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五年級科學教學計劃精選

欄目: 教學工作計劃 / 釋出於: / 人氣:1.28W

下面是關於五年級科學教學計劃,希望對你們有幫助,喜歡的還可以分享噢。

五年級科學教學計劃精選

五年級科學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教材分析:

教科版五上《科學》教材由“生物與環境”、“光”、“地球表面及其變化”、“運動和力”四個單元組成。

《生物與環境》單元從資料上分三個部分:透過“綠豆種子發芽和生長”、“蚯蚓的選取”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環境的關係。第二部分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生態群落中生物之間的食物鏈和食物網,並透過生態瓶的製作、觀察,探究生物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關係。第三部分資料,是把以上認識拓展到自然界,透過典型事例的分析,認識到保護大自然、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由整理]

《光》單元首先引導學生們觀察光的傳播(直線傳播和反射)特點及其在生產和生活中的運用;之後指導學生認識許多光源在發光的時候也在發熱,太陽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熱源。陽光下物體得到的熱與受到的光照強弱有關係,也與物體本身的性質有關係。最後透過製作太陽能熱水器綜合運用相關知識。

《地球表面及其變化》單元資料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認識地球表面總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脈、高原等地形及特點;二是地形地貌變化及發生原因。讓學生明白是地球內部的運動,是太陽、流水、風、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構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運動和力》單元資料可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彈力、反衝力,讓學生用這些力作動力使小車運動起來,並研究動力的大小與小車運動的關係。第二部分學習測量力的大小,認識力的單位,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準備。第三部分認識摩擦力,研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第四部分動手實踐,設計和製作一個小車。

三、學生分析:

本學期教五(1)—五(5)班,隨著孩子的成長,也經過了兩年的科學學習,他們有了必須的科學思維方式,對科學探究過程有所瞭解,並能運用這一方法解決問題。但前兩年的學習相比,本期課外實踐活動增多,對觀察和記錄的要求很高,還需要長時間地觀察和記錄。要求孩子有耐心、細緻的學習態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識比較抽象,和以前所學相比,難度較大。

1、整體學習狀況:整體學習比較認真,並善於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並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

2、已有知識、經驗:大部分學生的科學常識缺乏,科學探究潛力也較弱。家長和某些教師偏重語數教學。

3、兒童心理分析: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資料貼近國小生的的生活,強呼叫貼合國小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四、教學目標:

1、五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必須的過程與方法技能,如觀察、記錄、簡單實驗等,本冊將引導學生經歷更為完整的探究過程。

2、透過學習讓學生強調實驗前後的推測、解釋要有充分的依據。

3、掌握控制變數實驗的技能,並學習實際控制變數實驗。

4、運用模擬實驗探究自然事物發生的原因、變化及規律。

5、面臨幾次較長期的觀察研究活動:能用線條、符號、圖畫、文字等方式記錄觀察現象,用柱狀圖、折線圖處理資料,並認識到重複實驗的好處。

6、透過學習培養學生動手潛力和創新意識,使學生從小養成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學習興趣,重視科學與技術的聯絡。

五、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重視學生親歷科學探究活動,注重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培養國小生的科學素養。

教學難點:透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構成較強的科學探究潛力。

六、教學措施:

1、首先加強教師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的訓練,平時要充分利用空閒時間,認真學習新科學課程標準、科學教材,認真鑽研科學教法學法。

2、結合所教班級、所教學生的具體狀況,在課堂上創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貼合學生年齡特徵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勵志網/,採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用心性和興趣。

3、充分利用好學校的科學實驗器材,取得學校的支援,再購入一批和教材相配套的器材。

4、注重學生課外的拓展研究,不應只停留在課堂教學內,要將學生帶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中去,將科學課的學習從課堂延伸擴充套件到活動課程,擴充套件到家庭和社會。

5、注重評價對學習和教學的促進作用,以平時表現和科學記錄本為主要方式,關注構成性評價,使評價滲透在教學過程中,更好的隨時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

6、注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透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把科學探究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與科學知識目標有機的結合在一齊,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技能與社會生活相聯絡,逐步構成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

五年級科學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用心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潛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我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個性是控制變數,採集資料,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我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我的假設。

4、持續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構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用心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6、引導學生經歷更為完整的探究過程。

7、在理解探究以及培養探究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具體包括:強調實驗前後的推測、解釋要有充分的依據;進一步掌握控制變數實驗的技能,並學習實際控制變數實驗;運用模擬實驗探究自然事物發生的原因、變化及規律。

8、面臨幾次較長期的觀察研究活動:能用線條、符號、圖畫、文字等方式記錄觀察現象,用柱狀圖、折線圖處理資料,並認識到重複實驗的好處。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由“生物與環境”、“光”、“地球表面及其變化”、“運動和力”四個單元組成。

1、知識方面,劃分為四個教學單元:

《生物與環境》單元,透過對綠豆種子發芽和生長,蚯蚓的選取的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環境的關係。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生態群落中生物之間的食物鏈和食物網,並透過對生態瓶的製作、觀察,探究生態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關係。透過這些典型事例的分析,認識到保護大自然、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光單元引領學生們觀察光的傳播特點及其在生產和生活中的運用,之後指導學生認只許多光源在發光的時候也在發熱,太陽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熱源。陽光下物體得到的熱與受到的光照強弱有關係。也與物體本身的性質有關係。最後透過製作太陽能熱水器結實合運用相關知識。

地球表面及其變化單元教學內竄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認識地球表面總的地形地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脈、高原等地形及特點;二是地形地貌變化及發生原因。讓學生明白是地球內部的運動,是太陽、流水、風、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構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運動和力單元資料光煥發分為四部分,讓我們瞭解重力、彈力、反衝力,讓學生用這些力作動力使小車運動起來,並研究動力的大小與小車運動的關係。第二部分學習測量力的太小,認識力的單位,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準備。第三部分認識摩擦拭力,研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第四部分動手實踐,設計和製作一個小車。

2、潛力方面

實驗潛力:實驗操作方法,比較實驗,模擬實驗。

思維潛力:分析綜合潛力,想象潛力,推理潛力,製作潛力,創造潛力。

3、德育方面

(1)透過講述我國的珍稀生物,我國古代在天文科學方面的成就,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透過自然知識的教學使學生體會到自然變化是有規律的,人能夠了解自然,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

五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五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

(3)培養學生勇於探索的科學態度和創造精神。

教學重點:

從上學期開始,學生對實驗十分感興趣,但往往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內在。所以本學期的重點是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透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構成較強的科學探究潛力,培養國小生的科學素養。

教學難點:

各單元都要求學生親身經歷過程,這一過程也將延續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如何引導學生展開主題研究,進行饒有興趣的研究,是本學期的難點。

四、相關措施

1、根據自然學科的特點和高年級學生的特點,自然課仍然要加強直觀,重視課本上的圖畫和實踐操作。

2、重視指導學生認識各種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絡,變化規律和原因。

3、不一樣的課型用不一樣的教學思路。如探究各種自然變化規律,原因的採用“問題觀察實驗思考結論應用”或”“問題假設觀察實驗結論應用”的結構;以培養學生技能為主的課多采用“認識構造,原理,方法分步操作反覆練習”的結構。

4、貫徹理論聯絡實際的原則,加強與生活生產社會的聯絡。

5、注意發展兒童智力,培養潛力。

6、注意與其它年級其它學科之間的聯絡。

7、首先加強教師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是最主要的。平時要充分利用空閒時間,認真學習科學課程標準、科學教材,認真鑽研科學教法學法,儘快成為一名合格的科學教師。

8、結合所教班級、所教學生的具體狀況,儘可能在課堂上創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貼合學生年齡特徵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採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用心性和興趣。

9、充分利用好學校的科學實驗室,儘可能的去科學實驗室上課,做到“精講多練”,多透過實驗引導學生自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得到收穫。

10、注重學生課外的拓展研究,不應只停留在課堂教學內,要將學生帶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中去,將科學課的學習從課堂延伸擴充套件到活動課程,擴充套件到家庭和社會。

五、進度:

周資料

1始業教育1種子發芽實驗(一)機動

22種子發芽實驗(二)3觀察綠豆芽的生長4蚯蚓的選取

35食物鏈和食物網6做一個生態瓶7改變生態瓶

48維護生態平衡機動

5國慶節假期

6機動1光和影2陽光下的影子

73光是怎樣傳播的4光的反射5光與熱

86怎樣得到更多的光和熱7做個太陽能熱水器機動

98評價我們的太陽能熱水器機動

101地球表面的地形2地球內部運動引起的地形變化

3岩石會改變模樣嗎

114土壤中有什麼5雨水對土地的侵蝕6探索土地被侵蝕的因素

127河流對土地的作用8減少對土地的侵蝕機動

13機動

141我們的小纜車2用橡皮筋作動力3像火箭那樣驅動小車

154測量力的大小5運動與摩擦力6滑動與滾動

167運動與設計8設計製作小賽車機動

五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工作計劃

17機動

18複習

19複習

20複習

21期末檢測

六、基本活動: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五年級科學教學計劃

一、基本狀況分析

本學期任教五年級二個班的科學。經過兩年的科學學習,大部分學生平時在科學學習上態度較好,用心性較高。但是由於在家過於嬌慣學生的動手實踐能手較弱。少數學生對科學這門學科不夠重視,導致科學意識淡薄,科學實驗的操作不熟練。

二、教材分析:

本冊是科學教材的第五冊。全冊教材包括了《白天和黑夜》主要使學生明白一天中陽光下影子變化的規律;懂得一天中氣溫和影子與太陽的運動有關;能收集資料,瞭解人類對晝夜現象認識的歷程等。《光與色彩》主要使學生了解光的直線傳播現象;平面鏡或放大鏡能夠改變光的傳播路線;光是有顏色的;日光是由七種色光組成的,以及有關眼睛的構造及保健方面的知識。《電和磁》本單元主要使學生明白電是生產生活中常用的能源;認識完整的電路組成;會組裝一個簡單電路;明白有的材料容易導電,有的材料不容易導電;掌握安全用電的常識;認識磁鐵的性質;明白電能產生磁性;會探究影響電磁鐵磁性大小的因素;瞭解電磁鐵的應用等。《呼吸和血液迴圈》透過本單元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呼吸器官、呼吸過程及常見呼吸疾病的產生和預防的初淺知識;瞭解心臟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增強健康及保護的意識。《解釋與建立模型》和5個單元,教材的主要目的在於激發學生學習科學課程的興趣,幫忙他們體驗科學課程學習特點,引導他們嘗試性地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學習一些清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

三、教學目標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用心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潛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我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個性是控制變數、採集資料,並對實驗結果做出自我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我的假設。

4、持續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取知欲,構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用心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四、教學重難點

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潛力,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個性是控制變數、採集資料,並對實驗結果做出自我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我的假設。

五、教學措施:

1、利用過程性評價和建立科學檔案袋的方式,引導學生學好科學。

2、教師帶給材料和資料,提倡學生自帶材料,引導學生從課堂延伸到課外。

3、反思自我的教學,勤于思考為什麼教、教什麼、怎樣教、為什麼這樣教、有什麼好處等問題,並做好記錄。

4、鑽研新標準和現有教材,充分利用現有教具、學具和各種教學資源,進行系統化的單元備課,提前做好教學準備。

5、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6、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7、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8、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9、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忙、研討中學習;

10、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學生自我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我得出結論,並把自我的認識用於解決問題的實踐;

六、教學進度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