教育。

學生:

1、加強口算練習,堅持一日一輪口算訓練,掌握解答比較簡單的整數、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技巧,逐步提高學生四則計算的速度和正確率。

2、通過靈活選擇、整合生活化的教學資源,讓學生體會數學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從而提高學生的分析、比較和綜合能力;培養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增加動手操作的機會,通過畫一畫、剪一剪、拼一拼、連一連等生動有趣的活動,使學生獲得深刻的體驗,理解正確計算一些幾何形體的周長、面積和體積、容積。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4、通過每日一練,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

5、採用生生互助形式,成立學習小組,讓小組之間互相交流。小組與小組之間互相評比,培養優生,鼓勵後進生。

6、利用晨讀時間、下午課後時間對學困生進行基礎輔導;午休的時間對學生進行拓展訓練。

八、評價工作

評價是教學工作的重要環節,因此,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必須對學生的多角度、多方位、多樣化地進行恰當的評價,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在評價工作中採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

具體做法:

1、課堂上教師多以鼓勵為主,對課堂認真、發言積極、回答問題精彩的以紅星獎勵。並採用小星換大星的激勵機智,使學生時時看到自己的進步。

2、合作小組堂堂課進行評價,天天進行小結,每週進行總結。

3、進行單元過程性評價記錄及學習情況記錄。

4、期中、期末分兩次對學習小組進行總結性評價。

九、個人業務學習計劃

1、學習內容

(1)《新課程標準》、《國小數學心理教育》。

(2)有關教育教學的雜誌,如:《國小數學教師》。《國小教學教學設計》。

2、學習時間

(1)充分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

(2)數學組組織的業務學習時間。

3、學習方式

(1)自學。

(2)積極參加學校教研室、和數學小組的業務學習。

(3)多聽課,評課。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十、教學專題

國小數學教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絡。

實用的數學教學計劃 篇7

一、高三數學下冊教學計劃一、複習指導思想

適應新課程改革要求,努力提高課堂複習效率是高中數學複習的指導思想。通過數學複習讓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更好地學好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基能,以及其中的數學思想方法,從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注重團結協作,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數學素質,全力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準確把握課程標準和考試指導綱要的各項基本要求,立足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注重數學思想和方法的教學。抓好教材與課程目標中要求把握的數學物件的性質和處理數學問題的基本常用的數學思想方法;如歸納、演繹、分析、綜合、分類討論、數形結合、一般與特殊,抽象與概括、函式與方程、等價轉化、類比與推理等,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以不變應萬變,針對學生實際,不斷研究數學教學,改進教學方法,指導學法,奠定必備的四基五能力,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運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奠定學習數學的能力,使數學科的複習更加高效優質。

二、教學目的要求

1.深入鑽研教材,以教材為核心,以綱為綱,以本為本深入研究教材中章節知識的內外結構,熟練把握知識的邏輯體系和網路結構,細緻領會教材改革的精髓,把握通性通法,逐步明確教材對教學形式、內容和教學目標的影響。

2.準確把握考試說明,在整體上要重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重要的定義定理不但要掌握結論,還要掌握相關數學的思想方法,做到巨集觀把握,微觀掌握,注意大學聯考熱點,重視數學的應用和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以拓寬數學知識的廣度來求得知識的深度。

3.因材施教,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構建新的認知體系,營造有利於學生學習的氛圍。

4.加強課堂教學研究,科學設計教學方法。

三、教法分析和教學具體措施

1.不孤立記憶和認識各個知識點,而是將其放到相應的體系結構中,在比較、辨析的過程中尋求其內在聯絡達到理解層次,注意知識塊的複習構建知識網路。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解題技能,注意基本概念、基本公理和定理、公式的辨析比較,靈活運用;力求有意識的分析理解能力尤其是數學語言的表達形式,推理論證要思路清晰、整體完整。

2.學會分析。首先是閱讀理解,側重於解題前對資訊的捕捉和思路的探索;其次是解題回顧,側重於經驗及教訓的總結,重視常見題型及通法通解。

3.大學聯考試題將課本知識進行了綜合性處理,即在知識網路交匯處命題,因此在複習時,不但對每個知識點要掌握,還要注意知識的橫向和縱向的聯絡,注意代數知識和幾何知識的聯絡,挖掘課本內容的深刻內涵構建高中數學知識網路體系;不但要重視概念和結論以及方法的要點,還要重視知識形成的過程,領悟每一個定理公式的來龍去脈,掌握它的使用條件以及推演過程中體現的數學思想方法,可能達到的效果、需要注意的事項等等,以達到用老方法解決新問題的高度。

4.以錯糾錯,查缺補漏,反思錯誤,嚴格訓練,規範解題,養成想明白、寫清楚、算準確的習慣,注意思路的清晰性、思維的嚴謹性、敘述的條理性、結果的準確性,注重書寫過程,舉一反三,及時歸納,觸類旁通,加強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的應用。

5.協調好講、練、評、輔之間的關係。合理安排複習中講、練、評、輔的時間追求數學複習的最佳效果,注重實效,努力提高複習教學的效率和效益;精心設計教學,做到精講精練,不加重學生的負擔,避免題海戰,精心準備,講評到位,做到講評試卷或例題時:講清考察了哪些知識點,怎樣審題,怎樣開啟解題思路,用到了哪些方法技巧,關鍵步驟在哪裡,哪些是典型錯誤,是知識邏輯、方法、心理上還是策略上的錯誤,針對學生的錯誤調整複習策略,使複習更加有針對性,加快教學節奏,提高教學效率。

6.試題的把握:(1)注重對四基五能力的考察把握,貼近課本;(2) 注重學科內容的聯絡與綜合;(3) 注重數學思想方法、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4) 注重能力立意,以考察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為核心全面考察能力;(5) 注重考查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設計應用性、探索性的問題;(6) 試題體現層次性、基礎性,梯度安排合理,堅持多角度多層次的考察,有效地檢測對數學知識中所蘊含的數學思想和方法掌握的程度.(7)把握好近3年大學聯考試題,落實好填空題,選擇題和解答題的前四道;(8) 立足基礎,不做數學考試說明以外的東西。精心選做基礎訓練題目,做到不偏不漏不怪,即不偏離教材內容和考試說明的範圍要求。不選做那些有孤僻怪誕特點、內容和思路的題目。利用歷年的大學聯考數學試題作為複習資源,要按照新教材以及考試說明的要求,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嚴格控制選題和做題難度,做到不憑個人喜好選題,不脫離學生學習狀況選題,不超越教學基本內容選題,不大量選做難度較大的題目。

7.周密計劃合理安排,體現數學學科特點,注重知識能力的提高,提升綜合解題能力,加強解題教學,使學生在解題探究中提高能力。

8.多從貼近教材、貼近學生、貼近實際角度,選擇典型的聯絡生活、生產、環境和科技方面的數學問題,對學生進行有計劃、針對性強的訓練,多給學生鍛鍊各種能力的機會,從而達到提升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目的。不脫離基礎知識,基礎紮實的學生不一定能力強。教學中不斷地將基礎知識運用於數學問題的解決中,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科綜合能力。

9.注重學法指導及心理輔導。(1)及時向學生介紹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及時收集教學過程中反饋資訊並彌補學生的不足.(2)針對不同學生的實際水平合理安排教學難度,有利於學生成功情感體驗,促進其提高.(3)解決優生的數學缺門問題,重點鞏固與提高中等生的數學解題水平和能力;帶動數學困難生努力跟上覆習,加強邊緣生的個別輔導.

10.加強集體備課和聽課評課落實常規,團結協作,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實用的數學教學計劃 篇8

本班共有 64名學生,根據上學期學習情況和期末測試來看,大部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比較高,能從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獲取知識,抽象思維水平有一定的發展,基礎知識掌握牢固,具備了一定的學習數學的能力。在課堂上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具有觀察、分析、自學、表達、操作等能力。但是成績出眾者不多,高分比較少,即使是達到優秀的同學在同年級中所佔比例較少,部分學生基礎知識不紮實,極少數學生考試成績是一位數,對提高全班整體成績有比較大的難度。個別學生學習態度較差, 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作業拖拉,需要老師督促並輔導。

本學期將重點抓好加強學習習慣培養和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在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創設愉快情境教學,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發揮學生的最佳潛能,其次,這學期分數的計算佔了極大一塊內容,所以培養他們的計算能力是關鍵,可以有目的的進行計算練習。一要求計算仔細,二是加強計算的基礎練習,三是引導學生使用簡便方法。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編排了十個單元。

數與代數領域首先安排學習解方程和列方程解答實際問題,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方程和列方程的經驗,為後繼學習打好基礎;本冊教科書把分數的計算作為重點教學內容,安排了“分數乘法”“分數除法”“分數四則混合運算”三個單元,重在形成相應的計算技能,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把“認識比”“認識百分數”兩個單元與分數運算的教學穿插安排;本冊教科書還安排教學用“替換和假設”的策略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空間與圖形領域本冊教科書讓學生進一步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認識物體的體積及其相應的計量單位,探索並理解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解決一些與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計算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統計與概率領域本冊教科書讓學生學習用分數表示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學習根據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的要求來設計相應的活動方案。

實踐與綜合應用領域的內容在本冊教科書安排三次。“表面積的變化”讓學生利用對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計算方法的已有認識,通過拼新的長方體的操作活動,探索表面積的變化規律,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和總結、歸納數學規律的能力;“大樹有多高”結合學生對比的認識,使學生在實踐中進一步加深對比的認識,體會比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培養動手實踐的能力;“算出它們的普及率”讓學生通過實際的調查活動,蒐集整理獲得的資料,進一步豐富對百分率的理解,體會百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聯絡已有的知識經驗,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等式與方程的過程,增強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經歷探索分數乘除法的意義、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以及求比值和化簡比的過程,熟練進行分數四則混合運算,形成必要的計算技能。

2、讓學生通過操作、試驗、觀察和思考等活動,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徵,探索並理解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學會體積、容積單位和體積單位的進率,進一步積累學習空間與圖形內容的經驗。

3、初步掌握用分數表示具體情境中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方法,能根據指定的可能性(分數)設計相應的活動方案

4、經歷用應用百分數的意義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能進行簡單的分析和交流。

數學思考:

1、在認識倒數、比的意義等過程中,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發展合情推理與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不斷增強數感。

2、在學習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徵和展開圖;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等過程中,鍛鍊形象思維,發展空間觀念。

3、在學習百分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經歷調查活動的全過程,學會收集、整理、加工、描述資料的方法,積累統計活動的經驗過程中,進一步增強統計觀念,培養統計能力。

解決問題:

1、能從現實情境中發現並提出一些數學問題,並能用所學的方程、百分數等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

2、在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掌握其基本思路和方法,體會其特點和價值。

3、在應用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以及根據指定的可能性(分數)設計相應的活動方案,體會與他人交流的重要性,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4、能應用替換(置換) 、假設的策略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和反思意識,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培養根據實際問題的特點選擇相應策略的能力。

情感與態度:

1、能積極參與各項數學活動,感受自己在數學知識和方法等方面的收穫與進步,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2、在探索數學知識、發現數學規律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數學思考的條理性、嚴謹性,不斷增強自主探索的意識,鍛鍊克服困難的意志。

3、在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數學的價值,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增強學數學、用數學的自覺性。

4、在數學活動中,培養學生認真、細心的學習態度,以及發現錯誤及時訂正的良好習慣。

5、通過閱讀“你知道嗎”以及參與“時間與綜合應用”等活動,瞭解數學的知識背景,體會數學對人類歷史發展的作用,培養民族自豪感,增強創新意識,鍛鍊實踐能力。

三、具體措施:

1、創設民主和諧的學習氣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為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

2、充分利用學生熟悉、感興趣的和富有現實意義的素材吸引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各種數學活動中來,提高學習效率,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學習信心。

3、認真研讀教材,明確本冊課本的編寫意圖,注意與老師之間的交流與切磋,循序漸進地採取有效、易懂教學策略,讓每個學生有所發展。

4、切實使用好與課本配套的教學輔助用書、教具、學具。教學內容的呈現採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以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5、注重學生知識形成和探究過程中獲得的經驗和方法的積累,積極創設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交流的數學活動。

6、加強計算教學,計算是本冊教材的重點,一方面引導學生探索並理解基本的計算方法,另一方面也通過相應的練習,幫助學生形成必要的計算技能,同時注意教材之間的銜接,對內容進行有機的整合,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7、開展幫教結對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使每個學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礎上都能得到提高;對後進生建立家校聯絡卡,及時反映學校裡的學習情況,促使其提高成績,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信心與決心。。

8、向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資訊科技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有力工具,介紹課外數學知識與方法,開拓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9、加強數學數量關係的分析,讓學生學會分析,學會審題,培養學生從周圍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並能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解題能力。

10、課餘開展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努力使數學知識的學習情境化、生活化、趣味化,使學生樂學、願學、愛學,學有所得。

四、教學進度安排及各單元教學重難點:

起訖時間

單元內容

教時

教學重點與難點

9.1~

9.10

第一單元:方程

7

重點:掌握方程的解法並能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難點:找準實際問題中數量之間的相等關係

9.13~

9.30

第二單元:長方體與正方體

14

重、難點:探索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表面積計算方法並解決實際問題,探索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10.8~

10.22

第三單元:分數乘法

9

重點:正確計算分數乘法式題,並能解決實際問題。

難點:理解乘法計算方法 ,完善知識結構。

10.25~

11.5

第四單元:分數除法

8

重點:正確計算分數除法式題,並能解決實際問題。

難點:理解除法計算方法。

11.8~

11.12

期中複習考試

5

根據上半學期的學習進行認真複習,反思和總結,為後半學期打好基礎。

11.15~

11.23

第五單元:認識比

6

重點:認識比的意義,解決按比例分配的問題。

難點:探索比與分數、除法的關係;比的基本性質。

11.24~

12.3

第六單元:分數四則混合運算

8

重點:理解並掌握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難點:運用分數混合運算解決稍複雜的實際問題。

12.6~

12.10

第七單元:解決問題的策略

4

重點:學會用替換和假設的策略解決實際問題。

難點:靈活運用學過的解題策略,體會策略價值。

12.13~

12.16

第八單元:可能性

3

重點:會用分數表示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難點:設計公平遊戲規則。

12.17~

12.31

第九單元:認識百分數

9

重、難點: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會正確讀寫百分數,會與小數分數互化,掌握百分數與分數、比之間的關係。

.1.4~

實用的數學教學計劃 篇9

一、班級情景分析

1、班級概況:

四(1)班現已註冊的學生有36人,四(2)班已註冊學生29人,其中大多數都是男同學。大部分學上都是來自外地,極少數是本地生。

2、知識掌握情景:

從上學期的期末質量檢測來看,學生對雙基知識掌握得還不夠,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噸千米的認識掌握得不太好。

在計算方面,學生的差別比較大,多數學生對於口算,能做到脫口而出,但由於部分學生對於乘除知識掌握不好,直接影響了口算的速度和計算的正確性,學生在這方面表現出來的差距十分之大。對於一些計算式題,部分學生的計算速度極待提高,各種計算的良好習慣有待養成。應用題掌握得還不夠,僅有部分學生能認真分析題意,正確列式,不能很好地根據應用題的數量關係去分析題意,對各種應用題的結構掌握的還不夠。同時解決實際問題本事有待於提高。這對本學期的教學帶來了必須的困難。

3、學習習慣、興趣、方法及心理特徵:

從學習習慣、興趣、方法看,在這些學生當中,少數學生對數學課學習興趣濃厚,能按正確學習方法去學數學。他們能上課遵守課堂常規,專心投入,認真完成作業,對不懂問題能及時大膽提問。有半數以上的學生平時學習習慣學習態度不好,課堂上不能專心致志,上課注意力分散,思想開小差,學習目的性不夠明確,也不能堅持最基本的紀律,有些學生在課堂上不止自我不能專心發影響周圍的同學。而有些學生在課堂上卻不願開口,發言不進取。這個學期有效開展課堂討論和提高學習效果是本學期要努力的方向。

從心理特徵看,多數學生喜歡在別人面前表現自我,喜歡錶揚誇獎,班上競爭意識濃;差生上課比較被動,不聞不問,進取性不高,作業完成較難,但也喜歡激勵。

4、其他因素:

學生多數來自農村,他們熱愛勞動,活潑好動,團體榮譽感強,學生多數家庭貧困,家長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雖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之心,但教育方法不當,家校配合不夠,並對“減負,推素”存有認識偏差。

二、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頭一些資料: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複式條形統計圖,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資料。

在數與計算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在國小階段,本學期結束後,有關正整數的認識和計算的資料將全部教學完。本冊這些知識的學習,一方面使學生學會用較大的數進行表達和交流,掌握較大數範圍內的計算技能,進一步發展數感;另一方面經過十進位制計數法的學習,對有關數概念的各方面知識進行系統的整理和融會貫通,為學生構成科學、合理的數學認知結構奠定基礎;併為進一步系統學習小數、分數及小數、分數的四則運算做好鋪墊。所以,這部分知識仍然是國小生應當掌握和構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兩個單元,這些都是本冊的重點教學資料。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經過豐富的數學活動,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直線、線段、射線、角、垂線、平行線、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學會一些簡單的作圖方法;同時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體會各種圖形的特徵及圖形之間的關係,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

在統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複式條形統計圖。教材介紹了縱向和橫向兩種不一樣形式的複式條形統計圖,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學會看懂這兩種統計圖並學習進行資料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構成統計的觀念。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乘法和除法兩個單元,教學用所學的乘、除法計算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資料,引導學生經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初步體會的運籌的數學思想方法,感受數學的魅力。同時讓學生學習應用優化的思想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及推理的本事,培養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綜合應用數學的綜合應用──“1億有多大”和“你寄過賀卡嗎?”,讓學生經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

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本事。

三、教學資料

本冊教材共分八個單元:大數的認識;角的度量;三位數乘兩位數;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統計;數學廣角;總複習。以上各單元資料涉及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數學思想方法)用數學四大領域。具體分析如下:

1、數與代數領域的知識包括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三個單元。以上三塊資料是國小階段整數教學的總結完善階段,所以,以上資料是國小階段的重要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本冊教材的教學重點之一。

2、空間與圖形領域的知識包括角的度量;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兩個單元。以上兩塊資料是國小階段系統學習幾何知識的開始。(第一學段學習的相關幾何知識基本是屬於直觀認識階段)所以,這部分資料學習對以後進一步學習和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有著重要的作用。是本冊教材的又一教學重點。

3、統計與概率(數學思想方法)領域的知識包括統計;數學廣角兩個單元。統計主要學習複式條形統計圖(縱式和橫式)學會看懂複式統計圖並進行資料分析;數學廣角讓學生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和對策論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4、用數學領域的資料主要放在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這兩個單元之中,結合計算教學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簡單乘除應用題;積的和差、和差求積、求商應用題;行程問題的基本數量關係)。

四、教學目標

1.認識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億”“十億”“百億”“千億”,認識自然數,掌握十進位制計數法,會根據數級讀、寫億以內和億以上的數,會根據要求用“四捨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體會和感受大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培養數感。

2.會筆算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3.會口算兩位數乘一位數(積在100以內)和幾百幾十乘一位數,整十數除整十數、整十數除幾百幾十數。

4.認識直線、射線和線段,明白它們的區別;認識常見的幾種角,會比較角的大小,會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數,能按指定度數畫角。

5.認識垂線、平行線,會用直尺、三角板畫垂線和平行線;掌握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徵。

6.結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動學習圖形的有關知識,發展空間觀念。

7.瞭解不一樣形式的條形統計圖,學會簡單的資料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8.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構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本事。

9.初步瞭解運籌的思想,培養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初步構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本事。

10.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1.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五、教學重難點

第一單元:大數的認識

教學重點:萬級數的讀、寫法。

教學關鍵:把個級數的讀、寫推廣到萬級。

第二單元:角的度量

教學重點:用量角器量角、畫指定度數的角。

教學難點:量角的方法。

教學關鍵;量角器刻度的認識。

第三單元:三位數乘兩位數

教學重點:口算、筆算的方法

教學難點:積的變化規律

第四單元: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教學重點: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徵。

教學難點:垂直線與平行線的畫法。

教學關鍵:經過多種活動,使學生逐步構成空間觀念。

第五單元: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

教學重點:掌握兩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瞭解商的變化規律。

第六單元:統計

教學重點:認識兩種複式條形統計圖,根據統計圖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本事。

第七單元:數學廣角

教學重點:認識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構成尋找解決問題最優方案的意識。

教學難點:使學生逐漸養成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第八單元:總複習

教學重點:使學生對本學期所學的知識進行系統的整理和複習並鞏固和提高。

教學難點:使學生養成系統整理知識的習慣。

實用的數學教學計劃 篇10

一、學生情況分析。(略)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方面:

1、經歷探索和理解分數乘除法的含義和計算方法的過程,能進行簡單的分數乘除法運算和分數四則混合運算,形成必要的計算技能;經歷認識比和百分數意義的過程,體會數學知識和方法的內在聯絡。

2、讓學生通過操作、試驗、觀察和思考等活動,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徵及展開圖,瞭解體積(容積)的意義,探索並理解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進一步積累學習空間與圖形內容的經驗。

數學思考方面:

1、在認識比和百分數意義、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徵,以及體積和容積意義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從具體到抽象的認識過程,發展抽象思維,增強數感和空間觀念。

2、在探索分數乘除法計算方法,比的基本性質,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公式過程中,進一步發展運算能力、演繹推理和合情推理能力。

3、在應用分數、比、百分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有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用假設的策略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發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策略意識。

4、在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徵,瞭解體積(容積)的意義,以及學習常用的體積單位的過程中,進一步豐富對現實空間的感知,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實際大小的表象,增強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解決問題方面:

1、能主動應用所學的分數運算、長正方體的體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比、百分數等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進一步體會數學學校的價值,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在解決分數、百分數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提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應用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和表面積的計算、分數和百分數的有關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數學知識與方法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發展應用意識。

4、能用“替換和假設”的策略,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策略意識。

情感態度方面:

1、能積極參與各項數學活動,增強求知慾,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2、感受數學思考的嚴謹性與結論的確定性。

3、感受數學價值,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增強學數學、用數學的自覺性。

4、在數學活動中,培養學生認真、細心的學習態度,發現錯誤及時訂正的良好習慣。

5、通過閱讀“你知道嗎”以及參與“時間與綜合應用”等活動,瞭解數學的知識背景,體會數學對人類歷史發展的作用,培養民族自豪感,增強創新意識,鍛鍊實踐能力。

三、教學措施。

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本冊教材的重、難點,應採取以下教學措施:

1、創設民主和諧的學習氣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使每個學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礎上都能得到提高。

2、注重學生知識形成和探究過程中獲得的經驗和方法的積累,使學生初步學會自主學習形式上可以多采用手、動腦、動口相結合,討論、搶答等形式的學習,培養學生從周圍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並能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課內與課外相結合。課內學知識,課外學技能,運用理論,使學生真正做到將知識的掌握靈活運用。

4、堅持不懈地抓好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重視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認真負責的學習態度和細心計算驗算的好習慣。

5、精講多練,熟能生巧。

6、切實做好“培優補償”教育工作,特別關注後進生和優秀生,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使每位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有進步。

7、注意和學生家長聯絡,將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結合起來。

四、研究專題:培養學生數學表達能力的策略研究

實用的數學教學計劃 篇11

一、研究背景

《數學課程標準》十分強調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把“空間與圖形”作為國小數學四大內容領域之一。幾何知識作為數學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是基礎教育數學課程的重要內容。國小几何教學是國小數學創新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途徑。幾何概念的教學對於引發學生思維、發展智力、發展兒童的空間觀念和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但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經常發現許多學生對一些幾何概念背得相當熟練,但不能準確理解其含義,更不用說靈活運用這些概念去解決實際問題。基於此現狀,我提出了“空間與圖形領域中幾何概念教學目標設計的策略研究”這個課題。

研究本課題之前,我們進行了大量的調研工作,一是調研省、市、區本課題相關的研究動向;二是調研本課題的研究價值;三是調研數學教師的結構及不同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四是對我校幾個課題研究,借鑑成功經驗。

二、研究目的及意義

在空間與圖形領域中幾何概念教學目標設計中找到一個有效的策略,一是有利於培養我們的教育技能,提升專業水平,增強學習意識、合作意識,促進我們專業發展,培養了創新精神和協作精神,從而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促進課改;

二是有利於學生準確理解知識的數學本質,系統的掌握知識,形成知識網路,靈活的運用幾何概念解決問題;

三是有利於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總之,本課題的研究將會使數學課堂更加的完善和科學,將會使課堂教學煥發出生機和活力,它將有利於學生綜合素質的不斷增強,將更加有利於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三、研究的主要目標及內容

(一)、研究目標

1、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探索和總結出一套適應新課改的國小數學“幾何概念”教學目標設計的有效性策略,以指導高段的整個教學工作。

2、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使學生獲得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積極思考和操作實驗的機會,促進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3、教學目標設計有效性的策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主動發展和個性發展。

4、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促使我們切實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深化教學改革,在科研和教改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教學水平和理論水平。重點是通過國小數學“幾何概念”教學目標設計的有效性的策略的研究來推動我校高段數學課堂教學的改革。

(二)、研究內容

國小六年級數學“幾何概念”教學是國小數學概念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由於幾何概念具有複雜性、抽象性等特點,國小生的思維又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同時在以往的概念教學中存在本質揭示不透徹、忽視概念間的相互聯絡、忽略概念的綜合應用發展等問題,導致學生要非常透徹地理解掌握幾何形體概念存在一定的困難。為此,我們根據國小階段“空間與圖形”領域中幾何概念間的聯絡將其分為 “圖形的認識(平面圖形、立體圖形)”、“測量”、“圖形變換”、“圖形與位置”這四部分內容的教學,重點對高段“圖形的認識(平面圖形、立體圖形)”教學目標設計進行研究。然後根據這個階段學生的認知規律,運用課堂這個主陣地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教學研究:

1、提供材料,設計可操作而且行之有效的教學目標幫助理解單個概念。

2、依據結合教學實際和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能力設計有效的教學目標,構建概念網路,內化概念,應用概念,促進完善概念。

主要研究內容:

1、通過教學目標設計的有效策略整理出教學高段“圖形的認識(平面圖形、立體圖形)”中幾何基本概念以及概念間的聯絡。研究《空間與圖形》中幾何概念的教學目標設計的有效性策略,使學生獲得幾何概念的基本方式。

2、通過《空間與圖形》中幾何基本概念的數學本質或核心意義去設計有效的教學目標設計,可以建構國小數學幾何概念教學的一般規律及教學模式。

3、研究在幾何概念教學中,從教學目標設計的有效性中體現教師的引導策略和學生學習行為。

四、研究方法與步驟

(一)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認真學習建構主義理論、現代認知心理學、新《課標》等一些理論或檔案精神,通過對國內外有關國小數學《空間與圖形》幾何概念的教學目標設計結合課標、文獻的收集和研究,使課題研究的內涵和外延更豐富,更明確,更科學。爭取在現有研究水平的基礎上有提高和突破。

2、行動研究法: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勤於將從課題研究中獲得的教學理念轉化為教學行為,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斷總結、反思、修正、再實踐逐步積累經驗。在實際的教育教學環節中,通過個案分析和作品分析等,對個體的發展進行跟蹤調查,及時改進研究措施。

3、經驗總結法: 在教學實踐和研究的基礎上,根據課題研究重點,隨時積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總結各階段的得失,不斷調節研究方法。尋找有效的設計教學目標的策略,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提高學生實際運用、實踐能力的方法。

5、個案分析法:重視對數學課堂教學目標設計的案例分析,從中尋找課題進展的突破口

(二)研究步驟

1、準備階段(20xx年3月——4月)

完善課題方案和計劃,制定切實可行的研修實施方案,開展各種學習和培訓活動。

2、課題實施階段(5月 ——7月)

(1)開展相關的教學實踐活動,並在研究實施過程中不斷整改提高。

開展課題組的交流研討,積累階段成果,課題階段研究報告,調整並明確下一步的研究工作。

3、課題深化總結階段(8月—9月)

根據研究內容,收集、整理、歸類材料,綜合研究材料,以教學經驗總結、典型課例、論文等形式表達。

4、交流階段(10月——11月)

以上成果總結的基礎上,對課題進行全面、科學的總結和交流。寫出實踐報告,接受學校驗收。

五、研究措施

(一)、制定研究計劃,有步驟地開展課題研究。

在以往的教學工作中,存在著課題研究和教學行為相脫節,課程改革於抓教學質量“兩張皮”的現象,有的課題研究甚至只是“閉門造車”。為了確保研究工作能有條不紊的開展,使課題研究有實效,就做到每學期開學根據學校的教學大計劃,結合高年級組數學教學計劃,制定出科學合理的課題實計劃,並嚴格按照計劃實施,為深入開展課題研究提供了保障。到學期結束,收集相關資料並做好相關總結。

(二)、分類研究,使研究工作有層次、高效地展開。

由於高段學生的認知結構、解決問題的能力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我將課題分平面圖形認識、立體圖形認識中的概念教學目標設計,使研究有一個縱向的比較,有利於科學的分析。

(三)、按計劃開展研究活動,深入課堂,豐富研究形式,使研究工作紮實、深入地開展,不斷取得階段性研究成果。

六、研究成效預設:

1、探索出在六年級空間與圖形中的幾何概念教學目標設計的有效性策略。

2、有案例分析、反思、論文、公開課的課例與反思。

3、通過實踐和積累對相關資料進行收集整理形成報告。

實用的數學教學計劃 篇12

一、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絡實際的內容,讓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髮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

二、班級分析:

二年級的孩子在經過一年的數學學習後,基本知識和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對數學學習也有了一定的瞭解。在動手操作、語言表達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識也有了明顯的增強,但是學生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距。在這一學期的教學中要更多關注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方法的培養,並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三、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數一數與乘法、乘法口訣一、觀察物體、分一分與除法、方向與位置、時分秒、乘法口訣二、除法、統計與猜測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四、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要求:

1、第一單元“數一數與乘法”。在這一單元的學習中,學生通過“數一數”等活動,經歷從具體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過程,體會乘法的意義,從生活情景中發現並提出可以用乘法解決的問題,初步感受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2、第二單元“乘法口訣(一)”,第七單元“乘法口訣(二)”。在這兩個單元的學習中,學生經歷2—5和6—9乘法口訣的編制過程,形成有條理地思考問題的習慣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確運用口訣計算表內乘法,解決實際問題。

3、第三單元“觀察物體”。在這個單元學習中,學生將經歷觀察的過程,體驗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物體可能是不一樣的,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通過觀察活動,初步發展空間概念。

4、第四單元“分一分與除法”,第五單元“除法”。學生通過大量的“分一分”活動,經歷從具體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過程,體會除法的意義,從生活情景中發現並提出可以用除法解決的問題,體會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學會用乘法口訣求商,體會乘法與除法的互逆關係。

5、第五單元“方向與位置”。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能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北)辨認其餘三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圖上的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從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6、第六單元“時、分、秒”。學生通過時、分、秒的學習,初步養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良好習慣。在實際情景中,認識時、分、秒,初步體會時、分、秒的實際意義,掌握時、分、秒之間的進率,能夠準確的讀出鐘面上的時間,並能說出經過的時間。

7、統計與概率:第九單元“統計與猜測”。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將進一步體驗資料的調查、收集、整理的過程,根據圖表中的一些資料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並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初步形成統計意識。在簡單的猜測活動中,初步感受不確定現象,體驗有些事件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

8、實踐活動:本冊教材安排了三個大的實踐活動,即“節日活動”“月球旅行”“趣味運動會”,旨在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同時,在其他具體內容的學習中,安排了“小調查”活動和貼近生活多樣化的應用性問題,旨在對某一知識進行實際應用。

五、教學措施

1、要從整體上把握教學目標。不光憑經驗,過去怎樣提,現在也怎樣提;也不能搬課本,凡是課本上的有的內容,都作統一的教學要求,而應該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教學進行適當的調整。要防止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

2、要尊重學生,注重學法滲透。在學習中,教師不要包辦代替和以講代學,要把課堂中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探索、交流和練習。

3、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數學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要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

六、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乘法口訣、除法

教學難點:乘法口訣、除法以及數學實踐、數學思維的訓練。

七、課時安排:

1、數一數與乘法,5課時

2、乘法口訣(一),10課時

3、觀察物體,4課時

4、分一分與除法,13課時

5、方向與位置,4課時

6、乘法口訣(二),7課時

7、時、分、秒―,4課時

8、除法,8課時

9、統計與猜測,4課時

10、總複習,5課時

實用的數學教學計劃 篇13

一、學生的基本情況分析:

全班共40人,其中男生15人,女生25人。學生的數學基礎較一般,多數學生能掌握所學內容,少部分學生由於反映要慢一些,學習方法死板,沒有人進行輔導,加之缺乏學習的主動性,不能掌握學習的內容。能跟上課的學生,課上活潑,發言積極,上課專心聽講,完成作業認真,學習比較積極主動,課後也很自覺,當然與家長的監督分不開。部分學生解答問題的能力較強,不管遇到什麼題,只要讀了兩次,就能找到方法,有的方法還相當的簡捷。有的學生只能接受老師教給的方法,稍有一點變動的問題就處理不了。個別學生是老師怎麼教也不會。

二、教材分析

本冊的教學內容:(1)混合運算和應用題;(2)整數和整數四則運算;(3)量的計量;(4)小數的意義和性質;(5)小數的加法和減法;(6)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本冊的重點:混合運算和應用題是本冊的一個重點,這一冊進一步學習三步式題的混合運算順序,學習使用小括號,繼續學習解答兩步應用題的學習,進一步學習解答比較容易的三步應用題,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複雜的數量關係,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得意的實際問題的能力,並繼續培養學生檢驗應用題的解答的技巧和習慣。第二單元整數和整數的四則運算,是在前三年半所學的有關內容的基礎上,進行復習、概括,整理和提高。先把整數的認數範圍擴充套件到千億位,總結十進位制計數法,然後對整數四則運算的意義,運算定律加以概括總結,這樣就為學習小數,分數打下較好的基礎。第四單元量的計量是在前面已學的基礎上把所學的計量單位加於系統整理,一方面使學生所學的知識更加鞏固,一方面使學生為學習把單名數或複名數改寫成用小數表示的單名數做好準備。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認識自然數和整數,掌握十進位制計數法,會根據數級正確地讀、寫含有三級的多位數。

2、使學生理解整數四則運算的意義,掌握加法與減法、乘法與除法之間的關係。

3、使學生理解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會應用它們進行一些簡便運算,進一步提高整數口算、筆算的熟練程度。

4、使學生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比較熟練地進行小數加法和減法的筆算和簡單口算。

5、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的資料整理的方法,以及簡單的統計圖表;初步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的平均數。

6、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四則混合運算順序,會比較熟練地計算一般的三步式題,會使用小括號,會解答一些比較容易的三步計算的文字題。

7、使學生會解答一些數量關係稍複雜的兩步計算的應用題,並會解答一些比較容易的三步計算的應用題;初步學會檢驗的方法。

8、結合有關內容,進下培養學生檢驗的好習慣,進行愛祖國,愛社會主義的教育和唯物辯證觀點的啟蒙教育

(二)過程與方法

1 . 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初步瞭解運籌的思想,培養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2.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措施:

1. 加強思想教育、學習目的性教育,使學生進一步端正學習態度。

2. 以學生為主體,提倡啟發式教學,注重嘗試教學,激發學生求知慾。

3. 重視抓課堂教學改革,採用多種方法調動學生積極性,要求作業在課堂上完成,並及時反饋。

4. 做好後進生的輔導工作,實施“課內補課”的方法,組織互幫互學。

5.培養學生的分析、比較和綜合能力。

6. 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7. 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8. 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五、課時安排

四年級下學期數學教學安排了72課時的教學內容。各部分教學內容教學課時大致安排如下:

一、混合運算和應用題(11課時)

1、混合運算2課時

2、兩、三步計算的應用題8課時

3、整理和複習1課時

二、整數和整數四則運算(18課時)

1、十進位制計數法2課時

2、加法的意義和運算定律3課時

3、減法的.意義和運算定律3課時

4、乘法的意義和運算定律4課時

5、除法的意義4課時

6、整理和複習2課時

三、量的計量(6課時)

1、常用的計量單位2課時

2、名數的改寫4課時

四、小數的意義和性質(17課時)

1、小數的意義和讀寫法2課時

2、小數的性質和小數的大小比較3課時

3、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4課時

4、小數和複名數3課時

5、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 2課時

6、整理和複習2課時

五、小數的加法和減法(3課時)

小管家1課時

六、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10課時)

1、角的度量1課時

2、垂直和平行2課時

3、三角形2課時

4、平行四邊形和梯形3課時

5、整理和複習2課時

七、總複習(6課時)

實用的數學教學計劃 篇14

教學內容:設計活動方案

批 注

教學內容:設計活動方案

教學目標:

1.運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方式,能自主地設計一些活動方案。

2.能對實際生活中的事件與現象,運用可能性的知識進行合理的設計。

教學重。難點:靈活掌握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教具學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觀察、討論,小組合作

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本專題的“設計活動方案”教材呈現的編寫的內容主要為三個部分:一是提出設計方案的要求。在學生學習分數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礎上,提出讓學生自主地設計活動方案,其目有兩個方面,一方面進一步鞏固對分數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式,另一方面能創造性的運用所學的知識,設計符合實際的活動方案,以增強學生學習的樂趣。在提出設計的方案後,教材呈現幾種提示性的設計情況,這是反映了學生在設計中可能出現的幾種情況。當然,在學生的實際設計中,各種方案會豐富得多。“練一練”是通過另一個例項進一步讓學生嘗試設計。而“實踐活動”的`內容,則是結合生活中的具體事件,請學生根據相關的條件,運用可能性的知識,設計一個促進銷售的設計方案。

教學過程:

一、複習分數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式。

二、提出設計方案的具體要求。

由於學生是第一次開展自主的設計,因此,可以把這一設計活動安排在小組的討論中進行。

各小組充分發揮想象力,設計出各種與眾與不同的方案。

開展交流,首先請各組彙報設計的方案並說一說設計時的想法。對於學生設計出的不符合設計要求的方案,教師也不要急於否認,讓學生說一說他們的想法,並從他們的想法中加以引導。學生在交流彙報後,把每一種方案的設計均用分數的形式表示出來,並引導學生觀察各種不同方案中的共同點,從中發現設計的基本特點。

三、做一做

學生獨立設計正方體,並表述清楚,怎樣能使3朝上的可能性為1/2。

四、鞏固練習

在開展練習中,如果學生能比較好地理解與掌握,那麼可以把練習作為學生獨立的設計活動。如果學生有困難,教師仍可以補充一些相關的內容,供小組共同設計,以便每個學生都能理解與掌握。

五、實踐活動

本題的設計是呈開放性的,每個學生都可以從自己的經驗中進行合理的設計。設計的種類主要有下列幾個方面:一是打折的銷售設計。二是摸獎銷售設計。摸獎銷售也可以分為兩種,三是打折與摸獎混合的銷售設計。即商品先打折一部分(在10%以內),剩餘部分的讓利進行摸獎。對設計的結果儘可能開展交流,以拓展學生的設計思路。

板書設計:

一、複習分數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式。

二、提出設計方案的具體要求。

三、做一做

四、鞏固練習

實用的數學教學計劃 篇15

一、 教材分析:

(1) 小數的初步認識

第一單元“元、角、分與小數”是學生第一次認識小數,擴充套件了數及其應用的範圍。第一課“買文具”,結合購物的情境初步認識生活中的小數,初步建立小數概念。在“買文具”時,會看到文具標價牌上用小數表示它們的價格,從而自然地引入小數;經歷把這些表示價格的小數改寫為幾元幾角幾分、再把幾元幾角幾分改寫為小數表示的過程,初步理解小數的具體意義,體會小數與它所表示的實際的量的單位之間的聯絡,體會小數的特徵,並會認、讀、寫簡單的小數。

第二課“貨比三家”,要建立小數大小的初步認識。在解決“去哪個文具店買鉛筆盒便宜”的過程中,能夠結合學生自己的購物經驗,交流比較兩個小數(價格)大小的多種方法:既可以把兩個小數都改寫為幾元幾角後比較它們的大小;也可以找到一個適當的整數為中介,通過它間接地比較兩個小數的大小。切忌把成人認為更簡單的方法強加給學生,更簡單的方法可能也更理性、更抽象,容易造成學生死記硬背、機械學習的不良後果;如果更簡單的方法是學生自己發現的,那應該鼓勵。在進一步“提出哪些數學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很可能提出“去哪個文具店買橡皮便宜”的問題,它涉及到比較3個小數的大小,要找出其中最小的一個,更具有挑戰性。這個問題應讓學生自己去嘗試解答;然後再引導他們體會把複雜問題轉化為簡單問題來解決的策略,即先比較其中兩個數的大小;再拿其中較小的數與第三個數比較,就能找出最小的小數。經歷這個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體驗進行有條理地數學思考的過程。

第三課“買書”與第四課“寄書”的問題情境,是為理解一位小數加減運算的意義及演算法而創設的。前後這兩節課的區別在於,前者學的是一位小數的沒有進位的加法與沒有退位的減法,後者學的是一位小數的進位加法與退位減法;這兩節課都把探討小數加法的演算法作為重點,讓學生在理解並掌握小數加法演算法的基礎上,獨立去解決小數減法的演算法問題。理解並掌握小數加減法的關鍵環節是經歷小數加減的豎式演算法的抽象過程,理解其中小數點一定要對齊是由於單位相同的數值才能加減的緣故;小數點對齊的本質就是數位對齊,把小數點對齊,小數加減的豎式計算就類似於學生已經熟悉的多位數加減的豎式計算。學生必須體會這一點,那麼,小數加減法便可以融合到學生整數加減法已有的經驗之中,學生對小數加減法不但不再感到陌生或負擔,而且能體會到知識之間的融會貫通。這樣的學習才是有意義的。

(2)平移、旋轉和對稱

第二單元“對稱、平移和旋轉”把生活中常見的平移、旋轉和對稱現象作為學習與研究的物件,從運動變化的角度認識空間與圖形,是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內容。第一課“對稱圖形”,讓學生先觀察、欣賞民間剪紙的藝術作品,再經歷“折一折、剪一剪”“猜一猜、剪一剪”等操作活動,逐步感知什麼是對稱圖形及其對稱軸;進而在直觀辨認圖形是否是對稱圖形的分類活動中,進一步體驗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徵;讓學生在方格紙(釘子板)上畫(圍)出對稱圖形,用幾種基本圖形進行組合,擺出(構成)對稱圖形,從而初步形成對稱圖形的概念。

第二課“鏡子中的數學”,向學生呈現生活中有趣的鏡面對稱現象,激發他們強烈的興趣和好奇心,發展他們的空間知覺。第18頁練習第1題“從鏡子中看到的左邊圖形的樣子是什麼?”並給出3個答案供選擇,很有挑戰性;其實這3種答案都有可能,取決於鏡子放在適當的位置。經歷這樣的空間位置與圖形的探索,空間觀念是會大有長進的。

第三課“平移和旋轉”,首先結合生活中具體的例項,如纜車沿筆直的索道滑行、國旗沿著旗竿徐徐上升、直升飛機起飛時的機翼運動、小風車迎風旋轉等來感知平移和旋轉現象;進而通過區分物體的平移和旋轉兩類運動,描述見過的平移或旋轉運動等學習活動,以豐富關於平移和旋轉的感性認識;並要求學生“試著做一個表示平移和旋轉的動作”,獲得體驗。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平移,讓學生觀察在方格紙上簡單圖形平移前後的位置,通過“移一移”“說一說”“填一填”“畫一畫”等操作與交流活動,去逐步感悟這樣一個道理:要確定圖形平移後的位置,不僅需要知道圖形平移的方向(上、下、左、右)還要知道平移的距離(幾格)。平移的方向和距離是平移的兩個基本要素,要引導學生去體驗它,但不能也不必要把它歸納成知識點強加給學生們。

第四課“欣賞與設計”,通過欣賞與設計圖案的活動,感受圖案的美,體會平移、旋轉與對稱在創作圖案中的應用,為學生展示豐富的想像力與創造力提供機會,獲得創作圖案的初步經驗和體驗。

(3)關於兩位數與兩位數的乘法

第三單元“乘法”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表內乘法、兩位數乘一位數等演算法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乘法的。第一課“找規律”,讓學生通過計算,探索發現兩數相乘當其中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10倍時積的變化規律;掌握這一規律,兩個整十數的乘法就能口算得出結果。在發現規律之前,計算12times;40,120times;40對於學生來說是有挑戰性的,他們要把這些算式轉化成熟悉的形式:12times;40=12times;5times;8=?120times;40=60times;2times;40=60times;80=?從中應讓學生體會到化未知為已知的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而式子的變形是實現這種轉化的重要手段。

第二課“整理書”,結合“整理書”的問題情境,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沒有進位的乘法。首先讓學生估算,培養學生對數量關係的直覺能力,回答“200本放得下嗎?”再探索精確計算的各種演算法,交流各自演算法的過程,比較各種演算法的特點,體驗演算法的多樣化和靈活性;學生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演算法,但必須掌握它。兩位數乘一位數的豎式乘法是兩位數乘兩位數豎式乘法的基礎,必須讓學生體會這兩者的聯絡與區別,理解每一層計算的含義。

第三課“電影院”,結合電影院有多少座位的問題情境,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的進位乘法。首先需要理解問題情境,明確要解決什麼數學問題,即“這是21排26號,是最後一個座位”是什麼意思,把它與來看電影的“500人”聯絡起來,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其次提高了對估算的要求,即要求學生能解釋自己估算的方法和過程,培養估算的意識與習慣。至於“這個電影院一共有多少座位”的計算,應該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因為本課的演算法與上一課類似,所不同的是需要提醒學生在計算過程中注意進位問題。

(4)關於面積

第四單元“面積”,第一課要初步建立面積的概念。首先結合四對形狀相同但大小不同的物體或圖形,直觀說明面積的含義。接著讓學生從附頁中剪下一個正方形和一個長方形,比一比它們的面積大小。解決這個問題的挑戰性在於單純依靠觀察難以判斷,要鼓勵學生嘗試尋找其他的比較手段和途徑。教材中提供了三種辦法:剪一剪,拼一拼;用硬幣擺一擺,再數一數;先畫格子,再數一數。不僅體現瞭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其中擺硬幣或畫格子的辦法所蘊含的思想,還為後繼學習面積的度量埋下了伏筆。

第二課,讓學生再量一量數學書封面的面積有多大?這個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經歷畫方格數方格的方法測量封面,以及交流各自測量結果的過程,並在對彼此不同的測量結果的質疑與反思中,體會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在這個基礎上,認識1釐米2的面積單位,並讓學生說一說自己身邊哪些東西的面積大約是1釐米2?使1釐米2面積單位變得直觀、具體,看得見,摸得著。學生有了對1釐米2面積單位的體驗後,讓他們再估一估數學書封面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釐米?並用格子紙量一量,檢驗估測得準不準。這樣的活動對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與估測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後續教材引導學生認識1分米2與1米2等面積單位的活動,也要經歷與認識1釐米2大體相同的認知過程,特別要體會學習1分米2與1米2這兩個面積單位的必要性,以及獲得它們所示的面積大小的具體體驗。因為不同大小的面積單位是需要根據具體情境或場合加以選擇使用的。

第三課“擺一擺”是探索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探索活動從估測3個長方形的面積開始,培養估測意識;然後用1釐米2的小正方形放在這3個長方形上擺一擺,看需要擺幾行幾列,能夠分別把這些長方形鋪滿,從而獲得每一個長方形的長、寬和麵積的相關資料;把這些資料記錄在表格中,進行觀察、比較,發現長方形面積與乘法的聯絡,從而建立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這個實驗、探索的過程是學生體驗合情推理、建立數學模型的抽象思維的過程。有了建立長方形面積公式的經驗,經過類比推理,學生能夠得出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第四課“鋪地面”,學習面積單位的換算關係(進率)。教材創設了“鋪地面”的問題情境,探索1分米2與1釐米2的換算關係。先讓學生估計1分米2裡有多少個1釐米2,再通過直觀操作或合情推理來檢驗原先的估計是否正確,從而確認1分米2=100釐米2的換算關係。學生經歷這個過程之後,就可能類似地推出1米2=100分米2、1米2=10 000釐米2等結論。在掌握釐米2、分米2和米2之間的單位換算關係之後,再認識米2、公頃和千米2之間的單位換算關係,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記憶這些常用的面積單位及其換算關係。例如,1米2=10 000釐米2、1公頃=10 000米2,這兩個換算關係有相同的進率;1分米2=100釐米2、1米2=100分米2、1千米2=100公頃,這三個換算關係也有相同的進率――利用這種形式上的聯絡,也許有助於保持對它們的記憶。

(5)認識分數

第五單元“認識分數”是學生關於數的認識的又一次擴充套件。在本單元,分數被作為整體的一個部分來認識,這種認識又與平均分的經驗分不開。其實,學生正式學習分數以前,“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已經出現在他們的口頭語言中,只是還不曾想過要用什麼符號來表示它們。

第一課“分一分(一)” 從學生熟悉的一個簡單的數學事實出發:一個蘋果平均分給兩個人,每人分到半個蘋果。讓學生討論用什麼方式來表示“一半”呢?這個討論過程,一方面學生可以意識到原來學過的數不夠用了,要另想辦法表示“一半”;另一方面讓學生參與創造,感受表示“一半”的方式其實是很多的。在這個基礎上才引入“一半可以用<, SPAN lang=EN, , -US>1/2來表示”,在多種表示方式的對比中,體會用12表示一半的優越性,體會學習分數的必要性;進而,讓學生在“塗一塗”“折一折”“說一說”等操作與描述活動的過程中,理解簡單的分數所表示的具體意義,認識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初步掌握簡單分數的寫法和讀法。

第二課“分一分(二)”,是對分數意義認識的進一步發展。分數表示的是整體的一個部分,而這個整體的內涵是豐富的。單位1是一個整體,由許多事物組成的集合也是一個整體,分數更深層的意義是表示整體與部分相互依存的數量關係,從而運用分數可以描述現實世界的許多現象。教材創設的“試一試”的問題情境,就是要讓學生體驗到這一點;第60頁第3道思考題還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分數所具有的相對性,它不能撇開“這堆鉛筆”這個整體的背景,從而幫助學生初步建立起分數的概念。

第三課“比大小”,由於分數具有相對性,所以比較兩個分數大小就有一個必要的前提,即這兩個分數所表示的必須是同一(或相同)整體的兩個部分。抽象的分數可以用圖形直觀表示,所以藉助圖形的直觀可以比較分數的大小;這種直觀的比較分數大小的策略,符合低年級學生認知的發展水平。這部分教材的要求也是最基本的,僅比較兩個分母都不大於10的分數的大小;但它所充分體現的形數結合的思想方法卻是要讓每個學生都經歷和體驗的。

第四課“吃西瓜”,結合小熊吃西瓜的情境,學習同分母的簡單分數的加減演算法。對國小生而言,直觀是通往抽象思維的必由之路。理解抽象的分數加減的演算法過程,教材中都通過直觀的圖形來揭示其中的演算法原理;在“練一練”中,還再次結合線段圖進行分數加減,進一步體會分數加減的意義。但是,學生進行分數加減運算最終必須擺脫對圖形直觀的依賴。為此,學生做了“練一練”中的第2題後,要求他們“說一說你是怎麼算的”,目的是幫助他們自己去發現“兩個同分母分數相加減”的形式規律,即“分母不變,把分子相加減”;他們一旦領悟到這一點,在進行同分母分數的加減運算時,才可能擺脫對圖形直觀的依賴,抽象思維也才可能得到進一步發展。

(6)統計與可能性

第六單元“統計與猜測”的重點是讀統計圖表,從統計圖表中獲取資訊,做出判斷與決策。

第一課“獎牌給哪組”,結合讀兩組投籃比賽的統計圖,在討論該哪組獲勝的過程中,體會計算平均數的意義與必要性,進一步獲得怎樣利用統計圖表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體驗,發展學生的統計意識和應用意識。怎樣求平均數,教材呈現兩種方法體現演算法的多樣性,它們彼此不分優劣,重要的是學會在不同的場合會選擇適當的方法。教材沒有給出求平均數的公式,重點放在理解平均數的意義上;當然可以讓學生自己來描述、建立平均數的演算法模型,但無須要求死記硬背。在“試一試”與“練一練”中提供了平均數應用的現實問題。

第二課“猜一猜”,讓學生體會在可能發生的事情中,發生的可能性還有大小的區別。第一個活動是說一說“如果轉動轉盤,指標停在哪種顏色的可能性大?”學生不做試驗也能夠通過比較不同顏色區域的面積大小,進行合情推理,做出正確判斷。但“拋紙杯”各種結果可能性的大小,不做試驗就難以推斷。在做這個試驗前,應該讓學生先猜一猜紙杯落地後有幾種情況,哪一種發生的可能性最大,哪一種最小;然後再通過試驗進行驗證。“摸球”試驗,同樣要求學生能夠列出所有可能發生的幾種結果,猜想發生各種結果可能性的大小,再通過試驗來檢驗猜想。進一步可以讓學生結合具體情境,嘗試尋找各種結果可能性大小的原因,與同伴進行交流,體驗數學思考的力量。對於任何概率的簡單試驗,首先要弄清楚它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有幾種,這是進一步研究和描述發生各種結果可能性大小的必要前提,所以教材中設計的“討論”和“試一試”都加強了對這一前提的關注和體驗。“你知道嗎”介紹降雨概率,有助於學生認識可能性的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加強數學的應用意識。

(7)實踐活動

“旅遊中的數學”和“體育中的數學”,較好地體現了數學在生活中某一領域的應用,具有綜合的特點。像這樣專題性的實踐活動,不但能溝通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而且有助於生成數學內部知識之間的內在有機的聯絡,還能更好地理解數學,體會數學的價值,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例如,“旅遊中的數學”,從出發、租房、遊覽、吃飯到設計旅遊計劃,無處不用數學來解決問題,而且很自然地把數與計算、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等知識融合在解決旅遊問題的過程中。“體育中的數學”,無論編排體操表演的隊形,還是安排比賽的場次,同樣需要數學,在發展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同時,也獲得對數學的良好的情感體驗。

二、教學總目標和總的要求:

(1)數與代數

1.第一單元“元、角、分與小數”

結合購物的具體情境初步理解小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小數;感受比較小數大小的過程;會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運算,能解決一些相關的簡單問題;能運用小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並進行交流。

2.第三單元“乘法”

會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並解釋估算的過程;能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並能對結果的合理性進行判斷。

3.第五單元“分數”

能結合具體情境與直觀操作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感受比較分數大小的過程;會計算同分母分數(分母小於10)的加減運算,能解決一些相關的簡單問題;能運用分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並進行交流。

(2)空間與圖形

1.第二單元“對稱、平移和旋轉”結合例項,感知平移、旋轉、對稱現象;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通過觀察、操作,認識軸對稱圖形,並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2.第四單元“面積” 結合例項認識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體會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體會並認識面積單位(平方釐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頃),會進行簡單的面積換算;探索並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能估算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3)統計與概率,第六單元“統計與可能性”。通過豐富的例項,瞭解平均數的意義,體會學習平均數的必要性,會求簡單資料的平均數(結果為整數);根據統計圖表中的資料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能和同伴交換自己的想法;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對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並和同伴交換想法。

(4)實踐活動本冊教材除了安排“森林旅遊”“旅遊中的數學”和“體育中的數學”等3個較大的實踐活動外,還在正文或練習中提供瞭如下的實踐活動:

1.到商店調查3種商品的價格,並做好記錄。

2.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數,並與同伴說一說。

3.調查自己家兩個月水、電費開支情況,並記錄下來。通過分析資料把你的感受與同伴說一說。

4.收集一些對稱圖形、圖案和照片在班裡展覽。

5.用紙剪出一個喜歡的圖形,通過對稱、平移或旋轉繪製一幅圖案。

6.設計旅遊計劃。

7.廚房鋪地磚的設計方案。

8.製作七巧板。

9.調查你和同學的身高,計算你們組的平均身高約是多少。

10.在報刊上找出與平均數有關的資訊,並與同伴交流。

11.經歷以上一系列觀察、操作、製作、調查、推理等實踐活動,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獲得並積累更多的數學活動的初步經驗,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實用的數學教學計劃 篇16

基本情況:

本學期是國中學習的關鍵時期本學期我擔任九年級年級三(5、6)兩個班的數學教學工作,是新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如何用新理念使用好新課程標準教材?如何在教學中貫徹新課標精神?這要求在教學過程中的創新意識、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問題方式都必須不同與以往的教學。因此,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必須儘可能性的創設情景,讓學生經歷探索、猜想、發現的過程。並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把握好重點、難點。樹立素質教育觀念,以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為目標,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諸方面都得到發展。為做好本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特制定本計劃。

一、指導思想:

九年級數學是以黨和國家的教育教學方針為指導,按照九年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來實施的,其目的是教書育人,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在此數學學習過程中獲得最適合自己的發展。通過九年級數學的教學,提供參加生產和進一步學習所必需的數學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數學創新意識、良好個性品質以及初步的唯物主義觀。

二、教學內容:

本學期所教九年級數學包括第一章 證明(二),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第三章 證明(三),第四章 檢視與投影,第五章 反比例函式,第六章 頻率與概率。其中證明(二),證明(三),檢視與投影,這三章是與幾何圖形有關的。一元二次方程,反比例函式 這兩章是與數及數的運用有關的。頻率與概率 則是與統計有關。

四、教學目的

在新課方面通過講授《證明(二)》和《證明(三)》的有關知識,使學生經歷探索、猜測、證明的過程,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推理論證能力,並能運用這些知識進行論證、計算、和簡單的作圖。進一步掌握綜合法的證明方法,能證明與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等腰梯形、矩形、菱形、以及正方形等有關的性質定理及判定定理,並能夠證明其他相關的結論。在《檢視與投影》這一章通過具體活動,積累數學活動經驗,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思維。在《頻率與概率》這一章》讓學生理解頻率與概率的關頻率與概率系進一步體會概率是描述隨機現象的數學模型。

在《一元二次方程》和《反比例函式》這兩章,讓學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各種解法,並能運用一元二次方程和函式解決一些數學問題逐步提高觀察和歸納分析能力,體驗數學結合的數學方法。同時學會對知識的歸納、整理、和運用。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應變能力。

五、 教學重點、難點

本冊教材包括几几何何部分《證明(二)》,《證明(三)》,《檢視與投影》。代婁部分《一元二次方程》, 《反比例函式》。以及與統計有關的《頻率與概率》。《證明(二)》,《證明(三)》的重點是1、要求學生掌握證明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學會推理論證;2、探索證明的思路和方法,提倡證明的多樣性。難點是1、引導學生探索、猜測、證明,體會證明的必要性;2、在教學中滲透如歸納、類比、轉化等數學思想。《檢視與投影》和重點是通過學習和實踐活動判斷簡單物體的三種檢視,並能根據三種圖形描述基本幾何體或實物原型,實現簡單物體與其檢視之間的相互轉化。難點是理解平行投影與中心投影,明確視點、視線和盲區的內容。《一元二次方程》, 《反比例函式》的重點是1、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多種解法;2、會畫出反比例函式的影象,並能根據影象和解析式探索和理解反比例函式的性質。難佔是1、會運用方程和函式建立數學模型,鼓勵學生進行探索和交流,倡導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頻率與概率》的重點是通過實驗活動,理解事件發生的頻率與概率之間的關係,體會概率是描述隨機現象的的數學模型,體會頻率的穩定性。難點是注重素材的真實性、科學性、以及來源渠道的多樣性,理解試驗頻率穩定於理論概率,必須藉助於大量重複試驗,從而提示概率與統計之間的記憶體聯絡。

六、教學措施

針對上述情況,我計劃在即將開始的學年教學工作中採取以下幾點措施:

1、新課開始前,用一個周左右的時間簡要複習上學期的所有內容,特別是幾何部分。

2、教學過程中儘量採取多鼓勵、多引導、少批評的教育方法。

3、教學速度以適應大多數學生為主,儘量兼顧後進生,注重整體推進。

4、新課教學中涉及到舊知識時,對其作相應的複習回顧。

5、複習階段多讓學生動腦、動手,通過各種習題、綜合試題和模擬試題的訓練,使學生逐步熟悉各知識點,並能熟練運用。

除了以上計劃外,我還將預計開展轉化個別後進生工作,教學中注重數學理論與社會實踐的聯絡,鼓勵學生多觀察、多思考實際生活中蘊藏的數學問題,逐步培養學生運用書本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重視實習作業。

實用的數學教學計劃 篇17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理解並掌握函式y=a(x—h)2+k的圖象與函式y=ax2的圖象之間的關係;會確定函式y=a(x—h)2+k的圖象的開口方向、對稱軸和頂點座標。

【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經歷函式y=a(x—h)2+k性質的探索過程,理解並掌握函式y=a(x—h)2+k的性質,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猜測、歸納並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滲透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重點難點

【重點】

確定函式y=a(x—h)2+k的圖象的開口方向、對稱軸和頂點座標,理解函式y=a(x—h)2+k的圖象與函式y=ax2的圖象之間的關係,理解函式y=a(x—h)2+k的性質。

【難點】

正確理解函式y=a(x—h)2+k的圖象與函式y=ax2的圖象之間的關係以及函式y=a(x—h)2+k的性質。

教學過程

一、問題引入

1。函式y=x2+1的圖象與函式y=x2的圖象有什麼關係?

(函式y=x2+1的圖象可以看成是將函式y=x2的圖象向上平移一個單位得到的。)

2。函式y=—(x+1)2的圖象與函式y=—x2的圖象有什麼關係?

(函式y=—(x+1)2的圖象可以看成是將函式y=—x2的圖象向左平移一個單位得到的。)

3。函式y=—(x+1)2—1的圖象與函式y=—x2的圖象有什麼關係?函式y=—(x+1)2—1有哪些性質?

(函式y=—(x+1)2—1的圖象可以看作是將函式y=—x2的圖象向左平移一個單位,再向下平移一個單位得到的,開口向下,對稱軸為直線x=—1,頂點座標是(—1,—1)。)

二、新課教授

問題1:你能畫出函式y=—x2,y=—(x+1)2,y=—(x+1)2—1的圖象嗎?

師生活動:

教師引導學生作圖,巡視,指導。

學生在直角座標系中畫出圖形。

教師對學生的作圖情況作出評價,指正其錯誤,出示正確圖形。

解:(1)列表:

xy=—x2y=—(x+1)2y=—(x+1)2—1

…………

—3——2—3

—2—2——

—1—0—1

00——

1——2—3

2—2——

3——8—9

…………

(2)描點:用表格中各組對應值作為點的座標,在平面直角座標系中描點;

(3)連線:用光滑曲線順次連線各點,得到函式y=—x2,y=—(x+1)2,y=—(x+1)2—1的圖象。

問題2:觀察圖象,回答下列問題。

函式開口方向對稱軸頂點座標

y=—x2向下x=0(0,0)

y=—(x+1)2向下x=—1(—1,0)

y=—(x+1)2—1向下x=—1(—1,—1)

問題3:從上表中,你能分別找到函式y=—(x+1)2—1,y=—(x+1)2與函式y=—x2的圖象之間的關係嗎?

師生活動:

教師引導學生認真觀察上述圖象。

學生分組討論,互相交流,讓各組代表發言,達成共識。教師對學生回答錯誤的地方進行糾正,補充。

函式y=—(x+1)2—1的圖象可以看成是將函式y=—(x+1)2的圖象向下平移1個單位得到的。

函式y=—(x+1)2的圖象可以看成是將函式y=—x2的圖象向左平移1個單位得到的。

故拋物線y=—(x+1)2—1是由拋物線y=—x2沿x軸向左平移1個單位長度得到拋物線y=—(x+1)2,再將拋物線y=—(x+1)2向下平移1個單位得到的。

除了上述平移方法外,你還有其他的平移方法嗎?

師生活動:

教師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並適當提示。

學生分組討論,互相交流,讓各組代表發言,達成共識。

教師對學生回答錯誤的地方進行糾正,補充。

拋物線y=—(x+1)2—1是由拋物線y=—x2向下平移1個單位長度得到拋物線y=—x2—1,再將拋物線y=—x2—1向左平移1個單位得到的。

問題4:你能發現函式y=—(x+1)2—1有哪些性質嗎?

師生活動:

教師組織學生討論,互相交流。

學生分組討論,互相交流,讓各組代表發言,達成共識。

教師對學生回答錯誤的地方進行糾正,補充。

當x—1時,函式值y隨x的增大而增大;當x—1時,函式值y隨x的增大而減小;當x=—1時,函式取得最大值,最大值y=—1。

三、典型例題

【例】 要修建一個圓形噴水池,在水池中心豎直安裝一根水管,在水管的頂端安裝一個噴水頭,使噴出的拋物線形水柱在與池中心的水平距離為1 m處達到最高,高度為3 m,水柱落地處離池中心3 m,水管應多長?

師生活動:

教師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如何將文字語言轉化為數學語言。

學生積極思考、解答。

指名板演,教師講評。

解:如圖(2)建立的直角座標系中,點(1,3)是圖中這段拋物線的頂點,因此可設這段拋物線對應的函式關係式是y=a(x—1)2+3(0≤x≤3)。

由這段拋物線經過點(3,0)可得0=a(3—1)2+3,

解得a=—,

因此y=—(x—1)2+3(0≤x≤3),

當x=0時,y=2。25,也就是說,水管的長應為2。25 m。

四、鞏固練習

1。畫出函式y=2(x—1)2—2的圖象,並將它與函式y=2(x—1)2的圖象作比較。

【答案】函式y=2(x—1)2的圖象可以看成是將函式y=2x2的圖象向右平移一個單位得到的,再將y=2(x—1)2的圖象向下平移兩個單位長度即得函式y=2(x—1)2—2的圖象。

2。說出函式y=—(x—1)2+2的圖象與函式y=—x2的圖象的關係,由此進一步說出這個函式圖象的開口方向、對稱軸和頂點座標。

【答案】函式y=—(x—1)2+2的圖象可以看成是將函式y=—x2的圖象向右平移一個單位,再向上平移兩個單位得到的,其開口向下,對稱軸為直線x=1,頂點座標是(1,2)。

五、課堂小結

本節知識點如下:

一般地,拋物線y=a(x—h)2+k與y=ax2的形狀相同,位置不同,把拋物線y=ax2向上(或下)向左(或右)平移,可以得到拋物線y=a(x—h)2+k。平移的方向和距離要根據h、k的值來確定。

拋物線y=a(x—h)2+k有如下特點:

(1)當a0時,開口向上;當a0時,開口向下;

(2)對稱軸是x=h;

(3)頂點座標是(h,k)。

教學反思

本節內容主要研究二次函式y=a(x—h)2+k的圖象及其性質。在前兩節課的基礎上我們清楚地認識到y=a(x—h)2+k與y=ax2有密切的聯絡,我們只需對y=ax2的圖象做適當的平移就可以得到y=a(x—h)2+k的圖象。由y=ax2得到y=a(x—h)2+k有兩種平移方法:

方法一:

y=ax2

y=a(x—h)2

y=a(x—h)2+k

方法二:

y=ax2

y=ax2+k

y=a(x—h)2+k

在課堂上演示平移的過程,讓學生切身體會到兩種平移方法的區別和聯絡,這裡利用幾何畫板軟體效果會更好。

實用的數學教學計劃 篇18

指導思想:

以區教研室和學校教導處工作計劃為指導方向,認真學習先進的教育理論和新的課程標準,進一步更新數學教育教學觀念,大力推動課堂教學改革,切實轉變教育理念,不斷增強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堅定不移地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探索意識和實踐能力;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教研活動,加大教研、調研力度,轉變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優化數學教學模式,積極探索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國小數學教學工作新體系。

【主要工作】:

一、健全數學組教學團隊,打造一支業務過硬的優秀名師隊伍

1、收集整理數學組成員資訊,建立個人成長檔案,歸類整理、分析,跟蹤觀察其教學能力的成長過程,使對培養教師的工作進一步規範化,從而更好地、有效地做好新教師的“一、二、三”培養計劃(一年內熟悉教學業務,二年內能勝任教學工作,三年內成為學校教學骨幹),更好地做好老教師教學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工作;

2、成立一支校內“數學組中心小組”,吸收一批肯吃苦、能鑽研、想提高的數學教師,讓這些教師經常在一起互相聽課、評課、磨課、研討,並相對多提供一些外出學習的機會,搭建平臺,請進一些名師互動,從而讓這些教師儘快成長起來,儘早組建成為我校的數學名師隊伍。

二、建立健全數學學科教學制度,通過制度規範和促進數學組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

1、制定數學學科教學行為規範,通過制定要求進一步規範教學行為;

2、制定數學學科組教師激勵制度,通過激勵制度進一步調動數學組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3、制定數學組教研製度,通過制度進一步規範我校的數學教研活動;

4、建立數學組先進個人評比制度,通過評選教研組先進個人,促進教研活動的有效開展;

5、建立學生學習獎勵機制,通過一系列的獎勵機制來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三、學習先進的教學理論,用先進的理論和技術武裝自己

1、每位數學教師要認真研讀《數學課程標準》,並結合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有針對性地學習其他學習材料中的相關內容。在尋找策略、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加深對《標準》的理解和把握。根據《數學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策略,幫助教師把握課改精神,不斷更新觀念,改善教育教學行為;

2、建議教師多讀教育理論專著、多讀教育教學期刊,每位教師最好能人手訂一份數學教學期刊,關注研究重點、熱點問題,做到有筆記,有心得,並在組內進行交流,通過學期他人經驗,提高自己的理論修養;

3、學習多媒體技術(word、excle、ppt等)的運用,更新現代資訊科技教學理念,通過運用多媒體,使學生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

四、抓實常規管理,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

1、常規管理工作是學校正常教育教學工作順利進行的有利保障。組織教師認真學習《六合區教學常規管理辦法》和學校制定的“備課、作業佈置及批改細則”,以明確工作要求,並在日後的工作中嚴格貫徹落實數學教學常規;

2、學期初每位教師都必須加強對國小數學教材的深入研究,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和特點,對照新課程標準要求,認真分析教學內容、目標、重難點,提出具體可行的教學方法,制定各自的教學計劃和本年級的教材分析;

3、教師要做好課前準備工作,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因材施教,在教學中要注重現代化手段的運用,優化課堂教學結構,課中要明確目標,講透知識點,訓練要紮實有效,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4、課後精心設計作業。作業設計既要在量上有所控制,更要注意“質”的精當。要求學生作業要規範整潔,教師批改要正確、及時,字跡要端正,符號要規範,講評要做到勤而細,並及時督促學生訂正,對學困生的作業也要及時輔導,補漏補缺,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

5、加強培優補差工作。加強對學困生的輔導,教師要早一點打算、多一點行動、少一點埋怨、早一點落實轉化措施、多一點關心體貼,要花大力氣來提高合格率和優秀率。

6、及時檢查教師的備課、教後反思、作業批改、輔導及、考核及聽課筆記,通過做好常規檢查工作,進一步規範教師的業務行為。

五、紮實開展教研活動,發揮教研群體作用,努力提高教研效率

積極開展學校教研組活動,做到教研活動經常化、專題化和系列化。做到教研與科研相結合,新的理念與課堂教學相結合,培訓青年教師與教研活動相結合。

1、教研活動經常化、定期化。根據學校教學計劃,制定切實有效的教研計劃,落實教學常規和教研組工作,根據教研組的具體情況制訂切實有效的實施措施,教研活動的重點應該放在課堂教學;

2、教研活動制度化。每次教研活動要求全體教研組成員準時參加,不無故缺席,並做好詳細記錄。鼓勵本組教師多參加校內外的教學教研活動和教師間的學習,做好學習筆記和聽課筆記。通過教研活動促進教師的反思,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學期結束,根據參加教研活動的情況評選出一定比例的教研組先進個人。

3、教研活動專題化。針對教研組的具體問題,善於發現數學教學實際中的薄弱環節,研討在實際教學中的解決辦法,集思廣益、交流探討,促使廣大參與教師有所收穫。根據本校的研究課題和不同教師的個性需求,我們將採用靈活多樣的教研活動方式,如講學式、閒談式等,在加強教研組的建設的同時,把集體學習與自主學習相結合、專題學習與問題探討相結合、經驗交流與教學反思相結合,提高理論學習的針對性與實效性。

4、教研活動系列化。開展活動要有系列,如圍繞某個專題組織理論學習,明確目標開課研討,並進行下一輪開課的集體研討。集體備課要確保實效,注意發揮每個教師的智慧,也唯有此,才能使更多的教師有參與的機會、鍛鍊的機會,真正把教研活動與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結合起來,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與教師成長結合起來。

5、根據學校教學計劃,安排好教師的上課、聽課、評課活動。(每位老師一學期聽課、評課達到12節以上。)組織全體組員對隨堂課進行聽課、說評、評課、反思活動。說課者說課要突出設計意圖和匠心獨運的教學環節;評課者要圍繞研究主題談真知灼見,以此來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促使每位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技能得到更新與提高。

6、本著以“在借鑑中成長,在探索中提高,在發展中完善”的學習方針,讓青年教師和轉行教師主動向骨幹教師和老教師請教,要多問、多聽、多看,寫好記錄及反思,學習他們先進的教學方法和管理經驗及師德品質,促進青年教師和轉行教師的專業成長。

7、開展教師的業務能力競賽活動和學生的學科競賽活動。通過活動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教學業務能力,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實用的數學教學計劃 篇19

一、教學內容

1、百分數。教材先介紹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百分數和分數、小數的互化,接著根據百分數的意義,著重講了“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應用題,聯絡實際,介紹常用的成活率、合格率、出勤率等的含義和計算方法。

2、分數乘法。教材先講解分數乘法的意義。分數乘法的意義是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習分數乘法應用題的基礎。一個數乘以分數的計演算法則,分數(百分數)乘法應用題,應用題是分數應用題的數量關係推匯出來。由於“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與“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3、分數除法,教材在講清分數除法計算方法的基礎上,安排了分數除法應用題。

4、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和應用題。教材著重練習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教材講了稍複雜的分數(百分數)乘法、除法應用題。關鍵是找出表示單位“1”的量,以及它是已知還是未知,作為確定解答方法的依據。對於稍複雜的分數(百分數)除法應用題,以“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為基礎,找出等量關係,列出方程來解,同時也講解算術解法。

5、圓的周長和麵積:直觀認識圓,學習圓的特徵,以及圓的周長和麵積的計算方法。

二、教學目標

1、理解百分數的意義,能比較熟練的進行百分數和分數、小數的互化,能正確的解答“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應用題。

2、理解分數乘除法的意義和分數乘除法之間的關係。掌握分數乘除法的計演算法則,能比較熟練的計算分數乘除法。

3、能正確的進行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

4、能正確的解答分數、百分數應用題,提高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5、掌握圓和扇形的特徵,會用圓規畫圓。掌握圓的周長和麵積的計算公式,能夠正確的計算圓的周長和麵積。

6、結合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培養認真負責、仔細的良好學習習慣。

三、學生情況分析及教學措施

本班共有學生37名,根據三年的的任教經驗,總體上來說本班學生數學優劣差異很大,理解能力一般,特別解答應用題的能力有所欠缺,計算準確率及速度都偏低,其中有4名同學成績特別差。為此,本學期將採取以下教學措施:

1、 加強計算能力的培養和基礎知識的教學,使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然後有計劃有的放矢地進行練習,口算筆算結合,突出重點、解決難點,使學生有比較熟練的計算能力。在練習過程注意培養學生認真、細緻、自覺檢查驗算的良好習慣。

2、通過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絡,結合應用題的內容,聯絡生活實際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係,確定應用題的解答方法,努力提高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3、在課堂教學中,認真改進教學方法,努力提高課堂效率,積極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4、結合數學知識的具體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加強對後進生的輔導,並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在班級中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

四、進度安排

實用的數學教學計劃 篇20

教學要求:

1、結合本冊內容進一步提高學生整數、小數四則運算的熟練程度。

2、使學生掌握約數和倍數、質數和合數等概念,以及能被2、3、5整除的數的特徵;會分解質因數;會求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

3、使學生理解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比較分數的大小,會進行假分數、帶分數、整數的互化,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約分和通分。

4、使學生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掌握分數加、減法的計演算法則,比較熟練地計算分數加、減法。

5、使學生認識常用的體積和容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夠進行簡單的名數的改寫。

6、使學生知道體積的含義;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會計算它們的表面積和體積。

7、使學生初步學會資料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會看和製作簡單的統計表,通過有說服力的資料和統計材料,使學生受到愛祖國、愛社會主義、愛科學的教育,學會較複雜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8、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1、初步學會資料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會看和製作簡單的統計表,學會較複雜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2、使學生知道體積的含義;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會計算它們的表面積和體積。

3、使學生掌握約數和倍數、質數和合數等概念,會分解質因數;會求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

4、理解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比較分數的大小,會進行假分數、帶分數、整數的互化,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約分和通分。

5、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掌握分數加、減法的計演算法則,比較熟練地計算分數加、減法。

6、認識常用的體積和容積單位,能夠進行簡單的名數的改寫。

教學難點:

1、學會較複雜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2、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會計算它們的表面積和體積。

3、會分解質因數;會求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

4、會進行假分數、帶分數、整數的互化,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約分和通分。

5、掌握分數加、減法的計演算法則,比較熟練地計算分數加、減法。

6、認識常用的體積和容積單位,能夠進行簡單的名數的改寫。

課時安排:

一、簡單的統計(10節)

1、資料的收集和整理5節

2、求平均數2節

整理和複習1節

實踐活動:你喜歡什麼電視節目?1節

機動2節

二、長方體和正方體(17節)

1、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2節

2、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3節

3、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8節

整理和複習2節

機動2節

三、約數和倍數(19節)

1、約數和倍數的意義2節

2、能被2、5、3整除的數3節

3、質數和合數,分解質因數3節

>4、最大公約數2節

5、最小公倍數5節

整理和複習2節

機動2節

四、分數的意義和性質(22節)

1、分數的意義6節

,數學第十冊教學計劃

2、真分數和假分數4節

3、分數的基本性質2節

4、約分和通分6節

整理和複習2節

實踐活動:1節

機動2節

五、分數的加法和減法(12節)

1、同分母分數加減法2節

2、異分母分數加減法3節

3、分數加減混合運算3節

整理和複習2節

機動2節

六、總複習

5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