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精選21篇)

欄目: 教學工作計劃 / 釋出於: / 人氣:5.89K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1

一、本班學情分析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精選21篇)

剛從幼兒園進入國小一年級的小朋友,天真可愛,對學校的一切都覺得好奇,從“遊戲”到“學習”的轉變,使他們對“學習”這回事更是似懂非懂,特別是在新鮮感過後,同時也對學習存著一種壓力。他們有著兒童散漫、好動的天性,有著極強的可塑性。這些孩子大部分家境都非常富裕,家裡都很寵愛,養成了他們的任性、自私、嬌氣,自我等一些不良習慣。他們學前教育程度參差不齊,對這冊的數學知識有不同程度的掌握,但整體水平一般,兩極分化較明顯,有個別的孩子連一些簡單加減法都不會的。甚至個別學生連數字也不能正確書寫。一週觀察下來大部分孩子課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短,行為習慣比較隨意,個別孩子課堂上隨意下位的情況嚴重。因為是剛進入一年級進行學習,課堂常規對於孩子來說是一個陌生的過程,怎樣收拾書包、怎樣擺放上課用的學習用品、怎樣舉手回答問題、什麼是課堂作業、什麼是家庭作業、怎樣記家庭作業,上課什麼時間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這個學期裡所掌握的,所要形成習慣的,特別是良好的聽、說、讀、寫和獨立思考的習慣,都是需要我們開始進行引導和培養的。這些孩子對數學有很強的學習慾望的,有較好的學習數學的興趣。因此課堂上需要教師結合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動靜結合,多表揚鼓勵,不斷強化學生的課堂常規,保護、發展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體系分析

本冊教材安排9個小單元,主要教學內容包括:

(一)數與代數

1、第一單元《生活中的數》。基於兒童數數的經驗,結合具體的情景認識10以內的數的意義,會認、會讀、會寫0——10的數,會用它們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初步體會基數與序數的含義,初步感受“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初步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第二單元《比較》。通過比較具體數量多少的數學活動,獲得對“>、

3、第三單元《加減法〈一〉》。經歷從實際問題抽象10以內的加減算式,並加以解釋和應用的過程,體會加減法的含義,初步感受加減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絡;能正確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掌握10以內數的'分解與合成的技能;通過整理加、減法算式,並探索其間規律性的活動,培養與發展數感。

4、第七單元《加減法〈二〉》。經歷表示11——20的數的具體操作及其概括過程,初步體會用十進位制記數的位值原理,會數、讀、寫20日內數,掌握它們的順序,會比較它們的大小,結合解決問題的活動,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經歷與同伴交流各自演算法的過程,體會演算法的多樣性,學會20以內的進位和退位,逐步的熟練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感受加減法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5、第八單元《認識鐘錶》。結合日常作息時間,學會認讀鐘面上表示整時、半時的時刻,瞭解記時的書寫方法,並會用“快幾時了”或“剛過幾時”等詞語描述時間,經歷簡單而熟悉的操作活動,體驗時間的長短,培養珍惜時間的態度和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二)空間與圖形

1、第五單元《位置與順序》。結合生動有趣的情境或活動,體會前、後、上、下、左、右的位置與順序,會用前、後、上、下、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2、第六單元《認識物體》。通過對實物和模型的觀察、操作、分類等活動,獲得對簡單幾何體的直觀經驗,能直觀辨認它們的形狀是長方形、正方形、圓柱或球,能直觀辨認長方形、正方形、圓柱或球等立體圖形。

(三)統計與概率

1、第四單元《分類》。結合日常生活中必須進行的分類活動,感受分類的必要性,能按照給定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對物體進行比較、排列和分類,並在這些活動中體驗活動結果在同一標準下的一致性、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

2、第九單元《統計》。根據簡單的現實的問題進行統計活動經歷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過程,感受統計的必要性;結合例項,認識統計表和形象統計圖,會填補相應當圖示;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資料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並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會認、會讀、會寫0——10的數

2、對“>、

3、正確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掌握10以內數的分解與合成的技能

4、能按照給定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對物體進行比較、排列和分類,並在這些活動中體驗活動結果在同一標準下的一致性、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

5、體會前、後、上、下、左、右的位置與順序,會用前、後、上、下、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6、能直觀辨認長方形、正方形、圓柱或球等立體圖形。

7、熟練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

8、學會認讀鐘面上表示整時、半時的時刻,瞭解記時的書寫方法

教學難點

1、認識10以內的數的意義

2、體驗“比”的方法的多樣性與合理性

3、通過整理加、減法算式,並探索其間規律性的活動,培養與發展數感。

4、體驗分類在同一標準下的一致性、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

5、會用前、後、上、下、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6、體會用十進位制記數的位值原理

7、會用“快幾時了”或“剛過幾時”等詞語描述時間

三、本期教學目標:(應掌握的基本技能和應培養的能力。)

1、認識0~20各數,能正確數數、讀數和寫數,並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初步體會基數與序數的含義。

2、初步瞭解十進位制,會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

3、學會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並能解決與此相關的應用問題。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四則運算的意義。

4、認識符號>,

5、能說出個位和十位的名稱,識別各數位上數字的意義。

6、能確定物體前後、左右、上下的位置與順序,並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7、使學生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認識,知道這些幾何體的名稱,並能識別。

8、結合生活經驗學會看鐘表;會認讀整時、半時,體會整時過一點或差一點到整時。

9、初步體驗資料的整理過程,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圖表中的資料,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四、本期教學措施

1、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學習的常規的培養和訓練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從擺放學習用品起,怎樣聽講、怎樣書寫、怎樣記作業,以及的簡單的檢驗作業的方法等都是學習習慣的內容。課堂上要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步引導學生會獨立思考、敢於提問、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的學習品質。通過本學期的學習,建立一個良好的開端,以後的學習中仍應充分關注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將這一目標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中。

2、創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根據《標準》調整教學內容,為學生學習數學提供更豐富的知識。學生剛剛入學,對一切都很陌生,教學是要注意根據孩子年齡特徵,設計一些孩子感興趣的環節,如遊戲,故事,比賽等,注意從生活中找素材,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教學中注意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遊戲、童話、故事、卡通等形式,豐富學生的感性積累,發展學生的數感和初步的空間觀念。通過提供具體的學習情境,設計富有情趣的數學活動,鼓勵每個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參與數學的學習過程。

3、結合學生的實際進行教學。剛入學的學生個體差異相對較大,可能有些學生已經不同程度地具備了一些簡單的數學知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內容和進度做適當的調整,創設豐富有趣的學習活動,以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應從學生的發展狀況和具體需要出發組織教學,既關注個體又不影響全體。

4、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比如教學10以內的加減法時,大部分孩子已經會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但不能夠把題意表述清楚,所以教學時重點就要放在培養孩子口頭表達能力,讓他們把話說完整;提高孩子的計算速度上等。重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數感。計算教學體現演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採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5、做練習、寫作業是數學課堂教學中鞏固知識、習得技能的必要環節。

(1)、發現困難生要及時幫助,利用各種形式激發興趣。

(2)、積極開發學生對學習興趣,利用情境培養學習數學的願望。

(3)、鼓勵學生多提問,多發言,對優秀的表現要及時表揚,利用獎章制度樹立班級學習榜樣,結合班級的評比制度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五、綜合實踐活動安排

本冊教材的正文和習題中提供了許多適合一年級國小生的實踐活動或小調查。例如:

1、找一找,說一說。“我找3個比我高的人”“我找2個和我同歲的人”“我找……”

2、說一說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0。

3、說一說你在生活中發現的加法問題。

4、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間,向同伴說一說你是怎樣整理的。

5、到圖書館或書店看一看,圖書是怎麼分類的,並與同伴說一說。

6、調查太陽剛升起,大約是幾時?太陽剛落下,大約是幾時?調查你們班每個小組男生、女生人數,並試著提出一些數學問題。

7、調查你們班10名同學的上學情況。(1)乘車上學,還是步行上學?(2)結伴走還是單獨走?等等

學生經歷上述觀察、調查等實踐活動,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實踐活動經驗,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的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中的作用。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2

一、情況分析

我班學生活潑好動,天真爛漫,大多數學生思維活躍,學習數學的興趣較濃,有著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學習愛好。

雖然他們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但是,他們不懂得怎樣去學習,也不會學習;有些同學學習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教師要有層次、有耐心得進行引導,教給學生們學習的方法,培養他們養成愛好學習的習慣,使每個學生都能夠順利地完成本學期的學習任務。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是學生入學後的起始學習內容,充分考慮了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生活經驗和剛入學的特點,面向全體學生,併兼顧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數與代數領域。包括聯絡實際情境認識10以內的數,感受加法和減法的含義,學習10以內的加、減法,在此基礎上,認識11~20各數,理解它們的實際意義,並學習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部分內容是學生今後計算學習的重要基礎。另外,還安排了兩方面內容:

一是認識鐘面上的整時和接近整時的時刻,初步建立時間觀念;

二是把求和、求剩餘的實際問題與計算學習相結合,使學生感受數學問題來源於現實生活,學習數學可以解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些問題。10以內的加、減法及20以內的進位加法無疑是數與代數領域的重點教學內容。空間與圖形領域。

一方面利用生活經驗,認識長短、高矮,初步建立長度觀念;另一方面,通過實物、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初步感知這些幾何體的基本特徵,為今後學習幾何圖形奠定初步的基礎,也有利於學生積累學習空間與圖形的初步經驗,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再一方面,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上下、前後、左右等位置關係,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為今後認識物體、圖形,學會觀察,學好數學及其他學科的知識,以及處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打好基礎。統計與概率領域。一方面,通過“分一分”初步學習把物體按某種標準分類;

另一方面,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學習收集和整理資料的簡單方法,認識簡單的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體會統計的價值,以便為學生進一步學習統計和概率領域的內容打好基礎。實踐與綜合應用領域。全冊安排了兩次實踐活動:結合認識物體安排了《有趣的拼搭》,結合10以內數的認識和計算安排了《美麗的田園》。旨在結合上述三個領域內容的學習,讓學生在活動中加深對有關教學內容的體驗,聯絡現實情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應用所學知識加以解決,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掌握100以內數,會讀寫100以內數。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順序和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並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2、熟練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愛護人民幣。 4、會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知道珍惜時間。

(二)數學思考方面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資訊作出解釋,並初步學會用具體的資料描繪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能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係、運動的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3、在教師的幫助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的資訊進行簡單的歸納和類比。

(三)、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瞭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重點、難點

本冊教材的重點是10以內的加、減法及20以內的進位加法。其中20以內的進位加法尤其重要,因為這部分內容是學習多位數計算的基礎,也是進一步學習其他各領域內容必備的基本技能之一,對學生今後的學習和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20以內的進位加法同時也是教學的難點。

五、目的要求

1、知識與技能方面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20以內的數,並學會讀寫;初步理解20以內數的組成,認識符號<、=、>的含義,會用符號或語言描述20以內加減法的估算。結合具體的情境,初步瞭解加法和減法的含義;經歷探索一位數加法和相應減法的口算方法的過程,能熟練地口算一位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初步學會20以內加減法的估算。認識鐘面及鐘面上的整時和大約幾時。結合具體的情境認識上、下、前、後、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觀念。通過具體物體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認識這些形體相應的圖形,通過實踐活動體會這些形體的一些特徵,能正確識別這些形體。感受並會比較一些物體的長短、大小和輕重。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易統計表,通過實踐初步學會簡單的分類,經歷和體驗資料的收集和統計的過程,並完成相應的圖表。根據統計的資料回答簡單的問題,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數學思想方面初步學會從數學思維的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如數出物體的個數,比較事物的多少,比較簡單的長短、大小、輕重等。在數的概念形成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如在認識20以內數時通過比較、排列發現這些數之間的聯絡,在學習“分與合”時發展學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認鐘錶”時進行比較、綜合和判斷等。能用“分”與“合”的思想進行初步的數學思考,能聯絡具體情境探索一位數加、減法,並經歷與同伴交流各自演算法的過程,正確地、有條理地說明自己的演算法;對估計的過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釋。在探索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和物體之間位置關係的過程式中,發展空間觀念。感受簡單的收集、整理資料的過程,具有對簡單事物和簡單資訊進行比較分類的意識,具有簡單的統計思想。

3、解決問題方面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和現實情境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並能應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方法解決問題;能對簡單的幾何體進行簡單的分類,能聯絡情境描述一些物體的相對位置;能在教師的組織下收集有效資訊並進行分類、整理,用簡單的統計方法表示問題解決的結果等。體驗與同桌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與態度方面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產生好奇心,有學習數學的熱情,有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能在教師和同學的鼓勵、幫助下,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六、教學措施

〔一〕、培養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和良好習慣

數學學習的興趣對於數學學習非常重要。因此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多樣的學習活動。教學時,首先關注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學生回答得對與錯或語言是否完整,老師延緩評價,要多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注意傾聽學生的發言,特別注意的是不宜用統一的、程式化的'語言來訓練學生,允許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想法。讓每個學生首先喜歡上課、喜歡教師,進而喜歡學數學。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只是要求學生上課坐好、舉手發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敢於提問、認真傾聽他人的意見、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品質。

〔二〕、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

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活動,如運用講故事、做遊戲、直觀演示、模擬表演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鼓勵每一位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參與數學的學習過程。例如,在實踐活動“小小運動會”的教學中,老師可以將教材中的內容設計成一個童話故事,在講故事的程序中自然引入需要討論的問題;也可以引導學生自己扮演不同的角色,進行模擬表演;還可以結合學校的運動會,鼓勵學生從中發現數學問題,並嘗試解答。

〔三〕、引導學生自己思考,並與同伴進行合作交流

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學中,老師要鼓勵學生在具體活動中進行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並與同伴進行交流。在思考與交流的過程中,老師應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指導,善於選擇學生中有價值的問題或意見,引導學生開展討論,以尋找問題的答案。老師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與人交流的願望和習慣,使學生逐步學會運用適當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學會注意傾聽他人的意見。

〔四〕、培養學生初步的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材特別注重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設立了“問題銀行”等欄目,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即使有的問題當時不能解決,可以放在“問題銀行”以後解決。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並嘗試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瞭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五〕、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提供了學生數學活動的基本線索。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本班同學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教學過程。教師還應適時記錄下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以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方法。

七、課程進度表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3

一、班級實際情況

本學期,本班大部分學生都能很好的完成學習任務,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比較高。數學課的形象、生動、有趣,與生活的密切聯絡,非常接近學生的生活,使他們很喜歡上數學課。學生的特點是比較喜歡遊戲形式的學習活動。在遊戲中他們不僅玩得開心,而且真正學習到知識,但有個別學生因學習行為習慣問題而使他們的學習有較大的困難,特別是計算能力比較差,20以內的數都要通過數手指來完成,還有部分學生常出現抄錯數字、看錯符號,考試時漏題,而且做完題檢查的習慣很少。

二、複習的主要內容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演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運用口訣)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瞭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按顏色、形狀等)

7、初步瞭解鐘錶,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8、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9、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複習的重、難點:

重點:

主要放在數與數的運算這一內容中。

難點:

加減混合的看圖列式應用題。

三、複習的主要目標

1、引導學生主動整理知識,回顧自己的學習過程和收穫,逐步養成回顧和反思的習慣。

2、通過總複習使學生在本學期學到的知識系統化。鞏固所學的知識,對於缺漏的知識進行加強。

3、通過形式多樣化的複習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複習活動中經歷、體驗、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4、有針對性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4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學生經過上一學期的數學學習後,其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著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發現學生們自覺性較差,上課有小部分同學不注意聽講,口算時比較馬虎,課下不能及時完成作業,但是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小部分學生成績較差,有待於在今後的教學中,統一規範課堂常規,及時補差,使整個教學能夠順利進行等。因此,在本學期的教學中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二、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地數100以內的數,會讀寫100以內的數,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並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2。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數,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演算法的過程,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會用上、下、前、後、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徵,初步感知所學的圖形之間的關係。

5。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愛護人民幣。

6。會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知道珍惜時間。

7。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初步形成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8。初步體驗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資料,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資料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1。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三、教材分析

這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位置,20以內的退位減法,圖形的拼組,100以內數的認識,認識人民幣,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認識時間,找規律,統計,數學實踐活動。

這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0以內數的認識,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在學生掌握了20以內各數的基礎上,這冊教材把認數的範圍擴大到100,使學生初步理解數位的概念,學會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弄清100以內數的組成和大小,會用這些數來表達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數感。100以內的加、減法,分為口算和筆算兩部分。這冊教材出現的是口算部分,即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口算。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又是進一步學習計算的基礎,因此,應該讓學生結合計算教學,應用所學計算知識解決問題的內容,讓學生了解所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學習解決現實生活中相關的計算問題,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學生初步認識了常見幾何圖形的基礎上,本冊教材安排了關於位置與拼組圖形的教學內容,設計了豐富多樣的探索性操作活動,讓學生體驗空間方位和所學圖形之間的關係,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在量的計量方面,本冊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的認識外,還安排了學習具體時刻幾時幾分的讀、寫方法。

“找規律”和“統計”是兩部分新的教學內容。“找規律”引導學生探索一些圖形或數字的簡單排列規律,初步培養學生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統計是正式教學統計初步知識的開始,讓學生學習收集和整理資料的簡單方法,認識最簡單的統計圖表,經歷用統計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四、教學措施

1、在教學中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而且也要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關注每一個學生在情感態度、思維能力等方面的進步和發展。

2、重視基本口算和筆算的訓練,培養和逐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3、 重視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係,培養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4、結合教學內容,重視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

5、注意教學的開放性,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6、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五、教學進度表

略。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5

1.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時間教學的起始單元,主要教學目標是使學生結合實際初步學會看錶,體會鐘錶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併為今後進一步學習有關時間的知識打下基礎。

本單元是時間教學的起始課,這部分內容在教材中雖然是第一次出現,但學生已具有這方面的一些生活經驗。因此,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下雨了”這一學生熟悉的情境素材,通過老師分別給4個小朋友打電話,詢問他們到家的時間為話題,激起學生認識鐘錶的慾望,從而體會時間在生活中的作用。然後通過自主練習,認識鐘面,學會讀“整時”、“幾時半”、“大約幾時”。同時在教學中滲透了濃濃的師生親情,對學生進行傳統美德教育。

主要特點

1、選取的素材密切聯絡學生生活,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的意識,本單元教材根據學生的'年齡點和生活經驗,選取學生最熟悉的“下雨了”這一生活情境為素材,以老師分別給4個小朋友打電話詢問他們到家的時間為話題引起學生對認識鐘錶的需求。“自主練習”第3題給奶奶過生日、第5題觀看馬戲團,第7題上學放學等素材更是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相連。通過設計這些富有生活氣息的練習,引導學生走向生活,把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從而增強其用數學的眼光看待生活的意識。

2、重視學生已有的數學活動經驗和生活經驗。學生在學習鐘錶以前,已經積累了一定關於鐘錶生活經驗和數學活動經驗,學生對時間並不陌生。部分學生已經會認讀整時,知道長針、短針等。教材充分利用這些經驗,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等數學活動,自主發現長針、短針的規律,正確探索出“整時”、“半時”、“大約幾時”的認讀方法。

3、練習設計豐富多彩,重視觀察、比較、操作等思維能力的培養。“自主練習”設計了形式多樣的練習題,有根據鐘面填寫時間、給鐘面補畫時針、在鐘面上撥出指定的時間。這些練習能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推理能力,鞏固數學知識。

4.人文思想貫穿教材中,重視思想教育和生活習慣教育。教材中每一個精美的畫面都營造了一個濃濃的“情”字。尊師愛生、關愛老人、家人和睦……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

2.教學目標:

1.結合現實情境初步認識鐘錶,能讓學生確認讀“整時”和“半時”,能正確認讀“整時”和“半時”。初步認識“幾時剛過”和“快到幾時”。

2.藉助學生的生活經驗、知識經驗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獨立思考能力與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認識鐘錶的過程中,建立初步的時間觀念,養成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3.教學策略:

1.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活動經驗為基礎開展學習活動。教學時應當注意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現實情境,喚起學生已有生活經驗,進行認讀時間。

2.重視學生的親身體驗,讓學生在觀察、比較和操作中學習。時間和時刻都是比較抽象的概念,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學時儘可能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利用鐘錶模型、多媒體課件、等教具和學具,加強觀察、比較和操作活動,讓學生撥一撥、說一說等活動學會認識鐘錶。

3.充分教材練習,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4.加強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實際的聯絡,培養學生良好的作息習慣。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6

一、學生概況

在經過了一個學期的數學學習後,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著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到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一些動手的、操作的學習內容孩子們都比較感興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較難的問題時,少數孩子有畏縮情緒。雖然在上學期期末測試中孩子的成績都不錯,但是成績不能代表他們學習數學的所有情況,只有在課堂和數學學習的活動中,才能充分地體現一個孩子學習的真實狀況。因此對學生,我們應該關注的更多的是孩子們已經基本形成的學習數學的興趣,並逐步引導學生學會數學思考,學會解決問題。

二、教材分析

本冊共安排7個單元。

1、數與代數領域:

安排五個單元,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認數,一個單元,即第三單元認識100以內的數;第二部分是計算,三個單元,即第一單元教學20以內的退位減法,第四、六單元教學兩位數加、減整十數、一位數的口算和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筆算。在這兩個單元裡還要教學求兩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第三部分是常見的量,一個單元,即第五單元認識人民幣。本冊數與代數領域的內容與原教材相比在內容編排上作了較大幅度的調整。把原一年級上冊教學的20以內的退位減放到本冊作為第一單元,把原二年級上冊教學的兩位數的加、減筆算提到本冊,把原一年級下冊教學的乘法的初步認識和1~6的乘法口訣兩個單元推到二年級上冊。這次調整是在對實驗區實驗狀況進行認真調查、廣泛聽取實驗教師意見並作深入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的。調整的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20以內的退位減法與20以內的進位加法不宜同步進行。兩種演算法的思路不同,加、減交叉安排不利於學生掌握加法思路和減法思路,在加法不熟練的情況下,也難以利用加減的互逆關係進行想加算減的思考。所以把原來一年級上冊安排的20以內加減法的一個單元分為兩個單元。又考慮到許多學前教學薄弱的地區在一年級上學期教學任務太重,需要對學生進行課堂常規、自主學習意識和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所以把20以內的退位減法推遲教學。二是兩位數的加減筆算與兩位數加、減整十數、一位數的口算有著密切的聯絡,口算時對算理產生的感悟可以順利地遷移到筆算中去,所以把不進位、不退位的口算和筆算編排在一個單元裡,把進位和退位的有關口算和筆算編排在另一個單元裡,這是一種合適的整合。三是雖然用口訣計算乘法比兩位數的加減筆算容易,但一年級學生理解乘法的意義確有困難,所以推遲教學。

2、空間與圖形領域:

安排一個單元,即第三單元認識圖形,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遵照兒童觀察物體由整體到部分,由粗略到細微的認知規律,在學生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之後認識基本的平面圖形是恰當的。

最後一個單元安排期末複習。本冊教材還安排了三次實踐活動,分別是“我們認識的數”“小小商店”。主要是讓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從而培養應用意識、合作意識,獲得數學活動的積極情感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能正確、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

2.認識計數單位,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掌握100以內數,會讀寫100以內數,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順序和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並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3.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

(二)數學思考方面

1.在認識100以內數的含義、探索100以內數的組成方法、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以及用100以內的數描述日常生活現象等活動中,培養初步的數感,發展初步的抽象思維。

2.在探索100以內加、減法的口算和筆算方法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有條理、有根據地進行思考的重要性;通過相應的口算和筆算的練習,提高進行加、減運算的能力。

3.在藉助相關物體抽象出平面圖形的過程中,培養初步的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在擺圖形、圍圖形、折圖形、畫圖形以及拼圖形等活動中,發展初步的形象思維,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

(三)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瞭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重點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遊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於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一些有利於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佈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作業分層設計。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絡,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7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歷,選取學生身邊熟悉、新穎、有趣的內容作為素材。目的是引導學生有計劃地認識自己、家庭、學校、社會和自然,讓學生體驗數學學習的內容是現實的、有意義的、有挑戰性的,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動手操作等一系列學習活動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係,強化學生。

2、情境串“引起問題串”。每個單元根據本單元(小單元除外)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設計了幾個密切相關的資訊視窗(情境圖),每個資訊視窗都是一個包含多少資訊的“資訊包”,以貫穿這些學生感興趣的真實活動情境的形式呈現,並將其排列成“情境串”或“故事串”,從而引出一系列相對獨立、邏輯相關的問題,形成“情境串”

3、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優化單元知識結構。該教材徹底改變了以往教材中常用的“小步驟”編排模式,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需求優化了單元知識結構。比如第六單元“海邊——100以內的數字加減(二)”。傳統教材把“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與否)”和“兩位數減兩位數(讓位與否)”的書面計算放在一起,相關的口頭計算放在其他單位,人為地把書面計算和口頭計算分開,不便於學生掌握基本的數學思維方法。在本單元的知識編排中,將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無進位或讓位)的口算和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筆算編排在一起,使口算和筆算教學有機結合,方便學生理解各種計算策略。同時根據解題需要,安排了加減混合運算和帶括號的混合運算。

4、問題與數學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學習相結合。這種教材不受嚴格的知識體系約束,導致學生通過解決真實情境中的問題來學習數學知識,然後以新知識為工具解決新情境中的問題,讓學生在同一過程中整合問題解決知識學習,形成以問題解決為線索的基本框架。比如65頁混合操作,主題圖呈現的資訊是:小朋友用50元錢買紀念品,珊瑚17元,貝殼25元,海豚23元,海螺13元。課本上沒有直接展示公式,但是學生們解決了“50塊錢買一個海螺和一個珊瑚標本還剩多少錢?”或者解決學生自己提出的其他問題,再通過探索獲得運算的方法解決其他問題,從而實現解題能力、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步發展。

5、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材通過資訊豐富的綜合態勢圖為學生髮現問題、提問提供了足夠的空間,提高了學生從數學角度選擇資訊、組織資訊、利用資訊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1單元的資訊視窗1“瞭解南極小客人數量在3335.41萬以內”,學生可能會問“有多少隻企鵝?”“有多少隻賊鷗?”“有幾隻海豹?”。本教材遵循一年級第一冊的特點,在每個情境地圖後面都設定了卡通問號和題袋,旨在引導學生自己提問,保護學生提問的積極性。

6、多元化的學習方式,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本教材的編寫思路、呈現方式和欄目設定,旨在積極倡導新的學習方式,努力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比如“你說我說”,體現了一種開放、民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教學方式,旨在引導學生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比如第53頁的“你告訴我”,紅點標註的問題是“你用多少貝殼來擺一艘船,而不是一艘帆船?”要解決這個問題,有各種策略。學生通過操作、觀察和分析,自主探索自己的計算方法,然後展示和交流自己的成果,從而體現演算法的多樣化和個性化學習。

二、教學內容:

新教材的第一卷由九個單元組成:

第一單元:參觀公園時對——100以內數字的理解。

第二單元:下雨了——學會看鐘。

第三單元:農夫和牧童——方向和形象。

第四單元綠色行動——100內數加減(一)。

第五單元:瞭解小存錢罐裡的——元。

第六單元:海邊——100以內數字的加減(二)。

第七單元:阿福新衣服——cm,米。

第八單元:我們的鞋碼——統計。

第九單元:兒童樂園總評。另外包括兩個數學方塊,兩個實踐活動,奇妙的回形針,小資訊員。

三、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

1、在實際情況下能正確識別、讀寫100以內的數字。並且可以知道計數單位“100”,知道100以內數字的組成和順序,比較100以內數字的大小。

2、結合具體情況,進一步理解加減法的含義,將加減法計算在100以內。結合現實材料,學會初步估計。

3、在真實情況下,能正確理解整小時、半小時、剛後和不久後。

4、在真實情況下,知道元和角。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8

一、課程標準對本年級、本學科的基本要求:

1、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絡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髮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

6、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演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7、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8、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9、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二、對教材體系和內容的簡要分析:

一年級《數學》下冊共分七個單元,教學內容包括:20以內的退位減法;認識圖形(二);認識100以內的數;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元、角、分;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期末複習。

教學內容根據20xx年版課標的修訂,分為“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和“綜合與實踐”三個領域:

1.“數與代數”領域安排了5個單元。

內容包括:20以內退位減法的口算;100以內數的認識;兩位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減一位數的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筆算;人民幣的認識和簡單計算。本冊中100以內數的認識分成三段。第一段認識整十數和一百,結合教學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口算;第二段認識幾十幾,結合教學幾十加幾和相應的減法的口算;第三段教學10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比較。這樣安排,學生容易在操作中發現規律,先認識整十數,再認識介於整十數之間的幾十幾,可以加深對數的大小關係的認識;把口算和認數相結合,可以用數的組成作為口算的基礎,使口算可以進行,通過口算又可以加深對數的組成的認識。

2.“圖形與幾何”領域安排了1個單元。

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要求在釘子板上圍平面圖形,利用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等物體或在方格紙上畫平面圖形。用折、剪、拼等方法進行簡單的圖形變換。為今後學習幾何圖形奠定初步的基礎,也有利於學生積累學習空間與圖形的初步經驗。

3.“綜合與實踐”領域安排了兩個實踐活動。

分別安排在第四、七單元裡,《我們認識的數》用100以內的數對生活中的事物進行描述、估計、交流,《小小商店》簡單的購物,讓學生在活動中加深對有關教學內容的體驗,聯絡現實情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應用所學知識加以解決。

三、本學期教學目標要求:

(一)知識與技能方面

1、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100以內的數;探索並掌握20以內退位減法的口算方法,探索100以內的兩位數加、減整十數與兩位數加、減一位數的口算方法,以及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筆算方法,能正確進行相應的加、減計算;能根據加、減法的含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認識計數單位“一”“十”和“百”,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所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地數100以內的數,會讀、寫100以內的數;能很快說出100以內數是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能正確、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 能比較熟練地口算100以內的兩位數加、減整十數與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初步理解並學會解答求被減數、求減數以及求兩數相差多少的簡單實際問題。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在具體的情境中,直觀認識常見的簡單平面圖形。直觀認識並能正確區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能在釘子板上圍出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能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正方形。知道面與體、直線圖形與曲線圖形的聯絡,發展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二)數學思考方面

1、在認識100以內數的含義、探索100以內數的組成方法、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以及在用100以內的數描述日常生活現象等活動中,培養初步的數感,發展初步的抽象思維。

2、在探索100以內加、減法的口算和筆算方法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有條理、有根據地進行思考的重要性;通過相應的口算和筆算的練習,提高進行加、減運算的能力。

3、在藉助相關物體抽象出平面圖形的過程中,培養初步的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在擺圖形、圍圖形、折圖形、畫圖形以及拼圖形等活動中,發展初步的形象思維,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

4、在應用加、減法解決求被減數、減數以及求兩數相差多少等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會數學抽象的意義,感受簡單推理的價值。

5、在探索和交流簡單的數和圖形的排列規律的過程中,培養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三)解決問題方面

1、初步學會從事物的數量、物體的形狀、數和圖形的排列規律等角度,發現和提出問題。

2、初步學會利用生活經驗和直觀手段在已知條件與所求問題之間建立聯絡,並運用學過的數、計算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初步學會與同學交流計算方法的探索過程、簡單規律的發現過程,以及實際問題的分析過程,積累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

(四)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認數、認識人民幣和認識圖形等活動中,主動進行觀察、操作、比較和交流,對事物的數量及其大小、物體的形狀及其變化具有一定的好奇心。

2、在探索100以內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以及數和圖形的簡單排列規律等活動中,體會克服困難、獲得成功的樂趣,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3、在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用100以內的加、減計算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感受數學學習的特點和價值。

4、知道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會有不同的思考,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初步學會在交流中接受正確的觀點;知道在計算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錯誤,發現錯誤能及時改正。

四、學情分析:

本年級共10個班,450名學生,其中住校生55人,半膳生448人,走讀生2人,留守兒童和離校較遠的學生較多,對培優補差帶來很大難度,尤其部分後進生跟班就讀難度較大,需要老師進一步關注差異,耐心輔導。

1、在經過了一個學期的數學學習後,學生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著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到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一些動手的操作、需要合作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較難的問題時,有畏縮情緒。雖然在上學期期末測試中孩子的成績都不錯,但是成績不能代表他學習數學的所有情況,只有在課堂和數學學習的活動中,才能充分的體現一個孩子學習的真實狀況。因此對學生,我們應該關注得更多的是使已經基本形成的興趣再接再厲的保持,並逐步引導學生學會數學思考,學會解決問題。

2、通過一學期的相處,我們發現學生自覺性較差,上課有小部分同學不注意聽講,口算時比較馬虎,下課不能及時完成作業,但是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少部分學生成績暫時落後,有待於在今後的教學中,統一規範課堂常規,提高課堂的聽課效率,及時關注後進生,使整個教學能夠順利進行等。因此,在本學期的教學中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五、教學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遊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於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於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佈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多一點,少一些呆板的練習,作業分層設計。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絡,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5、加強直觀演示和實踐操作,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感受成功的體驗。

6、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引導學生學習數學,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7、加強知識的遷移作用,降低難度,分散難點,減小教學步子。引導學生揭示知識間的聯絡,探索規律。

8、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注重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9、注重培養學生的靈活性和創新意識。注重讓學生參與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

10、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體驗,獲得對知識的理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11、努力創設和諧、寬鬆、民主的課堂學習氛圍,切實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尊重、愛護每一位學生,因人因材施教,使每位學生都有收穫,都能享受到成功的愉悅。

12、在教學中儘量體現學生所學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堅持學生的學習習慣養成教育,使學生養成一絲不苟、認真作業,細心檢驗的學習習慣,養成整理錯題集,在班級中成立“一幫一”的學習小組,每天進行“錯題一掃清”的活動,幫助後進生每天都在進步,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13、利用每週一次的數學思維課以及中午的午間閱讀時間,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對於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鼓勵他們閱讀《國小生數學報》,拓寬知識面,保護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

14、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氛圍中學習。通過活動,讓學生感受和體會數學知識的含義。注重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15、在教學中,注意與生活實踐相結合,讓學生感覺學習不再枯燥無味,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的能力,不搞題海戰術,不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9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學生經過上一學期的數學學習後,其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著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發現學生們自覺性較差,上課有小部分同學不注意聽講,口算時比較馬虎,課下不能及時完成作業,但是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小部分學生成績較差,有待於在今後的教學中,統一規範課堂常規,及時補差,使整個教學能夠順利進行等。因此,在本學期的教學中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二、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地數100以內的數,會讀寫100以內的數,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並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2.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數,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演算法的過程,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會用上、下、前、後、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徵,初步感知所學的圖形之間的關係。

5.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愛護人民幣。

6.會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知道珍惜時間。

7.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初步形成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8.初步體驗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資料,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資料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1.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三、教材分析

這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位置,20以內的退位減法,圖形的拼組,100以內數的認識,認識人民幣,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認識時間,找規律,統計,數學實踐活動。

這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0以內數的認識,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在學生掌握了20以內各數的基礎上,這冊教材把認數的範圍擴大到100,使學生初步理解數位的概念,學會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弄清100以內數的組成和大小,會用這些數來表達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數感。100以內的加、減法,分為口算和筆算兩部分。這冊教材出現的是口算部分,即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口算。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又是進一步學習計算的基礎,因此,應該讓學生結合計算教學,應用所學計算知識解決問題的內容,讓學生了解所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學習解決現實生活中相關的計算問題,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學生初步認識了常見幾何圖形的基礎上,本冊教材安排了關於位置與拼組圖形的教學內容,設計了豐富多樣的探索性操作活動,讓學生體驗空間方位和所學圖形之間的關係,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在量的計量方面,本冊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的認識外,還安排了學習具體時刻幾時幾分的讀、寫方法。

“找規律”和“統計”是兩部分新的教學內容。“找規律”引導學生探索一些圖形或數字的簡單排列規律,初步培養學生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統計是正式教學統計初步知識的開始,讓學生學習收集和整理資料的簡單方法,認識最簡單的統計圖表,經歷用統計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四、教學措施

1、在教學中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而且也要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關注每一個學生在情感態度、思維能力等方面的進步和發展。

2、重視基本口算和筆算的訓練,培養和逐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3、 重視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係,培養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4、結合教學內容,重視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

5、注意教學的開放性,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6、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五、教學進度表

(一)、位置(6課時)第一週

(二)、20以內的退位減法(18課時)第二週至第四周

例1 …………………………………………………4課時左右

例2……………………………………………………7課時左右

例3……………………………………………………4課時左右

整理和複習………………………………………3課時左右

(三)、圖形的拼組(4課時)第五週

(四)、100以內數的認識(15課時)第五週至第七週

數數 數的組成…………………………………………4課時左右

讀數 寫數………………………………………………4課時左右

數的順序 比較大………………………………………5課時左右

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1課時左右

擺一擺,想一想…………………………1課時

(五)、人民幣的認識(5課時)第八週

認識人民幣……………………………………………2課時

簡單的計算………………………………………………3課時

(六)、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30課時)第九周至第十三週

1.整十數加、減整十數 …………………………6課時左右

2.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 ……………………8課時左右

3.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 ……………………12課時左右

整理和複習…………………………………………4課時左右

(七)、認識時間(6課時)第十四周

小小店…………………………………………………1課時

(八)、找規律(6課時)第十五週

(九)、統計(6課時)第十六週

(十)、總複習(10課時)第十六週至第十九周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10

一、數與代數。

1、第一單元“生活中的數”。在這個單元的學習中,學生將結合生活中的具體情境,通過“數鉛筆”等活動,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的模型的過程:會數、會讀、會寫100以內的數;在具體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係;能夠運用數進行表達和交流,體會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2、第三單元“加與減(一)”、第五單元“加與減(二)”、第七單元“加與減(三)”。在這些單元的學習中,結合生活情境,學生將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加減法算式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探索並掌握100以內加減法(包括不進位、不退位與進位、退位)和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能根據具體問題,估計運算的結果;初步學會應用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簡單問題,感受加減法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3、第六單元“購物”。在這個單元的學習中,學生將通過購物活動,結合生活經驗,認識元、角、分及其相互關係,認識各種面額的人民幣;結合購物情境進行簡單計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空間與圖形。

1、第二單元“觀察與測量”。在這個單元的學習中,學生將通過觀察身邊的簡單物體,初步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發展空間觀念;在實際測量與交流中,體會統一測量單位的必要性,體會釐米和米的實際意義,瞭解釐米和米的意義,瞭解釐米和米的關係,能估測和使用測量工具測量物體的長度。

2、第四單元“有趣的圖形”。在這個單元的學習中,學生將經歷從立體圖形到平面圖形的過程,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等平面圖形,初步體會面在體上;通過大量“動手做”的活動,進一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等平面圖形,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發展空間觀念;經歷從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圖形的過程,感受圖形世界的豐富多彩,並能設計有趣的圖案。

三、統計與概率。

第八單元“統計”。在這個單元的學習中,學生將通過簡單的調查活動,初步體驗資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過程;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能根據統計圖中的資料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並和同伴進行交流。

四、實踐活動。

本冊教材安排了三個大的實踐活動,即“我和小樹一起長”“小小運動會”“今天我當家”,旨在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同時,在其他具體內容的學習中,安排了動手做,小調查等活動,旨在對某一知識進行實際應用。在從事這些活動中,學生將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活動經驗,發展解決問題和運用數學進行思考的能力;在與同伴合作和交流的過程中,發展數學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五、全冊教學建議:

(一)培養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和良好習慣。

數學學習的興趣對於數學學習非常重要。教師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多樣的學習活動。教學時,教師首先應關注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學生回答得對與錯或語文是否完整,老師可以延緩評價,要多鼓勵學生的積極參與。老師要注意傾聽學生的發言,特別注意的是不宜用統一的、程式化的語言來訓練學生,允許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想法。老師要讓每個學生首先喜歡上課、喜歡教師,進而喜歡學數學。

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老師不要急於求成,對學生過早提出統一的、硬性的要求,而應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只是要求學生上課坐好、舉手發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敢於提問、認真傾聽他人的意見、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品質。

(二)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

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活動,如運用講故事、做遊戲、直觀演示、模擬表演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鼓勵每一位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參與數學的學習過程。例如,在實踐活動“小小運動會”的教學中,老師可以將教材中的內容設計成一個童話故事,在講故事的程序中自然引入需要討論的問題;也可以引導學生自己扮演不同的角色,進行模擬表演;還可以結合學校的運動會,鼓勵學生從中發現數學問題,並嘗試解答。

(三)引導學生自己思考,並與同伴進行合作交流。

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學中,老師要鼓勵學生在具體活動中進行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並與同伴進行交流。在思考與交流的過程中,老師應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指導,善於選擇學生中有價值的問題或意見,引導學生開展討論,以尋找問題的答案。老師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與人交流的願望和習慣,使學生逐步學會運用適當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學會注意傾聽他人的意見。

(四)培養學生初步的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材特別注重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設立了“問題銀行”等欄目,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即使有的問題當時不能解決,可以放在“問題銀行”以後解決。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並嘗試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瞭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五)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提供了學生數學活動的基本線索。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本班同學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教學過程 。教師還應適時記錄下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以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方法。

課時安排:

一、生活中數…… 5課時

二、觀察與測量…… 4課時

三、加與減(一)…… 10課時

我和小樹一起長…… 1課時

四、有趣的圖形…… 8課時

整理與複習(一)…… 1課時

五、加與減(二)…… 15課時

小小運動會…… 1課時

六、購物…… 5課時

七、加與減(三)…… 6課時

今天我當家…… 1課時

八、統計…… 3 課時

整理與複習(二)…… 2課時

總複習…… 4課時

我和小樹一起長…… 1課時

四、有趣的圖形…… 8課時

整理與複習(一)…… 1課時

五、加與減(二)…… 15課時

小小運動會…… 1課時

六、購物…… 5課時

七、加與減(三)…… 6課時

今天我當家…… 1課時

八、統計…… 3 課時

整理與複習(二)…… 2課時

總複習…… 4課時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11

一、學情分析

本年級一(5)班共有同學們45名,在經過了一個學期的數學學習後,同學們在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方面掌握較紮實,對學習數學有著一定的興趣,樂於參與學習活動中。特別是對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興趣較大。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較難的問題時,仍有畏難情緒。雖然在上學期期末測試中同學們的成績都還不錯,但是成績並不能代表他們學習數學的所有情況。只有課堂和數學學習的活動中,才能充分地體現一個孩子學習的真實狀況。因此對這些同學們,我們應更多地關注的是保持同學們已有的學習興趣,並逐步加以引導,培養同學們數學思維品質,使同學們在數學活動中體驗成功的樂趣。

二、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生活中的數、觀察與測量、100以內的加與減和有趣的圖形。

本冊教材的編寫特點是:

(一)在數與代數的學習中,重視結合生活情境發展同學們的數感。

(二)在空間與圖形的學習中,注重通過操作活動發展同學們的空間觀念。

(三)在學習統計的過程中,注重通過調查活動發展同學們的統計觀念。(四)在整理與複習中,注重發展同學們回顧與反思的意識。

三、教學目標及要求

(一)數與代數

1.第一單元《生活中的數》。通過數鉛筆等活動,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的模型的過程,會數,會讀,會寫100以內的數,在具體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係,能在具體情境中體會並描述數的相對大小關係,能夠運用數進行表達和交流,體會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2.第三單元“加與減(一)”,第五單元“加與減(二)”,第七單元“加與減(三)”結合生活情境,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加減法算式的過程,探索並掌握100以內加減法,會估算,初步學會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3.第六單元《購物》。同學們將通過購物活動,結合生活經驗,認識元,角、分及其相互關係,認識各種面額的人民幣,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空間與圖形

1.第二單元《觀察與測量》。同學們將通過觀察身邊的簡單物體,初步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發展空間觀念,在實際測量與交流中,體會統一測量單位的必要性,體會釐米和米的實際意義,瞭解釐米和米的關係。

2.第四單元《有趣的圖形》。同學們將經歷從立體圖形到平面圖形的過程,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等平面圖形,通過動手做的活動,進一步認識平面圖形,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發展空間觀念能設計有趣的圖案。

(三)統計與概率

第八單元《統計》。同學們將通過簡單的調查活動,初步體驗資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過程,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能根據統計圖中的資料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並和同樣進行交流。

(四)實踐活動

本冊教材安排了三個大的實踐活動,即“我和小樹一起長”,“小小運動員”,“今天我當家”。旨在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同時,安排了動手做,小調查等活動,旨在對知識進行實際應用。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學會100以內數的順序,比較大小,學會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並能解決相關的應用題。

2.培養同學們的.操作能力。

教學難點:

10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

五、教學措施

1.重視以同學們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同學們熟悉的具體情景,以幫助同學們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絡實際的內容,為同學們瞭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3.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同學們發展適當改進評價同學們的方法。

4.佈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5.繼續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絡,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6.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7.重視引導同學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同學們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六、教學進度安排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12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一年級學生剛跨入國小,對學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適應,但他們天真、活潑,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可塑性強。所以這一學期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工作重心。

二、教學內容: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準備課,位置,比一比,1—5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6—10的認識和加減法,11—20各數的認識,數學樂園,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位加法,總複習。

三、教學目標:

1、熟練的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1——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的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演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6、初步解位置方向,知道上下、前後、左右。

7、初步認識鐘錶,會認識整時。

8、培養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9、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四、全冊教學重點、難點

10以內的加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識數的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國小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五、內容變動

1、加強準備性(主要體現在第一、二單元)

(1)把實驗教材中的第一、二單元合併為第一單元“準備課”。

第一單元“準備課”包括數一數、比多少兩部分內容。是由實驗教材中的第一、二單元合併而成的。

數一數是原來的第一單元,主要目的是解學生數數的情況和經驗。比多少是原來第二單元“比一比”的內容,而原來第二單元的“比高矮”“比長短”與數學學習的關係不是很大,被刪去。

(2)將“位置”由一年級下冊提前到一年級上冊。

第二單元位置,主要是認識“上下、前後、左右”。是從一下移過來的,而原來“位置”中“左右的相對性”以及“用第幾行第幾列的確定物體的位置”則刪去。

2、降低難度

(1)平面、立體圖形的認識分散編排。

認識圖形原來包括:認識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主要是加強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之間的聯絡。但在實驗過程中老師們反映:學生一下子接觸的圖形太多,認識辨別難度較大,不易掌握。因此現在本冊先認識立體圖形,一年級下冊再認識平面圖形。

(2)只認識整時。

“認識鐘錶”原來包括:認識整時和半時,但實驗過程中教師普通反映:半時的認識比較困難,我們把“半時”的認識移到二年級上冊。本冊只認識“整時”。

六、方法與措施:

1、認真研究《標準》和教科書,提升教學理念,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尋找學生熟悉的數學生活,使之進入課堂。

2、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加強演示、觀察與操作,讓學生經歷用數字和數學符號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

4、在學習方式上倡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結合教學內容,適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6、每月進行作業評比活動一次,比一比看誰學習進步快。

7、對學生堅持正面評價,幫助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13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一年級的數學教學工作,共有學生50人。由於剛剛跨入國小校門,孩子們對很多事情還沒有概念,比如進學校不穿拖鞋、不亂丟紙屑等都沒有養成習慣。由於年紀小,課堂上很難坐住,喜歡在課堂上講話、做小動作等。但通過幾天的相處,我發現他們對數學有著濃厚興趣,相信經過我們大家地努力孩子們肯定會有很大進步的。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一共分為七個單元:

1、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一);

2、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二);

3、分一分、認識物體;

4、11-20各數的認識;

5、20以內的進位加法;

6、20以內的退位減法;

7、總複習。

本冊教材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本冊教材主要是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對學生進行數感及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學習習慣、合作與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養,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同時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自己有用的知識,對學生進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瞭解一定的學習方法、思考方式。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領域。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20以內數的過程,認識20以內的數,初步瞭解加法、減法運算的意義,會計算20以內的加、減法;經歷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等簡單幾何體的過程,瞭解這些常見的幾何體;

2、數學思考領域。學生能運用生活經驗,對20以內數的資訊做出解釋,並初步學會用20以內的數描述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學生在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球等簡單幾何體的形狀的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初步學習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3、解決問題領域。學生能在教師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開始具有一定的問題意識;初步瞭解到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有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初步體驗;

4、情感與態度領域。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可以用20以內的數和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等幾何體,描述某些現象,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四個方面的目標是一個密切聯絡的有機整體,對人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四個方面的目標是在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中實現的(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的發展離不開知識與技能的學習,而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必須以有利於其它目標的實現);學生在“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的發展比單純在“知識與技能”方面的發展更為重要。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14

一、學生情況分析

羊口鎮臥鋪國小一年級總計144人,學生因年齡小,好動、易興奮、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剛入學時,40分鐘的課堂學習對於他們來說真的很難。針對這些特點,我得想方設法運用各種手段來激發學生專心聽講的興趣,從而培養好習慣。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及時個別輔導,對於優秀生儘量讓他“吃得飽”。一年級學生剛進入國小學習,新的學習和生活對孩子們來說充滿了好奇和有趣,對學校的一切都充滿了新鮮感。此時正是對他們進行養成教育的關鍵時刻,因此,作為教師一定要以愛心、恆心來引導學生,指導家長,共同讓孩子們慢慢適應國小的學習生活,養成良好的習慣。

二、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情景,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絡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髮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學生課堂發言的“奇思妙語錄”等。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選取學生熟悉的、新穎的、感興趣的內容為素材,目的是有計劃地引導學生認識自己、認識家庭、認識學校、認識社會、瞭解自然。使學生能觀察、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初步體會學習數學的現實意義。主要包括以下教學內容:數與代數領域:海底世界——數數;

一、快樂的校園——10以內數的認識;

二、媽媽的小幫手——分類和比較;

三、走進花果山——10以內數的加減法;

四、誰的手兒巧——認識圖形;

五、海鷗回來了——11~20各數的認識; 六、有趣的遊戲——圖形與位置;統計與概率:

七、小小運動會——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空間與圖形:

八、我換牙了——統計;實踐與綜合應用:實踐活動——找找周圍的`數;實踐活動——大蒜有幾瓣。教材生活性強,生動有趣。

四、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能熟練地認讀、寫20以內的數,能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位置與順序,初步形成數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過程中,發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較數的大小的過程,建立初步的符號感和對應思想。

2、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加減法的意義;能熟練地口算20以內數的加減法;結合現實素材,進行初步的估算,形成估算意識。

3、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辨認從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會用上下、左右、前後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

4、能按照給定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對物體進行比較和分類;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動中,形成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

5、通過簡單的統計活動,初步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統計表,並從中知道簡單統計的結果,初步瞭解一些簡單的資料處理的方法,形成初步的統計觀念。

6、在日常生活中發現並提出用20以內數的加減法解決的實際問題,發展應用意識;在探索、交流計算方法的過程中,瞭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形成初步的創新意識。

7、在與同伴交流認數與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培養合作意識。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產生好奇心和興趣,初步喜歡學習數學,養成觀察並提出問題的習慣。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15

一、培養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和良好習慣

數學學習的興趣對於數學學習非常重要。教師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多樣的學習活動。教學時,教師首先應關注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學生回答得對與錯或語文是否完整,老師可以延緩評價,要多鼓勵學生的積極參與。老師要注意傾聽學生的發言,特別注意的是不宜用統一的、程式化的語言來訓練學生,允許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想法。老師要讓每個學生首先喜歡上課、喜歡教師,進而喜歡學數學。

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老師不要急於求成,對學生過早提出統一的、硬性的要求,而應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只是要求學生上課坐好、舉手發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敢於提問、認真傾聽他人的意見、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品質。

二、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

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活動,如運用講故事、做遊戲、直觀演示、模擬表演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鼓勵每一位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參與數學的學習過程。例如,在實踐活動“小小運動會”的教學中,老師可以將教材中的內容設計成一個童話故事,在講故事的程序中自然引入需要討論的問題;也可以引導學生自己扮演不同的角色,進行模擬表演;還可以結合學校的運動會,鼓勵學生從中發現數學問題,並嘗試解答。

三、引導學生自己思考,並與同伴進行合作交流

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學中,老師要鼓勵學生在具體活動中進行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並與同伴進行交流。在思考與交流的過程中,老師應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指導,善於選擇學生中有價值的問題或意見,引導學生開展討論,以尋找問題的答案。老師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與人交流的願望和習慣,使學生逐步學會運用適當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學會注意傾聽他人的意見。

四、培養學生初步的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材特別注重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設立了“問題銀行”等欄目,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即使有的問題當時不能解決,可以放在“問題銀行”以後解決。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並嘗試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瞭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五、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提供了學生數學活動的基本線索。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本班同學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教學過程 。教師還應適時記錄下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以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方法。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16

一、情況分析

(一)、班級情況分析:

一年級學生50名,在經過了一個學期的數學學習後,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著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學習活動中去。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較難的問題時,有畏縮情緒,班中大部分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學習習慣不好。尖子生很少,大部分學生一般。雖然在上學期期末測試中孩子的成績比較理想,但是成績不能代表他學習數學的所有情況,只有課堂和數學學習的活動中,才能充分的體現一個孩子學習的真實狀況。因此對這些學生,我應該關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經基本形成的興趣再接再厲的保持,並逐步引導的思維的樂趣、成功體驗所獲得的樂趣中。對一些較難的問題,有幾個學生的思考也很活躍。但是,也有十來位學生的基礎很不紮實,他們連最基本的20以內的加法也沒掌握好。因此,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兩極分化。根據這些,本學期本年級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培優補差。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一)、認識圖形(二)、20以內退位減法、分類與整理、100以內數的認識、認識人民幣、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找規律。

二、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絡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髮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學生課堂發言的“奇思妙語錄”等。

三、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掌握100以內數,會讀寫100以內數。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順序和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並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2、熟練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3、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愛護人民幣。

3、認識生活中幾種平面圖形並能進行簡單拼搭,學會簡單的統計。

(二)、數學思考方面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資訊作出解釋,並初步學會用具體的資料描繪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能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係、運動的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3、在教師的幫助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的資訊進行簡單的歸納和類比。

(三)、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瞭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100以內數的認識,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

教學難點: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以及數學思維的`訓練。

五、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本學期除了上好課、及時改好作業、做好個別學生的思想教育外,為了能更好的提高教學質量,教育好每一位孩子,使他們在不同的程度上都有所發展,本學期採取以下幾點教學措施:

1、加強學生的基本技能訓練。每天兩次對學生進行口算訓練,並且每星期對學生進行檢測,每月作好比較。

2、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遊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於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3、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提一些有利於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對待好生採用放的教學方法,對待差生採用扶的方式,儘量做到因材施教。

4、佈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5、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絡,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17

一、教學內容:

本冊教材包括以下內容: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的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

二、教學指導思想:

以學校的“啟智”教育為目標,以《數學課程標準》為指導教學依據。

1、根據兒童發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徵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情景,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絡生活實際的內容,使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髮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學生課堂發言的“奇思妙語錄”等。

三、本學期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方面:

1、使學生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演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6、初步解位置方向,知道上下、前後、左右。

7、初步認識鐘錶,會認識整時。

8、培養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9、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四、全冊教學重點、難點

10以內的加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識數的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國小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五、內容變動

1、加強準備性(主要體現在第一、二單元)

(1)把實驗教材中的第一、二單元合併為第一單元“準備課”。

第一單元“準備課”包括數一數、比多少兩部分內容。是由實驗教材中的第一、二單元合併而成的。

數一數是原來的第一單元,主要目的是解學生數數的情況和經驗。比多少是原來第二單元“比一比”的內容,而原來第二單元的“比高矮”“比長短”與數學學習的關係不是很大,被刪去。

(2)將“位置”由一年級下冊提前到一年級上冊。

第二單元位置,主要是認識“上下、前後、左右”。是從一下移過來的,而原來“位置”中“左右的相對性”以及“用第幾行第幾列的確定物體的位置”則刪去。

2、降低難度

(1)平面、立體圖形的認識分散編排。

認識圖形原來包括:認識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主要是加強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之間的聯絡。但在實驗過程中老師們反映:學生一下子接觸的圖形太多,認識辨別難度較大,不易掌握。因此現在本冊先認識立體圖形,一年級下冊再認識平面圖形。

(2)只認識整時。

“認識鐘錶”原來包括:認識整時和半時,但實驗過程中教師普通反映:半時的認識比較困難,我們把“半時”的認識移到二年級上冊。本冊只認識“整時”。

六、方法與措施:

1、認真研究《標準》和教科書,提升教學理念,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尋找學生熟悉的數學生活,使之進入課堂。

2、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加強演示、觀察與操作,讓學生經歷用數字和數學符號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

4、在學習方式上倡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結合教學內容,適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6、每月進行作業評比活動一次,比一比看誰學習進步快。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18

一、情況分析

我班有學生32人。男生24人,女生8人。剛進入學校的孩子活潑好動 ,天真爛漫,大多數學生思維活躍,學習數學的興趣較濃,有著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學習愛好。通過入學測試全部達到了入學要求。

雖然他們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但是 ,他們不懂得怎樣去學習 ,也不會學習;有些同學學習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教師要有層次、有耐心得進行引導,教給學生們學習的方法,培養他們養成愛好學習的習慣,使每個學生都能夠順利地完成本學期的學習任務。

二、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地數100以內的數,會讀寫100以內的數,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並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2.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數,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演算法的過程,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會用上、下、前、後、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徵,初步感知所學的圖形之間的關係。

5.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愛護人民幣。

6.會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知道珍惜時間。

7.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初步形成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8.初步體驗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資料,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資料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1.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三、教材分析

這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位置,20以內的退位減法,圖形的拼組,100以內數的認識,認識人民幣,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認識時間,找規律,統計,數學實踐活動。

這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0以內數的認識,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在學生掌握了20以內各數的基礎上,這冊教材把認數的範圍擴大到100,使學生初步理解數位的概念,學會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弄清100以內數的組成和大小,會用這些數來表達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數感。100以內的加、減法,分為口算和筆算兩部分。這冊教材出現的是口算部分,即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口算。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又是進一步學習計算的基礎,因此,應該讓學生結合計算教學,應用所學計算知識解決問題的內容,讓學生了解所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學習解決現實生活中相關的計算問題,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學生初步認識了常見幾何圖形的基礎上,本冊教材安排了關於位置與拼組圖形的教學內容,設計了豐富多樣的探索性操作活動,讓學生體驗空間方位和所學圖形之間的關係,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在量的計量方面,本冊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的認識外,還安排了學習具體時刻幾時幾分的讀、寫方法。

“找規律”和“統計”是兩部分新的教學內容。“找規律”引導學生探索一些圖形或數字的簡單排列規律,初步培養學生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統計是正式教學統計初步知識的開始,讓學生學習收集和整理資料的簡單方法,認識最簡單的統計圖表,經歷用統計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四、教學措施

1、在教學中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而且也要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關注每一個學生在情感態度、思維能力等方面的進步和發展。

2、重視基本口算和筆算的訓練,培養和逐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3、 重視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係,培養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4、結合教學內容,重視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

5、注意教學的開放性,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6、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19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一年級(7)(8)班現各有學生54人。學生多數學習基礎較好,接受新知識、新事物的能力也較強,但有部分學生平時學習態度不夠端正,基礎知識不夠紮實。絕大多數學生養成了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學習習慣。在課堂上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實行分工合作,各盡其責。能充分動口、動手、動腦,主動收集、交流、加工和處理學習資訊。勇於發表自己的意見,聽取和尊重別人的意見,獨立思考,掌握學法,大膽實踐。個別學生基礎知識差。對數學不感興趣,學習被動,上課不認真聽講,作業不能按時完成,學習有困難,還有個別學生比較聰明,但學習不勤奮,成績不突出。對數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有還有一部分學生掌握較差,知識的探究方面多數學生較為主動。一部分學生能夠靈活的掌握知識,思維能力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口算能力明顯提高,綜合運用知識能力也明顯提高了。但還有少數學生認知能力較差,特別是對較複雜的應用題掌握理解欠缺。

認知能力:對數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有還有一部分學生掌握較差,知識的探究方面多數學生較為主動。一部分學生能夠靈活的掌握知識,思維能力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口算能力明顯提高,綜合運用知識能力也明顯提高了。但還有少數學生認知能力較差,特別是對應用題掌握理解欠缺。

學習態度及習慣:雖然現在大部分同學對數學有了很高的學習興趣,也喜歡數學課,能夠質疑問難,但還有少數學生課堂上不發言;不能及時與老師交流,個別學生作業不能獨立完成,沒有很好的打好基礎,雖有進步,但仍要下苦功夫才能真正的把知識學懂學透。

二、全冊教材分析:

本冊教學內容包括:認識圖形(二),20以內的退位減法,分類與整理,100以內數的認識,認識人民幣,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找規律及數學實踐活動。

1、這冊教材沿襲了上冊教材的風格,也是全套教材的風格,教材圖文並茂,編排形式活潑多樣,採取了圖文的形式,用對話表示所學的主要數學內容。並介紹二位數學王國的小精靈,聰聰和明明,它們的作用很大,當學生遇到困難,需要鼓勵時,當學生遇到困惑,需要提醒時,它們就會出來幫忙,這一點老師們在教學時就會體會到。

2、有很豐富的內容,本冊教材一共有9個單元的內容,這些內容是以《標準》為依據,按照整套教材的總體知識結構以及階段性目標來設計的。它們與其他幾個單元的內容(數與計算)組成了本冊豐富的教學內容。使學生從更廣泛的角度觀察數學、學習數學,對數學有更全面、更豐富的認識。

3、這8個單元,從內容上來看,可以分為空間與圖形、數與計算、滲透數學思想方法以及聯絡實際的內容。這些內容穿插安排,互相搭配,如數與計算一共有三個單元,都相隔一單元,這樣從總體上有所變化,並且每一個單元的內容都考慮到容量要合適,這樣學生學起來,既輕鬆又不覺枯燥。

三、教學重點、難點:

100以內數的認識,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

四、教學目標: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地數100以內的數,會讀寫100以內的數,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並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2、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演算法的過程,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問題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認識人民幣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愛護人民幣。

5、會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知道珍惜時間。

6、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初步形成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五、教具、學具準備:

1、計數器;2、數位表;3、實物圖畫卡片,數字卡片;4、百數圖;5、人民幣圖;6、7、口算卡片;8、口算加、減法練習表,教學課件。

六、教學措施:

1、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體驗,獲得對知識的理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2、在教學中儘量體現學生學習數學的知識形成過程,讓學生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

3、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氛圍中學習。通過活動,讓學生感受和體會數學知識的含義。

4、數與計算的教學重視發展學生的數感,體現演算法多樣化。

5、為學生提供關於物體空間關係的更豐富的內容和素材,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6、注重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問題的能力,從而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7、結合教學內容有機的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8、注意體現開放性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學習知識提供豐富的資源。創設激趣、激情的情景,讓學生愉快的自覺的投入學習中去。

9、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認真審題。

七、教學進度:

日照市新營國小20xx——20xx學年度下學期教學進度表年級:一年級學科:數學20xx.2

序號

周次(時間)

教學內容

課時數

1

第一週

(2.25—26)

第一單元《認識圖形(二)》

2

2

第二週

(2.29—3.4)

第一單元P6-7,複習、測試,第二單元

4

3

第三週

(3.7—3.12)

十幾減8、7、6和十幾減5、4、3、2

4

4

第四周

(3.14—3.18)

解決問題及整理和複習

4

5

第五週

(3.21—3.25)

第二單元複習、測試,第三單元《分類與整理》

4

6

第六週

(3.28—4.1)

第三單元複習、測試,第四單元《100以內數的認識》

4

7

第七週

(4.5—4.8)

數的讀寫及數的順序、比較大小

3

8

第八週

(4.11—4.15)

練習九、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

4

9

第九周

(4.18—4.22)

第四單元複習、測試,擺一擺,第五單元《認識人民幣》

4

10

第十週

(4.25—4.29)

認識人民幣、簡單的計算

4

11

第十一週

(5.3—5.6)

練習十三,第五單元複習、測試,第六單元《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

3

12

第十二週

(5.9—5.13)

練習十四及兩位數加一位數、整十數

4

13

第十三週

(5.16—5.20)

兩位數減一位數、整十數

4

14

第十四周

(5.23—5.27)

練習十七及解決問題

4

15

第十五週

(5.30—6.3)

整理和複習、練習十九,第六單元複習、測試

4

16

第十六週

(6.6—6.10)

第七單元《找規律》

4

17

第十七週

(6.13—6.17)

解決問題及練習二十,第七單元複習、測試

4

18

第十八週

(6.20—6.24)

第八單元《總複習》,第八單元複習、測試

4

19

第十九周

(6.27—7.1)

期末綜合複習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20

基本情況分析:

這學期我繼續任教一年級3、4班數學。3班46人。4班45人。學生通過一個學期的新教材學習,已經初步適應了新課程的教材特點,並能按時去完成學習任務。在上學期的期末測試中,最高分是100最低分96。5。其中填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數失分率較高,因此還要加強這方面的練習。

教材內容:

分析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認識圖形(二)、20以內的退位減法、分類與整理、100以內數的認識、認識人民幣、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找規律、總複習。教材結合計算教學,安排了應用所學計算知識解決問題的內容,讓學生了解所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學習解決現實生活中相關的計算問題,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

教學要求及重難點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地數100以內的數,會讀寫100以內的數,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2、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數,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演算法的過程,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徵,初步感知所學的圖形之間的關係。

5、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愛護人民幣。

6、會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知道珍惜時間。

7、初步體驗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資料,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資料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教學措施:

1、認真研究《標準》和教科書,提升教學理念,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尋找學生熟悉的數學生活,使之進入課堂。

2、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加強演示、觀察與操作,讓學生經歷用數字和數學符號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

4、在學習方式上倡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於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偏、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6、結合教學內容,適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進行作業評比活動一次,比一比看誰學習進步快。

8、對學生堅持正面評價,幫助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課時安排:

教學內容課時

一、認識圖形(二)(4課時)

二、20以內的退位減法(13課時)

三、分類與整理(2課時)

四、100以內數的認識(9課時)

五、認識人民幣(4課時)

六、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17課時)

七、找規律(5課時)

八、總複習(5課時)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21

一、學生基本情況

學生基本情況分析學生經過上一學期的數學學習後,其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著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發現學生們自覺性較差,上課課有小部分同學不注意聽講,口算時比較馬虎,課下不能及時完成作業,但是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小部分學生成績較差,有待於在今後的教學中,統一規範課堂常規,及時補差,使整個教學能夠順利進行等。因此,在本學期的教學中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二、教學目標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地數100以內的數,會讀寫100以內的數,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並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2、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數,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演算法的過程,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會用上、下、前、後、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徵,初步感知所學的圖形之間的關係。

5、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愛護人民幣。

6、會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知道珍惜時間。

7、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初步形成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8、初步體驗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資料,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資料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1、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三、教材內容分析

(一)、認識時間,找規律,統計,數學實踐活動。這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0以內數的認識,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在學生掌握了20以內各數的基礎上,這冊教材把認數的範圍擴大到100,使學生初步理解數位的概念,學會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弄清100以內數的組成和大小,會用這些數來表達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數感。100以內的加、減法,分為口算和筆算兩部分。這冊教材出現的是口算部分,及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口算。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又是進一步學習計算的基礎,因此,應該讓學生結合計算教學,應用所學計算知識解決問題的內容,讓學生了解所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學習解決現實生活中相關的計算問題,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在學生初步認識了常見幾何圖形的基礎上,本冊教材安排了關於位置與拼組圖形的教學內容,設計了豐富多樣的'探索性操作活動,讓學生體驗空間方位和所學圖形之間的關係,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在量的計量方面,本冊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的認識外,還安排了學習具體時刻幾時幾分的讀、寫方法。 “找規律”和“統計”是兩部分新的教學內容。“找規律”引導學生探索一些圖形或數字的簡單排列規律,初步培養學生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統計是正式教學統計初步知識的開始,讓學生學習收集和整理資料的簡單方法,認識最簡單的統計圖表,經歷用統計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He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四、教學措施

1、在教學中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而且也要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關注每一個學生在情感態度、思維能力等方面的進步和發展。

2、重視基本口算和筆算的訓練,培養和逐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3、重視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係,培養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4、結合教學內容,重視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

5、注意教學的開放性,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6、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五、教學進度表

(一)、第一週(6課時):位置

(二)、第二週至第四周(18課時):20以內的退位減法

(三)、第五週(4課時):圖形的拼組

(四)、第五週至第七週(15課時):100以內數加減法,認識數數數的組成

(五)、第八週(5課時):認識人民幣

(六)、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30課時)第九周至第十三週

(七)、第十四周(6課時):認識時間

(八)、第十五週(6課時):找規律)

(九)、第十六週(6課時):統計

(十)、第十六週至第十九周(10課時):總複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