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國小科學教師工作計劃(精選10篇)

欄目: 教師工作計劃 / 釋出於: / 人氣:1.72W

國小科學教師工作計劃 篇1

一、教材分析

國小科學教師工作計劃(精選10篇)

本冊教科書有四個單元:“光”“生理與健康”“物體的運動”和“常見的力”。 本教材在原有“任務驅動”學習方法的基礎之上,又增添了一些特色。例如:

1、教材設定了“網上學”欄目;

2、教材的呈現形式靈活多樣;

3、教材的建設系列化;

本教材以《科學課程標準》為依據,每個“主題”由若干個單元組成,每個“單元”由若干個“課題”組成,形成一個按學生知識背景與認知發展為基礎,以探究能力發展為主線的螺旋式前進的多維立體體系結構:知識學習維、能力培養維、情感體驗維、時間發展維。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數、採集資料,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三、學生情況分析

進人四年級以後,學生對科學課的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求知慾和參與科學活動的願望明顯增強。學生已掌握許多的科學知識和科學的方法,對科學探究活動非常喜歡,並能以自己的方式觀察到許多細節的地方,興趣濃厚,已經具備初步的探究能力,動手能力。另外,在進行著觀察、提問、假說、預言、調查、解釋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動時,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強。但由於學生年齡的侷限,觀察的深度、準確度還不夠,觀察或描述的方法還不會實踐運用。大部分學生知識面不廣,勤於動腦的同學佔的比例不是很大。還有的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這現象尤為突出。

因此,本學年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至關重要的時期。教學中要因勢利導,積極引導學生在學習中逐漸養成尊重客觀事實、注重證據、大膽質疑的科學品質和思維方式,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和學習質量。

國小科學教師工作計劃 篇2

本學期工作的主要任務是:改進和完善教學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努力建構民主、開放、高效的教研機制;認真研究課程功能、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和課程管理,深入瞭解並及時解決教學中的困難和問題;總結、推廣教學經驗,探索教學規律,在課程改革的實踐中,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專業水平和中國小課程建設與管理能力。

一、本學期工作的策略是:“充分展開群眾性教學研究,加強指導、完善服務”。科學學科的教學研究應確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充分調動廣大一線教師的積極性,緊緊圍繞課程實施中的基本問題,深入而全面、紮實而有效地展開,群策群力、共同探討。把科學學科教師隊伍打造成一個團結的共同體、研究的共同體、發展的共同體。

二、工作重點

(一)加強學習,提高教育教學理論水平

1.精心安排系列學習內容,講求針對性、有效性。

(1) 認真學習和鑽研《科學課程標準》、系統鑽研新教材,既有科學課程改革理念性、學術性思考;又有科學主題教育形態性研究。

(2) 認真學習和鑽研有關有效教學策略和教學評價的理論和經驗。

(3) 認真學習和鑽研有關研究性學習、校本課程開發和推進校本教研的理論和經驗。

(4) 認真學習和鑽研有關“做中學”教學案例專著。

2.精心組織各種學習活動,積極構建學習型組織。

(1) 繼續邀請省知名課程與教學專家為科學教師作教育教學理論學習輔導報告。從教師的不同需求出發,採取“參與式”“研討式”等多種學習形式,提高理論學習的效果。

(2)不定期舉辦專題學術沙龍,營造良好學術氛圍,為各種不同型別的教師交流教育教學改革的經驗,探討自身素質提高的途徑和方式提供條件和機會。

(二)加強指導和管理,提升課程實施水平

1.加強課程管理,引導學校及科學教師落實和執行國家的課程計劃,杜絕違規行為。

2.加強新教材的培訓力度。充分調動市(區)專(兼)職教研員、各校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教壇新秀的群體力量,在參加省新教材培訓的基礎上,在__市有序開展教材章節分析、教案設計、教學方法研究和教育資源建設等方面的研究。指導教師吃透新教材,全面把握新教材編寫意圖。

3.整合全市教科研力量,由市教研室牽頭,針對課程改革中的重點和難點成立專題研究組,開展專項研究。本學期專項研究的重點是:中法合作“做中學” 專案的深入研究與適度推廣共進;二是“同題異構”多元化教學設計以及個性化教學實施;加強對課堂教學動態生成資源問題的研究,在實踐中提高教師的教學智慧。

4.有序推進“春暉工程”,加強國小科學“精品課”建設,共建優質教育資源,促進全市科學教育協調發展。

5.根據地方課程資源整合和開發一些較有特色的地方性課程,如家鄉常見動植物的研究、家鄉水資源的調查研究、蠶桑文化等,進一步拓展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豐富德育的內涵。

6.結合科學學科基地的系統化建設,定期開展各種形式的基地活動,向全市學科教師展示基地研究情況。

(三)改善教研方式,提高教研質量

充分發揮教研工作對於創造性地實施新課程過程中的核心功能和原動力作用,引導教師充分、全面解讀《科學》課程標準,切實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學校課程建設能力。

1.改革傳統教研方式,調動教師參與教研的積極性,與教師共同協商、平等對話,指導教師自主開展教研活動,充分發揮教科研基地學校和各轄市(區)科學學科中心組的研究與輻射作用,提高教研質量。

2.以各種形式,靈活、有效、充分發揮科學學科基地的引導功能,向全市學科教師展示學科基地研究氛圍與榜樣風範。

3.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堂教學研討和觀摩活動,以期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科學課堂教學新模式。

4.切實加強具體實驗專案的實施,培植典型,提高課程實施的研究水平。尤其要以中法合作“做中學”科學教育專案為抓手,在認真總結和深刻反思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開展教學案例的模仿(大力倡導)與創生(適度嘗試)。 全面提高教師深度挖掘課程資源的能力以及課堂教學實踐創新的技能。

5.加強對學校教研組工作的指導,根據“__市中國小教研組建設章程”,定期檢查學校教研組的工作。

6.不定期舉辦各種專題性、主題性學術沙龍,營造良好學術氛圍,為各種不同型別的科學教師交流教育教學改革的經驗,探討自身素質提高的途徑和方式提供條件和機會。

7.繼續徵集、優化、整理“教學情境設計、課堂教學實錄及評析”,積極發現、總結、推廣教學第一線教師的教學改革成果。

(四)重視教育科研,深化課題研究

1.探索國小科學學科課題研究的原則和方法,提高課題研究的實效性。科學課題研究應重視應用研究、行動研究、現場研究、微觀研究;應重視質的研究;應以課堂教學、課程建設等具體問題為著眼點:強調結果價值與過程價值並重,提倡“過程即成長”的行動理念。

2.系統展開省級重點課題“科學探究中,滲透元認知要素的實踐與研究”的結題工作。

(五)改革評價方式,完善評價體系

1.逐步建立起以學生的發展為核心,以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對學生的評價為重要內容的課堂教學即時評價體系。

2.幫助部分學校逐步建立並完善學生學業(學生成長)記錄袋,探索建立促進學生髮展的過程性評價體系。

3.逐步成熟__市國小科學學科有效教學抽樣檢測調研工作,對符合科學教育規律的命題理論作出探討,將命題科學化的研究引向深入。

4.探求國小科學實驗操作考查的最佳模式,是國小科學評價體系重點需要加強的環節。

(六)組織各類研訓活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實施新課程的關鍵是要有一支數量和質量都能夠得到保證的教師隊伍。課程改革對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教師的業務水平。因此,組織必要的培訓、調研、總結、推廣和競賽活動,能夠推動教師隊伍的發展。

1.繼續承擔國小科學教師繼續教育任務,圍繞課程改革這一核心內容充分展開,為新課程實施提供保障。認真組織各種形式的、行之有效的新課程培訓活動,引導教師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提升課程意識和課程實施水平,為新課程實施提供有力保障。

2.組織《科學》課程標準、新教材的學習和培訓活動,引導科學教師明確科學學科課程改革的方向;組建學科性研究小組,攻克難關,提高課程理解能力。

3.以省級實驗國小為龍頭,積極探索提高國小科學學科教學質量的途徑和方法,採取積極措施,大面積穩步提高國小科學教學水平。

4.加強對青年科學教師的培養,探索促進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的新途徑、新方法:以青年科學教師為主體,以課題研究為切入口,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為主線,加大對青年科學教師培養力度;通過雙向選擇,為青年教師確定教學指導(以教研員、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為主),有目的地開展“傳”“幫”“帶”和交流活動,促進青年教師健康成長;繼續抓好青年教師的課題研究工作,引導青年教師開展小型課題研究工作。

5.根據省市教研室有關規定,有關學科組織教師教學能力競賽、學科評優活動。

(七)加強自身建設,提高研究能力

1.加強教研員自身的理論學習,確立自身的研究方向和專題,提高專業研究水平。

2.進一步加強對轄市(區)教研員的工作指導,促進各地區教研水平的均衡發展。

3.教研員苦練內功,不斷增強服務意識,提升服務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的課程理論水平、專業論文發表質量、課堂教學研究與實踐能力、教研活動水準,確保在新課程推進過程中專業引領的整體水平能夠得到大幅度提升。

國小科學教師工作計劃 篇3

科學實驗教學是學生提高整體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開展好我校的科學實驗教學工作,特此制定了科學實驗教學計劃。本計劃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養為目的,為我校科學教學成績的全面提高而努力。

一、實驗目的:

新的課程標準強調要以培養國小生的實踐能力素養為宗旨,以實踐為核心,努力擺脫以理論知識為中心的舊模式,讓學生在自然實踐操作中得到真知、科學的思維方式、科學態度與價值觀以及運用科學知識和方法的能力等方面的發展。在教學中要力求體現新課標的特點,始終圍繞"以探究為核心"的理念進行教學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通過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培養學動手操作能力、邏輯推理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實驗,使學生能在親自動手操作的過程中,主動獲取知識,體驗成功的喜悅;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及創新精神,使學生從國小科學、愛科學,為將來發展我國的科技事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科學實驗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這意味著要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公平的學習科學實驗的機會和有效科學實驗的指導。同時,也要充分考慮到學生在性別、天資、興趣、生活環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區等方面存在的差異,在科學實驗教學中鼓勵學生多樣性和靈活性。

二、教材分析:

教材注重培養綜合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素質,遵循學生認識規律,逐步提高探究能力,注重加強學科聯絡,培養學生人文情懷,堅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城鄉教育差別。根據各年級學生的認識特點,把三到六年級學生的認識能力培養目標分別確定為“感知科學”、“走進科學”、“探索科學”。

教材將探究過程能力分為“觀察與提問”“猜想與假設”“計劃與組織”“事實與證據”“模型與解釋”。

科學課讓學生在“做中學”活動中面對自然和科學現象,通過動手動腦學習基礎的科學知識,在學習中不斷提高科學探究能力。

三、學生的分析

三年級學生普遍的特點是比較活潑,好奇心較強。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課堂紀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愛動手,愛發言。通過觀察,該年級的學生對科學課的知識掌握程度差異較大,部分學生動手實驗的能力不強。本學年,需要在科學課堂常規養成,科學學習興趣,動手實驗操作等方面加強教學,獲得進步。

四年級學生思維較活躍,在實驗活動中合作意識已經形成,紀律明顯優於三年級。對科學的熱情度極高,熱愛科學,熱愛自然。

五年級的學生最大的特點知識豐富,很喜歡發明創造,本學年準備在實驗上加大難度,鍛鍊他們自己動手創造的能力。

六年級學生通過幾年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因此要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學到科學知識,培養探究能力,提升科學素養。

四、具體教學措施:

1、首先加強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是最主要的。平時要充分利用空閒時間,認真學習科學教學大綱,科學教材,認真鑽研科學教法學法,做一名合格的科學教師。

2、結合班級、學生的具體情況,儘可能在課堂上創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徵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採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3、充分利用實驗器材,做到“精講多練”,多通過實驗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得到收穫。

4、注重學生課外的拓展研究,不應只停留在課堂教學內,要將學生帶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中去,將科學課的學習從課堂延伸擴充套件到活動課程,擴充套件到家庭和社會。

五、具體教學做法:

1、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教育戰線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實施科學新課程標準,除了要用新的教學理念武裝自己以外,最重要的是在科學的教學中參考和滲透“新課標”的要求。認真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同時培訓材料,明確目標和任務,理清新課程的結構、理念。

2、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學生對周圍的世界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欲,學習科學應該是他們主動參與和能動的過程。把科學課程建立在滿足學生髮展需要和已有經驗的基礎之上,提供他們能直接參與的各種問題,比單純的講授訓練更有效。

教師真正做到科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和親密的夥伴,對學生在科學學習活動中的表現給予了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並以自己的教學行為對學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3、嚴格設計好每一節課的學生實驗與課堂演示實驗。

實驗是探究式教學與探究式學習的最主要的載體之一,依靠實驗,一些客觀的科學現實能夠轉變了學習探究的科學規律,從而使學習在科學的實驗操作過程中體會著科學規律有存在,體驗著科學知識的形成。

4、創造性的挖掘課程教學資料,佈置探究式的課外作業。

為了結合探究性學習方式的要求,轉變評價方式與知識的形成的方式,我充分挖掘教材資源,使課外作業儘可能地有探究性的課題。雖然那些課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課題,但是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生在科學學習

國小科學教師工作計劃 篇4

科學實驗教學是學生提高整體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開展好我校的科學實驗教學工作,特此制定了科學實驗教學計劃。本計劃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養為目的,為我校科學教學成績的全面提高而努力。

一、實驗目的:

新的課程標準強調要以培養國小生的實踐能力素養為宗旨,以實踐為核心,努力擺脫以理論知識為中心的舊模式,讓學生在自然實踐操作中得到真知、科學的思維方式、科學態度與價值觀以及運用科學知識和方法的能力等方面的發展。在教學中要力求體現新課標的特點,始終圍繞"以探究為核心"的理念進行教學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通過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培養學動手操作能力、邏輯推理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實驗,使學生能在親自動手操作的過程中,主動獲取知識,體驗成功的喜悅;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及創新精神,使學生從國小科學、愛科學,為將來發展我國的科技事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科學實驗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這意味著要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公平的學習科學實驗的機會和有效科學實驗的指導。同時,也要充分考慮到學生在性別、天資、興趣、生活環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區等方面存在的差異,在科學實驗教學中鼓勵學生多樣性和靈活性。

二、教材分析:

教材注重培養綜合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素質,遵循學生認識規律,逐步提高探究能力,注重加強學科聯絡,培養學生人文情懷,堅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城鄉教育差別。根據各年級學生的認識特點,把三到六年級學生的認識能力培養目標分別確定為“感知科學”、“走進科學”、“探索科學”。

教材將探究過程能力分為“觀察與提問”“猜想與假設”“計劃與組織”“事實與證據”“模型與解釋”。

科學課讓學生在“做中學”活動中面對自然和科學現象,通過動手動腦學習基礎的科學知識,在學習中不斷提高科學探究能力。

三、學生的分析

三年級學生普遍的特點是比較活潑,好奇心較強。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課堂紀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愛動手,愛發言。通過觀察,該年級的學生對科學課的知識掌握程度差異較大,部分學生動手實驗的能力不強。本學年,需要在科學課堂常規養成,科學學習興趣,動手實驗操作等方面加強教學,獲得進步。

四年級學生思維較活躍,在實驗活動中合作意識已經形成,紀律明顯優於三年級。對科學的熱情度極高,熱愛科學,熱愛自然。

五年級的學生最大的特點知識豐富,很喜歡發明創造,本學年準備在實驗上加大難度,鍛鍊他們自己動手創造的能力。

六年級學生通過幾年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因此要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學到科學知識,培養探究能力,提升科學素養。

四、具體教學措施:

1、首先加強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是最主要的。平時要充分利用空閒時間,認真學習科學教學大綱,科學教材,認真鑽研科學教法學法,做一名合格的科學教師。

2、結合班級、學生的具體情況,儘可能在課堂上創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徵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採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3、充分利用實驗器材,做到“精講多練”,多通過實驗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得到收穫。

4、注重學生課外的拓展研究,不應只停留在課堂教學內,要將學生帶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中去,將科學課的學習從課堂延伸擴充套件到活動課程,擴充套件到家庭和社會。

五、具體教學做法:

1、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教育戰線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實施科學新課程標準,除了要用新的教學理念武裝自己以外,最重要的是在科學的教學中參考和滲透“新課標”的要求。認真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同時培訓材料,明確目標和任務,理清新課程的結構、理念。

2、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學生對周圍的世界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欲,學習科學應該是他們主動參與和能動的過程。把科學課程建立在滿足學生髮展需要和已有經驗的基礎之上,提供他們能直接參與的各種問題,比單純的講授訓練更有效。

教師真正做到科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和親密的夥伴,對學生在科學學習活動中的表現給予了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並以自己的教學行為對學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3、嚴格設計好每一節課的學生實驗與課堂演示實驗。

實驗是探究式教學與探究式學習的最主要的載體之一,依靠實驗,一些客觀的科學現實能夠轉變了學習探究的科學規律,從而使學習在科學的實驗操作過程中體會著科學規律有存在,體驗著科學知識的形成。

4、創造性的挖掘課程教學資料,佈置探究式的課外作業。

為了結合探究性學習方式的要求,轉變評價方式與知識的形成的方式,我充分挖掘教材資源,使課外作業儘可能地有探究性的課題。雖然那些課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課題,但是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生在科學學習的興趣與探究能力上有長足的進步。

國小科學教師工作計劃 篇5

一、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科學進入課程實驗的新階段。通過兩年的學習,學生有了自己的科學思維方式,對科學探究過程有所瞭解,並能運用這一方法解決問題。但前兩年的學習相比,本期課外實踐活動增多,對觀察和記錄的要求很高,還需要長時間地觀察和記錄。

要求學生有耐心、細緻的學習態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識比較抽象,和學生以前所學相比,難度較大。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內容生動活潑,有很大的彈性和開放性。注重突出科學、環境、社會、技術的聯絡,加強了和其它學科的聯絡。本冊教材引入專題研究這一教學內容。

包括以下幾部分:人的一生、地球和地表的變化、無處不在的能量、探索宇宙、科技與能源、研究與實踐。

根據新科學課程標準,本冊重在培養學生以下幾種科學素養:科學探究:知道科學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動,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特徵。能進行觀察、實驗、製作等探究活動。對生物、地球運動等科學內容進行探究。

科學價值觀:保持與發展想知道,愛提問、大膽想象、樂於探究的願望。關心科學對待新事物之間的聯絡。正確的理解科學,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互助與合作的學習方式,學習中尊重事實、注重環境保護和與自然和諧相處。

科學知識:使學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與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礎知識、變化所需的能量來源、科技與未來世界的緊密關係。以及運用知識進行科學探究活動。通過本冊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科學課的興趣,使學生在科學探究、科學價值觀、科學知識、STSE各方面得到發展。

三、教學措施:

1、開展生動的科學課,引領學生進行主動地探究學習。

2、建立科學資料夾,記錄學生在科學課上的學習進展情況。資料夾包括以下內容:科學課筆記本、自己蒐集的文字、圖表、圖片、照片、觀察報告、實驗報告、記錄表、評價表等。並在期末對學生做的資料夾進行展示與評比。

3、發揮評價對學習和教學的促進作用。

教材提供了活動評價、單元自評、綜合評價等到三類評價工具供教師和學生使用。採用形成性評價,使評價滲透在教學過程中,更好的隨時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

4、注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

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把科學探究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與科學知識目標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技能與社會生活相聯絡,逐步形成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

5、重視科學與技術的聯絡。致力於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技術設計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6、樹立安全意識。培養學生具有安全參與探究活動的知識、能力和習慣。

7、積極參與新教材實驗。

8、開展環境教育,進行生物種養殖的課外實驗,研究生物與環境間的關係。

四、潛能生培養措施:

根據對學生情況的瞭解,結合科學課的特點。潛能生主要表現在:

1、對學科知識無學習興趣;

2、無科學探究意識,科學探究能力差;

3、缺乏合作意識;

4、實踐能力不足。

針對這些情況,首先以生動的教學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供合作與參與的機會,培養他們科學探究的能力;在自由分組中安排他們進入較好的組學習,並開展“一幫一”的活動幫助他們。

五、課時安排:

本冊教材以單元為內容單位,在課時安排上也以單元為主,幷包括隨時評價所用課時。

國小科學教師工作計劃 篇6

本學期工作的主要任務是:改進和完善教學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努力建構民主、開放、高效的教研機制;認真研究課程功能、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和課程管理,深入瞭解並及時解決教學中的困難和問題;總結、推廣教學經驗,探索教學規律,在課程改革的實踐中,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專業水平和中國小課程建設與管理能力。

一、本學期工作的策略是:“充分展開群眾性教學研究,加強指導、完善服務”。科學學科的教學研究應確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充分調動廣大一線教師的積極性,緊緊圍繞課程實施中的基本問題,深入而全面、紮實而有效地展開,群策群力、共同探討。把科學學科教師隊伍打造成一個團結的共同體、研究的共同體、發展的共同體。

二、工作重點

(一)加強學習,提高教育教學理論水平

1.精心安排系列學習內容,講求針對性、有效性。

(1) 認真學習和鑽研《科學課程標準》、系統鑽研新教材,既有科學課程改革理念性、學術性思考;又有科學主題教育形態性研究。

(2) 認真學習和鑽研有關有效教學策略和教學評價的理論和經驗。

(3) 認真學習和鑽研有關研究性學習、校本課程開發和推進校本教研的理論和經驗。

(4) 認真學習和鑽研有關“做中學”教學案例專著。

2.精心組織各種學習活動,積極構建學習型組織。

(1) 繼續邀請省知名課程與教學專家為科學教師作教育教學理論學習輔導報告。從教師的不同需求出發,採取“參與式”“研討式”等多種學習形式,提高理論學習的效果。

(2)不定期舉辦專題學術沙龍,營造良好學術氛圍,為各種不同型別的教師交流教育教學改革的經驗,探討自身素質提高的途徑和方式提供條件和機會。

(二)加強指導和管理,提升課程實施水平

1.加強課程管理,引導學校及科學教師落實和執行國家的課程計劃,杜絕違規行為。

2.加強新教材的培訓力度。充分調動市(區)專(兼)職教研員、各校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教壇新秀的群體力量,在參加省新教材培訓的基礎上,在**市有序開展教材章節分析、教案設計、教學方法研究和教育資源建設等方面的研究。指導教師吃透新教材,全面把握新教材編寫意圖。

3.整合全市教科研力量,由市教研室牽頭,針對課程改革中的重點和難點成立專題研究組,開展專項研究。本學期專項研究的重點是:中法合作“做中學” 專案的深入研究與適度推廣共進;二是“同題異構”多元化教學設計以及個性化教學實施;加強對課堂教學動態生成資源問題的研究,在實踐中提高教師的教學智慧。

4.有序推進“春暉工程”,加強國小科學“精品課”建設,共建優質教育資源,促進全市科學教育協調發展。

5.根據地方課程資源整合和開發一些較有特色的地方性課程,如家鄉常見動植物的研究、家鄉水資源的調查研究、蠶桑文化等,進一步拓展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豐富德育的內涵。

6.結合科學學科基地的系統化建設,定期開展各種形式的基地活動,向全市學科教師展示基地研究情況。

(三)改善教研方式,提高教研質量

充分發揮教研工作對於創造性地實施新課程過程中的核心功能和原動力作用,引導教師充分、全面解讀《科學》課程標準,切實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學校課程建設能力。

1.改革傳統教研方式,調動教師參與教研的積極性,與教師共同協商、平等對話,指導教師自主開展教研活動,充分發揮教科研基地學校和各轄市(區)科學學科中心組的研究與輻射作用,提高教研質量。

2.以各種形式,靈活、有效、充分發揮科學學科基地的引導功能,向全市學科教師展示學科基地研究氛圍與榜樣風範。

3.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堂教學研討和觀摩活動,以期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科學課堂教學新模式。

4.切實加強具體實驗專案的實施,培植典型,提高課程實施的研究水平。尤其要以中法合作“做中學”科學教育專案為抓手,在認真總結和深刻反思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開展教學案例的模仿(大力倡導)與創生(適度嘗試)。 全面提高教師深度挖掘課程資源的能力以及課堂教學實踐創新的技能。

5.加強對學校教研組工作的指導,根據“**市中國小教研組建設章程”,定期檢查學校教研組的工作。

6.不定期舉辦各種專題性、主題性學術沙龍,營造良好學術氛圍,為各種不同型別的科學教師交流教育教學改革的經驗,探討自身素質提高的途徑和方式提供條件和機會。

7.繼續徵集、優化、整理“教學情境設計、課堂教學實錄及評析”,積極發現、總結、推廣教學第一線教師的教學改革成果。

(四)重視教育科研,深化課題研究

1.探索國小科學學科課題研究的原則和方法,提高課題研究的實效性。科學課題研究應重視應用研究、行動研究、現場研究、微觀研究;應重視質的研究;應以課堂教學、課程建設等具體問題為著眼點:強調結果價值與過程價值並重,提倡“過程即成長”的行動理念。

2.系統展開省級重點課題“科學探究中,滲透元認知要素的實踐與研究”的結題工作。

(五)改革評價方式,完善評價體系

1.逐步建立起以學生的發展為核心,以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對學生的評價為重要內容的課堂教學即時評價體系。

2.幫助部分學校逐步建立並完善學生學業(學生成長)記錄袋,探索建立促進學生髮展的過程性評價體系。

3.逐步成熟**市國小科學學科有效教學抽樣檢測調研工作,對符合科學教育規律的命題理論作出探討,將命題科學化的研究引向深入。

4.探求國小科學實驗操作考查的最佳模式,是國小科學評價體系重點需要加強的環節。

(六)組織各類研訓活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實施新課程的關鍵是要有一支數量和質量都能夠得到保證的教師隊伍。課程改革對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教師的業務水平。因此,組織必要的培訓、調研、總結、推廣和競賽活動,能夠推動教師隊伍的發展。

1.繼續承擔國小科學教師繼續教育任務,圍繞課程改革這一核心內容充分展開,為新課程實施提供保障。認真組織各種形式的、行之有效的新課程培訓活動,引導教師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提升課程意識和課程實施水平,為新課程實施提供有力保障。

2.組織《科學》課程標準、新教材的學習和培訓活動,引導科學教師明確科學學科課程改革的方向;組建學科性研究小組,攻克難關,提高課程理解能力。

3.以省級實驗國小為龍頭,積極探索提高國小科學學科教學質量的途徑和方法,採取積極措施,大面積穩步提高國小科學教學水平。

4.加強對青年科學教師的培養,探索促進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的新途徑、新方法:以青年科學教師為主體,以課題研究為切入口,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為主線,加大對青年科學教師培養力度;通過雙向選擇,為青年教師確定教學指導(以教研員、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為主),有目的地開展“傳”“幫”“帶”和交流活動,促進青年教師健康成長;繼續抓好青年教師的課題研究工作,引導青年教師開展小型課題研究工作。

5.根據省市教研室有關規定,有關學科組織教師教學能力競賽、學科評優活動。

(七)加強自身建設,提高研究能力

1.加強教研員自身的理論學習,確立自身的研究方向和專題,提高專業研究水平。

2.進一步加強對轄市(區)教研員的工作指導,促進各地區教研水平的均衡發展。

3.教研員苦練內功,不斷增強服務意識,提升服務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的課程理論水平、專業論文發表質量、課堂教學研究與實踐能力、教研活動水準,確保在新課程推進過程中專業引領的整體水平能夠得到大幅度提升。

國小科學教師工作計劃 篇7

一、學生基本情況

二年級學生這是第二學期學習科學課,基本瞭解了這門學科的特點及學習方法:玩中學、想中學、做中學、用中學。瞭解了實驗課中應具備的團結協作精神,並能努力去做,需要逐步培養學生一些探究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能夠從生活和學習中挖掘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主題,能夠試著和同學展開小組合作學習,在有效的活動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與創新的潛能。要培養學生對生活、學習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具備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要讓他們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的方法,資訊資料的蒐集、分析和處理問題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學生形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成為創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課程性質

國小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科學素養的形成是長期的,早期的科學教育將對一個人科學素養的形成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承擔科學啟蒙任務的這門課程,將細心呵護兒童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求知慾,引領他們學習與周圍世界有關的科學知識,幫助他們體驗科學活動的過程和方法,使他們瞭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係,樂於與人合作,與環境和諧相處,為後繼的科學學習、為其他學科的學習、為終身學習和全面發展打下基礎。學習這門課程,有利於國小生形成科學的認知方式和科學的自然觀,並將豐富他們的童年生活,發展他們的個性,開發他們的創造潛能。

三、教學目標

通過科學課程的學習,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並能應用於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於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想象、尊重證據、敢於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新發展。

(一)科學探究

1、知道科學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動,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特徵。

2、能通過對身邊自然事物的觀察,發現和提出問題。

3、能運用已有知識作出自己對問題的假想答案。

4、能根據假想答案,制定簡單的科學探究活動計劃。

5、能通過觀察、實驗、製作等活動進行探究。

6、會查閱、整理從書刊及其他途徑獲得的科學資料。

7、能在已有知識、經驗和現有資訊的基礎上,通過簡單的思維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釋或結論,並知道這個結果應該是可以重複驗證的。

8、能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表達探究結果,進行交流,並參與評議,知道對別人研究的結論提出質疑也是科學探究的一部分。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保持與發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歡嘗試新的經驗、樂於探究與發現周圍事物奧祕的慾望。

2、珍愛並善待周圍環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3、知道科學已經能解釋世界上的許多奧祕,但還有許多領域等待我們去探索,科學不迷信權威。

4、形成用科學提高生活質量的意識,願意參與和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的討論與活動。

5、在科學學習中能注重事實,克服困難,善始善終,尊重他人意見,敢於提出不同見解,樂於合作與交流。

6、意識到科學技術對人類與社會的發展既有促進作用,也有消極影響。

(三)科學知識

1、學習生命世界、物質世界、地球與宇宙三大領域中淺顯的、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知識與研究方法,並能嘗試用於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

2、通過對物質世界有關知識的學習,瞭解物質的常見性質、用途和變化,對物體的運動、力和簡單機械,以及能量的不同表現形式具有感性認識。

3、通過對生命科學有關知識的學習,瞭解生命世界的輪廓,形成一些對生命活動和生命現象的基本認識,對人體和健康形成初步的認識。

4、通過對地球與宇宙有關知識的學習,瞭解地球、太陽系的概況及運動變化的一般規律,認識人類與地球環境的相互作用,懂得地球是人類惟一家園的道理。

四、教學措施

1、"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教材"的教學,常常把目標單一地定位於教知識;"用教材教"則是在更大程度上把知識的教學伴隨在培養能力、態度的過程中。科學課的目標設計要有"用教材教"的意識,這樣,才能把科學探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目標有機地和科學知識目標結合在一起。

2、繼續遵循在玩中學、做中學、用中學、想中學的原則,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3、配合科學教研組舉辦的創“科學知識值多少”吉尼斯紀錄活動,將繼續堅持課前五分鐘的科學小知識問答,小知識大學問,培養學生讀科學、學科學、愛科學的熱情。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4、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

五、資源利用

做好每節課的學生實驗和演示實驗,使學生對一些現象有比較直觀的瞭解;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鼓勵學生蒐集資料,培養學生蒐集整理資料的能力。

六、課時安排

六、教學總結及反思要求:

教學中不斷總結成功的經驗,以及失敗的教訓,記錄本節課的教學觀念、教學行為和學生表現以及教學成功與失敗進行的理性分析,記成功之舉、“敗筆”之處、教學機智、學生見解,教設計等。反思自己的成長過程,一步步明確自己的前進目標。調整努力方向,實現個人素質提升和專業成長。

國小科學教師工作計劃 篇8

一、學情分析:

大多數學生對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另外,在進行著觀察、提問、假說、預言、調查、解釋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動時,我強調小組合作學習與自主學習必要性,所以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以往由於活動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學內容只是匆忙的走過場地,有些探究活動甚至根本就沒有開展,實驗也沒有充分地讓學生去做,學生的實驗能力得不到發展,活動時常常耗時低效,影響了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形成,對這學期的教學有一定的負面影響。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以主題單元的形式編排了《熱與我們的生活》、《春夏星空》、《光與我們的生活》、《生物與環境》、《太陽、地球和月亮》、《研究與實踐》等6個單元,以學生髮展為本,以科學探究為核心,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要線索構建單元,體現了“生活經驗”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將“科學探究、中、科學知識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地整合,重點落實科學思維方式的培養。

《熱與我們的生活》要求學生主要學習熱的傳遞方式及熱對物體形狀與大小的影響及認識某些材料的性質,瞭解常用的傳熱和隔熱方法等主要內容。《光與我們的生活》要求學生用實驗探究凸透鏡的成像原理及成像規律及應用;做模擬實驗,瞭解眼睛的構造及看物體的生理機能;瞭解近視眼的形成及預防;注意用眼衛生。《太陽、地球和月亮》要求學生知道地球在不停地自轉形成晝夜變化,做模擬實驗。

探究晝夜變化對動植物行為的影響。查閱資料觀察記錄月相變化,瞭解月食、日食現象。查閱資料瞭解月球概貌:大小、月表特徵、有無動植物和空氣等內容。《研究與實踐》主要是讓學生自己獨立開展科學研究,教師要適時幫助引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探索精神,從而形成科學精神。主要內容有:瞭解種花的過程;在校園或家庭創設生物角,栽培植物。

三、教學目標:

1、瞭解生物與環境的關係,瞭解生物鏈的知識及打破生態平衡的危害,教育學生保護生態環境,保持生態平衡。

2、探究熱傳遞的方式及與人們的關係。

3、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及眼球成像的原理,教育學生注意用眼衛生。

4、瞭解地球、月球的公轉及位置關係形成的月相、日食、月食、晝夜產生及對生物的影響。

5、瞭解生物群落並栽培植物瞭解植物的生長情況及相互間的聯絡。

6、通過探究、遊戲、體驗、播放視訊等手段激發學生對科學的熱愛,通過探究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

四、教學重難點:

與熱傳導有關的實驗、貌相形成及月食形成的模擬實驗、瞭解眼睛的構造及看物體的生理機能的模擬實驗儀器缺少、材料也不好帶,也不好組織,這此是本冊的教學難點,同時這部分內容也很重要。

五、教學基本措施:

1、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

我所教學的每個班,我打算本著就近的原則給他們分組,每組4-6人,每組學習最好的那個學生為組長,字寫得最好的那個學生為記錄員。組長負責小組活動紀律、安全、組織、分配帶材料等工作,記錄員做好實驗記錄。在教學中逐漸教會他們怎樣組織實驗、交流、帶材料、作記錄,還要注重對學生進行評價,原則上讓學生先自評、再在小組內評,再推薦優秀學生在班上評。

探究式教學是科學教學的核心,它承載著科學教學的所有價值,但現實卻不能讓我們每節課都這樣做,我打算抓住那些利於探究的內容、核心內容、重要的內容設計並開展探究式教學,每課進行探究的問題不能超過兩個,如果探究的問題超過兩個,則次要的內容要用其它方法進行變通,如視訊、遊戲等方法組織教學。探究時,要獨立與合作結合起來,能分組做實驗就分組做,不能分組做的老師要演示實驗,不能演示實驗的,要運用多媒體播放,不能播放的,要引導學生進行推理、設計。總之,儘自己最大努力堅決、合理進行探究式教學。

在探究的整個過程中,我即不強制學生的學習,也不放任自流,用語言、情境、遊戲等到有效手段引導學生完成教學目標任務。

2、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科學教學雖然以探究為核心,但其它方法運用得當也會收到很好的效果。我就經常在教學中運用遊戲、講科學故事、觀看視訊等手段,這些手段有的讓學生親歷過程、有的在故事有原理、有的增強材料的直觀性,符合國小生的認知特點,這個學期,我將繼續運用這些方法作為探究式教學的補充。

3、向其它學科融合

科學有時向語文、音樂、美術融合,對培養學生的科學審美、科學人文精神有著重要的作用。學習土壤,我計劃讓學生讚美土地,學習珍稀的動植物,我計劃在課堂上開展一次即興演講,探究月球,我打算讓學生暢想未來

4、教會學生上網查資料、下載並儲存文字、在網上觀看科學視訊等。

六、各單元、各課課時安排(教學進度):

除《植物向哪裡長》《密切聯絡的生物界》《溫度計的祕密》《凸透鏡》《彎彎的月亮》外,其它都是一課時,每學一單元都要複習、測試,大約要兩個課時。

國小科學教師工作計劃 篇9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有四個單元:“光”“生理與健康”“物體的運動”和“常見的力”。 本教材在原有“任務驅動”學習方法的基礎之上,又增添了一些特色。例如:

1、教材設定了“網上學”欄目;

2、教材的呈現形式靈活多樣;

3、教材的建設系列化;

本教材以《科學課程標準》為依據,每個“主題”由若干個單元組成,每個“單元”由若干個“課題”組成,形成一個按學生知識背景與認知發展為基礎,以探究能力發展為主線的螺旋式前進的多維立體體系結構:知識學習維、能力培養維、情感體驗維、時間發展維。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數、採集資料,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三、學生情況分析

進人四年級以後,學生對科學課的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求知慾和參與科學活動的願望明顯增強。學生已掌握許多的科學知識和科學的方法,對科學探究活動非常喜歡,並能以自己的方式觀察到許多細節的地方,興趣濃厚,已經具備初步的探究能力,動手能力。另外,在進行著觀察、提問、假說、預言、調查、解釋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動時,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強。但由於學生年齡的侷限,觀察的深度、準確度還不夠,觀察或描述的方法還不會實踐運用。大部分學生知識面不廣,勤於動腦的同學佔的比例不是很大。還有的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這現象尤為突出。

因此,本學年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至關重要的時期。教學中要因勢利導,積極引導學生在學習中逐漸養成尊重客觀事實、注重證據、大膽質疑的科學品質和思維方式,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和學習質量。

國小科學教師工作計劃 篇10

一、 研修目標:

1、讓自己在設計課、上課、觀課、評課等基本功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升。

2、在自我反思、合作探究、經驗積累中,不斷拓展科學專業視野,提升自己科學教學研究的品質。

二、預期目標:

1、爭取一年內寫一篇較有質量教育教學方面的論文;(瑞安市二等獎以上) 。

2、利用教育教學中的心得寫兩篇教育教學方面的案例,其中至少要一篇要較有深度(溫州市二等獎以上) 。

3、認真研究兩節課,爭取在瑞安和溫州市級開課,並整理好課堂實錄。

4、認真的研讀蘭本達的《國小科學教育“探究——研討”教學法》;寫5000字以上的讀書筆記,並選擇其中的一個課例進行模仿;另外閱讀完國小科學學員必讀的三本教育理論專著;平時每一個月以閱讀《科學課》雜誌為主,思考並做簡單的讀書記錄。

三、具體措施:

1、認真積極參與各項活動,完成各樣作業。

2、學會聽課:有選擇性的聽優秀老師上課,學習他們是如何處理課堂中的各個環節。不但要做記錄,更要思考別人的教學設計和課堂把握的能力。同時積極參與學科的教研研討活動。

3、提高上課能力:可以嘗試模仿優秀教案、課例上一堂課。留意細節的處理。爭取開兩節市級以上的公開課,虛心聽取他人的寶貴意見,整理寫成案例。

4、寫思考:上課後必寫反思,並將深有感觸的想法寫到部落格上。

5、上網學習:瀏覽重要的科學網頁;參與網路研修班;參與重要的QQ群討論和各種論壇活動。

我將嚴密的按照自己的研修計劃實施,用心堅持,相信在這樣的一個的平臺上,我會迅速的成長。

具體對照表如下:

時間任務執行情況

20xx年寒假初次閱讀完《國小科學教育探究----研討法》、整理部落格

20xx年上學期第一個月(主要事件)再次閱讀《探究研討法》,並完成讀書筆記,

第二個月模仿課例上課,寫反思感想、寫一篇論文

第三個月爭取學區級以上的開課、整理成課堂實錄

第四個月完成閱讀張紅霞《科學究

竟是什麼》,並簡單摘記

20xx年暑假閱讀完餘自強《科學課程論》、韋珏《探究式科學教育科學指導》及相關雜誌

20xx年下學期第一個月完成暑期兩本書的讀書筆記

第二個月寫一篇有質量的教學案例

第三個月爭取溫州級公開課,整理成實錄,反思,寫成案例

第四個月整理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