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北師大六年級語文下冊的教學計劃(精選15篇)

欄目: 教學工作計劃 / 釋出於: / 人氣:6.03K

北師大六年級語文下冊的教學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北師大六年級語文下冊的教學計劃(精選15篇)

我們的語文教學,正確地把握語文學科的特點,力求做到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教學中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參與、交流合作、探究發現,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合作能力,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社會主義道德、科學精神和健全人格。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加強綜合訓練,突出重點,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精選課文,減少課文型別,本冊教材安排閱讀課文25篇。國小高年段閱讀教材的編排特點是:“主題單元,放大空間,突出重點,關注銜接。”特別重視拓展學生語文學習的空間。全冊教材大體上圍繞一個主題組織單元,根據課文特點相機安排語言文字的基礎訓練。思想教育深入在語言文字訓練過程中,使學生受到熱愛祖國、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的教育;培養熱愛科學,勇於實踐和創新的精神,培養環境保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陶冶情操。

三、教學要求

1、識字和寫字

①本冊教材安排生字時繼續採用“識寫分流”的方法。全冊共安排學會217個生字,會認58個生字。

②會使用字典、詞典,具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

③能使用硬筆正確書寫正楷字,做到規範、端正、整潔,不斷提高寫字質量。

2、閱讀

①加強朗讀指導,繼續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指定的課文,複述課文,會分角色朗讀課文。

②熟練掌握默讀方法,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③繼續學習按要求預習課文,能聯絡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學過的詞語大部分能在口頭或書面中運用。

④能在教師的指導下,能憑藉語言文字理解課文內容,想象課文所描寫的情境,感受握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⑤在理解語句的過程中,體會句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掌握冒號、引號、問號、感嘆號的一般用法。

⑥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鼓勵學生摘抄好詞佳句,加強語言的積累。

⑦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

⑧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蒐集材料。

北師大六年級語文下冊的教學計劃 篇2

一、任教班級學生現狀分析

本班學生通過近六年的學習,對語文學科的學習比較感興趣,基礎知識掌握比較紮實,平時能主動地進行課外閱讀,開展一些語文課外實踐活動,但班級中也有個別學生由於低年級時的基礎不紮實,以致於現在的成績很不理想。本學期將教給學生合理的學習與複習方法,奠定好良好的語文基礎,使他們能取得更大的進步。

二、教學任務、目的和要求

1、進一步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2、通過學習,進一步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養成良好的語言積累習慣;

4、通過語文課外實踐活動,培養多方面的語文能力,拓寬知識面,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5、會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像作文。

三、教材重點難點

1、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從精讀課文的學習中積累語文學習的方法。

2、針對教材中的習作訓練,開展一些語文課外實踐活動,提供寫作的素材。

3、注重課內知識向課外的延伸,力爭使課內外的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

四、主要教學措施

1、加強訓練,方法多樣,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

2、持之以恆,不斷地加強積累。

3、注重實踐,培養能力。

4、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加強朗讀的訓練,培養學生的語感,從而提高他們的語文理解能力。

5、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通過自學理解課文內容,並在自學實踐中逐步提高語文素養。

北師大六年級語文下冊的教學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本冊教材構建了開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體系,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著眼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學中以興趣為先導,時刻注意培養學生對語文喜歡的態度,為學生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18人,其中男生5人。學生多為外地生,來源廣,素質不一,基礎參差不齊。總體上看,學生上學期期末成績有所上升。由於處在國小階段的末期,面臨升學壓力,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以一個積極端正的心態來面對。

三、教材分析

1、內容和編排:教材繼續按專題組織單元,共設計了六個專題,依次是:人生感悟,民風民俗,深深的懷念,外國名篇名著,科學精神,難忘國小生活。在六組教材之後,安排了一組“古詩詞背誦”,提供了10首供學生讀背的古詩詞。在教材的最後,還安排了“綜合複習”,為教師準備了9篇複習材料以供期末複習時使用。本冊教材的綜合性學習安排在第六組“難忘國小生活”。這個專題採用的是任務驅動、活動貫穿始終的編排方式,包括“活動建議”和“閱讀材料”兩大部分。

2、教材的主要特點:

(一)全面、準確地落實語文教學目標;

(二)加強整合,使教材成為互相聯絡的整體;

(三)加強導學功能,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四)“口語交際·習作”的編排,加強指導,明確要求;

(五)綜合性學習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運用能力;

(六)加強語文學習與生活實際的聯絡。

3、新課標的要求:教學改革中要求重視課堂教學環節,要求教師在備、教、改、導、考、析等教學環節下功夫,加大力度,認真做好培優補差工作和學科競賽輔導。在教學方法上,對不同課題進行不同的教學設計,分層次,分類別訓練,在預習、課堂活動、課後練習、檢測中,圍繞趣學、樂學、學會、會學創設學生全身心參與。讓學生在參與中生動活潑地發展,在發展中積極主動地參與。總之,教學是一門藝術,奉行“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要得法”的理念。

四、教學目標

1、在語言訓練過程中,使學生受到熱愛祖國、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的教育;受到為人民服務、無私奉獻等思想品德教育;培養熱愛科學、勇於實踐和創新的無私奉獻等思想品德教育;培養熱愛科學、勇於實踐和創新的精神,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受到科學思想方法和學會生存的啟蒙教育,陶冶愛美的情趣。

2、能利用漢語拼音識字,學習普通話。

3、培養獨立識字的能力。學習100個生字,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瞭解在語言環境中的字義,並能正確書寫。

北師大六年級語文下冊的教學計劃 篇4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是第一單元的第二課。

李賀的《馬詩》是一首詠物言志詩,可以說是馬詩裡的壓卷之作詩的前兩句的後三個字“沙如雪”“月似鉤”,略作點染,極精煉地勾勒出戰場的典型環境。後兩句借駿馬喻懷。邊塞為駿馬馳騁的廣闊天地,作者通過寫馬來表現自己的遠大抱負,表達對自由豪放生活的愛慕嚮往。

二、教學目標:

1、理解詩句意思,體會馬的精神。

2、有感情地朗讀詩句,並背誦古詩。

三、教學重點及難點

1、理解古詩意思,背誦積累古詩。

2、體會詩中的情感。

四、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古詩詞知識和學習古詩的方法,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藉助提供的註釋讀懂詩意,大致理解詩句的意思。對於學生來說,融入詩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比較難。

五、教法、教具

1、查詢有關李賀的資料。

2、課件。

六、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同學們,在上節課裡,你們學習了杜甫的《房兵曹胡馬》,誰能夠給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背誦才華,有感情的背誦這首詩?

今天我們再來學一首古詩。

教師板書課題《馬詩》。

初讀古詩,讀準字音。

1、教師範讀,學生聽準字音。

2、自讀詩文,用學過的方法,自讀,思考:這首詩寫了什麼內容?自己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懂的地方?

三、感知

1、默讀這首詩理解詩詞大意。

2、賞析前兩句

大漠:廣闊無邊的大沙漠。

燕山:指燕然山,一說燕山。古代一直是邊疆征戰之地。

鉤:戰場上用的武器。

3、老師總結:塞外茫茫沙漠在月光照耀下,顏色像雪一樣白。燕山上的月牙兒就像彎鉤一樣懸掛在空中。

4、賞析前兩句的含義,師生共議“沙如雪”、“月似鉤”的豐富意蘊,這是一番怎樣的情景?你的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引導學生展開想象,肯定學生富有創意的個性化理解。

5、師生再共同想象感受環境的空闊寂寥、清冷大氣的場面。是隨機點撥:這悲涼、清冷的場面從側面襯托了詩人壯志未酬、懷才不遇、異常憤懣的心境。

6、賞析後兩句

何當:什麼時候才能,安得,希翼之意。

絡腦:馬絡頭。金絡腦:說明這是一匹被人看重的駿馬。走:跑。

清秋:金秋,取自秋高氣爽之意。

7、老師總結:什麼時候才能夠帶上黃金的籠頭,在秋高氣爽的戰場上賓士殺敵呢?

8、自讀“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這是一匹怎樣的馬?(引導學生抓住“金絡腦”、“快走”,形象暗示出駿馬輕捷矯健的風姿。)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情?

詩人多麼希望能施展自己的才華馳騁沙場,建功立業,為國家的國泰民安獻上自己的一點力量。可是朝廷不認同他的才華,他無法施展自己的抱負。想到這些他能不焦急、不憂慮、不憤慨嗎?

9、有感情的朗讀全詩,想象意境,體會作者想要實現理想的迫切心情。

10、品讀昇華:這首詩與《兵曹胡馬》都寫了馬比較一下二者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11、拓展延伸:蒐集其他描寫馬的古詩,欣賞交流體會。

學生活動:小組討論

北師大六年級語文下冊的教學計劃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讀記生字組成的詞語。用聯絡上下文、詞素分析法、近義詞比較等方法理解詞語:喜出望外、三長兩短、奄奄一息、抽噎、支吾、收斂;衰弱、脆弱;支援、堅持;嚴肅、嚴厲、嚴峻、嚴密、嚴格。

2.學習按事情發展先後順序分段,抓住事例及事例中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體會老班長忠於革命、捨己為人的品質。

3.練習快速閱讀,簡要複述故事內容。

學 案

教 案

學習提綱

1.自學生字及生字組成的新詞。

2.讀通讀順課文,理解詞語。

(1)聯絡上下文,詞素分析法解詞:

喜出望外 三長兩短 奄奄一息

抽噎 支吾 收斂

(2)近義詞辨析:

衰弱 脆弱

支援 堅持

嚴肅 嚴厲

嚴峻 嚴格 嚴密

3.跳讀課文,課文主要寫了一件( )的事;按事情發展先後順序把課文分成四段。

4.勾畫文中老班長的言行、神態,思考批註,老班長是一個( )的人。

5.“在這個長滿紅鏽的魚鉤上,閃爍著燦爛的光芒。”這句話的含義是( ).

6.給文章重新命題。

一、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掌握作者寫作思路。

1.理解詞語,注意交給方法,揭示規律。

2.注意指導學生從詞義範圍大小、詞語搭配進行近義詞辨析。

3.行文思路

(1)交待故事背境,老班長外貌。

(2)老班長釣魚給我們吃,自己吃草根,咽魚骨頭。

(3)老班長餓死在草地邊上。

(4)深化中心,抒發感情。

二、指導學生歸納事例,抓住事例及老班長言行、神態深讀深悟,體會人物品質。

1.吃草根、咽魚骨頭。(語言、動作、神態)

2.記住指導員的話。(語言)

3.分工。(語言、神態)

4.命令我喝魚湯。(語言、神態)

5.臨死前不忘把食物留給“我們”吃。(語言)

(忠於革命 捨己為人)

三、聯絡課文內容,體會最後一段話的含義,深化中心。

魚鉤雖然長滿了紅鏽,但它記錄著老班長的英雄事蹟,閃爍著老班長捨己為人、忠於革命的光輝思想。

練習提綱

1.選詞填空(衰弱、脆弱、堅持、支援、嚴肅、嚴厲、嚴峻、嚴格、嚴密)

(1)小樑身體( ),性格( )。

(2)他的病很重,不休息會( )不住的。

(3)他表情( ),( )地批評道:“這次戰鬥的形勢十分( ),偵察班要( )注視敵人的動向,每個戰士都要作好一切戰鬥準備”。

2.閱讀遷移練習:同步閱讀148頁。

(1)課文寫了一件( )事,讚揚了老紅軍( )的品質。

四、轉換遷移,訓練運用。

北師大六年級語文下冊的教學計劃 篇6

一、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通過近六年的學習,對語文學科的學習比較感興趣,基礎知識掌握比較紮實,平時能主動地進行課外閱讀,開展一些語文課外實踐活動,但班級中也有個別學生由於低年級時的基礎不紮實,以致於現在的成績很不理想。本學期將教給學生合理的學習與複習方法,奠定好良好的語文基礎,使他們能取得更大的進步。

二、教材簡析

教材繼續按專題組織單元,共設計了六個專題,依次是:人生感悟,民風民俗,深深的懷念,外國名篇名著,科學精神,難忘國小生活。在六組教材之後,安排了一組“古詩詞背誦”,提供了10首供學生讀背的古詩詞。在教材的最後,還安排了“綜合複習”,為教師準備了9篇複習材料以供期末複習時使用。

本冊教材的綜合性學習安排在第六組“難忘國小生活”。這個專題採用的是任務驅動、活動貫穿始終的編排方式,包括“活動建議”和“閱讀材料”兩大部分。

本冊教材除去第六組,共有課文21篇,其中精讀課文10篇,略讀課文11篇。這五組教材的編排體例與高年段前三冊一致,每組由“#工作計劃#導語”“課例”“口語交際?習作”“回顧?拓展”四部分組成。課例包括4~5篇課文。每篇精讀課文後有思考練習題,略讀課文前有連線語。部分課文後面安排了“資料袋”或“閱讀連結”。全冊安排“資料袋”三次,安排“閱讀連結”五次。“口語交際?習作”依然作為一個獨立的欄目,在有的單元中提供多個角度供教師和學生選擇。“回顧?拓展”由三個欄目組成,“交流平臺”“日積月累”是固定欄目,另有“成語故事”“趣味語文”“課外書屋”穿插安排,不再設“展示臺”欄目。其中,“趣味語文”“成語故事”各安排了兩次,“課外書屋”安排了一次。

三、教學要求

課堂教學是教學改革中重要的也是最艱難的環節。在教學中,認真學習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素質教育“兩全一主動”的教育思想,確立“一切為了孩子發展,一切為了發展孩子”的教育理念,在備、教、改、導、考、析等教學環節下功夫,加大力度,認真做好培優補差工作和學科競賽輔導。在教學方法上,對不同課題進行不同的教學設計,分層次,分類別訓練,在預習、課堂活動、課後練習、檢測中,圍繞趣學、樂學、學會、會學創設學生全身心參與。讓學生在參與中生動活潑地發展,在發展中積極主動地參與。總之,在深知教學是一門藝術的原則下,奉行的是“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要得法”的理念。

本冊課文共有六個單元,全冊包括“導讀”“課文”“讀寫例話”“積累運用”(讀讀背背、閱讀、口語交際、習作、實踐活動)等內容,書後還附有6篇供選讀的課文。本冊要求學會100個字,每課要求學會的字,排在方格里。

1、通過本冊課文的教學,要使學生了解祖國的山河壯麗,文化燦爛,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振興中華的責任感;瞭解革命領袖的豪邁氣概和革命前輩獻身革命的崇高品質,瞭解勞動人民在平凡的崗位上為了人類作出貢獻,受到熱愛黨、熱愛人民的思想教育;還要使學生從一些寫景狀物的文章中學習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的正確思想方法,受到保護生態環境的啟蒙教育。

2、複習鞏固漢語拼音,學會生字,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字義,能辨析學過的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注意積累詞語,把詞語歸類進行正確的搭配。

3、樂於參加討論,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聽人說話認真耐心,能抓住要點。能根據討論的話題,稍作準備,作簡單的發言,表達清楚,有條理。

北師大六年級語文下冊的教學計劃 篇7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根據課後註釋疏通全文,瞭解故事內容。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引導學生理解重點詞句,感受兩小兒善於觀察,說話有理有據及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4、幫助學生學會“盂、孰、汝”3個會認字和“盂、孰”2個會寫字。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課文;理解課文所寫的事情和其中蘊含的道理。

教學難點:讓學生參考註釋讀懂每句話的意思。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設計:

一、揭示課題,讀題存疑

今天我們學習的《兩小兒辯日》是一篇古文。(板書課題:兩小兒辯日)齊讀題,理解:“辯”——爭辯、辯論,“日”——太陽。

學生質疑:兩個小孩兒在爭辯,他們在爭辯太陽的什麼呢?

【先讓學生齊讀課題,然後通過對“辯”和“日”字的理解,引導學生理解課題,提出問題“兩小兒在爭論太陽的什麼?”,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1、教師範讀課文。(語速較慢,停頓恰當,讀出古文的韻味,便於學生初步瞭解課文的意思)

指導文言文的朗讀方法:一要把朗讀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頓得當,三要讀出不同句式的語氣。

2、學生自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提出朗讀有困難的地方,老師幫助解決難讀的語句。

3、讀課文,對照課後註釋、查字典,自己嘗試弄懂課文中句子的意思。

4、學生複述故事,老師根據學生複述的狀況進行即席點撥。

5、反覆誦讀,共同感受古文的“韻律美”,以期達到熟讀的效果,為深入理解課文鋪平道路。

【古文的學習,先要讀通、讀順、讀熟,再求理解、翻譯。“讀書百遍,其義自現”。由於有註釋的幫助,本篇古文學生基本上能夠自己讀懂,當學生對個別句子的理解不到位時,教師再進行適當的點撥。此環節的教學,教師應當相信學生,積極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機會和條件。】

三、品讀課文,理解感悟

1、小組合作,弄清“辯鬥”的觀點及理由。

2、檢查學習效果並品讀課文。

(1)在學生分別彙報兩小兒觀點和理由的同時,完成板書。

“辯鬥”的觀點: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午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辯鬥”的理由: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2)由於兩小兒觀點不同,看太陽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現象也不同,兩小兒根據自己的觀察,把自己的理由說得有理有據,我們分組來讀一讀兩小兒各自的觀點及理由。

(3)指導學生反覆品讀。

【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全班交流,弄清兩小兒各自的觀點和理由,在反覆的品讀中感受兩小兒說話有理有據。】

3、開展“辯鬥”。

(1)理解“辯鬥”的意思。(爭辯、辯論、辯駁)

(2)學生反覆誦讀兩小兒“辯鬥”的內容。(兩小兒各自的觀點及理由)

(3)小組合作展開“辯鬥”。

激烈的“辯鬥”就要開始了。為了贏得這場比賽,請你與小組的辯友合作,好好練習。

(4)請兩學生上臺當兩小兒進行“辯鬥”,老師友情出演孔子,師生一起上演一出《兩小兒辯日》。

4、理性看待“孔子不能決”。

(1)兩小兒的觀點,孔子贊成誰?反對誰?學生讀課文中的句子。

(2)介紹孔子,引導學生談論對“孔子不能決”的看法。

(3)針對“孔子不能決”各抒己見,感受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辯鬥”這一環節巧妙地再現故事的情境,使平面的、靜止的文字變得可感、可觸;學生變被動為主動,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不僅有效地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啟用思維,發展語言,同時也加深學生對文字理解和感悟。】

四、評價人物,抒寫感受

1、讀了《兩小兒辯日》這篇課文,你喜歡這兩小兒嗎?為什麼?你想對孔子說些什麼?

2、結合實際寫一寫自己的感想。

【評價的目的在於能夠提高學生對人物形象的整體把握能力,同時能夠提高學生對作品思想內涵的感悟能力。因此,讓學生談談兩小兒和孔子,寫一寫自己感受,能激發學生的思考意識和表達慾望。當學生理解孔子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之後,就可以聯絡自己生活實際,學以致用,達成本課的教學目標。】

五、嘗試背誦,力爭達到“熟讀成誦”。

六、佈置作業,課後延伸。

1、抄寫生字。

2、查閱有關資料,用科學知識解答兩小兒提出的問題。

3、向學生推薦閱讀《女媧補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

板書設計:

兩小兒辯日

早晨中午

近大車蓋盤盂小遠

遠涼滄滄涼涼探湯熱近

北師大六年級語文下冊的教學計劃 篇8

【設計理念】

在新課標基本理念的指導下,精心組織學習活動,關注過程,為學生提供一個互動式的學習的平臺,通過生生合作、師生合作、同桌合作、小組合作、全班合作,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得以長久地保持,做到樂讀趣學,學有所得。

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誦讀,最好的方法也是誦讀;重點在讀,難點也在讀。因此,在朗讀上必須有時和量的保證。特別是國小生,初次接觸文言文,更應該多讀少講,使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從而豐富語文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

【設計特色】樂讀趣學自主感悟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引課激疑

在上課之前老師迫切想了解一個問題:咱們班是女生聰明還是男生聰明……(板書:辯)

大家辯論的非常激烈,老師發現我國的漢字非常有趣,大家看這個“辯”字,中間是個什麼部首,兩邊像是什麼?是誰聰明,事實勝於雄辯咱們在下面學習課文時一見高低。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就是一篇有關辯論的故事,看到這個“辯”字你想知道些什麼問題?

(由“辯”這一中心詞入手提出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定向研法

看老師寫課題。從課題中你已經知道了些什麼?

那麼,你認為這節課我們還應該做幾件事?(引導學生來定向:朗讀背誦譯文)

這幾件事如何去完成?

三、自學釋疑

1、範讀

好,讓我們先來把課文試著讀上兩遍,看一看能讀懂些什麼。(生讀)感覺如何,有什麼收穫?

讀不通順就是收穫,因為你已經感覺到了文言文和現代文有些不同,有哪些不同?(生談)想聽老師讀讀嗎?好,老師讀時請你認真聽聽是怎樣停頓的,你認為必要的地方可以拿筆畫一畫。(師範讀)聽懂些什麼嗎?

(必要的範讀和領讀放在學生“悱”“憤”狀態下進行,效果會更好。)

2、領讀試讀

來,先跟著老師讀一遍(出示有停頓提示的原文領讀)。

下面請大家自由朗讀幾遍,想怎麼讀就怎麼讀,搖頭晃腦地讀,前俯後仰地讀,都行,開始吧。(生自由讀,這裡要給足時間。)

3、討論讀法→練讀→評讀

讀,已經通順了,我們先來看看課前提出的問題懂了嗎?(鼓勵生暢所欲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同學收穫真不小,看來多讀確實是個好辦法。

(使學生在多種形式的多次朗讀中初步感知文章內容。)

4、合作譯文

文章的大概意思差不多讀懂了,能把原文翻譯一下嗎?大膽地告訴老師譯文中有什麼困難?

(剛才大家糾出了一群小壞蛋,這是我們譯文中的攔路虎,害怕嗎?好,下面我們就封殺攔路虎!)老師已把文章和註解搬到了螢幕上(課件)。下面我們來個小比賽,看看誰自學得好自學得快。試著嘀咕嘀咕,自己弄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可以和同桌商量解決。

男讀女譯→女讀男譯→師讀生譯

(一遍遍不同形式地翻譯,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得以長久地保持,做到樂讀趣學,學有所得。)

四、合作彙報

好,老師還有一個難題,(發表)生看看難不難,但老師的要求可有點難,請注意看要求(課件):

四人一小組合作填寫,共同彙報。但四個人必須用四種方式填寫表格:1 用一個字填寫;2用現代語言填寫;3用原文填寫;4 口頭敘述。

日始出時日中時

人物觀點理由觀點理由

小兒甲

小兒乙

(小組合作一表四填,一舉多得,既有讀文譯文的檢測,又有概括能力、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還是合作創新的體現。)

五、誦讀表演

師生分角色→分組分角色

下面我們分角色朗讀,女生扮“一小兒”,男生扮“另一小兒”,老師讀旁白,咱們看看哪“一小兒”讀得好。男女生不分上下,我們再分級分角色比賽比賽。

(此環節是朗讀的基礎,重點指導語氣)

讀得不錯,下面請兩位同學上臺來演一演,其它同學呢,任務就更重了——做導演。既然是導演,就要認真看演員表演得怎麼樣,並及時給予指導。好,老師演孔子(孔子本身就是老師嗎),下面我再代表《兩小兒辯日》電視劇劇組在你們中間招聘兩名優秀演員和一名解說員,有意者速來報名。(指名並徵求分工完畢)

第一次排練我們先用現代話演,這叫《新兩小兒辯日》,其它同學別忘了你是導演。當演員語言、動作等表演不到位時你可以隨時叫停,給予指導。注意,排練開始!

如果用古文來演效果肯定會更好,怎麼樣,先小組試一試。

(表演時揭示寫作特點與順序,為學生背誦做鋪墊。)

現在,誰能把這篇課文背一背呢?不要急著說自己不行,先試著嘀咕一遍,試試再說嗎。

好,誰敢站起來跟老師一起背一遍。

(使朗讀表演相輔相成,理解背誦相得益彰。)

如果你是孔子,你會如何回答?(到底一日內太陽與地球的距離有無變化?想弄明白這個問題有何辦法?誰能根據課前蒐集的資料對兩種現象做出科學解釋,或者用老師這兒的“太陽”(籃球)和“地球”(乒乓球)來做以解釋。

六、自評自結

學了這篇文言文,你喜歡故事中的哪個人物?為什麼?其中孔子是一位什麼人呢?你是怎麼知道的?

(使學生從故事和人物身上受到啟發,由所查資料初步瞭解孔聖人,以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

回憶這堂課,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忘情地七嘴八舌地說一說:

1、本課學習重點是什麼?

2、這節課學習過程有幾個環節?

3、本節課的重點你掌握得如何?

(有總結才會有發展,及時的反饋強化有助於知識的形成與方法的掌握。)

七、探究作業:

1、把《兩小兒辯日》這個故事講給你的夥伴聽,並考考他們。(必做)

2、試著翻譯下列句子:(努力做)

(1) 三人行,必有我師。

(2)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3) 溫故而知新。

(4) 學而時習之。

(5) (簡單古文)

北師大六年級語文下冊的教學計劃 篇9

教學目標:

1、理解三個關於科學發現的故事,能從具體事例中正確理解“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

2、懂得把“?”拉直變成“!”的含義,並理解作者這樣表達的好處。

3、能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篇短文,用具體事實證明一個觀點。

教學重點:

理解三個關於科學發現的故事,能從具體事例中正確理解“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

教學難點:

能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篇短文,用具體事實證明一個觀點。

教學準備:

學生:熟讀課文。

老師:多媒體課件、分析三個事例的表格。

教學過程:

一、 形象匯入,點明觀點

1、 黑板上畫出“?”,讓學生認。

2、把上部分拉直會變成(“!”),板書“!”從而匯入課題

3、讀課題。

二、質疑題目,解釋觀點

1、讀課題提出自己的疑問

2、瞭解“司空見慣”的意思以及來歷。

3、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明白把“?”拉直變成了“!”,找到了真理的意思以及這句話所表達的好處。(指名回答)

三、學習事例,證明觀點

1快速默讀3、4、5自然段,圈畫出3個事例的發現者,發現的問題,研究的過程和得出的結論,並做上相關的批註。

2用簡短的語言完成表格。

發現者

發現的問題(?)

研究過程

得出結論(!)

3、交流表格的填寫,同時運用多媒體展示表格的填寫。(指名回答)

4、交流三個事例的相同點。並從中明白3個事例都是先寫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得出結論,但側重於介紹發現問題和得出結論,在於證明“真理”與“問號”之間的關係

5、運用這種方法去介紹“功夫不負有心人”,側重於介紹事例的過程部分才能顯出“功夫”深。

6、相同的事例為什麼要用3個,1個或兩個不行嗎?(一個是偶然,兩個是去無獨有偶,三個就是真的了)(指名回答)

7、作者說完了三個事例覺得還不夠,又作了一個總結,請同學讀第6自然段,說說“打破沙鍋問到底的人”是什麼樣的人?

8、說說文中3個事例中,哪些是發現?哪些是發明?再說說它們的區別。(指名回答)

四、感悟精神,總結觀點。

1、經過事例論證,得出一個什麼結論?讀第7自然段,說一說從這一段中告訴我們真理難不難,為什麼?(指名回答)

2、都說發現真理不難,請同學們繼續讀第8自然段,這一段告訴我們發現真理容易嗎?為什麼?(指名回答)

五、體會寫法,仿寫練習。

1、課文學完了,我們來看一看這篇課文跟我們以前學過的課文在寫法上有什麼不同?(本文先點明觀點,然後通過具體事例證明觀點,最後總結觀點。)

學生回答之後,教師總結:這篇課文圍繞著“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這一觀點,列舉具體事例加以證明。這樣的文章叫做議論文,不同於我們經常閱讀的記敘文。

2、課件出示議論文的三要素

3、仿照課文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實說明一個觀點。如“功夫不負有心人”。(學生課堂上寫,口頭交流短文的選材和提綱)

六、作業。

1、仿照課文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實說明一個觀點。比如“功夫不負有心人”“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2、蒐集你感興趣的成語的出處,回來和同學交流。

七、語言激勵,總結下課。

親愛的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這一真理,理解了“?→ !”這一直觀、形象的表達方式,初步瞭解了議論文這一文章體裁,相信每個同學收穫都很大。老師希望你們作好充分的準備,學習科學家們那見微知著、善於發問的本領,學習他們不斷探索、獨立思考、鍥而不捨的精神,在將來也能把一個個“?”拉直變成“!”,也能自豪地說:“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最後送給大家一句名言: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

——《三國志》

北師大六年級語文下冊的教學計劃 篇10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並掌握本課14個生字,並積累相關詞語“軍閥、恐怖、憲兵、皮靴、苦刑、匪徒、舅姥爺”等詞語。

2.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對課文內容進行整體把握。

教學難點:

初步感受李大釗同志的革命精神。

教法:

引導學生自學課文,小組討論交流相關內容。

學法:

課前5分鐘自讀課文,課堂小組討論交流。

教學過程:

★ 課前5分鐘自讀課文。(5分鐘)

一、 單元整體目標把握 (3分鐘)

1. 自讀單元導讀,並思考:

(1)本單元課文所圍繞的主題是什麼?(緬懷革命志士∕深深地懷念∕懷念革命先輩……)

(2)本組課文的學習目標是什麼?(①把握課文主要內容;②體會作者表達的真情實感; ③緬懷革命先輩,繼承光榮傳統;④瞭解課文的敘述順序,並在今後的習作中加以運用。)

2. 同桌交流,指名回答。

二、 激趣匯入 (1分鐘)

讀完了單元導讀,同學們一定在各自的腦海中浮現出了很多的革命先輩。今天,我們就

一起跟隨一篇回憶錄——《十六年前的回憶》,走近一位偉大的革命志士。

板書題目。

三、 課程呈現

(一) 背景介紹(3分鐘)

1927年,軍閥張作霖在帝國主義的支援下,率兵進關,佔領河北、山東等地,以武力威脅正在抵抗北閥的國民革命軍,還下令通緝在北京堅持革命鬥爭的李大釗同志,但李大釗同志毫不畏懼,在極端危險的情況下仍然留在北京從事革命工作。1927年4月9日,他被張作霖逮捕,受盡酷刑,始終堅貞不屈,在獄中繼續領導黨的工作,4月28日被敵人絞死。

(二) 由背景介紹引出作者李星華,及作品簡介。(2分鐘)

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指名回答:

《十六年前的回憶》是( )的( )李星華在( )遇難( )時所寫的一片( )。

(三) 檢查學生生字、新詞的預習效果(一人一詞)(5分鐘)

個別指導:

1. 軍閥:指舊中國擁有武裝部隊,霸佔一方、自成一派的人。

2. 恐怖:驚慌、害怕。

3. 憲兵:舊社會反動派用來鎮壓人民的軍隊。

4. 絞刑:死刑的一種,用繩子勒死。

5. 刑——形 籍——藉 峻——竣

(四) 快速瀏覽課文,思考問題(5分鐘)

1. 十六年是那麼遙遠,可作者的記憶卻是如此清晰,這是為什麼?

2. 這篇課文是按什麼順序敘述的?請找出能說明寫作順序的相關詞句。

3. 文章中出現的階段性時間詞語是一些關鍵的時間段,在這些時間段,作者都寫了那些事?

4. 初讀課文,你能體會到那些情感?

5. 請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五) 小組交流,反饋(5分鐘)

1. 因為十六年前作者失去了親愛的父親。

2. 時間順序,“那年春天”,“4月6日”,“十幾天過去了”,“有一天”,“28日”,“第二天”。

3. 那年春天:李大釗冒著生命危險,留守北京,繼續工作。(冒險留守)

4月6日早晨:李大釗不幸被捕。(不幸被捕)

十幾天過去了、有一天:李大釗在法庭上沉著,機智地與敵人鬥爭。(法庭鬥爭)

28日、第二天:聽到父親李大釗遇害的訊息,全家悲痛萬分。(噩耗傳來)

4. 李大釗:臨危不懼、沉著、鎮定、高度負責……

作者:對父親的敬仰與深深懷念。

5. 課文通過回憶錄的形式記敘了李大釗同志從被捕前到遇害後的事蹟,展現了革命先烈臨危不懼,忠於革命的偉大精神,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父親的敬仰和懷念。

(六)教師小結:(1分鐘)

同學們,李星華清晰地記得父親被害前一段時間所發生的事情。她按照時間的順序,為我們留下了一位革命先輩用生命寫下的歷史篇章。

四、 課堂鞏固(6分鐘)

1. 完成小練習冊一、二題,完成有困難的學生可參照課本。

2. 小組內互換檢查,並糾正。

3. 集體核對答案。

五、 佈置作業(1分鐘)

1. 識記本課的生字、新詞。

2. 課外閱讀革命先烈的故事,並做好讀書筆記。

板書設計

十六年前的回憶

冒險留守 忠於革命

不幸被捕 臨危不懼

法庭鬥爭 凜然正氣

噩耗傳來 悲痛欲絕

北師大六年級語文下冊的教學計劃 篇11

學習目標

1.學會“澡、械”等5個生字,正確書寫“誕生、洗澡、漩渦、花圃、逆時針、司空見慣、無獨有偶、見微知著、鍥而不捨”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抄對自己有啟發的語句。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引導學生認識到到凡事多問幾個為什麼的重要性。

4.體會本文語言生動、準確的特色,學習用事實說明道理的寫法。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與本文事例相關的圖片或錄影資料,生字、新詞、重點語句的課件。

2.鼓勵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查閱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匯入新課

1.板書課題,請學生談談對課題的理解。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課文,看看通過學習,我們會有哪些新的認識和收穫。

二、自主預習,初讀感知。

1.自由練習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檢查生字的認讀情況,指導較難寫生字的書寫, 本課5個生字要求會認會寫。

2.再讀課文,劃出不理解的詞語,通過查字、詞典,聯絡上下文,看圖或小組討論等方法解決。

3.指生朗讀課文,檢查是否讀得正確、通順,重點指導較難讀的句子。

4.整體感知課文,理清課文的順序。

①作者通過這篇文章要說明一個什麼觀點?

②作者用哪些事例來說明自己的觀點?

③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的?

第二課時

一、回顧舊知,匯入新課

1.認讀聽寫生字詞,

2.作者通過這篇文章要說明一個什麼觀點?用哪些事例來說明自己的觀點?

3.默讀全文,畫出文中對自己有啟發的句子,反覆朗讀。

二、品讀感悟,全班研討

以第二自然段為線索展開學習,先學習具體事例部分,後學習前後兩部分。

1.出示第二自然段,指生朗讀,就這段內容提出問題。

問題預設:“司空見慣”“追根求源”是什麼意思?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指的是什麼?不斷髮問,都會問什麼?這裡的“?”“!”各指的是什麼?

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去到文中所舉的三個例子中,去找尋答案。

2.學習第一個事例。

⑴自讀第三自然段,找出謝皮羅教授發現的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說說這個現象細小在哪,司空見慣在哪?

⑵再讀第三自然段,說說謝皮羅教授問了些什麼問題?

⑶再讀第三自然段,交流謝皮羅教授的研究結果。

⑷讀第二自然段加深對這段話的理解。

在讀書交流的同時設定填寫表格:

人物 發現現象 不斷髮問 找到真理

謝皮羅教授 洗澡水的漩渦 為什麼總朝逆時針方向旋轉? 旋渦的方向與地球的自轉有關。

3.學習第二個事例。

⑴總結學習第一個例項的具體學習步驟。

⑵按步驟自主學習第二個事例。

⑶全班交流學習體會,在交流時注意以讀為主,讀悟結合,共同填寫上面的表格。

⑷讀第二自然段加深對這段話的理解。

4.學習第三個事例。

以自學為主,自己填寫表格,在小組內交流學習體會。

讀第二自然段加深對這段話的理解。

5.學習一、二自然段。

讀一、二自然段,圍繞著課初就這段所提出的問題展開交流,重點研討:這裡的“?”“!”各指的是什麼?作者這樣表達有什麼好處?注意讀悟結合,切忌光談不讀。

6.學習六、七、八自然段。

⑴自讀六、七、八自然段。

⑵小組交流對自己有啟發的語句。

⑶全班重點研討“見微知著”是什麼意思?這句話和課文開頭有什麼聯絡。

三、迴歸整體,總結收穫

1.回讀全文,談談課題的含義。

2.全班同學交流學習收穫,可從文章內容和表達方法等方面談,教師重點強呼叫具體事實說明道理的寫法。

3.作業:

摘抄對自己有啟發的語句。

小練筆,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實說明一個觀點。

北師大六年級語文下冊的教學計劃 篇12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初讀課文

1.出示課題:金色的魚鉤。

(1)朗讀課題,應該強調哪個詞?

(2)讀到“金色”這個詞語,你想到了什麼?

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對語感,說自己想到的,教師可以引導:光明、燦爛、永垂不朽等。

2.快速默讀課文。

(1)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語言表達可以多種多樣,也不要求過分簡練,大致的意思是:在二萬五千里長征途中,一位老班長接受黨的囑託,照顧三個生病的小戰士過草地而光榮犧牲的故事。

(2)讀了課文你有哪些疑問?

對學生的問題進行梳理,重點出示兩個問題:

①為什麼說這個“長滿了紅鏽的魚鉤上,閃爍著燦爛的金色的光芒”?

②課文為什麼以“金色的魚鉤”為題?

二、再讀課文,深入理解

1.默讀課文,思考:1935年秋天,紅四方面軍進入草地,當“我”和兩個小同志病得實在跟不上隊伍時,老班長接受了一個什麼任務?當時指導員是怎麼囑咐的?

2.出示句子:“他們年輕。一路上,你是上級,是保姆,是勤務員,無論多麼艱苦,也要把他們帶出草地。”

“上級”就是“領導”,“上級”怎麼會又是“保姆”和“勤務員”呢?指導員的意思是什麼?

老班長既是“上級”,要在遇到困難時安撫小戰士的情緒,要不斷鼓勵病號戰勝困難,走出草地,要在重重困難面前想方設法。又要像“保姆”和“勤務員”一樣時時處處關心照顧小戰士們。

3.同學們,要完成這一任務容易嗎?再讀課文,想想老班長在完成任務時要碰到哪些困難?

4.為了完成他既是“上級”,又是“保姆、勤務員”的任務,老班長是怎麼做的?

學生抓住課文句子和內容自由討論。

5.這是一位怎麼樣的老班長?捨己為人,忠於革命,忠於職守……

三、品讀課文,體會情感

1.課文主要是抓住老班長的什麼來表現他既是“上級”,又是“保姆、勤務員”的呢?(外貌、動作、神態等)

小組合作學習,請再讀課文,找出描寫老班長外貌的句子,劃下來,深入體會理解。交流,品讀:

小組彙報,出示描寫老班長外貌的句子,重點講解:

◇炊事班長快四十歲了,個兒挺高,背有點兒駝,四方臉,高顴骨,臉上佈滿皺紋,兩鬢都斑白了。

為什麼不到四十歲的炊事班長會顯得那麼蒼老?這說明了什麼?

◇他坐在那裡捧著搪瓷碗,嚼著幾根草根和我們吃剩的魚骨頭,嚼了一會兒,就皺緊眉頭硬嚥下去。我覺得好像有萬根鋼針扎著喉管,失聲喊起來:“老班長,你怎麼……”

老班長吃得多嗎? “嚼”字寫出了什麼?(食物少,難吃,硬)

2.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一句,說說:讀後你有什麼感受?

3.研讀“笑”意。

◇他笑著說:“吃吧,就是少了點兒。唉!一條好大的魚已經上了鉤,又跑了!”

◇老班長看到這情況,收斂了笑容,眉頭擰成疙瘩。

◇老班長看著我們吃完,臉上的皺紋舒展開了,嘴邊露出了一絲笑意。

魚湯這麼少,為什麼老班長還“笑著說”?從“笑”到“收斂了笑容”,再到“露出了一絲笑意”,你讀懂了什麼?

4.長時間的辛苦勞累,長時間的飢餓折磨,終於把老班長累跨了,餓跨了。他終於支撐不住昏倒在黑水潭邊。同學們,當我好不容易釣到了小魚,做好了救命的魚湯送到老班長面前時,老班長又是怎麼說,怎麼做的?

出示句子:“老班長已經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睜開眼睛,看見我端著的魚湯,頭一句話就說:‘小樑,別浪費東西了。我……我不行啦。你們吃吧!還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奄奄一息”是什麼意思?既然是“奄奄一息”了,為什麼他說的話中還用了兩個“!”?

是的,生命垂危的老班長,即使在最後一刻,也沒忘記要鼓勵三個小戰士克服困難走出草地,也沒忘記完成上級下達的任務,也沒忘記一個共產黨員忠於職守的職責。多麼可敬的老班長啊!

5.把最讓你感動的地方用最富深情的朗讀來體現。

四、前呼後應,解困釋疑

1.出示最後一段話。思考:“我”為什麼要把老班長留下的魚鉤小心地包起來?“這個長滿紅鏽的魚鉤”象徵著什麼?用自己的話說說。

一個小小的魚鉤,象徵著老班長那忠於革命,忠於人民,捨己為人的金子般的心,也象徵著千百萬革命前輩的英雄事蹟。所以,這篇課文要以“金色的魚鉤”為題。

2.指導有感情地朗讀最後一句話。

3.總結:同學們,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的革命先輩用他們的青春與熱血換來的。我們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美好。

五、作業

複述課文。

北師大六年級語文下冊的教學計劃 篇13

教材分析:這首古詩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十五課,是在學生已掌握了”古風”和”近體詩”兩種詩歌體裁的基礎上所要學習的內容,它是元曲中的經典之作,為學生領會和學習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表現手法提供了極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課例。

學生分析:屬年級第一層次班,感悟能力強,思維比較活躍

設計理念:多渠道引導學生品味寫景語言,培養學生自主閱讀、感悟詩情之能力。

教學目標:通過閱讀欣賞這首古詩,培養學生的古詩朗讀能力,學會如何閱讀欣賞古代詩歌。

教學流程:

一、 課前演講與名言積累

二、 複習引入

(一)複習

中國是詩的國度,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最值得世代相傳的精神瑰寶,古代詩人往往藉助唐詩、宋詞、元曲等多種古詩體裁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我們前面已經學了三首古詩了,大家一起來背誦一下。

第一首,名字是——

背誦——

體裁——

學習《觀滄海》能感受到詩人博大的胸懷,那麼最能體現詩人博大的胸懷的句子是————

星漢的漢字是哪個漢字?

這首詩還表現了詩人的一種願望是——

樂府詩我們都接觸過兩首了,哪兩首?哪兩句相同?與內容有關嗎?

第二首,名字是——

背誦——

體裁——

這首詩是寫鄉愁的,最能表現詩人對家鄉思念的句子是——

你能提醒大家這句哪個字容易寫錯?

這首詩為什麼能流傳至今?是因為有兩句寫得太好啦,全班一齊讀這兩句。至於為什麼好,不說啦,“地球人都知道”!

第三首,名字是——

背誦——

體裁——

詩中哪句直接抒發了自己的情感?

古人對語言的錘鍊極為講究,所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實都是“吟安一個字,撫斷數根鬚”的結果,白居易就是是其中的典範。本詩中描寫得特別優美的寫景的句子是————

這些句子中哪些字用得是非常好的呢?——早、爭、暖、新、春、漸、淺”

(二)引入

前面我們說了,每個朝代都有一種文學體裁比較鼎盛。大家回憶一下,先秦——漢代——唐代——宋代——元代——明清——

古代詩人往往藉助唐詩、宋詞、元曲等多種古詩體裁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下面我接觸的是元曲,描寫的是秋天的景色,我們今天就來研討一下,作者在面對不同的景色的時候都有哪些不同的感受。

三、 整體感知詩歌內容

(一)簡介元曲和作者

與唐詩、宋詞並稱的“元曲”,包括雜劇和散曲兩種文學形式。雜劇屬戲劇,散曲屬詩歌。散曲分小令和套曲兩種樣式。《天淨沙•秋思》是一首小令,“天淨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題目。

代表人物有關漢卿、王實甫、白樸、馬致遠等,代表作有《竇娥冤》、《西廂記》《梧桐雨》《倩女離魂》等。

馬致遠,(1250?-1324?)號東籬。元代著名散曲家。早年在大都生活,曾熱衷於功名,但未得志,經歷漂泊生涯二十多年,直到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以後,才做過江浙行省務官,五十歲左右離開官場,過隱居生活。他生活在北京時的元貞、大德年間,正是雜劇創作興盛時期。他是元貞書會的中堅人物,有“曲狀元”之稱,後世把他同關漢卿、白樸、鄭光祖並稱為“元曲四大家”。他接受道教思想,劇作以神仙道化內容為多。散曲以憤世、戀情與自然風光的內容為多,語言清俊遒勁。散曲以《天淨沙 秋思》最有名,元人周德清譽之為“秋思之祖”,王國維稱讚其是“小令之最佳者”,是“天籟之音”。

(二)朗讀,整體把握

師範讀,

大家來讀一讀,看能不能體會“秋思”的味兒來。

生朗讀,注意節奏、重音、情感

注意“小橋流水人家”這一句,特別是“小橋流水”在許多風景秀美的地方都會用它來冠名是吧,它代表的是一種秀美的景色。那麼在這一首詩裡面,是不是也像上一首一樣給我們描繪了一幅鶯歌燕舞的美麗的畫面喃?

那大家再讀讀,看是一幅什麼樣的畫面,你能不能用你的詞來表達。

生朗讀。

這是一幅什麼樣的畫面?

1、 這是一幅淒涼的畫面。

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斷腸人在天涯

2、 這是一幅羨慕的畫面。——烏鴉有家他無家,人家有家他沒家

烏鴉的家在哪兒?樹上

對,烏鴉有家他無家,所以他很孤獨很羨慕很淒涼

他讀得非常好,能讀出了這些感情。

看來同學們都能讀出這種情感。這是一種淒涼的情感,一種羨慕別人的情感,一種孤獨的情感。那麼所有這些情感我們都可以把它概括出來,它就是是首寫什麼樣的主題的詩?

思鄉,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一種情感。

我們在這四首詩裡面學過一首思鄉主題的詩沒有?——次北固山下

你看,這四首詩我們就學了兩首這樣的詩。在古代,交通不像現在這麼便利,通訊不像現在這樣發達,在外地做官的我包括流落他鄉的人很容易產生一種思念故鄉的情緒,幾千年來,遊子的故事一直在上演,流浪的滋味刻骨銘心,有千年的流浪,就有千年的等待。所以這一類思念家鄉以鄉愁為主題的詩特別的多。不過你們看,在《次北固山下》中,它是不是給人一種淒涼的感覺?——不是,它是對家鄉的思念中又含有一種希望的感情,它的感情基調是一種明亮的感覺。

四、深入理解詩歌內容、情感、意境

今天這一首詩呢?如果你作畫的話,你會選取一種什麼樣的色彩?

——灰黑色、灰褐色

適合中國畫裡面哪種技法來表達?

——寫意的水墨畫來表達它的意境。

師:這些意境是通過少量的形象來傳達的。下面我們再朗讀一遍,看哪些地方讀出了那種淒涼清幽的感覺的

古道——點明當地的荒涼蕭瑟

瘦馬——那馬呀,一路長途跋涉,變得瘦弱疲憊,馬尚且如此,人何以堪。

夕陽西下——很淒涼

枯藤老樹昏鴉——枯掉的樹枝,烏鴉的叫聲覺得特別的淒涼 ,而且樹是老樹

西風——古道上走,有西風颳過來,西風冷,更能想到家的溫暖,用西風來襯托淒涼(若改為清風,就給人舒適的感覺,和作者此時的心情明顯不吻合。)

(枯藤老樹昏鴉——如果是心情好的話,還會認為它們很有生命力,還有昏鴉築巢,樹老了還能作貢獻,但他這裡沒有愉悅的心情,所以看不到這些)

師:他說的這一些,說明作者在選取意象的時候確實適合了自己的情感。

斷腸人在天涯——肝腸寸斷,在很遠的地方,不能回家,流落在外

人家——是人家不是我家

小橋流水——一種溫馨的感覺,更襯托了孤獨的情感,你看,有家屋頂炊煙裊裊,在做飯,在團圓,而我喃,古道西風瘦馬

師:對,這是一幅非常溫馨非常美麗的一幅畫面,這個畫面是不是屬於我的?——不是。這是眼見之景,眼見別人家的美景,眼見別人家的溫馨,更勾了對家鄉對親人的思念之情。以樂景來襯悲。

生:小橋一句和古道一句是對應的,人家不像我,還在古道上,迎著西風,騎著瘦馬路踽踽獨行,很可憐,襯托了他的淒涼。

師:非常好,你看呀,作者行的道是古道,騎的馬是瘦馬,迎面而來的是淒涼的西風,當一個人孤獨的行走在吹著西風的古道上的時候,眼前所見的有路邊的枯藤老樹昏鴉,也有路邊溫馨的小橋流水人家,這一切都能勾起詩人最孤獨最寂寞的情感。而恰好又是在夕陽西下的時候。——為什麼選擇這個時候?夕陽西下說明什麼?——沒有希望,黑夜就要到啦,所以,在這個時候,所有的人,所有的動物,他們該怎麼啦?——回家啦。也許,人家屋頂上還有裊裊炊煙,該回家了,連昏鴉也知道該飛回它老樹上的家啦,而鐵家在哪兒呢?——斷腸人在天涯。

分析寫景和抒情的關係來得出全詩主旨:

所以你看,在這一首詩中,前三句寫景,一共選了幾個景物來寫?——九個。一共用了九種景物構成了一幅圖畫,人在圖中走,瘦馬、古道、西風一樣也會讓人產生一種孤獨寂寞的感覺,對於這種人,在他的筆下,詩人就把他稱為了——斷腸人。是因思念家鄉而肝腸寸斷。他一樣可以民也“鄉書何處達”的感受,但是,他卻無法去體味“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的希望,因思念家鄉早已令他肝腸寸斷了。

這是寫景,

後兩句就是——抒情。讀一遍。

生讀。(你們的淒涼,你們的悲傷我沒感覺到)

在抒情裡面,有一句詩揭示了全詩主題,點明瞭全詩的主旨。這句是——斷腸人在天涯。

(既然這一句就是主旨,那我把前三句刪了,是不是多簡潔呀?)

寫景,寫了孤獨的景,寫了在孤獨情境下游子的慘狀。

抒情則抒發的是什麼情?——思鄉之情。在特定的時間環境之下表達了自己的思鄉之情。

寫景渲染了悲涼惆悵之情,抒情表達遊子之悲。

(指板書)這是我們剛才在讀的過程中所品出來的東西。

四、 分析寫法

這首詩有沒有采用以動寫靜的手法?——沒有,但有動靜結合。有沒有色彩明麗的詞語?——沒有。那麼他是採用一種什麼樣的方式來構築這麼一種悲涼惆悵的意境呢?——寫景。

古人宋玉曾說:“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來形容美女的身量恰到好處,《天淨沙 秋思》文字之精練,也可以說達到了不能再增減一字的程度。他寫景,又是採用非常簡潔的方式來寫景,他把他要寫的物件堆疊在一起把它組合在一塊,不加任何的(修飾)。呵,有同學說加了修飾,對,他是很簡潔一修飾,就把這九個物件九個名詞堆疊在一起構築起了一種悲涼惆悵的意境,這就是首詩最有特色的一種寫法叫用名詞來構築意境。把人放特定的環境之中,表達遊子之歸。(哦,我明白了,我以後寫詩呀全把名詞堆起來,你看我今天作一首:老師學生黑板,粉筆課桌教鞭,語言數學英語,下課鈴響,想耍的快點跑!————沒有詩的意境)

寓情於景情景交融。 運用景物,創造一個十分典型的環境,讓我們感受的是一幅一幅的畫面。深秋的黃昏,野外一片寂靜,幾隻歸巢的烏鴉棲息在纏著枯藤的老樹上。這是一組令人感傷的景物,渲染出悲涼的氣氛,烘托出遊子孤寂、痛苦的心境,看到歸巢之鴉,怎不讓生思鄉之情呢?看到“小橋流水人家”,以樂景襯悲,自然又增一分思鄉之情。

這首詩大家下來多讀讀,從讀中來體味,逐漸地我們就能融入這個氛圍當中。好,我們就再讀讀。

特別是最後一句,什麼時候你能把你的眼淚讀出來你就能體會馬致遠的秋思了。

五、拓展遷移比較閱讀

請大家比較將遇閱讀下面兩首與課文

元人盛如梓《老學從談》記載馬致遠的《天淨沙》有三首:

其一、瘦藤老樹昏鴉。遠山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斜陽西下,斷腸人去天涯。

其二、平沙細草斑斑。曲溪流水潺潺。塞上清秋早寒。一聲新雁,黃雲紅葉青山。

第二首,雖然也寫的是秋景,也用較少的文字,寫出了七八種的景物,但沒有《秋思》裡夕陽西下夜幕將臨的氣氛,而且有景無人。

第一首,只在一些字上有一些不同,僅就一些字詞的意義來說,遠不如現在所見的《秋思》精當。如“枯”更富有蒼老衰敗的特徵,“瘦”字多用以形容人和動物,很少見於描述草木,而且此處用“瘦”與下文“瘦馬”重複。顯然不妥。“遠山”與“小橋”相比,結合上句來看,枯藤、老樹、昏鴉,是一組緊密相連的景物,小橋、流水人家,也是一組相互依存的景物,而且既然可見小溪流水,則應是近景,“小橋”比“遠山”更為恰當。“斜陽”與“夕陽”相比,“斜陽”又叫“日斜”,“夕陽”是傍晚的太陽,用夕陽更為準確。“去天涯”與“在天涯”相比,“天涯”在這裡作異鄉講,遊客所處的環境本已是異鄉,“在異鄉”自然比“去異鄉”更為真切。古人稱千錘百煉的詩文為“一字不易”。我們更能體會到馬致遠表情達意的藝術匠心。

六、總結四首詩,

我們已經學了四首詩,從詩歌描寫內容來看,都是描寫景色的,比如《觀滄海》描寫了大海雄奇壯麗的景色,《錢塘湖春行》描寫了美麗的初春景色。

寫景都是為了——抒情。《觀滄海》抒發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次北固山下》抒發了思鄉之情,《錢塘湖春行》抒發了喜悅之情,抒情的方式也各有不同,有些詩歌直接抒情,有些詩歌借景抒情。比如《秋思》有沒有直接抒情的句子?有沒有間接抒情的句子?(生齊答)

我們以這種方式回過頭來看,《錢塘湖春行》有沒有直接抒情的句子?有沒有借景抒情的句子?寫得最好的句子是哪幾句?

在寫法上各有哪些不同呢?

比如首詩以名詞來構築意境,而《錢塘湖春行》是既有靜又有動,《次北固山下》採用了襯托方式,襯托用得最好的句子是——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以潮平來襯闊。《觀滄海》主要虛實相生的寫法。

記憶名句:這是我們默寫裡需要的東西。

作業:

①學生背誦默寫全曲。

②課下查閱圖書或網路與“秋”有關的詩詞曲,選擇你認為經典的欣賞背誦。

有人說:“品一壺清茶,讀一首好詩,是人生的一大樂事。”我們共同欣賞學習了這四首好詩,想必已感受到些許生命的愉悅,希希望大家能夠反覆涵詠詩歌裡蘊藉的深厚意韻,讓它溶入我們的生命和靈魂。使我們的筆端也能流淌出些許詩情畫意,給我們的人生增添幾多美麗飄

北師大六年級語文下冊的教學計劃 篇14

課堂小問題

一( )當先 ( )到成功

老( )識途 千軍萬( )

萬( )奔騰 快( )加鞭

詩人簡介

李賀(790~816),唐代詩人。字長吉,福昌(今河南宜陽)人。他是唐朝宗室鄭王后裔,但家族已經沒落。他才華橫溢,壯志凌雲,滿腹傲氣,迫切地想為國家人民奉獻,但因為他的父親叫李晉肅,“晉”“進”同音,與李賀爭名的人,就說他應避諱父親的名諱不舉進士,使得他終不得登第。李賀一生懷才不遇,窮困潦倒,27歲時在鬱悶悲苦中去逝。他生不逢時,又不願媚俗取寵,因而飽受世事的嘲弄。這種情緒直接影響了他的性格,融進了詩作使他的詩平添了一層冷豔神祕的色彩,因而人們稱他為“詩鬼”。

作者所處的貞元、元和之際,正是作者不得志之時。而“燕山”一帶又是藩鎮肆虐為時最久,為禍最烈的地方。本詩正是當時所寫。

自學提示:

1、自由朗讀古詩三遍,注意節奏。

2、找出不認識的字,與同桌討論後還不認識的,提問。

請同學朗誦

明韻律 馬 詩

大 漠 / 沙 如 雪,

燕 山 / 月 似 鉤。

何 當 / 金 絡 腦,

快 走 / 踏 清 秋。

朗讀古詩,同桌互相交流你明白了些什麼?你不明白什麼?在這之中你最想知道什麼,思考並組織好語言互相提問並回答。

溫馨提示:聯絡註釋理解詞語以及詩句意思

詞語點撥:

大漠:廣闊無邊的大沙漠。

燕山:山名。在現在河北省的北部。古代一直是邊疆征戰之地

鉤:彎刀,是古代的一種兵器。形似月牙。

何當:什麼時候才能夠。

金絡腦:用黃金裝飾的馬籠頭,說明馬具的華貴。

快走:迅速地跑,痛快地跑。

清秋:金秋,天氣涼爽的秋天。

自讀前兩句,小組討論:

1、這兩句詩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2、這是什麼描寫?寫了些什麼景物?有什麼作用?

3、作者為什麼特意描寫“大漠”“燕山”這些地方?這對錶現馬有什麼特別的意義?

1、題目是《馬詩》,但詩中不見一個馬字,是否跑題了?為什麼?

2、“金絡腦”是指什麼?為什麼不是鐵、木、竹呢?由此說明了這是一匹怎樣的馬?

3、“何當”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心情?(表達了作者盼望建功立業的抱負。)

自讀後兩句並思考:

這首詩僅僅是在寫馬嗎?請結合作者資料思考作者想要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

作業佈置

1.蒐集有關馬的詩歌作品。

2.並且按“四看誦讀法”學習所蒐集到的詩歌。

北師大六年級語文下冊的教學計劃 篇15

一、談話匯入

1、你們知道孔子嗎?(簡單介紹孔子。)

2、孔子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也就是說要謙虛實在,不能不懂裝懂。孔子又說過看一個人要“聽其言、觀其行”,也就是說,從這個人所作所為去判斷一個人,是否言行一致。那麼孔子是不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呢?剛好,《列子》中有一個故事告訴了我們。

3、板書課題,解釋課題。他們到底在辯論什麼呢?

二、讀通課文

1、試讀,將讀不準的字畫出來。

2、指名分小節讀,集體糾正讀錯的字音,讀破的語句。

3、學生齊讀。

三、精讀課文

1、出示掛圖或放映投影片,教師範讀,學生聽讀,思考他們在辯論什麼問題。

2、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先借助註釋自由讀課文,找出不懂的地方,然後分旁白、孔子、一兒、另一兒四個角色練習朗讀課文。

3、組織交流。結合學生不懂的地方,教師相機點撥。

4、背誦課文,複述故事。

四、研讀課文

1、為什麼這兩個小兒會有相反的看法呢?引導學生結合課前蒐集的資料回答。

2、假如你是“孔子”,當然你是掌握了現代科學知識的“孔子”,你會對這兩個小孩說些什麼呢?現在我們就來練習表演《新兩小兒辯日》。

3、分旁白、孔子、一兒、另一兒四個角色,四人小組合作練習創造性表演,教師巡視指導。

4、組織交流,一小組表演,其他同學做評委,結合學生的評議,教師可提出自己做孔子和學生合作表演,在表演中相機點撥課文所蘊含的道理。

五、識記生字,指導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