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教育敘事案例(通用20篇)

欄目: 教師工作計劃 / 釋出於: / 人氣:1.92W

教育敘事案例 篇1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轉眼間,我已經工作了兩年多。曾記得,那是20xx年的12月,已走出象牙塔一年的我,由於趕上了縣裡支援大學生返鄉,建設家鄉的好政策,我光榮的成為了一名國小教師。因為學校教學的需要,我擔任英語學科教師,我欣喜,因為我是專業對口,我迷茫,因為我沒有教學經驗。但是,我心中始終堅信,只要我努力學習,認真工作,我一定會有頗多的收穫。

教育敘事案例(通用20篇)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第一節課,我從培養學生的興趣開始,只有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才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地參與學習的全過程。

當我向他們問侯著:“How are you? Glad to meet you!”時,看著他們伸出的一雙雙小手,課堂氣氛變得活躍起來,接著我又讓他們學唱英文歌曲,我感覺學生們已經漸漸地融入了英語學習的環境中,我暗自歡喜。通過第一節課的教學,我知道了,應該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立足課本,設計一些能吸引學生注意力,並能鼓勵學生開口說英語、有趣味的教學方法,這樣更有利於提高課堂效率。

一、 利用遊戲教學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單詞。

例如:在剛教完關於學習用品的單詞後,我設計了“What’s missing?”遊戲幫助學生檢查新單詞的掌握程度,這樣不但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也可以形成學生樂學,教師樂教的良好氛圍。又如在一年級的教材中,有一些是關於顏色的單詞,教師可以從顏色中選擇一種顏色隱藏起來,讓學生猜是哪一種顏色,這樣的教學設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使師生關係非常融洽。

二、 演演,說說,學以致用。

課堂不僅是傳播知識的地方,更是一個師生展示自己的舞臺。表演是學習語言的有效途。為了鼓勵學生開口說英語,可以根據國小生愛表現的特點,在教授動詞後,可以讓學生根據動詞的意思,給出相應的動作進行表演,不僅可以滿足學生的表現欲,也可以使學生們的情緒高漲。又如關於“Let’s go shopping.”的話題,可以創設一個情景,根據學過的知識進行對話表演,不但可以鍛鍊孩子口語能力,也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三、 使用歌曲或是Chant 進行課前熱身,這樣可以幫助學生記住學過的單詞和句型。

歌曲和chant ,因為朗朗上口,學生非常有興趣,所以他們會在課後說、唱起來,這是一種無意識的複習和鞏固,可以幫助學生拓展課外知識。例如:教材裡有一首chant,我先讓學生自己朗讀,讓學生從整體感知韻律,然後再聽讀,學生很快的掌握,最後配上有節奏的音樂,學生跟隨著音樂的節奏,體驗著學習語言的樂趣,在愉快的活動中掌握了語言知識,讓他們在做中學,在唱中學,在玩中學,從而為培養他們用英語交流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四、 在教學設計中以激發學生興趣為宗旨。

根據國小的不同階段的心理特點,採用不同的教學設計,主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合作探究,創新能力,讓孩子敢於用英語去交流,敢於舉手發言,不斷髮掘他們身上的潛能,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反思,在合作中學習,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增強他們自我評價的意識,有利於學生今後的發展。

五、 心中有愛。

作為一名教師,首先做到心中有愛,不但要愛自己的事業,更要愛護孩子。真心的把孩子當成自己的朋友,我心去呵護。只有建立了和諧的師生關係,課堂氣氛才和諧友好,才能讓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才能有利於學習。

英語教育、教學方法是一個長期探討的話題。每一節課,都會產生新的問題,有新的收穫,新的心得體會。作為一名教師,要不斷的更新的學習方法,要時刻把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牢牢抓在手中,這樣我們的課堂才能夠取得成功。雖然我在教學上有了一些經驗,但是教學道路是漫長的,我還需要不斷地學習、研究、探索出一套更好更高效的教學方法。

教育敘事案例 篇2

美術學科,它不僅能讓學生學到繪畫與製作的本領,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發揮學生在各個方面的才華;還能使學生感受身邊的美,體驗生活中美。如今的美術課不同以往,教師在上面畫,學生在下面畫的形式;素質教育已經進入美術教學活動中,在課堂上要以發展學生為主,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作業過程中,更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探究與合作能力,讓學生學得輕鬆,學得快樂。現在的美術課堂就好像一個樂園,讓學生樂在其中。

記得在一節美術課上,有個男生美滋滋的來交作業。我一看他手中的作業,線條很亂,造型也不準,心中有些不高興,心想:畫成這樣還美滋滋的。心裡這樣想著就隨口說:“你畫的是什麼呀?你都沒有認真畫?”說著就在他的作業中改動了幾筆。沒想到他十分不高興,一扭身就回到座位了。看到這情景我心裡很不是滋味,回到辦公室我還在想那一幕。我很想把他叫出來,狠狠地訓斥他一頓。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的我發現孩子的繪畫能力需要培養,是在教師的不斷鼓勵和表揚中成長起來的。當孩子們美滋滋的向老師展示作業時,內心需求的並不是指導和 挑剔,而是想訴說,想得到老師的肯定。如果我當時不是給學生改作品,而是說,你畫的很好,也很用心,如果線條再流暢一些,或是構圖再合理一些會更好。我想,效果肯定是另外一番天地。所以教師要不斷地鼓勵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教學中,我特別注重對學生的綜合評價,在知識的理解與表現中,學生表現參差不齊,為了挖掘每一個學生潛在的能力,我因材施教,根據學生個性及作品造型特點的不同,分別進行鼓勵和引導,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個性的張揚。教師還要講究語言上的魅力,適當的表揚和鼓勵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可以說,語言是課堂教學必備的工具,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認知媒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大量的資訊傳遞和交流都是用語言來實現的。一名合格的教師不僅要有較高的知識、道德修養,還應該追求恰如其分的課堂教學用語,語文、數學如此,做為具有美感、具有藝術性教學內容的美術課更應如此。“用藝術的語言來闡述藝術”,來激發學生興趣,來啟發學生思維,來陶冶學生情操,讓學生在藝術的氛圍中感受美、理解美、鑑賞美、表現美。明白了學生的心理,在課堂上,我在學生交作業時先給予肯定,而不是隨手就修改。馬克斯·範梅南曾說過:“沉默也是一種機智。”機智的沉默是指你認識到有些時候,不發表自己的意見看法、建議或任何評論要更加重要些。因此,在教學中出現一些分歧與矛盾時,我們應及時地捕捉,悉心地察辨,要從學生外在與內在的變化中去“對症”,要從學生思維的發展趨勢和內心的實際需求中來“下藥”。

在對《風景寫生》的講解中,使學生學到了運用速寫的方法繪畫風景畫,學會了如何取景進行繪畫。抓住了事物的結構特徵進行描繪。本課,教師通過運用在真實景中繪畫,提高學生的繪畫興趣,感受大自然的美,陶冶了學生的情感。

美術教師應把自己看作是特殊的藝術家,在課堂教學中,不斷用內在美的心靈和外顯的教學語言去撥動學生美的心靈,塑造出學生美的心靈,用具有藝術美感的語言形式,精心設計能開啟學生心靈和激發學習熱情的課堂語言,形成和諧、生動、活潑、融洽的課堂氛圍。

這樣我們才能有目的地調整教學,有針對性地解決教學中的問題,關於課堂教學,我還需要不斷的學習,只有學習才能不斷的充實自己,在不斷的成熟中才能積累更多的經驗,最終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得到提高。

教育敘事案例 篇3

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我發現許多學生在繪畫過程中缺乏自信。作為一名美術教師,怎樣讓你的學生真正的獲得自信,愛上你的美術課呢?除了在平時處處播撒暖人的話語、露出會心的微笑、投去讚許的眼神,更重要的是,你的美術課能讓孩子們喜歡。

在一節學做賀卡的課上,我讓學生在親手做的賀卡上寫上給父母的祝詞,回家送給他們。一下課一個男生害羞的跑到我的面前,把他親手製作的賀卡遞到我的手上,神祕的說:“等會兒再看”微笑著跑遠了。當我開啟那張他親手繪製的賀卡時,一串大大小小的字映入我的眼簾“美術老師,您好。我很喜歡你。謝謝你讓我喜歡美術。請回信。”雖然這張賀卡做的很粗糙,畫的也不是十分的精美,但卻是我收到的最漂亮的賀卡。

於是我回去也做了一張賀卡,寫了一些鼓勵他的話,當作回信送給了他。事後與他的班主任隨意聊天時瞭解到他拿著我的回信看了三天,學習也比以前更努力了。

這不禁使我回想起了這個靦腆的小男生剛入學時的樣貌。在第一節繪畫課上,同學都開心地在畫畫。他卻拿著筆不敢畫,我走到他旁邊,用手輕撫著他的頭:“小夥子,你怎樣不畫畫?”我問,他說:“我畫不好”,“會寫你的名字嗎?寫出來讓老師看看。”他慢慢在紙上寫出自己的名字。“你寫得字很漂亮,會畫人臉嗎?”我邊鼓勵邊引導,他又在紙上畫了一個人物臉盤,我問他這張臉上會有什麼樣的表情?他說高興,我啟發他給臉裡添畫成高興的表情後又因勢利導:你還會畫什麼人物表情?他又畫出了哭泣,發怒等,在我的耐心啟發下,他又把各種表情都添畫了出來。由於過分膽怯缺乏自信,使得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很少聽到他的聲音。於是在美術課上我經制造機會請他回答問題。當我給予他回答的肯定“說的真棒”時,他露出了開心的微笑。在小組合作製作手工時我也請他做臨時小組長。

經過一段時間的反覆輔導和鼓勵,讓他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也慢慢消除了膽怯害怕的心理,克服了他不敢下筆畫畫,不敢大膽發言的心理障礙。此刻這個小男生已經喜歡上畫畫了,也就有了開頭的那幕。

可觸的地方,就是工作中的每一個細微之處。只有把握住每一個細節,我們教育的田野,才會蓬勃著碧綠的春意,喧騰著生活的甜蜜,流淌著生命的魅力。只要我們真心對待每一個孩子,收穫得將是一張張笑臉。

美術教育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因為社會要發展,就需要人去開拓創造。那麼,就需要造就一代新型人才,從小在他們的心靈上播上一顆“獨創”的種子。在美術教學中挖掘教材的求異因素,個性是圖案裝飾、工藝美術等教材,從不同角度去展開、去強化,創設情景。善於從聯想中求異。求異思維訓練是開發智力的重要方法。沒有創造就不能“青出於藍勝於藍”。未來的世紀將創造競爭的世紀,把美術教育和智力開發溶於在每節課的教學過程中,使他們明白自己是處在一個美的世界和社會裡,還明白人類在悠久的年代裡創造了光輝燦爛完美的當今世界,他們還明白用自己的雙手和智慧去創造更加完美的未來世界。同時,還看到了自己的價值,他們的未來就是祖國的未來,祖國的強盛、民族的興旺都是他們的智慧和美感,美術知識和運用表現美的頭腦及雙手去創造、去建設的。因此,才能在他們的心靈中埋下這美的種子,使他們此刻成為愛美、會美、外表美、能創造美的一代後備人才。

教育敘事案例 篇4

我擔任的教學課程是九年級化學,對於九年級的學生來說,九年級這一學年是學生們最關鍵的一年,學習態度、學習方式及學習習慣等都面臨著一個新的挑戰,特別是化學課程,它在培養人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並且化學具有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對於我來說,任務很艱鉅,教學難度很重,不光要按質按量的完成正常教學計劃,還要處理好師生之間的關係,做到融洽和諧。我所任教的兩個班級大部分是基礎較差的學生,針對這種情況,我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極大限度地貼近生活,儘可能地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通過評價機制增強學生的成就感。

描述故事過程:練習液體藥品取用的基本操作:

教師:哪位同學上臺來演示一下液體藥品的取用,向試管裡倒入少量的氯化鈉溶液?

有不少學生舉起了手,坐在倒數第二排的一個男同學躍躍欲試(想舉手又有些不敢舉)。

教師:張文權同學到前面來給大家演示一下,其他的同學請注意觀察,希望找出他操作中的優點和不足。

張文權同學有些靦腆地走到講臺前,認真操作,並較順利地完成了整個操作。

同學甲點評:他的藥品沒灑出來,這一點做得很好,但是他取下的瓶塞是正放在實驗桌上的。

同學乙:他倒液體時,瓶口是緊挨著試管口的,而且試管的傾斜角度較好,但他倒完藥品後,試劑瓶沒有放回原處。

同學丙:………

教師:張文權同學的操作是成功的,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剛才同學們都給他一一指了出來,希望其他同學在操作時也要注意。我覺得今天張文權同學在操作中把最難的一點做的很好,我想許多同學有這樣的感覺,在傾倒時藥品的用量不好控制,大家看看他的取量很準確(約1到2毫升)。(教師舉起試管)

有許多同學點頭稱是,其中坐在他旁邊的一個同學在課桌下面向他伸出了大拇指。張文權同學興奮的臉都紅了。

在以後的化學學習中,課堂上他舉手發言大膽了,表現出了對化學學習較濃厚的興趣。

反思:

從以上這個案例我們不難看出,張文權同學能在化學學習上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就在於他在化學課堂上獲得了成就感。為什麼他在教師這麼一句話中能取得那麼大的效果呢?該同學學習成績較差,可以說沒有教師能在學習上讓他能夠感受到成功,對於一個缺乏自信的人來說,他的進取心和積極性從哪裡來?教師的說教只能是無源之水,顯得很蒼白無力,也就不能從真正意義上來調動他了。因此,我覺得要讓教師的評價真正成為學生的動力,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善於捕捉機會,對學生做到適時評價。

2、教師的評價一定要具有可信度。

3、教師讓學生參與評價是評價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教育敘事案例 篇5

這一節課是我剛剛調到復興國小上的第一節課,這節課是在星期三下午第六節,學生們在上午進行了緊張的語數學習,而第五節課則剛剛上了一節體育課,學生好像都玩得很累,一上課都在不停地擦汗水,陽光透進了教室,氣氛覺得非常的沉悶。看著這些孩子們,我覺得很無奈,新課肯定是無法很快進行的了,不能照常規的方式來進行教學了,得換一種方式讓學生既覺得新鮮又便於教學的模式,而且還得找一個方法讓學生們調整一下。

於是我讓學生們站起來,一起說唱歌謠”Head an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 …”並讓學生用手指了相應的身體部位,然後和學生一起做了一套簡單的手指操,學生的激情慢慢地被調動起來了,注意力基本調整到了英語學習上來了,在進行復習匯入的時候,我拿出了事先準備好的單詞卡片,教師出示卡片,讓學生快速地讀出這個單詞,同時快速地用動作比劃出單詞所展示的動詞短語,並評出比較到位的活著獨特的動作,並進行鼓勵,學生在這個環節上參與度也很高,有的學生也創作出了許多新的動作,通過複習的遊戲活動,學生進一步掌握了上一節課所學習的詞彙,效果良好,也沒有人再去做別的事情了。

在新授課階段,我繼續用匯出單詞、展示單詞卡並讓學生比劃動作的方式來進行學習,教學也比較順利,而在練習單詞的時候,我換了一種常用的方法,即採用波浪式的練習閱讀的方式,即讓第一組的學生先小聲地讀,第二組的再大聲一點,第三組的學生再大聲一點的方式來進行,然後再讓學生反過來進行練習。同時還採用了另外的一種練習的方式,即大聲小聲的遊戲,教師如果大聲地讀,學生就只能小聲地重複地讀,反之亦然。這樣進行練習的效果也不錯。在進行句型學習的時候,我給學生創設了一個教學情境,即媽媽不在家,但是下午有客人來,得收拾一下,讓孩子們來當家,讓孩子們用英語說說他們都會做些什麼,在說英語的時候後讓學生同時比劃出過戶動作,讓後展示出要學習的對話,引導學生進行分角色操練並上臺表演,學生學習的也很順利。

在操練對話的環節,我讓學生上臺表演對話,有很多學生都積極的舉了手,我看到一個小男孩兒把手舉得高高的,我就叫了他上來,誰知他一上臺,其他學生就都哈哈大笑起來,我搞不清楚是什麼狀況,就只聽一個學生說:“老師,他是傻子!”我聽了才明白是怎麼回事,但是我沒有笑,而是立刻批評了那個說話的學生。我微笑著對那個舉手的小男孩說:“你很棒!因為你敢於主動地上臺來表演,你的任務就是和老師一起展示一下簡單的打招呼的用語(原本安排展示的內容較難,所以改了比較簡單的,避免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然後我就和這個學生練習了簡單的英語口語:如Hello! Hi !Nice to meet you .等等。那個小男孩兒居然順利的對上來了,我帶頭給這個小男孩兒鼓掌,其他的學生也都大聲地鼓起掌來。我順勢對其他的學生說:“你們看,他不是很棒嗎?也許他在學習的過程中有一定的困難,但是我們是一個班級,我們就像是一家人一樣,是不是應該互相幫助呢?”其他的學生都說應該,而且很多學生也願意做他的小助教,我也給那個小男指定了一個小助教。那個小男孩也很激動,上課的時候也更加專心了。當然後面的學習也比較輕鬆了。

下課後,我反覆思考了這節課,這節課應該說還是比較成功的,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了教學思路和方法,在教學中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儘量採取了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和模式,給學生創設情境,儘量採取遊戲的、學生合作式的教育學的方式,讓學生在學中玩,在玩中學,輕鬆愉快的進行學習。同時,儘量關注每一個學生,特別是一些後進生,儘量給予他們鼓勵和幫助,就像這節課堂上的小男孩,他在受到鼓勵後,學習也更認真了,成績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學生是一個現實的生動的具有創造性的生命體,我們應該尊重他們、幫助和教育好他們,以強烈的責任心和愛心,用良好的教育教學方法去引導和啟迪他們,讓他們在學到知識的同時,也感受到人生的快樂,懂得做人的道理,快樂的學習,健康的成長!

教育敘事案例 篇6

傳統的中學美術教學的著力點主要集中在“看畫”或“臨畫”為主要資料展開的,這一點在課堂教學和檢測上表現得十分鮮明,於是在教學中,往往出現教師按每節課的教學目標教,而學生也以課的資料為主進行臨摹和創作。

新教育調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強調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合作互動學習,調情感體驗,注重學習的過程,我想美術教育也是一樣,不僅僅要學好基礎美術知識,更要走到生活中去,因為“美術來源於生活,並高於生活”,讓學生體會生活中的各種美麗。透過美術課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創作熱情,開發學生的想象力。

我在教學中深深的體會到很多學生只會照著畫,如果你讓他去創作,他就會很頭痛。為了讓學生髮揮自己的創作潛能我上了一節《美麗的紋樣》課,在課前我準備了充分的圖片材料,因為創作紋樣需要生活中的素材,例如:風景照片、花草照片,各種動物照片等,所以我上網找了很多圖片並打印出來,課上我先是講了紋樣的發展歷程、種類和變形方法,並用“綿羊”、“雞冠花”為原型一步一步的講解它的變形過程和注意事項,學生們聽得很認真。然後我鼓勵他們利用生活中的動植物,自己想象,進行各種類的紋樣創作。我把我課前列印的圖片發給學生,學生們看到豐富多彩的圖片很興奮,立刻就有了創作熱情,為了調動學生的創作用心性,我決定在整個年組辦一個“自主創作――美麗的紋樣”的展出活動,把創作突出的學生作品在學校大廳的黑板上展出。但不許抄襲,必須要原創設計。學生們聽了很是用心。我發現也有一些學生想了很久就是不知該怎樣畫,我於是給他們引導,幫他們分析,於是學生又突然有了靈感,畫的也很快。

“自主創作――美麗的紋樣”的作品展出當天,全校很多學生給學校一樓大廳圍了起來,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評論著他們看好的作品,作品被展出的學生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總之,想像力和創造思維的培養和開發,是現代美術教育最主要的特徵之一。教師就應在美術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意識,調動學生完成創意作品的用心性和主動性。讓每個學生都有發現自己潛能的機會,相信自己,感受創作的無窮樂趣。

教育敘事案例 篇7

一、背景

託班是孩子第一次過群眾生活的初始階段,對他們進行常規培養尤其重要。經過一學期的培養訓練,孩子們的常規已初見成形。可寒假休息了二十多天孩子們回來後,我發現班上出現了這樣一個現象:當老師需要孩子們移動小椅子進行活動的時候,有的孩子是一隻手拖著小椅子走的;有的孩子是一隻手拎著椅子,搖搖晃晃地走的;有的孩子不站起來,坐在椅子上拖著走的……此時椅子與椅子之間、椅子與地板之間不是發出“咚、咚、咚”的敲擊聲,就是發出“吱、吱、吱”的摩擦聲。而且地板上也滑出了一些小小的痕印,看到孩子們這樣不愛護小椅子。我有些生氣地說:“你們這樣貌,椅子很容易搞壞的,請小朋友們把小椅子搬起來走路”。但是還是有小朋友無動於衷,依舊把椅子拖著走,發出很大的噪聲。

二、實錄

一天,我們正在開展談話活動:“我的好爸爸”,只聽“啪”的一聲,把老師和小朋友都嚇了一跳。原先繆仁軒小朋友連人帶椅子的摔在了地板上,當時我是又好氣又好笑,但轉念一想遇到事情光靠訓斥、說教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何不抓住時機對孩子們進行一番教育呢於是我煞有介事地說:“你們聽誰在哭啊”小朋友立即安靜了下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東找找西找找。接下來我告訴他們:“中午小朋友睡覺的時候,張老師也聽到教室裡有哭聲,我找啊找啊,找了半天最後找到啦!你們猜是誰在哭哦,原先是小椅子在哭,我問小椅子你為什麼哭啊它含著眼淚對我說,小朋友不愛護它,一會兒拖著它走,把它得腿拖得疼疼的,一會兒拎著它搖搖晃晃的走,把它身上碰的青一塊紫一塊的。此刻小椅子還傷著呢。”此時小朋友們的臉上都露出了一些不忍的神情。我不失時機的繼續說道:“此刻啊小椅子想離開託二班啦,不和託二班小朋友做朋友了,怎樣辦呢”小朋友開始著急了紛紛說到:“小椅子你別走,我們不拖你了,我們改正了,我們兩隻手搬椅子了……”此時,我靈機一動何不將老師自創的一首《小椅子》兒歌下放給孩子,幫忙孩子掌握正確地搬椅子方法呢於是我對孩子們說:“如果你們想和小椅子做朋友,就請像

張老師這樣做。”我一邊念兒歌一邊示範:“小椅子,我愛你。天天和你在一齊,兩手搬,輕輕放。累了坐在你身上”。有的孩子一下子就學會了兒歌,這時小朋友都模仿著我的樣貌,輕拿輕放椅子。此後,拖椅子的現象日益減少了,“哐當哐當”晃椅子的聲音聽不到了,如果有誰偶爾忘記了,立刻就會有別的小朋友提醒他改正呢。

三、反思

(一)抓住時機巧用擬人化教育

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指出,兒童時期的“泛靈心理”乃是把事物視為有生命和有意向的東西的一種傾向。在幼兒心目中,一切東西都是有生命、有思想感情的活物。利用幼兒“泛靈心理”對幼兒教育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老師應善於將物“擬人化”,以激發孩子的“泛靈心理”,使之產生移情心理,進而理解和構成相應的良好習慣。如上面的例子經過對孩子實施擬人化的教育,讓孩子體驗到了用心情緒,為孩子創設了寬鬆、安全、自由的心理氛圍,比起向孩子們說教講解深刻道理效果好得多。培養了他們的愛心與同情心。小椅子的事件也許是件很微小的事情,但是卻讓我們的孩子明白了,在他們的生活中,不光是成人的呵護和關愛,學著關心他人也同樣重要。關心他人,需要從點滴的小事做起,就像和小椅子做朋友一樣,這是良好道德情感的培養,有利於孩子們健康的成長!

(二)孩子模仿老師的言行

託班孩子的思維來自於實物和直觀的形象,往往從事物的表面形象來認識事物,他們的思維要透過成人的啟發誘導,在具體活動中才能逐步發展。他們好模仿,成人的言談舉止、行為習慣都是他們學習模仿的榜樣。他們一天中接觸最多的是老師,老師的一言一行他們盡收眼底。孩子由於年齡小生活習慣的正確與否沒有準確的概念,首先得讓他們構成正確的概念,對不良的行為,作為教師不能簡單地指責、阻止,而應正確地講解、示範、引導幫忙他們構成正確的概念,給他們一個可效仿的榜樣,讓他們在看看聽聽說說做做中主動地自覺地去學習,去模仿。正如著名教育家馬卡連科說:“教育務必從細節開始”。

教育敘事案例 篇8

藝術源於勞動、源於交流、源於娛樂活動,而興趣的發現與培養也正是在這中勞動和活動中建立並達成的。所以只有讓學生在自己高高興興地參與實踐中,才能使得他們的思維高度集中,創新的火花迸發,從而在不知不覺中把課堂知識掌握了。

這學期我又開始教美術了,這是我的老本行。我把學生們的作品都精心儲存著,我可以在其中感受學生們的成功,孩子們也可以在那裡找到心喜、找到他們感興趣的東西。這些作品就是學生們勞動與活動中收穫,每次學生們看見了自己的作品,都異常興奮。這大大提高了他們的繪畫積極性,上課的紀律更好了,學生們的創作熱情更高了,一幅幅學生作品漸次湧現,讓我應接不暇,愛不釋手。

有一天,一個學生在聽到我給的良好的評價之後,想我提出了一個請求:“老師,我可以把自己的作品送給我的語文老師嗎?”我看了看手中的這個學生的作品,又看了看孩子懇切的眼神,我微笑著把他的作品遞給他:“老師肯定會特別高興的!”學生拿著自己的作品,蹦蹦跳跳地回到座位上。我看著學生的背影,為這個學生感到高興。因為,這個學生體會到的是經過自己一番努力之後獲得的成功,而他沒有獨自品味這份成功,而是想著把自己的快樂與幸福與老師分享,這不僅是學生的自豪,也是作為美術老師的我的自豪。我被學生這樣一個小小的舉動而感動,想我們每一個人是不是都應該把自己的成功和人一起分享。我也感動於自己的一顆敏感的心,能夠從教學生涯中的點滴小事,有所感悟,有所體會,從而不斷完善自己的工作,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學生一起成長、發展。

我們教師每天與學生接觸,每天都應該以一顆細膩的心面對學生。仔細觀察,認真傾聽,用心感受,把自己和學生融為一體,才能夠達到教育的最高境界,那是至善、至真與至美,那師生熔爐與共的最好的境界。教師從教的心情愉快,學生學習的心情愉快,師生之間的交往愉快,那樣何愁教育的質與量呢?

教師要帶著一顆師心而來,師心裡面也要有童心、愛心,這樣就會感動學生,感動自己。作為一名美術教師,我常思考:素質的培養在於有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而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源於興趣,興趣是創造的動力。教師要在教學上利用多種方法激發學生興趣,把興趣作為點燃智慧火花的導火索,充分發揮學生內在的潛力,使之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有了學習的動力,才能製作出更多成功的作品,進而激發出更大的學習潛力,同時更多的鼓勵更能促進學生的學習熱情,我們作為美術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根據學生自己的需要來設計美術課堂的教學,從而使每一個學生都在良好的情緒中通過豐富新穎的教學內容、方法等不斷獲取新知識,創造新作品,把學生帶入美妙的學習樂園。

教育敘事案例 篇9

我們班的寶貝是全園最小的,頭一次接觸幼兒園這個小社會,要適這個集體還是需要一段時間的。一般來園後一個多星期就能進入狀態了。瑞瑞是一個很特別的小男孩,在家裡都是奶奶帶,剛來幼兒園的時候哭得特別厲害。他不像別的孩子那樣邊哭邊叫媽媽,不論你問他什麼,他都不理繼續哭。有時候哭累了就一個人靜靜的坐著,也不和其他小朋友說話,也不去玩玩具。你和他聊天,他也就望著你不出聲,表現出非常內向倔強的性格。來幼兒園快兩個星期了也不和老師打招呼問好,不管我們怎樣主動,他就是不開口。

發現了這樣的情況,我每天都留心觀察他。慢慢的我發現他情緒穩定的時候偶爾會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過了兩天在戶外活動中,我能聽到他爽朗的笑聲了。其實他是一個自我保護意識很強的一個孩子,來到了陌生環境有些膽怯和不自然,他自己在觀察周圍的一切,因為陌生環境的一切都是未知的,人也是不熟悉不瞭解的,所以他不會輕舉妄動,他需要慢慢去熟悉他們,然後慢慢摸索和陌生人的相處方式,慢慢適應環境找到歸屬感。

我在每次集體活動之前的點名活動中,特地的點到他。“叮鈴鈴、上課啦、請看誰來啦?”當我的手摸到他的頭的時候。他還是會站起來望著大家招招手,但不會像其他小朋友一樣大聲的說出自己的名字。不論我怎麼鼓勵他,他都不會出聲。於是我這一次就撒了一個善意的謊。“小朋友們聽到了嗎?”,“沒有、聽不見”。我就摸摸瑞瑞的頭說:“可是李老師聽到了哦,瑞瑞的聲音不是很大,李老師離得他近,所以李老師聽見了,小朋友們鼓勵一下他。李老師有個願望,希望下一次瑞瑞能夠大聲的回答我,好嗎?”瑞瑞就只是望著我點點頭。第二天的點名活動中,我特意先點了幾個很自信的小朋友,好激勵瑞瑞。當我點到瑞瑞時,我牽著他的手,先跟他講了句悄悄話:“瑞瑞你答應過我的哦,會大聲的說的哦!”在他張了幾次嘴巴之後,終於他大聲的模糊不清的說出了自己的名字,說完之後就立馬害羞的用手捂住了自己的臉。這已經是他一個很大的突破了。我這時我大聲的問小朋友“小朋友們!你們這一次聽到瑞瑞的聲音了嗎?”“聽到了”我帶頭給瑞瑞鼓掌,小朋友們也跟著一起鼓掌。他聽後把捂著臉的手給放了下來,笑的很開心。

一個星期之後,我發現在班上能聽到瑞瑞笑聲了,能看到他與小朋友交流了。為了加強效果,我在點名活動之後再加了一個“我的好朋友是誰”到了瑞瑞那時,“大家好,我叫瑞瑞。我的好朋友是···”之後就用手指出了他的好朋友,我小聲的提示他,引導他說出小朋友的名字。可是等了好久,他還是隻張嘴不出聲。其他小朋友都慢慢失去了聽的興趣,我也只好等下次機會了,正準備叫他坐下的時候,突然聽見了他小聲的說出了他的好朋友的名字,頭也埋得越來越低。我當時就大聲的鼓勵他,還給他貼上了一個笑娃娃。隨之把他請到了前面,牽著他的手問小朋友“瑞瑞說出了他的好朋友,那有誰是瑞瑞的好朋友呢!”班上的寶貝們都爭著搶著舉起自己的小手。這無疑是給了瑞瑞最好的鼓勵。現在的瑞瑞朋友很多,在班上總能聽到他清脆的聲音。最近都能大聲的和老師打招呼問好,跟爸爸再見。我還發現了一個小朋友的祕密,廁所總是他們最放鬆最自由自在的地方。在這裡小朋友們無話不談,聊得特別快樂,內容也讓我們忍俊不禁。瑞瑞更是如此。

從瑞瑞的成長進步中我真正理解了幼兒發展的可能性與可塑性的真正涵義,同時體會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自信心的培養是多麼重要。如果在瑞瑞的成長中,我沒注意自信心的培養,讓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去完成他無法完成的任務,這樣只能讓她對自己更加失去信心,心裡會想:“為什麼人家可以完成的任務他完成不了,是自己太笨了嗎?”那樣的話,瑞瑞也不可能是現在這樣了,說不定從此再也不會跟別人交往。

教育敘事案例 篇10

一節美術欣賞課(教育敘事)

新學期開始,我準備好了一節美術欣賞課,資料是六年級美術第一課《中外美術工藝美術作品》,為了讓學生能夠上好第一堂美術課,我把課準備得很充分。但是上課時,我才發現,學生的美術教材還沒有到,而作為欣賞課,學生沒有教材又沒有準備相應的掛圖,改上別的資料,學生又沒有帶美術學具,這節課可怎樣上,當我來到教室,忽然靈機一動,就地取材,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我把欣賞中外現代實用美術設計課題改為了實用美術設計,就讓學生欣賞自己的書包和學生桌椅。

上課伊始,先講授實用設計與生活的關係:"實用美術設計與人們的生活關係最為密切,如果你仔細觀察一下,就會發現我們的周圍,實用美術設計無所不在,比如,所用的書包和筆袋,無論它的造型,還是色彩,都是你們所喜歡的,因而它成了你的朋友。還有我們的課桌,比較以前,有了很大的變化,這些東西的設計都屬於實用美術設計,它就在你的身邊,那麼這節課,我們就以這兩件我們最熟悉的物品為例,來了解實用美術設計。"

就這樣,一堂無法上的課很自然的不露痕跡的恢復成了一節聯絡學生生活實際的欣賞課。學生也感興趣,立刻來了興致,枯燥的欣賞課豁然活躍了起來,我立刻因勢利導,啟發學生說一說,你們最喜歡誰的書包和筆袋,為什麼?也能夠談一談自己購買它們的情緒,是什麼原因促使你把它買下來,也能夠談一談你的購物原則。學生們紛紛互相交流起來,我沒有制止他們,讓他們盡情的交流,過了一會,我才讓他們舉手在全班面前發表自己的見解:"我的購物原則是,先看色彩,我喜歡藍色,所以通常先選取藍色的東西。"

另一個同學立刻說:"你就應先看它的功能,一件商品只有好用,才能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光好看不中用,又不是擺設。"

"我喜歡王琳的書包,因為它的書包兜多,使用方便,灰綠色也十分漂亮、高雅。"

"我喜歡我自己的書包,當時,是我一眼就相中的,首先是它的顏色先吸引了我,我覺得這種粉紅和黃灰相間的色彩,顯得個性溫馨、柔和,也個性適合我們女孩子,其次,它的造型很大方、簡潔。所以我立刻就決定買下了它。"

"我也喜歡我自己的書包,它最吸引我的就是它很簡潔,我喜歡簡約型的東西,不喜歡過多的裝飾。"

"我喜歡王雷的書包,因為它書包的設計很時尚、新穎,拉鍊有了很大的創新,很有個性,我很喜歡。"

在學生的談話中,很自然的談論到了工藝美術的兩大功能,即實用功能和審美功能(包括色彩和造型等兩大方面),這是因為它和學生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學生們對自己購買的物品也十分了解,這樣對實用美術設計也就很容易理解了。我在充分肯定了學生的回答資料之後,學生們更加暢所欲言:

"我喜歡單欣同學的筆袋,今年是豬年,他的筆袋設計得很時尚,象玩具,毛茸茸的,很可愛。"

"我認為我的筆袋是最有創意的,你們看,它採用的是小褲子的造型,牛仔面料,做工考究,新穎別緻。"

"我的筆袋也不錯,是抽拉式的,看,還有個小鐿子呢。"……

學生們爭先恐後的舉手發言,就連平時不愛說話的學生也能說上幾句自己獨特的見解,從學生回答中,也充分的表達出了實用美術的特點和設計者是如何來設計的。我立刻總結告訴學生,實用美術設計具有使用與審美的雙重功能要求,一切物品都應當是既實用又美觀,兩者完美的統一才是一件優秀的實用美術設計。

這時,我發現學生很有見解,就趁熱打鐵,讓他們也來當一回設計師,我說:"同學們,對於我們的書桌椅,大家再熟悉但是了,它也是一件實用美術設計作品,它有哪些地方的設計不合理,你會有哪些改善,如果你是設計師,你會怎樣設計它。"這一下,學生更活躍了,大家相互討論、設計、交流,不一會兒,他們就想出了很多方案,有的說:"我心中的桌子是桌蓋能夠掀起來,桌面大一些,帶有個性圖案,可書寫,可更換圖案,椅子是兩側帶扶手。"

有的說:"此刻的桌椅太沉重了,我期望能和新型材料來製做,輕便、簡潔。"

有的說:"我期望我們的桌椅應增加現代化功能,帶音樂,有書架,分格區多、功能多。"

有的說:"我期望我們的桌椅就應能固定在地止,這樣不用我們擺就會很整齊。"

有的說:"我期望我們的書桌就應是半傾斜的,書寫方便,書面可掀蓋,左鍘有裝書的格,內部多設幾個區域,可用按鈕控制。"

"我們未來的課桌椅能夠壓縮或升起來,這樣掃地就方便了。"

"我期望書桌設計得卡通一些,能調節高度,適合不同年齡段的學生。"

"我期望書桌能夠裝有提高學生防近視的按鈕,保護學生視力,桌上還有一個萬能詞典,方便學習用。"

"桌椅顏色可變,冬暖夏涼。"……

就這樣,同學們的思路完全打開了,從使用功能到色彩,再到個性表現,發揮得淋漓盡致,他們完全理解了物品的實用功能對人的重要性以及審美功能帶給人們心靈上的愉悅,同學們有點意猶未盡,我就告訴他們把你的設計方案寫下來,說不定,將來它就會變成現實,同學們開始安靜地整理思路,寫下了自己的設計方案。

在多年的教學生活中,這是我所上過的學生最為活躍的一節課,學生的互相合作交流是自然引發構成的,學生的創新思維也在課堂上得到了開發與表現,調動了學生的用心性和主動性。在新的課程標準中,要求美術課程要接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我想這是一個十分好的改革,是人性化的改革,我在這節課中體驗到了。

教育敘事案例 篇11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既是教學過程的設計者,也是教學活動的主導者和參與者。學生既是主體,也是教師傳授知識的物件。因此,教師的教學活動應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我曾上過這樣一節化學課:在對實驗室氧氣製法的教學中,教材上是以加熱高錳酸鉀及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混合物的方法來製取,而學生極力主張用水電解來製取氧氣.為此師生間進行了一場爭論。學生舉例力爭:電解水原料取之容易,且產物無汙染,同時還產生了一種無汙染的燃料,符合綠色化學的主體精神,而用高錳酸鉀製取氧氣,過程複雜,同時還有一定的危險性。二者比較當然是用水為佳,面對這種現實,如何不否定學生的想法,且還能激發的興趣、引導學生的思維是關鍵。於是我問:一堂40分鐘,我們要既要製取氧氣,還要研究其化學性質,時間來的及嗎?課堂靜了下來,我靈機一動,接著開導,用水製取氧氣,方法是可行的,也是很理想的,更符合綠色化學的精神,問題的關鍵是能否在不需要消耗大量電能的情況下,也能製得氧氣呢?這樣既肯定了學生的思維,又教育了學生學會節儉的好習慣,同時又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我接下來又問:有沒有既不消耗電能也不需要加熱,既環保又安全而且操作又簡單的製取氧氣的方法呢?學生對此問題又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將課堂氣氛推向了高潮,然後我適時的介紹並演示用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混合製氧氣的方法。就這樣我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既突出了重點有突破了難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由於在本課題中集中了一些基本操作,而學生的動手能力還很差,因此,主要採用教師演示實驗、與學生討論一些基本操作的要點和要求。在用二氧化錳做催化劑分解過氧化氫的實驗中,只須加綠豆體積大的二氧化錳粉未,不要像書中圖示那樣多,否則反應會很劇烈,難以控制。

新課程改革帶來了教師教學觀念和方式的改變。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一定要善於發現機會、尋找機會、製造機會,與學生一起進行探究活動,在活動中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得到磨練、昇華,使學生的終生學習能力得以提高。

讓學生學會學習,藉助已有知識和網際網路等媒體,主動探究學習所需知識。同時再把對知識的考核評價生活化,從身邊的化學物質取材,構建生活化的考核題。就這樣師生共同探討的現狀下結束了本節課的教學,且效果也相當的不錯。由此我想,如果能把課堂也變成師生共同探討問題的主陣地,那也肯定是一種很好的教學。

化學教學要體現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尊重和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和手段,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掌握最基本的化學知識和技能,瞭解化學科學研究的過程和方法,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1、尊重和滿足學生髮展需要,指導學生自主選擇課程模組

國中學生個體差異較大,具有不同的發展潛能。在教學中要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改變教學內容、教學要求和教學方式過於統一的傾向,要關注和尊重不同學生的發展需要,為他們提供適合於自己發展的化學課程。

國中化學課程為學生提供了多樣化的課程模組,給學生的學習以較大的選擇空間。教師一方面要鼓勵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挖掘各自的潛能,制訂各自的化學學習計劃,自主選擇化學課程模組;另一方面要深入瞭解學生的學習基礎、已有的化學知識水平、能力發展水平以及興趣、愛好和潛能,對學生選擇學習課程模組和安排學習順序給予指導。

2、把握不同課程模組的特點,合理選擇教學策略和教學方式 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是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幫助學生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高中化學課程是由若干模組組合構建的,教師應注意領會每個課程模組在課程中的地位、作用和教育價值,把握課程模組的內容特點,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具體的教學條件,採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方式,優化教學策略,提高教學質量。課程模組是在義務教育基礎上為全體學生設的必修課程,旨在幫助學生形成基本的科學素養,提高學習化學的興趣,同時也為學生學習其他化學課程模組打下基礎。在教學內容的處理上注重整體性,引導學生學習化學的核心概念、重要物質以及基本的技能和方法,加強化學與生活、社會的聯絡,創設能促使學生主動學習的教學情景,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探究活動,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在講解時應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淺出,要緊密聯絡學生己有的有關物質及其變化的經驗與知識,儘可能通過化學實驗或引用實驗事實幫助學生理解。同時還要利用各種模型、圖表和現代資訊科技,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3、創設情境,培養創新意識

作為一名教師要為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創設一個適宜的情境,在教學工作中竭力提倡創新,善於接受學生新的合理化的建議,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和能力,養成創新習慣與膽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化學科學有著強烈的探索慾望和對化學知識及規律的擁有欲以及將所知化學知識應用於日常生活造福人類的動機,才可能激發創新潛能,才可能產生創新慾望。教師可以集色、態、味、光、聲於一體的化學實驗給學生強烈的視覺刺激來吸引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如酚酞試液滴入氫氧化鈉溶液中、向裝滿二氧化碳的軟塑料瓶中倒入濃氫氧化鈉溶液實驗等。但這種好奇與興趣是本能的、不穩定的認識傾向,還應激發社會性動機使之成為主導動機,方才起著持久、穩定、強有力的動力和維持、調控作用。如善於創設問題情境激思激趣;理論聯絡實際,講解化學在尖端科技工農業生產、環境保護、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侯德榜制鹼法等化學史激發學生為祖國富強而發奮學習的社會性動機等。另外,化學教師良好的教師形象;生動、準確的講授;熱情真誠的關心鼓勵;幽默大方的舉止等因素在培養和強化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動機也起著不可忽視的情感作用。

4、突出化學學科特徵,更好地發揮實驗的教育功能

要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我覺得利用學校現有的實驗條件開展探究性實驗教學尤為重要,以實驗為基礎是化學學科的重要特徵之一。化學實驗對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化學實驗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景,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化學知識和技能,啟迪學生的科學思維,訓練學生的科學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價值觀。

實驗教學要求培養學生髮展性學力,兼顧創造性學力的培養,並發展學生喜歡化、讚賞化學的個性。所以,可利用新教材中的學生實驗和研究性課題。多開展一些有趣的小實驗,以及家庭小實驗,化學實驗的教學和活動形式必須更多樣和多元化,化學實驗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更好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化學知識。 除上述之外,我覺得還可以發揮活動課和化學史教育的作用。開展課外化學實驗和家庭化學實驗活動,都有助於全面培養 學生的化學實驗能力。

5、聯絡生產、生活實際,拓寬學生的視野

化學科學與生產、生活以及科技的發展有著密切聯絡,對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和人類生活質量的提高有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高中學生會接觸到很多與化學有關的生活問題,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聯絡實際,幫助學生拓寬視野,開闊思路,綜合運用化學及其他學科的知識分析解決有關問題。例如,“化學與生活”模組以日常生活中的化學問題為線索,介紹化學知識及其應用。在教學中要聯絡化學在健康、環境、材料等方面的應用,創設生動的學習情景,引導學生通過調查、討論、諮詢等多種方式獲取化學知識,認識化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係,理解和處理生活中的有關問題。

又如,“化學與技術”模組以資源利用、材料製造、工農業生產中的化學問題為線索,介紹化學知識及其應用。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課程內容,充分利用當地各種條件,組織學生開展參觀、討論、觀看影像、聽報告等實踐活動,使學生有機會接觸實際問題,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認識生產、生活中與化學有關的技術問題。

國中化學教育敘事案例二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活動是在一定的情境中進行的,學習環境中的情境必須有利於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意義建構。為此它強調課堂教學應設計真實、複雜、具有挑戰性的、開放的學習情境,誘發、驅動並支撐學習者的探索、思考與問題解決活動。建構主義還提出,知識具有情境性,而且是其被應用的文化、背景及活動的部分產物,並且知識是在情境中通過活動而產生的,學習情境的性質決定了所學知識在以後情境中再運用的可能性,學習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懂得某些知識,而是要讓學生能真正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客觀世界中的一些問題,只有在真實世界的情境中,學習才能更為有效。因此,現代學習理論非常強調學習情境對學生學習的促進作用。創設恰當的學習情境,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還能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素材,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化學學科有著天生的魅力,如果教師能巧妙運用跟化學有關的實驗、問題、故事,史實、新聞、報道、實物、圖片和影像資料等,就可以為課堂教學創設出生動活潑的學習情境,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生動性、新奇性、新穎性、形象性和實效性,從而激發學生進入學習活動狀態,以促進知識的主動意義建構以及知識、技能和體驗的連線,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下面筆者以九年級化學為例,談一談課堂教學中學習情境的創設方法:

一、運用化學實驗,創設真實情境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化學教學離不開實驗,化學實驗是化學教學中設定情境的有利因素,利用實驗可以設定許多生動、有趣的情境,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同時也有利於學生科學素養的提高。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級化學第七章第二節“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教學中,教師可安排學生從家中自帶小玻璃水杯、湯匙和適量蔗糖,上課伊始,就讓學生自己動手砌一杯糖水,並引導學生注意觀察一杯水中能否無限地溶解蔗糖。當學生髮現加入過量蔗糖,杯底就會出現沉澱時,教師就指出他們現在所得到的上清液就是蔗糖的飽和溶液,然後指導學生為飽和溶液下一個定義。大多數學生會認為,飽和溶液就是不能在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而往往想不到飽和溶液的定義需要兩個條件:一定溫度和一定量的溶劑。這時教師可提出問題:如何把所得的蔗糖飽和溶液變得不飽和?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具體操作,學生會發現如果升高溫度或增加溶劑,原來的飽和溶液就會變得不飽和,於是就意識到只有在溫度和溶劑的量一定時,談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才有實際意義。通過砌糖水這樣的簡單實驗,為學生創造了一個真實的情境,學生不僅很容易理解飽和、不飽和溶液兩個重要概念,同時也學會了兩者之間相互轉化的方法,輕鬆掌握了本節課的重點。

二、聯絡生活實際,創設趣味情境

生活中處處涉及化學知識,我們可以運用真實的生活情景創設教學情境,尤其是國中化學教學,更應聯絡日常生活,讓學生從感性上體會到學習化學知識的重要性,從而提高學習動機。另外,加強化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聯絡,不但能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學習化學的重要性和實用性,開闊學生視野,還能使化學知識更加生動有趣,利於學生掌握。例如在九年級化學“物質鑑別”教學中,教師可設計這樣一道練習:小明的媽媽在做飯時不小心把盛放純鹼和食鹽的瓶子弄混了 ,你能想出哪些化學方法幫她鑑別一下?通過創設這樣一個真實親切的生活情境,使學生輕鬆愉快地鞏固了Cl - 和CO 3 2- 的鑑別。

總之,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轉變自身的教育觀念,結合教材內容,學生心理特徵,認知結構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給學生創設各種各樣的情境。把學習過程還原為他們自身的活動過程,引導他們在自主、積極的化學活動中更好地建構和完善自身的素質,從而不斷提高課堂效率。

三、追蹤社會熱點,創設時尚情境

化學與社會緊密相連,是一門孕育著巨大創新機會的學科,它和社會生產以及生命,環境等方面有著廣泛而緊密的聯絡。無論是生活中接觸到的新材料和新藥物,還是新能源開發,環境保護等社會熱門問題都與化學緊密相關。例如“現代化工業生產與技術”,“化學與新材料”,“化學與新能源”,“化學與生活”,“化學與生命科學”,“化學與環境”等學科知識都可成為設計教學情境的豐富素材。教師平時要善於積累相關素材,並與課堂教學適當聯絡,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也能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和文化修養。

四、利用化學故事,創設生動情境

很多中學生熱衷於聽故事,許多化學故事也是妙趣橫生、引人入勝的。故事容易吸引並激發學生的求知慾,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從而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因此,用化學故事創設情境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在“九年級化學燃燒和緩慢氧化”的教學中,學生學習了燃燒的條件後,教師可引入英國戰艦“歐羅巴”號失火事件:

[故事]1854年5月30日,英國戰艦“歐羅巴”號按照作戰命令開始了遠涉重洋的遠航,它的船艙裡結結實實地裝滿了供戰馬吃的草料。兩個多月後的一天,船艙突然冒出熊熊大火,大火迅速吞沒了整艘戰艦,片刻之間戰艦便葬身海底,全艦官兵、戰馬無一生還。事後英國軍事保安部門調查,沒有什麼結果,但化學家們根據英國軍事保安部門提供的材料,卻很快地找到了“縱火犯”。

[問題]誰是縱火犯?

[學生交流]可燃物燃燒要達到一定的溫度,要與氧氣接觸,船艙裡有大量的空氣,草料著火可能的原因是溫度達到的草料的著火點,那麼,溫度是怎麼達到草料的著火點的呢,可能有如下幾種情況:

學生 1:有人放火;

學生 2:有人不小心將菸頭掉到草料堆中;

學生 3:戰艦在海洋上航行,太陽照射在船艙裡熱量來不及散發,溫度升高達到草料的著火點;

學生 4:船艙裡很潮溼,草料慢慢腐爛產生熱量,聚集起來使溫度升高。

……

通過學生的猜想、分析、討論和教師的及時評價,可幫助學生理解可燃物燃燒的條件。

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利用對學生進行過程與方法教育,同時又增進了學生對化學原理的理解,提高學習效率。

五、拓展探究渠道,創設實踐情境

欲使學生學習化學時樂此不疲、樂以忘憂,則應在認真設計課堂教學的同時,積極尋找課堂中的“後”探究問題,如組織學生開展調查與研究,網上點選,家庭小實驗等。這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發展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儘可能地為他們創造條件。例如,在學完碳酸鹽與鹽酸的反應後,引導學生在家裡運用廚房物品去探究雞蛋殼和水垢的成分,並在課堂中彙報實驗中的現象、分析和結論,從而真正實現在“做中學,樂中學”。

六、結合學生心理,創設遊戲情境

興趣是有意注意的開始,唯有興趣,才會變無意注意為有意注意。因此,我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利用兒童喜歡做遊戲的心理特徵,創設愉悅的遊戲情境進行課堂教學,以化學自身的魅力去誘發學生的主動參與,使學生一接觸就有妙趣橫生之感,從而開闊思路。這種課堂教學的實施,讓學生在遊戲過程中學習知識、理解知識,並有效地從實踐中獲取知識。例如在九年級化學元素符號的教學中,記住常見的元素符號對於初學化學的學生來說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教師可把重點的元素符號都製成卡片,一面是名稱,另一面是符號,然後組織學生做接龍遊戲。當教師高舉卡片時,被叫的學生要馬上說出卡片背面的內容,回答不上來的同學要接受一定的“懲罰”。這樣來組織教學,學生的積極性都很高,注意力也集中了,學習效率自然會提高。

七、運用多種媒體,創設直觀情境

教育家荀況曰: “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形、聲、色的感官刺激,不僅使課堂氣氛輕鬆愉快,易激起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還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從資訊理論角度看,利用直觀教具,尤其是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更有利於資訊的傳播和吸收。現代化教學手段主要包括幻燈、投影、錄音、電視、電影、計算機等多媒體教學手段,這些手段和傳統的教學媒體相比,具有形聲性、展現性、先進性、高效性等特點,它能有效地利用影象、聲音、色彩等形式來傳遞教學資訊,使教學內容能較好地接近客觀實際,使學生不但能置身於課堂教學材料所描述的情境之中,較好地理解教學內容,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思維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神州六號的成功發射是我國高科技發展的一個重要標誌,也是全社會和新聞媒體關注的焦點。教師可蒐集有關神州六號發射方面的錄影和圖片資料,並在國中化學複習課上進行展示,生動形象的資料必將對學生的感觀產生強烈刺激。當學生心潮澎湃、興奮不易時,教師可結合有關資料提出幾個思考題:1.神六發射時需要多種燃料做推動劑,若使用液氫做燃料,你認為有什麼優點?若使用聯氨(N2H4)做燃料,則需要用四氧化二氮做助燃劑,生成氮氣和水,請寫出化學方程式。2.航天員的食品為什麼被做成“一口酥”?3.為了淨化飛船中的空氣,可使用氫氧化鋰來吸收人體撥出的二氧化碳,請寫出化學方程式。這些題目把氫燃料的利用、空氣中的粉塵汙染、鹼的通性、化學方程式的配平等諸多舊知識點在一個新鮮的情境中呈現在學生面前,大多數學生經過思考都能順利完成。在這樣生動活潑的情境中進行復習,必然能使學生對舊知識產生新鮮感,激發他們主動學習的熱情,提高學習效率。

學生的學習過程就是一個不斷髮現問題、分析問題和再去認識更高層次問題的過程。“情境”對學習過程來說,有著至關重要的引導作用。以“情境”為中心,圍繞科學的並能激發學生思維的“情境”展開學習,也是科學探究學習的重要特徵。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創設恰當的“情境”,通過“情境”啟發學生積極的觀察、思維。以“情境”為主線來組織和調控課堂教學,就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促進學生科學探究活動的開展和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教育敘事案例 篇12

做好後進生轉化,是廣大教師常抓不懈的工作。可有時又成了人們喊的口號。在一個班級真正能讓一兩名學生後進轉先進絕非易事。需要教師認真的觀察、分析、座談、鼓勵付出常人難以付出的勞動。而後進生轉化工作應從草根抓起。

今年教一年級,從未教過一年級的我真有些不適應。天真的孩子們如同一張張白紙。如何在一張張白紙上繪製他們喜歡的顏色、書寫輝煌。我茫然。

記得在開學兩三個月的時間裡一名女同學悄悄的告訴我:某某同學讓我給她明天請假就說她病了。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這個孩子要逃學。悄悄的找到她問其原因,小女孩怯怯的說:“我笨,啥都不會。明天不想來了。”聽後我為之震驚,一個八歲的孩子就承認自己笨,開學不到三個月就想要逃學,祖國的花朵還沒有開就要枯萎了!如果是我的孩子我會怎麼辦?一種強烈的教師責任感驅使著我,看看你到底有多笨。

第二天把她從最後一桌調到了第一桌,從此這個孩子成了我特殊關注的物件,上課觀察他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找其座談、到家家訪。總結出學困原因如下。

1、學前基礎差。部分學生一百以內的加減法能口算,而她五以內的加減法數手指都困難。

2、上課不聽講。傾聽是現代公民應具備的一種能力。要學會傾聽、善於傾聽。我曾經做過一個實驗,課堂上讓學生看黑板,大多數學生抬起了頭。提高聲音再說一遍看黑板,還有幾個人沒反應。用教鞭敲一下桌子,會把他們嚇一跳,不知幹什麼?

3、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丟三落四。上學前不檢查書包,書本無序排放,用時找不到。上課愛搞小動作。自習課不知自己該幹什麼,沒主見。膽小,不會的從來不問。

4、父母不在家和爺爺奶奶在一起基本上不做家庭作業。

找到了病根就要對症下藥,通過幾個月的努力孩子有了實質性的變化。孩子的臉上有笑容了,課堂中善於表達了。見到師長主動打招呼,課下和同學們玩的很開心。成績從原來的二三十分上升到七八十分。

也許不是那名同學悄悄告訴我我真的要誤人子弟。孩子是無辜的,在這個連烏鴉飛來都要哭著飛走的窮山村,教師更應該多一些愛心。

教育敘事案例 篇13

一個班級就如同一個大家庭一般,家裡有很多的人,不同的性格,不同的飲食習慣,身為幼兒教師,就是要給這個大家庭裡的每一個人溫暖,歡樂,身心健康的童年。

我所在的大家庭裡有一位特殊的家庭成員,是一個很高很高,又很胖很胖的男生,不善言辭,有一些無傷大雅的‘壞’習慣,又很喜歡管理別人事的芮芮。

一,無聊的美術活動

到美術活動的時間了,是這個名字叫芮芮的小男生,最不喜歡的活動,他是班級裡最不喜歡畫畫的,勾線胡亂勾幾筆,塗色也是亂七八糟的瞎塗,顏色裡面外面一團亂,別人在認真畫畫的時候,他總是在一旁搞破壞,和他在一張桌子上繪畫的小朋友每次畫畫的時候都會告他的小狀,“老師,芮芮畫在我的紙上啦!”“老師,芮芮總是講話,吵到我沒法畫啦!”,美術活動芮芮的表現都是一如既往,我想不能一直這樣下去,總是提醒他快快畫好自己的作品也只是利用老師的權力制止了他的不合理行為,並沒有真正的引導他嘗試繪畫,並且喜歡上繪畫,一次我悄悄的走到他的後面看他的行為表現,發現他很沒有耐心,無法像其他的小朋友一樣,一筆一筆的勾線,一筆一筆的塗色,最後認認真真的寫上自己的名字,芮芮總是畫幾筆就沒有耐心了,要不就是到處講話,要不就是在發現老師看著他時,就瞎塗幾筆,顏色全塗到外面也無所謂,我想了想,覺得幼兒都喜歡受到老師的表揚,應該有獎懲的制度,畫畫的過程中認真仔細又完成的很出色的幼兒會得到老師的表揚並且會有小貼畫來作為獎勵。當然,不認真不仔細的幼兒也會有'懲罰',就是作為作業回家後再畫一幅作品,第二天帶到幼兒園和小朋友們一起分享繪畫的心得體會,但是,這個方法,對於芮芮來說並不是最好的最有效的辦法,我又和他的家人溝通了一下,希望週末在家時可以抽出一些時間和芮芮一起完成繪畫作品,培養幼兒的耐心,在幼兒園時多多引導他一些繪畫的方法,塗色的技巧。家園共育引導幼兒積極的發展自我繪畫能力。今天下午天氣下雨,小朋友們都在畫自己的美術練習本,有的畫恐龍,有的畫自己的小書包,芮芮卻在看著天花板發呆,我走過去問他“怎麼了?想不想放學的時候,我請爺爺來看你的作品啊!想不想要小貼畫啊?但是,你要畫的漂漂亮亮的,美美的,顏色要認真的塗哦!”芮芮眼睛一亮“老師,我也能貼小貼畫啊?”我什麼都沒有說,笑了一下走了,幾分鐘之後我‘無意’的走過他,看他在認真的畫,還問其他的小朋友,塗什麼顏色好看。放學的時候他的爺爺來接他回家,他卻把爺爺拉到我的面前,不好意思的笑笑說"作品給爺爺看?"我和爺爺都笑了······

二,不聽話的衣服

芮芮還有一個習慣讓人有點頭痛,就是每天午睡前,小朋友會整齊的把衣服摺疊好,放在椅子上,全班只有他,不提醒是絕對不會折衣服的,所以,他進午睡房是最快的,其他的小朋友還在仔細的整理衣服時,他已經躺在自己的小床上了,坐在他旁邊的小朋友,每天中午都會如約而至的走到我面前告訴我“老師,芮芮又沒有折衣服,他把衣服就摔在椅子上了······”

之後,我就會把芮芮從午睡房的床上請出來,去折衣服。我們都知道培養幼兒自主的良好習慣才是教育的根本,被動的請幼兒去完成一些事情而沒有引導他們去自然而然的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道德品質是無法長久的,也不是有效的教育措施。昨天我在班級裡和全體幼兒進行了一個討論,題目就是“怎樣和我們的衣服鞋子做朋友?”幾個小朋友發表過自己的觀點之後,我主動出擊,“請芮芮來講一講自己的看法,衣服每天都在穿,就如同我們每天都要用筷子吃飯是一樣的,吃過飯都要洗筷子,消毒的,那麼我們穿在身上的衣服,芮芮你想怎樣愛護它呢?”芮芮站起來一臉的茫然,最後說了一句“吃飯時不能吃在衣服上,畫畫也不能往別人在衣服上畫”我繼續引導說“那睡覺前呢?”其他小朋友馬上回答把衣服摺好放在椅子上再進午睡房,他聽到別人的答案,自己也跟著說折衣服再睡覺,我見機行事,“好的,芮芮,自己答應老師的,衣服每天都要穿的,所以,睡覺前一定要把衣服摺疊整齊再睡,那芮芮走到老師這邊來我們拉鉤。”

他似乎不是太情願和我拉鉤,也許怕自己會做不好,我告訴他老師會幫助的,過來拉鉤。今天中午散步回到班級裡,小朋友們都忙著整理自己的衣服,我沒有和之前一樣特別的提醒芮芮,而只是觀察他,給他自己表現的機會,我站在午睡房的門口看芮芮走過來,我剛剛想問他有沒有整理好衣服,他忽然“哎呀!”掉頭回到了自己的椅子那邊,蹲下來擺鞋子呢?最後,才笑嘻嘻的看著我走進了午睡房,躺在了自己的小床上。

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工作是需要更多的關心瑣事,關心在他人看來無足輕重的小事,每天與幼兒打交道,會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些幼兒教師特有的'壞'習慣,把幼兒單純的看做是一個孩子,其實,教學工作就是教與學,在教育引導幼兒的同時自己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幼兒的世界也是有他們的道德觀,甚至是人生觀,價值觀的,只要你耐心的觀察,細心的研究,會發現幼兒也可以教會我們很多!每一個純真又善良的幼兒都可以成為我們的老師!

教育敘事案例 篇14

玩是孩子們的天性,如果孩子們處在一個簡單愉快的環境中,又有一個像姐姐一樣的大朋友,這個大朋友還需要他們的“照顧”與“同情”,一下子孩子就感覺自己長大了。他們的表情告訴我,他們對此感到又自豪又快樂又滿足。

比如我們班有一個孩子十分喜歡看《西遊記》,也對裡面的孫悟空十分著迷。剛來園的時候,他只是很平淡地表達他是孫悟空,雖然也常學學孫悟空的樣貌,在他的表述當中有對老師的懷疑,因為他的聲音怯怯的。這是他對老師的試探,看老師能不能理解他。如果我們只是很平常地反應,讓他自己玩,可能他也就體會不出和老師一齊分享這個主角的快樂了。但我們對他的反應是用心的,老師故意做出很驚奇的樣貌說:“真的嗎你是孫悟空,那太好了!”他的興趣就來了,一下子精神了,並且還給我們講孫悟空是如何打妖怪的,講起來就像自己身臨其境一樣。戶外活動的時候,老師做出很害怕的樣貌,對他說:“你在前面給我們帶路吧,我們怕前面有妖怪,你能夠保護我們嗎”他一下子就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做著孫悟空的樣貌在前面奔跑著,還時不時地回來招呼我們。老師的思索用正確的態度去看待新入園的孩子,我覺得這是每個老師要具備的最基本素質。

剛入園的孩子是脆弱的,這是他正式走上社會參與到一個群眾當中的第一步。作為老師,我們就應讓他們從最初離開父母懷抱的焦慮與不安全中順利過渡過來。在新的環境中,孩子們會有各種各樣的表現,能讓他們在幼兒園感到愉快,是我們老師的職責,也是家長關注的焦點。如果老師透過了孩子的考驗,取得了他的信任,孩子就會由此變成了一個十分開朗的小朋友。如果想讓孩子在幼兒園中感到快樂,我們老師不能忽略孩子向你發出的每一個快樂的資訊,這個資訊也許是孩子向你做試探和考驗,也是他們保護自己的一種方式。他們透過自己的試探,發現老師是友好的、可親的,又是值得信任的;周圍的環境是安全的,和諧的。這樣的環境中,孩子能不快樂嗎

教育敘事案例 篇15

一年級孩子活潑好動,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保持時間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必須有效的組織課堂教學。組織好課堂教學是上好一堂課的重要保證,是衡量一節課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課堂教學組織的好壞直接影響教學任務的

一、激發學生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

大家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由此可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一年級的學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他們剛剛踏入校園進行正規化的學習。先把規矩給他們定下來,賞罰要分明,利用好前半節課,後半節課可以做練習或者遊戲,不要把教學內容安排的過多,以免學生疲憊不堪,不僅沒學到你意想中的知識,還使他們在下一節課中降低了學習的積極性。老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教材入手,努力尋找能夠激發他們學習興趣的切入點。我們可以做一些小獎品,比如小紅旗,小紅花等鮮豔可愛的東西。在上課前,可以這樣說:“同學們看老師帶來了什麼?喜歡嗎?如果今天誰上課坐的最端正,發言最積極,不做小動作,不說悄悄話,老師就獎給他。比比看,今天誰能得到小紅花。”利用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二、課堂形式靈活多變,營造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

課堂形式單一,很容易造成學生身心疲勞,從而轉移注意力。針對這一現象,我們要想方設法設計靈活多變的教學活動。如:課堂上的小遊戲、小表演、猜謎語、小活動等這些環節都能很好的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中來。而且可以根據每節課的內容設計一些小活動是最好的,能起到一舉兩得的效果。當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的時候可以運用事先約定好的一些口令組織教學。同時還要要求一年級教師要有較強的應變能力和課堂控制能力:一年級學生年紀小,自我控制力差,情緒易激動,即使是一點小事也往往讓他們興奮半天,其行為突出表現為:拍桌子、砸筆盒、大呼小叫、拍手、離開座位跳躍等,所以教師要在突發事件剛出現苗頭時,就及時給予轉化或制止。具體做法是:教師說“1、2、3”,學生馬上作出回答“請坐端”師:“1、2”生:“安靜”、“小眼睛”“看黑板”等。也可自編兒歌激發學生興趣、組織教學。如:“上課鈴聲響,安靜等待老師進課堂。”(教育學生不要大聲喧譁);“請你跟我這樣做:我就跟你這樣做”; “耳朵耳朵看哪裡?耳朵耳朵在聽講。”課程進行一半時可以活動一下如:……“點一點,搖一搖,拍一拍,扭一扭,笑一笑,哈哈哈,坐坐好。”小朋友對“笑一笑,哈哈哈”特別感興趣,當說“坐會好”時,都坐得很好了。教師和學生一唱一和對兒歌,既簡單,又很有節奏感。使師生之間的距離縮短了,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教師的教學過程中,沒有走神的機會。我們要認識到在一年級課堂裡的每一個細節,都是抓好紀律的關鍵。你要求學生做的每一件事,必須事先讓他們清楚。然後,我們需要的是足夠的耐心要有足夠的耐心、細心,讓孩子知道你要他們做什麼,怎麼做,先怎樣再怎樣,哪怕是放幾個學具,放哪兒,怎麼放,都要說清楚。一開始的細緻對以後的教學會非常有用。

三、老師講課時要使用兒童化語言。

一年級孩子不同於大學生,只要老師講清要求就行,他們自制裡差,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做事憑興趣。比如做連線題,如果老師說讓我們來做個“找朋友”的遊戲好不好?學生一聽肯定會感興趣。如果哪個學生找錯了或還沒有找到朋友,老師說:“哪個小朋友願意幫幫他?”學生聽了覺得很親切,他們很喜歡聽這種語氣,老師用這種兒童的語氣跟學生說話,才能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總之,一定得蹲下與孩子們說話。

四、及時的表揚和鼓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每個學生都希望自己在老師眼中是最好的,一年級的孩子也不例外,最喜歡聽到老師的表揚,一聽到表揚就會有更好的表現。在課堂中,教師要及時表揚守紀律的學生,使其他同學受到感染。當學生回答正確完整,老師即時對他們的表現給予肯定,可以說“你真棒” “你真行”“你真了不起”“你真聰明”“你說得真好”等,為了帶動其他學生,老師這時可以抓住時機說:“還有誰能像他那樣說?”要是答錯了,也要給予鼓勵,如“你坐下再想想,下次你一定能行”等,也可以用“掌聲”或“送小紅花”等方法鼓勵他們,讓每一位學生都感受到希望和鼓勵,體會成功的喜悅,覺得自己是學習的主人,更加堅定學習的自信和勇氣。  總之,組織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能否吸引學生是上好一堂課的先決條件,教師只有在教學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素養,不斷實踐總結,才能更好地駕馭課堂,達到最優最佳的教學效果。

現針對如何提高一年級語文教學質量談一點體會僅供參考。

最後要強調的是,在做好以上幾點的同時,教師要吃透教材內容,瞭解教學大綱,精心備課,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有計劃、有步驟、有目的上好每一節課,向四十分鐘要質量。教學過程中,要保持學生集中注意力,要注意教學內容的緊湊性,要注意教師口語表達的藝術性。每上完一個單元都要對該單元進行一次檢測,及時瞭解學生對已學知識的掌握程度,以便予以彌補。對學生學習上的點滴進步,要給予鼓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這樣才能把學生從不自覺學習轉變到自覺學習上來,學生學習才能有所進步,一年級的語文教學質量才能得到提高。

總之一句話:愛心+耐心+細心

當一名好啟蒙老師不簡單呀!

教育敘事案例 篇16

連續幾天衛生間的地面、牆上總是溼的,而且班上的其他老師也反映。到底是怎麼回事?我詢問幼兒,孩子們都說不知道。於是,我決定一定要弄個水落石出。(在日常的生活中與班上其他老師的溝通中,我們發現了問題,經過初步地詢問幼兒,並沒有找到問題根源所在,所以老師決定進行詳細地調查,並找出原因。)

因此,我特別關注了幼兒進入衛生間的那一個過程。有一天上午,我站在衛生間門口看著幼兒一個一個洗手,沖洗乾淨之後孩子們都走了出來,結果毫無線索。(剛開始觀察並沒有讓我發現什麼,也許老師一直站在衛生間門口,孩子在老師的“監督”下不敢進行自己的活動。)下午,我故意在教室裡忙裡忙外,大約過了2分鐘,我就悄悄地走到衛生間,看見張澤明小朋友兩手放在水龍頭上,水龍頭裡的水一下子冒出來,濺到了牆上、地面上,然後她兩隻手在搓呀搓。我走近張澤明身旁,她還沒發覺。於是,我輕輕地叫了一聲:“張澤明,你在幹什麼呀?”她馬上回過頭,把手伸出來對我說:“我洗手呢,馬上就洗好了。”說完便去擦毛巾了。(又一次地觀察我稍微改變了一下方法,終於發現了問題的根源所在。從當時的情況可以看出,張澤明已經不是第一次這樣做了,而且當老師發現她時,她反應也特別快。看見她在玩水的時候,我的第一感覺就是氣憤,因為,在常規培養中,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可以說,“節約”的意識老師時時刻刻都在提醒著孩子,她的這種行為真的有點讓我感到了教育的失敗。可是,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也很明白,孩子天生就是好奇的,喜歡探索的,也許她這麼做有自己的想法也不一定,並且,自己的一時衝動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要想搞清楚孩子真正的目的,就必須控制自己的情緒。)

事情雖然已經真相大白了,但是,當天我並沒有在全體幼兒面前批評她,而是耐心地詢問她:“告訴老師,你為什麼在衛生間裡玩水?你一定有什麼新發現對不對?”原本神情緊張的她聽我這麼一說似乎輕鬆了不少,她很自豪地對我說:“我發現用手堵住水龍頭水花濺出來象噴泉一樣,特別好看。”(果然,她的確有一番自己的見解,這時,我很慶幸當時自己沒有因為一時的衝動而盲目的批評她。)聽了她的解釋,我笑著問她:“那你發現的時候有沒有注意到,我們衛生間的地面上,牆上都濺上了水珠。”她抬起頭看看我,又低下頭摳著衣角,嘴巴張了張,但是我沒有聽見什麼,於是,我對她說:“沒有關係,大聲說,老師不批評你。”她這才說:“我也發現水都跑到外面了,可是我真不是故意的。”(孩子畢竟是孩子,雖然她明明知道這樣做弊大於利,但是,他們天生的好奇心和當時探索的樂趣讓他們根本顧及不了那麼多。作為老師,我們應該想出一個更妥善的解決方法,既滿足了孩子,又達到了一定的教育目的。)

(“玩水”幾乎是每個孩子都喜歡的一項活動,因為在玩水中,大大地誘發了孩子們探索的興趣。但是,在成人的影響和老師的教育下,他們似乎明白了“玩水”是一種錯誤的行為,因此,即使是那些特別愛“玩水”的孩子,也是在“偷偷”地進行,怕被大人發現而受批評。)事後,我針對這件事情進行了分析:也許是一個偶然,讓張澤明發現用手堵住水龍頭濺出來的水花象噴泉一樣很漂亮。她這種探索的精神我們還是應當給予鼓勵和讚賞的。但由於年齡小的關係,她在嘗試的過程中根本無瑕顧及玩的過程中水花四濺所造成的後果,所以,這時我們老師就必須給予必要的引導。

我實施的教育策略:

1、滿足張澤明小朋友的探索求知慾望。根據實際情況,這個實驗在幼兒園我們根本無法進行,於是,我佈置了親子作業,請家長帶領幼兒在家中進行探索、實驗,並把實驗結果帶到幼兒園。(有條件的話可以拍照或錄象讓班上的幼兒觀看。)

2.利用講故事“小水滴”等形式,引導幼兒瞭解水源來之不易,並且讓幼兒知道水對人類及社會的重要意義,從而激發幼兒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

教育策略的實施效果:

經過一段時間觀察瞭解,衛生間裡再也看不見溼溼的一大片了,班上的孩子節約意識更強了。特別是張澤明小朋友,洗完手後總是自覺地走回教室,再也不留在那裡玩水了。有時,她發現有的水龍頭沒關緊,還會幫忙關緊。

反思:

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幼兒自我意識開始萌芽,他們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興趣、愛好,要求與願望。同時,這個時期的孩子也會有較強的好奇心及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作為老師,我們要尊重他們,珍惜他們的探索慾望,當他們的探索慾望與現實相沖突時,老師千萬不能消極地加以制止,應給予他們鼓勵和引導。尤其需要謹記的是:此時教師對於孩子的態度以及對孩子行為的反應,都會直接影響孩子發展的方向。不要控制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不管教師在遊戲前對遊戲的預設有多全面,都不可能完全預測幼兒的動態發展,這就要求教師在活動中多關注幼兒的興趣、經驗和表現,引導幼兒不斷地調整。只有動態地推進遊戲,幼兒才會越來越喜歡遊戲,遊戲才會真正促進幼兒發展。

1.當幼兒不喜歡遊戲時,教師要“順”

順,即順應幼兒的合理行為。當我發現幼兒不喜歡遊戲時,沒有按自己的想法調整遊戲或是強迫幼兒繼續遊戲,而是瞭解幼兒放棄遊戲的真實原因,順應他們的想法,並將調整遊戲的權利交給他們。當幼兒用自己找到的新材料和新方法以滾球代替丟沙包時,我預設的遊戲才真正轉化為更適合幼兒的遊戲。順,給了幼兒更大的自由度。

2.當幼兒有想法時,教師要“啟”

啟,即通過啟發和引導,使幼兒獲得更清晰的認識。在尋找適宜的材料時,我通過啟發和歸納,使幼兒零散的觀點漸漸清晰——材料要輕一點、“跑”慢一點、比沙包大一點;緊接著的開放式提問“那你們覺得用什麼東西來扔好呢”沒有直接告訴幼兒答案,卻能啟發他們聚焦具體的材料:隨後“誰能打中我”的探索活動,既讓幼兒認識了材料,同時又強化了他們對遊戲規則的認識。

3.當遊戲偏離正軌時,教師要“導”

導,即將違背遊戲價值的行為引導到正確的軌道。當幼兒爭著要被球碰到時,遊戲偏離了原來的軌道,背離了原有的價值。等到幼兒自己也意識到這一問題時,我通過“怎樣才算玩得好”等問題引發了幼兒的思考與爭議,促使幼兒重新討論尋找更適宜的規則,解決了問題,有效地把遊戲導回了有意義的軌道上。

4.當幼兒有新異行為時,教師要“推”

推,即發現幼兒新異行為中的價值,推動遊戲發展。遊戲中幼兒突然出現的新異行為,往往是符合他們發展水平的新需要,是新的興趣傾向。遊戲活動中,我接納了林傑“空中飛球”的無意識舉動,並敏銳地捕捉到這一無意行為中的意義,及時提供支援,激發了其他幼兒有意識的創造行為,成功地推進了遊戲的新發展,最終把遊戲推到了理想的境界。

遊戲是幼兒最好的學習,我慶幸,在快樂的“丟沙包”遊戲中,幼兒和遊戲得到了共同發展。 隨著幼兒對遊戲的熟悉,最初的新奇感就會消失,他們會轉入多樣性的探索階段,這時幼兒很可能表現出一些看起來違反規則的做法,但其中往往蘊涵著複雜遊戲行為的萌芽,是教師推進遊戲的最好時機。我沒有貿然反對林傑,用一分鐘的觀察與等待換未了推動遊戲進入新高潮的契機。

作為教育工作者不去教孩子這些為人處世的道理,則是失職。如果在一個集體教學活動結束後,教師因為口渴,叫一個孩子幫忙把桌子上的茶杯拿過來,喝完後又叫他放回去,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沒必要向孩子說聲“謝謝”;如果在區域活動中,教師因為不小心碰掉了桌子上的一盒跳棋,玻璃彈珠蹦了一地,孩子自發地停下手中的“工作”,爭先恐後地去撿拾彈珠,而教師卻木然地站在一邊或忙著張羅其他的事情„„那麼,我們的教育無疑是失敗的。所謂“言傳身教”,既然要求孩子的付出,自然成人也應該有同等的付出。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播種思想,收穫行動;播種行動,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這不正指向教師肩負的責任嗎?感恩之心是沉睡在孩子心靈深處最美的天使,願天下所有教師能用一顆感恩的心去叩開孩子的心扉,去喚醒這個“天使”,讓感謝成為習慣。到那時,我們的世界就會瀰漫著愛的芳香。

教育敘事案例 篇17

案例描述:

我教學“加減法的簡便演算法”一課時,2個教學班我都創設了這樣的情景:在班上選擇了全班公認數學最優秀的和最差的進行口算“比賽”,兩組題目如下:1、324+198 5968-3999 396+498 2、324+200 5968-4000 400+500比賽的結果當然是成績差的獲勝,頓時全班學生從疑惑不解到熱情高漲,紛紛舉手表達自己的意見, “氣憤”比賽的不公平:兩組題中,加減整百、整千當然簡單一些……

課的發展如設計一樣順暢,但是 “比賽”學生的表現卻令我時至今日仍然不能平靜:2名“優秀”學生都在不發表任何意見的基礎上獨自傷心的哭了,而2名“差生”表現大同小異:眼裡閃過一絲得意,但是臉上沒有一絲的笑容,他們體現出的“榮辱不驚”令我記憶猶新,那不是許多成大事者追求的境界嗎?

當學生作業時,我立即叫過“優生”,向他進行了簡單的解釋。課後我向學生道歉(老師沒有考慮你的感受),並重點幫助他分析了“哭泣”的原因,希望他在遇到困難時,變得更堅強和從容。對差生我問他為什麼勝了不高興呢?我表揚了他的進步,鼓勵他繼續努力,那時我看到了他開心的笑容。

案例反思:

反思一:教學應該更多的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

《數學課程標準解讀》有這樣一段:“作為促進學生一般性發展的數學學習,應該更多關注學習的情感因素。事實上,健康與富有活力的學習活動、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學習氛圍非常有利於學生非智力與智力因素協調發展,有利於健康人格的形成。”由此可見,教學中關注學生情感的重要。

本節課的情景創設目的是為了激起全班學生的情感共鳴,通過差生比優生算得快的“意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思考發現題目特徵,理解簡便演算法的實質是“湊整”。教育家贊可夫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方法就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對於多數學生而言,課的設計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但是當我看到“優生”那哭泣的表情,差生體現出的“榮辱不驚”時,我知道對他們我失敗了,顯然這不是他們的精神需要。

反思二:教學中應該考慮對差生更多鼓勵,對優生進行挫折教育

差生體現出的“榮辱不驚”使我想到了“國小數學教育網”上網友講的一個寓意深刻的故事:一位老教師到農貿市場去買菜,遇到當年他教的一名做小生意發了財的學生,正在賣雞蛋的學生熱情的邀請老師去吃飯,老師說:“賣雞蛋這樣的工作你不覺得難為情嗎?”學生說:“這和當年您教育我的情形相比,算不了什麼……”。

這個故事主要諷刺老師對待差生教學行為,是值得我們反思的,正如學生比賽勝了也不敢“聲張”,是啊!我們真的應該給差生更多的陽光,不僅讓他們可以經受挫折,還能正常的沐浴燦爛的陽光,擁有健全的人格。

從另一個層面看:學生得益最大的竟然是老師的“關照”。他在無數次的挫折和打擊面前變得堅強,而這種品質將使他終生都會享用它的利息。所以挫折教育是人生重要的一課,而學習上一帆風順的優生,卻很少遭受挫折,所以才會在一次不正規的比賽“輸”掉後哭泣不已。有人專門研究過國外293個著名文藝家的傳記,發現其中有127人在生活中都遭受過重大的挫折。 “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的說法,表明有成就的人大多是由磨難而成的。孟子指出:“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這些都表明挫折教育是兒童成長中不可缺少的營養,對於優生也是如此。

回想前一教學片斷,教師對自己忽視尊重學生人格的無意識行為表示歉疚。但心理活動明顯是傾向於優生。在家庭和學校環境中,“優生”幾乎是在“優待”中成長。身上存在害怕困難、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差等特點。事實上,孩子們的一生中不遇挫折是不可能的。老師有責任早一點讓他們具有“免疫”能力。讓他們在困難和挫折面前從容不迫,不產生的緊張狀態和消極的情緒反應。面對挫折能夠從容不迫僅靠說教是無法達到的,兒童必須經歷挫折才有可能超越挫折。因此,老師在教育教學中還應注意設計教育環境,不要一味給學生營造一切需求都能輕易得到滿足的教育環境,更不要阻礙他們適當接受困難和挫折磨練的機會。

教育敘事案例 篇18

由於此刻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沒有機會體會手足之情,讓孩子產生了很多性格弱點。兒童教育專家盧穩子教授認為,很多孩子由於沒有兄弟姐妹,所以不會謙讓、不懂容忍,更不會主動照顧比自己小的孩子。孩子們得不到被人需要的快樂,也沒有為他人著想的職責感。而且,獨生子女大多有以自我為中心的傾向。對於年齡小的孩子來說,沒有哥哥姐姐,他們就缺少生活和遊戲中模仿的榜樣。畢竟,大人的教育和小孩子間的影響是不一樣的,不同年齡的孩子對事物有不同的觀點,年齡小的孩子更願意理解哥哥姐姐們的推薦。更重要的是,兄弟姐妹在一齊有一種親情,彼此承擔職責和義務,在與同齡孩子相處時往往沒有這種感覺。

用愛心對待孩子。要把幼兒當成自己的小孩一樣,因為他們有三分之二的時間是在幼兒園度過的,我們要充分展現自己的愛心,像父母般的照顧他們,使孩子有在園如在家的感覺。從孩子進入校園的那一刻以及我們從家長的手中接過孩子的那一刻起,就要對孩子負起所有的職責,這也是家長對我們的信任和期望。

我所帶的班級是小班來的都是新生,大家都明白當孩子不適應一個環境時,往往會採取一種最為直接的抗議方式,哭,沒完沒了的哭,剛開始,我還耐心的烘哄他,用玩具哄陪他玩,可他依然無休止的哭鬧,還又踢又抓,天天如此,我都有些失去耐心了。但是一想到自己的工作職責以及那個家長對我的信任,便在心裡暗暗告訴自己絕對不能放下,要堅持。到了園裡,我依然是輕言細語,給孩子更是多了幾分關愛。漸漸的,他們不再哭了,也開始和我說話了,只是聲音很小,但我每次都會微笑著聽他講完。有一天,當媽媽送他們進園時,竟然主動向我說老師早,而且還破天荒地的給媽媽再見。當時一種強烈的感動從我心底油然而生,在內心激盪,久久難以平靜。

用愛教育孩子。師愛是學生樹立良好品質的奠基石。應對一張張童稚的面孔,一雙雙求知的眼睛,難道只要教會他們知識就足夠了嗎錯了,五育並舉,德育為首,更重要的是教會他們做人的道理。有這樣一位老師,班裡的一個小朋友因為消化不良吐了一地,教室裡立刻佈滿了難聞的氣味,孩子們也捂住鼻子,有的還說,臭死了,臭死了,但是老師並沒有批評他們,也沒有露出

厭煩得表情,而是拿來笤帚、簸箕,打掃地上的嘔吐物。看到老師默默地打掃,孩子們的小手都放了下來,一個孩子小聲地和旁邊的孩子說,我覺得老師像媽媽一樣的,聽了孩子的話,老師由衷地感到高興,更令老師欣慰的是,幾天後,又有一位小朋友生病吐了,孩子們不再亂叫了,又幾個懂事的孩子還拿來了紙巾遞給那個嘔吐的孩子。這就是老師,用自己的愛潛移默化的感染著孩子,用自己的愛,感悟著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會孩子做人的道理。

用愛心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孩子。孩子們都有機會理解老師的愛,所以我們不能對孩子們有偏愛。不能說我喜歡某某孩子,就對其多加關心,使其處處享受優厚的待遇,時間一長,就會使其他的孩子感覺老師只愛別人,而不愛自己了。因此,我們要創造一個公愛的氛圍,讓每個孩子都感覺老師是愛他們的,老師對任何孩子都是一樣的。值得一提的是,有的老師以家長的地位及背景或是以孩子的漂亮與否、衣著來有分別的愛孩子,我認為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這會讓孩子們從小就有了劃分等級,甚至嫌貧愛富、嫌醜愛美的不良思想,所以我們老師必須要從自身做起,從自身做好,公平、公正的對待每一個孩子,做孩子們的楷模。再者,愛孩子,不能夠溺愛,也不能夠包攬。

要適當的鍛鍊孩子獨立處事的潛力,不會做的時候,老師教,可學會了,就要自己做,不能讓孩子養成事事都是別人為自己做的不良習慣。在這一點上,更需要家長多做些努力,因為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啟蒙老師,孩子們在幼兒園所養成的好習慣還需要長時間的鞏固。

愛心是我們幹這份工作的首要條件,沒有對孩子的愛,談何對孩子的教育,其他的也就無從談起。愛,畫出來就是一顆心,一顆紅心。用愛心對待孩子,孩子也會用愛心回報我們。當我們因感冒而嗓子沙啞時,孩子們不會在教室大聲地吵鬧……讓我們都擁有這樣一顆愛的紅心吧,引導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踏出堅實的第一步,在潔白的畫布上塗下美麗的第一筆,讓我們用愛給孩子塑造一個完美的未來。

教育敘事案例 篇19

本學期,我擔任國小五年級的英語教學工作,在英語中有這麼一句諺語:well begun is half done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努力做到讓學生在寬鬆,愉快,和諧的學習氛圍中學習。

我教的五年級的學生英語基礎比較薄弱, 在教學過程中由於學生的掌握情況不同,出現了優差分層。不同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同。因此對於相同內容,就需要設計不同的練習形式,目的是照顧更多的學生。

我努力上好每節英語課,如果是按照教材死板的教,學生根本不願意聽,我採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在教單詞的時候 ,利用簡筆畫、圖片和多媒體等多種方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會他們以後,通過遊戲,讓他們鞏固所學的單詞,比如猜單詞,看誰說的多,看誰發音發的準確,還可以讓他們自己來拼讀單詞,這樣他們會有一種成就感。學生通過多種途徑進行英語的教與學,將學英語融入在日常生活之中,學生自發的想學,自主的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在開放的學習模式中探索與實踐,同時做到創新與發展。

教課文的時候也要注重方法,不要自己一直講,他們在下面也聽的混沉沉的,現在的課本顏色非常鮮豔,設計也貼近我們的生活,我們每節課的授課方式也要有所不同。在課堂裡,要以學生為主,讓他們多練,老師要起一定的輔助作用!大部分學生基本弄清了課文內容,然後再放錄音,學生聽課文內容,跟讀課文內容。學生熟悉課文內容基礎上,教師把學生分小組練該句型。課堂的內容,要難易結合,滿足不同程度的學生的要求,這樣每個學生的注意力才能被吸引,要隨 時掌握讓他們的思路跟你走,如果有的同學注意力不集中了,就要變化方式,提幾個問題,做個小遊戲,教點有趣的知識,然後繼續學下去,對於對話教學,適當增加一些比較實用英語日常口語的內容,”Can you help me ? Good lucky! Best wishes for you! I′m sorry!……等等在生活實際中滲透它,同時將教材進行拓展、延伸, 以方便學生交流應用。 我們可以根據內容及各人的特長承擔不同的角色,通過表演,藉助動作、姿勢和表情,利用模型、玩具、圖表、簡筆畫,利用卡片等種種方式創設情景,學生很感興趣,參與的積極性很高,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有七八個小組的學生都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演,我根據各小組表演的情況分別給予表揚 “Well done ” “Very good” 等等,讓參與的學生都有了一種成功感和被認可的感覺, 以提高學生參與操練的積極性。

教師在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鼓勵學生在要相信自己,多說,多練。教師要充分利用課本,要學會用課本,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豐富學生的語言資源。這樣有利於學生的英語的提高。 給學生一客觀全方位的評價,讓優等學生在看到自己成績的同時感到自己的不足;讓學困生在感到自己不足的同時看到自己的亮點,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機會。

只要教師用一些心思,想一些點子,要利用一切有利條件把自己的課堂變的多姿多彩,帶著好心情去上每節課,那麼,我們上的每節課都會豐富多彩的!

教育敘事案例 篇20

經常有其他學科的教師羨慕地對我說:“你們美術課

最好上了,不用從頭講到尾,學生興趣自然有,上課輕鬆又愉快。”我笑笑,心想要是真能讓每一節美術課輕鬆愉快又有良好的效果,這個美術老師可不一般了。美術課要上好,還真不是那麼容易,課前的精心準備,課堂的情景創設、環節安排、個性輔導、多樣評價以及課後的反思等等一樣都不可少,都需要美術老師下工夫來思考、推敲。什麼樣的美術課稱得上好?怎樣上好美術課呢?我一直在思考。

我國著名的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處處是創新之地,時時是創新之時,人人為創新之人。”作為教育者,在教學中我們自己首先就要具備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善於及時捕捉學生思維的閃光點,並小心翼翼地呵護促使其茁壯成長,那麼課堂教學才會真正散發出獨特的靈性和魅力!著名美術教育家楊景芝說過:“孩子們具有豐富的創造力,每個孩子都具有豐富的創造力,每個孩子都各具特點,只要我們正確地加以引導,孩子們的潛能意識都能得到很好的發揮。” 記得那是上寫意國畫課的時候,戶外陽光照射在教室的玻璃窗上,給教室增添了一抹亮麗的色彩;此時教室裡大夥的心情與天氣一般燦爛。在繪畫之前,我首先講解、演示了幾種墨與色的變化,及墨色混合的作品。接下來讓學生嘗試繪畫,一會兒,學生們每人已完成了好幾張習作,他們把自己的得意之作放在靠窗的桌子上等著晾乾,意猶未盡地又拿出新紙開始繼續作畫„„幾分鐘過去了,再回過頭看看自己的作品,卻驚奇地發現,經陽光一晒,作品的顏色變淺了,但筆觸明顯,沒有了剛才溼潤的光彩與韻味了,一切變得平淡無奇,感覺甚是遺憾。這時,我隨手拿了一幅畫,舉得高高的,對大家說:“這幅畫剛才的顏色很鮮豔,現在為什麼變淡了呢?”學生都不知是什麼緣故。我又拿起一幅未完全乾透的作品,對著窗戶一照,光線透過紙背,畫面的顏色比剛才淺多了。學生們露出了疑惑的眼神,這時,我把平時的國畫創作心得抖出來:“同學們,在畫國畫的時候,不緊要畫出形體也就是物象,還要注重意境、筆觸,更要注意色墨的深淺,在繪畫時墨色比你想要的效果要深一些,幹後就會變得和你預想的差不多了,否則就會達不到你的預期效果。

學生們聽後又開始認真的調墨色繪畫了,我讓畫完的學生把畫自己貼到黑板上展示,很快黑板上貼滿了,多數同學畫完了見沒地方展示自己的作品,都非常著急,這時,有個學生說:“老師,我們把畫貼到玻璃上吧”,我說可以呀,對著太陽的玻璃窗上很快貼滿了作品,在陽光的映耀下,顯得朦朧迷離意境深遠,有個學生說老師我們舉辦個畫展吧,就叫‘朦朧畫派”,我對學生的提議大聲叫好,讓班裡所有的學生都來當觀眾、當評委,學生們一下子沸騰起來,紛紛當起了小評委小觀眾:你的畫墨重了些,他畫得不太像,這幅墨色剛好有意境,那幅畫表現手法太好了墨色靚麗筆觸鮮明„„他們個個都像是一個美術鑑賞家,津津有味的、眉飛色舞的欣賞評述著自己的傑作。快下課了,我按耐住自己萬分感慨的心情,請同學們靜下來,在同學們期待的眼神中說:“同學們,對於今天的活動課,你能發表一下自己的感受嗎?” 學生1:“我的幾個好朋友都說我的作品太美了,希望我能畫幾張送給他們呢!”說完自信地笑了。學生2:“今天,老師我們都當起了小評委小觀眾,舉辦了班級畫展,還表揚我們有創意,讓我們很有成就感,老師謝謝您!”學生3:“今天,雖然我沒能夠畫出很好的作品,但是我有信心,下次一定畫出讓大家滿意的作品,展覽給大家看,老師,我有機會的,是嗎?”我點點頭。„„下課了,本以為學生的興趣活動會到此為止,走出教室到外面去玩了,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他們對自己的創意是如此地在意與珍惜。

只見兩個平時畫畫不太認真的“小調皮”這時正在教室外大聲地喊:“快來!快來!免費參觀!免費參觀!„„”這時別班的學生被他們的喊聲和窗戶上與眾不同的現象深深地吸引住了,不約而同地走近教室的窗戶旁參觀起來了。我站在一旁偷偷地看著,發現學生神氣十足的評價自己的作品:“這邊稍淡了點,那邊濃了點„„”小畫家的臉上寫滿了驕傲與自豪。要知道很多學生從來沒有這種待遇呢!今天,他們是這個舞臺的主角,他們在興奮與成功的娛樂中學習了知識。

總之,要上好一節美術課,就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主人翁精神,使嚴肅的課堂變得生動活潑,給學生的學習帶來無窮的樂趣,讓他們在遊戲中玩、在遊戲中樂、在遊戲中學、在遊戲中成長、在遊戲中益智。我想這即尊重了學生的願望、樂趣、情感,又激發起學習的熱情,會給今後的課堂教學帶來新的契機。