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班級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精選5篇)

欄目: 教師工作計劃 / 釋出於: / 人氣:1.01W

班級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篇1

有教育家曾經說過:“愛是教育的前提,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作為教師,只有熱愛學生,特別是尊重、愛護、信任學生,使學生真正感到來自教師的溫暖和呵護,教育才富有實效。那些在學習、思想、行為等方面存在一定偏差的學生,我們稱之為“問題學生”。他們往往被忽視、被冷落,殊不知,學生看起來最不值得愛的時候,恰恰是學生最需要愛的時候;殊不知,錯過學生的一個教育機會,沒準就錯過學生的一輩子。

班級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精選5篇)

在我們班裡,有一個好動的學生,他叫鄭鵬瑞,他人長得瘦小,好動愛講話。人很聰明,但是上課的時候總管不住自己的手。不是弄同桌,就是自己玩,有時一個筆頭就能玩大半節課。跟他坐在一起的同學換了又換,有的受到他的感染,也都開始不同程度地違反課堂紀律、影響任課老師的課堂教學和情緒。他對任課老師的批評教育非但不能謙虛接受,而且還處處找藉口,刁難老師。任課老師經常向我反映他的不是,也許因為我是班主任的緣故,在我的課堂上他還算能夠“識相”。

我利用課餘找他談話,而他總是這裡答應改,轉頭又管不住雙手。有時趁課任老師上課,我到班裡聽課,他也能認真地聽講,不過最多十幾分鍾又開始動了。我也找家長多次溝通,共同教育,也無濟於事。 有一天早上正上著課,我發現他在一張廢紙上畫畫,儘管他這樣做不

對,但畫卻畫得相當不錯。抓住這個機會,我就讓他展示自己的畫,同學們都認為畫的不錯。跟著我向他提出如果在學習上也能這樣出色就更好了。那段時間,他每天都認真地做作業,我及時表揚他。

還有一次,班裡大掃除,他非常積極,搶著拿掃把打掃清潔,並用抹布把自己座位的周圍打掃得很乾淨。我立刻就在班裡表揚他,要同學們向他學習,看他多會勞動啊!打那以後,他扔垃圾少了,有時還看見他自覺地撿地上的垃圾。課間也沒有和同學追打了,並能與同學和睦相處。後來,我又讓他做了紀律小衛士,他非常開心,看到老師如此器重自己,學習勁頭更大了,成績進步神速。

由此看來,只要給“問題”學生多一點的關注,讓他們的“閃光點”發光,使他感到老師時刻在關注他,還有就是不要吝惜我們老師的讚揚之詞,有問題及時處理,有了進步更要及時表揚。學生希望得到老師的認可,更渴望得到表揚,這會激發學生強大的學習動力,增強信心。轉化一名後進生可以帶動整個班集體的進行,所以其意義非常重大。

班主任工作雖然辛苦,但是不枯燥,因為我們面對的是各具特色、鮮活的個體,特別是幫助那些所謂的“問題孩子”走出“問題”陰影,那種勝利的喜悅、獨有的享受,只有做班主任的才能感受到。

班級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篇2

-學困生的轉化

由於現代社會發展的多種因素的影響,學困生有增多的趨勢。我們作為教育者,面臨著嚴峻的挑戰,老師是越來越不好當了。班主任是學校教育工作的領導者、組織者,實施者,是教學工作的協調者,班級管理要求班主任熱衷於本職工作,盡職盡則,持之以恆,講究方法,對學生的關愛貫穿於班級管理的每時每刻。作為班主任,每天面對的,是幾十雙渴求知識的眼睛,每天接觸的,是幾十顆等待滋潤的心靈。如何讓這一雙雙眼睛充滿智慧之光?怎樣使這一顆顆心靈健康成長?這不僅需要班主任具有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更需要班主任具備一定的組織管理能力。

我在20xx年9月接了七(5)班,這個班的學生學習自覺性比較差,有近三分之一的學生是學困生。他們日常行為規範差,甚至家長也不對他們抱有希望,聽之任之。有幾戶學生家庭離異,十分缺乏家庭的溫暖,叛逆性很強。還有不少的學生的父母下崗,父母為了生活,打工賺錢,幾乎沒有時間和精力關心孩子的學習。

通過我近一學期時間的實踐和摸索,我有些許心得體會:

首先,真情投入,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庭”。

班集體,是學生健康成長的一方沃土。我從來都把我教的班級,看作是一個大家庭。無論老師,還是學生,都是這個家庭中的一員,要想家庭興旺,必須大家努力。為了優化班級管理,營造一個個溫馨、和諧的家庭,我費盡了心思。首先,創設優化的管理環境,把學生從受教育者轉化成一個自我教育者,突出了學生的中心地位,讓學生做班級的主人。大家建立一個文明守紀、團結互助、勤學上進,有強大凝聚力的班集體。學生對班主任有著一種特殊的信任和依賴情感。班主任的自身素質,道德修養,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形之中會成為全班幾十個孩子的榜樣。因此,在班級工作中我時刻注意自身形象,事事從我做起,以良好的形象率先垂範,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的學生。平時,凡要求學生做到的,我首先做到。我班的衛生就是個大問題,學生還小,都是獨生子,不會幹活。往往在大掃除時,不知道幹什麼、怎麼幹。這種情況下,我就把任務分配到個人,明確和他們說誰幹什麼。然後我在旁邊觀看再親自手把手的教他們該怎麼做,教學生怎樣掃,最後放手給他們做,做的好就給以表揚。慢慢的,學生的大掃除能力提高了。這就是榜樣的力量,這就是無聲的教育。我雖然只是付出了一點勞動,但對學生心靈的影響,是多麼地巨大。對培養班幹部也是如此,做什麼先親自教,把我的方法思路和他們交流,順便聽聽他們的想法,如有可取之處給予充分的肯定,現在我們班的小幹部已經能夠獨立挑起班級的日常管理的任務了。

其次,採用鼓勵機制,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學生在入學時,我就鼓勵學生,我們現在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只要有信心,就沒有做不到的事。要求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出不同的、具體合理的目標,使學生有目的、有意識的學習,激發學生內在的動力。比如,我們班的學生,我要求他們在學期初,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去制定學期計劃。自己同自己比,只要在原有基礎上提高,就是進步。讓每個學生制定“學習目標”、“學習計劃”、

“實施方法”,並由家長監督,幫助孩子共同完成學習目標,使學生“跳一跳,夠得著”。對達標的學生,及時表揚和鼓勵,使他們產生自信心,從而增強上進心。把更多的愛心、關心、讚賞、寬容、接納灑向每一個學生,呵護、喚醒每一個學生稚嫩的心靈。班裡的有個同學是最令我頭痛的一個學生,不完成作業,進班時的語數外成績分別是15分,9分,15分。該生對學習一點興趣都沒有。老師不在身邊,他能交空白卷,平時就更不必說了。無論是苦口婆心的教育或是聲色俱厲的批評均無濟於事,一副

再次,平等對待優生和差生。

我們班王同學,學習有困難,該生進校的時候成績不算很好,剛進校的是時候表現有點不太好。所以我就將她的座位調到成績比較好點的同學身邊。不久我發現他變了,科任老師也說他變了,不僅能夠自覺不講話,而且每天主動去老師辦公室問題目,邊問還邊記錄。每天晚上別人放學回家了,她總是最後一個離開,把白天老師的講課內容都全部抄下來,回家慢慢複習。到了期會考試居然達到了全班前五名,脫離了特差隊伍,大家都對她刮目相看,我在心裡也特別的開心。我就及時給家長髮了喜報,家長也很開心。增強了自信心,被評為學校最受歡迎的人。現在她每天的學習興趣是越來越濃厚了。

最後,善於捕捉學生的閃光點。

班級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篇3

班上有位男同學缺點太多,比如懶惰成性,隨意打罵同學,惹是生非,可以說是老鼠過街,人人喊打。在一次學校校運動會上,跑步他立了大功,取得了年級第1名。我立刻對他產生了由衷的敬意。在班上把他好好表揚了一番,同學們對他改變了看法,佩服得五體投體。從此,他找到了自信,不再調皮搗蛋了。的確是啊,每個孩子都有他閃光的地方,就看你發現沒有。(1)拿起表揚的武器,大張旗鼓的表揚後進生哪怕是極小的進步,且隨時發現隨時表揚;(2)給後進生更多的愛;(3)注意教育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每一句話,每一個教育契機,每一點希望的火花);(4)讓後進生上臺唱主角,給他們創造成功的機會;(5)允許後進生的錯誤反覆,給他們反思的機會和時間。對他們要報以滿腔的熱情,要與其他同學平等對待。

經過近一個學期的轉化,學生的自覺性有一定的提高了,作業能按時並且有質量地完成,上課能堅持聽講,學習進步明顯。學生自己也覺得,上課再也不無聊了,通過自己的努力,會有更大的進步。平時要留意學困生和家庭特殊情況的學生,應給予他們更多幫助、關心。轉變一位後進生或問題學生比搞好一個優生價值更大,對他們教育道德要尊重他們,蹲下身子和他們說話,多鼓勵、表現,少批評打擊,多方面去引導他,把相互的心理溝通放在第一位,育人首先從育心開始。不高姿態站在學生面前,而是做學生的“知心姐姐”。時刻注意學生的細微變化,放大學生的優點,加強他們信心。

最後,我們要相信後進生是可以轉化過來的。我們設身處地的想一想,任何一個學生誰不想受到別人的誇獎和稱讚?學困生非常需要別人的認可和尊重。而

這種認可和尊重有時是很低的,只要一個欣賞的眼神、一句“聽懂了嗎”之類的問候他們就受寵若驚了。在學生的心目中,不歧視學生是老師最優秀的品質。我們不要認為你偏向好學生好學生就尊敬你,有時恰恰相反,結果是好學生也不買你的賬,所以我們千萬不要歧視任何學生。

教育有規律,但沒有一條規律適合於所有的學生。在教育飛速發展的今天,我深知自己的責任是塑造學生的個性。是把我的學生塑造成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獨到見解、有自己的獨特個性、有骨氣、健全的人。因此我將更加努力學習借鑑名師育人經驗,結合自己的實際,思考、探索適合自己的管理路子,在實踐的過程中再不斷地反思,不斷地總結,以使教育工作更加有利於學生的成長。

班級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篇4

用情感轉化後進生

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而班主任是學校班級管理的組織者、教育者和指導者.是學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事高中班主任工作這半年來,雖然時間不長,卻感受頗深,我認為班主任的管理方式雖然多種多樣,卻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把班級建設的更好,讓更多的同學走上成功之路.在班級管理過程中,作為班級管理核心的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走進學生,經常性找學生談心,用真心換取學生們的真誠。情感性談話是開啟學生心靈的一把鑰匙,這種談話方式往往話題自由,態度隨便,於有意無意之間,隨意撿起,輕輕擲去,可是在學生心中激起的感情波瀾卻久久不能平靜.它不僅是班主任掌握學生思想,意志、情緒、興趣諸方面的手段之一,而且是師生雙方在精神上不斷豐富和更新的過程。

去年,我接手了高三(3)文科班,可開學沒幾天,我發現班裡有個男生肖振瓏同學特別不對勁,他留著長頭髮,上課經常無精打采,對老師提出的問題一問三不知,科任老師經常向我反映該生課堂紀律差,且在課堂上多次與我頂撞,為了懲罰他,起初,我讓他寫保證書,他卻拒絕上交保證書。我嚴厲批評他,看他無所謂的樣子,知道他心裡很不滿,即使寫了保證書,也是敷衍了事,批評多了,導致我們的關係僵化,只要我找他,他的第一感覺就是一定是哪方面又做錯了,想方設法狡辯,直接批評教育效果不理想,後來我改變方法,從同學中瞭解他的內心世界,他很自卑,有反叛心理,於是我耐心地找他談心,語氣溫和地與他談學習、談生活、談理想,樹立自信心。站在他的角度上考慮問題,通過這次談心,雖然時間不長,但他的變化卻讓我感到意外。第二天早上,我發現辦公桌上有人留了一封信,是那位男生寫的,在信中他告訴我和我談完話回到班級後,他就寫了這封信。他的原因很簡單,僅僅是因我的一句開場白,他說我的那句“你最近的學習怎麼樣?”讓他徹底改變了對我的看法,他說聽到這句話後使他突然覺得和我的距離拉近了。他的一番話讓我感動,五分鐘的談心居然可以改變一名學生的看法。自從那以後,我們的關係開始緩和了,他不再在我的課堂上睡覺、頂撞。反之,認識聽課,及時完成作業。

還有一個學生開學沒幾天就有老師反映我班有個女生餘麗霞同學課堂表現很差,我一打聽才知道她在高二時就是老師眼裡的"頭疼生".上課不喜歡聽課,不認真完成作業,對學習毫無興趣還經常與老師頂撞.這是我瞭解到有關她的全部情況 .面對這樣的一個女生,著實讓我心裡直打鼓:批評起作用嗎?談心有效果嗎?我能改變她嗎?用什麼辦法來轉變?有了前次經驗,我心裡有準備,我沒有直接在課堂上批評她,而是先側面瞭解她的情況,然後對症下藥.她的母親在開學前兩個月不幸得了癌症,正在治療當中,而她的父親因為生意的失敗對她總是批評多於表揚.她是生活在一個缺少愛的家庭裡,特別是母親的疾病給她帶來了痛苦與無助.瞭解了她的大概情況之後,我就利用課餘時間找她,與她聊天鼓勵她,給她勇氣,讓她知道每個人的生活都是充滿希望.並號召班裡同學從學習、生活、上思想上多幫助她,在經過多次這樣的談心之後,她終於有了變化,上課不再睡覺,作業也能認真完成.臉上的笑容多起來了.現在的她不再是老師眼中的"頭疼生"了.通過與這位同學的交談,使我瞭解到同一個意思,可以講得冷冰冰,也可以講得熱乎乎,關鍵在於是否尊重學生的感情。

從他們的身上讓我看到了學生需要老師的關懷,後進生更需要老師的關心與幫助,雖然他們的學習基礎差,是老師們眼中的差生,但是他們也要自尊,也需要被人關注,需要老師親切、隨和的談話,需要不斷地雙向情感交流。所以我們應該去接近他們,親近他們,和他們談心交心。

通過這兩件事,我覺得做一個好班主任的先決條件是:瞭解學生,相信學生,尊重學生。因為現在的學生成熟都較早,思想較為獨立,遇事希望自己解決,希望老師以一種平等的姿態來對待他們。單方面的責罵、過分的包辦往往會引起他們的反感。因此明白一個人的感受要比明白真相更重要。 在與學生的溝通中話多並不見得有效,有時一個動作、一個眼神都能進行交流,而最重要的一點是使對方感受到被關愛。讓我們學會尊重和理解他們的那份純真的情感,因為我們也有曾經。

班級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篇5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學校進行常禮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誠信是做人的基本準則和起碼的道德修養。為人以誠,待人以信,要從生活中每件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

一、背景

邱佳紅,女,九年級學生。缺乏誠信,愛說大話、空話,對學習不感興趣,經常抄同學的作業,甚至編“合理”的理由應付老師的作業檢查.還不時對別的同學說三道四,在集體生活中與別人格格不入。更因為她有這些壞習慣,同學們都不願與她交往,缺少真正的朋友,表面開朗,實則內心孤獨。

朋友之間的交往必須遵守誠信的原則,隨心所欲、以自我為中心,別人就會認為你信不過,無法產生信任感、依賴感。失去了誠信,別人就不願或不敢再與你交往。而這種後果是不會馬上就能顯現出來的,很少見到立竿見影的效果。等發現自己與朋友疏遠了,無法融入集體之時,往往追悔莫及。於是就會產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進而陷入惡性迴圈之中。邱佳紅的案例正是這種情形。

二、事件分析

(一)關心、理解孩子,與他交朋友

理解是誠信教育的前提。在對邱佳紅進行矯正教育的過程中,我們始終遵循熱愛學生、理解學生的原則。首先把她的座位換到前面一點,並告訴她,老師願意和她交朋友,相信她各方面都可以做好;其次在學習上給她以更多的幫助,儘量鼓勵她說出內心真實的想法,用放大鏡尋找細小的閃光點,並給予積極的讚揚;最後是經常找其聊天,幫助其克服困難,瞭解內心感受,洞察她說謊的真實想法。 和她建立了良好的師生關係。為糾正教育打下了較好的基礎。

(二)教育學生樹立誠信觀

“交朋友要講誠信,無誠則無信,無信則無友”,這是朋友交得久的關鍵。我嘗試應用例子和故事說明不講誠信的壞處,使她明白講友誼是可以長久的,時間是衡量友誼的尺子。屢屢失信於人,就會如同《伊索寓言》中喊狼來了的孩子一樣,待到狼真的來了的時候,也不會有人真的去救那個孩子的。

通過心理換位,使學生懂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引導她用誠信維護友誼,

做一個一諾千金的孩子。要求她具體做到:作業不做是什麼原因就是什麼原因,不能抄襲作業,不懂可以向老師、同學請教;答應別人的事不能完成就要向別人道歉,或者接受懲罰,這樣才能取信於人。慢慢地,邱佳紅意識到撒謊給自己帶來的後果之嚴重,隨心所欲、以自我為中心,別人就會覺得她信不過,無法對她產生信任感、依賴感。使別人今後不願或不敢再與他交往,時間長了,就會失去朋友。原因找到了,邱佳紅從內心深處有了改正的念頭,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三)家校溝通,使誠信無處不在

學校的誠信教育賴於家長的配合和社會的支援。在多次與家長聯絡後,我們向其家長提出了以下要求與建議:

1、不要打罵孩子,因為李某是個自尊心、自卑感極強的孩子;

2、家長應該言而有信,答應孩子的事一定要做到;

3、父親要糾正粗暴、單一的教育方式,母親則不能對孩子溺愛、嬌慣。家庭教育要努力做到嚴格要求與理解寬容的有機結合;

4、平時注意及時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主要是幫助孩子克服撒謊、任性的毛病。

5、多給孩子改錯的機會,使其不斷感受講誠信所帶來的快樂。

(四)發揮集體的作用

生活在一個大集體中,班風、學風,同學的一舉一動無不對李明慧產生著影響。在糾正過程中,我們充分發揮了集體的作用,從思想上感化他,從行為上轉變她。我們在班裡成立了“互助組”,確立“手拉手”隊員,讓他們在學習、生活中向她伸出友愛之手,使她逐漸融入到這個集體中。同時利用班會開展“為什麼要講誠信”、“說慌的危害”、“以誠交友朋友多”等主題隊會。使她逐步學會約束自己,改變自己的態度,行為慢慢合乎規範,使她懂得誠信乃立人之本,使她做到以誠交心、以誠待人、以誠感人,讓她體驗誠信的重要性,獲得講誠信的快樂。

四、案例反思

誠信,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人的基本品質,是人的內在修養,是一種令人敬仰的道德素質。誠信教育是當前學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要讓學生真正成為一個誠信的人,光憑說教是難以有成效的,因為國小生缺乏社會生活經驗,難以理解一些抽象的道理。另外,誠信美德的養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

可能一蹴而就。面對這個形形色色、瞬息萬變的世界,應該回歸學生的日常生活,讓誠信教育的內容滲透於生活,形成一種具有輻射力的環境,讓學生浸潤在其中,通過真實的感受、領悟和提升,自覺成為一個誠實守信的人。誠信就像一棵樹,需要在生活的土壤中生長,燦爛的陽光、清新的雨露和充足的養分,一樣都不能少。誠信教育是一項社會工程,除了家長、教師的努力之外,還需要社會各界的大力協助及學生自身的積極配合。只有全社會共同努力,既“持之以恆”,又“潛移默化”,才能培育出講誠信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