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高中體育教學設計模板

欄目: 教師工作計劃 / 釋出於: / 人氣:1.58W

高中體育教學在逐漸進行著改革,高中體育課程改革的目標是為了追求更加高效的體育課堂。下面是有高中體育教學設計模板,歡迎參閱。

高中體育教學設計模板
高中體育教學設計模板範文1

一、指導思想:

本課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方針,以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能力,發展學生個性,寓德育於體育與健康教學之中為指導思想,激勵學生主動探索,激發學生內在動力,讓學生在活動中培養興趣,在興趣中學會思考,在思考中掌握動作,在掌握動作中提高運動能力和發展身體素質。結合高一年級的特點,讓學生進行自主性練習,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學習體育基礎知識、基本技術,發展技能的同時,並在歡快的氣氛中娛樂身心、增強體質,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體育興趣、愛好、發展個性,促進學生身心健康,逐步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

二、教材內容:

高一年級籃球教學是建立在國中籃球教學基礎上的,所以,高一年級教學要與國中教學內容自然銜接,教學時,一方面要注重瞭解學生國中階段籃球教學的情況和掌握程度,另一方面,要注意複習國中已學的基本動作和基本配合,以達到高、國中的自然過渡。因此確定為:《碰籃板練習、三人行進間傳接球、半場擂臺賽》。

三、教材分析:

本課主教材是籃球行進間的傳接球,它是籃球運動中最主要的基本技術,是高中籃球教學重要組成部分,是更好地學習其它技戰術的基礎,傳接球技術好壞直接影響到集體力量的發揮和戰術配合的質量,所以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學習和掌握這一技術。這一內容在國小和國中的《體育與健康》中就已經介紹學習,所以學生對此教學內容都有不同程度的瞭解和掌握。傳接球技術的基本方法並不複雜,但要做到準確、熟練、隱蔽、快速,同時要迅速轉換銜接其它技術動作就比較困難。因此,本課著重解決在各種情況下學生控制、支配球的能力,鞏固提高傳接球技術同時加強準確性、熟練性,為以後的教學競賽和學生籃球興趣的培養打下良好基礎。

四、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讓學生體驗籃球運動樂趣,理解技戰術在籃球比賽中的運用。

2、技能目標:學生能自主運用各種傳球的方式,鞏固、提高傳接球技術,在比賽中能有意識的加以運用。

3、情感目標:學生在練習中能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樂意表達個人見解。培養學生善學善思、合作的能力,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五、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技術的規範性難點:傳接球時機與整體配合意識。

六、教學策略:

本課的教學指導思想主要採用教師啟發指導,學生反覆練習的教學策略,發展學生的個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運用靈活多變手段,做到身心結合,努力達到教學目標。全課的組織結構不拘泥於過分的統一規整,而以服務練習與教學為目標,力求合理、緊湊、流暢、新穎。全課教學的內容及手段,用循序漸進、分解和組合的方式進行教學,同時創設情景教育、特色教育,既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又陶冶了學生情操。

七、場地器材:

籃球場二塊、籃球8只、錄單機一臺。

八、安全知識:

練習時有安全保護意識,自我保護。

九、預計“運動負荷”:

本次課練習密度約40%左右,平均心率為125±5次/分。

體育公開課教案教材:

1、碰籃板球;

2、三人行進間傳接球;

3、半場擂臺賽。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讓學生了解籃球運動對增強體質的作用,以及傳接球的動作要領,掌握傳接球練習方法。

2、技能目標:在教師的指導、引導下,自主運用各種傳球的方式,鞏固、提高傳接球技術,對同伴的練習能夠客觀評價,並能夠根據教師提供的練習思路,進行創新練習。

3、情感目標:學生籃球的學練、形式、內容產生興趣,樂於接受教師的指導,精神飽滿,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樂意表達個人見解。培養學生善學善思、合作的能力,提高社會適應能力。課的部分教材內容和重難點時間組織教法與要求練習次數開始部分。

課堂常規:

1、教師提前到場準備器材與場地。

2、體育委員整隊並檢查人數,向老師報告。

3、師生問好。

4、宣佈課的內容及目標。

5、檢查服裝,安排見習生隨堂見習。

高中體育教學設計模板範文2

一、教材內容:

高中體育課(足球選項)

1、簡介足球運動的發展概況及鍛鍊價值。

2、學習腳內側踢、停球技術。

3、教學比賽。

二、教材分析:

足球是趣味性與競技性強,體能技能與團隊意識要求高的集體性運動專案,具有集體性、競爭性強、趣味性濃等特點,足球運動對學生的身體素質訓練和思想品質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足球是高中體育教學的選修教材。足球運動由於技術動作多樣,攻防頻繁,使之富有吸引力深受廣大高中學生喜愛。通過足球運動,可以發展學生身體基本活動能力,提高靈敏、速度、力量、耐力等身體素質和動作的準確性、協調性,增加內臟器官的功能。同時還能培養學生勇敢頑強、機智、果斷、勝不驕、敗不餒等優良品質和團結一致、密切配合的集體主義精神。是一項有很高鍛鍊價值的運動專案。本課教學內容是足球運動中的學習腳內側踢、停球技術。腳內側踢、停球技術是足球運動中最主要的基本技術,是高中足球教學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學習和掌握這一技術。因此,本課著重要解決在各種情況下學生控制並支配球的能力,鞏固腳內側踢、停球技術同時加強準確性、熟練性,為以後的教學競賽和學生終身體育打下良好基礎。

三、學情分析:

本次課的授課班級為高一六班學生,共52人。學生來自全市各個國中,體育的運動技能雖然有差異,但學生總體身體素質都比較好,組織紀律性和集體榮譽感很強,有比較強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善於學習,加上高中學生有較強的創造能力和自學能力,本課採用了講解、示範、啟發、模仿、創新、競賽等教學方法,以及各種新穎的練習方法。循序漸進、層層深入、層層剖析,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潛在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更好地促進學生努力達到教學目標。

四、教學目標的確定:

1、認知目標:進一步建立腳內側踢、停球技術球動作概念。

2、技能目標:鞏固提高腳內側踢、停球技術動作和對球的控制能力、支配能力,發展靈敏、速度耐力等身體素質。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勇敢、機智、果斷、勝不驕、敗不餒的優良品質和團結一致、密切配合的集體主義精神。

五、本課的重、難點確定:

重點:腳內側踢、停球--準確的腳型及觸球的部位、力量。

難點:腳內側踢、停球技術--協調配合和腳對球的控制掌握能力。停球時伸腳提前量和及時後撤的掌握。

六、教學策略:

本課的教學指導思想主要採用教師啟發指導,學生反覆練習的教學策略,發展學生的個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運用靈活多變手段,做到身心結合,努力達到教學目標。

全課的組織結構不拘泥於過分的統一規整,而以服務練習與教學為目標,力求合理、緊湊、流暢、新穎。

全課教學的內容及手段,用循序漸進、分解和組合的方式進行教學。

七、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2’)

1、課堂常規。

2、本課的教學內容目標及要求。

(二)準備部分(8’)

1、繞操場慢跑(3’)

學生成兩路縱隊繞操場慢跑兩圈,慢跑時速度均勻精神飽滿,佇列步調一致。

2、熟悉球性(5’)

教師先進行各種方法練習和講解,然後學生自由模仿創新練習。組織形式為散點。

學生通過各種練習,培養學生的球感和對球的興趣,改善腳對球的控制能力,進一步熱身,同時活躍課堂氣氛,為基本部分做充分的準備。

(三)基本部分(30’)

一、學習腳內側踢地滾球技術

動作要求:直線助跑,腳尖正對出球方向,支撐腳踏在球的側方距球15cm左右,大腿外展,腳底與地面平行,腳尖微翹,踝關節緊張,用腳內側擊球的後中部,同推送或敲擊的方法將球擊出。

重點:支撐腳站位。

難點:腳型固定。

組織:全班兩人一組,每組一球,同時進行練習。

教法:

1、講解腳內側正面傳地滾球。

2、給學生做正確示範動作。

3、學生練習時,巡迴輔導,糾正錯誤動作。

要求:認真聽講解,仔細觀察教師示範,明確支撐腳站位。

(1)踢固定球,做腳內側踢球支撐腿戰位及踢球部位模仿練習。

(2)兩人一球,一人用腳底擋球,另一人做腳內側擺腿練習。

為了進一步建立運球的動作概念,使學生能正確掌握踢球動作,採用了學生散點看教師示範模仿練習,同時教師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特別是身體的姿勢、腳型、腳法要正確。著重解決腳對球接觸力量、方向、掌握和眼視前方,同時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自主創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提高控制球和支配球的能力。

高中體育教學設計模板範文3

一、指導思想和理論依據

本課以新課程標準為指標,堅持健康第一、安全第一的指導思想,以啟發思維、觀察體驗、合作探究為主線,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學練結合為主旨,充分體現興趣性、師生互動性和學生的個性化教學背景。本課突出一個“新”字,體現一個“改”字,通過運動技能的學習,鍛鍊學生的心肺功能,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團隊精神,樹立勇於戰勝困難、挫折的信心和勇氣,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意志品質。

二、教材與學生情況分析

跑的這個教材,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勞動、體育活動中具有很大的實用價值,也是每個人都具有的自然活動能力。高一年級跑得教材內容主要以跑得專門性練習和跑的技術為主。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實踐等教學活動,改進跑的技術,發展學生的速度、力量、靈敏等身體素質,提高動作的協調性。同時還是培養學生自信、果斷等良好心理品質的有效手段。

課的授課物件為高一(5)班學生,該班學生身體素質整體一般,參與跑等專案的活動興趣不高,以前雖接觸過快速跑教材但對快速跑的技術動作掌握情況不夠理想,尤其是對擺臂技術的掌握缺憾較大,從而對跑速和跑成直線造成了直接影響。因此在教學設計中針對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運用了各種方法安排了各種跑的練習,利用遊戲的形式讓學生自由組合,有效的激發團隊精神、合作精神,使學生在參與活動中獲得成功,體驗成功的喜悅,正確引導學生的心理傾向。

三、教學目標

1、運動參與與目標: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並大膽向同學展示自己的動作。

2、運動技能與目標:通過遊戲活動,讓學生學會30米快速跑的正確方法,提高奔跑能力,並瞭解跑的知識、對身體的作用及注意事項。

3、身體健康目標:通過跑和遊戲發展學生跑的能力,促進身體正常的生長髮育,培養頑強的精神。

4、心理健康目標:在學習中充分展現自我,感受和體驗其中的樂趣。

5、社會適應目標:通過遊戲活動,體現合作交往,團結合作的拼搏精神。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發展快速跑的能力,及身體靈敏性、協調性。教學難點:體驗、觀察、合作探究的鍛鍊方法。

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從觀察體驗入手,創設適合學生特點和教材特點的情景,使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展現自我和體現團隊精神。

五、教學方法:

通過體驗觀察、啟發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運動的參與性。在教學設計和教材處理上通過以下幾個步驟實施:

1、匯入與熱身課前預設知識問題,讓學生帶著自己不同的認識進入角色,充分發揮他們的個性和思維,教師以學生朋友的身份,主動地融入課堂之中,自然的走向過渡。採用蛇形移位跑,徒手操和專項練習,起到熱身運動,調動和激發學生的練習情趣,並逐漸匯入新課,進入教材。

2、合作與探究合作與探究是本次課的重點,也是一種重要的學練方式。貫徹於課的始終,並在教學中得以突現。以掌握合作跑技術和接力跑技術為難點,以“體驗觀察——思考比較——感知——尋找問題,選擇方法——學會解決問題”為教學流程,在教學中將重難點分為三個層次循序漸進地進行。

第一層:體驗與觀察:強調教學過程以學生體驗與實踐為主,讓學生帶著問題學,有針對性的練,以演示、激勵、指導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採用體驗法、觀察法、嘗試法、討論法、合作法、互助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的放矢地實施教學過程,達成目標。

第二層:鞏固與加強:把合作跑作為重點,讓學生在快速跑的基礎上,以小組競賽形式調動學生積極性和團結合作積極向上的精神。在競賽中建立正確的合作跑,並蘊含規則要求,進一步鞏固、提高合作跑的能力。

第三層:自主鍛鍊:讓學生根據自身需要,自由結合,發揮想象,選創動作,進行柔韌靈敏練習,使學生學會柔韌、靈敏的練習方法,安全措施,突出學生的組織能力,再次展現師生互動、合作鍛鍊的課堂情景。

3、放鬆與小結在教師的帶領下做自上而下的放鬆活動,力求生理和心理徹底放鬆。課後小結,對同學們的體會和練習進行講評。

六、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合作跑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觀察、體驗、分析比較發現問題,改進練習方法,提高快速跑的動作質量,發展快速跑的能力,使力量、柔韌、靈敏性、身體協調性等身體素質得到發展。

2、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的態度,體會合作、探究學習的快樂,建立和諧的課堂情景和集體榮譽感。養成課外積累知識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